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品德故事范文

品德故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品德故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品德故事

第1篇:品德故事范文

关键词:品德课堂 故事资源利用 思辨策略

所谓思辨,就是对一个问题从多角度、多方位进行深入思考,并反复比较与鉴别不同的回答,最后形成自己认识的思维方式。20世纪美国最有影响的道德教育理论流派之一,价值澄清学派认为教师不可能直接把价值观教给学生,而只能通过分析评价等策略,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价值观体系,因此,价值澄清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学习、分析、讨论、评价和反思等手段,来有效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道德选择和道德评价等方面的能力,帮助学生澄清其自身的价值观,使其获得最好的、适合于他们自身所处社会环境的价值观。新课标也指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他们的方式研究社会。”因此,贴近学生生活,又被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作为《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资源,它通过择选,运用在教学过程中,能引起学生的思辨,可以无痕地引导学生的道德认知,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价值观体系,让品德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那么,在品德课堂中运用故事资源,引起学生思辨的策略有哪些?我们通过思考、实践,认为有如下策略方法:

一.故事导入,激发思辨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思考、常创新。”一堂品德课的开始,老师引入一个让学生联系生活,能产生疑问,引起思考共鸣的故事资源作为导入,必定引起学生学习的愿望。而要进一步激发学生思辨的兴趣,在故事资源的导入时,我们要关注:

1.捕捉生成资源。故事的导入引起学生的关注时,由于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比较紧密,学生发出不同的声音很正常。此时,教师只要认真关注在场因素,从这不同的声音中敏锐地捕捉到信息,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就可以激发学生思辨的兴趣和积极性。

如:四年级下册《萝卜的故事》一课,在老师和同学围绕萝卜的故事讨论人们是怎样通过农业劳动从土地上取得收获时?有学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劳动不一定有收获。”这是教学中的不和谐声音,但这恰恰是学生观察社会某些现象后所获得的真实体验。老师此时没有随意否定,而是抓住生成的资源,提出以下问题供孩子们讨论:人们为什么要劳动?劳动到底能不能产生收获?学生就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思辨的积极性也随讨论而激越。

2.整合典型教材资源。《品德与社会》新课标指出: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应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那些零碎的、分散的知识点不利于激起学生的兴趣和研讨,更不利于道德品质的养成。因此,教师可以在融入学生生活实际,对那些典型教材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以学生喜欢的故事形式出现。这样,空洞、分散的教材资源能够充满生机。在作为导入新课r,既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又能带动思辨。

二.故事讲授,体验思辨

1.创设问题情境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问题是引发我们思考的起点和动力。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故事资源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思辨的过程中来推动教学内容的展开,使课堂充满智慧。

(1)逆向性问题情境。逆向性思维是一种启发智慧的方式,有悖于惯常思维,可以解决很多靠正常思维不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激发人们思维兴趣。四年级的孩子喜欢新奇、思维经常出人意料,创设逆向性问题情境,学生可以更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体验思辨。

如:四年级上册《四通八达的交通》一课中,老师呈现“2008年冰灾造成交通大动脉――京广铁路停运”的故事后,抛出问题:“如果我们的交通都没有了的话会怎样呢?”学生在老师创设的这个逆向性问题引导下,纷纷联系生活实际,甚至有学生联系到自己或家人在2008年冰灾时的真实经历进行讨论。在学生充分的讨论、体验中,不光“交通与人们生活、经济,甚至国家安全的密切联系”这一教学难点,水到渠成,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思辨的密度和效度,促成了学生自由思考,拨动了学生寻找意义的心弦。

(2)矛盾性问题情境。由于学生知识、经验、能力及思维方式的差异,可能会对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的见解。教学中教师利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或抓住学生对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认识理解的差异,挑起“矛盾”,引发争论,而这正是学生思辨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学生获得对事物的全面正确的认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与辩证思维能力的过程。

如:四年级下册《餐桌上的发现》,本课通过学习要知道食物的来源与土地的关系,从而激发学生对土地的热爱。课中老师引入科技发展,科学家进行无土栽培并改变我们的生活的故事,同时导入一段破坏土地的故事,并故意设计了这样的矛盾问题:无土栽培技术这样成熟,能够改变我们的生活,甚至社会,你认为土地是可以破坏的吗?我们还需要土地养育吗?我们该怎样做?这样的问题恰恰是学生乐于讨论的问题,他们学习情绪高涨,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讨论中,学生的认识由直观、肤浅,甚至模糊,向概括、深入、清晰的认识发展,通过思辨,对问题转化为良好的道德行为起到了激励作用。

(3)疑惑性问题情境。疑问是发现问题的信号,解决问题的前提,形成创新思维的起点。有了疑问,学生就会在思辨中摆脱习惯、权威的影响,打破思维定势,自己独立思考和判断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如:四年级下册《科学技术改变着农业》一课,当老师将落后的农业生产与科技带给农业生产的发展通过事例、故事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到科技对解决我国人民吃饭问题的巨大贡献时,老师创设一个疑惑性的问题情境:既然科技作出了这么大的贡献,那么,属于科技一部分的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中,为什么不受大多数人的接受?针对这一疑惑,学生兴趣昂扬,他们通过自己对转基因知识的了解,从科技认识、人伦、接受心理等几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通过思维碰撞,思辨火花四射,学生对科学技术在农业中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

