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读书实践心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天过去了,一个星期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甚至一年过去了,我们每天都在忙忙碌碌,但是静下心来想一想,在这期间做了些什么?脑子里反而觉得空荡荡的,似乎没有做出让人记忆深刻的的事情。在这期间,到底我们做了什么?时间是怎样被利用的?很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思考。
前些天读过一本书,叫《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最近也读了一本书,叫《因为痛,所以叫青春》,两本书中都谈到时间管理问题。究竟如何管理我们的时间?通过读书让我有所领悟,吐之为快,大家齐勉之。
1、做有意义的事。有时候我们做事情,没有目的,匆匆忙忙去做了,花了很多时间,最后想一想,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又没有什么目的,这种事情基本上没什么意义。与其浪费时间,还不如不做。所以,我们做任何事情之前,一定要想一想: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我的目的是什么?这样,你的时间就会更充足一些。
2、把要做的事情排个优先次序。每天上班我们有时候要做几件事情,当然又不能同时去做,该如何处理呐?这时候,最好把要做的事情列个清单,然后把这些事情分为重要的事、次重要的事、次要的事。重要的事一定要做,而且要马上做;重要的事做完以后,再去做次重要的事;次重要的事做完以后,如果还有时间,可以去做次要的事,如果没有时间,就不做了,或者让其他人代做,因为不重要,所以也不会有大的影响。
3、学会授权。我们身边总是有一些人,整天忙得不可开交,大事小事都要亲自去做,特别是一些主管们,对什么事都不放心,好像只有自己亲自做了心里才踏实。所以,他们的每天就是一个字:忙。其实,大可不必。我们都是些普通人,虽然有自己的专长,但是不可能在任何领域你都是最好的,所以说,也不可能你亲自做的事情都是最好的,或最正确的。有一些事情授权有专长人去做,反而比自己去做更好,这样也节约了自己的时间,何乐而不为呐。
4、学会聚集整块的时间。我们要做好一件重要的事,往往需要有足够的时间,而且要一心一意的去做,才能做好,所以要学会整理整块的时间。对于要做的事,分析一下需要多长时间?然后定下时间开始去做,在这期间,不要被打扰,更不要三心二意,一心一意的去做这件事,直到做好为止,这样做,效率通常比较高。
【关键词】电力技术 监督管理 创新实践 举措
要进一步提升电力公司生产精益化管理水平,加快实现本质安全,企业必须以提升设备健康水平为目标,充分发挥技术监督支撑安全生产的作用。加强对主设备的设计选型、制造、安装调试、运行检修和退役环节的全过程进行技术监督,加强设备运行分析。健全电网设备技术监督异常预警、告警制度。而这些措施的顺利实践需要企业对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重视,才能从本质上对其管理、技术水平得到提升。
一、电力企业技术监督管理工作概述
技术监督是企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中不可忽视的方面。所以作为国家重要战略资源管理的电力企业,其技术监督管理更是面临着相对更严的要求。电力企业在不断重视企业技术监督管理工作电力企业作为生产电能的重要产业,所以在电力企业不断重视技术监督管理发展的背景下,企业技术监督管理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并且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相适应安全生产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只有在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才能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电力技术监督管理的创新实践的举措
(一)专业团队一体化运作,提高保障与支撑能力
专业团队一体化运作即地市级公司专责与基层单位专责一体化协同工作机制。各专业主导本专业的技术监督工作,细化、分解、下达本专业技术监督各项工作任务,全过程指导、督促、检查、评价本专业各项工作任务落实情况。市公司各专业技术监督专责负责组建该专业团队,完善三级技术监督工作网络,充实专业团队技术监督力量。通过月度协商制度,加强工作网络间的沟通与交流,及时掌握各专业技术监督工作动态。
(二)深化管控,提升设备安全监督能力
一要继续升华周计划对生产作业的管控,将设备带电检测、专业化巡检要求纳入周计划管控,并及时跟踪考核计划执行情况,做到全过程监督好设备。二是要求各专业上报年度、月度工作计划,具体到责任人、完成时间。市公司将利用月度会议实时跟踪各单位完成情况,同时开展不定期PMS中数据抽查,对发现上报数据不真实的将给予通报。三是强调对关键指标的上报,如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主变跳闸、断路器运行损坏、线路跳闸等重要指标,要求发生故障应第一时间上报市公司,对发现主设备故障未及时上报的单位给予严厉考核。
(三)坚持全过程技术监督,确保监督不留死角
在电网规划设计阶段,要参与规划设计,变电工程重点审查设计图纸,设备选型等工作,落实“十八项”反措和家族缺陷治理等要求。线路工程重点审查防雷、防污、防冰等技术措施落实,加强对线路路径选择、地线保护角选取、外绝缘配置、防雷辅助措施选择等环节审查。要加强设备安装调试和验收阶段技术监督,隐蔽工程必须提前进行跟班验收。运维检修阶段,对新投运设备一个月内应开展、三个月内应完成带电检测和首次状态评价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将隐患消除在设备试运行期间。
(四)细化指标,提升技术监督管理
