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小学继续教育范文

中小学继续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小学继续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小学继续教育

第1篇:中小学继续教育范文

关键词: 体育教师 入职培训 人才培养

1.引言

继续教育是一种教育形态,终身教育的思想于上个世纪60年代产生。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已走过30多年的历程,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终身教育观念的深入,教育水平的提高,新课程标准的革新与实施等,对中小学体育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体育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则作为教学育人的主要承担者,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作为决定体育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成败的关键成为时代的主流话题。自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各界教育人士对中小学生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问题做了许多相关的研究,但是目前仍然处于探索阶段,由于受到多方面的制约,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可行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受教育的培训体系。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大多停留在教育学、心理学、政治理论学习的培训上,与专业技术、专业理论知识及体育课程改革相关的培训较少,几乎流于形式的骨干教师培训,缺乏现实意义和实效性。因此,当务之急是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业务水平,尽快使教师适应当前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体育教师受教育失缺

2.1高等体育院校人才培养的失缺

高等体育院校人才培养的失败是导致体育人才素质不高、能力不强的根源。高等体育院校作为培养体育专业人才的田园,肩负着培养一代又一代优秀的体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但是高等体育院校培养出来的体育人才不能满足现行的中小学需要的综合型、复合型、高素质的体育人才要求。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技术、专业知识、理论知识、各种能力主要是在专业院校获得的,以技术课程为主,理论课程为辅,提倡“一专多能”,最终导致专业技术不专,理论功底差而不全,科研能力欠缺,走上教师岗位不能胜任教学教育工作。同时,由于应试教育和高等院校人才扩招,导致体院院校人才的范化,培养出来的人才素质不高、理论基础差等。正是因为高等体育院校人才培养不能满足现行的中小学体育教学教育的需求,从而导致体育教师在岗时要加强多方面能力的培养,继续接受多方面培训才能适应学校体育的工作。

2.2体育教师入职前培训缺失

随着体育专业院校的范化,教师工作岗位的需求逐渐减少,体育教师的竞争虽然激烈,但是招生的笔试的内容基本是考教育学和心理学,技术则以专业技术为主,招生考试缺乏系统性、客观性,并不能确实体现考生的水平。同时,体育教师大多是直接上岗,并没有进行岗前的专门培训,导致上岗后不能适应学校体育教学教育工作。再者,虽然体育院校要求学生必须参加教育实习方可毕业,但教育实习时间短且多流于形式,学生并没有在实践中确实获得教育教学的能力,多以应付式。可见,体育教师在走上岗位时缺少教育教学的经验与实践能力。

2.3缺乏专门的培训机构

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经历了起步、发展、变革三个阶段,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逐渐完善。自90年代以来,教育学院作为中小学体育教师受教育的主角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职中小学体育教师获得了补偿为主的在职教育。培训的内容多为教育学、心理学、政治理论学习。由教育部门主办的各种短期培训班、研讨会、会议,多是探讨教学教法的问题。较少从教师的专业技术、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培训,不能确实做到体育教师全面发展,同时缺乏专门性和针对性,不能确确实实做到缺什么补什么,长远机制不明确。因此,培训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

3.发展对策研究

3.1加快高等体育院校人才培养,适应中小学学校体育的发展

高等体育院校人才培养需要做出行之有效的改革,以适应中小学学校体育发展的要求。不能将在职的体育教师的终身教育让继续教育这一独杆来扛,中小学体育教师在工作岗位确实需要不断培训以满足教育的发展,但是必须分为两步走,由高等体育院校承担一部分人才培养任务,同时高等体育院校完全有能力来承担。

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分为两步走,提前做,继续教育部门应与高等体育院校同时抓,分为两步走,高等体育院校培养适应现行教育的体育人才,培养技术、理论知识、科研实践能力、教学教育、竞赛组织、专业技能等能力全面发展的综合型、复合型、全能类的人才,以减轻教师在职时受继续教育的负担。体育教师满足学校教育教学,不能放在继续教育这条独杆上,在职体育教学缺乏精力和时间再接受过多的继续教育培训。高等体育院校做好体育人才的培养,为走上体育教师岗位的体育人才打好坚实的基础将为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分担一半压力,同时也是行之有效的途径。

3.2加强体育教师入职培训

新体育教师报到后,在开始执教生涯时,为更好更快地适应中小学学校体育的工作开展,由市、县或者区统一安排新入职的体育教师进行集训,聘请一线的骨干教师和专家作为培训老师。培训的内容应该包括: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技能、专业知识、基本理论、教学教法、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热点难点问题研究等,使新教师把握宏观教育教学,尽快适应教学工作。新教师到岗后,由本校一线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入职教育,新体育教师在师傅的指导和带领下进行教学实习和实践教学,掌握课堂教学过程,学习课程设置等。

3.3成立专门性的培训机构

《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明确规定:“继续教育的经费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在地方教师事业费中专项列支。”但在实际工作中,这项规定往往成为一纸空文。主要依赖于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院和高等师范院校,以及各市的教育教研室等部门。但由于承担继续教育的学校办学任务重、要求高、难度大,无法形成办学的规模效应,造成教育成本高而产出少的弊端。另外,由于政府投入继续教育的经费十分有限,其办学也缺乏一定的法律保障。于是迫切需要一个专门性的培训机构为中小学体育教师提供良好继续教育环境和场所。可选知名专家和一线的骨干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对在职的教师进行集中培训,突出培训对象的普遍性、灵活性、针对性。培训机构设置的培训内容应该是全面、可行,符合实际的,如下表所示:

4.结语

体育教师在职期间进行继续教育是自我完善和提高的过程,同时也是进行终身教育的手段。体育教师进行继续教育有利于加强业务学习和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以适应教育的发展。高等体院院校人才培养的失缺使继续教育开展艰难,同时也是根源所在,培养适应中小学体育教师是高等体育院校未来思考的方向。新体育教师入职前的专门性培训显得尤为重要,成立专门的继续教育机构是未来发展趋势,专门的培训机构为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场所。

参考文献:

[1]杜文银.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途径[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4:(4).

第2篇:中小学继续教育范文

一般地讲,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是结合课程改革、理念 更新的教育形势,对中小学教师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知识的某一区 域进行强化提高、培训更新、补充培养的过程,使之更好地适应 教育革新的需求,有效地服务于本职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从其特殊性来看,继续教育是个体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对个体综合能力和专长技能的针对性很强的培训,是有利于一个 人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继续教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中 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更是教育改革与发展不可或缺、时不我待 的有机环节。对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是教育部门针对特定形 式下的需要对在职教师进行的业务提高活动、或是在某一认知领 域内对教师进行的理念更新、知识补充活动,其目的性很强,就 是为了教师在教学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继续教育的内容是可感 知和把握的,是结合一定教育形式和发展的需求,在知识领域内 和技能领域内对教师的再提高、再教育。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它 与传统教育相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灵活性、办学渠道的特殊 性、教育过程的层次性、时效性。目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 发展正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之势,前景十分美好。但在具体实践 中,不免会因为探索而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亟待解决。教师的再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解决教与学的合理运行中的 不和谐之处。所以,研究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更能促进自身 的进步。纵观现阶段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整体情况,我们应当 在如下方面持谨慎态度。

一、继续教育不同于一般意义的培训

继续教育的特点,尤其是中小学教师的再教育,与一般意义 上的个体培训不同,它是整个普通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社会上的一般培训,可能只侧重于员工的某些技能或认识水平的提 高,充其量是一种上岗前期的准备活动。而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 育是一种在旧有规模上的提升,是一种存在质的飞跃的思想认识 的升华。一般意义的社会培训,要求不是很高,精度和深度绝非 能与中小学教师再教育相媲美。因此,对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 无论组织部门还是实施单位,包括受教育者,思想上务必高度重 视,不能因轻心而致使这项活动流于形式、走过场。

