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口腔医学的职业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口腔循证医学;教学;科研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6-0122-02
现代口腔医学教育是以培养能适应新世纪口腔医疗卫生工作发展需要,掌握扎实的口腔医学基础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同时具有一定的临床思维和科研能力,并且具有知识的自我更新技能,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口腔医学人才为目标。随着口腔专业知识的不断进步,传统的授课式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教育需求,口腔医学教育的改革和进步势在必行。
泸州医学院口腔医学院(泸州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通过在教学和临床过程中引入循证医学思想,鼓励学生从循证角度完成临床知识的学习和科研思维的建立,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在教学活动中引入循证医学内容
在口腔医学本科教学过程中增加循证医学内容,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加循证的思考。学院要求教师在教学备课、课堂知识传授过程中不能只复述教材内容,而是需要将教学内容与当前最佳、最新的临床证据相协调。口腔医学院每个学科备课组进行教学研讨会时,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事先检索医学科技文献,了解当前科技发展动态,并搜集临床证据,力图科学判断、评价、引用这些信息,做到授课时能够客观及时地将这些内容引入到教学中去。
二、循证医学指导口腔临床工作
临床的生产实习是一名口腔医学生能够合格毕业,迈向工作岗位,成为一名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的重要过渡学习期,是决定其在毕业后能否胜任实际医疗工作的重要环节。口腔医学本科生和研究生虽然理论知识比较好,但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掌握不够,难以适应社会需求与现代医学快速发展带来的挑战。因此,我们需要帮助医学生学会自我更新知识及临床技能的能力,实现通过学习新技术、新理论推动口腔医学向前发展的目的。口腔医院在学生实习转科过程中,鼓励其循证医学原理,在临床医疗实践和决策中将最佳的临床证据融入到判断中。对于临床上的疑难病例,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获取最新的证据来指导实践,提高学生分析、解决临床新问题的能力
三、开展循证医学的科研活动
在教改过程中,口腔医学院在研究生的课程中开设循证医学的专门教学工作,邀请校内校外专家进行循证医学知识的讲座,培养既有广博知识又有实际临床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医学人才。组织研究生进行循证医学实践,包括提出问题、检索证据、评价证据、结合经验对临床操作的合理性进行效果评价,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讨论: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是上世纪后半叶在临床流行病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临床医学基础学科。循证医学强调的研究证据主要来自临床以病人为主的临床研究。通过可靠的临床证据,同时根据医生的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实际意愿,三者结合制订相应的治疗措施。通常讲的最佳医学证据,首先是指综合若干随机对照试验做出的系统评价(systematic review)。如果缺乏相应的系统评价研究结果,那可以采信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结论。就真实性(validity)和可靠性(reliability)而言,系统评价的偏倚(bias)相对较小。其次是随机对照实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循证医学模式的兴起对医学教育提出了更深、更广的要求,也带来了对于医学教育模式的根本变化,循证医学教育(evidence-based medical education. EBME)应运而生。
循证医学教育提倡的是“终身的、自我导向的学习过程,在此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参与的学生进行有关指导、学习、研究、启发、实践。对循证医学的实践是循证医学教育发展的关键,也是评价循证医学教学效果成功与否的指标。当前,不少西方国家已将循证医学列入了医生继续医学教育的内容,并将其作为制定治疗指南的主要依据。作为代表当前医学教育实践的学习方向,美国70%以上的医学院校开办了循证医学课程。通过教学教会学生面对临床上的患者,需要慎重、准确地应用可获取的最佳临床研究证据,同时结合个人的专业技能特长和长期实践经验,综合患者的价值观和自身意愿,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制订出具体、合理的治疗方案。
口腔是一门专业技术性强、操作相对独立的学科。患者在口腔医院就诊时,经常只需单一医生,首诊即能完成全部治疗且很少涉及转诊、会诊。由于患者对口腔知识的缺乏,口腔医生对于病人推荐的治疗方案往往就是最终的治疗方案。因此口腔医生能否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法,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这就需要口腔医生在执业过程中应该有高度的职业责任心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但口腔医学的临床证据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临床技术水平的发展而变化。受科技条件的限制,当前一些看似最佳的证据,可能多年后证明并非正确或最佳。以往的高等口腔医学传统的教学方法,重知识传授、重教科书、重课堂教学,由此培养出来的医学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训练虽然可以满足临床需要,但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明显不足。由于高校招生数量增加、口腔医院的诊疗椅位有限,以及当前的医疗环境限制,口腔医学生在实习阶段能够实际操作的患者数量相对减少。在较少的实习机会下,要想提高学生的诊疗水平,就要改变以往的经验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通过教学改革缓解实习的局限,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循证医学的核心目标是引导学生掌握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技巧和方法,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通过循证医学的学习,让口腔医学生能在毕业之后的医疗工作中发现问题、归纳问题,针对问题寻找答案,给出最佳的治疗方案,并实现终身学习,更好的服务于患者,服务于社会。
泸州医学院的“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历来重视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学校教改办指导下开展的大学生循证医学科研活动,对以研促学、提高大学生岗位胜任力和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从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趋势看,对医学生的要求不再是仅仅掌握口腔医学专科知识,而是要成为以专业能力为主的,具有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的人才。循证医学教学是医学教育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的良好模式,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习惯,形成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保证,将对现代口腔医学教育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口腔循证医学作为一门新生学科,人们对其的认识和掌握需要一个过程。循证医学理论应用于口腔医学教育同样存在一些问题。当前大量的高科技口腔材料、设备、技术及新治疗方法不断被引入和投入应用,给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多的帮助和更大的施展平台,但这些新技术材料的正确使用方法,预后指标等临床效果尚不明确。目前部分相关病种和新技术可查询到的高质量的随机对照文献较少,许多临床有效的疗法目前尚无可靠的临床证据作为依据。目前证据的缺乏一方面影响了循证医学的具体实施,但也给基层医学院校开展科研工作提供了思路。在教学工作中,由于本科生教学时间有限,尚无法在本科教育中进行系统的循证医学教学,只能在专业课和医学统计等课程中进行介绍。
四、结语
通过我院的教学改革实践以及循证医学的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他们对口腔医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和对科研的热情,培养了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能在日后的独立口腔临床工作中自觉运用循证医学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使社会和患者受益。
参考文献:
[1]陶军,杨天德,刘禹莲.循证医学与临床医学教育模式的改革[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9):549-551.
