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豆的栽培技术与管理范文

大豆的栽培技术与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豆的栽培技术与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豆的栽培技术与管理

第1篇:大豆的栽培技术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 大豆;种植现状;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65.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9-0036-01

Abstract Soybean planting status of both China and Anhui Province were described,the high 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soybean were introduced,including seeding,cultivating,planting,water management,weeding,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damage prevention,harvest and other aspects,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oybean planting,improve production efficiency of soybean.

Key words soybean;planting status;high yield;cultivation technology

1 大豆种植现状

大豆是我国的重要粮食和经济作物,是人们植物蛋白和油脂的主要来源之一,它对于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几乎家家都经常食用豆腐、豆芽、豆油等。而我国的大豆生产水平还很低,远远满足不了市场上对其廉价优质的迫切需求。主要表现为单产低,品质差,种植面积逐年萎缩。全国除东北大豆平均产量较高外,其余地区在1800 kg/hm2左右徘徊,如果遇到灾年,收成更少;生产管理较粗放,基本上靠天收获,投入少。总产相对于需求严重不足,多年来一直依赖大量进口转基因大豆,近2年进口大豆占全年大豆消费的80%以上,国产大豆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我国大豆单位面积产量不够高,与最大的竞争作物玉米相比,其种植效益比较差。

大豆是安徽省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80万hm2左右,是我国第二大产区,是高蛋白大豆优势生产区域。种植区域集中在沿淮淮北,如阜阳、亳州、宿州、淮北、蚌埠等地。虽然面积大,但平均产量不足1 500 kg/hm2,低于全国平均,年产大豆110万t左右,远远满足不了当地需求。而且,由于生产的品种多、乱、杂,品质不一,导致大豆商品质量差,加工效益差,无法形成规模优势,市场竞争力弱。究其原因,还是生产中优良品种欠缺,栽培技术不配套。主要问题如下:一是单产低,全省平均单产约1 800 kg/hm2。二是种植品种多、乱、杂,农民传统上习惯自己留种,品种混杂严重。三是良种意识薄弱,人们已普遍认同玉米、小麦、棉花等需年年购种,对大豆品种缺乏年年购买新品种的意识。四是栽培管理技术粗放,投入少,基本上靠天收,丰年多收,灾年少收甚至不收。五是丰产、广适的新品种少,推广新品种的力度也不足,示范带动作用小。六是相对于小麦、水稻、玉米等作物,无论是政府,还是农民,都不够重视大豆的栽培技术,致使品种与技术推广力度不足;在传统观念上,又多认为大豆栽培技术简单,其根瘤菌有固氮作用,甚至不需施肥;而且,随着除草剂的广泛施用,优良的传统耕作技术――“中耕除草”也不再普遍应用。最终,大豆单产增长缓慢,一直在低位徘徊。已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呼吁:不要忽视适宜的配套栽培技术的增产效益。

2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大豆是绿色增产增效的首选作物之一,要提高大豆生产水平,首先应尽快尽多地选育高产、稳产、优质、抗性好,适应性广的大豆新品种,其次是配套适宜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然后是迅速有力地推广应用。大豆新品种的推广,一般可使产量提高约10%,而应用与之配套的栽培技术,可实现高产。根据品种特性,在各个生育阶段抓住当地当时的主要矛盾,采用相应的栽培技术措施,其增产作用非常明显。

2.1 抢墒、造墒争早播,确保齐苗、壮苗

根据土壤墒情,做到足墒尽量早播种。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播种。根据土壤墒情、种子发芽率、留苗密度等确定播种量,一般发芽率逾85%的播种量为75~90 kg/hm2。大豆萌发时所需水分多[1-6],土壤水分充足时要抢墒早播,水分不足时应造墒播种。另外,一般播深为3~4 cm,且深浅要一致,覆土均匀,播深不应过大。在时间和天气适宜的情况下,可旋耕后播种[1-2],结合土壤墒情旋耕1~2遍,旋耕前适量增施底肥,优质农家肥、氮磷钾复合肥的施用量分别为15~30 t/hm2、150~225 kg/hm2,应注意的是氮磷钾复合肥的施用量宜少不宜多[1-2]。

2.2 合理密植,检查苗情

大豆植株各个叶腋都是形成产量的部位,密度过大或过小,均影响光的利用。应合理确定适宜的栽培密度。该品种栽培密度一般为22.5万~25.5万株/hm2。板茬播种的可密些,较瘠薄田块可适当密些。大豆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缺。对密度大的要及时间苗[3-4],播种后15 d严格掌握株距进行定苗,定苗时去除不合理苗,例如杂株、病苗、弱苗等。

2.3 做好清沟沥水,谨防苗期受渍害

大豆苗期是其生长发育的重要的时期,茁壮的茎叶、发达的根系是大豆高产的基础,而苗期宜轻旱而怕淹,应做好苗期清沟沥水工作[1],雨水过多时,注意排水防渍。

2.4 适时浇水

苗期需水量少,轻微干旱,可促使根系生长[1-6],使根系发达、茎杆粗壮,促进壮苗。开花、结荚及鼓粒始期需水量多[1-2],应保证水分供应。遇旱及时浇水。

本品种平均单株有效荚数近50个,适宜的水分供应有利于荚的生长。为减少花荚脱落和秕荚形成,应严格按照栽培密度和供水要求进行操作,保证充分鼓粒,达到荚多、粒多、籽粒饱满,进而实现高产的目标。

2.5 中耕除草

2~3片复叶时(大约播后20 d)施药,提倡化学除草,选用除草效果好、副作用小的苗后除草剂[1-3],严格按照操作规律和剂量细致均匀地施药。也可实行人工除草,定苗后中耕1次。

2.6 防治病虫害

大豆生育期中,病虫害防治不可缺少,尤其是近几年来,虫害发生有加重发展的趋势,如不及时防治,就会严重影响大豆产量。苗期注意防治地老虎、蚜虫等虫害;花荚期注意防治斜纹夜蛾、造桥虫、大豆食心虫等虫害[1-5];鼓粒至成熟期注意防治卷叶螟、紫斑病等。8月17―22日为大豆食心虫的防治期。近年来,大豆成熟前多阴雨天气[1],紫斑病普遍发生,应加强防治,可在大豆鼓粒中期,喷施多菌灵+甲基托布津1次,7~10 d后再喷施1次,可以有效防治紫斑病和提高发芽率。其他虫害应根据田间虫情及时防治。

2.7 适时收获

适宜收获标准:植株叶片基本落光,籽粒变干,手摇植株哗哗响[1-6]。成熟后要及时收获、脱粒、晾晒,待含水量下降到13%以下方可入仓[1-6]。收、打、晒的过程中要防止混杂、籽粒破碎,确保种子的发芽率和商品性[1]。

3 参考文献

[1] 李智.国审阜豆9765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种子科技,2007(2):65.

