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有机化工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毕业生外语及软件技能需求应对国际化与专业化,作者调研了毕业生需要达到的英语水平和计算机操作水平。占比61.54%的企业要求毕业生的英语水平达到CET4;同时,也有将近18%的企业认为还需要专业英语的配合,尤其是多种专业性软件的操作都需要良好的专业外语基础。专业软件的能力需求有明显的多样化和专业性趋势,一家企业往往需要毕业生掌握多种软件。因此,课程体系中的专业培养要加强专业软件的教学与实践,特别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为软件的升级与创新周期越来越短,培养计划中不可能涵盖企业要求的每种软件。
(二)专业知识需求由调研可知企业对IE毕业生的专业知识需求具有集中性的特点,第一,南京工业大学毕业生从事的岗位集中,主要集中在生产计划、物流管理、质量管理和供应链管理四个方向;第二,企业对一些特定岗位人才的需求集中,如对物流管理岗位有需求的企业占据了92%。图2则直观体现了现代企业对工业工程人才专业知识的需求具有前瞻性与延伸性的特点,其中“法律”“二外”“国际贸易”“国际金融“”机械工程”占据领先位置。因此工业工程专业应培养的是具有多种知识技能的复合式人才。
二、工业工程课程体系的优化路径
目前南京工业大学工业工程专业的课程知识结构设置为通识教育、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四大类。对比专业培养计划与调研后企业的人才需求发现:第一,专业课学时只占总学时的15%;第二,实践环节比例不到10%;第三,知识面不够宽泛。这些都使得IE毕业生难以适应当今社会对于工业工程人才的需求。
(一)优化课程体系设计1.专业方向的优化。根据企业对工业工程人才的期望,以及国内工业工程专业发展的要求,将专业方向增至四个,分别是:A1.工业工程物流与供应链方向。A2.工业工程生产与运作管理方向。目标:致力于工业或服务领域的系统分析、设计、优化和管理创新工作,最终成为行业优秀的工业工程师或物流工程师。B1.工业工程(主)+某工程专业。目标:掌握工业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系统管理的分析方法和技术,并对某工程专业(化工、生工、土木、电子通信、安全)感兴趣,致力于该行业的系统设计和管理创新工作,成为行业优秀的工程师或管理者。B2.工业工程+某工程专业(主)。目标:系统地学习并掌握某一工程专业(化工、生工、土木、电子通信、安全)的基础知识,并对管理领域感兴趣,能够基本掌握工业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系统管理的分析方法和技术,并熟悉经济学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未来可从事某一行业的管理工作,成为该行业优秀的管理者。2.专业课程的优化。优化后的专业课程模块划分成六个知识领域,包括自然科学类、工程基础类、经济类、管理类、信息技术类以及专业综合实践。其优势在于可以使学生清楚地了解自身所学的知识领域,并在必修课程的基础上自由搭配相关领域的课程,方便学生对相关领域知识的拓展学习,既体现了课程安排所学知识的连续性和拓展性,又使得学生在课程的选择上具有较强的主动性。B1方向和B2方向的专业课程则依据主专业的不同选取六大知识领域,合理安排主专业课程与六大知识领域必修与选修课程的衔接。3.实践环节的优化。IE是一个面向企业和组织,集工程、管理、经济等学科为一体的复合型专业。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既是重要环节,也是薄弱环节,并且在学校这个单一环境中进行是相当困难的。因此要解决这一难题,必须注重与市场接轨,加大实践环节的比重,并采取“实验”“软件实训”“课程设计”“模拟竞赛”“企业实习”“社会实践”等多种手段结合的形式加强学生的竞争力。调整后的实践环节课时安排达到40%,所占总学时的比例超过原先一倍多。
当安全仪表系统采取电子技术、电气技术方案时,主要通过继电器来实现整个逻辑连锁过程,但是对于较为复杂的安全性能要求,较难满足,其应用具有一定局限性[2]。随着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与日俱增,PES技术日益成熟并发展应用,利用PES技术完成安全仪表系统的安全联锁功能,已成为各个专业系统应用的首要选择。但是以下几种情况不适合采取继电器:定时器功能及锁定功能;高负荷运转、状态频繁改变;较为复杂的逻辑系统等。一般情况下,在安全仪表系统中,不使用固态逻辑。如果在安全仪表系统中采取固态逻辑,必然应用PEC作为诊断测试工具。提高了系统运行的繁琐性、复杂性。逻辑运算设计为了保障石油化工安全仪表系统的高可靠性与安全性,一般选择安全度等级是LIL3的容错结构或者冗余结构可编程控制器作为逻辑运算器。较为常见的安全等级为SIL3的逻辑运算器结构主要为:二取一带自诊断,1oo2D;三取二带,2oo3;双重化二取一带自诊断,2oo4D。在应用容错结构的系统中,具备内部冗余的集成逻辑以及并行元件,一旦系统运行发生故障,则系统可以自动识别故障,并完成故障旁路状态,可继续执行指定功能。
安全仪表系统的应用
试验在安全仪表系统投入使用之前,应进行各种验证试验。在正式开车运行之后,定期对其故障及运行状况进行验证,如果出现无源故障,可能对装置的安全性构成威胁[3]。一般情况下,通过系统自诊断方式,很难发现无源故障的原因,只有通过功能测试,才能检测。在检测过程中应注意以下2点:1.记录测试结果将调试测试的结果记录下来,并注重在整个安全仪表系统运行过程中的保存。记录的主要内容包括:测试试验维护检修状况、周期性验证测试等。对于较特殊的仪表仪器,则需要采取特殊表格记录方式。2.安全仪表系统的调试在系统正式运行之前,应进行调试试验,主要内容为:根据工艺安全评估的相关规范,检查文件的一致性、完整性;检查安全仪表的安装程序是否与设计文件相符;功能测试等等,并将记录与测试结果交送到设备运行管理部门。在系统的调试试验中,应客观反映安全仪表的功能,如逻辑作用、现场传感器运行、现场执行器、操作盘的指示与报警功能等。
关键词 企业文化 员工培训 有机融合