[2]杜晓岩,吴江,李善昌,等.创建口腔医学教学新模式的实践与研究[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2,22(5):69-370.
[3]刘建平,陈薇.循证医学在口腔医学研究中的应用[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4,32(6):533-536.
[4]郑家伟,叶晨,徐菱,等.开展口腔循证医学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1):67-70.
[5]杨燕方,刘海霞,张红妤,等.PDCA循环管理结合循证医学教学法在口腔本科生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9):100-101.
[6]张彦聪.运用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培养应用创新型口腔医学人才[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9):49-50.
[7]陈进,李静,李幼平.循证医学教学――高等医学创新教育实践[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3,3(4):273-276.
[8]郑军,徐江,曾妍.运用循证医学思维培养高校优秀口腔医学本科人才[J].中国美容医学,2014,23(12):1019-1020,1022.
【关键词】口腔医学;教材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型人才
作为一门新兴专业,口腔医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社会对此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很多医院和义齿加工厂对此专业人才的专业技能要求也有所提供。为此,必须加快口腔医学教材建设,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对创新型和实践型人才的培养,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口腔医学专业人才。
一、加强实践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实践型人才培养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只有在具备扎实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为此,必须不断加强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指导学生创新。这种创新型教师队伍不仅仅要具备深厚的知识功底与实践能力,还要有相当深厚的教育能力与教育背景,在临床实践中深入创新要素。学校应当为口腔医学队伍制定出更为完善的教师培养计划,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创新型教育培训,并在先进理念的基础上更好地指导实践教学。有条件的学校还应当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企业技能培训活动,并且要求每位教师都应当在义齿加工企业进行实习,了解先进的实践教学知识,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
二、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
口腔医学是一门教育很强实践性与技术性的学科,强调学科知识的实践应用,必须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加强操作技能方面的训练。因此,口腔医学的培养方案应注重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在德智体方面都应当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需要,并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与职业素养,能够胜任在医疗异构和义齿加工企业内的工作需要,掌握扎实的口腔恢复技术技巧,制作精密修复体的高水平技能型人才,成为医疗前沿中作出自己的贡献。在此培养方案的基础上,还应当加强对课程体系的调整与改革,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将重点放在技能型和实践型人才的培养上,让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专业性的口腔医学知识,并增加学生实践和动手的机会,提升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要尽量减少讲授和演示方面的教学环节,增加综合性实训课时,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提高操作能力与专业技能,将理论与实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理实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快地适应岗位需求,更好地在工作岗位中作出贡献。
三、建立健全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加快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学校应当充分重视实践教师队伍的建设,不断优化教师培养体系,让他们在实践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另外,还需要运用一系列的奖惩措施,让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以提高,增强教师队伍的动手实践能力,鼓励更多的教师参与到教育科研工作中,完成实践教学课题的研究。教师还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与敬业精神,在实践教学中强调奉献,当然这也需要学校给予大力支持,给更多实践创新型教师以更多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让每位教师都积极地参与到实践型教师队伍建设中来。
四、改编口腔医学实验大纲与教程
在贯彻与落实口腔医学培养目标的过程中,应当充分依据实践教学的目标与要求,鼓励更多教师积极参与到学术研究和医学研究会议工作中,参与医学新思想和新技术的交流,并经常性地组织口腔内科学、口腔解剖学、口腔外科学等不同学科门类的教师共同研究,一起撰写教育教学内容,让教师拥有更宽的视野与空间,实验课程的学术研究成果也必定更加丰富。教师要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综合实验中,激发学生探究和探索的欲望与兴趣,这样学生的实践效果也会显著提高。例如,很多高校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教学工作中,突出技术应用型特点,并花大心思搞好实验教程的撰写,并以此为前提形成专业特色,尽管这些学校的实践课程仅占50%左右,但仍然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实践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并且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随之提高。
五、组织学生参与技能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实践课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手段,但实践课毕竟课时有限,学生在短时间内很难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要让学生在业余时间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技能比赛活动,让他们在业余时间也刻苦努力地学习课程知识。基于此,很多口腔医学专业教师可以通过技能比赛的途径,让学生广泛地参与进来,并且加强对学生在比赛前后的辅导,全方位跟踪学生的比赛过程,找出学生在比赛中表现中的优缺点,并对踏实认真、实践能力强、专业水平高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奖励,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也让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得以提高。
结语
口腔医学教材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也是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必须作为高等院校口腔医学专业改革的重点内容。要依据市场需求和口腔医学发展的趋势,深入探讨教材建设与人才培养体系,从学生的需求和利益出发积极探讨,对教材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路径和方法进行详细探讨与安排,以培养更多高素质口腔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周学东,石冰,于海洋.口腔医学教材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8.(02).