2.预置故事留白

品德课堂学习中,故事资源的利用要适当留白。这种留白让学生有了思辨的机会:一方面为学生自由伸展思想进行深入思考提供机会,另一方面还可以吸引学生以思考统领行为,自觉扩展事先描绘好的疆界,进行创造性的阐发。

如:四年级上册《传统与进步》一课,在学生了解了传统工业的生a状况与现代企业生产的区别后,老师利用教材与企业现实生产之间的差距,利用故事进行留白,讲述了一个传统的广州个体服装加工厂为了转变,引进现代的生产技术,但是效果不理想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可能会是什么?学生在讨论中提出并分析了很多种可能的原因,在思辨中明白事物在发展,但是又会生成新的问题。

三.故事延伸,升华思辨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想要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而不是仅仅聆听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因此,课后让学生走进故事,真正体验故事,学生的智慧、行为才能与思辨一起升华,才能唤醒学生的人格心灵,进一步完备价值观念。

由于学校地处天河新区,很多学生的籍贯是外地的,虽然从小在广州长大,但由于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他们对粤语、粤文化等了解不多,很多学生认为自己家乡的文化好过粤文化。四年级上册《乡音乡情》一课中,老师除了在课堂中引进有关粤文化的故事外,要求学生课后对粤文化的某一方面进行了解,采用走访故事人物、听粤剧、说粤语、吃粤式菜品等,他们惊讶的发现和感受到粤文化的魅力是如此迷人。此时,老师再引导学生来思考、交流对粤文化的看法,他们就能客观、辩证地思考、分析问题,认为作为文化,没有高低之分,都是祖国优秀的文化,更引发了他们作为一个新广州人的自豪。

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老师利用故事资源,培养学生的思辨兴趣,挖掘思辨的深度和广度,提高思辨的实效性,对于学生的分析、利用信息,促进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修订组.《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高等教育出版社

3.郑英.《让课堂焕发“思辨”的魅力》.《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参考》.2008.1

4.郑金洲.《新课程课堂教学探索系列――生成教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4月第一版

第2篇:品德故事范文

一、借助成语故事画龙点睛

成语故事语言生动凝练,形象鲜明,具有诙谐性和伦理性,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知识和道理。这些故事不仅情节生动而且寓意深刻,在思品课的教学中可以根据需要借助成语故事进行教学,让学生从成语故事中明白思品课的道理,成语故事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对思品课的教学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学习艰苦奋斗精神时可给学生讲“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凿壁偷光”、“闻鸡起舞”等故事,学习诚信时可以给学生讲“徙木为信”、“一诺千金”等成语故事,学习意志品质时可以借助“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等成语故事进行教学。通过这些成语故事的讲述,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从生动的故事中感悟思品课的道理,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培养,成语故事起到的画龙点睛之效果。

二、从历史故事中受到启迪

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可见从历史中可以吸取经验教训,使人变得聪明。在思品课的教学中也可以借助一些历史故事进行教学,让学生从历史故事中感悟思品课的道理,学会做人做事,做个合格的公民,实现思品课的教学目标。

三、幽默故事使学生在快乐中学思品

林语堂先生说:“幽默是人类心灵的花朵”,学生喜欢风趣幽默的老师,也喜欢听老师讲一些幽默的故事,思品课的学习本身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老师通过幽默的故事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思品课的教学。

四、寓言故事启迪学生的智慧火花

寓言故事虽然短小,却能令人深思,发人深省,启迪人的智慧。在思品课的教学中根据教学的需要适当的插入一些寓言故事,启发学生的思维,寓言故事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例如在学习“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这一课时,我用了一个寓言故事导入新课。小蜗牛问妈妈:“为什么我们从生下来,就要背负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妈妈说:“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骼的支撑,只能爬,又爬不快。所以要这个壳的保护!”小蜗牛说:“毛虫妹妹没有骨头,也爬不快,为什么她却不用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妈妈说:“因为毛虫妹妹能变成蝴蝶,天空会保护她啊。”小蜗牛说:“可是蚯蚓弟弟也没骨头爬不快,也不会变成蝴蝶他为什么不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妈妈说:“因为蚯蚓弟弟会钻土,大地会保护他啊。”小蜗牛哭了起来:“我们好可怜,天空不保护,大地也不保护。”蜗牛妈妈安慰他:“所以我们有壳啊!我们不靠天,也不靠地,我们靠自己。”我讲了这一故事后,对学生说:“同学们,蜗牛妈妈说的多好啊——靠自己!那么你们有没有想过靠什么立足于这个社会,立足于天地间?”学生从故事中受到启迪,纷纷思考,各抒己见,很快得出结论我们要学会自立。寓言故事的讲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了学生的智慧的火花。

