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创业创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近几年大学生的数量逐渐增多,大学生就业问题变得异常的艰难,很多大学生在毕业之后,基本就面临失业的状态,面对这样的状况,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十分必要的,能够帮助大学生寻找新的就业的途径。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大学生来讲,也是一种提升个人能力的手段,也是未来高校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创新能力的含义
从字面的意思理解,创新能力是指通过对现有的手段、知识、技能和方法的综合分析,提出新的方法和观点的思维能力和进行发明创造、改革、革新的意志。随着时代的发展,创新精神已经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和认可。创新精神是勇于抛弃旧的思想理念,摒弃传统经验中的不足,以全新的思想意识,开拓新的知识领域,促进思想的开放,灵活的运用先进的意识去解决问题,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思想意识[1]。
二、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
在研究调查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就会变得十分的懒散,自我的控制能力十分差,经常是上课迟到,不按时完成教师的任务,学习不积极主动,把更多的时间浪费在了吃喝玩乐上,荒废了大学的时光。直到毕业之后,在就业的过程中才意识到优胜劣汰的残酷市场机制。而且大学生在入校之后通常缺乏正确的引导,对大学的学习方法不熟悉,经常是按照原有的手段进行学习,还是把成绩看的比较重,只专注拿学分,忽视了对自己其他能力的培养,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思维的灵活性,判断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十分弱[2]。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仅仅限制在本专业的学习,没有对学科进行整体的构建,对未来的发展趋势也没有明确的规划,没有远大的见识。学生的眼界就看到了自己所学的专业,对于其他相关的专业没有进行扩展,因此,知识面十分的受限,影响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型的人才不仅是要对自己的专业有所了解,对跨领域的行业也要进行了解,这样在今后的工作中才能相互联系,进行知识的融会贯通,促进能力的全面发展。但某些学生由于心理上的失衡,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确立明确的目标,缺乏创新的精神和先进的思想意识,影响了今后的发展方向[3]。
三、现行高校教育缺陷分析
当代学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十分的严重,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把成绩看的十分的重要,从进入学校的第一天起,教师给学生灌输的影响就是只有成绩好,将来才会有好的发展前景。所以,一直到进入大学,学生都是这种思想,一直延续这种思维的惯性,把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大学的授课也和之前初高中是一样的,甚至说比不上之前,因为之前对教师来讲还存在升学的压力,在大学没有了升学的压力,教师的责任心会大大的降低。导致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感觉无所适从,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对授课的教师也会产生排斥的心理…,难以真正的对教师有所尊敬,感到学习十分的无奈,在心理上产生一定的失衡。导致很多学生在大学校园里整天无所事事,吃喝玩乐,没有做真正有意义的事情,经常就是逃课,在心理上逃避当前的就业现实,整天混日子拿文凭。大学教育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学生在大学学习的过程中,能力没有得到提升,无论从思想上还是行为上都没有显著地提升,大学生的整体精神状况十分的萎靡,缺乏应有的活力[4]。大学就像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学生在这里学到的不仅仅是专业的知识,还应该有各项应用于社会的技能。然而在实际的大学校园里,似乎变成了一个专业的技能培训场所,学生为了拿到毕业证被动的进行专业的知识的学习,至于今后的发展方向确从来没有考虑过,导致学生在今后的就业中会出现诸多的问题,无法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5]。
四、提升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思路浅析
(一)为教育立心
专家在研究中指出,教育要以研究人的幸福为出发点,大学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专业素养,对学生的情感变化也要进行关注,大学生是独立的整体,有其独特的思维,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关怀。人是群体性的动物,从小到大的生活都离不开人的帮助与关爱,这也是学生的本能需求。创新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一种形式,是在学生智力的条件下提出的新的发明和创造。所以大学教育也要在对学生进行基础教育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创新意识的发展,要尊重学生的意愿。所以,大学教育要学会倾听学生的意见,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多听学生的意见,师生平等,互相学习[6]。
(二)人文传统教育精华回归
首先,教育以探索人的幸福作为出发点。每个大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是不一样的存在,因此,在大学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因材施教,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计划的安排,不能盲目的进行。要让大学生明白,任何职业都是高贵的,没有贵贱之分,只要学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能后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优秀的个体。其次,就是大学生就业难不仅是因为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升,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学生在择业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很多学生从小就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在选择大学专业时,总是选择热门的专业,赚钱的行业,没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因此,在就业的过程中就会出现不同的问题。
(三)生活创新教育理念
首先,在大学教育的过程中要将职业目标模式教学理念引入。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二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大学与之前的教育机构不一样,大学教育培养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对学生的合作能力、创造能力以及抗挫折的能力的提升,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实现“教、学、做”的有机统一,要让学生学会独立自主,在发展创新中提升自己。其次,在教学方法上也要进行改革。大学的教学模式和手段相对来说可以宽松一些,教学手段的选择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选择灌输式的教学还是讨论式的教学,会根据学生的意见进行教学改革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在课程的安排上,教师也要给学生一些独立的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教师可以适当的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进行指导,让学生在相对自由、宽松的环境下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的活力。
五、结语
P键词:大学生;创新困境;制度创新
在当前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出现许多困境,学校和政府都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积极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强化对大学生的创业指导,为学生创业指明方向,从根本上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一、大学生创业面临的困境
