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现代的商业模式范文

现代的商业模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的商业模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现代的商业模式

第1篇:现代的商业模式范文

Abstract:The article combed domestic and foreign has gathered the development research about the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the related literature, through analyzed the Shanghai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to gather the area development process, summarized the Shanghai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from the theory and the real diagnosis angle to gather the area development to the Chinese development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the transformation economic growth way enlightenment.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 集聚区 发展模式 理论实践

Key words:Modern service industry; Gathers the area; Development model; Theory; Practices

2009年3月25日中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对上海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现代服务业,引导我国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转型具有重要意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对拓展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空间,促进现代服务业企业快速成长,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施城市产业布局调整,提升城市综合功能以及改善城市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一、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相关文献

现代服务业是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发展起来的服务业,既包括现代化进程中的新型服务业,如网络通信、网络传媒、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也包括以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和提升的传统服务业,如通信、金融服务、信息咨询业等。关于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的研究,近年来成为国内理论界研究热点,如杨亚琴和王 丹(2005),刘俊杰和王述英(2007),何骏(2007,2008),李志平和白庆华(2008),吴家喜(2008)等都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展开研究,重点在于集聚区形成机理、特点、功能开发以及比较研究等方面,为我国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维。总体来说,国外关于产业集聚理论与实践为我国学术界研究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提供了引导。

西方学者从20世纪80年代起关注现代服务业布局的集聚化与扩散化并存现象。Scott (1988, 1993)指出现代服务业从城市中心区域向边缘区域扩散的现象是源于新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弹性生产方式的出现;Storper和Walker (1989)认为当产业生命周期进入成熟期阶段时,空间上的扩散就成为现代服务业寻求低成本布局的选择。Scott (1988)、Moullaert和Gallouj (1993 ) 、Storper(1995)、Pinch和Henry (1999) 、Camagni (1991)、Keeble和Willcinson (2000)等研究了现代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因素。Nachum和Keeble(1999 )、Amin和Thrift(1992)等对伦敦中心区的媒体集聚区、硅谷(Silicon Valley)等进行实证分析。Naresh和Gary(2003)、Peter Swann ( 2001)、Sam和Kee-Bcm (1998)等研究了现代服务业演化发展。Philippe Martin和Gianmarco Ottaviano (2000)建立了经济增长和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自我强化模型。国外学者从多个视角研究了现代服务业集聚现象,以及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存在、演化和发展,提出了各自观点。综合而言,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具有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性,也有政府人为因素的推动作用,理论界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保持统一的肯定观点,对与创新和网络密切相关的知识型集聚在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内的核心作用给予了重点关注。

二、上海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历程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以外向型经济为特征的虹桥开发区建设是上海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的起源,逐步形成了虹桥商务集聚区,这是上海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雏形初现。

20世纪90年代起上海加快服务业发展,2000年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首次过半(50.5%),GDP10.8%的增幅中有6.2个百分点是由第三产业提供的(上海市统计局,2001)。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内部结构的优化,大大增强了上海这座经济中心城市的集聚和辐射功能。以金融、物流、信息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在黄浦、卢湾、静安、浦东、长宁、徐汇等区都呈现出服务业集聚发展态势。

进入新世纪以来,上海积极规划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加大在品牌建设、功能定位、政策指导等方面的引导和扶持力度,并启动了一批服务业集聚区建设。2004年上海率先提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概念,以区为单位,建设一批集商务、住宿、旅游、购物、餐饮、休闲为一体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上海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十一五”发展规划,分两批确定了20个建设项目,2006年启动首批12个集聚区建设项目,2007年正式公布第二批8个集聚区名单。希望通过集聚区建设,吸引集聚优势资源,培育上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服务业,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成为上海新世纪的城市名片、产业新高地和经济增长新亮点。

上海20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项目已经全面推进,可望2010年左右全部建成,目前建设已经初具规模,成效逐步显现,产业布局得到统筹协调。中心城区通过功能提升和完善配套,已形成服务业集聚和规模效应的区域,实现了集聚区的商旅文结合;中心城区周边规划建设中的集聚区,通过统一规划和联合开发,显现了中心城区CBD溢出效应和二、三产业融合互动效应,并通过大力发展生产业,凸显了产业特色和功能定位,形成与中心城区集聚区错位互动发展的格局。

三、上海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启示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成为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加速器”,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依靠区域特色和功能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上海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经验,对我国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具有较好启示作用。

(一)国际对标与经验积累相结合,深化发展理念

西方发达国家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后,在经济总量发展、经济结构变化和人口规模扩张等因素驱动下,城市服务业集聚出现了由单点的中央商务区(CBD)模式向多极化、分散化发展,演变扩展成若干个微型中央商务区(MCBD),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模式应运而生(广州协作网,2008)。上海探索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从国际对标起步,市政府组织国际大都市考察活动,召开国际研讨会,对标纽约、伦敦、东京、香港等城市的成功之道,深入细化适应上海发展特点的集聚区发展理念,提出发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构想。在具体项目的逐步推进和实施过程中,积极经验,树立样板,提升城市服务功能,促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和现代化。通过样板示范效应,加大集聚区规划建设的宣传力度,积极发挥区县和企事业单位的主观能动性,在政府指导下合理发挥市场主导作用,打造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高地、城市服务功能的新载体、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新动力和城市形象的新名片。

(二)优化规划布局,完善核心区域专项设计

上海制定了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实施纲要。规划上围绕“一个核心”、“两个依托”、“三个合理集聚”、“四个集约发展”、“五个空间集合”,“优化存量、用好增量”;布局上“错位发展、各具特色”,建设上“因地制宜、分类发展”。结合未来功能定位,上海明确各集聚区的核心区域和衍生区域。针对核心区域土地资源稀缺、现代化商务楼宇供给不足的困境,上海借鉴东京等城市成功的空间设计经验,一方面完善集聚区内部配套措施;另一方面在控制集聚区整体容积率的前提下,实行容积率局部调整,挖掘潜在的商务楼宇空间,加强保护性建筑的功能开发。通过国际招标形式确立的实施方案与上海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城市规划和产业固化有效衔接,合理规范了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

(三)完善交通枢纽,构建科学交通系统

上海计划于2010年建成的20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预计将承载全市出行量的10%左右,而且交通集散强度高、高峰持续时间长、交通目的多样化,呈现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分散化、多极化特点。2008年5月4日,由上海市经委与市建交委、市规划局共同编制出台了《上海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交通导则研究》,提出构建一个科学的立体交通系统的思路,解决集聚区的交通瓶颈问题。地铁、轻轨、道路等城市交通规划要与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规划紧密结合、统筹协调。在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干道、隧道、桥梁等立体交通网建设过程中,要充分体现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要求,把交通枢纽设立与商务楼宇、休闲场所互通连接,方便工作、生活与休闲之间的流转,加强交通网的功能新开发(叶松,2007)。依托轨道交通站点。

(四)吸引专业人才,发挥服务创新优势

现代服务业不同于传统行业,具有智力要素密集度高、产出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等特点。实现向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的转型,关键是吸引专业人才,尤其是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熟悉创新原理,掌握创新方法,能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以自己的创新性思维和创新性劳动做出创新性成果,有助于推动产业调整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本身具有更高的学习与创新效率,集聚区内激烈的竞争促使企业等行为主体具有更强的创新意识,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组织创新。集聚区内企业之间的频繁联系和沟通,使创新成果更易传播、吸收和转化,从而促进整个集聚区服务能力的提高。集聚区具有有利的创新基础设施,在学习与创新的动力、环境、组织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可促使集聚区整体及区内个体均成为创新主体,发挥服务创新优势,推动产业进步。

除了上述经验外,上海发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探索还有其他很多启示,比如:强化区位优势,打造主导产业群;以人为本,协调生态和人文环境;有机连接产业链或创新链,提升整体辐射能级;构建市场服务体系,优化现代服务业发展环境;等等。上海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也存在不少发展中的问题有待改进,比如过度依赖政府政策、企业竞争与协作水平较低、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市场服务体系不健全等。总体上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在增强上海产业竞争优势和拉动经济增长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五、小结

产业集聚理论转变了传统产业经济学分析方法,从一个地区的产业集聚、产业配套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角度分析区域产业发展,从传统的以资源禀赋为基础的比较优势转换为以科学技术进步为基础的知识竞争优势,形成独特的经济分析视角。产业集聚区具有整合优势、网络效应、规模经济和知识溢出等作用机制,因此建立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有助于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布局分散,产业层次较低且区域间差别较大,因此探索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形成和演化规律,总结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经验,构建适应实际经济发展情况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转型和提升区域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志平,白庆华.大都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形成机理研究 J.现代管理科学,2008.02.

