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保险学习心得范文

保险学习心得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保险学习心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保险学习心得

第1篇:保险学习心得范文

2012年是新华保险公司转型的重要的一年,新型的公司就需要更新的企业文化。通过这些天对公司新版企业文化晨会宣导的学习,我对公司的五大企业文化理念体系都有了深刻的认识,并且我也将会充分地融入公司,将企业文化作为工作中的旗帜,努力和公司一起成长。

新华保险公司的愿景是成为中国最优秀的以全方位寿险业务为核心的金融服务集团。这些优秀是多方面的,对于我们员工来讲肩负了为客户提供幸福生活的保障,公司的使命就是为员工创造成就自我的机会;为股东贡献稳定持续的回报;为社会增添和谐安宁的力量。这些是公司发展的方向,也是我们集体奋斗的方向。

"诚信、责任、公平、创新、进取"是新华保险公司的价值观。诚信是公司生存的根本,公司要发展必须着眼长远,诚信经营,诚信服务,不误导、不欺骗客户,注重承诺,树立保险行业诚信典范形象;"责任"是新华保险价值观的"核心",也是公司乃至整个保险最核心的价值观,是对每一位新华员工最基本的行为规范,要求我们履行对客户的承诺和责任,致力于建立长期、稳定的客户关系,从公司全局利益出发,敢于担当,对得起公司赋予的平台、机会和资源;公司视员工为发展动力和合作伙伴,尊重人、信任人、依靠人、善待人,为志同道合的员工提供公平的发展机会,公正评价员工的工作表现,在公司这种文化氛围下我们员工之间也应该相互信任、相互合作、公平竞争,与同事和新华保险公司共同进步;市场风云变幻,创新才有活力,才能生存、发展,创新需要我们提升学习、专业、协同等各方面的能力,创新能够使我们不断进步,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永久的活力,于是创新也成了我们的价值观;公司坚定朝着中国最优秀的以全方位寿险业务为主导的金融服务集团迈进,不断进取、不断成长,我们作为她的一员,又怎能不思进取呢,我们员工要放眼世界,紧跟时代潮流,开阔视野,突破自我,不断进取,勇往直前;公司的价值观总领整个集体,激励我们每一位员工与时俱进,完善自我,不断超越。

第2篇:保险学习心得范文

【关 键 词】 词语教学;语文;新课标

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进行语言表达、写作实践的基础。纵观语文课堂,词语教学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由于教学方法的单一,学生提不起兴趣,教学效果不明显。如何提高词语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词语的独特魅力,让词语成为学生语用的鲜活细胞?

一、引导体验,感受词语的温度

体验是少年儿童通过亲身经历和实践活动获得真实感受的过程,这种伴随着丰富的情感活动的内心体验是形成认识、转化为行为的基础。而且,体验后,人的认识将更加深刻。因此,《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阅读教学中应加深体验。

[案例] 《黄山奇石》中“陡峭”一词教学

师:除了刚才我们大家说的猴子形状的奇特之外,还有哪儿奇特吗?

生:我发现它的位置奇特,因为课文中用了“陡峭”,可是我却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师:请问有哪位同学能够帮助解答吗?(学生都摇摇头。)

指导学生将词语放进句子,进行朗读。

师:谁读明白了什么?

生1:我明白“陡峭”是形容山峰的。可是应该是怎样的山峰呢?我不清楚。

生2:我估计这样的山峰肯定是不一般的。

师:山峰的形状有多种多样,老师请同学们上台板书出你所知道的山峰的形状。

(同学们纷纷画出山峰的各种形状。)

师:凭你的感觉,哪座山峰可以用得上“陡峭”一词来形容。

同学们都说是第一座山峰能够用“陡峭”来形容。

师:(表示肯定。)你们能够用语言对这座山峰的外形进行概括吗?

有了图形这个直观的媒体作为铺垫,同学们的思维被激活了,纷纷要求回答。

生1:这座山峰很高,“陡峭”应该是形容山很高;

生2:这座山还是直直的,人们很难爬上去,我认为“陡峭”形容的山不但高,而且很直。

通过同学们的相互补充,概括出了“陡峭”一词的意思:坡度很大,直上直下。

当学生不理解“陡峭”一词的意思时,教师不是直接告诉孩子们,不是让他们查字典获得,也不是让个别孩子由生活经验来讲述,而是采用让孩子们一起动手画的形式引领他们去体验来获得感悟。就这样,孩子们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状态,对认知的有了再认知,对感受的有了再感受,体验到山峰的高、直,从中感悟到的词意非常鲜活、丰富、深入,且具有审美情趣。这正验证了皮亚杰的一句话:儿童只有自己参与各项活动,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

二、辨析比较,体会词语的精度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词语虽然含义并不深奥,却用得准确、传神。教学这类词,教师可指导学生运用比较、琢磨的方法增强语感,意会词义。

[案例] 《富饶的西沙群岛》中“五光十色”一词的教学

师:文中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海水,你会活用哪个词?为什么?

生:五光十色。

师:你还能说说哪些词跟它意思相近?

生:五颜六色、色彩斑斓……

师:那把“五光十色”换成“五颜六色”可以吗?

生意见不一,困惑。

师:请你们将两个词中表示数量的字去掉,再比较一下两个词。

生:一个是“颜色”,一个是“光色”。

生:老师,什么是“光色”呢?

师:由太阳的光反射出来的颜色。

生:哦,我知道了,海水本来是没有颜色的,它是把太阳光的颜色反射出来的,所以要用“五光十色”,不能换。

师:那我们到雨伞店看一看,那儿的伞――

生:五颜六色。

传统的词语教学中,教师做得比较多的是在语境中比较词语,而很少同时针对两个词语的内涵与外延展开比较教学。在“五光十色”一词的教学上,教师精妙地运用了去数词比较法,让学生清晰地感知到这次不仅颜色多而且带有光泽度,将抽象的辨析裁截得浅显易懂。在这样的教学中,词语将以最为精确的一面在学生眼前。

三、创设情境,挖掘词语的深度

小学生的阅历浅,阅读水平低,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低。在教学中,我们可通过创设情境,或借助画面展示,或借助影视显示,或借助实物演示,或借助想象描述,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语言文字为形象,给学生鲜活的感觉,以加强他们对语言情境的直观感受。

[案例] 《燕子》一课中“赶集”一词的教学

出示课件(农民们挑着农产品去赶集的画面、年轻人成群去集市凑热闹的画面、集市上交易的热闹场面)

师:你从这短片中体会到什么?

