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支教助学范文

支教助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支教助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支教助学范文

关键词:中学语文;高效课堂;语文教学

所谓“高效”,即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最大限度的获得最广效益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涉及教师和学生两种社会群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便是提高教师教的效率和学生学的效率,并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笔者认为可以尝试从以下两方面做起:

一、教之主导

1.认真研读文本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句话,道尽教育事业的艰辛。课堂教学作为师生双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互动交流活动,必须有教师先行“主导”。教师上课前,需深入研读文本,体会其真谛所在。备课中要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实施过程中,要根据课堂教学中的生成变化,对预设进行调整,始终保持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

如七年级课文《蝉》,作者从蝉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文章篇幅虽不长,但作为文章中心的生命意义的理解却是一个难点也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从学习者角度来说,他们刚刚从儿童的角色转化为青少年,人教版的教材安排关于生命意义的文章的目的也在于此,想学生踏入初中后体味更深刻的人生意义。作为七年级的学生,无论从年龄还是认知水平,这都是一个大难点。

所以结合文章特点及学习者年龄特点,本人认真钻研文本,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做为辅助。精心制作演示课件,以引起学生兴趣。另外,本人采用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从老师范读,学生练读,指名配乐朗读,再到齐读。伴着音乐,学生的朗读进入了情境,也就达到理解文章含义的目的了。

2.教师上课情绪需自信、饱满

教师上课情绪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听课效率。教师上课情绪饱满、自信,富有激情,学生自然受其感染。如讲授《安塞腰鼓》时,教师范读要豪迈激昂、自信乐观,这样才能感染学生,学生才能积极踊跃地朗读,方能理解安塞腰鼓所蕴含的文化价值、生命意识。相反,有的教师在课堂上提不起精神,低声慢语,学生听不清,长此以往,课成了催眠课,效率自然低下。

3.适当的学法指导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的作用并不在于教学生,而在于教学生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使得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由“学会”过渡到“会学”。如在《风筝》教学中,本人说道“鲁迅先生对小弟弟精神的虐杀无从补过而产生的悲哀”,一名学生马上站起提出疑问:“老师,能不能说成是对小弟弟一类人而产生的悲哀呢?小弟弟仅仅是中国旧社会千千万万个被虐杀者的一个缩影。”其他学生立时点头应和。

4.引导学生推敲词句,品味语言

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学生只有学会品味语言,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

首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感能使人对某种意念或表达作用心领神会,因此,教学不可忽视了读的作用。

其次是定位。一般来讲,词句分析有其特定分属类型:修辞手法的分析,词句的感彩,重点实词的作用,以及近义词辨析和与主题思想想关联的句子。因此,要想分析词句,需给问题定位,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点。

5.注重积极性评价语言的运用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防线较脆弱。教师应主动深入到学生中间,认真察看、倾听,了解学生的学习信息,及时给予点拨、指导,及时表扬、鼓励学生新颖独特的见解,以促使其更积极地思考学习。在教师这样的主导作用下,课堂便会呈现出快乐学习与自觉探索的动人画面。

二、学之主体

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给予学生最大的发展空间,教师就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没有必要以一己之思维,逞一时之灵气,绞尽脑汁去表达去示范,毕竟教师永远不可能将所有问题说尽说透。教师的责任在于点拨,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和学习的主人。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每一个人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

设置悬念,可以说是教师引起学生兴趣的不二秘方。一个成功悬念的设置,正是学生急于阅读并认真阅读的有效动力。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高效课堂也就实现了。

2.引入竞争机制,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新课标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体验、实践、参与实现任务目标并感受成功。充满激情活力的语文课堂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掌握知识。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热情、求知欲望和参与积极性,而引入平等的竞争机制是实现这一效果、让学生获得成就感的有效方法。

3.培养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巩固的习惯

预习并非简单的读课文,而是教师指导学生对文学常识部分的查阅和识记,并带着问题进入文本阅读。这样,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才能根据预习有的放矢,抓住重难点,课堂高效自然生成。

当然,课上知识不可能全部消化,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养成复习巩固的习惯。复习巩固是消化学习内容的重要环节,及时复习所学,作业自然手到擒来,考试便也游刃有余,学的高效自然体现。

4.合理运用电教手段

教学活动是借助一定的手段和工具展开的。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已深入各科教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电教手段,充分发挥其功能优势,不仅能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激活语文课堂,降低教学难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语文教学既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又是一项极具特性的艺术。我们追求教师教与学生学高效的同时,同样应注意教师与学生及教师、学生与文本间的“对话”。追求有效,不仅仅是语文教学的主题,愿所有教育工作者在学习后实践,实践后反思,反思后改进,改进后再学习,如此循环往复,真正达到课堂的高效。

参考文献:

第2篇:支教助学范文

关键词:建筑制图 技校生 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 教学质量

建筑制图是建筑类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以能识读中等复杂程度的建筑施工图为最终学习目标。而读图能力的基础是空间思维能力,它是建立在再现性空间想象的基础上的,因而对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的要求较高。制图学习的另一任务是训练绘图技能和牢记国家标准中关于制图的规定,这又需要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去练习和记忆,要求学生有较高的自觉性,不能畏苦和怕难。学生在这门课程上学习的好坏,不但对将要进行的后续课程的学习有一定的影响,而且还事关学生将来的综合工作能力。那么如何让学生学好建筑制图这门课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

技校生在思想上较普遍存在学习无方向、无理想。在校读书仅仅是因为自己学习成绩差而无法上普高考大学,只是为了家长的意愿在此“混”一个技校文凭,或是因为自己不想做事,而认为读书好“玩”,所以他们在思想上对学习无什么要求,也不需要达到什么目的,所以在学习方面较普遍存在厌学情绪,学习自觉性、自信心差,没有学习热情。即使是专业课,虽然学生普遍喜欢参加专业实践、动手操作,但不少学生并不是出于求知的需要,而是出于好奇或觉得好玩,或者是对课堂的一种逃避。透视这些现象,不难看出,技校学生厌学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内部驱动力,即缺乏学习动机。由此可见,要使学生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必须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我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强调制图作为工程界共同“语言”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使学生认识到制图是工科类学生非学不可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制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使学生明白学制图到底要学什么,达到什么目的。多拿一些往届优秀学生的样板图让学生观摩,让学生知道学好制图并没有多难,建立学习信心;每次提问时尽可能地细化,使学生易于回答,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感觉。我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及时进行表扬和赞赏,使他们增强成功感,树立自信心,这样很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降低教材难度,将学生引进门

