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三下学期个人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裴斯泰洛齐曾说:“实践和行动是人生的基本任务;学问和知识不过是手段、方法,通过这些才能做好主要工作。所以,人生必须具备的知识应该按实践和行动的需要来决定。”智慧和知识最终践行于社会才能用得其所,而且人在实践中可以检验真理,培养能力,弥补不足。 2011年7月11日——17日这短短七日里我们实践团进行了多次社会调研,参观中国移动通信惠来分公司,*队员们都有了一定程度上的默契。文娱节目排练相当辛苦,十天里若无特殊,每晚从七点到十点半都要进行文娱排练。我被选入《和你一样》手语组,这套手语并不是很难学会,发一个早上的时间基本能掌握整套动作,但要做到动作标准无误、熟练,队员间整齐一致、与歌词符合,就不得不要多次排练,下一定功夫。期间我们遇到组员来自不同组,彼此没点默契,并且各组内部时间安排不同等等困难,但我们都能努力想办法解决,把节目排练好。最后,在文娱节目验收演出中,我们手语组获得好评。
就这样实践团经过一系列详细组织和工作准备后,等待七月暑期的来临。
七月流火,当同学们开始沉醉在暑期欢乐时,“三下乡”实践活动正式出发的钟声在我们团已经敲响。7月4日到9日,各组各项准备工作再次确认启动,同时各项文娱节目要进行再次熟悉排练,宁愿多发时间,也不得出现错误。7月8日,同是“三下乡”的我院赴广西平南团出发。10日,经过一系列准备工作的再次确认后,我们赴惠来实践团启程。
整个实践行程上面已有所述,个人觉得,其中社会调研、参观中国移动惠来分公司、小学支教最难以忘记,颇有收获。
10日下午我们怀着踌躇满志和几分新鲜好奇心到达惠来一中,此时,我们赴惠来团60多人分成两小支队,一队赶赴前詹镇西浦村小学驻扎,另一支队则驻扎在惠来一中,而我被分到县城小支队。11日早上我们一部分参加了在前詹镇政府举办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仪式,仪式后参观了义修队义修家电器,同时我们县城小支队迎来了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洪杰、黄媛淳、林锦源三位新成员。
11日下午我们进行了社会调研。当日下午调研的主题是“惠来基础教育设施调查”,主要访问对象是小学、初高中学生和家长。我和华农的y.c.(即黄媛淳,英文名简称y.c.)分为一组,任务是两个钟内至少完成十份问卷。任务看似简单,其实内涵很深。我们并不是单单简单叫人填完问卷,而是要采用访问式方法做调查,做调研时要与做问卷对象交流、聊天,以问卷里问题为主,然后将话题拓展出去,每个问题要延伸3~4个涉及话题,总的来说,质量首选,数量其次。这样一来每访问一人所发精力、时间就颇多的。自然,我们所得的信息和资料也很丰富。前期我们一人主要负责记录,另一人主要负责交谈,分工明确、条理,相互配合,做调研进行得很顺利。但当做完第四份时发现以这样速度是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所以两人分开独自各做三份。这样一来,考验我的时候到了。由于以前曾参加过调研比赛,有些经验,所以完成任务并不困难。但其中自己的缺点——不善言辞、不懂速记还是深深影响了调研质量,与学生交谈时本可以再拓展深层一些,然而记录速度太慢,出现自己在记录,学生无声站立一旁的尴尬场面,同时言辞上有些僵硬,令交谈中出现生硬的气氛,也颇令人尴尬的。
该次社会调研收获颇丰,具体另有调研总结。所得其中信息令我惊奇的是惠来作为一个临海县,地理环境挺有优势的,但其经济情况却令人失望。从所得调查教育设施情况得知,其教育建设甚至比粤北一些地理位置相对较差的城市更不如,教育情况令人担忧。就拿其中一点来说,当地县城小学大部分每班都是超过百人,已远远低于国家标准,而且大部分教室不配有灯管的。县城如此,更不用说乡镇的了。
参观中国移动通信惠来分公司乃此行一大亮
点。我们是信息工程学院学生,毕业后如果能在中国移动通信工作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所以众人对此行程充满期待,都希望能很大收获。而惠来分公司也不负我们所望,即使我们只是一个学生团体,也热情欢迎和接待我们的参观。惠来分公司秉承中国移动通信的核心价值观“正德厚生,臻于至善”,热情洋溢地为我们详述了该分公司的基本情况——公司介绍、企业文化建设、社会责任营销活动,并演讲后根据我们所提出的一个个疑问作出详尽的回答,尤其在我们专业市场、就业方向上,分公司主管们根据自己经历,尽可能传授他们所得经验。可以讲,此行每人都满载而归,个个都称赞中国移动。其实,作为信息类专业生,对国内通讯类公司都有一定了解,如中国电信、联通、移动等等公司必定在我们视野内,事前已了解到在国内类似领域公司中,中国移动通信在服务态度、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上是数一数二的,但毕竟多数只是听说,而经过此次参观,我们终于体会到中国移动的魅力,果然名副其实。
最后一大活动是压轴的小学支教。虽然我们组织上组别分明、明确,但我们县城支队与西浦支队不同,西浦那边义教组负责支教,调研组主要负责调研……人员互不参杂。而我们这边则不同,分工已不分组别,要求每一活动每人尽可能都参加,尽可能锻炼自己,体悟不同项目。而我在支教中得到三次讲课机会,由于是临时受命,自己又不属于义教组,对小学知识体系只能根据记忆,自己组织讲课材料,并且个人认为义教组事前准备不足,所备资料难度过高,所以直至第一次真正走上讲台前,心里都是忐忑不安。然而,当自己走上那神圣讲台,面对众多炯炯有神的眼睛,纯粹、真挚的目光,心里一切不安云消雾散,脑中剩下的仅是教材内容。令我值得高兴的是,一向不大善于言辞的自己在整个讲课过程中授课流畅,言辞清晰。当然,有喜自然也有忧,所备教材难度果然高了些,讲课中只见前面一些同学点头应是,而后面大部分同学基本一片漠然。事后和同学们交流中了解到授课内容果然难了些,很多同学只是小部分内容明白,甚至有些没学过。
经过一次授课后总结一些经验,到第二次讲课时,效果明显提高了很多。所受内容同学们都能掌握,而且后面一部分授课内容是新知识,但同学们都能理解掌握。当时我体会到作为一位教师的欢乐悲愁,体会到就是做一位单纯的科任老师,要做到负责任、
一丝不苟,也并不是那么简单的。那时当一回老师的感觉让我心中流出一丝丝甜滋。
弹性力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与三大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相比理论性更强,更抽象,要求学生具备较好的高等数学基础,学生普遍反映难度大。但弹性力学理论实用性强,可以直接用来解决一些工程实际问题,各工科院校的许多专业都开设了此门课程,但由于它难度大,不同高校在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教材编排以及教学过程中存在一系列影响教学效果的问题。
1 课程设置中的问题
虽然和三大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同样是专业基础课,但弹性力学在各高校开设力学课程的专业中却享有完全不同的待遇:三大力学作为专业必修课,学院自上而下向学生反复强调它们的重要性;而大多数高校开设弹性力学的专业基本上都把弹性力学作为专业选修课,如果选修学生人数达不到,此门课程取消开课。但弹性力学课程不论是对于学生毕业后直接参与工程实践还是进入研究生阶段继续深造都是必备的专业基础,如果不能正常开课对于学生是一种极大的损失。
另外,相比三大力学充足的课时,弹性力学课时一减再减,由以前50、60多个学时减到30多学时,课时不足,授课内容只能相应减少。笔者所在的高校弹性力学课堂授课学时只有24学时,这样的学时设置根本无法保证学生全面了解弹性力学理论,更无法达到培养学生解决各类复杂力学问题能力的教学目标。
2 教材内容中的问题
弹性力学内容以大量的公式推导为主,这是由弹性力学理论本身的特点决定的。笔者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教材在内容编排上尚存在一些不足,这些不足主要体现为:一些重要理论缺少例题支撑、例题总量偏少以及一些重要的求解过程被省略,理论出现了跳跃。
例如圣维南原理及应用,这部分内容既是弹性力学理论的重点也是难点,它的理解和掌握对于后续的按应力求解弹性力学问题至关重要。但教材在讲述了基本理论后,对于次要边界上应力边界条件不能严格满足时只是笼统的给出公式(1)或公式(2)三个积分边界条件代替严格边界条件,没有设置任何例题,而且在公式(1)右端出现了正负号,实践教学表明:公式(1)右端正负号的确定特别是公式中第二个关于主矩的积分式子正负号的确定,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需要通过大量的例题讲解并辅以练习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1)
或
(2)
另外数学知识的运用是讲述弹性力学理论的工具,为了避免因数学知识欠缺影响整个课堂教学,某些不涉及重要概念的推导过程可以省略不讲,但一些重要而且不需要很难的数学知识就能完成推导的过程应该稍作补充。例如圆孔的孔口应力集中,将应力函数代入相容方程[1]:
(3)
直接给出方程:
(4)
直接给出通解:
(5)
代入应力函数简化相容方程即从公式(3)逐步微分得到公式(4)的过程,需要应力函数对两个变量多次微分得到,推导过程中容易因疏忽出错,而且推导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展开公式,这部分推导可以像教材一样省略,而布置成课外作业让学生课后完成。但公式(4)括号中的部分是典型的欧拉方程,它的求解高等数学教材给出了具体的过程,只是间隔长,学生有些生疏,教材应该对这部分求解适当加以补充,使学生能够在内容上前后贯通。
3 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的高等数学知识生疏以及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薄弱是阻碍学生学习弹性力学这门课程最大的障碍,但弹性力学用到的都是非常基本的高等数学知识,学生只要稍微花点精力针对性复习相关内容,是能够轻松克服学习中的数学障碍的。
通过课下与学生交流发现学生选修弹性力学这门课程动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计划考研的学生,认识到这门课程对研究生阶段学习的重要性;另一种是学习态度欠端正学生,选修课学分没修够,为了凑够选修学分,这两类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只能通过不同的措施来解决。对于计划考研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态度及主动性都很好,只要将弹性力学安排在合适的时间授课就能解决他们学习中高等数学知识生疏的问题。笔者所在的二本学校,学生一般从大三下学期就开始考研复习,在大三下学期期中时基本上能完成高等数学上册的复习,因此将弹性力学课程安排在大三下学期的后半学期,这部分学生基本上能跟上课堂节奏,听课比较轻松。以凑够选修学分为目标的学生往往存在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被动的问题,在他们看来选修课程是不重要的课程。但高校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划分不仅考虑课程对于专业的重要性同时也考虑了课程的难度,比如弹性力学是一门比较重要的力学基础课,但由于难度大,很多学校特别是层次偏低的学校将其设置成选修课,但这却造成了部分学生认为弹性力学不重要的错误认识。这部分学生的问题,只能通过将弹性力学课程纳入专业必修课范畴来逐步解决――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这门课程重要的工程意义,端正学习态度。
