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前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普放医学影像学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334-02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偶然发现X射线,第二年,X射线经过科学家的探讨与研究,开始引进到了医疗领域中来,形成了放射诊断学,并为医学影像学奠定了基础。自那时起,延续到现今的100余年后,X射线就在医疗行业中展现了它举足轻重的作用与价值,有了X射线机,广大医生就能够看见患者身体内部疾患,做出及时正确的诊断,从而对患者进行科学快速的治疗,保障患者生命健康。与此同时,医学影像学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T)、核磁共振成像(MRI)、超声成像(USG)等先进设备也相机出现在了医学影像科室,形成了包括放射诊断的现代医学影像学。20世纪50年代开始,核素扫描检查也开始应用。20世纪70和80年代,CT及MRI、ECT等相继被开发问世。相比之下,最原始的X光成像似乎失去了从前的重要地位。
在各类先进医疗设备不断研究发展的今天,各项检查技术均有其专门性和先进性,而普通放射的价值和地位也不断的被挤占。甚至很多放射科医生也存在着疑惑,普放的技术单一,诊断价值有限,CT、MRI等其它影像设备能够更好的显示病变组织,包括病灶位置,大小,密度、临近解剖结构等,具有着普通放射无法比拟的优越性,那么普通放射是不是彻底失去了其价值。
笔者认为,虽然各种成像技术的原理和方法不尽相同,诊断价值及限度也各异,但都是使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成像,借以了解人体解剖与生理功能状况及病理变化,以达到诊断疾病的目的。而普通放射作为最基础的诊断技术,其作用也是无法忽视的。即使在医学影像学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也无法否定普放作为CT、MRI等基础检查的地位。医学作为一门复杂的科学,其本身庞大体系的各个分支都具有着各自的独有价值,而普通放射也是如此,单一的技术下无不蕴含着其深奥的医学理念,这也对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医学本身的复杂特质,其每一组成部分都在它庞大的知识体系中发挥着自身特有的价值。普通放射作为医学影像的一门学科,也不例外,对在职人员的素质要求也绝对不会较任何一门其它学低。作为一名临床医师其必备的基础职业素质,细致、有耐心、认真、刻苦等这一切,在普通放射科中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这些大道理,笔者认为即使是现在正为普放的前途感到一片渺茫的同仁们也是心知肚明的。那他们还在为什么而坐立不安、愁眉不展?他们真正关心的又是哪一方面?我想,正是普通放射科的待遇和地位在医院系统中的不完全体现,造就了他们这一困惑。当然,我们不能与现实相悖,必须面对随着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普放也慢慢成了一门相对简单的技术这一现实。
大家都应该听过神医华佗的故事,华佗是一个有着很大影响力的医生,一天一个人问他,你们华家兄弟三人谁的医术最为高明?华佗是这样回答他的,他说我们家艺术最高明的就是我大哥,我二哥紧随其后,我排行第三,医术也是最不好的了。这时提问的人就产生了疑惑,继续问道,天底下谁不知道你神医华佗的名号,您怎么还这么谦虚?这时华佗说了一段非常有深意的话,他说:我大哥为人看病是在人们还没有感到自身疾病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为人们医治了,人们对大哥的医术知之甚少;二哥为人看病是在人们的病情已经开始发作的时候,通过望闻问切了解病人疾处,开处方对病人进行治疗,人们对它才有所耳闻;我呢,看病的病人一般都是病入膏肓非常严重的时候,才给病人下药,所以人们以为我可以起死回生,神医在世,所以我的名气也最响亮,但是论起给人医病的水平,我和我的两位哥哥差的远哩!这个故事充分说明了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对医疗结果的重视。就算是在科技高度文明的今天,随着人们这一观念的根深蒂固,对医务人员的临床评价也有着很深的影响。临床医生在医院的地位就显得很高,而诊断医生在患者的心中就显得举足轻重了。特别是对患者进行基础判断,更难以避免待遇受冷。这是长久以来观念的差异引起的,而并不是技术本身存在的问题。
如今面临的现实问题就是,我们不能改变患者的观念。所以,在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作为一名普通放射科的医生,我们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重新审视自己,发掘自身优势,不能轻视自己所从事的学科。要时刻提醒自己临床诊断对后续治疗的重要决定性作用,没有正确的诊断作为引导,一切的治疗都是无法开展的。随后,我们跟随医疗技术不断发展的脚步,不要满足现状,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完善自己,从而跟上大时代的形势。素质全面的医务人才才是今后社会发展的赢家,集各个学科知识体系为一身,既从事诊断,也能进行临床基础治疗,在进行临床基础治疗的同时也能对病患的X线、CT片进行分析。最后,作为普放的在职医务人员,我们要明确我们自身的位置,如果你刚进入普放领域不久,那就要认真的掌握普放的基础专业知识,在看似简单枯燥的工作中提高自身素质,要能耐得住寂寞,坐得了冷板凳,这种难能可贵的品质才是一个能成大事者应有的风范;如果你是一个在普放工作很多年的同仁,对普放的技术有一定的掌握,有一定的临床经验,那么不妨对自己进行进一步的深造,在原有的基础上,深入普放学科领域,不断学习,突破自己。将现有的诊断技术升华。
总的来说,我们要对普放的发展前途有信心。坚信只要我们完全掌握了普放的技术,精益求精,就一定不会被社会进步的形式所淘汰,籍以本文与普天之下的同仁们共勉,大家互进互利,联手为普放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6,12:295-303
医学信息学在我国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要想使中国医学信息学与国际接轨,就要加快培养医学信息学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并加强国际合作以此适应现代化发展,就要重点开展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并建立完善的标准规范。
1 医学信息学研究内容及发展现状
医学信息学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跟着不断发展,在生物医学领域有着重要应用。医学信息学的飞速发展带动了专业机构与相关公司的大量涌现,医疗卫生机构医学信息学的众多研究也与日俱增,并为未来生物医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我国医学信息学研究起步晚,至今仅有20多年历史,但在短短的20多年就在医院信息系统,远程医学,医疗保险系统等众多系统中拥有广泛应用,现发展现状如下。
1.1 电子病历
电子病历能够完整记录临床所有事宜,在实现基本临床决策同时也能够减少决策错误的概率。完整的电子病历能够存储并支持多用户查看,保证医疗信息通过网络实现共享与交流,通过凸显信息整合可实现实时医疗监控与药物剂量查询等诸多有利功能。但电子病历的实现是最为困难的,病历数据输入界面较复杂,电子病历缺乏统一标准医学用语,电子病历80%以上文字表达与传统纸张病历并无区别等,都是电子病历发展中存在的不足,若要实现真正的电子病历,就要更进一步的对医学信息学进行研究[1]。
1.2 医院信息系统
医学信息系统是一种应用于医院信息管理的系统,它的子系统包括医院管理,病案管理、医疗信息统计、医学图像与信号处理、临床信息管理、护理信息系统、专家辅助诊治管理、药品与医疗器械管理、医学信息检索管理、医学信息分析利用、财务及文档管理等几大方面。利用网络建立患者与医生的交流,实现网上咨询,预约、挂号甚至远程诊治等便民服务。但在目前医院信息系统的发展中,由于远程医疗较为昂贵,所以并没有得到普遍人群的接受。
1.3 医学影像信息学
近几年,医学影像信息得到了支持与发展,现代影响信息学研究重点有图像传递标准、规则及安全,医学术语,信息压缩,图像数据库索引等。医学图像归档及通信系统是医学影像中的重要关键,它融合医学图像获取,处理,分析等众多因素,是应用中的关键工具与手段。但在现如今的研究中面临的问题是由于科学技术与医疗实践经验都不够全面,导致影像信息的不完整化。
2 医学信息学未来发展前景与对策
医学信息几乎涉及医药卫生的所有领域,它必将成为医疗卫生建设非常重要的部分。它借助信息技术中的信息采集,数据编码,数据存储及数据传输,来解决医疗卫生实际问题,从而使医学管理数字化。医学信息学在未来的发展中存在诸多不足并面临重重挑战,下面我们就医学信息学未来发展前景提出几点相应对策,仅供参考。
2.1 加快专业人才培养
医学信息学研究的脚步较慢,导致医疗卫生机构对医学信息学的价值产生怀疑,从而减少投资力度。医学信息学研究较慢的根本原因就是在我国高素质专业研究人才匮乏现象较为严重,岗位人员知识缺乏严重,综合素质差甚至没有责任心,导致医学信息学系统的真正开发与维护都没有实现其真正的意义。由此可见,加快医学信息学专业研究人员是当务之急且迫在眉睫。在加快专业人才培养同时,也要加快建立健全医学界的规范教育,改变医学信息学研究目前的用人机制,加强有志综合性人才的培训进修,都能够加快专业人才培养与建设,为我国医学信息学建设提供强大支持。
2.2 建立健全医学信息研究体制
自我国医学信息学创建以来,医学信息研究所与医学图书馆是主要力量,尽管在当时取得了较为重大成就,但其研究的选题多缺乏系统性与前瞻性,使得我国医学信息学很难前进甚至原地踏步停滞不前。为了改变现状使医学信息学真正得到发展,可以有选择的建立医学信息学会所,并成立专业小组跟踪医学领域的发展动态,根据发展动态展开相应研究。建立健全研究体制,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研究对象与重点,提高研究成果,同时也能够提高人才综合素质培养。
2.3 加强国际国内合作与交流
开展国际合作,加强国际之间的交流,选派专业人才到国外进行学习进修及考察,引进先进观念与科学技术,缩小与国外医学信息学差距并能够避免重复投入[2]。在国内的发展中,加强医学信息技术公司与医院或电子医药信息学会所进行交流合作与联合推广,扩大国内专业研究队伍,开展符合我国国情的医学信息学的应用研究。国际国内双方进步,才能适应我国医学信息学的发展需要,是解决我国医疗卫生信息系统众多难题的手段。
2.4 结合互联网整合多类资源
不同类型的医学知识应该得到标准规范与整合并实现系统集成映射。整合文献,电子病历数据,图像数据,蛋白数据,基因数据等多种类型资源,利用计算机医学信息学搭建数据库并建立相关链接,加快基础研究并促进成果形成。数据库的搭建,使得各类信息能够有效利用与对比分析,医学文献的深度挖掘分析等能够为决策提供有力依据与支持。在互联网下整合各类医学知识资源,能够使医学治疗透明化与公开化,且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共同促进医学信息学的健康发展。医学信息学离不开技术,人才及经费等众多因素,因此国家加大对医学信息学研究的投入也是促进我国医学发展的重要关键。
1.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InformationSystem,HIS)
