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赞扬老师的诗歌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什么叫做成就?
有一个人这样回答:“成就不过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这个月学校要组织一个诗歌朗诵队,因为要去参加省、市的诗歌朗诵比赛。诗歌朗诵队的主管人是我们六3班的班主任—刘老师。刘老师选好了人,便开始训练了。因为种种原因使诗歌朗诵队耽误了很多时间,所以现在很紧张,生怕会来不及。由于离比赛仅仅只有两个星期,当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听广播的时候、放学的时候,甚至周末我们在嬉戏的时候!诗歌朗诵队的同学们都还在刻苦的训练着!
终于,这天,他们去了会堂表演。皇天不负苦心人,这两个星期的辛苦总算没有白费。他们以优秀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青眯,获得了第一名!在公布名次他们是多么高兴呀!是呀,于52个学校抢第一名是多么不容易呀!当时,诗歌朗诵队的全体队员都沉静在成功的滋味中……
我突然抬起头,微风在我耳边吹过,好象在赞扬我们,小鸟在枝头跳跃,好象在为我们歌唱……
结合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模式:“以师生互动为中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的放矢,因地制宜地进行教学。”我采用了循序渐进的诗歌教学方法进行课改尝试。
一、承上启下,巧妙过渡
当14岁的少年踏进中学的校门时,他们带着好奇的心情,憧憬着未来。此时的学生是稚嫩的,需要教师的引导。早读课上,他们拿着课本高声朗读着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郑谷《淮上与友人别》:“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等。这时,我问学生,知不知道自己朗读的诗歌是什么意思,他们都摇摇头。那么,该如何让他们快速地进入新的诗歌学习呢?我向学生提出要求,回家找出自己喜欢的诗歌,上课时向全班朗读出自己所喜欢的诗歌。于是下堂课上,初一的新生们就踊跃地展示了他们的成果,如:
骆宾王的《咏鹅》、贺知章的《咏柳》、王之涣的《凉州词》、《登鹳雀楼》、孟浩然的《春晓》、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王维的《鹿柴》、《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李商隐的《乐游原》、孟郊的《游子吟》、杜甫的《春夜喜雨》、《绝句》、柳宗元的《江雪》、李绅的《悯农》等。我把这些诗歌收集起来,问学生,为什么喜欢这些诗歌?学生们回答,这些诗歌好读,易背,是小学学过的。我又问,小学学过的就认为好读,易背,那现在我们也把中学的诗歌学会,不就也好读,易背了吗?学生们都高兴地点头。于是,我给学生布置作业,让他们把学过的诗歌,找出自己喜欢的,并把喜欢的原因写出来。第二天检查时,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准备得很充分,回答各具特色。如,有学生说喜欢《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原因是:我喜欢睡觉,诗中作者也喜欢睡觉,而且睡得很甜,不知不觉天已大亮,一觉醒来,只听见处处有鸟儿在歌唱,连晚上下雨也不知道;我也经常睡得很熟,妈妈叫我也听不到,被子掉在地上也不知道。同学们听了都乐了,争先恐后地要回答自己喜欢的原因。我就让他们一个个地回答。有学生喜欢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喜欢的理由是:这首诗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还有学生喜欢李绅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喜欢的理由是:农民伯伯在烈日当空的正午仍然在田里劳动,劳动果实来之不易,我们现在要珍惜粮食,不要浪费粮食……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学生对诗歌内容是能了解的,而他们的想象也是很丰富的。
中国心理学家的观点认为:青少年思维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创造性思维,或思维的独创性迅速发展,这个阶段的教育和教学是很重要的。因此,在这一阶段激发出学生的潜能,对他们以后的学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通过让学生回忆起小学学习诗歌的情景,进而引起他们对初中古诗学习的兴趣,由此很自然地引导学生对新课进行探讨。在这一阶段,我主要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诗的韵律美,并且能根据诗歌的内容,结合诗歌作者及写作背景,发挥自己的联想,用文字表达自己对诗歌的认识。虽然,学生们叙写都很幼稚,但充满童趣,让我感受到一种单纯的快乐。期间,我还把学生优秀的作业拿到班上朗读,并及时表扬,赞美他们。同时,又在网上或杂志上找一些和他们同龄的学生的作品念给他们听,让学生自己进行对比,激发学生们的竞争意识。学生的叙写随着时间的推移,练习次数的增多,思维的角度也慢慢拓展开来了。如前面写《春晓》的那位学生,在初一下学期写了对《天净沙・秋思》的理解。
