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文化品牌范文

文化品牌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文化品牌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文化品牌

第1篇:文化品牌范文

那么消费者又是怎样作出他们的选择的呢?我们发现,除了对产品品质和价值上的认同外,有一种力量正在影响着消费者的选择,这就是品牌文化的作用。品牌文化与消费者内心认同的文化和价值观一旦产生共鸣,这种力量就显得非常强大。因为它是除了服务以外,品牌所赋予产品的又一附加值。正是这种无形的附加值影响了消费者对同质化产品的选择!

品牌是市场竞争的强有力手段,但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优秀的品牌是具有良好文化底蕴的,消费者购买产品,不仅只是选择了药品的功效和质量,也同时选择了药品的文化品位。在建设品牌时,文化必然渗透和充盈其中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创建品牌就是一个将文化精致而充分的展示过程;在品牌的塑造过程中,文化起着凝聚和催化的作用,使品牌更有内涵;品牌的文化内涵是提升品牌附加值、产品竞争力的源动力!

品牌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凝结在品牌上的企业精华,也是对渗透在品牌经营全过程中的理念、意志、行为规范和团队风格的体现。因此,当产品同质化程度越来越高,企业在产品、价格、渠道上越来越不能制造差异来获得竞争优势的时候,品牌文化正好提供了一种解决之道。所以有人说,未来的企业竞争是品牌的竞争,更是品牌文化之间的竞争。这是一种高层次的竞争,任何一家成功企业都靠着其独特的品牌文化在市场上纵横捭阖。

品牌的形成主要依赖于三个要素:产品的知名度、企业的社会形象、经营者的能力和个人魅力。一个成功的品牌应该是品质与文化的有机结合。

第2篇:文化品牌范文

动画产业要想获得长足发展,必须树立坚定的品牌发展观和具备深厚的文化内涵。美国学者波特的一个观点已经被广泛认可:基于文化的优势,是最根本的、最难替代和模仿的、最持久的和最核心的竞争优势。美国和日本的动画产业,一直在市场经济体制中运作,形成了成熟的商业动画文化;欧洲与加拿大强调动画片的艺术探索,在动画片中体现了一种精神追求;而中国与苏联在计划经济体制中发展了非商业化的、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社会主义动画风格。

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民族传统文化深深地影响了每一代中国人。国产动画片曾有的辉煌就是建立在艺术民族性上的。浓郁的中国元素不仅提升了中国动画形象,也丰富了世界动画的表现形式。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在动画创作中,若要提高作品的艺术含量与文化内涵,必须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注重对民族文化的挖掘与创新。不仅在表现形式上充分吸收我国传统民族艺术的优秀成果,更要自觉地深入到民族文化结构内部来思考艺术与。文化的关系,在探究和挖掘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形象。《骄傲的将军》中的人物造型有对京剧脸谱的借鉴,以及对中国戏曲元素的吸纳;《神笔》在美术造型方面也成功地运用了木偶元素,《猪八戒吃西瓜》成功地运用了传统的剪纸艺术,’《聪明的鸭子》是典型的折纸动画,对京剧脸谱、木偶、剪纸、水墨、皮影等中国传统元素借鉴吸收,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美学原则和民族风格。《神笔》中毛笔形象的运用体现着中华文化的深邃内涵,马良的忠厚、淳朴、善良、机智、勇敢的秉性。更是中华民族性格的典范。

文化具有地域性、民族性的特点。不同的生活环境使不同的民族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文化类型。东、西方人种的区别,不仅体现在生活习惯和语言文字上,还尤其表现在思维方式和行事风格之间。迪士尼经典动画片《白雪公主》取材于《格林童话》,《狮子王》取材于英国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名作《哈姆雷特》,《大力神》改编自希腊神话中经典的大力神海格力斯的传说。我们在欣赏这些经典动画片的同时,也进一步了解了西方的发展历史。几十年前,中国动画艺术正是通过《西游记》、《哪吒闹海》、《三个和尚》这些以我国经典名著、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为素材创作的具有中国味道的动画片。开辟了国际市场,给世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了解、认识、接受中国文化的机会。

而现今的国产动画片市场照搬美国式的幽默或者日本式的造型风格,缺乏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挖掘与创新。从文化学角度而言,表象的民族题材并不是艺术创作的真正民族化。真正具有中国精神的动画作品需带有鲜明的本土化特点。蕴涵中国本土之精华,具有中华民族之气魄。只有真切地把握中国民族文化特征和深入研读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含义。才能创作出凸显民族身份和本土意识的优秀动画片。

只有民族化和国际化的融合才是国产动画片的出路。“既不可以单纯地模仿,也不能一味地因循守旧。新时期的民族动画应该将国际化与民族化相互包容,注重精神的传承、表现形式的吸纳和创作观念的创新,将“中国精神”与“世界语言”融会贯通。日本动画片之所以能够在全球范围内盛行,应归功于民族化与国际化的巧妙融合。动画大师宫崎骏是第一位能够将动画上升到人文高度的思想者,他的作品无论是《百变狸猫》、《千与千寻》,还是《风之谷》,无不浸透着创作者对本国民俗神话以及优良传统的热爱与传承,其作品始终带有鲜明、浓郁的本民族特色,宫崎骏的每部作品,题材虽然不同,但却将梦想、环保、人生、生存这些令人反思的信息融合其中。他的作品打破了地域的界限,使世界各国的观众都能从中发现与自身内在心理幻想相契合的东西,使观众潜在的心理和欲望在影像中得到满足与释放。

由此可见,只有将民族文化与现代语境合流,才能散发出自己民族文化所特有的魅力。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必定带来世界文化的更多交汇融合。我们的民族文化正经受着诸多考验。在动画作品的创作中,只有不断地坚持和维持本民族的优秀特性,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使民族的精神特质真正融入到国际化的语境中,才能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民族原创作品。

现阶段,国内动漫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要想彻底改变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现状,树立品牌发展的长远战略观,成就一个可持续开发的动画品牌,就需要高瞻远瞩的长期规划和持之以恒的营造过程。

在文化产业发达的国家,动画电影的发行都比较重视市场的培育工作。首先是动画图书的问世。经过几十年的培养,然后拍成动画片,甚至拍成真人版的故事片如《钢铁侠》、《特种部队》。动画片《飞屋环游记》的主题就做了一年半的市场调查,他们发现孩子都想飞,每一个孩子的梦想都是飞。孩子们又都爱在家里睡觉,特别喜欢自己那个房间。把飞和屋结合在一起,带着房子飞,这个创意带来了后面所有的成功。现在该片的全球票房收入已经突破了5亿美元。《飞屋环游记》在票房丰收的同时,也得到影评人的青睐,被认为是竞争奥斯卡动画长片“小金人”的“种子选手”。

从发达国家文化产业情况看,凡在市场上确立了品牌地位的文化企业,其自身机制、价值创造、业界影响必有非凡成就。优质品牌不仅是文化产业市场制胜的利器,更是品质的保证。

目前,国内部分动画生产企业已初步显现动画品牌发展的意识,但是自身发展定位不准确,动画生产状况不稳定,产业链的不完整约束了大部分动画企业的发展。原创剧本、造型能力和表现手段的缺失,又深深影响了动画产品的品质,这种尴尬影响到了中国动漫产业的健康发展。