五、在争议的故事中明理

有些故事是有争议的,在思品课的教学中老师可讲一些有争议的故事,让学生讨论、争辩,在思辨中明理。例如学习《三思而后行》这一课时,我讲了一个网瘾少年的故事,一个叫明明的品学兼优的孩子,自从迷恋上网络游戏,再也无心学习,学习成绩下降,受到家长的批评。他决心不再去网吧上网,可当他路过网吧门口时,又挡不住游戏的诱惑,对自己说这是最后一次了,于是又进了网吧,我问:“这真的是明明的最后一次了吗?他还能从网络游戏中走出来吗?”学生对这一问题各执己见,他们讨论争执,最后达成一致意见,明明能不能从网络游戏中走出来取决于明明自己,如果他是个对自己负责的人,就会调整自己的行为,远离网络游戏。通过对故事的争议,明白了思品课所讲的道理。

六、走进真实故事在共鸣中学思品

在思品课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更喜欢听生活中真实的故事,生活中的真实案例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例如我讲父母之爱的伟大时,讲了汶川地震时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位母亲用自己的身体保护了自己3、4个月大的孩子,临死前在手机上给孩子留言:“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学生从新闻报道中知道汶川地震时的一些事,当老师讲到这个母爱的故事时,学生产生了共鸣,深深受到感动。再如学习孝敬父母这一内容时,我讲了徐州矿大附中学生邵帅捐髓救母的故事,邵帅作为学生身边的同龄人,我讲述他的故事时教室里鸦雀无声,从学生的眼神了我看到了佩服。此时无声胜有声,只有学生对故事产生共鸣,才会有教育的效果。

第3篇:品德故事范文

【关键词】 故事 激趣 思想品德课 以情明理

几年的教学经验,我发现学生中一常见现象:开学初学生目不转睛地看着《思想品德》课本,可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思想品德课枯燥无味"的埋怨便不绝于耳,从这种反差中,我发现学生的兴趣在于课本中的新鲜故事,为什么我在教学中不投其所好,让每节课充满新鲜故事,让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长盛不衰。于是,故事情境教学法成为我在教学实践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让我的课堂充满了活力!下面我就谈谈我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几种故事情境:

1.历史故事

所谓历史故事是指与历史上某一历史事件、某一历史人物有关的故事。每一个历史人物都是有血有肉的,在他们的生活中的一些有趣事件,不仅可以使我们的课堂丰富多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一些优秀历史人物的高贵品质、坚强意志更是给学生以强大的感染力和榜样示范作用。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由于生活条件的优越,容易形成自私、攀比、享乐的坏毛病,通过讲述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讲述“,抗日英雄的事迹”,让学生对“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如:在讲“做自信的中国人”时,我讲述了“徐悲鸿痛斥老外”的故事,让学生思考“徐悲鸿为什么这么生气?、”他约定和外国留学生比赛,说明了什么?通过创设这样的情境,以情启思,故事人物的爱国情节感染了学生,使学生思想产生共鸣,让他们仿佛置身其中,拓展他们的思维,调动他们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以情激趣,以情明理”的效果。

2.现代名人故事

新时代我们不能忽视中学生身上的“明星效应”,他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明星的影子,谈论明星是他们津津乐道的话题。面对这一形势,围堵、回避都不可能削弱学生对于明星的追捧,不如加以正确的引导,明星光鲜的背后总也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故事,因势利导,让学生学会理性对待明星,相信“追星”现象不再会是父母、老师眼里的“猛虎”。如在讲人教版七年级的“自强少年始”时,我举例了当下学生最崇拜的周杰伦的事例,讲述了周杰伦成名前的曲折经历,引导学生讨论“周杰伦的成功你觉得是必然还是偶然?说明理由。”学生一下子打开了话题,一个个想说、爱说、乐说,老师这时作为倾听者,适时地对学生的观点加以引导,引导学生去学习周杰伦的自强不息的精神。最后在学生合唱周杰伦的歌曲《蜗牛》,把课堂气氛推向了。在充分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在师生间架起一座情感和信任的桥梁,这样才可以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我们的教育才能深入到学生的心里。

3.百姓故事

中国的老百姓聪明、智慧、勤劳。无论是在繁华的都市还是在偏僻的山村,他们有着可敬的创业精神和非凡的想象力、创造力,他们许多平凡的事迹感动着亿万中国人,这些对于鼓足学生信心、勇气,培养学生学会珍惜,养成乐观处事的人生态度,培养健康的心理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如:在讲“学会自我保护”时,我播放了“中国骄傲——小袁媛”遇险不乱智救父母的故事(Flash),然后请学生找出小袁媛的哪些作法是对的,说明理由;再引导学生讨论从小袁媛身上学到什么?最后请学生假设是日常生活中还可能遇到的险情并设计巧妙的自救自护方法。学生个个都积极的投入到讨论中,集思广益 ,在讨论中不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他们认识到自救的重要性并在交流中得出了许多自救的好方法。又如:多媒体展示“200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洪战辉的介绍,在不少学生都还沉浸在感伤的情绪当中时,我轻声的问“洪战辉感动中国的是什么?”以这样的方式自然地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激发学生用心灵的语言去感悟、内化知识,学生自然而然的拿自己跟洪战辉作比较,在感动之余也反思了自己,深刻认识到自强不息这一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的延续。让学生有感而发,引起他们心灵的碰撞,把空洞的说教变成精彩的画面,使学生容易接受教育并对教育内容作出反应。

