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物流管理毕业总结范文

物流管理毕业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物流管理毕业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物流管理毕业总结

第1篇:物流管理毕业总结范文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创新性培养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一、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市场需求特征

物流学科是一门综合学科,是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边缘学科。物流产业既是跨行业、跨部门的复合产业,同时又是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所以从市场需求的角度看,我国今后对物流专业的人才需求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物流行业就业岗位群分布广泛,不同类型的企业设置的岗位不尽相同,物流岗位群主要分布在企业、规划和咨询部门、科研和教学机构等三大领域;

(2)物流职业层次性,在市场经济时代,某一类型、层次教育培养的毕业生,对应的不再是单一的职位层次,而是对应着一个职位层次带,物流运作的任何一个环节都需要具备―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管理人才;

(3)物流职业岗位复合化、专门化特征,即物流行业对知识能力的要求无论是物流企业还是企业物流都具有连锁化、综合化和信息化的特点。

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重要能力构成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市场需求的特征决定了物流专门人才必须具有某些方面的重要能力。根据德国INWENT组织对德国国内的物流企业调查结果及结合国内的状况,总结出物流管理专业人才能力构成如下:其能力构成按其重要性排序如下(1=不重要,5=重要):

三、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创新性培养的必要性

1.传统教育观念适应不了现代化物流发展的要求

为了适应现代化社会对物流人才多方面能力的要求,未来的物流管理教育将侧重于对学生包括自学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相应地,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也将围绕教学思想的现代化做出调整。

2.传统的教育方法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传统观念中,管理学科基本上没有实验,以理论讲授为主,教师占据了整个课堂教学的时空,一味追求传授给学生尽可能多的知识。所以在课程教学设计时就缺乏实验、实践教学内容,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未来物流人才必须要突出综合素质,具体体现就是要让学生掌握物流管理和实用性技能,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能力, 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解决物流管理专业学习与专业知识脱钩的矛盾。未来的物流教育必须改进教学模式,增加实践环节,在实际中理解理论知识,掌握实际技能,加强实验基地和实验室建设。

3.传统的专业教材跟不上物流发展的步伐

教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重要意义。物流在我国起步比较晚,教材建设落后于物流发展,目前出版的与物流管理专业有关的各类书籍期刊教多,但质量难以保证,难以适应需求,不能指导物流业的发展。随着我国加入WTO,服务业最先开放,物流业作为第三产业,将面临来自国际的竞争。在物流人才的培养中,与国际的全面接轨也要体现在教材上,教材应充分融入社会需求的新信息、新变化,注重素质教育,实践环节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内容,明确体现物流管理专业特点。

四、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创新性培养模式

1.教学计划的匹配。

教学计划的合理安排是课程体系得以实施的保障,因此,教学计划的制定应把握好“基础、精简、实践、衔接、并行”的原则。根据“宽口径、厚基础”的教育方针,按需要规定将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的课程并行安排,构造学生网络式的知识结构,使学生能较早接触和熟悉物流基础知识和物流环境。

2.专业教学方法改革。

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教学改革,将传统的三段式教学模式改造成大信息量、突出知识点渗入、强调能力本位的综合化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改革常规的课堂教学方式,综合使用“问题教学、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

(2)推进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在专业课的教学中,定期让学生在网上跟踪国内和国际上物流产业的最新发展信息;

(3)拓展实践性教学,经常组织学生到物流公司、大型仓储基地、货物集配中心等处实习,形成对物流系统各个结点的感性认识;

(4)强调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动手能力的开发和培养,实现专业教师导师制。在学生进入二年级涉及到专业课程后,分组确定指导教师,由教师定期进行专业上的指导答凝;在学生中组建专业社团,如物流协会和科技协会,由专业老师牵线或指导,定期举办各种校内校外的活动,广泛建立起与当地物流协会、各种物流公司间的联系;定期邀请企业的各种层次的管理人员与学生通过报告和座谈会的形式进行多层次的交流,让学生了解社会和企业,确定自己的人生定位及发展目标;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市及全国性的竞赛活动,如“挑战杯”、“宝供物流的全国奖学金申请竞赛”、“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建立起毕业生定期跟踪调查制度,并进行调查情况总结,以此作为修订培养计划、调整课程体系设置、改革教学内容、改进管理思路的依据等;另外,在新的教学模式中还应强调对学生社会认可技能的培养,争取让每个学生毕业时拿到一书多证(一张毕业证,多张职业技能证),真正体现新的教学模式的特点。

3.专业教学设施建设。

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的紧密匹配是本世纪商务活动方式的变革方向。因此,在教学设施建设方面,一是要完善现代化“多媒体教室”和“第三方物流”模拟实验室,配备有“自动分拣机”、“条形码识别机”、“标准化集配车”等设备的物流管理模拟实验室,用于物流配送各环节的实践性教学;二是要进一步建立电子商务与物流实验基地,为适应未来长期发展的需要,兴建电子商务与物流相结合的实验基地,有利于开展这一领域新项目的科研试验,对电子商务的应用和物流行业的改造有深远的意义,为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现代物流管理及应用的复合人才开辟良好的实践环境。

总之,面对目前物流管理人才紧缺的局面,大力培养从事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专门人才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作者单位:重庆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第2篇:物流管理毕业总结范文

【关键词】物流管理 改革 实践教学

一、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意义

1.实践教学是增强学生就业能力的保障

近几年,对各用人单位毕业生跟踪回访,多数用人单位对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较高,认为毕业生态度认真、责任心强,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明显不足,创新意识不强,理论强于实践现象突出,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通过实践教学则可以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进行提高,让学生了解工作的具体要求,增强学生到社会上工作的适应能力和就业能力。

2.实践教学是锻炼学生的有效方法

实践教学的方式不仅使学生更深刻、具体的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够全面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研究和设计,以及人际交往和协同工作的能力。在理论教学过程中,这些能力的培养往往被忽视。

3.实践教学是培养技术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应用技术型管理人才,仅仅靠理论教学是不够的,实践教学才是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物流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在基本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侧重于学生对应用专业知识指导实践工作能力的培养。

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

1.实践教学设备体系不完善

社会对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越来越重视,许多高校重视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但由于各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发展不平衡,高校的物流管理实践教学体系设备仍然不完善,并且学校仍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课程相对比较少,在实验室的设计方面没有任何创意,也看不到高校的创设特色,所以高校的实践教学效果不显著。

2.实践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单一

受教学资源和实践方法的制约,目前的实践教学主要依靠机房里的物流软件进行简单操作演示,有些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而且教学方法比较传统,与现代物流专业的培养人才要求不相适应。在这种模式下,实质上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学生在实践课程中的参与性不强,或者参与度不够,没有很好的启发学生的思维,学生很难学到真正的核心内容和实际操作能力。

3.实践教学内容不完善

适当的实践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信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校内软硬件实践教学设施落后,设备的采购手续繁杂,无法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并且还存在教学内容更新慢,前沿性和创新性不足的问题。

4.物流管理教学师资力量不足

由于物流管理专业在我国高校的起步比较晚,学校对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经验不足,部分物流管理专业教师是与物流管理专业比较接近的,有的教师具有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但由于教师只有理论知识而没有实践经验,使得教师无法掌握物流管理专业的发展趋势,也无法灵活处理物流管理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再加上教师的专业知识没有得到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比较陈旧。

三、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策略

1.重构实践教学内容,制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

从人才培养实际出发,分析与第三方物流工作和供应链过程相关的典型工作任务,将教学内容进行重构,明确教学任务,提高学习效率,在现有教学条件和资源基础上,利用效果较好的资源、淘汰过时软件,高校要确保培养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具备综合性技能,就要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体系,为了让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要制订出理论与实践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案。

2.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工作保障体系

物流管理专业教师要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安排,紧密联系实际,结合学生特点,指导学生进行实习,提高实习指导效果。同时也要不断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激励与约束并重,增强实践指导教师的教学责任感。

3.加强教学方式的创新

由于物流管理专业相关的教学经验不是很丰富,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有些教师的教学方法仍然比较传统。为了促进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观察总结学生的学习特点,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应用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