[2]何骏.以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加快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以上海的实证研究为例 J.城市,2008.04.

[3]杨亚琴,王 丹.国际大都市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的比较研究――以纽约、伦敦、东京为例的分析 J .世界经济研究,2005.01.

[4] Keeble, Wilkinson. High-technology clusters, networking and collective learning in Europe. Ashgate Adlershot. 2000.

第2篇:现代的商业模式范文

关键词:岗位需求 行业英语 课程模式

行业英语是指在生产、管理、技术和服务等各行业第一线工作的业务人员所需的英语。行业英语在理论上被界定为专门用途英语(ESP)分支下,语境与相关职业岗位紧密结合,职场特点明显。现阶段对于行业英语教学模式研究的成果可以归纳为两种方向:一种观点是将专业英语教学法融入行业英语,即通过学习词法、句法,将重点放在专业词汇和专业术语的记忆和使用,以及对英文资料的理解及表述能力培养;另一种观点是重视岗位交际任务驱动的教学,行业英语课程的任务设计基于某个工作岗位的职场交际任务,根据某个行业典型的服务任务过程和环节,设计安排教学内容和基本外语技能。在教学实践中,基于交际任务的行业英语课程模式被一部分院校采用,但是多只限于一门行业英语课的课程研究,并且存在着如下待解决的问题:没有解决与行业需求的对接、无法解决现代商业服务业岗位对于行业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细化要求。

一、行业研究

行业需求乃特定社会需求之一,在需求分析中占有重要地位。具体而言,调研涉及下列三类信息:(1)行业岗位招聘对英语的需求,(2)行业岗位工作对英语的需求,(3)行业岗位培训对英语的需求。这三类信息实际上包含了“进入行业――岗位工作――业内提高”整个行业活动过程对英语能力的要求,能比较全面地反映行业对英语的整体需求。调研紧紧围绕目标情景需求,可以为行业英语教学带来启示。

通过深入企业进行岗位需求调研,课题组教师分析整理数据,针对现代商业服务业对高职层次员工的英语能力需求总结出了以下特点:

从统计结果来看,我们发现这些对高职毕业生的英语能力有一定需求的企业中,一部分属于传统商业服务业,但大部分工作岗位已经具有了现代服务业的特点;一部分属于现代服务业,如金融、会计、文化产业、信息技术等行业。定性调查与定量调查的结果显示出以上现代服务业岗位对高职毕业生的英语技能需求主要集中在几下几方面:

(1)对毕业生英语听说能力的要求。

(2)对毕业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

(3)外资企业对毕业生英语读写能力的要求。

(4)知识密集型外资企业对毕业生专业+英语的复合能力要求。

(5)听说技能中的销售、咨询环节的英语能力要求。

(6)阅读及书面表达中的英文电子邮件的处理能力要求。

在和以上企业人士的交流中,我们也得到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一些评价。在企业看来,高职毕业生入职时一般不会直接进入公司的核心业务部门,但其所在岗位一定具有辅助企业良好运转,树立企业形象的特点。多家企业为高职毕业生设置的岗位都具有专业性较弱、而服务性较强的特点,如行政文员、助理、客服岗位或运维岗位;在一些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如餐饮酒店业,高职毕业生经过一定的历练完全可以走上管理岗位,而这些岗位恰恰也具备了一定的现代服务业特点。企业希望毕业生走上岗位后,具备“会做”的能力,但更重要的是,具备“愿意做”和“好好做”的意愿以及一定的行业发展视野。

二、课程模式构建

结合企业调研成果及已具备的行业英语课程建设经验,在工商管理系的国家示范专业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进行了英语教学的深入改革,将英语课程对接企业需求,构建现代商业服务业英语技能培训包。培训包结合学生所在行业特点选择培训素材和语料,放入以下模块中组织教学:

(1)跨文化交流意识训练模块,侧重商业文化、民族文化、人文素养培养。

(2)沟通能力训练模块。侧重听说能力,强化产品与服务的推介、客户咨询的处理、电子邮件的处理能力。

(3)个性化服务训练模块。除一般内容,强化用英语进行个性化服务的能力。

(4)自我管理与团队协作模块。侧重学习计划制定、时间分配安排、阶段性目标设定、团队组织安排等。

(5)可持续发展理念培养模块。互动学习世界各地商业运营中先进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理解世界城市所担负的责任和使命。

通过培训包的强化训练,学生在课程结束时应具备以下能力和素养:

(1)英语应用能力。课程通过对岗位听说能力的强化训练模块和电子邮件写作强化训练模块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2)现代商业服务模式的意识更新。对服务概念的强化和服务内容的多元帮助学生加深“现代服务”理念,并逐渐上升至 “服务营销”的认识水平。学生能够初步具备商业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眼界及素质。

(3)时间管理能力和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的能力。由于多项任务的顺利完成需要提前的充分准备,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能够有效纠正一些学生的懒散行为。这也是用人单位对员工的基本要求之一。

(4)全球视野。可持续发展模块让学生了解世界商业企业应具备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学生的整体涵养,将来成为社会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中坚力量。

三、教材编写

培训教材由项目组教师自行编写,充分利用企业调研成果,在了解用人单位岗位对英语能力要求的基础上,以职业能力发展为主线,注重专业英语知识习得和实际英语应用能力养成之间的协调,充分体现岗位要求与英语语言教学之间的关系。教材以实训任务的形式编写,以不同的岗位构成教学单元,以典型服务任务构成实训项目。通过一定的工学结合形式,提高学生的行业英语应用能力。

四、结语

在前述的课程模式构建与研究中,我们充分利用了企业调研成果,将高职学生的英语职业能力需求情况与课程相结合,立足于岗位,形成了脉络更加清晰的课程单元和能力模块,,充分体现岗位需求与英语语言教学之间的关联。在实践中,我们也意识到,课程中还有一些模糊地带需要更为细致扎实的探索。尽管我们意识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也开始进行文化交际的研究,但实践上依然处于萌芽阶段,如何循序渐进地、系统性地分阶段进行该能力的培养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实践。

参考文献:

[1] 朱晓青,寇静.北京现代服务业的现状与发展路径研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3.

[2]严玲.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建构.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10.

[3]Business Services, Training Package(BSB07).Illawarra and South East Region,Registered Training Organisation 90347,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第3篇:现代的商业模式范文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信贷资产规模

一、引言

一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在总资产中的规模占比较大,商业银行最重要的收入来源是信贷资产。据统计,四大国有银行以及交通、招商、民生等在内的13家上市银行2011年年报显示,2011年多数上市商业银行营业收入中超过70%来自于利息差。利息差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最高是浦发银行,为90.46%,建设银行最低也有62.21%,平均比重高达80.71%1。在国内利率并没有充分市场化的背景下,存贷息差带来的收入对中国商业银行至关重要,商业银行对信用风险的管理和转移成为商业银行最主要的经营目标。能够有效管理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实现贷款规模的优化配置,成为商业银行提高利润的重要手段。

相比之下,我国的信贷风险转移市场建设相对落后,商业银行在资产管理和配置信用风险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信贷衍生工具相对较少。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利率非市场化,汇率制度缺乏弹性,我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不健全,相关的法规和制度并不健全。在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不断扩大的基础上,如何利用信用衍生工具来进行风险管理成为当务之急。数据显示,到2012年7月,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余额已经突破60万亿元,同时信用债券市场余额也已经超过5万亿元。因此,庞大的信贷资产和信用债产品,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能力提出挑战。

加入WTO以后,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增强,金融市场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我国银行业积极推行市场化改革和整体上市,加快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和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在商业银行治理方面,我国商业银行积极推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根据我国经济制度和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商业银行监管政策与指引文件,为国内商业银行科学管理资本、合理缓释资本计提提供了政策基础与操作指南。2012年,银监会正式《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框架下,合格信用衍生工具在内部评级法下的资本缓释作用。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转移市场的发展过程中,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推动了国内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转移市场的建设。其中,2009年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推出了《中国银行间市场衍生产品主协议》,又称NAFMII主协议,成为中国银行间衍生品市场的纲领性文件。目前,NAFMII主协议成为商业银行参与信用风险交易的主协议,境内中外资商业银行要从事人民币衍生品业务,都必须彼此签署NAFMII主协议。NAFMII主协议不仅在中国境内有效,而且在境外业务中也适用。此后,参考国外信用违约互换(CDS)协议的基本格式,2010年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又推出了《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RM)业务指引》,目前主要包括两种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信用风险缓释合约(CRM Agreement,CRMA)和信用风险缓释凭证(CRM Warrant,CRMW)。CRM业务上线,改变了国内商业银行长期缺乏信用衍生品工具的局面,为我国商业银行有效管理信用风险,提高资本利用效率、优化配置信贷资源提供了有效的市场化工具。据中国银行业交易商协会统计,自2010年10月CRM上线以来,目前共有27家CRM交易商、14家CRM核心交易商和23家CRMW创设机构完成备案。与此同时,11家交易商达成了23笔CRMA交易,名义本金合计19.9亿元人民币;3家创设机构创设的4只CRMW已于2011年11月23日全部创设成功,名义本金合计4.8亿元。