生:我看到了农民们去集市买卖时非常“赶”“热闹”……

师:是呀,集市交易时间短,再不赶东西就卖不掉了。

生:我发现他们赶集的时候都很开心。

生:我觉得集市可以买卖,也是看热闹的好地方。

师:是呀,乡亲们好容易盼来赶集的日子,非欣欣然赶去不可。

出示:绿叶发芽,鲜花盛开的动态画面。

师:联系前面乡亲们赶集的短片,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这些花草也像乡亲们一样赶来了。

生:花儿争先恐后的开放了。

生:好像在开心地炫耀自己的美丽呢。

生:这里好像一下子变得很热闹。

师: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在短时间内蜂拥而至。请你们用一个词来形容。

生:生机勃勃。

学习词语,不能只停留在刻板的解释,而忽略了词语的文化意蕴,这无法让学生理解作者这一比喻的构思之妙,行笔之美。教学中教师精心展示了“赶集”的情境,“赶”的急迫、“赶”的争先恐后清晰可见。有了这一情境支撑,学生学到的就不仅仅是一个词,而是一幅生机勃勃的画。明白了这一点,课文这一比喻之妙就豁然显现出来,语言之美就尽现在学生眼前。在这样的教学中,词语的学习好比在挖一口井,挖得越深,水就越是甘甜。

四、迁移尝试,提升词语的效度

[案例] 于永正《狐假虎威》中“管理”一词的教学

师:大家看看“管理”这个词在哪句话里。

生:(读)“老天爷派我来管理你们百兽……”

师:咱们班张明是干什么的,知道吗?

生:张明同学是我们班的图书管理员,是管理图书的。

师:你们的家长干什么工作?

(学生纷纷举手。其中有一个同学说他妈妈当会计。)

师:你妈妈当会计是管理什么的,知道吗?

生:我妈妈在杂品公司当会计,她是管理……

师:有知道的吗?我告诉大家,是管理财务的。(板书:财务。)(又有一学生说他爸爸是交警)交警是干什么的,知道吗?

生:管理交通的。

师:能不能根据你们家长的工作,用“管理”说一句话?

生:我爸爸是交通警察,他是管理交通的。

师:好,“管理”这个词用上了。谁接着说?

生:我爸爸在路灯管理所工作,他是管理路灯的。

师:这项工作很重要,以后路灯不亮就找你爸爸。(笑声)

生:我爸爸在监狱工作,他是管理犯人的。(笑声)

师:告诉你爸爸,要时刻提高警惕,别让犯人跑了。(笑声)现在请把作业本拿出来,用“管理”写一句话。有没有困难?对了,能写几句话更好。

“管理”,一个比较抽象的词语,经于老师的点拨,变得触手可及,具体生动起来。他巧妙地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唤醒了学生的经验世界,由“咱们班的张明是干什么的”到“你们的家长干什么工作”,不经意间,精彩文章尽在小学课堂网,“管理”一词已在学生的脑中“活”起来,继而在学生的口中“活”起来。此外,于老师运用幽默的方式,如“这项工作很重要,以后路灯不亮就找你爸爸”,潜移默化地告诉学生:“管理”在享有权利的同时,更有一份责任!“管理”一词。就这样在学生的心中“活”起来了。

词语作为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运用多种方法,走进词语去感受词语的情感,品味词语的内涵,开掘词语的深度,提升词语的功效。让词语教学在语文学习的每个角落散发出缕缕芬芳,渗透着新课标的创新理念。

【参考文献】

[1] 黄桂林. 让词语教学变得精彩起来[J]. 教学与管理,2013(2).

第3篇:保险学习心得范文

下面我从以下四点浅谈一下我的个人心得体会。

一、课程紧张而有序,氛围严肃而活泼

第一天上午的培训,是银保的****总和合规的****总授课。授课中,****总以他一贯的激情四射的风格紧紧吸引了大家。从他的讲述中,我对公司历史有了深入的了解:****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是保险行业中第三兵团的佼佼者……他还谈到了他自己,在短短十余年时间里,怎样从一名不起眼的保险销售人员做到今天,成为生命人寿银保系统的领军人。他以自己的成长经历,激励在座的每一位学员。他的真诚、坦率、智慧、执着折服了现场的每一个人。

激情四溢、精彩纷呈的课堂还在脑海里缭绕。转眼下午的培训又到了,****总对目前保险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讲解。从他的讲解中,我们认识到了现在保险行业的发展位置、未来的趋势以及保险销售的基本理念。

正所谓:细微之处见风范,毫厘之优定乾坤。成功就是从点滴到点滴的过程。所以,良好点滴的养成对成功是至关重要的。这一点也是我在培训的第二天,****总在讲述****的企业文化中让我体会到的。一个人的辉煌,决不是偶然,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经过岁月的千锤百炼和人生的坎坎坷坷。总比别人多付出一点,总比别人多努力一些,总比别人多学习一分,离成功总会近些再近些。

二、态度决定一切,理念产生力量。

“做保险就是做事业,我为成功而来,我为理想而来”。从培训班一开始我就把它当作我的座右铭,时刻牢记在心,把端正态度作为成功与收获的起步。米卢曾说过:“态度决定一切!”只有从心里认同了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才能使行动变自发为自觉,才能产生良好和积极的效果。

课程的第一天我认真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在培训班过程中如何学习,想学到什么,学习后对自己有哪些期望?现在我找到了想要的答案。我觉得,首先要明确目标,树立信心,理论联系实际,严格遵守纪律。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情做起,踏踏实实朝大目标走去。一个公司请出多位日理万机的高管为新人授课,这样的机会,人生能有几回?有什么理由不去珍惜和努力呢?积极向上的态度是进步的根本保障,良好的心态本身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三、对目标执着,才能成功在握

人要想实现自我的价值,就要有目标,并且要为之坚持不懈。罗桂友总说,“每个人要在自己的心里洒上健康的种子,不能让消极的心态生根发芽,遇上挫折、阻力也要坚持不懈,让目标积极、健康的茁壮成长。”老总们用亲身经历的事实告诉我们他们是如何自强不息的走在自己的创业路上,靠得就是这种历经千辛万苦、走遍千山万水、想遍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的精神。努力找出什么是自己想要的,才能知道哪里是自己的天堂。时刻把人生的目标谨记于心,每天都要朝着目标前进。确定目标,马上行动。不要总是把今天的事情推到明天。“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时间是平等的。没有等级之分,但它在每个人手里的价值则是有所不同的,确定明确的目标,要有效的管理时间,让心态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

