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餐用餐礼仪范文

中餐用餐礼仪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餐用餐礼仪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餐用餐礼仪

第1篇:中餐用餐礼仪范文

中国的饮宴礼仪号称始于周公,千百年的演进,终于形成今天大家普遍接受的一套饮食进餐礼仪,是古代饮食礼制的继承和发展。

饮食礼仪因宴席的性质、目的而不同;不同的地区,也是千差万别。古代的饮食礼仪是按阶层划分:宫廷,官府,行帮,民间等。而现代饮食礼仪则简化为:主人(东道),客人了。

作为客人,赴宴讲究仪容,根据关系亲疏决定是否携带小礼品或好酒。赴宴守时守约。抵达后,先根据认识与否自报家门,或由东道进行引见介绍,听从东道安排,然后入座:这个“排座次”,是整个中国饮食礼仪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从古到今,因为桌具的演进,所以座位的排法也相应变化。总的来讲,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家宴首席为辈分最高的长者,末席为最低者。

巡酒时自首席按顺序一路敬下。若是圆桌,则正对大门的为主客,左手边依次为2、4、6……右手边依次为3、5、7……直至汇合。

若为八仙桌,如果有正对大门的座位,则正对大门一侧的右位为主客。如果不正对大门,则面东的一侧右席为首席。然后首席的左手边坐开去为2、4、6、8,右手边为3、5、7。

如果为大宴,桌与桌间的排列讲究首席居前居中,左边依次2、4、6席,右边为3、5、7席,根据主客身份、地位,亲疏分坐。

礼仪是礼节、仪式的统称,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自始至终地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和方式来表现的自律、敬人的完整行为。

西餐是饮食形式的一个类型,通俗地讲,是以吃喝为主题的一种进餐方式。当今人们对吃喝的理解已不只是维持生命的一种手段,而是一种享受,同时也是一种交流方式。

西餐因选材用料、烹饪方式和进餐方式决定了在各方面都要求有一定的基本规则和礼节。为了使宾客都能愉快顺利地用餐,就必须了解其中的规范和道理。在这里需指出的是,这些规则不是一些死板的教条,它是为目的而服务的,而且我们的目的是:享用西餐,当个内行人。

姿态

规范的姿势非常重要,例如,坐姿应保持稳定,不能前后摇摆。可以这样想象:你的背后藏着一只小老鼠,而一只小猫卧在你的膝盖上——应腰板挺直,膝盖放平。无论男女,用餐时跷起二郎腿都是不美观的,而且失礼。众多难堪而令人不快的情景,大都因这类不合时宜之举而造成。应避免的类似举动还有:把腿张成八字形、伸懒腰、松裤带、摇头晃脑、伸展双臂做体操,等等,这些姿势都很失礼,不雅观。

在美国,当一只手用餐时,另一只手可以放在膝盖上。而在欧洲大陆就不同了,两只手都要保留在桌面上。但要注意:不能用手臂支撑身体,靠在桌子上,也不能双手交叉在胸前,只是把手腕轻轻搭在桌上。手指要自然平稳地放在桌上,不可在桌上乱弹或玩耍餐具。

进餐

用餐时,一般右手拿刀或勺,左手拿叉,杯子也用右手来握。身体不要过于接近餐盘,用餐具把食物送到嘴里,而不要把盘、碗端起:谁也不会来抢你盘子里的食物。需注意:

在进汤类食物时,应避免发出向嘴里抽吸的声音,如果汤温较高,可稍等片刻再享用,不可举盘直接倒入口中。

应闭嘴咀嚼食物,口内含有食物时切忌饮用酒等饮料。

食用面包切记:不可用面包来蘸盘子里的汤(特别是有身份或讲究的女士更要避免此种举动);面包要放在专用的小盘里或者桌布上,不应放在你进餐盘的盘边;用黄油抹面包,在一块小的面包上抹上少许黄油,用手掰食用,切勿用刀去切或者用牙去咬;面包只在进汤或头盘菜时食用。

如不想饮用葡萄酒,可以客气地说:“我不喝酒,谢谢。”不要用手盖住杯口。

谈话时,应将刀叉放在盘子上。手里握着刃叉时切勿指手画脚地谈话,也不要将刀叉竖起,这会让人感到“胆战心惊”,而且的确有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的危险。

在桌上切勿放肆大笑或大声喧嚷。

忌讳口中或体内发出声响,用餐时或饭后不可打嗝儿、吧唧嘴。

不可在桌上当众化妆、补妆或整理衣饰。

不可用自己的餐具为他人夹菜、舀汤或选取其他食物。

不可毫无掩盖地当众剔牙。

摆台

摆台主要是指餐桌席位的安排和台面的摆设。摆出一桌造型美观的台面,不仅为客人提供一个舒适的就餐场地和一套整洁的用具,而且可为其带来赏心悦目的艺术享受。这当然是美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无论是散桌的摆台还是宴会的摆台,大多使用方桌、长桌或圆桌。桌上的摆设和使用的工具大同小异。餐具基本上使用金属餐具,以刀、叉和匙三类为主。因菜肴种类不同,食用方式各异,使用的餐具在形状大小上也有区别。但它们又是如何摆放在桌子上呢?这里我们可以分为两大类:基本摆台和豪华摆台。

价位中低档餐厅

基本摆台:(一道主菜)一把刀、一把叉、一块餐巾(也可用纸巾)、一个杯子。

刀要放在右面,刀刃方向朝左。

叉应放在左面,叉杈向上,刀和叉之间应足够放一个主餐盘,叉和刀底部应离桌边1厘米。

杯子放在刀的正上方,距离约1厘米。有头盘菜时:如有汤菜,汤勺应放在刀的外端;如果头盘菜是沙拉,勺应改为叉。有饭后甜品时:根据甜食种类不同,可以摆放一把叉和一把勺,或者一把刀和一把叉。

高档餐厅

基本摆台:(一道主菜)一把刀、一把叉、面包盘和黄油刀。

一个酒杯和一个水杯:水杯放在刀的正上方约1厘米处,酒杯放在水杯的右下侧。

一个垫盘:有时是为了装饰,放在席位的正中,盘的中心对着椅背中间,盘边离桌边1厘米。

有的餐厅只用餐巾花来代替垫盘。

一块餐巾:根据餐厅的要求,有的追求美观,有的追求实用;有种说法认为,布餐巾尽量不用手去多碰,以保持它的清洁。

讲究和高雅的海鲜餐厅

基本摆台:(一道主菜)一把鱼刀、一把鱼叉、面包盘和黄油刀,一个酒杯和一个水杯,一块餐巾。

一块餐巾

第2篇:中餐用餐礼仪范文

1三长两短:

这意思就是说在用餐前或用餐过程当中,将筷子长短不齐的放在桌子上。这种做法是大不吉利的,通常我们管它叫“三长两短”。其意思是代表“死亡”。因为中国人过去认为人死以后是要装进棺材的,在人装进去以后,还没有盖棺材盖的时候,棺材的组成部分是前后两块短木板,两旁加底部共三块长木板,五块木板合在一起做成的棺材正好是三长两短,所以说这是极为不吉利的事情。

2仙人指路:

这种做法也是极为不能被人接受的,这种拿筷子的方法是,用大拇指和中指、无名指、小指捏住筷子,而食指伸出。这在北京人眼里叫“骂大街”。因为在吃饭时食指伸出,总在不停的指别人,北京人一般伸出食指去指对方时,大都带有指责的意思。所以说,吃饭用筷子时用手指人,无异于指责别人,这同骂人是一样的,是不能够允许的。还有一种情况也是这种意思,那就是吃饭时同别人交谈并用筷子指人.

3品箸留声:

这种做法也是不行的,其做法是把筷子的一端含在嘴里,用嘴来回去嘬,并不时的发出咝咝声响。这种行为被视为是一种下贱的做法。因为在吃饭时用嘴嘬筷子的本身就是一种无礼的行为,再加上配以声音,更是令人生厌。所以一般出现这种做法都会被认为是缺少家教,同样不能够允许。

4击盏敲盅:

这种行为被看作是乞丐要饭,其做法是在用餐时用筷子敲击盘碗。因为过去只有要饭的才用筷子击打要饭盆,其发出的声响配上嘴里的哀告,使行人注意并给与施舍。这种做法被视为极其下贱的事情,被他人所不齿。

5执箸巡城:

这种做法是手里拿着筷子,做旁若无人状,用筷子来回在桌子上的菜盘里巡找,知从哪里下筷为好。此种行为是典型的缺乏修养的表现,且目中无人极其令人反感。

6迷箸刨坟:

这是指手里拿着筷子在菜盘里不住的扒拉,以求寻找猎物,就像盗墓刨坟的一般。这种做法同“迷箸巡城”相近,都属于缺乏教养的做法,令人生厌。

7泪箸遗珠:

实际上这是用筷子往自己盘子里夹菜时,手里不利落,将菜汤流落到其它菜里或桌子上。这种做法被视为严重失礼,同样是不可取的。

8颠倒乾坤:

这就是说用餐时将筷子颠倒使用,这种做法是非常被人看不起的,正所谓饥不择食,以至于都不顾脸面了,将筷子使倒,这是绝对不可以的。

9定海神针:

在用餐时用一只筷子去插盘子里的菜品,这也是不行的,这是被认为对同桌用餐人员的一种羞辱。在吃饭时作出这种举动,无异于在欧洲当众对人伸出中指的意思是一样的,这也是不行的。

10当众上香:

则往往是出于好心帮别人盛饭时,为了方便省事把一副筷子插在饭中递给对方。被会人视为大不敬,因为北京的传统是为死人上香时才这样做,如果把一副筷子插入饭中,无异是被视同于给死人上香一样,所以说,把筷子插在碗里是决不被接受的。

11交叉十字:

这一点往往不被人们所注意,在用餐时将筷子随便交叉放在桌上。这是不对的,为北京人认为在饭桌上打叉子,是对同桌其他人的全部否定,就如同学生写错作业,被老师在本上打叉子的性质一样,不能被他人接受。除此以外,这种做法也是对自己的不尊敬,因为过去吃官司画供时才打叉子,这也就无疑是在否定自己,这也是不行的。

12落地惊神:

第3篇:中餐用餐礼仪范文

关键词:女性主义伦理学的残障理论;传统残障理论;孤残儿童;救助工作;积极作用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1-0051-02

一、相关概念与研究背景

“孤残儿童”指的是失去父母或事实无人抚养的0~18岁的身患残疾的孤儿、弃婴和儿童。一般来说,孤残儿童属于社会中最为弱势的一个群体。“孤”意味着孤残儿童失去了基本性的家庭关系依托;而“残”则决定了孤残儿童自身条件的先天性不利状况 ,可以认为,“孤”和“残”的双重特性决定了孤残儿童的生存与发展处境的极端困难。孤残儿童的特定处境意味着他们特别需要国家和社会的救助与扶持。传统的孤残儿童救助模式所依托的伦理理论基础是传统的道义论或功利论思想。不可否认的是,传统的孤残儿童救助模式目前确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与进步,这一模式所具有的缺陷或不足也已逐渐暴露并受到人们的批评,特别是来自于运用女性主义伦理学这一理论方法的残障工作者的批评。

所谓的女性主义伦理学,依据有学者的界定,指的是以女性主义的视角来批判,从而建构一种旨在妇女解放的伦理学理论,它要批判的是贬低和歧视女性的伦理理论和道德实践,它要建构的则是男女平等的伦理学理论[1]。从一种哲学探究视角来看,残障与基于性别或种族上的歧视与压迫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相似性,残障人特别是孤残儿童与女性在现实历史中具有某种命运的相似性。与传统的孤残救助理论相比,女性主义伦理学的孤残救助理论强调对孤残儿童生活经验的尊重与接纳、提倡对孤残儿童实施关怀与同情、注重平等和谐的人际社会关系的构建,这些针对性措施对孤残儿童的救助工作无疑是非常有借鉴价值的。

二、传统残障理论在孤残儿童救助工作中所呈现的不足或缺陷

在应对残障问题上,从古代至现代,人们基于不同的目的或伦理诉求而提出不同的应对措施,从理论形态上提出不同的残障理论,我们可将这些残障理论统称为“传统残障理论”。不同的残障理论基于不同的伦理基础,当然,相同的残障理论有可能同时为不同的伦理立场所支持。概括地说,传统残障理论的主要伦理基础有道义论、功利论和社会正义论。由于传统残障理论自身的一些理论特质,导致其在孤残儿童救助工作中具有一些相应的不足或缺陷。