HIS是利用网络通讯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对医院及所属各个部门的进行综合管理,对在医疗活动各阶段产生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处理,提取,传输,汇总加工生成各种信息,从而为医院的整体运行提供各种信息及自动化的管理服务的信息系统。HIS对于现代化医院的建设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大大简化了工作流程,减轻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数据录入的准确性,达到信息精确化。
2.电子病历(ElectronicMedicalRecord,EMR)
电子病历就是把传统的病历计算机化。它是用计算机、储存卡等电子设备存储、查找、提取患者的诊疗经过,替代传统的手写病历。电子病历的内容与传统病例一样,包括患者所有的诊疗信息。病历记录着患者病情演变的详细过程,是医生了解患者病情制定诊疗方案的重要依据,也是医务人员之间交流的一项重要文件,又是探索疾病规律及处理医疗纠纷的法律依据,是国家的宝贵财富。病历对医疗、预防、教学、科研、医院管理等都有重要的作用。而电子病历于传统的手写病历相比,有着显著的优势。
1)易于存储。患者可以将自己的病历保存在一张小小的储存卡里,方便且易于保存;医院可以将患者们的病历存储于计算机无限的存储空间里,节省空间也便于管理。
2)提取便捷。电子病历系统可以快速的查找提取患者的病历信息,医务人员可以快速了解患者的病史,为及时准确的制定诊疗方案省下宝贵的时间;此外,电子病历方便医务人员调取大量的临床信息,为科研提供便利,节约人力物力,大大的提高工作效率。
3)方便共享。因为有网络的支持,即使相隔千里,医务人员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病历系统对同一患者的诊治情况共享,为医生们进行患者病情的讨论和研究提供了方便。
3.临床支持决策系统
决策方法对医生做出正确的临床诊断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有很大帮助,决策系统与计算机相结合能通过网络收集全面地信息,从而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临床支持决策系统可以预先输入正常范围的医学数据,从而向医务人员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发出警告。例如在监测某患者血常规时,发现白细胞升高,则可提醒医生注意排除该患者是否有感染。决策系统与医学知识库的连接可以帮助医生解决临床诊断问题。临床上患者病情复杂多变,医生必须掌握丰富的知识才能明确诊断。医学知识数据库可以为临床上疑难病例提供案例参考和解决建议,是医生的好帮手。决策系统通过网络与其连接,为医生临床决策提供帮助。决策系统还能够及时将患者的药物过敏史、药物间的相互作用、药物与疾病的联系反馈给医生,帮助医生更好的进行诊疗。
二、计算机在医学领域应用发展前景
虽然目前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于计算机领域,给医疗系统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计算机的潜能依旧有待进一步开发,我们坚信,在未来,计算机和医学结合,一定会产生更先进的应用,推进医学的进步,造福人类,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1.生物芯片
生物芯片又称基因芯片,是DNA杂交探针技术与半导体工业技术相结合的结晶。是将大量生物分子,如DNA分子、寡核苷酸探针、蛋白质等固定于硅片等载体支持物上后与带标记的样品DNA分子进行杂交,通过仪器检测分析进而获取样品分子的数量和序列信息。生物芯片包括基因芯片、蛋白质芯片、组织芯片等。例如通过基因芯片,可以检测同一个个体在正常生理及病理情况下基因表达的不同,借助基因的检测,为临床诊断学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工具,对于基因诊断、药物筛选,给药个性化方面的突破也会有重要推动作用。现在生物芯片在临床疾病诊断、新药研发等领域的应用还很局限,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研究的不断深入生物芯片在医学领域一定会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医学影像学的应用
时至今日,医学的发展已经离不开影像技术,临床医生借助影像技术更好的作出诊断及评价诊疗效果。例如,心脏内科行CAG,借助影像技术,直视下直接评价患者冠状动脉的狭窄情况,为下一步是否需要性PCI提供金标准。现代影像学已发展为MRI,CT,DSA,PET,SPECT等多种技术的组成的医学成像体系,必将对医学的进步做出更大的奉献。
三、结论
生物医学工程学是融合理工科学和生物医学的 理论和方法逐步成长起来的边缘性学科,其基本任 务是运用理工科原理和工程技术方法,研究和解决 医学和生物学中的相关问题。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发 展的历史尚不足50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它在保障人 类健康和推进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等技术 进步所起的作用日益增强,已经成为当前医疗卫生 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有力技术支撑。
20世纪60年代,美国一些著名大学先后开启了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建设,相继启动了生物医学 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美国的生物医学工程教育特 点是在技术产业化需求驱动建立起来的具有其自身 特性,且反映了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前 沿特征。各个学校的本科教育课程虽然具有自己的 特色,但在课程设置上大致可以分为科学基础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关注领域课程、设计课程、人文与社 会科学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及其他选修课程等六 类Q_2。不同学校本科课程的主要差异体现在专业 选修课程及其他选修课程的设置上,各个学校根据 自身的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水平特 点开设一些相应的选修课程,并培养学生在相应方 向上的研究探索实践能力。这是美国生物医学工程 本科教育的基本特点。
我国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 年代,主要发源于著名工科院校的信息技术类专业 和力学专业,进而逐渐形成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教 育,后来,_些医学院校在医学物理和医用计算机技 术的基础上相继开展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教育,于 是在我国基本上形成了这样两种类型的生物医学工 程学科[4_3。上述两类院校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建 设发展模式各具侧重,遵循了共同的学科基础,在培 养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的应用层面上有显著特 点。相对来说,工科院校的生物医学工程培养模式 注重工程技术的开发和功能拓展,医科院校则注重 医学与工程结合、工程技术在医学中的综合应用。
1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发展思路
生物医学工程是一种交叉学科,交叉的学科基 础及其融合的紧密程度决定了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 发展水平,交叉的学科发展推动着生物医学工程学 科的发展,并且使得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研究领域变 得十分广泛,而且处在不断发展之中。
1.1学科发展轨迹在中国,基于电子信息工程发展而来的生物医 学工程学科,主要包括生物医学仪器、生物医学信号 检测与处理、生物医学信息计算分析、生物医学成像 及图像处理分析、生物医学系统建模与仿真、临床治 疗与康复的工程优化方法、手术规划图像仿真以及 图像导引手术及放疗优化等;有基于力学发展而来 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主要包括生物流体力学、生物 固体力学、运动生物力学、计算生物力学和微观尺度 的细胞生物力学等;基于化学材料工程发展而来的 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主要包括生物材料学、组织工程 与人工器官、物理因子的生物化学效应等。
1.2学科发展特点作为交叉学科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其发展的 关键在于交叉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构建一种良好的 交叉结构,对推动交叉学科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 作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对于生物医学工程这样的 交叉学科的描述有一个形象的说法:交叉学科如同 在不同学科之间建立起连接桥梁,如果在河两岸没 有坚实的基础,桥是无法建立好的,对于生物医学工 程这样一座建立在两个不同学科之间的桥来说,它的 发展要求具有坚实的交叉学科基础和交叉学科紧密 融合深度。那么在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构建良好的交 叉结构,需要选取具有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撑的主干学科进行交叉,凝练学科方向,不能大而全,过于宽泛。
目前,医学仪器和医学成像技术具有良好的应 用和发展前景,应该成为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重点 发展方向。医学仪器和医学成像设备能有力推动医 疗产业的发展。医疗仪器和医学成像设备是现代医 疗器械产业中的主流产品,在产业发展中起着主导 和引领作用。其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经济 技术实力与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产业化驱动也是 学科发展的一种动力,也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奠定 良好的基础。基于医疗卫生健康事业的需求和生命 科学发展的大趋势,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应大力促进 医学仪器和医学成像方法的学科建设,从而提升整 个学科的发展水平。
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建设离不开一流的学术研 究和学术成果的应用。一流的学术研究不但能提升 学科的发展水平,而且能开拓学科纵深发展,产生良 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而增强学科服务社会 发展的能力。学术研究的前瞻性和创新性将确保学 科建设的发展动力和趋势以及学科发展的活力。