在当前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其具体表现:一是校企间联系不够。大学生开展创业活动需要以市场为指导,企业在中间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强化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帮助,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但是,一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为了追求短期的收益,不愿意将精力过多地放在校企合作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校企合作的正常开展。二是合作方式及合作机制不健全。当前大部分企业与高校以访谈和论坛的形式展开合作,其单调的合作模式难以满足现代大学生的创业需求,无法为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同时,一些企业和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尚未建立长远的合作关系,因此,在合作过程中常常出现较大的变数,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三是融资方面的问题。受家庭条件的影响,政府资助和贷款成为大学生当前创业融资的主要途径,然而,这期间出现了较多的阻碍,如愿意资助大学生的范围存在局限性、银行发展中存在隐、学生对贷款方面因不了解而错过创业机会等。除此之外,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案例不多,而且政府和各界人士对大学生的创业支持度较低,从而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创业发展。
二、大学生创业的制度创新对策
1.深入推进高校创业教育,培养高层次创业型人才
(1)构建终身创业教育体系。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应该构建相互衔接的系统化终身创业教育体系。例如:不同的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应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创设整体性的创业教育目标。其中,在大学理论教育阶段,高校应该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在实践教育阶段,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和行业需求,强化大学生的创业技能培养,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技能知识和创业能力。
(2)构建多元化高校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大学生的创业发展应朝着科学化、普及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其中,应根据大学生的创业教育需求,结合大学生的专业优势,开设科学合理的通识教育课程、创业强化课程和专业融合性创业课程,逐步构建多元化的高校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从根本上增强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3)完善多样化高校创业教育制度。在大学生的创业教育组织方式设置过程中,应该根据高校的特点,全面整合大学生创业教育资源。在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方面,需结合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建设多种组合方式的实践基地,从而推动大学生创业教育理论与综合实践的有效结合。同时,还应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专业的创业师资团队,全面提高校大学生的创业教育质量。
2.打造校内外政策支持平台
为了更好地解决当前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困境,要整合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多方力量,努力创设良好的创业环境。在学校方面,需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创设良好的资源平台,如创业专属资金、校内创业园区等,将优惠政策、校企合作的优势融入企业管理理论;在社会方面,政府应该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情况,制定符合大学生创业发展的政策,合理设置较低的准入门槛,为其提供更多的财政支持;在家庭方面,家庭成员应深入了解创业理论,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心理支持。
3.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的创业困境,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为大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首先,应该不断加快创业实训平台和资金扶助平台的构建,积极构建大学生创业培训机构和服务结构;其次,应该根据实际需求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建设良好的创业援助体系,以便为大学生创业发展提供信用担保、税收优惠、知识产权保护等政策;再次,需要建设良好的创业信息网,为大学生的创业发展提供更多的信息资讯和服务;最后,综合创设大学生创业融资体系和风险评估体系,尽量让大学生的创业融资途径变得简单化,全面做好大学生创业融资、信息和设立服务机构等服务工作,为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推动大学生创业向前发展。
三、结论
在当前经济形势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各界应鼓励大学生积极进行自主创业,并在其遇到困境时给予一定的帮助,有效拓宽大学生的融资渠道,强化校企合作,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为深入了解现阶段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认知和创业意向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团队通过问卷调查及计量分析,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创业认知和创业意向的诸多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可以发现:现阶段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在性别、创新能力、创业认知上均存在一定差异。大学生自身创新能力和创业认知的引入对预测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均有显著作用,能够在个体主客观条件以外较好地解释个体创业意向的变异。
【关键词】
大学生 创新能力 创业认知 创业意向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产业结构逐渐转变,我国面临着较为严重的劳动力就业和再就业问题。鉴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加上愈发强大的就业压力,使得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这也成为新时代社会关注的焦点。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那些敢于挑战传统观念和行业的大学生们选择了创业作为自身职业,这成为了大学生传统就业以外的新现象。这种通过创业实现就业的新型就业模式逐渐被社会所接受和鼓励,也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新道路。在这样的形势下,国家也把创业作为带动就业的主要措施,鼓励全民创业。大学生不仅仅拥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强烈的创新精神,还具有可以证明自身价值和追求理想的能力和信心,无疑是从事创业活动的巨大潜在群体,成为国家引导和鼓励创业的重点对象。近年来国家和各级政府相继给大学生提供各种创业指导,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这些政策指向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开始研究大学生创业方面的意向、能力和认知情况,以配合政府的政策导向并给予科学的政策建议。由此可见,激发大大学生创业意向、学生创业意向、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大学生创业认知,对高校的创业教育意义重大。
二、数据来源与描述性分析
1.数据来源
以互联网为平台将先前设计的问卷逐题制作好并,并通过网络媒介发放问卷。该问卷所在的网络地址由小组成员分别扩散至各大网络和手机社交平台,推广并欢迎广大在校大学生、研究生们进行来访与填写。由于网络问卷可以扩散至全网络,面对广大网民及对本研究有兴趣的在校大学生,所以调查的样本随机性比较好。
2.描述性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收集到了有效样本174个。在样本总体中,男性比例约为44%,女性比例约为56%。样本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在15年左右,现平均年级为大学本科三年级左右。就样本所在大学专业分布情况来看,以理工科约40%和管理类约35%居多,文体、农林、医学和其他专业的比较少。关于大学生创新能力情况。大学生普遍都对新事物抱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本能驱使着大学生进行一些比较有创新性的日常行为活动,但也只有少数人能够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不知疲倦地去进行创新和探索;从受访者创新项目参与情况表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对创新项目根本没有兴趣的学生只是少数,同样热衷于各种创新项目的学生也是少数。关于大学生创业认知情况。大学生对宏观创业环境的认知比较缺乏,对于自我创业意识的评价却比较深刻,所以我们认为大学生并不是没有创业的意识,而是缺乏认知创业环境及外部市场行情正确且科学的渠道和方法,这也给我们后面的研究提供了些许线索。关于大学生创业意向情况。大学生总体有倾向于毕业后创业的意向,虽然选择非常符合的人不是很多,但是与之相比非常不符合的人还是更少的。