信用风险转移工具的使用以及信用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壮大,将会不断改变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结构,推动商业银行风险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为我国银行业的健康发展开辟道路。本文分析了信用风险转移在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中的主要作用,使用2003-2010年我国商业银行的基本数据,分析了商业银行参与信用风险转移市场的交易对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规模的主要影响,实证分析了商业银行参与信用风险交易对商业银行最优信贷规模的影响。本文接下来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概括了信用风险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地位和信用衍生品市场的主要作用;第三部分构建了商业银行最优信贷规模的计量模型,并分析了影响了商业银行最优信贷规模的功绩和需求因素;第四部分是实证检验,使用动态面板估计技术实证检验商业银行参与信贷市场交易的主要影响;最后是主要结论和相关的政策建议。

第4篇:现代的商业模式范文

机场商业化规模的发展现状

目前,无论是地方上的机场还是国际综合性较强的机场,对于商业模式的规划主要包括有,商店零售业,免税商店,餐饮店,休闲娱乐设施等。但是,基于现有国内机场的状况,机场的管理主要还是在政府的监控之下,所以,现有的机场商业店的运营是不具有独立性的,更细致地说,就是机场的商业运营带有很强的政府色彩,同时,机场的经营还是处于一个被垄断的商业模式内,这直接导致了很多店铺的店员服务意识不强,市场规划意识也不足,所以,现有的机场商业运营所存在的价值还有很多值得优化的地方。

机场公司目前商业模式存在的问题

在20世纪90年代,民航有过一次机场管理的改革,这次改革主要形成了我国机场的基本雏形,同时,政府有派出专门用于管理民航经营的单位,至此,我国的机场开始走上了经营化的道路,各地机场也开始努力规划自身的运营模式,争取为企业创造最大化的利润,提高经济效益。

但是,由于我国的机场商业化的脚步起步较晚,远不及很多外国机场的商业化运用,在价值分析方面还存在很多诟病,虽然我国机场企业在运营方面投入了很大资金,但是由于机场建设费用的上升,加上经营规划的不合理,在我国的机场商业优化的道路上,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的。

经营模式不完善。经过这几年的机场建设来看,我国机场的主要收入还是来源于航空公司所缴纳的费用,所占的利润比例已经超过了50%,其余的收入,大多都是来自机场的商业零售业,也就是店铺的租金或者抽成,这种经营模式自从我国的机场建立以来,就存在了,从表面上看,是非常合理的,但是商业零售业的运营模式比较的单一。只是单纯地满足于旅客候机或者到达机场时候的购物需要,如果遇上淡季,或者所贩售的商品不受顾客喜爱的话,这种单一化的经营模式对于现代的经济发展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宣传手段运用不完善。机场的商业化经营可以规划为一种密集型的产业,机场的运营中,固定成本所占的比重比较大,其余的开销大多数就要倚仗商业运营了,但是很多机场仅仅只是吸引或者帮助商铺的进驻,却没有帮他们进行有关的宣传,尤其是国际性的机场,本来购物的区域就比较广,如果没有一个宣传的手段让旅客知道这类商铺的存在,就会造成商铺在经营中的不必要的损失。

专业的商业管理人才极度缺乏。在机场商业化的运营中,零售业多数属于自营的范畴,所以这就要求对于这些商铺需要有一个统一有效的管理机制,但是现代的机场的管理类人员很多专业性都不是很高,专业素质也很差,与店铺的沟通之间也存在很多问题,这样的.隋况的持续时间太长,容易造成的整体商铺的流失,对机场的商业化运营来说,也是有很大的影响的。

机场基于价值角度对现有商业模式进行优化

对于机场的商业化体制的结构优化,主要的手段还是从管理价值的角度出来,对所需要优化的环节进行分析,这是提高目前机场商业化运用盈利的最主要的手段,接下来,我们主要针对上述商业化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分析一下机场商业模式如伺优化,研究机场公司如何在非航空业务方面来获取更多的利润,用来提升企业的商业价值。

机场商业化运营模式的转变。对于现代机场的商业运营模式,最主要的就是紧跟时代的潮流,力求把机场由保障型的机场向商业型机场转变,主要就是重视机场商业运营的功能性,在对商铺的布局和种类中间要做到严格的把控,让布局和商铺的分类的更加的合理,对于运营中的服务模式也需要进行考虑,对于那些有需要的顾客,还可以提供快递服务,主要用于那些不方便携带的商品,对于运营的模式一定要做到人性化。有针对性的为顾客服务。

提高广告资源回报率。合理运用机场的各种媒体宣传手段,一是可以为机场的商铺做宣传,譬如说打折促销之类的消息,二是广告的费用也是商业运营的一种,机场作为一个城市的制高点形象,对于商业的运营中,商铺的收入是最主要的,合理地运用机场现有的资源,通过视频或者广告的形式向旅客们展示自己机场所存在的优势,例如那些只有我们机场有的品牌,尤其是国际机场,合理的运用媒体资源,主要的重点在于对商业模式的优化,让媒体的宣传手段在更加高科技的角度发展,旨在为商铺带来给多的客流,争取利润的最大化。

提高机场商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管理人的素质高低和管理手段的高低对于机场的商业运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最主要的是对商业经营体制的优化,旨在管理者在管理的过程中做到有据可行,利用统一规范的制度对商铺的经营者的日常经营手段进行规划,主要就是提高商品的经营质量,避免有些商铺的经营者只追求利益而忽略了对品质的保证,但是这种体制不能一成不变,还需要根据机场的实际情况适时地做出调整。然后,就是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升,要定时地对相关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学习国外机场先进的管理理念,并找出其中的可取之处加以利用,旨在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从各个角度全方位的优化商业经营的管理模式。

第5篇:现代的商业模式范文

关键词:网络消费时代 商业地产 第五代商业模式

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利用网络进行交易的新型商务模式—电子商务经济,伴随经济模式转型,正从边缘化、小数量的商业销售模式,演变成为一股中国重要的力量。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网购市场销售额预测为接近100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提升到18万个亿,网购占比或突破5%。至此,网络购物成为了一个时代消费方式的代名词。

而电子商务的兴盛,也逐步蚕食着传统商业市场;其表现之一就是实体书店逐步消失,但电子商务并不能完全取代实体店,根本原因是人作为社会一员“面对面”服务交流和“看得见、摸得着、试着看”的体验需求。那么在网络商务时代,作为商业经营载体的商业地产该如何转型、升级从而找到自己的生存之地和发展空间呢?本文从当代外出的消费特征,浅析在现代消费需求的驱使下,商业开发模式的转型升级。

第五代商业模式在我国的凸现

(一)网络消费时代的消费特征的转变:单一的购物消费休闲娱乐消费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外出消费的起源多源于生活态度的转变;慢慢的,闲暇时间的消费活动,变成了现代的都市生活中最重要的消费内容。 最明显的例如,原来“在家做饭”的频率慢慢已经降低,而各种外出就餐的概率在逐步增加。所指的“逛逛街”也不仅是单纯的以外出购物为目标的行动,其也变为休闲、放松、社交等等的一种生活方式,例如电影院、艺术剧场等等休闲娱乐空间在商业区中的兴起。

很多年前,传统封闭式购物中心就已成熟,如今,以王府井、西单为代表的百货大楼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们的多样与个性的精神消费需求;当传统的百货业趋向于没落,大型Shopping Mall正迅速崛起,“主题式”商业也越来越被关注。商业的主题按照项目本身的条件选择,正确的主题商业不但能吸引较多的客流量,并且在招商环节时,也能大量吸引相应的商家进入。

而现在,Shopping Mall的模式已经趋向饱和;在Mall中,虽然注重各种休闲业态的建设,但其还是处于一个密闭的空间中;都市消费人群更加渴望的是开放或半开放的、自然的闲适购物环境。据北京有关调查显示,中高消费阶层更倾向于选择蓝色港湾、后海等具有景观环境休闲功能的商业空间场所—居民的消费特征正在从单一的购物消费向主题型的休闲娱乐消费转变。随着这一转变的逐渐深化,商业区的形态也正在发生变化。