高职医学生未来主要服务于基层、社区及农村等医疗机构,从事基本的医疗、卫生保健、卫生宣教等工作,需要掌握大量实用、适宜的技术。对于高职口腔医学专业学生来说,要多利用宝贵的在校时间掌握一些口腔医学专业知识和实用技能,其中,技能的训练至关重要,这是职业技术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的区别,所以必须把握好“操作能力强、上岗就能用”的培养目标。就口腔修复岗位而言,高职医学生“上岗就能用“”上岗就需用”的操作为临床过程操作,这是由于口腔修复的社会化服务使修复模式的变革加快,改变了以往医技不分的状况。由于专业性质的分工,医师与技师作为口腔修复主体的分工也更为细化,将以社会的分工合作来完成牙齿缺损与缺失的修复,不仅可以保证修复的质量,还能提高工作效率。高职医学生对于制作工艺过程操作(如烤瓷冠的制作、卡环的弯制、全口义齿的排牙等)只需了解方法和流程即可,应该利用大量的学时进行临床过程操作训练,放弃一些“上岗不需用”的工艺过程操作的技能训练。
2口腔修复学教学改革设想
2.1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教学要达到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适应性的目的,就需运用动画短片及真实的录像让学生对操作过程进行详尽的了解、分析,然后模拟,最后由教师对重点环节作点评。理论教学中,对概念性的知识尽量配以图片讲解,可使学生获取的信息贴近临床实际,生动、直观,达到多接触、早接触临床的目的;同时,让学生明确工作岗位中必需的技术和操作,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与积极性。
2.2实训地点的变化临床操作技能的培养离不开临床实践,实践教学要突破实验室的局限,把教室搬到诊室,是增强实战能力的重要举措。对于一些重点、典型的病例,可分组、分批到医院口腔诊室,观摩带教教师的操作全过程,包括常规的义齿设计、牙体预备、印模制取、戴牙等,回到课堂后,针对容易出现错误的环节,组织讨论,再回到实验室模拟操作,并将自己的学习体会、操作中出现的错误和解决办法写成实验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2.3教学内容的改革开展以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支撑,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体验式教学,关注本专业最新技术动态和观念变化,结合高职口腔医学专业学生能力,及时将新知识、新技术引入教学中;按照未来岗位的要求精选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与经济、社会现状同步发展,尤其要精心编写实验教程,将完成各种岗位任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需求的共性要求(如几类全冠修复的牙体预备特点)重新组成核心训练课程内容,并形成独立的综合实训课程,而不是单一训练一项技能,以便学生系统掌握技术要领。根据我们多年来对医疗机构的调研,可将口腔修复职业岗位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划分为6个工作模块:(1)口腔检查与义齿设计;(2)牙体缺损的固定修复治疗(包含桩核设计与蜡型制作);(3)固定义齿的牙体预备技术;(4)活动义齿的设计与牙体预备技术;(5)固定义齿与活动义齿印模制取技术;(6)各类义齿试戴与戴牙后相关问题的处理。以上6个工作模块是工作的基本内容,体现了岗位技能的精髓,应根据难度大小安排课时、制定技能标准。每个工作模块就是一项工作任务,实际工作任务可能是多个模块的结合。这种模式克服了以往实验教程专注于技工操作、混淆了高职口腔医学专业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的弊端。口腔修复职业岗位调研证明,学生只要完成以上6个模块实训,就基本可以胜任岗位实际工作,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专业实践技能和提高解决临床问题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2.4强调知识和技能的整体性与综合性口腔修复临床工作不能脱离口腔医学相关学科,因为口腔修复学,不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必须自始至终体现知识技能的整体性与综合性;口腔修复学知识和技能离不开口腔解剖生理学、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等学科知识,同时还需考虑患者的全身状况。因此,教学中要体现医学的整体性与综合性理念,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念。例如,患牙拟行桩核冠修复,需要评估患者全身状况(如是否患有糖尿病)、患牙牙周状况、根尖周与骨质状况、牙根长度等。教师应在理论教学中引导学生开阔思路,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让学生多角度认识一种疾病或症状,多方面看待几种治疗方法之利弊,把所学知识用好用活,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临床医师。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2014年2~10月选取某校护理学院一本和三本有口腔护理学教学任务年级的全体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其中,一本护理本科生57名,三本护理本科生67名。在进行调查时,所有学生都完成了口腔护理学的学习任务,因此,有能力对口腔护理学的教学进行满意度评价。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师资力量所限,不同层次护理学生的口腔护理学的授课教师相同。
1.2方法