他这样写道:“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深秋晚景图,写了九个景物,分别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马’,‘枯藤’、‘老树’、‘昏鸦’这些景物反映了诗人心情的低沉和凄凉,‘夕阳西下’写时间,‘断肠人在天涯’这句才写到游子及游子的心情,因为看到眼前的景物进而想到故乡的人,由此触动情怀,引起悠悠的哀愁。”看了学生这样的作业,我不禁感慨学生的成长。
二、提高兴趣,挖掘潜能
在引导学生学习,积累古诗的同时,我很注意保护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是不用老师和家长费心的。在古诗学习中,我要预防他们产生畏惧心理、厌恶心理。这就要求学习的内容要更新,这里的更新,是指对诗歌赏析的角度要丰富些。在初一时主要是从内容上让学生学习分析诗歌,当然,也有部分学生在分析过程中会不自觉地使用到修辞或其他方法,就如前面的小元同学。其实学生们在当时是无意识地使用这些方法的,这就是学生的潜能。如何再深入地将学生的潜能挖掘出来,就还需要教师的引导。记得对于小元同学的《天净沙・秋思》的作业,我在点评时有意识地对他的赏析手法进行强调,并且带着赞赏的口吻表扬了他,同时也表扬了其他同样能使用这些手法的学生,鼓励学生们展开思维,从更多角度对诗歌进行分析。学生们听后,都很高兴。下课后,小元来到我的面前,对我说,老师,我没有想到使用的是什么方法,只是想着这样分析,就这样做了。这学期的暑假作业,我布置学生在有心情,有兴趣的时候,找一些自己喜欢的诗歌,并从各个角度对诗歌进行赏析,这里,我用了“赏析”这个词。
记得有位心理学家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就是渴望被赏识。”无论是什么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所以我在教学时,会经常使用到赏识教育,因为赏识教育是一种开发潜能同时保护孩子可持续发展资源(灵性)的教育。赏识教育是唯一能让教育者和孩子共同快乐成长的素质教育。开学后,我在批阅学生的作业时,把学生作业进行分析并归类,同时在课堂上赞扬学生:“自己能将平时学到的语文知识运用到诗歌赏析中去,这是很棒的。连老师都很佩服你们,就让我们来看看自己有多厉害吧。”此时,我是把学生的作业一一读给大家听的,而学生们听到自己的作业被老师表扬,都会有一种自豪感,同时,他们会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好,会在课后到我的办公室跟我说,自己可以做得更棒。当然,在点评学生作业时,我是把一些赏析诗歌的方法掺和着教给学生的,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让学生感到自己有这种潜力,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然后培养他们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拓展兴趣,形成能力
选修课导学案的使用应该以学生自学为主,老师适当点拨,不限于课堂的灵活方式处理。若采用满堂灌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学生会逐渐失去学习兴趣,长期下去,学生失去了求知本能,完全被培养成了学习的机器,违背了素质教育的本意。那么“导学案”到底是怎样设计出来的?下面以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为例,设计学案: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诵读诗歌,背诵本单元要求背诵的篇目。
2.学习有感情地吟咏、诵读作品,深刻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
3.赏析品味诗歌中的重点句子。
【学习重点】
1.掌握词的韵律和朗读节拍;
2.把握词中作者情绪的变化。
【学习方法】:
1.朗读法;
2.吟咏法。
第一学时
【预习反馈】
(一)阅读“赏析指导”,明确怎样才能做到“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二)学习有感情地吟咏诵读《将进酒》,进而背诵。
1.因声求气,就是感受诗的节奏,根据声韵的特点,把握诗的精神。
2.吟咏诗韵,就是字词本身所包含的感情,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吟咏,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
掌握朗读知识技巧――声律知识
①节奏
七言诗的节拍“2221、2212、223”。如: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五言诗的节拍:“23、212、221”。如: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②快慢
高兴、害怕、激动、愤怒宜快;悲伤、失望、冷谈、庄严宜慢。
③抑扬
字有四声,阴阳上去;句有起伏,抑扬顿挫。
高升调:表示鼓励、号召、反问、申诉等感情。降抑调:表示果敢、坚决、自信、赞扬等感情。平直调:表示悲痛、冷淡、庄严等感情。曲折调:表示惊讶、怀疑、讽刺、双关等复杂的感情。
④轻重
【学习过程】
(一)结合注解,疏通《将进酒》,做导学案“预习反馈”部分,展示吟咏诵读、背诵《将进酒》
1.该文中有哪些韵脚?如何押韵?
