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四学习计划范文

初四学习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四学习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四学习计划

第1篇:初四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 语文教学 两极分化 原因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iscussion on the Polarization of Primary

Students'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LU Gang

(Yixing Youtang Primary School, Yixing, Jiangsu 214246)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 we find language learning students polarization phenomenon is relatively common, polarization phenomenon is not only seriously affect the results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have a very negative impact on students after learning, so we need to for language learning in primary polarization analysis. In this paper we study the causes of polarization formed primary language is analyzed, proposed a series of response measures.

Key words Chinese teaching; polarization; cause and countermeasures

1 小学语文学习两极分化的分析

语文教学中的两极分化是指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一部分学生语文成绩很好,学习兴趣足并且学习积极性高,因此这部分学生的语文成绩会越来越好;而另一部分学生由于本身语文成绩差,再加上部分教师的严厉批评,所以这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积极性不高,从而导致这部分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越来越差,进而与学习好的学生之间产生两极分化。

两极分化会导致学生语文成绩好坏的差距越来越大。我们都知道成绩差的学生其语文运用能力不足,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效果,然而成绩好的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就一定好吗?其实不然,一般我们所说的“成绩好”是指学生考试分数高,但是语文学科是一门以应用为主的学科,因此分数高不一定代表语文能力高。由此我们看出,目前小学语文学习中的两极分化问题,不管是对成绩好的学生,还是对成绩差的学生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两极分化会严重影响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

另外,分析两极分化时我们发现,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两极分化现象并不明显,然而在学生升入三年级以后,学生学习的两极分化现象会越来越明显。因此,我们知道一定有一些特定的原因在影响着小学语文学习中的两极分化现象。

2 小学语文学习中的两极分化现象产生的原因

2.1 学生自身的因素

学生自身的因素又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学生自身心理方面的因素,其二是学生个体行为差异因素。

第一,学生心理方面的因素。首先个体是不断发展的,个体发展过程中其心理特征会发生变化,表现在小学生身上就是:随着个体成长小学生自主意识有了很大提高,独立性得到很大发展,此时小学生会表现出一定的固执,会由于某些小事而丧失语文学习兴趣,从而影响到其自身的语文成绩。其次,随着个体的不断发展,小学生之间的智力水平差异逐渐加大,较低的智力水平会直接影响小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学习效果。

第二,学生行为方面的因素。首先,随着个体的发展其学习习惯会发生改变。一些小学生会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促进自身成绩的进步;而另一些小学生会形成不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其次,学习方法的掌握程度。进入小学三年级以后,部分小学生会逐步掌握一些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然而,也有部分小学生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造成小学生之间成绩的巨大差异,进而产生两极分化。

2.2 学生自身以外的原因

学生自身以外的影响因素主要来自教师和学校。

第一,教师方面影响学生两极分化的因素有以下几点:首先,教师存在错误的教学理念。我们都知道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然而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的学生的自主性,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下降。其次,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合理。因为小学生自主意识不高,所以课堂中小学生不会主动与教师进行交流,而此时教师却过分重视课本讲授的教学方法,忽略了能够增强师生交流的课堂活动的运用,从而使语文教学变得枯燥,难以取得效果。最后,教师的评价方式存在错误。现阶段,部分教师评价学生的好坏主要依据学习成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就是“好学生”,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就是“坏学生”。这种评级方法太过片面,忽略了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成长,进而加重了学生之间的两极分化。

第二,学校方面的因素。阅读是提高语文成绩的重要方法,学生在学习中除了要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外,还要多进行课外阅读,从而提高自身的语文运用能力,这就要求学校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然而现阶段部分学校没有建立完善的图书资源库,所以学生无法得到更多的课外读物,因此学生的阅读训练也就无从谈起,从而影响到学生的语文成绩,产生两极分化。

2.3 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担负着很重要的责任。一方面,现在大多数的小学生为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父母对其过分溺爱,所以学生从小就缺乏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当孩子进入小学以后,父母意识到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此时习惯的养成已经不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情了,父母就把这个责任推给了学校。另一方面,一些学生为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或者留守儿童,父母为了生计在外奔波,使得其对于学生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有一些疏忽,家庭教育方面几乎为空白,由于缺少家庭教育正确的引导,使这些学生在学习基础以及学习习惯方面处于较为劣势的地位。甚至有一些家庭特别困难的农村学生,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漠不关心,所以导致这些学生在学习上缺乏积极性,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2.4 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因素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全面实施,其对小学语文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更注重课堂的开放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实践性,因此新课程改革不仅对学生,而且对老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教材给予了老师更大的发挥空间,如果老师没有认真备课,上课内容刻板、不生动,则很难吸引学生,久而久之使得学生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另外,新课程改革后的语文课堂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参与性,这使得一些思想懒惰的学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3 避免两极分化产生的对策

3.1 努力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虽然小学生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识,但是这种意识还不强,因此依靠小学生自己转变语文学习的兴趣是很难的。所以,教师和学校要采取一定的方法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与学习兴趣。

首先,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改善这一现象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进行知识的交流,更重要的还在于情感上的交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平等对待成绩好与成绩差的学生,切不可过分关注成绩好的学生,而忽视成绩差的学生。学生感受到平等之后,便不会产生消极低沉的情绪,从而其语文学习也就更有效果。