三、创新能力、创业认知及创业意向的影响机制
1.模型主要变量的描述
将调查数据简单统计就可以看出,大学生创新能力、创业认知和创业意向均呈倒U型分布。从定性角度来看,不同特征的大学生有不同的创新能力、创业认知及创业意向,且对于特定的大学生而言,创新能力将与创业认知一起对其创业意向产生影响。参考前人研究,我们可以将个人特征、创新能力、创业认知作为影响大学生创业意向的三大要素,其中个人特征包括学生性别、学生所在年级、学生所学专业等。表1.创新能力、创业认知、创业意向的分布差异从创新能力、创业认知、创业意向的分布情况(综合得分取值区间均在1~5之间)来看,男性普遍比女性在创业问题上有更高的兴趣和打算,可以假设男性的创业意向比女性要明显来得强烈。从各年级的情况来看,年级变化与创业能力、创业认知、创业意向没有明显的关系,不过因为样本数量有限,样本的年级分布并不是很均匀,所以仅仅从分布情况表来看还不能判断样本学生所在年级对各变量的影响。
2.创业意向分步回归
在创业意向影响因素的模型中,应该包括的变量主要有性别、年级、专业虚拟变量、创新能力以及创业认知。考虑到问卷调查时提问的顺序以及计量分析在本研究中的意义,所以将个人特征、创新能力和创业认知依次加入模型,分步进行回归估计,并比较变量增加前后参数的变动情况及模型整体的拟合度。根据回归结果,可以发现随着主要变量的依次加入,模型整体的拟合度逐步上升,说明对于创业意向而言,创新能力和创业认知的作用非常显著。就性别差异来看,随着主要变量的加入,系数逐渐变小,但其系数一直显著为正,说明与女生相比男生有更为活跃的创业意向。就年级差异来看,随着主要变量的加入,系数始终稳定在-0.1左右,且最终在5%的水平上显著,说明随着年级的提高,大学阅历的增加使得大学生们的创业意向逐渐消退,经过更多学校学业的体验及校外生活的历练,学生们越来越不愿意毕业后进行创业。就专业差异来看,相比其他专业而言,文体、理工科、农林、医学、管理类专业的大学生在创业意向上都没有显著的差异,因此在后面的实证分析中可以将专业这一虚拟变量从模型中省略。就创新能力差异来看,虽然其系数在创业认知变量加入后变小,但创新能力在1%的显著水平上始终为正,而且与前一步回归相比创新能力变量的加入使得模型整体的拟合度提高,说明创新能力对创业意向有正向的帮助。就创业认知差异来看,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且系数大于其他任何一个主要变量,并且使得模型整体的拟合度提高到了0.5以上,说明创业认知对于创业意向的正向作用比创新能力的影响要大。在整个创业意向影响因素回归模型中,性别、创新能力、创业认知的影响显著为正,年级的影响显著为负,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创业认知>创新能力>性别>年级。
四、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1.主要研究结论
(1)创新教育普及率低,创新项目仍不火爆大学生创新能力作为学生未来创业活动的基础条件,在目前看来是非常缺乏的。作为在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来源,大学创新教育普及率较低,多数学校没有能令学生满足的创新实践硬件及综合平台。与此同时,创新科技项目也没有深入人心,一些大学生偶尔参加的此类创新实践项目也仅仅是受到学校某些政策优惠的吸引,并不是发自内心地充满兴趣地去进行创新活动,因此对于大多数在校大学生而言,创新科技项目参与率不是很高,校园创新活动仍未被大众所热衷。(2)创业认知需要指导,创业环境还未完善创业作为就业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在高校教育的体制内并没有一席之地。通过询问在不同地方就读的大学生可以了解到,在各大综合院校中开设创业学等相关课程的高校少之又少。在综合大学中创业课程都只能勉强存活,那对于普通高校和专业型学校而言,留给学生们自主创新和自主创业的教学平台就更少了。在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在没有成熟深刻的创业认知和科学正确的创业引导下,让大学毕业生们完全暴露在还未完善成型的创业环境中,存活机会可想而知。(3)创业意向依赖就业,创业人才亟待培养大学生创业意向强烈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创业与就业本身就具有替代性,即就业选择互斥的情形。如果找不到好的工作,那就考虑创业作为寻找理想工作失败的保险,这才是目前大学生们关于就业和创业所站的角度。有此想法的大学生不在少数,就业的人多了、创业的人少了,因此社会中的创业人才流失加剧,创新活动难以进一步发展。只有坚定不移地走鼓励创新之路,高校才能实在地培养创业人才,国家才能带领大学生们走出就业难的困境。
2.政策建议
(1)继续鼓励创新实践环节,深入强化创新思维理念各大高校在继续鼓励创新实践环节的同时,也应该改进创新实践的激励机制,使创新实践更有针对性,让真正有兴趣和潜力的同学更好更方便地参与此类活动,以提高创新项目的开展效率并增加项目成果。将创新思维引入日常教学活动,深入到教师和学生中去,加强创新思维的宣传,使得创新思维理念深入人心,创新思维成为习惯。(2)不断扩大高校创业课程,努力营造良性创业环境高校创业课程可以与学分绩点挂钩,以此激励大多数学生对此进行研究和学习;创业课程也可以采用不同形式的奖励来吸引不同类型学生的眼球。高校可以与各类企业合作,开展工作就业创业等内容的专题讨论,并通过一系列活动来与优质的就业创业平手,为本校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创业指导和就业渠道,力争与政府一道营造良性创业环境。(3)科学引导就业创业观念,坚持加大创业人才培养学校应该引导学生就业创业观念的养成,并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引导学生关注就业形势;在步入社会之前,科学的就业和创业观对毕业生融入社会的成败起到关键作用,同时大学生群体也只有在科学的引导下形成科学的创业观念。从源头抓创业观念,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创新型人才,高校才能够真正扩大对社会急需的创业人才的输送。
【参考文献】
[1]简丹丹,段锦云,朱月龙.创业意向的构思测量、影响因素及理论模型[J].心理科学进展,2010(01):162-169.
[2]乐国安,张艺,陈浩.当代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因素研究[J].心理学探新,2012(02):146-152.
[3]刘敏,陆根书,彭正霞.大学生创业意向的性别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2011(06):55-62.
[4]钱永红.创业意向影响因素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144-152.
[5]王汉清,况志华,王庆生,居里锴.大学生创新能力总体状况调查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5(9):88-93.
[6]辛雅丽.大学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心理科学,2003(5):926-927.
[7]徐小洲,叶映华.大学生创业认知影响因素与调整策略[J].教育研究,2010(6):83-88.
[8]叶映华.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因素研究[J].教育研究,2009(4):73-77.
[9]岳晓东.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J].高等教育研究,2004(1):84-91.
关键词 创业 创新 教育体系 建立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11.079
1 提出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的背景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开始了对创业创新教育的研究,那一时期我国大学生的创业人数比较低。从整体的创业情况来看,大学生所占的比例仅有4%左右,但在同期的发达国家中,大学生创业所占的比例在20%到30%之间,相对差距比较大。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创业创新教育处于起步时期,没有可操作性和系统性。到2006年,我国了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文件,提出要实施科技规划,建立创新型的国家。创新型国家的建立需要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大学生也不例外。在目前的大学教育中,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是一个重点问题,也是全国各大高校的创业教育机遇和挑战。它对于学生的发展以及未来的就业有重要的意义。①
近年来,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许多高校实行了各种创业形式的活动,来对大学生的创业创新问题开展教育,比如创业计大赛、挑战杯等。虽然对大学生的创业创新教育有一定的进步,但是仍存在不少问题,②比如理论体系不够健全、师资建设不完善、文化氛围不够浓厚、开展范围不够广泛等。
2 创业创新教育概述