只有创造自己的动漫原创作品,才能树立起民族动漫品牌,发展完整的动漫产业链。积极扶持民族动漫产业发展,加快原创人才培养,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动漫形象、动漫品牌,强调网络媒体的传播效应,重视手机动漫产业的发展潜力,将其作为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立足点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突破口。

动漫创意题材的突破,为动漫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动画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以传统故事为主题,拟人化的表现方式,请新亮丽的色彩关系,幽默风趣的创作风格,大量幽默、轻松的搞笑故事吸引了广大动画爱好者,借助上海文广、广州原创动力及北京优扬文化传媒三方的共同合作,以600万元投资赚取8000万元首轮票房的成绩,无论制作水平还是故事创意都显示出了中国原创动画的高水准。

第3篇:文化品牌范文

1.1具有开发价值的题材种类多,形成旅游纪念品的种类少

柳州三江侗族作为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其民族文化历史悠久,艺术形式种类繁多。柳州三江侗族在历史的沉淀中形成了大量的具有旅游价值的民间艺术品,例如,风雨桥、侗族刺绣、鼓楼、侗戏等等,无一不体现了柳州三江侗族人民的智慧。而其他的民间艺术品基本上都是由侗族妇女在家中闲暇时制作,基本上是用于日常生活中,或者用于零散的市场出售。真正作为旅游纪念品被投入市场出售的民间艺术品却很少,因此,这就造成三江县的旅游纪念品没有被真正的重视起来,更不用说形成一定的品牌。

1.2旅游纪念品的加工简单粗放,材料和工艺单一

很多旅游纪念品都是当地人们手工制作的。这种家庭作坊式的生产结构,使得产品设计和制作相对落后,甚少会用到高新技术进行生产。这些产品的保鲜期较短,质量也得不到保证,很多游客因此不怎么会购买此类产品。再以观赏纪念品中的编织物、背带盖为例,这些手工作品的设计比较落后,形势较为单一,生产制作工艺也较为原始,缺乏现代气息不符合游客的审美取向。此外,也有小贩在游区景点兜售现代饰品,虽然是大规模的工业化产物价格较为低廉,但是缺乏当地特色,款式也较为局限,设计不够新颖,因此游客也不会驻足选购。

1.3旅游纪念品开发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引导,内涵欠丰富

三江县作为一大旅游景区,其纪念品从设计到生产和销售都是独立分开的,产品整体缺乏协调性和统一管理。各部之间的信息传递滞后,造成新产品研发滞后现象。当前售卖的纪念品本土特色较少、人文含量较低,品牌效应和设计品味也有待提高。此外,虽然也曾多次举办纪念品设计评优比赛,但是那些优胜的侗族纪念品并没有得到大规模重视和投入生产。究其原因,制造企业和协管部门的合作不力为主,导致了制造上市落后于市场销售进度。

2柳州三江侗族旅游纪念品开发的对策

2.1深入挖掘民族特色旅游纪念品题材和形式,加大开发力度

不管是器具、衣饰,还是食品、民间工艺品,只要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就完全可以将其作为旅游纪念品进行开发研究利用。柳州三江侗族不仅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而且有着浓厚的民族色彩和乡土色彩,可见,柳州三江侗族的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国外也有很多以此为旅游纪念品开发的项目。比如,在马来西亚的双子塔上,其包含的旅游纪念品就多达上百种,材料工艺涉及面很广泛,包括木雕、牙雕、金属工艺、玻璃雕刻、激光制品以及印刷等等,这些纪念品可以是观赏式的摆件,也可以是方便携带的一些小挂件,并且价格的浮动范围也很大。另外,侗族的建筑文化符号可以有多种表达形式,如木质模型、金属模型、智力拼图玩具、纪念本以及钥匙扣等等。

2.2提升旅游纪念品品位,打造民族特色品牌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无论是国内外的旅游商品市场都越来越趋向于专业化,随着消费者的消费意识的不断提升,面对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要如何在旅游商品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就显得非常的重要了。唯有让当地的旅游商品涵盖地方特色,这就必须要让其商品的档次及文化内涵得以提高,要摒弃原本只是以仿造为主的经营模式。旅游纪念品本身就应该是代表这一旅游地区的,是作为向全世界推广自身特色的窗口,因此,需要能够将三江县侗族文化底蕴与侗族的风俗向融合到一起创造出一款极具代表性的旅游纪念品,当然其品位也需要能够达到一定的水准。

2.3创新合作模式,拓宽旅游品牌设计渠道

对于纪念品的开发,地区可以与各大高校进行合作,利用高校对艺术上的设计及对于研发方面等的优势,让极具民族特色的旅游商品能够被研发出来。比如在柳州市的一座职业学院中,其就根据对侗族传统的建筑的了解,设计出了融合当地特色的茶具。这组茶具在外形上是根据风雨桥和鼓楼的外形来设计的,又融入了茶具所特有的功效,使得其不仅具有纪念价值,艺术性也很强,还能具有实用性,因此,这一产品刚出世就受到了旅游界相关活动的注视,荣获了很多的奖项。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不仅要在外表上吸引游客的注意,让游客能够通过纪念品的包装和文字说明来了解柳州三江侗族的风土人情,同时还要具备本民族的特色文化底蕴,通过精巧的设计来形成独特的地域品牌形象。在推广手段上,可以借助民间艺人的影响力,将那些本民族的能工巧匠所制作的工艺品统一进行包装设计,形成统一的风格。在流通领域和市场营销方面,可以外包给专门的市场策划公司来进行推广,将民族品牌的构建引入良性循环。

第4篇:文化品牌范文

而中国的白酒文化与国学文化一脉相承。国学博大精深,其中很多文化理念、哲学思想、人文精神对白酒文化都有启示。比如红星二锅头,立足于京味文化,不断利用长城、故宫、烤鸭等北京所特属的具象进行文化粘附,从而让自己也成为京味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一分子; “女儿红”是中国极具发展潜力的千年历史文化品牌,女儿红白酒凭借其美妙的传说、动人的故事和千年的文化,自然受到了新人们的关注,加之其喜庆的包装和上好的品质,所以女儿红白酒一进入婚庆市场就倍受青睐。而上世纪80年代末,酒鬼酒能从偏僻的湘西横空出世,就是凭着神秘而炫烂的湘楚文化的丰厚滋养。

对于今天的中国白酒,如何针对自己的文化打造令消费者着迷的、独具个性的品牌,进而丰富并创新白酒文化内涵,推动中国白酒可持续发展动力成为迫不及待的事。文化孕育品牌的力量,品牌借助文化将更加灿烂“诱人”。