二、继续教育的形式、方法单一,教育内容针对性不强,忽视师德培养与提高。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与传统的基础教育不同,它有自己的特 殊性。基础教育强调“共性”的需要,而继续教育则要满足的是 特殊性的需要。由于条件所限,我们目前的继续教育在教学形式 上存在单薄的现象,丰富性是谈不上的。只是组织起来“听”、 分散下去“论”,以及方法的单一,使得继续教育这项活动失去 了趣味性和动人之处,教育者机械死板,学习者枯燥乏味,提高 与深化的效果不明显。这方面确实是组织者要下大力气研究的问 题。如何才能行之有效地把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落到实处,从 真正意义上见效呢?根据继续教育的特点,结合中小学教师工作 实践,继续教育可以分层次、多途径、网络化地进行,研修、讨 论、经验交流、培训提高等形式综合利用,视本地区、本学科的 特点而定,因地制宜,密切围绕教育所需来进行。继续教育的内 容决不能是知识的滞后学习,要与教学实践、教育改革同步。如 果继续教育的内容相对落后于教育改革,教育研究又跟不上实际 需要,可能会形成不良循环,贻害无穷。这是对继续教育组织者 和教育教学研究者提出的高品位的要求,容不得半点马虎。另外, 现阶段个别大专院校开设的学历培训、进修、提高班,或多或少 存在着一定的误区:质量要求不高、重复旧知识、管理不严、文 凭发放宽松,是经济利益驱动下的“学历提高”,而不是精益求 精的继续教育。要走出这个误区,重能力,重实践,才能求真务 实。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决不能把知识的提高与技能的培训 脱节,二者要辩证地、和谐地统一起来。继续教育务必要加上教 师师德建设方面的内容,这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三、组织机构的不健全

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应当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从国家到 地方,自上而下建立基本完善的继续教育管理和研究的组织体 系。目前,各地的组织机构基本由本地教育管理部门兼职负责, 并非专门机构,更谈不上专业研究机构。建立和完善专门的组织 机构,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配备相应的 高素质的专门研究队伍,更是促进继续教育不断深入和综合能力 不断提高的动力。继续教育的研究、探索,相对来说较为缺少, 力量薄弱,这也是导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开展不力和不完善的 原因之一。各地的教育研究,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专项研究 应当投入较大的力量。建立完善的专门的组织和研究机构,统筹 安排,协调运行,推动继续教育的发展,将促进整个教育教学工 作的顺利运转。

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相关法规不健全

第3篇:中小学继续教育范文

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覆盖我市教师全员,涉及面广,层次复杂。原来分设中小幼三个教师培训中心,分别挂靠两个市属大学,头绪多,条块分割,每年教师培训工作缺乏系统规划;职能不明,责任不清,已与高速发展的教育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强烈需求不相适应。后经市教育局广泛调研、论证,通过整合资源,理顺关系,实施职能归口,终于成立了武汉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并通过委局的统一领导和教师工作处的具体指导,统一协调与管理全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心成立后,注重市级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的组织与实施,强化市级培训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规范区级培训的立项审批制度,还组织开展全市教师培训工作的运行与交流。这样,全市教师培训工作有序运转,市级教师培训项目逐步形成特色,区级培训异彩纷呈,既有效推动教师队伍的健康发展,又为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持。

二、深入一线做调研,按需立项接地气

开展按需施训是落实“以师为本”的培训理念的集中体现。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不同,城乡及不同区域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也不同,因此,只有满足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培训,才是有效且能赢得教师欢迎的培训。每年进行市级培训项目设置之前,市局教师工作处会同市继教中心认真开展培训前的项目调研,坚持与一线教师、教育行政管理者和师训管理者座谈、交流,以认真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并在坚持我市教师培训的连续性的基础上,科学、整体地规划教师培训项目,努力做到全员培训与骨干研修结合,短期培训与长线培训互补,理论学习与实践研修兼顾,力求项目设计针对我市教师实际,最终提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的专业指导。教师培训项目根据教师的需求而设定,深受参训教师的欢迎。特别是近年来,每年市级项目参训教师近15000人次,参训率接近100%。由于项目设置和培训内容能吸引教师,所以参训逐渐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这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大有裨益。

三、课程设计精品化,资源整合优质化

教师培训,即给教师专业的引领和发现、利用优质的教育资源,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个人素养。只有做好教师培训,才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1.市场化运作项目招标,优质培训成效显著

从2009年开始,市级教师培训实行项目外包,即通过公开招标,广泛引进优质的教育资源。通过整体规划,基本实现了“项目专业设计、政府公开招标、资质机构承办、区校两级协同、市级整体管控”的操作模式。通过招标信息的,各种优质的教育资源被引入武汉的教师培训活动中。这样,教师便能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例如,常青第一学校的刘佳老师这样说:“我有幸来到位于首都北京的北京师范大学,参加由武汉市教育局组织的首届武汉市优秀青年教师研修班的学习。虽然11月的北京秋风瑟瑟,满地落叶,让我这个一直生活在南方的人感到无比寒冷,但培训课程如火如荼,专家高屋建瓴的讲座以及特级教师理论结合实践的剖析,不仅让我从理论高度了解到新时期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必要性,更让我从实践角度理解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教学。这次培训学习对我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既提高了我的思想认识,又使我获得新的感悟,还令我明白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2.开发本地优质资源,锻造精品课程

我们注重本地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并组织名特优教师集体研讨,以形成适合武汉教育发展现实的精品课程。在此基础上,建立我市一线教师的优质资源库,旨在向全市教师培训基地推出一批精品课程和优质师资,以丰富教师培训的内容,最终适应教师专业的发展需求。同时,各区也在积极行动,采取“内强队伍、外联优质基地”的策略,通过内修外习的方式,打造骨干队伍,提升区域教师的整体水平。

四、优化培训打基础,立足基地抓争创

1.认真学习文件,建立市级标准

教师培训基地是教师的专业发展中心,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孵化器。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及《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评估认定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全市大力推进教师培训机构改革建设,充分发挥其在新时期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和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服务与支撑作用。

2.优化资源配置,探索“研训一体化”

各区级教师培训机构根据区域教育发展的需要和教师专业发展的诉求,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在完善机构、规范管理、创新模式和队伍建设等方面开展了积极探索,使教师培训基地基本成为本地区教师专业发展的集散地。例如,武昌区、洪山区积极开展“研训一体化”的探索与实践,有效整合区内教育资源,实现目标融合、内容兼容和过程协调,以突出“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的特点,基本形成区域性教科研、中小学教研以及教师培训一体化的“大研训”格局。又如,新洲区教师培训中心根据区局教育规划的总体目标,强化自身建设,努力把培训中心建成促进教师发展的服务中心、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导中心和品牌中心。总之,教师培训中心首先要发展自己,然后引领教师发展,最终带动学校发展。

3.争创达标建设,以便强基固本

2011年,教育部师范教育司重启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评估认定工作,给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各区级教师培训基地对照教师司的评估标准,深化机构内部改革,既抓硬件的达标,又重软件工程的建设。例如,武昌区教培中心积极创建国家级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基地,通过内挖潜力,外学经验,不断提升“研训一体化”的工作实效性,更好地促进了教师的发展,并经专家组评估考核,一次性通过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评估的认定,是继东西湖区教师进修学校后又一个国家级示范基地,有力推进了区域教育的发展。此外,我市还创建市级教师培训示范基地3个,市级教师培训合格基地7个,为全市教师继续教育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五、跟踪考核查实效,学分管理网络化

1.出台管理规范,促进培训多样化

为了有效保障全市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市教育局出台了《武汉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办法》,就教师继续教育的组织管理、业务管理以及学分考核细则等内容作出明确规定。具体有四点。其一,完善管理体制。在五年的不断探索中,逐步完善、落实三级管理、三级培训和三级考核,使全市教师继教工作层层有人抓,层层有活动,层层有督导,层层有考核与评价,努力使继续教育工作不留死角,全方位运转。其二,更新培训理念。学习和借鉴先进的培训理念,充分尊重受训教师的主体地位,牢固树立“以师为本”的观念,关注教师的需求与发展,并在继续教育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让他们有选择权,使他们由继续教育的顺从者向专业化发展的践行者转变,最终不断开创教师继续教育丰富多彩的新局面。其三,改变培训模式。注重集中培训与分散学习相结合,校本研修与远程教育相结合。紧密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创新思路,改变培训方式、方法,突出教师的“自主性、开放性、合作性和发展性”原则;积极引导教师充分利用远程教育优势,以信息化带动教师培训的现代化,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员听;教师写,学员记”的被动接受的培训模式,把交流、研讨、辩论、沙龙以及合作学习与名校访学等方式引入培训课堂,使培训课堂充满活力,使教师的灵感、智慧、创造力以及新思想、新思路在互动和碰撞中生成、升华。其四,创新考核方式。教师继续教育的目标不仅在于教师是否按时完成学习内容,更在于教师的个人成长,也就是说,教师继续教育既要重视结果考核,又要重视过程考核,还要强调训后的实践。2009年,参训教师回到工作岗位后开展训后实践研修开始实施,为此,市教育局了《市教育局关于做好中小学教师市级集中培训后期实践研修工作的通知》,通过研修将培训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不仅发挥培训的效益,更引导教师注重反思,以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最终促进他们的专业发展。