4.自编故事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因而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实际。新课程也强调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回归生活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一种共识。教师要根据教材的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我把学生中常见的一些行为习惯、养成习惯收集整合成一个个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既能找到自己的影子,又不伤及他们的自尊;又增加了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亲身体会,使学生更容易把自己所学的理论与身边实际结合起来,从而收到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自编故事的好处在于贴近生活,而续写故事的任务一般我都是交给学生来完成的,学生最喜欢这一环节,故事情节可以按学生的思路进行下去,老师会根据故事设计问题,同学们会围绕它展开讨论的,让学生感到成就感,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这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故事情境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5.1 故事情境教学法中讲述故事的方式应该多种多样,可以是教师的深情讲解,也可由学生讲解;可以用口述方式,也可以借助多媒体,还可以编成课本剧由学生表演;等等。

5.2 故事情境教学法应该与其他教学法想结合,如:讨论法、探究法。等

5.3 故事情境教学法不是为了热闹而热闹,应注意其教学目标的落实。

5.4 故事情境教学法要根据具体学生加以设计和修改,要因材施教。

总的来说,跟着学生的感觉走,关注、关照学生的需要、兴趣、追求、体验。通过一个个深入浅出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关注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中,潜移默化地获得知识,提升认识,启迪智慧,使课堂成为师生智慧的结晶,让学生兴奋,才能使课堂焕发生机。

参考文献

[1] 《新课程标准》

[2] 《陶行知文集》

第4篇:品德故事范文

不合理的经济秩序

全国治理超载第一天3个小时内,交警在323国道赣州段检查了500辆货车,90%以上存在超载问题。众所周知,超载对交通安全是严重的威胁。车主、司机之所以明知故犯,就是因为一段时间以来运输和货车制造领域存在不合理的经济秩序,简单说就是不超载、不造超载车就赚不到钱,甚至赔钱。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我国运输市场比较混乱,恶性竞争导致运价体系极不合理,不超载必定赔钱,车主、司机养成了多拉超载、闯关逃逸的心态。部分汽车改装厂为迎合这种不正当的市场需求,对车辆进行非法改装,违规甚至违法提高车辆运载能力,牟取暴利。为争夺市场,一些整车制造厂竟干起了“大吨小标”的营生,从而使超载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不合理的经济秩序让守法的司机、规范的企业吃亏。

非法利益分配体系

许多事故背后都隐瞒着腐败大案。之所以有人敢以他人生命为代价追求利润最大化,根源在于他们暗地里编织了一整套非法利益分配体系,有人“关照”他们。而“关照”他们的人,即少数本该耳聪目明的监管部门和主管官员,对安全隐患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终酿大祸。

震惊全国的南丹透水事故中,不法矿主与当地一些领导干部沆瀣一气瞒报情况,根源也在于这样一张利益网。如果说个别不法官员的腐败还好查处,那么另一种貌似合法的利益分配则更具隐蔽性和危害性。在“治超”行动中,业主、司机们大多反映负担沉重,其中少数部门将货车当成了“唐僧肉”,种种乱罚款逼得货主不得不超载。可见,少数行政管理部门出于利益驱动,以罚代管,收费放行,助长了超载之风。

管理制度缺陷

一段时间以来,小煤矿的爆炸声不绝于耳,根源之一就在于小煤矿安全生产投入过低。例如大矿需要安装两台主扇,一台发生故障,另一台马上启动。而小矿往往只要安装一台,一旦发生故障,井下瓦斯就会迅速积聚,就像一个火药桶。

上世纪50年代,美国也曾小矿林立、爆炸频繁。为此,美国成立了煤矿安全监察部门进行专项检查,加强和完善有关煤矿生产的法律建设,使小矿逐渐失去了生存空间。同时,政府还要求矿主事先交纳足够的事故处理保证金,每死亡1人要赔付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美元,使得煤矿再也“死不起人”。

我国有关部门下决心统一了大矿小矿的安全标准。下一步应当采用国际通用办法,逐步实行资源有偿使用政策,提高采矿准入的经济门槛,使投入有保证,资源有人珍惜,安全有人负责。

“法恩法则”

关行安全的“海恩法则”认为,一起重大的飞行安全事故背后有29个事故征兆,每个征兆背后有300个事故苗头,每个苗头背后还有1000个事故隐患。开县井喷事故就是这个法则再生动不过的注脚。我国石油行业类似事故伤亡人数最多的这次事故,正是一连串“漏洞”酿成的。