建筑制图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要求较高,而且大部分学校都将建筑制图安排在第一学年,学生尚没有学习过立体几何,因此学生必然会感到这门科目难学,较难入门。这时候要降低教材的难度,轻基本原理,重规范和识图。比如说对于点线面投影的基本原理要求学生们能够理解,应用方面只要求学生可以完成至多两个知识点的综合题,对于多个知识点综合题可以对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提出要求。对于制图的基本规范结合实际绘图作业来讲解,这时我一般采取当面批改作业当场给予评讲,说明优劣。对于识图,多找一些已建好或正在建的建筑物的图纸,结合实际来读图,这样明确读图的正确与否,和实际相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改变试题,重点考应用,在传统试题的基础上增加选择题和判断题,增加几何体和专业图纸的识图题,这样明确重点在于识图,轻理论。

三、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迷迷糊糊,师生间的双边活动也仅仅停留在学生必须思考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课堂上的最佳情境是合作学习情境,师生间的合作协同能提供多向交流的、和谐的、互助的、民主的、没有权威的物理环境及“心理安全”、“心理自由”的心理环境,使师生能畅所欲言,最大限度地激励思维的多向性和创新欲望,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1.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力求讲授层次清楚、条理分明。

讲课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得出结论的过程。提出问题应尽量做到自然明确,联系实际和富有启发性;分析问题要做到层次清楚、条理分明;做出结论要简明准确、便于记忆。为此,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围绕本课时要达到的教学目的,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和讲授顺序。如在进行重点内容“组合体视图的读法”这部分内容教学时,根据“使学生掌握读图方法”这一教学目的,抓住“读图方法”这一主线,按“读图时应注意的问题、读图方法及读图方法的具体运用”的顺序组织教学内容,讲清方法(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指出难点(分析图框)、点明关键(不同组合型式的视图特点),再举例讲解读图方法的具体运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层次清楚、条理分明地讲授教学内容,不仅反映了教师的施教能力,同时也是吸引学生注意,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并加深理解的首要条件。

2.注意直观教学和图例的选择。

绘制和识读机械图样的空间想象,主要是依据实体的空间形体投影规律。为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应完成从实体到图例,使用直观教学法,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体,然后再从观察中得出空间形体投影规律;也可以从教学的某些结论出发,先讲授有关的理论知识,再以实体的形式加以验证。以便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认识实体的空间特征,从而获得清晰的表象。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对本课时选择什么样的直观教学手段,要引导学生观察什么,注意什么,要得出什么结论,怎样结合讲解,什么时候演示,怎么演示才能让全体学生都能看懂等等,都应经过周密的考虑。但是应该指出,直观教具只能起“拐杖的作用”。目的是帮助学生“走路”,而最终必须去掉“拐仗”能独立“走路”才行,所以随着学习过程的进展,应当逐步有控制地使用直观教具。过多地使用直观教具,会使学生过于依赖这些直观教具,不利于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发展空间想象力,这是必须加以注意的。

3.注意精讲多练。

精讲就是要讲得好,做到重点突出、中心明确、言简意明,三言两语就能点到问题的实质,击中要害。这就要求备课时要很好地提炼所讲的内容,注意归纳总结一些简明易记的结论。

第3篇:支教助学范文

关键词:主题教学;课堂控制;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陆涓(1961-),女,江苏扬州人,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与跨文化教育。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研究性教学实践及其评价研究”(编号:2011JSJG325)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17-0071-03

主题教学模式就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改变以往按章节组织教学的传统模式,将教学内容按照一个个主题重新设计来组织教学活动,从而实现教学内容主题化的一种教学模式。这些主题既可以是一些案例或者问题,也可以是一些任务或者活动等,不同的课程可以根据课程的性质选择不同的对象主题,从而在各种主题活动中建构知识,这种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合作互助与探究的能力,帮助高职学生生成就业、转岗、升学、留学等所需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运用主题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与研究性教学有异曲同工之妙。当然实施主题教学必然会形成师生之间的互动,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课堂教学的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主题教学模式的创建源于建构主义理论

日内瓦学派的创立者皮亚杰先生在研究了儿童学习的认知发展规律之后,率先提出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这一理论系统阐述了个体在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中,理想的学习环境所包含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如何把握学科的核心概念?如何建构知识的意义?如何完成其学习行为?以及如何提高学习效率?等等。毫无疑义,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之下,学习者可以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个体建构知识体系必需的四大要素。所谓“情境”是指教师必须根据学科特点和学习者的兴趣特长,帮助其创建的有利于个体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的意义情境。所谓“协作”是指学习过程中学生与教师或者学生之间通过相互协作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而且这种协作必须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所谓“会话”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会话要成为学习者相互协作时不可缺少的环节。无论是师生之间,还是学生之间,都必须围绕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通过充分的会话与沟通,来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分享各自掌握的学习材料和学习成果,从而达到协作默契的境地,共同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所谓“意义建构”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当前所学课程中反映的事物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个体获得知识不只是通过教师传授实现的,更主要的是学习者在一定学习情境下,通过与他人的协作,实现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

1982年美国学者Susan J.Kovalik及其研究团队在欧美脑科学研究取得成果的基础之上,创建了整合性主题教学模式。这一成果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出若干个主题,而这些主题的确立,不仅要考虑到组织和整合课程的内容,将那些分布在课程体系中零散的、片断化的知识通过一个个主题组织起来,而且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内在需要和学科特点。具体说来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根据学科特点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研究学生目前的知识能力结构、兴趣爱好与内在需要,将教学内容分为若干主题,并把同一主题或相关主题的信息安排在同一单元进行教学。在选取主题和精心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围绕这些主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在课前就主动地、多方面的去收集资料。学生要在教师的启发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已有的知识结构,在广泛收集与主题相关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积极思考与研究,并提出一些具有价值的问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积极引导学生与学习伙伴进行深入地探讨与交流。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与组织之下,运用原有的知识基础与综合技能,通过与学习伙伴的合作,在分析、解决自己经过深入思考而提出的问题、以及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使自己的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在开展主题教学活动时,教师通过设计精当的主题来组织教学,可以将散在的知识点连接起来,为学生构筑起知识间的网络;同时,教师通过充分激发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通过与伙伴合作,积极参与学习小组的活动,培养团队精神,激发想象力,训练质疑能力,拓宽学习视野,能够跨越学科界限从多重和多维的知识天地中去汲取营养,从而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对此,Bernice Gelman曾评价说:主题教学能通过对教学材料进行创设有意义的联接,为学习者建立真实化的学习环境,从而更好地发挥他们的学习潜能。[1]