文化不能编造,品牌要靠累积

白酒不单单是物质的还是文化的,如果抽掉文化内涵,就不会有受消费者喜爱的白酒。以酒文化为基础,赋予一个品牌独特的,个性价值的品牌文化想象力,是决定一个文化酒品牌能否“卖出不同”的关键所在。因历史的沿袭和产业的传承,注定了白酒业在建立品牌和品牌竞争力方面,有别于其它行业,即需要根植于中国五千年浩瀚酒文化的土壤中,塑造个性化品牌和品牌竞争力,其中文化是不可缺少的核心品牌要素之一。

文化是品牌面向消费者的最核心的精神层面的诉求,彰显的是品牌独具的价值观、审美观以及一种生活方式,白酒在品牌传播和传承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将历史文化拿来做铺垫,实际存在或有历史渊源的传奇故事固然必不可少的。但不管如何,没有历史没必要编造历史,没有故事没必要编个故事。似乎只要“酝酿”出历史故事,高山流水、举杯邀月的中国画意境就会在消费者的脑海中晕染开来,编造杜撰之风盛行,好象卖酒就不愁了。其实不然,品牌需要时间累积的,而要甄别文化内涵的优劣,不能瞎编乱造,才是对品牌的最好保持。况且,品牌的提炼是以消费者为导向的,结合文化的历史,而非针对于品牌的历史。

有文化底蕴,以文化营销为基础,以系统性品牌传播为保障,以不同方法和思维,就会把白酒卖出不同品牌价值和市场效应来。象“宋河酒”,以道家文化为依托,迎合建设和谐社会的新文化趋势,主张“分享”与“共赢”,提出了新的文化主张—“赢文化”,旨在追求巅峰品质和市场成功的同时,着眼于实现厂家、商家、消费者三者的“共赢”,是达到多赢后的文化品牌的积淀。

文化嫁接“时尚” 品牌插上翅膀

而长时间以来,中国白酒文化更多时候还是和传统的因素关联在一起,这导致白酒品牌文化内涵潜力不足,无法对新的消费人群形成吸引力,白酒行业如何顺应消费者组成结构以及心理需求的变化,抓住新型消费者,在未来几年中,在与洋酒拼抢市场的过程中,时尚化的作用不可忽视。目前许多中国白酒所诉求的文化在当下的国际交流中并不是强势文化,而是非主流文化,没有文化共鸣,白酒品牌自然也激不起更多消费需求。

传统消费者可能注重历史的认同感,而对年轻消费者,必须与他们同呼吸共欢乐,与他们共鸣同舞,而不是让他们回忆。从白酒产品、白酒品牌到饮酒文化都要变,要年轻化、时尚化,通过白酒“硬件与软件”的巧妙结合提升,让中国白酒也能打上时尚的“烙印”。

白酒文化要实现时尚化,专业人士分析需要从多个角度下功夫,比如在口感上,可以考虑多种口味如果味白酒等,降低酒精度,利用丰富的口感对目标消费群进行细分。在形象上,要做时尚化的考虑。另一个是包装,可以考虑增加包装材质、形状以及色彩、图案等的时尚感。最重要的或许还属宣传推广上,广告、海报、宣传语的制作方面,都可以诉求时尚。而在营销模式方面,应该从一味的依靠促销中跳出来,用“引领潮流”、“关注生活”等主题文化,通过向终端灌输新的消费观念和思维方式,进行品牌的宣传。

这些年,中国白酒界所做的一些探索和改革,就体现了时代特征。白酒降度,一改高度酒的辛辣火爆;勾兑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白酒香味更加协调;新型白酒的出现,使白酒风味多元化。这些做法都是使白酒适应现代人生活方式的一种有益的探索。

真正的酒,既是历史也是现代的,既是时尚也是文化的。白酒从来就是一种情感化产品,白酒文化必须与时俱进、注入时尚化元素、吸引更多青年人,白酒消费需要跨越断层。只有这样,中国白酒文化才能健康发展,中国白酒品牌才能插上腾飞的翅膀。

文化风格定位,品牌熟于沟通

中国白酒的品牌建设主要依托三点:历史荣耀、销量支持、大众媒体的广告投放。却忽视了从消费者层面对品牌文化的挖掘和提炼,中国白酒依然在依靠产品的历史荣耀和独特香型维系消费者忠诚。中国白酒除了在产品和历史上的优势外,在品牌传播上缺乏独特的文化素求,大家都讲历史,讲同样的历史,品牌毫无个性可言。白酒文化与时代息息相关,在创新时我们要体现时代特征,注入时代元素,特别是在国际交往日益密切,全球化大市场逐渐形成的时候,我们在白酒品牌传播时要使定位文化风格。

洋酒深谙品牌传播之道,洋酒在中国市场上的成就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他们坚持不断的品牌塑造与传播。在烈性洋酒中,芝华士的时尚\皇家礼炮的个性\Johnnie Walker的前卫\伏特加的叛逆等等,几乎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独特的目标消费群定位,只是因为同是高端定位,消费群不可避免的存在交叉和重叠,但绝不会出现同一家公司同一类型产品消费群体相重叠的情况。洋酒企业借助广告和推广传达独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消费者很容易找到切合心境并引发共鸣的产品。

而在独特文化定位和引进和吸收国外酒文化时,保持中华民族酒文化的独立性,才能不迷失自我。结合白酒这一特定形式,用辩证的眼光剔除糟粕,吸取精华,做到洋为中用,文化创新后才与洋酒品牌展开全面竞争。中国白酒虽也有部分企业希望从文化的角度另辟奚径建立竞争壁垒,但往往停留在品牌名和推广说辞等表面工夫上,没有下沉到实际的营销推广和终端建设层面。缺乏与目标消费着在情感上的交流和沟通,中国白酒企业仅仅依靠历史和产品维系起来的消费者忠诚其实很脆弱,产品会过时,但只有风格和文化才能经久不衰。所以,从长期看,中国白酒企业只有加大对文化的挖掘和提炼,通过消费者心理研究加强与目标消费者的交流和沟通,将品牌作为一个系统的旷日持久的工程来做,只有这样中国白酒企业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文化臻于郅治,品牌现实超越

白酒文化是继承传统的文化,是激励创新的文化,是引领新知的文化。文化是一个大概念,可供品牌发挥的空间极其广泛。事实正是如此,文化、创新力将决定中国“白酒大国”的兴衰交替,也将决定这个行业的前途命运。面对葡萄酒、啤酒、洋酒等其他酒种的巨大冲击,白酒的市场领地正在不断地缩减。在白酒所代表的传统消费方式与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方式之间,至今没有找到恰当的结合点。“我们为什么喝白酒?”,“白酒能否喝出健康来?”,“白酒如何国际化?”等等,一系列诘问与审思,正在考量中国白酒。作为优秀的民族传统产业瑰宝,白酒需要对新型创新文化的规划和打造,为之打造一种全新的产业、产品和文化价值观,构筑一种客观、公正、良好的白酒社会评价氛围与公众认知标准。

而白酒最终的竞争优势是品牌,品牌是最后的尚方宝剑,而打造和支撑品牌最终脱颖而出的是创新力——即人的思想。一切独有的资源优势,都必须在人文的创造延续下,得以发扬光大,否则,优势资源什么也不是。应根据品牌的联想、与生俱来的个性和气质、消费者认同、社会价值、长期战略等因素进行提炼。在保持中国白酒文化独立性的基础上引进外来文化。