创业教育是从西方翻译而来的,英Z中称为enterprise education。它主要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以及创业的心理素质等,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创新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拥有创新精神。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未来的创业者、企业家。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使他们拥有良好的企业家的品质。在高等教育中,需要重视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使大学生通过创业促进就业。创新能力是大学生们普遍缺乏,需要重点培养的能力,也是能够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简单来说,它主要是发现、发明,通过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将其变成创新的成果,它是大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培养他们的创新人格、意识、思维和技能,它包含了创造性的实践能力,以及思维能力。③在大学生创新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知识积累、人格品质,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提出有价值的新方案的能力就是创业能力。创业能力不是简单就能培养出来的,创新型人才需要拥有综合素质,包括团队精神、处理各种事情的能力、环境适应和信息收集的能力,需要有创新精神、奉献精神,有创造力和技术、学习的能力等等。
3 影响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因素
(1)受中学阶段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中学阶段很少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没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到了大学阶段,没有良好的创业创新能力。(2)我国的应试教育观念太过深厚,在教育上比较僵化,普遍存在着重知识但轻视其他能力的思想,没有持续的创业创新能力的教导,对大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培养也有影响。(3)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简单、教学手段单一,侧重于知识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是束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
4 建立创业创新教育体系的优势
4.1 对就业的影响
随着我国对教育的重视,中学教育的普及,以及对提高全民素质的要求,高校毕业生的人数不断增加,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在2014年我国高校毕业生的人数达到了七百二十多万,2015年是七百四十多万,到今年七月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了七百七十多万。但是据统计,高校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不到80%。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通过创业,可以拓展就业渠道,缓解就业压力,以创业来代替就业,对大学生来说,是个明智的选择。
4.2 对大学生自身的影响
通过创业创新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大学生需要全面发展,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通过创业创新教育,可以培养创新意识,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创业创新教育对于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有重要意义,并且有利于大学生培养大学生的实际能力,以及教育的创新。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大学生需要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成为高素质的人才,不仅拥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还要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4.3 是时展的要求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迅速,科技先进,科学技术转化成生产力的速度加快,对于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我国提出了建立创新型国家,以及人才强国的战略,同志曾经提出,一个国家要想发展,必须依靠创新,要鼓励创新,培养一流的科技人才和创新人才。创新是国家战略的核心,对综合国力的提高有重要作用。要创设良好的创新环境,鼓励创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促进国家科技事业的发展以及综合国力的提高。④
5 如何建立相对完善的创业创新教育体系
5.1 改变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学生的成绩为中心,将学生的成绩作为主要的衡量指标,在教学的过程中,以教师为主,以教材为中心,教学模式太过僵化。建立创业创新教育体系,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研究型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有团队精神和探索的精神,要培养学生的基础创业能力、谈判能力、危机处理能力、创业计划书写作等。同时,由于创业是重要的教育目标,在教学中,要增加实践活动,模拟商业实践,形成互动性教学的模式。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实践活动方式,比如领导学生进行实践调查,寻找合适的创业机会,或者访问一些公司,使学生提供咨询服务。高校也可以邀请一些企业家来做演讲。
5.2 设立专门的教育中心
为了促进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高校可以建立专门的委员会,制定相关的工作条例,对大学生的创业创新教育工作进行指导。委员会要有完整的机构组织,形成统一的工作规范,校长可以担任委员会主管,其他的成员要从高校的相关机构中选择,比如学生处、教务处、创新实验学院、招生就业处等等。机构要有明确的责任划分,形成完整的创业创新教育体系,制定相关的学校政策、设计课程、建立创业创新教育基地等。在委员会下,可以设置统一的活动管理机构,进行具体的分工指导。对于创业项目的指导、创业资金的筹建、以及教学等,可以再细化,设置相关的管理机构。
5.3 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要鼓励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提高大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需要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在教学上,高校除了任用专职教师之外,可以聘请一些校外的成功者担任学生的导师,使学生听取实践课程,在真实的体验分享中感受创业创新。高校要给予大学生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可以进行创业创新评比活动,鼓励大学生创业,给予资金奖励。对于在创业创新类的竞争活动中获奖的学生,可以给予资金的支持,或者学分的鼓励。要建立创业创新实践基地,将教学实践作为教学体系的一部分,给予学分的支持,重视对大学生的创业创新教育。可以设立大学生创业创新奖学金,帮助学生申请贷款。
5.4 筹措资金,鼓励大学生创业
创业创新实践教育需要资金的支持,不管是实验设备的投入,还是创业项目的投入,都需要高校多渠道筹措经费,比如校外企业的赞助、政府的支持、学校的投入等。高校可以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合理使用基金,开展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活动。
6 国外成功事例
创业创新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近年的理论和实践的双热点,源于美国,后遍及许多国家。现列举国外名校创业实例,例示创业裨益。
(1)巴黎大学:注重创新的发展模式。巴黎大学具有特色的创业创新教育,尤其是在课程改革以及人才管理方面。巴黎大学积极适应国际化的需要,进行了教材的改革,并且制定了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经过创业创新教育,巴黎大学的许多领域在法国乃至欧洲以及全世界,都是领先的水平,比如在信息、辐射研究、核能、分子科学等领域。在法国,巴黎大学的海洋学、城市规划等方面十分先进。
(2)哈佛大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提高创新教育水平。哈佛大学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且注重对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哈佛大学在教学中不以讲授为中心,重视学生的学习参与,以学生的思考过程为重点。通过学生思考问题,得出结论。哈佛大学重视学生培养的社会性,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有独立研究的能力,不仅要研究本课题的知识,还要重视对其他领域相关知识的研究。
7 结语
当今社会,对大学生的能力以及核心竞争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校中,必须重视大学生的创业创新教育,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大学生的教育方式,推进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更加规范,真正地使大学生成为创业创新型的人才。
注释
① 刘汉朝,陆Z.创业教育理念下高校毕业设计多样化改革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2(35):103-104.
② 于淑玲,张占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机制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3(5):179-179.