四、做最好的自己,缔造成功的未来

第4篇:保险学习心得范文

关键词:实习保险;实习风险;外部性;机制创新

一、国内外实习保险的实践现状

各国在实习保险方面都已经有了一定的实践成就。美国一般将不能获得任何报酬的学生排除在《公平劳动标准法案》适用范围之外。但可以得到一定报酬的实习学生根据该法规定适用最低工资标准规定的豁免制度。除此之外的雇主义务仍需履行,雇主仍需为实习学生支付工伤保险费( 劳工赔偿) 。因此,实习学生的合法权益受到了有效保障;在法国,政府通过《社会保险法典》统一规定,工伤保险覆盖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学徒以及职业培训中的实习生;德国在1942年将所有雇佣劳动者公职人员和学徒都纳入工伤保险范围,包括学徒培训人员和实习人员;日本通过特别参保制度巧妙的将实习学生拉入了工伤保险模式;比利时1981年起将工伤保险正式融入社会保障体系,学徒合同下的学员在被保险的范围内;我国香港地区的劳工法,包括《雇佣赔偿条例》、《肺尘埃沉着病( 赔偿) 条例》和《职业安全及健康条例》,其雇员是指所有根据雇佣契约或者学徒契约受雇的雇员。且实行强制保险制度,即所有雇工均需办理劳工保险;我国澳门地区的《劳工保险法》适用范围是雇主签订了雇佣合约或者学徒合约的任何行业的雇佣;我国台湾地区法律规定,将各种兼职的学生在工作中发生的伤害,业绩从学校到住所之间的意外事故伤害认定为工伤。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虽然世界各国和地区立法不一定认可实习学生属于劳动者,也不一定将其实习合同定性为劳动合同,但并不影响将实习学生纳入各国和地区的社会工伤保障体系。

而在我国,2009年11月,教育部、财政部、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从中等职业学校入手,联合印发了《关于在中等职业学校推行学生实习责任保险的通知》,通知中要求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参加实习必须人人参保。但该通知在实施两年中,出现了保险覆盖面窄、保障不充分、赔付较慢、服务不到位等问题。2012年,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全国职业院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统保示范项目的通知》,明确要求各职业院校“人人参保,应保尽保”,并提出“职业院校校长是学生实习安全和风险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也是实施‘统保示范项目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截止2013年新学期开学前,只有17个省、自治区、计划单列市、生产建设兵团转发教育部文件,明确提出当地推动统保示范项目的具体要求和措施。截至2013年11月,只有全国职业院校的10%左右参加了统保示范项目,也还有十几个省份没有就贯彻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全国职业院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统保示范项目的通知》作出部署和安排。2014年统保工作进一步推进,截至2014年职业院校新学期开学,已有安徽、北京、新疆、辽宁等30个地区投保。2014年7月,江西省教育发厅已下发《关于开展职业院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工作的通知》正式启动职业院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工作。

尽管实习保险在我国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但投保率低、“旧车问题”、“逆选择问题”、“人问题”、“道德风险问题”、商业保险较工伤保险赔偿额度低等诸多问题仍然存在。

二、实习保险实施的必要性分析

当今社会,伤害事故无处不在。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使在校学生实习的机会增多,这增加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就业能力,也符合职业教育的核心要求。由于实习学生身份的多重性、实习过程的复杂性、实习时间的短期性,我国现行的《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和《工伤保险条例》并没有将学生实习安全纳入保护范围,社会保险的保障人群中不包括实习学生,学生实习权益陷入了企业、学校和政府三不管的状况,引发了一些问题。这既涉及校园、家庭乃至社会的和谐问题,更是高职教育长久稳定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

2014年10月13日,国务院公布了《加快现代保险服务业发展意见》,《意见》中明确指出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业快速发展,服务领域不断拓宽,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从总体上来看,我国保险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与现代保险服务业以经济补偿和风险管理为核心职能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在发展责任保险模式方面,与学生利益密切相关的实习安全等领域应作为责任保险发展的重点对象之一,而大学生实习期间权益保护方面仍然存在着培养目标偏离、管理过于宽松、待遇相当有限、损害难以救济等问题,实习期间发生风险的概率居高不下,而且在现行的实习保险中仍然存在着“旧车问题”、“逆选择问题”、“人问题”、“道德风险问题”等诸多问题,对投保人和保险人造成一定的困扰,简单的代位求偿已经不能弥补实习保险的外部性问题,另外,独生子女现象导致大学生成为家庭中新进经济力量的主要来源以及社会稀缺劳动力,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也使大学生作为社会劳动力预备军的压力倍增,而实习风险事故无疑会给家庭以及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综上所述,保险服务业参与大学生实习风险的机制创新问题亟需解决。

三、实习保险实施的具体建议

(一)加强大学生入职教育,从根本上降低风险

在当代顶岗实习教育体制下学校、学生、公司三方处于相对独立的地位,学校及公司对于学生的入职教育普遍偏低。传统保险的主要功能着眼于事后止损及经济补偿方面。而人的生命是无价的,简单的事后补偿不能弥补事故家庭所面临的损失。所以新型实习保险在事后止损的基础上应发展出事前防范的功能,及监督或辅助学校和公司对于大学生的入职教育及风险防范,这样不仅可以从源头上降低出险概率,减少三方损失,也可以降低保险公司赔偿金额,双方皆可获得利益。

(二)明确学校及企业在实习生实习期间的权利和义务

由于实习生的非劳动者身份,导致其法律地位很难界定,促使事故发生后学校及公司的法律责任难以确定,这大大增加了实习保险的索赔和核验程序的难度。因此,新型实习保险在国家法律对于学校和企业在实习生实习期间没有明确规定的前提下应提前确定二者的权利与义务,督促二者履行其必要的义务,也可以降低实习风险的发生概率。

(三)政府加强相关法制建设,维护实习生的人身权益

实习生发生事故后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其不属于劳动者的法律地位,由于实习生不属于法律上的劳动者,因此不受到《劳动者保护法》和《工伤法》等相关法律的保护,导致实习生难以行使自己应得的权益。因此,国家应加强相关法制建设,尽快明确实习生的法律地位,使实习生的人身权益能得到应得的保障。

总之,实习保险使降低实习生实习风险、保障人身权益的重要手段,保险具有分担危险、补偿损失等功能。它通过大数法则分散掉风险,保护受害人的利益。高职教育中在校学生顶岗实习的种种伤害事故通过保险的方式化解亦不失为一种最优选择。而且保险价值目标是多向度的。对于企业而言,它可以转移风险,降低成本,提高校企合作积极性;对于学校而言,有利于学校专注教学事宜,维护和谐校园。对于学生而言,为其实习安全和合法权益的维护提供了保障。对于政府而言,减少实习伤亡事故造成的社会压力。通过选择合适的保险制度可以有效实现学生、学校、企业和政府四个方面的共赢。在实习保险发展不健全、实习风险发生概率居高不下的今天,对实习保险进行机制创新是理想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刘俊芳.职业教育中学生实习保险的路径选择[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3(3):84-90.

