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育学的主要课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育学、心理学、逻辑学、普通话、教师口语、教学设计、德育原理、教育社会学、班主任工作、教育哲学、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现代汉语基础、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基础写作、儿童文学、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初等数论、数学分析、应用数学、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小学自然课程与教学论、小学社会与品德课程教学、小学艺术课程教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中外教育简史、比较教育、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等。
小学教育专业就业前景
小学教育是“十年寒窗”的开始,也是义务教育的第一个阶段。小学教育的成败与否往往关系到一个人以后的长期发展,因此备受家长们的重视。虽说现在教育类的专业也不少,各个城市教师竞争激烈,但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十分迅猛,不只局限于学校,更是拓宽到了学生兴趣、特长培养等范围,教师需求量依然不小。
小学教育专业的小伙伴们就业机会其实很多,无论是和专业最对口的小学老师,还是与教育相关的后勤行政工作,或是与文字相关的工作如编辑、策划,都可以成为施展自身才华、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关键在于怎么在追求专业对口的同时打开就业思路,全面挖掘自己的潜力,利用兴趣爱好拓宽就业范围。
据有关数据显示,对小学教育专业人才需求量最大的还是教育、培训、院校等领域,大约是80%。由此可见,大多数前辈的就业方向都比较对口,这也说明这些领域对小学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依然很多,同学们可以优先考虑。
小学教育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小学教师职业。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教育、新能源、电子技术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教育/培训/院校;
2、新能源;
3、专业服务(咨询、人力资源、财会);
4、互联网/电子商务;
5、公关/市场推广/会展;
6、影视/媒体/艺术/文化传播。
7、广告
8、计算机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老师、课程顾问等工作,大致如下:
1、小学语文老师;
2、小学教师;
3、小学数学教师;
4、小学英语教师;
5、教师;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方法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给学生作出评价结论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成功学习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使学生从评价中得到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学习动力,使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以达到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方法,应符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所要求达到的三维教学目标的检测需要,能促进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不断激励其学习的自信心,明确以后的努力方向。
在实际地理教学中,受“中招考试指挥棒”影响,因多数地市不考地理致使地理课不被学生和家长重视,甚至有许多学校将地理冠以“副课”的称谓,常被“主课”挤占。地理教学中的课外实践活动很重要,但很多学校怕出安全事故而禁止师生进行校外实践等。地理教学不受重视,地理教师被边缘化,致使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方法简单化,基本上都是“一张考卷定终身”。但事实上,地理知识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指导意义非常重要,用科学的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尤为重要。
究竟怎样评价地理教学质量才能改变当今社会不重视地理课学习的现状?关键是教育行政部门对地理教育的重视程度。笔者认为评价应注重过程性评价,把评价渗透到地理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克服“一张考卷定终身”的弊端。建议将学生的答问、演讲、演示、绘图、读图与分析、观察与观测、调查、制作、测试、实践活动等各种活动都纳入评价体系,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评价制度,使评价过程变为教育过程,评价结果直接用于学生的评优、评先和综合素质评定。让形成性评价成为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助推剂和兴趣源泉,让终结性评价成为学生成长进步的基础和灯塔,激励和引导学生更加热爱地理,更会学习地理,更多应用地理知识服务生活。
二、 地理教学常用的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的选择与使用应符合诊断学生学习质量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基本目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度要选用不同的评价方法予以考查和评价,因此要发挥不同评价方法的特点,规避其不足。
1.纸笔测验评价方法
纸笔测验评价是通过学生的书面回答,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一种评价方法,也是最常用的一种评价方法。运用纸笔测验方法评价学生地理学习状况,试题质量甚为关键,命制纸笔测验试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重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主要包括学生对地理位置、地理概念、地理特征、地理空间分布、地域差异等方面的理解,以及学生能否在具体情境中合理应用地理知识。应淡化特殊的解题技巧,不出偏题、怪题。
(2)突出地理科学的综合性和地域性特点。关注学生整体观念、空间观念、地理视角、地理学科能力等的形成状况并进行考查。
(3)有效发挥各类型题目的功能。例如,考查学生对于地理事物的记忆能力,可设计填图、填充、选择类试题;考查学生从具体情境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可设计读图、阅读分析类试题;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设计具有实际背景的试题;考查学生的探究、创造能力,可设计开放性试题等。
2.档案袋评价方法
档案袋评价是有目的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情况的材料,表现学生在较长时间内在课程的一个或多个领域中所作出的努力、获得的进步和学业成绩的一种评价方法。对于评价学生进步程度、努力程度、自我反思能力及其最终发展水平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地理学习档案袋可包括以下内容:学生绘制的地图、制作的模型、收集的地理图片和资料;地理探究活动的过程记录、疑难问题及其解答;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总结、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结果等。在建立档案袋的过程中,地理教师可以更多地将其作为“反映学生进步”和“展示学生作品”的工具。应十分注重在评价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学生与教师一样是最重要的评价主体。此外,家长、管理者等也可以参与档案袋的评价。
3.观察评价方法
观察评价是评价者根据学生在地理学习中行为表现等的观察记录,对照事前制订的标准进行评价的方法。观察评价方法适用于评价学生:参与一般地理学习活动的表现,如在口头表达、描绘地图、绘制地理图表、读图分析等一般地理活动中的表现;地理方法掌握与运用的状况,如区域比较、区域综合分析等方法的掌握与运用;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真实表现和发展状况。
4.合作探究评价方法
合作探究评价是评价者根据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合作探究方面表现出的能力,对照事前制订的标准进行评价的方法。合作探究评价方法适用于评价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提出地理问题、收集地理信息、讨论、实地观察与观测、真实性情景的问题解决等地理探究活动中的表现。
三、建立完善的评价激励机制
评价重点应放在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上,侧重“发现闪光点、激励自信心”。这就要求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激励机制,将地理课堂上的多元化评价统一到教学管理机制中,让每一次评价所发挥的作用不断聚集成促进学生持续成长进步的强大动力,真正落实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
1.制定班级学习评价量化积分细则
班级学习评价量化积分是进行形成性评价的一种重要方法。班级根据促进小组建设和学生个人学习进步等需要制定出学生课堂学习表现和合作探究活动等方面的具体积分,如课堂积极回答正确问题一次计1分,作业独立完成并全部正确计2分,每周被评为一星小组的组员每人加计1分,每周被评为三星小组的组员每人加计3分等。按照积分细则统计每个学生和每个学习小组的得分,参照“小组评价办法及个人晋级办法”进行晋级,每周一总结,期中和期末进行两次阶段表彰,期末时量化积分用于评优评先等综合性奖励。
2.制定小组评价及个人晋级办法