[2] 王敏.大豆新品种安逸13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大豆科技,2009(5):61-62.

[3] 戴海英,尹庆良,刘佳,等.夏大豆齐黄29号配套栽培技术[J].种子科技,2006(4):63-64.

[4] 蒋成功.国审阜豆9765大豆品种的示范与推广[J].安徽农学通报,2010(15):73-74.

第2篇:大豆的栽培技术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 夏大豆;平作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沿黄滩区

中图分类号 S565.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9-0046-02

东明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北纬34°9′~35°25′,东经114°48′~115°15′,是黄河入鲁第一县。属温带半湿润地区。沿黄滩区内年均气温15.1 ℃,极端最高42.2 ℃,极端最低 -15 ℃,≥10℃积温4 440.9 ℃;地势平坦,土质肥沃,生产条件好,水利配套设施好,成方连片,适于小麦、玉米、花生、大豆等多种农作物的生长。

大豆窄行密植是目前我国大豆栽培应用面积较大、发展较快的一项综合栽培技术。它的增产原理是在选择矮杆、半矮杆抗倒伏品种的基础上,通过缩小行距,增大株距,增加单位面积上的株数,从而实现个体与群体的合理配置,增加绿色面积,改善植株的受光条件,充分利用阳光和地力,提高光能利用率,从而达到高产。实践证明,此种栽培新技术,一般可比普通栽培增产15%以上[1]。

大豆是东明县重要的经济作物。常年种植面积为2.33万hm2左右,集中分布在沿黄滩区,主要以麦茬后夏播大豆为主,种植制度是小麦、大豆一年两作。小麦多为平作,为适应小麦传统的栽培方式,东明县大豆也以平作为主,多年来大豆产量一直在2 250 kg/hm2左右徘徊。因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再加上大豆自身的特点,以及栽培技术不配套,产量较低,降低了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东明县为了积极发展大豆生产,大豆的产量亟待提高,沿黄滩区平作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推广,在焦元乡、长兴乡、沙沃乡等3个乡镇大面积推广,平均产量2 550 kg/hm2以上,比当地前3年普通种植大豆平均产量提高300 kg/hm2以上,增产13%以上。实践证明,这项栽培新技术在东明县是可行的,既适应东明县夏大豆平作的栽培习惯,又克服其密度不足的缺点,实现高产。现将夏大豆平作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种子选择与处理

为有效利用东明县的气候、土壤资源,选择高产、熟期偏早的、主茎型、矮杆或半矮杆和抗倒伏能力强的品种[2]。目前,生产上应用较适宜东明县的品种有菏豆19、菏豆20和中黄31。选好种后要晒种,然后用杀虫剂、杀菌剂和微肥进行种子包衣处理。播种前测定发芽率,要求达到95%以上。

2 松土整地与合理增加底肥

由于平作窄行密植生育期间不进行铲趟,影响土壤的防旱、增温、抗涝等能力,所以窄行密植要求土壤耕层条件好,耕深25 cm左右,田面平整,土壤细碎[3]。因此,在大豆采用窄行密植种植过程中,播前一定要进行耕翻,既能熟化土壤,增强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又能消灭杂草和减轻病虫害,为大豆苗全、苗壮奠定基础,从而发挥大豆的增产潜力。

大豆窄行密植实现高产必须增加肥料的投入,且要合理施用。东明县传统的方法就是麦茬后大豆采取贴茬播种,不施底肥,其实此方法是错误的。该技术以东明县测土配方项目为依托,以土壤养分构成和大豆需肥规律为基础,进行科学施肥。农家肥与化学肥料配合施用,中等肥力地块施用农家肥22.5 t/hm2以上,化肥用量较常规增加15%以上[4]。

3 适期早播,合理密植

适宜在沿黄滩区种植的抗倒伏、矮杆或半矮杆品种菏豆19、菏豆20和中黄31等,夏播适宜期为6月上旬至6月25日前后,最佳播期为6月上旬末至6月15日,适期内播种越早越好。适宜播种量为60~75 kg/hm2,适宜种植密度19.5万~28.5万株/hm2,适宜密度范围内产量随着密度增加而增加,最佳密度24.0万~28.5万株/hm2。合理密植是大豆增产的基础。大豆改传统的等行距播种为大小行播种,行距由40 cm改为大行距50 cm,小行距30 cm,植株株距一般为7~8 cm,以减少郁蔽和倒伏,提高通风透光性能[2]。大豆除草应人工与化学相结合。大豆播后出苗前1~3 d,用90%乔耐斯1.5 kg/hm2+48%广灭灵0.75 kg/hm2+80%阔草清60 g/hm2对水450 kg/hm2,进行土壤封闭喷雾,以控制苗期杂草的发生。亦可在豆苗2~3片叶,各类杂草2~4叶时,用15%精乔草克1 125 mL/hm2+25%虎威750~900 mL/hm2。莎草生长多的地块,可加48%苯达松1 500 mL/hm2,对水750 kg/hm2茎叶喷雾。为确保化学除草的质量,一定要准量用药,准量对水,适期化除,防止重喷、漏喷。田间若有大草可人工拔除。

4 田间管理

4.1 苗期

大豆苗期重点是促早发、育壮苗、促分枝;及时查苗、补苗;然后间苗、定苗。苗期需肥、水量较少,一般不用浇水、施肥,可采用浅中耕的方法进行蓄水保墒,既可防旱,又利于蹲苗。大豆苗期以蚜虫防治为主,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1.5 kg/hm2或10%吡虫啉0.15~0.30 kg/hm2,对水450 kg/hm2喷雾防治。

4.2 花荚期

此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重点加强肥水管理,促进多开花、多结荚,增加粒数。此时期大豆植株对水分比较敏感,既怕旱,又怕涝。因此,遇涝时,应及时排水;遇干旱时,要及时浇水。当植株有徒长趋势时,可叶面喷施15%多效唑粉剂600~750 g/hm2,实行一喷多防的专业化防治技术,既增强防控效果,又安全。在土壤肥力高的地块,大豆生长旺盛的情况下可不追肥,若追肥,可结合中耕培土进行。在底肥不能满足植株需要时,一般地块可追施尿素75 kg/hm2,对增花保荚、提高产量有明显的效果。

4.3 鼓粒期

此期以生殖生长为主,重点保荚、增粒、促饱满。根外追肥:如发现早衰现象,可用0.3%尿素、磷酸二氢钾、钼酸铵水溶液及时进行叶面喷肥。鼓粒前期如遇干旱,应灌鼓粒水,但水量不要过大,以防大豆贪青晚熟。病虫害防治:此阶段主要病虫害有紫斑病、灰斑病和食心虫等。防治紫斑病和灰斑病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于发病初期开始喷雾防治,隔7 d再用药1次,连续用药2次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大豆食心虫幼虫孵化盛期,用2%杀螟松粉剂30 kg/hm2喷粉或50%杀螟松乳油1 000倍液在植株中上部豆荚上喷雾。

5 适时收获

适时收获,不仅可减少损失,增加产量,而且可改善大豆的品质。过早或过晚,都会对产量和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一般在茎杆呈棕黄色、90%叶片脱落时收获。收获大豆时割茬高度以不留豆荚为宜,应在早晨露水未干时进行,以免裂荚降低产量。

6 参考文献

[1] 朱寅霜.夏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J].安微农学通报,2012,1(2):55-56.