2.朗读节拍、重读、快慢如何处理?
3.通过推荐、自读的方式在班内朗读,相互评析。
(二)观摩学习,听名家朗诵录音,对照自纠,分析朗读技巧,再朗诵、吟咏
(三)背诵全文
(四)自主完成第二学时任务
第二学时
【预习反馈】
1.准确背诵、默写《将进酒》。
2.比较阅读《将进酒》《蜀相》,深刻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
【知识链接】
1.杜甫在《饮酒八仙歌》中对好友李白有这样的描写:“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你从这诗中可以看到李白是怎样的一个形象?(豪气纵横、狂放不羁、不畏权贵,是一个桀骜不驯、豪放纵逸、傲视封建王侯的艺术形象。)
2.课外搜集资料,知人论世:了解李白、杜甫,了解《蜀相》《阁夜》的写作背景,小组内展示交流。
【学习过程】
(一)根据文后的赏析,自我评价对作者感情的理解到位程度。
(二)细心揣摩作品中词句声音上的情感色彩和作者的情绪变化,在缓急、曲直的词调中,融入自己的感情,声情并茂地朗读、吟咏,充分体现作品的音乐美、情韵美。
(三)自主赏析《阁夜》。
(四)比较鉴赏:对比阅读《旅夜书怀》,分析这两首诗在意境和章法上的不同,各小组展示交流。
第三学时
【预习反馈】
(一)自主赏析《李凭箜篌引》
(二)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三)查资料了解诗歌中的典故与传说
【学习过程】
(一)借朗读想象、描绘音乐展示的意境美
(二)诵读体味 朗读全文并进而背诵
(三)整体品味:这首诗采用的意象丰富多彩,但似乎有些驳杂、散乱,你能发现其中包含的线索吗?依循上述线索,欣赏者的感受过程是怎样的?听朗读示范,感受、想象画面的流动性、完整性,探寻作者的情感起伏。
【拓展延伸】
比较评价:以“‘鬼’与‘仙’的浪漫――谈李贺与李白的浪漫风格”为题写篇小论文,展示交流。
第四学时
【学习过程】
(一)自主赏析《虞美人》《苏幕遮》
(二)播放音乐课件
诵读体味:根据“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要求诵读、点评,听录音。
(三)名句品味:赏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当一江春水向东流”,小组展示交流。
(四)比较鉴赏:结合“探究・讨论”一的“诵读提示”诵读该诗,并背诵、默写。
第五学时
【学习过程】
单元主题活动――诗歌朗读及“心中的诗人”作品竞赛
(一)选出“心中的诗人”,用第一人称写出以你对其思想人格及作品分析为主要内容的散文或诗,分组择优,参与全班竞赛。(文章对人物有独特的认识与见解,诗人人格魅力及其作品魅力水融,富有文采,情感饱满。)
(二)选出自己“心中的诗人”的作品分组朗读择优,参与全班竞赛。
(三)竞争机制:1.依据小组推荐的个人作品,评议优劣,确定成绩。2.依据小组推荐的朗读者朗读展示成绩,排名。3.各组推荐的作品参赛成绩及所推荐者的朗读比赛成绩之和为小组成绩。
语文是语言文字、语言文章、语言文学和语言文化的综合运用,以指导和帮助学生培养并提高他们正确理解与运用语言文字能力为主要目的和任务的基础语言学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每册的课文里就有古诗词的阅读和背诵要求,并且语文教师也作了不懈的努力,但是学生古诗词的学习效果仍然不乐观,要培养并提高学生正确运用汉语言文字的能力,古诗词在语文学习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在此,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的方法。
一、重视以诵读为主,把读贯穿课堂的始终
初中语文教材里所选的古诗文,大都数是世代流传、脍炙人口的名篇,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精华。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是前人读书经验,对我们今天仍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多读、熟读,在读中反复体味,才能增强语感。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去重视诵读。教学大纲要求古诗词教学应该以诵读为主。诵读是初中古诗词教学的重点,如何开展诵读教学,我的具体做法是这样的:
初一年级,把古诗词抄写在黑板上教读,对有录音带的课文坚持播放录音,让学生听读、跟读;对没有录音的课文教师范读、带读,目的是使学生读准字音、读准句读;再让学生对照注释并参照工具书读课文,同时指导学生注意读的感情和划分节奏以及检查学生朗读效果,发现问题时再纠正,并让他们反复朗读,直到读准确,有感情。在疏通、理解诗词时,采取边讲边读,讲中带读,读中有讲的方法。
初二年级,要求学生在课前充分预习朗读,能做到读得通顺流利、正确、有感情;上课时,开展比赛朗读诗词活动,读得好的,及时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如,班里有位女同学,平时各门学科成绩都不是很理想,但她朗读课文时,语句流畅,句读分明,感情充沛,同学们情不自禁的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她有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从此,她对学习语文学习兴趣更浓厚。
