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范文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物理教学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第1篇:初中物理教学论文范文

求学网为您提供“教育教学论文浅析初中物理教学的几点体会”解决您在写物理教学论文中的难题

教育教学论文浅析初中物理教学的几点体会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教育教学论文浅析初中物理教学的几点体会”,更多内容请点击求学网论文频道。

第2篇:初中物理教学论文范文

“动手做”概念下的物理教学重视实践,但它仍旧离不开理论的支撑,脱离了理论的实践就算动手也只是个没有砖头的框架,就算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也不能保证他们对知识的具体掌握。要在“动手做”概念下提升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就要把握好理论与实际的平衡。就拿“透镜”这一课来说,教师就可以利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让学生认识透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动手;亲手摸摸看,桌子上的三面小镜子都有什么区别?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开始动手触摸自己的实践道具,由于手感的不同,经过思考,学生会回答,有一面镜子是中间厚两边薄,截面是椭圆形;另一面是一边凸出的,截面是半圆形;还有一面截面是弯的月亮形。此时教师对学生提问,这三面镜子有什么共同特征?在实际动手的环节中,学生的感觉会变得鲜明,他们给出答案,三面镜子都是中间厚,两边薄。教师同时引入凸透镜的概念,学生立刻就会明白凸透镜的特征是一面凸出的镜子。教师继续以同样的手法引导学生认识凹透镜,并给出凸透镜与凹透镜对光的会聚与发散概念,学生会因此而产生好奇心,不就是镜子,和普通的镜子有什么不同?学生的探究欲望因为实践动手而增强,他们会更加积极地投入下一阶段的学习中。

二、师教生学共同“动手做”

通过前期教学,学生已经了解了透镜的概念,在面对新知识时,他们就会想动手,如果教师只像传统教学那样对学生进行简单演示,学生会觉得自己的探究心理没有得到满足,他们会觉得教师的演示过于敷衍,反而失去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而共同动手做,可以有效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就拿“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这一课来说,教师就可以利用共同动手方式来与学生一起进行实验,利用光具座、凸透镜、光屏、蜡烛等道具来做实验。点燃蜡烛之后我们会发现,倒立的蜡烛的像呈现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没有观察到像的学生请自由调整凸透镜与蜡烛之间的距离。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与教师一起做,多半可以得到与教师相同的结果。学生会明白凸透镜的成像与蜡烛、凸透镜、光屏之间的距离有关,而教师可以同时引入“物距”概念,此时,学生的成像实验虽然完成,但是呈现出的像东倒西歪的,教师要继续引导学生探究,并向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如何保证蜡烛的像始终在光屏正中心?你们是不是也可以做到?学生继续进入动手环节,针对教师的提问对物距进行调整,在多数学生达到目的后,教师引入“焦距”概念。在照相机已经广泛普及的今天,学生对焦距的概念毫不陌生,他们能根据已往对相机的使用结合手中的实践快速建立概念。由此可见运用动手做方法进行物理教学比传统的理论结合演示在过程上更直观。对学生而言,更加方便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三、自主学习探究“动手做”

第3篇:初中物理教学论文范文

1.将初中物理基础知识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融合

不能简单地将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整合应用理解为整个课堂采用多媒体演示教学或者全堂上机,要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表达能力、阅读能力、计算能力、证明能力以及交流能力等。如在进行《初中物理》中的“分子的运动”教学时,可以合理利用学校多媒体教学资源,给学生播放分子运动动态过程视频,进而联系生活中分子运动的例子进行教学,例如泡茶的过程就是一个分子运动的过程,而且学生通过分析还可以了解分子运动与温度、时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够使学生能够加深对物理基础知识的理解。

2.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融合

在进行初中物理教学时,应当根据学生的心理特性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上课时能够保持在最兴奋的状态,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有效地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尤其要将信息技术融合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这样有助于学生抓住课堂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果。例如,在进行变量控制实验教学时,要探究将木块拉上斜坡所用的拉力F与哪些因素有关(如图),要先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影响拉力大小的是斜坡的高度h?还是斜坡的长度L?或者是木块的质量m?这样有助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目的性更强,让学生知道自己在实验中应该对哪些变量进行控制,进而一步步得得出结论。