各专业加强监督基础管理,细化日常工作开展,对PMS帐数据准确性、缺陷消除率、设备反措执行情况等应给予日常督察整改,市公司将结合技术监督检查、月度协商会、不定期下现场督查等分析收集相关数据作为评比考核参考。要求班组建立健全的基础管理制度,按要求落实人员至具体设备,档案管理、原始记录要建立规范的记录本和归档流程。对各单位设备试验报告录入及时性、报告准确性、报告审核率、异常报告分析正确性和及时性进行检查和考核,特别是对试验缺项、漏项的要加大考核力度。
(五)深化状态检修,提高技术监督设备管理
深入开展设备状态检修工作。设备状态检修严格按照要求做到定期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全面实现状态检修工作常态化管理。结合状态检修工作,提高技术监督设备管理,加大状态检修复查提出问题的整改力度,实现状态检修工作常态化,做到有计划、有整改、有落实、能闭环。全面清理绝缘、化学、保护试验计划,与检修计划管理人员密切配合,确保年度试验计划完成。全面提高技术监督设备的健康水平。
(六)加强现场监管力度,实现人员设备可控
一是加强检修现场监管力度,各检修单位加强管理人员管控现场力度,各专业技术监督专责加强下现场督查、督导,提升设备检修、试验质量,确保人员设备可控。二是加强现场作业总结和分析,对现场出现各种设备、人员异常现象组织相关人员专题分析和交流,提高班组人员现场处理和故障分析能力。严格执行设备异常分析和跟踪制度,坚持故障设备7个工作日完成设备分析,异常设备跳闸等做好每月分析,严格执行技术监督异常设备跟踪制度,确保异常设备跟踪不超周期。
(七)健全工作考评机制,提升技术监督工作质量
结合公司精益生产年活动要求,完善技术监督考核办法,建立协同考核机制,各专业工作情况直接与各专责考评挂钩,每季度就工作完成情况进行通报考核;定期开展指标考评,以“小指标”管理,促工作质量整体提升。将技术监督与专业工作紧密结合,以各专业月度计划与年度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考评,评价结果纳入电网运行管理考核。
三、总结
对于电力技术管理日后的创新和实践工作中,实践和创新应该处于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而对于管理模式上容易出现的问题应该及时找出并采取措施解决,积极吸收国内外典型的优秀经验和教训,取其精华而去其糟粕。在此基础上,针对本公司电力技术监督管理现状,合理地进行创新和实践,才能从根本出发让电力技术监督管理工作的工作水平和效率得到整体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学宏. 国华电力技术监督管理创新与实践[J]. 电力技术,2009,12:15-17+29.
用心做教育,就要拥有一份童心。
教师与学生构成了教育的主体,教师是施教者,学生是受教者,而两者并不是对立的,教师与学生间的和谐成为了教育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在教育活动中,由于学生的年龄因素决定了学生的思想,他们有自己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视角,作为与学生有一定年龄差距的老师,则必须要拥有一颗学生一样的童心才能与学生走得更近,才能走进学生内心深处,使教育活动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效益。
用心做教育,就要奉献一片爱心。
“爱孩子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学生在老师的眼中就是孩子。既然是孩子,我们就得用我们的爱来教育他们。我们每天最主要的工作是什么,上课、批改作业?不是,那只是我们工作中很小的一部分,我们主要的工作是把我们的爱给学生,并且,要把我们的爱给每一个学生,不要有所遗漏,因为,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原来每个孩子都是那么可爱。
用心做教育,就要竖立一颗恒心。
【关键词】信息技术 会计 风险防范 事后监督
为适应经济金融的改革和发展,人民银行会计不断变革与创新,会计核算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信息技术对此较好地发挥了支撑作用。与传统手工会计相比,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会计在授权控制、业务流程、监督处理等方面发生巨大变化。事后监督作为人民银行会计防范资金风险的重要闸门,研究其面对信息技术环境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信息技术作为经济发展的一种技术力量,推动了央行会计核算由手工模式向信息化方向迈进。以营业会计为例,核算手段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4年至1994年主要采用手工核算方式,央行营业会计处于试验阶段,计算机处理只是辅助手段,会计操作相对落后。第二阶段为会计电算化阶段。时间跨度为1994年至2000年,以1993年开发的单机版央行会计核算系统为主要标志,该系统的推广运用将手工条件下的大部分会计核算工作由计算机来代替,提高了核算的效率和质量,但功能主要体现在业务核算、账务处理方面,未实现会计核算的网络化。第三阶段为会计信息化阶段。此阶段从2002年至今,在此阶段,会计核算主要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手段,会计业务处理自动化,人机融合程度高度发展,逐步实现集数据集中、信息共享、方便服务、综合管理等功能为一体化的综合系统。
一、信息技术对央行会计业务核算的影响
1.管理扁平化,会计具有开放性。央行会计数据集中系统的上线运行,使会计主体由过去具体的分支机构变为总行唯一单位,消除了过去因地域限制而造成的会计信息割裂的状况,实现了会计信息的全国纵向集中,会计组织呈现扁平化的趋势。同时数据集中系统通过与各相关系统的连接,实现了人民银行各项会计业务数据的横向整合,突破了会计数据的部门限制,形成完整的人民币全国“一本账”,为及时和准确搜集数据、编制报表创造了便利条件,对有效防范风险和提供决策发挥了重要作用。
