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拼音快速学习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次不经意间,看到这样一段话:汉语拼音来源于拉丁语系,英语音标也与拉丁语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我大胆试想,只要学生已经牢固地掌握汉语拼音,在今后学习英语发音时就会“如虎添翼”,发现两者其实是有不少相关的地方,这对孩子们学习英语发音有着很大的帮助。
一、拼音与英语的相似之处
1.现在小学英语字母的书写体和我们中国的汉语拼音写法是一样的,尤其是英语字母中的小写字母,相比较之下我们不难发现,只有v,q这两个字母是汉语拼音里没有的。在孩子们眼中只有他们俩是有异国他乡之味的。
这样,小朋友看到一个单词,先经老师教授后,回家后他自己还是有办法把它读出来。例如:Father-fa zhe ,small-si mo, morning -mo ning 。尤其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讲,还没有学音标,老师也不可能教授音标。在我们这样约90%都是务工子女的学校,教师让家长来辅导学生是不可能的。这个办法就很有效地解决了孩子们读单词的困惑。
可能有英语教育家会批评这种方法误人子弟,因为中文拼音和英语单词的语音之间必定存在某种差异。如果语音学习者只记住中文拼音,而忽视英语单词的正音,岂不是得不偿失?
二、拼音辅助英语发音的科学依据
事实上,这种担忧是多余的。学生利用汉语拼音辅助英语发音,其实是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帮助学生确定单词大致的发音,帮助记忆单词的一种现象。从外语学习心理学来看,这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1.用汉语拼音辅助英语单词发音符合初学英语学生的心理特点
任何一种新知识的出现都会给人带来新鲜感,激发人的好奇心,但同时也会给人带来一定的焦虑和恐慌。如果对英语抱有好感,对其结构和表达法感到新奇,那么对这样的学习者来说,学习该门外语是一个不断发现新鲜事物的过程,学习对他来说是一种乐趣,是一种探索;相反,把英语想象得太难,觉得英语如同天书,与旧知识没有任何关联,持这种态度的学习者必然会对英语学习畏之如虎,学习的效果毫无疑问会受到影响。在学习英语单词这条漫漫长路中,初学者自然而然会以他们最熟悉的母语——汉语作为拐杖,确定英语单词的大致读音,逐步掌握英语单词的正确发音,这是一种可行的学习方法。
我通过多年的小学低年级英语教学工作以及自己年少时学英语的经验发现:这种现象并不只出现在成绩中下的学生身上,连成绩较好的学生,他们拼读记忆单词的能力很好,偶尔也会用这种方法。这种现象多出现在少数一些较难记忆,比如太长,或发音听起来比较拗口的单词上。这种现象更多的是出现在学生初学英语阶段,一般随着对英语更深入的学习,随着学生对英语的进一步了解和熟悉,这种现象会越来越少。运用这种方法来提示自己拼读英语单词的学生,他们并不是生硬地读一个个中文汉字的标准发音来代替英语单词的发音,他们的大脑里仍然是英语发音的印象和思维,汉语拼音权作提示符号而已。
用汉语拼音辅助英语发音,在英语学习较吃力的学生当中用得相对多一些,他们有着强烈的自卑心理和对英语学习的恐慌感,用汉语拼音是他们一种很有效的帮助拼读单词的方法,如果教师一味地否定,会让他们在学习上茫然失措。
2.符合本族语与外语知识的迁移规律
语际语言理论认为,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生所理解和应用的外语是一种本族语和所学外语的语际混合语,这是掌握外语的必经过程。随着学习的深入,混合现象会逐渐消失,而进入纯外语阶段。由于初学者对外语的语言结构、单词读音、词汇用法都是陌生的,没有形成顺其自然的语感,所以在思维上往往是用本族语推断外语。因此,学生偶尔出现用汉语代替英语发音的现象,教师不必过于担心。
很多学生,其中也包括一些英语读音很好、成绩优秀的学生,他们利用这种方法帮助自己拼读单词,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自己完全不会读英语单词,而是还没有达到自由流利地读英语、用英语会话的水平,学生害怕自己在课堂上一不小心忘了单词的读音而影响自己的学习表现,他们还不敢确信自己可以完全丢掉汉语这根拐杖来学英语。据我所知,学生使用这种方法时并不是完全按照汉语的读音去发英语单词的读音,他们一般只是在本来就会读的基础上加上一个提示符号而已,而在课上教师的带读以及同学的朗读会让他们自觉地纠正自己的发音。而对于一个发音确实常出现障碍又急于想学好英语的学生来说,与其让他常处于开口哑的境地,还不如暂时用这种姑且可行的方法。
本族语和外语在语音上具有许多共同点、近似点和异点,在不断地比较和总结中,利用限制、代替学生本族语或控制使用本族语,使汉语进行正迁移,从而让学生对外语学习产生积极和直接的正面影响。