1.2.1研究工具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由研究者在参阅相关资料[3-4]的基础上自行设计而成,并根据5名临床护理、护理教育专家意见修订。问卷由两部分组成,包括护生的一般资料、教学质量评价量表(共5个维度,分别为职业素质、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手段、教学效果)。按照对教学质量的满意程度,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非常满意为5分,满意为4分,一般为3分,不满意为2分,非常不满意为1分。计分时采用反向计分法,得分范围为26~130分,得分越高,学生对教学质量的满意程度越高。为使各维度得分情况具有可比性,将得分采用标准化指标得分分析,指标得分=(量表实际得分/该量表的可能最高得分)×100%。将满意度水平按指标得分划分为低、中、高三个水平,其中<60%为低水平,60%~79%为中等水平,≥80%为高水平。经信度检验,其总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67,各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938、0.884、0.919、0.860、0.895。1.2.2资料收集调查前取得护理学院相关管理人员的同意。问卷由与被调查者无利益关系的研究者采取无记名方式进行发放。将研究对象集中,由研究者向护生说明研究目的及填写要求,按照知情同意的原则,护生自行填写问卷,并当场收回。1.2.3数据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核查编号后,应用Excel建立数据库,双录入核查,对录入数据严格把关,确保数据准确录入;录入数据时缺失值的认定及处理:一个条目同时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项(不定项选择除外),该条目做缺失值处理;被认定为缺失值的条目得分为该条目所属维度已作答的其他条目得分的平均分。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描述不同层次护理本科生口腔护理教学满意度的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学生对口腔护理学教学满意度得分
共发放问卷124份,一本护生57份,三本护生67份,回收问卷124份,有效问卷124份,有效回收率为100%。其中,女112人,男12人,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为(21.54±0.89)岁。2.1.1全体护理学生对口腔护理学教学满意度评价由表1可以看出,护理学生对口腔护理学教学的总体满意度处于高水平,得分为(121.03±11.03)分,其得分范围为85~130分,标准化得分为93.10%,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职业素质、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手段、教学效果。2.1.2一本学生口腔教学满意度的评价2.1.2.1一本学生口腔教学满意度及各维度得分由表2可以得出,一本学生对口腔护理学教学的满意度处于高水平,得分为(115.79±11.58)分,其得分范围为85~130分,标准化得分为89.07%,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职业素质、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手段、教学效果。2.1.2.2一本学生口腔教学满意度得分最低的前5位条目如表3所示,一本学生对口腔教学满意度评价最低的前5位条目分别为第24、18、23、15、25条目,其中有3个条目均属于“教学效果”维度,“口腔护理学习能激发学生成为一名口腔专科护士”的评价得分最低。2.1.3三本学生口腔教学满意度的评价2.1.3.1三本学生口腔教学满意度及各维度得分由表4可以得出,三本学生对口腔护理学教学的满意度处于高水平,得分为(125.48±8.31)分,其得分范围为97~130分,标准化得分为96.53%,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职业素质、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手段、教学效果。2.1.3.2三本学生口腔教学满意度得分最低的前5位条目如表5所示,三本学生对口腔教学满意度评价最低的前5位条目分别为第25、24、15、18、23条目,其中,有3个条目均属于“教学效果”维度,“如果我自己或家人有口腔方面的问题我可以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初步解释”的评价得分最低。
2.2不同层次护理学生口腔教学满意度的比较
由表6可以得出,一本学生与三本学生之间口腔教学满意度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三本学生对口腔教学的满意度高于一本学生。
3讨论
3.1针对不同层次学生,采取针对性教学方法
本研究结果显示,一本学生与三本学生对口腔教学的满意度均处于高水平,但其存在差异,一本学生的教学满意度低于三本的学生,且各个维度都低于三本学生。在评价最低的5个条目中,两个层次学生的条目相同,主要都集中在教学效果方面,但排序不同。对于一本的学生而言,他们认为口腔教学并没有很好的激发他们成为一名口腔护士的欲望,而对于三本的学生而言,他们认为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对自己或家人的口腔健康问题给予解释。有研究表明,低学历的学生对教师学历、职称、理论水平的关注程度较低,这与其自身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以及要求有关,学历高的学生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对较高[5-8]。而在教学效果上,一本的护理学生关注的是口腔教学让其体会到从事口腔工作的价值,三本的护理学生则更加关注理论与实际如何相结合。一本的学生更注重的是学科的价值性,三本的护理学生更注重的是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因此,在口腔护理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来满足学生的要求。
3.2口腔护理教学与临床结合,形式更加多样化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学生对口腔护理学的教学满意度均处于高水平,但是,得分最低的都是教学效果。因此,在授课时,教师应在知识应用和思维发散上进一步改进,多激发学生的热情和思维,提问应更具有启发性,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应进一步提高。让学生不仅仅学到知识,更要热爱这些知识,有获得更多知识的渴望,切实地得到教学效果。由于口腔护理的专科性,其教学更需要与临床相结合,教学内容更需要形象化。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教学内容与实践相结合,教学道具多样化、具体化,增加临床实践时间。
3.3加强对口腔护理学的重视
由于口腔护理的特殊性,它与其他大内科大外科的教学不同,是一个独立的教学内容;学习内容相对比较抽象,与其他科目的联系相对较少,学生在学习时会感到有一定的困难;理论课时与临床实践所占的比例教小[9];在以后的就业中,若非在口腔医院或者综合医院的口腔科就业,其学习内容的实用性也相对较低。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其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能“活下来”,更重视的是要“活得好”,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更好地享受生活[10-12]。人们对口腔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口腔护理也越来越重要。已经有口腔护理的教学相关研究[13-15],但仍不足。因此,对于口腔护理教育的重视应该加强。国家教育政策以及学校教学计划上,都应该给予重视和倾向。