4.加强校企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

首先要加强校内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校内实训基地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实践教学的平台,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场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在明确问题任务的情况下,通过实训基地进行实践研究。其次要加强实训基地的资源共享机制,各个高校要利用学校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建立具有本校特色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实训基地,可以拓展校内实践教学内容及效果,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可以实现与学校人才培养的有效对接,提供适当的岗位及企业资源等,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

总之,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复杂工程,在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学校和教师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既要改变教学方式。只有深化物流管理实践课程改革,更好的进行实践教学,需要物流管理专业教师根据自身专业培养目标和定位,借助已取得的成绩,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校企合作,凝练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特色,使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真正落地,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使学生获得更全面的实践技能,提高教学质量,打造应用技术型物流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家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综述[J].物流技术.2014.1

第3篇:物流管理毕业总结范文

关键词:物流管理;毕业实习;提升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G3198.2016.07.021

1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电商模式的不断兴起,社会对运输行业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从较低层次的运输搬运工、站点收派件员、到仓库理发货员、录单员,再到更为高级的运输管理人员,几乎呈井喷式增长.这使得社会对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有着较大需求,为促进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提供了契机.但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在校期间主要以理论学习为主,缺乏实践经验,毕业后往往无法胜任岗位工作,鉴于此,众多高校在物流管理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中都安排了毕业实习这一环节,即在本科生第七学期将学生送到用人单位进行为期三个月到六个月的实习过度,作为在校期间课程学习或学分修读的一部分,实习合格则取得相应学分.通过这一环节,使得学生掌握基本的工作技能,并结合专业理论学习开展毕业论文写作等环节,并进一步提升学生毕业就业时的竞争力.因此,众多高校都非常重视这一环节,但由于各高校实际情况的差异,在开展毕业实习时也各有不同,最后的成效也不尽相同.目前也有其他高校学者对这一相关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如文献[1]分析了常见的实习模式,并就实习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改进对策,文献[2]则用量化的方式建立了物流专业实习环节质量评价体系,采用FCE方法对物流专业实习效果进行评价,并通过分析评价结果提出了改进专业实习效果的几点建议.本文主要以笔者所在高校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以下简称民师院)为例,对本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在毕业实习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建议.

2毕业实习生存现状

2.1基本情况

民师院自2005年开始招收物流管理专科生,2009年学校获得升本资格并于2012年开始招收物流管理本科生,2016年迎来物流管理首届本科毕业生,2013年以后物流管理专科停止招生,因此本文仅针对物流管理本科毕业实习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说明.民师院物流管理2012级共132名毕业生,在毕业实习前,学校统一为学生联系了三家需求量较大的用人单位,分别为顺丰速运(浙江嘉兴分部),敦豪供应链(DHL东莞站),全一快递(上海、北京、东莞、深圳等地),此外,还有学生自主实习(自行选择其他实习单位),或因考研暂缓毕业实习环节.经企业与学生双向选择,132名学生的毕业实习去向安排情况为:顺丰26人,敦豪33人,全一30人,自主实习29人,考研暂缓实习14人.

2.2实习内容及工作形式多样化

据现场参观及后续回访获取的资料显示,尽管各单位都与物流行业相关,但学生所从事的业务内容却存在较大差异.在顺丰实习的同学主要在各站点进行收派件,或在中转场进行大件包裹的搬运与装卸,工作强度相对较大.在DHL实习的同学主要在位于华为公司内部的仓库从事仓管员工作,少数同学从事船务、关务或是质量监控的文职工作.在全一实习的同学主要在各站点从事录单员、质控专员或是财务相关工作,而自主实习的同学则差异较大,有些在物流公司从事与上述单位基本相同性质的工作,也有少数同学从事着与物流行业关系不大的工作.

2.3薪资待遇及劳动强度存在较大差别

根据各用人单位提供的实习薪资待遇显示,顺丰在实习期的基本工资约为1800元/月,无绩效或提成,食宿自理,这对于“双11”和“双12”等购物高峰期来说,工作强度的确是个不小的挑战,往往每天要工作十四五个小时,但是3个月实习期结束后继续留在顺丰的员工,可获得绩效奖励,每月可获得报酬为4000元左右,但劳动强度仍较大.DHL提供的实习待遇则为基本工资1700,按每天八小时制计算,加班工资为基本工资1.5倍,平均每天加班2-3小时,公司提供住宿,但伙食自理,实习生每月可到手工资在3500-4000左右.全一的实习待遇则为基本工资2500元/月,提供住宿,每月200元餐补,实习生每月可到手工资为3000左右,基本为每天八小时工作制,工作环境相比于另外两家单位稍优.而自主实习的同学,工作形式和薪资待遇则差别较大,在此不一一列举.

2.4毕业实习与就业择业匹配情况

反馈结果显示,位于三家用人单位集体实习的同学,其工作性质与物流运输行业密切相关,在实习阶段对终端物流、仓储、运输等基本环节已较为熟悉,并基本掌握了一些物流设施设备和物流信息系统的使用.这对于将在校期间学习的理论知识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有积极意义.其中,一部分优秀的同学从事着船务、关务、财务、质控等类型的工作,这些工作虽不直属于物流管理,但是仍与物流行业关系密切,且工作内容和形式相对于物流基础行业更有难度,工作环境更好,从事此类工作会有更好的发展平台.

3存在的问题分析

作为民师院物流管理首届本科毕业生,其毕业实习环节的实施无论是在学校组织层面,还是在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方面,亦或是学生自身层面都存在诸多问题.在进行实际调研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列举如下主要问题.

3.1学校组织层面没有把握合适时机

物流行业由于与电商之间的紧密关系,使得部分公司的货运量存在较大的周期性波动,尤其是像顺丰这种以淘宝件为主要客户群的物流公司来说,时机尤为重要,如“双11”,“双12”等淘宝天猫促销大战时节,全民网购导致快递公司快件数量倍增,公司此时对实习生存在较大缺口,本校前往顺丰公司的学生于11月2日出发,3日到达,离“双11”高峰仅隔几天,加上培训,时间相对紧张.但是由于其他高校学生到达时间更早,因此,在工作岗位分配上,我校学生失去了先发优势,只能被动接受剩余的工作岗位,这也是导致后续部分同学离职的原因之一.

3.2课程设置上实践教学严重匮乏

部分同学在单位实习时碰到的较大问题就是业务不熟练,缺乏操作技能,学习能力较差.一方面这与学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中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有关,没有购买足够的物流系统或设施设备供学生练习,导致学生进入工作岗位时难以适应环境.

3.3学生心态扭曲且期望过高

对大部分学生而言,毕业实习是他们第一次尝试性的进入社会,从家庭到学校,从学校到社会,感觉自己从环境上一步步“堕入深渊”,从小的成长环境,使他们面对这个现实社会时往往无所适从.对实习工作不满意,认为实习异常辛苦,对实习缺乏正确认知.事实上,产生这种心态,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缺乏社会历练经验,将学校学习作为社会实习的参照物进行对比,必然会觉得落差太大.但是他们由于经验的缺乏并没有将不同单位或工作进行横向对比,明白其实每个行业都各有艰辛的道理.此外,学生对实习环境和报酬的期望值普遍过高,当他们面临简陋的住宿环境、嘈杂的车间厂房和微薄的实习收入的时候,内心原始的期望与现实再次形成巨大落差.

3.4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缺失

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在实习岗位上,不管是何种工作性质,均对操作技能和基础能力有一定要求.在车间和仓库的岗位需要熟练掌握各类设施设备的运用,在办公室从事文职的岗位需要对计算机较为熟练,在DHL这样的外企工作的同学则需要英语达到较高的水平.然而,现实情况却是大多数同学在这些技能方面都很缺失,导致学生的能力与用人单位的期望不匹配.学校在培养学生时并不缺乏英语和计算机这些基础能力的培养,但是能够达到一定程度的学生并不多,这也成为部分同学在竞争实习岗位,甚至于日后正式择业时的瓶颈.以DHL为例,由于员工的正常流动,时不时会空出一些相对较好的岗位,企业往往会优先考虑具有一定学历水平的大学生来填补这些空缺岗位,此时英语就成为他们晋升的阻力亦或是动力,对计算机的熟练操作能力亦是如此.