[2] 李青菊.黄河滩区小麦-大豆双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7):45.

第3篇:大豆的栽培技术与管理范文

高职院校需要制定出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和满足社会实践需要的课程体系,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农业高科技人才。然而,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中还未完全摆脱普通高校根据学科知识结构的内在逻辑来设置课程的影响,课程体系设计仍然是按照学科体系下的要求在进行,采取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式”基本模式。由此导致了诸多问题,例如,课程体系呆板、缺乏灵活性;课程结构不合理,封闭式培养专业分得过细、相互渗透较少,单一的学科课程门类多、课时长,专业知识面窄;实践性技能学习少,课堂时数多,不利于学生自我培养和个性的发展;课程目标缺乏对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明确要求与具体规定,与行业系统共同开发课程的规范性、实效性不足等。例如,某高职院校作物生产技术(种子、农资)专业开设的课程有:哲学、数学、英语、计算机等公共课,植物生长与环境、作物栽培、蔬菜栽培、果树栽培、农业机械、植物遗传育种等专业基础课;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农业信息与法规、农药及应用、化肥及应用、种子检验、种子贮藏加工、蔬菜种子生产技术、园艺苗木生产技术等专业课;作物种子生产技术、市场营销与企业经营与管理等专业拓展课,还有一些单独的实践课程,往往开设在最后作为总结性实习。这种模式是学科体系下的产物,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学科知识,基本原理是公共课为基础课学习做准备、基础课为专业课学习做准备、专业课为实践课做准备。这种模式的课程设置容易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减弱知识的实用性,无法将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相结合,不能建立起真正的产学结合模式,不能适应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因此,高职院校农学类专业课程设置体系改革势在必行。

二、优化高职院校农学类专业课程体系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发展,在现代农业的大环境下,原有的课程体制结构和教学内容的弊端逐渐突出,旧课程体系培养出的学生死记硬背能力强,创造能力、操作能力和适应能力弱,这种课程体系模式已不适应高职教育的要求。因此,必须对课程体系和内容进行改革。高职院校应紧紧围绕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按照“重实践、轻理论”的原则设计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农学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应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所以,课程体系设计应遵循“先具体、再抽象,先讲实践内容比较多、理论少的课,后讲理论多、实践内容少的课,删除百科全书式的课程,开专而深的有代表性的具体的专业课,最后再讲理论课”的原则。以种植专业为例,农学类专业可以这样设计课程体系。

(一)最先开设实践性强的课程

1《.大豆学》这门课程主要讲授我国大豆的栽培区划、器官形态及其构造、生长发育及对环境的要求等基本情况,大豆灌排技术、大豆播种及田间管理技术、大豆施肥技术、大豆病虫草害防治技术、大豆优良品种介绍、大豆重迎茬控制技术等栽培技术,大豆加工、大豆产业经济等后续应用技术。2《.水稻学》这门课程主要讲授中国水稻栽培的历史和发展,器官形态及其构造、生长和发育、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品种选育、深耕整田、育秧、合理密植、施肥、灌溉与排水、田间管理、轮栽、直播栽培、陆稻栽培、稻的特殊栽培、稻作病害及其防治等栽培技术,水稻栽培机械化、收获、检验、贮藏与副产品利用、加工、产业经济等后续应用技术。3《.玉米学》这门课程主要讲授玉米生产概况、生物学基础等基础性知识,玉米的肥料施用技术、病虫草害防治、杂交种子生产技术、栽培、高产潜力探索与高产创建、特用玉米栽培技术等栽培技术,玉米的贮藏、加工、产业经济等后续实用技术。4《.马铃薯栽培技术》这门课程主要讲授马铃薯的基本情况、生物学特性、品种、繁育等基本情况,马铃薯的栽培制度及栽培季节选择,北方一作区栽培技术,中原———南方二作区栽培技术,西南单、双季混作区栽培技术,间种套作和特殊栽培技术,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技术,马铃薯免耕栽培技术等栽培技术,马铃薯的采收与储运、马铃薯加工、马铃薯产业经济等后续实用技术。5《.小麦学》这门课程主要讲授我国小麦生产概况、种植历史和现行种植区划等基本情况;小麦生长发育与器官建成,生理生化,育种的遗传学基础和遗传资源,小麦育种目标与育种策略,不同育种途径,品种间杂交育种,轮回选择,诱变育种,远缘杂交,双单倍体育种,麦田土壤耕作,培肥与灌排,麦田种植制度,北方冬小麦栽培技术,南方冬小麦栽培技术以及春小麦栽培技术,小麦各种灾害的预报等栽培技术;小麦的收获与干燥,品质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小麦加工,小麦经济学等后续实用技术。6《.西红柿栽培技术》这门课程主要讲授西红柿的区域划分、各品种特点、生长发育规律等基本情况,日光温室栽培茬口安排及原则、日光温室栽培技术、主要病虫害及生理障害的防治等栽培技术,西红柿贮藏保鲜技术、加工及经济等后续实用技术。7《.菠菜栽培技术》这门课程主要讲授菠菜的植物学特征、变种及品种等基本情况,菠菜的生长发育过程、生长条件、栽培季节与技术、良种繁育、病虫害防治等栽培技术,提高菠菜品质的途径、加工等后续实用技术。这些课程的内容均包含作物的地理分布、生物性状、生长规律、品种繁育、生长环境、田间技术管理、病虫防治、加工贸易。这样将知识重复讲解,加深学生的印象,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便于学生掌握,并且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二)随后开设理论课程

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针对这几门课开设农作物昆虫学、农业气象学、遗传学、土壤肥料学、农作物病理学、植物生理学等专业理论课。由于有前面七门课程的教学基础,学生对这些理论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接受理论知识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便于对这些深奥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消化。

(三)最后开设实践拓展课程

第4篇:大豆的栽培技术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 秋大豆;生产现状;高产栽培;云南景东;锦屏镇