二、实施主题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及其形式

实施主题教学模式就是通过设计一个或若干个主题,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让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形成“互动”。这一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优势在于:通过课前的准备,每个学生都将拥有其他学生不知道、但在学习时却可能需要的学习资料,如此在小组活动时,所有参加交流的学生都可以给予其他人以帮助,同时他也会在互动过程中得到别人的帮助,彼此为了解决共同关注的问题,通过交流与合作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正因为如此,在主题教学过程中每个人体现自己价值的机会,这在语言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因此,在运用主题教学模式时,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充分互动是不可或缺的前提。所谓“师生互动”是指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这其中,教师对学生的作用与影响主要是:主题的选择确定、教学活动的组织、对学生的引导、辅导与答疑;学生对教师的作用与影响主要是:采取主题教学模式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激发,他们主动学习与探究的态度,将激励教师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当中,学生经过努力寻求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乏有独到的见解和睿智之处,这些都会给教师以启发,拓宽他们的教学视野,丰富他们的教学阅历。所谓“生生互动”则是指学生之间在教学过程中的相互作用与影响。这些作用与影响既包括课堂上开展小组活动时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与合作,也包括课前收集学习资料时的相互帮助与合作,以及研究思考如何提出问题时的相互讨论与启发,还包括课后的对参加主题教学活动中的各自表现的相互评价与激励。学生们通过参与主题教学活动,可以建立起团结协作与公平竞争的伙伴关系,从而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更好地合作互助。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师生互动”,还是“生生互动”,其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不仅是学习认知方面的,而且是情感意志方面的,后者的相互作用与影响更为重要。

主题教学模式应当是没有定式的,可以结合学科的特点,学生的内在需要、已有的知识基础等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而主题的选择与确定,则可以根据课程教学的内容,以及教学目标的要求来考虑。就英语课程教学而言,可以依据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和教材知识体系的要求,设计出若干个话题,并由这些话题组成相关的教学主题。组成话题的主要成份是一些细节,而这些细节所代表的意义则是由一些具有特定内涵的关键词、重要的词组和短语来表达的。学生通过“细节—话题—主题”这样的教学链,分析学习材料、参与教学互动、进行深入交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方法:

(一)善于选择话题,激发学生兴趣。教师要善于筛选便于开展语言交际活动的话题,吸引学生踊跃参与交流。通过细节的设计和话题的选择,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引导他们去查找学习材料。在教学过程中,围绕学生研究学习材料后提出的问题,鼓励他们深入思考,积极参与教学互动,在充分刺激他们听觉和视觉的基础上,通过细节的阐述和话题的讨论,深化和拓展教学主题。

(二)精心设计情境,鼓励学生参与。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语言活动情境,进行示范讲解并吸引和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让主题得以深化、知识意义得以建构。学生在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的语言情景下,会情不自禁地产生参与交际的愿望。在这个过程中,他既可以表达自己的学习心得、思想与情感,也可以分享学习伙伴的语言信息与学习成果。

(三)组织小组讨论,加强实践锻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设计适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要善于把握学生的特点和兴奋点,让他们围绕其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交流,从而大大增加语言交际实践锻炼的机会。

(四)分解教学任务,强化角色意识。在小组讨论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将他们分在不同的小组,并且将教学主题和相关话题进行分解,将这些教学任务交给不同的学习小组,让他们充当不同的角色来参与交际。通过扮演角色来完成交际任务,是语言学习最简单和最有效的方法。

(五)借助演绎归纳,完善知识结构。在经过查找大量的学习材料,围绕相关话题参与小组讨论之后,学生将初步获得与主题有关的认知结构。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原有认知结构的缺陷,通过设疑、提问、分析、比较、讨论、联想、演绎、归纳等方法,深化主题学习,完善知识结构。

三、有效的课堂控制是实施主题教学的关键

课堂教学是一个控制系统,只有有效地实施课堂控制,才能确保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从而有利于教学思想和教材教法的贯彻实施。实施主题教学,自然会在课堂上形成“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但是这种互动是一种特殊的师生之间的交往,而不是对在课堂活动方面学生行为的一种放任,师生之间围绕主题开展互动的状态也不应是混乱、无序的,因为教学毕竟是一种具有目标性、指向性和时间性极强的一种有组织的活动,并不等同于课后师生之间的交往。有效实施课堂教学控制的基础是教师对学生的熟悉与了解程度,以及师生间已经建立起来的融洽、和谐和相互尊重的人际关系。

(一)教学情绪控制是实施课堂教学控制的前提。主题教学不仅是知识建构的过程,也是师生感情交流的过程。如英语情景教学法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一般教师在运用这一教法时都会根据教学内容、要求以及自身的教学经验,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景,辅之以一定的插图、道具,并以语气、手势、动作等方式绘声绘色地模仿;同时,列出重点词组和关键性单词,作为主线贯穿整个课文,让学生通过动作演示复述。这样的教学情景,更容易使学生建构知识。但是,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和学生的情绪,就有可能使教学活动偏离教学主题。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不会成为好的教师。”[2]可以说,教学情绪控制能力对于一名教师而言是最难把握而又必须着重培养的一种能力。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自控与他控的互动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自控之外,还应注意学生的情绪反应。著名教育家裴斯塔洛齐指出:“任何良好的教育,都要求有像母亲一般的眼睛,每天每时都能从儿童的眼睛里、小嘴上、额上判断他心灵中的最微小的变化,”[3]教师如果不善于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那就难以对课堂教学实施有效的控制。因此,一名成熟的教师应该以自己稳定健康的教学情绪去感染和引导自己的教学对象,成功地驾驭和控制整个课堂的教学情绪,有效地达到自控与他控的和谐统一。