几乎所有的灾难都是多个漏洞的叠加。虽然现有的安全生产法规制度还有待完善,但只要认真落实已有的规则、规定,很多事故完全可以避免。多年来,某些地方和部门管理不严,对违规现象熟视无睹,使监督检查流于形式,一个个漏洞没能及时弥补,一起起事故隐患终于酿成大祸。

第5篇:品德故事范文

二、理解词句。要进入诗的意境,必须准确理解字词句的含义。古诗的意境,往往是选用表现力强的词语构设的。因此抓住这类词语,分析、理解其所蕴涵的意义,就能进入诗的意境,打开诗人情感的大门。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被人称好,为什么?如果换用其他同义词,就没有“绿”字那么形象、生动。看到这个“绿”字,就让人似乎看到一阵春风刚过,随即出现一片翠绿,整个大地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从中折射出诗人思念春光旖旎的江南,急欲回去的心情。此类例子很多,如:“月出惊山鸟”的“惊”,“僧敲月下门”的“敲”等,举不胜举。由此可发现,富于表现力的词语大多数是动词。因此在鉴赏时应多注意动词。优秀的古诗中一般有脍炙人口的名句,这些名句往往是理解内容的关键。

三、想象补白。诗歌的思路具有跳跃性的特点,这给理解诗意和体会意境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同学们要善于展开想象来填补因“跳跃”而形成的句与句之间的空白,从而更好地“入情悟境”。如学习《寻隐者不遇》一诗,针对“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一句,大家可以提出“谁问”“问什么”“言者是谁”“‘师’是何人”等问题进行补白。

四、品析修辞。古诗中有不少诗句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从而使抽象的思想感情具体化、形象化。同学们应仔细品析这些修辞手法,进入诗人的意境。如学习《暮江吟》一诗,大家可以通过细细品析“露似珍珠月似钩”这一比喻句,来领悟全诗的意境。

第6篇:品德故事范文

《仅次于人的动物》;

这篇文章讲了一位老猎人在年青是时追捕一只带着两只小狼崽的母狼,母狼像一座沙丘爬去,狼虽然爬的很快但人爬到坡顶狼就在也跑不掉了,过了一会,狼开始向反方向跑,猎人发现小狼崽不见了,当时顾不得多想,就追了下去,母狼跑的飞快,像贴着地皮的黑箭,夜晚才把它击毙,猎人想:小狼崽呢?就去了沙丘,看到干骆驼粪下的小狼崽,地上有狼尾扫过的痕迹。

(来源:文章屋网 )

第7篇:品德故事范文

小品---农民工的故事

故事简介

继小品〈〈养鳖〉〉之后,刘老汉的养鳖厂被范县长的小舅子不择手段的争去,刘老汉之妻受不了打击不久辞世,同时村里通了高速路,建了部分商品屋,占去了不少耕地,刘老汉被迫进城打工糊口。在9号“麦沙”台风到来的前几天,工地被通知停工,刘老汉闲不着,抽空拾起他修鞋的手艺,来到某县府住宅小区修鞋。不久碰上了下班回来修鞋的范县长-----。

场景一:某县府住宅版权所有小区门口。

场景二:范县长的家中。

人物:刘老汉、范县长、范县长之子亮亮。

刘老汉:(背着修鞋工具箱进场)说:听说“麦沙”台风要来,工地停工了,可咱农民工不能停,一停一天的收入也就停了。一边摆放工具一边吆喝:“擦鞋、修鞋----------”。

这时,风风火火的范县长走过来:“大爷,快给俺修一下鞋”。

刘老汉没抬头接过鞋看了看:“你这鞋是硬伤”。

范县长:“可不是么!台风马上就要来啦,这不跑了几个乡镇,把鞋给撕了”。刘老汉熟练的修着鞋,头不自觉的抬了下。

范县长:“哎、哎、哎----这不是老老姑父吗?你老怎么来这儿?怎么干这活?

刘老汉:(惊讶的表情)“你是范县长?看你没怎么发福”。

范县长:“可老姑父瘦了,看你真老了不少。我说老姑父,你不养鳖啦?”。

刘老汉:(悲哀的表情)“唉,说来话长,还是不说的好”。边说边把修好的鞋递给范县长。

范县长:“老姑父,咋回事?好!老姑父,到家坐坐,咱爷俩好好叙叙”。

刘老汉推辞不去:“不了,老姑父,哦,范县长,不了”。范县长强行收拾修鞋工具:“走吧、走吧,家离这儿不远”。刘老汉默许,跟着范县长进了家。

范县长的儿子亮亮:“爸,爸你可回来了,我正有几道题要问呢?”。

范县长:“亮亮,来来来,快叫姑老爷,他是咱家的老亲戚”。

亮亮(不情愿、不高兴、不支声地拉过其爸)小声:“爸,你怎么把一个修鞋的领到家来了”。

范县长(生气的样子):“修鞋怎么啦?你看,这孩子,你爷爷还是修鞋的那?当年,你爷爷就是用修鞋挣的钱供你老爸上的大学。去,去,去,去,自己做题去。(儿子不高兴的走出,转过身客气的面对刘老汉)。好,好,好,老姑夫快请坐,你看,现在的孩子越来越忘本啦”。