交叉学科往往具有不同程度的可替代性。可替 代性程度越高,交叉学科存在的必要性就越小。如 何减小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可替代性的程度是需要深 入思考的,是需要提升学科的特异性的。生物医学 工程学的学术研究主要包括应用理论研究和理论应 用研究,应用理论研究主要涉及生物医学工程领域 所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开展新理论、新方法的研 究。 理论应用研究主要涉及生物医学工程领域所需 要解决的科学和技术问题,借助理工科的相关理论 和方法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应用理论研 究是理论驱动型的学术研究,理论应用研究是应用 驱动型的学术研究。 理论驱动型和应用驱动型是生 物医学工程学科学术研究的两种主要模式。 理工科 大学具有良好的理论创新基础和强大的交叉的学科 背景,开展理论驱动型研究具有自身优势。医学院 校具有丰富的医学资源,面临着大量需要应用理工 知识解决的医学问题,开展应用驱动型研究,将很好 地实现与医学的应用融合,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 值,有力推进医学的进步与发展。各自的学术优势 将有利于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特色发展,从而增强其 不可替代的程度,实现学科可持续创新发展。
1.3学科体系作为一级学科的生物医学工程,包含学科的理 论体系和技术体系,且该体系离不开所交叉的学科 的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的支撑,此外生物医学工程 学科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既要有学科自身的特色, 又要具有可持续发展和一定程度上的不可替代性, 这样学科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要面向医疗卫生、 生物科学所涉及的重大、重要技术理论问题及基础 应用开展学术研究。实现良好的学术研究定位,形 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
2 大数据时代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发展
守正创新是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发展的必由之 路,人类已进入大数据时代,所谓大数据(big data), 或称海量数据,是指由于数据容量太庞大和数据来 源过于复杂,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常规工具软件对 其内容进行获取、管理、存储、检索、共享、传输、挖掘 和分析处理的数据集。大数据具有“4V ”特征:①数 据容量(volume)大;②数据种类(variety)多,常常具 有不同的数据类型和数据来源;③动态变化 (velocity)快,如各种动态数据,非平稳数据,时效性 要求高;④科学价值(value)大,尽管目前利用率低, 却常常蕴藏着新知识和重要特征价值或具有重要预 测价值。大数据是需要新的分析处理模式才能挖掘 分析出其蕴藏的重要特征信息[<3。
人体生老病死的生命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涌现的 生物医学大数据发生源,这种源源不断的生物医学 大数据的检测、处理与分析,将给生物医学工程学科 的建设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模式识别、人 工智能、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的发展将带动大数据 处理技术的进步。生物医学大数据广泛涉及人类医 疗卫生健康相关的各个领域:临床医疗、基础医学、 公共卫生、医药研发、临床工程、心里、行为与情绪、 人类遗传学与组学、基因和蛋白质组学、远程医疗、 健康网络信息等,可谓包罗万象,纷繁复杂。生物医 学大数据中蕴藏了种种有科学价值的信息,研究有 效的大数据挖掘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对生物 医学大数据进行关联和融合计算分析,充分挖掘生 物医学大数据中的信息关联和特征关联和数据空间 映射关联,既能为疾病的预防、发生发展、诊断和治 疗康复提供系统化的全新的认识,有利于深入疾病 机理研究分析,开展个性化诊疗。还可以通过整合 系统生物学与临床数据,更准确地预测个体患病风 险和预后,有针对性地实施预防和治疗。
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所面临的生物医学大数据主 要包括多模态医学影像数据、多种类医学信号数据 以及基因和蛋白质组学的生物信息数据。生物医学 大数据在生物医学工程学科领域内有着广泛深远的 应用前景,从三个方面应用将推动生物医学工程学 科的发展。
(1) 开展多模态影像大数据计算分析。医学影 像学科的发展从早期看得到,到看得清,目前的看得 准,未来的趋势是看得早。只有看得准和看得早才 有利于临床早期干预,提高治疗预期。医学影像大 数据计算分析在影像诊断、手术计划、图像导引、远 程医疗和病程跟踪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建立新的医学影像大数据计算分析模型和数值 计算方法,挖掘多模态影像数据的特征数据和特征 关联,将会提供强有力的影像诊断分析手段,极大地 推动影像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和 科学价值。
(2) 开展多种类医学信号大数据计算分析。医 学信号大多直接产生于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信号, 能在不同层面上表达生理和病理相关机制特征。融 合多种医学信号的大数据计算分析,能对生理病理 过程进行更好更全面的阐释,不仅能深入了解生理 病理的状态特征和过程特征,而且能实现个体健康 监测和管理。可以很好地开展回顾性研究和前瞻性 研究,推进系统化的医学应用研究。实现强大的多 种医学信号数据的特征挖掘及特征关联计算分析。 大数据挖掘能够增加准确度和发现弱关联的能力, 能更好地认识生理病理现象和本质。
(3) 开展基因和蛋白质组学的生物信息大数据 计算分析。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系统生物学和比 较基因组学的不断发展涌现了海量的需要计算分析 的生物信息数据,已进入计算系统生物学的时代。 开展生物信息大数据计算分析,可以拓展组学研究 及不同组学间的关联研究。从环境交互、个体生活 方式、心里行为等暴露组学,至细胞分子水平上的基 因组学、表观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 学、基因蛋白质调控网络,再到人类健康和疾病状态 的表型组学等不同层面不同方向上实现大规模的关 联计算分析,可以全面阐述生命过程机制,挖掘生命 过程特征及关联特征。
[关键词] 计算机X线摄影; CR; 数字化摄影; DR; 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 R197.39[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01-02
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是采用影像板IP(Image plate)替代传统胶片,再把存储在IP上的X线信息通过激光扫描转换成电信号,最后进行数字图像处理。而X线数字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是利用平板探测器FPD(flat panel detector)来接受穿过人体后的X线信号,再将这些信号直接转换成数字信号,送给图像处理系统和PACS系统。CR与DR同属数字化X线摄影设备,却有不同的先进性和适用性。有人认为CR和DR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并行发展的,不可相互取代。因此,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利用CR、DR,做到取长补短,以简便、快捷、经济的方法取得满意的数字影像成为关键。
1 CR与DR的比较
1.1 成像原理的比较 DR是一种X线直接转换技术,它利用硒做为X线检测器,成像环节少;CR是一种X线间接转换技术,它利用影像板作为X线检测器,成像环节相对DR较多。DR和CR将穿透被照射物体后的X线信息转化为数字信息,灰阶由胶片的256级提升至2048级,能在计算机中处理,因而可通过软件和功能实现图像的优化,图像质量大大提高。DR的核心技术是它的平板(FP),以DOE为评价参数,DR是最高的,因而其图像层次丰富、影像边缘锐利清晰,细微结构表现出色。CR则将信息首先纪录在涂有氟化钡的IP板上,再通过扫描装置实现数字化转换,其曝光条件仍由所匹配的X线成像设备所限制,因而图像与DR相比略逊色。图像质量的提高提升了诊断医师的满意度,大大减少了疾病的漏诊和误诊。
1.2 图像分辨率的比较 DR无光学散射而引起的图像模糊,其清晰度主要由像素尺寸大小决定;CR系统由于自身的结构,在受到X线照射时,影像板中的磷粒子使X线存在着散射,引起潜像模糊;在判读潜像过程中,激光扫描议的激光在穿过影像板的深部时产生散射,沿着路径形成受激荧光,使图像模糊,降低了图像分辨率。
1.3 DR与CR合理配合使用 DR系统不但费用昂贵,还需改装现有的X线机设备,较适用透视与点片摄影及各种造影检查,由于单机工作的通量限制,不宜取代大型医院中多机同时工作的常规X线摄影设备,较适合中小型医疗单位的一机多用的目的。CR数字摄影设备更适用于X线平片摄影,其非专用机型可和多台常规X线机匹配使用,且更适用于复杂部位和的X线摄影;其灵活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在监护病房(ICU)及床旁摄影可提供稳定的高质量数字影像。因此,CR做为最好的辅助设备,可以很好的弥补DR的不足。
1.4 能显著降低患者接受的X线剂量 传统胸部高kV投照较以前采用低kV已使投照剂量有所减少,而DR和CR同样采用高kV进行胸部摄片,患者所受的X线剂量更少。DR的屏感光度最高可达400,很低的X线量就能成像,通过数字化图像处理技术能获得理想的诊断图像。CR的屏感光度为200,与常用的增感屏相当,同样能实现小剂量成像,而使用与传统投照方法相同的剂量时,图像质量明显要好。
1.5 DR和CR图像后处理功能 CR和DR后处理软件功能都大致相同(如:放大、旋转、测量、标记等),其质量控制模块和后处理技术保证了图像质量的稳定性。相比较而言,DR减影图像质量好于CR。
1.6 DR摄影明显缩短了病人等候的时间 根据我院数年使用CR、DR总结:患者从开始摄影至影像胶片生成,CR平均摄影需8分钟/人次,DR则需2.5分钟/人次。DR于CR和传统X线摄影比较,分别将检查时间减少了71%和20%,DR则比CR减少了67%。由此可见,DR能更有效地缩短病人检查和获取报告的时间,从而改善了医疗服务质量。
2 讨论 从长期的临床使用中观察,DR和CR设备质量稳定,故障率较低,售后服务及技术支持较满意。CR与X线成像系统的非对应可分离性,使CR能利用已有的摄片设备,接受通过不同途径的IP板成像并进行数字转换。随着CR设备技术的不断发展,密度分辨率基本达到DR水平,较传统的X线影像质量大大提高。而DR则能一步到位,克服了中间的转换过程,成像速度更快,总体图像质量高于CR。但设备成本较高,灵活机动性不够。CR与DR各有自身的优缺点,应根据实际临床应用情况,以DR为主要摄影设备,CR作为DR必要的辅助摄影设备。并随着PACS系统的运用,X线数字影像设备DR和CR作为PACS中的组成部分,必然在未来医院数字化时代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百亚妮,石明国.关于CR与DR发展与应用[J].医疗装备,2005,06(18):149-150.