中图分类号 S565.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9-0057-01

秋大豆是指水稻收获后,抢季节在禾蔸旁点播种子,通常叫“禾根豆”,或者在水稻收获后翻耕做畦,开沟播种。一般适用于水源种双季稻不足、种一季稻有余的地区,以充分利用秋季温、光、热等条件。

1 秋大豆生产现状

锦屏镇位于县城中心,总面积530 km2,最低海拔1 000 m,最高海拔3 376 m,年平均气温18.3 ℃,年降雨量1 380.3 mm,有效积温6 680 ℃,主要气候特点是冬春旱季,夏秋为雨季,干湿季界限明显,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温暖如春,生物物种丰富,生态系统相对完备。土地肥沃,土层深厚,最适宜种植秋大豆。每年种植面积近666.67 hm2,产量超过1 200 t。大豆是锦屏镇重要的传统粮油兼用作物,也是人们生活的重要食物蛋白来源。秋大豆在该镇分布较广,全镇15个行政村,凡是有农作物栽培的地方,几乎都有秋大豆的栽培。秋大豆平均产量最高的在坝区沿川河一线的行政村,达2 700~3 300 kg/hm2,最低在山区一线的行政村,只有900~1 050 kg/hm2,说明该镇秋大豆平均产量在地区与行政村之间有很大差距。因此,如何均衡发展、提高秋大豆的产量水平和生产效益一直是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为促进锦屏镇秋大豆的发展,增强竞争力,该镇从2004年就已开始将秋大豆生产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以期使锦屏镇秋大豆品质、产量等有较大转变。现在该镇秋大豆产量、品质已上了一个新台阶,特别是山区一线的行政村秋大豆产量已达2 700 kg/hm2以上,已赶上坝区沿川河一线的行政村秋大豆产量,这与锦屏镇推广的无公害秋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分不开。

2 高产栽培技术

2.1 选用良种

选用秋大豆良种滇沧二号va121)、景选一号v绿皮豆)。新区种植秋大豆,必须坚持试验、示范、推广的原则。

2.2 整地和施底肥

稻田要在水稻收获前10~15 d,排水控田,稻谷收后及时开沟分墒;墒面宽2.0~2.5 m,边沟、中沟的深和宽各为30 cm,墒沟深15 cm、宽20 cm。施钙镁磷肥450~750 kg/hm2、氯化钾750~150 kg/hm2作底肥。

2.3 播种

2.3.1 种子处理。播种前要选择籽粒饱满的种子,并晒种1~2 d。用钼酸铵拌种:用56%的钼酸铵75 g/hm2,溶于温热水中,冷却后洒在大豆种子上均匀拌种,再用生物钾肥7.5 kg/hm2对冷水适量拌种后播种。另外对从未种过大豆、土壤无大豆根瘤菌的田块,要求接种根瘤菌,方法是用粉红色的大豆根瘤1.5 kg/hm2,捣烂对冷水适量拌种75 kg/hm2,拌种接种后应及时播种。

2.3.2 播种量、播种期和播种方式。播种量:景选一号和滇沧二号用种120~150 kg/hm2;播种期:水稻田、烤烟地套种和旱地净种宜在8月15日以前播种,不得迟于8月末,早播有利益高产。播种方式有单行条点播和小墒匀播2种,稻田播种后盖稻草9 t/hm2;烟后豆播种后盖土2~3 cm,以不露豆种为宜[1-2]。

2.4 田间管理

2.4.1 水分管理。秋大豆免耕种植法虽要求湿润的土壤环境,但因田间渍水和连绵阴雨常会造成烂种、死苗、倒伏、沤叶、沤荚等不良后果。因此,在坚持“三沟”配套的基础上,要求及时排除田间渍水。

2.4.2 间苗、定苗及除草。三叶期要及时定苗、间苗。定苗时,景选一号、滇沧二号定苗37.5万~52.5万株/hm2。及时清除再生稻及杂草。

2.4.3 追肥。苗期v种后20 d)用56%钼酸铵300 g/hm2,热水溶解后对水750 kg/hm2喷雾;在四叶期选择小雨天气追施尿素75~150 kg/hm2,也可采用叶面撒施草木灰750~1 500 kg/hm2。在大豆结荚期,于15:00后用250~300 mg/kg的多效唑药液300~450 kg/hm2,进行整株喷雾,可矮化株高,紧缩株型,促进根系生长,叶色深绿,提高结荚率。

2.4.4 轻翻豆蔓。秋大豆鼓粒后期,对生长过旺,田间湿度大,有倒伏、沤叶、沤荚现象的田块,可选晴天中午轻翻豆蔓,以降低湿度,减轻沤叶、沤荚现象和病虫危害,促进籽粒饱满[3-4]。

2.5 病虫鼠害综合防治

锦屏镇秋大豆主要有锈病、大豆荚螟、大豆卷叶螟、豆杆黑潜蝇、蚜虫及鼠等危害。

锈病防治上,用15%的粉锈宁1 125 g/hm2对水675 kg/hm2,或用25%苯醚甲环唑150 mL/hm2,分别在开花期(种后30 d)、结荚期(种后50 d)喷雾防治。

虫害防治上,大豆荚螟、蚜虫应在大豆初花期开始防治,可用灭扫利、功夫、来福灵、抗蚜威、吡虫啉、甲氨基啊维菌素等杀虫剂防治。鼠害防治上,结荚期鼠害严重的地块,在大豆结荚初期用敌鼠钠盐拌小麦制成毒饵置于田间地角,统一投放毒饵捕杀老鼠。

2.6 及时收获与贮藏

当大部分叶片脱落,籽粒变硬,豆荚呈褐色时,选晴天上午收获,脱粒晒干,种子贮藏要求做到干燥(含水低于15%)、不酸败霉变,无虫害。

3 参考文献

[1] 张凤云.秋大豆高产栽培技术[J].上海蔬菜,2009(1):43-45.

[2] 张云喜.大豆田间管理技术[J].种业导刊,2008(5):26.