3.符合英语学习的规律
(1)由原结构到新结构
原结构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开始学习英语之前学习者所具有的语言、文化和学习结构,以及有关这几方面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行为结构;另一个是开始学习英语之后的这些方面的结构。原结构的存在是客观性的,是所有英语学习者都具备的,新的英语语言、文化知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都离不开原有基础。新结构总是原结构的发展,或者说是变化中的发展。由原结构到新结构,是英语学习普遍性的规律,这种学习规律同样要求,在已有母语(汉语)结构的基础上发展英语新结构。这种发展在语音上具体表现为改造。
(2)由模仿到创造,由错误到正确
模仿并不只是机械性的重复练习,而是在表面上重复、校正的同时,在深层上不断捕捉英、美人使用英语的感觉,以及英语发展的内部规律。只要符合英、美人的感觉和英语发展的内部规律,即使创造的是英语词典中没有的词,英美人也能理解,甚至能产生某种新鲜的修辞效果:诙谐幽默,不落俗套。
由错误到正确,也可以说是由过度简化到标准化,这是学外语得以实现的前提。学生用汉语拼音标记英语单词的发音,正是他们内心将一种他们认为陌生复杂的知识简化而达到易学的行为,而这种被认为错误的方法却往往是通向成功最开始的一步,因此,教师不要急于否定学生的这种方法。
三、与人们所提倡的拼音联想记忆法相吻合
前人关于英文词汇记忆策略的主要观点中就提出了一种汉字拟音策略,也叫汉字注音法或者拼音法。李如彬编著的《快速扩大英语词汇量的捷径》一书中称之为拟音法,该书说:“拟音法,是用汉语发音来模拟英语单词的部分或者全部读音,然后,把这个汉语描绘与单词的词义组合成一个汉语短句,来帮助记忆单词的一种方法。比如:addle—坏的。记‘唉,都是坏的’,用‘唉,都’两个汉字的发音拟addle的读音。leech水蛭,蚂蟥。记‘离奇的水蛭’。用‘离奇’两个汉字的发音拟leech的读音。”
心理学博士张源侠在《胡说英语》一书中,很推崇拼音记忆法,他曾记忆schizophrenia(精神分裂症)这个单词,他试图用句子来记住这个词,但这是一个具有非常明确和独立意思的词,而有关这个词的句子却比这个词本身还复杂,最后他按他的拼音记忆法:schizophrenia撕开锁——附烂泥(很怪异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形象)才记住这个词。
还有许多书中介绍的有关拼音幽默记忆法,都是用汉语发音来模拟英语单词发音。比如:long,一只长尾巴“狼”;guess,猜猜谁“该死”;party,去参加聚会不能“怕踢”;winter,冬天饮酒应当“温它”;tomato,“他妈偷”西红柿;bullet,枪弹打过来“不理它”;coffin,“靠着坟”的是棺材。
不少初学英语者在掌握国际音标的前提下,利用拼音来记忆单词意思(而非代替读音),不应责难,因为拼音联想法不仅能收到快速记忆单词意思的效果,某种程度上也能帮助记忆单词读音。
用汉语拼音辅助英语发音以帮助学生记忆单词,尤其是对英语初学者来说,是有一定的帮助。许多教师担心这种做法会影响学生英语单词的正确发音,因为毕竟英语语音与汉语语音之间有着一定的差异,时间长了会导致学生说出来的尽是些既不像汉语又不像英语的汉语式英语(chinglish),其实这种担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这就像一个初学说话的幼儿,他常把“哥哥”叫做“都都”,这并不会引起别人的误会,随着幼儿慢慢长大,他会自然地发“哥哥”这个音,并不会引起日后说话的错误。
运用汉语拼音辅助英语发音这个方法后,我带的三个一年级在2012年浦东新区一年级英语期末测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一(7)班98.13分,一(8)班97.73分,一(9)班97.45分,分别名列全校的前三名,比平均分最低的班级高出10多分;与以往自己教的一年级相比也提高了5分左右。当然,在学生运用汉语谐音辅助英语发音的基础上,教师要进一步强调英语的标准读音,让学生在运用知识迁移原理解决记忆新单词的课业压力的同时,又在汉语和英语两种发音对比之下加深英语正确发音的印象,从而自觉丢掉汉语辅助英语发音这根拐杖,独立地站出来,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英语发音。
参考文献:
[1]侯永正.英语巧学速成法.电子工业出版社,1994-01.
[2]胡春洞.英语学习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05.
[3]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05.
[4]日新.英语学习法.新世界出版社,2001-01.