二、在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中的注意事项

1.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在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应用中,教师要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并且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围绕学生开展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并留给学生自主讨论学习的时间。教师在教学中还要积极创设教学情境,组织好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将信息技术科学合理地运用在物理知识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物理知识水平。

2.整合的形式的内容并重

在进行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应用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整合的形式,而且要重视物理知识的实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学生进行视觉、听觉刺激,激发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但是不能盲目追求多样化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形式,滥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这样不仅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反而会使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分散,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既要使整合形式多样化,又要重视物理知识的实质。

3.正确认识整合教学的作用

将信息技术科学合理地运用到初中物理教学中,对初中物理教学效果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教师要正确认识整合教学的作用,不能将其作用过分夸大,将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教学方式取代传统教学方式,所有的教学环节都依靠多媒体技术来完成,甚至将最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动手实验过程也利用多媒体进行模拟分析,这样就会使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分析的能力,严重影响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计划来制定教学策略,将信息技术科学、合理、有效地运用到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

第4篇:初中物理教学论文范文

小组合作式的学习方法是一种非常具有创意的授课方式,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成绩,更是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自己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对物理这一门学科的兴趣。我们都明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出初中物理的学习当中,兴趣也是相当重要的。以小组合作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小组中与成员共同努力发现、探讨、解决问题,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逐步的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并且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小组合作式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

(一)课堂小组划分的原则将小组合作的方法运用到初中的物理课堂中,就是要充分利用小组优势,把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所以,首先要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角色,在“小组”中跟在“班级”中扮演的角色和任务是不一样的。小组中的成员数量是比较少的,所以在问题的解决方面就需要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优势,更好的运用到每个人的力量。所以,对于小组合作模式的教学来说,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合理的划分小组。基本的划分方法可以参考以下的几个步骤:①根据班级的总人数来确定小组的人数,一般来说每个小组的人数在5——8人比较合适,可以根据具体的班级人数来做适当的调整。一个集体的全部小组数量应该在4——8之间,如果太多的话可能会使得小组管理出现困难。②小组成员的确定。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成绩和平时的学习态度进行合理的划分,使得每个小组的总体水平保持一种相对均衡。③为每个小组选择小组长。可以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来选取积极性高、责任心强的人来担任小组长,更好的配合老师来进行小组反馈。

(二)基本的教学模式

1.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小组角色小组合作的方法强调的就是要充分利用集体的智慧来解决问题,成员的讨论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首先要为学生提供有兴趣的讨论话题。例如我们在学习“杠杆的应用”这一节课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列举出我们平时所见的利用到杠杆原理的地方,例如千斤顶、杆秤等等的。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发言,总结自己小组讨论的结果。然后教师统一进行总结和补充,这样通过大家集体讨论出来的结果会加深同学们对杠杆利用的印象。另外,教师一定要注意根据自己班级的情况灵活的变动,注重小组合作式的物理课堂的多样性,努力让学生保持自己对于物理学习的热情和兴趣。相信有个不变的原理,就是教师一定要充满耐心、热情和对学生的爱心。用自己的思考和认真去教导学生,坚持不懈的努力,相信小组合作式的教学方法也一定能够在不断的创新和完善当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2.根据教材,来预习并讨论教师指导学生来预习课本内容,然后对于自己有疑问的地方做好标记,最后跟小组成员一起讨论,结合集体的智慧,培养小组成员们自主解决困难的能力。最后将讨论的结果和存在疑问的地方反馈给老师,老师再进行统一的讲解,并且对重点进行强调和补充。

3.课堂内容的巩固和练习每个人对于知识的记忆可能是不同的,但是记忆的时间普遍来说都是有限的。所以,巩固和练习就显得相当的重要了。而初中物理教学的最终目的也并不只是要让学生们提高物理考试的成绩,更为重要的就是要学以致用,将所学的东西能够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当中。在这里给大家举个例子,在我们学习“压强“这节课的时候,在学生们进行了讨论和发言以后,可以为大家提供具体实践的机会。例如可以实践一下往墙上按图钉,分别用手掌和用手指的感受,然后说出其中的原理。自己切身去实践一下才可以得到更为深刻的印象。最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感受和发言进行统一的总结、完善,帮助大家更好的来掌握这个知识点。