以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为例,目前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课程包括计算技术、点钞技术、会计书法、基础会计模拟实训、财务会计模拟实训、成本会计模拟实训、税收实务模拟实训、财务管理岗位实训、会计核算岗位实训、企业管理模拟实训、审计实务模拟实训、ERP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14门,共计874个课时,在整个必修课1845课时中占47.37%。从这样的实践教学安排来看,整个体系“大而全”,贯穿了会计专业的整个教学过程,涵盖了专业建设的各个方面,体现了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相对于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要求来说,还缺乏深度,实验效果不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实验内容相对简单
我们的会计实验相对比较简单,对会计分析、预测、决策等涉及较少,缺乏锻炼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创造性地分析复杂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内容,缺乏深度,无法培养学生在实践中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学生也只把实践教学看成是完成一次大作业,感觉在实验室中进行的教学实践和在普通教室进行的教学基本没有区别,学习主动性不强,参与积极性不高。还存在迟到、早退、缺勤、抄袭的现象,尤其是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一般都是由学生自己找实习单位,而学生把实习时间大多花在联系工作单位、参加面试上,根本无心实习,所要求的实习报告也是想办法编出来的。而毕业论文也大多是照抄网上的论文,或东拼西凑,这就使得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这两种重要的实践课程流于形式。
1.2实践教学与实际有脱节
现有的实践教学模式往往被设计成“个人全能项目”,发给学生一套练习题,以及凭证、账簿,让学生一个人包揽全部业务,自己操作整个过程,学生自己既是出纳、又是会计;既管记账、又管复核;既是会计员、又是会计主管。这样一来,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对各自岗位的工作流程、任务职能等并不十分清楚,无法形成鲜明的岗位意识。另外,一些在实际工作中发生较多的业务,比如说银行结算和纳税申报,在实践教学中往往都是在实训教材中以文字性材料来说明经济业务发生的过程、内容和结果,实验也只是要求学生根据事先填好的结算凭证进行账务处理和填制某些税种的纳税申报表,学生根本不知道银行结算和纳税申报业务的实际发生过程,这使得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不知道怎样与银行和税务部门打交道,缺乏进行银行结算和税务处理的能力。
1.3部分教师实践经验不足
有些教师自己未从事过实际财务工作,也少有机会到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岗位进行实践锻炼,造成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在实践教学中,教师有时仅按自己的理解或想象来指导实习,造成与会计制度、会计规范或实际会计工作的冲突,从而使实践教学的质量没有根本保证。
2构建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
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该增强实践,强化应用,体现特色,突出创新,搭建多维度、多层次的实践教学环节,如下图所示:
2.1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三大平台
2.1.1实验教学平台实验地点主要是校内的会计模拟实验室,包括基础实验、专业实验、创新创业实验,基础实验是学生在学习完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后开设的,包括计算技术、点钞技术、会计书法、基础会计模拟实训、财务会计模拟实训、成本会计模拟实训等,一般安排在大一、大二,使学生掌握会计专业的基本业务内容、会计处理和操作过程,培养学生专业基本技能和应用能力;专业及岗位实验是在学生学习完专业课程后开设的,包括税收实务模拟实训、财务管理岗位实训、会计核算岗位实训、企业管理模拟实训、审计实务模拟实训、ERP实训等,一般安排在大三,使学生掌握会计专业的系统的、综合的技能,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和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创新创业实验,一般是开展创新创业大赛或创建模拟公司,安排在大四上学期,使学生熟悉创业真实过程,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增强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在实验教学平台中,在现有的高职高专实验的基础上,要注意尽量创造真实的经济环境,培养学生办理银行结算、进行纳税申报的能力,可以考虑将学生分成若干大组,每个大组包括企业小组、银行小组、税务小组,每个小组中,“一人一岗,各司其职”,培养学生的岗位意识。不同小组之间有业务往来,不同大组之间也发生业务往来,比如说不同大组的企业之间有采购、销售等日常业务,同时与其他小组之间还会发生银行结算和税务处理业务等。
2.1.2实习教学平台大学四年每年安排一次会计实习,第一次是认知实习,让学生去校外实训基地参观、了解,对企事业单位所处的环境和实际工作情况有一个感性认识,一般安排在大一;第二次、第三次是岗位实习,在部分专业课程结束后,到校外实训基地或其它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熟悉各岗位的职责分工和具体工作内容,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会计业务处理流程有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解,大二、大三各安排一次。第四次是毕业实习,安排学生到企事业单位的实际会计工作岗位上去,一般时间安排在大四下学期。要加强实习平台的建设,首先要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但长期以来,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企事业单位对与高校建立会计实习基地的意愿很淡薄,会计专业的学生实习一直以来就是一个难题。作为高校来说,一方面要与各类企事业单位多多沟通联系,实行校企共建,互惠互利,实现实践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另一方面,以投资、担保、管理、财务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师事务所等一大批中介机构为突破点,加强会计中介机构实训基地的建设。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这样一大批会计中介机构已经开始壮大起来,他们把会计工作当做是一种对外提供的技术服务,不再排斥实习学生的参与,而且在业务旺季对于实习生助理有很大的需求。这样,学生可以亲身参与到各类企事业单位的担保、咨询、审计、评估等项目,在实践中加深对对专业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1.3实践教学平台主要包括社会调查、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社会调查一般安排在大三的假期进行,可以针对会计教学或会计改革的热点问题定出要调查的内容,采取问卷调查、抽样调查、网上调查和实地调查等多种形式,了解企事业单位生产经营、会计机构设置、会计制度建设等情况,了解会计工作的组织、会计人员素质、会计核算、会计管理等情况,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为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提供写作素材。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都具有实践性和理论性的双重性质,学年论文是学生对一学年所学专业知识在专业实习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理论总结,一般安排在大三下学期;毕业论文学生对大学四年所学专业知识在各类实习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理论总结,一般安排在大四下学期。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写作,作为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来说,要强调从实践中选题,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于那些通篇理论论述,缺乏实践内容支持的论文,可以考虑要求重新选题和定位。
2.2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实践教学的质量,现在的高校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在企事业单位工作过,缺乏实际会计工作经验。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与校外实习基地、企事业单位、会计中介机构的联系和交流机制,鼓励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定期到这些单位挂职,从事具体的财务工作,积累会计实践经验,提高实务处理能力,更好地满足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也可以多组织会计专业教师到兄弟院校参观学习,交流教学经验,多参加教育界和会计职业界组织的学术交流、研讨活动,提供相互学习的平台。建立校外注册会计师、注册审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等财务专家以及经验丰富的会计从业人员档案,保持经常性的交流,促进产学研结合,还可以定期将这些专家学者请进校园作相关内容的专题讲座,甚至直接授课。同时支持会计专业教师参加职业资格和专业技术资格的考试,并要求取得资格证书,达到会计教育对“双师”型教师的要求。
2.3建立实训技能和质量评价体系
完善和规范实践教学评价,建立实训质量和技能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对学生专业技术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另一部分是教师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要制定评价体系的详细考核指标和考核方式,对学生的考评可以采取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口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手工模拟、上机模拟等多样化的形式;对教学质量可以建立学校、教务处、系部、学生和校外财务专家五级监控和评价体系,采取学校抽查、系部检查、教师自评、校外专家评学、学生评价等多种方式,尤其对实验实习过程进行严格监控,分阶段进行考核,从而对整个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科学的评价。
3结束语