企业要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的建设,离不开高素质的企业员工。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它是一种意识、信仰,渗透到企业运转的各个环节,覆盖企业内外的一切角落。企业文化能指引员工的价值观,摒弃消极因素,促使员工紧密围绕企业目标而奋斗。在实现企业目标的同时,员工也能升华自我、提升自我。企业培训员工,应当秉承“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企业文化为指导思想,让企业、员工之间利益联系更加紧密,从而焕发出员工培训的动力。
一、过渡性培训阶段
过渡性培训阶段,是对企业员工的开始性培训,其目的是让员工快速了解企业,转变为企业“局内人”。新员工有两大来源途径,一是毕业学生,一是转业人员。对于毕业学生而言,他们来到工作岗位,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陌生、新鲜、不同的环境。许多学生一时难以适应环境、氛围的改变,并由此产生焦虑情绪。因此,企业需要以一种“润物无声”式的文化氛围,消除其不安情绪,让其尽快融入到企业内部之中。而对于专业而来的员工,他们大多具备明显的“文化烙印”。这些员工在之前的工作岗位,接受并沉淀下的“文化因素”,会与企业文化产生碰撞。因此,企业不能简单的根据他们具备工作经验,从而忽略了过渡性阶段的培训。如何开展过渡性培训?首先,制度范。笔者认为,企业文化是在企业制度上积累、升华而来,缺乏完善制度规范,难以建立优良的企业文化。培训的第一步,即是要宣传教育企业的规章制度,明确企业、员工之间的权利、义务。以制度为准绳,标出员工的薪资待遇。其次,企业历史。员工要真正进入企业,与企业有机的融合,必然需要了解企业的历史脉络。只有知道过去,才能抓住现在,才能放眼未来。为此,企业要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在接触工作的过程中,了解企业的历史,并从中感知企业的文化内涵。
二、知识性培训阶段
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我们的生产、生活,企业对员工的知识培训模式自然也不例外。现行企业的知识培训,一言以蔽之,即是知识培训周期不断缩短。员工需要在较短时间内,学习、掌握并适应企业的经营节奏,了解企业的各种新知识、新技能。员工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作为企业领导,要注重观察,明确员工的个人所长,继而将其准确安置到合理的工作岗位。当然,在这一培训阶段中,并非所有员工都能实现“各得其所”,部分员工难免不适合自身所处的岗位。对于这种状况,企业不应当简单或者是粗暴的辞退员工。“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全面、细致、深入了解员工状况之后,再适当调整(更换)员工的工作岗位,往往能取得不错的效果。这些更换岗位的员工,没有必要在完全重新开始培训,因为其在前一阶段已经接触到基础的企业文化,此时只需要学习其他技能即可。成熟的企业,在技能、知识培训结束之后,还要通过企业文化(学习型文化),渗透到所有员工心中。久而久之,让员工自觉形成不断学习,不断改进的学习意识。如此,才能及时、有效的调整自我的知识结构,发现缺陷并随时改进。企业与员工都在不断发展,信息社会大背景下,也只有建设学习型企业文化,才能与时俱进,不被市场经济体制所淘汰。
三、专业性培训阶段
众所周知,企业要发展壮大,离不开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企业的专业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推动力。离开了专业人才,即使具备了科学的经营理念,先进的技术设备,合理的生产结构,也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功效。因此,无论是满足企业员工个人发展的需求;还是企业自身的发展需求,都必然也应当开展持久性、计划性的专业人才培训。企业的专业人才培训,大致可以分为技术型专业人才、管理型专业人才两大类型。培训实践发现,企业员工的专业技能、业务素养、工作能力确实取得一定程度的提升;但也正是员工深度培训之后,往往会伴随出现离职小高峰现象。从企业角度出发,花费了大量人力、财力,结果却“人财两空”。究其原因,主要是员工缺乏“企业主人翁”意识,而之所以没有主人翁意识,正是企业文化建设不佳的直接体现。因此,企业要格外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以团结、和谐、互助、信任的文化氛围,尊重员工,爱护员工,关切员工的切身利益。从物质及精神两个方面,提高员工的个人归属感、自豪感。企业文化建设,理念需要落实“以人为本”,实践必须彰显人文精神。也只有形成一种积极、融洽、愉悦的文化氛围,才能切实的吸引、凝聚员工,保障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形成强大的向心力,促进企业的向前进步。
四、结语
总之,企业对员工的培训过程应当充分结合企业文化。通过有机融入企业文化,能快速的消除新员工的不安定心理;高效有序的开展岗位培训;稳定顺利的进行技能提升。企业文化会影响员工的培训效果,员工培训也会重塑企业文化。以企业文化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培训为平台,让两者互相促进,共同推动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然而现在对于衡重式挡土墙的设计方法主要是:工程设计师根据自己的设计经验,同时参照已经建成的衡重式挡土墙来确定墙型的选择和断面的尺寸,再进行验算,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实际设计。但是由于施工的地区各异,施工的真实情况就千差万别,根据已建成的衡重式挡土墙来和实际套用一般很难达到匹配,这就需要在工程实际设计时,对已建成挡土墙数据进行增减变化,因为地基的不同,软土类等特殊地基,还要根据承载力的大小做出符合要求的调整。