[2]贾亚军,尹晓敏.学生实习责任险的设立与推行论析[J].浙江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6):89-93.

[3]郭金刚,孟波.大学生实习保险机制构建探索[J].广西教育,2012(3):161-163.

第5篇:保险学习心得范文

论文摘要:《社会保险》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但传统的教学方法侧重于理论知识的教授,忽略了《社会保险》课程的实践性强的特点,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本文从《社会保险》课程的特点和目前《社会保险》课程的教学方法出发,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几种教学方法可以在《社会保险》课程教学实践中尝试,以期能够改善《社会保险》课程的教学效果。

《社会保险》课程是全国高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在整个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知识体系中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该课程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还具有非常强的应用性。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其理论,并能熟练地应用和操作,需要在继承传统教学方法精华的同时,继续探讨和研究创新的教学方法,使其满足市场对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在实际教学中可以进行下列教学方法的尝试和运用。

一、采用基于pbl的参与式教学模式

基于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的参与式教学法是指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其特点是打破学科界限,围绕问题编制综合课程,以塑造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培养创新力和理解获取新知识、有效运用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为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教师诚心诚意地把学生当做主人,使他们切实感受到成为学习主人的真正乐趣和与老师、同学共同探求知识的幸福。基于pbl的参与式教学模式在《社会保险》课程中的应用探索包括如下环节:1.设计适合学生自学研究的问题体系。pbl模式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并且相对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使问题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培养综合思考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材料,学生之间通过协作交流来探索和解决一个个问题,在此过程中获得知识,学会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在此模式下,学生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体,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其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多方面能力的培养。社会保险的实践性决定了《社会保险》教学要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向学生传授相关的理论基础,帮助学生学懂并运用知识于实际,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针对《社会保险》课程特点设计适合学生自学研究的问题体系时,可把社会保险在当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情境真实地引入课堂,突出社会保险事件的时效性,高度关注重大热点、焦点,关注社会生活,选择最贴近学生的事例,激发其强烈的学习欲望,使他们的思考和活动有较大的空间,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2.科学地进行分组。pbl学习过程均以小组的方式来进行,可随机抽样确定组长,组长和组员之间自行双向选择,这样组员和组长之间可以由于共同的爱好、动机、兴趣走到一起,每个组员都有归属感和认同感,产生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小组组长进行组员的明确分工,组织组员用所学的知识和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积极讨论,要求每个组员必须发言。讨论完成后,每个小组长陈述自己小组讨论结果和存在分歧的问题。这样每个小组在分析解决问题的时候,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经常出现课堂讨论延续到课下的场面。3.教师组织教学和管理课堂。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pbl 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pbl 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角色不再是讲授知识,而是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小组学习。在pbl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投入更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组织和策划教学过程,将传统教学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通过 pbl 教学案例的编写、综合教学目标的制订、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师指导手册的编写等来表达和实现;另一方面作为课堂的指导者,要运用多种管理手段控制课堂节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针对性地启发和激励学生进行小组学习,鼓励组员之间互相争论、质疑,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体和集体的合理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将经典著作选读有效运用于社会保险教学全过程

《社会保险》课程作为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主干课,该课程的开展为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也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公共服务型政府假设进程的加快,对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型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较高的理论水平和道德修养。这样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仅靠《社会保险》等专业课程的学习是很难实现的,而经典著作一般立意较高而且着眼长远,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陶冶其情操是大有裨益的,这恰恰可以弥补原有专业教育的不足,起到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作用。如对现代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和影响的《贝弗里奇报告》以及《福利经济学》等,这些经典著作不仅揭示了本学科的内在逻辑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而且对专业的发展做出富有远见的规划。如果学生能够接触并系统地学习此类著作,对其开阔视野、拓展思维以及对本专业知识的理解是大有裨益的。

三、重视实验教学法的运用

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中明确提出: “要坚持能力为重的培养模式,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社会保险》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是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创新型“的社会保险人才。因此,实践教学是《社会保险》课程中重要且不可缺少的环节。对于普通高校中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学生而言,固然需要系统地学习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但接受有效的、有特色的专业实验实践教学的训练尤为重要,实验和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战场。所谓实验实践教学,是指在理论教学之外,通过模拟的或者真实的实验实践以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教学方式。在《社会保险》课程中设置实验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创新型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两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是实验实践能力的训练;二是创新精神的培养。通过实验教学、实践教学平台,不仅能够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实践、创新等各种能力,进而增强其社会适应力与竞争力。如中国人民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吉林大学都开设了社会保险基金信息管理系统模拟实验室。在仿真的环境中, 使学生体验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操作的全过程, 增强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西南财经大学还设有保险精算实验室, 对于理论教学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 适应了我国不断增长的对社会保障领域高级人才的需求。

在《社会保险》课程的教学中可以灵活运用以上三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社会保险课程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满足劳动力市场对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的需求。总之, 社会保险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是一个系统的、动态的、能动的过程, 它需要教育教学管理部门及普通教师的共同努力。 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事业的迅猛发展, 对现有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带来了新挑战, 我们应在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上符合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和需要。

参考文献:

[1]黄任民.经典著作与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课程建设探索.中国高教研究,2009.10

第6篇:保险学习心得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学习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6-0230-02

此次问卷调查旨在全面了解我校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并试图通过大量的实践研究,逐步建立起适合我校初中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一、调查背景

我校学生现在所处的社会、家庭环境以及自身的心理、年龄特征等多方面的因素,导致他们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没有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行为习惯。我校正在开展安徽省教育信息技术“十二五”规划课题“信息技术下的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研究”的研究工作,为了能较准确地了解信息技术下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制定了本次调查问卷。

二、调查方法

1.本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为了从不同角度了解我校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情况,本调查问卷发放面涉及七、八、九年级共9个班级。课题组成员经过认真地数据统计,得出有效的结果。调查结果在某些项目上可能存在局限性,但总体来说,还是能反映目前信息技术下的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本状况及存在的一些问题。调查问卷发放及回收情况如下:共发放300份问卷,回收286份。