关键词:毕业生、民办高校、就业
一、调查内容及数据
(一) 调查内容
2014年―2016年医学院三系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包括医学系、药学系、护理系。包含护理学(2004年,四年制本科)、药学(2005年,四年制本科)、医学检验(2006年,四年制本科)、药物制剂(2010年,四年制本科)、临床医学(2011年,五年制本科)、医学影像(2013年,四年制本科)等6个本科专业;护理(2003年,三年制专科)、临床医学(2004年,三年制专科)、康复治疗技术(2010年,三年制专科)等3个专科专业。
(二) 总体数据分析
1、调查数据表格
表格人数是收集三年医学院毕业生毕业所去单位求评论值得出
黄河科技学院医学院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主要集中在医药销售企业、医疗卫生单位、考研、药厂也包括与医学不相关的就业。
1)医学系毕业生主要流向是医院、医药销售企业、专业的检查机构、科研单位、考研等。其中主要的去向是医院和检验机构,三本院校医学生大多流向二、三线城市的医院和检验机构。继续深造和医药销售企业所占比重大致相等。也有部分人选择其他行业就业。
2)护理系毕业生主要流向各大医院、护理机构。继续深造所占比例很小只占8.7个百分点,其他的就业也是微乎其微。
3)药学系考研方面是一个特色,近几年考研的学生越来越多,高达35个百分点,并呈现一个增长的趋势。其余毕业生则大多选择医药销售公司。
4)医学院本科的毕业生很难有机会进入科研单位实习,因为科研单位对三本的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还存在很大的担忧。这也是近三年没有人进入科研单位工作的主要原因。
5)相对于前几年的国考热,近三年我院的公务员报考率相对降低,大家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考研和找工作方面。
(三) 专业具体分析
1、医学系数据
临床医学1届毕业生,医学影像未毕业,故只收集2016毕业生
1、1)数据分析
从数据上来看毕业生都百分百就业,其中本科医学生在医院以及其他医疗机构的比重占74.7%,专科生相对要少的多。而专科生在医药销售、继续深造方面所占比重较大,分别为52.6%和53.2%。公务员的考试中,除了一些乡镇公务员要求大专及以上学历,其他城市公务员都是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所以专科无一人报考公务员。相对于其他行业就业,也是专科生占绝大比例。
2、护理系数据
2、1)数据分析
数据显示护理系的学生无论是本科还是专科基本上都选择了护士这一行业,进入医疗卫生单位的共347人,占总数的82.4%。护理专业绝大多数为女生,所以选择医药销售企业的人极少。深造和公务员各自占了8.5%和4.9%。
3、药学系数据
3、1)数据分析
药学系的考研是一大特色,考研率高达35%。医药销售公司也吸纳了相当一部分人。药物制剂包含部分工科知识所以更偏重药厂,占总人数的20%,药学则偏重于医院和药房。
二、医学院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
(一) 用人单位分析
许多用人单位会要求毕业生的学历,招聘的门槛是最低为研究生,低于硕士研究生的不予考虑。这就导致了本科专科医学生很难找到单位接收。民办院校作为三本院校其中的本专科无单位接受的现象尤为明显,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医院和科研单位,这是用人单位的原因之一,其中以医学系和药学系最为严重,所以选择继续深造的人数比例都非常高。另外部分医院要求求职者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招聘条件中包含要有3年、五年以上工作经验之类的要求,医生这个岗位工作经验是相当重要的,但是工作者们的工作经验都是一步一步积累起来的,大医院不给机会,小医院没有条件,导致了医学生的就业窄,这是引起年医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另一个来自用人单位的原因。
(二)毕业生角度分析
由数据可以发现,除了服务性质强的护理系的学生需求量大之外,对于其他两个专业的毕业生而言,选择医药销售公司和考研深造的毕业生更多。
2、1)选择医药公司分析
医学院毕业生选择去医药销售公司就业,很大的原因是社会环境和自身性格决定的。首先毕业生找工作比较困难,上班时间固定,约束比较强,自由度不高。而医药销售公司不同,医药销售公司的工作时间比较随意,相比其他的工作较自由。满足了毕业生追求自由工作时间的需求。而且公司的待遇丰厚,根据销售业绩拿提成,销售越多薪资也就越多。跟一般工作拿固定工资完全不同。这满足了学生们毕业高工资的渴求。基于这两个原因毕业生大都选择医药销售企业就业。
2、2)选择考研分析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一些毕业生或许对学术的追求、对知识的好奇,他们希望能在专业领域里有所建树;或许是因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学位的要求。然而不得不说的是,在就业如此严峻的情况下,考研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既能在校园里继续享受单纯的生活,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同时也能够暂时有效地规避现实的就业压力。而且研究生毕业后找工作会更加容易,起点更高,更容易的度过就业困难期。所以一些毕业生为了日后更好找工作、找到薪水更高的工作选择考研。
三、提高毕业生质量,教出高素质人才
当毕业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成为难题之后,医学生们就想到通过其他的各方面的证书来提升自己的身价,所以大学期间努力考取各种各样的技能证书,如教师资格证、计算机证、营养师证、会计证等。学生们把精力花费在了其他技能学习上,忽视了专业技术的学习,直接导致近几年的医学生的专业素养越来越差,到医院工作后不能够满足医院对毕业生职业技能的基本要求。因此学校应全面加强教学质量,提升毕业生的综合能力,提高毕业生的道德素质。根据社会的需求调整院校的专业设置。在保证专业课的教育质量的同时多开设实践课,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正确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同时加强就业指导、增强服务意识、为毕业生就业之路打好基础。
四、结论和建议
根据黄河科技学院医学院的毕业数据可以看出,毕业生总体水平基本满足社会需求,特别是护理专业,专业针对性强,人才需求量大,是特色专业。当今社会,专业服务型人才普遍缺乏耐心和爱心,学院应在保证专业技能过硬的前提下加强思想文明建设,教导出德才兼备的优秀毕业生。医学专业和药学专业从就业工作走向分析,专业技能还有所欠缺,学院应当加强学科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做好学风建设,让跟多的人参与到学习中去,提高学生们的综合能力。同时校方还应当加强和人才单位的合作,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学习机会,拓宽就业渠道,让毕业生拥有跟多的选择机会。
[参考文献]
[1]王利胜、陈文蔚、肖凤霞,本科中药专业情况调查分析《教育纵横》2005,8(3):47-49.
[2]魏有兴,黄林楠,蒋菊,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分析《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2):90-92.
[3]牛春红,刘斌焰,李丽芬,医学毕业生就业现状的调查分析及对策的研究《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1):16-18.
[4]岩磊,孙英梅医学毕业生就业观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卫生软科学》,2009,23(5):507-509.