以上的这种方法计算十分繁琐,手工计算的难度很大,使得最后的调整几乎是形同虚设,只能加大工程的投入来处理。这样套用已建成图集的做法,对设计只是一个大概框架,没有设计必要的各项数据,加上认识的不足,最后整个工程都因为这些人为因素导致投入巨大。因为缺乏准确的设计数据,衡重式挡土墙在工程建设时往往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地基的承载力不足造成的墙体下沉开裂等;断面的尺寸不准确造成的墙体平衡失效,倾覆事故;所有材料不符合规格造成的墙体缺乏抗压、抗剪的强度;处理不当墙体后排水造成地基浸水、承载力下降。认识到衡重式挡土墙建设施工设计的大量财力的损耗和安全事故多发,很多专家也展开研究,设计出多种计算机语言来辅助衡重式挡土墙的设计,比如:Fortran,Basic等,但这些语言基本都停留在计算土压力的单项项目上,以及利用复合形法和共轭梯度法等对重力式挡土墙的计算。针对这些局部优化的不足,美国率先提出了遗传算法的概念,实现由局部到全局的转变,通过群体搜索技术、自然选择和进化机制的运用,逐步实现计算全局的最优解。
2优化设计的遗传算法
2.1遗传算法应用广泛
遗传算法在计算求解问题的时候,具有一定的智能性,即算法可在进化的过程中对获取信息组织自行搜索,个体适应度大的通过遗传操作进化出适应性更强的后代,使得算法能根据问题本身寻求最优解。在本质上具有一定的并行性,即遗传算法内在的并行性和内含的并行性。算法本身能够就某一问题在分布式系统中各自独立验算,得出不同结果后再通过通信的比较,取得最佳个体。在种群搜索中,可以同时对空间内多个区域检索交互信息,在执行比例运算时进行多倍次搜索,减少运算。算法本身并不复杂,对于已经给定的问题,遗传算法可以计算出多个潜在解,由使用者最终确定用哪个,设计上不需要其他辅助的知识,主要是建立搜索方向上的目标函数,以及响应适应度函数,同时强调的是概率的转换规则,应用更加直接。
2.2简单算法存在不足
简单的遗传算法在公路衡重式挡土墙设计上广泛应用,因其简便的操作和优于手工的准确性,但整个算法本身也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编码效率较低,在采取二进制较长的编码计算时搜索效率较低,二进制串转换为十进制数也多有不便;求解问题时不一定得到最优解,简单算法在运行时个体性在群体中逐渐失去,误导算法收敛为一个最优解,到验算的后期,群体的平均值更接近于最优解,没有了竞争,就难以改善搜索目标;在简单算法中选取控制参数目前还无迹可寻,只能通过大量的实验模拟来确定;搜索的效率不高,算法在本质上来说还是随机性的一种优化方法,它的内在学习性帮助其搜索效率高于传统的方法,可是与传统数值优化的方法相比,其局部的搜索能力还是有很大提高空间的。基于遗传算法在公路衡重式挡土墙优化设计方面的应用广泛,为工程建设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支持,在简单算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将本身的特点和问题知识为基础的启发式搜索结合,再加之传统数值优化的技术,组成混合遗传算法。解决了简单遗传算法局部的搜索能力较弱的问题,进一步为收敛速度的提高和解的品质打下基础。
2.3算法优化设计
混合遗传算法改进了编码。遗传算法不能直接对问题空间参数进行处理,而是需要把参数转变为遗传空间里按结构排列的染色体、个体,用编码来表示。二进制编码受到编码长、最优解的临近探索低效、解的进度不准确等限制,改进为十进制的编码,用一浮点的向量表示染色体,染色体长度(向量元素个数)和解的向量相同。例如x=(x1,x2,x3,…,xi)为最优解,y=(y1,y2,y3,…,yi)为染色体个数,等于x=(x1,x2,x3,…,xi),即y=x,而yi=xi为染色体上面的第i个基因。混合遗传算法处理了约束条件。在优化的问题中可能包含等式和不等式的约束,要通过求解约束条件为等式的方程,代入后表示其他变量,化解为只含有不等式约束方程。另外,要保证染色体y的可行性,就要对遗传操作中所得到每条染色体检查和剔选。同时要考虑到一些隐含约束条件,加快搜索效率。数值化和竞争机制的运用。混合遗传算法为了加快搜索和局部寻找最优解的能力,在种群里选择多个染色体,分别把这些染色体作为起始点,运用数值优化的技术在局部搜索,原个体被替换。格外注意初始点的选择和数值优化方法的选择,数值优化方法要和遗传算法相互兼容,在接近最优解时保持数值稳定和搜索效率。算法建立染色体的最佳库存单元,加入对染色体的排列顺序加以选择,防止算法早熟与停滞。加入收敛准则、终止条件等使得混合遗传算法更完善。
3优化设计应用研究
为真实分析设计优化的使用情况,拟定一公路建设工程,内容如下:设计荷载p1=800kN(p1为车辆),墙体应用5.0号砂浆30号片石22.0kN/m3,容许压力800kPa,容许弯曲应力120kPa,容许剪应力80kPa,容许拉应力80kPa,砂性土重度18.0kN/m3(墙后填土),内摩擦角35°,容许承载力500kPa,基底摩擦系数f=0.40,墙身分段长10m,外摩擦角为内摩擦角的一半,墙身的容许偏心率[po]=0.25,附加组合为0.30,基地的容许偏心率为0.20。利用优化设计程序,首先根据选定近似种群的规模参数Npop以及各决策基因的上下界求出间距(划分网格)。Δh=[1Ntatal∏ni=1(xui-xli)]1/n。根据数据进行混合遗传算法得出在墙体上的力学参数,主要是墙身的最大压应力和剪应力,最小拉应力和基地最大压应力。在上墙的墙身方面压应力和拉应力的优化率大,分别为42.9%和35.1%,剪应力变为负值,优化率为100%。在墙底方面,墙底截面上的剪应力优化明显,压应力虽然增大了一部分,但是能在保障基座发生沉降而发挥最大的地基承载力,优化了受力性。
4结语
目前,企业自身对于环保要求在当前项目中的地位仍然认识不足,没有把环保标准、环评报告及批复视为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执行的标准及设计必须遵循的依据,没有提高到与强制性国家标准一样的高度。此外,环保装置大多属于公用工程范畴,相对于复杂的炼油化工工艺装置,重视程度不高,责任界定划分不清,项目管理针对性差。同时,还面临内部研究院和设计单位技术储备不足、同类设计经验较少;外部技术及专利商众多、良莠不齐;设计单位资质门槛较低等诸多不利因素。近几年来,设计审查环节发现环保方面问题日益突出。