刘老汉(尴尬地、不好意思的、有些紧张的坐在沙发边上):“县长,修鞋的是你爹?,不,爹是修鞋的。”

范县长:“可不,当年,他和你一样,也在县城修鞋,这,你老不知道。哎,老姑夫,村里的生活还好么?”。

刘老汉:“好,说好真好,如今农村,农业税全免了,孩子学费不用咱了,商品屋盖满了,高速路通过家门口拉,耕地眼看着变少了,生活是好了,可农民还是没法养老啊”。

范县长:“老姑夫,一些地方确是存在违法占地,乱建乱盖。国家已经出台政策加以限制和整顿了。也采取了不少措施鼓励农民种粮耕田,农村医病、养老问题也会逐步解决和落实,你老请放心吧。哎,老姑夫,你老养的鳖怎样了?”。

刘老汉(悲伤的表情):“唉,还养什么鳖呀!全让你小舅子给放血啦。”

范县长(惊讶的表情):“怎么回事?你老说是怎么回事?”。

刘老汉:“你走后,你小舅子靠上了新上任的乡长,在来年招标中做了手脚,硬是把俺踢出了局”。

范县长版权所有:“有这么回事?你老咋不来找我?”。

刘老汉:“哪敢啊!要找你,说给我们放血”。

范县长:“你看看,你看看,我怎么就一点不知道呢?这太不象话啦。老姑父,你放心,我马上汇报县纪委,把这事情查个水落石出。”

刘老汉:“算了吧!都过去两年啦,我也老啦,这鳖我也养不了了”。

范县长:“那不行,那可不行,这必须给你老一个公正的交代,哎,可是老姑还好吗?”。

刘老汉:“好哇,她是真好,不用受罪,也不用受累了”。

范县长:“老姑,她怎么啦?”

刘老汉:“自从养鳖厂被你小舅子抢去后,她是又气又恨,积劳成疾,走啦”。

第8篇:品德故事范文

新的学期一开学我因为忙着准备广西电子竞技巡回赛南宁总决赛,加入FB车队的事情又被耽搁下来。虽然这次只是作为表演项目,但是我还是刻苦地练习,每天晚上都和朋友[EW]SPD练车到凌晨。大家都希望能取得好的成绩,因为毕竟在广西的比赛太少了。由于SPD是用手柄跑的,所以键盘的劣势一下全部暴露出来,特别在高速地图中,我和他的差距非常大,跑到最后在小地图都看不见他了。后来我才了解到手柄的摇杆可以控制车轮的转向角度,这样才能在不同的弯道上控制车子转向的幅度,避免过大的转向。所以相对键盘来说,在弯道的速度损失很少,出弯后速度就比键盘快了,而且摇杆的转向很灵敏,比起键盘来说,反应快很多,失误也少。鉴于手柄的诸多优点,在离比赛还有一个月多点的时候,我汇钱给SPD,叫他在南宁帮我买个手柄寄过来,因为好手柄在桂林没有卖的。

谁知道我第一次邮购手柄就让我体会了无限等待的焦急,快递公司耽误到我去南宁那天也没把手柄寄过来。虽然等待手柄到来的一个月中我疯狂练习,手指都按痛,但是键盘和手柄跑出的成绩相差还是很大,总是被SPD拉得老远。没办法,我只有带着键盘去南宁参加比赛,也想着亲自带回还没发货的手柄。万万没想到,等到比赛那天。赛事组委会宣布:因为“极品飞车”参加比赛人数太少,取消这个项目的比赛。这个消息让我和SPD及其他参赛选手几乎崩溃。回想之前数月的刻苦练习,又大老远地跑来异地参赛,而换来的是这样的结果,我除了无奈,还是无奈。

回到桂林后,我从失落的心境中挣脱出来,决定练好手柄,然后申请加入FB车队。虽然自己已经对手柄了解不少,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却困难重重,主要是不适应摇杆控制方向。刚开始,在直线上都控制不了方向,不是左撞,就是右撞,跑完个地图都非常吃力,不过在过弯是手柄的确比较容易,而且速度也快。由于是线性操作,所以在过弯时,摇杆要慢慢地推动,然后再慢慢地推回来,推动摇杆多少行程,车就对应转动多少角度,切不可一下猛地推到底,慢慢地我熟悉了摇杆行程和转向的比例。就这样我练习了快一个星期,基本适应了手柄的操作,后来快到一个月的时候,已经可以随心所欲去操控车辆,做到了想跑哪就跑哪,单圈成绩也比用键盘跑快出2-3秒。

终于,一路坎坷后,我正式申请加入FB车队。在考官的监考下,我顺利地完成考核,并通过一个月综合考察后,正式成为FB队员。从此,每次联网赛车时,我都会自豪地输入我的ID:[FB]Ly2。

