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语文观课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语文报杯 中学语文教学
“语文报杯”是全国中语会与语文报社联手举办的一项大型语文活动,是全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品牌赛事。笔者有幸参加了第七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的听课学习,收获颇丰。本次大赛选手由来自全国各省市推荐的18位初中语文教师和15位高中语文教师组成,评委皆由全国知名语文教育专家构成。三天时间,我们一共听了18节课,包括13节初中语文课、4节高中语文课和1节由全国知名语文教育专家余映潮先生执教的名师示范课——读报指导课,听取了陕西师范大学畅广元教授带来的“名师大讲堂”——《从文化学的视角看语文阅读教学》,观赏了“语文报杯”原创多媒体课件大赛优秀课件展示。
本届大赛展示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写作指导课、读报指导课等各种课型。选手们扎实的语文教学功底、精准的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灵活巧妙的教学引导和节奏控制、圆润独到的学法指导、一丝不苟的教学细节处理、学生学习活动的有序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多媒体课件的恰当运用等等,都给我们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收获很大。专家们的现场点评更是精彩精到,畅广元教授的报告深入浅出,使我们对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一些遗存问题的认识豁然开朗,给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也启发了我们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深入思考。笔者将择其要阐述如下:
一 初中语文课要准确定位
大赛评委、现场点评专家、浙江语文名师褚树荣在做点评时指出:初中语文教学,对象决定任务,学科决定目标,活动决定策略和内容。针对初中学生,语文教学要注重对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培养、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语文学习兴趣的形成和语文基础的积累;针对语文学科,教学要把文本精读、语言品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作为主要目标;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要求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语言丝丝入扣。同时,中学语文教学要更加注重学生主体精神的培养,注重知识内化方式的更新,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 课堂教学要有能够打动人心,心灵共颤的地方
语文阅读的效果如何,取决于是否找到读者和作者心灵共颤的地方;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如何,则取决于使这种心灵共颤最大化的程度。本次大赛中,四川成都七中育才学校的王晓霞老师在执教《满井游记》时抓住满井春色之美展开研读与讨论,并联系王观的诗和朱自清的散文领略“景美”和“情美”,进而讨论“写出如此美文的袁宏道是一个怎样的人”,就找到了这种“心灵共颤”,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研读课文的兴趣。
上海的曹刚老师在执教《信客》时,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表现信客心理的典型语句:“这条路越来越凶险,我已经撑持不了。”杭州高级中学的徐涛老师和长沙雅礼中学的王良老师分别在执教高中课文《祭十二郎文》和《陈情表》中饱含感情的示范朗读使台上台下的学生和老师潸然泪下,就是将这种“心灵共颤”的最大化,如此等等,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阅读和探究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充分重视“读”,读中感知,读中审美,读中传情,在师生共读中才能真正达成师生与作品作者的“心灵共颤”,也只有这种“心灵共颤”的最大化,才能将课堂教学的效率最大化。
三 课堂教学要重视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近几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语文界提出了语文课堂教学要构建“和谐课堂”、“本真课堂”、“三生课堂”(即生活、生态、生命课堂)的口号,要重视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评委专家、成都市中语专委会理事长、四川省中语专委会学术委员王必成先生在现场点评中也进行了强调。但是,从本次大赛的情况可以看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方面是为了活动而设计活动,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的朗读教学中抛开了对诗人处境和故事情境的把握,仅从情感上讨论语调、语速、重音,就失去了朗读表现的活水之源;另一方面,问题答案的设定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如《亲爱的爸爸妈妈》的教学中对文脉和主旨的概括。还有对既定教学目标的急于达成,弱化了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和感悟,忽视了学生由体验、感悟才能上升为认识的规律,如《满井游记》中对写景状物四个特点的分析,《台阶》中对父亲形象的理解,都体现了急功近利的思想。畅广元教授强调:在各环节的构想中要把知识内化作为出发点。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生命体验和内在需求,适当具体有效的引导,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感知作为一切教学目标达成的必要途径,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在充分阅读中增强体验,而教师要做的,则是运用教学智慧,帮助和引导学生由体验上升为认知。这样才是“本真课堂”,也只有基于这种认识,才能正确处理好课堂教学中“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四 初中语文教学与高中语文教学相比,在人文性方面明显缺失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渗透 人格教育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6-0062-01
初中语文教学在塑造学生人格的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作用和优势。它可以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情操陶冶和道德培养于一体,采用相应的理论灌输、情感感染、耐心疏导和榜样树立等形式多样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在获取了相应语文知识的同时还能净化情感、陶冶情操,塑造健康的人格。
一 在初中语文思想教育中鼓励学生在完善自我的过程中塑造出健康的人格
初中生的语文素质通常情况下包括三方面:即语言素质、文学素质、思想道德文化素质。这三个方面会从不同程度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很多语文课文就具有比较强烈的思想性、教育性和政治性,这些都是政治教材所无法替代的。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有效利用语文教育独有的情感性、形象性、生动性等,在自然的状态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格素养。例如,在教授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的时候,要让学生反复朗读“留取丹青照汗青”,并体会其高尚的民族气节;又如,《冯婉贞》率领众人痛击法国联军的场面,可以有效激起学生们的民族豪情;再如,《最后一课》更能激励学生学好母语,文中充满了浓郁的爱国之情。在初中语文教材中,还有很多赞美党和革命事业的内容,这些都可以激发学生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和学习机会,进而更加热爱党和革命事业。例如,学习《七根火柴》中无名战士为了保存火种而牺牲自己的时候,学生就会充分体会到在党和国家的利益面前,个人利益是何等的微不足道。
