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化学工艺流程总结范文

高中化学工艺流程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化学工艺流程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化学工艺流程总结

第1篇:高中化学工艺流程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考;工艺流程;解题策略

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学科。《高中化学学科考试说明》中指出:“化学学科命题注重考查自主学习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提升,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化学工艺流程题正是考查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具体体现。

一、高考化学实验题中关于工艺流程题的考查概况

1.工艺流程题的来源

工艺流程题脱胎于无机框图推断题,它创设了一个以工艺生产为背景的真实情景,将主要的生产阶段用框图表示,用箭头将反应原料与目标产品联系到一起。基于此,出题人可将科学发展、绿色化学的思想渗透其中,以体现新课程的要求。工艺流程题的知识主线仍然是无机化学反应,但相比较于单纯考查元素性质的无机框图推断,工艺流程题则给出了更大更深更广的考查空间,它所设计的问题基本可以遍及化学模块的各个领域,主要涉及元素化合物、物质的分离提纯、化学反应原理和化学实验。设问方式也多种多样,如填空、选择、简答等。它的主要特点是题干阅读量大,生产流程比较陌生,题材新颖,考查方式灵活,无法猜题,更好地体现了公平、公正的选拔原则。

2.工艺流程题的设问角度

工艺流程题的问题设置一般都由易到难,逐层深化,立足基础,注重综合,体现学科核心素养。常见的命题角度分为以下几种:(1)化学物质化合价的判断或元素的电子式的书写。(2)书写工艺流程中部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也会涉及到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3)分析工艺流程中试剂选择及选取原因。(4)判断工艺流程中间部分产生的物质的种类。(5)选择合适的物质分离提纯的方式,能准确表述其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6)计算原料实际的需求量以及产物的产量。(7)工艺流程优化的具体措施。

3.工艺流程题的考查内容

工艺流程题尽管设问和考查内容较多,但都紧扣《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命题,不会出现偏、难、怪的问题。其主体考查内容并不会发生较大的改变。高考真题全面概况了高中的知识点,同时也突出了重难点。因此,在复习工艺流程专项的过程中应该反复研究琢磨高考试题,抓住高考出题思路,掌握命题的趋势,提高解题技巧。教师与学生都应深入了解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中的主要考查内容,以便更好地开展复习。以下对高考工艺流程考查内容的“十算”“十掌握”,有助于大家制定更加科学的复习计划。(1)工艺流程题中的“十算”,即高考工艺流程实验题中涉及的计算:根据电子守恒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按方程式系数比进行相关计算;根据盖茨定律进行相关吸放热焓变的计算;溶液中物质电离平衡常数的计算;溶液中水解平衡的计算;工业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的计算;溶液中pH的计算;原料转化率及产率的计算;产品纯度的计算。(2)工艺流程题中的“十掌握”: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以及电子式等基本化学用语;掌握部分金属和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掌握物质分离提纯的操作及注意事项;掌握常见氧化剂、还原剂及对应产物的判断;掌握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掌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掌握酸碱中和滴定及氧化还原滴定原理;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掌握盐类水解对溶液酸碱度的影响;掌握常见物质溶解度。高考题中化学工艺流程题会涵盖许多知识点,这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趋势。因此,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将以上几个方面所涉及的知识进行整合学习。

二、高考化学实验题中关于工艺流程题的解题策略

1.树立正确的解题意识

对于高考化学实验中的工艺流程题,我们要明确考查内容,熟练考查方式,还要寻找解题方向。解化学工艺流程题应具备五个意识:(1)科学意识。采用合理的分离除杂原理和恰当的物质转换方式。(2)成本意识。考虑浸出率、转化率、利用率、材料价格、能耗的控制、原料能量的循环利用,尽可能地降低消耗成本。(3)效率意识。选择合理的反应条件,在一定情况下投入催化剂的使用。(4)环保意识。绿色化学应遵循无污染、无腐蚀的原则。(5)安全意识。对于易燃易爆、腐蚀性较强、不稳定物质的处理要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