2.调查过程。准备阶段:主要是学习有关“信息技术”与“自主学习”的理论、了解学生现状、合理地制定调查问卷三项工作。

实验阶段:分年级、班级进行问卷调查。

总结阶段:全面探索信息技术下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方法、研究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三、调查对象

本调查样本最大限度地面向调查对象的全体,以增强调查数据的可信度、有效度。本次调查采取分班级抽样的方法,调查样本涉及286名同学(12~18岁)。

四、问卷设计

本次问卷调查根据学校当前信息技术运用状况,课题组自己设计问卷,目的在于全面了解我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以便于课题组能摸索出一条从信息技术入手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路子来。

五、调查结果的分析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影响着课堂教学,乃至素质教育的正常开展,对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起着决定性作用。本调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师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及资源的现状。通过对“问题1:你对信息技术了解吗?”的调查统计显示,有6%的学生认为很了解,19%的学生选择比较了解,大约有58%的学生选择一般了解,还有15%的学生选择完全不了解。从学生回答的问题中可以看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了解还不够,还需要我们的教师和家长来引导他们认识信息技术,并逐步达到运用信息技术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初中生自主学习的常态表现及获取知识的途径。目前,教师每年都有机会参加各种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我校老师大都会制作PPT课件,都能熟练使用电子白板进行教学,教师的教学观念正在悄然发生转变。

在这次问卷中,我们设置了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指导方面的问题,回答如下表。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多数教师比较重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但学习视频方面仍旧薄弱,对硬件要求较高。我校仅有一台数码相机,教师要制作高质量的视频,确实存在困难。但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拍摄微视频是有可能的,这还有待我们课题组做大量的调研工作,总结一定经验后向全校老师推广。

3.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由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回答“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你喜欢哪种学习方式?(多选题)”时,有64%的学生选择自主探索,尝试学习。这部分学生利用网络上丰富的学习资源学习他们感兴趣的知识,了解他们想了解的事件,解决了他们在学校“吃不饱的问题”,52%的学生选择老师布置任务给学生,学生独立或者分组轮流完成,教师适当时候做指导,46%的学生选择教师先演示和讲解,然后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去做,23%的学生选择老师教,学生做。这说明相当一部分学生已认识到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重要性和价值。

4.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生自主学习的优势及效果。对于“你认为使用信息技术能否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回答中:66%的学生认为“有一定程度的提高”,17%的学生认为“能很大程度地提高”,14%的学生认为“没有特别大的提高”,也仍有3%的学生认为“不能提高”。由此我们获知,信息技术的使用效果还是十分显著的。学生们能够在日常信息技术的使用与体验过程中,不断地总结,从而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5.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外在因素。自主学习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对未来的学习保持积极态度的一种学习方式,每个学生对学习的元认知、动机及行为认识程度不一样,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存在差异。对于“认为自己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的原因主要是什么?”问题的回答:44%的学生认为习惯了老师的讲授;58%的学生认为不能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并且坚持,这说明过半的学生把导致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的原因归于内因,但也从侧面反映出教师没有教会学生如何合理地制定计划、目标,教师参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是至关重要的;而33%的学生认为是没有学习的氛围和环境,或是对信息技术不是很了解,无从下手,将原因归于外部环境和技术条件。影响自主学习的内在因素有多种,其中包括自我效能感、已有知识、元认知过程、目标、情感等等。一方面,自我效能与学生学习策略的运用和自我监控密切相关,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与低自我效能感的学生相比,展示出更高水平的学习策略,更多地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监控;另一方面,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成绩相关,这种相关在低成就学生身上的表现尤为强烈。统计发现,影响自主学习的内在因素主要是学习态度、学习基础、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态度决定一切,必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端正自己的学习行为。所以,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差异性,教师有必要教会他们一些具体的自主学习的方法,例如如何制定计划、学会复习、学会自测自评等。笔者从教学实践中发现,影响自主学习的环境分为两类,即社会环境和物质环境。我们认为,在社会环境中,可供模仿的榜样以及同伴、教师、家庭成员的帮助对自主学习有重要影响;在物质环境中,信息资源的可利用性以及学习场所对自主学习有一定影响。

六、调查结论

1.要将初中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落到实际行动上。

2.因学生自律性不强,指定计划之后没有足够的执行力度,所以教师一定要加强检查监督。

3.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面对繁多的信息学生容易本末倒置。

七、研论及建议

1.教师转变观念是自主学习模式的前提。

第7篇:保险学习心得范文

论文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评价 实验教学功能 实验教学资源

论文摘要:对宁波地区实施高中新课程以来,化学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查,从实验教学的功能、实验开设情况、学生实验中活动方式、实验教学的评价、实验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落实实验教学的三维目标、发挥实验教学功能、加强实验教学评价、开发实验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了反思,试图为一线教师和教材编写者提供一些参考。

1问题的提出

浙江省从2006年开始实施高中化学新课程。通过教学实践,高中化学教师正在从新旧课程理念的冲突中转型和磨合,化学新课程从课标到教材突出了化学学科的特征,更好地发挥化学实验的教育功能,强调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重要作用。化学新课程创造性地设置了“实验化学”模块,弥补了知识模块教学中化学实验偏重于为知识教学服务的缺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笔者多年来关注新课程的推进,曾参与教材编写、教师培训、一线教学,发现课标制订者、教材编写者、教育专家、不同层次的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存在差距。化学教学离不开化学实验,因此笔者想以实验教学为切口,通过调查对化学新课程实验教学的现状作一分析。

2调查内容的设计和实施

2. 1调查内容的设计

在进行此次调查前,笔者进行了多次讨论交流,确定从4个方面设计调查表。

(2)对实验开设情况的调查。从“实验组织形式”、“实验开设情况”、“实验学习方式”和“实验教学的开放”4个层面进行调查。希望通过对实验的具体开设情况的调查掌握第一手真实的事实数据,从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

(3)实验评价方面的调查。针对实验评价方式、评价的具体形式设计了相应的问题,调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是否实施多样化评价及实施的程度如何。

以上4个方面相辅相成,相互补充,实验教学理念是前提,实验的开设情况是落实,实验评价方式是关键,实验资源开发是保障。

2. 2调查的实施

调查的形式是问卷调查,此次调查随机选取了宁波市18所高级中学,在市教研室的支持下,将调查问卷发放到相关学校的教研组长或骨干教师,共收回有效问卷16份,其中省一级重点中学12所,省二级重点中学和三级重点中学各1所,普通高中2所。