个人晋级办法。如将等级分为10级。学期初,所有学生等级均为0级,按照个人积分的不同,依次升级,达到升级所需的分数,即可升到相应等级,如升到1级,个人需积分50分,当个人积分达到100分时,自动升为2级;升到3级,需要200分,当个人积分达到300分时,可升为4级。依次升级,最高等级为10级,升到最高级别,将享受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学生学期等级直接用于评优评先、入团等方面。
小组评价和晋级办法。如将小组等级分为20级,每周评选出3个三星小组,3个二星小组,3个一星小组。小组晋级模式也可模仿个人晋级模式,每周小组得分加上组员得分为每组最终得分,各小组学期总分用于优秀小组评选,优秀小组学生可享受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3.建设自主管理小组
自管小组是督促学生由他律到自律、实现班级亲情化管理的有效途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得以落实的有效载体,是高效课堂的保障,它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使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得到锻炼机会。
组建小组原则。本着“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同质结对,异质帮扶”的基本原则,对全班学生进行学习小组划分。按照认知水平、智力水平、学生性别、性格特点、习惯爱好、家庭背景等将全班同学划分为6~9个小组,每个小组相当于全班的缩影或者截面,成为一个“小班”。一般每6个人组成一个小组,每个小组两个A、两个B、两个C。组与组之间水平均衡,组内成员层次分明,水平接近者结对合作,层次差异者帮扶提高。
组建小组方法。先选定组长,可以推荐、自荐,起初也可以由教师任命。然后由组长依序选择副组长、组员。一般确定正组长的标准为:学习必须在班级中游以上,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正组长主要职责侧重学习管理,记录组员学习表现,副组长职责侧重行为、卫生、纪律等常规管理,并负责相应记录。
加强小组建设。①重视小组文化:由组长组织成员讨论制定有特色的组名、组训、组规、口号、组徽、组歌等,制作小组文化标识牌,确立小组共同奋斗目标。在制定组名时应突出文化主题,依据学校文化主题或办学特色以及班级文化主题或班级特色,引领学生起一个积极向上、富有创意、新颖别致的名字,激励每一个组员,打造团队向心力和战斗力。 ②制定班规组规:根据班规制定组规,从自学、讨论、展示、作业的完成与收交、自主学习的纪律及学习的目标达成等方面制定出基本的规范要求和量化积分,确保每个同学都能明确每个学习环节的具体做法,无论采用何种评价方法,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活动都载入班级评价记录,各项奖励分明。③开展小组活动:如家长会上分小组向家长展示小组风采,组间进行知识竞赛、开展实践活动、比课堂学习表现、下挑战书,期中、期末时比目标完成情况等。小组每周制定周目标,周五对照,并进行总结,持续增强小组凝聚力,让过程评价发挥激励和引导作用。④每日小结:由组长负责组织,总结当天小组成员的表现,及时小结,便于发现和解决问题。每天小组自我评价是小组建设的重要内容,但每次应控制在5分钟左右。
4.小组组长培训
①周培训。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坚持每周培训小组长,指导他们如何建设自己的小组,增强小组凝聚力,如何帮带组内贫困户,课堂上或活动中如何为小组成员计分等。每个小组的分数可以由值周班长记录,组长监督。②课前培训。上课前教师让小组长或学科组长了解这堂课的整体设计、目标要求,指导如何组织小组讨论,讨论哪些重要问题,小组推选哪位同学展示和点评等。课前培训过程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过程,教师应高度重视。
四、结语
美国上市公司-----亿元级外企、IT培训领军企业
【北京免费咨询电话】:400-001-9911转分机28245
一、达内国际集团简介
达内国际集团是中国IT职业教育的品牌,是目前中国IT职业教育集团,2014年4月3日,达内国际集团成功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是中国家在美国上市的IT职业教育集团,同时也是2014年赴美上市股。除中高端IT人才实训外,达内时代科技集团同样致力于IT 人才输送、教育平台建设、软件研发等综合服务。目前,已形成包括 人才实训中心、软件研发中心、软件人才中心、IT 教育中心四大人才服务模块达内国际集团逐渐形成以IT培训为主的多元化、综合性的职业教育及人才服务领导品牌。
达内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的各个中心由软件专家负责运营,课程设计引进北美先进技术,贴近中国软件企业的实际需求,同时,聘请北美海外专家与来自IBM、华为、用友、亚信、东软等国内外名企的一线实战专家担任讲师,以确保高端培训效果。达内在课程设计与培训模式上不断创新,开创“零首付、低押金,就业后付款”的信贷就业模式先河,改革培训模式保持培训规模扩大的同时确保90%以上的就业率,同时高质量就业。
二、达内时代科技集团与高校和企业合作
从创建之初,达内国际集团就非常重视与高校进行学术交流、专业共建等方面的合作。经过13年辛勤的耕耘,达内国际集团在全国高校中建立了良好的口碑和美誉度, 达内先后与全国500多所大学的计算机或软件学院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其中20%以上为211重点大学,在100多所院校里建立了达内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并与包括北大软件学院在内的7所院校建立软件工程研究生联合培养合作。近年来,达内加强了与院校开展深度合作的步伐,在人才培养模式、项目课程体系的整体构建、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师资培养等方面全方位的高校开展合作,对高校的教学改革、优化高校课程体系,强化实训实习以及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实战型业务水平的提升都积极的推动作用。
达内发展离不开与企业的密切合作,达内在全国建立5大软件人才中心,300人才顾问每天不断与全国上万家企业保持联系和沟通。通过13年达内不断地探索与尝试,达内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人才推荐,人才定制培养、人才租赁与外包、校园招聘、IT猎头、企业内训等多样化的合作方式和一站式的服务体系。截止到2014年5月底,达内与全国5万家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每个月在达内全国中心有近600场的企业双选会,达内还会定期做专场招聘会,正是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关系,达内学员保持行业的学员就业率,2014年实现了95%以上的就业率。
三、达内国际集团主要业绩:
达内国际集团作为中国高端IT培训的翘楚,从创业之初就倡导 “诚信、创新、开放、合作”的企业文化,同时经营战略一直都保持经营模式和产品保持行业的一步:率先在美国上市家IT职业教育机构;率先推出“先就业,后付款”IT信贷就业培训的IT职业教育;率先获得国际风险投资的IT职业教育机构;率先入选“德勤中国高科技高成长50强”的IT职业教育机构;率先由IT技术专家建立和运营的IT职业教育机构;率先全面开放课堂,随时真课试听的IT职业教育机构;率先与“211工程”大学联合培养软件工程硕士的IT职业教育机构;率先真实披露学员就业率、就业品质的IT职业教育机构;率先开辟高端课程,培养IT白领、金领的IT职业教育机构;率先完全真实公开师资背景的IT职业教育机构。
达内国际集团由于优秀的教学效果、行业的经营模式和倾力公益事业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好评,近年来达内荣获了各界机构的颁奖:达内是业界的一家2006、2007、2008、2009连续4年入选德勤评选的“中国高科技高成长50强公司”、“亚太地区高科技高成长500强公司”,中关村管理委员会指定的“软件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北京市商务委、北京市教委联合评为“首批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被《计算机世界》评选的“就业服务杰出贡献奖”、被《中国计算机报》评选的“影响力培训机构奖”、被搜狐评为“中国十大教育集团”、被腾讯评为“中国大学生心目中影响力的IT品牌”, 2010年更是和百度、搜狐、中兴电子等企业被欧美同学会评为中国海外归国人员创业“腾飞奖”中国50强优秀企业、2011年获得中央电视台评选的中国教育行业“领军企业”2012年9月获凤凰网、网易财经、影响力峰会组委会评选的“2012年度信赖企业”大奖、2012、2013年 荣获普华永道和高企协颁发“2011中关村高成长企业100”。2013年荣获智联招聘中国年度雇主“北京30强”企业等大奖。
四、达内国际集团IT培训课程:
1、java培训-----------java工程师;
2、UI培训-----------UI大咖设计师;
3、Android培训-----------安卓工程师;
4、IOS培训-----------IOS软件工程师;
5、Web培训-----------Web前端工程师;
6、HTML5培训-----------前端互联网工程师;
7、会计培训-----------主办会计师;
8、网络营销培训-----------网络营销经理师;
9、unity培训-----------Unity3D工程师;
10、大数据培训-----------大数据工程师;
11、PHP培训-----------PHP开发工程师;
12、嵌入式培训-----------嵌入式工程师;
13、软件测试培训-----------软件测试工程师;
14、C++培训-----------C++软件工程师
15、linux培训-----------linux运维工程师
16、Net培训-----------Net开发工程师
五、达内国际集团就业:
1、2016-02-17-------- 中南大学学生参加达内C++培训,成功转型9万年薪入职软通动力;
2、2016-02-16-------小学教师参加达内PHP培训,成功转型薪资翻3倍获10k高薪;
3、2016-01-16-------本科应届生参加达内java培训,成功入职外资软件企业;
4、2016-01-25-------电气工程师参加达内网络营销培训,成功转行获9k月薪入职搜房网;
5、2016-01-08--------公务员不干枯燥工作参加达内培训,转型网络营销师获15K高薪;
6、2016-01-07-------平面设计师遇瓶颈参加达内UI设计培训,薪资飙升2倍多获15k高薪;
7、2015-12-29------大四学员参加达内iOS培训,获10W年薪赢在职场起点;