初三年级,古诗词教学任然把诵读贯穿始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样,学生既提高了诵读水平,又提高了独立学习、提前预习的积极性。因为不提前读,课堂上就读不好,提前把课文反复诵读,为老师授课节省了时间。我对学生的读还有严格的规定:第一遍,默读,要求熟悉课文,其他时候的读应尽量做到大声朗读,即古人强调的“吟诵”,晨读时更应该如此。
因此,初中的古诗词教学中,我以诵读为主,把读贯穿课堂的始终。
二、解读诗题往往要前后延伸和拓展,从多个角度了解诗词
欣赏诗词最先接触的是标题。诗词标题往往点出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写作对象和场景。解读诗题往往要前后延伸和拓展,从多个角度了解诗词。
阅读诗词的标题要注意:有没有时间性的词语;有没有表示地点的词语;写到什么人,又有哪些物;是否涉及到某个背景事件,写到某个具体事情;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表达了什么思想。学生看完题目后马上就正确的回答出来了。这样,抓住了关键的问题,诗词的意思很容易弄明白。
人们常说“诗如其人”,学生了解诗人则可以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创作时的丰富情感,使学生对诗歌及诗人有一个初步感知,为理解诗歌内容作好铺垫。
1.诗人的艺术风格。如,学白的诗时,先复习已经学过的诗,对诗有一些感性认识,接着板书“李白——豪迈奔放”。这样,认识过程由浅到深,对诗人、诗歌的感知在不断深化。
2.诗人的评价。如,讲孟浩然时,从其他诗人或诗论入手介绍:孟浩然是唐朝第一个大量写山水的诗人,他写的诗被称为“山水田园诗”,他的诗,受到过李白、杜甫的高度赞扬。我们学习过他的诗词——《过故人庄》。
3.诗人的创作背景。如,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时,介绍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是:这首词写于苏轼在密州任太守期间,苏轼与王安石政见不同出守外郡已经5年,与在齐州做官的弟弟长达7年未能见面,在政治上不能施展抱负,生活上兄弟天各一方。中秋之夜,他喝酒赏月直到天亮,这首词也就是作者为赏月思情而作。
三、教材给学生提供的注释很有价值
在古诗词鉴赏教学时,教材给学生提供的注释很有价值,有的也就寥寥数字,有的只是短短几行,这是命题者给你的某种暗示:有的注释是介绍写作背景或创作缘由,提示本诗的思想内容或感情倾向;有的注释帮助解释词句,说明本诗词的使事用典或情境理趣;有的为作者简介,暗示本诗词的写作风格或艺术特点。如杜甫的《春望》这首诗,学生读了注释,就明白了诗歌写的是战争期间,国破家亡的境况。
四、运用自己的知识积累,了解古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把握诗词思想感情,感悟意境是赏析古诗词的主体。因此,要学会运用自己的知识积累,了解古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又有哪些,诗中有没有出现意象等等,有了对诗词鉴赏的这些知识,能帮助我们正确判断诗词的深刻内涵。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表现有忧国忧民、建功立业、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惜别怀友、羁旅思乡等中心,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经过进一步的探讨,我们明白这首词悲壮苍凉,意境浑厚,心系国家安危,体现了他的忧国忧民之心。
五、仔细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作用
古诗词的最大特点是十分注重词语的准确运用,要仔细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作用。如,杜甫十分注重锤炼语言,学习《登岳阳楼》时,要注意把握好名句“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体味“坼、浮”两个关键字。除此之外,品味古诗词的语言,要了解常见的语言特色,如凝练含蓄、清新隽永、言简意赅、平淡质朴等,并要具体分析。
六、深入理解把握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根据中学生表现欲较强的心理特点,教师要鼓励学生把课堂作为场景,通过表演课本剧的形式来表现课文故事情节,使学生准确理解把握课文内容,通过形象、生动、富于个性化的语言来深入理解把握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古诗词。
“诗情画意,尽在其中”。根据古诗词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诗歌配上一幅画,让他们根据理解,发挥想象,把自己认为最好的图景表现出来。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语文教学,能调动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如王维的《使至塞上》,利用多媒体课件,同学们直观感受大漠风光的苍凉与壮美,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课件,则可让同学们看到一个归隐田园、淡泊名利的形象。