首先,传统残障理论往往诉诸抽象原则的谋求,在具体救助工作中容易忽视具体的境遇变化,导致在具体伦理事务中意义的匮乏或缺失。在《现代道德理论的精神分裂症》一文中,迈克尔·斯托克论述道,从普遍的道德准则行事而无视具体的情境需要,其结果只能是导致现实道德生活意义的萎缩与丧失[2]。传统残障理论满足于抽象原则的普遍应用,在孤残儿童救助工作中容易带来一种“一刀切”的处理方式,无视各个具体儿童的实际情况,难以做到因材施教或因地制宜。应该看到,每个孤残儿童在心理、躯体上都有自身特定相应问题,对于这些问题,需要工作者细心观察和耐心工作,需要区别对待不同的残障儿童,如此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反之,如果将各个儿童的具体情况漠然视之,那对于残障儿童的救助工作将带来极大的损失。

其次,传统的残障理论片面地强调对孤残儿童权利的维护、强调对孤残儿童在经济上的援助与救济,这虽然可在生活上为孤残儿童解除了部分眼前的现实困难,但这样的处理方式在某种意义上只会强化孤残儿童的“他者”地位,被单纯当作施助的对象,孤残儿童的消极、无能的形象被加深而不是得到缓解。不可否认,作为身患残疾的儿童,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受到他人如何尊重与关爱,恐怕自身多多少少都会有一定程度上的自卑情结,因为自身感官上的缺陷或疾病无疑会造成他们体会到自己与他人的“不一样”。这样,如果在具体救助行动中一味地强调对残障儿童权利的保护,恰恰可能会加重残障儿童自身的“他者”意识,使得他们更加难以将自身当作是社会中普通的一员,这无疑是应该注意到的现象。

三、女性主义伦理学的残障理论在孤残儿童救助工作中所具有的积极作用

女性主义伦理学从其特定的理论立场出发,认为自身的残障理论对于孤残儿童的救助工作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积极作用,它们恰是传统残障理论所无法实现的。

1.探究孤残儿童的心理体验

我们曾提到,从女性主义伦理学的视角出发,有利于养成对孤残儿童生活体验的尊重与接纳。不仅如此,通过女性主义伦理学的帮助,我们还能更好地探究孤残儿童自身的心理体验,体察孤残儿童认识世界与把握世界的独特视角。

女性主义伦理论者反对“他者”观念,反对将孤残儿童视为不同于己的人群,这有利于她们愿意深入到对方的心理,体验对方的真情实感。女性主义伦理学者认为,要想真正地探究孤残儿童的心理体验,最好的方法不是我们替代孤残儿童说了什么,不管在这样的代表言说中我们是多么的真诚和谦虚,因为任何对象性的研究都会失去它本真的面目而可能演变成研究者自身的言说话语;在女性主义伦理学看来,考察孤残儿童的心理体验最好的方式应该是鼓励患有残疾的孤幼者自己将自身关于人类身体和心理的体验以知识的形式体现出来,即允许孤残者有关于这个世界的言说空间与平等机会,只有让孤残儿童发出自己的声音,我们才能真正地把握他们之所思与所想。实际上,在女性主义伦理学或者说女性主义哲学延伸至残障问题的同时,残障问题的探讨已反过来极大地影响到了这一理论本身,这一现象与不少残障知识分子有意识地利用女性主义这一有力理论武器是分不开的,当然这也说明了残障人一旦能够表达自身的知识见解,它所带来的意义将不仅仅是单方面的。不可否认的是,这一现象同样可以适用于孤残儿童身上。孤残儿童体察世界的方式、理解问题的视角无疑是我们人类认识世界与把握世界的一个重要来源与财富,需要对之进行更为深入的挖掘,而在这一进程中,我们则可能真正地体验孤残儿童内心深处之宏大世界。

2.转变对孤残儿童的认知态度

在对孤残儿童的认知态度上,传统上流行的主要有两大认知模式,即残障的“个体认知模式”和残障的“社会认知模式”。在残障的“个体认知模式”下,残障者被认为是由于自身原因而在躯体或精神上存在缺陷或患上疾病的不完全人,由于这样的境况是个人所造成的,因此残障可看作是个体遭惩罚或赎罪的方式,对于这样的人,我们最多只能体现我们的体恤或怜悯。而在残障的“社会认知模式”下,虽然残障不再被单纯看作是个人的问题,强调他人对残障者的责任,但从本质上来看,它仍把残障者看作是一种需要帮忙或救助的对象,将残障者视为与正常人不同的群类。因此,在传统的残障理论的背景下,孤残儿童基本上被当作是“他者”的角色,虽然这一角色的程度越来越呈现轻缓的趋势,孤残儿童并没有得到(或鼓励得到)其他正常人的心理认同。

女性主义伦理学赞赏认同的态度而批评将人实行“他者化”处理,并认为这是社会走向和谐与平等的基本条件,“如果非残障者将残障者看作是潜在的自己或将他们看作是将来的自己,那么他们将更倾向于认为社会应该要如此构建,以提供资源使得残障人能充分地融入社会。”[3]此外,女性与残障人士在境遇上存在诸多相似之处,也使得女性主义学者更愿意以平等和设身处地的态度来看待残障问题。在历史上,女性长期受到男性的压迫和歧视,这与孤残儿童在现实中的处境是相当类似的。女性主义伦理学者认为,要实现孤残儿童的平等权利和发展机会,单纯地给予残障人各种权益或对这样的权益进行更为妥善的保护,其实际的作用都是可疑的,建设性的做法应该是改变对孤残儿童的看法与态度,将孤残儿童真正地看作是我们中普通的一员,消除“他者”这一排他性观念而从心理上认同他们,认为这是将来孤残儿童救助工作的重心所在。

3.对孤残儿童形成关怀的社会氛围

“关怀”是女性主义伦理学的核心道德价值指向之一,而关怀伦理学即是女性主义伦理学的一大分支理论,是伦理学研究利用女性主义方法所发展而来的最新理论成果。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所说的“关怀”具有如下四个方面的特征:第一,“关怀”是一种实践活动,没有行动的单纯意愿性关怀在关怀伦理看来并非是真正的关怀。第二,关怀主体与被关怀者是一体而两面的关系,彼此不分,所以它与传统所说的关怀并非是一回事,传统的关怀只是对弱者的体恤与怜悯,双方的地位是不对等的,但关怀伦理学所说的关怀则是基于对等、相互的关系。第三,关怀伦理学强调关怀来自于自然性的母性本能,不否认关怀具有某种特殊主义性质,与男性伦理学的普遍性原则有别。第四,关怀伦理学所说的关怀还照顾到被关怀方的态度,认为被关怀方的态度有可能决定关怀的质量与性质[4]。