第5篇:文化品牌范文

可口可乐的原老板伍德拉夫有句名言: “即使可口可乐所有资产一夜之间统统烧光,单凭‘可口可乐’四个字,就可再创一个强大的企业。”这就是品牌的力量。

企业品牌不只体现在施工品质与进度履约上。如同凤凰网的理念是做一个“有风骨、敢担当、真性情、有温度”的媒体一样,品牌也代表着一种气质,是有文化内涵和积淀的,业主一听到,心中自觉涌现信赖;市场一听到,好感油然而生。笔者认为,要使企业品牌更加响亮,在品牌的文化打造方面还应更加着力。

一方面,要打造责任企业品牌。虽然国家的基础设施都由我们施工企业修建,但与快消类企业不同,施工企业的品牌在普通公众中的知名度并不是很高。但当工程中曝出相关负面新闻时,品牌的另类“知名度”就会骤然爆起,并在扩散中夹杂着偏见和流言。这种现实要求我们不仅要让业主不能割舍,更要让公众信赖。我们平时就要做好功课,积极向社会公众传递正面信息,构建正面、积极、公益的品牌形象。而承担社会责任,融入公众生活,成为大家心中的良心企业、责任企业就是一条康庄大道。另外,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也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国企提出的要求。

另一方面,要打造管理思想品牌。,管理思想关乎企业能否基业长青,品牌能否历久弥新。当年张瑞敏砸冰箱追求品质管理的事迹一直被人津津乐道,甚至长年成为管理学教案。自那之后,在公众心中海尔品牌就一直与“高质量、高品质”紧紧相连,这一事迹正说明管理思想对企业品牌打造和传播的意义。

品牌的文化内涵看似温柔如水,但从来都不是含情脉脉。吴晓波在《激荡三十年》中说道:“品牌的力量……展现得残酷而让人感慨。”这一直是个品牌制胜的时代,只有成为品牌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的红海搏杀中胜出。

第6篇:文化品牌范文

一、涪陵区旅游资源概况

该区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人文旅游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相得益彰。

1.人文旅游资源

(1)巴文化遗址。两千多年前,巴国国王坟墓主要埋在涪陵一带。2002年9月,在涪陵白涛镇陈家嘴村小田溪(距城区20千米),市文物考古所挖出了13座巴王墓,里边有大量的纯金宝剑、玉佩、玉璧等大批珍贵的国家级文物,是涪陵区发展考古、溯源、观光旅游的特色资源。

(2)水下碑林——白鹤梁。系全国重点保护文物,位于乌江口外的长江之中,是一块长约1600米、宽16米的天然巨型石梁,用雕刻的石鱼做标记,记录了自唐代广德二年(公元764年)起1200多年间72个年份的枯水水文资料,同时还有唐、宋、元、明、清历代雕刻的165段文字,大多出自历代书法家和名人的手笔。

(3)名扬天下的榨菜之乡。在中国名目繁多、品味各异的酱腌菜制品中,涪陵榨菜以表似碧玉、红如玛瑙的外观形态和特殊风味驰名中外,与欧洲的酸黄瓜、甜酸甘蓝并称世界三大名腌菜。因涪陵是榨菜的发源地和集中产地,故被誉为中国的榨菜之乡。1963年四川省文史资料编委派人到涪陵进行采访,座谈核实,确定了涪陵榨菜创始于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早在1930年,涪陵榨菜已远销海外,年销售量达3万坛。到2007年,涪陵区青菜头种植面积为50.3万亩,产量105.4万吨,产销成品榨菜33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0.8亿元,创汇1000万美元左右,利税1.7亿元,成为全国榨菜的最大产销区,这是其他国家和地区无法比拟的人文旅游资源。

(4)源远流长的易经文化。与涪陵城隔江相望的北山坪半山腰上就是著名点易园,是北宋理学家程颐讲授“理学”的场所。黄庭坚、朱熹等著名历史人物在此留下了丰富的墨宝。是求知、休闲、观光旅游的理想场所。

(5)“816”军工洞。位于白涛镇乌江之滨,原兵器工业部“816”厂所在地。当年全国上百个地质、规划、设计和施工单位6万多人,先后参加了816工程建设,用5年多的时间完成了洞体开挖任务。

其他如陈万宝庄园、原城区八景(群潴夜吼、荔圃春风、黔水澄清、白鹤时鸣、松屏列翠、桂楼秋月、鉴湖笛、铁柜樵歌)等都具有一定旅游价值。

2.自然旅游资源

(1)雨台山风景区——雨台山因祈雨而得名,正因为丰富的祈雨文化,雨台山显露出与众不同的灵秀之美。景区内地势平缓,苍松蔽日,翠竹遍野,动植物150余种,植被覆盖率达96%以上,四季鲜花盛开,空气清新。山顶上12个山丘围着一近百亩水域的湖泊形成山环水、水抱山的奇特景观。雨台山因为其钟灵毓秀而成道教圣地,至今还遗留活菩萨、石头开花的观音岩、洪恩寺等古老的宗教遗址。信步雨台山的西面,绵绵群山尽收眼底,并可坐观两江汇流,鸟瞰涪城全貌,一览涪州八景。攀临东峰,可望日出群山。

(2)千里乌江画廊——乌江发源于贵州省乌蒙山,全长1050公里,在涪陵城区注入长江。其中重庆境内彭水至涪陵的‘乌江画廊’两山夹一江,路在山腰行。

(3)天台峡谷——位于涪陵城东南19公里,属千里乌江一脉,整个景区绵延163公里,河谷陡立千仞,峡中飞泉跌水千姿百态,目前主要旅游项目为8公里水上漂流、天然泳池嬉水、钓鱼、品茶等。

(4)石夹沟——位于武陵山境内,平均海拔约1500米,该景区游道线全长8公里,景区内景观众多:十里大峡谷雄阔壮美,谷底奇石叠垒,溪流淙淙;千尺三叠瀑直挂绝岭,飞泻而下,气势壮观;蜿蜒一千六百多米的青天峡地缝冠绝天下,两壁峭崖仅隔数尺,直插云端。探步其间,神摄气敛,幽谧古奇之感顿生。春来万木竞绿,金秋层林尽染,盛夏清凉,入冬银装素裹,好一处如诗如画的人间仙境。

其他有大溪河、聚云山、望州山、平西坝、水磨滩、武陵山公园、鸡公山主题公园、石鼓古镇等旅游资源。

二、涪陵区旅游资源的特点

1.区位优势明显,辐射范围广

涪陵区处于三峡库区腹地和重庆、宜昌两大旅游增长极的中点上,位于三峡旅游发展主干轴与“川渝黔”旅游发展轴的交汇处,是新三峡生态文化旅游片区的节点和乌江旅游辐射带的口岸,在长江三峡旅游经济区域中具有优越的区位,辐射范围广阔。既可纳入三峡游环线中,又可成为周边居民休闲度假的理想去处,如:渝涪高速的单向距离118公里左右,重庆主城市民自驾游仅一小时左右的车程,在周末自驾游日益流行的今天,涪陵区潜在的游客市场相当巨大。