1.1设计和环保管理不一致企业内部设计管理和环保管理分属于不同业务部门、不同主管领导,管理两条线、衔接不畅成为当前最为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为获得项目环评批复,承诺很低的排放指标、排放总量等,而可研和设计阶段发现达到如此先进的指标将付出高昂的代价或者现有的技术根本无法实现,在新建大型炼油化工项目和旧项目新增装置上尤为突出,如,NOx排放、污水排放、防渗等;二是,可研、设计往往把重点放在工艺装置,没有充分研究环保需求及地方标准要求,没有贯彻环评报告是设计依据的理念,解读、消化环评报告不充分,出现遗漏环保设施或环保方案不完善的情况,因而,无法满足环评批复要求,导致项目建成后迟迟不能验收;三是,为控制项目投资,方案中会尽量依托企业原有环保设施。但是,设计阶段发现难以依托或者依托后排放超标,造成设计阶段环保设施投资增加,最终导致企业不增加投资无法满足环保要求;增加投资又会违反投资管理办法的两难处境;四是,企业普遍存在重大变更管理意识不强、不规范的问题。边设计边修改现象严重,没有意识到改变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工艺和环保措施是属于重大变更,而发生重大变更后没有及时办理相关手续。特别是新建大型炼油化工项目,发生重大变更后没有充分重视调整可研、调整环评报批的重要性,面临违规管理、违法建设的风险;五是,可研、设计往往执行现行标准规范。但是,目前环保标准升级很快,有的项目甚至刚刚建成就面临不达标排放,需要继续投资改造。如果项目方案之初没有统筹兼顾今后的环保升级,就很有可能受所选工艺技术自身限制或者平面布局限制而难以继续升级。
1.2设计与环评不一致通常3种情况会引起设计与环评的差异:一是,企业的环保思想观念还未转变,没有把环评报告及批复当成必须遵守的原则,擅自改变或取消设计内容。如,有些项目在有明确环评批复意见情况下,仍然擅自改变污水处理场规模、工艺流程,减少事故水池容积,取消或减少防渗措施等;二是,有些项目环评编制及批复时间滞后于设计,没有及时与设计单位沟通协调,造成环保措施及要求不落实,或者由于管理出现疏漏,企业没有向设计单位提供环评报告及批复;三是,设计单位内部管理问题,没有认真消化环评报告及批复要求,或者专业之间协调出现问题。如,审查多次发现加热炉烟囱高度、催化烟气脱硫塔烟囱高度等达不到环保部门批复要求。基础设计文件环保专篇只是形式,没有发挥实质上的指导意义。
1.3技术选择不慎重选择先进、成熟的技术和有业绩的技术供应商是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好的设计单位和管理水平高有时也无法弥补技术上的缺陷,对于环保装置同样如此。目前,有些企业还未深刻意识到这一点,在技术选择管理上重视程度不够、管理不规范,存在一定倾向性。如,某企业催化烟气脱硫引进国外技术,设计完成后才发现项目不仅投资远远高于其他项目,且技术本身对催化装置安全生产带来新的隐患,最终只能重新确定技术路线;某企业锅炉脱硫选用无国内业绩技术供应商,建成后无法正常投用,无法达到预期减排效果,面临审计风险;某企业锅炉脱硫选用技术路线时综合考虑不全面,难以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指标。
1.4基础管理不严谨业主基础管理不严谨、随意性大。一是,提供给设计单位基础数据不齐全、不准确、甚至一变再变,严重影响设计质量;二是,不结合实际情况,盲目要求设计单位留余量,结果增加了建设投资,增加了运行成本,得不偿失;三是,设计预审质量差,走过场、走形式,没有及时发现存在问题。
1.5部分环保项目难以实施部分考核环保项目困难重重,难以实施:一类是找不到可靠的工业化技术,无法开展设计工作,项目实施后依然不能达标排放,将面临后评价和审计问题。如,腈纶废水处理项目;另一类是现场没有平面位置,无法施工。
2加强设计管理的几点建议
环评、可研、技术、设计是炼油化工项目前期工作的几个关键环节,是整个项目成功的基础与保障,各有侧重、相互支撑。由于设计是前期工作成果的最终体现,因此,加强设计管理,在抓好设计自身质量的基础上,还要注重与环评、可研、技术的协同性、一致性。针对目前存在主要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2.1加强环评工作管理企业的环评工作管理不能只停留在程序管理上,认为获得环评批复就万事大吉,要认识到环评报告的内容与深度直接与项目方案和投资息息相关,要认识到环评报告就是对当地环保部门的承诺、具有相应法律效力。新的环境保护法的实施,对企业的环评工作管理水平提出更高要求。企业不能把环评工作完全依赖环评编制单位,应该积极参与到环评编制工作当中去,落实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合理确定排放指标、排放总量,高度重视周边搬迁方案,发现不合理要求及时与环评编制单位沟通,发生重大变更及时做出调整。另外,《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起施行)明确规定: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价;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因此,企业环评管理要根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实行分类管理,做好与相关环保部门的沟通,提高环评工作的效率。建议符合登记表不用报告表,符合报告表不用报告书。
2.2业主搭建沟通桥梁由于环评、可研、设计编制时间不同、编制单位不同、业务部门不同、审批部门不同,容易出现环保指标、环保措施的不一致,当出现重大差异时更是面临难以协调解决的窘境。为了减少此类问题的发生,业主首先要搭建好沟通的桥梁,建立有效协调机制,从立项阶段开始,确保前后连贯和一致。对于新建大型炼油化工项目,建议业主在环评和可研报批之前适时组织环保专题讨论会,环评编制单位、可研编制单位、设计单位共同参与商榷,确保环保措施技术可行;确保环保指标合理先进;确保项目投资经济合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全厂污染物排放指标及执行标准,污染物排放总量,三废排放情况及处置方式,排污口数量及位置等,有效解决目前可研、环评、设计中环保数据不一致的问题,确保环保指标可研优于环评,设计优于可研;二是,环保装置工艺路线,技术可行性,继续升级可能性;三是,征地位置、征地面积、搬迁方案等;四是,总平面布局及合理预留;五是,火炬高度、加热炉烟囱高度、事故池大小;六是,防渗范围,防渗等级及具体措施。