2.会计理念由注重核算向管理型转变。随着会计数据集中系统的运用和完善,人民银行会计可以随时、随地以任意的方式为各类使用者提供所需的金融服务。同时数据集中实现以后,人民银行各种业务系统将集合成一个综合的管理信息系统,会计也将由注重单纯的核算型向参与设计业务流程、调整组织结构等方面转变,这将促使会计工作人员更多地关注和分析人民银行的业务资金运营情况,并提供宏观调控所需要的信息等。
3.信息资源从分散到集中,更加全面和及时。会计数据集中系统的运用,将人民银行原来分散在全国341个分支机构的数据信息实现全国集中,这有利于减少数据的采集汇总环节,其资金信息可以即时生成,从而使会计信息的披露更加及时、充分和全面,避免了因逐级汇总产生的信息失真现象,同时可以为领导层及时提供各分支机构、各种业务情况,以便更好地提供决策支持和信息服务。
4.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将出现新的变化。信息化会计在提高资金清算效率的同时,会计风险表现形式除现有的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和法律风险外,传输过程中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构成的威胁日益受到重视。这是因为全国数据大集中系统一旦遭遇网络堵塞或中断,影响的不只是一个区域,甚至是全国的业务中断或系统瘫痪。因此,业务安全也成了关注重点,具体需要关注系统安全、数据安全以及内控制度等方面。
二、会计信息化对事后监督工作的新挑战
1.传统会计理念面临变革,迫切需要更新监督观念。随着信息技术的运用,会计核算已经做到由电脑系统根据柜员输入的业务信息自动完成,各项业务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已大大提高,而且一些传统的内部控制措施被内置到会计核算软件中,传统的以不相容岗位职责分离方式为重点的风险控制方式不需强调。若事后监督仍仅限于账平、表对,只注重会计核算的准确性,面对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作案及深层次的风险隐患,若不采用科技含量高的监督手段和方法,将不能真正起到防范信息化条件下资金风险的作用。
2.监督手段落后,增加了事后监督的难度。在传统条件下,各种会计资料的核算都由纸质资料记载,若会计信息被篡改,将会留下痕迹,有清晰线索可寻。而在信息化条件下,会计人员仅仅通过简单的数据录入,就会自动生成财务报表、明细账,中间的会计处理则由计算机按程序自动完成,如国库会计核算系统加入横向联网系统后,系统能够实现数据与信息的自动核对、校验及匹配处理。事后监督人员面对大量的数据信息,若仍采用传统手工监督方法,不仅难以实现信息与数据的逐笔勾对,而且对大量的数据信息也难以核查,这无疑给事后监督工作大大增加了难度。
3.监督内容不全面,导致风险防范的力度弱化。目前,央行事后监督工作只注重核算业务的账平、表对方面,对发现的问题也只是就问题谈建议,对问题隐藏的潜在风险缺少深入分析,不能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目前,虽然有的分支机构通过对业务流程的分析,开展了风险评估,但对风险的分析也仅限于定性分析、归类,对风险的计量仍处在探索阶段,尚没有形成统一的操作方法。究其原因,目前事后监督模式只是全面复核,对风险较为集中的重点部位和环节缺乏针对性,同时缺少风险预警监督、科学分析方式和监控手段,往往是浪费人力、财力,达不到真正防范风险的目的。
4.新的风险表现形式,向监督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信息环境下会计核算风险发生的突然性、传染性都很强,危害也更大,这主要因为数据处理是基于网络信息技术,其风险表现形式不仅包括传输介质不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还包括非法用户越权对数据进行处理等等。这与传统的事后监督只采取非现场监督,只注重对凭证表面情况监督有较大区别。信息技术环境下,事后监督要开展高层次的监督,不仅要关注微观层面即操作性风险的监督,而且需要从整体上多角度、全方位来把握信息的真实性,并能够及时反映和提供会计信息隐含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时为领导提供服务,这都为事后监督人员提出了较高要求。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事后监督的发展方向
随着信息技术在央行会计核算中的运用,传统的事后监督技术、方法和手段已受到极大的冲击和影响,事后监督为达到真正防范风险的目的,更新监督观念、开发监督系统、创新监督方法、培养复合型人才成为当务之急。
1.树立以风险为本的监督理念,强化风险管理。事后监督作为央行风险防范的最后一道闸门,面对会计信息化带来的影响,必须树立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其目标是以会计核算业务流程为基础,增强业务运行风险管理能力,实现由业务复审向风险管理的战略转型,其监控重点为通过关注风险演变的内在规律,从风险源头抓起,多维度、深层次核查风险事件的驱动因素,主动分析、预警和披露风险隐患,从而变被动的业务复核为主动的数据分析模式,变事后监督为事前预警和事中筛查,实现风险控制关口前移,同时进一步建立风险事件收集机制,以过滤、识别、分析、判断风险事件,实现风险事件分类、分级和分层管理,有效预防各类潜在风险,切实提升风险管理质效。
2.开发综合监督系统,全面推进事后监督的信息化。针对目前除营业会计,其他业务仍采用纯人工监督方式的情况,建议总行开发包括会计、国库、发行等业务的监督系统,该系统具有业务监督、档案管理和数据分析等功能一体的综合监督系统,以提高监督系统的智能化。这样一方面可以实现监督手段和核算手段的完全匹配,解决监督不到位、不全面的问题,大大提高了监督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监督结果,运用对比、趋势分析等方法,开展风险评估和预警,实现由事后向事前预警的转变和发展,以消除潜在风险隐患,同时可以及时分析各业务资金的变化情况等,如准备金率变化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及效果,为领导宏观调控提供重要参考。