1 国内高校大学生创业园发展过程
高校大学生创业园是一个综合大学生创业咨询、创业项目运行、创业比赛等功能为一体的平台,具有创新实践、项目管理、企业孵化、指导服务等功能,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意识与创业实践能力的专门机构,一般由高校自己建立或依托政府或社会上的科技园、软件园、产业园、创业实践基地等建立。1999年8月,清华大学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大学生创业园,此后,复旦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也先后成立了创业园或科技园,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平台。
2 医学类高校建立大学生创业园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为缓解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尴尬,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国家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到和大学生就业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鼓励高校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和社会资源建设大学生创业园,为高校毕业生创业经营提供支持,逐渐提高高校大学生创业比例,以创新带动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此外,大学生创业园不仅能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驱动力,提高创新创业激情,还能促使高校探索大学生培养方向,合理设置各专业招生规模。
对于医学类高校而言,有针对性地为医学生建设大学生创业园具有现实意义。医学类专业和生命科学紧密联系,因此医学类高校教育教学采用严谨、保守的教学体系;有些医学生受父母或其他亲属意见的影响而选择医学专业,说明这些医学生缺乏自信和独立性,对他人依赖性强;以上两种原因共同造成了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薄弱、动力不足。而通过大学生创业园可有效提高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1)医学类高校大学生创业园利用自身在医学方面的技术和人才优势,可以集产、学、研等各要素来实施创新创业项目,促使医学科研与市场相结合,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与企业需求、临床需要、病人需要相结合,逐渐形成高校教学、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2)医学类行业是和人生命相关的特殊行业,项目科研、转化、产业化都有前置或后置的程序或特定步骤,且项目投入大、见效慢。大学生创业园可以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政策咨询、科技服务和企业服务,规范创业项目运作,降低项目运行风险,减小创业成本。
(3)聘请医学相关领域的创业成功者来校举办讲座,使医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获得专业知识,完善创新创业思维,并引导其以临床需要、病人需要为市场导向,以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标准进行创新创业项目遴选。
(4)促进医学生全新成长观的形成,培养其敢于承担风险的创业精神,增加社会经验值。
3大学生创业园在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当今医学正由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叫,人的健康已不仅指身体健康,还有心理健康及与此相适应的社会环境健康。因此,现代医学应是集合生物医学、心理医学和社会医学的综合体,这就要求高校培养的医学生既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实践动手能力与医学人文关怀能力。创业园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孵化器”,与学校教学、科研服务密切相关,是医学类高校培养医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医学人文关怀能力的重要基地。
3.1以人为本,培养医学生科技创新意识
当今大部分医学生比较关注时事政治、消遣娱乐类信息,而对科技创新方面关注极少,也较少浏览J一香园、小木虫等专业网站。此外,大部分医学生注重就业所需证书的获得,如公共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资格证书,而对公共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应具备的医学科学知识缺乏学习兴趣。大学生创业园要以人为本,对医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因势利导,利用项目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激发其创新创业热情。
3.2发挥医学类创新创业项目的示范作用,增强医学生创新创业驱动力
大学生创业园可以通过校内树立榜样、扶持有发展潜力的项目成功运作等方式,激发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校外邀请医学类成功创业企业家开展讲座交流活动,增强医学生创新创业驱动力厂。
3.3 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从众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常见的一种社会心理现象,表现为个体的意见、想法和行为与所在群体的大多数人一致。在校大学生社会经验匾乏,独立性较差,因此,从众行为在大学生(包括医学宝中普遍存在。由于缺少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医学生受从众心理影响,很少或几乎没有进行创新创业活动。长期以来,医学类高校注重医学生专业知识、人文素养培养,虽已开设创新创业理论教育课程,但仍未形成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可通过一系列讲座活动、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项目实践活动,让更多的医学生近距离观察、了解创新创业过程,促进创新创业文化氛围的形成。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高等教育迈上了历史发展新台阶,大部分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不少大学生在毕业时却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困难。在高投入与优产出之间,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积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从微观层面上看,是高校推行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表现,更是高校力争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和就业技能的本真要求;从宏观层面上看,这也是我国有效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解决社会就业问题,保障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政策要求之一。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大量缓解就业压力、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并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开辟绿色通道的优惠就业政策,不少大学生在严峻就业压力和创业成功者的示范下,开始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并开始投身于创业实践活动中。然而,由于大学生自身和学校教育的一些因素,不少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不高,甚至屡屡失败等问题也日益凸显。对大学生创业受挫的原因需及时进行理性分析,及时指导,以免挫败情绪在大学生之间相互传染、暗示,并逐渐弥漫于整个校园,进而导致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激情的衰退,最终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
二、大学生创业受挫的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创业受挫的内部原因
1.大学生人格矛盾。当代青年大学生往往都具有较强的自我表现欲望和自我实现的愿望,同时还带有稍微浓郁的幻想色彩。但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学扩招后,大学生为社会所认可的“天之骄子”耀眼光环逐渐退去,然而大学生这一潜在的心里愿望却往往为自我或社会上的某种“定位”压抑着,在强烈的自尊感与自卑感之间,在二者复杂心情的交集中比较容易形成某种“小人物”式的矛盾人格。这种矛盾人格往往使大学生在创业时比较容易受挫。一方面,是由于大学生的自尊感和自豪感较强,大学生对现实缺乏理性的自我认识,在创业时也比较容易缺乏充分的心理准备,他们创业时一旦遭遇挫折,往往比较容易跌入低谷而一蹶不振;另一方面,大学生自卑的心理受到压抑时,往往比较容易形成一种异常的自尊感,他们对社会和社会人际关系往往特别敏感和脆弱,有时过于在乎社会、他人的看法。正是大学生这些尚未得到修炼的人格特征以及急功近利和好大喜功等错误,使他们在创业中遭受挫折乃至失败。
2.大学生创业动机偏误。十年寒窗苦读,大学生终于可以告别紧张的学习生活,迈入社会,在心理上他们就极力想摆脱家长的管束和老师的监督。在这一心理动力的推动下,大学生逐渐开始追求一种自我设计和自我奋斗的人生,他们急功近利,崇拜名人和成功人士,过分渴望能一夜成名、一成伟业。在现实生活中,甚至不少大学生将“出名要趁早”作为自我立志的座右铭,作为自己创业的座右铭。然而,不少大学生却往往只看到了成功者荣耀的光芒,却对创业成功者所走过的艰辛历程和经历过的磨难思考不多、理解不深。还有不少大学生简单地将成功与创业赚大钱、找美女等同,他们要么不愿意从小事业开始创业,开始锻炼自己,要么对创业、成功急于求成,甚至利欲熏心、不折手段,这是一种很明显的创业动机偏误,对大学生创业而言往往很容易导致受挫和失败。
(二)大学生创业受挫的外部原因
1.高校创业教育不足。当前,我国各大高校都在不断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的教育教学,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高校的创业教育观念陈旧、创业教学模式落后,创业教学方法相对呆板,在教育教学中,缺乏启发式、探究式等注重培养学生实践智慧的教学方式方法。另一方面,当前不少高校所开设的各种创业教育课,其教育内容基本上还停留在传统的那种对创业意义的解读和对创业意识的培养上,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远远不够,更不用说大学生创业教育所应涉及的挫折教育。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大学生的创业受挫。