8、2015-12-28-----中国计量大学大三学员参加达内UI设计培训,获月薪12K入职offer;
9、2015-12-18-----机械专业学员零基础参加达内PHP培训,获7K月薪成功转行;
10、2015-12-25------应届生参加达内java培训获7K月薪入职敦煌网;
六、达内国际集团各校区分布及具体地址:
北京免费咨询电话:400-001-9911转分机28245
北京市(海淀区):
1、达内北京中关村中心JAVA: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甲18号中鼎大厦B座7—8层;
2、达内北京大数据中心才高大数据: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甲18号中鼎大厦B座7—8层
3、达内北京万寿路中心WEB前端:
---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文博大厦二层
4、达内北京清华园中心.NET/Unity3D:
---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小关街120号万盛商务会馆A区三层
5、达内北京魏公村中心UID: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乙12号天作国际大厦三层
6、达内北京海淀园中心PHP: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68号紫金大厦6层
7、达内北京网络营销中心网络营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68号紫金大厦6层
北京市(朝阳区):
1、达内北京潘家园中心安卓/IOS:
---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松榆北路7号院11号楼建业苑6层
2、达内北京亚运村中心软件测试:
---北京市朝阳区南沙滩66号院1号楼3层达内科技测试学院
3、达内北京会计中心会计:
---北京市朝阳区民族园路2号丰宝恒大厦二层
北京市(东城区):
1、达内北京南锣鼓巷校区UED:
---北京市东城区交道口南大街15号新华文化大厦3层
2、达内北京天坛中心Linux云计算、Pyhton、红帽认证:
---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6号珍贝大厦西侧三层
3、达内北京广渠门中心C++/嵌入式:
---北京市东城区广渠家园25号楼启达大厦1-2层
关键词 高师院校 公共教育学 低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教育学作为师范院校的标志性课程,是培养师范生教师素养的公共必修课,也是高师院校的特色课程。师范生从教所需的科学的教育观、专业的教学技能、班级管理的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的形成是教育学课程担负的主要任务,在教师教育课程中处于核心和基础的地位。按说教育学在师范院校中有着如此重要的地位,本该受到学校、教师,学生的重视,可事实却正好相反。实践中只有一个学期的教育学课程,学校一再压缩课时;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等等原因,导致教育学低效教学现象严重。教学低效的直接后果便是学生的教师专业素质低下,直接影响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实施。
1 公共教育学低效教学的表现
低效教学是针对课堂有效教学提出来的,布里奇斯与古默波特曾针对低效教学做了一系列研究并列举了低效教学的种种表现:比如不能维持课堂纪律,不能正确对待学生,不能取得预期的课堂效果,没有掌握所教的学科知识,没有有效地传授学科知识等。①据笔者平时的观察了解和从事公共教育学课堂教学的亲身经历来看,前面列举的低效教学的表现在公共教育学课堂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课改专家崔允郭博士曾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率。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教学”。崔允郭博士的这段话很好地道出了当前高师公共教育学教学低效的现状:部分学生对教育学缺乏学习兴趣,不想学,直接逃课,或者不逃课,但在课堂上玩手机,看闲书,看专业书或者睡觉等,就是不听课;还有部分学生想学,但由于教师课堂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教学方法单一,学生虽学得辛苦,但没有有效地掌握知识,发展技能,提升教育理念,最终导致公共教育学低效教学的情况普遍存在。
2 公共教育学低效教学的原因分析
导致高师院校公共教育学低效教学的原因有多个方面,但最重要的直接影响的主要是三个方面:学校,教师,学生。
师范性是高师院校与其他院校的基本区别,也是高师院校的本质特征。高师院校的发展应兼顾学术性,突出师范性。但很多高师院校却希望发展为综合性大学,对师范性发展重视不够。高师院校的师范性主要通过所开设的教育学类的课程以及教育实践活动等表现出来。但实际情况却不尽然,很多高师院校只开设一学期的公共教育学课程,而且教学课时安排教少,一般每周只有两三个课时。由于课时少,教育学课程的内容又非常多,所以授课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时很多都不能深入,只能点到为止。由于课时量少,也不能为学生提供较多的时间去培养教学技能,以致很多师范生的教学技能不高。同时由于很多高师院校重视学术性,忽视师范性,往往是专业素质过硬的、经验丰富的教师教授专业课,而像公共教育学却是随便打发教师去上,所以公共教育学的教师队伍素质有待加强。
2.2 教师教学内容干瘪,教学方法单一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的知识结构、专业素质以及教学态度等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可以说教师的教是公共教育学有效教学还是低效教学的关键因素。某些任课教师觉得公共教育学不受学校重视,加之课时报酬较之专业课都要略低一点,所以觉得教学马马虎虎说得过去即可,不会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备课,教学态度存在一定问题。同时据笔者的观察和了解,很多任课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时,不能与现实的教育实际、学生已有的经验以及学生所学专业结合起来,单纯地讲授理论,内容枯燥乏味,能听进去的学生少之又少。同时公共教育学多为合班授课,几个专业的学生坐在一起,学生人数较多,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师较少选用其他方法,主要采用讲授法,教师负责讲,学生负责听,较少有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缺少师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学生学习效果不够理想。
2.3 学生角色意识淡薄,学习只为应付考试
许多学生角色意识淡薄,对课程认识不到位,不能明确认识到公共教育学与自己将来从事教师职业的密切关系,意识不到教师职业素质的培养与教育学的关系。很多学生认为最重要是专业课程,教育学只要能通过考试即可,因而在学习中缺少积极性和主动性。加之有小部分学生根本不想从事教师职业,从内心里不想学教育学。学生“不愿学,应付考试”的学习心态,也是教育学低效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3 改变教育学低效教学的建议
3.1 高师院校要突出“师范性”特征,必须重视公共教育学课程
高师院校要突出师范性的本质特征,必须重视公共教育学课程,加强师范精神的建设。要配备一批专业素质以及专业技能过硬的教师队伍,保证教学质量。任课教师授课时,应向学生介绍本门课程在师范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使学生认识到教育学课程对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性,自然会正确对待。同时应适当增加课时量,保证学生在学习教育理论知识、形成科学教育观的同时,又能培养专业教学技能,为将来从教打好基础。
3.2 教师要丰富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方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而不要就理论讲理论。教育学虽然是一门理论课程,却具备丰富的实践背景。任课教师必须充实教学内容,搜集教学资料,并且尽量与学生的已有经验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教师可以结合教育现实中出现的热点问题以及教育活动中发生的真实的案例来讲解理论,也可以通过播放教育教学录像,帮助学生了解真实的教学过程。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才能意识到教育学不是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的、飘在空中的课程,而是就在自己身边的,与自身有关的非常重要的课程。学生一旦意识到教育学的重要性,也就会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学习,为改变低效教学打好基础。
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方式,实施对话教学。②通过对话教学,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一起交流,讨论,实现思维火花的碰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活力。同时还应采用案例教学,③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能启迪思维,培养教育情感,更好地实现有效教学。
3.3 学生要强化角色意识,热爱教师职业,提高从教能力④
教学的效果最终要在学生身上体现出来。如果学校和教师方面的条件都具备了,但学生根本不想从事教师职业,对教育学毫无兴趣,转变公共教育学低效教学的现状也不可能做到。所以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应该明确自己的定位,现在是一名师范生,不久的将来是要从事教师职业的,应从现在开始热爱教师职业,才会心甘情愿地扎根教育事业,才会关注自身与职业教师的差距,才能意识到公共教育学课程对成长为专业教师的重要性,才能从思想上重视这门课程。思想上重视了,学习过程中才能真正关注教育问题,关注自己从教能力的提高,做到真正的有效教学,根本改变教育学低效教学的现状。
注释
① 王斌华.关于有效教学与低效教学的研究(下)[J].全球教育展望,1997(2).