二 在初中语文的审美教育中陶冶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
初中的语文教学中主要通过“动之以情”的审美教育来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语文的审美陶冶能力主要体现在除了语文知识能力之外的一些非智力因素,如情感、意志力和个性心理等。
在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要求要努力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语文教材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优秀的文学作品,这就为教师进行相应的审美教育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教师要充分利用文学作品中的审美陶冶作用,有效引导学生体会相应作品的感情、语言、形象,进而培养学生辨别真伪、善恶、美丑、是非的能力。为了有效发挥语文的审美陶冶效果,初中语文教师要更加注重丰富自己的教学方式,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在组织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最好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读,生动地描述相应的场景和情感,指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而体会文中的情境,利用多媒体等手段再现文中的美好意境,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作者的喜怒哀乐。
在教授朱自清的《背影》的时候,笔者首先深情地讲述了自己的父亲,以及同父亲之间的故事,同学们听得非常认真并受到感动,纷纷讲述自己的父亲是如何爱自己的故事,整个教室沉浸在一片温馨和感动之中,甚至有几个学生留下了感动的泪水,此时,笔者再仔细讲解《背影》,让同学们更加感受到不同父亲对孩子同样有深沉的父爱,孝心也自然而然地在同学们心中扎根。学生们对于美好的情感都有追求,教师则要恰当地引导学生追求一种天地间的人性之美。教材中很多叙事性的文章都是进行美育教育的良好题材。
三 树立一种大语文观,在生活实践中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在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中所吸收的完善人格的情感力量,只有通过一定的生活实践才能真正转化为一种信念和行为方式,从而塑造稳定的性格。在新的教学大纲中,相关内容也明确表示要积极开展语文课外教学活动。因此,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积极组织课外活动,这样才能为学生充分提供人格实践的机会。通常情况下,在过教师节的时候,学校都会鼓励学生向教师献爱心,送一些自己动手制作的小礼物。而2011年的教师节笔者组织学生们进行了一场演讲比赛,为了写好演讲稿,就在课余时间对各位教师进行了细致的采访,在这个过程中充分锻炼了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磨炼了意志,锻炼了思维和写作能力,更增进了同各位教师之间的感情,从而使学生深刻理解到尊师重道的内涵。
四 结束语
教育是提高人们素质的根本,而语文教育则除了教授学生相应的语文知识之外,更具有人格塑造的作用。初中生处于一个成长的关键时期,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语文教育可以使学生拥有良好的道德情操,高尚的人格追求。初中语文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更要做塑造学生人格的导师,通过讲解相应的课文,组织课外语文活动,增加与学生们的情感沟通和交流,从而塑造学生健康积极的人格。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早已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和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徐爱香.探讨初中语文教育中人格教育的渗透[J].学园,2011(16)
[2]张保庆.初探人格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少年,2012(11)
[3]许立辉.人格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江西教育,2009(27)
一、创设具体情境,加强训练
情境的创设对初中语文口语教学来讲是非常重要的,语文教师需要创设具体的演讲情境和交际情境,促使学生在教学情境中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提升口语交际的能力。教师可以创设三分钟简短的演讲情境,在课上给予学生充分的表现自己的机会和空间,要求每个学生按照具体的主题进行演讲,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教学活动的进行情况进行突击式提问,锻炼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在演讲情境设计中,教师需要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例如,新闻报告法、格言阐述法、新闻采访法等,让学生通过不同的训练方式,表达方式锻炼自身的口语能力,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在新闻报告法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就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国内外、校园、生活中新闻向同学们一报告,报告的中心要明确,内容要简明扼要,要用几句话就突出文章中心。在新闻采访法训练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人进行模拟采访。让一位同学担任记者,另一位同学担任被采访的对象,就同学们关心的问题进行采访,最后由记者把采访的情况向全班同学进行简要综述,然后表明自己的看法和态度。在这种演讲情境中,学生可以尽全力发挥自己的潜能,提升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除了这些方法还有其他的方法,教师可以在开课之前就把具体的口语表达能力提升的方法打印成册,在班级传阅,然后在每节课前三分钟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三分钟演讲。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充分体现了口语交际训练的广泛性和系统性,有效地加强了口语交际训练。
教师还需要创设具体的交际情境,让学生把提升口语能力的方法都运用到具体的交际情境中。在创设交际情境过程中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创设较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放松自己的心灵,教师需要成为学生的听众,和学生一起讨论,一起聊天,这样学生就可以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提出不同的意见,进行口语交际。
二、开展社会实践,加强口语训练
教学的最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实际中。因此,初中语文口语教学需要有大量的课外实践,促使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提高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除了需要在课堂上加强日常的口语训练之外,还需要定期组织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通过社会实践锻炼自身的口语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参与到具体的暑期社会实践当中,例如,参观、访问等。还可以鼓励学生多参加志愿者活动,让学生在慰问老人,关爱孩童中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除了这些,教师还可以多鼓励学生跟家长沟通。因为,学生接触最多的除了教师就是家长,家长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影响,同时,又因为想、初中生处在成熟与叛逆并存的时期,教师需要让学生和家长沟通,化解两者之间的矛盾。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的口语能力能真正的落实到社会实践,从而在社会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真正达到初中语文口语教学的目的。