(二)教学时间控制是实施课堂教学控制的关键。在有限的时间内实施主题教学必须善于总体安排,开头、结尾要灵活机动,重点、难点时间要充分,教学节奏要轻重缓急、张驰有度,使课堂教学井然有序。英语教学有其自身特点,它不仅要求教师在一堂课的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的讲授,而且要求教师必须留下相当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开展主题活动,以消化、吸收教学内容。要达到这一要求,只有坚持精讲多练,既要保证课堂教学计划的完成,又要使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得到充分锻炼,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内容控制是实施课堂教学控制的核心。一堂课的教学安排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理解与综合能力,要能够吃透教材,高度提炼并熟悉教法,从而做到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尽可能多的有效信息。同时,还要考虑到认知对象的生理、心理特点,教学内容和教材教法要有所变化,才能有效地实施控制。实施主题教学时要尽量运用实物、图片、表情、手势、造型等方式表述教学内容,使整个教学过程既生动活泼又控制有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是实施课堂控制的根本。实施主题教学的目的就是教师通过自己的行为策略,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自动、创造性地开展学习。主体性不仅是学习行为的要素,而且也是学习目标的必然。这其中,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因而教师要研究学生,要了解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心理感受和需要,要善于根据学科教学特点与学习对象,灵活采用不同方法科学地组织教学,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上应坚持使用英语,适当辅之母语;精讲语言基础知识,着重培养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给学生创造各种语言环境,提供各种英语交际的机会,让他们充分接触英语,运用英语,力争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能始终保持主动学习的状态,即主动观察、主动思考、主动应答、主动参与,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全面发展和提高的过程。

参考文献:

[1]Kovalik et al[EB/OL].省略/home.htm,200 5.03.15.

第4篇:支教助学范文

关键词:课程考核;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一、职业教育课程考核的重要性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强调职业能力的形成。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许多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开发、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做了大胆的探索与实践。然而,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课程考核的研究却相对较少。课程考核是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因素。课程考核是否科学、合理,将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及教学目标、人才培养目标的最终实现。

二、职业教育课程考核现状分析

1.开始重视对课程的考核,课程考核形式有了一定的变化

多数职业院校均认识到了进行课程考核形式改革的重要性。许多院校对课程考核形式都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如对于核心技术课程,要求采用过程式考核,对于专业限选课程采用平时成绩+课业成绩+期中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的方式,其中每项的比例可以由任课教师自定。对于一些公共课则采用较传统的方式,如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期末采用统一考试的方式。这种变化,对于鼓励学生注重平时的积累、加强教师对学生的全面考核、提高教学效果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2.从深层次的角度来看,在学校教学管理过程中,对于课程考核的管理细节上还不到位

大部分学校只做到了在形式上进行改革,对于其内涵虽有一定程度的重视,但还未真正建立起通过对课程考核的检查、管理或指导来提高课程授课质量的相关制度。

例如,很多院校每学期会进行阶段性的教学检查。就课程考核而言,仅限于从大面上对课程考核的形式、作业布置的次数(根据教师的教学记录来考核)、教师是否批改作业(根据教师提交的部分学生的作业来考核)、教师对课程考核的分析等,但对于教师所布置的课后作业的数量、质量、与学生的沟通反馈等方面并没有实质性的检查或约束,检查一个教学质量很高的教师和一个很一般的教师的课程考核资料,可能得出的结果是一样的。许多学院现行的课程考核评价形式是教师在课程考核结束后自行完成教学质量分析表和试卷分析报告,在成绩入册的同时,教学质量分析表和试卷分析报告也束之高阁,其是否科学、合理,并未做深入的研究与探讨或进行一些指导,严重削弱了课程考核的功效。

3.提高课程考核管理水平,在思想观念上还需进一步改变,在具体的管理政策方面,还需进一步引导

从观念上来说,几乎所有的院校都把提高教学质量放在首位,但对于课程考核显然重视程度不够,或者说在管理上深入得不够。在教学检查时,对于督导听课、检查教师的授课计划、教案等更重视一些,对于课程考核,更多的是注重各种形式的东西,关注点较少聚焦到学生身上,而课程考核恰恰是聚焦在学生身上的。因此,对教学质量的评价不能把焦点只放在教师身上,更重要的是要向学生倾斜,将关注点放在学生身上。

从具体的政策方面来看,对于教师授课质量的优劣,许多院校都有让学生参于评价的环节,只不过学生评价所占的比例不同,这对于教学质量的评价来说是一种比较客观、有效的方法。但在问卷设计中,多数学校对于课程考核的方面设计得较笼统,不能全面地反映出真实的状况,而且有许多学校不是全部学生参与,或者在学生评价的操作过程中缺乏简便、保证客观的设计,降低了评价的客观性,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从学校督导所做的工作来看,更多的是对教师进行听课,提出建议,对于如何向学生进行反馈和沟通、如何设计课业(或课后作业)、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考核等关注非常少。督导所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

从不同部门的分工来看,一些院校的教学系承担了非常多的责任,但人员配置不到位,在与其他部门的分工上也未理清,不能做到责权分明,成天忙于应付各种事务性的工作,对于教学质量的内部管理有时力不从心。

4.教师在课程考核实施过程中,考核目的不明确,对于过程性考核重视不够;期中期末考试,考核内容不合理,有时具有较大的随意性

考核目的不明确,主要表现在对过程性考核重视不够,过分夸大了考试评价学生学习业绩的功能,导致了考前“点重点、划范围”的现象普遍存在,舞弊现象较为严重。平时作业布置、批改的量较少,批改后对学生进行反馈不及时或不反馈,较大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另外,教师每学期的任课量较多,从时间上也难以保证其将过程式考核做细做深入。

期中期末考核内容不合理主要表现在:由教学单位自行组织,任课教师自主命题,对教材依赖性较大。考试内容记忆性成分较多,对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和技能考核偏少,课程对专业的支持力度不够。另外,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来进行课程的授课和考核。有时,教学大纲的编制并没有经过充分地讨论,本身存在一定的问题,使教师按大纲考核起来困难重重,只能在其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从而使考核具有一定的随意性。

三、注重课程考核,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虽然职业院校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提倡工学结合,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授课方式,但总体来看,学生大部分的受教育时间还是在学校。课堂(包括校内实训)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职业教育的主要场所。对于课程考核,应该:

1.明确课程考核的目的

明确课程考核的目的看起来似乎不需讨论,但在实际操作中,恰恰是被忽略的问题。课程考核的目的,首先是让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均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包括出勤、学习态度、对知识点或技能的掌握情况),据此制定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必须对考核的结果进行分析,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其次才是全面、客观地评定学生的课程成绩。在很多时候,教师或学校可能更注重的是第二点。

2.明确课程考核的性质

课程考核不是一劳永逸的事,不是通过几次测验就能完成的事。课程考核的性质在于关注学生点点滴滴的进步和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加强师生间的信息沟通,督促学生不断学习,获得知识和技能。

3.加强对课程考核的细节管理,完善相关制度

首先要理顺相关部门的关系。提高课程考核的质量,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相关部门对教师进行考核和监督(称为外部管理),二是教师本身对学生进行的考核(称为内部管理)。做好外部管理就需理顺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教务、督导联动,设计合理的考核指标对教师的课程考核进行考核、管理和指导,如在教学检查中制定合理的课程考核评价标准,在评价教师课程考核质量时通过学生的全面反馈进行了解,采取考教分离的考试规定等。内部管理则体现在任课教师要重视课程考核,以课程考核为载体,加强师生间的沟通和反馈,关注学生点点滴滴的进步和问题,及时指导;教学系要编制考试大纲,组建考试题库等。

4.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营造课程考核的良好环境,真正实现教学质量的内涵建设

要使课程考核达到理想的程度,提高教学质量,以前粗放型的教学模式必须要改变。即每个班的学生人数可以少一些,教师的基本工作量要求可以少一些,但对教师授课质量的要求、课程考核的要求等可以提高一些,做到更多地关注学生、因材施教。目前,许多院校对于教师科研要求较高,这样有利于教师水平的提高,但要考虑教师做科研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不能因为科研而忽视教学。所以,在教师的配备上,最好能有一些余地,使教师既能高质量地完成授课任务,同时又能通过科研提高自身水平。

参考文献

[1]陈新祥.高职院校课程考核的反思与探索[J].新课程研究,2009,12:138~139

第5篇:支教助学范文

主体课堂的教学智慧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水到渠成。主体课堂强调学生的学习原生态呈现,主张学生个体思维的生长、发散。教学定位于教师运用学科专业知识和教学知识,借助学习媒介、创设学习环境、搭建学习平台、运用教学策略、凝聚教学智慧,帮助学生认识、确立并达成自我学习目标,进行能力、素养、知识自我增值的专业活动。预测而不预设,指导而不引导,暗示而不指示,自主而不他主,特别突显学生学习中个体生成的价值。荀子有言: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对于学生而言,自己杯子里的水并不是从教师的一桶水里倒来的,而是在教师的开掘下,自然喷涌的一汪清泉。有的教师长辔远驭,牢牢控制着学生思维之缰,一个接着一个把预设好的任务或问题抛出来,当学生答不对、说不好、解不出,偏离了教师预设的轨道的时候,就立即打住,进行一步一步诱导,甚至自己揭示谜底,预设问题全都按程序“解决”,达成“教学目标”。有的欲擒故纵,课堂学习控制的痕迹虽然不那么明显、不那么,但他们安排学生课堂上自学、讨论、互评……安排学生完成事先规定的课堂学习任务,主导学生课堂学习内容和讨论方向,追求预设的自学和讨论结果;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受篱笆之囿,生成以教师划定的区域为界,学习成果以教师个人的定制为衡量目标。

知彼知己。先说“知彼”,这里主要是教师对学生的认知,或者叫“知学”。“知学”应该有三个维度,一是知道学生需要学什么,二是知道学生怎样学,三是知道学生学到了什么。传统意义的学情分析更多关注学生学到了什么,而且往往以测试、作业检验的形式量化地、直观地、片面地定性学生的学习水平。这种学情分析处于课堂的前位,是教师课堂设计的依据,比起对学生不管不问、目中无生的教学的确是很大的进步,但这种学情相对于课堂是静态的,课前有学生、课上无学生。而对学生学习动机、思维过程的忽视,很可能导致教师所教与学生的真实学习风马牛不相及。老师怨愤:真是对“牛”弹琴;学生感叹:其实“牛”在弹琴。强调“知彼”,就是突出教学针对性,实现因材施教。在主体课堂上,学生参照学习指导书独立自学,进行开放研讨,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展示即时的、动态的、多元的、真实的学情。老师不断观察、调整、自省,最终达到讲有所依、讲有所对、讲有所值。再说“知己”,教师的“知己”包含许多方面,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对自己所教学科知识的透彻理解。这一点,对于“优秀教师”似乎不是问题,他们明晰课标考纲、清楚重点难点、熟知模式题型,但是在这样的学科知识“理解”中,我们几乎看不到学生的影子。主体课堂要求教师把学科知识放到学生学习的坐标系中重新定位,哪些是学生完全可以独立或合作学会的,哪些需要老师稍加点拨,哪些必须由老师讲清讲透。主体课堂的“精讲原则”(不讲、略讲、详讲),就是让教师心中不仅有学问,还要有学生的学习,因此是从“教”的角度对“主体”的保证。学生的“知己”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元素。与“钱学森之问”对应的现象是,国内著名高校的教授都感慨,现在的学生提不出问题――学生不知道自己哪里不懂,或者无力把疑惑表述成问题。其实,教学的一大任务就是让学生“知己”――认识自己的学习。从知识层面,认识到自己的已知是探索未知的起点,认识到自己的未知是发现问题的起点,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意义是理解的起点。从学习策略层面,知道自己怎样想才会建构图式,完成自己的目标。主体课堂的学习指导书同时还发挥着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的作用,开放式的研讨为学生提出问题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曲径通幽。人们往往喜欢走坦途以便直奔目标,不过,从欣赏风景的角度,曲径比直道更有味道。因为“幽”也许在这“曲径”之中,“美”可能源于这回转之间。教学也是如此。常常看到一些老师因为学生接二连三地回答错误而手足无措、心急火燎、恼羞成怒,这里除对课堂的高度控制思想在作祟外,还有对学习的片面理解使然。他们把学习目标窄化为知识问题的正确解答,忽视思维过程、新旧知识冲突、成功与失败体验在学习中的重大价值,片面地相信对了就是会了,不去反思学生在讲了许多遍的内容上依然犯错的深层原因。他们是优秀的出租车司机,而不是优秀的导游,优秀的导游宁可绕弯路也要让游客感受三步一景的旖旎风光,旅游的收获首先在旅途。还看到一些老师很害怕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不同的观点或问题,对于学生的质疑采用避而不谈、生拉硬扯、当头棒喝的办法,且不说学科功底扎实与否,这种现象实际上是由教师不懂得学生课堂生成的重要价值而造成的。从教的角度,学生的课堂生成是学习的原生态,是最真实的学情,是教学的最佳切入点。从学的角度,大胆质疑、错误观点、混沌思维、异想天开恰是真正理解学习发生的征兆。主体课堂的教师鼓励生成、欢迎生成、期待生成,借生成而生发,由生发而升华,从升华而生长。