② 王燕.公共教育学有效教学的实践探索与分析[J].晋中学院学报,2010(12).
[关键词]实践 农村教师 教师专业化 教育学
[作者简介]周冬梅(1979- ),女,江苏赣榆人,牡丹江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教师教育。(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2)
[课题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黑龙江省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教师配置机制研究”(项目编号:GBC1211136)和牡丹江师范学院2011年度教改项目“教师专业化视野下的地方高师公共教育学课程改革研究”(项目编号:11-XJ12082)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6-0116-03
教育学是教师教育课程中的一门必修课,也是获取教师资格的基础课程。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教育学课程却未能满足农村教师实践的需要,其根本原因在于教育学课程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本文以实践的思维方式来研究农村教师专业化与教育学课程改革问题。
一、实践、实践知识与教师实践知识
马克思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①,实践作为哲学的核心概念,在学界存在着诸多争议,比较经典的解释是主观见之于客观,“是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②。根据实践观,实践是人类自觉自我的一切行为。人类基本的实践矛盾就在于内在的自我本质对于自我自然的发现及创新。实践不能脱离思维和认识而独立存在,它需要思维产生的实践意识作指挥,实践意识是以知识为基础的。概言之,实践具有鲜明的主体性特征,且实践并不排斥理论知识,实践是以理论知识为指导,或者是在实践中形成的知识为基础的。
鉴于对实践内涵的理解,笔者认为实践知识是主体用以追求有效的行动,形成的关于如何做的知识体系。主要包括信念、价值观、态度、情境知识、策略知识等。实践知识是“混合类型的知识,它既有显性知识又有隐性知识,既有公共知识的成分又有个人知识的成分,既有经验的知识又有理性知识③”。
教师实践知识是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行动中,对于具体情境进行感知、体验、反思而形成的个体性的知识。有学者将教师知识分为两大类型: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理论知识是“通常可以通过阅读和听讲座获得,包括学科内容、学科教学法、课程、教育学、心理学和一般文化等原理类知识”。④实践知识“包括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和(或)表现出来的知识(显性的和隐性的),除了上述行业知识、情境知识、案例知识、策略知识、学者的知识、自我的知识、隐喻和映像外,还包括教师对理论性知识的理解、解释和运用原则”。⑤前者通常是没有内化的外在标准,而后者是真正内化了的,并且在教育行动中真正信奉和实际使用的理论。教师实践知识具有个人性、情境性、缄默性、整合性等特点。
二、实践困境:教育学课程现状
专业最终是指向实践的。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教师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同时结合在具体实践情境下通过感知、反思、领悟生成具有个人特征的实践知识,其教育技能熟练程度逐渐提高,直至成长为专家型教师。实际上,教师实践的过程就是教师自我塑造的过程。但从培养、培训一体化角度来看,农村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到职后培训,教育学课程未能满足农村教师的实践需要,不利于教师的成长,表现在以下几点:
1.从职前培养来看,教育学课程凸显理论,忽视实践。首先,教育学课程理论性知识居主导地位,教育实践沦为教育理论的附庸。教育学的任务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最终是服务于实践的,“甚至可以说,教育学本身就是一门实践科学。教育学一个重要价值就是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现在:启发教师的教育自觉;扩展教育理论视野;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提高反思和发展能力;打下成为研究型教师的基础。”⑥但是传统的教育学的教学模式是首先学习基础原理,“要他们记忆或理解这些抽象的、理论性的知识,然后为他们安排实习的机会,希望他们在实习中一一验证先前所习得的基础理论知识,或练习应用所示范过的教学技能。”⑦对于教育实践的定位是理论中心取向的,实践成为验证理论、应用理论的活动,教育实践的独立性几近丧失。当然,教育实践并非排斥理论知识,缺乏理性思考的实践并非真正的教育实践。
其次,农村教育实践内容缺位。教育学的理论中心取向,使得课程内容脱离农村教育实践。理论的特点是抽象性、简约性、普遍性,而实践知识直面教育的生活世界,具有丰富性、情境性、复杂性等特点。在以理论为主导的教育学课程里面,农村教育内容缺位。有调查显示:“教育学教材中没有反映农村学校教学、班主任工作方面的内容;反映广大农村学生特点的内容太少。”⑧
2.从入职教育来看,教育学未能培养农村教师教育实践所需的职业信念、信心。入职教育是指为增强新教师的专业能力,适应教师角色而进行的有计划的辅助、监督和评价的活动。一般来说,在大学四年级教育实习时开始,为期1~3年。教育实习是学生获得实践知识的开始。教师实践知识内容包括“教育信念、自我知识、人际知识、情境知识、策略性知识、批判反思知识”⑨,而培养以上实践性知识也是教育学课程的主要任务。但从现实来看,此门课程对于农村教师的入职教育并不理想,表现在教育信念和自我知识两个方面:
首先,教育信念危机。信念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神力量,它的确立对人们的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师的教育信念是一种文化和习惯,是积淀于教师心智结构中的价值观念,它常作为一种无意识的经验假设支配着教师的教育行为”⑩,教育信念整合了教师对于教育的认知和实践,它既是教师对教育的整体观点和看法,又在实践中左右着教师的判断和决策,控制着教师的教育行动。教育信念在职前培养阶段就建立起来了,树立教育信念的途径之一是教师教育必修课之一的教育学。但是,教育学课程重视知识的讲授,而忽视职业情感、态度的培养,大班上课更是难以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因材施教,教育学成为学生枯燥乏味的混学分的课程。通过教育学的学习,学生难以形成对于农村教育和农村教师职业的全面认识。在这样的情况下,入职后,新农村教师在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必然适应不良,对于农村教育的先导理念发生偏差,对于职业认知程度低,最终导致投身教育事业的信念缺失。
其次,自我效能感不足。入职教育中关键的一环是形成正确的自我知识,它是教师实践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自我概念、自我评估、自我教学效能感、对自我调节的认识等。”11对于农村新教师来说,自我效能感是其实践质量的关键。然而在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教育学所占比例较小,且实用性不强,学生难以获得必要的教学技能。由于教育技能弱,导致教育效能感较低,信心缺乏。
3.从职后培训来看,教育学课程难以满足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农村教师职后教育是通过培训使教师在原有的实践基础上获得提高的活动,但高师的教育学课程存在着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内容重复或脱节的现象,表现在:第一,缺乏层次性、针对性。农村教师的年龄、知识和能力的现实和需求不同,教育学课程应因人施教,但现实的培训多为一刀切。第二,缺乏实用性。一些教育学的任课教师未能依据农村基础教育改革实践及时更新课程内容,使得农村教师无法解决实践中的困惑。第三,缺乏实践性。农村教师对于能力提高的需求高于知识更新的需求,但教育学内容仍以理论性知识为主导,一些负责培训的教师,对于农村教育实践没有深入的了解与深刻的分析,因此,未能有效满足农村教师的实践需求。
三、基于实践:教育学课程改革路径
从教师专业化发展角度来讲,农村教师的教育实践过程,是实践主体性从“自在”到“自为”的过程。换言之,农村教育实践是促使农村教师成为专业发展主体的过程。因而,一体化的培养模式有利于其专业主体性的生成。植根于农村教育实践,是教育学衔接农村教师职前培养、入职教育与职后培训、构建一体化课程模式的有效途径。
1.在职前培养阶段,立足农村教育实践,调整课程目标与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首先,教育学课程目标不宜局限于知识领域,而是知识、技能与情感三大领域目标相结合。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因其地缘优势,有利于了解农村、服务农村。职前培养的课程目标应在深入了解农村教师的实践需要的基础上设立。
其次,围绕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改变教材内容的理论中心取向,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体现地方农村教育实践的丰富性、生动性与复杂性。在教材内容里面应适当补充农村教育实践的内容。
再次,教学方法多样化。讲授理论知识无疑能够增长学生的知识总量,但是理论中心取向的教学却较少考虑学生的独特性和教育情境的丰富性,其结果必然导致灌输。实践知识是在具体的实践情境中将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内化为个人知识的过程,是未来的农村教师所真正信奉的知识。因此,教育学的教学方法应以实践为价值取向。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结合农村中小学各科教学的典型案例进行理论讲解,使教育学理论更有效地指导农村教育实践。二是课堂教学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真实的教育实践情境是形成实践知识的最佳场所。因此,负责培养农村教师的地方高师院校与农村中小学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充分开发和利用农村课程资源。通过真实教育情境结合课堂教学的模拟技能训练,形成以实践为中心取向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例如模拟教学、参观、调查、见习等,为师范生提供感知、体验、反思的机会。实践表明,“双导师制”是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可使师范生在职前培养阶段更好地掌握教师实践性知识。