其次,教师要多鼓励成绩差的学生。我们要改变以前对成绩差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方式,要更多地采用谈话、鼓励等教育方式。教师要针对成绩差学生的优点进行表扬,肯定学生哪怕十分微小的进步,从而逐渐帮助学生建立自信,进而提高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3.2 教师要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

第一,小学生都是活泼好动的,单调的课堂讲授会使学生感觉枯燥无味,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这一特点,采用课堂讲授为主、课堂活动为辅的教学方法。我们都知道课堂活动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而在小学课堂中过多的课堂活动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课堂活动变成“闹剧”。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还是要将课堂讲授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然后辅以适当的课堂互动,以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新课改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十分有效的学习方法。因为在小学生学习生活中,成绩好的学生会习惯性地凑到一块,学习差的学生会凑到一块,如果教师让学生自主分组就会加速两极分化的产生,所以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分组,不要按照成绩分组,这样可以大大减少两极分化。虽然合作学习会使学生互帮互助共同进步,但是在小组中成绩好的学生会很容易成为“焦点”,成绩差的学生很容易成为“背景”,因此教师要适当增加对成绩差的学生的关注,多给他们鼓励与机会,从而帮助他们融入集体中。

第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分层教学。由于学生自身程度不同,使得他们对于新课程的接受能力也不一样。大多数老师对于教学的态度就是满足大多数人的需要,然而这种态度可能会加剧小学生语文学习的两极分化现象。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应用分层教学。按照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进行分层,程度相近的学生在同一层次,这样教师就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方式的教学,这样有助于小学语文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3.3 学校要加强自身硬件设施的完善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校就是学生的另一个家,因此学校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学校要加大对图书资源的引进开发,在学校内建立小型的图书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外阅读机会,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

4 结语

小学教学中的两极分化一直以来都是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热点,并且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所以严重的两极分化会对学生以后的成长以及教育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避免两极分化现象的出现,具体而言,我们要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变教师教学方法,改善学习教学设施等方面入手,针对不同班级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措施,通过与家长、学生之间的密切配合,避免两极分化问题的产生。

参考文献

[1] 徐芝梅.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6).

[2] 邹卡卡.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避免学生两极分化[J].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09(7).

[3] 陈常惠.小学生英语学习两极分化的成因与对策[J].考试周刊,2012(26).

第2篇:初四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心肌梗死;抢救措施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食管、胃、十二指肠、上段空肠以及胰管和胆道病变引起的出血,其临床表现以呕血和黑便为主,是常见的外科急症[1]。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临床上有剧烈而较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白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加快,血清心肌酶活力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2]。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急症,严重者直接危及患者生命,加之合并心肌梗死,死亡率相当高,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为了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本次研究对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20例上消化道出血并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措施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了其经验,为临床抢救提供依据。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自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在58―75岁之间,平均年龄(65.8±8.9)岁。出血原因: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10例,消化性溃疡出血5例,急性胃黏膜病变3例,不明原因出血2例。出血量均大于1000ml。有冠心病史2例,高血压病史5例,糖尿病史3例。20例患者入院时均有呕血、黑便伴或不伴休克,血压40―140/20―90mmHg。患者表现有典型胸痛6例,胸闷5例,上腹持续性疼痛4例,休克2例。心电图检查,下壁梗死7例,下壁心肌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2例,前间壁梗死6例,广泛前壁梗死2例,前壁梗死2例,前间壁并下壁梗死1例。血清肌钙蛋白、T肌红蛋白均呈阳性,心肌酶谱增高。

1.2方法

抢救措施:20例患者入院后全部给予积极输血治疗,以补充血容量,从而改善低血容量导致的机体组织和心肌低灌注,纠正心肌缺血。所有患者卧床休息,给予持续性吸氧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血糖、血氧、呼吸、心率、心律以及ST-T改变。给予患者口服止血药、如凝血酶、云南白药等,给予抑酸剂抑制胃酸,保护胃黏膜,及时止血。对于典型性胸痛患者给予皮下注射吗啡。给予患者使用硝酸甘油扩张冠脉,给予营养心肌治疗。患者给予静脉滴注H2受体阻滞剂和质子泵抑制剂,用法:奥美拉唑40mg/次,2次/d,法莫西丁40mg/次,1次/d,均静脉滴注。在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补液,血色素小于70g/l时及时输血,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纠正休克。所有患者均不使用静脉止血药,未进行抗凝和心肌再灌注治疗。对患者在治疗中表现出来的心衰、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积极给予处理,保证患者生命体征维持在正常稳定状态。

2.结果

20例患者中14例患者上消化道及时止血,血压恢复稳定,胸痛、腹痛等症状消失,心肌酶谱、心电图恢复正常,住院观察病情稳定后,予以转出ICU病房。6例患者因为病情严重导致心源性休克或心力衰竭,治疗无效后死亡,死亡率30%。