社保专业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为适应和促进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各大高校开设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作为一种与社会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综合性学科,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活动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社保问题的能力。另外,使学生具备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也是增强社保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应当成为当今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建设的一项重要特色内容。所以,为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在社保专业课程设置中,一定学时的实践教学课程不可或缺。
一、实践教学课程设置的原则
(一)有利于学生发展原则
社保专业实践教学课程的设计应紧紧围绕着如何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身心成长,有利于增强学生升学或就业能力,并适合于学生成长阶段的最终目标而展开,而不应为实践而实践,或为面子工程或其他目的而实践。实践教学,既要起到丰富学生大学生活的作用,又要真正起到教育启迪、锻炼磨砺的作用。现代大学生思维活跃、开放,视野开阔,所以,实践教学课程应力求符合学生成长特点,形式应较灵活,内容应有一定趣味和挑战性,使得学生愿意参加,乐于参加,并让其体会到专业成就感。
(二)安全健康保障原则
由于实践教学内容与现实紧密相连,开展实践活动,可能要与各种实务部门或各种身份的人物进行联系,活动场地既可能在校内,也可能在校外,那么,在这个过程中,要本着对学生、家长及学校高度负责的精神态度,时时刻刻将学生的安全和健康放在第一位,对各种实践活动做到事前周密规划,事中紧密监控,事后总结完善,尽可能降低各种不必要的安全健康风险,能在校内进行的尽量在校内进行,必要时,还应为师生购买以意外伤害保险为主体的责任保险,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三)体系合理完整原则
实践教学活动作为一种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丰富大学生活的课程,应循序渐进,并力求做到“全程全员”。所谓“全程”,是指从大一上学期到大四下学期共八个学期,每学期都应有一定学时的实践教学内容贯穿其中,所谓“全员”是指力争全部学生和全部教师都应参与到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来。教师应起到组织、指导、督促等作用,提醒学生各种注意事项,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兴趣特点而积极参与。在实践课程内容设置上,从大一到大四,应注意根据各个学期的特点,设置相应的实践课程,使其前后衔接,形成一个合理体系。
(四)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原则
要使实践教学课程起到更好的作用,还应与专业理论教学做到有机结合,这样,一方面,可以使理论教学避免空洞说教的教条色彩,增强学生对理论教学课程的深刻理解;另一方面,也使得实践教学有可靠的理论指导,同时,还能充分发挥各位教师的专业特长。
(五)控制成本原则
实践教学活动需要实务操作,有时需要聘请相关专家学者,有时需要制作各种道具图片等,还有各种交通费用等等,实践教学活动的良好开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所以,在可能条件下,应建立实践教学专项资金和会计核算制度,同时,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中,也应注意控制成本,避免铺张浪费和各种不必要的支出。
二、社保专业实践教学课程设置
结合社保专业的专业特点以及实践课程设置原则,经过多方征求意见建议,可初步设计一套社保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大一上学期,由于学生刚刚进入大学校园,对一切充满好奇和些许的不适应,此时可设置实践教学课程“专业感知教育”,课程内容主要是为大一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包括社保专业介绍、教师简介、如何从高中生转变为大学生、大学生活事前提醒等,使学生尽快进入大学生角色,适应大学生活,并对社保专业有一个初步了解。
在大一下学期,学生进入大学已有一年的时间,结合理论基础课教学内容,可设置实践教学课程“社保民生调研(一)”,课程内容可以是在指导教师的具体组织下以分散形式,围绕某一社保民生主题,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城镇或农村低保制度设计调研问卷,然后通过电话调研、网络调研或近距离的实地调研,以对该问题实际状况和存在问题有初步实际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初步理性认识和思考,这样有利于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使其以带着问题探究的心态进行以后各学期的学习。
在大二上学期,学生对大学生活有了比较具体的感受,但也有学生可能会产生松懈迷茫的精神状态,此时,可设置实践教学课程“社保学业规划训练”和“职业人物访谈”等课程。课程内容是结合职业人物访谈,逐步使学生思考和明确将来的发展方向,初步进行职业规划,从而进行更完善的学业规划,使学生对将来有较明确的奋斗方向。职业人物访谈可邀请已毕业的相关学生和实践基地的相关领导和人员以及各种代表性人物围绕职业生涯发展及相关要求做访谈式讲座沟通。
在大二下学期,学生的大学生涯处于四个学年的中点,对理论课程处于集中大量学习阶段,此时,可设置实践课程“社保民生调研(二)”,课程内容是在大一民生调研的基础上,对各种社保民生问题进行更理性、深入的调研或将自己所学的社保专业知识在指导教师帮助下,编排成小品、戏剧、宣传手册等各种形式,深入群众或各种社会机构(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儿童福利院等)进行回馈社会活动。这样可使学生将所学知识活学活用,同时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同时提高对社会实践的认知。
在大三上学期,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比较充足,此时可开设实践课程“社保争鸣”,课程内容是以各种学生组织和院系刊物为依托,通过演讲比赛、辩论赛或征文比赛的形式,就社保理论知识、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社保问题等进行讨论、辨析,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认识,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强化学生的思辨能力。
在大三下学期,此时学生对将来的工作或考研等出路安排感到比较紧张迫切,此时可设置实践教学“社保学术论坛”。课程内容可以是,首先请任课教师结合自己的专业研究方向或课题研究或人生经历,轮流做一次学术讲座或经验交流(与所授课程内容不能相同),并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如果条件允许,可邀请院内、校内或校外专家和研究生来做一些讲座。这样,能扩展大三学生的思维视角,有助于大三学生更好的进行考研或工作决策。
在大四上学期,根据学校整体安排,可进行实践教学活动即“毕业实习(职业体验)”,课程内容是以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形式在带队教师和指导教师的具体组织下,学生进入实习基地进行毕业实习(职业体验),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要求,使其对职场要求有初步认知。毕业实习在整个实践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学时也最长,需要做的具体工作纷繁复杂,既要维护好与毕业实习单位的良好合作关系,又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安全健康,所以,此环节责任重大,需要重点对待。
在大四下学期,根据学校整体安排,需进行毕业论文写作。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需围绕毕业论文题目进行针对性实践调研,课程内容是在指导教师的具体组织下,使学生结合毕业论文写作内容,进行相关实践/文献调研。
综上所述,在就业竞争不断加剧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全员全程式实践教学能不断改善社保专业学生的社会认知,提高社保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力争使社保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得社保专业建设不断取得更大更快发展。
思想政治课实施自主性教学的策略
邢斯彤
(渤海大学政治与历史学院)
思想政治课的自主性教学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形式,打破了传统以讲授法、问答法为模式的“满堂灌”的教学,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提倡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构建具有民主和谐气氛的课堂,创设生活化情景使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合作交流与任务完成后真情反思使自主性教学的实施成为可能。
自主性教学反思意识创造力新课程改革给我国传统的教育体制、教学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变革。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存理念和生存方式发生了变化,终身学习的观念深入人心,教育者能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什么?这是每个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传统的控制型教学已不能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知识的更新技能比传授大量的科学知识更有价值。思想政治课的性质是德育课程,在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上比其他学科的作用更大,在新课改的形式下,思想政治课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尝试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乐趣,真正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三维目标。
一、多措并举,全方位提升思想政治课的自主性教学水平
思想政治课自主性教学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所以,构建自主课堂时要有科学的原则和正确的方法