2.大学生所处社会创业环境比较艰险。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市场经济逐渐确立,劳动力市场也在逐渐开放,但是我国制度性分隔还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如我国当前的户籍制度、行业垄断与封闭制度、人事制度等,对我国个体尤其是大学生创业还不是很理想,甚至在某种程度而言还不是很有利。在众多问题中,最为突出的是大学生创业风险承担机制空前,信用以及融资渠道也较为狭窄。虽然创业需要承担风险,但是由于制度的缺失而把主要风险都压在大学生身上,这势必不利于大学生职业的发展,不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也势将影响到家长、学校、社会对大学生创业的认可与支持。同时,信用与融资渠道的狭窄,更会使大学生创业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能停留在空想阶段,这是源于我国不少大学生家长还没有能力在经费上为大学生提供支持,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的经费也相对紧张,没有足够的能力为大学生提供创业经费。以上这些因素都给大学生的创业造成了比较艰辛的创业环境。
三、对策分析
(一)创新创业教育,不断提升创业素质
大学生创业受挫,在一定程度上与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理念、方式方法以及模式有关,这需要高校不断创新创业教育,从而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素质。一方面,高校需要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教育氛围。如高校可充分利用宣传栏、学生社团、校园刊物等校园宣传阵地,对大学生进行创业宣传教育,从而使大学生更全面、更系统地了解创业教育。在宣传内容方面,可宣传本校优秀毕业生或社会上成功创业人士艰辛创业的历程、精神等,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榜样,从而增强大学生创业的信心。另一方面,高校还需不断深化创业教育教学改革,从而不断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潜能以及创业的素质。在创业课程体系方面,高校需坚持以学生为本,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在创业教育教学方法方面,高校需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最后还需不断加强创业实践教学,突出实践在创业教育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大学生创业所需要的各种综合实践能力。
(二)加强创业心理辅导,提高健康创业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 创业的必备素质之一,包括健康的心理以及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大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够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较好的自我效能感和持之以恒的坚定意志,才能为创业提供很好的保护器。高校作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要阵地,应该不断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改革,特别是大学生创业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改革。为达此目的,高校需切实将创业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育实践,在转化的具体落脚点上不断深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一方面,高校需不断对传统的创业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方式方法等进行革新,将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综合素质作为教育教学的目标,不断拓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领域,从而开发出符合大学生创业实际,符合大学生心理健康规律的大学生创业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另一方面,高校需不断深化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教育活动,通过咨询活动解决大学生在创业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困惑,并帮助大学生消除其在创业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行为障碍,使大学生在情感、态度、行为等方面得到很好的改变,缓解大学生创业中的各种压力,疏导大学生创业中的各种情感,进而改进大学生创业时各种不良的心理认知模式,完善大学生创业人格,推进大学生成功创业。
(三)构建成功的创业保障机制
历观全国大学生的创业历史轨迹,很多大学生往往具有创业的精神,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具有成功的创业的意识和能力,更不代表他们就能够成功创业,这是因为当代大学生在很多时候并不具有将想法、精神转化为产品的能力,他们往往创业经验不足,或者是融资渠道狭窄导致创业资金链断裂而导致创业失败。因此,高校应主动积极地和政府、社会、企业搭建良好的大学生创业平台,为促进大学生成功创业构建良好的制度机制。一方面,高校应为大学生创业潜能的激发提供良好的机会,为大学生营造一种鼓励创新、和谐的、允许失败的创业环境氛围,在制度、政策上向大学生创业倾斜,从而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很好的政策保障。另一方面,高校还应进一步与国家沟通,为大学生创业创造良好的创业贷款制度,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保障,鼓励企业为大学生创业进行风险投资,从而不断为大学生创业分担风险,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大学生创业对当代大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职业前景的发展以及我国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各种内外部原因,大学生创业往往容易遭受挫折。高校需不断对大学生创业挫败进行内外部归因,找出有针对性的措施,从而为大学生成功创业提供良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刘文俭,李国宇. 创业能力培养与大学生就业[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4(3)
[2]李炳煌.高校创业教育模式与策略初探[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
[3]杨涌滨.论当代大学生创业能力及其培养[J].河南社会科学,2013(4)
[4]金雄伟.大学生创业:如何让成功率更高——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的实践和探索[J].人民论坛,2010(15)
[5]崔扬,朱芙蓉.大学生从就业到创业[J].人民论坛,2009(9)
[6]朱业宏.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5)
[7]张涛.论高校创业人才培育机制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26)
[8]陈君芳.积极发展适应研究型大学特点的本科教育[J].求是,2002(5)
[9]赵治中.青海大学《创业管理》课程开设模式探讨[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31)
[10]王春玲.高校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新思路[J].教育与职业,2012(17)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融资机制缺陷;机制创新
我国的教育教学长期受到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与束缚,学生的创新精神十分缺乏,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形势,我国必须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优化大学生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但是目前,尽管社会高度重视创业教育,但是我国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活动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相关的创业配套措施也不完善,因此,如何建立健全大学生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创新融资机制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当前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融资模式现状
1.政府推动的创业融资渠道。政府推动的创业融资渠道主要包括财政专项资金政策、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创业基金政策以及教育部推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全国性的财政专项资金政策包括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基金和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等,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基金是用于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是对符合一定条件的企业项目给予200万元以内的无偿资助。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是国家要求一些有条件的地区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小额贷款和担保的政策,贷款金额一般不超过两万,最长时间为两年,需要延期的可提出一次延期申请。目前,我国并没有设立全国性的大学生创业基金,但是一些地方政府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以及处于自身发展的需要设立了大学生创业基金,鼓励科技自主创新和创业,大力培育技术创新型人才。