同时,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中教师需要注意每个同学的个性差异,在开展活动之前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需要,询问学生对实践活动的期待,在此基础上开展口语训练实践活动,促使学生能在一种和谐平等的实践氛围中放松自己的内心,真正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初中生把理论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既能把口语教学课堂延伸到社会生活中又可以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教学氛围,推动初中语文口语教学的进程。在社会实践中教师可以吧学生从繁重的重复训练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时刻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应对在生活中或者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三、挖掘语文教材,加强口语训练
教师除了开展专项的语文口语训练之外,还可以通过深入挖掘语文素材加强口语训练。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文本,找准训练的契机,培养初中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语文教材题材广泛,比较重视培养初中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增添一些口语训练活动,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或者通过讨论、复述等方式培养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
关键词:课堂模式;竞技状态;合格人才
我们学校教学模式一直本着“能力本位,学生主体,实践导向”的理念,提高学生适应能力和掌握娴熟的技巧,为学生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在社会迫切需求人才的情况下,初中语文也就担起了重任,很多初中生在这门课程上不太下功夫,我们学校已经摸索出一套成形的教学模式,毕业的学生有出色的表现反馈回来,这更加坚定了我们学校的教学思路。初中学校的教育就是以学生的中考为目标,向更高学府输送有用人才,以学习、研究、出成果为主要途径,打造一批进入高中就能独立学习、建设好团队、管理好班级、服务好学校的全能型人才。我们学校注重的是学生的语文实际运用能力,教师在学生入初中后就制定好学习方向和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引进市场上的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语文的应用过程中适应市场需求。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不能为人才培养做好铺垫,学生进入社会不能适应需要,企业还要浪费精力去培养他们,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还有待提高。
一、教学理念制约学生成长
初中语文的实践环节长期以来和社会脱轨,教师引领学生到社会上去实践难度相当大,作为学校还要顾及学生的个人安全等原因,这就导致纯语文理论知识多于实践,好多事情都是纸上谈兵,进入了语文教学的误区。很多教师抱怨以初中语文课本为主的课堂模式,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做事情的主动性、思考问题的独立性、对待语文学习的自主发挥都是不利的。走进很多初中语文课堂,老师在上面口若悬河地讲,学生在下面该聊天聊天,该玩游戏玩游戏。出现这种状况的缘由就是语文课上没有吸引学生的兴奋点,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近年来,市场竞争激烈,教育事业发展制约了一些初中生的天性,学校的教学理念跟不上社会的变迁。学生应用语文知识的能力没有系统化、规范化,无章法可循。现在有的学校还做不到“能力为本,学生主体,实践导向”,在“做中教语文、做中学语文”的教学理念还没有彻底得到贯彻落实,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还停留在言谈说教的基础上,课堂教学中学生“动”不起来,“悦”不起来。在上语文课的时候,陈旧的灌输模式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没有彻底摆脱,单一的教学方法还让学生困在固有的思维模式之下。这种长期的滞后教学模式限制了初中生的发展。我们学校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中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摆脱了这种以讲授法为主的教学,运用了多媒体和课件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彻底摆脱了老师照本宣科的教学现状,寻找到了一条利于学生主动性发展的教学模式,语文课堂发挥学生的个性特征,让学生在市场的环境下锻炼个性心智和思维模式。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结合当前的经济形势,用网络中的最新资讯辅助语文教学,提升了学生对语文应用的兴趣。
二、 师生素质亟待提高
现在流行这样一种现象,有的语文教师喜欢纸上谈兵,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创新能力,在对待一些语文常识方面的知识停留在客观的认识上,讲课的时候缺少科学依据,教育出来的学生缺乏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学生得不到真正的指导,职业能力也不强。随着信息化的加快和经济的迅猛发展,对语文教师的相关能力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市场需要专业人才,学校需要培养合格学生,然而在市场催化下的教学中,很多方面都还存在欠缺和漏洞。学校要意识到这一点,不再让教师的教学流于形式,要寻找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教学模式。我校语文教师大胆创新,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语文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毕业后综合能力的发挥,学生如果缺少全面认识社会的眼界,缺乏跟进时代步伐的指点,学习方式受到限制,对自己在语文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不知道掌握的程度,步入社会后没有做好准备,不会判断及分析当前遇到的棘手问题,就不能成为社会的需求者。我校注重培养 “双师型”语文教师,出台一些奖励机制鼓励语文教师把课堂搬进社会,免费为企业做业务咨询,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使书本知识用于指导实践工作。教师还要求学生把实践报告和实战案例带回课堂讨论,我校的这种教学模式不但培养了“双师型”师资队伍,还加强了学生对市场的认知。
总之,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初中生是一个接受与改变自我的过程,经济环境让他们对语文课有更深刻的认识。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让他们走向社会后游刃有余,实用性语文人才的缺口也将被这些受过专业培训的初中生所占据,学校在打造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初中生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升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让学生步入社会后得到赞扬和认可。
参考文献:
[1]陈雁.聚焦隐性课程的研究――如何让初中语文的审美教育更有效[J].文教资料,2012(21).