最后,改革评价方式。实践取向的教学评价方式侧重考查学生在具体教育情境中做什么和怎样做的知识,因此必须改革传统的单一考试的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重视师范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的表现,综合评价其知识、技能与情感发展。
2.加强入职教育,运用多种形式加强对新任农村教师的指导。新任教师的入职教育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形成的一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导措施。它应该是一个有序的培训计划,目前对于新任农村教师的入职教育,并没有形成体系,主要是由有经验的导师进行“传、帮、带”。我国的各级师范院校也承担了短期的培训工作,目的是使新任教师尽快转变角色,适应环境。
入职教育应渗入职前培养阶段,即在教育学课程的实践环节进行。通过农村中小学的教育实践基地的双导师制,共同对未来的新任教师进行联合指导。实践环节重点培养师范生对于农村教育的适应能力,增强其对农村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其从教技能,增强自我效能感,从而坚定其服务农村教育的信念。对于新任教师,负责入职指导的学校及高师院校应共同合作,形成体系化的教育内容。
3.在职后教育阶段,加强教育学课程的针对性。由于农村教师自身素质和教育实践具体环境不同,因此,教育学课程要依据农村教师的实际需要、个人兴趣、能力水平和个体经验,有针对性地调整课程内容。
首先,重点应以“实践问题”为基本取向,对农村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或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策略。农村教师之所以对职后培训课程有抵触情绪,主要原因是其缺乏针对性。他们期望教育学课程能够解答其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遇到的诸多困惑,从而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技能和水平。作为培训者,应总结并提炼出一些共性问题,并及时反映到课程内容里,且对于个别的问题给予特殊的解答。概言之,教育学课程应尽力体现实践性知识的特征。
其次,教育学课程内容及时反映教育教学实践前沿信息,更新农村教师的个体经验。通过专题讨论、案例教学、师范模仿、网络培训等多种形式,挖掘教师的实践经验,使农村教师进行积极的反思、批判,以此整合理论性知识,形成具有个性特征的实践性知识。通过经验交流,这种实践性知识实现了教师之间、教师与培训者之间的经验共享,从而形成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智慧平台。
最后,教育学课程应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每所农村学校的发展需求不同,不仅是现实需要,还有未来长远发展的需要。因而,每所学校对于教师素质的需求存在差异。教育学课程应充分了解学校发展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课程目标、内容,使其具有连贯性和有效性,力求课程能够与农村学校的长远发展规划相一致。
总之,地方高师院校是培养农村教师的主力军,教育学课程在农村教师的培养培训一体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建立地方高师院校与农村学校的长期合作机制,教育学课程基于农村教育实践,体现因材施教的设计,满足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多样化需要。
[注释]
①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②李秀林,王于,李淮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73.
③王晶.教师实践性知识视域下的高师教育类课程改革[D/OL].http:///KCMS/detail/detail.aspx?QueryID=0&CurRec=1&recid=&filename=2009112656.nh&dbname=CMFD0911&dbcode=CMFD&pr=&urlid=&yx=&v=MjM4MTFwRmlubVVMdlBWMTI3RjdLNUhOZkpxWkViUElSOGVYMUx1eFlTN0RoMVQzcVRyV00xRnJDVVJMbWVaK2Q=,2012-01-10.
④⑤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105,105.
⑥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26.
⑦石生莉.教师实践知识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5):21.
⑧黄白.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教育学改革的实践取向[J].教师教育研究,2006(6):39.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 双语教学 实践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760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1年重庆师范大学校级特色专业、教学团队、精品课程、双语教学示范课程项目(重师教发〔2010〕138号文件)及2011年市级教改项目《双语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渝教高[2011]36号文件,编号:111013)成果之一。
双语教学(bilingual education)主要是指以外语为主、汉语为辅来进行知识传授,在全面了解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提升了英语技能。我校从2011开设《特殊教育学》的双语教学,包括两层意义:一是针对普通本科特殊教育专业师范生的英语汉语双语教学;二是针对听障本科特殊教育信息与资源方向非师范专业的手语汉语双语教学。
一、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实施双语教学十余年来有了很大的进展,各高校积累了不少有益经验,我校《特殊教育学》双语教学执行了四年,在实践过程中存在一些困境:
(一)合格的师资缺乏
我校《特殊教育学》双语师资原有十名的教师团队,从最初全部参与分头承担不同章节的两门《特殊教育学》双语课程的教学,但发现学生确实能体会到不同教师上课的优势特色,但因老师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方式各异,学生很难预见及适应新老师的教学,尽管组织教学团队讨论,但有的老师在执行过程中双语教学的课程定位处于模糊状态,很多时候都将其单纯地定义为专业英语课程,侧重于对英语教学进行强化拓展[2]。后来逐渐调整为三名具有留学或有博士学位的本专业教师上这两门课,中途也请美国教授给本科生上过课,但也是杯水车薪,要满足既有专业知识水平又拥有流畅地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有熟练手语的双语老师仍然有一定距离。
(二)学生英语水平有限
开展双语教学对学生的英语水平也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因为《特殊教育学》是专业基础课,必须在大学一年级下期开设,大学一年级只有少部分大学生已经或正在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要完成大量的专业词汇非常多的原版英文阅读理解存在困难,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要用英语自如地进行听说交流也存在一定问题。本校所招收本科生多为西部学生,双语教学对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但收效甚微,还容易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专业学习兴趣。
(三)课程设置与教材选用困难
英汉双语教材主要选用国外英文原版教材,其运行模式与本土实际的特殊教育有所差异,学生需要查阅中文的相关教材来做补充,需要花费更多时间。手汉双语教材选用国内教材,但倾向于理论性概念,对听障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而言,不太适合,在教材的处理上也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去做形象化处理,如图片、案例、视频等材料的补充。这些额外处理常因不同教师上课而有所不同,忽视其系统性、连续性和阶段性,存在因人设课的特点。有教师是通过汉语讲解知识,再讲解一下其中出现的一些外语专业词汇,有的学院甚至在教学计划中将同一门课程是否是“双语教学”的属性也将其更改[3]。双语教学的教材总体来讲不太适用,没有一套切实适用学生学习的专用教材,对英汉双语教材主要通过影印国外英文版专业教材,虽然保持与国际接轨,却忽略了中外文化差异以及学生主体的英语能力水平。而对手汉双语教材主要以增加教学资源配套材料,但手语有限的老师要将一些概念性理论对听障学生解释清楚,也存在一定困难。
二、《特殊教育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思考
通过查阅十多年来双语教学相关文献及本门课程双语实践总结发现,《特殊教育学》双语教学的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可以有以下策略:
(一)继续对《特殊教育学》双语师资建设