4提升对策与建议

为不断提高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实习水平和质量,更好地为其毕业就业与择业奠定基础,完善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4.1进一步优化专业知识教学模式

学生在校要注重两方面能力的培养,一是基础能力培养,包括计算机操作能力,英语口语和写作阅读能力,二是物流管理专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培养.其中,前者可以通过适当的激励机制鼓励大家通过相关等级考试,如计算机一级二级考试,英语四六级考试和口语考试等,虽然等级与能力不完全匹配,但是在相当程度上二者还是呈正相关的,提高学生的英语和计算机过级率,对于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具有显著的积极效应.而对于后者,则需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加强技能训练,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比如在讲授供应链管理课程时,可结合相关的3D软件来为学生分配角色,参与模拟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了解基本运作流程,又比如在进行Flexsim物流仿真的教学过程中,可结合物流运筹学中的相关模型,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再将数学模型用仿真软件加以实现,观察仿真效果并不断改进系统,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性思维.

4.2重视高年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心理疏导

作为地方本科院校,其就业与重点高校自是无法相比,因此往往借助于毕业实习环节让学生了解本专业就业形势,直接为毕业择业做铺垫.因此,任课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就应结合当下企业需求合理安排授课内容,注重培养企业所需要的技能,力争学一门会一门.辅导员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也应多向学生解读当下就业形势,帮助学生对专业、职业、实习、择业有清晰认识,甚至有必要对某些同学进行心理疏导,避免因为对专业和职业的错误认知浪费宝贵大学时光,贻误就业时机.

4.3深化加强校企合作机制以扩大选择面

学校应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一方面可以适时为企业提供人才,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助企业平台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做到共赢.通过建立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可以在传统的毕业实习基础上深化合作,邀请企业管理人员走进课堂为学生授课,让学生提前了解企业,也可以让学生在实习期间,由公司为实习生安排更具针对性的课程,同样按照修学分的方式进行,纳入整个课程教学体系.此外,加强校企合作,增加合作企业数量,也可以让学生在选择毕业实习去向时有更多选择.

5结束语

本文以笔者所在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为例,深入具体分析了学生在毕业实习环节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可为学校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完成应用型本科转型发展的战略方针做出应有贡献,也为同类院校优化实习环节组织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唐立新.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实习模式探讨[J].物流科技,2010,(10):117G119.

第4篇:物流管理毕业总结范文

 

1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电商模式的不断兴起,社会对运输行业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从较低层次的运输搬运工、站点收派件员、到仓库理发货员、录单员,再到更为高级的运输管理人员,几乎呈井喷式增长。这使得社会对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有着较大需求,为促进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提供了契机。但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在校期间主要以理论学习为主,缺乏实践经验,毕业后往往无法胜任岗位工作,鉴于此,众多高校在物流管理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中都安排了毕业实习这一环节,即在本科生第七学期将学生送到用人单位进行为期三个月到六个月的实习过度,作为在校期间课程学习或学分修读的一部分,实习合格则取得相应学分。通过这一环节,使得学生掌握基本的工作技能,并结合专业理论学习开展毕业论文写作等环节,并进一步提升学生毕业就业时的竞争力。因此,众多高校都非常重视这一环节,但由于各高校实际情况的差异,在开展毕业实习时也各有不同,最后的成效也不尽相同。目前也有其他高校学者对这一相关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如文献分析了常见的实习模式,并就实习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改进对策,文献则用量化的方式建立了物流专业实习环节质量评价体系,采用FCE方法对物流专业实习效果进行评价,并通过分析评价结果提出了改进专业实习效果的几点建议。本文主要以笔者所在高校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以下简称民师院)为例,对本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在毕业实习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建议。

 

2 毕业实习生存现状

 

2.1 基本情况

 

民师院自2005年开始招收物流管理专科生,2009年学校获得升本资格并于2012年开始招收物流管理本科生,2016年迎来物流管理首届本科毕业生,2013年以后物流管理专科停止招生,因此本文仅针对物流管理本科毕业实习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说明。

 

民师院物流管理2012级共132名毕业生,在毕业实习前,学校统一为学生联系了三家需求量较大的用人单位,分别为顺丰速运(浙江嘉兴分部),敦豪供应链(DHL东莞站),全一快递(上海、北京、东莞、深圳等地),此外,还有学生自主实习(自行选择其他实习单位),或因考研暂缓毕业实习环节。经企业与学生双向选择,132名学生的毕业实习去向安排情况为:顺丰26人,敦豪33人,全一30人,自主实习29人,考研暂缓实习14人。

 

2.2 实习内容及工作形式多样化

 

据现场参观及后续回访获取的资料显示,尽管各单位都与物流行业相关,但学生所从事的业务内容却存在较大差异。在顺丰实习的同学主要在各站点进行收派件,或在中转场进行大件包裹的搬运与装卸,工作强度相对较大。在DHL实习的同学主要在位于华为公司内部的仓库从事仓管员工作,少数同学从事船务、关务或是质量监控的文职工作。在全一实习的同学主要在各站点从事录单员、质控专员或是财务相关工作,而自主实习的同学则差异较大,有些在物流公司从事与上述单位基本相同性质的工作,也有少数同学从事着与物流行业关系不大的工作。

 

2.3 薪资待遇及劳动强度存在较大差别

 

根据各用人单位提供的实习薪资待遇显示,顺丰在实习期的基本工资约为1800元/月,无绩效或提成,食宿自理,这对于“双11”和“双12”等购物高峰期来说,工作强度的确是个不小的挑战,往往每天要工作十四五个小时,但是3个月实习期结束后继续留在顺丰的员工,可获得绩效奖励,每月可获得报酬为4000元左右,但劳动强度仍较大。DHL提供的实习待遇则为基本工资1700,按每天八小时制计算,加班工资为基本工资1.5倍,平均每天加班2-3小时,公司提供住宿,但伙食自理,实习生每月可到手工资在3500-4000左右。全一的实习待遇则为基本工资2500元/月,提供住宿,每月200元餐补,实习生每月可到手工资为3000左右,基本为每天八小时工作制,工作环境相比于另外两家单位稍优。而自主实习的同学,工作形式和薪资待遇则差别较大,在此不一一列举。

 

2.4 毕业实习与就业择业匹配情况

 

反馈结果显示,位于三家用人单位集体实习的同学,其工作性质与物流运输行业密切相关,在实习阶段对终端物流、仓储、运输等基本环节已较为熟悉,并基本掌握了一些物流设施设备和物流信息系统的使用。这对于将在校期间学习的理论知识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有积极意义。其中,一部分优秀的同学从事着船务、关务、财务、质控等类型的工作,这些工作虽不直属于物流管理,但是仍与物流行业关系密切,且工作内容和形式相对于物流基础行业更有难度,工作环境更好,从事此类工作会有更好的发展平台。

 

3 存在的问题分析

 

作为民师院物流管理首届本科毕业生,其毕业实习环节的实施无论是在学校组织层面,还是在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方面,亦或是学生自身层面都存在诸多问题。在进行实际调研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列举如下主要问题。

 

3.1 学校组织层面没有把握合适时机

 

物流行业由于与电商之间的紧密关系,使得部分公司的货运量存在较大的周期性波动,尤其是像顺丰这种以淘宝件为主要客户群的物流公司来说,时机尤为重要,如“双11”,“双12”等淘宝天猫促销大战时节,全民网购导致快递公司快件数量倍增,公司此时对实习生存在较大缺口,本校前往顺丰公司的学生于11月2日出发,3日到达,离“双11”高峰仅隔几天,加上培训,时间相对紧张。但是由于其他高校学生到达时间更早,因此,在工作岗位分配上,我校学生失去了先发优势,只能被动接受剩余的工作岗位,这也是导致后续部分同学离职的原因之一。

 

3.2 课程设置上实践教学严重匮乏

 

部分同学在单位实习时碰到的较大问题就是业务不熟练,缺乏操作技能,学习能力较差。一方面这与学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中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有关,没有购买足够的物流系统或设施设备供学生练习,导致学生进入工作岗位时难以适应环境。

 

3.3 学生心态扭曲且期望过高

 