大智若愚。主体课堂的教师要学会让出舞台、留下缺憾。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学习,不是规定学生积累知识,也不是展示教师学识水平。鱼跃鸟飞需要海阔天高,海阔天高需要教师后退一步。真正的优秀教师不是给学生讲了多少,而是让学生学了多少;不是解决自己安排的问题,而是解决学生学习的问题。是知识本位,是教师本位,还是学生的主体本位?教师的站位很重要。教师把身段放低一点、权威弱化一点、心态平和一点,不要自己酣畅淋漓,学生云里雾里。课堂教学也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讲,有所不讲;有所应,有所不应。当留白处且留白,不要面面俱到,不要滴水不漏,不要密不透风。该出手时则出手,出手则一针见血,举一反三,以一当十。

主体课堂的教学智慧,一言概之,就是教师聪明地教,学生聪明地学。教师的聪明表现在能否让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得到探究的体验,培养出探究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聪明起来。从教书匠转变为智慧教师,就像鹰的重生。据说,鹰的寿命可达70年,在它40岁的时候,它的喙、指甲、羽毛都成了累赘。它飞到绝壁上,敲掉喙,拔掉指甲和羽毛,3个月后,新的喙、指甲和羽毛长出来了,鹰就可以再翱翔30年。无论是课程改革还是课堂改革,都需要教师教学理念的重生。

第6篇:支教助学范文

可是第一个教学目标在自主学习时就出乎我的意料,为了让学生很好地观察根尖的基本结构,并且真实清晰地认识根尖各部分的名称和各部分的结构,我准备了一个根尖的实物教具模型,当时,我拿着模型问:“同学们,你们仔细看一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呢?”大家的目光似乎闪出了异样的光芒,“大蜘蛛”突然一个声音打破了沉寂的空气,顿时,整个教室爆了出一阵哄堂大笑。我被这突如其来的答案弄得不知所措,脸刷一下地就红了,心想学生怎么能捣乱呢?这明明是本课讲的根尖的结构,它很象一只“大蜘蛛”吗?我的脸色明显地沉了下来,特别是张斌同学就像犯了错一样,满脸通红,而且把头压得很低,张斌,我气急地叫,他的脸更红了,胆怯地站起来,我平时玩的时候发现蜘蛛的前端有的脚和模型的一样,他低声地说,我也不是故意的。当时,我真得想狠狠地批评他一顿,可是,我转念一想,确实很像,好像也没什么错的,这说明学生的想象力比较丰富,擅于联想,这有什么不对呢?而且对于现在的学生,我们应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后来我才知道他特别喜欢一些小动物,同学们都叫他未来的法布尔,)这时我马上说,张斌同学说得对,但是不全对,你们再仔细观察一下这个模型,它们的细胞从形态上一样吗?这一问,把他们问住了,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没有人敢回应,这时我就鼓励他们说,勇敢一点,再仔细思考一下,即使错了也没有关系的,只要同学们回答得合情合理就可以.这时同学们相互讨论了起来。一会儿,有的同学把手举得老高,有的直接就站起来,有的不停地小声说,老师我……,整个课堂又活跃起来了。好,谁会就站起来回答就可以。之后,好多学生争先恐后的站起来好几个,可是都说是根,这时同学们本认为可以是对的,但我说不完全对,这时他们感到疑惑,我告诉同学们,这是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我手中“大蜘蛛”的腿只是根尖成熟区,同学们的疑惑解开了。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植物是如何生长的吗?想。那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根尖的结构、各部分的名称及作用。好。同学们有些迫不及待的求知欲望了。现在,每个组发一个,给大家研究参考,经过研究讨论,然后进行结果报告。我看了一下同学们的热情很高,尤其是刚才说“大蜘蛛”的张斌同学更是积极的参与讨论,其实他平时是一个很不爱学习的孩子,即使老师提问到他,他也是漫不经心的样子,然而这次却和以前有了很大的反差,当时我也觉得很奇怪。几分钟过去了,同学们讨论研究的热情还很高,我叫一声,就到这里,你们的研究结果出来了吗?同学们都说,完成了。有谁愿意来当一回老师,给大家讲一讲。可是,教室内一下子就安静下来。我想这下可要失败了。当我看到张斌同学还在犹豫时,我用信任的目光鼓励他,他站起来了、胆怯地走到讲台上,我微笑着向他点点头,我走下讲台,坐到他的座位上,他开始讲课啦。他的讲课得到了同学们的掌声,过一会儿,他就自然地多了。拿着根尖的结构模型,讲的是头头是道,还不时地给同学们进行答疑。在他的带动下,顺利地完成了“根尖的结构”。学生高兴,我也完成了第一个教学目标。

第二个教学目标在我们师生的共同配合下,自主学习,很顺利地就完成。

第7篇:支教助学范文

课程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使学生了解如何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并且通过课程设计更好地掌握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从而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对于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的学生而言,课程设计通常包括:民用房屋建筑设计、单层工业厂房建筑设计、混合结构房屋墙体及条形基础设计、钢筋混凝土现浇楼盖结构设计、单层工业厂房结构设计、多层框架结构设计、钢屋架设计、门式刚架厂房结构设计、桩基础设计、土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一般土建工程概预算设计等。每一门课程设计都是相对应课程的一个重要实践性环节,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思考和创新意识的一个重要手段,是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也是体现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由此可见,提高课程设计的教学质量对于提高建筑工程人才培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要提高课程设计的教学质量需要从课前准备、加强指导、注重设计过程、做好成绩考核及成果总结等多方面人手。当然要保证上述每一方面的工作质量,教师的责任心尤其重要。”下面结合笔者在建筑工程课程设计教学中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建议。