2.自然旅游资源品位高,价值大,吸引力强

喀斯特地貌造就了这里的奇山俊水。其旅游开发已被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国务院三峡办、国家计委、水利部、交通部、国家旅游局等部委纳入旅游总体规划,有望成为国家级旅游黄金线。

3.人文旅游资源神奇迷人,丰富多彩,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涪陵区拥有几千年文化沉淀形成的巴文化遗址历史,点易园,水下碑林——白鹤梁,榨菜之乡的美誉,在中国乃至世界均享有较高的声誉;涪陵还拥有现代经济建设造就的工农业旅游资源,“816”核工业基地、太极集团等均驻于此地。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旅游资源体系,为旅游开发提供了有利条件。三、发展涪陵区旅游业的战略思考

旅游产品是一个行业的产物,而不是一个企业的产物,游游资源是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游游资源的开发是指把旅游资源改造成为旅游吸引物,并使旅游活动得以实现的技术性活动。它是一项涉及多学科、多部门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必须在总体规划的框架内,立足长远,着眼未来,突出重点,逐步开发,需要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支持。1.实施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战略(1)树立“旅游兴、百业旺”的观念,用这一观念来主导旅游业的发展

世界各国的实践证明了政府主导型战略的有效性。从发展中国家来看,由于市场机制不健全,政府主导的程度一般都比较高,以高效率的政府行为补充市场缺陷,并以此加速市场的发育,如:新加坡政府每年投入上千万美元对旅游产品进行宣传,从发达国家来看,政府在旅游发展中也起着重要作用,美国克林顿总统执政期间,曾专题召开过1500人参加的“白宫旅游会议”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日本政府每年投入几十亿日元宣传其旅游产品。2007年重庆出国旅游目的地国家前三位为泰国、新加坡、日本,也说明了政府宣传的重要性及有效性。

(2)政府主导型战略就是按照旅游业自身的特点,在以市场为主配置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特别是做好政策与资金主导,大力招商引资,通过组织大型活动以形成总体形象,争取旅游业更大的发展。按照“打造精品、完善名品、开发新品”的工作思路,涪陵区要抓好旅游景区建设,就应根据资源特色打造主题鲜明的旅游景点。政府牵头做好包装、宣传工作,通过推出个性鲜明的旅游精品,并使其发展为名品,有了叫得响的名品,再不断完善名品,开发新品,形成涪陵区旅游“亮点”不断,“看点”推陈出新。

2.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大力培育涪陵文化旅游品牌

涪陵区要立足水下碑林——白鹤梁,巴文化遗址,千里乌江画廊,世界三大名腌菜之一的涪陵榨菜,“816”军工洞,雨台山,石夹沟等自然、人文资源,打造出著名的涪陵品牌。如:涪陵白鹤梁水文文化考察旅游,涪陵宗教文化探秘旅游,涪陵巴文化鉴赏旅游,涪陵榨菜民俗文化体验旅游,“816”核工业三线建设文化回忆旅游,石夹沟徒步健身游等。其中可重点培育涪陵的水文文化、宗教文化、巴文化、榨菜民俗文化等旅游品牌,使涪陵的文化旅游品牌发展成为涪陵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

3.破除交通瓶颈,提高景区的可进入性

发展旅游,基础设施必须先行,以提高景区的可进入性。同时设计满足不同旅游者的各具特色的旅游线路。如:将涪陵区自然、人文旅游资源组合成精品旅游小环线,涪陵、武隆、丰都组成“金三角”中环线,乌江画廊、梵净山、张家界、长江三峡构成大环线,同时大力发展农业观光、农家乐等休闲旅游,吸引周边居民周末度假自驾游。

4.加强区域合作,将涪陵—武隆的旅游资源联手进行整体规划打造。

1998年6月改设的重庆市涪陵区,辖原枳城、李渡区域,丰都、武隆划归重庆直接管辖。

(1)武隆旅游资源及旅游业发展情况

地处“老、少、边、穷”地区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武隆,西邻涪陵,自然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以其秀美的山川、神奇的溶洞、幽静的大峡谷,古老的原始森林、独特的南国草原仙女山著称于世,其中武隆芙蓉洞位于武隆县江口镇4公里处的芙蓉江畔,发现于1993年5月,经中国与澳大利亚有关溶洞科研机构两次实地勘测,评价为:“世界奇观,一级洞穴景点”,“一座地下艺术宫殿和洞穴科学博物馆”,尤其是洞中的三绝——水中葡萄、水下刺猪花、棕柱石笋,为国内其他溶洞所罕见,其中水中葡萄堪称世界一绝。武隆天坑三桥---位于重庆市的武隆县城东南20公里处,距仙女山约15公里,距天下第一洞芙蓉洞仅30公里,天生三座规模庞大、气势磅礴的石拱桥称奇于世,是全国罕见的地质奇观生态型旅游区。

重庆武隆、云南石林、贵州荔波共同组成的“中国南方喀斯特”申报世界自然遗产,2007年6.27日在第三十一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得全票通过,使武隆成功跻身世界自然遗产大家庭。当地还有淳朴的土家族民风,武隆正以“梦幻武隆”品牌向国内外游客推出。

武隆2004年以后一跃进入重庆主城区以外37个区(县)旅游业发展的首位,创造了12个全市第一。张艺谋导演的《满城尽带黄金甲》的电影中“万人军中取首级”撼人心魄的那一幕重头戏是在武隆天坑景区的雄峻山涧中实施的航拍,就是因为看上了“乌江画廊·梦幻武隆”的奇丽风光。

(2)涪陵与武隆资源互补,可谓灵秀涪陵,梦幻武隆

涪陵的人文旅游资源特色突出,武隆的自然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优势明显,相邻的涪陵与武隆在旅游资源上具有的明显互补性,使两地具有合作的可能与必要,通过彼此合作、优势互补两地的旅游业都可得到长足的发展。

总之,拥有独特人文旅游资源的涪陵,发展潜力巨大。通过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加强区域合作,重点培育自己的文化旅游品牌,经过2年~3年的有序开发和包装,立足重庆的涪陵旅游业,必将逐步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前景光明。

第7篇:文化品牌范文

【关键词】品牌;品牌文化;品牌建设

进入21世纪以来,企业从日常的经营管理,也就是硬件管理逐步发展到对企业文化、品牌文化的软环境的管理,并且,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日益成为现代企业在21世纪高速发展的推动力,而且其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本篇文章从品牌文化及其品牌文化建设来探讨。

要想搞清楚品牌文化就要先说说品牌,品牌就是企业给自己产品起的名字,而且这个名字要与同行业的竞争产品名字区别开来,就像每个父母给自己孩子起名字一样,除了要区别之外,还要有好的寓意,希望这个带有好的寓意的名字能给企业带来好的收获,包括实际的利润和好的名声,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那么品牌文化就是在这样的品牌概念下产生的,品牌就是好的“名字”,品牌文化就是要把这个好“名字”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并且要把企业的经营理念、文化精髓、精神层面的东西融合在一起,让消费者和顾客接受,并产生认同感,让消费者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实现最大程度的结合。