(二)第五代商业模式在中国的凸现

第五代商业模式定义。第五代商业模式,是建立在第四代城市生活休闲中心模式基础上的一种集消费、休闲、文化、运营、体验、服务、参与、共赢功能为一体的情景式休闲体验中心。其中运营、服务、参与、共赢成了经营者的核心;消费、体验、休闲、文化成了顾客的核心;理念上强调顾客在休闲体验中消费。

体验式购物中心既是购物中心,也是休闲中心,同时还是社交中心。而当大众消费能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个性化的消费需求更加凸显,人们渐渐渴望购物的内容、消费的方式等等与别人有所不同,品牌、独特的设计、限量版等蓝海商品需求也逐渐凸现。所以说,第五代商业是对需求专业化的整合,必然带来主题性的商业形态。

商业模式的发展演变,如表1所示。

网络消费时代商业地产开发模式的对策

(一)网络消费时代商业功能的变化:纯购买性商业体验性商业

网络消费时代的商业功能定位:体验、展示、互动。在网络消费的时代背景下,实体商业在未来将更多承担的是展示、体验、互动的功能。在这一点上,苹果的专卖、宜家的商场,算是大众最熟悉不过的了,而对于其他的购买型商品实体店铺,也在朝着这一趋势慢慢转型。所以说,在新商业项目中要更多的融入体验性、参与性的元素,通过一些科技型、趣味性、参与性强的主题展示或活动,形成项目特色,吸引更广的客群—即通过情景化、主题化、科技化等手段做足体验、展示、互动之道。

案例借鉴:朝阳公园的索尼探梦—科技体验化。朝阳公园的索尼探梦馆是以“光”与“声音”为主题的体验式娱乐馆,馆内不仅有应用了索尼在数码、IT、音视频等领域的顶尖技术的众多展品,还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现场活动。其独具特色的科技体验受到了社会公众的一致好评。

(二)网络时代商业地产的业态变化趋势:零售∶餐饮∶娱乐=4:3:3

第五代商业地产业态的发展选择。现代的都市生活中最重要的消费内容是闲暇时间的消费活动,“商业中心”不仅是单纯的以外出购物为目标的行动,也是休闲、放松、社交等等消费的目的地。所以,在开发第五代商业地产时,其业种空间应基于第四代商业业种的丰富业态和尽量避免网络购买型商品的成熟业种。文章根据表2的分析得出第五代商业地产的业种空间:日用百货(超市模式建设)、健康产品、高端品牌服装(奢侈品)、教育类培训机构、科技体验馆、餐饮类(酒吧、茶馆、美食街等)、娱乐休闲类(瑜伽馆、健身房、儿童体验馆、海洋馆、亲子乐园等,电影城,探险乐园)等。

第四-五代商业地产的业态比例。从表3国际国内成功的商业中心的商业结构和业态分布来看,业态比例大致为:零售∶休闲娱乐∶餐饮=5:3:2。面对新的开发,考虑到电子商务对实体商业的冲击主要是零售业态,零售业态比例可适当降低,休闲、餐饮类等服务业态适当提高,笔者初步建议业态分布比例为零售∶餐饮∶娱乐=4:3:3。

(三)网路消费时代商业空间的变化:室内、封闭 室外、开放

现代消费行为与社会交往、休闲和娱乐活动密不可分,商业空间不仅是购物场所,也是社会活动集中发生的场所。商业地产的社会化公共开放空间用于专门满足购物者的休息、娱乐、开展促销活动或其他社会活动。

以笔者参与新改造的东营中心城区商业中心区(“东营中央商谷”)为例,其顺应了商业建筑公共空间开放化、室外化的趋势,以“谷”为总体形象定位,用绿色平台场所、水通廊空间、下沉的公园广场、起伏的现代商业建筑,营造富有山水谷地的生态特征的购物公园。这些公共空间不仅组织着商业行为,更是商业休闲环境的精华部分,同时也起到改善城市中心区休闲生活环境的作用。

(四)网络消费时代商业环境的变化:单调生硬情景化、主题化

透过优美的购物环境,消费者能产生愉快的心理体验,并刺激消费欲望的持续增长。而日益更新的消费文化、经营理念、设计风格等方面的变化又将推动商业环境的更新发展。网络消费时代的商业空间,更加的人性化、情景化、主题化。

商业空间的情景化体验。情景体验是将商业空间环境塑造成某种特别的场景—通常是具有与审美有关的情感意义的场景,鼓励消费者在感官体验的基础上,享受眼前的即时感受从而获得消费者心理上的认同,产生情感上的渴望最终改变消费行为。这也正是商业空间环境体验功能的意义所在。

案例借鉴:北京朝阳公园,蓝色港湾—情景化。蓝色港湾是我国首家Lifestyle Shopping Park。在蓝色港湾蓝天白云代替了天花板;自然清风代替了空调管道新风;原汁原味的欧式建筑;宽窄适宜的街道,再没有人潮拥挤的逼迫感;为消费者创造出一个舒适迷人、富有亲和力的开放式购物环境,让消费者仿佛在数分钟内从拥挤的北京来到了浪漫典雅的欧洲。

商业空间的主题化体验。从体验式营销模式来说,体验需先设定一个“主题”。主题式体验型商业空间是以设定主题为核心,结合各类商业的业态特色和多种空间处理手法,重在设计商业空间的“性格”,把其打造为“有故事”的主题空间,以吸引人群体验、诱导消费,它是商业体验空间的重要类型。

案例借鉴: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市的沙漠通道—主题化。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市的沙漠通道,是典型的体验式娱乐主题导向购物中心。沙漠通道主要的吸引物是其建筑物(主力店),辅之以类似主题的现场娱乐活动和特效表演。非凡兴旺至今,世界各国前还是继续前往体验购物的人们源源不断,而且效益极佳。

(五)网路消费时代商业经营模式的变化:传统商铺专业连锁店、授权店

随着商业地产的“进化”,传统商铺的经营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如购买型商品已从百货向特许、专业经营的主力店转变,其空间载体也应满足其功能内容的需求),专业连锁店和授权店的建设持续升温。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对购物环境、品牌、个性化需求的升级,导致了品牌专卖店的出现,打破了曾经传统商铺独占天下的局面。从零售商的角度来说,当品牌步入成熟期,必然开始注重对自身形象的塑造和营销,就要打造独立的店铺。

网络消费时代,专业连锁店已经成为了商业地产的主力业态的新势力。由于很多商业地产在招商和管理遇到不少挑战。此种业态本身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对相对位置要求不高, 能够“吞噬”难出租面积,本身也分担一部分内部管理,为经营经验不足的业主提供方便,减少管理成本。

一个成功的商业开发,一定是符合消费人群的需求与口味的项目,从而让消费者产生兴趣而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在“网络消费时代”,越来越多的人们不会为单纯购买 “已经看好的商品”而“去逛街”,人们只会为社交、娱乐、休闲、体验试的购物等网络无法完成的事物走出家门。在此同时,商业地产的开发,必须重视并顺应其最重要的一个消费特征—城市闲暇时光的消费的需求,将这一特征落实到商业地产的开发模式研究和具体的空间载体设计中,积极引导消费者走出家门,到我们塑造的轻松的、休闲化的、商业氛围场所中去体验生活、享受生活。

参考文献:

1.杨魁.消费文化—从现代到后现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第6篇:现代的商业模式范文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各行各业迅猛发,许多产业模式也不断发生着变化和重组。尤其是许多新兴产业开始探索传统生产模式之外一种新的发展模式。随着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文化创意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性产业,大量的文化资源和创意资源一夜之间被推到了市场的前沿。市场上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文化创意产品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们这样一个以文化和内容为主导的产业,以客户体验为中心的经济的新时代已经悄然来到了我们身边。同样的,这样的商业模式也来到我们身边,我们称之为“文化产业的商业模式”。本文将就丽江“雪山艺术小镇”这样一个例子来对文化产业的商业模式暨创意产业进行简单的讨论。

一、文化产业商业模式

创意是文化产业的起点,也是最为核心的竞争力点,是人的文化与创意,但是文化和创意本身不能够直接变成财富,它必须经过一个产业化的过程,也就是说文化产业商业模式指的是一种文化企业在明确外部资源和内部条件的情况下如何创造价值,传递价值和获取价值的基本原理。

按照陈少峰教授的分类,此种文化产业跟其他产业融合的商业模式,属于组合的商业模式。国外学者也常把此种类型定义为商业地产的文化内涵式销售,指针对某一产品进行文化内涵的开发再销售或者对直接植入文化内涵所得到的产品进行销售的过程。在这里我们谈论的是商业地产的文化内涵式销售,这一定义从根本上赋予了商业地产在商业之外的价值属性,是区别于传统的商业地产的纯商业模式,依托于一定的文化背景或者文化创意、文化主题,以这些软性文化为核心卖点所开展的地产项目。例如:华侨城欢乐谷(主题公园)、北京798艺术区(创意园区)这些都是国内发展比较成熟的文化地产商业模式,本文将以雪山艺术小镇为例对丽江文化产业的商业模式进行探讨。