3.讨论

消化道大出血和急性心肌梗死都是临床上严重的急性病症,其发病急,病情重,治疗不及时随时会有生命危险,当两者合并发生时,大大的增加了死亡率,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很大威胁[3]。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临床普遍认为是消化道大出血导致低血容量,从而使机体组织和心肌低灌注,最终引发急性心肌梗死,特别是有冠心病史的患者,较为明显。研究发现当机体丢失血容量大于20%时,心脏冠状动脉、颈动脉和主动脉的供血会下降,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肌耗氧增加、血氧供应不足[4]。同时,血容量减少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加重了血容量的丢失,使心肌缺血缺氧情况加重,心肌急性缺血达到20min以上,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另外,消化道大出血时会导致血红蛋白减少,血氧供应不足,引起心肌细胞损伤,再加上出血后机体会主动启动凝血机制,血小板聚集性增强,整个机体处于高凝状态,对于有冠心病史的患者容易诱发冠状动脉狭窄部位凝血,引起急性心肌梗死[5]。在治疗消化道出血时,药物使用不当也可能会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比如止血药使用不当,血液浓缩,血黏度过度增加,血小板聚集,最终形成血栓,引起心肌梗死[6]。

消化道大出血时,由于症状明显、病情严重,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症状容易被消化道出血原发病症所掩盖,最终导致漏诊、误诊,严重影响抢救治疗。因此,在临床诊断时必须准确,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做好完善检查,患者入院时积极给予心电监护[7]。消化道出血主要以止血为主,而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原则为溶栓和抗凝,两者治疗方案完全矛盾,因此在治疗上困难较大。止血药使用不当会导致冠状动脉内形成血栓,加重心肌梗死的病情,而抗凝和溶栓治疗不当,会导致止血不利。因此在临床抢救中必须做到两者平衡[8]。本次研究中根据以往的抢救经验,给予了合理的治疗。积极补充血容量,维持血红蛋白量,保证充足的血氧水平,纠正心肌缺血、缺氧。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提高胃内pH值,促进血小板聚集,起到止血的作用。泮托拉唑对于消化道出血效果良好,加上口服止血药,能够及时的止血,云南白药和凝血酶都是较好的口服止血药,避免了静脉止血药导致血浓度增加,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给予硝酸甘油可以有效的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状态。

本次研究中,对我院收治的20例上消化道出血并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了以统筹兼顾,解决主要矛盾为治疗原则的抢救治疗,从结果来看20例患者中14例患者上消化道及时止血,血压恢复稳定,胸痛、腹痛等症状消失,心肌酶谱、心电图恢复正常,住院观察病情稳定后,予以转出ICU病房。6例患者因为病情严重导致心源性休克或心功能衰竭,治疗无效后死亡,死亡率30%。可见上消化道出血并心肌梗死死亡率高,及时合理的抢救是保障患者生存的关键。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对上消化道出血并心肌梗死抢救措施的探讨,可以得出在抢救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时应该警惕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根据临床表现给予心功能监测,及时发现并发症,避免误诊、漏诊,在治疗时综合两种病情,合理使用止血药,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吴满辉. 上消化道大出血并急性心肌梗死34例临床分析[A]. 中华医学会(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The Chinese Emergency Medicine Society).第17届世界灾难及急救医学学术会议暨第14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中华医学会(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The Chinese Emergency Medicine Society):,2011:2.

[2]P品清,邓远兰,赖剑波,肖建青. 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护理[J]. 护理学报,2008,10:34-35.

[3]党小红,李亮成,刘近春. 老年人上消化道大出血可致急性心肌梗死[A].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册)[C].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2007:1.

[4]王锦鸿,郭家娟,张永贵.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治疗43例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6,21:21.

[5]蒋卫红,杨侃,李静乐,钟竹青,欧阳茂,张梦玺. 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抗血小板治疗并上消化道大出血及胸腔巨大血肿一例[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12:1141-1142.

[6]张智亮,王梦洪,郑泽琪,彭景添,吴友平,黄俊,路军.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并发消化道大出血临床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2010,29:3315-3316.

第3篇:初四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初中化学 习题课 教学策略 引导 变式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33-0125-02

习题课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教师都知道它的重要性,但往往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化学教师要能深刻认识影响化学课堂习题教学效率的因素,并及时解决,以便充分发挥课堂习题教学的作用,促进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化学,从而真正减轻学生的负担,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一 影响化学课堂习题教学效率的因素

第一,通常在授课时,教师就迫不及待地把历年中考原题搬进课堂做习题,以增强学生对中考题的感知,但未能真正理解中考题的全局设计思想,反而影响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严重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对课堂习题教学作用的认识不足,轻视解题思路和过程的分析对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的作用,轻视通过解题对学生思维能力训练与培养的作用。

第三,对课堂习题缺少分析,为做题而做题,不进行解题后的总结和归纳,不进行变式训练,缺乏解题后的反思。

第四,课堂习题讲评中,教师一味地讲,很少有学生讨论、思考、发问的时间。讲解过多,会让学生的思维落入教师既定的预设之中,学生的思维过程得不到体现,存在的问题得不到发现,教与学未真正落到实处。

第五,部分教师课堂上讲解的习题不精练,贪多求全。老师在习题讲评时“按部就班”,为完成教学任务只说答案,以便更多地讲题、做题,缺乏对习题课的整体设计,课堂平铺直叙,犹如一潭死水。教师讲得很累,做了大量的无用功。

第六,对学生普遍性的错误公开指责,甚至大发雷霆,教师、学生的情绪都会受到极大影响。

二 化学课堂习题教学的具体优化措施

1.课堂习题的选择必须符合教学目的,切合学生实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分为不同的阶段,不同阶段教学的要求各不相同,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情况进行目标定位,然后设计、选择题目,注意教学目标的阶段性和可行性。同时善于了解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兴趣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个性,能克服学生学习惰性的消极影响,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水平。选题尽量要有代表性和启发性,难度过大的题目应当避免。