【关键词】小学英语;自然拼读法
所谓“自然拼读法”就是根据语言发音的自然规则归纳而成的一种发音学习方法。它是通过直接学习26个字母及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则,建立字母及字母组合与发音的感知,根据“字母”本身代表的“发音”,以及不同“字母组合”的发音,找出相同的音源,做有条理,有系统的整合,学生可以通过认读字母及字母组合与其所代表的发音。
一、指导学生正确的拼读方法
1.避免学习国际音标带来的干扰
国际音标与自然拼读法采用的都是音素(phonemic)教学,但前者学习48个音素,是以另外一套书面符号来代表音素。这对小学生而言,无疑加重了负担。自然拼读法则学习国际音标48个音素中的44个,是以字母和字母组合来代表音素,学习者只要记忆一套符号(英语字母)即可。这样就可以弥补因学习国际音标而需兼顾音、形两组符号的缺陷。掌握了自然拼读法,小学生就可以不需要借助音标就能认读单词,从而少学一套符号,减轻学习负担。
2.适当教一些读音规则
到小学高年级,新标准英语三年级起点第五册已经归纳出了字母和字母组合的发音,出现了全部音标的读音,只是音标的形式还没有正式出现。教师可以适当地总结一些读音规则,帮助学生音形结合记忆单词,培养见词读音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凡是遇到符合读音规则的单词,可要求学生自己拼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播放视频学习字母音,打好拼读基础
语音学习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而儿童好奇多动的身心特点不太适应单纯的理论学习。因此用有趣的学习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于是我每天课前拿出两三分钟播放中国公开课中的字母教学视频,运用谐音幽默的动作帮助学生记忆发音,例如:s 模仿蛇的样子发出s,s,s;a三个手指放在嘴边发a,a,a;p吹蜡烛的样子发出p,p,p;h装喝水状发出h,h,h;u装打伞状发出u,u,u;b手一抓一放状发b,b,b等。这些具有动作性和节奏感的句子,学生都非常喜g,不用刻意死记硬背,在说唱做的过程中很轻松地就能记住字母的发音,为今后单词拼读打下牢固的基础。
2.巧用字母磁力学具,巩固拼读法则
一般说来,小学英语单词有三个拼读法则:元音受气、哑巴e和元音当家。小学生学得快,忘得也快,因此,我借助学校购买的字母磁力学具提高学生接触字母读音的频率,使学生学习单词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例如,在学习法则一(元音受气)字母“a”时,我找学生在黑板上摆出单词“at,cat,bat,dat,fat”,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元音和单词,让学生自己总结规律:如果一个单词或音节里只有一个元音,且元音不在末尾,这个元音一般发字母音,即法则一(元音受气)。然后我再让学生四个人一组根据老师的读音快速在磁盘上摆出单词“bad,hat,cat,pat,rat”进行PK比赛,看看哪个小组磁盘举得最快,单词读得最好。学生在比赛中快速反应,快速动手,快速举起单词磁盘,快速齐读,在动手动脑的紧张活动中巩固了单词的读音,进而熟悉法则一。接下来,我再让学生摆出没学过的单词“sat,black,had,map,sack,camp,glad”使学生巩固这个法则,以后遇到这类单词,都能自主读出来,培养学生认读单词的能力。
3.创编儿歌说唱,培养学生音韵语感
一些语音规则、单词拼读是很枯燥难记的,我们可以编成音韵儿歌来记忆,培养学生的音韵语感。例如,在教字母“u”时,我编了一个chant:It’s sunny.It’s sunny on Sunday. A bus runs fast.A duck runs fast.The duck runs after the bus.Oh,what a funny Sunday!这些儿歌中含有大量“u”的发音,而且句子押韵上口。我配上音乐引导学生反复吟唱,学生在快乐歌唱中借助卡通漫画就能理解单词和句子的意思。
三、结语
小学英语是学生英语学习的入门阶段,在教学方面也有着更多的困难。将自然拼读法引入英语教学中,让英语的发音学习与汉语拼音的学习相结合,帮助学习对英语的拼读。同时引入更多的教学资源,丰富课堂内容,让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从而更愿意主动学习英语。
参考文献:
[1]陈小妹.Phonics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各学段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年28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口语训练;策略
当前的语文教育由于考察的重点仅停留在字词句的书写和作文的训练方面,听说口语表达不是重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鉴定只是在演讲比赛中作为评分标准才被重视,平时的生活学习过程中常常被家长和老师忽视,特别是在藏汉学生结合的一些学校,这种情况尤为显现。由于藏族学生来自于偏远的地区,远离都市,相对封闭,从小学开始都很少讲普通话,加之对汉字的陌生,在语文课堂上回答问题和口语表达时很不流畅,严重影响了学生展示自我、与人交流的机会。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交往越来越密切,思想、文化、科学技术日益广泛的传播和提高,要求人们必须具备较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如果一个品德高尚、学识渊博的人,不善言谈,说话词不达意,缺乏口才就不能发挥自己的全部聪明才智,就不能很好的立足社会。美国学者戴尔.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是由他的专业技术,而百分之八十五则靠人际关系和他的做人处世能力”。这其中语言表达的能力和技巧尤为关键,因此,学生在学习语言的阶段,特别是语文课上,老师必须认真思考,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针对性训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笔者根据多年教授双语班的经历,提出以下几条策略。
一、大声朗读课文,不求甚解法