1.消费者要对品牌文化有认同感

当人们想喝饮料的时候就会想到可口可乐,当人们想吃快餐的时候就会想到肯德基,当人们享受驾驶的快乐的时候就会想到奔驰,当人们想买运动鞋的时候就会想到阿迪达斯,等等,难道就只有这些品牌能给消费者带来非一般的感受吗?消费者在购买这些产品的时候更多的是享受品牌文化带给他们的快乐,也就是说,消费者对这些产品的品牌文化有相当大的认同感。麦当劳卖的是快乐,苹果卖的是时尚,星巴克卖的汉斯情调。

品牌文化是与消费者分不开的。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纽带是产品,产品代表了企业的文化,技术发展水平,经营管理等,消费者购买了产品,也就说明消费者认同企业的文化,技术水平,经营管理等,那么同时也说明,购买什么样的产品即代表了消费者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偏好是什么样子的,所以要让消费者对品牌文化有认同感是非常重要的。

2.品牌文化要以企业文化作依托

品牌文化来源于企业文化,目前企业更多的是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当然这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是必不可少的,但最终搭建起来的构架不是仅仅企业文化就可以的,企业文化依托于很多方面,由不同方面共同来搭建企业文化,所以我国目前一些企业的企业文化搭建的平台还是很基础的,内涵建设还是相对比较薄弱的,所以这种企业文化对于员工和广大消费者来说还是空洞的,没有能够为消费者在长期的购买过程中提供企业的精神支持,所以企业文化还是要从基础做起,那么品牌文化建设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因为,消费者最先接触的就是产品,很多时候是由购买产品―认知产品―认识品牌―认同品牌文化这样的过程,所以可以先在品牌文化建设上下功夫,这样说来,品牌文化与企业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宗旨和理论原则保持一致。有了企业文化,才有品牌文化建设的重大发展。

3.品牌文化需逐渐积累,而不能一蹴而就

任何一种社会文化都是逐渐积累起来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很多企业文化好像都是在一夜间就出现了,供员工们来学习,这是有悖于文化发展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经营理念,在企业的不断发展过程企业文化也随之形成,并且会不断与时俱进。文化的偏好,共同的信仰,或供他人只是口头上的品牌文化,文化伴随着企业的成长而发展起来的,每个企业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品牌文化,很多企业在建立初期为了迎合时代和企业发展的需要,不得不建立很多制度和文化,但是在经营过程中,企业很少关注文化问题,甚至有些时候还要背离品牌文化,这就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文化本身就是一个很复杂的难说清楚的问题,由于其覆盖面广、内涵深厚、影响深远,所以作为品牌文化建设来说就更是复杂。

3.1企业间的品牌文化建设要具有差异性

在品牌文化建设方面,首要的就是品牌文化要有差异性。但是实际的市场情况是确实有很多企业的文化、品牌文化有着非常大的相似性,区别度不大,所以消费者在购买时就很难区分各个品牌,只能凭借以往的购买经验,或者社会评价,或者广告效应等来进行购买。可见,在建设品牌文化方面要特别注意差异性。同时,差异性大的品牌文化更容易被消费者识记,更容易让消费者产生认同感,从而产生购买行为。

3.2品牌文化建设必须要具有文化内涵

品牌文化建设重点要以建设文化内涵为基础,文化是具有影响力的,品牌文化就是要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与众不同的影响力,没有这种影响力就会变成一次交易行为,或者是没有其他选择的购买行为,而有了这样的影响力才能促进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并要强化这种购买记忆,使得购买行为持久。这就是文化内涵带来的正能量。

3.3品牌文化建设要具有核心价值

品牌文化建设要有鲜明的个性,独特的风格。很多企业的品牌文化很相近,差异性很小,其实,每个品牌带给消费者的精神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好的品牌能给消费者以巨大的文化魅力,感受品牌文化的精神、情感、追求、内涵。譬如说,作为奢侈品品牌,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消费者去追求呢?价格昂贵体现身份地位是一个方面,更多的是奢侈品品牌的文化沉积与积淀,那有着上百年历史的品牌,独具魅力的品牌文化,与众不同的个性,无不散发出耀眼的光芒,品牌文化才是众多奢侈品品牌追求者的目的所在,而目前在中国市场,众多的消费者对奢侈品品牌的追求还只是初级阶段,因为消费者对奢侈品品牌的文化知之甚少,所以才存在购买上的盲目性,虽然购买力很强,但是如果对品牌文化不了解的话,很可能会使奢侈品品牌在中国的发展陷入窘境,所以重点是要培育消费者对品牌文化的认知与了解,也就是要追求其核心价值。

3.4品牌建设要不断创新

不断创新是21世纪的主题,没有创新就没有企业的发展,更没有品牌文化的发展,所以作为品牌文化建设,最重要的是要不断创新。把握消费者需求特点,把握经济与社会文化脉搏,把握企业发展的动态,实现品牌文化的不断创新。中国的许多百年老字号也都经历过各个时代,各种经济形式的变迁,但是能够发展到今天,就是他们适应了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品牌文化的创新还有可能成为一个时代的潮流,为企业带来新的机遇和发展,总体来说,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主流。

参考文献:

[1][美]菲利普・科特勒.凯文・莱恩・凯勒.洪瑞云.梁绍明.陈振忠、吕一林.王俊杰译(第5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第8篇:文化品牌范文

关键词:关中文化 品牌 对策 文化产业

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6-0130-02

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毋庸讳言,文化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衡量指标,而文化品牌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社会影响力大小的基础性资源。关中文化有着辉煌灿烂的历史,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应该把握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紧跟“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步伐,打造区域性文化品牌,这也是陕西文化强省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关中文化品牌现状

(一)传统关中文化的沉沦

关中,位于陕西中部,包括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五个省辖地级市,为陕西的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地区,有“八百里秦川”的美称,“天府之国”最早指的就是关中。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曾几何时,这里人才荟萃、文化鼎盛,出现了雄浑博大的文明[1]78。文化把关中文化推向了整体文化的前列,造成了关中地区高度的文化素质和文化意识。关中地区发达的农业文明促进了文化的高速发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说,关中文化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干和精神内核,更是华夏主体文化的代表。

然而,传统关中文化的源基础在于农业社会的封闭型经济和优越的政治地位。随着经济中心的南移以及政治优势失去,关中地区失去了旧有的王畿的地位,此后,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实质上,关中文化都已经是彻底的史志性区域文化了[2] 92。始终无法与同为中原文化区系的齐鲁文化相提并论,在国内国际的影响也只是停留在历史和文物层面,传统关中文化在区域文化激烈竞争中处境艰难。