2.课堂习题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自我探索思路或跟踪教师的思路

课堂习题教学中更要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侧重点拨、启迪诱导、少讲精讲,做到画龙点睛。要充分相信学生,注意从学生思维的角度去剖析问题,运用设疑、讨论、启发、诱导等方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表现、印证、体会和消化。

比如有这样一道习题:铜锈的主要成分是铜绿Cu2(OH)2CO3,为了探究铜生锈的条件,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学生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氢氧化钙可吸收CO2)。一个月后,他们发现B中的铜丝慢慢生锈,且水面处的铜丝生锈严重,而A、C、D中的铜丝基本无变化。

A B C D

(1)铜生锈所需的条件是铜与_______________等相互作用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

(2)写出D中广口瓶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铜生锈时产生铜绿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Cu2(OH)2CO3。

(4)铜与铁相比,_______更易生锈,由此可推出铁的化学活动性比铜__________。

这样的习题是以教材中的铁生锈进行衍生的,开始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觉得做这道题很“亲切”,于是教师提醒他们自己认真读题、审题、做题,暂时不要去讨论和交流,等绝大多数学生举手示意做完后,就先让一些学生谈自己的解题思路,鼓励他们走上讲台大胆交流,各抒己见,并允许其他学生及时反驳质疑,发表意见,尽管有些学生的想法可能有错误,但仍让他们大胆地说或争论,给足时间让学生暴露存在的问题,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和学生一起解决暴露出来的问题,形成正确认识,最终解决问题。在思考、表达、交流和争论的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得以提高,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积极思考和创新。

3.课堂习题注重“讲练评”有机结合,做好归纳和小结,进行变式训练

从教学方式来看,课堂上不能只是教师的“讲”,还要有学生的“练”,以及练后师生共同“评”,“讲、练、评”结合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分析试题时,要告诫学生一定要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要引导学生回顾所涉及的课本上的知识点,并把有关知识点连成线,再由线到面、由面到片,使学生把握整体知识网络的内在规律,启发学生试着自己归纳各类题的审题及解题方法。对于典型试题要“借题发挥”,将原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变换,逐步形成对该知识题型的不同变换形式的常规解题思路。典型试题还要进行及时的变式训练,围绕重点、难点或疑点从不同角度构造新问题,使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问题的本质,提高在新情境中的变通能力,促成迁移,融会贯通,达到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之目的,同时也帮助学生摆脱题海,有效地实现减负。比如有如下题目:兴趣小组的学生学习了金属的性质后,在实验室找到一种银白色金属R做如下探究:

(1)将金属R投入稀盐酸中,金属表面有气泡冒出。则该金属R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的

(填“前面”或“后面”)。

(2)为了比较金属R与铁的活动性强弱,兴趣小组设计下列方案进行实验,请完成下表:

你的一种猜想 验证方法 现象 结论

金属R的活动

性比铁 将金属R投入 溶液中 金属R表面有黑色的物质析出 猜想 (填“正确”或“错误”)

(3)请根据上述的信息,标出金属Fe、R、Cu在下列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相应位置。

该题难度不大,但往往缺乏总结,此题的设计思想就是考查学生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教师应该善于利用题目中的资源,恰到好处地指导学生总结本题中的两种比较方法,进行相关考点的变式和拓展训练,把握习题的梯度,循序渐进。

作为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习题课不仅是复习、检查和巩固学生已学习知识的措施,而且是使学生通过练习进行独立学习、获得知识的教学手段。这与以学生为主体,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这种新课程下的教学思想相适应。化学习题课不是单纯地为了中考,更主要的任务在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正确掌握知识体系的整体网络及内在规律,并以此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温故而知新”。

初中化学习题课任务重、作业多,因此习题课不能只是讲授正确的解题方法,也不能仅仅满足于获得正确的结论。而应该通过一定量的习题讲解来促成质的飞越,即将目标转移到训练思维为主的课堂教学上来,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内容巧妙利用、适时引导,推动化学习题课向广度和深度发展,让课堂内容更加充实、更加开放。

参考文献

[1]董德伟、袁莎莎.浅谈甘孜州藏区初中化学素质教育[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11)

[2]熊有太.新课标下的初中化学教育职能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1(1)

[3]周晓兰.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化学概念教学衔接研究[J].学周刊(学术研究),2012(1)

第4篇:初四学习计划范文

1 更新观念,明确目标任务

信息技术教育不同于计算机教育。 计算机是 21世纪高度信息化的主要物质承担者和技术支持者,没有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就没有当今社会的高度信息化,因此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都是必不可缺的,计算机、网络教育是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计算机教育不等于信息技术教育。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计算机学科比较,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它涉及众多的边缘和基础科学。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本身就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所谓计算机学科性,它兼有基础文化课程、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点,也兼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点。

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打破了只能讲计算机的 “学科”知识的“学科本位”的思想,克服单纯学习技术的观点,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成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2 加强对课程整合的理解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讨论稿)》中指出,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涉及了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的问题。

我们应该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各类课程的整合,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可以充分地利用现有资源,发挥设备的最大潜力,在有限的物质基础上,实施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育。

3 “任务”设计要注重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

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在学习活动中最有效的时刻就是各种学习因素处在最和谐状态的时刻。