2.实行网络管理,提高学习效益

2010年,市继教中心积极筹建武汉教师教育网(以下简称“教师教育网”)。2011年3月,教师教育网建成开通,全市在职教师个人专业业务档案及继续教育信息全部实行网络管理。意义有五个:一是教师个人可随时登录教师教育网查询个人专业发展信息及继续教育学分;二是市区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可通过教师教育网了解全市和区域教师继续教育的完成情况;三是为制订教师继续教育年度及短期规划提供可靠数据,方便学校管理和市区考核,以提高工作效率;四是网页开通的“继教管理”“继教动态”“继教研究”和“培训心声”等栏目,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并扩大了对我市教师继续教育的宣传,不仅营造良好的教师培训氛围,更增强教师个人终身学习的自觉性;五是网页开通的“师路心语”栏目,既加强与教师的实时互动,倾听教师的培训心声,又广泛采集教师的培训需求,为教师培训计划的制订提供有力支持,使培训更适应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最终提升教师继续教育的工作效益。

六、转变培训观念,推动继续教育

委局领导高度重视全市教师队伍建设,把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作为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将教师培训工作作为绩效考核目标,从人员、经费和制度上给予充分保障。具体有三点。其一,经费到位。每年市教育局拨出专项经费2000万元支持市级骨干教师培训,以打造各区及各学科的“领头雁”。其二,指导及时。委局主要领导须听取各方意见,以宏观指导每年的市级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的设置工作,并从教育政策、委局中心工作以及全市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认真审核年度工作方案。三是积极参与。分管领导经常参与全市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研讨会,并深入培训一线,以充分了解一线教师培训的现实需求,及时解决培训中的问题,最终确保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高效运行。

1.创出特色,树立品牌,助推发展

由于各级领导的重视,全市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创出特色,树立品牌,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1)整合教育资源,形成“大培训”格局

在汉阳区,每年局领导牵头,组织召开“诸葛亮”专题工作会,集思广益,共同商议培训大计(论证培训项目、研讨培训主题、选择培训内容、推荐培训师资和确定培训方案),以使全区形成各方关心培训、共同实施培训的“大培训”格局。

(2)落实保障机制,划拨专门款项

在江夏区,既坚决落实保障机制,又拨专款对培训设施、设备进行维护和更新,还出台了《区教育局关于落实市区两级教师培训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以确保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圆满完成。在江岸区,坚持将每周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信息刊登在局周安排上,以体现行政对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推动力。

(3)加强工作保障,实施“双线”管理在蔡甸区,2012年既出台了《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办法》和《区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管理办法》,又实施“行政线”和“业务线”的“双线”管理模式。局师训科、区教师进修学校、区

教研室、各乡镇教育总支以及各中小学分级负责,层层签订责任状,时时加强过程管理,事事纳入绩效目标;同时,区教育局加强工作保障力度。

(4)努力打造平台,促进内涵发展

区教育局按照办学标准,加强区教师进修学校的建设,保证培训经费,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例如,东西湖区基于教师继续教育发展的现状,围绕内涵提升、区域协同、全员参与、整合优化和校本导航的教师继续教育的工作内容,精心策划和严密组织各项培训活动,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为教师搭建专业发展的平台。

2.注重宣传,资源共享,有效促进

良好的舆论导向有利于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推进,因此,我们注重对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宣传,实时信息传递、优质项目推介和创新模式等都是我们宣传的内容。通过宣传,可形成良好的氛围,并激发全市教师对培训的热情,以提升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1)加强舆论导向

2009年,《中国教育报》以“培训教师是政府应当承担的责任——武汉市2009年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侧记

(一)”和“让教师培训成为教师最大的‘福利’——武汉市2009年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侧记(二)”为题,报道武汉的教师培训工作,从教师培训是政府的责任到让培训成为教师最大的“福利”,既体现武汉市政府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担当,又达成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是促进教育发展、提升教育质量的基础工程的共识。2010年,《中国教育报》以“让更多优秀教师迅速成长——武汉市成立‘名师工作室’发挥名师辐射效应”为题,专版介绍我市名师工作室的运行机制及工作成效,于是,武汉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模式的影响力逐渐形成。2011年,《中国教育报》以“教师培训交流‘撬动’城乡教育天平——武汉打造十万‘魅力’教师纪实”为题,全方位回顾我市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以强调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的共识。

(2)促进资源共享

我们通过教师教育网,及时传递有关我市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信息,以使教师有更广泛的学习渠道。例如,我市与《成才》杂志社联合,编辑出版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专刊,有力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3)促进区域交流

我市各区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专刊,加强了区内和区际之间的交流。例如:武昌教育培训中心的《教育改革与探索》提出“促进‘研训一体’”的理念,既服务基础教育,又呈现区域教师研训活动的实情实景;江岸区创编的《江岸教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园地,既立足江岸教育,又围绕教师的专业发展开设“政策法规”“教师培训”“支教援教”“校长论坛”“名师风采”“园丁心曲”“他山之石”和“读者信箱”等栏目,旨在交流教师教育经验,探讨教师教育理论,研究教师教育问题,传播教师教育信息,服务教师专业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硚口区推出的《师道研究》、蔡甸区编发的《师训简讯》等都从不同侧面深入探讨了区域内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旨在推动教师培训从盲目走向有序。

3.均衡发展,以师为本,符合需求

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性需求是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坚持“以师为本”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宗旨,让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走进教师的心灵,符合教师需求,特别是向农村边远薄弱学校倾斜,使教师继续教育真正成为边远薄弱学校教师的最大福利。“以师为本”,即最大限度关注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并为这一发展提供支持,使教师在培训中提升素养和增强能力。“以师为本”体现在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过程的每个环节,旨在尊重教师,发展教师,最终增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具体有四点。

(1)一线调研

每年市教育局在设置培训项目前,都会在一线调研(既调研培训的方向,又调研课程的需求),以最大限度满足教师的需求,使教师有机会表达专业发展的愿望。之后,教育局根据教师的需求和愿望,科学设置每个年度的教师继续教育项目,并及时向教师继续教育单位反馈教师的课程需求和发展愿望,力争在教师继续教育过程中为教师提供精品课程和优良师资。

(2)突出过程

教师继续教育过程应凸显参训教师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报告式的培训模式,让参训教师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加强参训教师信息的反馈,以开展项目中期评估,及时调整培训的内容和形式,最终满足参训教师的需求。

(3)重视项目

每次市级骨干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完成后,都坚持对全体参训教师开展无记名问卷调查,既总结项目的实施情况,又为日后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积累经验,最终更好地推进各项工作的改革。

(4)均衡发展

我市教育具有多元结构,且发展不均衡。由于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因此,关注农村和针对薄弱地区成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重点。另外,针对农村和薄弱地区的专项培训,既要满足教师的专业发展,又要解决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以推进农村及薄弱地区的教育向前发展,最终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4.创新模式,坚持研修,提升效能

要提升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就要在创新中收获经验,并坚持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后的实践研修。