(一)思想政治课自主性教学实施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强调显性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缄默能力的开发。思想政治课的自主性教学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意识,主动的确立学习目标,自主的制定学习计划,在迷惑中主动探索知识的奥秘。在自主课堂上,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
2.公平性原则
人人生而平等。在思想政治的自主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尊重每个学生,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积极提倡学生运用逆向思维,提出不同的观点。自主课堂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如果教师不是公平的对待每个人,戴有色眼镜看待想法奇异的学生,那样会禁锢学生的思维,对其身心造成伤害,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3.开放性原则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资源紧限于教课书的知识,造成学生的思维狭隘,目标短浅,学习目的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思想政治课的自主性教学要开阔眼界,拓宽教学资源的渠道,由于思想政治课就有较强的时代性和前沿性,所以,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社会热点问题和国家大事的材料,拿到课堂上和同学们交流讨论。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实地考察,如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来了解农民的收入问题和影响收入的因素,等等。
(二)思想政治课自主性教学实施的策略
1.构建具有民主、平等、和谐气氛的自主课堂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全面放松的状态下,思维才能更活跃,思考问题更全面而科学,所以,思想政治课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充分尊重学生的尊严和个性,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思想和生活状况,要信任每个同学,维护每个学生的自尊。思想政治课的自主性教学呼吁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这也是一种良好的隐性课程。
2.创设生活化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引导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学习方式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创设学习情景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和认知水平来选择一个恰当地学习课题。这一课题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处于真实的困境中,主动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反思和自主评价。
3.启发诱导,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思想政治课的自主性教学注重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就是在自主探究中逐步获得的。在思想政治课的自主教学中,学生在自主探究时遇到迷惑和困难,教师应当给予正确的指导。
4.合作交流,共同进行自主性学习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开发,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在传统的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缺乏与别人沟通的技能,造成学习效率低。思想政治课的自主性教学以小组共同学习的形式达到学习目标,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共同提升。孔子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合作学习可以打破一个人的思维束缚,集合大家的观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教师在讲授必修三《文化与生活》第三单元第六课《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时,可以课前进行异质分组(成绩高、中、低的学生为一组),小组成员3到5人为最佳,布置学生课后收集关于中华文化的资料。课堂上,小组成员内部先进行交流分享成果,经过讨论选出最能体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和最美观的的作品展示给其他组的同学,这样小组和小组之间也可以相互分享、相互交流,学生也可以了解更丰富的中华文化,使本堂课在轻松的氛围中达到教学目标。
5.反思评价,真情回馈,鼓励学生进行真实性回归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评价体系完整而科学。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要真实的回归到学习过程中,找到阻碍学习发展的原因,并分析解决的方法。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评价时,不仅要注重总结性评价还要重视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要对学生的预习情况、学习过程、思维能力,实践能力进行综合评价,让学生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从而扬长避短,为自己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小结
思想政治课的自主性教学正是从新课程改革的角度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运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总之,思想政治的自主性教学的发展步伐还有待加快,这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来完成这项伟大的工程。
参考文献:
一、在教师之间贯穿主体间性原则
目前的外国文学课程虽然是汉语言文学本科的专业必修课,但课时很少,一般为古希腊文学开始到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结束,为大三上半学期课程;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开始到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结束,为大三下学期课程,上下学期各54学时,西方现代派文学另开选修课。而外国文学教研室一般为3-4人,3人的居多,每人负责一段授课。
如何看待这种授课方式呢?这样授课的好处是有助于教师对于某一阶段文学的精进,但是却容易画地为牢,固步自封,使教师失去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的视野。在主体间性理论指导下,教师与教师之间需要密切的合作与互动,以促进教学的发展。
首先,应该打破这种分段上课的方式。对于中国文学而言,是很适合分段授课的,因为他们的研究方向恰好分为先秦两汉文学、唐宋文学、元明清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研究等各个方向。外国文学就不同,特别需要系统化,整体化的意识。一个不懂古希腊文学的老师是很难讲好20世纪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因此,笔者认为,对于外国文学教学,最适合的就是分为小班授课。例如有些师范院校常常是150人以上的一个大班,只用一个老师讲课。学生吸收的往往就是这一个老师传输的思想与知识。如果分成三个小班,三个老师同时开同门课,教师之间则会更好地商量讲课内容,授课方式,考试方式等,教师之间的合作、互动、对话就会得以进行,学生也会对教师的上课进行比较,会对教学有促进。
三个老师同时开一门课,一个重要的方法是引入集体备课方式。现在有些外国文学老师,上课时融入了大量的个人观点,却忽略了基本的知识点。如果集体备课,就可以避免这一问题。该讲什么内容,采用哪种方式,有争议的学术问题怎么处理,这样就可以让教学进一步规范化。当然,这绝不是限制学术自由,也不是要求案讲稿。教师依然在可以讲完基础知识后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做,确实可以避免有些老师上课自由散漫,信口开河。外国文学教研室的老师集体备课,是小范围的主体间性的应用。因为外国文学有时候也涉及比较文学,比如中外文学关系等,有时候也不妨邀请一下中国文学的老师,促成大范围的合作。集体备课有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促进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增强教师的合作意识。
考核方式也是需要集体出题,集体阅卷的。目前,由单一老师出卷、阅卷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有的老师为了阅卷方便,习惯出大量主观题,客观题很少。由于主观题一般不设标准答案,学生答题往往需要迎合出题老师的意思。集体出题,合作商量出哪些题目,可以做到主客观题结合,试题的覆盖度更全面,考核更合理一些。
总之,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主体间性,提倡的是教师间的合作、平等与对话。这是一种非常理想化的合作互助关系,也是教学中值得追求的良性互动。
二、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贯穿主体间性原则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主体。外国文学老师在开始讲解一个作家时,通常会从介绍作家的生平开始,然后介绍时代背景,之后是主要作品的主要内容、思想意义、人物形象分析、艺术特色等等。基本上是老师的“满堂灌”,学生很少参与,即使参与,也常常因为对作家作品的了解不够,谈不出多少个人看法。这样做的结果是每到学期结束,学生的头脑里充满了老师灌输的知识和思想,成了老师的“传声筒”,严重缺乏个人的思考。对于外国文学这样一门极具西方人文精神的课程来说,显然是不合适的。顾明远先生早在1981年提出了“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的观点。时代在发展,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之中,已经是势在必行。