2.提高答题的规范性

通过认真研读高考试卷的评分细则,我们不难发现,在学生知识储备相当的情况下,能否细心规范准确地答题,是决定学生成绩好坏的重要因素。例1.2019年的全国II卷(节选)以重晶石(BaSO4)为原料,可按如下工艺生产立德粉:例2.2017年的全国II卷(节选)水泥是重要的建筑材料。水泥熟料的主要成分为CaO、SiO2,并含有一定量的铁、铝和镁等金属的氧化物。实验室测定水泥样品中钙含量的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易错解答:起到了氧化性作用。分析原因:指代过于广泛,没有具体到某一特定情境中。在考试过程中考生要认真审题,理解答题要求并规范作答,教师也要在平时训练中及时向学生展示标准答案,并向学生告知答案的评分细则,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现并改正自己的不足。在答题时,学生要注意所写答案与题目要求是否相同,避免所答非所问的情况发生。在正确理解题意回答问题的基础上,要突出重点,有条理性,扣紧采分点。在教学训练中,教师要对学生说明:叙述类问题并不是书写的字越多越好,答多的部分如果出现了错误,反而会被扣分。另外,要规范化学用语,注意可逆、沉淀、气体符号书写等细节问题。最后,要强调在整张试卷上答题时,字迹要工整,卷面要整洁,杜绝因字迹潦草而失分。

3.掌握工艺流程答题模板

在工艺流程题中,最受出题人青睐,也是考生得分率较低的一种题型为简答题。它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包括思维的严密性、精确性、完整性、创造性,也能考查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而学生会因为基本知识掌握不牢固,似是而非,抓不住要点,叙述不规范不全面而导致得分普遍偏低。所以,在平时注重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技能传授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在书面练习方面给予学生规范性指导,总结一些常见化工问题和实验操作答题的模板。如涉及到增加原料浸出率的措施,可以写搅拌、提高温度、增加浸出时间、增大压强等;加热的目的一般为加快反应速率或促进平衡向某一个方向进行移动;滴定终点的判断是当滴入最后一滴XX溶液,溶液颜色由…变为…且半分钟后不褪色;洗涤沉淀的操作是将沉淀放入过滤装置中,沿玻璃棒加蒸馏水至浸没沉淀,静置,待水流尽后重复操作2~3次(若滤渣易溶于水,可用无水乙醇进行洗涤)等。通过进行相关答题技巧训练,使学生掌握一些答题模板,在考试答题过程处于一种主动状态,不但能准确作答,也能节省答题时间。

参考文献:

[1]鲁名峰,申燕,桂耀荣,徐俊龙,白建娥.2019年高考化学复习备考研究(二)[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9,(03).

第2篇:高中化学工艺流程总结范文

一、再现真实化学流程,还化学庐山真面貌

化学是真实的。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感受到了平时练习题目中有虚假、捏造的痕迹,但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达成学习目标,有时候大家都在“违心”地给学生训练大量自知无用,但又不敢割舍的试题。这类试题在一些计算题、框图型试题、伪探究题中比较多见。如兴趣小组同学为了计算石灰石中碳酸钙的含量,杂质就绝对不会发生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就都是44的倍数。又如为了检验碳酸根离子、氯离子、硫酸根等离子,实验室总有那么一包粉末,它里面总是混有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等,也不知道实验室老师是不是整天没事做,把那些已经分得清清楚楚的药品再混合起来。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难道考查化学知识就不可避免这些传统的桎梏吗?不是,其实真实的工业生产中有许多鲜活的情境可以采用。因此化学工艺流程题就顺应形势而产生。

化学工艺流程题,顾名思义,就是将化工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生产阶段用框图流程形式表示出来,并根据生产流程中有关化学知识步步设问,形成与化工生产紧密联系的化工工艺试题。工艺流程题的结构分题头、题干和题尾三部分。题头一般简单介绍该工艺生产的原材料和工艺生产的目的;题干部分主要用框图形式表示从原料到产品的主要生产工艺流程;题尾则是根据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化学知识设计成系列问题,构成一道完整的试题。