2.3严格根据环评进行设计通常,设计中的工艺、设备为龙头专业,向其他专业提出设计条件,下游专业据此开展设计,设计完成后编制消防、环境保护、安全设施、职业卫生、节能、抗震设防6项专篇,环境保护专篇就是其中之一。目前,这种环保专业处于流程最末端的现状,易出现新标准(实施和即将实施)、地方标准、地方政府要求高于标准的环保要求,难以全部落实到设计文件中,一旦发现问题,为时已晚,需付出很大代价修改方案、修改设计。因此,主专业与环保专业要保持协调一致,设计单位可调整内部流程或者建立协调途径,便于环保专业及早给相关专业提出设计条件,从而有效解决该类问题的出现,以确保各专业严格落实每项环保措施。
2.4加强技术选择管理进一步规范选择环保技术供应商的管理程序,工艺装置与环保装置一视同仁,对环保指标、项目投资、运行成本、成功业绩等进行全面对比分析,避免不公正倾向,避免从中弄虚作假,确保所选技术先进、成熟、安全、环保、经济适用。原则上不能选用无业绩技术,规避技术风险;工艺技术询价书还应包括专利、专有设备、专有催化剂、化学品等;重视合同签订条款,明确具体考核内容。
2.5优选设计单位目前,一些环保项目由外部设计单位设计,有的设计单位有其固定技术支持单位,选设计单位同时也选择了技术供应商,因此,优选设计单位更显得十分重要。首先,严格审核设计资质,杜绝超资质设计。在实际工作中,出现过采取EPC招标模式时忽略设计资质把关的情况,应引起重视;其次,重点关注业绩考察。由于炼油化工企业三废排放有其特殊性并且石化行业标准多严于其他行业,因此,需要特别关注石化行业内同类业绩情况;另外,项目的设计单位尽量少,不要人为拆分设计内容,减少设计界面,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缩短设计周期。
2.6提高基础管理水平企业要逐步提高基础管理水平,从基础数据准确性着手,维护设计初始资料严肃性,形成逐级确认制度,减少随意变更。把好设计预审关,按照初设管理办法,认真组织初设预审,切实提高预审质量。建设项目不是由企业自身组织实施的,公司应对设计方案认真审核,做到整体优化、整体统筹。
【关键词】职业院校 应用化工技术 实践教学内容 建设与调整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1-0071-02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在发展高职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如果缺少实践教学环节,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只能是空中楼阁,实践教学环节的成功与否,是高职教育能否真正办出成效、办出特色的关键之一。然而,长期以来,实践教学环节一直是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尤其是我国部分高职化工类实践教学环节更薄弱,严重影响着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教育质量。因此,加强建设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建设与调整对提高本专业办学条件是非常必要的。
一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建设
由于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有不少职业院校是在化学专业基础上申报办理的,其实践教学内容以化学实验为主,虽然也建设了一些主要课程的实验、实训和校外实训基地,但实践教学内容不规范,缺口较大,需要进一步按本专业要求规范建设。
1.人文社会实践教学内容建设
本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人文社会实践教学内容建设主要有:新生入校后两周的军训是本专业人文社会实践的开始,是提高人文素质最有效办法;每学年寒暑假均进行有针对性的社会调查,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认识,熟悉所学专业与社会的联系;在此基础上安排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如乡村、街道或社区举办各种活动;校内可组织各种社团活动,丰富学生业余生活提高个人素质,并进行各类人文社科竞赛来考核人文社会实践教学效果。
2.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建设
根据本专业特点,实践教学内容建设分校内(基础化学和化工)和校外两部分:
第一,校内实践教学内容建设。(1)基础化学部分实践教学内容建设,主要是指四大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实验,因为原来化学实验普通教育设置达不到职业要求,应按高职要求分别建设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和物理化学(仪器)实验项目,并单独建设有毒药品库房,使四大化学实践教学内容符合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要求,制定四大化学实践教学大纲,并按大纲要求进行实验。(2)化工部分实践教学内容建设。可分为课程实验实训设施建设和专业综合实训项目建设,需建设的课程实验实训有:化工制图室;化工原理(单元操作)实验;化工仿真实验实训;典型生产工艺模型;管子、管件、阀件、管路连接方式及热补偿和管路的保温涂色陈列;管路、典型常用简单设备(如离心泵、通风机)安装、拆卸实训;化工设备与仪表自动化陈列、实验;反应过程与设备各类反应器模型陈列等,由化工教研室具体管理化工实验、实训,并制定各实验、实训大纲,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实验、课程设计、科技小论文等活动。需建设的专业综合实训项目有:无机化工专业综合实训项目;生物化工专业综合实训项目;有机化工专业综合实训项目;高分子化工专业综合实训项目;精细化工专业综合实训项目;教学与盈利兼顾的校办化工厂等。