第5篇:大豆的栽培技术与管理范文

摘要:阐述菜用大豆新品种浙鲜豆3号的特征特性,并介绍了其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播种育苗、移栽定植、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等内容,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菜用大豆;浙鲜豆3号;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浙鲜豆3号是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核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育成的菜用大豆新品种,2006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7年春季在浙江省慈溪市庵东镇珠江村试种成功,2008年推广示范种植,2008—2009年累计推广680 hm2,2008年7月17日邀请中科院院士、中国大豆研究所所长盖钧益院土考察浙鲜豆3号,2008年列入国家科技部星火计划和宁波市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009年6月26日邀请了慈溪市科技局、农业局和浙江省农业厅、农科院专家进行现场测产和考察。经过测产,平均产量达到10.221 t/hm2以上,比常规菜用台75大豆增产28.6%以上。现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特征特性

1.1农艺性状

浙鲜豆3号属有限生长习性品种,在浙江省慈溪种植,3月下旬采用小拱棚育苗,4月上旬地膜覆盖移栽,生育期92.5 d,比台75早2 d,在地膜覆盖直播下,比台75早1 d。株高44.2 cm,株型收敛,主茎节数8.7个,有效分枝数2.1个,叶片卵圆形、白花、灰毛、绿色。单株有效荚数20.2个,单荚粒数1.9粒,百荚鲜重273.1 g,百粒鲜重82.1 g。

1.2品质抗性

鲜荚颜色深绿,口味香甜,质地柔糯,食用品质较好;据浙江省区试品质测定,鲜籽粒可溶性总糖含量2.57%,淀粉含量3.47%,有较强的抗病性,适宜冷冻加工出口和国内市场销售。田间表现较抗病毒病、褐斑病,鲜荚表面风斑少于对照品种,根据2007—2009年田间试验,病毒病发病率小于3%,鲜荚褐斑病发病率小于2%,基本无风斑,主茎粗壮,具有较强的耐肥抗倒性。

1.3产量表现

2003年、2004年浙江省菜用大豆区试,平均鲜荚产量9 184.5、9 384.0 kg/hm2,比台75大豆增产6.6%、7.0%,达到极显著水平。2008—2009年在浙江省慈溪市庵东镇珠江村种植产量平均分别达到9 274.5、10 247.1 kg/hm2,比台75增产17.5%、28.6%。

2栽培技术

2.1播种育苗

尽可能实行小拱棚育苗移栽和地膜覆盖直播。抓往冷尾暖头,抢晴播种。育苗移栽3月15—25日适期内播种。播前晒种1~2 d,以提高种子发芽率。苗床应选择土壤肥沃、地势高燥、光照充足、管理方便的田块。要求苗床宽1.0~1.2 m,深翻15~20 cm,施有机肥7 500 kg/hm2、三元复合肥600~750 kg/hm2、过磷酸钙375~450 kg/hm2,四周开好排水沟。采用撒播,播种量1 500~1 650 kg/hm2,盖土0.5 cm。育苗移栽秧田及时覆盖地膜和小拱棚覆盖。出苗前不通风,保持苗床25~30 ℃;出苗达70%时揭去地膜,适当通风降温,白天保持18~25 ℃,夜间10~15 ℃;定植前1周进行低温锻炼[1-2]。

2.2移栽定植

苗龄为20~25 d,在1叶1心时选择冷尾暖头天气移栽。一般行距40 cm,株距25~30 cm,每穴栽2~3株,栽植8.25万穴/hm2(22.5万株/hm2)为宜。

2.3科学施肥

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铺,保持或增加土壤肥力及土壤微生物活性[3-4]。禁止使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含有害物质的垃圾或硝态氮肥、未腐熟的人粪尿及未获准登记的肥料产品。施足基肥,结合深翻施腐熟有机肥7 500 kg/hm2或饼肥600 kg/hm2、复合肥600 kg/hm2。适时追肥,开花期施尿素或复合肥75~150 kg/hm2。巧施鼓粒肥,结荚鼓粒期用1%尿素或0.2%磷酸二氢钾或0.1%硼酸,叶面喷施1~2次。

2.4病虫害防治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选用抗性品种,培育壮苗,加强栽培管理,科学施肥,改善和优化田间生态系统。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防治。大豆主要病害有根腐病、霜霉病、紫斑病,主要虫害有蚜虫、蜗牛、小地老虎、豆荚螟。及时清沟,清除田间病残株和杂草,加强田间肥水管理,提高植株抗性。设置黄板诱杀蚜虫,用100 cm×20 cm的黄板,按照450~600块/hm2的密度挂在行间或株间,高出植株顶部,诱杀蚜虫,一般7~10 d重涂1次机油。利用性诱剂、频振杀虫仪诱杀有翅害虫。蚜虫可用吡虫啉600倍液防冶,豆荚螟可用45%马拉硫磷800倍液防冶,蜗牛可用梅塔诱杀,小地老虎用杀灭菊酯浇根,在收获20 d停止使用农药。

2.5适时采收

当结荚后35~40 d、豆荚8成饱满时,外表皮色泽青绿,选择10∶00前采收,并置于阴凉处,以保证糖度和新鲜度。

3参考文献

[1] 纵玉华,王前.南方菜用大豆栽培技术[J].农技服务,2008(12):36-37.

[2] 李季春.优质菜用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12):28-29.

第6篇:大豆的栽培技术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油菜;大豆;复种;栽培技术

**县地处辽西走廊,繁殖油菜籽已有多年的历史,曾占据过全国2/3市场。但由于马铃薯等高投入、高产出的前茬作物不断推广,油菜籽面积受到冲击,由过去的小户连片种植转向农场、种植大户的大面积种植。前茬油菜、下茬大豆已成为当地的主要种植模式。现将其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一、油菜栽培技术

1.1品种选择

宜选择生育期较短、抗性较强的品种,如四九、油青等。

1.2选地整地

种植油菜地应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排灌良好、杂草较少的地块。一般整地在晚秋进行,先旋耕打碎前茬作物根茬及残留物,然后平整耙压,春季土壤开化后播种;也可以在春季旋耕、播种一起进行。

1.3播种

油菜是较抗寒作物,经过早春低温有利于其完成春化阶段,顺利进入生殖生长阶段。因此,在3月中下旬即可以播种,最迟不能超过4月5日。由于种植面积较大,均采用机器播种,即做畦播种施肥一次完成。每台机器每天播种5.33~6.67hm2,施复合肥337.5~375.0kg/hm2。遵循肥地宜稀、薄地宜密原则,畦宽135~175cm,幅距15~20cm,幅宽10cm,每畦播6行。用种子6.0~7.5kg/hm2(播种时按种子量对小米750~1500g/hm2,做到播匀播细。

1.4田间管理

由于春季干旱,因而水分管理是关键。播种后10~15d,小苗出土,此时若干旱,应适当进行1次喷灌,以利保全苗。5月1日左右,幼苗达2~3片叶时,应及时结合除草定苗。5月10日左右,油菜始见花。此时应随灌水追施尿素,施262.5~300.0kg/hm2,水要浇透。如天气特别干旱,还应适当浇水,保证果实饱满度。