对大部分学生而言,毕业实习是他们第一次尝试性的进入社会,从家庭到学校,从学校到社会,感觉自己从环境上一步步“堕入深渊”,从小的成长环境,使他们面对这个现实社会时往往无所适从。对实习工作不满意,认为实习异常辛苦,对实习缺乏正确认知。事实上,产生这种心态,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缺乏社会历练经验,将学校学习作为社会实习的参照物进行对比,必然会觉得落差太大。但是他们由于经验的缺乏并没有将不同单位或工作进行横向对比,明白其实每个行业都各有艰辛的道理。此外,学生对实习环境和报酬的期望值普遍过高,当他们面临简陋的住宿环境、嘈杂的车间厂房和微薄的实习收入的时候,内心原始的期望与现实再次形成巨大落差。

 

3.4 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缺失

 

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在实习岗位上,不管是何种工作性质,均对操作技能和基础能力有一定要求。在车间和仓库的岗位需要熟练掌握各类设施设备的运用,在办公室从事文职的岗位需要对计算机较为熟练,在DHL这样的外企工作的同学则需要英语达到较高的水平。然而,现实情况却是大多数同学在这些技能方面都很缺失,导致学生的能力与用人单位的期望不匹配。学校在培养学生时并不缺乏英语和计算机这些基础能力的培养,但是能够达到一定程度的学生并不多,这也成为部分同学在竞争实习岗位,甚至于日后正式择业时的瓶颈。以DHL为例,由于员工的正常流动,时不时会空出一些相对较好的岗位,企业往往会优先考虑具有一定学历水平的大学生来填补这些空缺岗位,此时英语就成为他们晋升的阻力亦或是动力,对计算机的熟练操作能力亦是如此。

 

4 提升对策与建议

 

为不断提高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实习水平和质量,更好地为其毕业就业与择业奠定基础,完善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4.1 进一步优化专业知识教学模式

 

学生在校要注重两方面能力的培养,一是基础能力培养,包括计算机操作能力,英语口语和写作阅读能力,二是物流管理专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培养。其中,前者可以通过适当的激励机制鼓励大家通过相关等级考试,如计算机一级二级考试,英语四六级考试和口语考试等,虽然等级与能力不完全匹配,但是在相当程度上二者还是呈正相关的,提高学生的英语和计算机过级率,对于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具有显著的积极效应。而对于后者,则需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加强技能训练,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比如在讲授供应链管理课程时,可结合相关的3D软件来为学生分配角色,参与模拟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了解基本运作流程,又比如在进行Flexsim物流仿真的教学过程中,可结合物流运筹学中的相关模型,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再将数学模型用仿真软件加以实现,观察仿真效果并不断改进系统,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性思维。

 

4.2 重视高年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心理疏导

 

作为地方本科院校,其就业与重点高校自是无法相比,因此往往借助于毕业实习环节让学生了解本专业就业形势,直接为毕业择业做铺垫。因此,任课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就应结合当下企业需求合理安排授课内容,注重培养企业所需要的技能,力争学一门会一门。辅导员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也应多向学生解读当下就业形势,帮助学生对专业、职业、实习、择业有清晰认识,甚至有必要对某些同学进行心理疏导,避免因为对专业和职业的错误认知浪费宝贵大学时光,贻误就业时机。

 

4.3 深化加强校企合作机制以扩大选择面

 

学校应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一方面可以适时为企业提供人才,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助企业平台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做到共赢。通过建立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可以在传统的毕业实习基础上深化合作,邀请企业管理人员走进课堂为学生授课,让学生提前了解企业,也可以让学生在实习期间,由公司为实习生安排更具针对性的课程,同样按照修学分的方式进行,纳入整个课程教学体系。此外,加强校企合作,增加合作企业数量,也可以让学生在选择毕业实习去向时有更多选择。

 

5 结束语

 

本文以笔者所在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为例,深入具体分析了学生在毕业实习环节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可为学校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完成应用型本科转型发展的战略方针做出应有贡献,也为同类院校优化实习环节组织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第5篇:物流管理毕业总结范文

【关键词】物流管理;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一、总论

教学项目的实施是以培养目标为依托的,它服务于培养目标。物流管理实践教学的开发始终遵循大连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在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分解出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诚实守信品质、爱岗敬业精神、挫折承受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了解现代物流管理知识,熟悉国际物流基本业务流程,掌握国际物流操作技能,能够胜任国际货代、场站管理和物流配送等岗位工作的国际物流基层管理人才。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中包含三个核心能力,其中专业能力表述为:能进行国际货运业务;能进行报关报检业务;能进行国际集装箱运输业务;能进行物流配送业务;能设计并评估物流方案。在专业能力中进行物流配送业务能力是五个核心专业能力之一,物流管理综合实训这门课程承载着培养这一核心能力的重任,同时还要注意培养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这也就形成了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所示:

通过实践教学,掌握基于不同信息处理方法和手段进行物流管理的管理技术,能够独立完成物流管理业务操作。

1.专业能力

(1)能够熟练进行货物入库理货操作;(2)能够熟练运用和操作物流作业的主要设施和设备;(3)能够熟练进行入仓通知单的填写以及物流合同的签订;(4)能够熟练应用物流管理软件;(5)能够熟练进行仓库盘点操作;(6)能够按单备货以及按照客户要求(或根据实际情况)实施运输包装;(7)能够熟练进行业务收费操作和物流成本控制及分析;(8)能够实施安全管理。

2.方法能力

(1)能自主学习物流管理的新知识、新技术;(2)能通过各种媒体资源搜集所需信息;(3)能独立制定工作计划并实施;(4)能不断积累物流管理相关经验,善于从个案中总结规律;(5)能优化工作过程,节约时间,降低成本。

3.社会能力

(1)能严格遵守物流管理相关行业的职业道德,遵守行业法律、法规;(2)能严格遵守企业的安全规范;(3)能与客户进行有效的沟通,同物流工作相关人员协作共事;(4)能解决物流作业过程中出现异常问题,具备处理物流作业现场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

二、物流管理实训实施方案

学生进入大连职业技术学院物流实训基地,由企业兼职教师指导完成物流管理实训,通过实践使学生具备熟练地运用物流管理系统(WMS)结合条码、射频等识别技术实施物流管理业务的操作;了解商品的采购方式供应商网络、流通加工方法及相应包装方法与技术,熟悉物流操作流程,掌握根据配送商品信息开展配货及补货的方法,具备发运交付货品的能力。为此学院建立了物流管理实训中心,作为开展实践活动的载体。物流业务综合实训的操作步骤:

1.入库作业操作

(1)分组准备,收集、整理、分析资料,扮演不同角色(保管方和存货方)模拟合同签订过程,进行合同文本的签订;(2)根据物流合同,熟悉入库商品,并掌握好库场实际情况,编制物流计划;(3)根据物流计划,编制商品入库作业计划;(4)根据商品入库作业计划做好当天的入库前准备工作。(5)预报和接车准备,卸车前检查,卸车,包装验收,办理交接手续;(6)商品验收,填写验收单;(7)填写入库单;(8)登账,立卡,建立物资档案;(9)签单业务训练;(10)更新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2.保管保养作业操作和安全管理

(1)堆码训练;(2)用温度计和湿度计监测库房内的温湿度,填写仓库温湿度记录表;(3)进行金属制品防锈和除锈训练;(4)进行防霉、腐训练;(5)进行仓库巡查训练,填写仓库巡查记录表;(6)进行仓库日常报表填写技能训练;(7)练习库存管理信息的检索和查询;(8)消防安全检查和消防器材的使用练习;(9)仓库防盗能力训练;(10)贯彻现场的“5S”管理方法。

3.盘点作业操作

(1)分组,做盘点前准备;(2)发放盘点单,记下盘点单的编号;(3)初盘,填写盘点票;(4)填写盘点记录表;(5)复盘,确认初盘数量。若有差异,与初盘人员做好复核确认,确认后的数据记录于盘点记录表上;(6)复盘完毕,从货垛上取下盘点票;(7)按编号和发出数回收盘点票,核对盘点记录表上的实盘数据;(8)把实盘数据与账目上的结存数进行核对;(9)若发生盘盈或盘亏,分析盈亏原因;(10)编制盘点盈亏表,对差异进行处理,并提出预防和改进措施。