1业务水平提高
1.1掌握《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中相关规定,熟悉法规中允许复印病历的内容:住院记录、体温单、医嘱单、出院小结、实验室检查报告单;影像;特检等内容。医生对分析讨论病例时自由发言不同意见不允许复印。
1.2医院每年派出病案管理专职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病案管理的先进方法, 参加国内病案管理学会举办的各种学习班,对当前病案管理的发展加深认识和了解,通过病案管理知识培训,不仅提高了本专业水平,引进了管理新方法,增加了许多新知识,扩展新思路,掌握和了解了病案管理发展的新动态,促进提高了业务能力。
2技能的提高
2.1对病案管理明细化,从病例整理、分类、录入、调阅、质量控制分别由专人负责,增强工作中的责任心。
2.2密切与临床科室的联系 规范化医疗文书书写,文字特别注意同音字的别字更改,对病历内容不完整,不及时回报各种检查报告单及时通知该科医生和护士修改和粘贴,尤其对于一些医学常识常请教专业医生,避免分类错误的发生。
2.3质量控制 我科专门配置了内科、外科、护理专业的工作人员对每天整理完成的病历进行审核、复查,质量控制,有问题或漏填报的内容及时通知有关人员来修改、补充,争取在病历上架前避免一些常识性错误的出现和发生。
2.4病历归档 患者出院后病案室的工作人员能快速、准确地复印病历,对报销、转院、理赔、核案等工作给予了极大的帮助。
3病案安全保护与管理[2]
3.1病案室(房)能够保障病案长久保存,要做 防火、防热、防潮、防光、防有害气体、防虫、防霉等。场地干燥、空气流通,病案室(房)库温度为14℃~24℃,相对湿度45%~60%,防灰尘污染。防止泄密、失密及资料丢失。
3.2病案回收、借阅 患者在出院24 h后(死亡病历1 w内)回收至病案室;病案室应及时向临床查询未归病案的下落;病案室每月统计出院病案归档情况,病案回收情况纳入科室考核内容。科研、患者复查、再入院患者病案借阅,办理借阅手续可借阅,3 d内归还。
4病案复印
4.1患者本人与人申请病案复印,患者本人提供有关有效身份证明v身份证w;患者提供患者及其人的有效身份证明v身份证w,申请人与患者人关系的法定证明材料。
4.2申请人为保险机构所需的复印病例,提供保险合同复印件,承办人员的有效身份证明,患者本人或者其人同意的法定证明材料,死亡患者,提供保险合同复印件,承办人员的有效身份证明,死亡患者近亲属或者其人同意的法定证明材料。
4.3公安、司法机关因办理案件,需要查阅、复印病案资料的,医疗机构应当在公安、司法机关出具采集证据的法定证明及执行公务人员的有效身份证明后予以协助。
5病案管理分析
5.1病案记录 做到字迹清晰可辨。首次病程记录要求8 h内完成;出入院记录、死亡、手术记录要求24 h内完成;病危者随时记,至少1次/d,病重者至少1次/2 d,病情稳定者1次/3 d,慢性患者1次/5 d;抢救记录即时完成,若因抢救未能及时书写病历的,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 h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死亡病例讨论应在患者死亡1 w内完成。
5.2病案统计1990~2014年我院病案存档96000份,根据病案管理工作质量控制参考指标,病案编号准确率100%,新建病案各项填写符合率>98%,住院病案供应率>96%,出院病案3 d内回收率>100%,出院病案整理合格率>98%,病案归档排架准确率>98%,出院病案装订正确率100%。
6讨论
现代病案管理已从人工向电子化转变,某些具体工作环节还需人工来完成,作为病案工作人员不断加强自身业务知识的提高,保证病历档案管理持续续发展尤为重要,更能反映出一个医院的发展水平[3]。病案室及时提供有价值的医疗信息,为医疗、教学、科研、医院管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病案复印工作中,除执行相关制度外实施优惠服务项目,对外地来我院就医者而又需回到原籍报销的病案,我院为方便患者,只需患者在住院期间持效身份证件有到病案室办理复印手续,出院后我科将病案以快递方式寄送至患者原籍。对全部病案复印提供了下列病案资料:门、急诊病历和住院病历中的入院记录、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治疗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报告、护理记录、输血治疗知情书、病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出院记录。病案复印量达48%,病例管理合格率达100%。
病案管理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边缘学科[4],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来研究病案管理专业新技术, 对管理人员来说是一项任重道远的艰巨工作,病案管理人员应掌握比较全面的医学科学知识、管理科学知识、电子计算机知识等,为医院全面发展,为广大患者全面服务作出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赵媚,秦爱芳.电子病案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安徽卫生职业学校学报,2014,13(2):10-11.
[2]何红.医院病案管理与医疗保险工作的关系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3,10(7):76-77.
[3]黄思捷.民营一级医院病案的规范管理[J].中国病案,2010,11(12):9-10.
[摘要] 肝癌的局部介入治疗是在医学影像学的基础上,以影像设备和技术进行精确引导定位,将药物、生物制剂、基因治疗制剂以及高新医疗科技材料等注入肿瘤内部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超声引导技术具有实时监控,引导准确、创伤小、安全有效、操作简单和可重复性等优点,现已成为与外科手术治疗,区域性血管介入治疗并重的三大主要肝癌治疗方法之一。达到了有效治疗肿瘤是减瘤,减轻症状目的,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延长了生存时间。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超声引导微创介入治疗已成为肝癌治疗领域最为活跃、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一个新兴专业领域,必将在人类肝癌的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未来的超声介入治疗必将对传统的医学模式产的深远而重大的影响,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
[关键词] 肝癌;超声检查;介入性;治疗
[中图分类号] R73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3(a)-0159-04
Status of hepatic carcinoma treatment by ultrasonic-guided percutaneous intervention
FAN Shuhua LI Mingxing
Department of Ultrasonic,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uzhou Medical College, Sichuan Province, Luzhou 646000, China
[Abstract] The local intervention therapy of hepatic carcinoma is a tumer treatmemt, which can make drugs, biologics, gene products, and new medical materials be injected into tumor tissu by medical imaging equipment and technology precise positioning. Ultrasound-Guided inter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real-time monitoring, accuracy, micro-trauma, safety, high effectiveness and repeatability, and now it becomes one of the three major treatments of hepatic carcinoma, as important as surgery and regional vascular intervention. Ultrasound-Guided intervention has attained the goal of effectively treating tumors, reducing tumors and relieving symptoms, improving quality of life and prolonging survival tim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ltrasonic technology and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quality of life, ultrasound-guided minimally invasive intervention has become the most active and prospective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hepatic carcinoma, which will play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is disease. In the future ultrasonic intervention will make profound impact on the treatment of hepatic carcinoma, and take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part in modern medicine.
[Key words] Hepatic carcinoma; Ultrasonography;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肝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手术切除仍是肝癌的首选治疗措施。但由于其起病隐匿,我国肝癌患者约70%在发现时已为晚期[1],且受多种因素影响,仅20%左右能手术切除。因此,肝癌的非手术治疗就变得非常重要。肝癌非手术治疗方法有区域性血管介入治疗和局部间质介入治疗。超声引导下的局部介入性治疗作为一种局部原位杀灭肿瘤的方法有了较大进展,已成为临床非手术治疗领域中不可缺少的新技术[2]。目前超声引导下肝癌介入治疗方法有两大类数十种,即超声引导化学消融治疗和超声引导热消融治疗。本文就将这些技术作一综述。
1 化学消融治疗
超声引导局部间质化学消融治疗是指在超声引导下将注射剂注入肿瘤内,通过化学或物理效应使肿瘤坏死。目前常使用的注射剂包括无水酒精、醋酸、热盐水或高温蒸馏水、放射性核素、生物制剂、鱼肝油酸钠无水酒精溶液等。
1.1 超声引导经皮瘤内无水酒精消融治疗(PEIT)
无水酒精的作用机制是利用无水酒精的蛋白凝固作用,脱水作用以及血管栓塞作用达到肿瘤的局部消融。Sugiura等[3]首先将PEIT治疗肝癌应用于临床,日本学者杉浦信之等[4]亦曾报道用于治疗小肝癌。国外Livraghi等[5]报告直径≥5 cm也可用PEIT治疗,并观察1066例的治疗效果,总的3、5、7年生存率分别为72.3%、43.2%和27.0%。国内林学英等[6]对746例患者PEIT治疗后的远期疗效进行观察,取得较满意效果。罗长庚等[7]对60例肝癌患者随机分组,手术组术后1、3、5年生存率虽均高于PEIT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所以PEIT接近临床上的肝癌手术治疗效果。有学者通过对40例肝癌患者的PEIT和经皮高温蒸馏水注射治疗对比得出,两者治疗肝癌疗效稳定可靠,且各有优缺点[8]。在PEIT量化治疗方面,国内学者林礼务等[9]研究较多。而吴永梅等[10]在PEIT治疗中计算出无水酒精注射量与肝癌弥散范围的相关系数。目前,PEIT治疗肝癌在技术上作了一些改进,主要有专用针具的使用,无水酒精加热,与其它方法联合治疗等。PEIT是如今世界范围内化学消融中应用最广泛的,但由于酒精的弥散不均匀性和不可控性,且对较大肿瘤治疗次数较多等缺点,主要还是用于小肝癌的治疗。
1.2 经皮醋酸注射治疗(PAIT)
醋酸的作用机制是使癌细胞脱水固定,蛋白质变性,凝固坏死。醋酸属弱酸性,穿透性好,理论上在用量,疗程上比无水酒精要好。Ohnishi等[11]研究表明,当醋酸浓度为40%~50%时,肿瘤的治疗效果最理想。刁雪红等[12]认为,PAI的适应证主要用于直径不超过3 cm,病灶不超过3个的小肝癌,也可用于3~7 cm肝癌无肝肾功能损害及大量腹水者,或是术前或术后的辅助治疗,无绝对禁忌症。有研究[13]用肝动脉温热化疗栓塞结合经皮肝穿瘤内注射30%醋酸治疗原发肝癌两个周期后甲胎蛋白(AFP)下降程度和肿块缩小程度较单用一种方法明显要好。目前国内外PAIT应用的少,可能是醋酸的取得、处理不如无水酒精方便,且并发症较无水酒精治疗多等缺点。临床报道的也少。