1.5病虫害防治

油菜害虫主要有蚜虫、美洲斑潜蝇及小菜蛾等。蚜虫始防期应在窝子密时,用吡虫啉喷雾防治;美洲斑潜蝇及小菜蛾发现成虫即开始防治,用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喷雾防治。花期水分供应充足是油菜籽高产的关键,因而应保证田间土壤潮湿为度,一般需浇水1~2次。结实期病虫害防治仍是管理重点,特别是小菜蛾幼虫,如防治不及时,会啃食幼嫩果荚,造成瘪粒或畸形果,严重影响产量。

1.6及时收获

6月下旬至7月初,油菜进入收获期。收获适期以菜荚变黄、籽粒变红褐时开始,及时抢收,力争1~2d内收割完毕。然后就地晾晒2~3d,完成后熟,及时脱粒。再把籽粒拉到晾晒场摊平晾晒1~2d后,筛选、装袋入库。同时把秸秆就地焚烧或拉出地外,马上翻地,抢时播种大豆。

二、大豆栽培技术

2.1品种选择

宜选择高产、生育期中等的大豆品种,如铁丰29、开交8157等。播种前精选种子,剔除病粒(粒上有花纹、斑驳和异形粒)、虫食粒、破损粒、青粒、透明粒和杂质,选用包衣种子。

2.2播种

夏播大豆由于分枝力较差,应适当增加播种密度。行距在40~45cm,株距5~6cm,单粒条播,用种90.0~97.5kg/hm2,随播种深施复合肥75.0~112.5kg/hm2,保证种肥隔离。此时正值雨季来临,播种覆土不能太厚,以1~2cm为宜;镇压不能太重。播种至出苗前喷施除草剂封闭杂草。

2.3苗后管理

播种后5~6d,苗基本出齐,应及时补苗。补苗的豆种应浸种,以利提前出苗。间苗时间掌握在大豆幼苗长出2片对生单叶后进行、间苗时疏密、去弱苗、病苗、留壮苗。缺苗断垄处留双苗。间苗后结合除草中耕松土、破除土表板结。全生育期至少中耕松土3次、同时向根部壅土、逐渐培成垄。夏播大豆从开花到灌浆期叶面喷施3g/kg磷酸二氢钾溶液1~2次,或交替喷施2g/kg尿素溶液。9月中下旬大豆进入鼓粒灌浆期,如遇干旱天气,应适当浇水。

2.4病虫害防治

播前每100kg种子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g对水2kg拌种,可预防根腐病;用40%甲基异硫磷乳油800~1000倍液拌种,可防治地下害虫;幼苗出土后真叶刚展开时,如发现花叶病毒,要及时拔除,同时用20%盐酸吗啉双胍·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每隔5~7d喷1次,连喷2~3次。花荚期用40%氰戊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豆荚螟、食心虫等。整个生育期注意蚜虫及造桥虫的防治。

2.5适时收获

夏播大豆完全成熟期应在10月中旬左右。在大豆粒归圆后应及时收割。晾晒3~4d后脱粒,在晾晒场晾晒1~2d,装袋入库。晾晒时要摊平,铺匀。同时每隔1~2h,翻动1次。

参考文献:

[1]冯玉珍,杜景珍.油菜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07(12):22-23.

[2]郑益生.稻板田直播油菜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6(S1):173.

第7篇:大豆的栽培技术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大豆“垄三”栽培;技术要点;措施

大豆“垄三”栽培技术是以深松、深施肥和精量播种三项技术为核心的大豆综合高产栽培技术。这项新技术是在黑龙江省推广大豆精量种(精播和深施肥)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借鉴了“八一”农垦大学研制“三垄”耕播机能进行土壤深松的作法,结合20世纪90年代黑龙江省推广深松耕法的成功经验,使精播技术与深松耕法有机结合起来,而形成的大豆综合高产栽培技术。近年来大豆栽培技术有了较大发展,其中推广面积最大,对提高大豆生产水平有着决定作用的是大豆“垄三”栽培技术。

1 轮作与土壤耕作

1.1轮作 与小麦、玉米、马铃薯等作物之间轮作或与小麦、玉米、马铃薯等作物隔年轮作,避免重茬、迎茬。

1.2土壤耕作 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的地块,秋季进行松、翻、耙、平等耕作,提高作业质量,达到深(深度22~25 cm以上)、透、细、平、实,从而做到秋雨春用、冬雪春用、春旱秋防、增温保墒、抗旱防涝,为大豆生产创造一个良好的苗床。

2 品种的选择与种子处理

2.1品种选择 选择增产潜力大,主茎结荚型,抗倒伏、抗病虫、丰产、无限或亚有限类型,含油>-21 %的高油品种。

2.2种子精选 播前进行机械或人工精选,剔除破瓣、病斑粒、虫食粒、有青秕粒和其他杂质,精选后的种子要达到二级良种以上,纯度99 %以上,净度98 %,发芽率95 %以上,含水量不高于13 %。

2.3种子处理 精选后的种子播前全部进行种子包衣,种衣剂应针对当地病虫害和土壤微量元素所缺选定,种衣剂中微量元素不足时应增加相应微肥拌种。

3 施肥

推行测土平衡施肥,有机肥、化肥和叶面喷洒追肥相结合,N、P肥充足的地块应注意增加朋巴施用量,改一次施肥为种下施肥和根外叶面追肥相结合,施肥总量要比常规垄作增加15 %以上。

一般情况下施二铵6~7 kg/亩、尿素4~5 kg/母、钾肥3~4 kg/亩或用大豆专用肥13~15 kR宿做种肥,农肥和化肥必须做到深施或分层施。

根外追肥于花期每亩0.3~0.5 kg尿素+l0 mL云大120兑水40 kg叶面喷施;结荚期每亩0.2 kg尿素+l0 mL云大120+磷酸二氢钾0.1 kg兑水40 kg叶面喷施。

4 播种

4.1播期 当耕层土壤温度稳定通过8 ℃时即可播种,如大兴安岭岭东南地区一般年份播种时间5月5日~15日。

4.2播种方法 在垄三栽培的基础上,垄距65 cm,将苗带间距加宽到22~24 cm,采用机械在垄上进行三行精量密植播种,垄上各行苗带间距为l0~11 cm,单行播种米间落粒13粒左右,三行米间落粒不少于40粒。

4.3密度比常规垄作增加35 %左右,亩保苗3.2~3.4万粒左右。

4.4播深为4~5 cm。

5 田间管理

5.1化学除草播前或播后苗前

土壤处理配方:①90 %乙草胺(高倍得)100~133 mL+48%田得济(国产广灭灵)50 mL+70 %秦草酮(国产赛克津)26 g。②90 %乙草胺(高倍得)100~133 mL(2.4~3.19元)+48 %田得济(国产广灭灵)50 mL+70 %赛克(进口赛克津)26 g。