3.创新监督手段和方法,提高风险防范效能。在强调风险监督理念和开发综合监督系统的同时,还要强化事后监督、过程监督、重点监督等方法。一是应将涉及资金进、出口的核算业务,如同城票据提出、提入,同城票据科目挂账及销账,暂收、暂付款项的列账,重要凭证的使用及重复打印等环节作为重点监督对象;二是开展现场监督,实现非现场监督与现场监督的有机结合,对核算部门不能仅仅靠每日提交的重要空白凭证使用及管理情况、重大事项审批情况等进行现场检查,还要突破传统非现场监督的局限性,防范监督盲点;三是根据会计业务信息化的发展,制定电子数据处理环境下的事后监督工作规程,以便事后监督人员面对会计的信息化环境有据可查、有章可循,切实增强监督工作的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4.培养复合型事后监督人才,全面提高监督质效。央行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不仅要求事后监督人员熟练掌握相关业务流程、规章制度,而且要能够很好地把握业务的风险环节和风险点,以便在监督工作中能够灵敏捕捉业务的潜在风险隐患,为构建风险预警模型奠定基础。因此,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监督人员应通过培训和自学及时更新业务知识,提升综合业务素质,同时要培养职业判断力,牢固树立风险防范观念,提高自身洞察、分析、防控风险的能力,以推动监督工作向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发挥事后监督的前瞻性和有效性。
(作者为会计师、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 张卫华,蒋忠贵.会计网络化对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影响[J].北京:金融会计,2010(9).
[2] 黄中华.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银行会计风险及其防范[J].武汉:财会月刊,2011(2).
>> “微时代”公共图书馆全民阅读推广服务创新研究 网络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新趋势 大数据时代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探析 数字阅读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刍议 信息化时代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服务创新举措 微媒体时代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实现途径创新研究 浅析全民阅读时代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延伸 信息时代下公共图书馆在满足全民阅读服务的思考 中小型公共图书馆微博应用的探索与实践 微博创新在公共图书馆服务中的研究 数字时代城市公共图书馆的建筑 数字化时代城市公共图书馆的创新经营模式初探 论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的公共图书馆创新服务 大数据时代县级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创新 论“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创新 浅析“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创新 浅阅读时代图书馆阅读推广创新研究 从SWOT分析浅谈公共图书馆微博宣传推广策略 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推广与营销 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运营推广初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 4 ] 王波.图书馆阅读推广亟待研究的若干问题[J].图书与情报,2011(5):32-35,45.
[ 5 ] 谢蓉.数字时代图书馆阅读推广模式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2(3):23-27.
[ 6 ] 郑章飞.图书馆阅读推广理论与实践研究述略[J].图书馆论坛,2010(6):46-51,132.
[ 7 ] 贺金剑.论文化改革的必要性[J].今日中国论坛,2013(21):37-38.
[ 8 ] 吴志敏.社会阅读推广与公共图书馆使命:兼论罗湖区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J].图书馆学研究,2011(4):86-89.
[ 9 ] 蒋一平,季亚娟,王醒宇.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创新实践与思考:以浙江工业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14(20):84-87,99.
[10] 彭华.浅阅读时代图书馆阅读推广创新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4(7):132-134.
[11] 杨新力.转变文化发展方式 加快文化改革发展[J].江苏社会科学,2010(4):1-3.
[12] 段梅,范丽娟,赵晖.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创新[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4):86-89,115.
[13] 万力明.阅读推广:助推图书馆腾飞插上另一只翅膀[J].当代图书馆,2011(1):7-11.
[14] 张剑.图书馆开展全民阅读推广活动的对策与建议[J].