所谓朗读,就是运用声音把课文内容清晰明亮、富有感情地大声读出来,把诉诸于视觉的文字内容转化为有声音、有场景的活动,由于藏族学生对汉字比较陌生,对音域节奏比较敏感,我在教学中先教拼音,分清声调,读准普通话,不讲解字词意思,让学生大声跟读,在跟读中学生开始可以借助眼神、手势、表情和肢体语言来强化表达声音的节凑。接着让学生一只手捂着耳朵,一只手拿着课本大声快速地朗读,这样有助于强化声音节奏,产生体内震动的声、韵、调的声音回路,有效刺激右脑,因为右脑控制人类的语言行为,大声朗读能锻炼舌头、口腔肌肉和思维的协调性,在语言表达时能反应迅速地脱口而出。
不求甚解,就是在学习新的课文时,遇到新的字词先不讲解意思,因为藏族学生一旦了解了字词的意思,学生在语言表达时就要先想字的写法和意思是否一致,由于藏语和汉语写法的不同,相同意思就要进行两次思维的转换,必然导致口语表达吞吐不清、缺乏自信、断续和言不达意的情况。
因此,我在讲授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朱自清的《春》这些课文时,先教他们每个字的读音,让学生掌握音、韵和调,再给他们描述出这些场景,接着播放冬天和春天的美丽景色,刺激右脑储存声音和场景的联系,一听到声音就对应出相应场景,看到场景就自然发出标准的普通话声音,声和意相对应。他们的口语表达就会流畅自然地表达出意思,就像我们听到“尴尬”一词时,第一次并不会写这两个字,但我们知道了尴尬的场景图像,听到别人的读出此音就会自然想到尴尬的场景。遇到尴尬的场景自然就会说出这个读音。
二、复述课文,故事接龙法
复述课文就是训练他们用自己的理解和角度去再一次描述课文情节的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和右脑对课文场景的呈现,可以加深学生对情节的整体把控能力。在复述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以短小的舞台剧表演为载体,既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又增强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自信心,课堂气氛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心理学家认为,口头表达是受复杂的生理和心理活动制约的。嘴巴的讲和大脑的想存在着相辅相成、互为作用的已存关系。口才的发挥是藏于内部的图像语言向外部有声语言的转化过程。人们在表达思想的时候并没有想象字或词句的写法而是伴随着头脑中图像的呈现,自然的发出表达意思的声音。在表达时,如果声音的音韵、节奏、铿锵有力,流畅自然,那么他的口才就具有感染力,交流时就会充满自信,增强成功的机率。
故事接龙法也就是先给出一个故事的小部分,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用他们的理解和想象接着把故事描述完整,越荒诞、怪异、富有创新就越好。这其实是思维延伸训练的一种方法,学生口语表达的训练除了要学会快速表达、发散表达外还要练习思维的延伸表达,即思考问题朝着纵深方向发展,从简单到复杂,由平面向立体转化的能力。例如给出故事:“从前,埃及特本城一古老的建筑中,有一根会演奏的门柱。每当太阳东升的时候,门柱会发出美妙的声音,好像是管玄乐器吹奏的声音。人们传为奇谈,有的远道而来倾听门柱的声音……”。接着给出问题:你们知道为什么这根柱子会奏乐吗?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大胆接着描述下去,故事和理由越荒诞越好。在中学的语文课堂中根据所学课文灵活地加进这样的教学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又锻炼了他们口语表达和学习兴趣。
三、主题性演讲训练法
学生的口语表达训练除了在单一课型的语文课堂上有针对性的练习外,还可以在综合性课型的语文课上以五分钟演讲的形式进行训练。演讲又叫讲演或演说,是指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演讲者面对广大听众,以有声语言为主要形式,态势语言为辅助形式,系统地阐明事理,抒发感情,以期达到感召听众的口语表达艺术。因为演讲以口语表达为主要形式,具有“真实性、针对性、综合性、感召性和艺术性的特点”。演讲者必须要有真挚的情感、合适的内容、敏感细腻的情感、灵活开阔的思维和匠心独具的艺术表演能力。在双语班中的教学中,因为他们大都是来自草地县的藏族学生,他们天生具有表演和唱歌的才能。在语文课上可以灵活地设计教学内容,以分小组的形式开展主题性的演讲比赛,再结合五分钟的才艺表演,老师和学生给演讲者以礼品和掌声的鼓励,这些举措可以有效刺激学生的热情和表演积极性,从而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就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
综上所述,中学语文课堂是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场所。语文老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如果能够合理分配、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巧妙的设计一些有趣味的教学环节,以学生为本,有针对性的开展和强化学生的口语表达,那么就能达到事半功倍、一石三鸟的效果,在传达学生基本语文知识的同时又快速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关键词: 成人;英语学习;费时低效;原因;建议
收稿日期:2006―03―16
作者简介: 关霜秀(1963―),女,山东省聊城大学东昌学院英语系讲师。
目前,我国的成人英语学习如火如荼,而费时多、收效低的问题一直
围绕着成人英语教育,笔者就这一问题作一粗浅的分析。
一、成人英语学习费时低效的原因及对策
1.缺乏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在汉语独霸的环境里,要学好英语的确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成年人的英语学多是函授性质的,连最起码的每天上英语课都不能保证。而英语学习是一个往复循环的过程,要提高英语水平,必须建立一个随时都能学英语的环境,创造语境学习法,即充分利用媒体、出版物等全方位手段,获得接受英语的最佳环境。
2.缺乏开口说英语的勇气。成年人英语学习的最大障碍是即使会也不敢说,怕说错,别人笑话自己。这种障碍好像一座围城,把那些渴望掌握英语的人们隔离在城门之外,所以要想学好英语,必须用战胜自我的MAD精神来摧毁这座围城。就像李阳所说:大喊可以增加你的信心和勇气,从此不怕开口说英语;大喊可以改善你的口腔肌肉,说出字正腔圆的标准英语;大喊可通过强烈的听觉刺激,把地道的英语敲入脑海。