第二,校外实践教学内容建设。由于化工生产的特殊性,学生在校内实验实训的基础上应该定期到相应化工企业进行认识、生产、定岗实习。即一年级学生需要到企业认识实习一周;二年级学生需要到企业生产实习15~30天;三年级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一年。校外实践教学应加强在各阶段实习过程中的专业管理,特别是定岗实习期间,应按在校管理制度管理,专业管理和企业管理相配合,按毕业实纲和毕业设计(论文)大纲圆满完成各阶段的学籍管理。
二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调整
为适应高职化工类实践教学的要求,实践教学内容应以“从化工生产到产品检验为主线,实施人才培养;实践与理论并重,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适应行业发展的技术应用能力、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调整。
实践教学过程是理论教学的延伸与发展,要做好实践教学过程,实践教学内容的合理调整与加强管理是非常必要的。通过研究,应对实践教学的内容与管理做以下调整:
1.对实践教学内容的调整
按实践教学内容的功能将本专业校内实践教学内容分为:化学实验实训中心,包括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四个实验室等;化工基础实验实训中心,包括化工制图室、化工原理(单元操作)实验室、化工仿真实验实训室、典型生产工艺模型室、管子、管件、阀件、管路连接方式及热补偿和管路的保温涂色陈列室、管路、典常用简单设备(如离心泵、通风机)安装、拆卸实训室、化工设备与仪表自动化陈列、实验室、反应过程与设备各类反应器模型陈列室等;专业综合实训中心,包括无机化工专业综合实训项目、生物化工专业综合实训项目、有机化工专业综合实训项目、高分子化工专业综合实训项目、精细化工专业综合实训项目、教学与盈利兼顾的校办化工厂等。
2.对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的调整
2007年开始,中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就在一直高位运行,从年初的2.2%上升到当年12月份的6.5%,然后又上升到2008年2月的8.7%;随后CPI一路下滑,降到7月6.3%,最后12月降到1.2%[2],形成一个从上升、高峰、再到下降、消失的完整过程。
而同一时期,世界上石油、粮食、铁矿石等大宗初级产品价格在飘升。2008年7月,世界石油价格暴涨至创纪录的历史高点147美元。粮食、铁矿石等其它我国大宗进口资源的价格也经历了类似的过程。而我国又是这些资源性商品的进口大国,石油、铁矿石一半以上需要进口,粮食中的大豆更是90%依赖进口,通过国际贸易使通货膨胀传入我国,并对国民经济造成伤害。
二、我国输入型通货膨胀的传导路径分析
关于输入型通货膨胀的概念,学术界至今尚无定论。一般是指:在开放经济中,国际市场价格上涨和国际资本流入规模过大,导致进口商品成本上升和国内货币供给被迫增加,进而引发国内市场价格普遍、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本文主要分析由于国际大宗初级产品价格上涨导致我国出现的输入型通货膨胀。
一般而言,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上涨,首先推动我国原材料、材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的上涨,然后引起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即工的上涨国际贸易论文,最后再传导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从而引起物价的全面上涨。2007年初级品进口中,非食用原料和燃料等生产原料比重占91.67%,这些产品进口价格变化必然改变国内厂商的生产要素价格和生产成本,表现为国内工业品出厂价格的变化,并最终间接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水平。
以石油为例,由于石油是基础能源产品,是工业交通的血液,被誉为“黑色黄金”。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导致国内成品油价格的上涨,又引起国内交通运输、用油工业品以及居民燃气价格的上涨;有机化工产品价格的上涨则与国际原油价格同步,随着有机化工产品价格的上涨,其下游的塑料、橡胶和化纤等工业中间品的价格也进一步上升,并由此一步一步向下传导,最终引起整个社会价格总水平的上升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三、国际大宗初级产品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
世界上石油、粮食、铁矿石等大宗初级产品除了受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等因素限制外,由于其以美元计价,在世界流动性过剩、美元贬值以及受次贷危机影响金融资产接连发生危机的背景下,世界大宗商品被赋予了金融投机以及资产储备功能,从而导致这些商品价格出现大幅度上涨的态势。
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放任美元贬值,通过贸易逆差向全球输出大量美元,成为全球货币的“供钞机”,造成世界范围内货币供应过多、流动性过剩,国际市场石油、原材料、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形成全球性通货膨胀。衡量美元强弱的指标美元指数在此期间发生了巨大波动,美元指数的上升说明美元升值,以美元计价的商品价格下跌,反之则贬值,商品价格上涨。美元指数由2006年9月1日的85.67一直下跌至2008年3月7日创73.11历史低位,在此期间,国际大宗初级产品价格急剧上涨[3]。