总之,语文教师在新的教学思想指导下,要恰当运用好古诗词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让学生在学会、会学、爱学语文获得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语文;“合作探究”;探索与研究
作为基础教育的课堂体系,高中语文是其他学科的母科,只有学好语文我们才能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我们一定要努力提升语文的课堂效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的照本宣科的语文教学模式,创立以学生为本的新型教学理念,以期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较强的学习能力。本文所讲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是新课改提倡的重要教学理念之一,它旨在还原学生主人翁的学习地位,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中进行自主学习、互动交流,以期达到共同提高的教学目的。下面笔者从教学实际出发,对如何实践高中语文“合作探究”进行阐发与论述。
一、分析学生个性,搭配学习小组
合作探究不适宜全班进行,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班级统筹分配成几个学习小组,并具体细化组员之间的分工,然后让学生先在小组内展开学习与探究。需要注意的是,搭配学习小组一定要事先分析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和知识结构,要搭配开组员之间的层次,以便于以优带后进,目标直指共同进步。这就要求我们在分组前,认真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语文基础状况,争取做到组间异质、组内同质,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也可以根据学习内容将不同学习状况的学生分在不同组。如此可以为分层教学提供分层教学的支持,这样我们可以在教学实践中为每一组设置相应的学习内容。这两种组合方式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统筹安排,不能盲目开展。
二、制订学习目标,展开探索交流
合作探究不能盲目开展,教师一定要事先确定教学目标,并且有计划地细化给每一个组员。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对知识目标进行重点探究,掌握学习的难点和重点,然后完成能力提升目标。合作阶段还要完成合作目标。教师在此期间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民主的合作交流环境,让学生畅所欲言地把自己对学习目标的理解和思考表达出来。合作之前学生要多种途径了解教材所涉及的资料,在查阅期间,可以达到开阔学生视野,丰富知识积累的目的,形成固定的合作模式,每个小组在给定的学习目标下,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交流和探讨,形成组内的共识。
例如,新人教版高中语文《雨巷》这首诗歌的教学,教学时,播放朗诵名家的配乐朗诵录音,然后给学生设计讨论题目:(1)这首诗歌给人的整体感受是什么?从哪些意向中能够感到?(低沉伤感,充满愁绪;我、丁香、愁绪、太息般的眼神)(2)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诗中蕴含的意境。(3)油纸伞和丁香是诗歌的重要道具,丁香花的样子怎样?(伤春)(4)你知道这首诗歌是源自于古代哪一位著名词人的词?(李《摊破浣溪沙》)学生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逐步理解了诗人和诗人的诗。
三、完善信息提取,圈点重要学习内容
合作是为了对知识进行构建,对问题进行探讨。因此,合作探究后的交流和汇报,是探究的结晶部分。此阶段也可以叫做信息提取阶段,学生要进行相关资料的查询,然后交流自己查阅到的资料,展开讨论,最后形成一个较为完善和具体的探究结果,准备在汇报时宣读。在此期间,老师是一个导演,是一个策划者和参与者,是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合作伙伴。所以,学生在探究和交流时,老师应该给予一些必要的点拨和指点,把学生的探究和讨论引导到正确的
轨道上,指导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圈点课文的重点内容,保证教学效果的实现,实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目标。
例如,《再别康桥》(徐志摩)的讨论交流阶段,学生把自己找到的关于徐志摩的资料交流出来,他的性情和他的多情善良,都在本诗中体现出来了。学生把诗人在诗歌中描写的实物一一列出,进一步理解了诗歌中的意境美。这些意象融入了诗人的美好情怀,体现了一颗美好的诗心。还有的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诗句也有感情地朗诵出来了。