三、小组合作在初中的物理教学中的价值

第5篇:初中物理教学论文范文

可能在物理教学中,由于公式比较多,很多教师在过程中会侧重于照本宣科。其实,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因为物理知识运用在生活中处处体现得到,使知识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这样会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产生亲切感,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社会生活纷繁复杂、包罗万象,蕴含的物理教学资源十分丰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归纳等活动,从而使得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学会从物理的角度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增强其学好物理的信心与愿望,从中体会物理的作用,进而学会学习,生动活泼地投入物理的学习当中。此外,除了在内容生活化的同时,还可以想办法让学生初步地体会到物理的作用。

2.捕捉有价值的教学信息,增强物理教学的趣味性

一个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只是教教材,依据教案完成教学任务,而应该把教材作为一种凭借,及时捕捉课堂中的信息,从而进一步诱导、激活学生的思维,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在传统的观念中,物理数学往往被认为是枯燥、单调的,造成这种错误观念的原因就是过往的教学方法以及教材等远离了实际生活。其实,如果进一步看,就会发现物理其实是从实际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所以,学习的材料如果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或者直接选用鲜活的、有激情的内容,没有学生会不对此感兴趣。

3.创设教学环境,增强物理教学的趣味性

第6篇:初中物理教学论文范文

1.设计物理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即使是刚学物理的学生,头脑中对物理知识的了解总有些“前科学概念”其中包含了理解和误解。如在教“光的折射”现象时,介绍一个实验情景:实验装置是一个玻璃槽中装水,水中插上一个塑料泡沫片,在塑料泡沫片上粘贴一条用塑料纸剪成的鱼,让几个学生各用一根钢丝猛刺水中的鱼,由于学生总认为眼睛所看到的鱼的位置那么准确界定一样,在这样错误的前科学概念的影响下,自然出现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对一些自然现象凭自己的经验或直觉形成错误的判断。教师把泡沫片从水中提起来,发现三根钢丝都落在鱼的上方,接着说:要知道这个道理,就得学习“光的折射”现象。这样的引入,将光学原理融入日常生活中来,可操作性,创设的简易实验把学生带人一个渔民叉鱼的情景中去,符合初中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好动的特点,因而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就为接下来用实验研究光的折射结论创造了良好的认知起点。只有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物理情景,才能使教学内容变美、变活,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之中,实现物理教学的情感转移,学生将对物理学和物理教师的情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这样才能产生出艺术的效果。

2.指导学生“实验探索”,体会学习的乐趣

教科书中呈现的知识,通常是科学家们早已发现,已形成定论的知识,固然学生在学习时并不是去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或联系,但它不会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者所灌输的一切,把自己充当接受知识的容器,而会以自己的认识基础、心理状态为依据,有选择地吸收外部输入的各种信息,教学艺术的“基调”就在于找准学生心理状态的“固有频率”,使教学信息收发达到同步,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密度是初中力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个教学难点。本节课可以用实验——探索贯穿全课。首先教师提出问题,教师拿出两块大小不同涂上颜色的金属块,问学生能否很有把握的判定它们是否属于同种物质?当学生感到困难时,教师指出:鉴别物质可以根据物质的特性来鉴别,只凭气味、颜色、软硬等这些物质的明显特性来鉴别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探索物质的一种更隐蔽的特性,这种特性可以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中发现。要求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出研究几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实验方案。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诱导启发:每一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能够改变(如分别取几块大小不同的铁、铝等固体,几杯体积不同的水、酒精等液体),分别测出每一种物质几组对应的质量和体积,再来研究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接着让学生分组设计实验,开展全班讨论,确定出最佳实验方案,让学生自选器材,分组实验,得出数据,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对于同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越大,让学生猜想,它们之间可能存在什么关系,估计学生会说: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教师指出:质量与体积究竟是不是成正比关系,必须通过数据处理才能下结论。当学生发现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比值是一个恒量(成正比),不同种物质其比值不同,便可找出物质隐蔽着的重要特性m/v,其大小是由物质种类所决定的,反映了物质种类的一种特性,物理学上把物质具有这种特性叫做密度,这样紧紧围绕密度这个概念,创设情景置疑,让学生大胆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猜想,教师善于启发诱导,丝丝人扣,让学生动手实验主动探究,发现物理规律,当实验探索发现伴随着学生的学习过程时,学习将会充满乐趣,将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二、展示物理科学美