二、雪山艺术小镇的商业模式

作为丽江本土的文化地产项目――雪山艺术小镇,它和李亚鹏先生在丽江发起的“COART亚洲青年艺术现场(以下简称COART)”有着很重要的关系。

(一)雪山艺术小镇的发展和创意

1.雪山艺术小镇简介

雪山艺术小镇,是“国内首例”呈现的,领衔丽江的COART艺术主题生活小镇式商业街区,它是建立在COART已经营造的宣传效应基础上的一个创意社区,也是一处商业地产,并且COART艺术现场的主要场地也会从原有的束河古镇内部慢慢转移到雪山艺术小镇。该项目是基于COART艺术跨界、联合、混搭的国际先锋理念,旨在打造世界与丽江、传统与现代、文化与艺术、商业与生活、度假与休闲全面包容的前沿商业模式。

COART艺术现场具有人文关怀,教育公益,环境友爱,传统保育,艺术科学等多元综合主题内容,而各式各样的免费表演更是让每个人都感受到了创意和艺术的魅力,极大地提升了其社会价值。

2.雪山艺术小镇的设计

雪山艺术小镇是中书控股旗下中书地产的首发之作,由世界重量级大师隈研吾、华人设计师领军人陈幼坚等巨匠联袂,历经数载精心打造。作为丽江唯一有产权的院落商业,源本重现了纯正的丽江坊式建筑;景观规划为正对雪山的对景轴线,主建筑群为丽江纳西风格,而COART艺术中心、艺术影院、青年艺术酒店T艺术家工作室等建筑则体现国际先锋设计理念,整体呈现了世界与丽江、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跨界融合。雪山艺术小镇占地超过27万平方米,集艺术主题的客栈、餐饮、娱乐、零售、休闲等商业业态于一体,为人们带来“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新鲜体验。

3.雪山艺术小镇面临的问题

(1)目巳巳

通过考察和了解,我们发现就现有的院落情况来看,像“致青春”客栈、逸家餐厅、雪山合作社还有好机友俱乐部等等商家都可以说是门可罗雀。不仅仅是因为它本身所处的地理位置在城北高端地区,普通民众进入动机小,人们的精神生活还不能达到这一层面。来到丽江旅游的高端游客,更多的可能会选择悦榕庄或者君悦这样的星级酒店,而很少去选择这样的艺术创意社区,毕竟中国如今的高端游客还是以商务人士为主,艺术新贵在游客比例中还是比较少的一部分。

(2)宣传推广

仅仅靠一年两届的COART对雪山艺术小镇的宣传起不到太大的作用。2014年11月12日至12月16日是COART的2014年的秋季活动现场,也是整个COART的第6届活动,我们通过现场走访看见COART艺术现场确实相对于平日的雪山艺术小镇热闹了太多,可是我们不禁思考, 5天的艺术节过了之后,能有多少人了解到雪山艺术小镇呢?又能有多少投资人进驻到雪山艺术小镇呢?所以雪山艺术小镇应该探索更多的宣传渠道。

(3)商业模式

在谈到雪山艺术小镇项目的初衷时,李亚鹏讲到“在艺术家和文化入驻之前,北京有798,纽约有SOHO都是城市的死角。随着文化、艺术家的进驻,798成为北京炙手可热的地方,SOHO成了纽约最贵的地块。但是商业的介入却慢慢的把文化和艺术家挤出去了。这就成了一个怪圈,因为文化和艺术的导入造成了这么地块商业价值的提升,而因为商业的提升又慢慢的把文化和艺术排挤出去。当没有了文化之后,它就只是个商业,而当它只是个商业的时候,它就面临着所有商业体的竞争。”可是从丽江的发展可以看出,雪山艺术小镇想要取代大研古镇和束河古镇成为丽江“第三城”,不管是人口密集程度还是产业集中度、商业发达程度来说,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4)活动的参与机制

雪山艺术小镇如今作为COART的固定场地和地产项目,不仅是一个艺术区的物理空间,更是一个盈利性的地产项目,需要有合理的参与机制来适应它的投入。可是很明显,现如今的活动参与机制除过COART的观众参与和消费之外,便只有商家的入驻和体验。按照良性发展的基础来说,它应该慢慢地将其打造为除过COART主要场地之外的一个固态化、周期性的主题参与区,除过原有的内容之外,增加一些展览、常规放映、戏剧节、创意大赛之类的内容,才能够更好的提升参与性。

(二)雪山艺术小镇的创意之路

1.雪山艺术小镇背后的创意阶层

创意社会拥有一个创意阶层,根据“创意阶层”的定义和对雪山艺术小镇的资料搜集可以知道,雪山艺术小镇作为文化产业的商业模式的典型代表,营造的是一个以新兴的民间艺术家和创意人士的产业园。李亚鹏先生自己说过:“我们是想给很多的艺术家和创意人士一个平台,一个机会,让他们能够在这里找到灵感,不管是生活还是经营,都能够共同将雪山艺术小镇推动为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小镇。”那么,雪山艺术小镇背后的创意阶层的显而易见了,就是这些民间的或者已经被社会所认可的艺术家和创意人士。

2.雪山艺术小镇所打造的创意社区

根据理查德・佛罗里达先生所说:“创意社区是充满活力和赋予人性化的地方,是推动个人成长的沃土,它能够激发文化与技术创新的火花,创造就业机会与财富,并能够容纳各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与文化。”

雪山术小镇是不同于北京“798”这样的文化产业园的,毕竟“798”这样的地方是之前的厂房改造,并且艺术家自发的聚集起来的,可是雪山艺术小镇是在一片荒地上面建立起来的,不管从建筑还是主题商铺来说,它都是有着自己的一套策划的,而且它和生活离的太紧了。像“798”这样的地方,除了艺术家,普通大众是很难在那里生活的。可是雪山艺术小镇所打造的创意社区严格符合了上文所谓的“能够容纳各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与文化”这样的原则。所以,不管是艺术还是商业,雪山艺术小镇这样的一个创意社区都很好的照顾了当今人们的一种较为自我的生活方式。

3.雪山艺术小镇是丽江创意产业的萌芽

纵观丽江如今的旅游文化产业,除印象丽江和丽水金沙等演艺类文化产业之外,也就只有丽江千古情和雪山艺术小镇。雪山艺术小镇给我们提供的是“从无到有 ”的一种创意社区的建设理念,不仅仅因为它是丽江唯一的产权式院落,更是在于雪山艺术小镇在结合丽江当地建设风格、风土人情的基础上,对中国度假式艺术区的一种新的解读。项目承载着每年两次、超过20万人参与的COART亚洲青年艺术现场活动,设有常态化的艺术表演、艺术集市、艺术沙龙等,是功能齐备、个性鲜明、全时服务的国际艺术体验区。作为艺术家与时尚追随者的朝圣地,未来必将成为“丽江第三城”。所以从各个角度来说,雪山艺术小镇都是丽江创意产业的萌芽。

三、雪山艺术小镇对丽江文化产业的启发

丽江国际知名的游城市,纵观其文化产业项目,主要的类型还是“民族风情、大型演艺”之类的。这些项目固然很好地结合了当地的特色和本土文化情况,可是对市场的细分却不够明确。按照丽江现今的消费水平来说,来丽江旅游和消费的游客大部分都还是较为富裕的中产阶级,那么这些人需要什么?束河古镇和大研古镇除了氛围上的差别,几乎是雷同的两个小镇,丽江的旅游还有没有后续的动力?所以雪山艺术小镇作为一个创意社区,作为一项文化产业,很好地承接了这样一个尴尬状态的空档。除了在客栈喝茶晒太阳,丽江的慢生活还有什么?雪山艺术小镇提供了一种理念:丽江不仅仅是一个著名的旅游地,同时也是一个普通的城市,这个城市除了旅游还有艺术。

四、结语

本文仅以雪山艺术小镇这样一处独特的创意社区为例,对此类商业模式进行了大致地分析。文化产业的商业模式种类庞杂,但是雪山艺术小镇的出现给我们提供一个思考案例。不论是文化产业园区,还是民族特色的大型演艺,还是特色文化商业街,在丽江都应该得到支持和重视。