其特点与作用有三:一是试题源于生产实际,以解决化学实际问题为思路进行设问,使问题情境真实,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学习观;二是试题的内容丰富,可以涉及化学基础知识的方方面面,能有效考查双基知识及应用双基解决化工生产中有关问题的迁移推理能力;三是试题新颖,阅读量大,能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收集资料处理信息能力。

例1:(2008)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参观制碱厂后,获得以下信息,并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产品与原理】

【问题讨论】:

(1)操作Ⅰ、Ⅱ、Ⅲ中,相同操作的名称为。

(2)反应①中发生了两个反应,写出其中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3)反应③中得到纯碱的化学方程式为:。

(4)溶液B中的溶质有(至少写出两种)。

(5)上述生产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是(填序号)。

A.挥发性气体C B.溶液D C.氢氧化镁 D.化肥NHCl

【组成确定】

(1)称取一定质量的纯碱样品,经多次充分加热后,再称重,质量无变化;

(2)另取少量纯碱样品加入适量水,样品完全溶解,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稀HNO,再滴加AgNO溶液,有白色沉淀。

由上述实验可确定纯碱样品含有杂质(写化学式)。

【含量测定】

称取纯碱样品10.8g加入适量水,再加入过量CaCl溶液,搅拌、过滤、洗涤、干燥后称得固体质量为10.0g,计算过程:请通过计算并结合右表判断此纯碱样品等级为 品。

【总结反思】

某同学认为,在上述纯碱含量测定中,将CaCl溶液改为BaCl溶液,测定误差会减小,其理由是。

分析:

1.知识情境真实化。题目以真实的侯氏制碱法为素材进行命制,以工艺流程图形式开门见山。

2.起点高,落点低。虽然是学生未见的化工技术,但是能完全用初中的知识加以解答,没有简单的高中知识下放;问题设置有简答题,有计算;有知识考查(化学方程式书写等),也有实验考查;有定性的判断分析,也有定量的数据处理。

3.结构设置科学合理。题目结构按照产品原料、生产流程、相关资料、问题讨论、组成确定、含量测定及总结反思,环环相扣,完全吻合科学探究步骤。

4.语言表述简约化。语言表述简洁、质朴、流畅,没有多余的“包装性”文字,让考生直接进入“化学状态”。

5.考查功能立体化。有点的考查(实验操作过滤),也有线的考查(得到纯碱的方程式书写),更有面上的考查(看懂流程判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数据处理要求思维能“来回穿梭”而不乱,能锁定三维目标,进行立体化全面考查。

附答案:

【问题讨论】:

(1)过滤

(2)NaOH+HCl=NaCl+HO或NaCO+2HCl=2NaCl+HO+CO

(3)2NaHCONaCO+HO+CO

(4)NaHCO、NaCl、NHCl、NHHCO四种中的任意两种

(5)A、B

【组成确定】:NaCl

【含量测定】合格

解:设NaCO的质量为x

NaCO+CaCl=CaCO+2NaCl

106100

x10.0g

106∶100=x∶10.0g

解得:x=10.6g

10.6g/10.8g×100%=98.1%(或98.14%或98.15%或98.2%)

若用关系式解答:

NaCO∽CaCO

106100

x10.0g

106∶100=x∶10.0g

解得:x=10.6g

10.6g/10.8g×100%=98.1%

【总结反思】

等质量的NaCO与BaCl反应产生的沉淀质量大,称量时的(相对)误差小。

二、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探究实验异常现象

异常的实验现象通常孕育着科学的重大发现,化学史上很多发现都是来源于对异常现象的探究,其中氩的发现就是很典型的一个例子。早在1785年,卡文迪许在测定空气的组成时,除去空气中的O、N等已知气体后,发现最后总是留下一个体积不足总体积1/200的小气泡。到了1892年,瑞利在测定氮气密度时,从空气中得到的氮气的密度与氨分解得到的氮气密度始终相差0.0064g/L,最后瑞利和拉姆赛共同研究后预测大气中含有某种较重的未知气体,经反复实验,他们终于发现了化学性质极不活泼的惰性气体――氩。因此,我们说化学“异常”的实验现象中孕育着创新,有利于求异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形成。同时,在探究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研究过程,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化学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异常”实验的这一特点,注意多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实验的问题情境,重视实验“异常”现象或“失败实验”的教学功能的开发就是很好的方法。在中考命题中,对实验异常现象的探究也是亟待开发的领域,这里大有文章可做。