罗丹有一句名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问物理教学同样如此,但物理本身并不是美学,要想使物理教程从枯燥的铅字变成闪烁美的光彩的科学诗篇,关键在于我们教师平常教学中是否认真发掘物理科学美,是否去展示其美学特征,是否去创设美的意境,让学生潜移默化受到物理科学美的陶冶,这就是教学的艺术。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大到天体,小到共振粒子,从实体到另一形态的场、光等都是物质的。物质又是运动的,如机械运动、分子热运动、光波传播,实际上是不同形态的物质的不同运动形式,它们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自然界是合理的,简单的、有序的,因此,科学家们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往往以科学美作为追求的目标,通过他们的努力而形成的物理理论,在内容上、形式上是那么自然、简单、和谐,都放射出美的光辉。教师平时教学中应向学生展示物理知识的美的一面,激发学生爱美天性。

三、促进学生发展

当前,世界面临着激烈的经济竞争和人才竞争,我们的教育目标应立足于培养学生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未来的生存能力。物理教学必须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为完成教育培养目标作出贡献,应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体现着教师的艺术水平。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使学校教育失之偏颇,引向应试教育的误区,由此形成了一整套应试机制和模式,只注意到教学要依赖于学生发展的一个方面,忽视了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采取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使教学处于教师“给”与学生“收”的单调局面,学生在学习物理中处于被动随从的地位,这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毫无神益,要想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其智力,首先必须使学生的大脑积极主动地思维起来,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设计一些让学生“跳一跳能吃到果子”的问题,让学生思维,可以通过设计实验情景,故事借景,习题情景,漫画情景等激发学生思维。如在教“压强”应用时,可出示一张漫画,题目是“三毛应该怎么办”,画的是三毛陷入沼泽地里,正在下沉,情况万分危急、周围又无人帮助,请你为三毛出主意,设计这样紧扣学生心弦的情景问题,把学生带入物理情景中,利用学生善良的天性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大家都主动地为三毛出主意,达到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目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理教学艺术的表现还不止以上这些,实际上以上介绍的艺术表现也包括了其他艺术形成和手段,如语言的艺术、板书的艺术等。一节课成功的教学,是各种艺术因素综合作用的体现,真正的课堂教学艺术,应该是师生双方配合协调共同努力达到一种和谐、完美的教学境界,它必将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7篇:初中物理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初中物理

所谓研究性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知道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方式。研究性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不论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教师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初中物理学科自身的特点来说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都成为一种必然。

物理课程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和理论性的基础课。我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尝试的“研究性学习”模式,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取向,强调让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提出问题,收集材料,对研究性课题进行探索、分析、研究,最终解决问题的模式。

一、“研究性学习”的特点顺应时展要求

顺应时展要求,“研究性学习”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正以十分快的速度发展起来。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在教师知道下,通过一系列自主的探索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获取知识、增长才干,培养获取信息和分析处理信息、运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育文摘周报》2000第44期的文章《研究性学习要换脑》指出,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是:

1、教师不是把知识和结果直接告诉学生,而是提出问题或提供线索,让学生一步步自己去探索,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自己获得结论。

2、研究性学习不太在乎知识本身,而在乎学生学会学习知识的方法和本领。

3、重视学生对科学探究过程的了解和探究过程中科学观念及科学精神的形成,不十分在乎探究的具体结果。

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要注意两个问题:

1、要改变学习方式:变原来的“接受型”学习为研究型学习,要改变习惯于接受而不习惯于思考、怀疑的传统习惯,在探究过程中要向现成的知识和结论提出疑问,用自己的研究去发现问题并得出结论;

2、要变“怕”为“敢”:不要怕自己知识少,基础不扎实,更不要怕在探究中出错。

二、“研究性学习”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由于物理学是一门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学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感到很难学,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物理课程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经过学习和研究探索,我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尝试了一段时间“研究性学习”法的教学,取得了一定效果。具体教学思路是:首先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明确了教学的方向,然后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目标和做法如下:

目标一:使学生真正学会阅读、分析。

“读书”是学生的基本任务。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每进行一个新的教学课题,都应当指导学生学会读书,这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通过一边读一边思考的方法,理解定义、概念。通过阅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只有通过学习者的阅读,才能更有效地使学生在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的活动中接受知识。教师在这个阶段中的作用是准确地把握课题内容的深度广度、知识点、组织学生掌握知识及其学习方法。

方法:例如,在苏科版初二物理第二章《物态变化》的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明白本节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交代给学生阅读的内容,同时设计一些思考题,布置给学生,例如:

[摘要]在当今信息时代,新知识不断膨胀,人民必须找到一种新的学习方法,从大量的知识信息中,去分析处理信息、运用信息,学习和掌握自己需要的新知识,才能有所发展,有所创新,立于不败之地。学校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大面积提高教学效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协调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改革其主渠道之一的课堂教学方法。目前初中物理教育正处于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要有新思路、新方法。因此,课堂教学方法的变革迫在眉睫,研究性学习方法,正是适应了这一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初中物理

所谓研究性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知道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方式。研究性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不论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教师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初中物理学科自身的特点来说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都成为一种必然。

物理课程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和理论性的基础课。我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尝试的“研究性学习”模式,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取向,强调让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提出问题,收集材料,对研究性课题进行探索、分析、研究,最终解决问题的模式。

一、“研究性学习”的特点顺应时展要求

顺应时展要求,“研究性学习”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正以十分快的速度发展起来。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在教师知道下,通过一系列自主的探索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获取知识、增长才干,培养获取信息和分析处理信息、运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育文摘周报》2000第44期的文章《研究性学习要换脑》指出,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是:

1、教师不是把知识和结果直接告诉学生,而是提出问题或提供线索,让学生一步步自己去探索,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自己获得结论。

2、研究性学习不太在乎知识本身,而在乎学生学会学习知识的方法和本领。

3、重视学生对科学探究过程的了解和探究过程中科学观念及科学精神的形成,不十分在乎探究的具体结果。

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要注意两个问题:

1、要改变学习方式:变原来的“接受型”学习为研究型学习,要改变习惯于接受而不习惯于思考、怀疑的传统习惯,在探究过程中要向现成的知识和结论提出疑问,用自己的研究去发现问题并得出结论;

2、要变“怕”为“敢”:不要怕自己知识少,基础不扎实,更不要怕在探究中出错。

二、“研究性学习”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由于物理学是一门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学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感到很难学,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物理课程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经过学习和研究探索,我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尝试了一段时间“研究性学习”法的教学,取得了一定效果。具体教学思路是:首先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明确了教学的方向,然后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目标和做法如下:

目标一:使学生真正学会阅读、分析。

“读书”是学生的基本任务。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每进行一个新的教学课题,都应当指导学生学会读书,这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通过一边读一边思考的方法,理解定义、概念。通过阅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只有通过学习者的阅读,才能更有效地使学生在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的活动中接受知识。教师在这个阶段中的作用是准确地把握课题内容的深度广度、知识点、组织学生掌握知识及其学习方法。

方法:例如,在苏科版初二物理第二章《物态变化》的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明白本节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交代给学生阅读的内容,同时设计一些思考题,布置给学生,例如:

总之,我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尝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想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希望达到培养学习方法的目的,进而希望把这种良好的习惯引入到其它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要适当地指引学生,而不急于给学生现成的结论,要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让学生进行独立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学生解决不了的难点问题,最后才由教师帮助解决。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又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我想,在新的课程理念中,学生学习知识不再是简单地对教材中既定知识结论的接受和记忆,课程知识成为学生反思、批判、运用并促进学生重新理解的材料。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走向“研究性学习”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顺应了这种趋势。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适时性地应用研究性学习既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物理学科、物理教师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发展的需要。由于目前研究性学习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新的成功经验和突破性进展还比较少,实际困难也很多,还需要做更多的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第8篇:初中物理教学论文范文

1.案例教学的特征

案例教学中的案例来源于生活,案例的编写都是根据生活中的人、事进行的。案例中塑造的人物、时间和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情境有共通点,学生进行案例分析的时候,需要设身处地的去判断才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就像进入了实战,这就是案例教学的拟真特点。客观条件不完善的例子经常在生活中出现,因此在案例教学中就会造成该实例答案的多元性。案例教学使用的目的就是对学生进行启发,案例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时间和背景限制的,所以是有实效性的,在实效性过后该案例就不再适合教学,就需要对案例教学进行实时更新。