关键词:图书馆;读者服务;功能
随着教育界的教学方式(老师主要以引导的方式为主,同学们自己进行探究式的学习)的改变,使得同学们的学习方式由以前的接受式转化为探究式。因此,图书馆的作用在高校中显示的尤为重要,这样的状态也对图书馆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当今我国众多高校的图书馆读者服务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就读者服务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探究,从而使得新形势下大学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功能更加科学、合理、完善,从而更加高质量的服务与读者们。
1 新形势下大学图书馆读者服务功能的发展趋势
1.1 新形势下大学图书馆读者服务模式在变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的服务模式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当前计算机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以及办公自动化和网络化进程的加快,使读者服务工作前快速发展。因此,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为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必须逐步由传统的服务模式向现代化的服务模式进行转变。
1.2 新形势下大学图书馆读者服务内容在更新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大学图书馆作为大学的信息中心,它存在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图书馆的收藏量和图书的流通大量,更重要的在于开展深层次的信息加工,为广大读者及时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使得大学生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又增加了一个。另外,大学图书馆服务除了阅读功能外,还应具备信息传播功能、终身教育功能等,这就意味着新形势下大学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必须适应环境的变迁而进行有效的调整,增加新的服务功能,跟着时代的步伐,使得图书馆在大学生的生活中依然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1.3 读者服务对象在延伸
有史以来高校图书馆受地域和载体形式等多种因素的限制,服务的对象是本校的师生,是相对封闭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使得各个高校之间不能进行有好的交流,同时也使得众多的校外人员无法获得图书,这样图书的价值就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针对这一问题,省级的相关机构进行探讨商议最终决定在省际高校图书馆之间使用通用借书证,实行馆际互借。这样的决策使得高校的图书资源得到了较好的利用。同时也使得大学生们的学习机会增多,学习的范围更加广阔。当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学的图书馆已发展成为一种以电子计算机和通信网络联系起来的图书馆集合。在这种网络化的文献信息交流系统中,每一个高校的图书馆都是信息网络的一个节点,其所在网络系统内任何一个使用本馆文献信息资源的读者都是自己的服务对象。因此这样的状态使得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已由“本校师生读者”延伸到“全社会读者”,完全突破图书馆的地域界限。这样的发展状态使得高校图书馆正在从自我封闭、有限开放走向全面开放,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社会义务,发挥更大的社会服务功能。
1.4 新形势下大学图书馆新型功能不断扩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学图书馆已不再单一的注重这纸类图书的馆藏量和借阅量,而是全面的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例如:大学图书馆的多媒体服务功能、文献信息化功能、光盘数据库网络服务功能、文化展示功能、文化交流功能、文化研究功能以及文化服务功能、文化娱乐功能等得到蓬勃发展。
2 新形势下大学图书馆对管理员的要求
2.1 增强管理员的服务理念
大学的图书馆肩负着为教学、科研服务的重要职能,图书馆的设备及质量直接影响到一个高校的教学质量及科研成果的获得。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图书馆管理员服务的对象、方式和内容等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但“ 一切为了读者”的服务宗旨是永远不变的。因此,管理员们要树立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思想,把图书馆的工作重心由藏书转向读者,由“ 以书为本”向“ 以人为本”的观念转变,改被动接待读者为主动服务读者,做好读者的服务员和知识导航员。大学图书馆在保证为本校师生提供最优质服务的基础上,还应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和服务功能,不断改进并提高自身服务水平,使读者方便、快捷、准确地获取所需的信息、知识,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2.2 强化图书馆管理员的自身素质
大学的图书馆是读者人生的加油站。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馆员们不仅要组织、管理好图书,同时还要注重对读者兴趣爱好的培养。馆员们要用自己的言行引导、影响和塑造读者,更好地发挥大学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因此,馆员要做好本职工作,光有满腔热情和良好的愿望是不够的。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馆员既要清楚本馆的各种信息馆藏情况,以及各学科知识在各数据库的分布情况,又要分析读者借阅的状况,针对不同类型的读者,掌握其对知识的需求情况及需求规律,进行相应的推荐和指导,从而把各种知识和信息有针对性地、及时地提供给读者,使得图书的利用价值达到高幅度的提升。
3 新形势下大学图书馆读者服务功能发展的建议
3.1 读者服务的内容由“传统馆藏”向“电子信息资源”发展
当前随着电子信息资源的不断增多,大学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内容逐渐增多且服务形式逐渐出现多样化。随着大批联机数据库的问世、电子出版物的发行和图书馆传统印刷本馆藏的数字化转换,电子信息资源已成为末来大学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主体,大学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内容也将逐步从传统印刷本馆藏的提供向电子信息资源存取方向发展。通过网上电子信息资源的存取和本馆电子出版物、数字化馆藏的利用,大学图书馆将以更加便捷、科学、合理的为读者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种服务,从而为读者提供更加广泛的外部电子信息资源服务,根据读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对电子信息资源进行选择存取,并对读者给予实时指导和帮助等等。
3.2 读者服务的重点从“传统借阅咨询服务”向“电子信息咨询服务”转移
传统大学图书馆的读者服务主要分为外借阅览服务和参考咨询服务。通过以上两种服务将满足于当时读者的要求。但是用以前的服务模式服务于现今的大学图书馆的模式已远远满足不了读者的要求的。由于大学图书馆已发展为既提供传统印刷本文献服务又提供电子信息资源服务。因此,读者服务工作的重点应以在继续保持一般借阅和咨询工作的同时并向以电子信息资源为依托的电子信息咨询服务方向转移,从而更好地服务与读者们。
3.3 读者服务的手由“传统手工操作方法”向“信息技术应用方向”发展
传统大学图书馆读者服务的绝大部分工作属于事务性工作,例如:主要以借借还还、看门守摊、取书归架等很传统没有科技含量的工作。但是当代高新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海量存储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和多媒体、超媒体、超文本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广泛应用,这些高新技术的出现将使图书馆的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图书馆应通过建立参考咨询电子系统,向广大的读者提供大学图书馆的检索工具以及馆内光盘数据库和网络数据库的有关情况,从而使得图书馆在新的服务模式下更加高效的服务与读者。