四、对策分析
关键词:建筑外墙;装饰施工;问题;优化措施
建筑外墙装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不仅会影响建筑装饰效果,降低企业的社会效益,还会对建筑结构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久而久之导致安全事故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威胁。基于此,以下笔者就结合自身工作实践,谈谈建筑外墙装饰施工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的几点浅见。
一 浅谈建筑外墙装饰施工存在的问题
建筑外墙施工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以下笔者分别从幕墙施工、饰面砖施工、以及涂料施工等建筑外墙施工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
(1)建筑幕墙施工时存在的质量问题
一是所设计的计算立柱力学的模型与工程实际不配套,立柱与横梁等材料的截面特性参数存在错误;二是防火棉太薄、防火节点的设计松散以及防雷节点处理不到位;三是预埋件的材料、规格以及锚固和焊接长度不达标,甚至不埋设预埋件。
(2)建筑饰面砖施工存在的质量问题
建筑饰面砖施工存在的质量问题主要是饰面砖脱落,不仅影响美观,还会由于从高空掉落砸伤人,原因主要是三点:一是饰面砖浸水时间不达标甚至不浸水,导致墙面砖的粘附性低;二是施工过程中的面砖缝处理不到位,尤其是水泥与灰浆的使用量控制不精准导致面砖缝处理效果低下;三是施工人员自身的专业技术素质水平不过硬,加上一些施工人员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的缺乏,导致所黏贴的饰面砖需要多次移动或敲打才能确保施工效果,但这就使得其粘附力降低,久而久之导致饰面砖脱落。
(3)建筑涂料施工时存在的质量问题
建筑涂料施工时存在的质量问题涂料施工工艺不够成熟,难以将涂料性能充分发挥出来。而根源就在于使用的涂料腻子的耐久性与强度不达标,有是施工企业为了赶进度和节约成本,大都使用自制的耐水性能较低的水性腻子,不仅腻子批割较厚,还在短时间内刷漆,就把腻子中白水泥的碱性固定在底层,经过雨水和水汽的侵蚀,就会在漆膜才生碱性降低漆料的耐碱性而褪色,加上自然因素的影响,导致施工质量问题的出现。
二 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的相应优化措施
(1)幕墙施工质量问题的优化措施
一是着力提高结点安装质量,尤其是土建结构施工过程中不仅要在幕墙埋设预埋件,还应确保埋设质量,并加强与幕墙施工设计方、土建方的沟通工作,确保预埋件的预埋位置和质量与幕墙设计标准相符;二是加大力度检查和控制预埋件的焊接和连接质量,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板材施工质量,加大力度坚持立柱安装质量,如立柱的垂直度达标与否,横梁的水平度与幕墙分格尺寸与规格是否与设计要求相符;三是选派专业人员对每一施工安装环节的质量进行检查和验收,对于出现的质量问题应加强施工方和设计方的沟通,找出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并及时整改,直到合格之后方能进入下一道工序的施工直到整个施工工程的完成。
(2)狠抓砌筑质量,为提高饰面砖施工质量奠定基础
在粘贴饰面砖之前,首先必须根据挂垂线来确定基层厚度,确保粘结层的厚度大于10毫米而小于15毫米,并做好基层表面的抹灰和粗糙处理,从而确保饰面砖与粘结层的最佳粘结性能,并在粘贴之前的两小时浇一次水,确保饰面砖吸收足够的水分并晾干。其次是在建筑外墙装饰饰面砖施工过程中,必须狠抓墙体砌筑质量,这是确保饰面砖施工质量的根本前提,因而必须确保施工用的饰面砖经过浸水并确保浸水时间达标,若不浸水,饰面砖就会吸收砂浆中的水分而导致摊铺的砂浆不能均匀,导致砖缝内的砂浆难以饱满而降低砌体的粘结性和抗剪性。在此基础上加强对沉缩裂缝的控制,利用砂浆把砌体和框架柱之间的缝隙嵌填密实,并将框架柱中所伸出的拉结筋砌入砖缝之中。此外,当砌筑填充墙且经过梁板底部时,应预留空隙,在填充墙砌筑之后的一星期内进行补砌,但应严格控制砖缝灰浆指标,不仅要均匀搅拌,还应确保配比的准确性,一般选用比例为1∶1.5和1∶2的砂浆作为粘结层砂浆。
最后是贴砖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即在找好规矩(挂线、找平、规方、弹线、分格)的基础上,将选好的面砖最好先用少量砂浆在其背面刮一下,以增加面砖与粘结层的结合,按粘结层实际预留厚度打满灰,按面砖粘贴的准确位置和砖缝间隙摆砖基本一步到位,在靠尺的检测下,对面砖逐块找平、敲实,要避免反复移动、揉压面砖。
(3)确保涂料材料质量关
一是选用优质外墙乳胶涂料(底漆和面漆)和高性能的外墙腻子。墙腻子选用耐水性好、干燥快、碱性不高、不易开裂、附着力好、硬度高的产品。二是严格控制施工流程。施工前确保墙体平整坚实,无松脱物、油脂等;确保墙体及批刮后的腻子pH值
三 结语
总之,探讨浅谈建筑外墙装饰施工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能有效避免建筑外墙装饰施工因质量问题导致的安全事故,还能提高企业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因而作为现代建筑装饰施工企业必须结合当前建筑外墙装饰施工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优化措施,才能在提高建筑外墙装饰施工质量的同时促进企业稳健发展,助推我国建筑装饰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全胜.建筑外墙装饰施工常见问题及对策[J].现代装饰(理论),2012,(03).
