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四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范文

四年级下册语文期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四年级下册语文期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四年级下册语文期中

第1篇:四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范文

1、安排值日轮值表并制定制定值日小组长

2.定期更换黑板报

3、每日填写班级日志,出席表

4、巧妙的利用墙报,鼓励学生争先

5、抓住时机(各种节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6、为本学期在陈埭镇召开的“特辅班研讨会”做准备。

7、协助龙林小学编写并出版《特辅教苑》的杂志

8、参加晋江市特殊学校承办的助残日活动

9、结合班级学生的特点开展一系列活动

10、收集有关学习困难的资料,进一步了解学生。

11、进一步做好教研工作

12、带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教师利用空闲时间带学生到附近工厂学习技能为学生以后踏上社会能有一技之长打下基础。

13、与普通小学的学生开展手拉手活动,做好助残辅弱工作

二、教学工作

继上学期的教学计划开展教学工作,以单元化的方式自编课程及教材

语文:

对于本班级学生的学习一直都是在不断摸索不断改善的状态,力求能给学生最大限度的缺陷补偿,根据学生上学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本学期在语文教学上做一些调整和改善。

主要是对全体学生加强字词句段篇的学习。能力好的学生拿出一半课时用来进行常用字的教学,根据汉字要求的1000多个常用字,教师根据难以程度进行自行调整,并自编简单的教材,主要是对字进行加工,组词,撰写一小段落,对学生进行阅读方面的训练。在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新课标语文标准对学生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比如组词造句,多音字、形近字等还有句子语法等方面的教学。另一半课时继续进行北师大教材的教学,教师选取一部分课时,对学生进行语文基础知识,学生能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对于中重度学生继续按照上学期的教学,集合图形对于日常生活中的经常用到的字进行教学,主要侧重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生活社会常识进行教学,教师选择一部分内容进行教学,还是以康复治疗为主。具体各年段安排如下:

汉钊继续学习北师大六年级下册的课程,本学期主要是尽快完成下学期课程并进行小学语文阶段系统的复习,主要还是对其阅读,写作的训练。

四年级的学生还是学习北师大四年级下册的内容如上所说教师有选择的选择一些课程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教育教学。

洪均金在完成二年级课程的基础上本学期进行北师大三年级上册教学,按照普小的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缩小一定难度。

雷兵志铭在完成一年级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继续下去教二年级上册的内容。主要还是对其常用字的教学。

数学

本学期都采用北师大版教材,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和接受程度对教材进行选取和整合,安排形式多样,联系实际的练习,使学生更好的接受新知识。安排情况还是按照上学期的计划。

3.其他课程的安排详见个别教育计划

4.康复课

康复课作为重点之一本学期将继续进行,针对学生本身存在的缺陷,老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及各种活动中仔细的观察学生的行为及时的提出问题并在每学期的教研活动中商量、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应用康复学上的原理方法来改善学生的行为,并做好记录,观察学生的变化与进步。并不断的提出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各个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

第2篇:四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范文

1.从问卷调查中引发的思考

信息技术的课外延伸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应该以课堂探究为前奏,以课外探究为后续,开展跨时空、全方位、多角度的延伸活动,但现实的课外延伸学习状况却不容乐观。

为更好地了解小学信息技术课外延伸活动的现状,2012年6月随机对我片区三至五年级100名学生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结果如下(序号为调查选项,括号内数据为调查结果):

问题一:老师会布置信息技术课外延伸作业吗?

1.经常(6%);2.有时(15%);3.偶尔(31%);4.不会(48%)。

问题二:对课外延伸的作业,你怎样对待?

1.很认真(19%);2.比较认真(30%);3.不认真(25%);4.不清楚(26%)。

问题三:课外任务完成的情况老师会检查吗?

1.经常会(10%);2.有时候会(17%);3.很少(43%);4.没有(30%)。

问题四:信息技术课外活动老师会一起参加吗?1.很多(9%);2.一般(16%);3.很少(58%);4.没有(17%)。

问题五:在信息技术课外延伸作业中,你遇到的主要困难是什么?

1.其他作业多,没时间(7%);2.缺乏老师指导(23%);3.家长不支持(62%);4.其他(8%)。

2.成因分析

从以上统计的数据可以看出,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课外延伸的参与率和有效率都很低。那么,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何在?我们不妨从以下角度去分析:

1)教师对信息技术课外延伸活动的误解

教师常把小学信息技术看成是一门“副科”,课堂上都是马虎应付,就更谈不上重视学生的课外探究实践活动了。如果教师对学生的课外活动不重视,不予以指导,不予以鼓励,学生很容易对延伸活动半途而废,或者就是不加理睬。

2)教师“走过场”的教学设计

课外延伸的学习是学生学用结合、深入探究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并未引起信息技术教师的高度重视,显得非常随意,让人感觉可有可无,只是一种流于形式的行为。课后延伸原本应该有助于孩子的成长,但在教师的随意对待下,变成不断麻痹孩子积极性的无效延伸活动。