1.3 经皮热盐水注射治疗(PSIT)或经皮高温蒸馏水注射治疗(PHDT)
PSIT的作用机制是利用热盐水的高温效应直接杀死癌细胞,而PHDT除了利用高温效应外,还可依靠其低渗特性引起细胞肿胀和崩解死亡,即高温作用和低渗作用。Honda等[14]用PSIT对于瘤体直径小于3 cm的肝癌患者疗效与PEIT相似。何文等[15]利用PHDT治疗肝癌时发现,蒸馏水的低渗作用进一步使肿瘤细胞崩解坏死,在一周后使坏死区仍进一步扩大。同时机体抗体及C3、C4均升高,活检坏死区周围炎性细胞、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浸润,说明治疗后机体免疫反应增强。黄进等[16]用PSIT加干扰素瘤内注射治疗肝癌效果显著,安全性高,能提高免疫功能。PSIT与PHDT的缺点是瘤体内温升受推注速度影响,当推注一定剂量后,瘤体内压力升高,注入速度减慢,肿瘤边缘温度不能升高,影响疗效。另外,大量推注液体所产生的高压是否引起癌细胞扩散尚无定论。
1.4 经皮瘤内置入放射性核素治疗
目前报道最多的放射性核素是釔-90玻璃微球(Y-90 glassm icrosphere,Y-90GM)。其机制是将放放射性核素Y-90密封于玻璃微球注入肿瘤内,利用其释放β射线来杀灭肿瘤细胞。朱鹰等[17]对22例共28个肝癌在超声引导下瘤内注入核素90Y-GTMS后2~30个月的随访显示,有89.3%的肿块缩小,3例停止增大。放射性核素也表现出许多并发症,如肝肺、肝胃等分流及骨髓抑制等,而其半衰期短,仅64 h,药源供给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1.5 经皮穿刺基因治疗
其作用机制是应用理化或病毒介导的DNA转移方法,将正常有功能的基因置换缺陷基因或将新的基因转移到靶细胞内,使其表达而发挥作用。常见的基因疗法有:反义基因治疗、自杀基因治疗、免疫基因治疗、抑癌基因治疗、联合基因治疗、基因载体等[18]。Pietersen等[19]报道将带有表达凋亡蛋白基因的腺病毒载体直接注射入瘤内,结果显著限制了肿瘤的生长,表明瘤内注射是一种较为有效的给药途径。国内贡雪灏等[20]运用超声引导下瘤体内注射重组人p53腺病毒治疗晚期肝癌,即控制肝癌基因治疗的靶向性,又能对基因药物疗效进行影像学评估,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21]表明:RNA干扰技术(RNA interference,RNAi)作为一种基因沉默技术,能高效且特异地抑制相关基因的表达,为肝癌的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希望。目前在基因治疗中,靶基因的选择和载体的有效性、安全性、导向性等方面是重点[22]。肝癌基因治疗的未来发展方向有以下几方面[23]:①多基因联合治疗。②降低机体对腺病毒载体的免疫排斥作用。③使用增殖腺病毒载体进行肝癌的基因治疗。④基因治疗与放疗、化疗、热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案。⑤使用免疫增强因子。⑥寻找新的肝癌特异性转录调控元件,或新的肝癌特异性抗原或特异性表达蛋白。⑦寻找新的病毒表达载体。⑧进一步明确肝癌的细胞信号传递机制。⑨目前microRNA是基因诊断与治疗的热点,有可能是打开基因治疗难题的一把新钥匙。
1.6 经皮鱼肝油酸钠无水酒精溶液注射治疗(PMAI)
抗肿作用机制除了无水酒精的蛋白凝固和脱水作用,血管栓塞作用外,鱼肝油酸钠有改变细胞内外环境和增强免疫作用。使用方法为鱼肝油酸钠与无水酒精按5∶95重量比制成,主要适用于小于3 cm的小肝癌,PMAI疗效优于单纯PEIT,可视为PEIT的联合治疗。近年相关文献报道少。
2 超声引导热消融治疗
超声引导局部间质热消融治疗是指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将能量导入肿瘤内部,对肿瘤细胞进行原位灭活。热消融包括:射频消融,微波消融,激光消融,冷冻消融及聚焦超声消融等。
2.1 超声引导经皮射频消融(RFA)治疗
RFA的工作原理是将电极针置入肿瘤组织内,接通射频发生器,当电子产生器产生RF电流的工作频率为460~500kHz时,电流向接地板传输,激活了电极针周围组织中离子成份,正负离子在射频电场中高速振动的摩擦,继而转化为热能,产生高热,而电极针本身不发热,其热能随时间逐渐向外周传导,导致局部肿瘤组织热变性及凝固性坏死[24]。国外学者早在1891年首次进行了活体肝组织射频消融实验。Rossi等[25]首先报道了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小肝癌,取得了与PEIT类似的效果。陈宝定等[26]总结分析超声引导下应用Cool-tip射频消融系统治疗小肝癌的疗效,术后1、3个月肿瘤局部完全消融率达95.0%、90.0%;患者术后1、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6.3%、88.9%;有与手术治疗相当的疗效,并具有并发症少、损伤小的优点。射频消融治疗大肝癌方面研究[27]表明:RFA可作为大肝癌治疗的一种补充手段,对无手术指征或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只要条件允许,可选择RFA治疗。肝癌组织内HSP-70表达水平、临床分期、肝功能分级、肿瘤灭活、AFP 表达均与大肝癌RFA治疗效果有关。有学者[28]将射频消融与肝动脉栓塞联合运用治疗肝癌取得较好成果。吴薇等[29]对大样本446例肝癌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后长期随访证实,肿瘤的灭活率及5年生存率均优于或接近国内外报道,并提出规范化治疗的意义。有关专业委员会[30]制定了肝癌局部消融治疗规范。近年来,超声造影发展迅速,超声造影可以显示出局部治疗的治疗区域形态以及残存肿瘤表现,并确定将此作为靶治疗区域,为再次补充治疗提供导向作用,是评价肿瘤治疗后近期疗效的有效手段[31]。RFA是所有消融治疗中应用最广泛的,早在1996年就通过了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的认证,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现在被公认为首选的肝癌消融术。相对于PEIT治疗次数明显减少,且对较大肝癌效果较好,其缺点是治疗费用较高。
2.2 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治疗(PMCT)
PMCT的机制是利用电子器件产生微波场,微波场内的分子剧烈运动与碰撞摩擦,从而产生热量,直接杀死肿瘤细胞,凝固肿瘤滋养血管,提高宿主免疫功能,降低肿瘤扩散转移率。PMCT是20世纪90年展起来的治疗肝癌的新技术,其具有热疗效率高、创伤小、原位灭活肿瘤彻底、并发症少等优点[32]。目前的微波消融的应用已远远超过了小肝癌这个范围,完全消融一般用于单发肿瘤直径≥6.0 cm,多发肿瘤≥3个且每个肿瘤直径≥4.0 cm,无门静脉癌栓或肝外转移者[33,44]。刘英俊等[34]报道,PMCT治疗肝转移癌,首次消融后患者的l、3、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达到为78.7%、53.6%、42.2%。而与大血管或肝周器官紧邻且无明显间距的特殊部位病灶PMCT治疗方面,30例患者微波消融治疗操作均顺利完成,消融后,较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7%,局部复发率为5.1%,取得了较满意效果[35]。超声造影是PMCT治疗肝癌术后随访和早期发现复发或转移病灶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36]。PMCT目前主要是中国和日本应用较多,可望成为肝癌非手术治疗的重要手段。
2.3 超声引导下激光消融治疗(ILA)
ILA的机制是将光能转变为热能杀灭肿瘤细胞。方法是在超声或CT,MRI引导下经皮穿刺肿瘤插入一根或多根光导纤维,采用低功率激光凝固治疗肿瘤组织。有报道[37]ILA肝癌取得较好的近期治疗效果,其1、2、3年生存率分别达到94%、77%和56%。ILA还可以治疗肝癌的门静脉癌栓[38]。ILA的主要缺点是光波在组织中传导有限,且光纤周围可产生炭化,与其它热消融相比治疗范围较小。
2.4 超声引导下冷冻治疗
超声引导下冷冻治疗是随着细刀头氩氦刀的应用才广泛开展的,氩氦刀冷冻治疗的机制是运用冷冻和加热交替杀灭癌细胞。方法为将探针插入肿瘤后,先释放氩气,使瘤内迅速产生-140℃左右低温,将肿瘤冻成一个冰球,再注入氦气,快速解冻,同时用微波升温到100℃,使癌细胞脱水破裂,小血管被破坏,肿瘤组织缺氧坏死。陆荫英等[39]认为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无论是原发或是继发,冷冻治疗都是一种重要选择,冷冻消融后的瘤苗作用还能提高患者的抗肿瘤免疫力,冷冻导致的血管栓塞能阻止肿瘤通过血行转移。徐克成等[40]认为冷冻治疗具有超越其他治疗方法的若干优点:仅消融肝内肿瘤组织,而少伤及正常组织;由于大血管流动血流的温热作用,冷冻可安全地治疗临近大血管的肝肿瘤;冷冻比手术更适宜治疗肝多发性肿瘤。有研究[41]表明,在对80例大肝癌(>5 cm)接受经皮冷冻,反复酒精注射序贯治疗疗效观察中发现:单纯冷冻后靶组织完全坏死者仅见于56.3%的病例,而联合酒精注射后完全坏死发生率增加至88.8%。氩氦刀治疗技术较成熟,国外常规用于治疗前列腺癌,但是国内超声引导下氩氦刀冷冻治疗肝癌应用时间尚短,远期疗效也有待进一步观察。
2.5 超声引导下超声消融治疗
超声消融技术即高强度超声聚焦(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是将体外低能量的超声波聚焦于体内肿瘤组织内,形成一个高能量的焦点,形成瞬时高温(60~100℃),使肿瘤组织凝固性坏死,即利用了超声波的热效应,同时,超声生物效应还包括空化效应,机械效应,声化学效应等。全球第一台超声引导的聚焦超声肿瘤系统于1999年由重庆医科大学发明并用于临床,使我国在这方面研究处于世界前列。在临床应用上HIFU对于左肝外叶的肿瘤治疗效果最好,因为肝左外叶肿瘤无肋骨反射而影响温升效应,且血供较少,随血流散失能量少[42]。有研究[43]对33例肝癌经HIFU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3.5%。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5.76%、55.58%、36.16%,是治疗肝癌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案。最近有报道HIFU结合经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应用治疗中晚期肝癌取得了明显疗效[44]。HIFU的主要缺点是治疗时间过长,且受呼吸运动影响定位困难。
总之,超声引导下化学消融具有操作简单易行,无须特殊设备,花费较少等优点,应用较广范。PEIT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其主要不足之处是酒精弥散的不确定性且治疗次数较多,因而主要用在小肝癌的治疗上。基因治疗是的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但因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临床尚未有广泛应用。其它几种化学消融法各有优劣,临床应用较少。相比而言,超声引导下热消融的应用范围较化学消融广泛,有学者[45]认为对于早期小肝癌,无论是超声引导下热消融还是化学消融治疗均可获得满意的远期疗效,而对于3~5 cm的肝癌,热消融治疗优于化学消融治疗。在热消融中RFA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其疗效确切,操作简便,是肝癌消融治疗的首选方法,特别是超声造影技术的发展,可帮助确定肿瘤的治疗方案、实时观察治疗的效果、以及术后疗效的观察,超声造影与RFA的结合将会是肝癌治疗的一个里程碑。HIFU是我国发明及最早应用于临床的,现在主要用于子宫肌瘤的治疗,在肝癌治疗上因治疗时间长,深部定位困难等,临床应用并不广泛。冷冻治疗随氩氦刀的应用发展较快,主要治疗前列腺癌,在肝癌治疗上需要积累经验。PMCT和ILA主要治疗小肝癌,临床应用并不广泛。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经皮介入治疗肝癌因其创伤小、疗效肯定、费用低等优点,针对不同的病人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明显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了生存质最,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及患者的欢迎。随着消融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必将在临床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吴盂超.我国肝切除技术发展的现状和展望[J].中华外科杂志,2010, 48(3):161-162.