四、总结探究问题,完善学习善后
合作探究的载体是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的目的是对知识的积累。
所以小组合作探究时,对问题的探析是主要的。探究前,教师要让各组学生对自己分担的讨论目标充分明确,在进行讨论和交流后,把结果扩大到全体学生中间。在经过全体学生和教师的评价确认后,形成知识和能力。在这个过程的实施中,学生的各种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也会逐渐形成分析、理解、判断的能力。更进一步形成学生的探究思路,深入了解知识的内涵和形成规律。在问题的探析中,教师应该做一个具有敏锐观察能力的人,善于发现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闪烁的思维火花,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使之发扬光大,形成求异、质疑、探讨、思考的能力。教师的鼓励和赞扬是学生学习信心树立的动力,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一句赞美可能换来的是学生的进步。教师在此期间的引导和点拨作用至关重要。学生的合作探究肯定离不开教师的策划和参与,教师是重要的合作伙
伴和参与者。
关键词 语文味 开篇引导 课堂指导 收尾诱导
作为学校语文教研组长,我经常深入课堂听课,从中,我发现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大多时候只是一味在解决写什么,而不是在研究怎么写。究其原因是我们为了应试,而忽略了语文素养的培养,这样下去,学生将失去学习语文的能力,不会自主领悟语文的精妙之处。所以,千万不要忽视了语文课的“语文味”,要在孩子们的生活中撒播语文的种子,要让学生语文课上有学习语文的收获。
课堂教学要有“语文味”,教师必须充分展示语文课堂教学的魅力,使语文课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有人说,语文课犹如一支动听的乐曲:“起调”――扣人心弦;“主旋律”――引人入胜;“终曲”――余音绕梁。要达到这样的境界,教师授课就要精心设计,在开篇引导、课堂指导、收尾诱导上下一番苦功夫。
一、开篇导入之“语文味”
开篇引导,即导入新课。导语设计既要新颖,又要简练、生动、有文采、有感情,还要富于变化。
例如,我结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而上的一节区级诗歌教学公开课――《传承中华文化
轻叩诗歌大门――走近苏轼》的开头导语这样设计:随着优美动听的《高山流水》配乐,我以抒情的语言娓娓道来:“同学们,唐诗宋词升华了我们的文化修养,古典音乐荡涤着我们的心灵……我们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多少文人墨客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留下了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苏轼就是其中一位成就极高的文学和艺术天才。今天,老师愿意牵着你们的手,一起‘轻叩诗歌的大门’,一起走近苏轼。”美妙的音乐,诗意的语言,一下子把大家带入了诗的境界,顺利地把学生引入了充满“语文味”的学习中。
二、课堂指导之“语文味”
读,是学习语文的最好方法。语文味是读出来的,要反复地读、思考着读、美美地读。
例如。教学《传承中华文化
轻叩诗歌大门――走近苏轼》一课时,整节课就贯穿了声情并茂的朗诵,从字音,从语感,从感情,从气势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和训练,教学生学会诵读。在指导朗读“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个较有难度的句子时,我播放了“海涛汹涌”的音像课件,让学生从感官上去感受,去体会句子所描绘的情景,领略句子所表现出来的那种磅礴的美,从而使朗诵更加有激情,有气势。通过这样一层层地读,将词句的理解、意蕴的体会有机地统一与文本语言的品度之中,也让听课者感到:这样的教学,真美啊!原来是浓浓的“语文味”使然!
说,是训练语文能力的重要方法,它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现在的学生要不就懒得说,主动举手发言的寥寥无几,要不就是照本宣科,拿参考资料提供的答案来说。这种现状令人担忧啊!我很赞赏敢于说出自己见解的同学,平时在这方面我也是下了工夫训练的。
例如,我要求每住学生每天轮流在黑板上抄一则名言。上课时,我用五分钟时间让学生说说对这则名言的理解和感受。这样的训练可是完全没有参考资料帮忙的。经常这样训练,学生说的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写,是检验语文能力的重要方法。学生会写,写得好,更能体现语文课的“语文味”。学语文归根到底就是要能运用语言文字,也就是要能写。语文课上,我们不一定有时间经常让学生写整篇的习作,但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写的兴趣、写的能力。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沉醉于文章里如诗如画的境界。沉醉于余音袅袅的音韵里,沉醉于那诗意流淌的课堂上……
这样的课堂,还愁没有“语文味”吗?