[2]俞建望.“美”的追寻与创造――试论苏教版初中语文新教材中的审美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9).
[3]解冰.关于初中语文评价改革的几点思考[J].科教文汇,2010(8).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方法;鄂教版
初中课程中,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推进,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涉及到语音、文字、语句、修辞、文章等内容,可以说是发展学生审美、想象能力的重要媒介,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语文教学脱离了它的人文教学特点,片面追求分数和成绩,很多教学方式缺乏合理性,没有使语文真正发挥其效能。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师生缺乏交流互动
课程改革要求初中语文教师要使用启发诱导式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满堂灌式的语文授课方式,但是很多教师依然使用单一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课堂交流与互动,整个课堂教师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甚至有的语文课整堂课都是老师在滔滔不绝,学生只是被动的听课者,缺乏课程参与度,没有主动思考的积极性。这种课堂过于呆板,死气沉沉,缺乏民主、活跃的学习和教学气氛,学生有想法也没有表达的机会,学生又个性也没有展现的可能,师生之间的交流极度缺乏,也不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和听课情况,不同时也不利于教师发挥自身的教学问题。
2.实践课缺乏科学设计,影响教学效果
鄂教版初中语文课本每个单元之后都设计了一个综合实践活动,这一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实践课程的教学也是要理性把握的,很多教师只是给学生布置实践任务,但是却缺少对实践活动课的科学设计,甚至有的老师认为语文的实践课就是游戏,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在这上面,因此干脆就跳过这一步,很多实践课都流于形式或没有得到利用,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3.教师对课程标准缺乏研究
我市新课改实行之后,很多学校以及各级教育部门为了让中学语文教师能够尽快了解课改课程,及时调节讲课方法和讲课内容,通过听讲座、听报告、听示范课等集中培训的方式对教师进行新课标、新课程培训,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让教师了解教育部的政策,及时适应新课改要求,更快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但是,这种集训的方式也使得教师无法对新课程标准进行全面的分析、把握和领悟,没有时间和精力对新课程进行细化把捉,很多教师甚至连七年级到九年级语文教学中各个领域的教学要求都不知道,甚至由老师认为新课改后的语文教学更加容易了,教师更加轻松了。而且,新课标实行之后,很多教师认为新的就是最好的,旧的就要完全抛弃,其实,这是一种极端的想法,只有在传统教学的优势基础上进行有效方式方法的引入才是科学的方式。
二、以上教学问题的改进措施
1.坚强师生交流与互动
老师要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做到教师与学生相互配合、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关系,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与教师平等的主体,学生可以就问题与教师进行探讨和交流。这种和谐民主的师生互动氛围可以让每个学生感觉到自身在语文课堂上的价值,让他们体会到自己受到了尊重,他们便会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思考和课堂活动。初中语文教学要对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充分的重视,除了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还要尊重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水平、性格心理特点等,在互动交流中,对于认知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提出一些拔高性的问题,而对于认知水平相对较低的学生,则可以问一些简单的问题,或者在交流过程中给与其适当的引导和提示;对于性格较外向的学生,教师可以多与之进行课堂交流,而对于那些较内向的学生,教师也要多鼓励,给其适当的发言机会,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意愿,不宜强求,以免因此伤到学生的自尊心。
2.改进语文实践教学方法
语文实践教学体现了“大语文”教学的理念,教师要敢于让学生去实践,多给学生自己动手的机会,例如,在“走进戏剧”这一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笔者就给学生播放了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茶馆》中幽默的情节安排和让人哭笑不得的人物行为让学生有所思考,话剧的沉重主题也让学生有所领悟。读者还让学生自己根据《茶馆》进行模拟表演,同学们的兴趣都非常高涨。在科学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笔者安排了一次“科学的利弊”的辩论会,学生自己搜集资料来支撑自己的论点,正反方在辩论时旁征博引,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学习活动安排要关注学生的个性,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来设计活动。例如“走近鲁迅”这一主题的活动就适合高年级的学生,因为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文本阅读理解能力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所以笔者就首先给学生推荐了《朝花夕拾》、《呐喊》来阅读,这两本书在鲁迅先生的作品中算是比较好把握的,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起来的难度也较小,在写读后感的过程中不会无话可说。
3.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和课程
教师要认真研究新课改后的教材,深入把握课本的教学重点和新特点,把握新课标语文的教学理念,明确授课的阶段性目标和语文教学的具体要求,同时要细致了解新课标对考试和评价的指导性意见。例如,鄂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单元划分是按照文本内容来分类的,基本上每一章都有一个明确的内容主题,如果教师把握了这一点,就可以在讲解不同章目的时候安排不同的写作训练,在讲童年趣事这一主题章过程中,学生自然对自己的童年趣事有所回忆,同时各篇课文的辞藻、语句、文体表达方式对学生形成良好的示范作用,所以讲完这一章之后便可以给学生布置童年趣事方面的作文,教师要在写法、结构方面给与指导,同时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文体写作。
教师不要为了求新而求新,求新的主要目的是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果忽视这一点,则“求新”就会适得其反。新课改要求学生参与、课堂活跃,课程设计也要根据课文的需要适时安排,例如《七根火柴》,其重点在于人物语言、环境、人物心理的描写,所以在讲解的过程中需要学生静下心来却阅读和体会,所以笔者在课堂上给了学生十分钟的时间进行文本阅读,阅读完之后,由学生回答问题:请你描述一下无名战士,他是一个怎样的战士呢?文章中那些地方有环境描写,这些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学生在细心的阅读中比较准确地把捉了我提出的问题。
三、结语
新课改后的初中语文教学给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原因,广大一线教师要认真研读新课改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新教材、寻找新方法,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来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孙春成.语文课堂问题教学策略[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教学留白;语文课堂;主体性