对于《特殊教育学》双语师资的建设,主要可用“引进来、走出去、就地培养”三个策略。“引进来”即引入学科水平与英语水平俱佳的外教,外籍教师不仅能带来纯正的外语授课方法和国外技术前沿,也带来了先进的教学理念,推动了双鱼课程的建设。之前有通过“引智人才计划”引进美国教授直接走进双语课堂,但机会很少,以后可以制造更多机会“引进来”外国教授;“走出去”即积极寻求与国内外著名大学开展合作办学, 积极组织教师出国培训进修,加强学科专业之间的校际交流,特殊教育专业最近两年有送出国外攻读博士学位的专业教师;“就地培养”则是对专业教师专业技能,外语水平和双语教学技能的培训,充分挖掘、培养现有教师队伍中有英语基础的教师,特别是本科为英语专业毕业的特殊教育专业教师,使他们尽快的成为合格的双语教学教师。同时鼓励并提倡留学归来的博士、硕士或学术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积极承担双语教学工作。通过“专业强化”、“外语强化”和“外聘式”三个渠道对高校双语师资进行培养,通过教师间的合理搭配,构建一个稳固的双语师资队伍[4]。
(二) 加强《特殊教育学》课程建设与教材改革
任何课程都要有一个合理的课程体系。当前特殊教育专业只有《特殊教育学》一门双语教学课程的开设,这门课程也只是概述,里面提到的各种障碍类型的特殊儿童的具体课程还不够系统,忽视了课程之间的衔接,没有形成一个专业里完整的双语课程体系。未来的课程建设中应考虑中西方文化背景,既尊重原版教材,又结合我国实际,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具体策略有如下考虑:①分科课程与语言课程结合,在双语教学的开始,加强语言课程同时进行,鼓励学生尽快通过四六级考试提高英语基础水平,学科课程对语言课程起到促进作用;到高年级时,则加大学科课程的比重;②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结合。考虑本校生源来主要来自西部,素质参差不齐,学生英语水平高低不―,可以在本科一、二年级在基础必修课程中采取分班制,让学生在同时开设双语课程和中文课程中自主选择,开设双语教学课程,吸引英语听说能力强、对这些课程学习兴趣大的学生选择;高年级时则在选修课程中开设双语课程,让有成功双语经历的学生自主选择;③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结合,如在系上广播、板报、标志牌环境下进行双语布置,隐形地传授双语知识。
《特殊教育学》双语教学教材有两种:英汉双语教材使用国外原版教材影印,同时给予重新组合和中文教材补充,这样的教材教学思想新颖,有利于吸收国外先进成果,但因为文化背景不同,特殊教育实施有差异,理解起来有些晦涩,不符合我国学生普遍英语水平;手汉双语教材是国内出版的双语教材,概念性理论较多,对听障生来讲理解较为困难。另外结合教师自编的讲义。根据四年双语教学经验,我们应根据特殊教育专业的不同特点和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教材方式。双语教材的发展趋势是将国外原版教材和国内经典教材相结合,融合中西方文化,编制既符合我国国情,又引入国外前沿学科知识的教材。还有学者从建构主义的角度出发,提出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推荐给学生一些参考书目让学生自行阅读。未来《特殊教育学》双语教学可以增加学生的自主查阅文献,国外原版教材和国内经费教材相结合的方式。
(三) 对《特殊教育学》教学模式的改革
1. 教学模式的改革策略
由于高校大学生的英语能力水平很不均衡,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双语教学的顺利实施。针对双语教学的教学模式,普遍采用的有“外文教材,汉语讲授”模式、双语模式:用外文教材,老师交错使用汉语与外文以及全外文式教学。总而言之就是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学习特点做到因材施教。或者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把双语教学分为初、中、高三个阶段。在初级阶段用英文授课,如果学生没听懂就用汉语再讲一遍,对内容复杂的部分则完全使用汉语。在中级阶段,以英文教材为主,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以及课程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到了高级阶段,采取完全使用英语授课的教学式,以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锻炼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特殊教育学》双语教学中以往是50-60人大班,则无法照顾每位学生的双语学习需要,未来教学策略是可以根据学生整体英语水平合理分配中英文授课比例,保证学生对课程内容有一定的接受能力,再对外语程度较低的学生进行特殊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外语综合能力。[5]比如采用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发展而定的“诱导一迁移一浸没”双语教学模式。[6]《特殊教育学》在新的教学中采用分班教学的方式,根据学生实际英语水平将其编入中文班和双语班,根据学生的情况来进行双语试点教学。
2.教学方法的改革策略
双语教学的主要任务应是系统讲授专业的基本知识和专业前沿知识,同时使学生掌握相关的英语专业词汇和表达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特殊教育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
在《特殊教育学》双语教学改革过程中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法,如根据刘桂兰所强调的“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而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采用案例教学法,用典型案例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根据互动式教学法,通过课堂和课下互动策略让学生从课堂即时问答互动与课后网络交流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采用艾凌艳等的立项形式,指导学生针对某一话题进行查阅资料、做调查、写研究报告、进行讨论交流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发展多角度、多范围的英语语言接触机会,以发展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表达、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还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室、网络互动平台等现代信息技术,并制作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增加动画、音频、视频等素材,提高多媒体课件的质量,通过多样化的呈现方式开阔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双语学习的兴趣。
3. 教学评价的改革策略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进行的价值判断。传统的评价体系不能恰当评价双语教师的工作,挫伤了教师进行双语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因此《特殊教育学》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以及多元化的评价目标,有效发挥每一项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提高中的功能,《特殊教育学》双语教学的评价重点放在加强师生交流和教学方法上,因此除了评价教学结果,还要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评价,比如除了期末考试评价外,同时进行形成性评价,学生查阅文献、上课汇报、观影影评和见实习心得等多元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多进行激励性评价,避免惩罚性评价。
4. 建设《特殊教育学》双语教学资源网
双语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还与教学资源配给是否完善密切相关,《特殊教育学》双语课程也应该在网络上建设教学资源库。与我国双语教学课程改革保持与网络紧密结合发展一致,以便学生更便捷地学习与交流,促进双语课程建设质量的进一步提高。2005年教育部投资了100余万资助了50余个双语教学项目,建立了双语课程的资源共享体。教育部还组织了各高校的优质双语课程资源集中于“全国高校双语教学资源网(http://)。目前很多高校建立了较为先进的校园局域网,有的高校将双语课程建设与网络课程相结合,建立了网上答疑等教学辅助软件,同时还参考教学资源库和网络精品课程建设模式,探索设计开发符合双语教学需要的网络课程,如blackboard(Bb)平台的网络教育平台。使用英文进行课程建设,同时与国外知名大学的开放课程同步,使学生长期沉浸在英语教学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英语水平。本校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会有效推动《特殊教育学》双语教学改革与发展。
三、讨论
双语教学模式伴随政治、经济全球化发展应运而生,是适应国际化需求的重要模式。我国《特殊教育学》双语教学实施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在国家和学校对双语教学建设的推动过程中需要加速推进本门课程双语教学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更新双语教学理念,进一步完善教学体系,根据特殊教育学科专业特点、西部大学师生特点灵活采用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困境,推动本专业双语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陈友华, 程玲玲. 高校双语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07(9):59-60.
[2] 郭桂杭. 高校p语教学改革研究[J]. 教育与职业, 2009(30):90-92.
[3]朱峰博. 高等院校开展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南昌高专学报, 2011, 26(3):101-102
[4] 梁明柳, 陆松. 简析高校双语教学课程建设的关键要素[J]. 中国电力教育, 2009(20):112-114.
[5] 何芳. 高校双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商业经济, 2011(13):123-124.