例2:(2010)有一实验事实:铁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不但有铜生成,而且有较多的气体产生。为确定气体的成分,进行下列实验探究。

(一)探究:从物质组成元素角度分析,气体可能是SO、O、H中的一种或几种。

(二)实验:

(1)甲同学为确定是否含有SO,他将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颜色未发生变化,则该气体中 SO(填“有”或“无”)。

(2)乙同学认为只有O,则可是 来检验。实验证明乙同学的观点不正确。

(3)丙同学为判断是否含有O,同时确定气体成分,通过查阅资料得知:

O+4KI+4HCl=2I+4KCl+2HO,I为碘单质。于是他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

(三)实验现象与结论:A中观察到,证明无O;

B中观察到,证明该气体是H。

(四)实验反思:

(4)大家认为丙同学在加热之前,应对气体先以确保安全。

(5)由上述实验可知,硫酸铜溶液显性(填“酸”或“碱”)。

赏析:

1.导入开门见山。不用过多的语言赘述,直接告知你这种异常的实验现象,让你迅速进入到此题的情境中。

2.涵括内容广。不仅考了酸碱盐的部分性质,同时还包含了二氧化硫、氧气的检验,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等等。

3.获取信息素养的训练。该题并没有简单地按照以往的格式局限于氧气的检验,而是给出相关资料,并且很直接地把实验装置图给你,无须你再去设计,直接考查了考生读取信息、分析信息、信息加工的能力。

4.科学素养的培养。通过违反初中教学中常规的实验现象,引出问题,培养了考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遇见异常现象或者问题,善于发现、勇于探索的精神。

附答案:

(1)无

(2)带火星的木条

(3)溶液未出现蓝色或无现象,铜网表面变红

(4)验纯

(5)酸

综上所述,化学中考试题的命制注重学生活用化学知识的能力考查,注重学习方法与科学思想的渗透,试题的背景与现实生活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要教人求真,学做真人,要从学生利益出发,将学生素质完善发展作为立身之本。从这个层面出发,每一位化学教师都要加强对中考试卷的研究,注重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让我们的化学课堂成为共同提高师生科学素养与思维方法的智慧课堂。

参考文献:

第3篇:高中化学工艺流程总结范文

2013年是我省进入新课程后的首次高考,面对高中化学新课程、新课标、新考纲的变化,如何有效地组织搞好高三化学复习工作,提高学生化学复习的有效性是值得研究和实践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就新课程背景下高考形式的变化、课改区高考试题的特征分析及高考复习策略谈点个人的教学实践体会,供与同仁商榷。

一、新课程背景下高考的三大变化

1.试卷结构的变化。2013年我省高考采用“3+理综/文综”模式,化学试题结构采用“7+3+1”模式,与旧课程高考相比较,试题结构的主要变化体现在:(1)化学在理科综合考试中分值由原来108分变为100分。(2)客观题仍为单项选择题,每题6分,但数目由8道小题变为7道,共计42分。选择题以容易题和中等难度题为主,全面检测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重化学核心知识内容的覆盖,试题遵循由易到难的命题特点。(3)主观题分为必答题和选答题。其中必答题3道,内容主要考查《必修1》《必修2》《化学反应原理》三个模块。选答题3道,涉及《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和性质》《化学与技术》三个选修模块,要求学生根据个人的选修情况和个性发展需求任选一道试题做答,共计58分。主观题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发散性,通过多题把关,达到既能控制难度,又能提高区分度的效果,使分数有理想的离散程度,发挥试题的定位功能,达到甄别和选拔考生的目的。