在信息技术课教学过程中,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景,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 “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学习直观性和形象化,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实现积极的意义建构。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来看,学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因为在“情境”的媒介作用下,那些生动直观的形象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学习到的新知识。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的“任务”设计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具有综合处理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以及声音、文字和语言、符号等多种信息的功能,从声音、色彩、形象、情节、过程等方面,设计出具有某种“情境”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这种4 “任务”设计要注意个别学习与协作学习的统一

“任务驱动”教学法还强调个别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注意以适当的比例分别设计出适合个别学习和协作学习的“任务”。对于个别学习的“任务”,让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的独立自立能力。对于协作学习的“任务”,则要求由多个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协作完成。

计算机网络环境为协作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教师可以依照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年龄等特点,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协作学习以小组讨论、协商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旨在通过学习群体的智慧,完善和深化学习个体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小组协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启发、诱导,把活动主题引向深入,从而揭示问题的本质、规律。协作学习把个别学习环境下学生个体间的竞争关系转变为 “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把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单向或双向交流转变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使学生们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增长知识技能,促进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5 加强信息道德的培养

当今的社会各种信息层出不穷,既有大量的、丰富的学科知识、动人事迹等信息,也泛滥着一些不科学、伪科学、不健康的甚至有害的信息垃圾;计算机犯罪、计算机病毒肆虐、个人隐私遭到威胁等都是信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消极后果,因此在进行信息技术课程中,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就显得非常重要。明确信息技术教师应充当的角色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自觉不自觉地扮演着知识“讲述者”、信息“传授者”、教学活动“领导者”的角色。

第5篇:初四学习计划范文

在我看来,高中教育既不应是义务教育的简单延伸,也不该简单地一概办成大学预科,而是要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故,一方面,高中教育要承担继续培养和提高国民基本素养的重任;另一方面,高中教育也要从各方面为青年学生将来接受高等教育作好充分准备。

高中的特殊性和独特价值该如何处理,如何引导学生学习,从而走向他们的大学梦?这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现在很多学生学得很累,但效果却很不理想,究其原因,无外乎学习方法不好。导致事倍功半。举个例子,我所教的学生的基础在淮南市来说只能属中等。在我的一个班级里就有几个对比鲜明的例子,男生一个叫陈良,另一个叫蒋杰,女生叫叶梅。两个男生我从高一就教,女生是高二才分来的。陈良非常的聪明,思维灵活,一开始却吊儿郎当,不好学习,只是上课偶尔听听,作业也做得马马虎虎。但由于他思维活跃,成绩也不是很差。我找他谈了很多次,希望他能改变学习态度。到了高二,思想发生了变化,开始学习了。其思维灵动起了作用,进步非常的快,在班级排名逐步上升,加上他也重视了基础的训练和强化,到了高三成绩已经是班级前几名,数学正常都是130分多点。这就是灵动思维并之以基础强化达到的效果。而叶梅同学思维不是很活跃,尽管很刻苦,成绩仍然不是很理想,蒋杰倒是思维很灵动,但很不用功,喜欢耍些小聪明,到现在成绩还是班级垫底,考上大学有点困难。这几个同学的经历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不仅要灵动思维还要强化基础。也就是说学习的方法很重要。

每个学生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各自的性格和想法,在这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灵动思维并之以基础强化是每个学生学习的基本方法,何为灵动思维并之以基础强化?顾名思义,高中阶段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已成熟,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或者其他内容时,引导其思维上的跳动,像神经反射一样,触及必动,而后课下,进行基础强化的练习,则其印象深刻,知识点像细胞一样直接成为大脑的一部分!

爱因斯坦是大家众所皆知的科学家、理论物理学家,相对论的创立者,现代物理学奠基人。爱因斯坦幼年被怀疑为智障,为何后来成为如此优秀的人?学习方法决定了学习成就以及以后的成功之路。在学习的时候,遇到问题,思维就像海平面一样扩张,沉浸在自己的问题中,问自己为什么,怎样解决,其实就在这时候,思维是灵活跳动的,精神也是集中在自己所想的领域,即,爱因斯坦在学习的时候,思维是灵动的,继而想法向磁场一样的发散,同时学习的效率是百分百的,直至问题解决。选对自己所针对的练习加以训练,所有的高层次问题都是架于基础之上,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种认识过程,也是一种探究过程,所以学生学习时,以探究认知之心激发思维的发散扩张,而后加之以基础的练习,不管是哪一学科或者爱好活动,把这种学习方法当成习惯,就像爱因斯坦一样灵活跳动的思维领着自己,然后跟之以大量的练习来强化自己。

很多学生在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总感觉自己很笨,自怨自艾。其实多数情况都是方法不对,没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刚入高中的学生,是懵懂的,许多方面的可塑性非常的大,一种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他们总是很容易接受的。根据许多老师和我的教学经验和心得,教导学生如何学、怎么样学是很重要的,也就是大家通常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换句话说,也就是学生的学习方法很重要,学习时,思维的带领和引路是学生学习方法成功化很重要的部分,比如上课或者练习时,让他们多问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怎么样解决,哪样解决最好最简单之类的,也就是说在思维上给他们最大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任他们跳跃,总有一种途径是最方便快捷的,思维的灵动化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这也是学生学习简单而又效率很高的学习方法!