3.教材陈旧,教学方法落后。目前,成人英语教学中存在着两个最根本的问题:一是使用的教材陈旧,内容结构不合理。目前所使用的教材大部分为20世纪80年代所编写的,偏重于文法的讲解和词、词组的训练,无论是选材还是练习的编写都不适应现代英语的教学。词汇表上所收词与实际应用脱节,很多日常对外交往中常用的词汇在词表中找不到,或有词却无有用的释义,如: page一词所给的含义是最基本的“页/张”,但却没有现在家喻户晓的用词: Paying(寻呼)、pager(寻呼机),等等。二是教学方法及内容滞后。英国语言学家 Marton曾写到:“我常常有这样的印象,许多英语教师,无论其经验如何,仍然不清楚或未意识到什么是课堂中最主要的。”大多数成年人学习英语很长时间,可只能读懂一些文学类简易读物,看不懂英语报纸,甚至无法回答“What do you often have for breakfast?”这样简单的口语问题。原因是学员不知道“粥”(porridge)和“馒头”(steamed―bread)用英语怎么说,因为他们从未学过这样的单词,而学过的却派不上用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除上面所讲教材陈旧外,还由于教师只遵循传统的教学观念,只重视内容的可教性与可学性,而忽视了最重要的实用性。因此,外语教学必须改革,要向教学内容和教材的实用性过渡,把传授语言知识的观念转变为教会学员使用语言这个工具。英语是活的语言,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地创造英语学习的环境,将学员置于英语气氛的熏陶之中。杰斯帕指出:教好英语的首要条件看来就是尽可能地让学员接触外语和使用外语。学外语就像学游泳一样,学员必须泡在水中,而不是偶尔沾沾水:学员必须潜入水中,并感到乐在其中,这样他才能像一个熟练的游泳者那样游泳了。同时英语教师也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结构,这样才能把最新、最实用的英语知识传授给学员。当然作为在职的成年人还应充分利用函授时间系统地学习英语知识,尽量不要出现缺课,否则会造成很大的损失。
4.英语学习时间无法保证。学习语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学习需要循序渐进。大量的调查表明,因为绝大多数成年人大部分时间要忙于工作、家务、忙于应酬各种社会活动,真正能潜心学习英语的时间并不多,这也是许多成年人学了很长时间英语而水平很低的原因。
5.缺乏恒心和毅力。相当一部分成年人学习英语时而热时而冷,兴趣缺乏持续性。何时用英语(比如考职称),就苦学一阵子。考完之后就束之高阁。形成一种学了会、会了停、停了忘的恶性循环。等急需用时再费时费力地去学,其效果可想而知。
6.单词难记。大部分成年人反映,英语语法的较系统易学,就是单词记不住。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学习者对英语的拼音语言的特点不太熟悉,或者是不习惯记忆这类语言文字,只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去记忆。实际上英语单词的拼写是有规律的,掌握了它这一难题就会迎刃而解。
二、成人学习英语的几点建议
1.要有适合成年人学习的英语教材。成年人学英语的教材最好是英语实用文,学的目的是用,有利于提高学员对英语的兴趣,如外文出版社的迷你惯用句系列:《生活英语》、《交际英语》、《趣味英语》、《家庭英语》等等,这些读物将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常用英语汇集在一起,这样大大提高了人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英语实用文,貌似简单似乎不登大雅之堂,然而它是英语语言的很重要的一部分。对旨在把英语作为工具的人来讲,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进行阅读训练,丰富词汇,扩大知识面。阅读是我们直接接触英语,及时获取各种信息,吸收他国的先进文化科学知识,交流思想的一种重要途径。据统计数字表明,2500―3000个常用词的覆盖率达85%,而其它成千上万的单词的覆盖率只有15%,因此,只要熟练掌握3000左右词汇的意义和用法,就能有较好的英语阅读能力。首先要掌握好基本词汇,然后通过有效的单词记忆法和词法去拓宽词汇量;而扎实的语法基础对分析理解句子与句子、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关系,对复合句中主句与从句、从句与从句之间的关系,提高理解文章的内容的确切含义将起到很大作用。
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信息量猛增,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加快,这就需要我们具有快速阅读能力,快速阅读能力的提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是要初步具备语言方面的技巧。二是要重视对背景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就是要对语言本身及语言所传达的各种文化信息感兴趣。三是多读一些简易读物。四是要养成“略读”(Skimming)、“寻读”(Scanning)、“成组视读”(Phrase reading)、“泛读”(Extensive reading)、和“计时阅读”(Timed roading)等几种良好的阅读习惯。五是尽可能地多背诵一些英语名著、名篇,因为这些名著、名篇不论是从内容上还是从语言表达技巧上,都具有独到之处,都是语言中的精华。背诵这些名著、名篇对掌握英语的语言表达技巧和背景知识都有很大的好处。总之,虽然学习英语每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方法,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大量的实践, Practice makes perfect(热能生巧)。
3.分清汉语与英语的表达方式。林语堂先生曾说过:在英语里只有“花闻香”而没有“花香”。中国人学习英语语法,多从汉语译文入手,如有关比较级的概念,国内语法书中都将“comparative degree”译为“比较级”,并多以good―better―best为例,译成“好、比较好、最好”,这样造成一个严重的误解,认为英语比较级等于汉语中的“比较……”,以致翻译中常见下面的译文:
(1) It's more difficult to deal with.