主体间性理论认为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老师和学生各有各的任务,应进行分工、合作。具体到外国文学课程,一个重要问题是学生基础差,相关知识了解不多。因此,老师对于作家的生平、时代背景、主要内容等基础知识部分可提前布置,上课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走上讲台,利用多媒体进行讲解。这样的做法有利于学生提前预习,对作家作品有一定了解,避免了传统教学中老师在课堂上眉飞色舞,学生却由于提前没有预习,缺乏了解,更谈不上理解,而不知老师所云的情况发生。
这方面也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翻转课堂教学。翻转课堂是2007年美国的两位高中化学老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尔曼创立的。他们录制了教学视频放到网上,让学生提前观看。目前,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教学改革方面也得到了大量应用。外国文学老师也可以提前做好课程视频,方便学生预习和复习,应该会有一定效果。但是翻转课堂并不能全部取代魍辰萄АM上学习和与教师当面交流学习的效果是有很大差异的。为此,有的学者提出了“混合式课堂”的观点。[2](P1)学生看完老师的教学视频后,一样可以自己做视频,对老师的教学中没有注意到的问题可以有所补充,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并且提出问题。这样双管齐下,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都靠学生讲解当然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的点评与进一步系统化讲解,让学生认识到他们的不足。特别是作品的思想意义、人物形象、艺术特色等有难度的教学阶段,需要教师重点讲解,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教师在讲解这些问题时,一定要广泛收集资料,多角度地分析与说明。外国文学教材虽然几经更改,但是,还是存在了很多过时的观点,“A级论”主宰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新时代下的外国文学老师,有必要提出自己的观点,介绍学界争议,但绝不要形成话语霸权,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以《哈姆雷特》为例,如哈姆雷特是不是一个人文主义者,就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教材上基本都持哈姆雷特是一个人文主义者的观点,但是有些学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他并不是人文主义者。老师在介绍学界的各种观点的时候,就要学生讨论这个问题,倾听学生的见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三、在学生之间贯穿主体间性原则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个体之间的主体间性也应该得到关注。教师在课堂上切忌只提问有限的几个优等生,一定要尽量给每个学生机会,让他们各个得到表现。一个学生发言完毕,可由其他学生补充并做评价,彼此提高。在课堂讨论环节,也要注意充分发挥民主、平等、自由的精神,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形成“交往行为”。任何形式的话语霸权都要避免,在学生相互讨论的基础上,可以形成文稿记录。有的学生提出的新颖的观点也可以在大家帮助下进一步整理成文。
在进行外国文学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采用表演法。像《威尼斯商人》、《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简・爱》、《安娜・卡列尼娜》等,可以让学生提前观看电影,上课时可以表演一些精彩片断,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寓教于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小组法”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把学生分为10-20人的小组进行分工合作。例如老师布置一项任务时,一个小组的同学就可以分工进行。每个小组可以选出组长,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分配不同任务。有的负责资料收集,有的负责课件制作,有的负责小论文的撰写,有的负责最后的总结。根据个人表现情况,计入平时成绩。学生要相互配合,培养一种平等合作互助的团队精神。
结语
主体间性理论进入教学,不难发现,教学活动变得灵活起来,变成了多重主体的“交响乐”,而不再是教师的“独奏曲”,也不仅仅是教师与学生的“二重奏”。“真正的教育应是人与人的主体间的灵与肉的交流活动,在学校教育中,无论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还是学生与学生之间,都应该是主体间的交流活动。”[3](P39)应用主体间性理论进行外国文学的教学改革,无疑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大胆的突破与尝试,是值得提倡的。
注:本文为廊坊师范学院校级教改重点课题:“基于省级精品课建设的廊坊师范学院外国文学教学改革”,课题编号K2015-01。
参考文献:
[1]尹艳秋,叶绪江.主体间性教育对个人主体性教育的超越[J].教育研究.2003,(2).
[2]郝岚.不只是翻转课堂,应该是混合式课堂――也谈大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挑战与应对[N].天津教育报,2015-6-25.
关键词:大学生班主任;自主;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2-0018-03
对于刚刚步入大学校门的新生,对大学生活不太了解,还停留在中学时期以班主任老师为主导的学习生活中,因此初期对如何由他们自主来管理班级还没有头绪。而大学生班主任是从事学生学习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管理者和指导者,但是他又不同于中学和小学阶段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他不是起到主导作用而是起到协助学生如何更好地进行自主式的班级管理工作,同时也协助指导每位学生根据班级的整体目标和学生个人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出每个人的学习、生活目标。
经过几年班主任工作的积累,总结了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起到协助学生自主进行班级的管理。
一、为每名学生制作“个人档案”
为了对班级情况进行较全面的了解和分析,需要班主任细心地为每位学生建立个人档案,主要包括每个学生的基本自然情况(如姓名、性别、家庭住址、家庭概况等),学习情况(包括期末考试成绩、名次、进步或者后退程度、原因分析及采取的措施与方法,尤其注意出现不及格的学生),在校期间获得的奖励或受到的处罚情况,为班级、学院、学校作出的贡献,年度总结计划摘要(这主要是因为我们学校每年都会有学校的学年总结大会,年度总结并不会增加学生的额外负担),对班级和班主任工作的意见和要求(如果学生不想直接提出,也可以采用匿名方式进行收集),等等。除了集中找学生了解这些档案中需要的信息外,还可以通过后续的深入学生寝室、课堂、食堂、班会、团活、与个别学生谈心来不断收集信息补充档案。有了这个档案,作为班主任对班级中的每位学生可以说是“了如指掌”了。当然也为后续协助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的工作开展积累了详细的资料。
二、协助学生制定班级的总目标
当然每位学生在进入大学校门后,都希望能够待在一个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班集体中,因为这样的集体才更有利于大家个人的发展。那么首先要明确什么样的班集体才是好集体。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应该是具有良好班风、学风、甚至寝风的团结的班集体,同学之间能够互助友爱,遇到问题时大家能够拧成一股绳来共同解决问题。当然,从表面上的目标来看,可以把争取获得“校三好班级”、“校三好标兵班级”、“校优秀团支部”等这样的荣誉称号作为班级的总目标,让学生们从心里有一个可以共同奋斗的目标,将更有利于班级的发展。
三、协助制定班集体共同的行为公约
俗话说得好,“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既然班级的全体同学有个共同的目标,为了这个目标大家需要共同来努力,但是我们需要一个有针对性、具体的行为规范来约束每个人,为我们目标的实现提供一个准则。当然这个行为规范,不同于学校的整体学生行为规范,是在此基础上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和需要来制定的。这个规范我们暂且可以叫它“班级行为公约”,公约的内容需要采用民主的方式由班级全体同学参与制定和修改完善。而公约完成后,必须要严格执行它才能顺利达到我们的目标,当然在执行的过程中需要班级所有同学们的自觉遵守和相互监督。
四、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辅导
学校会有生涯规划辅导的选修课,当然首先作为班主任应该尽量去引导和鼓励学生去选修这门课,告诉学生们这门课的重要性。在国外这门课应该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家长就已经应该开始辅导了,既然中国教育的特殊性使得这些学生早期并没有接触过,现在学习也并不是很晚。除此之外,也可以让学生利用他们的班会或团活强化、实施生涯规划项目。让学生在生涯规划辅导的过程中制定出符合自身的短期和长期个人目标。
五、爱心的传递和爱国主义教育
一个家因为有爱才会温暖,一个集体同样需要每位学生的爱心才能变成更加团结的集体。通过班主任前期的学生“个人档案”的建立和整理,会了解到班级中有时会存在一些特别的学生。比如曾经带过的班级里有名学生父母都已经离开他,而且家庭生活很困难。班主任可以将这个信息传递给班干,由他们去组织全班学生为他过了大学里的第一个生日,让他感觉到大家庭的温暖,当然也会让其他同学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爱的温暖。
同时,让学生去更多地接触社会,参与爱心活动。比如我们学校1996届1021班的学生照顾了一位孤寡老人,但是学生总会毕业的,爱心的传递就变得格外重要,1998届1011班接过了这个接力棒,之后的2002届1021班、2004届1011班就一直将爱心传递下来,一直到老人去世。对于这样类似的活动就应该鼓励学生多去参加,在活动中让这些一直在父母全心全意呵护下的大孩子们理解爱的付出和爱心传递的重要性。
为了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坚定为报效祖国而努力学习的信念,可以建议班级班干组织学生去一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用血一样的历史和事实来教育他们。比如学生们在参观完哈尔滨731部队遗址后,深有感触,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历历在目,可是现在日本还有一些右翼分子企图抵赖更加让人深恶痛绝。学生们在参观过这些地方后,不用老师和家长说也会暗下决心好好学习,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自己的一点贡献,因为只有国家强大了,我们才不会再受欺压。