中国有句古话是这样说的,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就是强调了自己的练习了。你就是有了渔具如果不练习去使用,还是不会捕鱼。也就是说有了方法还要加强练习,否则学习还是上不去。就像前面说的陈良同学一开始的情况。所谓的基础强化便是这样,另一个角度说,可以说是实践了。强化之意便有大量的实践,基础知识在大量的练习中,知识在加深印象,久而久之,变成了自己的了,再者就是基础强化的力量!

其实,灵动的思维并之以基础强化,就像学习的一对翅膀,有了它,学习就能如虎添翼,展翅高飞,其效果不言而喻。当然这种学习方法使学习在快乐中进行的,自己去开动,去探索,去加强。一开始可能很困难,就像雏鹰练习飞翔,但雄鹰总会飞向蓝天。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还要有耐性,有毅力,要坚持强化基础,做到两只翅膀都要硬。

第6篇:初四学习计划范文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目标和意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Curriculum integration) : 是指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整合的关键是把信息技术当作学生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讨论、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的认知工具。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于探求实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学科课程教学过程有效整合的规律、途径、模式、策略和方法,最终实现把信息技术教育的任务和学科教学的优化统一在同一教学过程中。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最高的目标乃是有效地改善学习。在信息技术没有与课程整合之前,学生的学习仍然进行,并能够取得一定的学习效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将有效地改善学习,革新传统的学习观念,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构筑面向未来社会的学习文化。就如何克抗指出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实际上信息技术不再仅仅是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

二、信息技术与中学化学课程整合中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方法和时机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掌握适当的方法和时机,使用精心编制的多媒体课件,可以激活课本内容,让静止变为运动,让抽象变为具体,让微观世界变成宏观世界,可以将外部资源引入课堂,把课本以及课堂的概念大而化之,变为无限。在这样的课件引导下,学生们不仅可以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还会有广泛学习、探索发现规律、认识本质的兴趣,提高学习认知的能力和思考创新的能力。

1、模拟错误的实验操作:在实验教学中,适当地引入信息技术可起到深化知识,画龙点睛的作用。

2、模拟微观粒子运动:化学是研究分子、原子及核外电子等微粒运动的科学,而微观粒子的运动又是用肉眼所看不到的用手摸不着的,通常情况下我们只有借助于挂图和模型,通过我们教师的讲解而使得学生理解。而微粒运动变化的过程却无法充分展示。

3、模拟有毒、有害实验:在教室或实验室里进行一氧化碳通过血红蛋白使大脑缺氧 等毒性实验,而借助 FLASH 等动画软件就可制作形象逼真的画面,让学生接受教育。另外,模拟工厂烟囱中排放大量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燃放烟花爆竹造成的污染等,都可收到很好的效果。

4、构造化学信息资源积件式课件:积件是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需要,自己组合运用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的教学软件系统。它不只是在技术上把教学资源素材库和多媒体著作平台简单叠加,而是积件库与积件组合平台的有机结合。目前,常见的课件主要还是以专门为某一堂课或某一个教学内容服务的,因此,往往一个课件很少存在再利用的价值,从而造成不必要的重复开发。

5、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教学的规则发生了变化,学生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应以学为中心,创设主动学习环境。

三、信息技术与 中学化学 课程整合 出现的一些偏差和问题

在课堂上使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但是,在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中存在着一些偏差和问题。

1、整合的主体被错位:整合是指整理、组合,强调合乎事理的将各部分的个体力量组织整理成有机的主体,强调了对个体特征的继承性,即被整合的个体并不丧失其自身特性,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其主体是课程,而非信息技术,但在有的课件设计中出现 为使用信息技术而使用信息技术,生硬地使用信息技术,甚至不惜以牺牲课程目标的实现为代价。课件制作“精美”,艺术文字、三维图像、音乐、动画、VCD,统统都用上了,大量的素材被搬进了课件。

2、仍以讲授型为主:很多“课件”还没有改变教学的方式,还是以讲授型为主。演播式的多媒体只是把不形象的形象化,让不生动的生动起来,只不过教学过程更加具体化、细致化和人性化。

3、实验操作被取代: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教学的一大优点,就在于能够模拟,可以这样说,中学化学几乎所有的演示实验计算机都能较好模拟出来。

第7篇:初四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意象化思维 造型基础 教学范式 效果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43-01

一、教学范式和评价体系现状分析

教学范式是指人们对教学这一特殊现象和复杂活动的最基本理解或基本看法。从当代西方教学范式研究的主要成果来看,主要有艺术范式、科学范式、系统范式、能技范式和反思范式等五种,我国较为成型的教学范式主要是10+35模式、271模式、循环大课堂、自学/交流、大单元教学、整体教学系统、自主式开放型课堂、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以及五环大课堂等。

二、意象化思维理论研究

意象思维方式亦称为象征,是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东西来说明某种抽象的观念或原则,是一种由具体到抽象的飞跃。中国传统意象思维的优点是富于灵感,带有跳跃性和创造性,但它的缺点是不够严密、精确,缺乏科学性。从这种思维可以明白为什么中国古人长于文学艺术的创造,而乏于科学技术的创新。

鉴于西方后现代的实验性理念和人文化精神,我国当代的很多艺术教育家相应地进行了一系列的转化,将造型基础分化出研究性素描、表现性素描、印象性素描、实验性素描、设计色彩、装饰色彩、归纳性色彩等多个概念,呈现出各种纷繁的样式。