在女性主义伦理学看来,“关怀”实际上是女性在养育后代与抚养后代的过程中自然发展而来的,但这只是所谓的自然关怀,它与传统意义上的关怀还没有形成实质性的区别。女性主义将自然的关怀上升至伦理的关怀,即一种更高程度、性质迥异的关怀方式,在伦理关怀之下,关怀具有上述所提到的四大特征,它是一种高级形式的关怀,是人类所应发展而来的关怀。女性主义伦理学者认为,通过关怀的强调,我们可以实现对社会诸多方面的彻底变革,改善人类社会的生存样式与生产方式,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可持续性共处。当然,女性主义伦理学对关怀的强调主要针对对象是要求我们改变对处于弱势的女性、一般残障者、残障老人、孤残儿童的认知态度与行动方式,真正对她们的感受、需要、体验进行关怀。女性主义伦理学对关怀的强调有利于在社会范围内形成对孤残儿童普遍性的关怀氛围,从而促进我国孤残儿童的救助事业之进步。

总而言之,相比于传统的残障理论,女性主义伦理学的残障理论在孤残儿童的救助工作中有其相应的积极作用,这样的作用正可以弥补传统残障理论在此项工作中所具有的相应不足或缺陷,我们在孤残儿童救助工作中应深入挖掘女性主义伦理学的残障理论所蕴含的积极意义,为我国的孤残儿童救助工作的进步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肖巍.女性主义与女性主义伦理学[J].现代哲学,1998,(3).

[2]麦克尔·斯托克. 现代道德理论的精神分裂症[G]//徐向东.美德伦理与道德要求,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59-69.

第4篇:中餐用餐礼仪范文

关键词: 种桑养蚕;创新应用;省力化技术

中图分类号:S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374(2013)01-0025-3

桑蚕省力化技术一直以来都是科技部门、农业部门及广大科技工作者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上个世纪60年代在日本已经探索出全套机械化(工厂化)养蚕技术,但是其机械设备昂贵,难以推广普及到农户。近年来,根据桑蚕省力化技术的一些成果,结合宜州市桑蚕生产的实际,在宜州市农业局、科技局等部门的牵头下,经过广大的蚕农及科技工作者的不断创新、改良、完善,并在广大蚕区开展试验示范和推广,目前在全市已逐步普及,受到广大蚕农的欢迎和好评,不少蚕农或多或少地使用这些省力化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器具,对蚕业生产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1宜州市种桑养蚕省力化技术创新与应用现状

近年来,宜州市蚕农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创新和改进,形成了电力自动上蔟架、快速采茧器、轨道式喂叶装置、木糠加温器、叠框式小蚕共育蚕框、超声波离心补湿器等一大批省力、实用新机具,节省了劳力,提高了桑蚕生产效益。目前,全市桑园面积保持在2万hm2以上,全年养蚕总量137万张,鲜茧产量达到5000t以上,全市养蚕总收入达18亿元,桑蚕良种推广率达100%,小蚕共育率达75%以上,方格蔟推广率达100%,全市已有9万多蚕农使用木质方格簇、自动上簇升降机、高效取茧器等省力化设备,省力化养蚕等先进创新技术取得新的发展和突破,为提升蚕业规模化、标准化和生态化建设提供了科技支撑,使宜州桑蚕产业插上腾飞的 “翅膀”。2宜州市种桑省力化技术创新与应用

使用农业机械建设高产优质桑园,提高耕作效率,节省劳动力,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使桑园管理从以人工作业为主,到逐步使用农业机械,减少蚕农在桑园管理中的劳动强度,提高种植效益。

2.1使用垄耕机开垄犁耙

垄耕机是一种新型的桑园耕作机器,桑园垄耕机的两侧并排安装有两张可耕桑园的大犁,两张大犁中间安装有一张可在园垄背上耕出槽沟的中间犁。垄耕机实用新型,可以解决桑园耕作难题,一次性完成桑园耕整成垄,机械化程度高,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降低了桑园管护成本,让蚕农真正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目前宜州市蚕农使用垄耕机进行桑园开垄犁耙的面积有1061hm2,占全市桑园面积的5.3%。

2.2使用旋耕机进行耕作

尝试新的桑树种植规格,即宽窄行(双行)种植,便于小型机械翻耕除草施肥。种植规格如下:宽行行距为90-120cm,窄行行距为35-50cm,株距为13-18cm。同时利用旋耕机对桑园进行松土施肥,此方法可以将桑园下面的硬土壤进行松化,便于施肥,可以快速便捷的完成作业,替代劳累繁重的传统耕作方式,大大的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目前新翻种的桑园基本上都是按照新的种植规格,面积达到3086hm2,占总桑园面积的15%以上。

2.3使用电动喷雾器防病杀虫

电动喷雾器的使用,大大克服了手提喷雾器、机动喷雾器所有缺点,真正发挥了机械替代人力的先进生产力作用,不仅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还极大地提高了农药的有效使用率,节约了生产成本,为农业生产者带来更多福音和便利。目前宜州市有4.52万户蚕农使用电动喷雾器进行防病杀虫,占总户数的38%。

2.4使用剪伐机伐条剪梢

利用手扶拖拉机带动的桑枝伐条机对桑园桑枝伐条和冬季剪梢、条桑收获,比常规桑剪提高效率3-5倍,剪伐枝条截面平滑、无损伤,有效提高剪切后桑枝生长质量,是取代人力桑剪、减轻伐条作业劳动强度的理想替代设备,宜州市目前有16%的桑园是利用手扶拖拉机带动的桑枝伐条机进行桑枝伐条和冬季剪梢。斜挂式收割机用在夏伐桑树上也取得非常好的效果,目前有25%的桑园夏伐利用斜挂式收割机来作业,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

3宜州市养蚕省力化技术创新与应用

常言道“养好小蚕一半收”,小蚕饲养好与否是养蚕成功的关健。“小蚕共育、大蚕分养”这一模式广泛应用于宜州市的养蚕业,即小蚕(1-3龄)由一些技术水平比较高、管理认真负责的专业户饲养,大蚕(4-5龄)由广大蚕农分户饲养。实行小蚕共育,有利于消毒防病、良桑饱食,小蚕发育匀整、健壮,可确保蚕儿头数,为大蚕优质丰产打下基础。小蚕专业化饲养,是在原来联户小蚕共育基础上的一个进步,小蚕专业户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和管理经验专养优质小蚕出售给大蚕户,实行利益调配、利益联接,小蚕户、大蚕户都节省了养蚕工时,大蚕户由过去的从小蚕到大蚕养一批蚕需22-25d,缩短到专养大蚕只需10-13d,大、小蚕户都提高了蚕房、蚕具的利用率和劳动效率,实现了劳力的合理配置,蚕茧质量得到较好的保证,张种产量比原来提高10%以上,实现互惠双赢的良性发展。