2.商业性融资渠道
(1)银行贷款。银行贷款是大学生创业融资的一个重要的渠道,主要有抵押贷款、质押贷款和担保贷款三种形式,目前,我国一些银行开展了小额贷款业务,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等一些银行甚至提供免抵押小额贷款业务,借款人只要找到担保人、携带身份证、营业执照等到银行提出申请,最快三天就可以得到审批结果,手续十分简单,资金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达到借款人手中,可以满足农户和小企业主对小额、短期流动资金的需求。
(2)天使基金。天使基金是对处于构思状态的原创项目或小型初创企业进行的一次性的前期投资,资金多是民间资本,看中构思,只要具有发展潜力,便可以得到天使基金,这非常符合大学生创业的特点。
(3)风险投资。风险投资是让创业者将自己的一部分股权出售给风险投资者获得一笔资金,创业者用这笔资金进行企业发展以及市场扩张,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风险投资者可以出售拥有的企业股权获取收益,并进行下一轮投资。风险投资是融资和投资的结合,是一种全新的投资方式。
(4)合伙融资。合伙融资是要创业者找到一个能够提供资金的合伙人,两个人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合作,按照约定的出资方式进行出资,享有相应的权利,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义务。
(5)民间借贷。民间借贷是创业者向小额贷款公司借贷以获得资金,这种融资方式手续比较简单,贷款金额比较小,但是借款人所要承受的贷款利率相对较高。
3.亲情融资
亲情融资是指借款人从家人、亲属或者朋友借款筹措资金,这样筹措的资金数额比较有限,但是受到时间的限制比较小,借款的利率比较低甚至没有利息,因此借款人承受的压力比较小,但是如果处理不慎,很容易引起矛盾。
二、当前大学生创业融资模式存在的问题
1.政府推动的创业优惠政策不具针对性
当前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给予的资金补贴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获取,并且金额较少,很多大学生在创业的前三个年头得到了政府一定的资金补贴,但是这些资金依旧解决不了大学生面临的资金问题。当前政府进行担保的小额贷款与贴息政策限制因素很多,申请需要走很多的流程以及手续,因此,大学生需要的创业资金无法发挥其真正的作用。此外,政府引导的创业基金、专项资金等门槛很高,很多大学生都无法获得,同时,这些资金的覆盖范围很不均匀,存在一定的行业以及地域的偏好性,因此资金支持并不到位,这就降低了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2.银行支持大学生创业的利益激励机制不完善
银行主要是通过贷款的方式对大学生创业融资进行帮助,但是银行本身是需要盈利的,对大学生提供贷款并不能够使银行的利润增加,因此银行方面的积极程度不是很高。同时,银行本身要考虑自身面临的风险,因此大学生向银行申请贷款的时候需要经过繁琐的流程,很多非本地的大学生都不符合申请贷款的条件,银行提供给大学生的贷款条件十分苛刻,大学生本身也要承担着高额的财务风险。
3.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
目前,我国的风险投资业还处于初期的探索阶段,相关的法律法规等还不完善,政府投资依旧是我国风险投资资本的主要来源,渠道十分单一,加上风险投资业的监督与管理还不完善,因此阻碍了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而这一点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大学生进入风险投资这一门槛。
三、创新大学生创业融资机制的措施
1.改善大学生创业融资机制
(1)提高政府对大学生创业融资优惠政策的含金量
政府对大学生提供的小额贷款担保、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应当真正落到实处,需要放开生源地限制,扩大发改范围,减少行业以及地域之间的差异,并简化申请手续等,使政府资金能够尽快投入到生产中去。政府要对大学生创业提供创业基金和专项资金支持,要降低申请门槛,着眼于经济市场的潮流发展方向,增加资金的数额,实现政府资本与创业企业的良好对接。
(2)银行提供更全面的小额贷款服务
银行要成立专门机构,聘用业务水平高的服务人员对大学生创业小额贷款提供服务,针对大学生创业群体的特点量身打造适合的金融支持制度和优惠政策,同时为大学生创业开通绿色通道。银行可以逐步减少大学生创业贷款申请的审批程序,降低审批的难度与要求,提高大学生创业贷款申请成功率,使资金能够尽快投入到生产中去。
(3)减税政策鼓励创业投资
我国可以引入股权投资税收优惠政策,使这一政策同时作用于创业企业和投资企业,并降低政府资金的出资比例,不断拓宽资金的来源渠道,同时保证政府的主导作用,进一步促进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
2.针对大学生创业的金融创新
(1)积极推进以市场为主导、政府为引导的风险共担机制
大学生的自主创业项目往往跟社会的接触不是很多,因此社会上的一些金融机构往往无法准确对这一项目的收益做出准确的判断,也就无法贸然地提供资金支持,因此我国要建立完善的风险分担机制,使社会资金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更多的支持。建立大学生创业融资的分担机制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创业大学生信贷风险分担机制,二是建立协作银行和担保机构建立风险分担机制,三是建立针对创业大学生创业项目的项目评估机构。
(2)建立创业商业保险,降低大学生的创业风险
创业商业保险在美国已经发展成熟,通过对创业企业或个人的创业计划进行详细的风险评估和可行性论证,为那些理论上拥有较高收益率的创业项目和计划提供最低收益的商业保险,如果这些创业项目没有达到最低收益,保险公司会给予赔偿,换句话说, 创业商业保险可以为大学生创业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我国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打破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使大学生创业更加顺应市场的潮流。
(3)网络众筹开启创业融资新渠道
网络众筹是一种互联网商业模式,它可以将个体资金汇聚成庞大的民间资本,如果有这笔资金来支持大学生创业,毫无疑问会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目前,众筹的模式主要有债券众筹、股权众筹回报众筹、捐赠众筹四种方式,网络技术本身具有的开放性特点,这相当于给创业项目做了免费的市场推广。我国不允许股权众筹或资金回报,因此进行网络众筹面临的风险比价小,很多有针对性的众筹网站已经出现,在未来,我国应当在借鉴国外众筹发展模式优秀经验的同时,探索符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众筹模式,重点解决股权融资的立法问题、投资者保护问题、平台开放性可能带来的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开启大学生创业融资新渠道。
四、结语
面对激烈的竞争,我国需要加大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力度,鼓励大学生创业,培养其创新精神。目前大学生自主创业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与之配套的服务体系等还不完善,在大学生创业融资模式的探索与创新上,政府、学校、银行、市场等各方面的力量都应当得到发挥,要在完善现有创业融资机制的前提下,使社会各界更加关注风险共担、创业保险等,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才能够营造出良好的创业氛围。
参考文献:
目前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高新技术发展迅速,产业不断升级,迫切需要大批应用型高级人才。其核心是“应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学术、技术、职业三者的结合;二是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技能的提高,重视学生新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实现“强化创新驱动”是党的十召开以来实现深化改革目标,促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升育人质量,服务经济建设的重要措施之一。将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应用于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培养具备创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人体工程学课程是室内设计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是一门非常讲究应用的技术学科。它作为设计的基础,其内容在室内设计诸多方面中应用,使得学生掌握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掌握人体工程学的应用方法和规律,形成具有人体工程学意识的室内设计师。
1.室内设计人体工程学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现状问题分析
人体工程学课程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知识容量非常大,它作为完善室内设计的综合性学科包括室内心理环境设计、声环境设计、光环境设计以及家具尺寸、摆设设计等内容;1)为确定空间范围提供依据;2)确定家具、设施的形状、尺度及其使用范围的依据;3)为确定感觉器官的适应能力提供依据;4)提供适应人体的室内物理环境的最佳参数.这对学生了解室内设计的方法和提高创新思维意识十分重要,且具有一定的难度,因其授课的最终目的是通过理论向实践过渡,从而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在目前高等教育教授此课程的老师大多沿用传统理论的教学模式,绘制和记背相关概念与数据没有完成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指导意义,缺乏创新性的培养,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人体工程学教学与行业发展的主动适应性不强
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室内设计的需求日趋增加,此专业也发展迅速。设计理论不断更新,设计技术和工艺快速进步,而人体工程学的教育发展和改革未能跟上时代的发展,积极主动适应性不够,以致学生所学内容落后于社会需求。
(2)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性不强