根据当地春季土壤墒情和气候条件,如果春旱可采用苗后处理,苗后处理在杂草3~4叶期进行,这时大豆安全,杂草的防除效果好,做到安全适期喷药。

大豆苗后化除配方:①25 %氟磺胺草醚50 mL+24 %克阔乐17 mL+10.8 %高效盖草能30~33 mL。②24 %克阔乐20 mL+15 %精稳杀得70mL+25%氟磺胺草醚50 mL。

5.2喷施化控剂 在大豆初花期至盛花期,如果生长过旺可采用多效唑,大豆丰收宝等化控剂喷雾,保花保荚,防止倒伏。

5.3病虫害防治

5.3.1孢囊线虫病 用35 %多克福种衣剂拌种,还可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25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也可用3%呋喃丹颗粒,每亩4~5 kg,施人播种沟内。

5.3.2灰斑病 用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40 %多菌灵胶悬剂500~l000倍液,在垄荚初期和鼓粒期亩用40~50kg喷雾。

5.3.3大豆根潜蝇 用50 %辛硫磷乳油,用种子量的0.1 %拌种,或在成虫发生盛期、产卵前,约5~6月下旬,用80 %敌敌畏乳油或40 %乐果乳油,每亩125 g或200 g原液浸玉米穗轴30个,均匀撒在垄旁熏杀成虫。

5.3.4大豆食心虫 在成虫发生盛期用敌敌畏熏蒸。把玉米秆裁成约45 cm长,一端砸裂碎蘸上80 %敌敌畏乳油做成药棒,每隔4垄插一行,每隔4 m插一根,每亩用药棒50根,每亩用80 %敌敌畏乳油0.15 kg。

第8篇:大豆的栽培技术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大豆;栽培;注意要点

中图分类号:S5 文献标识码:A

大豆栽培种植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外机械化大规模生产的大豆严重冲击着我国的大豆市场,使我国的大豆种植面临巨大的冲击。为应对这一问题,需要从大豆栽培种植入手,提高大豆种植的产量与品质,增强我国大豆的竞争力。

1 大豆栽培种植中的选地

大豆是一种豆科植物,其喜短日照、喜温宜水,为满足大豆这一习性,在种植地选择时需要选择土壤较为肥沃、保水性强、透气性好的地块,且在最近两年内并未种植过大豆的地块。

2 大豆种植前的准备工作

2.1 整地。在大豆种植前需要对地块进行整地,其主要是对耕地进行耕作和耙、压等操作,对于大豆种植来说,需要对耕地进行深松,将土壤耕翻深度保持在18cm~20cm,耙茬深度保持在15cm以内。对于垄播大豆来说,伏翻秋耙,各垄距之间应控制在65cm左右,上下允许2cm的公差,垄高应控制在18cm以内。

2.2 播种前的灌溉。大豆是一种喜水植物,在大豆播种前,如耕地中土壤的含水量不足,则需要在播种前1天进行一次灌溉,从而使得大豆种子在种植后能够吸收足够的水分从而促进大豆种子的发芽生长。

2.3 播种前的除草。现今的大豆栽培种植正向着大面积、规模化种植的方向发展,栽种面积庞大,为确保大豆生长过程中不得遭受杂草危害的侵袭,需要在大豆播种前做好除草工作,除草作业可以采用机械除草的方式进行,将表层土壤进行翻耕,破坏杂草的正常生长环境。或是采用喷洒除草剂的方式进行除草,在大豆播种前对土壤喷洒氟乐灵、拉索等来对杂草进行防治。

2.4 轮作。为确保大豆种植时土壤具有充足的养分应当对大豆种植进行科学化的管理与轮作,大豆高产田是建立在多年有机肥施用的基础上的,前期作物在耕作时施用的有机肥有相当一部分仍旧残留在土壤中,从而能够有效的对大豆进行增产。在轮作的作物选择上可以选择玉米、小麦等作物,可以有效的减少大豆栽种时的重、迎茬的面积,轮作期间尽量选择千秆还田,增强土壤的肥力,提高大豆产量。

3 大豆种植时的种子筛选

3.1 大豆品种的选择。不同的气候条件需要选择适宜的大豆品种。为了保障大豆的高产,应当在分析当地气候条件的基础上选择适宜当地的大豆品种,同时还要考虑当地的生产水平,因地制宜的选择生长周期适宜且具有较强抗逆性的优质高产的大豆品种。科学的调查与合理的选择是确保大豆高产的重要基础。

3.2 大豆种子的精选。在选择好大豆品种的基础上做好大豆种子的精选,剔除不良种子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3.3 对所选种子进行试验测定。完成了大豆种子的选择后需要对所选种子进行测定与发芽率的试验,对所选择的种子随机选择3份每份选择100粒种子进行栽培种植,检查所选种子的可行性。

4 大豆播种前的拌种

在大豆种子播种前需要采用根瘤菌或是钼铵等与种植进行拌种作业,而后将拌种完成后的种子完全阴干后方可开始进行播种作业,通过进行拌种作业可以有效的将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完全发挥出来,提高大豆生产过程对于氮的吸收,从而保证大豆的高产。

5 大豆的播种

5.1 大豆播种期的选择。在春季大豆播种应当选择在当地温度保持在8℃的气候条件,在温度达到上述条件的同时还需要对土壤中的含水量进行一定的测量,在两者都达到标准后方可开始播种。

5.2 大豆的播种方法。在进行大豆播种时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法:(1)在垄上双条精量点播,将两条行距控制在12cm左右,确保垄体深松,垄下分层施肥的方式,(2)另外一种播种方式是窄行密植栽培技术。

6 大豆栽培种植中的施肥、灌溉

为满足大豆生产过程中对于养分的需求,需要在大豆生长的过程中进行一定的施肥保证大豆的正常生长。在整地时将肥料施加到土地中作为大豆种植的底肥。在大豆生长的过程中进行施肥需要注意氮、磷、钾之间的合理搭配,确保施肥的科学性。施肥中应当根据如下标准进行施肥:氮18kg/hm2~27kg/hm2,五氧化二磷47kg/hm2~ 69kg/hm2,氧化钾20kg/hm2~ 30kg/hm2,作为底肥的肥料可以整体进行施加,整体施加时应当控制在种子下4cm~5cm左右,可以在种子下7cm~14cm进行分层施加,在施加时应当注意避免出现种肥同位的问题,防止出现烧种。如果在大豆生长前期长势不强时可以对其进行再次施肥,追加施用氮肥与尿素与磷酸二氢钾,将7.5kg的磷酸二氢钾与2kg的尿素与500L水相配比进行肥料的喷洒,并在追肥后做好耕培土,确保大豆对于肥料的吸收。在大豆生长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土壤含水情况以及大豆生长发育的需水规律对大豆进行灌溉,常用的灌溉时间是在大豆开花、鼓粒时各灌溉一次,保障大豆生长的用水需求。