六、针对不同学生不同时期的特点协助组织一些特色活动
比如在学生大一军训刚结束时,还不清楚中学学习方法和大学学习方法的不同之时,邀请高年级学习成绩优秀、学生工作出色的学生召开经验交流会,为他们解答生活与学习上的迷茫与疑惑。更可以邀请有工作经验的硕士研究生、成绩优秀的博士研究生向他们介绍求职方面、考研方面、研究生学习方面、科研能力培养方面的知识,让他们对大学生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目标也就更加清晰了。
从大一下学期开始就有部分学生开始参加英语四六级考试,可以召开四级考试动员会议,邀请英语学习优异的高年级学生或英语老师来指导学生如何高效率地学习英语,迎接四六级考试。并且还要明确地告诉他们考试仅仅是一个手段,但是因为现今就业形势的严峻化,招聘单位经常会用英语四六级通过与否来作为招聘的门槛,所以要努力学习英语。更重要的是对于我们的专业,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是需要用到英语的,英语就是我们的一个工具,这个工具不会用,工作效率也会大大降低的。
到了大二,学生开始学习越来越多的专业课,但是当初考入大学时许多学生不是第一志愿进入化学这个专业,而是被调剂过来的,所以许多学生对专业学习热情不够。而我校的班主任基本上都是专业课的教师兼职班主任工作,他们对学生所学专业是非常了解的,因此作为班主任自身就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来向学生介绍这个专业,而且还可以将最新的学术报告的信息传达给学生,鼓励学生去听由本校或外校专家主讲的学术报告,让学生在学术活动中了解这个专业,热爱这个专业,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去参加科研活动(而且我校也设立了大学生创新科技活动的经费),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培养专业兴趣。并且由于班主任基本上都是专业课老师,因此也可以在学生进行专业选修课选择上给予指导,这些更加有利于学生对专业的学习。
上了大三,学生就要正式决定是保研、考研还是就业等,这时作为班主任可以协助收集相关的本专业的往届考研情况、本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和有关的企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并通过各种方式介绍给学生,督促学生尽早定下考研或者就业的目标,提早做好准备。对于考研的,准备考哪所院校、什么专业,了解要报考学校专业的情况,考研科目,制定考研计划,尽早进行考研复习;对于就业的,准备去什么样的单位,对单位进行更深入地了解,学习制作有特色的个人简历,了解一些笔试、面试的知识。当然对于就业的准备也可以在大一时就进行,如在班级举办模拟招聘会的团活动或班会,利用这个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本专业毕业以后的去向及一些就业知识。并且学生在大三下学期会有毕业实习,一般原则上我校都会让班主任参与带队,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这次专业实践的机会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同时也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了解一些将来就业过程中可能接触的实践内容,让学生利用这次机会好好向工厂或研究所的师傅们咨询一下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七、协助组建和维持一个良好的班干队伍
大学班级的管理不是靠班主任或辅导员来完成的,而真正是靠班级学生们自己选举的班级干部和班级同学们共同来完成的。当然,这其中班级干部的作用会更大一些。那么如何能够让这些班干更好地发挥作用服务于全班同学,实现班级目标?班主任需要对班干进行相应的培训和监督。比如对班干的监督是要求他们不准有挂科现象,成绩要在良好以上,而且在每学期都要定期召开班干、寝室长会议,共同探讨班级工作,换届时,会由上届班干向下届班干传授经验,并且要求班干每学期上交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实行班干汇报制,即每两周由一位班干负责向班主任汇报这两周的班级具体情况,对于紧急事件必须及时通知班主任。同时利用学校等资源对他们的工作进行培训,使他们具备更好的服务于同学们的素质。
八、做好个别特殊学生的教育疏导工作
学习跟不上的学生每个班级都有,如果放松对他们的帮助,就会不但直接影响整个班级,而且会影响学生个人以后的发展。可是对于这部分学生不能当着全班学生面批评他们,那样会适得其反,最好的办法是单独找他们谈话或者组织部分学生召开座谈会,以鼓励为主,督促他们好好学习,并且与班干商量采取学习优秀的学生带动这部分学生的办法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对于一些贫困生可以利用一些关系帮他们介绍家教等一些有收益的工作,并经常询问他们的生活、学习情况,让他们能够将重心放在学习上,也可以通过他们自己双手的努力解决一点生活资金来源问题。
对于经常上网的学生,一方面需要班主任单独找他们谈话,对其进行劝说,另一方面需要发动上网学生身边的人,如班干、寝室长、党员、积极分子做他们的工作,并让班干及时汇报他们的动态,以便于对他们进行更好的督促。
九、珍惜一切学习和培训机会,提高班主任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
对于许多刚刚开始担任大学生班主任工作的年轻教师而言,经常会遇到一个问题,自己工作很努力,感觉自己为学生付出很多,但是最后却收效不大,有的学生不理解你,班级进步也不大。实际上这主要的原因不是你的工作热情不够,而是你的工作经验、学识、人生的阅历不足。那么就需要这些年轻的班主任也要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请教,多参加学校组织的一些班主任工作培训,从而更有效地协助学生自主管理班级。
参考文献:
[1]应志红.浅析专业教师兼班主任与大学生之间的教学相长[J].教育教学论坛,2014,(7):8-10.
再回首,走过的路很值得回味和反思,是成是败,我们都必须忘记这段过去开始新的奋斗,因此,我必须做一个全面的总结。
首先,对大学四年中每一年的思想状态,想做的和做过的事情来个快照吧!大一,还没明确大学该怎么学习,需要学些什么,但是时间抓得很紧,努力去做了些事情。最开始我给自己四年定了一个目标: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大一下学期后确定要做一个学习一般般,动手能力强的人。整个大一,一直都热情的奔跑着:确定自己一定要在各项大学活动中保持绝对的活跃,不断认识新的朋友,不断的组织和参加各项班级,系部活动;同时不断的加强和高中同学那里联系,和他们交流能够促进我奋发向上,能够让我更加清醒的认识自己、认识大学生活;拼命的要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没钱也玩摄影,没时间也要坚持去鲁巷参加炭画培训班;我对寝室,对我的同学充满了信心,希望能够和他们建立一个很好的团队,大家一起为着不确定的目标不断的拼搏奋斗,不断的鼓励寝室活动。大二,对大学失望的开端,对周围人失望的开端,对个人奋斗+一群忠诚的朋友支持的大学生活的认可,带着很多愤懑,开始了新的奋斗。这个过程,彻底放弃任何学生工作,一再推辞班委工作,彻底否认完全做学习,只期望学习过得去就行,有些迷失方向感,郁闷。特别的紧迫感使我一次次的在寝室通宵的看书、画画、写信,一次次肆无忌惮的出入工地拍照,将时间投入到摄影中来,大二上和大二下分别同时带着两份和三份家教,在管理学的启发下开始考虑重新构筑自己的大学生活,于是到大三彻底放弃所有家教,暂停摄影,全力去安排自己的学业和大学生活。除此之外,做了一年的社会调查,费了很大的经历但是没有做好。大三,几乎没有去玩的机会,时间安排得太紧张,我只能每天去跑跑步适当的调节一下生活。大三上先后准备数学建模,考程序员,卖照片,尝试技术学习,六级考试,庞大的课程体系要学,科研立项开始运转,几乎没有空余时间。大三下开始全力做科研,写文章,发文章,直到最后做穿了,觉得没意思,很想暂时放弃。这个学期我的时间精神有些支离破碎,高程没考,技术学习没赶上来,感情上遭受重创。但是也取得了一些成绩:拿了个程序设计的奖项,科研立项也被评上了校二等奖,第一次完成了大学里最成功的合作:一起成功的编导、拍摄、制作了dv断片《老鼠爱上猫》。大四,在最兵荒马乱的时间里遇到了些挫折,也顽强的接受了挑战。保研的个人努力我比较满意,尤其是能够最终拿到北师大的免推接受函。保研最后的失败,包括奖学金的评选,让我看到了自己很多的缺陷,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心中窃喜,倍感欣慰,决定要背水一战,拼死一搏,出去读研。值得欣慰的是最后一年里,感情上也有过一段难忘的经历。大四下,遗憾的是没有抓住时间来好好的学习技术,浪费了不少时间。在公司的短暂经历对我的思想上造成了巨大的震动,丰富了我的生活,将会对我个人的发展产生深远的意义。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句古谚包含着深刻的道理,我不能控制别人,但是我可以把握自己。应该说四年来我很好的把握了自己,没有随风逐流,始终在大多数时间里做着自己想做、要做的事情。尤其是在寝室内,虽然没能够群体奋发,形成很好的团体,但是很好的避免了群体迷失,感谢周围还有一批批清醒的朋友,支持我的朋友,也感谢能在最垃圾的时间里找到《管理学》,激发了对整个大学生活的重新思考。
其次,总结大学生活,简单的说,应该学会做人。关于大学里做人,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自我尊重
一般说来,这是容易理解的,但是在我们做事的时候往往难以每次都真正上实施。自我尊重,还要自我包装,注意自己的外观形相,让别人尊重自己其实是一种更高的自我尊重。
2、坚持正直
的确,这个社会有很多让人不满意的地方,尤其是当你真正步入社会做点事情的时候。有句话叫做:“你可以不诚实,但是不可以不保持正直”恰到好处的为我们提供了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很好的原则。诚实固然是一种很好的品质,然而在面对一个经常不诚实的对象时就另当别论了,不然就会吃亏。在个人生活当中,诚实自然是莫高于此的。然而,我们处事或生活过程中,正直才是可以永远坚持的。
3、为别人着想
现在的社会需要合作,需要团队,忘记了队友的利益很多时候就等同于忽略了自己的利益。利他在竞争过程中往往转换为了利己,因为对方获利了,他必有成功的道理,这些恰恰给了自己一个弥补缺失的机会,为以后获取更多的收获奠定基础。在学习工作过程中不应忘记了给你的竞争对手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协助对方实现他们的目标。
在生活中,和谐的寝室环境,社交圈环境更多的需要你不断的付出,随时随地的为别人的利益着想,考虑到自己的所作所为对周围人有没有不好的影响。有句话说:”付出总有回报”,我觉得不是不报,而是时候没到或者是你更本就没有觉察到。
共2页,当前第1页1
4、适应环境
这是我们这一代大学生最需要的基本能力。现在社会,是一个飞速变化的社会,一个激烈竞争的社会,适者生存在这里无需用语言来解释。让自己适应环境,让环境接纳自己是我们跳进这个社会圈首先必须学会的。然而,很多人都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抱怨高考失利,抱怨周围的同学,抱怨周围没有好的学习环境,学习气氛,整天在那里干些不愿意干的事情,甚至做一些消极的事情,浪费了自己宝贵的青春又一无所获。人活着应该要有一种精神:面对现实,接受现实,改变现实。当我们走上社会,我们和一个初中毕业的打工者一样,都是出卖劳动力,很多方面我们甚至都赶不上他们,这就需要我们阁下自己的“尊贵”地位,从基层干起,从点点滴滴干起,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受教育的价值!