4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学图书馆以往的读者服务功能以满足了当代大学生的需求。因此,相关的管理部门应就此问题采用科学管理方法,运用现代化技术,拓展新服务领域,从而满足读者日益更新的需求,最大程度地扩大读者的自由选择,使图书馆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工程测量 工程建设精度
中图分类号:[TU198+.2] 文献标识码: A
建筑工程测量是工程测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建筑施工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和建筑事业的发展,对建筑工程测量的精度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满足测量工作的需要,把新型测绘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测量领域。
1.新型测绘技术的特点
近年来,工程测量水平不断提高,新型测绘技术已经更具有优势。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1精度提高,因为社会和经济改革的深化,许多科学和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得到广泛应用。又因为工程测量技术的应用是特别广的,包含了航运、交通、建筑等等行业,而随着工程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测绘技术的精准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新型的测绘技术很大程度满足了这个需求,使得工程测量中能够得出精准度更高的数据。
1.2自动化功能,新的测绘技术已经基本实现自动化,可以自动的计算机图形相关的测量数据,这种方式使得工程测量的效率大为提高。自动化的功能还使得人工操作所带来的失误得到了有效的避免,使得工程研究所需的数据可以更加科学精确。
1.3减少人力投入。工程测量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将其分配到实地检查,从而搜集到所需的数据信息来进行绘图,而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是很大的,工作也非常辛苦,新型的测绘技术中采用的数字化技术可以实现自动成图的功能,就大大减少了人力的投入。
1.4提高存储。所有新的测绘技术中,数字技术是使用最广泛的应用,而且随着信息技术和相关领域的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数字化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存储性能的提高就是数字化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显著特征。测绘人员可以将绘制成的图存在软盘里,这是可以永久储存的,以后若是发现问题,或者有需要时可以随时调出,减少图纸的浪费。
2 建筑工程测量的关键性
2.1 施工准备阶段
在每个建筑物的施工准备过程中,工程测量必须要按照有关规范的规定和现场特有的自然环境以及建筑物的规模等情况做出详细的规划设计。同时,此阶段还要对准备建设的建筑物场地的地质勘察、水文地形等进行测量,尤其是针对地质条件不是很明朗的地段,应增加对基础下各层土质稳定性的测量观测,而且还要加强以上其他各个方面测量力度。而且如果加强建筑工程规划设计阶段的测量有助于它的科学开展,避免建设施工过程中质量隐患的出现和事故的发生。
2.2 施工建设阶段
施工的主要依据可以定性为施工过程中按照要求对设计拟建工程中的建筑物进行定线放样测量。近年来由于建筑施工过程中测量放样工作质量存在的问题造成的烂尾楼、斜楼等等时常发生。其根源就在于测量放线工作存在质量问题,测量工作管理与质量监控不到位造成。因此可知,测量工作对整个工程投资、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说的严重一点,其关乎整个项目质量的成败。一旦由于某些原因出现差错,将会造成重大的质量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很大。所以施工企业需要真正的认识到施工过程中测量工作的重要性,注重测量放样工作的同时,对每层楼施工前和施工过程进行认真的测量工作。
2.3 运营使用与管理阶段
建筑工程竣工后,在经营管理阶段,其测量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及时的监测工程建筑物的现状,保证其安全运营所进行的变形观测,及时避免事故的发生。建筑工程质量最为有效、最直接的保障是看准确及时的工程测量结果,在一些薄弱的地质构造中显得尤其重要。可是,由于沉降等问题常常都存于建筑物中,这些问题经常引起安全质量事故,由此可见测量工作在工程运营管理阶段必需严格做好,以确保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工程质量。
3 工程测量中常见问题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3.1 测量仪器的操作不正确。
一般来说,施工测量所用的仪器肯定都属于精密仪器,相对价位也比较昂贵,但由于测量人员不够专业、实践经验不足,在仪器的使用过程中,也没有严格的按照手册操作,这样就会导致测量仪器的灵敏度在每使用一次后就降低,而且有些建筑企业的测量员平日里根本不会去维护或及时维修仪器。这样久而久之,仪器的精度越来越低,就是在熟练的测量人员进行测量也会出现错误,而非误差。所以建筑单位的仪器应该由个人管理负责到底,是谁的责任谁就来承担。
3.2 仪器管理混乱,测量人员不固定以及测量人员能力及素质相差太大
现在的建筑市场,在施工过程中没有专职的测量人员,绝大部分都是由其他技术员(如施工员、材料员等)兼职,而且这些专职的测量人员中有些测量员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这些所谓的专职人员和业余选手,都不是很懂常规测量仪器的使用以及维护,还有操作、性能及测量方法,由此可见这些人根本就不能完满的完成检测工作。
3.3 施工过程中三方沟通协调不畅
传统的施工管理中,测量人员以及设计和技术部不是很顺畅,但随着大型及超大型建筑工程项目的出现,慢慢的技术建筑工程师也已经不能独立的完成施工放样、模板的安装位置检查和隧道断面测量等等工作,工程测量对先进仪器的使用和精度要求上日益提高,而需要测量建筑工程师的全程参与测控。
4 加强工程测量精度控制措施
4.1 加强建筑施工测量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及实施
在施工过程的及时的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并且严格的去执行这些规定,与此同时在测量成果进行交接、复测、施工过程的检查等各个工程测量管理的环节上严格执行有关管理制度和办法,以规范测量作业的行为,保证测量成果的精度。如果能严格的去执行这些规定,那么就能确保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
4.2 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水平
要想提高测量水平,不但要从仪器上下功夫,还要培养一些有素质、有专业水准的技术人员,仪器要经常维护和校核,测量人员要不定期的进行培训。对一些比较重要的施工测量放样,最好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校核复核工作。这样多次的进行复测,以保证测量结果的正确性,为项目的顺利、圆满完成提供有力的保障。
4.3 加大测量仪器投入力度
我们可以从当前的建筑市场明明白白的看到,建筑工程规模不断的扩大以及复杂程度也不断的增加,因此施工技术的精度相应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企业的管理者需要有发展的眼光,尽早的引进经济、实用的新仪器,从而紧紧的跟随现代建筑工程优质、快速、高效的施工需求,提高建筑施工测量工作的质量。
5 结束语:
建筑工程测量是一个项目的首要任务,也可以认为是最重要的。因为他的精度直接影响着这个项目的成败,但现在建筑市场的不太规范,测量精度一再遇到挑战,这些原因有些来自仪器本身,还有一些来自人为因素,比如,测量人员的技能不高,测量人员的一时大意,因此,在测量中必须明确测量工作的任务和目的,提高测量人员的技能是一个关键环节,而且这些建筑测量人员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养成认真、严格、负责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这样才能是测量专业更好的服务于建设新的、大型的建筑工程项目。
参考文献:
[1]李彬.论述市政工程的控制测量精度问题[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8)
[2]张正禄.工程测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3]刘成峰.如何对工程测量精度进行有效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10)
[4]王景钟.浅析工程测量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J].科技与生活,2009,(21):51-51.