7 大豆生长过程中的田间管理

做好大豆的田间管理主要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做好对于耕地的铲趟与深松。(2)做好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在不同的时期采用不同的应对方法与药剂进行虫害的防治。(3)做好对于杂草的防治,可以采用5%精禾草克乳油按照200mL每公顷进行喷洒,喷洒时间应在杂草生长处于3叶左右时进行,避免杂草影响大豆对于肥料的吸收。

8 大豆的收贮

当大豆处于大部分叶片脱落、颗粒呈现固有色泽且籽粒与荚壳脱离时方可进行收割。含水量大的大豆不耐储存,在贮存时应对大豆进行干燥将含水量控制在12%以下。

结语

大豆是我国农业中的一种重要作物,相对于国外我国在大豆规模化种植、合理化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应当加强对于大豆的栽培管理,提高栽培技术,提高大豆的产量与品质。

第9篇:大豆的栽培技术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膜下滴灌;田间管理;选种

中图分类号: S56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22-47-1

1 大豆膜下滴灌栽培技术

1.1 技术概述

大豆膜下滴灌栽培技术是以机械化精量播种和膜下滴灌技术为核心,集成先进的机械播种与大豆高密度栽培、滴灌、随水施肥、化学调控等技术,形成的一项创新性大豆高产综合栽培技术体系。机械播种保证了植株的距度一致,使得植株在生长过程中能保证水分,肥料的吸收以及均匀的光照,有利于高产稳产。

1.2 技术要点

1.2.1 播前处理 深施基肥,秋施腐熟的羊粪每公顷45000~75000公斤,用复合肥每公顷375公斤,伏翻或秋翻;化学除草播前结合耙地公顷喷施菜草通(金杜尔或施田补)1.575~2.7公斤,喷洒均匀,不重不漏。

1.2.2 播种 精选良种选用高产、优质大豆品种。精选种子,保证种子大小均匀,发芽率高。公顷播量75~90公斤,公顷保苗30~36万株;适期播种 5厘米耕层连续5天通过8℃时播种,底墒不足时可在播后滴水出苗;播种采用气吸式精量点播机一次性完成铺设滴灌带、铺设地膜、膜上精量点播。两膜16行(2.0米的膜)模式,膜宽2米,播幅宽4.6米,每幅膜上播种4个双行、铺2条滴灌带,平均行距28.8厘米,穴距9.5厘米,每穴下种1~2粒,深3~4厘米。

1.2.3 田间管理 滴水出苗,底墒不足时可在播后3~5天公顷滴水600~750立方米;及时定苗在大豆出齐苗、第一片复叶展开前结束定苗,拔除弱苗、病苗;节水滴灌开花后适时滴第一遍水,以后每8~10天滴一次水,每次公顷滴水量375~450立方米,全生育期约滴水10~11次;随水施肥结合滴水,每公顷施N∶P2O5∶K2O=14.7公斤∶1.8公斤∶6.3公斤,生育期公顷施N∶P2O5∶K2O=215.25公斤∶38.7公斤∶67.5公斤;叶面追肥于初花期、初荚期和鼓粒期,用尿素、磷酸二氢钾、硼肥、锌肥、锰肥进行叶面喷肥,以保花、保荚、增粒重;人工除草2~3次;化学调控则根据植株生长情况用多效唑或缩节胺进行调控,预防倒伏。

1.2.4 防病治虫 防治叶螨、棉铃虫可采用阿维菌素、甲维盐等生物制剂,对于霜霉病、叶斑病等常用杀菌剂多菌灵、代森锰锌等。

1.3注意事项

避免中午开始滴水,滴水前应避开大风、大雨天气;适时于叶全落,荚全干时收获。机械割茬降低在15厘米以下,滚筒转速不超过500转,以保证破碎率不超过3%,田间损失率不超过4%。

2 西瓜套作大豆栽培技术

2.1 技术概述

西瓜套作大豆技术是充分利用西瓜、大豆两种作物的生育期和立体生长空间,有效提高光能利用率,提高种植效益的配套栽培技术体系。两种作物套作,一块地上产出两种作物,提高了单位面积上的产出,提高了经济效益,有条件的地区值得提倡使用这种做法。

2.2 技术要点

2.2.1 播前准备 选择土壤疏松、透气性好、排水良好的地块。宜禾谷类茬,忌重、迎茬;整地施肥秋耕或早春耕时公顷施腐熟农家肥75000公斤,深翻后平整土地。结合春耕公顷施纯N 180公斤,P2O5 120公斤,K2O 150公斤;起垄覆膜以1.5米划线起垄,垄面宽1.0米,垄间沟宽0.5米,深0.3米。于4月中下旬西瓜播种前垄沟内浇足水,水渗完后1~2天内用幅宽0.7米的地膜覆盖水沟两侧,进行提温保墒。

2.2.2 播种 选用高产优质的西瓜、大豆种子;西瓜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每垄种2行,株距0.4米,公顷保苗2.55万株。大豆于西瓜种后7天左右种在西瓜垄沟半坡1/3处,每沟种两行,播种深度3~5厘米,穴距0.2~0.25米,穴保苗2~3株(或在垄沟中央采用簇种法,穴距0.8~1米,每穴播种6~8粒),公顷保苗12万株。

2.2.3 田间管理 西瓜田间管理同大田西瓜生产,重点结合灌水巧追肥,公顷追施纯N90~105公斤。西瓜幼苗期一般不浇水,浇催蔓水,要小水缓浇浸润土壤。膨果期在追施膨果肥后浇足水,是保西瓜丰产的关键,要缓慢浇水至浸透为止;大豆封垄前公顷追施尿素45~75公斤,花荚期和鼓粒期应及时浇水,以水攻花保荚,促进养分向籽粒转移,增加有效荚数,促使籽粒饱满、增加粒重;化学调控高肥力地块可在初花期喷施多效唑等植物生长调节剂,防止大豆倒伏。低肥力地块可在盛花、鼓粒期于叶面喷施1%尿素、磷酸二氢钾和硼、锌等微肥,防止后期脱肥早衰。

2.2.4 病虫害防治 做好西瓜枯萎病、炭疽病、细菌性角斑病、病毒病和蛴螬、瓜蚜、白粉虱、红蜘蛛及大豆蛴螬、豆秆黑潜蝇、蚜虫、食心虫、豆荚螟、造桥虫等虫害及大豆根腐病、胞囊线虫病、霜霉病等病害的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