新形势下,从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教学目的分析,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方法,都必须尊重学情,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是语文课堂的主体,教师要尽力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和自觉学习,并且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开动脑筋,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习得知识的能力等。教学留白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以新颖的教学设计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了学生主动、自觉学习的欲望,极大地促进了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考量师生地位,给学生留足思考和学习的时间与空间
教学留白艺术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一方面要求教师要完成既定的课堂教学目标,另一方面又要求教师摆正自身的位置,尊重学生,改变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知识点比较多,包括语文阅读教学、作文教学、文言文教学、基础知识教学等等。在教授这些知识的时候,教师只是一味的灌输,教学效果是非常不理想的,有时会适得其反,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为此,巧妙地使用教学留白就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减少对学生的过度干预,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话语权和表达权。实践证明,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依靠生活常识、课前预习、新闻媒体等途径是可以获得大量语文知识的,而这些知识恰恰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为此,在开展教学留白的时候,要掌握一定的留白火候,首先做到尊重学生,摆正师生之间的地位,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这也是实现课堂双向交流的基础与保障。其次,教师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与探究的时间与空间,巧用留白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最后,对于教学留白的完成,教师要及时的给予评价和分析,激发学生处理留白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如在学习苏教版八年级语文《纪念白求恩》一文时,就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开展教学留白。白求恩你认识吗?你知道他的哪些故事?其实,在学习课文之前,很多学生对白求恩是有一定了解的,看过类似的报道或者影视作品,在学习之前巧用这样的教学留白,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学生很快地了解文章的主旨和中心思想。当学生完成既定教学留白任务的时候,教师要适当的给予评析,评价中要做到鼓励为主,错误的思考路线和答案也要给予引导,确保学生思考的自信心,保持解决问题的热度,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教学留白的作用。
二、做好教学留白的设计,有效地掌控留白尺度
初中生的好奇心很重,巧妙地设计教学留白恰恰可以从学生的心理入手,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为此,教学留白艺术的使用是符合教育心理学的,也符合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运用的好就会极大地促进教学的发展。教学留白不能为了留白而留白,必须精心设计,统筹规划,要紧紧的围绕教学内容和教材的重难点而展开,教学留白的设计是为了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为此教师在构建教学留白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讲授的内容,同时做到从学情出发。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在教学留白的尺度上做好把控,无论是留白的密度还是难易度都要做到恰到好处,否则会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在教学密度上,要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和教学内容的多少而定,不宜过多,也不能太少。在难度的设计上,要照顾到所有学生,最好是有基础问题,有拓展问题。如在学习苏教版七年级课文《刻舟求剑》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这样设计教学留白:你觉得刻舟求剑的做法可行吗?你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有过这样的行为吗?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我们应该从故事当中吸取什么样的教训? 三处教学留白已经囊括了学习的所有内容,并且教学留白由浅入深,无论是密度还是难度都恰如其分,效果也非常好。
三、创设教学留白的新形式,提升留白的效率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想发挥教学留白的作用,通过教学留白来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创新教学留白的形式,不拘泥于单一的问题留白,可以采用选择题留白、主观题留白、概括题留白、词语题留白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动力,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在学生完成教学留白的任务之后,教师还要做出及时的评价,最好是以鼓励为主,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需要通过适当的方式给予引导和指正,不伤害学生探究的欲望和积极学习的心理。初中语文课堂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留白形式是开展教学留白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性的阶段,所以语文教师一定要掌握教授内容,了解现有学情,做到因课制宜,因生制宜,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全面发挥教学留白的功效。比如在作文教学中,教学留白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思考留白、教材留白、观察留白、评价留白等等。
老子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留白的艺术在很多的领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留白艺术的使用也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语文课堂教育教学的改革,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发展,促进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初中语文课堂开展教学留白,一定要紧扣教材和教学内容,做到从学情出发,有效地把控教学留白的难度和密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发挥语文课堂教学留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曜,张莉.挖掘初中语文文本中的“留白”[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13).