3.4口腔护理教育专业化发展
[Abstract]This paper as the result of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three-year application (technical) stomatological talents training model, explores and solves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system of oral medicine specialty and the current medical market professional quality needs inconsistent bottleneck.Through the personnel training program and the actual needs of the community, it changes the educational thinking, innovates teaching system, reforms the training means, adjusts the teaching content to combinethe school teaching with outside practice base.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set of teaching system and practical base inside and outside the school,the paper explores and gives the specific ideas and practical ways.
[Key words]Stomatology;Applied talent;Teaching system;Base construction
口腔医学是以实践操作为主的学科,针对现在高职高专教学中强调学科知识体系完整与当今医学市场职业素质需要不一致的瓶颈,重视学生德育教育、素质教育,加快学校医学文化环境的建设,学生医学行为养成和实践育人工作。在进行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努力打造知识培养、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考核情景化相融合的整体育人环境[1],实现在校内就为学生提供毕业就业直通车,使学生毕业就能得到社会的接纳和欢迎,实现培养技能型、技术型人才的目的[2-3],我们探索建立适应我国当前基层卫生单位大量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性人才的培养定位、培养内容和知识体系;研究和建立口腔专科毕业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和技术技能相衔接的教育教学管理与运行方式,强化实践教学,完善教学基地建设,提高学生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的一致性。
1教学体系变动的思路与依据
根据职业需要,建立医学教学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思路。口腔医学专业为适应基层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通过校内外强化实训实现教学与临床的零距离[4-6]。运用“教、学、做、纠”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实现“课堂教学与实践训练一体化,教学与自学一体化,能力训练与思维训练一体化”(三个一体化),达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探索医学教学工学结合的新模式[7]。校外??训实行顶岗实习,实习学生实行专业教师“导师带领制”,毕业考核方式与国家助理职业医师考核方式接轨,培养和训练学生口腔医学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模式。建立“五位一体,能力为本”与知识体系相适应的实验、实训、实习等技能训练体系,构建新的课堂教学内容改革、调整和组合。
通过对实践教学内容和体系的理论性分析和对比研究,解决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与现代学生学习需求之间相互制约的瓶颈。着重于实现课堂教学内容在“实际、实用、适当”的思想指导下,探索适合我校学生特点的课程体系建设和实践环境建设,努力提高符合我校学生实际的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同时,经文献了解同类高校调查、学生就业现状调查,网上资料查询等对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及主要内容等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和论证,同步提出开展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改革方案。
2教学体系变动的手段与方法:努力构建“实际、实用、适用”的教学模块
为了提供科学、完整的和依据充分、符合社会需求的新的教学体系与建设协调一致的优良的基地,我们在整个体系变动工作中分为:前期调查,找出毕业生了解影响人才培养瓶颈的重要节点,为确定模式改革提供依据;中期分析采用分级对比分析和内容的加减法,在人才培养定位不变前提下,针对找到的节点相关问题,进行新的模式、体系、内容等与传统的对比试验,并对相关内容加减处理;后期采用总结论证和归一法,根据对比试验,确定新的教学体系和运行机制,建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在医学基础知识与基础实验中努力接触“实际”,在专业知识教学和医学技术实训中实现“实用”,在专业实习和岗位实战中达到为未来工作培养真正的“适用”人才的目的。
3教学体系变动的具体内容
以往儿童口腔专业本科教学课时为37学时,与国内同类院校差别不大;但由于教学内容多,大部分学时用于理论学习。我们凝练理论学习内容,增加了实践性教学比重(>60%);同时,模块理论教学与实验课、临床见习交替进行,大力开展“仿真头颅教学”和“病例PBL教学”,增强理论知识转化为技能的效率。针对儿童口腔疾病病种多和发展迅速等特点,以临床为背景,使学生“眼见为实”,增加印象,便于理解和吸收。
2建立临床前培训体系