融入车队后,在[FB]Venus等前辈的帮助下,我的各方面都有不少的进步,特别是对这个圈子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对“极品飞车”多了一份责任,让我深深感受到只有让更加多的人关注和加入到“极品飞车”才是最有意义的。自己年龄虽然不大,但是做为“极品飞车”的先驱者,只有在自己有限的时间里为中国“极品飞车”发展做出自己应该做的贡献,让更加多的人超过自己,才不枉过自己多年的“极品飞车”生涯,

第9篇:品德故事范文

“丝丝杨柳风,点点梨花雨”是刘庭信元曲[南吕・一枝花]《春日送别》中的诗句,贾仲明《录鬼簿续编》说它“语极俊丽”。细品起来,其语言有几个特点:一是,“丝丝”。点点”两个叠词的运用,不仅使曲词音韵和谐,而且把春天特有的轻柔、甜美的韵味也透露出来了。二是形象鲜明,风、雨、杨柳、梨花相互映衬。以风写柳,以显其风流,以柳写风,以显其轻柔;以雨写梨花,显其圣洁,梨花带雨,则分外缠绵。既描绘了一幅形象生动的春景图,又切合送别的主题:趁风的柳条是送别的象征(古人折柳赠别),而梨花带雨,则是送行者的形象写照(白居易《长恨歌》用“梨花一枝春带雨”形容泪痕满面的杨妃形象)。品出了这两点,也就品出了“语极俊丽”的诗韵。

下面简单谈一谈对中国古典诗歌进行品读的技巧。

一品:“诗家语”

中国古代的诗歌,随着近体诗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语言结构及其表达形式。宋代王安石将诗歌中词语的某种特殊表达称为“诗家语”。这一命题的提出,突出了诗歌语言艺术的独特魅力。我们在诗歌鉴赏中就要懂得诗歌中语言的变形。

1,语序的颠倒

语序倒置是“诗家语”中最为突出的语法现象。由于格律平仄的限制,或为了特殊的修辞需要,有时调整词语组合的顺序。

我们先品读一下南宋志南和尚的《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浩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诗的前两句是说自己在古树荫中系上小船,然后拄着拐杖到桥东去。诗后两旬中的“杏花雨”“杨柳风”已经很有中国诗造词新奇的特点,写出了雨润杏花、杨柳拂风的春天特色,而作者又将“杏花雨沾衣欲湿”、“杨柳风吹面不寒”的语序倒装。从表意上讲,既是接上文作者的出游,从人的主观感觉角度写景,又突出了春雨细柔“沾衣欲湿”、春风煦暖“吹面不寒”的特点。真是新颖别致,无怪乎会被广为传诵。

其他典型的例子还有:

崔颢《黄鹤楼》中的“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应理解为(远望)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清晰可见,鹦鹉洲上芳草萋萋。

李白《听蜀僧・弹琴》中的:“客心洗流水,余晌入霜钟。”句意实为:流水洗客心,霜钟有余响。

2,诗词中的省略、跳脱

由于字数的限制,也为了表意的凝练或韵律的需要,诗词中常有省略。如《蜀相》中有“映阶碧草自(生)春色,隔叶黄鹂空(有)好音”,均以副词连接前后词组。杜甫《江南逢李龟年》的上联“岐王宅里寻常见(汝),崔九堂前几度闻(歌)”,也是如此。

当然诗歌中的简省决不仅仅是词语的省略,还包括语义的跳脱。

欧阳修《蝶恋花》中的三句词“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既有时间和景色的描写――三月的一个黄昏雨横风狂,又含有对女主人公行为和心理的描写。“门掩黄昏”决不能理解为主谓宾这种陈述和被陈述的关系,而是女主人公在黄昏时分不忍看雨横风狂,春意横遭摧残,而欲掩门,流露出一种爱春、惜春而又无可奈何的心绪。诗意的空白需要我们借助联想和想象去填充。

当然,“诗家语”这种特殊的表达还包括其他情况,如词性的改变。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中的“红”“绿”是将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从动态中展示了颜色的变化,同时包含着光阴似水的人生感喟。词性的改变,达到一种特殊的修辞效果。这里不再赘述。

二品:意象

诗歌的语言是形象化的,是借助意象来表情达意的。读诗必须先品意象。古典诗词中,意象数量繁多:春光秋露、啼鸟鸣蝉、柳絮榆荚、清霜白露、冷雨寒窗、银烛青灯、晨钟暮鼓、古寺幽径、橙黄桔绿、小荷残菊、鹧鸪杜鹃、山水烟花雪月风,包罗万象。

品意象需要注意三点。

第一,意象不仅数量多,而且形象生动、意蕴丰富、使用灵活、表现力强,有些意象还具有象征意义。如:梅兰松竹菊柏,喻坚贞、孤傲的节操;鹧鸪,喻离愁别绪;鸿雁可代指书信,也可喻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愁;杨柳有惜别怀远之意;杜鹃的哀鸣,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等等。品意象时重在品出“象”中所蕴含的意思,甚至是象外之意、言外之旨。