5、决心、雄心和恒心
一个真正优秀的大学生应该保持雄心,罗曼蒂克式的雄心!在现实的前面还要放好雄心的位置,无论现实多么残酷都不应该散尽着罗曼蒂克式的雄心,任何时候都对自己的努力满意,保持微笑。在雄心规划下的目标,计划可以作为激励的一个来源,引领困境前行!决心没有大小,可以是很小的,坚持每天打开水,每天拖地板,坚持每天都对自己笑笑都是无价的。执着是一个人最难得的品质,扬弃急功近利和浮躁的心,经久必成!有了雄心,决心,我们所需要的就只是是默默无闻,持之以恒的按计划做好手头的每一件事情了。
大学象一座宝矿山,想挖到宝藏的人总会不断的付出,从而不断的采摘、收获。我是个比较执着的人,一旦认定了的就一定要坚持实现。挫折也好,苦闷也好,都是人生必须经历的,没有谁能够逃脱,没有痛苦就没有新生,就没有更高层次的解脱,也就成不了一个完整的人,可以说正是挫折与苦闷造就了世间不朽的伟人。我不期望成为一个“伟人”,但是渴望自己能够不断进步,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关键词: 英美文学选读课程 课程体系建设 授课模式
一、研究对象情况介绍
长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于2002年开始开设英美文学课。但因为原有的培养计划所定学时偏少,英美文学课程总共才90学时,其中英国文学史及作品选读为45学时,美国文学史及作品选读为45学时。对于源远流长而且佳作频出的英美文学来说,这些学时只能令学生浅尝辄止,无法领会英美文学的精髓所在。如何利用这么少的时间来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知识,做到重点突出而不流于形式、泛泛而谈,一直是文学课老师绞尽脑汁要解决的问题。但结果证明,文学课的授课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我校英语专业学生往往不敢报考本专业的研究生,也很少有人能一次考取本专业的研究生。除去其它因素,文学课上学无所得是一个重要原因。
首先,目前英语专业是文理兼招学生的,文理科学生的比例大体上为1:1。2004级、2005级英语专业学生的文理比例更是达到了1:3,理科学生多于文科学生两倍。理科学生的文学基础弱于文科生,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如何为这样的学生上好文学课,对教师来讲更是一个挑战。
其次,文学课还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所涉及的知识领域包括历史、宗教、风俗文化等,对授课对象的要求很高。学生往往是满怀热情地听过几次课后就因为其内容庞杂、头绪过多而失去兴趣。如何使文学课内容更加深入浅出、更加吸引人,这也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最后,以往英美文学课被安排在大三下学期、大四上学期授课。这阶段往往只有考研的学生认真上课,许多学生缺课去找工作,也使得文学课的授课效果不好。
二、研究方案与结果总结
综上所述,我校英语专业的文学课授课内容及授课模式都亟待改革与完善。2006年,我校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修订了原有的培养计划,将英美文学课细分为英国文学史、英国文学选读、美国文学史、美国文学选读等四门课程,并相应地增加了学时,调整了授课时间,此项改革于2006―2007年度第一学期开始施行。我们尤其针对英美文学选读课程进行了探索性的改革,希望通过所采取的系列措施,完善文学选读课程的授课模式,设计合理的授课内容,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首先,进一步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模块、加强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其具有延续性、一致性。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前面提到的文学课上遇到的各种问题,也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循序渐进,既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又有宽厚、系统的专业知识。具体来说:
1.大一阶段
①结合泛读课,为学生介绍简写本的文学名著,规定阅读书目并要求撰写读书报告。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加了学生的词汇量,又能令他们初步感受文学名著的艺术魅力,唤起他们对文学的兴趣。
②让学生背诵精读教材每课课后的名言警句。一方面通过背诵可以使他们掌握名人名言,并有机地应用到写作中去,另一方面也可以使他们熟悉一些名家名人,为以后的文学课打基础。
2.大二阶段
①结合泛读课,介绍学生有选择性地阅读原著,并组织“每月一书”读书报告会、名著改编表演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既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了英语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又通过阅读原著,加深了对英美国家社会文化、风俗习惯、历史宗教等方面的了解,扩展了知识面,为大三阶段英美概况、英美文学等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②结合精读课,为学生介绍名篇佳作,使学生有机会领略英语的语言魅力。一方面通过背诵和模仿这些名篇佳作,学生能够提高写作水平,为专业四级考试做好准备,另一方面,学生能继续扩大词汇量,为以后的专业课学习打好基础。
3.大三阶段
①结合影视课,组织学生观看名著改编的电影,使他们能身临其境地感受电影再现的名著魅力,同时也可以与文学课同步,相得益彰,体现了教学课程设置的系统性。
②结合英美概况课,系统学习和掌握英、美两国的历史、宗教、社会背景等人文方面的知识,为文学课程的学习奠定扎实有益的基础。
通过这些方法,尤其是大一、大二阶段所采取的措施,我们能很好地解决前文提及的具体问题,为英美文学选读课程的讲授提供一个良好的前提条件,同时为学生打下坚实、全面的英语基础,帮助他们进行更高阶段的学习。当然,要实现这一目的,需要各科教师通力协作。这样不仅能使各学科很好地融会贯通,体现课程建设的系统性,更有助于学生发现各学科的内在联系,找到学习规律,做到更有效率的学习。
其次,针对修订后的英美文学选读课设置结构,确定合适的教材。以往我校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所选用的英美文学教材多为文学史与作品选读合一的编写模式,并且侧重于文学史的介绍。作品涉及少而且不具有代表性,学生不感兴趣。更值得一提的是,这套教材与其它高校英语专业所用的英美文学教材不一样,为我校英语专业学生考取外校的英语专业研究生设置了人为的障碍。大纲修订后,我校英语专业英国文学史与美国文学史、英国文学选读各为45学时,美国文学选读为40学时。可以说,教师有了比较充分的时间介绍和分析文学作品。这样,选择合适的教材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目前,我校英语专业的文学选读课教材选用王守仁、陶洁编写的英美文学作品选读,文学史教材选用刘炳善、常耀信编写的英美文学史。整套教材内容详实丰富、重点突出、编写规范、观点准确,是一套适合我校英语专业使用的教材。
再次,利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犹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英美文学选读课不仅信息量大,而且具有很强的形象性,再加上大量的文学名著已被拍成了电影,录制成了录像带或光碟,这一切都使得文学选读教学中大量采用多媒体教学成为可能。我校一直注重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每两年组织一次教育技术课题的立项和评比,这使得教师有机会得到充足的经费制作有效的教学课件并将之运用到教学中。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利用网络、多媒体和影像资料等手段进行备课、上课和课后检查辅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教师在课前准确把握和分析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充分准备和设计信息资源,对网络信息进行筛选、整理和提炼,然后利用计算机技术制作好相应的电子课件。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需要穿插介绍背景及知识点,放映名著片断,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入名家观点或点评,并留思考题指导学生课后继续通过网络寻找相关信息,以达到深化学习的目的。教师还会把作者的创作背景和相关的理论等资料制作成课件。在教学中,利用课件清晰地呈现作者生平、创作的背景,作者对文学的贡献,然后介绍和分析该作品。在联系分析作品时,教师会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这些问题就会帮助学生随着讨论的展开对理论的理解也逐渐深入。在课后作业这一环节中,教师会设计一些与课堂内容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培养学生寻求信息、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学习不再局限于书面上的文本分析,而是引发了多方面的感悟和思考,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文学和学术研究的兴趣,并培养了主动学习和主动思维的能力。