三、收尾诱导之“语文味”
语文课要真正达到教会学生学国语言文字、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本领,那不是一节两节课就能解决的,而应该重在平时坚持不懈地追求,所以每节课的结束也要精心设计,要把课堂上“语文味”的训练延伸下去,让语文的种子生根发芽。
例如,我在《传承中华文化
轻叩诗歌大门――走近苏轼》一课中就设计了这样的结尾:“苏轼还有很多优秀的诗篇,大家课后继续收集苏轼的诗词。有条件的同学可以上我们班的博客,我在里面收集了一些苏轼的诗作,大家还可以搜集其他诗人的作品放在博客里,我们不但走近苏轼,还可以走近李白,走近杜甫……”这就让学生把学习古诗词作为一种习惯保留了下来。学生多读诗词,也就多了“语文味”;学生身上的“语文味”积淀得多了,以后我们语文课上的“语文味”就会越来越浓了。
江滨中学七(5) 朱倩
我从小就和图书馆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的爸爸是一位中学语文老师,他每个星期的双休日都要到图书馆去看书。当我上幼儿园中班的时候,爸爸就在镇江市少儿图书馆为我办了图书证,那是我的第一张图书证。
走进少儿图书馆,我被各种各样精美有趣的书籍吸引,爸爸坐在身旁和我一起阅读,他耐心地一边读书中的文字,一边讲解给我听,在这儿,我了解了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知道了阿拉丁神灯的威力,认识了因为说谎而长了长鼻子的皮诺曹--------
渐渐地少儿图书馆成了我每周必到的地方,特别是假期里我更是天天去图书管看书做笔记。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在图书馆读的书越来越多,到目前为止,我已经阅读了少儿图书馆的许多文学精品。
其中对我影响最深的一本书是《海伦·凯勒》。这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震撼了我的心灵。
美国的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在一岁半时因病丧失了视觉和听力。然而,她并没有向命运屈服,在老师的教育和帮助下,她战胜了病残,学会了讲话,学会了用手指“读书”,并经过自己的艰苦学习,掌握了五种文字。二十四岁的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此后,她将自己毕生的精力投入到了为盲人、聋人谋求利益的事业中,受到了国家政府的许多赞扬与嘉奖。
在之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海伦·凯勒就成了我的榜样,她将时刻提醒我遇到困难时不能望而却步,而应该迎难而上,时刻鞭策自己,不断奋发进取!
关键词:小学写作;仿写;习作训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习作提出了:“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作为中年级语文教师要完成这一任务,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编入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文质完美,语言有特色,结构有特点,或朗朗上口,或引人入胜,或有一定的感染力……教师在课上除了咬文嚼字、品词析句、训练构段构篇的特点外,还要讲究一下策略手段,在学生感兴趣时,适时让学生仿写,提高和训练学生的习作能力。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围绕课文进行仿写呢?下面结合现行教材谈几点具体做法:
一、抓住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进行仿写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有目的地创设情境,要抓住课文中的精彩词语,让学生仿写。这样不但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而且还能提高学生语言的表现力,以后运用到写作中会让文章锦上添花,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如:在教学《马》一课时,文中就出现了一系列的精彩的词语,像躬耕劳作、啸啸搏击、万马奔腾、如箭离弦、骏马雄姿、扬鞭跃马等。都是较好理解,又不常用到。教师便在本版块的表达训练中建议学生用一用,因为这一次的表达训练就是写自己喜欢的动物。同学们将这些词语用得恰到好处,写出的文章活灵活现。
二、运用关联词语进行仿写