3)小学生课外自行探究能力弱

小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少,思维还不够完善,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会碰到各种困难。小学生的兴趣激发快,变化也快,注意力不能持久,在遇到困难时,如果教师不适时推助一把,那么就会阻止学生课外探究与实践的步伐。

3.我的观点

后置性作业,又称为后置性学习,是生本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它指的是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在上课之外的时间独立进行的学习活动,注重课内外相结合,是信息技术教学从课堂向课外的有效延伸,使学生带着课堂中所学到的信息技术走向社会生活,积累与丰富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活动经验,提升信息素养。

既然现实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外延伸学习状况不容乐观,那么我们必然要寻求一种提升其实效的有效载体。我们认为精心设计后置性作业,保证作业的有效实施,是提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延伸实效的重要策略。

二、实践探索

作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延伸部分,后置性作业是对课程意义重建与提升的创造过程,是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深化过程,其作业内容应适度开放,向课外延伸,与生活接轨;作业形式应贴近学生的心理特点,增强实践性、探索性,促使学生在学习实践中获得新知;作业的指导与评价应有效、到位。

1.后置性作业的内容设计

信息技术教学中,后置性作业的内容大致有两个方面:课堂的重难点和课堂上遗留的内容;校本活动的内容。

1)抓住教学重难点,合理延伸

技能的形成需要不断的训练与提升,然而信息技术课一个星期只有一节课,这样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后置性作业进行课外延伸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三年级上册的画图中,课堂上学生通过椭圆和曲线工具完成了“气球”的练习,在设计后置性作业时,围绕椭圆和曲线这个教学重难点,要求学生利用这两项本领设计相应的图案,将课内知识适时延伸并到课外深化拓展。

2)捕捉遗留问题,适时延伸

一节信息技术课只有短短的40分钟,经常发生这样的现象:学生还在继续探究、交流某些问题,下课铃声响了,在学生的叹息声中,往往课堂就这样草草收场。因此,教师可以抓住课堂上意犹未尽的探究点,设计后置性作业,将信息技术的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去。例如,三年级上册的画图中,颜料盒是学生极感兴趣的内容,以往常有学生因为精心调色而无法完成课内练习。此时,设计一个“‘五颜六色’靓衣裳”的延伸作业,将课堂上费时的调色问题延伸到课外的活动中。

3)打破学科边界,融合延伸

模糊学科边界是以打破现有学科之间的界限,揭示并强化各学科知识在结构上的内在联系为基础,逐步完善成形,向专题形式发展。例如,四年级下册“小小编辑”一单元内容,主要是掌握Word类软件处理图文的技能。此时,和语文学科教师商议共同设计一份板报的课后延伸作业,内容由语文组商定,设计与实施方案由信息技术组商定,最后在各个班级的展览墙上展示。

4)立足生活实际,应用延伸

后置性作业可以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灵活拓展,开发新的作业资源,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展学习资料,拓宽发展空间,从而营造多元健康的学习文化生活。

(1)基于校园生活,满足个性需求

校园生活系列开发的目标在于创设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轻松、和谐的氛围,以期满足学生的选择需求,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信息技术组的传统小型竞赛项目“笔画新年”,课程形式丰富多样,学生喜欢,乐于参与,始终是在愉悦中享受教育。

由于信息技术课每周的课时数少,所以很多时候是在课外开展。结合校园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校本化活动,使孩子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能够有机会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信息技术“作业”,而且还像逛“超市”一样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来选择活动。

(2)传承本土文化,突出自主协作

本土文化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长期形成的人、自然、社会的关系,是在生活、自然、生态、习俗等方面各具特色、自成体系的文化。例如,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的数字名片”(如表2)的后置性作业设计。

根据“我的数字名片”所提供的内容重组、活化后的内容,基于本地文化的作业,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3)走进生活画卷,丰富个性体验

后置性作业将教育与生活融为一体,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和感受体验,以发展他们的社会活动能力、合作精神、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例如,“互联网有约”(如表3)的作业设计。

现在上网对孩子来说已经是生活的一部分了,让孩子们通过与此相关的作业任务能真切感受到网络带来的益处,同时深刻体会到它对心理健康成长的负面影响以及对传统道德规范的冲击[1]。

2.后置性作业的类型创新

1)游戏型作业:主动练习技能,激发学习兴趣

游戏型作业将知识蕴含于游戏中,是学生最喜欢的信息技术作业。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感觉到信息技术作业是一个游戏的天地、学习的乐园[2]。“认识键盘、指法练习”(如表4)的作业设计,有效地抑制学生对打字感到厌倦、乏味的心理。

学生回家玩儿打字游戏,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再玩儿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又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2)实践型作业:灵活运用知识,提升操作能力

教师设计一些实践活动,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收集信息等途径来增强运用信息技术服务社会的能力。教师在施教第六册“让照片别具一格”(如表5)这个内容后,布置以下的实践延伸作业。

这样的作业可以充分发展学生的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促进这些能力之间的平衡,促使学生全面和谐发展[3]。