小蚕饲养技术关健是:蚕房消毒,蚕种催青,温湿度、光线、气流控制,叶质把握,眠中处理等。而小蚕食量虽少(是大蚕的20%),人均可养20-50张,但各项技术措施要求十分严格,广大蚕农一家一户难以认真实施做到。为了养好小蚕,总结出养蚕省力化模式。

3.1叠式蚕台的应用

第5篇:中餐用餐礼仪范文

【关键词】医生 ;护理查房;骨科;临床教学

护理教学查房是将实习护生在临床护理上见到的实际问题,通过讲解、讨论分析和归纳等方法,印证所学的理论知识,使理论密切联系实际,让护生能真正掌握临床护理知识,锻炼和培养护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临床实际工作能力。护理教学查房是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和工作质量的有效方法[1]。为适应护理模式的转变,改革教学查房的形式和内容,规范教学查房,拓宽查房的内涵,提高带教老师的整体素质,加强带教质量管理是临床教学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2]。本科自2010年5月2012年5月,医生参与护理教学查房,并与传统查房模式进行效果比较,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为2010年5月2012年5月在骨科进行临床实习的护生64名,均为女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名,年龄2224岁,本科。2组对象在年龄、学历、入院实习前理论考核成绩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实施方法

1.2.1 查房成员的组成 由总带教老师主查,参与人员有患者的主治医生,实习护生。

1.2 .2 查房的方法及内容 采用 “床头互动式”查房方法,查房人员到患者床头,让患者也参与进来。(1)一名护生介绍患者的九情。(2)主治医生从辅助检查,病变部位详细介绍手术方式及术后对护理的要求。(3)另一名护生指出患者目前存在的护理问题。(4)全体护生根据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提出护理措施。(5)在总带教老师的指导下,护生对患者进行肌力评估,结合患者的反应和配合情况,全体护生共同制定康复计划。(6)主查人总结发言。

1.3 评价

1.3.1 通过科室自行设计问卷了解护生对2种查房效果的评价,内容包括医生参与护生查房的形式对护生学习兴趣的影响,对沟通能力、查阅资料能力的提高程度等。每次查房后发放问卷,当场收回,2组共发放问卷64份,回收有效问卷64份,有效回收率100%。

1.3.2 护生出科前进行专科理论知识考核,由科室护士长根据教学大纲和临床实习要求自行设计试卷进行考核。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2组护生对查房形式的评价比较(见表1)。

2.2 2组护生出科前的考核结果比较(见表2)。

3 讨论

3.1医生参与护理教学查房,拓宽了查房的内涵

骨科是一个专业性、专科性都比较强的科室,对护理、治疗方面要求相当严格。传统的教学查房,仍存在一些问题,无法提高护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水平,不能使护生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相结合。采用医生参与护理教学查房,由医生从病人的辅助检查,病变的部位,手术方法及围术期病人可能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结合病例,给护生进行讲解,提出护理要求,可拓宽查房的内涵,使大家掌握的知识更加全面、丰富,提高护理查房效果和临床教学质量。

3.2 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护生的责任心

采用医生参与护理教学查房后,使护生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促进了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具体患者,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重点培养了护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3.3个别带教老师仍存在临床经验丰富,知识面欠缺的情况,通过引入医生参与护理教学查房的模式,可弥补带教老师的不足,使护生增加了对患者疾病的了解及该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拓展了护生的视野,得到带教老师、护生的肯定。学生可在其中体会到对于一个病人全方位的治疗、护理、生活各方面的需求,培养了其团队精神,为以后进入临床工作医护更好地配合打下基础[4]。

4 小结

临床教学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学查房又是临床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高质量的教学查房,能够加深护生对疾病的理解及记忆,启发护生的思维,采用医生参与护理教学查房的模式,激发了护生学习的潜能和反思性思维。为每位护生安排学习内容, 提高护生对教学查房的兴趣及主动性, 直接了解和观察护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 以及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了整体护理观念, 有利于培养具有创造性的应用型人才[5]。

我科采用医生参与护理教学查房以来,已逐步形成规范模式并引入临床护理教学中。它是提高专科护理质量和临床教学水平,实现教学相长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

参考文献:

[1] 迟风玉,蔡宝英,王秋华.护理教学查房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 7) : 524.

[2] 宋美燕,蔡兰妹.护理教学查房现状的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11):1126.

[3] 梁涛.护理临床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4):302.

第6篇:中餐用餐礼仪范文

饮食礼仪是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随着中西饮食文化的不断交流,西餐厅不仅越来越多,而且也越来越受到小朋友的喜欢。为了让幼儿了解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特设计这一教学活动。一方面让幼儿了解中西方不同的饮食,进餐方法,另一方面也帮助幼儿养成一定的饮食习惯,懂得一定的进餐礼仪,并形成爱惜粮食,拒绝浪费的饮食意识。

活动目标:

1、初步让幼儿了解中、西餐文化,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2、学习吃西餐的礼仪,知道左手拿叉、右手拿刀。

3、感受西餐的用餐氛围,体验愉快的用餐过程。

活动准备:

刀、叉、盘、面包、午餐肉、PPT、视频

活动重点:

1、学会西餐基本的用餐方法。

2、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礼仪习惯。。

活动过程:

1 谈话导入:

——“平时家里来客人的时候,你们是怎么样招待客人的”?

小结:小朋友们都很好客,是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今天老师家里来了许多小客人,你们帮老师想一想改怎么招待我的小客人呢?

小结:啊?请客人吃饭啊?!这是个不错的主意!

——“那你们都去过哪些饭店呀?”

——“这么多的饭店都不知道要选哪个了?”

2 中餐与西餐的区别:

2.1 认识中式餐厅

——那我们就来看一看,咱们扬州哪家餐厅最有特色,招待客人老师最合适。

——“你们认识这家店吗?”(认识饭店招牌)

——“富春是经营中餐的饭店,是我们扬州最有名,最有特色的中餐(图片)饭店。家里来客人,爸爸妈妈都喜欢请客人到富春,品尝扬州的美食。

——“我们一起来瞧一瞧富春里面有哪些好吃的,看看你们能不能说出他们的名称?”