语文作为文化载体,是目前中小学生最主要的人文课程。”应该说,根据初中生的特点,这一阶段是教师为学生培养完善人格以及建立个性化学习能力的最佳时期。个性化学习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加强人文精神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界毋庸置疑的共识,二者缺一不可,那如何使二者在实际教育应用中和谐发展则成为关键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与教材为中心,重教轻学,较少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量,从而使一代又一代学生成为缺乏个性化与自主性的“产品”。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策略,重视对学生个性化以及人文精神的培养,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求知的主人、发展的主人,而不仅仅是传统教育下的“奴隶”和“产品”,从而不断提高当下青少年的素质与修养。
这一教学策略要坚持以“以人为本”为核心,教师不仅作为学生的指导者,更要作为学生的服务者,为其提供良好学习氛围以及个性化学习资源,加强与学生之间的学习沟通与情感交流,健全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方法,提升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空间,使学生在语文课上能够得到心灵的净化与人格提升的空间。在学生学习语文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填写问卷调查以及学生的个性化反馈信息来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过程,以避免学生叛逆心理的出现,从而达到人文精神教育的效果与目的。
关键词:兴趣培养、课前三分钟、情景设置、活跃、鼓励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管做何事,只要有兴趣,就会事半功倍,学习犹为如此。笔者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一直在探索语文教学中的兴趣培养,现有如下经验与大家分享:
一、丰富课前三分钟,激发学生兴趣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上课铃声刚停,七年级(8)班的教室就响起了朗朗书声。不错,不是小学二年级,而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在朗诵《三字经》。笔者面带微笑站在教室门口,做了三分钟的观众。
笔者是七年级(8)班的语文教师,曾于2008年假期在重庆听过魏书生老师的报告,并买回了他的大作在家研究了很久,受魏老师的启发,笔者开始用丰富的课前三分钟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每节语文课的前三分钟,成了学生的自由表演时间,学生在语文科代表的组织下朗诵经典美文,唱红歌,讲故事,说笑话等。这样避免了一成不变的上课模式,既让学生在玩耍中学到了相应的知识,也能让学生在课前就保持一份愉悦的心境。
二、注重情境设置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俗话说:“开好了头,就成功了一半”,导入新课犹为重要。笔者会在每一节课前精心准备导语,力求新鲜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以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三则为例:笔者走上讲台,微笑不语,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圆圈,等学生都探来了好奇的眼光,再问:“这是什么?”学生回答:“圆圈。”笔者微笑着说:“这可不是普通的圆圈,它是聪明圈,我们来回忆一下,小学的时候我们学过哪些历史上特别聪颖的少年,把他们的名字写在这里面。”学生略加回忆,就能得出答案:曹冲、孔融、司马光……这时,课堂气氛渐入佳境,笔者话题一转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世说新语》三则,将认识三个同样聪明的少年。而且,课后我们还将评比一下,班上哪些同学的名字也能够写进聪明圈呢?”果然,学生们顿时来了兴趣,为了“圈中有名”,都积极预习,抢着回答问题,以饱满的热情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三、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想要活跃课堂气氛,首先得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的去做,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而不是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
以七年级上册说明文《长河落日扁》为例。笔者以王维《使至塞上》引入新课,引导学生学习千古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接着抛给学生一个问题:“刚才学习了‘长河落日圆’,现在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却是‘长河落日扁’,作者为什么说落日是扁的,他有什么依据呢?请同学自己到课文里去寻找答案。”这样,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带着一颗好奇心主动走进课文,解读文本,自然达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其次,想要活跃课堂气氛,得最大限度的还给学生自由。在笔者课堂上,学生从来不用正襟危坐,大多数时候是以小组为单位围成圆圈,每节课都有规定题目的讨论内容,还有围绕课文的自由讨论。在这段时间内,学生可能会为了某个问题争得耳红脖子粗,也可能讨论着书上的问题却扯到了其它有趣的事情上。