(这件事比较难办。)
(2)It' s co1der today.
(今天较冷。)
由于上述原因,这种望文生“译”很少引起注意。众所周知,英语比较级介于原级和最高级之间,如better比good更好,但还未及best,而汉语“比较好”却不一定“比好更好”。“比较难”意为“有些难度,但难度不大”。“比较冷”意为“有点儿冷,但还称不上很冷”。所以如果把上面两句汉语再译为英语就成了:
(1)It'srather difficult to deal with,
(2)It'sa bit co1d today.
关键词:语感;对外汉语教学;语言直觉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1-0069-03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以及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巨大,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也越来越具有吸引力,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把目光投向中国,希望在这里寻找人生的机遇。因此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学习汉语的潮流,促进了我国的对外汉语事业的蓬勃发展。
对外汉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使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长期以来对这种能力界定仅限于听说读写这几个方面,语感的培养似乎没有引起广泛重视。这是由于:一方面语感的定义并没有完全统一,在具体的表述和理解方面,存在着一些争议。例如,吕叔湘(1985)指出语感是一种“敏感”,熙(1980)也认为语感是一种“感性认识”,“我们对于口语的感性知识就是鉴别文章通顺与否的最可靠的根据”。其中的“感性知识”指的就是语感。语感可以鉴别文章是否通顺,把文章改得通顺,这是一般的语感。更进一步,更上层楼,语感可以鉴别文章是否优美,把文章改得优美,这是修辞的语感。中国人说的语感与西方人说的语言直觉(language intuition)十分类似。语言直觉是判别言语可否接受的直觉能力。但是已经有一些教育界有识之士意识到语感教学的重要性,如香港城市大学的王培光教授、暨南大学的周健教授等,都对语感教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一、语感培养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对外汉语教学应以实现教学目的为导向、以培养学生汉语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为根本的指导思想,而培养学生语感、加强语感训练是对外汉语教学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途径。这是因为,语感是人们在长期使用一种语言的过程中逐步积累起来的,它是一种语言直觉,是一种不需要思考就能对语言形式的正误做出判断的能力。语感在我们习得母语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中,语感同样是灵魂。在第二语言学习理论模式中,加拿大语言学家Bialystok将外语习得者的语言知识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种,其中隐性语言知识指的是存在于学习者潜意识层中内化了的语言知识,学习者虽不一定能将其清晰地表达出来,但能不假思索流利地使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语感。
二、第二语言语感形成的不同阶段
在二语教学中,学生的语感是分不同阶段的,是一个逐步建立的过程,作为教师要能够判断学生处于语感形成的哪个阶段,给予正确的指导,以促成下一个阶段的到来。笔者把培养学生语感的过程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经过初期的语言接触,学生掌握了改语言的语音和基础词汇,对该语言的认识还处在一个词一个词对应母语翻译的阶段,该阶段还没有形成语感,因为语感实在语言使用中获得和体现的。但是这一阶段又是形成语感的毕竟阶段,即所谓的入门。
第二阶段,学生的词汇量继续增加,同时开始学习一些基本的语法点,在想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先把意念转换成母语句子,再通过心译,逐词地转换成英语句子,这个阶段是每个学生都要经历的,也大部分二语习得者最容易止步不前的阶段,包括很多中国学生学习英语十几年,最终还是停留在该阶段。
第三阶段,学生通过语法体系的逐步完善,词汇量的进一步增加,通过大量的阅读和一些典型句型的背诵积累,可以不需要通过心译而运用英语的规则组织句子。语感已经呼之
欲出。
第四阶段,随着学生长时间地在目的语环境中的浸润,通过大量的言语实践,对汉语的特点有了比较充分的感知,能够用汉语的思维方式去理解语言和组织语言,在与目的语的使用者交谈时能够直接使用汉语进行造句,并造出符合汉语语法规则的句子。这也是汉语语感初步形成的阶段。
第五阶段,学生能够对话语或文章是否通顺自然,用词是否恰当准确,语法是否正确规范等,不需要分析思考就能下意识地做出判断,到了这一步,学生的汉语语感已经达到了和汉语母语者相同的水平。通常从第四阶段到第五阶段的跨越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阶段,甚至是十几年或几十年。所以对于大多数的留学生而言,能够到达第四阶段就算形成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感。
在教学中想使学生顺利到达第四阶段,培养其汉语语感,笔者认为教师应该针对每一阶段的教学规律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找出该阶段的教学难点和适当的训练方法。
三、语感在不同阶段的训练方法
(一)入门阶段
在学生接触语言的初期,也就是在入门阶段,笔者认为,语音是教学的关键和重点。因为语言是音意结合的系统,形成正确的发音即获得良好的语音感对学生的听力以及口语表达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为语言的学习打下基础。而不良的发音习惯一旦形成将很难改变,在今后的学习中也会引起一系列恶劣的连锁反应。所以第一步是把好语音关。