中年级课文中的关联词语出现很多,不要轻易放过任何一处关联词语的仿写训练。通过对关联词语的仿写,要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并加以实际写作运用。如:《威尼斯的小艇》一课中出现的关联词语较多,在课堂上教师就让学生进行仿写训练,既让学生了解了关联词语的作用,又对学生进行表达的训练,一举两得。
三、用修辞方法范例写句成段
段落的仿写是句子仿写的深入。学生想写一段简单的话,但是,他们又不知道从何写、写什么?就像刚走路的孩子,需要引导。教师就要把握好这个契机,做好领路人。可以从课文中选择一些较典型的段落,让学生进行仿写,培养写作能力。
四、运用特殊句式构段方式进行习作训练
课文中有的段落句式典型,脉络清晰,结构分明。学生很容易仿写。所以,教师要抓住特殊的句式引导学生进行仿写。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一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第四自然段进行仿写。这一段采用的是总分的结构方式,先总写船夫的驾驶技术好,再分写技术是如何好。同学们可仿照本段句式,赞扬老师无私奉献,写小狗的顽皮,写校园景色的美丽……
五、结合诗歌进行仿写训练
现在的教材中编入了一些语言优美的诗歌作品,读起来朗朗上口。我们可以利用这些诗歌的体裁结构让学生进行仿写训练。诗歌仿写可以保留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只仿中间部分就行了。例如,《等我也长了胡子》这一课,教师先让学生了解这首诗歌的结构,点拨写作思路。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拓宽写作思路,引发写作灵感,提高写作水平。
仿写,学生从模仿开始再到独自创作,是学生习作的必由之路。它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佳作美文的熏陶,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加强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教师要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创设情境,让学生即兴仿写,让习作不再是痛苦地搜肠刮肚的事。教师可以把学生仿写的习作打印成“书”,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和自豪感,进而增添习作的动力。
以读促写,巧妙引导,扫除习作的心理障碍,借助拐棍,先走起来,然后逐渐丢掉拐棍,达到张口能说、动手能写。
在教育领域里,我已经度过了15个年头。在这15年里,我经历了许多弥足珍贵的时刻,其中,最令人难忘的一次是在10年前,我教小学二年级的时候。
记得那是在5月,我决定为孩子们策划一个特殊的活动:母亲节茶话会。我把孩子们召集在一起,商讨着如何才能表达我们对母亲的尊敬和爱。我们一遍遍地练习唱歌,背诵赞扬母亲的诗歌。我们还动手做了蜡烛和母亲节卡片,准备到时候送给自己的妈妈。
一切准备工作基本就绪,我们把茶话会的日期定在母亲节前的那个星期五。于是,我给每个孩子都发了一张带有回复函的邀请信,要他们带回家交给自己的母亲。隔天,我看着孩子们交回来的回复函,发现每个母亲都表示愿意来参加茶话会。我也邀请自己的母亲来参加了。
这个伟大的日子终于到来了。那天下午1点45分,孩子们整齐地排列在教室门口,等待着自己的妈妈。我环顾了一下教室,很快,我看到了吉米。此刻,他正一个人无精打采地站在那里,仿佛是被霜打了似的。原来他的妈妈还没有到来。于是,我拉着我的母亲,走到吉米身边。“吉米,”我说,“我遇到了一个难题,你能帮助我吗?待会儿,我就要忙着给大家介绍我们要表演的节目,还要给大家倒饮料。在我很忙的这段时间里,你愿意帮我陪陪我妈妈吗?你可以为她拿饮料和饼干,等到送礼物的时候,你还可以帮我把我做的蜡烛拿给她。
就这样,我的母亲和吉米在一张桌子旁坐了下来,和他们同桌的还有另外两对母子。就像我们前一天所练习的那样,吉米跑前跑后地拿东西招待我的母亲,还像绅士一样为她把椅子拉进拉出。不论我什么时候向他们那边望去,他们都很投入地在交谈着,而且谈得非常开心……
这幅动人的画面一直珍藏在我的脑海里。10年过去了,如今,我负责教各个年龄段的学生有关环境的课程。去年,我在一所中学组织高年级学生进行一次实地考察旅行,非常巧的是,吉米也在其中。那一天,我们是在蒙大拿的荒野里度过的。在返回的路上,我让学生们把一天来所做过的事简要地写下来,并且对这次旅行做一个评估。我把作业都收了上来,仔细地检查批改。当检查到吉米的作业时,我发现他在评估报告中写道:“玛拉老师,您还记得二年级时,班里举行的母亲节茶话会吗?我一直都牢牢地记着!谢谢您为我所做的一切,也谢谢您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