2认真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2.1精心选题及合理确定设计分量

在以往的课程设计中,有些指导老师为减少麻烦,把某一设计选题用很多届,致使设计内容陈旧,从而影响了学生的设计积极性。也有的课程设计其设计任务分量过大,导致设计过程草草收兵,应付了事;而另一方面,也存在个别的课程设计分量过少,使得设计过程中学生闲暇多,用到的知识少,动手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在课程设计选题时,应结合新的教学内容和土木工程领域的新发展,不断补充和更新设计内容。对部分的课程设计,应尽可能选用近期设计的工程或正在实施的工程,以便学生在设计过程中能看到实物,以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和设计积极性。比如,多层框架结构设计、桩基础设计、土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一般土建工程概预算设计等都应尽量将选题与实际工程结合起来。同时,在选题时,应考虑设计时间、复杂程度、提交成果的工作量等来确定合理的设计分量,使参与设计的学生都能经历一个完整的练习过程,收到较好的效果,从而达到课程设计预期的目的。

2.2认真编写设计指导书

课程设计指导书是引导学生进行设计的指导性材料,是课程设计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有些指导老师为了省事,在课程设计开始的当天才口头布置设计任务或在黑板上大致抄写几条;有些老师虽然布置了较完整的设计任务,但任务书过于简单,对完成相关课程设计步骤、依据、设计进度、成果内容等未做出明确的交代,故指导性不强。每一门课程设计都应该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明确设计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在课程设计正式开始之前,指导老师应提前编写好内容详尽的设计指导书,并发给学生,让他们有一个熟悉的过程。指导书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l)设计目的、任务;(2)设计依据;(3)设计参考图纸及相关资料;(4)设计步骤与要求;(5)成果内容;(6)设计进度安排;(7)纪律要求;(8)成绩考核标准。如有必要,还应编人相应的设计例题,供学生进行课程设计时参考。

2.3准备必要的资料

工程设计过程中,设计者需要应用相应的规范、图集、标准、定额等基础资料。如房屋建筑课程设计中需要收集当地的气象资料和水文地质资料等原始数据,并提供《西南地区标准设计通用图》及有关制图标准;又如多层框架结构设计中需要准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等各类资料;再如根据四川省现行的工程造价编制方法,土建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需要提供国家标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全国统一工程量清单编制规则》、《四川省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定额》、《全国统一安装工程预算定额四川省估价表》(2004)、某一时期的材料指导价、各类标准图集等。由于经费问题及应用范围上的限制,指导教师应根据设计内容的需要对上述资料中的必要部分进行收集整理,作为指导书的附件,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尽快做好设计准备和更充分地理解设计内容,为高效而顺利地完成课程设计提供保证。另一方面,由于资料种类和内容较多,对于有些资料,可提供电子版本或范围、出处供学生自己查阅、选用,这样也可以使他们查阅和利用资料的能力得到锻炼,为毕亚设计和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3加强指导与管理

3.1加强设计过程中的指导工作

对课程设计进行指导,仅是抽空到教室里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是不够的。因为有的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提不出什么问题,有的学生总是参考同学的设计步骤,他们甚至对书上、规范、标准或定额中的内容理解错了,就按他们自己错误的理解去做,影响了设计成果的质量。指导教师安排的指导时间每一天应不少于4学时,且具体时段应相对固定,以保证学生能按进度完成设计任务。同时,对课程设计的指导应把被动解答问题与主动提出问题相结合,对一些容易出现错误或混淆不清的地方进行提或在黑板上予以提示,了解学生的具体做法或算法,并通过检查中间结果来发现问题。同时,对计算中或绘图中一些共性、难点问题应讲解。

3.2加强对设计过程的管理

课堂教学有固定的时间,可以通过考勤、课后作业及讲评等手段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保证一定的教学质量。目前对课程设计的管理则较为松散,有的指导老师在成绩考核中只依据学生最后提交的设计成果予以评定,对设计过程几乎没有任何监控或记录,因此导致学生的松懈和抄袭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出现抄袭的学生得高分的情况,这显然不利于提高学生主动完成设计的积极性,也不利于设计质量的提高。对课程设计过程中的管理可采取如下做法:

(1)明确指导时间。

(2)合理划分和安排设计进度。

(3)对设计进度中的各个中间环节明确其具体要求(内容及必须完成时间),并不断检查;错误的地方可直接在初稿中批示出来;前一步骤未完成者不得进人下一阶段的设计。

(4)最后必须提交正式的成果和检查过的初稿或底稿;没有接受中间过程检查的学生,最后提交的成果不予批改,以不及格论。

通过上述的管理与督促,能够收到较好的效果。

4采取措施确保设计质量和效果

4.1设计分组或设计选题

在布置课程设计的任务时,应分组或分题,不能全班做同一题目。如果每个人完成完全相同的内容,不利于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主动学习的能力。比如钢筋混凝土现浇楼盖结构设计的选题应考虑不同的平面尺寸、荷载、建筑构造做法、材料强度等,还可以要求采用不同的楼盖类型,以确保一人一题,每人可以完成相对独立的设计任务。又如,房屋建筑课程设计需要绘制较多的图纸,可以在课程教学中期即公布设计题目,并采取学生选择与教师分配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分组或选题,这样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学习规范标准和构思方案,在课程设计周开始前即可初步确定合理的设计方案,为下一步完成施工图设计提供了保证。再比如土建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一般的实际工程其工程量较多,在指导过程中,可以把课程设计的班级分成几个小组,一些小组模拟招投标中的甲方做标底,另一些则作为不同的投标单位(乙方)计算报价,最后让他们进行比较竞争。

由于每一小组是合作完成课程设计,所以必须要求小组成员每人独立完成相应的内容,然后成员中间再进行互审,促使他们去思考,去发现别人的和自己的不足,从而提高学生课程设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PKPM结构软件进行建模、电算及施工图绘制,同时通过与手算的结果对比分析,校核手算的正确性;土建工程概预算设计也可以应用某种预算软件进行分析、汇总、打印,提高设计效率。通过上机操作,可以让学生对目前工程设计中一些常用的软件有所了解,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从一定程度上提高设计质量。当然,课程设计又不完全等同于工程设计,学生不能完全依赖于软件,手工绘图、手算等基本技能的训练必不可少。