(一)前期分析“远程教育学”在应用混合学习的过程之中首先需要进行的就是前期分析,这是混合学习应用的基础,也是“远程教育学”课程设计的必要前提。为了更好的将混合学习应用到“远程教育学”课程设计之中,我们应该进行全方面的前期分析,主要包括对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目标分析两个板块。对学习者的特征分析是科学的课程设计的前提与基础,只有对学习者的特征进行了有效的分析才能保证课程设计的因材施教,让课程设计更加科学合理。教学目标分析是课程设计的出发点,也是课程设计的落脚点,因此必须对教学目标进行合理的分析。
(二)混合学习活动的设计混合学习活动的设计是课程设计的核心部分,为了更好的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我们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注重课堂教育与在线教学的混合形式,这种混合形式可以更为有效的利用教学资源,促进师资的合理利用,对教学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价值。其次,应该注重活动形式的混合,为了更好的促进“远程教育学”课堂设计的进步与发展,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之中我们也将活动形式进行了混合,有效实现课堂讲授、案例分析以及在线讨论的活动混合,通过这种方式促进混合学习方式的落实,提高教学设计的效果。
(三)学习策略的设计课程设计之中学习策略的设计也是重点,在混合学习方法应用的过程之中我们也要将学习策略进行有效的混合,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远程教育学”教学设计的科学化与系统化。因此,在学习策略的设计之中应该从:积极交互、学习支持以及协作学习三方维度来进行,综合应用这三种学习策略,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习策略的有效混合,为“远程教育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前提与保证。
(四)混合学习资源的设计本门课程的课堂教学资源中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当中所使用的教学资源,如教科书、计算机课件、案例视频以及相应的研究论文等。在线学习中应用了Moodle学习管理系统支持在线学习。根据课程的前期分析及活动的设计,在学习平台中设计了相应的学习工具和资源来支持在线学习活动的开展。“远程教育学”课程设计过程之中,各种学习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之后,可以让学生通过各种平台来掌握相应的学习资源,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应的知识与理论,以此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远程教育学”的课程设计工作的进步。
(五)教学评价的设计教学评价是教学设计的重要部分,为了促进“远程教育学”教学设计更加规范与合理,我们应该将混合学习引入到教学评价之中,综合应用多种评价方式,以此来保证评价的客观性与公正性。在此,我们综合应用闭卷考试、平时作业、在线检测、作品设计这四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科学评价。
二、结束语
【关键词】教育学 实践教学 设计思路
一、 问题的提出
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年老的一代将积累下来的生产以及社会生活的经验传递给下一代的过程,其目的是使下一代能更好的参与并改造生产劳动及社会生活。在以知识求发展、以技能求生存的现代社会,不仅需要理论型的知识人才,更是需要实践型的技能人才,以支撑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五条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但目前在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教育与实践技能养成脱节现象严重,在以单纯的理论灌输的教育导向中培养出的学生实际的实践动手能力差,这样的学生在求职路上举步维艰。大批学生毕业后无法正常就业,这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严峻的事实让我们不得不反思现在的教育教学模式,痛定思痛,只有改变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重视和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才能有效地解决学生就业问题。
二、实践教学的内涵
所谓实践教学,是一种基于实践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活动。它通常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建构一种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并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总体素质全面发展为主要目的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形式。
从广义上说,实践教学就是除理论教学之外的所有教学环节,包括教学计划之内的课上实践教学、技能训练、综合实训、见习和实习等,也包括学生的第二课堂、毕业设计、学生军训、公益性劳动课、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狭义的实践教学是指教学计划之内的课堂实践教学、技能训练、综合实训、学生见习和实习等,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式。本文研究的实践教学主要是为提升学生的教师职业情感及教育职业技能服务,在课堂内外所采用的一切可行的教学方式。在形式上与理论教学有所不同,由原来以教师为主体转变成了以学生为主体;在途径上也改变了理论教学的灌输方式,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感悟。
三、教育学课程实践教学的设计思路
教育学课程实践教学的总体目的是要帮助学生探求教育的意义,寻求对教育意义的整体理解,通过发掘课程资源,变革课程教学的模式,增强学生教师职业情感体验,促进他们实践性知识的不断生成,教育技能与情境实践能力的提高,提升他们的教育实践理性,形成智慧型教师的素质。
教育学课程实践教学的整体设计目标在认知、行为和情感这三方面加以界定,即教育学实践性理论知识的积累、教育技能与情境实践能力的提高、教育实践理性精神的培养。认知目标、行为目标和情感目标必须依次对下述问题做出描述性回答:第一,从学生的就业需要出发,为以后能够有效的从事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学生现在需要掌握哪些教育理论知识;第二,从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出发,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作为教师必备的“怎样教”的技能或水平;第三,具备了理论基础且具有一定实践能力的学生,是否有从事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愿望,强度如何。
因此,在教育学课程实践教学设计的时候,根据认知目标、行为目标和情感目标,围绕教育学各教学单元的特点而展开。在这里,笔者采用的教育学教材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由王道俊、郭文安主编的《教育学》,笔者所在的学院给予教育学的课时数一共为36学时,根据这些实际情况,笔者把所用的这本教育学教材分为六大单元,每一单元有各自的主要理论和技能培养任务,这样划分有助于在一段连续的时间内系统完整地进行某一方面的理论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这里的单元,也可视为模块。
四、教育学课程实践教学活动的几点建议
教育学实践教学不仅对建设具有创新意识、全新教育理念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培养具有实践动手能力、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浪潮的优质人才也有重要价值,所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教育单位和教师个人重视并参与到具体的实践教学活动中来,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还需要一些必须的外在客观条件及老师的主观意愿努力,针对于此,笔者特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实施实践教学,学校应创设良好环境,以增强教师主动实施实践教学及提升自身实践教学能力的积极性。
众所周知,实践教学的目标要想达成,是需要教育及专业理论知识丰富、教学实践能力突出及教师职业素养颇高的教师群体参与的。在实施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这些教师需要更多地充实自己的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所以他们的工作压力更大、也更为辛苦,因此,学校方面应制订出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培训的实施办法,帮助这些教师有个专门的渠道去提升自身的能力;同时还应出台相关的福利政策,比如给予教师实施过程中的一些活动经费以及适当的交通和伙食补贴,另外对于这些实践教学的教师在晋升职称、外出培训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机会,以此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这些教师在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经济上不受损失,精神上有所激励,从而调动教师主动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第二,实施实践教学,教师要注意运用教育艺术来调动学生配合及参与的积极性。
教育学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主体因素就是学生,因此怎样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事关教育学实践教学的成败。在中国,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一直在影响着所有的学生群体,从小学到大学,这些学生所受到的都是被动式的教育,习惯着的一直都是“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相对我院实际来说,教育学实践教学活动参与的学生都是在理论课程学习过程中积极性和主动性相对较低的群体,因此,能否对这些学生恰当激励对顺利开展教育学实践教学活动有重要意义。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这话很有价值,因为学生是需要激励的,更是需要艺术激励的。在实践过程中,只要你的方式能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方式就是行之有效的,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配合并参与到你组织的实践活动当中来。同时越来越多成功的实践教学过程也充分证明,一旦把学生的参与意识及表达欲望激发出来,他们必然会跃跃欲试,进而争先恐后,主动上台,积极参与。
第三,实施实践教学,教师需要进行岗前特别培训,学习领悟最新的实践教学方式,提升教育学实践教学能力。教育学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教育学最新教育理念、教育的大课程观、新教育实验成果展示、现代课程设计实施模式、教育课件制作技术等。
第四,实施实践教学,学校还需要加强教学资源设备方面的建设。
顺利开展教育学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是需要一定的外在条件做支撑的,具体包括:
1. 多媒体教室的数量要有保证,并且加强对多媒体教室的科学管理。对媒体设备对于教育学实践教学意义重大,视频、影音资料以及PPT的展示与指导都要借助于这些优质的多媒体资源,所以教育学用不上多媒体教室的话,会严重制约教学手段的改进和教学信息量的扩展,实践教学就会大受影响。
2. 需要添设一些微格教室,并制定出相应的使用和管理微格教室的制度措施。微格教室对于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意义重大,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能更高效的提升教学水平及评价能力。
3. 需要购置一些优秀的教育影视作品,以及教育名师名家的讲座光盘等。这些影音作品能更直观形象地展示教育过程,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
4. 多邀请一些一线优秀教师及相关的教育工作者来我院做报告演讲,此举有利于提升学生对教师职业的了解及情感。
【参考文献】
[1]程建芳. 借鉴国外经验强化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教学[J]. 中国高教研究,2007(8).