4.分拣作业操作

(1)打开亮灯拣货系统货架的电子开关,启动拣货指示灯。(2)打开电脑,启动电子标签订单设置系统;(3)进入电子标签订单设置系统,打开摘取式(分货式)分拣菜单,按配送订单要求录入货品的分拣数额;(4)分拣人员进入亮灯拣货系统货架前,将拣货周转箱放于分拣机下,做好捡货前的准备工作;(5)启动分拣机的辊筒式输送链;(6)进入电子标签拣货系统,打开摘取式(分货式)分拣菜单,点击单步分拣或连续分拣,电子捡货货架上的拣货指示灯随即显示每一货架需要拣选商品的数量,分拣人员先将周转箱从分拣机下拿出放至分拣机的辊筒式输送链上,然后按指示灯显示实施操作,每拣选完毕一个指示灯下的产品,即将改指示灯熄灭,一批订单中所有的指示灯全部熄灭后,总指示灯鸣叫并闪亮,分拣人员将总指示灯熄灭,周转箱经过分拣机分拣道口滑入道口底端,由理货人员整理至待发货区。

5.出库作业

(1)制作出库单证,做好出货前准备;(2)核对有关出库凭证;(3)按单备货销卡;(4)理货;(5)复核;(6)包装和刷唛;(7)清点交接和现场清理工作;(8)单证流转和账务的处理;(9)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中信息的更新;(10)出库过程中以及出库后发生问题的处理。

整个实践活动贯穿如下两个流程:物流入库作业流程图和物流出库作业流程。另外,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考核,由企业技术人员和学校专业指导教师共同考评。校企双方共同打造适应物流管理实践教学要求的质量保障机制

三、物流管理实践教学实施效果

通过这两轮教学改革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首先课程收到了学生的好评,特别是上课的参与度有了广泛的提高,课上、课下随时都会有学生的提问,为了提高操作绩效,学生要进行大量的课下准备工作,这些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毕业实习过程中,企业对学生的物流管理能力也有很高的认可;教学督导以及本系教师都对该课程给予很高的评价。提升了毕业生在企业从事物流相关岗位工作的发展空间。

四、结束语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于2002年开始设立物流管理专业,物流管理综合实训课一直是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2007年学院被国家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国家级示范校,物流管理专业是重点建设的示范专业之一,修订后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物流配送能力是物流管理专业能力中五大核心能力之一。物流管理综合实训课是肩负着培养这一核心能力的重大任务的课程之一,教学过程中对实践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如今,示范校已经顺利通过验收,本文就是将物流管理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作以总结,目的是为开设物流管理综合实践着门课程的院校提供借鉴和参考,同时也为有志于从事物流行业的人士,以及工商企业进行物流配送员工的培训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李万秋.物流中心运作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8.

[2]王郁葱.仓储管理实务[M].北京:铁道出版社,2008,9.

[3][美]兰伯特(Lanbert,D.),斯托克(Stock,J.),埃拉姆(Ellram,L.)著.张文杰,叶龙,刘秉镰,译.物流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7.

第6篇:物流管理毕业总结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 网页搭建 微信公众平台建设与推广

一、引言

教育部《2003~2007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加强高等学校校园网建设,创建国家级教育信息化应用支撑平台,全面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系统的应用水平,推动高等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随着教育信息化逐步向高校全面管理发展,在高校建立全面有效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物流管理专业的全面信息化,是新时期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必然选择。物流管理信息化已成为高校物流管理的必然趋势。

本论文以沈阳工学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信息化建设项目为研究分析对象,重点描述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网页建设的过程与目的,以及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与推广。分析沈阳工学院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探讨沈阳工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路和措施,为此专业信息化建设提供建议方案,从而提高此专业的信息化影响程度。

二、物流管理专业信息化现状

自建校以来,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校所有学院都已完成了因特网的接入,各个学院建成了自己的网络信息平台,一个具有相当水平的各院信息化体系已清晰可见。物流管理专业从属于经济与管理学院,目前信息化水平正逐步发展、以搭建完毕专业网页以及微信公众平台,并能成功运行。

三、网页搭建过程及目的

(一)网页搭建过程

1.第一步:明确建立web站点的目的、目标。目标:使所有在沈阳工学院毕业的学生能有好的方向。任何一个网都要页有存在的价值,这个价值确定了,网页建设的目标就出来了,本网页的建设目的:?加强物流管理专业信息化建设,为沈阳工学院新生指引物流方向,宣传学校物流形象:通过web站点宣传形象是一个投资小、见效快的有效方式,如果能再通过一些网站宣传手段,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信息化的大环境下任何事物都可与信息化挂钩,建设物流管理专业信息化可以将专业信息以更快更便捷的方式推送出去,让学生以及教师能第一时间了解专业资讯。同时也能通过网上互动的方式及时了解学生需要反馈的信息,在对信息加以整理后,能第及时有效的提供解决方案与相应措施。

本网页的建设目标:建设一个可正式运行的物流管理专业网页,将此网页挂到学校的官方网站上并正式运行,主要负责完善物流管理专业具体信息,包括教学课程,师资资源,考研就业指导,优秀毕业生介绍,毕业实习,日常活动等几个方面,与同学进行网上交流。完善物流管理专业信息化建设。

2.第二步:规划域名。明确了网站建设的目标后,就需要我们为网站起一个名字,专业术语叫做网站域名。起一个好的域名对于网站的宣传是非常有帮助的,一般的原则是短小、上口,便于记忆,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好的便于记忆的域名基本都被注册了,而域名又不像人的名字是不允许重复的,所以起一个好的域名越来越困难。

因为本次活动所制作的网页直接与学校官网相挂钩,因此网站的域名则遵循学校网站的域名。本学校域名为http://.cn/gw/index.jsp

3.第三步:网站策划。基于网站的最终目标,网站需要一个策划过程,比如网站的色彩基调、网站的栏目设置等等,网站策划的目的是为了完成网站的目标而对网站的分类、分类下的内容等等的规划性工作。

具体包括的内容有:网站整体风格的确认,一般主要是网站首页风格的确定。色调:网站应该确立自己的一个主色调。沈阳工学院物流信息平台采用的是红,白,蓝三主要色调,即简约又丰富,以此用来体现物流管理专业的文风而且与沈阳工学院官方网站的色彩基调相匹配。排版样式:使用800象素横宽的设计。?导航、内容等的排版方式:导航主要包括横排和竖排。栏目规划:就是勾划出网站的栏目结构图,也叫SiteMap图,可用微软的Viso等工具来描绘出这些结构来,根据网站的总体定位来考虑栏目的设置,同时还要考虑是否有这些内容,栏目是为网站的运营目的服务的,因此本网页的栏目规划中主要包括,网站首页,物流概况,新生指南,教师风采,特色社团,日常活动,毕业实习,人才培养,考研就业,联系我们这些栏目。设置以上栏目其目的是系统的物流管理专业信息进行整合,并给同学进行网上交流学习提供便利的平台。因此本网站周围镶嵌的图片是与物流息息相关的景观图片,一些网站喜欢采用大量的flash,而且不经过压缩的使用,这样非常消耗带宽,而且一般用户在2~3秒无法打开你的页面就已经失去了兴趣,所以慎用过大的flash。但就目前由于技术手段不够因此,放弃使用Flash。

4.第四步:选择软件实现平台。任何软件离不开硬件平台的支撑,网站系统也是如此。而网站除了传统的服务器外还需要公网带宽资源的保障。建立网站本身的软件可以有2种方式,直接采用简单的HTML建立静态的网站,或者采用主流的几款内容系统。

HTML网站的好处是简单,费用低,当然缺点也是非常明显的更新过程相对复杂,时间长。对于一些简单的不需要更新(当然不需要更新的网站基本不存在)或者更新周期很长,对更新时间也要求不严格的网站可以采用。

其它大部分网站多应该选择成熟的内容系统,或者自己开发一套简单的内容系统来支持自己的网站。但是HTML对专业水平要求也比较高,现在出现许多第三方便捷制作网站的方法,比如本次活动使用的Dreamweaver8。即使是对网站不太了解的人,经过简单学习也会进行简单操作。

5.第五步:Web页面开发。不论采用何种内容管理系统,都要在先期把静态页面开发出来,至少也要开发出大部分来,一般如果是自己开发的简单内容管理系统,可以页面制作和程序同步进行,也就是美术编辑和程序员共同配合工作。美术编辑在完成页面的HTML程序后由程序员加入jsp、asp、php等代码。这也是自己开发内容系统的弊端,因为没有完整的软件设计,基本是根据前台表现来做后台应用,每次修改美编和技术基本要混在一起改,互相影,这些都不是好的软件开发模式。