笔者上七年级上册《捅马蜂窝》时,给了学生这样一个讨论题:“‘我’为什么要捅马蜂窝,又是怎么捅的?”刚过了一会儿,笔者就发现很多学生在摆龙门阵,摆自己小时捅马蜂窝的经历。于是笔者干脆暂停了上一个讨论题,改为了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你小时有捅马蜂窝的经历吗?讲出来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这下可好,班上马上冒出了几个“故事大王”,把捅马蜂窝的经历讲得绘声绘色,艰险万分。
就这样,笔者尽量的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自在的学习环境,这样的语文课,当然不会沉闷,学生都期待着语文课的到来。
四、多表扬鼓励,激发学生兴趣。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镇级中学,大多数学生基础很差,刚进校的时候,有的学生连字都不会写,第一次语文测试,有四分之一的学生不能达到及格标准。但笔者一直都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天使,他们都有自己的优点。所以,笔者从来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不管是对优秀的学生,还是对所谓的差生。
例如:学生问题回答正确了,表扬:理解能力强,学习踏实;答错了,鼓励:很有创意,这正是学语文所需要的素质;对作文内容写的不够好的学生,可以表扬字写得整洁;对成绩考砸的学生,就告诉他们别泄气,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样做,能够帮助学生竖立信心,从而提高了学习兴趣。
笔者班上有个学生叫张千锋,一开学就引起了笔者的注意,因为他坐在最后一排,每节课上课都是打瞌睡。每当笔者在课堂上把他叫醒,同学们都会笑他说:“反正他就是瞌睡大王,每节课都睡觉,班主任都管不了。”笔者很恼火,但却没有生气,而是笑着说:“这么帅的小伙子坐在最后一排打瞌睡多可惜啊,坐到前面来吧,也让老师看着养养眼。”小男生被笔者逗得不好意思了,一节课坐得直直的。果然,位置换到第一桌以后他就没有打瞌睡了,专心学了起来。笔者乘胜追击继续表扬他:“张千锋同学的笔记作得多好啊……张千锋同学的成绩进步很大哦…..”大半个学期过后,他在单元测试中已经能达到及格分数了。
论文题目:无为之教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初探
学生姓名:yjbys
专业年级:2015级汉语言文学
(此为开题报告格式,学生按此表填写或打印,原件交指导教师经审定后交学院统一存档)
一、选题的根据:
1)本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2)综述国内外有关本选题的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1.传统语文教学使得师生在课堂中均处于被动地位,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不高。寻求一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成了现代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本文作者从新形势下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无为之教的策略,并研究了采取无为之教的原因,分析了当前课堂教学中无为之教实施的状况和原因,最后重点探讨了实施这一策略的原则和策略!
2.不可否认,迄今为止,完整、系统地用纯理论来论述无为之教的并不多见,但无为之教也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西方,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杜威的民主教育思想和儿童中心论以及中国孔子的“因材施教”法,老庄的“无为而治”和“北魏南李”(魏书生和李镇西)教学法等都在一定程度上与无为之教相通或类似。笔者在详阅其它相关资料,并借鉴成功的教育典范的基础上,运用综合、提炼、类比等方法完成了此文的创作,意义深远!
二、研究内容:
拟将本文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阐释无为之教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
第二部分分析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无为之教的必要性、优越性和可行性。
第三部分指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无为之教的现状及其造成现状的原因。
第四部分探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无为之教的原则与策略。
三、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行动研究法(教育实习)。
3.调查研究法。
(二)可行性分析
1.符合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
2.符合现代教育的“主导”、“主体”理论
3.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内外因辩证关系
4.成功的教改经验和先行者的探索为我们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四、进程安排和采取的主要措施:
3/1--3/20广泛搜集材料,确定论题范围,最终确定论题,撰写开题报告。进行开题报告,并认真听取答辩组老师的意见。
3/20--4/7围绕选题,撰写提纲,并完成初稿,并交指导老师审阅。
4/7--4/23充分听取指导老师的建议后,修改论文,完成二稿。
4/23--4/30在老师指导下,在二稿的基础上对论文的各个方面,尤其是论文格式规范予以完善,基本定稿。