2.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虽然现在大范围地普及素质教育,但学校和社会还是以学习成绩来评价学生,这样的情况下对于案例教学的实施还是有一定影响的。而除了这个方面外,案例教学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既要求在课堂上灵活运用案例教学,又要在保障课堂纪律的前提下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到案例教学中来;其次案例教学是独立的个体,目前还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对于一个知识点的教学是有很好效果的,但不能够将所有知识点进行融会贯通。

二、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

1.以情境教学来实施案例教学

情境教学法是采用模拟情境的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参与到案例教学中来。这种方案重点是在于模拟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分析和评价案例,来达到使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教学目的。例如:苏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的传染病章节,教师在讲授传染病的传播途径的时候,可以安排两个学生通过模拟具体的情境,同学A为腮腺炎潜伏期,和同学B小聚时进行了热烈且愉快的交谈,在一周后同学B的腮帮开始肿大,去医院检查确诊为腮腺炎。

2.以结合教学来实施案例教学

结合教学法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教师在课前对案例进行分析后将课本上的知识点融入案例中,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时能同时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掌握。

3.以讨论教学来实施案例教学

案例讨论法指的是将生活实际中的问题作为案例,让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讨论形式的教学调动学生对生物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培养学生分析和判断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沟通和表达的能力。例如:苏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章节,教师可以举例让同学们讨论:大雁在南迁时,会有一两只身体孱弱的大雁站岗放哨,在发现有敌害侵犯的时候,这些放哨者通过嘶鸣狂奔向整个雁群传达警报,使雁群尽快做出御敌或逃生准备,而报警的孤雁最终难逃敌害的袭击。通过这个案例,教师让学生分析讨论孤雁冒险“放哨”对雁群有什么意义?

4.以辩论教学来实施案例教学

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学生对于案例分析的结论是多种多样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让学生分组对分析结果开展正反方的辩论赛,在辩论的过程中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辩论赛后,教师需要及时对辩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改进,表扬学生优秀的方面,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例如:苏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的生态系统章节中提到:“外来物种的入侵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系统平衡,同时也会给当地经济带来不可预估的经济损失。”根据这个知识点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讨论“生物入侵是否会破坏当地生态系统平衡”,讨论后将学生分为两个组进行辩论。

三、结语

第9篇:初中物理教学论文范文

一、切实加强集体教研,发挥教师集体的智慧

本次教育教学改革强调,要通过教师有效的教学设计,把有效的时间还给学生,使不同的学生都获得应有的发展。因此,要优化教学设计,就需要教师切实加强集体教研,发挥教师集体的智慧,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

1.集体备课内容。

(1)利用集体备课时间共同学习《课程标准》,通览教材,研究教材,在弄清《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弄清教材内容中的每一个栏目中的每一个具体问题,每一幅图、每一个实验等编排的指导思想及意义。在备课中我们围绕以下问题研究:①确定教学的内容,并分析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前后知识点之间的关系。②确定教学的目标,确定知识与技能目标是什么?过程与方法目标是什么?③预测教学难点是什么?并分析和研究突破难点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④探究与实验用的器材;⑤研究教学过程中问题串的设计、目标的检测、课后练习等。总之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在教学内容、目标及策略上达成共识。

(2)对每节课实行分头备课,再集中讨论,确定大的框架。每一节课的备课都确定中心发言人。任课教师作自由发言,经过讨论,进一步吃透物理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反复研究教材,分析要让学生经历什么过程、体验什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各种因素,然后分析学生的智能水平,心理活动,换位思考、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充分交流。

(3)如何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使学生通过对知识的探究学习过程,学习探究的一般方法和科学知识。为了在探究式教学中能指导学生到位,教师在教研活动时,对每一课题进行模拟探究,像学生一样提出问题、进行猜想、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归纳分析、得出结论、推广应用等。老师们各抒己见,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也就是说“我们要指导学生探究问题,首先自己要学会探究,学会合作”。

2.开展以说课、备课、上课、评课为主的研究活动。即集体备好课以后,先让一个老师试讲,其他老师听课后再评改,研究增减、保留、改进的方法和内容。最后大家再相互交流教后感:在教学中,哪些探究学习可以扩展?探究扩展到什么程度?哪些方面或内容需要改进,是否需要增加实验或习题?增加哪些等。