如果采用商业版本的内容管理系统,一般都需要先做好静态页面(HTML页面),然后在其上通过标签等手段产生模版,被内容管理系统调用。由于使用dw8软件,因此回避了许多困难,前期可以选择先做一张网站首页,而后,通过制作网站首页的模板,来进一步制作以下的子网页,实现方便快捷。

6.第六步:模版制作。模版在dw8中可以很快的通过一张首网页来实现,选择文件中的另存为模版,可以创建很多模板子网页,其中还可以自己定义可编辑区域和不可编辑区域。

7.第七步:系统上线。模版设计完成并调试好后就需要把整个系统搭建在前面提到的IDC中,也就是常说的系统上线。?系统上线最主要的工作是调试:?功能调试,开发环境和生产环境总是不完全一致的,需要在系统上线的过程中在进行一次完全的测试。在dw8中可以实现简单调试,或者通过观察断掉的链接来改正故障性能调试,对于生产环境各种参数的调整,以保证系统以最佳状态展现在用户面前?内容调试,逐条初始化网站的内容,并审核,因为网站上线后,所有内容均可以被外人看到,因此不能发生错误。

四、微信公众平台搭建及推广

(一)微信公众平台搭建过程

第一步:登陆微信官网申请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类型分为企业号,个人号。由于物流管理专业微信公众平台需定时推送消息,因此需申请个人号。

第二步:输入邮箱地址,和登陆微信公众平台的密码,点击注册。

第三步:激活微信平台账号感谢注册,确认邮件发送至邮箱,进入邮箱查看,并激活公众平台账号。

第四步:在以申请的微信公众号内设置账号名称,以及子菜单内容。

此微信公众号中子菜单包括:专业信息,教师团队,优秀毕业生,考研就业,教师答疑,雏鹰创业,物流协会,获奖情况,专业课表,放假通知,考试时间,生活服务等内容。

第五步:按时推送消息至此微信公众号内,并开始适用实施。

(二)微信公众平台推广

由于微信是现在社会上比较新兴而且堪称主流的一种信息传递方式,因此将微信平台的推广同样作为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部分。微信号推广主要可通过让同学关注微信公众号,并且经常推送有关物流管理专业的信息。例如,考试时间放假安排,课上课下互动等,从而有利于进一步了解物流管理专业的一些相关概况。

五、技术支持

网站及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需要用到以下技术:

FTP上传工具:文件传输协议使得主机间可以共享文件。 FTP使用TCP生成一个虚拟连接用于控制信息,然后再生成一个单独的TCP连接用于数据传输。控制连接使用类似TELNET协议在主机间交换命令和消息。FTP主要用于数据传输。

数据库技术:简单来说是本身可视为电子化的文件柜――存储电子文件的处所,用户可以对文件中的数据进行新增、截取、更新、删除等操作。

六、总结

第7篇:物流管理毕业总结范文

关键词:物流管理 企业 课程 实用化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30-0042-02

物流管理专业,始终坚持新形势下高职高专的教育方向,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自觉融入到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之中,努力探求物流行业的发展特点,认真研究物流行业人才需求特点和变化规律,及时调整、改进人才培养方案,以适应市场形势的变化要求。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是中国物流学会、河北现代物流协会、河北省交通企业协会的理事单位;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标准化委员会的物流师职业资格培训中心。物流管理专业现代物流实训基地2007年5月入选为今后四年国家和省重点支持建设的河北省高职教育50个实训基地之一;同时又是河北省教育厅中等职业学校物流管理专业师资培训基地;2007年8月被中国交通企业管理协会物流管理委员会评为“中国物流企业人才需求十佳理想院校”、“中国物流人才培养基地”,2010年10月被评为省级示范专业。

物流管理专业抓住物流快速发展的机遇,边建设、边调整专业的办学方向,在九年的教学、教研和教改的实践中,逐步形成自己的一些专业特色――“抓技能,重过程,与企业零距离对接”。

一、专业办学理念――“拉”、“推”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高专教育以培养适应生产、销售、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根本任务,毕业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应体现以二次转化(实际操作)为主体、以一次转化(运作设计)为辅助特征的高职特色。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时,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

根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不断深化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根据就业岗位群职业能力的需求,从2002年招生开始,根据河北及周边地区物流发展状况,边建设、边调整专业的办学方向,形成了以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拉”、“推”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拉”、“推”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以“企业人才需求调研”为引导,拉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企业的需要就是我们制订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调整教学结构的重要依据之一,企业需求拉动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方向,使企业愿意来招聘学生,且有信心大量“订购”我们的学生;同时我们也采用“推”的方式,利用我们的优势,走出去,使企业了解我们,形成对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需求。我们的具体做法是:(1)通过大量的市场调查,同企业广泛接触,宣传专业的优势,发现企业的需求,同企业建立长期稳固的联系,根据企业需求 “量身定做”高技能物流管理毕业生。(2)对一些需求量大的企业作为学生的实训基地,学生定期或不定期到那里参观、顶岗实习。校企双方不断进行信息反馈,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对完善培养过程形成了一种动态的运行机制。(3)校内的教学设计请有丰富实际经验的企业管理者或工程技术人员做指导,由他们根据企业的实际提出改进意见,使教学的很多环节都紧扣生产管理的实际,做到“有的放矢”,拉动企业需求。(4)利用广泛的社会网络来搜集人才需求信息,推动企业需求。同多家专业的咨询公司建立联系,利用他们的信息资源,为我们专业服务。他们长年为我们提供人才需求信息,我们不断为他们输送可用人才,彼此之间达到双赢。

二、专业的教育模式――“注重培养过程,强化专业技能证书”

物流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上充分体现了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以产学合作教育模式为基础,形成了“注重培养过程”的鲜明特色。

注重教学过程,强化考取专业技能证书意识。重视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推行“多证书”教育,将职业技能鉴定融入到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教学与实际项目紧密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所学专业知识的实用性。

满足市场的需要就是我们做课程设计、进行教学管理和确定培养方向的最终目标。通过我们对企业的多次走访、多次地与企业管理人员的座谈以及对大量信息资料的分析了解到,市场对物流专业人才需求的特点是“高端人才看经验,低端人才看证书”。因此,对于高职类的物流专业来说,强化学生考取专业证书的意识尤为重要。

物流管理专业 “以考取专业证书,带动专业学习”,把专业学习和考取专业证书结合起来,使教学和考证相互促进,相互检验,教考相长。并要求每一位学生在毕业前,必须要拿到一个以上的专业技能证书。

在课程设计中,专门安排了考证有关的课程。在其他的相关课程中每位授课教师也都非常注重对考证内容的讲授,在平时的作业中、课堂讨论中以及期中、期末的考试题目中,也都突出了考证相关的内容。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考证意识。

我们联合了物流行业协会的多家考证机构,同他们建立起长期稳定的联系,把他们富有经验的老师请进来进行指导,我们也组织学生走出去,上门听课,与有实践经验的企业管理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学了就考、考了促学的特点尤为明显。

为了适应高职物流专业教学特点,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鼓励学生参加多种物流行业认证,如:物流师、报关员、国际货运员,条形码,叉车证,ERP系统供应链模块认证等。目前本专业学生毕业时都能取得一项专业资格证书。

物流管理专业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充分考虑了教学、试验、实训内容和执业资格证书的取得紧密结合。例如物流技能培训内容就结合“物流师职业资格证”、“叉车证”、“条码证”等。

三、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实用化”,与企业零距离对接

物流管理专业经过近六年的教学研究改革形成了由课堂实训、综合模拟实训、社会实践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制定了菜单式的训练项目,逐项演练,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理论教学强调实用,实践教学以真实的流程和实务规范为标准。

1.教学软件实际化。注重实践教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实现了和企业的零距离对接。物流管理专业的“供应链管理软件”与河北快运集团有限公司的实际应用软件是同一版本相同的软件,真实的实务流程、真实单据,使学生了解了应具备哪些理论知识,同时还体验到实际的运作过程中(在运作流程交叉环节)应注意的事项,建立感性认识,同时和企业真正实现了零距离对接,学生毕业后上手能力强。