图片:老鹅、请炒虾仁、狮子头、大煮干丝、富春包子、最后是最具有扬州特色的扬州蛋炒饭

——看完了菜谱,我们再去考察一下看餐厅用餐环境。观察一下人们在进餐时用的什么餐具?

——餐厅里桌子是什么形状的,用了哪些餐具?餐厅的环境怎么样?

小结:中餐用的餐具是筷子(中国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使用筷子了,筷子运用了物理上的杠杆原理,手指能做的事情,筷子都能做)许多人围着一张桌子,共同分享美食。

2.2 认识西式餐厅:

——刚去了中餐的饭店,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看,除了中式餐厅,还有其他风格不一样的餐厅吗?

——“你们认识这家餐厅吗?”(认识必胜客三字及其标志)

“必胜客是一家西式餐厅,在扬州也非常受欢迎。许多哥哥姐姐交朋友、小朋友过生日都会去。

——必胜客有哪些好吃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片)

——牛排、披萨、甜点看上去好好吃哦,我们就一起去看一下餐厅用餐的环境。观察一下人们在进餐时用了什么样的餐具?

小结:吃西餐时,我们用到的餐具是刀叉,每个人都吃自己面前的这一份,餐厅里面还会放着轻柔的音乐。

2.3 比较不同。

——那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两家餐厅有什么不同?

教师总结:中餐与西餐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们使用的工具、进餐的方式以及环境。吃中餐时大家围桌而坐,夹着同一个盘子里的菜。吃西餐时,每人一个盘子,吃完自己盘子里的。 西餐厅有音乐。

——一家是中餐、一家是西餐,那我们请客人朋友去哪家餐厅呢!?

4 西餐的礼仪:

——既然大家都选择去西餐厅,那么我们就一起来学学吃西餐的礼仪和方法(看PPT)。

4.1 餐巾纸摆的方式

——“刚刚你们有没有观察到,在进餐前人们都会在腿上放什么?”

——“她们是怎样放的?”

小结:“西餐的餐巾有两种摆法,一种是我们看到的将餐巾打开,平铺的自己的腿上,然后端正坐好。另一种方法是把餐巾打开,把其中一个角压在盘子下面。我请两位小朋友上来来示范一下,其他小朋友要观察谁做的好”(2名幼儿演示)

小结:我觉得这位小朋友做的非常棒,因为他只坐了椅子前面的一半,看上去非常好看。小朋友为防止弄脏衣服前襟,也可以将一整条餐巾张开夹在衣服上。

4.2 刀、叉的拿法

——“吃西餐的时候用到的餐具是什么?哪个手拿刀、哪个手拿叉。”

——“我们来做个游戏吧,我喊左右就请你们伸出相应的手”

——“我们把游戏的难度再提升一点,我说叉你们就伸出左手,我说刀你们就伸出右手。”

——“先在我来示范一下刀叉的使用方法,在开始的时候,我们是左手拿叉,右手拿刀,双手握住刀叉、手背向上。当我们在进餐时,用叉子插住食物,刀沿着叉子的侧面,向下切,切大小为一口的食物就可以放进嘴里吃了。” (2名幼儿演示)

4.3 当我们用餐结束后,我们的刀叉应该怎么放呀?(出示图片)我们把刀叉成八字形放在盘子上时,表示我们用餐结束了,不能放在桌面上防止弄脏桌巾,最后把餐巾叠成正方形擦擦嘴放在盘子的旁边,就可以离开位置了。

5 情景体验

—— “你们想不想去体验一下吃西餐呀,那我们就找好伙伴手拉着手,一起去餐厅吧。”

——“嘘,我们已经来到了幼儿园西餐厅,在进去之前我提一个小小的意见,男生们要有绅士风度,如果你的伙伴是女生的话,那就请你帮她把椅子拉开请她坐下来,然后再做到自己的位置上好吗?”

幼儿结伴进入“西餐厅”,按照正确的用餐方法体验餐具的使用,感受用餐氛围。

幼儿体验:重点操作,摆放餐巾,用餐结束将刀叉成八字形放在盘子上时,表示我们用餐结束了,吃完把餐巾叠成正方形擦擦嘴放在盘子的旁边,最后感谢厨师、保育员说“我喜欢”、“味道好极了”、“谢谢”。

6 光盘行动

—— “现在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餐桌,大家表现非常好,吃完了自己的食物,老师想问问你们,

在餐厅吃饭时,如果有许多菜吃不完怎么办 ”?

——“对!不要剩饭菜,如果吃不完的饭菜,一定要打包带回去,不能浪费”。

第7篇:中餐用餐礼仪范文

[关键词]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HIS真实世界;参麦注射液;可疑过敏因素;Logistic回归

参麦注射液由红参和麦冬组成,具有益气固脱、养阴生津、生脉之功效[1]。然而参麦注射液作为中药注射剂的一种,成分较为复杂,在生产过程中,酶、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往往难以提纯,《中国药典》也未做不溶性检测规定,若这些物质直接进入血液,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进而易引起变态反应[2]。另外参麦注射液的辅助材料为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如果患者对其过敏,也可能会引起过敏性哮喘,甚至休克等[3]。HIS提供了参麦注射液临床应用的海量数据信息,基于这些数据信息进行分析研究,有助于发现导致过敏反应发生的可疑因素。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是将传统的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一些要素进行组合后形成的一种研究方法,又分为前瞻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prospective nested case-control study)和回顾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retrospective nested case-control study)2种。顾名思义,前者的研究时间在于从现在到将来,而后者的时间点在于从过去到现在[4]。本文基于全国20家三级甲等医院的医院信息系统,采用回顾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导致参麦注射液过敏反应发生的可疑因素,旨在为前瞻性研究与临床安全用药提供方向与思路。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目的 在于分析导致参麦注射液过敏反应发生的可疑因素,为前瞻性研究及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基础支撑。

1.2 数据信息 本文研究数据来源于全国20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HIS 中的住院患者信息,参照集成数据仓库构建模式整合为HIS 数据仓库,对其中使用参麦注射液患者的住院信息,主要包括患者一般信息、诊断信息、医嘱信息、实验室检查记录等几方面内容进行分析研究。