[2] 刘海杰,周方平,赵玥.肝癌超声介入治疗进展[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05,26(4):237-240.
[3] Sugiura Y,Iwasaka T,Tarumi N,et al. Percutaneous ethanol injection therapy: A new treatment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J]. Radiaology,1983,90:53-57.
[4] 杉浦信之,高良健司,藤大正雄,他.超音波影像下经皮的肿瘤内エタノへIV注入江上ぅ小肝细胞癌の治疗[J].肝脏,1983,24(8):920.
[5] Livraghi T,Giorgio A,Marin G,et a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cirrhosisin 746 patients:long-term results of percutaneous ethanol injection [J]. Radiology,1995,197(1):101-108.
[6] 林学英,林礼务,何以敉,等.超声引导无水乙醇量化治疗746例肝癌远期疗效观察[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08,5(1):53-60.
[7] 罗长庚,井小会,王存丰.无水酒精瘤内注射治疗肝癌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21):46-47.
[8] 黄雪兰,杨海云,刘滨月,等.超声引导经皮无水乙醇和高温蒸馏水注射疗法治疗肝癌[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09,6(4):309-313.
[9] 林礼务,林学英,薛恩生,等.超声介入无水乙醇量化治疗合并肝硬化的复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6,22(1):117-120.
[10] 吴永梅,刘海波.超声介入注射无水酒精治疗肝癌的量化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2):55-56
[11] Ohnishi K,Ohyama N,Ito S,et al. 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treatment with US-guided intratumoral injection of aceticacid [J]. Radiology,1994,193(3):747-752.
[12] 刁雪红,徐晓红.超声引导注射乙酸治疗肝癌的研究进展[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8,8(1):90-91.
[13] 赵兴永.综合介入法结合瘤内注射醋酸治疗肝癌的应用研究[J].中国辐射卫生,2007,16(2):243-244.
[14] Honda N,Guo Q,Uchida H,et al. Percutanous hot saline injection therapy for hepatictumors:An alternative topercutanous ethanol in jection therapy [J]. Radiaology,1994,190(1):53-57.
[15] 何文,余锋,陈丹,等.超声引导低渗热凝剂治疗肝癌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9,15(12):889-891.
[16] 黄进,李文伦,王会东,等.超声引导高温蒸馏水加干扰素瘤内注射治疗肝癌的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6,22(11):855-858.
[17] 朱鹰,李秀英,朱殿清,等.超声介导釔-90玻璃微球局部注治疗肝癌[J],中国临床影像杂志,2002,13(4):268-273.
[18] 曹海利,孟巍,白彬.肝癌基因治疗研究新进展[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8,17(5):75-377
[19] Pietersen AM,vander Eb MM,Rademaker HJ,et a1.Specifictumor-cell killing with adenoviraus vectors containing the apoptingene [J]. Kne Ther,2008,6(5):882-892.
[20] 贡雪灏,朱志兵,张家庭.超声引导下瘤体内注射重组人p53腺病毒治疗晚期肝癌[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37(4):499-505.
[21] 赵利娜,郑东晗,张带,等.RNA干扰技术在肝癌治疗领域的应用新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0,6(6):156-157.
[22] 杨成芳,徐庆.肝癌生物治疗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2,18(4):524-526.
[23] 廖凯兵,郑传胜.肝癌基因治疗的现状与未来[J].放射学实践,2011, 26(9):1007-1011.
[24] 何文.实用介入性超声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91.
[25] Rossi S,Di Stasi M,Buscarini E,et al. 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interstitial thermal ab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J]. Cancer J Sci Am,1995,1(1):73-81.
[26] 陈宝定,魏金文,薛玉,等.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小肝癌27例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2,9(34):62-63.
[27] 黄俊辉,何璇,张曦蓓,等.影响射频消融治疗大肝癌临床疗效的因素探讨[J].现代肿瘤医学,2011,19(11):2272-2275
[28] 何松狮,刘高升.肝动脉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7):117-118.
[29] 吴薇,陈敏华,付颖,等.446例肝细胞癌射频消融治疗远期疗效[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42(6):716-720.
[30] 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癌学组.肝癌局部消融治疗规范的专家共识[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1,14(4):243-245.
[31] 胡建群,叶新华,范伯强,等.超声造影在肝脏恶性肿瘤射频或微波治疗后近期疗效应用评价[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7(11):1290-1293.
[32] 李晓峰,钱国军.微波凝固消融治疗肝癌研究进展[J].当代医学,2011,17(30):114-117.
[33] 张强.肝癌的微波消融治疗现状及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5):215-216.
[34] 刘英俊,郑云,蒋怡洲,等.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肝转移癌38例[J].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2011,5(5):6-8.
[35] 崔贤,李开艳,罗鸿昌,等.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治疗特殊部位肝癌[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2,14(5):313-316.
[36] 秦建民,顾新刚,张敏,等.肝脏实时超声造影在肝癌微波消融治疗中的应用[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3,25(1):27-30.
[37] Vogl TJ,Straub R,Eichler K,et al. Colorectal carcinoma metastases in liver:laser-induced interstitial thermotherapy--local tumorcontrol rate and survival data [J]. Radiology,2004,230(2):450-458.
[38] 陆正华,沈锋,杨家和.经皮激光消融治疗肝癌门静脉癌栓[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7,7(4):331-333.
[39] 陆荫英,陈艳,冯永毅.肝癌冷冻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J].传染病信息,2009,22(2):123-126.
[40] 徐克成,牛立志.肝癌的冷冻治疗[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8, 17(5):345-349.
[41] Xu LT,Zhou ZH,Lin JH,et a1. Clinical study of 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combined with 3-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J]. Eur J Surg Oncol,2011,37(3):245-51.
[42] 张志伟.肝癌的超声聚焦治疗[J].临床外科杂志,2008,16(9):588.
[43] 高百春,庄兴俊,叶勇.高强度超声聚焦治疗肝癌疗效分析[J].临床工程,2009,24(11):87-88.
[44] 麦聪.改良经皮微波消融术治疗肝癌临床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13,19(6):923-925.
[45] 独建库,李冠海,何伟华,等.TACE联合超声聚焦刀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3,23(21):97-101.