2.电子信息技术常用化。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的本质区别之一,是在观念上强调物流系统的整体化运作,在操作手段上强调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信息化技术已经是支撑现代物流活动的最重要的条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物流业的信息化程度将会越来越高。物流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项操作都会在不同程度上伴有信息技术的应用,不能有效地掌握信息技术的技能和技巧,就不能适应未来的工作,竞争的优势也要大打折扣。因此,物流管理专业以侧重电子信息技能训练的理念为先导,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强调课程与电子信息技术相联系,学生在校三年的学习的全部课程中,有40%的课程都有相关电子信息技术内容。

3.技能训练实用化。在生产实训环节中,加强技能训练实用化,将课本上的专业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促使学生系统、扎实、灵活地掌握专业基本知识。

目前我们建立了可供学生使用的校内物流实训基地,有现代物流实训中心,物流模拟实训中心,网络实训中心。现代物流实训中心配备了多套先进的物流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分拣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处理设备,拥有先进的电子教学平台,连接各种实验设备和演示设备,配备多套物流软件能够完全满足各种教学和演示的需要,试验、实训模拟环境仿真。例如:物流实训中心的生产物流区完全模拟美的空调生产线的实物配送环节;拥有国内最先进的叉车、全自动堆垛机等物流专业设备,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技能训练。

四、专业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特色――突出学生的“参与性”,教师的“指导性”

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方法的改革,采用了多媒体授课、学生互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模拟实训、学生网上自主学习、教师课下及网上指导的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加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形式,突出了学生的参与性、教师的指导性和教学方式的实践性,形成了“课堂教学与多媒体、网络、现代信息技术交互活动相结合的复合式教学手段”。

物流管理专业以上述教学硬件、现代物流基地为基础,科学合理的教学措施作保障,以及我们在专业教学实践中形成的鲜明特色为指导,充分保证了本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学生就业率高,工作上手能力强,2007年毕业生就业率达到 96.4%,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专业对口率高,工作上手能力强,不少同学受到用人单位好评,在河北交通系统的物流企业中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形成了该专业的招生规模逐年增大和就业率逐年提高的良性循环。

Catch Skills, Heavy Process, and Enterprise Zero Distance Docking

ZHAO Jing, DU Wen-li, CHENG Bo

(Hebei Traffic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Shijiazhuang 050035,China)

第8篇:物流管理毕业总结范文

西安翻译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现状

西安翻译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开设于2005年,只是因为“物流热”,应对企业物流管理人才匮乏和社会需求开设专业,未能或者来不及对该专业进行充分调研,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缺乏职业特色。然而物流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专业,初期没有太多实践环节,只能靠教师传授理论知识。2007年,购置了一小部分物流专业软件,开设了《供应链管理》、《第三方物流》等实训课程。但仍然处于物流管理发展的初级阶段,不能达到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

物流管理专业改革措施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大改革,本科院校转向应用技术型的紧迫性毋庸置疑。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应用技术型人才,是指掌握和应用技术手段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人才,任务是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因而常处于工作现场或生产一线工作。物流管理专业应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改革,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

1.专业方向设置

现代物流管理需要跨学科复合人才,西安翻译学院现物流管理在校人数450人左右,课程设计中涵盖仓储、运输、第三方物流、国际物流、外贸函电、电子商务等课程,学生在短短3年专业课学习时间内,学得杂而浅,理论知识还没有掌握,更不用说掌握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技能。

因此,就物流管理的大范围来看,可以把物流管理专业分方向设置,以西安翻译学院为例,拟分为企业物流方向和国际物流方向。两个专业课程可以有所交叉,但是就业方向不同,培养侧重点不同,这样设置可以延长学生在核心专业课的学习时间,并针对不同方向取得相关岗位职业资格证书。

2.人才培养方案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大学生“就业难”和行业企业“用工荒”现象并存,主要问题不是有多少毕业生,而是人才供给与需求在培养规格上的错位对接,因此毕业生结构性失业。针对物流专业以上两个方向修改人才培养方案,考虑物流类职业资格考试证书要求,要求企业直接参与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先定岗再设制课程,岗位下设置专业核心课程,企业物流方向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物流管理特别是企业物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物流公司经营管理方法和运作,从事物流管理的初步能力;企业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的能力;物流技术方案和物流信息系统分析设计的能力。毕业后面向商业企业、生产类企业就业。

国际物流方向侧重于培养国际贸易物流管理人才,毕业生主要供给在西安国际港务区。除了解物流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应了解内陆港国际物流计划,了解物流的国际化生产、分配、交换、流通整个过程的计划管理;了解国际物流统计管理;国际物流费用成本管理,合理控制物流成本构成;熟悉国际物流所有设施设备,加强对各类设施的配套管理。熟悉国际贸易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能用一种外语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书刊、文献、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毕业后面向外贸企业、国际内陆港范围就业。

3.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高校转型改革的关键,西安翻译学院

现有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基本上都是直接毕业于“211”学校的硕士研究生,这种“从学校到学校”的模式与物流管理超强的实践能力是不匹配的。“双师型”教师既可以引进也可以培养,应尽快启动“引进来,走出去”、“1321”方案。“引进来”,脱离企业的培养人才是不科学的,高校应与地方企业紧密合作,在企业工作的一线管理者,在高校以讲座、论坛、参观、比赛等多样形式将行业、企业的现状、规范融入教学中。“走出去”,鼓励年轻教师走进企业,亲身体会了解企业发展,了解行业动态,为更好地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服务。积极鼓励年轻教师考取职业资格证书。“1321”方案,每门课有一个课程负责人,至少有三个专业教师讲授,每两年专职教师在企业挂职锻炼一学期, 每门课都有1名企业员工参与课程教学。学校也可以开设高级人才培养班,培养已经在企业担任职务和岗位的员工再进修。 4.校企合作、以赛促教、创新教学方法

⑴校企合作、互帮互助

高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开拓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共建师资队伍、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有能力在校外建立专业实训基地,资金不足在校内建立软件模拟实训基地。将物流的仓储、运输、配送、供应链管理等模块加强实训。目前西安翻译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已建成供应链管理实训软件、flexsim、任务式三维立体互动模拟软件(运输、仓储、配送)等校内实训基地。

高校成立课程研究小组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西安翻译学院成立的“新丝绸之路研究中心”积极响应提出的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洲际区域经济合作构想,积极搭建科研平台,充分调动教师科研积极性,围绕和服务社会经济与发展,做好科学研究工作,打造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科研团队。

⑵以赛促学、以学促教

高校与企业可以在高校范围、专业范围建设比赛,共同制定比赛规则,组建评委会为同学们开拓思路、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激发大学生的正能量。同时,高校通过与企业组织比赛,也使教师及时、迅速地了解行业、企业动态和人才需求,调整教学方法及内容,形成良性循环。

⑶创新教学方法

开展互动式教学方式,以小论文、小课题、小比赛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每个专业方向设置“微信”平台,教师引导并由学生组成管理队伍,发专业、行业小知识、行业动态、国家法律法规等知识链接;由学生建设小企业,为社会需求者提供物流咨询、方案设计等。

5.服务地方产业,促进地方经济

西安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西部大开发的最热点地区之一。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是我国大陆桥经济带基础和实力最强的经济区域和最发达地段。西安翻译学院的物流管理专业的企业物流方向就应以陕西支柱产业为出发点,服务地方企业,发展地方经济。

西安国际港务区自重新组建以来,就以高标准的规划和建设引领国内“内陆港”建设的潮头,以现代物流和现代服务业为特色。西安国际港务区将探索社会经济一体化新路径,着力打造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先导区,承担“以大物流带动大服务,以大服务升级大产业,以大产业推动大城市,为大城市开创大未来”的光荣使命。物流专业中的国际物流方向就是以西安港务区为服务对象的。

第9篇:物流管理毕业总结范文

Abstract: Talents training mode is the sum of training goal, training standard, basic training method and process management.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mode's reform should not only meet the logistics industry demand, follow the rules of ability progressive, but also integrate inner and outer of schoo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sources. The logistics management specialty of An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implements the talents training mode reform of "three phases" ability progression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applied type course construction, double-qualified faculty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teaching bases construction, the talent training characteristics of "one main line, two fusion, three layers of docking, four strengthening, five kinds of ability" are highlighted.