最后,针对文学课的特点,采用合理的授课模式。以往的英美文学课大多采取教师满堂灌的授课模式,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观点。其实文学课应采取启发式教学:课前教师布置预习作业,就相关历史和名章选段提出问题,令学生课下查找资料,然后在课上通过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得出结论。课堂上教师讲授的时间不应超过总学时的三分之一。除了对相关的史实做必要的归纳和分析、对作家的写作风格进行必要的介绍和总结、对重要作品进行重点的剖析和鉴赏,教师应把精力放在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赏析能力上,教给他们分析文学作品所需的理论,使他们能够逐渐运用这些理论和方法独立地进行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工作,而不是简单地告诉他们某部作品讲了些什么。尤其要注意的是,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不应搞“一刀切”,因为每个人的欣赏角度、理解能力、世界观、价值观,以及生活态度各不相同,对同一部作品的理解也不应强求一致。
英美文学选读课程是我校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高年级的必修课。但因为开设时间短、教师缺乏经验,一直以来,授课效果不尽如人意,学生意见较大。对这门课程的授课内容及授课模式进行研究,以找出适合我校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的文学选读课授课模式,可以使我校英语专业文学选读课的授课效果得到提升,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有关英美文学作品的知识和英美国家社会文化生活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吴进业,花清亮.中国当代外语教学法.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8.
关键词:计算机英语;学习兴趣;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计算机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而国内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与研究普遍滞后于西方。如何才能跟上计算机技术发展与应用的最新水平,并迅速地掌握与利用各种新技术成果,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呢?一个必要的条件就是要能熟练地阅读外文的计算机技术文献、资料和书籍。由于大量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新产品都是以英文公布于世的,因此,每个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教学、科研、工程技术及经营管理的人员都必须具有一定的计算机英语水平。本课程在大学一、二年级基础英语课程结束后开设,作为专业阅读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必要的计算机英语基础词汇和基本术语,养成良好的专业阅读习惯,以便融会贯通地运用英语这个工具,去帮助解决理论上和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这就是计算机专业开设计算机英语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2遇到的困难
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在学习该门课程时遇到了不少的困难。主要从下面两方面来看。
首先,学生对该门课程不重视。他们认为在大学一、二年级学了公共英语后,已完成了国家英语四、六的考试,他们的任务完成了。计算机英语日后也无需过关考试,学不学都无所谓。因此,不少同学在课堂上不再感兴趣。学习变成了应付,只要期末考试过关就行。导致在该门课程结束时,学生对专业词汇掌握不够,更谈不上阅读相关英文文献了。这就没有达到课程预期的目的。
其次,教学方式有待改革。“计算机英语”的特殊性要求授课教师既要熟练掌握和运用计算机知识,又要有较高的英语水平。计算机英语教师一般是在计算机教师中选择英语相对较好的教师任教。这又引出了一个问题――工科教师上英语课。传统的理工科课程授课与一般的英语教学授课不同,一般来说要显得相对枯燥一些。再加上理工科的教师一般不及文科出生的教师善于言辞,因此在课程的讲授上就会相对显得生硬呆板。在这种情况下,要理工科教师上非理非文亦理亦文的“计算机英语”课程,就需要很好地改革教学方式。
3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1营造愉快、融洽的课堂气氛
愉快、融洽的课堂气氛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释放学习潜能,从而提高学习效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一个人独占短暂的几十分钟,应该在课堂上经常和学生交流,让大家自由讨论。例如:我们在学习“计算机硬件结构”(Computer Architecture)这一单元时,课前可以建议学生到电脑城去看看,组装一台计算机需要哪些零件,让大家先熟悉计算机的硬件组成。课堂上,可以先让学生自由发言,如何DIY一台计算机?讨论当前计算机各零部件的品牌、性能、价格等大家比较观注的问题。这样一来课堂气氛就活跃了。教师在接下来的总结时,可以把相关的专业术语引出:中央处理器―CPU,显示器―monitor,硬盘―hard disk,还可以介绍一些知名电脑厂家:Microsoft、IBM、Legend等。这些话题大多数学生都比较感兴趣,自然也就能比较容易接收了。
3.2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多种英语教学法。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室的优势多采用直接法进行演示。例如在“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演示当前的操作系统(Windows系列)各功能部分,同时介绍相关专业术语:图形用户界面―GUI,菜单―menu,重叠―overlap。教师也可以进入DOS环境,敲几条命令,让学生看看屏幕上的相关信息。当然也可以输入错误命令,通过演示使学生自己记忆“错误信息”的英文表达方法。如果时间允许,也可以播放一些中英文版本的计算机科普短片。寓教于乐,这样的授课方式让学生易于接受,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其次使用交际教学法。让学生自己访问英文网站或进入英文BBS,找寻专业英语及基础英语的应用问题并讨论作出自己的结论。也可以到维修实验室中,找一些板卡,查看上面各种元器件的简写标识符,同时查看一下附带的英文说明书。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可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学好专业英语的益处,从而促进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
3.3灵活布置家庭作业
在作业的布置方面,结合所授单元的内容,适当的常规练习自然少不了。不过,如果能找到一些实用有趣的任务穿插其中,相信效果就会更好。如找一些英文版本的小游戏的安装程序和说明文档,让学生去玩这个游戏,同时要求学生将游戏的说明文档翻译好,以此作为家庭作业。或者也可以从网络上下载一些英文短文或招聘广告,这些内容都很有意思,有的还有不少典故,学生们很容易因为好奇去翻译和分析这些短文。这样,作业布置下来就容易被学生接受,完成的整体状况也不错。
3.4抓住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计算机英语”课程一般是在大三下学期开设。学生马上就要面临大四,作为毕业生,是继续读研还是步入社会?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能做什么?这是每个学生都很关心的问题。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有不少单元都讲到了计算机的将来Future。如在My computer这一单元,提到了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小型化―microminiaturization,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网络化―networking。在Software Development这一单元中,讲到了软件开发的新的应用领域:并行计算―parallel computing,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 computing,人工智能等。以及在IT and Our Life单元中,还讲到了IT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应用等知识。教师在教学这些单元时,可以多向学生介绍当前计算机的发展现状、关键技术、应用领域,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最新研究动态。这对学生进一步深造选择学习方向以及工作就业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学生在学习时有了动力也就更容易掌握了。
4结束语
对于理工科教师来说,要提高学生对学习“计算机英语”的兴趣,一要提高上课质量,二要洞悉学生心理。本文所总结的这些经验,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英语”的兴趣,在实验应用中,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 刘艺,王春生. 计算机英语(第2版)[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