(1)模式创新

我市努力改变授课教师一讲到底的传统授课方法,注重引导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参与教学互动。例如,班主任培训采用任务驱动、协同合作、主动竞争和有效激励等方法,围绕班级管理和班主任专业成长等问题,探寻班纪班风的建设、特别学生的应对、班队活动的策划与实施、班级叙事的撰写(用教育情景剧)以及班级教育游戏的开展,然后由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进行自我展示,最后由专家点评。这样,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便在自主学习与快乐分享中相互促进,进而获得共同成长的体验。又如,江夏区实验小学的教师罗彩虹说:“这五天的培训真是痛并快乐着,每天晚上都睡不着觉,因为担心第二天的展示。虽然展示的结果与自己的期望还有距离,但在展示过程中,我们获得了无穷的快乐和诸多的感悟!就拿今天的分区交流来说,东西湖的教师的情景表演惟妙惟肖,生动体现了班主任对学生的爱;新洲区的教师列举了自己班级的案例,使大家意识到,班主任的工作不仅是走近学生,更要深入学生的家庭;蔡甸区的教师展示的‘复杂环境下的科学教育’,更多关注学生的成长,平朴无华,打动人心;在初中化学骨干教师的继续教育中,他们从改变学习方式开始,制定、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管理、评价机制,并围绕培训内容,适时开展小组活动,让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亲身体验‘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方式,感受建构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杜威的“做中学”理念。总之,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创新受到教师的热烈欢迎,并取得良好的授课效果,最终形成良好的教师继续教育文化。

(2)后期研修

第4篇:中小学继续教育范文

【关键词】中小学图书馆 馆员 继续教育 素质状况 培训建议

【Abstract】This article composed,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training existence question, the social development need, the social development from the basic unit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 library librarian promotes aspects and so on library development to discuss has carried on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to the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 library librarian the importance and the necessity, proposed from the basic unit work experience and the angle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training difficulty and the suggestion, hoped could bring to the correlation public figure’s attention, enable this work to be improved.

【Key words】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 libraryLibrarianContinuing educationQuality conditionTraining suggestion

《中小学图书馆宣言(1999)》指出:“中小学图书馆是教育过程的组成部分”,“中小学图书馆对于识字、教育、信息提供,以及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长期战略是必不可少的。”中小学图书馆是与整个人类社会的繁荣进步相联系的,是整个社会历史进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99宣言》明确了中小学图书馆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1]中小学图书馆所处的地位是重要的,担负的社会责任与任务繁重,这支队伍的素质如何,直接决定了中小学图书馆的管理水平,随着教育的发展,素质教育的逐步开展,中小学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越来越成为一项十分重要而又迫切的任务。

一、存在问题与负面因素

1.馆员素质状况

(1)中小学图书馆普遍缺乏“内行”,因为“科班出身”者在县馆也是凤毛麟角,馆员补给实际是“无源之水”,业务素质普遍偏低。

(2)中小学图书馆员多数是“半路出家”,已经拥有教师系列中高级职称,或因年老不能讲课即将退休或身体短期不适被安排在图书馆工作,如:大病初愈、孕产妇等,很难系统的学习图书管理基础知识。

(3)职称不是“图书”系列的人员的目标,做图书管理工作时对专业学习没有需求感,不积极、不主动。这就导致图书管理和服务工作不规范,不协调。

(4)馆员队伍严重老化,以上世纪末的统计来看北京、天津地区馆员50%年龄在45岁以上,个别地区达85%以上。文教事业较发达的北京、天津地区尚且如此,其他地区可想而知。进入新世纪,大、中城市的公共图书馆人员配置得到了改善,而小城市及城镇公共图书馆、学校图书馆情况依旧。

(5)应该说大部分员工是愿意干好这个工作并为此掌握这门技术的,但是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不学不干不知道,学学干干吓一跳”;一本书入库的复杂工序、为读者服务迎来送往的那份耐心、不厌其烦地将图书拿出来放回去等等这些对专业人员也不算轻松的工作,对一些年龄较大的教师、身体不适的教师的确是一种另类考验。所以一旦有另外的地方可去或者身体康复便不再逗留,造成馆员不确定的流动。

2.中小学图书馆员系统的业务技术培训难以开展

(1)由于馆员队伍的不稳定,受过几次图书管理专业教育培训的人员经常被短期或长期调离岗位,不能将学到的知识全面付诸实践。临时接管图书馆的人员又对进修学习不感兴趣。

(2)继续教育培训仅仅停留在专业知识培训方面,培训内容陈陈相因,不分层次,不能进行经常的系统的培训。老馆员感觉没有新意,新人感觉如在云里雾里。

(3)没有专业技术、技能的培训,培训内容没有针对性。培训形式仅限于老师讲,学员听、记。很多馆员经过教育培训,只将知识听在耳中、记在本上,一旦遇到问题仍旧束手无策。

(4)馆员受教育经费的限制,受人员少的限制,受工作量大的限制,难得有外出学习、集中学习的机会;很多馆员甚至没有到过县级图书馆,不知道图书馆正常的工作流程、基本管理常识。

3.上级主管部门缺乏图书管理专业人才

(1)不能进行切实有效的经常性的业务督导。

(2)工作检查仅查卫生、馆藏数量、借阅记录,不查馆员的业务技能。

(3)不能经常进行行业评比,馆与馆之间业务交流很少,技术技能竞赛不是在普及提高的基础上进行,而是为了竞赛而竞赛,就是这样的竞赛机会也是少的可怜。

4.馆员主动学习动力不足

(1)中小学图书馆人员多数由教师、后勤人员甚至音、体、美教师兼职组成,拥有本专业职称的管理人员极少,晋升不必拥有图书管理知识。拥有教师职称的和兼职人员大多从教师系列晋升,因为教师晋升不用考外语,名额较多,不用出本系统,有专人负责召集,晋升条件、信息。

(2)由于图书馆专业晋升困难重重,令年轻人望而却步,千方百计改行。“半路出家”者畏难不思进取,“避难”者一旦身体恢复,便逃之夭夭。忙时找到的“临时帮工”是很难坐下来系统学习专业的。

(3)由于工作评价失衡,中小学图书馆员工作业绩被忽视,这个岗位被人认为是舒服闲散的地方,养老、养病的地方。这些因素严重挫伤了中小学图书馆员主动学习业务的积极性。

二、社会发展带来积极因素

1.图书馆事业是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社会的进步需要馆员提高自身素质。

(1)进入新世纪,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信息极其技术产品,已深入到教育、科研、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学习信息知识,掌握和运用现代化设备为读者服务,已成为每个中小学图书馆员必补的一课。

(2)素质教育的深化,要求进一步开发利用图书资源,学生要利用图书馆来学习,这就要求中小学图书馆员具备深厚的图书管理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而不能仅仅是一个藏书保管员,加工整理员、流通阅览管理员。

(3)随着教育的发展,进入中小学各个岗位的人员素质不断提高,中小学图书馆员素质低下的问题日益凸显。馆员若不进行再学习,势必被淘汰。

2.我市学校图书馆理员已基本到位,办学条件已逐步改善。

(1)图书管理工作的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已经不再是一个随便安插富余人员的地方;从胶州市中小学馆员配置来看,高中、中专已基本稳定,市区内的小学、初中也都有了专职图书管理员。

(2)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学校规范化管理,市区内中小学图书馆配置电脑,校园局域网的开通,对馆员学习现代化管理提供了条件(农村小学情况仍旧,而我国却是一个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

3.现代信息技术对图书馆员的影响

电子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图书馆中的广泛应用,要求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必须接受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中国加入WTO后,必然对图书馆事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我国图书馆事业既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为适应加入WTO后国内环境的变化,必须培养一批新型情报信息人才。这些情报信息人才应是复合型人才,他们必须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具有强烈的情报意识和敏锐的眼光,具备较强的情报分析研究和情报信息服务能力。这就要求图书馆员必须更新观念和转换角色。传统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模式在图书馆员心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一些图书馆员已习惯了传统的采、编、典藏、流通的工作模式和手工操作的工作,面对信息化浪潮的冲击和新工具、新手段在图书馆中的运用,一部分馆员对此深深感到不适应。图书馆员已经认识到必须转变观念,扩充知识,掌握现代化技能,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三、对中小学图书馆馆员继续教育培训的几点建议