环境艺术专业学生多数师艺术类考生,逻辑思维能力不强,思维方式多以感官为主缺乏理性。人体工程学需要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精益求精的设计态度。传统的课堂教学手段比较单一,主要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学生缺乏动手实践和创新的机会。再者有实践的课堂上实践大多都是教师给出的都是虚拟案例,缺乏实际项目练习。
(3)授课课堂主体定位不明确
授课课堂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定位为引导学生。在传统的课堂授课活动中,教师大多很负责,充分应用课堂的四十五分钟时间灌输知识给学生,学法缺乏创新思考和实践能力。
2.大学生创业创新模式下的人体工程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实践
以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学生视角下的课堂桌椅设计》引入室内设计人体供工程学课程教学为例,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在目前学生的视角下来解读高校课堂桌椅的最优化设计,充分考虑当代高校学生的因素,通过调研和考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紧密结合国家建设部《基于室内空间设计的大学生人体尺寸的研究》项目的数据及其结论使得尺寸符合大学生生理尺寸和人体动作尺度保证大学生有一个健康良好的坐姿从而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减少疲劳和不舒适感。
(1)教学模式上
多维教学基本出发点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核心、理论作为指导进行教学:
①调研报告;调研我们现在学校现有校园环境下――寝室、教室、绘图室等空间中的桌椅、寝具等硬件设备,用人体工程学的眼光去发现现有校园生活中不合理的人体工程学问题。以组为单位在课堂上内容将调研搜集结果进行讨论总结,重点在深入发现问题确立研究项目从而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该项目中进行深入分析和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②结合项目课堂实践安排;根据学生已有的调研报告将每节课程安排成一次次小项目的设计。
(2)课程内容与专业现状的衔接与调整
通过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教师布置大量的任务由学生动手完成,进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教学内容不局限于教材,室内设计专业人体工程学应注重人体测量学及应用,空间环境行为与环境心理的知识相对应,相应删除人体工程学关于生理学及解剖学的相关知识。1)调研(方法)、思考并产生自我观念与想法,2)集思广益(方法)、查阅、咨询、讨论,3)明确基础课(人体工程学)与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融合的培养思路,根据培养目标及生源素质现状具体分析,4)适应性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大纲、课程内容设计等改革、学生考核模式改革,5)分步实施与后期专业课程相结合推进项目进程。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学生能力,分组分阶段完成项目内容;采用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对项目该阶段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为优秀创作作品提供更多的展示平台。
结语
摘要:创业者的成功,离不开他强大的心理素质。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的心理活动调节着他们的行为,引导着他们的实践。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具备良好的创业心理是当前大学生在通过自主创业来实现自我价值道路上必不可少的具备条件之一。对于如何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创业心理的路径探索,也是在这股大学生创业热潮中必然要探究的问题,不容忽视。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心理;环境;路径
一、大学生创业心理概述
(一)创业心理的概念
创业心理是个体个性心理特征的中一个具体分支,并通过创业者在创业实践中的各种行为表现出来,贯穿于创业者创业活动的始终,调节并引导着创业活动的开展,是创业者能否成功创业的决定因素之一。
(二)创业心理的分类
创业心理是推动创业进程的一股重要力量,根据创业所处的不同阶段,笔者将创业心理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关于自我创业能力的认识与把握;在创业实践过程中的成熟度和抗压能力;对市场各要素的分析和把握能力等。
(三)创业心理的重要性
《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数据显示,2015届毕即创业大学生比例高达3.0%。其中,有一半大学生在创业3年后放弃创业,创业成功率不足5%。大学生创业失败的主要原因有对市场各要素把握不够、抗挫性低、缺乏资金和经验。由此可见,大学生只有具备成熟的创业心理,才能在现代市场经济下的创业浪潮中站稳脚跟。
二、大学生创业心理现状分析
当前大学生的创业心理呈现出了浮躁和理智两种反向特点。
(一)大学生创业浮躁心理的表现
1)大学生是创业群体中的潜力股,但也有一些大学生过分狂妄自大,忽略了当今市场竞争的激烈性,把创业简单化,在没有做良好的创业规划及风险评估的前提下盲目开展创业活动。
2)大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对于产品信息,市场需求等通常靠主观臆断。3)大学生创业者普遍偏向选择门槛较低、成功快的新媒体创业,却不愿从事那些技术含量高的行业或服务业。
(二)大学生创业理智心理的表现
1)大学生意气风发,充满自信,不畏失败。他们学习能力强,知识吸收快,敢于创新,勇于维权,有利于其在创业中提高自身竞争力。
2)大学生创业者具有较高的成就动机,投身创业,证明了他们的勇气、担当与责任感。
3)大学生整体素质较高,他们所接受的诚信教育、团队合作教育、助人教育等助推了他们营造良好商业氛围以及创业的成功。
三、当前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心理的影响
大学生创业心理是当前纷繁复杂的创业环境相互影响、渗透的产物。笔者认为,在大学生创业心理形成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因素。
(一)政策环境
十以来,政府简政放权,深化改革相关制度,放宽企业发展渠道,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并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总理在首届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强调,也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可见,国家为创业者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和物质支持,这使得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上了创业之路。
(二)市场环境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带来了许多机遇和挑战。这要求大学生能与时俱进,敢于创新,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以及综合素质,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当然,在激烈的竞争之中,有人越挫越勇,也有人一蹶不振。
(三)学校环境
各大高校正努力培育创新创业型人才,逐步建立并完善创业教育体系。大学生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并提高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许多高校还举办了大学生创业比赛,激发大学生的兴趣与潜能,保持大学生创业的活力。
(四)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习惯以及思维方式。有一些学生的家庭环境对他们开展创业更具优势。而有些大学生的家庭环境不尽人意,这也许会挫败他们创业的积极性,但也会有一些大学生不受之影响,在历练中走向成功。
四、对于如何培养良好大学生创业心理的探索
创业心理贯穿创业全过程,因此对于培养良好大学生创业心理的路径探索,势在必行。
(一)加快创业教育改革,加强学生创业心理引导
各大高校应进一步探索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不断寻求能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创业价值观的路径,。同时,高校创业教育应结合学生创业的实际需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适当增加实验、实习等实践项目在创业课程中的比重,让大学生的各项能力在创业课程中得到充分锻炼,建立并完善创业教育质量评估体系。
(二)加大政府扶持,增强市场包容性
相关政府部门、企业和高校应加强联系,共同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大学生创业教育实习基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系列全面便利的服务。社会应该增强对大学生创业的包容性,杜绝对大学生创业企业的欺压、排挤现象。政府应当完善有关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各项制度,下派专业人士对大学生创业者进行专项指导,建立起科学合理的企业联动帮扶系统,加强各项大学生自主创业优惠政策的切实可行性。
(三)大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系统的创业价值观
就大学生自身来说,要敢于挑战自我,努力提升创业综合素质。大学生创业者不能只拘泥于书本上的知识,而要不断地在创业实践中更新完善知识结构。在市场中积极寻求合作,协作竞争,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大学生创业者要在创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风险承担能力和抗挫折能力,脚踏实地,形成务实的创业心理,并在敏锐的洞察中创造和把握机遇,在成败、进退、得失之中权衡,实现自我能力质的飞跃。
创业,是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一场严格检验。兴趣、动机、需求等心理因素是创业行为实现的催化剂。而大学生的意志力强大与否,洞察敏锐与否,心态稳定与否等则是决定他们能否成功创业的关键心理因素。总之,良好的创业心理奠定了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基础,也是大学生成功创业的源泉。
参考文献:
[1]张楠.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调查研究报告[J].才智,2012(10):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