3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3. 1对实验教学功能的认识

由表1可见,教师普遍认为“新课程实验数量增加,实验教学受到加强,并注重实验的探究性”,但在认识上和实际操作中仍认为“新课标理念好,实验教学实际落实难”。

表2表明,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对实验教学功能认识有较大提高,但也有部分教师对“化学实验有利于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落实,化学实验有利于化学概念的形成和知识的构建”持保留意见,还有不少教师的认识停留在为教材而教和为高考而教。

由表3可见,有一半以上的教师认为“单独设实验化学模块没有必要”,但又有75%的教师认为“实验化学与其他模块的化学实验功能不同”,可见对新课程各模块的教学功能的理解还不一致,对“实验化学”这一全新模块的教学缺乏经验,如何组织教学还在探索过程中。

3. 2对苏教版教材中化学实验的调查

浙江省使用的是苏教版化学教材。调查结果显示,75%的教师认为“没有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学生实验实际减少”。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中都未明确界定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但苏教版教材中 “活动与探究”栏目偏重于学生实验,“观察与思考”栏目偏重于演示实验的编写意图是明确的。因为教学的课时减少,使得一些教师(43. 8%)感到课堂实验数量偏多。大多数学校实施新课程后,没有根据新教材的要求增添仪器药品,使某些实验因缺少仪器药品而无法开设(87.5%)。

3. 3对实验开设情况的调查

(1)课堂实验教学的组织形式的调查结果为:边讲边实验((75.0%)、演示实验(68.8%)、实验录像(12. 5%)、动画模拟和口头实验(12.5%),边讲边实验和演示实验是目前课堂实验的主要形式,大多数教师为了减少课时不足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将一些学生实验改为课堂边讲边实验的方式。

(2)教师对实验教学的态度和做法。表4显示,绝大多数教师对化学实验教学是重视的、态度是端正的,表现在“学生实验课,教师同样备课,提前做过,确保实验成功”,“学生实验由备课组讨论,将各专题整合”,但对教材以外实验的开发和利用很少。

(3)“实验化学”的开设情况。“实验化学”为浙江省高考理科学生必考内容,因此“实验化学”模块为必选型选修模块。目前“实验化学”开设方式主要有2种:分散到其他模块相关知识教学时开设(56.2%)和单独集中时间开设(43. 8%),在集中开设中开出率在“80. 0%及以上”仅有28. 6%,“实验化学”中实验的完整开出率有待于提高。

3. 4学生实验中学生的活动方式

3. 4. 1学生实验的方式

调查发现,学生实验中教师(75.0%)强调“要求学生进行实验预习,完成预习提纲”,这继承了传统实验教学中好的做法,而“在学生实验中强调小组合作和独立操作”(100. 0%)、“鼓励学生对“反常”现象提出质疑”(87. 5%)是贯彻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但对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报告要求不够(50.0%),往往以完成实验习题代替之(100. 0%)。

3. 4. 2实验教学的开放

调查发现,只有一半左右的教师“经常鼓励学生开展家庭小实验”(56. 35)、“允许学生课外带着问题进行实验探究”(43. 8 %),但几乎没有教师“允许学生在实验课中做其他实验”(0.0%)、“三年中没有带学生外出参观化工厂等经历(93. 7%)",因此,实验教学的延展和开放是新课程教学的弱项。“鼓励学生进行实验创新”虽然有较高的比例68.8%,但了解后发现主要是实验方案的设计和改进,没有进行实验的实做。

3. 5实验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

3.5.1实验评价的方式

调查显示,只有50. 0%的教师和学校进行了实验的考查,进行实验考查的学校大都采用“笔试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62.5%),大多数学校“不单独进行实验教学评价,只用测试中的实验题作为评价方式”(75. 0%),评价中很少有同时采用“自评、互评和他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37. 5%)。

3. 5. 2教师对实验评价的态度

调查显示,教师评价的态度是积极的,对学生“鼓励、表扬、赞赏,(87.5%),进行“批评、惩罚、重做”仅有12. 5%,经常采取“小结、点评”(93.8%),但让学生“演示、展示”等更具有激励性的评价方式运用不够(43.8%)

3. 5. 3过程性评价情况

表5显示,教师注重学生实验的过程教学,但偏重于实验现象的合理解释、实验习题回答是否正确,很少有教师对学生实验进行“档案袋”评价管理。

3. 6实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调查结果表明,学校班级数在30个以上的有10所,占62. 5%,而学生实验室有2间的学校占18. 7%、有3间的占43.8%、有4间的占31.2%,有5间的占6.300;没有专职化学实验员的学校占12.5%、有1名专职实验员的占56.3%、有2名专职实验员的占31.2%;实施新课程以来,大量添置实验设备和药品(5万元以上)的学校只占25%;目前,宁波市各学校化学实验仪器和药品的添置途径是市、区教育局装备中心占37.5%,学校自购占25%,两者结合占37.5%。此外,很少有学校进行校间的资源共享和面向社区、科研单位的资源开发。“向兄弟学校或其他单位借用实验仪器和药品”的学校占6.3%,“因实验教学而利用社区资源”的学校占6.3%。

4反思和建议

4. 1更好地理解课标的理念和教材设计的意图

4.1.1深人理解课标要求的实验教学目标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实验教学的总体目标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应通过对各模块教学中实验教学要求的分析而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具体落实实验教学目标所体现的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明确教材实验设计的意图,学生实验的内容应创设条件让学生亲自操作和探究。

4.1.2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功能

课标中对化学实验教学的功能作了充分的说明:(1)化学实验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其他模块中的化学实验与实验化学模块中的化学实验均具有_[述教学功能,但有所侧重,其他模块中的化学实验更多地为知识教学服务,用于创设情境、提供化学事实、验证化学假设,《实验化学》教材的内容编排按照“分离、提纯(获取纯净的物质)~物质性质的探究~物质的性质和应用的研究物质的制备与合成的研究”的顺序展开。通过对物质定性、定量2方面的研究,达到对研究对象有一个系统而深刻的认识。《实验化学》教材中的化学实验,以实验问题(主题)为线索进行教学,学生不仅可以获得知识、方法和技能,更能通过对实验过程的体验深刻地认识科学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情感,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调查表明,当前“实验化学”的开设情况不容乐观,主要问题是认识不到位,认为有些实验可在知识教学中进行或已经在知识教学的实验中涵盖,不必单独再开设。笔者认为若有条件,应在在知识模块教学后集中时间独立开设“实验化学”课程,这样可发挥其最大的功能。过早提前在知识模块教学中开设某些实验,学生无论从知识还是能力上都不到位,综合性实验很难发挥其应有的教学功能。4. 2教师应创造性地进行化学新课程的实验教学