1.3 过敏组与对照组 回顾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对照组是用匹配方法进行选择的,即对数据信息队列内的每一个新病例,在其内部按年龄、性别等因素选择条件相同或相近、尚未发生相同结局的一个或几个数据对象作为该病例的对照,通常每个病例选择4~5个匹配作对照[1,5]。本文令使用参麦注射液前和使用参麦注射液期间均未使用过地塞米松、异丙嗪(非那根)、氯雷他定、维生素C和葡萄糖酸钙等抗过敏药,但在停用参麦注射液24 h内使用过敏药者作为过敏组,并进一步将过敏组分成3个亚组,分别为开始使用参麦注射液至停止使用参麦注射液时间为0~1,1~2,2~7 d,将其作为过敏组a、过敏组b与过敏组c。同时,将开始使用参麦注射液后,未使用过地塞米松、异丙嗪(非那根)、氯雷他定、维生素C和葡萄糖酸钙等抗过敏药,并且开始使用参麦注射液至停止使用参麦注射液时间大于7 d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在纳入标准的患者中按照1∶4比例进行配比,以年龄±5岁、性别相同作为配比条件,同时一个患者作为一组的匹配后便不再作为下一组匹配的备选对象。

1.4 分析内容 确定过敏组与对照组后,从HIS整个研究队列的资料中抽出上述2组病例的相关信息,诸如年龄、性别、入院病情、过敏史、溶媒、用药剂量及合并用药等,作为分析内容。

1.5 统计方法 过敏组与对照组进行均衡性检验,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基于ONE-Way ANOVA 分析所得数据,运用Logistic 回归分析对导致过敏反应发生的可疑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等,得到相关研究结果。

2 结果

2.1 纳入人数 符合纳入标准的过敏组有491人,其中包括过敏组a 359人,过敏组b 35人,过敏组c 97人;对照组有1 964人,按匹配条件给过敏组匹配对照,则对照组a有1 436人,对照组b有140人,对照组c有388人。

2.2 匹配效果 年龄:过敏组a 359人,信息缺失80人,有年龄记录279人,平均58.95岁,最小3岁,最大95岁;对照组a 1 436人,信息缺失187人,有年龄记录1 249人,平均58.69岁,最小4岁,最大92岁。过敏组b 35人,信息缺失9人,有年龄记录26人,平均53.73岁,最小19岁,最大80岁;对照组b 140人,信息缺失17人,有年龄记录123人,平均54.47岁,最小15岁,最大81岁。过敏组c 97人,信息缺失31人,有年龄记录66人,平均57.02岁,最小11岁,最大90岁;对照组c 388人,信息缺失55人,有年龄记录333人,平均58.07岁,最小9岁,最大95岁。可见年龄匹配效果良好。

性别:过敏组a 359人,信息缺失120人,239人参与分析,其中男性128人(53.56%),女性111人(46.44%);对照组a 1 436人,信息缺失302人,1 134人参与分析,其中男性595人(52.47%),女性539人(47.53%)。过敏组b 35人,信息缺失10人,25人参与分析,其中男性17人(68.00%),女性8人(32.00%);对照组b 140人,信息缺失17人, 123人参与分析,其中男性77人(62.60%),女性46人(37.40%)。过敏组c 97人,信息缺失25人,72人参与分析,其中男性43人(59.72%),女性29人(40.28%);对照组c 204人,信息缺失2人,202人参与分析,其中男性198人(59.10%),女性137人(40.90%)。可见,性别匹配效果良好。

2.3 可疑过敏因素 入院病情:过敏组a 359人,其中病情危急者57人(15.88%),病情危急一般者302人(84.12%),对照组a 1 436人,其中信息缺失61人,1 375人参与分析,病情危急者190人(13.82%),病情一般者1 185人(86.18%)。经卡方检验,P=0.320 2,无统计学意义,2组入院病情危重程度没有差异。过敏组b 35人,其中病情危急者6人(17.14%),病情一般者29人(82.86%),对照组b 140人,其中信息缺失6人,134人参与分析,病情危急者24人(17.91%),病情危急一般者110人(82.09%)。经Fisher 精确检验,P=1.000 0,无统计学意义,2组入院病情危重程度没有差异。过敏组c 97人,其中病情危急者12人(12.37%),病情危急一般者85人(87.63%),对照组c 388人,其中信息缺失17人,371人参与分析,病情危急者75人(20.22%),病情一般者296人(79.78%)。经卡方检验,P=0.077 0,无统计学意义,2组入院病情危重程度没有差异。可见,过敏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入院病情危重程度方面没有差别。

过敏史:过敏组a 359人,其中有过敏者26人(7.24%),病情危急一般者333人(92.76%),对照组a 1 436人,其中有过敏者127人(8.84%),病情危急一般者1 309人(92.76%)。经卡方检验,P=0.331 0,无统计学意义,2组过敏史没有差异。过敏组b 35人,其中有过敏者2人(5.71%),病情危急一般者33人(94.29%),对照组b 140人,其中有过敏者11人(7.86%),病情危急一般者129人(92.14%)。经卡方检验,P=0.274 7,无统计学意义,2组过敏史没有差异。过敏组c 97人,其中有过敏者3人(3.09%),病情危急一般者94人(96.91%),对照组c 388人,其中有过敏者46人(11.86%),病情危急一般者342人(88.14%)。经卡方检验,P=0.007 9,有统计学意义,2组过敏史比例不同。可见参麦注射液使用2~7 d亚组的过敏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过敏史不同,可能是导致过敏反应发生的因素之一。

溶媒:过敏组a溶媒记录2 701条,其中0.9%氯化钠注射液记录1 668条(61.75%),5%葡萄糖注射液记录918人(33.99%),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记录115条(4.26%)。对照组a溶媒记录13 567条,其中0.9%氯化钠注射液记录7 238条(53.35%),5%葡萄糖注射液记录5 908人(43.5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记录421条(3.10%)。经卡方检验,P

用药剂量:过敏组a 359人,信息缺失40人,有单次给药剂量记录(若一人对应多条剂量,取中位数)者319人,平均用药剂量84.61 mL,最小剂量20 mL,最大剂量200 mL,标准差27.80 mL;对照组a 1 436人,信息缺失118人,有单次给药剂量记录者1 318人,平均用药剂量68.30 mL,最小剂量10.50 mL,最大剂量200 mL,标准差25.33 mL。经Wilcoxon检验,P

合并用药:本文运用条件Logistic回归建模分析,采用逐步选择法筛选变量,根据联合用药的频数选择参与Logistic回归建模分析的联合用药,以对何种药物与参麦注射液联用使用容易或不容易引发过敏做出初步判断。首先,对过敏组a与对照组a进行比较,根据联合用药频次情况,选择频次大于或等于100的药物,共33种药物参与建模分析。结果见表1,过敏组与对照组相比,参麦注射液与地西泮、美托洛尔联合使用发生过敏的情况往往更少,同时并未筛选到可疑的联合用药因素。