1.制定长期计划,循序渐进,系统学习。

(1)每次学习解决1~2个问题,再根据学员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制定学习内容的先后。

(2)公共图书馆的辅导部每年应结合图书行业的最新动态,提出指导意见或直接组织本区内下级图书馆馆员学习。

(3)分组定期到较为规范的图书馆去看看、动手干干,俗语说:“听十遍,不如看一遍,看十遍,不如干一遍”。一些理论、经过实践,就较容易记住,特别是对于40多岁的中小学馆员。

(4)根据图书馆员的年龄、学历、职务、知识层次和业务专长,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进行分层次和针对性的岗位培训。如对非图书馆专业工作人员开设“图书馆基础知识培训班”,使他们掌握图书情报基础理论,提高信息能力;对从事技术管理与应用者,开办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应用与网络维护等培训,使其真正能肩负起图书馆的技术管理重任;对中级业务骨干,要对其开展一些启发式培训,为他们创造参加各类学术研讨的机会,不断优化其知识结构,提高信息开发利用能力。

2.开拓中小学图书馆馆员的来源渠道

(1)教育行政部门应将引进图书馆管理专门人才提上日程,一县或一局即使有一人,让中小学图书馆员有个可以咨询的去处。

(2)有目的的选派单位里已经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的人员,到大学图书馆系、地级市图书馆或省级图书馆去进修,彻底改变目前中小学图书馆员懂专业的不懂计算机信息技术,会计算机的人员不懂图书管理基础知识的状况。

(3)由师专或教育进修学院开设图书情报学专业大专班,为中小学图书馆培养一批“科班出身”的专门人才。

(4)各单位要尽量为图书馆员提供参与大型情报研究课题的机会。通过这些研究,图书馆员对所学知识才有全面深刻的认识,才能更好的培养信息的敏锐性和洞察力,增强信息收集、加工、传递能力。实践是培养信息意识、改善信息道德、提高信息能力、完善信息素质最直接方法。

3.中小学图书馆继续教育的形式应灵活多样

(1)作为入行教育,每个从其他行业转入中小学图书馆的管理员都应到公共图书馆学习2~4周,以期掌握图书管理的最基本的管理理念与知识(如教师一样有一个入学入教教育,图书管理应该也有一个“入馆入行”教育),同时与公共图书馆的管理员建立最直接的业务联系。

(2)县市级教育主管部门应设立中小学图书馆业务指导员,对中小学图书馆的业务进行经常性的规范化督导。

(3)县市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及时转发有关中小学图书馆的有关信息。像《中小学图书馆宣言(1999)》是国际图联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9年11月共同批准的,笔者是2002年在县图书馆年度培训学习时从一份期刊中见到《99宣言》的解析,以为自己孤陋寡闻,询问同行的中小学图书馆管理员,他们也只知有《80宣言》,不知有《99宣言》。见到《99宣言》的原文是在2003年的春天了。

(4)图书馆业务督导应要求每个中小学图书馆为馆员定一份专业期刊作为一份继续教育的辅助材料。因经常去兄弟学校帮助工作,发现大多数学校没有为馆员定专业期刊。

4.中小学图书馆撤换图书馆员应报教体局业务指导部门备案,便于及时的进行业务指导。

新的管理员上任一段时间后,才能放上一任馆员走,特别是书多人少的图书馆,更要办好业务交接,让新馆员在老馆员的带领下学习一段时间,以防止“断档”、“死书”现象的发生。

中小学图书馆今后的发展方向是网络化、信息化,因此针对中小学图书馆员进行“怎样使用多媒体”的技术技能培训很有必要。图书馆信息之窗,真正起到信息传播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以信息高速公路和多媒体技术为标志的信息技术革命,给图书馆网络环境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如何适应网络化管理的需要呢?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是加强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这是因为图书馆的管理者只有具备了相应的网络知识、学科知识、图书管理知识才能更好的管理图书,更充分的挖掘馆藏潜能。

图书馆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它的诞生、成长、发展始终和人类的文明、科技的进步息息相关。古往今来的历史,雄辩地证明了科技进步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动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又有力地推动着科技的进步。[2]

为科技进步服务是图书馆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根本目的。接受适当的继续教育是专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也是他们进修提高的主要途径。科技进步服务是通过为读者服务来实现的,只有有了较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才能培养具有图书资料情报意识的读者、具有熟练地利用图书馆学习的学生,给他们继续深造创造一个极好的有利条件,也为大中城市图书馆输送了较高素质的读者。

中小学图书馆现代化建设,最重要的是人才培养与素质提高。面对信息时代,图书馆应结合自身实际和图书馆馆员具体情况加强图书馆馆员的继续教育,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尽快培养一批思想素质高、开拓能力强、知识广博、专业精湛、创新能力强的图书馆馆员队伍。

参考文献

第5篇:中小学继续教育范文

中小学教师 继续教育 培训 实践模式

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经历了一个由实验、探索到全面推动的发展过程。十几年来,由于国家及各级政府、特别是师训战线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探索,形成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师继续教育的经验,有的上升到理论高度,但更多的还停留在一种感性层次。本文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来研究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实践模式,使继续教育工作不断完善、健康、科学有序地开展。

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1.部分继续教育培训者培训能力有待提高

目前,培训者主要包括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教师,各市区(县)教师进修校的教研员等。部分培训者业务素质不过硬,体现在培训中只顾按纲讲解,不了解广大中小学校的教育现状和教师的实际问题,培训者的教育教学不具有榜样学习作用。部分培训者对继续教育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备课不够深入,没有认真设计教学,教学方法单一死板,教学如同走过场,严重地影响了学员的积极性。

2.培训内容陈旧,缺乏实用性

培训单位对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了解不够,讲课时内容“纯理论化”或是理论脱离实际,空洞无物,学员难以学以致用,听课索然无味。此外,近年来,有些培训单位未能随教育教学改革的形势,各种教学任务和教师状况的变化,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其中不少内容已陈旧过时,缺乏对国内外先进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吸收和归纳,实用性差。

3.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权威性规范性

长期以来,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具有很大的随意性,缺乏规范性。继续教育的考核工作尚未纳入政府和部门、单位任期目标责任制中,无形中使其成为可有可无的工作任务。某些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和指导,只管传达上级精神,而没有采取过硬的措施输送和保证本辖区中小学教师按时按量参加培训,所以无论从权威性,还是宏观调控力度上看,都适应不了目前大规模教师培训工作的需要。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制约着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因此我们应从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实际出发,深入研究,不断探索适合教师自我成长和专业成长的培训模式,使中小学继续教育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二、创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实践模式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践模式创新具体包括: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体系创新;增强培训的针对性,促进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创新;变革教育培训模式,促进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方法创新;加强组织领导工作,促进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管理创新。

1.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体系创新

自“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以来,我国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实行的是省、市(地)统筹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省级教师培训和市(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培训3个层次构成了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体系。随着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提高型的转变,加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成为新时期教师培训的重点。在此情况下,构建开放灵活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体系势在必行。为此,要充分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积极推进和实施教师教育网、卫星电视网和互联网即三网相互融通、系统形成全国教师网联计划,发挥高水平大学在教师培训体系中的龙头作用以及师范院校和其他教师教育机构的骨干作用;进一步加强“教师网联”建设,促进省级区域性教师网联与全国教师网联的相互衔接,实现全国优质教师培训资源的共建共享;大力推进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改革和建设,推动县级教师进修学校与县级教科研部门等的资源整合和合作,优化资源配置,使之形成合力,从而构建多功能的“区域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教师网联’校外学习中心”和公共服务体系。

2.增强培训的针对性,促进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创新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要按照“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的原则,制订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和培训方案,确定切实可行的培训目标,选择学用一致、学以致用的培训内容,突出培训重点,讲求培训实效,使广大教师都能在培训过程中学有所获,学有所用。目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从三个层面确定培训内容,保证培训的实效性:一要明确骨干教师培训内容与培训方向。积极组织和开展优秀中小学教师的高级研修、新课程骨干教师的国家级培训和中小学骨干教师的专项培训,注重提高、中、小学骨干教师的理论素养,更新知识结构,使之增强学术研究与自我提高的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科研创新的能力,充分发挥他们在教育改革中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二要加大师德方面的培训内容。始终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教育作为培训的重点,多形式组织学习,多途径进行考核,多角度树立典型,把师德教育作为教师培训的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内容来抓,常抓不懈,真正抓紧、抓实、抓好。三要强化新课程培训内容。认真组织和安排分类培训和分层培训工作:教师培训机构组织有关新课程的“通识”培训,教科研部门组织新课程学科的“专门”培训。