2.1引入标准化患者(standardizedpatient,SP)教学模式进行医患沟通技巧训练[2]在对学生进行临床技能培训过程中,将具有丰富经验的儿童口腔科护师依据培训脚本模仿患儿家属,娃娃玩具模拟患儿,配合医学生训练医患沟通技能。主要包括:与患儿及监护人交流过程中沟通技巧(动作及语言)的运用、诊疗行为控制能力(问诊的逻辑思维)的训练、查体过程的爱伤观念(及操作手法)。而后再由指导老师与SP进行示范性的医患沟通演示,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反馈性点评,锻炼学生关于“问与诊”的综合能力。
2.2开展以病例为基础的讨论式教学法(CBL)建立临床诊疗思维[3]在学习过程中,以症状入手,以启示性教学为方法,让学生以症状和疾病的关系进行讨论,发掘具有相同症状的各种相关疾病中隐含、潜在的差异,在对疾病进行充分鉴别诊断的前提下,提出相关治疗问题,并对疾病的预后和预防提出前瞻性的意见。例如:以儿童“地包天”症状为出发点,引出乳牙反牙合的诊断,明确病因(不良喂养习惯、口腔不良习惯、遗传因素);采集诊断依据(头影测量分析),进而诊断反牙合的类型(牙性、功能性、骨性);并深入探讨可以引起反牙合症状的口腔不良习惯(咬唇、吮指、舌习惯、偏侧咀嚼等),可以引起反牙合症状的口腔遗传病(唇腭裂、各类综合征等);对因和对症的治疗方法(哺乳喂养姿势宣教、功能矫治器纠正不良习惯、牵引器或颏兜辅助活动矫治器纠正上颌骨发育不足或下颌发育过度);提出防止反牙合复发的措施和建议。学生通过相应训练后,逐步建立“以症状为中心、确定临床表现、鉴别而诊断、选择对因与对症治疗方案、术后医嘱及预后评估”的临床诊疗思维。
3完善本科生实习的临床培训模式
3.1临床规范化操作培训儿童口腔科临床的规范化操作训练包括:了解科室诊疗环境,熟悉了解儿童牙科综合治疗台和治疗器材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掌握临床操作流程;树立医护人员形象,养成标准规范的操作姿势和,掌握与患儿交流语言艺术等。我们根据教学大纲和实习计划的要求,定期开设临床教学讲座,对儿童常见口腔疾病的诊疗,强化学生掌握相应的临床路径和规范化操作习惯,传承我院“无痛、无交叉感染、无远期碍害”的治疗理念,并指出种种非规范化诊疗行为的弊端和后果,加强学生的质量意识。
3.2增强临床思维的训练我们把实习生定位为初级医生,让他们在上级医生的带领下开展临床工作,并且利用我院就诊患儿多、病种多、挂号难的问题,让实习生参加门诊挂号导医,使之熟悉儿童口腔常见疾病和增强医患沟通能力。此外有意识加强学员对临床问题的独立思考,改变学生传统的“临床见到一种疾病就增加一点知识”的经验积累学习方法,养成举一反三的学习理念,加强对疾病之间的横向比较和鉴别诊断,对临床实践和医学决策强调科学证据的支持,从而加强学员综合诊疗能力、应变能力和科学解决问题的能力。门诊结束后坚持每天半小时以临床问题为中心、以具体病例为基础的讨论式小班学习,汇报典型病例或接诊情况,示范或重申重要环节或操作步骤,共享特殊病例,及时纠正接诊中存在的缺陷及不当操作,强化临床基本技能;实习期间鼓励学生参加科室的科研活动、业务学习、研究生开题及答辩等,使学生初步了解口腔临床各领域间的关系,学习临床科研方法,掌握全面的临床思维方法和锻炼临床科研能力。实习生出科前,进行严格的临床能力考核,作为毕业考试的一项成绩。
3.3通过开放式办学拓展学生的临床视野每年定期邀请国际知名儿童口腔医学教授等来院为本科实习生进行临床指导和理论授课,使学生了解最新的美国儿童牙科学会以及国际牙齿外伤协会的诊疗规范,掌握国际最新的儿童口腔医学诊疗理念和发展趋势。此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我科举办的全国儿童口腔疾病诊疗新技术学习班,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术的同时,开拓视野,接触适应临床实际应用和市场需求的现代化诊疗技术。
4建立适应执业医师考试的评估体系
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方法、新材料的应用与日俱增。在这个大趋势下,口腔医学工作者要想顺应时代的潮流,就必须能够快速更新知识,与国际社会接轨,把握口腔医学的最新动态[1]。目前,全国各大高等医学院校逐步意识到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双语教学模式成为了教学改革的热点,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4]。口腔颌面外科学是一门以临床知识为主的临床学科,培养的学生不仅具备口腔知识,而且也具备较高的临床操作能力。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双语教学情况和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价和分析,从而进行总结,发现在双语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从而更好的提高口腔颌面外科学的教学水平。
一、资料与方法
1.前期基础 组成了双语教学研究小组,2013年12月中旬已对双语教学模式进行了充分讨论,针对单一语言教学的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剖析,打下了基础。2014年9月,14级三年制口腔专业学生入学,从入学开始,对学生进行英语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同时课题组教师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英语水平,为实施阶段提供良好的支撑。
2.组织实施 选取我校2014级三年制口腔1班口腔专科生(160人)进行口腔颌面外科学双语理论教学,课堂讲授内容包括教科书第三章、第四章,占总学时数的35%;授课前、后分别对班级160名同学进行调查问卷。
3.所获数据利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用频率来描述和分析数据结果,对比研究数据采用2 检验。
二、结果
学生对双语教学的评价,结果见表1,从表1可见赞成开展双语授课的学生比例由76.4%增加到96.5%。79.8%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比授课前提高了22.3%,其余几个方面学生比例在授课后也都有显著的提高(P
三、讨论
【关键词】 口腔医学;牙体牙髓病;临床教学
【中图分类号】 R7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8-0804-01
牙体牙髓病科是口腔医学的基础学科,临床实习是口腔专业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应予以高度重视,而牙体牙髓病科教学有其独特之处,在新时期的教学过程中,要重点突出,着重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因材施教,培养合格人才。根据多年的带教体会,针对牙体牙髓病科的教学特点进行简要分析。