一、概述
精神病是一种以情绪、认知、行为改变为特征,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的一种疾病,目前全球总患病率10%左右,占全球疾病负担的近11%,前10位造成功能残缺的疾病中有5个属于精神障碍。精神病分为轻症和重症两种,我国目前重症精神疾病的比例大约为1.3%,主要以精神分裂症和情感障碍为主,精神疾患在我国疾病总负担的排名已超过心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居首位,约占疾病总负担的20%。精神病患者由于思维、情感障碍,导致行为失去控制,从而出现一系列症状,尤其有攻击行为的精神病患者伤人、毁物、纵火,破坏性大,威胁家庭和社会安全,同时因其不能对行为的后果承担责任,因而无法借助法律手段对其进行控制,作为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和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和国际社会的共识做,好精神卫生工作,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社会稳定,对保障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精神病采用三大疗法,即药物治疗、电休克、心理治疗,约有20%的病人经过上述治疗无效,发展成为难治性精神病。难治性精神病是指病史在3-5年以上,经过内科系统住院治疗,连续使用3种化学结构不同的抗精神病药物,足量、足疗程治疗,且经过电休克、胰岛素等方法治疗后仍然效果不佳的患者, 这部分患者治疗十分困难,国内外学者一直在探讨新的治疗方法。精神病的病因至今未阐明,但患者发病与遗传因素,个体素质,器质性因素,及心理社会因素有关。发病机制也不明确,近年的研究表明,患者精神症状的产生,与脑内某些神经递质的的失衡有关,通过药物或手术的方法使神经递质恢复平衡,可减轻或消除症状。
二、精神外科的历史
1935年,Fulton和Jackson对两只黑猩猩施行额叶切除术后,发现其兴奋性降低,术前恐怖状态消失,该实验结果在伦敦第二届国际神经精神学术会上发表,1935年11月葡萄牙精神病学家Moniz与神经外科医师Almeida Lima合作首次采用双侧额前叶脑白质切断术治疗精神病患者,获得成功,精神外科从无到有,开始了一个重要的历史发展阶段。1949年Moniz因首先介绍额叶前部白质切断术治疗严重精神病成功而获得诺贝尔奖,故此,这位葡萄牙的精神病学家被认为是精神外科的创始人,额叶白质切断术也被命名为Moniz- Lima手术。1936年在美国也开始了精神病的手术治疗,美国精神学家Freeman和神经外科学家Watts逐步完善了Moniz的观点,于1942年设计了标准前额叶白质切断术,使精神外科迅速发展普及。当时在北美约作了50000例手术,在英国约作了10000例,这些病例中几乎2/3为精神分裂症,1/3为情感性精神病,治疗结果:18%精神分裂症效果好,50%情感性精神病得到改善或恢复,但有3.1%病人在术后出现严重人格障碍,1.3%发生癫痫,死亡为0.3%。英国卫生部回顾了1945-1955年间经手术治疗10365例精神病患者的结局,其中3/4的患者进行了额前叶白质切断术,结果证实手术对情感性精神症状疗效最显著,精神分裂症最差,30%的精神分裂症术后可“完全恢复”、“社会恢复”和“显著进步”,3%的患者术后人格障碍达到不能出院的程度,2%病情恶化,4%死亡。前额叶白质切断术当时曾被认为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然而该手术在取得疗效的同时,部分患者遗留无可挽回的器质性精神障碍,如记忆、智能和人格缺陷等等,其后许多学者试图在减少脑组织损害而又不降低疗效的情况下对该手术进行了有限制地改良。该手术虽然几经改良,副作用有所减少,但仍未超出脑白质切除或切断的范畴,终因并发症严重和缺乏明确的神经生理依据,精神外科受到社会舆论的指责和批评。20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新合成的有效抗精神病药物的临床应用,上述手术在世界范围内急骤减少,额叶脑白质切除术几乎完全被废弃。
1949年Spiegel与Wycis首先报告采用立体定向行丘脑背正中核破坏治疗精神病。1962年Foltz与White报告用立体定向扣带回毁损术来治疗恶痛、焦虑症和其他精神病,所做16例手术,12例效果良好。Ballantine等也采用Foltz的定向方法治疗各种严重精神病,共294例病人做了410次定向手术,无1例死亡。立体定向技术应用于精神外科,是现代精神外科诞生的标志,它将对脑组织进行纤维切断或切除以阻断神经传导的方法,改为用定向技术进行电凝或射频热凝,使单部位单靶点手术发展为多部位多靶点手术,由一侧半球手术发展为两侧半球同时手术,在减少脑组织损害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手术效率。近几十年,随着影像技术、电生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立体定向手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神经外科的各种手术中。
自1948年以后的历届国际精神病学会议关于精神外科的讨论中,都肯定了精神外科的效果和成就,认为精神外科对于情感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神经症和癫痫伴发精神障碍的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成立“人的生物医学与行为研究保护国家委员会”,对美国1971年至于1973年间每年所进行的400例手术患者进行调查和研究,结果半数患者疗效肯定,手术并未导致明显的精神缺陷;美国国会1977年在对手术病例历经3年调查后发表了《关于精神外科的实践和研究》的调查报告,肯定了精神外科在精神病治疗中的地位,并驳斥了一些认为精神外科不人道、不安全和无效的臆测,为该学科的继续开展提供了有力依据。目前,在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经济和医疗发达国家均有精神外科手术开展,每年报道约数百例,以躁狂抑郁症,顽固性强迫症和癫痫性精神障碍为主。
三、中国精神外科的历史与现状
我国的精神外科起步较晚,20世纪50年代前后国内有学者进行了少量的额叶白质切除术,因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很快终止。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国内陆续开展了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难治性精神病,1987年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的首届全国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学术会议上,交流了一些地区开展精神外科的经验。1988年首届精神外科研讨会在南京召开,交流论文30余篇,手术病例542例,代表们对我国精神外科发展的现状、学术上的分歧以及如何促进精神外科健康、稳定地开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一致认为,立体定向手术虽然有效,但仍处于探索阶段,应该有限制和科学地开展。会议对精神外科手术病人的选择、手术操作规程、并发症的预防、量表的应用、疗效评定的方法等提出了原则性意见,起草了《全国精神外科协作组关于现代精神外科手术治疗的要求(草案)》。1991年10月在山东曲阜召开的第二届全国精神外科研讨会上,交流论文99篇,手术病例943人次。从这次交流论文看,我国精神外科手术病例选择规范,普遍采用了大型定向仪和射频仪进行手术,疗效明显提高,并发症明显减少。
目前通过精神外科手术治疗的疾病主要有: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顽固性强迫症、癫痫、癫痫性精神障碍、药物依赖等。近十年随着大型定向仪,新型射频仪,微电极,高精度螺旋CT及磁共振的应用,手术定为更准确,疗效更佳,并发症亦明显减少。手术方法也由单靶点毁损发展到多靶点毁损,手术效率明显提高,手术效果更好。
四、精神外科的局限与不足
精神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仍不确定,手术缺乏必要的理论依据。尽管通过动物实验,人们对边缘系统的Papez环路有了深入的了解,并确定这些结构与人类的情绪、行为等重要功能密切相关,但是,在动物实验中无法制造出相应的精神病模型以模拟手术效果,因此精神外科实际上仍缺乏真正的理论基础,这也是精神外科争议的焦点之一。
早期精神外科进行的脑白质切断或切除术,虽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术后出现记忆、智能和人格缺陷等严重并发症,在社会舆论的过分渲染下,使人们对精神外科手术缺乏信心。另外,精神外科手术涉及多个学科,神经外科和精神科医师从不同角度看待病人的利益,存在不同的观点和认识;精神外科手术的疗效评价缺乏客观指标,很多类型的精神病有自动缓解期,这往往被统计在手术疗效内,使得疗效评定欠客观可靠。
精神外科不但存在医学观点的争论,还涉及较多的社会因素、政治因素、伦理道德问题及特殊的法律责任等问题,一些国家甚至将精神外科用于政治目的,选择政治犯或有色人种进行精神科手术。科学家担心一旦精神外科手术被政治野心所利用,就可能将反对他们的人们变成没有独立思考、盲目执行指令的工具,因此,有些国家曾立法加以禁止。尽管美国国会于1977年肯定了精神外科的疗效,但某些州议会仍通过立法对精神外科手术严加限制或禁止。许多国家的精神外科手术需要一些繁杂的申报和审批程序,使多数神经外科医师不愿涉及此领域。另外,许多权威性医学杂志为了避免引起伦理、道德及其它方面的争论,不愿登载有关精神外科方面的文章,使得精神外科方面的论文大多只出现在学术会议的论文集中,影响了这一学科的正常学术交流和发展。
精神外科术后的随防与评价也是精神外科中复杂、困难而又充满争议的环节,其原因在于,精神病本身即缺乏必要的客观诊断标准及病情轻重的客观衡量指标,精神科量表的评估也很容易受外部条件的干扰,精神外科的术后评价更是牵涉到精神科、神经外科及其他相关学科,标准统一困难,制定更科学、客观和易行的疗效评定标准,也是精神外科面临问题之一。
精神外科是现代医学中最复杂的学科之一,面临的困难还有很多,当然也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和立体定向技术的发展,精神外科的安全性有了极大提高,手术并发症已降低至可被人们接受的程度,很多国家重新恢复了对精神外科的热情。在精神外科的探索和发展过程中,神经外科医生和精神科医生应密切合作,对手术适应症、手术部位及范围达成共识,制定科学的、客观的疗效评定标准,深入进行多方位的合作研究,采取科学负责的态度,面对困难,不断实践,勇于探索,才能使精神外科沿着科学规范的方向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