三、意象化思维教学范式的建立

1.构建“物象――心象”观察体验模式。从“物象”到“心象”的过程主要体现的是科学的观察方式和逻辑思维理解方式。科学观察是对事物外在与本质进行理性思考和概念加工,遵循理性逻辑,力图达到对事物的科学认识。这是感知层面,教师通过鉴赏、解读、示范等方法让学生体验造型的魅力,并形成对较高水平艺术作品的判断与体味;逻辑理解是以推理为表征的形象表达,必须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的思维方式来表达思想、观点、主张。

2.构建“心象――意象”思维表现模式。从“心象”到“意象”的过程主要运用的是心理思维方式和意象化表达手段。心理思维所包含的思维形式集中在直觉、顿悟、灵感方面,可以说心象是散乱的、无序的,必须进行提炼及概括,通过演绎、归纳、类比等方式来梳理和表达。因此学生们平时对于哲学、文学、伦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积累的重要性就显得非常突出了。

四、意象化思维教学范式效果评价体系建立

1.建立多类型的评价指标体系

《造型基础》强调实践技能的同时非常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课堂必须是一个开放的过程,整个教学过程应该是比较自由的,互动的过程,太多的约束会扼杀教师的教学激情,创造力与个性发挥,艺术设计领域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之分,教师与学生的观点碰撞会激发出更多的设计灵感,因此,教学评价指标设定不宜过度细化,应该以定性评价为主,给予教师充分的包容和教学自。

2.促进教师成长和学科发展

教学评价应该始终具有积极正面的意义,通过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点评、讨论、反思,形成良好的教学风气,充分挖掘教师的潜能,并且要鼓励教师大胆尝试,允许犯错误,不怕犯错误,尽可能让教师的才华得以施展,尽可能让被评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水平得到长足提高。

3.学生作品的互动性评价

对于教学效果的评价应该是多元的、互动的。教师不再成为唯一的评判者,而只在评价过程中发挥调节与组织的作用。做到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师评做到既重视结果的评价,更加重视过程的评价,更多关注学生在绘画表现过程中的审美情趣、构思创意、探索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评价;自评是学生挖掘自己设计思维的过程,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剖析,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主动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发展逻辑思维,同时让教师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向与对知识的理解情况,有利于教师给予更符合个人风格发展方向的有效引导。

综上所述,高职《造型基础》意象化思维教学范式需要重视学生阅历、文化和眼界的积累。其宗旨意在启发和引导学生如何认识、组构、创想、表现形体,在这种思维模式定位下,立足于传统审美情结,以个体感知为主体,意象化审美为依托,创造性的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认知能力、概括能力、把握能力以及审美能力,以求改变被误读了近百年的学院式造型基础理念。在此基础上的效果评价体系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观念和手段,也有助于学生提高自身艺术修养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第8篇:初四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甲醛中毒;消化道大出血;死亡

此病例因为误服“甲醛”导致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死亡具有一定代表性,现报告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患者:男,55岁,工人。因大量饮酒14h,醉酒状态下误服“甲醛”,量大,体量不详,后出现恶心、腹痛6h,晕厥1次。家人发现后未做任何处理急送当地卫生院就诊,卫生院因条件限制未行处理而急送我院就诊,转运途中发生交通事故,延误4h后到我院,入院检查过程中晕厥1次,约5min。我院以“1、急性‘甲醛’中毒;2、急性酒精中毒;3、“误吸”收住入院抢救。送入我院途中患者大小便失禁1次。入院急查:体温不升、P:122次/分、R:28次/分,BP:50/40mmHg,体型消瘦,意识模糊、查体不合作、皮肤干燥、面色晦暗、口唇发绀、四肢湿冷、呼吸急促,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5mm,对光反射稍迟钝,咽部充血,颈无抵抗;双肺呼吸音粗,双肺闻及少许湿性罗音,心率:122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剑下压痛,无反跳痛;神经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初步诊断:1、急性“甲醛”中毒;2、急性酒精中毒;3、误吸?立即给吸氧、心电监护、下病危、1级护理,催吐洗胃,解毒、保肝、保护重要脏器功能、保护胃肠黏膜、补液、利尿、促进毒物排泄、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对症、支持等治疗。

患者中毒严重,又合并消化道大出血、肾脏、肝脏、心肌等多器官损害,代谢性酸中毒,病情危重,虽经积极抢救治疗,终因患者病情危重抢救无效死亡。 讨论

甲醛:35~40%的甲醛水溶液叫做福尔马林。中文别名还有:甲醛水、蚁醛溶液,pH值:2.8~4.0。毒害作用:甲醛的主要危害表现为对皮肤粘膜的刺激作用。为国家明文规定的禁止在食品中使用的添加剂,在食品中不得检出。

2.1甲醛的危害

甲醛对健康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1、刺激作用:甲醛的主要危害表现为对皮肤粘膜的刺激作用,甲醛是原浆毒物质,能与蛋白质结合、高浓度吸入时出现呼吸道严重的刺激和水肿、眼刺激、头痛。

2.1.2、致敏作用:皮肤直接接触甲醛可引起过敏性皮炎、色斑、坏死,吸入高浓度甲醛时可诱发支气管哮喘。

2.1.3、致突变作用:高浓度甲醛还是一种基因毒性物质。实验动物在实验室高浓度吸入的情况下,可引起鼻咽肿瘤。

2.1.4、突出表现: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胸闷、眼痛、嗓子痛、胃纳差、心悸、失眠、体重减轻、记忆力减退以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孕妇长期吸入可导致胎儿畸形,甚至死亡,男子长期吸入可导致男子畸形、死亡等。