4. 2. 1整合、共享、开发实验教学资源

课标指出“学校应高度重视化学实验室建设,配置必要的药品、仪器和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实验探究活动。在保证实验安全、有序的前提下,条件较好的学校应向学生开放化学实验室,为学生自主地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创造良好条件。”,“社区是学生的生活环境,也是学生的学习环境。社区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课程资源。充分开发和利用社区学习资源,是化学课程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

新课程大大加强化学实验,使仪器的数量、药品的消耗增加,教材中新增的实验需要添置新的仪器和药品,如电子天平、磨口仪器、抽滤设备、pH计、铝试剂、乙酸醉等,调查发现大部分学校实验室的配置、仪器药品的添置、化学实验员的配置明显不足,校间共享资源和社区资源基本没有开发利用。需要整合现有的化学实验资源,并积极争取得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视。

4.2.2使学生成为化学实验的主体

化学新课标、新教材具有“开放性”和“生成性”特点,不统一规定“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哪些实验必做哪些实验可选做,这是为化学教师教学时留下更为广阔的创造空间。这利于教师创造力的发挥,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要实现化学实验教学的目标,必须发挥学生在化学实验中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变演示实验为边讲边实验;在学生实验中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在课外开放实验室允许学生进行自主实验探究,布置实践性作业进行家庭小实验,有条件也可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协作进行化学课题研究。

4. 3发挥教研部门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4. 3. 1弹性规定化学实验开出的内容和方式

针对当前某些化学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化学实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法等没有具体硬性的规定,而存在认识偏差和迷茫,各地教研室是否可根据本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和实验装备、师资的配置情况,弹性规定教材中哪些实验必做,哪些实验可以根据条件选做,哪些实验建议为“演示实验”,哪些实验建议为“边讲边实验”和“学生实验”。这样,使教师有据可依,可以保证实验教学的底线。

4.3.2开展以实验教学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当前各地教研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以教材分析(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说课、听课、评课)、高三复习、命题测试为主,而专题进行实验教学的研讨很少。建议各地教研部门能将实验教学的研究作为教研活动的一个重要主题,经常开展教师实验基本功比赛、实验调演、实验创新设计、以实验为核心的教学设计等专项教研活动。

4.3.3加强实验教学评价,规范实验考查

化学实验应纳人化学教师基本功考核的范围,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部分。对学生的评价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可从学生实验的态度、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提出质疑的数量、实验结果和实验的创新等方面进行评价,也可让学生在参加实验表演、比赛和展示中进行活动表现评价。学生实验考查是推动实验教学和进行实验教学的很好载体,浙江省实施新课程前有全省统一的实验考查,在实施新课程后,将理、化、生实验考查及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纳人了劳动与技能项目综合素质测评中,取消了省统一组织的实验考查,而改由学校自主安排实验考查,导致一部分学校停止了实验考查,使实验考查被大大削弱。建议当地教研部门是否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承担起组织统一实验考查的任务。

4. 4教材编写者要积极听取教师意见改进教材

4. 4. 1优化化学实验的呈现方式

教材中的实验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功能和活动方式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呈现方式。例如,在用实验创设教学情境或进行知识点教学的过渡时,可设计导学类实验;在概念形成教学中,应设计成“演示实验”、“边讲边实验”等随堂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应设计探究性的学生实验;在实验拓展中,可设计微型实验和家庭实验。并要注意不同模块中,实验内容和能力要求的层次性、递进性和开放性。

4.4.2改进某些费时低效的实验

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已发现某些实验费时低效或成功率不高,建议教材编写者将这些实验进行更换或改进。例如,苏教版《实验化学》中比较乙醇、苯酚的乙醚溶液分别与金属钠反应,从实验现象判断和从结构预测的反应速率不一致。又如,《有机化学基础》中苯的澳代反应实验,设计者关注了绿色化和与实际生产的贴近,但装置过于复杂,且教室中演示无法接人冷却水,建议改为微型化的实验。

第8篇:保险学习心得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2012年本科进行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的供者20名, 分为两组:①实验组20名(其中10名为供著家属), 共中供者男6名, 女4名, 年龄8~48岁;②对照组20名(其中10名为供者家属), 其中供者男4名, 女6名, 年龄11~41岁。

1. 2 方法

1. 2. 1 调查工具 采用自制的影响供者家属心理健康因素的问卷调查表对实验组家属进行调查评估, 表格内容简便, 家属仅用回答是与否。见表1。

1. 2. 2 根据调查结果实施评估内容 实验组除了对供者进行常规护理、心理沟通外, 还通过责任护士以面对面访谈的形式收集供者的资料并通过表格调查, 总结供者主要急需了解的健康问题包括:①动员方法及药物的不良反应;②采集方法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③采集后对自身健康状况的影响。由责任护士及主管医生对这些问题给供者做全面的解答, 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关心呵护, 由责任护士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计划, 确保供者主动配合采集工作;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护理, 心理沟通, 对家属不再进行更多的指导、沟通。

1. 2. 3 对家属的宣教及心理疏导 宣教内容包括采集的知识、对供者的影响、对患者的重要性、供者的饮食要求[1]。造血干细胞供者身体健康, 又大多是家中劳动力, 因救治同胞患者接受采集, 由于知识面的缺乏及陈旧观念思想的影响, 心情的紧张、不安及所产生的顾虑是可想而知的, 因此除医护人员对供者宣教外, 家属的支持及关爱也是不可缺少的, 根据这种情况, 对实验组家属进行了心理干预, 增加她们的疾病基础知识, 以免起过分担心给供者带来不利的心理影响。教会她们如何配合医护人员对供者进行护理。

2 结果

对实验组进行了护理干预, 由于宣教得当、护理周密, 在医护人员及家属的关心、爱护及支持下, 均顺利进行了干细胞采集, 且1/4的供者因循环量不足均采集了2 d, 采集后除诉偶有肌肉酸痛、手脚发麻外, 均无特殊不适, 且采集术后均无穿刺点感染、渗血及低钙症状, 生命体征平稳;对照组有2人最终逃避采集, 1人由患者提供相关费用后方才进行, 1人提供干细胞半年后患上甲亢, 一直认为与采集有关, 虽经医护人员耐心解释, 但还是处理不好与患者的亲缘关系。