关键词 :园林绿化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园林绿化工程的概述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项目属于工程项目分类的一种。园林绿化工程项目施工是指园林施工企业对一个园林产品的施工过程。施工项目是指园林施工企业的生产对象,所以它可能是一个园林建设项目的施工,也可能是其中—个单项工程或单位工程的施工。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项目的特点:(1)它是建设项目,即单项工程或单位工程的施工任务。(2)它以园林施工企业为管理主体。(3)它的任务范围是由工程承包合同界定的。(4)它的产品具有多样性、固定性、体积庞大、生产周期长等特点。(5)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具有生命性,需要较长的养护时间及一定时期才能达到设计的效果。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是以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项目为对象,以项目经理负责制为基础,以实现项目目标为目的,以构成园林施工管理项目要素为条件,以与此相适应的一整套施工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为保障,对园林绿化工程施工项目全过程系统地进行控制和管理的方法体系。
二、园林绿化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管理不规范,理念落后
2.1.1设计人员和现场的配合
一项工程想要得到良好的实施和完工效果,参与工程的各个单位必须严格执行设计交底工作,认真进行图纸会审。在园林绿化施工中,经常出现设计人员不进工地指导,施工人员不理解设计的意图,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原有的设计进行修改,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施工者与设计师缺乏沟通。工程完工后,经常出现实际效果与设计理念相差甚远,花草的布局缺乏科学依据。
2.1.2管理人员的水平较低
由于绿化施工管理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很难将设计师的设计理念体现出来。生态为先、以人为本是园林绿化工程中一直以来所坚持的原则。施工过程中,尽量采用不同的植物品种。但是由于施工管理人员水平的问题,园林的自然美、和谐美在整个工程中难以得到体现,有的管理人员甚至认为绿化工程就是插花种草,铺设绿地,丝毫没有技术含量,不了解所栽种植物的生长习性、栽培技术和扎根生存的条件,导致苗木在栽种中出现大批死亡的现象。
2.2管理理念落后,缺乏设计灵魂
眼下我国园林绿化管理的理念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我国的园林虽然有悠久的历史,但是园林工程作为近期发展起来的行业,还没自己独特的管理理念和体系,现在所使用的管理理念大多是来自国外的借鉴,在某些方面并不适合我国的情况。总体来看大多管理人员对园林施工管理的研究和探讨力度较低,管理理念不能得到快速发展。
设计灵魂,是指园林绿化工程团队的经验、企业的理念、职业道德以及设计理念等的结合体。目前在大多数的绿化工程团队里,少有设计灵魂。第一就是专业素质,专业素质作为工程枢纽,包涵有管理及施工的经验,而经验是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得到的产物,为工程质量起到一些保障的作用。然后是技术性的问题,很多的人都对绿化工程概念存有误解,又由于园林绿化工程的收益比较好,为此很多专业甚至非专业的建设团队都纷纷地涌入该行业,不结合工程自身的的特点,就进行生搬硬套,机械地对其他产品进行模仿。然后就是职业道德,为了追求更高额的利润和缩短项目的进度,很多施工企业没有把质量放在第一位,缺少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最后造成园林工程经不起时间的考验,更加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2.3专业的监管机制
监督管理机制落后,缺乏专业和完善的监管机制是我国园林绿化行业长期的问题。现存的管理条例中,对施工方所进行的强制性的规范较少,施工单位得不到严格的指导要求。由于缺少专业的监管机制,许多绿化施工单位不顾后期的施工效果,只是单纯的把树木种植上,后期对绿植的养护困难加大,同时整个施工过程缺乏科学性,最终的绿化效果与实际情况相差较远。
三、园林管理中问题对策
3.1加强施工者与设计者的沟通
为了保证设计者的设计理念得到实施,施工前及施工过程中,设计者和施工者要保持多沟通,及时解决施工者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施工方要在充分了解设计理念的基础上进行施工,如果对设计者的设计有不解或是疑问,应该先询问设计者,确定后再开工,切忌盲目施工。如果施工方不能理解设计者的意图,只是单纯的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施工,就容易造成施工过程的盲目性和偏差。因此施工者和设计者在施工过程中的配合,不仅强化了现场指导,还使整个施工流程更加科学合理。
3.2整体上提高施工队伍的素质
在绿化工程施工队伍中,经常混有一些没有相关专业知识的施工人员,严重影响绿化工程质量,如果能够对所有的绿化施工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园林绿化的工程质量。在注意培养施工者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基础之外,加强施工人员在专业知识方面的学习,使得绿化工程在各个参与单位的共同努力之下,充分的发挥其生态效益,并使其景观效应得到良好的展现。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解决施工中存在的管理问题,将会使我国在短时间内建设处经济、美观、使用的园林工程。
3.3强化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监理
实行园林绿化工程的项目监理是园林工程质量控制及管理的保障。由于园林工程建设不断地完善,园林工程的监理制度已经全面地进人园林工程的施工中。园林绿化建设的监理是一项高智能、高要求的技术服务,它是遵循科学的准则,依据科学的态度,运用科学方法进行作业。园林绿化工程的监理制度不仅可维护业主利益,同时又维护建设企业的利益,遵循科学、诚信、守法、公正的原则,从而确保了工程的施工质量。绿化监理要从施工开始到竣工验收全过程都进行跟踪监制,及时地发现不达标的工序、材料及产品并及时地整改,确保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的每个环节都不出现问题。
3.4 强化园林绿化材料质量控制
园林工程的施工中,土建这一部分会投入各种构配件、原材料、机械设备、产品以及半成品。绿化的部分会投入大量的苗木、土方及支架等工程所需材料,在施工过程里,施工方法以及施工工艺是工程质量构成的基础。投入的材料质量,比如土方的质量、各式管线、亮化的设施、铺装的材料、苗木的质量规格以及控制设备等如果无法达到要求,那么工程的质量也不可能到达工程质量标要求及准,所以,严格地控制投入的材料质量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必要前提。在施工中应对投入的各材料的采购、订货、检查、取样、试验以及验收进行全面的管理和控制,从货源到投入使用,进行层层的把关。对于施工过程所使用的方案需要充分地论证,实现施工技术先进、合理,文明安全施工。
3.5强化对园林施工管理的了解
园林工程的质量的高低和能否顺利完成,在某一方面来说,都是由园林施工管理决定的,因而园林施工管理人员必须要认识到管理作用的重要性,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科学管理。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将园林工程的实际情况和特点结合,在园林工程建设的规律之上,进行有效的管理。
结束语
随着我国园林绿化的发展,园林绿化业在社会发展及经济建设中所发挥出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管理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尤为重要,是绿化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点工作之一。综上所述,要使园林绿化工程的工程质量得到保证,就得采用科学的管理办法和手段使工程的实施在安全、质量、文明施工、工程进度等方面得到最佳的控制,以确保工程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王爱荣.对绿化施工现场管理的几点想法[J].价值工程,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