2.考试内容的变化。新课程《考试说明》将化学考试内容分为“必考内容”(涵盖《必修1》《必修2》《化学反应原理》内容)和“选考内容”(涵盖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的内容,考生从中任选一个模块考试)。通过对比《考试说明》和《课程标准》的变化,其变化主要体现在:(1)必考内容包括: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和化学实验基础五个方面。增加了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删去了原考纲化学计算部分内容,将化学计算的要求分散,与相关知识内容整合。(2)选修内容包括《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和性质》《化学与技术》三个选修模块。其中《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包括“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有机化学基础》包括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化学与技术》包括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化学与材料的制造和应用、化学与工农业生产。

3.化学学习能力考查的变化。 新课程高考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考查由原来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改为:(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要求能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能正确复述、再现、辨认;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整合,重组为新知识模块。(2)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要求能够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能够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作出解释。(3)探究能力。要求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二、新课程背景下高考试题的特点

1. 注重基础,突出主干知识。纵观近几年宁夏和全国课改区高考化学试题,试题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础性、综合性、选择性、时代性等特征。注重考查中学阶段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内容基本涵盖了中学化学学科的主干知识,包括化学用语及常用计量、电解质溶液、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化学反应与能量、基础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及化学实验操作等内容。

2.突出导向性,体现各模块的特色。新课程高考试题体现了导向性,在对选修模块没有设置模块必修内容的在必做试题中要求较高,知识与能力并重。在选修中需要进一步延伸的必修内容在必答题中要求较低,只考查常识性了解、基本概念、基本知识。选答题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能力要求较高,除了必备扎实的基础知识体系外,还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立意考查。

3.突出学科内的融合,发挥试题的选拔功能。新课程高考试题重视学科内知识的融合,试题既有学科内不同单元内的综合,也有不同模块的综合,淡化了学科本位思想。特别是II卷试题没有纯知识试题或模块试题,大多数试题把实验、计算、化学用语、化学概念原理等知识相互交叉,命题思维体现知识整合能力的考查,体现新课程分层要求、递变推进的思维和尊重不同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通过多题把关,达到既能控制难度,又能提高区分度的效果,使分数有理想的离散程度,发挥试题的选拔功能。

4.联系生产、生活实践,学以致用,体现化学学科价值。新课程高考试题情景源于生产、生活实际和科技前沿,情景新颖真实,减少了虚假的、对化学学科发展有负面影响的情境素材,体现STS理念。内容涉及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环境科学,原来传统的真实情景的无机推断、有机推断框图题被以实际应用为主的工艺流程题、操作流程题、有机合成线路题所代替。此类试题有助于让学生了解化学在资源利用、工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应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科学地认识化学在生产、生活及科技上的价值及对推动人类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5.突出实验考查,体现学科特色。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学生高考的失分点,新高考的实验内容包括物质的制备、合成、分离、提纯和实验方案的设计与优化、定性实验与定量实验的结合等。而且近年有从无机物的制备转向有机物的制备的趋势。试题考视基础操作、基本方法,融实验技能、实验设计、探究方法、分析归纳、信息采集整理为一体,考查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例如,2012年宁夏卷第28题考查基本实验操作(主要考查了溴苯的制备、提纯),对促进实验教学的有序开展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6.试题呈现方式多样,重视学生信息素养的考查。新课程高考试题呈现方式新颖多样,主要以数据信息、文字信息、图表信息、反应信息、化学工艺流程、实验操作流程等形式呈现,通过对实验、图形、模型、图表的观察以及试题提供的各种信息,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准确提取实质内容,形成新知识的能力。

三、新课程背景下高考复习策略

1.研究新课程《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准确把握高考复习的方向。《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纲领性文件,在高考复习时要认真地研究对照旧课程《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与新课程《课程标准》、课改区的《考试说明》在考查内容和考核层次上的变化,明确增减的内容和考核层次的变化,要特别关注《课程标准》新增内容,必考内容中新增的化学平衡常数、盖斯定律、沉淀溶解平衡、溶度积常数等内容在新课程高考试卷频繁考查。要研究近几年全国、各自主命题省份新课程高考的试题,特别是宁夏高考试题,研究这些命题思想、命题意图、考核范围、考核层次、命题变化趋势,明确新高考考什么、怎样考、如何应对的问题,努力做到内容不超纲、难度不超限。