在这个阶段可以采用试听教学法,播放标准的汉语拼音、单个元音和辅音的读法,通过图示让学生了解发音的具体口型和舌头位置,最重要的还是要让学生多加练习。根据吕叔湘先生对语感的分类,语音感也是语感的组成部分,因此通过语音教学渗透语感是很有必要的。由于在接触语言的初级阶段,学生容易产生畏难心理,而大量枯燥的语音训练又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从而降低自我效能感和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该阶段要注意训练方法,提高教学的趣味性,例如可以通过游戏和一些带有竞争性质的课堂小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字母和音标的教学中,为了让让学生注意音标发音的细微差别,可以将近音字母编成绕口令,希望通过绕口令和谐的音调、较快的节奏绐学生谈美的感受,自然施渗透语感。还可以设计游戏,如教师在课前准备迷宫图,加入要练习的声母或者韵母,教师按照走出迷宫的顺序读出声母,学生根据自己听到的声母做出正确的标记。
(二)在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的过渡期间
这一阶段是语感能否形成的关键期,把握住了这个关键期,二语学习会有一个质的飞跃。笔者认为在这一阶段的训练可以从听力和阅读两方面来加强训练。从语言的输出和输入功能来说,听和读都属于语言的输入。由于在这一阶段,留学生的汉语水平还较低,因此需要积累丰富的汉语感性材料,通过记忆―模仿―练习,从而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能力。“听”是理解和获取信息的过程,和其相对的“说”是表达和传递信息的过程,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而笔者认为“听”是“说”的基础,在语言交际中,先能听懂而后才能表达自我。
美国语言学家里弗斯和坦柏利就曾经对听说在人类的言语交际活动中所占的比例作过大量的实验调查研究,他们以英语为母语的成年人为对象做出的分析结果是听占据了45%,而说则占据了30%,在人类言语交际活动中“听”所占的比重更大。因此,听既是人类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同时还是言语交际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加强听力联系是学习语言、获得语感最有效的方法。为此,不断地强化外国学生的汉语听力训练就成了培养他们汉语语感的重要
一环。
在听力训练的初级阶段,由于外国学生对汉语的感觉比较迟缓,捕捉汉语信息的能力较差,可能一句话只能抓住个别熟悉的词汇和表达,无法理解完整的意义。或者要把听到的汉语进行认真地分析,即先把它们分解成词和词组,接着综合成句子,在经过心译后才能理解说话者的含义,整个过程费时而吃力。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抓住关键词,练习所用的句子应该是短句,简单易懂,而且要反复训练,逐渐增加
难度。
到了中级阶段以后,随着外国学生对汉语的感知能力得到加强,对汉语的语音语调都已经不再陌生,这这阶段的练习要进一步强化,严格控制听的时间,训练他们的反应速度,这一阶段听力内容要形象化、故事化,避免听力材料中出现太多新的词汇和语法现象。与此同时,开始训练他们用汉语复述故事的能力,检验其听的成果如何。整个过程要遵循听音―模仿―复述的阶段学习法,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具体来说,就是当他们在听录音或看视频时时,先让他们进行语音、语调的模仿,在模仿的过程中,开始不必讲究速度,但要力求准确,然后再要求加快速度;模仿到一定程度后,再根据录音或视频的内容,让他们按自己的理解,复述录音或录像中的大致内容,培养他们最初的说的能力。这样,随着他们所积累的汉语材料不断增加以及反复的练习,他们逐渐可以自由地进行表达,自然而然也就培养了自己的汉语语感。需要注意的是,在对留学生进行听说训练时还是要遵循教学趣味性的原则,运用趣味教学法。
举个简单的例子,传话游戏,教师说一句简单的话悄悄告诉一个学生,该学生再悄悄告诉另一个同学,大概传5个人左右,让最后一位同学说出他所听到的内容。类似这种方法虽然看似简单,但对于训练学生捕捉信息和记忆信息能力很有帮助,随着学生水平的提高,还可以加大传话中的信息量;另外对中、高年级的学生还可通过一些绕口令的方法来训练他们对汉语语音的敏感度。由于趣味性教学的运用可以极大地引起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唤起他们用汉语表达思想的愿望,无形之中就能增强他们的汉语语感。
我们看到,在以上两个阶段听力都是在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是由于听是语感获得的主要途径,神经语言学临床研究证明,多个脑区参与了听觉和视觉通道中的语音加工过程,包括左侧额下回、左侧颞上回、左侧顶下小叶、以及左侧颞顶枕联合区等脑区;而且某些脑区的功能似乎并不是单一的,例如:左侧额下回即负责复述又负责语音的短时储存(祁志强2010:40)。Howard等人的研究表明听觉语言中枢似乎位于左半球颞叶听觉联合区的中部,而Demonet则定位于听觉联合区更广泛的上部;视觉语言中枢则位于视听联合区中部,而Law等人的研究则表明,视觉语言中枢位于视听联合区的上部(周昌乐、唐孝威2001:397)。“全身反应教学法”的创始人、美国加里福尼亚何塞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詹姆士・阿歇(James Asher)认为“……先发展听能再发展说话能力这一顺序是人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在语言习得方面的机制,没有人能够违反这一规律”(转引自朱建新2000:79)。通过对人类语言习得神经、心理机制的研究,培养“听”的能力更有利于语言的掌握。积极进行听力训练、刺激大脑“听神经”是增强“听”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要对“听”方面的训练予以更多的注意,听说技能习得在二语教学中应先于读写技能。
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要充分利用外部良好的汉语环境,多听多记多模仿,千万不能学习聋子汉语、哑巴汉语、应试汉语。针对这一现状,听觉和视觉刺激在现在高校外语教学中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多媒体教学,其巨大的视觉冲击和听觉感受在外语教学情境下对大脑的视听神经产生强烈的刺激,能够充分激活相关语言区的运行。