4.2安排上机操作时间

在课程设计中,还应安排一定的上机时间,要求每个学生会应用一种与课程设计相关的软件上机操作。譬如,房屋建筑设计可采用Au量oCAD、天正建筑等软件进行施工图绘制;结构及基础设计可采用PKPM结构软件进行建模、电算及施工图绘制,同时通过与手算的结果对比分析,校核手算的正确性;土建工程概预算设计也可以应用某种预算软件进行分析、汇总、打印,提高设计效率。通过上机操作,可以让学生对目前工程设计中一些常用的软件有所了解,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从一定程度上提高设计质量。当然,课程设计又不完全等同于工程设计,学生不能完全依赖于软件,手工绘图、手算等基本技能的训练必不可少。

第8篇:支教助学范文

中职的英语教学与普通中学的英语教学不同,它更重视英语教师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授课中从下面几个方面有所侧重:

一 注重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众所周知,很多中职学生在小学或初中时都是班里的差生,各方面素质也较低于同阶段的高中学生,他们在教师的批评和漠视中长大,自信心不足。如果在一个新的环境下,给他们更多的关注,使他们克服自卑心理,让他们掌握新的技能,建立起自信心,将有助于他们对自己的重新认识,激发其追求成功的欲望。因此,要不断鼓励学生,帮助他们看清楚自己,重新给自己定位,使他们对自己的价值开始重新思考。在英语课堂上,给他们更多的机会,提适合他们的问题,让他们在新环境下有一个新的开始。

二 注重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一个人获得成功的所有因素中,有80%是由人际关系决定。现在,大部分的中职学生缺少与人交往的能力,有的是由于家庭教育原因,有的是各方面的习惯不好,他们语言不文明、行为不得体等,导致同学之间时常发生矛盾。在课文《Friendship》的讲授过程中,我通过PPT的形式讲授课文,让学生总结课文中提到的朋友的重要性,并且引导他们进行讨论:你所需要的朋友应该是什么样的?你怎样发现他人的优点?从而使学生明白人际关系的关键在于自己能真正地去欣赏他人和尊重他人。

三 注重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真诚地邀请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成为主角,掌握自己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让每个同学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准备一段话,每节课课前的几分钟,老师抽出两名同学,讲给大家听。这样可以让他们变成主动参与者,既可以锻炼每个同学的写作和表达能力,还可以练家的听力。英语表达能力的形成必须首先掌握大量的语言材料、词汇、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而要将语言材料运用自如,首先要有语言材料的积累。这就要求学生需要大量反复朗读、背诵、记忆、理解,通过这个过程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扩大视野,并储存词汇、习惯用语、人文历史知识,继而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四 注重学生应用文写作的训练

在写作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写作水平普遍偏低。学生在写作中几乎是汉语式的直译英语,有含义不清楚、语法不规范、句子结构混乱等情况。所以,语法问题是学生所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首先,让学生自行预习相关的时态,我从句子结构、习惯用法,给学生做讲解,举例子。给出相关的词汇,鼓励学生练习造句。英语写作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就能练成,它必须遵循先易后难,先短后长,先学会简单句、并列句,再学习用复合句表达,这就需要学生必须记忆更多的知识点,注意知识的积累,在学会简单句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尝试一些较复杂的语法结构。给学生一个题目进行写作,给学生修改,告诉句子错在哪里,然后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或练习相同类型的句子,引导学生学会自学,学会归纳总结,培养学生使用自我监督的学习策略。

五 建立有效的成绩评价制度

第9篇:支教助学范文

大家上午好!

一年的光阴在弹指一挥间悄然离去,本学期,教务处的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各位老师的大力支持,热情帮助和真心理解,在此我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回顾这一年的工作,艰辛而快乐、忙碌而充实、平凡而实在。我想用三个词语来概括:做人、学习、合作。

一、做人。

迫于无奈,98年我从万里之遥的肖港来到了 ,这一呆就是十一年。其间,我痛苦、烦闷、孤独、忧伤。在我举目无亲、迷茫徘徊的时候,我遇到了这样一群充满无私奉献的教师群体----- 中心小学的全体教师。她们高尚的人格魅力,对工作的热情以及为人处事,都无不时时震撼着我、影响着我、激励着我、鞭策着我不断地努力奋斗。在这样一个充满关爱的大家庭里,我幸福快乐的成长着。在老师们的帮助、期待和宽容中,我由最初的懵懵懂懂的无知小女孩快速的成长起来。我知道,在我成长的背后,付出的是老师们无私的汗水。这一切,我永远不会忘记,也无以为报。因此,我把一颗感恩之心付诸于我的工作,用我的工作业绩来报道老师们的助人之美,爱人之心。

在老师们为人魅力、处事艺术的影响和熏陶下,与人相处时,我努力摒弃自身为人的不足,做到尊重他人、信任他人、理解他人,遇事多进行换位思考,力求做到与老师们打成一片。

工作中,在老教师、老领导的工作艺术的潜移默化中,我对自己提出“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工作原则,以较高的要求来约束自己。平时,要求老师们做到的,我一定要自己率先做到;不仅要做到,而且要尽可能的做到最好,把做事当做是一种历练。

但是,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由于我本人性格的原因-----遇事急躁,不冷静,处理问题缺乏艺术,不善于变通。在担任教务工作两年间,或许在言语上无意间伤害到了有些老师或领导,在此,诚挚地表示歉意,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摒弃不足,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处世艺术。

二、学习。

作为一名教导主任必须要有渊博的文化科学知识,精深的教育管理知识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在这方面,我还不够称职。因此,为了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担任好教务主任这一职业,这几年我主要是从以下四个方面去努力的:

第一,抓住机遇。每年,教育部门组织的培训学习很多,因此,我抓住教育部门和学校给予的学习机会,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学习他人的先进教学经验,在学习中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来增强自身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的能力。

第二,自己勤奋。学校给予的机会和平台是有限的,因此我自费购买各类有关教育教学的资料来给自己不断地充电。在闲暇之余我还学习了教育改革、课改实验的有关文件书籍,上网查阅最新的教育教学资料,从而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端正了新的教育方向,更新了教育观念,树立了新的育人思想。

第三,向同仁学。学校很多老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都有我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通过“备、上、评”这一常规活动,我极力向身边的老师们学习,学习她们教学中的机智、学习她们评课中精彩的点评,然后,我把这些好的经验进行内化,积累和创新,以此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