然后进行过敏组b与对照组b的比较,根据联合用药频次情况,选择频次大于或等于10的药物,共47种药物参与建模分析。结果见表2,过敏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参麦注射液联合使用甘露醇、甲硫氨酸维B1、维生素B6、依达拉奉等药物的患者发生过敏的可能性往往很大,而联合使用肝素的病人发生过敏的情况往往较少。

最后,进行过敏组c与对照组c的比较,根据联合用药频次情况,选择频次大于或等于20的药物,共69种药物参与建模分析,见表3。过敏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参麦注射液联合使用高渗氯化钠、肌苷、泮托拉唑等药物发生过敏的可能性往往较大,而与氢氯吡格雷、三磷酸胞苷、硝酸异山梨酯发生过敏反应的可能往往更少。

3 讨论

与普通的中药制剂相比,中药注射剂起效迅速、作用强,由于其直接进入血管、皮下或肌肉组织,且中药成分复杂,使用不合理等因素,使得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速发型,且大部分为变态反应,尤其是Ⅰ型变态反应[6-7]。中药注射剂中存在的多肽等大分子物质等属于完全抗原,能直接使人致敏;使机体呈敏感状态,并且除药物本身成分外,制剂中的添加剂、增溶剂、稳定剂、着色剂、赋形剂及在进行化学合成时产生的杂质和药物本身的氧化、还原、分解、聚合等所形成的杂质均能成为过敏原物质而致机体过敏,从而诱发各种类型的超敏反应。同时,患者个体差异也是造成过敏反应发生的因素之一,少数过敏体质患者用药后会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另外,老年人一般伴有多系统疾病,抵抗力低下,耐受力下降,脏器功能也下降,往往易发生变态反应[8]。参麦注射液作为中药注射剂的一种,亦会有过敏反应的发生。

目前开展中药注射剂上市后临床安全性研究有多种方法,如基于已发表文献中的相关信息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基于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医院内相关病例的病例对照研究以及大规模前瞻性队列研究等。然而,文献计量研究会受到文献质量与发表偏倚的限制;病例对照研究易产生回忆偏倚,论证强度较低[5,9];队列研究由于过敏反应发生率相对较小,往往要求样本量大,随访时间长,产生的科研费用也相对较高[5,9]。相比以上几种方法,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是目前较为适合于中药注射剂上市后过敏反应研究的药物流行病学方法之一,既可以通过匹配使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或避免混杂因素,又可以使过敏组与对照组之间具有较好的均衡性和可比性[5,9],使论证更为有力。因而,本文以参麦注射液为例,基于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探讨导致中药注射剂发生过敏反应可疑因素的研究方法,为中药注射剂上市后安全性评价研究提供一个重要思路。研究结果显示,过敏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方面匹配良好,并发现过敏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入院病情危重程度方面没有差别,在参麦注射液使用2~7 d的亚组里,患者过敏史可能是导致过敏反应发生的因素之一。另外,无论哪个亚组,溶媒均是导致过敏反应发生的可疑因素之一。同时,在参麦注射液使用0~1 d的亚组里,其与地西泮、美托洛尔联合使用发生过敏反应的情况往往更少,而未筛到可疑致敏的联合用药。在参麦注射液使用1~2 d的亚组里,其联合使用甘露醇、甲硫氨酸维B1、维生素B6、依达拉奉等药物发生过敏反应的可能性往往很大,而联合使用肝素发生过敏反应的情况往往较少。在参麦注射液使用2~7 d的亚组里,其联合使用高渗氯化钠、肌苷、泮托拉唑等药物发生过敏反应的可能性往往较大,而与氢氯吡格雷、三磷酸胞苷、硝酸异山梨酯发生过敏反应的可能往往更少。

由上可见,本文尝试基于回顾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可能导致参麦注射液发生过敏反应的因素,方法学上是可行的。但研究的一个局限性在于HIS提供的是回顾性数据,并且来自HIS中患者个体之间的溶媒、用药剂量与合并用药各不一致,而回顾性NCCS研究本身亦不规定患者使用的剂量、溶媒、联合用药等干预因素,因而可疑过敏因素的最终发现与确定还需要药学实验与临床前瞻性研究等进一步证实。

[参考文献]

[1] 李傅东,沈毅,参麦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疗效与安全性的Mata分析[J].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23):3651.

[2] 吴新安.参麦注射液ADR 数据库建立及流行病学特点研究[J].中国药房, 2010,21(20):1877.

[3] 白在贤.参麦注射液致12例过敏性休克分析[J].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09,3(10):611.

[4] 叶冬青.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及分析[J].疾病控制杂志,2001,5(1):65.

[5] 肖颖,赵玉斌,谢雁鸣.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在中药注射剂上市后安全性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中药杂志,2011,36(20):2796.

[6] 王连心,谢雁鸣.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参麦注射液临床安全性评估[J].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8):2779.

[7] 黄芳华.从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浅析中药注射剂研发中的若干问题[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4,6(3):9.

[8] 叶爱琴,王建平.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与上市后再评价[J]. 医药导报,2006,25(12):1338.

[9] Ernster V L.Nested case-control studies[J].Prev Med,1994,23(5):587.

Analysis of questionably allergic factors to parenterally administered

Shenmai——a nested case control study using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data

WANG Lian-xin1, TANG Hao2, XIE Yan-ming1*, YANG Wei1

(1.Institute of Basic Research in Clinical Medcine,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700, China;

2.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China)

[Abstract] Parenterally administered Shenmai, made from constituents of Ginseng Rubra Radix and Ophiopogonis Radix has, confirmed by modern pharmacological studies, the function of increasing cardiac hypoxia tolerance and anti arrhythmic and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However, parenterally administered Shenmai is also prone to cause allergic reactions, which is clearly a safety issue. NCCSs combine elements from case-control and cohort studies. HIS data provides real world clinical information on the use of parenterally administered Shenmai. To explore suspected allergic factors this article compares specific information of those who showed allergies to those who didn't in the real world clinical application based on HIS data from 20 nationwide hospitals. Data includes age, gender, severity and type of allergic response, dosage, solvents used in the medication′s preparation and drugs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parenterally administered Shenmai. Whilst this methodology is a possible route of exploration, ultimately pharmaceutical experiments and prospective clinical studies are required to identify and confirm factors related to allergic rea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