关键词: 教学实践性 公共教育学 教学改革
公共教育学的主要课程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长期以来,这个重要的课程目标难以实现,它反而成为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工作的一大难题。这个问题的存在已经严重影响到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公共教育学课程进行改革。而我院陶瓷学院师范类专业旨在加强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公共教育学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们通过对其成功的教学改革经验进行总结,以期对当前其他院校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所帮助。
一、学生实践能力薄弱的原因
1.教学内容脱离学生实践。
现在大部分院校的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未能与当前实践紧密结合,甚至那些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有很大帮助的章节,诸如教师、课程、教学、德育、班主任工作,也没有较好地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结合起来。就更不用说那些比较抽象的教学内容了,诸如,教育与教育学、教育目的、教育与社会发展等。
2.教学方法单一,脱离学生实践。
不少公共教育学的任课教师,大部分授课内容仅采用讲授法,对于那些有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却很少使用。虽然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较快地掌握教育理论知识,但是,对于教学内容比较抽象的公共教育学课程来说,如果主要采用其进行教学的话,学生就将难以理解所学的教育理论知识,更不利于他们将所学的内容应用到实践中。因此,以它为主要教学法,难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目的。
3.考核方式单一,难以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
大部分院校的公共教育学课程,在课程考核上,未涉及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的考核。这些院校的主要课程考核方式是平时成绩和笔试。平时成绩主要是考核学生的出勤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而作业通常是可以直接从教材找到答案的题目,它起不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另外,笔试也只注重对学生的教育基本理论掌握情况的考核,基本不涉及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的考核。
4.部分任课教师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部分教授公共教育学课程的任课教师,在思想上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些教师认为学生只要掌握了教育基本理论就可以了,懂不懂得将其应用到实践中并不重要。还有一部分授课教师,他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他们在授课过程中,只是着重讲授教材的相关理论部分,对于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很有帮助的教育理论实例、实践中的相关案例等内容却很少涉及。有的教师不愿意耗费过多的精力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他们认为公共教育学的内容比较抽象,如果授课要做到注重贴近实践,就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备课,这对他们来说不划算。
二、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公共教育学教学改革策略
1.改革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当前不少院校的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以理论为主,联系实践的案例比较少,不能够反映当前中小学教育的实际情况。这样的教学内容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应该对这部分内容进行调整,具体如下:
(1)教育与教育学。该章比较抽象,我们可以增加一些内容,诸如地方教育的特点、地方教育今天、地方教育未来、使其更加贴近实践。
(2)教师。我们通过增加教师礼仪、教师职称评审条件、教师权利与义务的相关案例、教师如何做好职业规划等内容,使该部分内容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课程。课程这部分如果能够与学生将来所教授的学科课程有机结合起来的话,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我们在给语文教育专业的学生讲授课程标准时,可以增加小学、初中、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并且教他们如何按照课程标准编写课程计划。另外,还可以增加国外课程改革趋势、新课程优秀课例、制订课程计划应注意哪些问题等内容。
(4)课外活动。该章节应该增加中小学开展课外活动的案例、国外开展课外活动的基本形式、开展课外活动的误区等内容,使其更加贴近实践。
(5)教学。这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章节。要使其功能得到较好的发挥,我们可以增加优秀课堂教学实例、教学原则相关案例、教学方法使用误区、教学等教学内容。另外,我们讲授这部分内容时还应注意与学生将来所教授的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增加某个学科常用教学方法、教学改革趋势、教学计划等教学内容。
(6)德育。德育这章比较枯燥,如果能够与实践联系起来,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通过增加德育方法使用误区、德育模式案例、德育故事、德育过程的矛盾解决方法等贴近实践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除此以外,我们还应该增加班级管理等在实践过程中经常使用的内容,注意删除一些陈旧的教学内容,及时补充新的教学内容,才能使教学内容紧跟时代步伐,与当前的教育实践保持一致。
2.改革单一的教学方法。
大部分教学内容用讲授法,易造成教学脱离实践,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改革。具体如下:
(1)观摩教学法。它是一种融理论于实践,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的教学方法。一方面,通过观摩,学生学习操作要领。另一方面,通过观摩,学生学习开展实践工作所需的教育理论。优秀教师课例、优秀学生说课范例、教学病症案例等教学内容都可以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例如:我们通过组织学生观摩优秀教师的授课,学生了解应该如何上课,上课包括几个基本步骤,怎样上好课。同时,通过观摩加深对教材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
(2)案例教法。案例教学法可以为几乎没有教学经验的师范生提供贴近实践的教学情境,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教学方法。对于教学、课程、德育等贴近实践的章节,采用该法进行教学,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教学内容。例如:我们在讲授“教学方法”这个知识点时,结合相关学科的教学案例进行讲解,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应该在哪种情况下使用哪种教学方法,因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3)谈话法。它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回答问题的方法。例如:讲“作业的形式”这个问题的时候,就可采用谈话法。谈话使学生回顾以前在中小学学习阶段所接触的各种形式的作业,从而引导其概括出作业的形式。
(4)讨论法。讨论法可以采用集体讨论、小组讨论的形式。讨论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例如,我们其中一个知识点的教学就用了讨论法,讨论的内容为“该教学案例体现了什么教学原则”。
3.严格考核标准,增强教学实践效果。
严格的考核标准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手段,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我们采用口试、笔试、教学实践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全面考核,从而达到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多方位考核的目的。考核方法及内容具体如下:
(1)平时表现的成绩占10%。考核内容除了考查学生的出勤情况以外,更加注重考查学生是否积极参与那些有助于提高其实践能力的教学活动。考核目的是学生学习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态度(包括认真程度及积极程度)。
(2)笔试成绩占50%。考核内容不仅是局限于教育基本概念、教育学常识等识记内容,更是提高贴近实践的简答题、案例分析题、论述题的比例,使笔试能够达到考查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考核的目的是考查学生的教育基本理论掌握情况、运用教育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口试成绩占10%。考核内容是贴近实践的教学论、课程论、德育案例题等内容。考核的目的为学生运用教育基本理论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能力。例如,我们这学期其中一道题为,如果你在上课过程中碰到教学突发事件,那么你怎样解决?
(4)教学实践的成绩占20%。考核内容为,学生参与教学实践的积极程度、教学实践基本技能操作。考核的目的是开展教学实践的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例如:我们这学期的其中一道教学实践题,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所指定的教材内容进行说课。
(5)书面作业的成绩占10%。考核内容为,学生对当前一些教育热点问题、教育实践问题的解决能力。考核目的是考查学生运用教育理论解决实践问题和依据教育实践经验总结出教育理论的能力。例如:我们这学期为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布置的其中一道选做题为:“在英语教学中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结合教学案例进行说明。”
4.建设一支重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
没有一支积极推进教学改革的教师队伍,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公共教育学教学改革将无从谈起。我们要建设一支重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不仅能够在思想上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能重视。
三、结语
公共教育学作为师范类非教育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必修课程,它不仅承担着普及师范生的教育理论知识的重要任务,而且承担着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任务。其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师范生实践能力的高低。但是,该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上,效果一直不大理想。如何上好这门课程成为公共教育学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实践证明,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公共教育学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学生的实践能力明显得到提高。而教学改革是一项永无止境的工作,我们在巩固现有的教学改革成果的基础上,还将继续努力,勇于探索,争取为提高师范生的实践能力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蔡俊.论教育学体验式教学逻辑的建构[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