关键词: 能力递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Key words: ability progression;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talents training mode

中图分类号:G64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2-0209-03

0 引言

党的十报告明确指出“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作为复合型产业的现代物流业无疑将面临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安徽省分别于2010年、2011年、2012年连续出台《安徽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的若干意见》,将现代物流业作为主导产业之一。为服务于安徽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安徽科技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于2006年设置;2010年4月被确定为校级重点改革专业,全面实行能力递进式“三阶段”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历经8年的“一改三建”,即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专业“一条主线、两个融合、三层对接、四个强化、五种能力”人才培养特色得到凸显。

1 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举措

1.1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物流管理专业的改革始于2009年的课程实习综合化,将多个课程实习综合在一起进行,避免单门课程实习时间短,走马观花,流于形式。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强化“能力”核心,突出“应用”目的,即能力递进式“三阶段”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一年半通识教育阶段一年半岗位模拟和运营深化教育阶段一年专业综合提升阶段。

1.2 “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 双能型师资是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的关键,安徽科技学院一直以来将双能型师资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之一,并制定了《关于加强“双能型”教师队伍培养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能力锻炼的意见》、《安徽科技学院外聘教师管理暂行办法(修订)》等相关文件。自2006年以来,物流管理专业根据学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发展为核心,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指导思想。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引进和培养学科带头人、高层次人才和优秀中青年教师为重点,以“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通过鼓励教师进行ERP工程师等职业资格培训、校企教师“互派、互聘”、教师服务社会等措施不断加强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目前物流管理专业拥有双能型师资15人,所占比例79%,外聘教师25人。

1.3 应用型课程建设 课程体系是大学为达到专业培养目标而设计并指导学生的所有学习内容及其构成要素的总和[1]。课程改革与建设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途径。应用型课程建设思路是:根据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引入企业资源,组建课程组,实行组长负责制,进行课程体系改革、目标分解、优化资源配置、考核方式改革等全过程的管理,突出“整体素质高、知识结构优、应用能力强、实践能力强”的培养目标。物流管理专业《采购与仓储》和《运输与配送》两门课程采取理实交融、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将理论融入实践教学,企业参与课程建设的全过程,学生在现场学、在干中学,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

1.4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①建立个性化发展的校内创业基地。校内实践基地建立了功能多元的经管实训中心和个性化发展的创业基地。安徽科技学院大学生创业园建立于2011年,以大学生创业园为平台,鼓励学生结合专业积极开展创业实践活动,进一步增强创业意识、提高综合素质和提升实践能力。物流管理专业所创办安科笑达快递通过项目论证、创新运作思路,精细化运营,取得了很好的运作效益。该项目团队在第一届全国创业专项大赛中进入全国20强。②建立深度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建立深度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有安徽德力、南京远方、上海日精物流等十多家企业。合作企业参与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设计、实践教学指导、毕业论文设计等各个环节,学生在实训基地进行课程实习、专业综合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学生毕业后,部分被合作企业留用,实现了实习与就业的零距离。

2 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路径

2.1 以行业发展为指引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结合了国家《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和安徽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09-2015)》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刚要》等政策,为满足一体化、专业化、信息化、国际化的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需要,旨在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国际化”等高层次物流管理人才。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能够在各级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工商企业以及科研院所中从事物流系统优化设计和物流经营、管理工作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2.2 以职业岗位发展为需要设置课程体系 根据物流运营的实际要求并参考了物流师国家职业标准(二级),以职业岗位发展需要设置课程体系。设计思路是专业人才就业企业专业人才就业岗位核心职业岗位技能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新的课程体系实行“平台+模块”的课程架构,即“2+3”课程体系,既坚持学科的基础性,又结合岗位的发展需要。两个平台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平台、专业教育课程平台;三个模块包括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模块、个性化拓展课程模块。新的课程体系夯实了学科基础、突出了核心能力的培养、满足了个性化需求、提升了岗位适应性和拓展性。

2.3 以职业能力提升为核心强化实践教学 物流管理专业形成了感性认知、模拟深化、综合提升的能力递进式“三阶段”人才培养模式及两线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一线为物流管理专业能力训练,一线为管理综合素质、创新创业能力训练。新的实践教学体系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做到层次合理、学时比例合理、递进阶段合理,既夯实了实践能力又符合能力发展的规律。

2.4 以强化应用为目的改革教学方法 按照基础夯实、口径适中、强化能力、注重应用的原则,整合了课程间重复内容,提炼出了《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采购与仓储》、《运输与配送》、《物流成本管理》、《物流战略管理》、《物流信息系统》和《国际物流学》等八门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教学方法有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理论融入实践,企业参与,采用课程有《采购与仓储》和《运输与配送》;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学生分组完成项目规定的调研、撰写调研报告和策划书,并制作PPT进行答辩,教师参与整个过程进行指导,采用课程有《管理学》、《物流刮泥概论》、《商品知识及养护技术》等;案例教学模式:典型案例启发性问题小组讨论总结发言理论归纳,采用课程有《管理学》、《物流管理概论》、《商品知识与养护技术》和《供应链管理》等。

2.5 以凸显综合素质改革课程考核机制 形成多元、动态的课程评价机制,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学科基础课程考核采用平时考核成绩(20%)+实训考核成绩(20%)+期末考核成绩(60%)。学生必须获得双60分以上方可通过课程考核,其中三项综合考核必须达到60分,基础知识笔试成绩必须达到60分(基础知识卷面成绩100分);专业课程考核由授课教师自行设计,主要采用平时考核+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社会能力+方法能力+软件应用能力等;校外实习课程考核:由企业指导教师和校内指导教师共同考核,以企业考核为主,考核方案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

2.6 以适应社会需求推进双证书制度 着力推进“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制度,鼓励学生参加物流及相关职业技能培训及考证,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目前已经开展的职业资格证书认证包括物流师、报关员、ERP工程师、ISO9000内审员、营销师等,学生的参与率每届平均达到110人次,通过率达到30%。

2.7 以整合企业资源助推专业发展 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办学从共建实习基地的低层次合作、到共同承担核心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发展到企业参与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形成资源共用、机制互动和成果共享的高层次合作。合作企业作为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成员,每年定期参与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会议,讨论和指导专业建设的各环节,企业管理人员与学校专业教师一起共同研讨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参与理论与实训授课以及毕业论文设计。校企尝试实现人力资源“互派、互聘”机制,实现才智共用。

3 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特色

3.1 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凸显 经过专业团队的共同努力,历经8年的改革与建设,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以及就业质量在稳步提升,2012届物流管理专业就业率达到100%,学校获评全国毕业生就业50所典型经验高校,优质就业受到地方政府和社会的认可和肯定。物流管理专业“一条主线、两个融合、三层对接、四个强化、五种能力”人才培养特色得到一定凸显。一条主线:以应用为目的;两个融合:第1个融合是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培养相融合;第2个融合是企业文化、行业文化及校园文化相融合;三层对接:即专业与产业、课程与职业以及师生与企业进行三位一体的无缝对接;四个强化:强化应用能力培养、强化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培养、强化个性化发展培养、强化职业拓展能力培养。五种素质:知识丰富、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吃苦耐劳、持续发展。

3.2 物流学科科研实力得到提升 浓厚的科研氛围培育了一支作风扎实,积极上进的科研队伍。物流管理专业形成了骨干教师人人有课题研究,青年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研究的局面,特别是近年来在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带头人胡月英教授的带领下,物流管理专业团队在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方向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该方向的选择既符合我省区域经济的特点、又结合了我校农科优势,学科组在课题申报、调研、研究等过程中,提高了整体科研水平,拓展了知识结构和深化了文化内涵,一支具有良好教风、较高教育、教学水平的教学队伍正在形成。

3.3 社会服务能力得到提升 物流管理专业团队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以积极主动、踏实能干和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合作单位的信赖,在物流园区规划、物流系统规划、中高层管理干部培训、人力资源培训规划制定、创业培训、地方政府质量奖评审等方面与合作单位进行了深入全面的合作。物流管理专业团队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罗高涌,张瑾.基于CDIO模式的校企合作办学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教探索,2011(5):71-75.

[2]刘友金,廖湘岳,向国成.经管类本科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研究,2010(3):100-103.

[3]董泽芳.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界定与要素解析[J].大学教育科学,2012(3):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