3.变革教育培训模式,促进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方法创新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一项十分巨大的工程,周期长,见效慢。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致力于方法的创新。要把理论培训与教育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坚持集中培训与分散研修相结合、短期面授与长期跟踪指导相结合,灵活运用培训班、研修班、自学、课题研究、导师导教、学术报告、教研活动、案例教学、教学观摩、社会考察等继续教育形式,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的业务指导,注重解决他们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要积极构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科学模式,例如,“自主式与引导式相结合的培训模式”――以中小学教师为主体,挖掘他们自身资源,引导其自主获取知识信息,自主进行经验反思、知识更新和重构,主要通过自学、交流研讨、学术报告、案例教学等方式来实施;“研究型主题培训模式”――依据专题来配备导师,让中小学教师分组研究,使之在参与过程中增强自我意识,在经验反思中实现自我突破;“研培一体的培训模式”――针对中小学教师的困惑、不足和问题,构建教研、科研和培训一体化的培训模式,以“研”促“培”,寓“研”于“培”,“研”、“培”结合,从而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及科研能力;“校本培训模式”――在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的规划和指导下,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本培训单位,以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为目标,把培训、教育教学和科研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它涉及到指导教师制度、专题受训、行动研究、教学反思、区域合作、自学等内容。

4.加强组织领导工作,促进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管理创新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管理应该是一个全方位、多环节有机结合的动态管理,是一个从培训需求调查、培训方案设计、培训实施操作到培训质量评估的全程管理。实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管理的科学化,关键在于各地要加强对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领导,把此项工再是知识权威的代表,不再是以一种权威的姿态在课堂中“传道、授业、解惑”。传统教师所具有的优势在学生面前早已丧失殆尽。教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精神现象、生命现象,它便不止于知识传授,而在于使人通过文化价值的摄取,获得人生的真实体验,从而陶冶人格和灵魂。因此新世纪的教师必须适应时代的变化,回应时代的需要,不断提高教育素质。

教师的质量对教育改革、社会进步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国家为提高教师质量主要采取了以下三种措施:提高师范教育的基础文化要求;相对扩展师范教育中教育学科的门类与加强教育实践;开辟多种渠道的师资在职培训和脱产进修。尽管国家在此三方面为培养时代需要的新型教师作出了保证,但由于中国教育的实际情况,近1000万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仍是一项长期、艰巨、繁重的任务。而且教师质量的提高、教师的学习与发展是一个终生的永无止境的追求,依靠短暂的学习与进修并不能一劳永逸。要使教育适应社会的需要促进社会的进步,教师必须有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

每个教师所处的教育环境和面对的教育对象是独特的。而教育领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远不止已经被教育专家发现、归纳和格式化的、编码为各分支的教育科学知识,更丰富的知识和才能还积聚在每一个教师的教学和教育经验中。就如伽达默尔所说,“我们关于法律和道德的知识总是从个别情况得到补充,也就是创造性地被规定的。法官不仅应用于具体事例中,而且通过他的裁决对法律(法官的法律)的发展作出贡献。正如法律一样,道德也是鉴于个别情况的创造性而不断得以发展的。”教育知识也如法律和道德一样,决不可能完全毫无遗漏地涵盖一切生活事实,总会存在有空地或漏洞。“只有通过知觉感觉到的才能体验到,而只有知觉到的才能被把握到。”教师就要有趣味和判断力,在不断应答环境的过程中根据整体对个别事物进行判断,对特殊、具体情况进行解决,教师是其实践的最终、也是最佳的裁决者。而教师获得的实践性知识具有个体性、经验性与实用性的特点。这些知识的建构与合理性检验,需要教师从实践中,反复检视自己的行为,从教学经验的回馈中修正自己。

教师只有进行反观自照、系统地观察、反省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自我,不断地质疑、追问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找出其不足并加以改善,才能走上自主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中央教科所比较教育研究室.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人的发展,1989.

[2]光.生存哲学――走向本真的存在.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

[3]倪梁康.面对事实本身,2000.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5]叶澜.新编教育学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第6篇:中小学继续教育范文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师素质

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功利性明显,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参加继续教育的态度不积极。很大一部分学校的教师根本不愿意参加继续教育,有的学校是通过抓阄的办法来确定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人选,或者学校直接摊派。即使自愿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他们的目的都很明确或者是为了拿文凭,或者为了以后评职称,一旦有了文凭评定了职称就不愿意再参加继续教育了。都没有认识到参加继续教育的重要性,没有认识到继续教育是为了提高他们的素质和工作能力的。因此即便是参加了继续教育其实际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教师的素质很难得到提高。

(二)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教学方式单一、培训师资薄弱。现在继续教育的种类虽然不少,但课程比较单一、不系统、没有针对当前教育中教师遇到的问题,内容不能反映时展的要求。还有一些教师认为继续教育的课程内容陈旧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在培训方式方面大部分都是单一的讲授式,教学设备不过就是一个话筒,一本教材,老师枯燥无味的照本宣科,理论和实际相脱离。有的即便是用了课件,也不过只是把所讲的内容用电脑呈现出来,代替了他们的板书,来减自己的授课负担。学员们只能在下边被动的接受,更谈不上参与进课堂教学去了。老师在上面大谈教育改革、启发式教学、创新式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这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教师,让他们怎样去实践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呢?如果是教育学院组织的他们有专门的教师,教学效果相对来说会稍微好一点。很多是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他们没有专职教师,每次都是临时找一些领导或者一些学校的教师讲课,讲的内容往往是东拼西凑没有教育理论基础的支持,理论性和实践性都不强,根本不能满足教师对新的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的需求。

(三)中小学教师的工作量大,继续教育的时间难以保障。中小学教师的工作量一般都很大很难抽出专门的时间来学习,工作时间和学习时间往往发生冲突。很多学校无法安排教师外出参加继续教育,一旦教师出去学习学校没有相应的教师代课。而很多继续教育的时间都被安排在教师的工作时间里,因此很多教师为了不耽误工作他们只好调课。回来后还要加班加点,甚至有的挤占星期天给学生们补课,有的老师因此就放弃了继续教育。这样继续教育不仅不能提高教师素质,反而给教师们增添了沉重的负担。

(四)培训经费不足增加了教师的经济负担。如今中小学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费用主要是个人承担,很多学校不愿承担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即便是有的学校和政府承担部分经费其比例是很小的。特别是偏远、薄弱农村地区的学校,教师参与培训的费用完全由个人承担,而往往这些地区的教师工资又很低。还有一些地方的继续教育层次不高且名目繁多,培训的费用反而又高,这些费用对农村中小教师来说是笔不小的开支。特别是中青年教师,他们的生活负担普遍较重,又是继续教育的主要众群体,如果所需费用绝大部分由他们自己承担,就大大影响了他们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五)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继续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在执行继续教育政策和组织继续教育培训时往往虎头蛇尾、前紧后松。某地一位中学老师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2005年他所在的地区组织中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第一批教师交了三百多元培训费到当地的教育学院参加为期一个月的继续教育,结束时进行了严格的考试和毕业论文答辩才发给合格证。到了当年的暑假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交了同样的钱却参加了为期半个月的培训,结束时也进行了考试但没有进行毕业论文答辩就发了合格证。到了第三期教育主管部门为了普及继续教育,要求剩下的所有教师交了十元钱利用星期天进行了为期四天的培训就发了合格证。像这样的例子在继续教育中是非常普遍的,久而久之在教师的心目中就形成了越靠后越省钱省时省力,因此很多第一批继续教育的人选都是通过抓阄的办法确定的。教育主管部门的不重视势必使继续教育流于形式,在教师的心目中也造成继续教育可有可无的不好印象。继续教育的作用和效果就很难发挥了。