阅读也是提高语言材料储备的有效方法,特别是诵读。诵读教学在我国古代被广泛采用。昔日幼童启蒙时背的百家姓、千字文的做法其实也是一种语感训练,中国人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中国历来重视诵读的教学方法,中国传统的直觉思维方式是语感教学的思维基础。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熟读”实际上就是储存语言信息。“熟读成诵”是储存信息最有效的方法。“朗读就是一个模仿的过程,学生读多了、背多了也就自然而然地加强了汉语的语感,提高了汉语表达能力。
四、在汉语学习的第三阶段
学生要积累丰富的语言感性材料,要进行大量的浸润式的语言操练,因此老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例如可以利用中文原声歌曲、原声电影来营造真实的语言氛围。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听和学唱汉语歌曲、观看中国电影,使学生沉浸于汉语歌曲和电影所营造的地道的、真实的、汉语语境之中,让他们自觉地去找感觉、去受感染。
在播放歌曲和电影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揣摩、去感觉自已的发音与地道的汉语发音的区别。在语调方面教师要让学生逐渐领悟如何通过语调的抑扬顿挫来表现情绪上的波动。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真实语境中学习地道的日常用语和习惯用语。教师要启发学生去感知歌曲和电影所折射的文化内涵,使学生受到熏陶、收获知识、扩大视野,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又会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这样形成的语感才是丰满的。让学生自己用眼观察,用耳捕捉语言信息,将语言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能力。学生自主地调动多种感官、积极主动地进行相应的课堂活动,也为进行语感训练创造了最佳条件。
五、在语感形成的第四阶段向最高阶段的过渡过程
阅读依旧是起到关键作用,但在学生阅读的深度和广度方面要比之前阶段的要求高得多。在阅读的广度上,我们知道文字能够打破时空界限,传承文化的血脉,中华文化灿烂辉煌的五千年,包含了太多值得去理解和探求的内涵。因此,汉语中所包含的丰富文化底蕴需要学生去用心体会和理解。可以先让学生自己阅读,在头脑中想象出画面感,再展示多媒体等直观材料,让学生将文字和多媒体画面或实物相对照,从而找出自己对某词句理解的偏差或情感体验的不足,再去阅读文字,感悟语言文字蕴涵的意思、情味。
为了使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有直观性的了解,除了在课堂上播放影视纪录片以外,还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让学生亲身接触灿烂绚丽的中国文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通过开展游学活动或者语言实习,使学生亲临其境地感受中华文化的精美与博大。例如可以带学生去民俗博物馆,感受民间的传统文化,了解如剪纸、陶艺、糖人等民间艺术形式,再将所看所感写成日记。还可以带学生去听中古传统曲艺,如相声、京剧。前者可以使留学生感受中国语言的魅力,体会什么是言外之意,体会什么是中国式幽默。
任何一种能力,都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掌握。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言交际能力和汉语言表达能力也只有在训练中才能实现,所以多角度、全方位培养语感是实现对外汉语教学目的的有效途径。
语言教学目的在于培养使用所学语言的人。它不同于语言学教学。语言教学在于培养语言表达者,语言学教学在于培养语言学研究者。对外汉语教学要通过感受、学习、积累汉语言材料,学会正确运用汉语。作为一种语言教学,对外汉语教学只有强调和注重语感的培养,才能达到教学目的。
六、结语
目前,对外汉语教学中关于语感的研究还不够成熟,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关语感的定义、地位和培养语感的途径更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尽管如此,语感培养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是不可忽略的,应得到更为广泛的认同和进一步的
研讨。
参考文献
[1] Lyda E.Lapalombarn.转换生成语法简明教程:乔姆斯基语言理论介绍[M].黑龙江大学科研处,1983.
[2] 钱珍.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感[J].文学教育(上),2008,(12).
[3] 王培光.语言教学中的语感因素[J].语言与教学,1999,(3).
[4] 汤富华.感觉语感的感觉――语感还是直觉[J].外语学刊,2010,(3).
[5] 李海林.言语教学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6] 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国家汉办,1996.
[7] 刘询.对外汉语教学引论[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
[8] 赵春利,杨才英.对外汉语教学初级语感培养的原则[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2,(1).
[9] 周健.第二语言教学应以培养语感为导向[J].语言与翻译(汉文),2003,(1).
[10] Hymes D.H..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Sociolinguistics Selected Readings.1971.
[11] 王尚文.语感论(修订本)[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12] Stern H H 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