2.2急性中毒:甲醛有刺激性气味,低浓度即可嗅到。甲醛浓度过高吸入可引起急性中毒,表现为咽喉烧灼痛、呼吸困难、肺水肿、过敏性紫癜、过敏性皮炎、肝转氨酶升高、黄疸、甚至死亡等。长期、低浓度接触甲醛会引起头痛、头晕、乏力、感觉障碍、免疫力降低,并可出现嗜睡、记忆力减退或神经衰弱、精神抑郁;慢性中毒对呼吸系统的危害也是巨大的,长期接触甲醛可引发呼吸功能障碍和肝中毒性病变,表现为肝细胞损伤、肝功能异常等。

1. 立刻脱离中毒环境,脱去污染衣物,卧床休息,保持安静并保暖。皮肤接触处用清水或肥皂水冲洗。口服者应用清水洗胃,用0.1%氨水或3%碳酸铵或15%醋酸铵100 ml洗胃更好,可使甲醛形成毒性小的六次甲基四胺(乌洛托品),并予口服豆浆、牛奶、蛋清保护胃粘膜。

2. 给予吸氧,及时使用支气管解痉镇咳剂。有喉头水肿、窒息者,应及时行气管切开或作气管插管术。呼吸道粘膜损伤者可用2%碳酸氢钠3~5 ml加入地塞米松5 mg雾化吸入。

3. 早期足量应用糖皮质激素,以防治肺水肿。肺水肿发生时,还需配以利尿脱水剂及二甲基硅油气雾剂治疗。

4. 使用抗生素防治感染。但禁用磺胺,以防在肾小球形成不溶性甲酸致尿闭。

5. 对症治疗:烦躁不安者给予非那根12.5 mg肌肉注射,或施以亚冬眠疗法,以减少耗氧量。另需防治休克、脑水肿、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并作相应处理。

第9篇:初四学习计划范文

大家好。

北方的三月,尽管春寒料峭,冰雪还未消融,但我们已经听到了春天的脚步声,春天带着绿色的希望向我们款款走来。我们23中学也将迎来又一个明媚的春天,同学们,你们就是茵茵的绿草,你们就是灼灼的花朵,你们就是23中学的一片春色,希望就寄托在你们身上。

今天我们为了一个共同的愿望走到了一起,在这里隆重集会,举行XX年中考100天誓师大会。首先,请允许我谨代表全体初四老师向同学们致以春天的祝福。

离令人注目的XX年中考只有100天了.100天,在时间的隧道里,只是短暂的一瞬;在人的一生中,也只在挥手之间。但对于我们初四学生来说,它比金子更贵重。牢牢地把它握在手中,你们就会赢得希望,赢得成功,你们就会站在更高一级台阶上,更有把握更有信心地迎接人生路上的种种挑战。

所以这一百天,你要给自己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制定一个严谨的学习计划,在你第一眼能看到的地方,写一句话,鼓励自己。上课专心听讲,下课多与同学探讨,多去向老师请教,不要把问题留给明天,做到“当日事当日毕”。要抓紧每分每秒,早晨早起一会儿,晚上晚睡一会儿,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效能。当然,也要注意身体,劳逸结合,吃好早餐,这样你才有力气上好一上午的课,中午也要小睡一会儿,保证下午的学习更有精力。你们也不要忽视锻炼,每天的跑步一定要坚持,体育锻炼不只能提高你们的体育成绩,更让你们的一天的学习更加精力充沛,信心满满。

同学们,老师们也知道你们很累,压力很大,我们跟你们的父母一样心疼你们。可是你们不能总在父母老师的羽翼之下生活,当你们独立面对人生的时候,会有更多的荆棘和坎坷等待着你们,只有早早地放飞你们,让你们经受风雨和磨炼,你们才能闯出自己的一片天空,才让老师和家长更放心。

在这四年的时光里,老师陪伴你们的时间比你们的父母还要长。看着你们个子一天天长高,一天天懂事,作为老师,非常地欣慰。老师也感谢你们,你们这一届学生,从初一开始就很听话很乖,在很多大型活动中都得到过好评,你们当之无愧地以初四大哥哥大姐姐的身份成为低年级小弟弟小妹妹们的榜样。在这一百天里,老师相信你们也不会让关怀你们的学校领导,关心你们的老师,关爱你们的家长失望。

作为老师,在这最后的关键时刻,我们深感肩上责任的重大。我们和你们一样感受到了压力的沉重。为了同学们美好的明天,为了23中学辉煌的未来,我们会尽心尽力指导好你们的中考复习。我们将精诚团结,通力合作,为同学们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我们将用心钻研课标,精心研究考点,潜心挖掘教材;掌握最新信息,搜集最全资料,为你们提供优质的学习参考。我们将“上好每一堂课”,使每堂课都能做到高效增值。作为基本要求,100天,我们初四全体教师将会竭心尽智,帮助你们走好中考的每一步。帮助你们自信地站在六月的中考舞台上。

同学们,此时此刻,老师和你们一起站在了中考的起跑线上,我们将要共同迎接人生的第一次检阅,我们相信,我们的汗水不会白流,我们的努力也终将赢得鲜花和喝彩,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谢谢大家!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