1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水准,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带教老师必须热爱本职工作,有高度的责任心,要有一定的临床经验,经过正规的培训,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并具备一定的教育技巧理论,联系实际,把一种牙体牙髓病的症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综合起来,培养学生的临床实习兴趣[1]。教师要德才兼备,做好指导学生学习的榜样。带教老师应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开阔视野,不断开拓,吸取新知识新理论,这样才能够培养出优秀的牙体牙髓病科人才。
2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
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已经成为当代世界性的潮流。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必须把握和体现这一时代脉搏。为适应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要,在临床实习过程中,要对实习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可以通过开设人文课程、人文讲座,开展社会活动,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等途径,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2]。首先使学生学会做人,培养做事思维创新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做事、做人,学会与人共处,把知识传授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融为一体,这样才能有利于医学发展和进步[3]。
3加强对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
对于实习医生来讲,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把实习医生进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作为构建医生职业特性的一部分,是培养高素质临床医生的手段。医患沟通是诊断的需要、是治疗的需要、是有利于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需要。在实习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医患沟通的方式方法,有效的沟通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基础。牙体牙髓病科的临床治疗一般需要患者复诊,操作过程复杂,许多患者对治牙有恐惧感,不配合治疗的患者大有人在,只有通过良好的沟通,让患者了解治疗的过程,治疗费用,预后情况,患者才能配合治疗。在牙体牙髓病实习阶段,注重学生这方面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要让学生明白,只有具备良好的服务措施,深化的服务内涵,才能让患者满意。
4临床实践方法的培养
4.1注重理论基础知识
临床实践是靠理论来指导的,只有理论基础知识掌握牢固,才能指导实践。当学生进行牙体牙髓病临床实习时,首先要把理论基础知识系统地进行总结,重点突出,把知识融会贯通,运用于临床。例如,龋病的治疗,先让学生把龋病的分类、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的知识掌握好,然后再进行治疗,这样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和理解龋病的诊断及治疗要点,做好从学生向医生的转换。
4.2实践技能的训练
牙体牙髓病科是以临床实际操作为主的临床科室,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对于生产实习的学生,在为患者治疗前,应在离体牙上进行基础训练,一是训练操作技能,二是基本方法的正确培养。要在离体牙上进行操作,包括X线片的投照、各类洞形的制备、揭髓顶、根管预备、根管充填、充填术等,培养学生治疗操作的准确性、规范性,只有达到一定的规范要求,才能确保医疗安全,才能为患者服务好。同时培养和训练学生对牙体牙髓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的思路、治疗方案的设计等。提高他们独立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使他们能够圆满地完成临床实习任务。
4.3遵守规章制度,认真书写医疗文书
牙体牙髓病科的规章制度在学生的实习过程重要贯穿始终,严格要求学生按上班的规章制度去做,培养他们严格自律的能力,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做一名合格的医生。注意书写各项医疗文书,特别是病历的书写尤为重要,病历书写的训练,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和临床实际相结合的检验,也是基本素质的体现。作为临床教师,应吧正确书写病历的格式教予学生,为他们走向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4.4定期进行病历讨论及专题讲座
在临床实习阶段,要进行一些典型病例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通过讨论总结经验,是临床实习的重要环节,只有不断总结才能不断提高。通过专题讲座,把牙体牙髓病的最新动态及新技术新疗法展示给同学们,使他们开拓视野不断进步。丰富他们的专业知识,增强临床工作应变能力。
4.5建立定期成绩考核制度
考核是为了更好地提高。每实习一段时间,带教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通过理论考评与实际技能的考察,找出差距及不足,教师及时进行指导,做好传帮带,才能有助于学生的进步提高。另外,考核与考察不能一概而论,要排除一些客观条件,要真实准确地反映他们的学习情况。有些同学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实际操作能力不强,而另一些同学则相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因材施教,查缺补漏,使同学们的实习效果整体提高。
总之,牙体牙髓病的临床实习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教师和学生相互配合,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才能圆满地完成实习任务,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运田,王德茹.浅谈提高口腔内科实验课的教学质量.河北医科大学学报,1996,17(3):185-186.