第7篇:现代的商业模式范文

根据互联网相关部门的数据报告,我们可以看出互联网近几年以来,随着它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电子商务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实电子商务的本质就是企业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以及现有的网络环境,开始进行的一些营销活动,但是因为市场竞争力的不断扩大,使得电子商务企业面对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而有一些电子商务企业在开展电子商务的过程中,往往只看到了电子商务的优势,却没有重视起对它成本的控制,所以致使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受到了影响,因此,企业应当加强成本控制途径的分析与研究。

一、电子商务企业在控制成本途径上存在的问题

1.电子商务企业的商业模式没有创新

现如今,我国很多电子商务企业的商业模式一直是处在对国外商业模式的模仿的水平上,因此使其在本质上没有结合我国当前经济的发展状况进行有效的分析研究,进而制定出较为合理的商业模式并对其进行科学的创新。在实质上来讲,我国电子商务模式与以前的商务模式相比较而言,确实有很多的优势,但是因为多重因素的影响,使其在网站的营销上出现了严重的亏损现象。这几年我国的电子商务非常火,使得我国出现了很多的电子商务网站,而这些电子商务网站一般都是通过游戏或者是广告等,来赚取相应的盈利,其本质上的结构存在不合理性,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使得电子商务的成本一直是居高不下,而网上实际的交易量却太少,最终导致其收入出现严重不足,继而难以维持企业的日常运转,伴随着的就是大量电子商务企业,开始发生危机,出现裁员或者是倒闭的现象。

2.电子商务企业中高级人才十分匾乏

电子商务就是现代的信息化以及传统商务的有机结合,因此需要很多复合型的人才,这些人才不仅拥有数熟练的信息技术,并且还掌握着先进的商贸理论知识。现如今,我国拥有电子商务理论以及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非常紧缺,进而导致电子商务的持续发展又受到了严重的阻碍。电子商务实际上会涉及到多门学科的只是理论,不仅会涉及到计算机、管理,还会涉及到经济以及法律等许多的方面。而目前很多电子商务的培训班,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它始终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在进行教学,换句话讲就是电子商务始终是在起步发展的阶段,而一些高校在培养电子商务人才管理以及规范的时候,比较重视理论等方面的教学,并没有遵循这门课程它本身的规律以及它实际的需求来进行科学的设计。最终导致电子商务因为没有专业的管理,致使资源得不到相对合理的应用,最终使得电子商务企业的成本控制出现问题[2]。

二、电子商务企业加强成本控制的有效途径

1.增强对物流成本的相关控制

电子商务在经营的过程中,其成本的价值除了商品的直接价值占有较大比重,其他的成本价值则是在卸载、存储、包装以及运输的过程中进行消耗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出,物流成本在电子商务企业成本控制的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电子商务企业对于物流成本的控制以及管理非常重要。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物流因其的快速发展,凸显出更多的限制作用。因此企业可以对物流的模式以及服务的范围,进行提前的设定,是区域性的还是全球性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给企业的物流做好定位,毕竟在电子商务的各个环节上面,不是每个环节都可以获得同等的利润,所以做好物流策略,可以进一步提升顾客的满意度。

2.增强电子商务企业运营成本的控制

电子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需要制定一个较为完善的电子商务系统,这样才能更好的控制企业的成本。但是在制定电子商务系统的时候,还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以及资金的支持,所以对于一些小型的企业来讲无疑是一种负担,但是如果要是全部交给专业的系统商家,虽然会在短时间内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以后还会需要花费大量的维护费用,也不是最好的方法。所以企业可以与开发商合作,共同来对电子商务进行研究分析,制定出完善的电子商务系统,进而节省大量的成本[1]。

第8篇:现代的商业模式范文

在国际市场,贵族美容会所、五星美容宝所甚至七星美容会所早已不是什么鲜闻,在巴厘岛、夏威夷、菩提岛,很多SPA的起源地早已把美容经济做到登峰造极。但中国元素的五星美容在哪里?秉承“让中国高端美容经济与欧美拉开距离,中国的,是世界的好美容”这一信念,联邦纯美湾360度名店策划团为中国美业开了一个好头。

就让我们起去听听联邦纯美湾360度名店策划团首席策划谭邦军先生是如何用中国元素来定义高端美容的。

《财智》:联邦纯美湾的团队是如何做到让来自任何行业的投资者都能迅速驾驭上千平方米的大型美容会所的呢?

谭邦军:其实所有联邦纯美湾加盟店的成功源自于两点,一是商业模式的成功,二是执行到位。我和我的团队在全国做大型美容会所策划已有教十年的经验,从一开始我们的经营模式就有别于行业内其他的策划公司,以住的策划公司是以顾问模式在服务加盟店,而我们采用的是教练模式。我们的模式与驾校学车,教练会手把手地教害你如何去开车,但是方向盘、油门、刹车所有的操作必须你自己来,真正路之后才能拿到驾照。联邦纯美湾的教练模式能够做到无论之前你是否做过美容行业,只要应用我们的商业模式,严格执行到位,就会“开一家,成一家”。所有的流程和细节,我们的专业教练会手把手地教员工如何去做,并且严格监督每个岗位执行到位,直到该会所能自主运营我们才会撤离。十几年来,我们一直注重联邦纯美湾商业模式的模块化、流程的精细化和简单化,并不断摸索,将每个环节的理论和实践融合,让所有加盟店都感到易学、易懂、易执行。

《财智》:您所倡导的标准化高端美容会所与传统美容会所有什么区别?

谭邦军:联邦纯美湾在大型美容会所的整店策划和输出方面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联邦纯美湾美容会所与传统的美容院有实质的区分。单次的服务价格不一样、顾客年消费的价格不一样、环境布置不一样、资金投资不一样、文化的品味级别不一样、人力资源标准不一样。

首先,单次的服务价格不一样。传统的美容院以月卡、年卡、疗程卡、套盒销售为主,美容院的单次护理收费价格从低价区的10元延伸到高价区的600元。而联邦纯美湾加盟店的单次护理收费低于1000元的属于低档价区,1000~2000元的属于中价区,2000~3000元属于高价区。其次,顾客年消费的价格不一样。传统美容院的年卡价格一直在100~20000元,运作了相当长的时间,而且这种年卡消耗周期为1年。而联邦纯美湾加盟店的护理卡分为3个档次,1万元以下为低价卡,1~10万元为中价区卡,10~50万元为高价区卡类收费。再次,环境布置不一样。在功能上,传统美容院每个房间功能和级别都差不多,最多1~3个不同档次和级别的房间区分。而联邦纯美湾加盟店则设置有多达19个不同级别的房间,包括豪华总统套房、贵宾VIP房、VIP房、豪华单间、豪华双间、商务套间等,既能满足美容美体,又能满足干蒸、湿蒸、按摩冲浪、商务办公、家庭影院等多达29个功能,是贵族女士美容美体、休闲、娱乐的综合性高档消费王国。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店外体系、标准新客流体系、标准成交体系、消费、培训、营养系统等都不一样。

《财智》:联邦纯美湾加盟店成为当地第一名店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谭邦军:“首席名店”并非随便冠许的一个称号,依靠的是联邦纯美湾团队和加盟店团队所有员工的紧密协作。我们的团队会根据每一家加盟店所在地的经济情况、资源水平,为其度身打造7~9个本土独一无二的特色。例如:名店环境――采用皇家顶级、贵族、现代的设计风格,所有的配套设施齐全,让顾客不出房间就能够完成所有的护理程序,有一定的私密性。名店服务――采用联邦纯美湾五星级酒店的国际标准化礼仪为顾客服务,让顾客感受到无限的尊贵。名店技术――13国异域风情皇家贵族特色SPA,尊享全球时尚奢豪经典SPA。名店营养餐系统――彻底告别美容院里清茶淡水的局面,由专业的营养师量身定制个性化搭配营养体系,有各种粥、各种呆茶、奶茶、花茶和汤料等,从饮食上做到心与灵的和谐美容。名店会员积分体系――采用高尔夫球会、俱乐部的积分体系,铸就贵族会所的本地专业经典。会员制体系――采用游艇、登山等俱乐部的管理体系,按点分来结算,预存就立马升值。个性、独特的卡项设计――让顾客一次性享受全方位的优惠。名店广告系统――全方位海陆空广告投放,让会所做到家喻户晓。名店卫生体系――全程倡导专人专护专用专看管,一人一物一用一消毒。名店包装系统――不同的房间、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故事,进入一个房间仿佛进入一个国度。