3)创作型作业:激活个性与潜能,重在个性展现

作业必须适应孩子的需要,而不是让学生去被动适应预先规定的作业。学生会更乐于自由想象、自由创作。教师在施教六年级下册“房间的布置”(如表6)后,布置以下的实践延伸作业:

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自我解答,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创作型作业使学生成为学习的探索者和成功者。

4)整合型作业:丰富作业外延,重在综合应用

整合性作业设计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与实践性,不是单纯学科知识的运用和延伸,而是需要综合运用知识来认识、处理、解决问题。根据四年级下册第15课“设计标志”(如表7)和PowerPoint中的“自选图形”设计“交通标志我知道”的后置性作业。

类似这样的作业不受学科知识体系的束缚,这里不仅需要孩子有比较娴熟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信息搜集处理水平,此外还需要整合其他学科,对知识加以综合运用,从而激活各自的潜能[4]。

3.后置性作业的激励评价

加强后置性作业的指导、评价与激励体系建设,多形式展示学生课外探究成果,努力争取家长对学生信息技术课外延伸探究活动的支持。

1)突出指导:注重后置性作业过程的交流

后置性作业不是布置下去就完成了,必须还要回归到课堂中来,这样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才能体现出来。

注重课外延伸探究过程的交流。学生课外的延伸活动,需要课堂上的适时调控。在课堂上初次交流、布置好后置性探究延伸活动后,学生着手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安排课堂上的某些时间进行实时的交流。

注重课外延伸探究结果的交流。我们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了解课外延伸探究活动:一是过程流,二是学生探究结果的汇报交流。总结性的交流对后置性课外延伸活动反馈信息的掌握更加重要。

2)凸显激励:注重后置性作业成果的交流

开汇报会:引导学生自己组织、自己实践、自己探索、自主合作,就课外了解、调查、实验操作中的情况在同学间交流、讨论、然后在班上向大家作汇报,看哪些同学知道得最多,哪些同学讲得最具体。

成长电子档案展示:成长电子档案评价不仅体现过程评价,同时也体现学生自主评价,并且强调自我纵向比较。通过校园网络为每一位学生准备一只“成长电子档案袋”。学生每次必须以真实姓名登录网站,对其作品进行评价,并进行学期测试、阶段性总结评价。档案袋包含学生认为最能展示他成就的有效作业。例如,学生自选优秀作品(包括课外创作的作品),自己收集的有关信息技术的图片、文字,以及自己写的信息技术小评论等,由学生挑选自己认为最好的保存到电子档案袋中,存放时可与过去的作品比较,不满意的作品可以取出,定期展示给家长观赏、评价。成长档案中的作品,可在期中和期末进行展览[5]。

网站作业展示区:每位学生都可以将自己的有效作业上传到网站并附上自己的简短评语,其他同学也可以对作品进行适当的评价,并为作品评级:优秀、良好、合格。学生可以通过作品展示和评价学习同学的优点,改进自己的缺点。

3)关注生成:注重后置性作业生成问题的交流

注重后置性作业的生成问题的交流,研究每一个学生的兴趣、力量、可能性和能力,找准教学目标、教材与学生的最佳结合点,因人而异,以学定教[6]。通过对后置性作业的交流和关注,学生不但掌握、了解相应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方法与习惯,而且会更多地融入自己的思维,感受到课外延伸作业的快乐和家庭的温暖。

我们可以将生成的问题划分为两种不同类型分别进行处理。

抓“近相关”生成问题。这类问题是课外延伸的深化与拓展,这就要求我们抓住这一良好的契机。当然,有些问题需要花较多的课外时间,可以有效地将课外研究和课内讨论结合起来。

取“远相关”生成问题。“远相关”不是“不相关”,这类课外延伸问题往往可以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最终起到提升整个后置性作业有效性的作用。对于这类生成问题,我们要懂得取舍,取其中有价值的问题,其次才是如何利用与拓展延伸[7]。

三、思考

1.教师如何更好地适应后置性作业

设计与实施后置性作业,增加了教师上课的跨度、深度和灵活度,使备课层面拉宽、难度加大、工作量增多,这对教师提出更为严峻的挑战。教师如何更好地适应后置性作业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

2.争取家长更多支持,提高后置性作业的实效性

有不少家长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理解信息技术这个学科,从而导致对后置性作业,尤其是一些探究活动的反对。因此,我们还需要逐步引导家长走进孩子所探究的信息技术学科领域,消除对“玩电脑”的成见,了解学科价值,在家庭、社会中形成浓厚的课外探究氛围。

参考文献:

[1]王敏军.互联网有约[J].信息教研周刊,2009(2):26.

[2]王敏军.巧用游戏,突破难点[J].信息教研周刊,2012(7):19.

[3]王敏军.对“用ACDsee浏览和编辑图片”教学的反思[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1):22.

[4]王敏军.小学信息技术实践性课外作业例谈[J].信息教研周刊,2010(17):19.

[5]王敏军.小学信息技术差异性作业的设计与实施[Z].富春五小,2010.

[6]叶青.浅谈语文课外作业的设计[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8):44.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