关键词:质量技术监督 新形势
在经济、社会、科技、文化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下,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作为管理质量、计量、标准化、食品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的重要职能部门,如何做好质量技术监督的工作,以便于更好地履行综合管理和行政执法职能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对此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一、认清新形势增强紧迫感
社会是发展的,历史是进步的,做好新形势下的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必须认清形势,把握大局,立足大局,服务大局。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提高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为此就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敢于创新,对日常工作要敢于打破旧框框,面对新问题、新情况,勇于思考探索。要做到急事急办,快事快办,提高办事效率。
二、加强质量专业人才和技术保障能力建设
加强质量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努力造就一支热爱质量事业、精通质量专业的人才队伍;加快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全方位优化检测力量布局,合理配置检测资源,努力建立符合本地实际的重点突出、技术先进、优势互补、布局合理的检验检测机构网络和运行体系;加大硬件建设投入力度,大力提高检验检测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水平;加强食品等涉及人身健康安全产品的实验室建设,尽快完善各级监管机构开展食品等安全类产品检测所必须的实验室条件和仪器设备,保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正常有效开展;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加大对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经费的投入力度,扩大监督抽查覆盖面,增强监督抽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提高质监工作的效率
质监部门要想有所作为,提高质监工作的效率,必须紧扣地方中心工作,出好招、出实招,才能在地方经济发展大潮中扮演好助推器的角色,赢得地位。质监工作是事关地方经济运行质量,事关产业、企业发展,弹性空间很大。就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讲,如何提升产业层次、推进名牌战略、提高企业(产业)竞争力、促进技术进步等等,质监部门大有文章可做。关键是抓住时机,找准切入点,提高有效性。
一是多措并举,强化监管,确保“两个安全”不出问题。地方政府对安全工作越来越重视,做好食品和特种设备“两个安全”的监管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关系到社会和谐与稳定,关系到经济发展大环境。质监部门要围绕督促企业全面落实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这一核心,积极履行监管职能,不断加强对企业的服务、培训、督导,全力抓好食品和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确保“两个安全”不出问题,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
二是依法行政,强化服务,提升区域质量水平。要积极开展“质量强省(市、县)”活动,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和环境质量,提升地方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仅要依法行政,还要转变执法理念,变事后监管为事前服务,更多地为企业排解困难,解决他们发展中遇到的困难,监管工作重心前移,帮助企业做强做大,促进产业发展、企业规模化发展。做到了这一点,也就树立起了质监部门的威信,监管的有效性才能提高。
三是打假治劣,服务民生,保障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质监工作的落脚点在于关注民生,贴近百姓生活,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要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违法行为,推动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让人民群众吃得安全、安心、放心;要大力实施计量惠民活动。针对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出租车计价器、商场超市、集贸市场和加油站等开展计量监督检查,力争让老百姓买放心菜、坐放心车、加放心油,以诚信计量推动和谐城乡建设;要加大打假力度,坚持开展对涉及生产和生活消费安全危害大、影响面广的农资、建材、电线电缆等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加强重点区域的打假治劣工作。
四、注重优化质监工作的环境
一是加强沟通联系,争取地方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质监工作要有所作为,离不开地方党委、政府和部门的支持,因此要紧扣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当好参谋。要主动汇报工作,尤其是向人大、政协,使他们了解我们的职责范围,理解我们的工作,从而支持我们的工作。要处理好与其他部门的关系,摆正位置,重新做好自身定位,放低调子,凡事以商量的口吻,加强沟通联络,及时通报情况,加深感情。
关键词:“互联网+”信息技术;室内设计;教学融合
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可以提高建筑室内设计教学的实践性,能够运用与学生能力水平相适应性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专注于课堂教学活动,并且可以给学生配置丰富的慕课和微课资源。在“互联网+”背景下现代建筑室内设计教学帮助学生取得了实质性的提高。
一、信息技术与建筑室内设计教学结合必要性
(一)帮助学生理解建筑室内设计理论
实现在“互联网+”新常态下的信息技术与建筑室内设计教学的高度融合,可以借助互联网提供的丰富教学资源,促进学生更好的掌握建筑室内设计理论。首先,现代信息技术营造的直观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更好的观察设计细节,开拓了学生的眼界,形成了学生更先进的设计理解。其次,计算机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模拟情境,有助于学生走进真正的设计室,在现实用结合实践进行理论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理论实践水平。
(二)解决传统建筑室内设计教学的问题