第9篇:现代的商业模式范文

商业模式已经成为企业之间竞争制胜的的重要手段,《科学投资》杂志调查表明,由于战略因素而致创业企业败北的约占23%,由于执行力不到位致使创业企业死亡的约占28%,由于没有合适的赢利模式使创业企业步入绝境的占比49%。在激烈的不确定性极强的市场环境下,企业要不断提升改革与创新能力,通过引入新的商业模式是重要的实现渠道。企业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不断提升必须从选择合适、先进的商业模式入手。交易银行是商业银行公司业务的主体内容,也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意义上说,交易银行成功与否决定着商业银行公司业务能否走出颓势的格局。而交易银行业务目前仍然散落在各个领域,很少站在商业模式这个角度来思考交易银行的发展。因此,如何构建积极的商业模式对交易银行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短期来看,同业业务可以实现快速扩张,从而支持商业银行转型过程中所需要的规模和收益的增长;从长期趋势分析,交易银行业务是商业银行最具可持续性增长的主体业务。因此,对商业银行的交易银行及其商业模式深入研究显得十分迫切。

二、文献简述

创新交易银行商业模式,既要对商业模式的基本内涵有所了解,也要对交易银行的行为有所分析。“商业模式”一词最早来源于BusinessModel,对“商业模式”的理解一直有不同的观点。国内学者对商业模式的研究大多仅停留在对商业模式的描述层面,缺乏对商业模式全面认识,其理论意义难以解释和指导银行的经营活动。国外学者较为典型的是:罗素•托马斯(Thomas,2001)认为商业模式是开办一项有利可图的业务所涉及流程、客户、供应商、渠道、资源和能力的总体构造。阿福亚(Afuah,2003)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在给定的行业中,为了创造卓越的客户价值并将企业推到自己获利的位置上,运用其资源执行什么样的活动,如何执行这些活动以及什么时候执行这些活动的集合。迈克尔•拉帕(Rappa,2004)认为,“商业模式就其最基本的意义而言,是指做生意的方法,是一个公司赖以生存的模式———一种能够为企业带来收益的模式。在分析已有的关于商业模式含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较为认可的观点商业模式是为了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整合企业内外部要素,形成一个高效率的、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并能持续赢利的整体解决方案。“客户价值最大化”、“整合”、“高效率”、“系统”、“持续赢利”、“核心竞争力”、“整体解决”这七个关键词是构成成功的商业模式的七个要素,且缺一不可。交易银行在国际上通行的定义是商业银行面向客户提供的在其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采购、销售等交易行为所提供的支付结算、贸易融资、财资管理等整合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泛指商业银行围绕客户的交易行为所提供的一揽子金融服务。交易银行的商业模式就是交易银行在从事这类业务过程中所形成的管理形式,但不是两者简单的相加。国内学者罗佳(2014)认为,在“交易银行”的框架下,支付结算是基础与起点,现金管理是核心,贸易金融是发展与延伸。张栩青(2013)基于平台经济的视角,认为交易银行商业模式是对传统的供应链融资,以及支付结算、现金管理、资金托管、电子银行渠道等银行服务的整合,支撑平台经济的发展。全丽萍(2015)通过对标外资银行,阐述了打造中资银行交易银行业务核心竞争力的路径,并提出做好顶层设计、加强客户管理、完善产品创新机制、加强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建议。从实践情况来看,近年国内已有多家商业银行纷纷加大对交易银行商业模式的实践探索的力度。广发银行于2012年5月成立环球交易服务部,搭建了集合贸易融资、现金管理和资产托管的“交易银行”金融方案。同年,中信银行提早筹划交易银行业务,根据《中信银行交易银行产品手册》的定义,交易银行主要围绕企业的采购销售等外部交易行为和企业内部交易行为所提供的一揽子金融服务,业务范围包括国内支付结算、现金管理、国际贸易融资和结算、供应链金融、托管业务等,可全面覆盖企业在交易过程中的结算与融资需求。2014年7月,浦发银行的由“跨境联动金融服务方案”、“全球供应链金融服务方案”、“集团资金管理服务方案”和“企业集中收付款服务方案”构成的交易银行综合解决方案成为其交易银行发展战略的突破点。2015年2月,招商银行把握对公业务发展趋势,合并原现金管理部与贸易金融部,成立总行一级部门———交易银行部(GTB),旨在利用交易银行部成立的组织改革红利,以客户为中心整合原有现金管理、跨境金融与供应链金融等优势业务,全面打造集境内外、线上下、本外币、内外贸、离在岸为一体的全球交易银行平台及产品体系。国内外关于商业银行的交易银行的商业模式在理论上的研究和实践上的探索对于增强交易银行的竞争能力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国外商业银行关于交易银行商业模式的一般概念的表述主要基于本国的国情,而我国的商业银行体系与国外商业银行有较大的区别,行际之间管理模式、经营规模、业务品种、人员素质、覆盖区域、监管环境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完全用西方商业银行关于交易银行及商业模式的定义来完全定义国内交易银行商业模式显然是不合适的,且其经验所形成的环境与中国的国情是不完全相同的,其本土化有一个相当的过程。

三、现行交易银行

商业模式价值的评估现行交易银行商业模式适应了同期的客户交易行为特征及技术条件和人员的素质,但是,对照交易银行商业模式的核心要义、要求和标准,现行交易银行商业模式较为陈旧,束缚着交易银行业务的成长。

(一)过多偏重于银行价值的创造。传统的交易银行商业模式在处理银行与客户之间关系上,由于考核即期及任职的期限性,在与客户之间合作上,往往只注重近期利益,有杀鸡取卵的行为,在办理客户业务时,往往最大限度地将客户的即期利益分配掉,使交易银行的银行业务收益最大化而客户成本最高化,这往往难以培育战略性合作客户,银企之间关系基础不牢。2、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在为客户提供的金融服务上,对市场调研不够深入、细致,对客户需求了解不充分,为客户提供的服务,经常根据国内外银行存量的产品和服务,按货服务,而不是按需服务。不是根据客户的需求什么去创造什么,是一种被动式金融服务。3、在风险管理上交易银行业务将银行自身的风险管理包裹得十分严密,但很少考虑客户的经营风险,没有形成一种银行与客户共防、共担风险的机制,一旦出险企业往往会承受重大经济损失。显然,这种交易银行商业模式没有将客户置身于一体化之中,过多注重银行本身价值创造,最终会失去交易银行发展的最重要基础———客户。

(二)大多数体制制约效率提升。1、条条管理与客户效率矛盾。客户交易落地一般是以资金交割为标志的,在交易行为中强调是适时、瞬间的成功。但是,现行交易银行的管理模式一般是条条管理,实行的是分支行制管理模式,同时,交易银行的业务分散在不同的部门和岗位人员手中,一笔业务的流程与环节较多,链条太长,加上内部层层授权的体制,往往影响客户交易效率,而这种体制对于交易银行本身来说又是必须的。2、画地为牢与客户效率冲突。交易银行的块块管理模式同样影响着客户的交易效率,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客户跨区域、跨行业、跨国界交易已经常态化,而交易银行的业务覆盖面常以行政区域为界,实施有限的金融服务,较大地影响着客户交易行为与交易效率。

(三)资源配置、整合不到位。1、投入支持交易银行的发展资源不足。在相对稳定的存贷利差和以贷款业务为主要业务收入来源的背景下,存贷款业务仍然是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因此,在发展交易银行中在资源配置上并没有实行较大力度的支持。如相对应的财务费用、科技投入、配套信贷资源投入不多,仅占全行投入的8%左右,而这与交易银行的贡献又不成比例。2、没有足够的人力。经办交易银行的工作人员素质要求很高,综合业务处理能力要强,但在实际工作中,处于现金管理岗位上的人员配置一般在全行人员配置素质上底限不是很高,往往只能应付常规业务,很少有根据客户交易行为和特点的变化提出创新性建议人才,而这与交易行为多样化、金融服务需求多元化有相当大距离。

(四)产品同质化束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随着经济发展的多样化,客户交易行为不断有新的形式,其产品也要求多元化,但由于信息的透明及传播速度快,实际上,交易银行的产品大同小异,另一方面,产品低质化问题也较为突出,大都基于传统的交易模式设计的产品,不具有互联互通的互联网思维特质。

(五)运营系统与平台化要求差距较大。现在客户的交易行为已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商业银行交易银行的服务平台虽然不断升级、拓展,但是各家商业银行的系统相对独立、封闭,系统的自动化水平还较低、一定程度上还处于低层次数据统计汇总层次,没有充分挖掘大数据的基本功能,主动分析、决策能力还较低,特别是格式化的平台与开放易行为的冲突,制约着交易行为的落地。

(六)持续赢利能力面临更大挤压。由于交易银行的金融产品不太丰富,不能仅仅跟随客户的交易需求,于是,交易银行以外的第三方金融服务应允而生,如小贷公司、信托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也紧盯交易银行业务领域,这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交易银行的市场空间,商业银行交易银行业务如果不创新、不主动营销,传统的业务阵地将被不断侵蚀。