2.整合复习课程资源,优化复习方案的设计,提高课堂复习的有效性。高三复习的核心目的是让学生对已学过的零星、分散的化学知识进行归纳、梳理、加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让学生学会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复习要有一个整体的规划,要做到“考纲——教材——复习资料——学情”四者的有效整合,要重视考纲在复习中的指向作用,教材在复习中的基础示范作用和复习资料的辅助作用,切忌对复习资料不加取舍,照本宣科,拿一本资料从头讲到尾;学案的设计要知识梳理与能力培养相结合,要把重点知识复习与关键能力培养相结合,要遵循课时化、问题化、参与化、方法化、层次化的原则,突出“知识目标—知识结构—认知方法—技能训练”四个环节。在课堂教学中要讲清重点、难点、易混点,讲清知识体系,让知识之树在学生心中扎根。要做到“精选习题——纠错强化——变式拓展”三者的有机结合,切忌对习题不加精选,大搞题海战术。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处理好不同模块之间的关系,把化学科学中最重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观点和方法有机地融合起来。

3.夯实基础,突出主干,引导学生构建化学知识体系。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观念、基本方法是化学学习的基础。课本是高考的“根”,复习中要引导学生回归课本,引导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搞清相关概念、相似概念、相近概念的区别和联系,搞清基本原理的实质、使用范围、使用条件,从具体知识的学习转变到以观念建构为核心的教学上来,强化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形成基本的方法、基本的观念,让学生自主构建所学知识的立体体系,强化知识的纵横联系,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在复习中要重点对主干知识、高考的热点进行强化训练,让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同步增长。

4.重视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化学实验不仅是化学教学的重点、高考难点,也是学生的失分点。在实验复习中要做到:(1)熟悉常见实验的基本操作,力求实验基础知识网络化。在化学实验复习过程中应对仪器与药品、实验操作与实验技能、物质的制备与实验方法、识图绘图与安全知识、定量实验与误差分析、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实验设计与综合实验等作一些专题复习,通过对化学实验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对比,总结规律,由点到面,形成知识网络。(2)重视教材实验,力求对实验素材进行深入拓展和挖掘。对于课本的每一个实验都要弄清原理及相关的仪器装置,注重操作细节,对于每个实验,都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怎么做?②为什么要这样做? ③如果不这样做,会引起什么后果?④还能怎么做?对实验中所涉及到的重要化学方程式和重要实验现象均应做到熟练。条件许可的话,尽可能地开放化学实验室,让学生重做一些重点实验,去感受实验细节,加深体验。(3)重视实验设计与评价。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真正参与实验探究,强化实验设计训练,培养学生能根据实验要求选择仪器和试剂、设计实验步骤(尤其是画出实验方案框图)、描述现象和结论等各个实验环节,还要能对实验设计进行改进和创新。在实验训练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忌教师在黑板上实验、学生课后背实验等。

5.精心选编训练素材,提高训练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题海战术不是提高学生成绩的好办法,但适当的练习却是总复习必须的,关键在于习题的选择和度的把握。筛选习题要有典型性、针对性、层次性,又要具有启发性、时代性,符合高考命题趋势和题型变化。要在“精”字上下工夫,多中求少,少中求优。既要重视知识深度和知识体系,又要注重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全”、“细”程度,让学生走出题海,通过演练,力争达到“答一题会一类,明一知百,举一反三”。习题的选择要以中档题为主,紧扣《考试大纲》,不选或不编超纲及偏、难、怪题,基础题、中等难度题目要多选;增加小灵活、小技巧、小综合性题目。在综合提高阶段适当选择思维跨度大或综合性强的题目,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视角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要引导学生养成在解题后再思考的习惯,让学生既能使知识得到不断的弥补、完善,又能举一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