二、对继续教育的几点思考和建议,以促进中小学教师素质的提高

(一)放宽条件,扩大教育专业硕士的招生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在我国的设立为我国中小学教师获得硕士学位开辟了新的渠道。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不同于学术性学位,它以课程为主,一般开设12门课程和一些选修课,课程内容除了教师所教的学科专业知识、掌握学科前沿动态,还有教育学、心理学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研究方法等。同时教师可以身临大学之境感受大学浓厚的学术气氛,可以接触到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理论,享受大学优质的教育资源。这些对提高教师素质和增强教师的科研能力是非常有用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可以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能使他们的社会地位得到相应的提高,因此许多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也会积极主动地参加到教育硕士专业学位里边学习的。但是现在教育硕士只招收在职的中学教师,要逐步放宽条件,适当扩大招生规模,使小学教师也能参加到教育硕士的学习中去。

(二)不断探索和完善“顶岗实习,置换培训”的新模式

现在不少师范院校正在探索和实施“顶岗实习,置换培训”的新模式。师范生到中小学校实习来置换出部分教师使他们有专门时间去参加继续教育。师范院校专门组织有经验的一线教授制定适合中小学教师培训的课程体系,编写教材,由他们给中小学老师上课。这样中小学教师不仅在时间上有了保障,同时可以享受到师范院校高质量的师资,还可以学习到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了解到教育的最前沿动态。这种互利双赢的新模式还可以大大降低中小学教师的经济负担,提高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开展校本培训,进行课题研究

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开展校本培训。校本培训可以提高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本校的优势和特色发扬光大。同时还可以扩大继续教育的范围,提升继续教育的功能,丰富继续教育的方式方法。校长积极发动学校的优秀教师、高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参与校本的策划、组织和实施,以及开发本校的校本培训人力资源、课程资源,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培训资源。鼓励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形成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提升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促进教师终身学习观念的形成。

(四)从制度上保障教师继续教育的时间和经费来源

世界上很多国家对教师在职进修都有专门的法律规定,英国1972年就规定每位教师工作7年可以获得一个学期的带薪在职进修的机会,1976年延长为一年;日本1987年文部省公布了《实行新任教师进修实施要点方案》,规定从1989年开始分批分期地对新任教师在职培训一年;有的国家也规定中小学教师工作几年要到大学修学几个学分的不同规定等。在我国虽然在法律上也规定了教师的继续教育,但都没有明确的时间和经费保障的规定。很多专家学者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调研组在为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供的六十条建议中写到建立和完善教师在职进修制度,对经费和时间有了明确的建议。国家应尽快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地方教育主管部门要严格执法使教师愿意且积极地参加继续教育。

(五)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改变传统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切实为提高教师素质服务

从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到各中小学校的校长要改变传统观念,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对新的教育理念要提高认识,同时要有为每个教师服务的意识,在继续教育重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这样一般教师对继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才能提高,才愿意积极主动地参加继续教育,继续教育也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在组织继续教育要根据当地教师和教育发展的实际状况,要在质量上下工夫,要办就办高水平高质量的继续教育,不能只讲数量而不求质量。在场地和时间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被培训教师的实际情况,把继续教育办成切实是为广大教师服务。有条件的地区把课堂设在各个中小学校,形成送课下乡、送课到校、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传统与变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杜,2004.259-263.

第7篇:中小学继续教育范文

【关键词】继续教育;培训;理念;模式 在我国农村教师担负着我国农村1.3亿学龄儿童的教育责任,他们是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脊梁。农村教师的素质情况、工作情况与生存情况将直接影响到农村基础教育的质量,影响到大多数儿童青少年的成长。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教师队伍,是发展农村教育的“重中之重”。 农村教师队伍水平低下问题,已经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质量亟待提高。转变培训观念、变革培训模式、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已经成为改革教师培训工作的当务之急。农村中小学继续教育培训中主要存在下面的问题:

1. 参训教师对培训认识不够深刻在农村中小学多数教师对继续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刻,不少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报了名就完事。每次上课,想来就来,起走就走。有的说“这么搞,有什么用?都是形式主义。”有的则说: “我四五十岁的人了,还参加什么培训?”更有甚者认为:“教个小学,还要培什么训,我眯着眼睛都能上课!”凡此种种,都是对继续教育培训认识不够。殊不知,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日渐壮大,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国力,要提高综合国力就必须发展教育。“国家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形成终身学习的继续教育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让我们的国家、让我们的民族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是我们教师应尽的职责,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2. 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教学任务超负荷是打击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热情的另一因素。由于教学负担过重,虽然有许多老师都希望得到系统的培训,但心有余力而力不足。造成教师负担过重的原因主要概括为以下三点:一是班额过大;二是家长对教育没有正确认识;三是留守学生难管。

3. 培训经费和培训资料短缺 通常情况下,农村中小学的经费都比较紧张,特别是新机制后,采取“一费制”,实行专款专用的政策,学校可以用于资讯费的资金极大地受到限制。同时,农村中小学也由于经费有限,教师们无法去参与县、市乃至省比较优秀的学校听课学习,更不可能重金聘请知名教育专家到校讲座指导教学,因此教师不能在第一时间获得教育教学方面最新的信息,更谈不上大刀阔斧地改革。许多农村中小学教学设施滞后。在一些农村地区,除了县城里面的中小学,其他学校都没有自己的图书室,更别说定期添置新的书籍和资料,教师获得新的教育资讯甚少。并且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收入都偏低。他们本身的经济负担就比较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继续教育。

4. 继续教育培训力量薄弱在农村,特别是一些边远学校,继续教育培训的力量十分薄弱,这主要表现在对中小学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培训的培训者数量不够、质量不高。大多数培训者自身教育理论水平不高,更新知识的速度慢,尤其是大多数培训者已脱离教育教学实践多年,对于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感觉不够敏锐,把握不够及时,在指导培训时,就缺乏了可行性、创新性。此外,由于近几年地方财政比较紧张,教育方面投入不大,培训经费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多流于表面,注重形式,培训手段单一,培训质量不高等不良后果。

为了点燃农村中小学教师参加培训的热情,推动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笔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加强政策导向,为农村教师培训注入新理念。教师培训,不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项事业,是一门科学,尤其是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农村教师培训工作,呈现出许多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面对、需要研究、需要探讨。面对当前教育发展的新形势,首先要加强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具体化领导,不断更新培训理念,把新课程培训作为农村教师研培结合的重点,将培训对象的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而建立起农村教师终身学习的继续教育体制。

(2)开展实践调研,为农村教师培训开创新方法。 新的历史时期赋予了我们新的使命,在有了新理念、新方向的基础上,我们务必深入农村实际,亲身来到农村教师工作和生活的一线,与他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去感受、去倾听、去研究他们的所需所想。同时,开展有效的调查活动,通过问卷和座谈等形式,分析其问题及原因。这样我们就能更好的明白制约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客观因素是什么;了解农村教师所面临的现实困难和困惑;洞悉他们倾向什么样的培训形式和内容;知道他们对过去培训工作的满意程度如何等等。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不断探索出农村教师教育工作的规律,从而研究和开发出新的切合实际的工作方式和方法。

(3)保证培训经费,增加教师获取信息的途径。 在新机制下,培训经费应该以各级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保证足够的公用经费标准按时足额拨到学校,对教师从事校本教研,外出参加教研活动、各级培训,请专家来校讲学等活动的一切费用均由学校支付。此外,要保证学校订阅报刊杂志和专业资料的费用,避免政府对学校资讯费运用的干涉,赋予学校和教师自由选择专业资料的权利。同时,政府出资,每个乡镇可建立一个公共图书室,以供本校以及片区学校,包括该片区内的村小教师借阅。每学期还应将各个定点的图书室内的资料轮换,达到资源共享的原则,以此让更多的教师有机会阅读到最新的教育资讯。

第8篇:中小学继续教育范文

关键词:中小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培养模式

中小学英语教师的继续教育培养模式指的就是教师通过参加相关培训机构组织的英语教学方面的培训学习,从而获取更加优秀先进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帮助中小学教师顺利完成英语教学任务。尤其是针对现阶段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师水平和职业能力良莠不齐,继续教育的作用和重要性更是一目了然。