(二)当前关中文化品牌建设现状分析

近年来,由于传媒的大力宣传以及政府的极力支持,关中文化产业和文化品牌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很大进步。长安古都文化、祭祖文化、司马迁史记文化、华山文化、黄河文化等品牌早为人们耳熟能详。此外,鉴于节会文化的强大辐射力,又形成了西安汉服成人礼、韩城司马迁文化节、卤洋湖航空节等文化节会品牌。富平早期革命基地也成为关中地区红色文化品牌的代表。一批反映关中地区人文风貌和生活习俗的影视作品和图书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如《昨天-我的人文关中》、《关中往事》等等。陕籍演艺明星在娱乐圈的出色表现也为关中文化品牌增色不少,如西安籍演员闫妮《武林外传》中的关中话表演,就一度使学习关中方言成为潮流。关中地区的各地方电台、电视台以及一些出版集团和文化产业集团也在不遗余力的推动关中文化品牌的建设。

单纯就发展的现状与以往相较而言,的确已经取得一些成绩,但是关中地区文化品牌的数量与其丰厚的文化资源的地位严重失调。首先,关中文化品牌理论研究较少。虽然有研究文化产业相关的专著及论文出版,但品牌塑造仍比较欠缺,这就造成在具体操作中缺乏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其次,关中文化品牌建设缺乏整体规划,未形成统一的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综合效益低下。关中地区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现代文化在全国都排在前列,但这些资源没有有效整合,致使文化品牌分散,无序竞争甚至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大量存在。关中文化品牌的文化内涵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文化品牌一旦缺乏深层次开发,仅以简单的物质形态示人,发展前景堪忧。再次,创新不足,制约了文化品牌塑造的活力。当前,关中地区在文化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市场优势转化的能力较弱,品牌创新的能力不强。因此,分量重、辐射面广、将地方浓郁特色与鲜明时代特点相结合的知名品牌相对较少。最后,专业的文化产业人才不够强大。文化产业和文化品牌是要求要有较高的创造力和创意水平,但是我们现在缺乏此类高水平人才。

二、塑造关中文化品牌的主要思路

文化品牌具有提升力、吸引力和强大的辐射力,文化产业已经成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以文化品牌带动文化产业发展不仅已经成为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普遍规律,而且也是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3]。

以突出区域文化特色为原则,传统与现代结合,民俗与时尚结合,重新打造独一无二的关中文化品牌。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专家委员会委员徐泛说:“中有本土文化是最难复制和移植的,它们是城市之魂,也是旅游营销的最大卖点,因为所有旅游者的心理都一样,他们是为了寻找差异而来的。”[4]关中地区特色资源丰富,我们应该集中力量,立足于文化比较优势,彰显关中地域特色和人文个性。

以品牌营销理论为依据,准确进行市场定位,让关中文化成为公众心目中的文化品牌。品牌的基础是品质,品牌的本质是信任,品牌的目标是营销[5]。品牌学认为,创立品牌的过程一般要经历品牌意识、品牌策划、品牌定位、品牌传播、品牌保护等程序。关中文化品牌战略,应该按照一项系统性工程来完成,把营销理念引入品牌塑造中,这将有助于尽快提升关中地区的市场知名度、美誉度。

遵循市场导向为主、政府支持为辅的市场运行规律。通过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实现优胜劣汰,有效地整合地方文化资源,提高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在打造品牌的过程中,政府的功能是不可或缺的,政府的政治影响力、政策法规的完善、市场秩序的规范以及资金的大力支持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将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并最大化的发挥其功效,文化品牌才能既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又能得到可持续发展。

坚持继承中有创新,文化也应该与时俱进。市场本身就是一个激烈的竞争机制,重在推陈出新,不断地依据市场需求和公众需要打造新品牌。因此,进行品牌创新,是很重要的环节、这种创新反映到品牌的各个方面,已经洞察市场环境,在产品自身、营销环节。管理制度、以及技术观念等进行创新。海尔之所以能够在世界电器市场上立足,不得不归因于一句话:市场唯一不变的法则就是在变,归根结底就是创新。

立足国内市场,大力拓展国际市场,使文化品牌国际化。当今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愈加频繁,各国都意图通过文化品牌宣传显示自己的软实力。不同的文化品牌的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品牌国际化走向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果把文化品牌的发展前景仅限于本地区或者国内市场,缺乏世界市场的支撑,就得不到长远的发展。关中文化品牌的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最重要之根脉,尤其是古都西安,在世界各地都有很高的知名度。以此,增加关中文化品牌在国际市场中的份额,提高文化竞争力。

三、塑造关中文化品牌的对策建议

塑造关中文化的全新形象是基础。文化品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品牌形象的塑造,形象是文化识别的重要标志。关中地区独特的历史资源是其他地方所无法比拟的,西安、咸阳厚重的历史人文氛围,加上近几年汉服成人礼得到广大公众的一致认可,已经成为西安乃至全国的一道靓丽风景线。渭南的华县老腔和皮影艺术,也是民俗艺术中的瑰宝,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铜川、宝鸡又拥有特色鲜明的自然资源和山水圣地。文化资源是塑造形象的基础,但是形象本身又是对文化资源的提升。我们应该借鉴齐鲁文化品牌 “一山一水一圣人”[6] 形象发展策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打造出朗朗上口的关中文化全新形象。

大力宣传,扩大影响,这是关键。品牌能否在市场上形成并扩大,品牌的传播和推广起着至为关键的作用。各地的文化产业发展经验说明:资源优势不等于品牌优势,重要的是加强宣传,从而达到让人们了解、欣赏并最终消费的目的。当前各个地区都运用各种手段进行宣传,网络在文化产业宣传方面的作用不容小觑。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加上新颖创意,再现文化的精华,在扩大品牌知名度的同时,也是一次获取公众注意力的大好机会。当代市场竞争说明,宣传在品牌塑造中的所占比例愈来愈大,尤以网络奇观效应最明显,短时间之内就迅速达到预期效果。

建立区域文化产业链是核心。关中地区是一个系统的整体,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在,无论是地理状况还是人文精神。现代文化产业链的概念,是在经济活动的“服务化”、“信息化”、“文化化”,现代经济越来越为“高技术和高文化附加值经济” 所主导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关中文化要实现产业化发展,必须要建立文化产业链,这样才能产生规模效应和互动效应。只有通过对原始的文化产品向相关产品或下游产品拓展延伸,为相关产业提供较高的市场附加值,不断地向外衍生,开发市场和辅助市场,才能获得巨大利润。这一过程中,品牌也由弱变强,由小变大。西方的索尼、迪士尼、时代华纳都是产业链打造成功的范例。

文化产业相关人才是保证。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品牌的创造者是人,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因此,文化产业要发展,就必须要有高素质的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和文化艺术创作人才。关中地区集中了陕西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数量最多的高校,这些恰恰是人才培养的有利环境,我们应该利用这一优势,培养文化产业的专业人才。此外,还应该加强人才自由、合理的流动,与其他各地区,国内外的人才进行交流合作,以利于本地区的文化品牌和文化产业的永续发展。

收稿日期:2011-07-01

作者简介:孙晓珍(1983-),女,陕西渭南人,硕士,讲师,从事关中区域文化、文化传播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勤德.中国区域文化[M].太原:山西联合出版社,1995.

[2] 李勤德.中国区域文化[M].太原:山西联合出版社,1995.