5/1以后准备论文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不少于10篇):
1.韦志成。语文课程教育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熊生贵。理想的语文课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3.张鹏举。颜振遥初中语文自学辅导教学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4.蔡澄清、张鹏举、陈军。蔡澄清中学语文点拨教学法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5.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陈梦稀。现代教育学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5
7.纪大海。教育漫语:现代教育生活的领悟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8.阎广华。“无为”而教:网络环境下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另类”谋略[J]电化教育研究,2015
9.李镇西。民主与教育:一个中学教师对民主教育的思考[D]四川: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2015
10.B、A苏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开题报告范文参考:
班内开题报告、结题答辩课的设计与思考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不管是班主任还是研究性学习的教师,不可避免地要给学生安排开题报告、结题答辩等课程。在这些环节以学生讲述为主,课堂氛围、课堂纪律表面上都不在老师的掌控之中。为了让这类课能顺利地进行,有一个良好的氛围和环境,让更多的学生能在这个环节上学有所获,而不是浪费时间,我认真探索,精心做了下面的课堂设计。
环节一:表格的发放及开题准备
给学生三周左右的时间,作开题准备。详细准确地传达具体任务及陈述的基本内容。
基本的陈述内容:①标题;②背景;③目的意义;④小组成员及分工;⑤指导老师;⑥主导课程及相关课程;⑦研究方法;⑧活动步骤及阶段目标;⑨研究所需的条件;⑩预期成果及表达形式。
教学理念:开结题环节陈述的内容给学生提最低要求,不划定上限,但是陈述时间为15分钟内,激励学生自我发挥。
环节二:开、结题活动相关人员的选拔及思考
主持人:在主持人选拔的过程中,我经历一男一女、两男生、两女生、主持人团等多种组合形式。经过两年多的观察,我最终推荐主持人团这种形式。
在主持人选拔时,我采取了激励机制——参与主持活动为自己小组挣分。所以,每个小组只要有这方面能力的同学大部分都会参与进来。
主持人由教师首轮筛选,初步控制主持人的质量,然后召集选中的所有主持人布置任务,提出最低要求。在主持过程中,能力欠佳的注意沟通、及时淘汰,避免过多地影响开题和结题的质量。优胜者在这个过程中能力不断地得到肯定和锻炼,他们会更努力、更认真地投入这项活动中。
教育理念:我认为高中教育不是培养精英,而是让更多的学生获得锻炼的机会,参与到各种教学活动中,体会到其中的快乐。
评委分为两部分:一是教师,一是学生。教师评委对于班内开结题活动就一个科任教师或班主任。学生评委,我是这么设计的:一个班有几个小组,就有“几个评委”,这里的几个评委不是数字上的几个,也不是传统的从学生中选出评委,而是每个小组发了一份评委评价表,由小组内部协商:“怎么干?由谁干?”我看到:“有的小组是商量着打分;有的小组是轮流打分;有的是一个人打分。”不管怎样,我看到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这项教学活动中,而我同样收到合理的评分结果。而更多的权力、合作、协调与锻炼交予学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统分员:统分员也是班内公开、各组推荐上来的,统分员由于能力要求不高,所以人数较多,人数多时,每组限定一人,并将之分为几个工作组,每个工作组连任两期,并负责培训下一个工作组。并在工作过程中引入竞争,最终把那些愿意干、认真干、干得好、干得快的留下。少了就再培养,多了就编组轮流工作。
统分员的职责和任务:在各组汇报完毕后,迅速地将分到的小组的评分登记在表格中,并回到原位,与别的统分员交换、补足信息。然后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计算平均分,并与别的统分员核对,取众数,最后将结果传递给主持人。
统分员的位置设在第一排中央,方便与教师、主持及全班范围内互动。
黑板背景设计员:全班范围内推荐,把那些字写得好、画画得好的登记在册。任由他们自由组合,或一人一期、或一组一期、或两人搭档、或三人配合。总之,不拘一格由学生自主,而我要求的就是上课之前把这节课的主题以大字形式或写或绘在黑板上。
思考:班内开题报告、结题答辩一般由老师布置教学场景,有的老师不擅长书法,大多数老师也不愿意花费太多心思在这上面,
所以我看到的一般都是几个大字在黑板上,谈不上艺术与美感。
但当我将这个舞台和机会交予学生并引入组间竞争时,学生给了我许多惊喜。虽然都是粉笔,但漂亮的艺术字、书画、平面字体设计等都出现了。
环节三:开结题活动相关人员实习
虽然教师交代,但对学生而言,真正实施起来,各类人员之间的配合,以及自己该干什么,该怎么干,并不是很清楚。所以,我非常重视开题的第一次课的各个环节,该提醒的提醒,该干涉的干涉,该交代的交代,该纠正的纠正。这样第一节课只安排一个组做开题,便于所有人员都能清楚熟悉自己的任务和流程,第二节课开始,就可以有条不紊地正常进行了。
班内纪律的调控:纪律控制,我采取了以组为单位的组牌管理制度,将组牌放于小组中间,只要有违纪行为,就扣小组分,全组成员存在连带关系,迫使成员间相互提醒督促。个别屡教不改
的,可开除组籍——遭受小组甚至全班的排挤,因为没有人愿意被拖累,被一个小组开除的学生一般没有第二个小组收留。这样一来,对于爱违纪的学生会承受一定的压力,便于提高他们的自控力。这种管理方法,从小组建好后就可以开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