一、现阶段的中小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情况

(一)继续教育培训内容脱离实际

现阶段的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多数都是私人成立的教育培训机构,他们很少能够实际的与中小学校达成协作合同意识,而且大多数继续教育培训机构的成立目的都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因此在培训过程中经常存在应付了事的现象。在继续教育培训中,中小学英语教师接收到的培训内容很多都无法应用在在真实的教学过程中,甚至有很多培训内容与教师平常所教的内容相互重复,比如说在一些继续教育培训机构中,所讲的都是人教版英语教材,而最近几年我国的省市自治区大力推行教育改革,很多中小学早已不再使用人教版英语教材,因此教师参加了很长时间的继续教育培训,所学到的知识和内容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完全用不上。

(二)继续教育培训方法一成不变

继续教育的培训方法万年不变,现在市面上近九成的继续教育培训方法就是组织中小学英语教师参加有关方面的知识培训讲座。作为一名成熟的中小学英语教师,他们无论是在英语基础知识还是对英语内容的理解、分析和运用上都有着比较强的能力,而教师现阶段最缺乏的就是如何针对教师的实际水平和真实情况进行专业领域的教学技能指导,能够充分发掘教师在教学中的长处,找到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还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帮助其成为更加全面优秀的英语教师。然而现在的中小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显然没能够做到这一点,大部分培训机构给每一位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的内容和都是一样的,培训方法则多是组织若干中小学英语教师聚集在一起参加学术培训,缺乏针对性和目的性。

(三)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积极性不高

大部分中小学英语教师平时的教学任务已经比较繁重,在非教学时间中还需要完成备课、批改作业、出题出卷子等种种教学工作,因此能够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时间少之又少。其次,继续教育培训并不是无偿免费的,是需要教师支付一定数额的培训费,有很多教师尤其是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工资并不高,额外支付一笔数目不小的培训费也给他们造成了一定的经济压力,大部分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教师并不是出于自愿,很多教师并没有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意识。

(四)继续教育培训没有检验培训成果

绝大多数的培训机构在对中小学英语教师完成继续教育培训之后没有对教师的培训成果进行及时的检验,更没有在教师日后的英语教学中监督教师是否将培训所学知识运用和落实到教学之中,因此继续教育培训没有想成一个良好的反馈和追踪机制,使得培训收效远远低于预期所想。

二、构建完善的中小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培养模式

(一)利用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

由于很多中小学教师平时的教学任务比较繁重,容易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一些偏远农村地区的英语教师缺乏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资金等原因,中小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可以利用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实现网络培训,比如说开设网课、网络讨论室等等,不仅打破了原先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还大大降低了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成本,与此同时,发达的互联网还能够实时更新培训内容,做到与时俱进。

(二)继续教育培训内容紧跟实际

培训机构在进行中小学英语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过程中要注重培训内容和教师实际教学相结合,通过加强和教师坐在学校的沟通与交流,建立协同合作机制,掌握中小学英语教师教学方面的第一手资料,并且根据学校所反映的教师情况设计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有效提高培训质量,让教师能够在继续教育培训中有所收获。

(三)选拔领域佼佼者作为培训讲师

继续教育培训是对在职的中小学英语教师进行职业再培训,因此讲师或者导师的专业性需要非常强,可以选择在英语教育行业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或者该领域的专家学者作为讲师和导师,通过对中小学英语教师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传授自己在实践教育中总结出来的办法,有效提高继续教育的培训质量,存促进其形成一种良好的培训模式。另外,专家学者和优秀教师的言传身教与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实际教学密切先关,这也能有效激发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积极性。

(四)校本培训

继续教育培训除了中小学教师到正规的培训机构接受培训之外,还可以通过校本培训方式不断进行专业提升。比如说在教育部和培训机构的规划下,各学校之间可以经常组织教师进行授课的观摩和交流,或者让学校中教学经验丰富和英语教师带一带年轻教师;教师之间也可以结成学习小组共同研究教学课题,在此期间校领导需要重申学校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理念,教师也要回顾学生的想法和角度进行教学反思,从而不断提高英语教师的职业水平,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

结论:总而言之,作为构成完整的英语教学课堂要素之一的中小学英语教师,想要有效提升英语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还需要在自身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上下功夫,不断参加英语教学的继续教育。通过国家制定出相应的继续教育法律法规、培训机构优化办学质量,加强与学校之间的有效互通等方式从而不断完善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的培养模式,更好地推动和促进我国中小学英语教育事业的发展,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敏.英语教师教育教学现状及继续教育培养模式的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03,03:7-9.

[2]魏淼.中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与培养模式调查分析与设想[J].继续教育研究,2004,01:9-11.

第9篇:中小学继续教育范文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 培训 创新 体系

当前,面对全面建设学习型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以及教师专业化国际教育改革潮流的冲击,努力创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对于构建现代高效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全面推进教师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建立健全培训制度,促进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创新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是一项十分巨大的工程、周期性强,见效慢。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致力于方法的创新。要把改革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员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取长补短,真正达到培训的目的;使学员具有热爱教育事业的敬业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人格健全,心理健康;有着积极进取、不断创新的工作热忱;尊重民族地区的语言、生活习俗,能很好地从民族地区的文化特征出发进行有效的教育。能不断地更新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适应教育教学的变化。积极思考教育教学的本质规律以及新课程背景下教育教学策略的变革,能根据所任教学科目和班级以及学生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努力学习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熟练掌握教育教学技术的各项基本技能,并能将其教育教学有机整合,从而优化教育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效率。因此在办培训班时,所设课程必须要有理论课和观摩课。

二、要达到长期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必须坚持集中培训与分散研修相结合

短期面授与长期跟踪指导相结合,灵活运用培训班、研修班、自学、课题研究、导师导教、学术报告、教研活动、案例教学、教学观摩、社会考察等继续教育形式,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的业务指导。要积极构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科学模式,比如,“自主式与引导式相结合的培训模式”,以中小学教师为主体,挖掘他们自身资质,引导其自主获取知识信息,自主进行经验反思、知识更新和重构、主要通过自学、交流研讨、学术报告、案例教育等方式来实施:“研究型主题培训模式”,依据专题来配备导师,请专家或优秀教师指导。让中小学教师分组研究,使之在参与过程中增强自我意识,在经验反思中实现自我突破,“研培一体的培训模式”,针对中小学教师的困惑、不足和问题、构建教研、科研和培训一体化的培训模式:从而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及科研能力。

三、增强培训的针对性,促进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内容的创新

目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当务之急是:1.开展骨干教师培训。积极组织和开展优秀中小学教师的高级研修、新课程骨干教师的国家级培训和小学骨干教师的专项培训,充分发挥他们在教育改革中的带动和辐射作用;2.狠抓师德培训、始终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教育作为培训的重点,把师德教育作为教师培训的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内容来抓,常抓不懈,真正抓紧、抓实、抓好;3.强化新课程培训,认真组织和安排分类培训和分层培训工作:使学员了解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意义,领会新课程改革理念,逐步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评价观、提高新课程改革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益和使学生的学习质量不断提高。

四、加强组织领导工作,促进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管理创新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管理应该是一个全方位、多环节有机结合的动态管理,是一个从培训需求、培训方案的设计、培训实施操作到培训效益评估的全程管理。实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管理的科学化,关键在于各地要加强对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把此项工作纳入本地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同步考虑统筹安排,提供政策支持和组织保障。教育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人要把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对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宏观管理和指导。深入基层,广泛调研,组织培训者、受训者、科研人员、主管行政人员共同参与制订科学合理的、切实可行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长远规划、近期规划、培训方案和有关政策,注重督查和指导,整合培训、教学、科研机构的力量,促进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有序、高效、健康运行。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后期管理涉及追踪调查、检测、监督、任用、反馈、再培训等内容,应引起高度重视,评估检查不可懈怠。必须贯穿在整个常规的管理过程中。

总之,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方法的创新科学模式的构建,既可以强化培训的针对性,又可以增强培训的实效性,有利于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促进其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专业化发展,因此,要加大继续教育培训创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