二、加强学习,提高对教学设计中各个环节的认识水平和研究能力

要提高教学设计的质量,除了教师要切实加强集体教研之外,还需要教师加强学习,提高对教学设计中各个环节的认识和研究能力,对各个环节的定位要准确。

1、教学内容的确定

在确定物理教学内容时,物理教师要依据物理课程标准和教学的需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地加工处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课本中的例题、文字说明和结论等书面的东西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信息。在确定教学内容时,教师必须对以下的几个问题做到心中有数:①教学内容在物理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前后知识点之间的关系;③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什么?

2、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这是教学设计的灵魂。教学目标的确定,首先要把握一个“准”字,“准”就是要以《物理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为基准,以现有学生的认知水平为起点,准确恰当地定位教学目标。其次是要达到一个“全”字。《物理课程标准》要求,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研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以达到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但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必须注意:①不能以课程的终极目标定位为课堂的教学目标;②教师一定要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基础特点来定位课堂的教学目标,并考虑达成教学目标的方法与途径。

3、教学难点的预测和方法策略的采用

在编写教学设计时,物理学科的教师不仅要分析课程标准和教材,更要注重学情分析,包括对学生知识、经验、思考、能力等方面的了解,预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存在的困难,寻求解决学生学习困难的方法与途径,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例如,理论性较强的物理知识教师可通过讲授法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物理规律性的知识,教师可采用带领学生去探究和发现的方法来突破这一难点,物理现象的教学难点可通过演示、实验或多媒体课件来帮助学生学习。

4、教学过程问题串(一大串、一小串)的设计

问题串的设计是教学设计的核心,问题是开启学生智慧和情感的钥匙和精灵。这里所指的问题是从现实生活和个人经验中提炼加工符合学生学习需要的问题,它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训练价值和逻辑结构,而且能够明确反映教学设计的思路。通过“活动”解决这些问题的目的不是期望学生能够给出标准完美的答案,而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学习的过程,掌握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的意识,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要优化教学设计,就要优化问题串的设计。物理教学问题串的设计应注意以下的一些问题:1.问题串要体现一大串要“大上升”,一小串要“小下滑”。大上升,就是主线大问题串要螺旋式上升或至少要保持整堂课的思考力水平不下降,小下降就是在大的问题串下师生活动要写的问题,你提出的问题学生无法回答,提出帮助学生分析、启发学生思考的一个问题,若学生答不出来就再提出一个问题,降低一个台阶,形成问题台阶下降,直到基本每一个学生都能回答,这样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就形成小问题串。这两串先串起来,再去实施教学,就会很快触及到这次教育教学改革的真谛了,即以问题引导教学;2.问题要深浅适度,利于启发学生;3.问题要有生活背景,能激发兴趣;4.问题要有实际意义,为今后学习奠基;5.问题解答要及时反馈,真正巩固。

5、目标检测题及课后练习的设计

物理知识应用广泛,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了一堂课的知识后,总会意犹未尽,很想得到一种新的满足。教师必须抓住这个契机,精心地设计每节课的目标检测题,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功感,以满足学生的欲望。在设计训练题中,应做到以下几点:要明确目的,有针对性地精选练习巩固知识;加强变式训练,提高练习的思维训练价值;练习要有层次和梯度;训练容量要适度,既要及时巩固知识,又要考虑学生的课业负担。

三、巧妙结尾,增加课堂教学设计的魅力

总结归纳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物理常规教学中,教师上完一节课,最后留有几分钟的时间进行知识总结。从表面上看,通过师生总结,可以使学生获取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但这些工作基本上是由教师操作,学生缺乏积极的思维活动,知识不会产生迁移。因此,教师必须认真设计教学过程的“结尾”。其基本方法有:目标练习巩固结尾,设置悬念结尾等。如在讲完“改变导体中的电流”这一内容时,教师总结说:“在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那么,请同学们课后思考:同一段电路上的电流、电压、电阻三个量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定量关系?怎样对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进行相关的计算?”这样,既给本堂课划了句号,同时又为下一节讲欧姆定律及相关计算埋下了伏笔,有一种“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道来”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