在不同的诗词中,即使运用同一个意象,作者所寄予的情感有时可能很不相同。

唐代有咏蝉“三绝”一一虞世南的《蝉》、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李商隐的《蝉》,境界就很不同。虞世南官高位显,唐太宗曾经屡次称赏他的“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他笔下的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被后人评价为“清华人语”;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是“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写尽他在“露重”“风多”的环境压力下,政治上不得意、言论上受压制的境况,被后人评为“患难人语”;李商隐的《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写出作者宦海浮沉、屈居幕僚、官小禄微、生活清贫的处境,被后人评为“牢骚人语”。

第二,有些诗句为了达到极浓缩的表意效果,意象使用非常繁密,甚至省略全部动词,进行纯意象叠加,纯名词组合。品读时要将这些意象“泡开”,如同将上等的茶叶加水冲泡,方可品其芳香。“冲泡”的过程就是展开想象,将意象进行拼接、组合、补充的过程。

最典型的有两个例子。

其一是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按句意当为:闻鸡声,出茅店,但见残月一轮;上板桥,踏秋霜,留下一行足迹。这里“闻…出”“见”“上”“踏”“留”等动词是我们在理解诗意时加上去的,而原诗仅用了一些意象,却激发我们展开想象,编构出这样一个场景:一个游子夜宿茅店,闻报晓的鸡鸣便急急早起,顶着尚悬空中的残月,踏上铺着一层秋霜的板桥匆匆赶路了。

其二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名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时已深秋,一位远离故乡漂泊天涯的游子骑着瘦马,冒着西风,在荒凉古道上奔波。在他眼里是缠绕着枯藤的老树,黄昏倦飞的乌鸦,内心的凄凉和倦怠可想而知。小桥流水、自适的人家,油然勾起他的思乡之情。但诗人只提供情景画面,这时就需要读者自己根据个人的生活经验去拼接组合、想象补充。

第三,意象使用有优劣高低。好的诗“象”和“意”是连着的,意象丰富而不累赘。李白有《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中唐诗人徐凝也写了一首《庐山瀑布》。诗云:“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古长入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场景虽也不小,但还是

给人局促之感,原因大概是它转来转去都是瀑布、瀑布……显得很实,很板。比起李白那种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有形有神,奔放空灵,相去实在甚远。无怪苏轼说:“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词。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虽不无过激之处,但称徐凝诗为“恶诗”还是很能表明苏子的见地。

三品:诗眼

诗眼就是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篇、全联或全句的词语,它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若在名词上,则一般是名词活用。当然也可能是数词等其他修饰语,甚至是一些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五言诗诗眼多在第三字,七言诗诗眼多在第五字。

古诗讲究“炼字”,多是在锤炼诗眼。诗眼基本有三方面的特点。

第一,它是最恰当地表现了该事物、该情境的特征的。

如王国维评价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因为作者写尽了红杏枝头的万般春意。又评价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因为张先极敏锐的捕捉到了风起云开,月光透露出来,花被风所吹动竟自在月光临照下婆娑弄影的美姿。

再如王维《过香积寺》“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中的“咽”“冷”也很值得品味。写流泉,不用“流”“淌”“泻”等词语,一个“咽”字很贴切的写出山间流泉因在危石中流淌不畅而似呜咽的特点。“冷”字更是下笔惊人。日光不给人暖意,反觉其冷,这是只有亲身在密林中行走过的人才会真切感知到的黄昏的余辉涂抹在一片幽深的松林上的感受。

第二,诗眼往往能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使诗意表达更形象生动。

王建的《十五望月》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一个“落”字,新颖妥贴。本是望月引发秋思,却说成“秋思落谁家”,不仅将秋思形象化、具体化,而且给人以动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

第三,诗眼能恰当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孔尚任的《桃花扇》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曾是六代的南京遭受明末动乱的洗劫,已是今非昔比。长板桥本是歌伎集居之地,风景优美,如今却美景全消。不但昔日跨清溪的半里长桥如今已没有一片红板,而且秋水长天行人稀少,冷清清的夕照下,只见剩下的一株弯弯的垂柳。夕照残柳相互映衬,愈显冷清。一个“剩”字,尤其意味深长,使人想见当年丝丝绿柳夹岸垂翠的美景,饱含今非昔比、事过境迁、感时伤怀的无限凄凉。这里只略加点染,就勾勒出一幅凄清的画面,把人带入十分悲凉的意境,用笔极简,造境极佳。

四品:技巧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1)修辞方法:包括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2)表现手法:包括记叙、议论、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也包括赋、比、兴和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等文艺表现方法。(3)篇章结构:包括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对这些表达技巧,我们需要有充分、透彻的理解,才会在诗歌鉴赏中真正把握作者的诗意及行文技巧。

如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词的上阙中词人就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来表现离恨苦。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