[3] 刘文俭.打造齐鲁文化品牌的对策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0,(8).

[4] 郑娜.中国如何打造城市特色名片[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08-08.

第9篇:文化品牌范文

创新业绩

达利在2007年注重弘扬丝绸文化,全力打造品牌的同时,也不忘技术创新,开发高附加值面料。

2007年,达利以弘扬丝绸文化的方式推广品牌,建立新型生态丝绸文化工业园,开辟丝绸文化之旅项目。

2007年,达利相继荣获“全国十大最具流行影响力纺织品牌”、“全国纺织产品开发贡献奖”、“中国名牌”等荣誉和奖项。

2007年,达利引进国际尖端设备和开发应用软件,开发和生产高附加值的超宽幅大花回高经密丝绸数码提花家纺面料。

2007年,达利与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共同实施启动丝绸产品流行趋势研究与项目。

林平的办公室,充满了传统文化的气息。弥勒佛、观世音等木雕遍布于书架上,名家书法挂在其后背墙上,从窗口玻璃望下去,园林里的花草在蒙蒙细雨中娇然欲滴……

他是个豪爽者,是办事风风火火、雷厉风行的类型。

他说我做丝绸做了30年了,整个青春都送给了丝绸,所以是带着感情去做的。

三十年丝绸不解之缘,从一个基层技术型管理人员到企业的最高行政总裁,林平,通过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及萃取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来打造现代丝绸形象和品牌,并努力带领着自己的管理团队一如既往、孜孜以求,为发扬光大中国丝绸,为打造世界第一丝绸企业而始终奋力向前。

打造品牌之路

品牌化是优质企业的必然道路。达利的品牌化要追溯至林平加盟新昌绸厂那一年。

由于当时跟香港达利集团就有生意往来,而香港达利有良好的国际网络。再加上香港达利主席恰巧也姓林,也是干了30年丝绸的中国文化追随者,也信仰佛教,有着对中国未来的共同信心与自豪感。于是双方不断紧密合作,于1993年合资,建立了达利发丝绸公司。到2000年,达利发丝绸公司中方股权全部卖给了香港达利,就变成了现在的达利丝绸(浙江)有限公司了。林平说,是丝绸、是理想、是品位把我们结合起来了……

香港达利的庞大国际市场网络与原本的品牌基础带给了林平领导的达利显著的支撑。原本的品牌自我发展、收购以及新成立的品牌,构成了达利现在的品牌体系:面料品牌“达利发”:家纺、家居品牌“AugustmOOn”(雅慕)服装、领带、丝巾品牌“augustsiIk”、“Robbinhow”:时装品牌THEME、CSLR(城市丽人)。现在,达利还成了北京奥运会特许产品。当然,更重要的是,达利的步伐尚未停下来,他们还在筹划新品牌。

林平说,自古以来丝绸就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所以从没按市场化运作。现在大家认识到这一点,开始品牌化发展,也有了一定的成绩。现在是行业整合期,差的企业要淘汰。但我们深信中国丝绸的未来。

的确,只要到达利的展厅里看看,那一排排的吊样密密麻麻地悬挂着,整个庞大的展厅就像一片丝绸的海洋。 林平自豪地说,陈列室里有5万多个产品。达利市场总监陈敬星也说,达利一天开发10款面料,近几年来,公司每年开发新产品达4000多种。

这是他们的丝绸产业竞争力的体现。

在林平的指导和部署下,达利丝绸实施了科技创新、产品创新、文化创新等一系列战略举措,致力于打造世界高档丝绸面料生产研发基地,并立志成就丝绸业内第一的光荣与梦想。

林平亲自带领开发和营销团队奔赴美、法、德等国参加各种展会,开展国际设计合作,引入国外设计理念和国际先进纺织设备与技术,不断打造创新型营销开发组合模式,以“高、新、精、尖”产品和先进科技为竞争利器,不断开拓出丝绸领域的一片片蓝海。

捍卫丝绸文化

说起行业曾经的没落与兴衰史,林平并未感慨,也毫无抱怨。反而如是说:有糟糕的企业,没有糟糕的行业。

他认为丝绸是中国产业标志性行业。尽管非常小、但是最有代表性的产业。麻是法国的,棉是印度的,丝绸才是中国的。达利的意大利、法国客户与同行也完全承认丝绸是来自中国的。

他说中国有7000年丝绸文明。一部丝绸史就是一部文明史。丝绸本就是高档的,没有低档、高档丝绸之分。它自古就是有闲阶级买的。丝绸最贵的就是原料。

当代的丝绸产业问题是现代科技与传统产业结合的问题,是如何加入时尚元素,包括历史、文化、时尚、新科技的元素融入,继而发扬光大的问题。

谈到技术层面,林平也坦承品质与环保还比不上国外,主要是原材料、染化料方面落后于国际。所以达利重视技改投入,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应用很积极,从而巩固行业优势地位。

在林平眼中,丝绸不仅仅是一个纺织产品,更是一种文化,而他的使命就是弘扬丝绸文化。所以,尽管不怎么愿意宣扬个人,但还是希望传媒、社会多传播丝绸文化。在他看来,弘扬丝绸文化,就是对中固整个文化的一个弘扬。

背景

达利年销售收入30亿人民币,面料新产品利润率25%丝绸制成品新品利润率30%。

公司积极弘扬丝绸文化,主推三大自主品牌;丝绸面料品牌“达利发”,丝绸家纺品牌“August Moon &雅慕”,服装、领带、丝巾品牌“August Silk &遨世”,在丝绸内销市场已打开一定的局面。

在科技投入方面,公司投入5000万元引进德国、意大利、法国等先行织造设备,用于开发和生产高档丝绸家纺面料和高档丝针织面料,此类面料得意利润都在25%以上。

在新品开发上,公司投入3000万元用于高档丝绸面料和高档丝绸制成品开发,共开发各类丝绸料2000多种,领带8000多款,家纺产品100多套。

记者手记

在陈敬星眼中,林总是个工作狂,有什么事自己开车就去了。他的精力比年轻人还旺盛,深夜出差回来还看电邮,还到车间里看看,发现问题立马解决。其性格雷厉风行,很多事情总是亲自督促、亲自跟进。在与香港合资前他是营销副总,一个人跑销售就做2个多亿。林平在车厢里、大桥下都睡过,饱尝了创业时的艰苦。他原来也抽烟,随着管理推进带头戒烟,中层干部也跟着戒了。

林总总是教导,要有小企业的做法、大企业的思维。“图大于细,图难于易”。公司以市场、客户为中心,每个人都敬业,都风风火火,没完成工作都自觉加班。

因为新昌是个小县城,所以招人不容易,每个大学生走了,林总都觉得非常痛心。

现在,达利建立起收茧――缫丝――纺纱――织造――印染――成衣――品牌出口――零售的全部产业链。尤其在产品开发模式上,迭利完全以市场为中心,不是让设计人员随便乱开发。每个设计师都在跟销售人员面对客户,始终在市场第一线。有些开发人员甚至就是接单人员。而每款产品产生的销量也有统计,并与薪酬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