传统的建筑室内设计教学过于注重理论教学,教学过程枯燥乏味,学生不仅不能主动的学习知识,而且存在着教学过程机械,教学内容简单,无法培养实用型人才问题。实现信息技术与建筑室内设计课堂教学的深入融合,可以解决传统教学方式方法存在的问题,为学生提供更为生动的教学环境,建立了互联网环境下的良好的师生沟通关系,还可以把建筑室内设计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促进学生主动的开展相关的预习活动,从而全面提高了教学效率,解决了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二、信息技术与建筑室内设计教学结合的原则
(一)全面实现课堂教学的创新原则
在“互联网+”背景下,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室内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必须采用创新性的思维,充分的发挥出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与特征,全面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首先,从室内设计教学的课堂结构着眼,在“互联网+”背景关照下,实现教学时间与资源的优化配置,注重课前引入、理论陈述、教学实践、讨论创新等环节的科学配置。其次,注重开展有人文价值的教学,着力引导学生领会室内设计背后的人文含义,能够结合具体事例进行教学,全面提高现代室内设计教学的直观性,并且把现实室内设计理论潜移默化的投入到室内设计领域当中。第三,明确室内设计教学的目标,合理恰当的安排教学内容,选用与教学任务贴切,易于学生理解,而且具体启发性的内容进行教学。
(二)注重使用模拟教学法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可以在课堂上就模拟出真实的设计工作场景,学生可以结合现实中的具体案例在课堂上学习相关知识,这样可以提高室内设计课堂教学的真实性,把教学内容以实景化的场景呈现出来。首先,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模拟真实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实践中的设计问题,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情境性,而且有助于帮助学生结合实况操作。其次,教师可以在“互联网+”的背景下给学生演示相关的数据分析,运用模拟设备对教材和现有的教学素材进行优化安排,从而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第三,可以在课堂上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学生对室内设计教学的重点进行理性的思考和探究,围绕具体的问题,启迪学生的设计思路,促进学生开展设计创新。
(三)进行室内设计教学反思
现代建筑室内设计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教师应当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开展主动的反思,促进学生对建筑室内设计理论有更深入的认识。首先,教师应当围绕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和课下积累的问题,引导学生围绕着案例或是互联网信息资源进行深入的反思,不仅要引导学生反思是否完成了学习任务,更要围绕问题思考解决办法,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活学活用,解决学生在设计理论与实践方面的问题。其次,教师可以使用评价手段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必要的点评,实现方向和细节方面的引导,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主动性。第三,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主动反思,找出课堂教学的得失,借助互联网资源,全面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
三、信息技术与建筑室内设计教学融合的策略
(一)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了各种丰富的教学资源,改变了传统的建筑室内设计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对更丰富的数据、图片、视频等资料进行精细的加工,制作出更加精美和吸引学生的课件,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首先,进行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式,提供丰富的实践环境和活动场景,引导学生走进真实的设计室,帮助学生进行设计领域的创新。其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给学生传递丰富的信息,极大的开拓学生的眼界,使学生结合丰富的典型设计案例,促进学生更生动的运用现代设计理论进行课堂实践操作活动。第三,运用三维影像技术实现立体化的教学,全角度的展示设计作品实景,在课堂上提高室内设计教学直观性。
(二)使用更新颖的教学形式
现代信息技术使得建筑室内设计内容更丰富,同时降低了教师的教学强度,教师可以运用更新颖的创新性教学形式,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指导,这样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价值,而且有助于学生深入的理解设计理论。首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减少教学程度,节省教学时间,把反繁琐的教学程序变得简单化,借助数字手段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其次,运用多媒体技术深入的解读教材,把教学内容的细节直观生动的展示给学生,同时运用对比、实践和探究学习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刻的理解相关常识和理论知识,促进学生深入的理解相关内容。
(三)增加课堂实训实练环节
现代建筑室内设计教学的任务主要在培养有应用能力的实践型专业人才,增强课堂实训环节已经成为必然要求,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建工室内设计课堂的实训实练效果。首先,可以在课堂上借助计算机为学生提供与实训室相似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就形成室内设计必要的空间感和结构感。其次,可以运用各种室内设计三维动画软件,例如Adobe After Effect、Autodesk3ds Max硖岣哐生的设计体验,引导学生更好的掌握室内设计中实与虚的关系,全面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四、结语
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建筑室内设计教学领域,有助于发挥“互联网+”的技术优势,补足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与学习工具,可以把课堂教学内容以直观生动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实现了室内设计课堂的互动目的,是符合现代改革趋势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刘旭红.网络环境下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设计[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