第9篇:保险学习心得范文

1、选题依据

我们的课题研究是以培养创新实践能力为目的,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撑的1种立体交互的有机结合研究。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于帮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有着10分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在现代信息技术中,以信息丰富为特点的网络技术为探究式学习提供了非常广阔的空间。在这种网上探究式学习中,能培养学生对资源信息的识别、采集、存储、加工和创新能力,促使学生在观察中、在整理中、在协作中、在建构中探索研究新事物,激发学生发现新现象,探索新规律的创新精神。

正是基于以上想法,本课题选取了“基于网络的探究式学习”视角,来开展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研究。

2、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设计开发旨在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实践能力。探索并总结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

2、通过在网络环境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的研究中,使学生初步掌握从网上获取、分析、加工、利用、表达信息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其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并向其它学科和领域迁移。

3、开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而成的校本综合实践课程的多媒体网络课件,形成1批符合中学生认知基础和心理特征的“未来教育”案例,构成学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资源库,充分利用全国教育互联网、宽带网、校园网等教学资源库,协作学习。把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从探究性学习中体现出来。

4、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发展学生发现、质疑、探索、创新等自主探究能力。构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评估指标,其中包括制订和调整学习目标的能力,选择学习内容和材料的能力,自我选择学习方式和调整学习目标的能力,自我选择学习途径的能力,与学习伙伴的协商交流的能力,自我及相互评价学习结果的能力,自主处理信息和操作信息工具等能力。通过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探究、利用网络信息的创新能力。

5、在课题实验与研究过程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促进其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形成1支德高为范、业精为师的高素质信息化、研究型的新型教师队伍。

3、研究内容

众所周知,Internet 可以作为宝贵的教育信息资源和威力巨大的教学媒体,并且,从80年代后期起,有些发达国家就开始进行利用Internet进行教育教学的实验。但是,它必须是以1定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为基础的。我校已与互联网相接,且建成了校园网。我们将在全校,充分利用Internet的信息资源的丰富性、时空不限性、人机交互性等特点,进行优化教育环境,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实验研究,该实验研究的重点是利用Internet辅助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比如,在培养学生信息能力、帮助学生进行课题研究学习、探究式学习、成果激励学生的创造热情、利用网校辅助学习等方面进行实验研究,逐步摸索出1套适合初中学生教育教学特点的,基于Internet的现代化、高效率的,能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1代新人的方法和途径。

1.学生运用计算机的技能。

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技能,运用计算机网络获取信息的技能,直接影响到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学习与能力培养的顺利进行。实验班学生除每周规定的信息技术课外,根据需要还要在业余时间有针对性的安排学习与上机时间,保证其具有较强的信息能力与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自学的技能。

2.辅助课堂教学的情境式课件开发。

教学情境的展示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非常重要,根据不同学科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将设计开发设计出满足课堂教学需要,达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情境式教学软件。

3。模型建立式课件开发。

教学模型的展示和联想对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大为重要,同时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根据知识的交叉性和渗透性要求,开发理综模型建立式课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4。用于学生课外自主学习软件的利用、开发。

在充分利用网上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再根据能力培养要求,集理化教研组的集体力量,收集大量的有关的素材,制作出适合个别化学习学习软件。

5。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的研究。

充分利用网上丰富的资源,开阔眼界,培养灵感,并提供让学生对身边有关理化问题进行讨论,充分发表见解、观点的场所。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积极实践,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6。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模式、学习模式的探究。

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学习模式,为学生生动主动的学习,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氛围环境。

7。取得有1定影响的1定量的教科研成果。

包括教师论文、理化课件库、实验研究报告、学生的小论文、小发明等等。

4、研究对象

实验年级:初中9年级、高1年级、高2年级、高3年级

实验班级:初中9年级133班、134班、135班、136班、137班、138班、139班、140班、141班、142班

高104—1班、04—2班、04—3班、04—4班

高203—1班、03—2班、03—3班、03—4班

高302—1班、02—2班、02—3班、02—4班

我们选取的研究对象,涉及初中和高中各年龄段的学生。

5、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方法:强调研究过程和行动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按“计划——实施——观察——反思——总结——修订——再实施——再观察——再反思——再总结……”的程序进行,实验螺旋形上升。

(2)经验总结:课题研究的每次实验课,都要经由课前讨论,课间观察和课后评价,由执教教师汇总撰写成个案,中期评估要撰写专题研究文章,结题时写出实验报告。

(3)调查法:依据课题实施的发展情况,有计划和有目的进行若干次书面问卷或口头调查,以积累资料。

(4)观察法:每节实验课,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状态、学习情绪、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等做有重点的观察记录。

(5)测试法:每1单元学习的成绩都要即时进行测试,每学期进行1次延时测验。

以上研究的方法,以行动研究方法为主,辅之以其它方法,具体操作上要根据学科及内容的差异进行搭配,力求保证科学性,避免失真。

6、课题研究的步骤

(1)2019年1月——2019年7月为前期准备阶段:

① 制订课题方案,进行专家论证。

② 根据课题目标,完善校园网络建设。

③ 制订相应实施计划。

④ 对教师进行学习理论、教育教学理论与信息技术理论操作的培训。

⑤ 实验学科的教学资源收集与开发准备工作。

(2)2019年9月——2019年6月为实施阶段。

①根据课题目标,对教育教学及设计理论与网络技术进行整合,提出课题实施策略。

②按课题目标分网络课件和单元计划的样式,进行教学开发与设计。

③组织学生上网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实践。收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资料和信息。

④进行中期评估并调整课题方案。

(3)2019年7月——2019年11月为深入实施阶段。

根据中期调整、深入实施并适时进行推广实验。注意收集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和信息。

(4)2019年11月——2019年12月为结题阶段:

整理资料、统计数据、撰写结题报告和论文。

7、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研究》课程研究报告和相关论文。

2、有关课题的实验报告,有关论文或专题研究文章。

3、有关课题的优质实验课教学录和个案例集。

4、开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网络课件和单元教学资料。

5、实验检测所得的各种资料的分类档案及子课题组活动的图片、文字、音像等资料。

8、课题研究的人员分工

组 长:张振山负责人员的培训、课题的综合研究及组织的管理

组 员: 何东升 胡伯龙 单爱春 杨艳芳

负责高中课题的研究资料的收集,论文的搜集,整理,数据的统计及做课

刘金水 薛松春 王振月 王金旗 张 庆 马兰萱

张凤秀 果 顺 古学丽

负责初中课题的研究资料的收集,论文的搜集,整理,数据的统计及做课9、课题的实施和完成条件保障

本课题组的成员均具是专科以上的教学骨干教师参与实施,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且具有较高的教学理论,并都能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具备进行教学研究的素质和经验。对参与研究该课题都有较高的积极性,这些条件保障了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