(七)整体解决与战略思维的冲突。新经济形势下,客户金融服务的需求一个重要特点是一揽子服务计划,而不是零碎的、单一的、片状的金融服务,而现在商业银行的交易银行的服务体系显然缺少这种战略思维,往往注重单元业务,近期效益,从企业的发展战略角度提出整体化的金融服务方案的不多。由此可见,交易银行传统的商业模式已经不适应企业交易行为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交易行为的实现,构建新的商业模式既是满足客户交易行为的需要,也是交易银行发展的需要。

四、构建交易银行

商业模式路径的战略思考新型的商业银行交易银行模式创立就是要将互联网思维引入到交易银行的发展当中。互联网思维是一种穿透力极强的思维方式,它既是一种分析问题的角度和方法,更是基于互联网特征在各社会领域全方位的渗透与运用。用互联网思维统领交易银行商业模式设计灵魂,这要求商业银行要运用互联网思维重新审视发展交易银行的目标和手段,要将互联网思维的运用作为发展交易银行的重要竞争利器。

(一)确立商业银行交易银行商业模式的目标;

1.渠道电子化。传统的交易银行服务受到时间、物理网点的限制,而客户对交易银行服务的需求将是超越时间与空间的实时的服务要求,用户可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以任何形式发起交易活动。因此,交易银行以以金融互联网、智能银行、移动支付为载体,着力于网络技术的自助式服务才,设立虚拟“网点”和“柜台”的电子化渠道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2.产品个性化。传统交易银行大都以银行为中心来进行产品设计和营销模式的构建,现代的交易银行必须根据各类客户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特殊化需求,提供尽可能多的量身定制的个性化产品。以增强客户对交易银行产品的粘性、服务的依赖性。3.功能平台化。交易银行的发展必须与证券、保险、期货、基金等金融业相互融合。其功能将是综合性的平台概念,不仅具有银行的资金融通中介职能,还有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电商等其他行业间进行资金、信息等交换的平台,既是销售金融产品渠道,又是提供交易和物流通道。4.服务人性化。交易银行要以信息化为手段,为客户提供标准化的线上服务;同时,还要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产品,特别是综合信息等增值,要在服务渠道、业务流程、等方面重点提升服务的人性化程度。5.业务边界无限化。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金融互联网化”“互联网金融化”银行、企业都在跨界经营,面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竞争,交易银行必须为客户提供包括金融、信息等的综合化服务,以提升银行的综合竞争力。6.盈利模式精细化。集约化经营是交易银行发展的重要目标,因此要大力发展资本节约型业务,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能过批量化发展和管理客户,以降低运营成,要积极应对金融脱媒和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压力,不断提高定价能力,要充分发挥交易银行综合金融服务优势,加强业务协同和交叉销售,提高综合化经营水平。

(二)构建交易银行商业模式的路径

1、以客户需求为基点确定发展定位西方商业银行GTB在金融服务中,从战略高度来对GTB组织架构、业务流程、风险控制、核算体系等进行顶层设计。始终以客户为中心,以交易银行业务为手段,最大限度满足客户多元化业务需求,其战略定位是为客户提供包括但不限于支付结算、现金管理、贸易投融资、财务管理、信息报告等综合金融解决方案。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特别在强化供给侧改革过程中,交易银行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公司业务的新增长点。从西方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大环境下,通过发展交易银行业务,不仅可以缓冲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务的负面影响,同时还挖掘了盈利增长源。在当前中国利率市场化驱动下,各商业银行只有将交易银行业务作为其转型升级的战略举措,才能彻底实现盈利模式由传统的粗放型存贷业务向内涵式中间业务转变,从而实现自身稳健发展。具体而言,一方面将交易银行业务与银行转型升级紧密结合,从战略高度对交易银行业务的开展进行顶层设计,并做好长期实施规划;另一方面,交易银行业务将打破商业银行传统的经营思维,通过互联网思维全面整合行内资源是实施交易银行战略的关键着力点。2、构建交易银行的互联网平台平台是一种现实式或虚拟空间,可以导致或促进双方或多方客户之间的交易。在“互联网+”发展战略推动下,构建交易银行的互联网平台,可以将交易银行核心产品和服务整合到同一平台上,将产品、服务和渠道进行有机的整合。主要有:①资产托管平台。为满易银行客户对资产保值增值的需求,通过多元化投融资金融产品搭建来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实现资产托管业务的增长;②支付结算平台。在支付结算平台的搭建过程中,要充分结合交易银行业务的支付结算账户灵便性诉求,以期提高支付结算的效率;③现金管理平台。现金管理平台是商业银行有效吸收和沉淀低成本交易性资金的重要平台,为银行低成本负债业务提供了重要来源渠道。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技术为交易客户搭建高效化的现金管理平台。④贸易金融平台。各商业银行应结合自身发展定位,适时适度地从资本、资产资源配置上进行结构上的优化,为贸易金融平台提供资金资源支持。3、开发适应交易行为特征的金融产品产品体系影响交易银行业务规模。西方各商业银行GTB均采取差异化的发展模式,在交易银行产品服务方面均结合本行优势量身定制,具有极强地不可复制性。商业银行通过借助客户交易信息流来整合交易客户国内及跨境上下游资金流的过程中,需要交易银行产品的综合化、定制化、标准化。因此,随着互联网金融不断发展,交易银行产品体系的构建需扬弃传统的产品创新、设计理念和思路,积极有效运用好互联网“迭代”思维,以满足“三化”要求。互联网“迭代”思维是互联网产品开发的经典方法,其更加注重交易客户的需求点,能够快速高效满易银行客户需求。4、以交易为中心对商业银行资源进行整合德意志银行设立了环球金融交易业务部,该部业务是德意志银行核心业务之一,主要包括现金管理、贸易融资以及托管服务三个板块,主要为客户提供商业银行产品和服务的综合解决方案。德意志银行GTB以客户交易行为为中心来研发产品,并与公司业务部相衔接,直接对海外做市场开发和营销。德意志银行GTB的特色优势就在于其有独立损益表,单独核算,对所有基础设施及关键资源有支配权,可控制其业务目标。这有利于对客户需求迅速反应,加速交易银行业务的投资决策制定和实施,提高了客户服务满意度和黏性。交易银行业务完全打破了商业银行传统公司业务中以银行产品供给为主导,转变为以交易为中心来展开。在展开过程中,借助银行自身内外部资源全方位整合是交易银行的基本理念,也是为客户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的着眼点。5、构建交易银行组织管理体系组织管理体系是交易银行业务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交易银行实际是“行中行”,要有相对独立的的组织管理结构体系。在“互联网+”发展战略环境下,互联网“平台”思维体现在组织管理结构的构建上所具备的禀赋优势为交易银行提供了借鉴。以“平台”思维构建交易银行组织管理结构体系将有助于打破商业银行传统的“条线式”组织管理结构,实现架构扁平化、集约化、高效化、平台化的管理,构建交易银行线上线下联动机制,将交易银行核心业务单元重组,形成有机整体,使得部门和业务条线在空间上全面整合,实现后台系统跨部门、跨条线的无缝对接,实现高效率与成本的最优化目标。6.拓展移动金融服务一是加快移动金融产品创新。二是开发移动平台中介功能。三是增强客户金融服务体验。7.实行大数据战略一是强化“数据治行”理念。重视“大数据”开发利用,提升全行的数据管理水平,将现有的数据转化成信息资源,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二是着眼于“大数据”挖掘和分析,要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持续实时处理与分析,建设数据仓库项目,以提升公司的运营水平。三是将传统的金融业务渠道与移动通信、云计算等新兴业态进行融合创新,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四是建设“智慧银行”。突破传统银行物理网点的地域限制,改变传统的以银行为中心的服务限制,提供差异化、个性化产品和服务,为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提供一点接入、全程响应的智能化渠道服务。8.创新交易银行业务模式一是围绕结算平台服务的创新。不断创新新的金融产品,以适应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大力开发现金管理产品,加强与各种交易所平台的对接,关注各类公司业务客户资金。二是围绕“融智”业务的创新,比如财务顾问、IPO、发债、并购等投行业务创新。三是围绕交易环节的金融创新。做好国际贸易、商圈、产业链等开展贸易金融、交易融资业务创新,加强电子商务。9、加快交易银行专业人才的培养交易银行业务对从业人员有更高的专业化、全面化水平的要求。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适应交易银行业务发展的需要。开展交易银行业务宜以专家团队协作,前后台明确分工为形式。因此,要整合银行存量人才资源、建立交易银行方案小组。通过专家小组形式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专业服务,同时还要加强售后服务团队的建设。

五、结论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