1双语教学
1.1我国双语教学的现状在19世纪后,世界上许多民族混居地区与国家,如美国移民集中的城市、新加坡、加拿大魁北克省、墨西哥等,纷纷实行双语教学体制,Bilingual(双语的)一词便出现于这一时期。而在我国,随着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的更加深入和广泛,为适应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的要求,教育部2001年指出在本科教育中要逐步使用外语进行教学,并要求针对部分课程使用外语教材,实施双语授课。在目前条件下,我国高校中所使用的外语主要指英语。在这里,英语是教学的语言和手段,而不是教学的内容或科目。但就目前来说,在我国由于师资力量及国情的限制,双语教学开展的较晚,科目也比较少,并且部分科目内容流于形式。
1.2双语教学的优点双语教学对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提高外语水平有帮助。学生在高校先从不同语言角度熟悉专业,在接纳了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巩固并应用了英语,开阔了视野,有助于自己未来的发展,这将使得毕业后在临床工作中和英语运用中都如鱼得水,这也正是学生适应未来职业、开阔视野、增强涉外交流能力的最好举措。既提高了在日后的竞争力,也符合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1]。另外双语教学还有助于促进专业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体,教师授课质量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教师素质的高低也直接影响着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2],双语教学将会督促授课教师大量接触国外原版教科书和最新科研成果,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并努力提高自己的英文应用水平。
2研究型教学
2.1研究型教学的现状研究型教学指的是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科学内容,从而在掌握学习内容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培养科研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教育家施瓦布指出:“如果要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那么有什么学习比通过积极地投入到研究的过程中去更好呢?”但传统的大学课堂教学方式和评估形式,使学生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课堂上常常采用“生搬硬套”或“填鸭式教学”,教与学都是事倍功半,吃力却未必讨好。过多地采用灌输式教学,造成学生的懒惰,过多地依赖教师,学生没有主动意识,教师某种程度上反而成为学生成长的障碍。
2.2研究性教学的优点自开展研究型教学以来,在口腔医学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其较以往传统教学方法具有其明显的优点。①加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原先的“要我学”为“我要学”。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研究型教学较以往更加注重加强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和查阅文献的能力,多数学生开始主动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3],当学生们有了充分思考的空间时,他们积极查阅文献、研究讨论题目,探索热情高涨。②增强了团队合作能力。研究型教学法要求小组成员之间相互配合,进行信息交流和意见交换,加强了团队合作。当我们开展以“主题”(Topic)研究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活动时,学生表现出求知欲强、思路广的特点,大家广泛查找相关资料,寻求证据支持,积极讨论,并且常常在辩论和讨论中有“闪光点”出现。③活跃了课堂气氛,形成互动式的教与学。笔者感觉到,由于传统教学忽略了学生的聪明才智和主观能动性,把本应灵活的教学搞得呆板机械。研究型教学法使许多同学通过个人撰写的论文与教师交流沟通,更有的同学直接与教师谈专题进展,使得口腔教学课堂由过去呆板的“一言堂”向纵深化、多元化发展,形成了师生互动的良性循环局面。
3双语教学在口腔医学研究型教学模式应用中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1双语教学不是“语教学”外语的熟练掌握固然重要,但外语仅仅是一种学习工具,不能因过分的强调外语教育的重要性而忽视甚至抛弃母语教育和母语修养,这将伤害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尊心。母语是基础,也只有在学好母语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领略外语的优美。
3.2“一刀切”现象将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在教学中,笔者发现英语水平较好的学生对双语教学很感兴趣,而英语水平相对不高的学生可能对医学英语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有抵触情绪,研究型教学方式对其更是好似雪上加霜。所以不能对学生的水平一刀切,应采用多元化多层次的教学模式,需要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学生的双语思维及研究应用能力,这是一个长期努力的过程,操之过急必将适得其反。
3.3教材不规范没有优秀的英文材料,研究型教学在双语课堂上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目前国内几乎还没有比较统一的优秀的英文材料可供直接使用,笔者建议选择经典的医学名著为宜,当然引进原版教材也要因地因人而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盲目。目前情况下,根据学生英语水平和教学实际,自编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英文教材也是可取之道,并且可以在研究型教学中摸索出更合适的更个性化的教材。
3.4师资力量薄弱如果教师本身英语水平不高,发音不标准,势必造成在授课和讨论时表达费力,词不达意,学员上课时也疲于应付,难以集中精力。由于目前我们的教师队伍中尚缺少大量具有高水平英文的教师,所以必要时可以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以尽快培养出一支高质量的掌握先进教学方法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