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热爱祖国诗歌范文

热爱祖国诗歌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热爱祖国诗歌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热爱祖国诗歌

第1篇:热爱祖国诗歌范文

与苏轼共度中秋

苏轼正在举杯邀月,尽管喝得正尽兴,但我还是可以看出他内心情感,所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嘛。作为知己,岂会看不出来他正思念远方的亲人呢?他边饮酒边道:“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我鼻子一酸,深有同感,泪珠儿直在眼眶里打转,正要安慰他.岂料他又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你说,我能不为之震憾吗?在他身上,我读懂了自得其乐的生活理想,与他共度佳节中,找到了积极的人生态度.

品曹操之博怀

"幸甚是哉,歌以咏志."这是曹操最喜欢引用的诗句。品他的诗,你会感受到他正淋漓心致地展示了他博大的胸怀,抒发了他的英雄气慨。一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可见诗人海纳百川的广博胸怀。品他的诗,我读懂了他博怀,让我找到了远大的抱负。

品杜甫之诗史

从“造化钟神秀,阴阳割分晓."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林深."让杜甫经历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历程.用肝肠寸断之笔调记下了国家由盛到衰,发出流离苦,几时休的感慨.品他的诗,我诗懂了他忧国思家之情,让我懂得了热爱祖国,有国才有家的意义.

第2篇:热爱祖国诗歌范文

在温暖中我们迎来了春意盎然的新学年,面对新入学的幼儿,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幼儿适应学校环境,在逐步深入的要求中使幼儿开始幼儿园的生活和学习,其次要通过背诗、讲故事、读儿歌和编儿歌等形式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创造思维能力、还有想象力和朗读能力等等各项能力。这些能力需要通过各种各样形式去培养,并在此过程中感悟到思想教育。为了完成上述任务,使幼儿在本学期得到良好的发展,特定如下计划:

一、教学目标及任务:

1、培养幼儿发音准确,清楚,说话连贯、完整;

2、发展运用语言交往的积极态度和良好习惯;

3、丰富幼儿词汇,发展幼儿倾听能力,理解和表达的能力;

4、培养创新、竞赛和自我评价意识和能力;

5、发展早期阅读及提前书写的兴趣和能力。

6、渗透思想教育。

7、学会20个简单的字。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32篇课文,其中培养幼儿讲述能力的有《我最喜欢的春天、月亮船、小红浇花、太阳,花和姑娘、桃树下的小白兔、王羲之练字、好主意、小熊的气球、野猫的故事、贪心的小狗、小狐狸、城里来了大恐龙、一只袜子、飞呀飞、鲤鱼澡堂》;背诵朗诵的有《星星灯、量词歌、鼠妈妈的摇篮、风、看谁和他做邻居、小溪流、折喇叭,吹喇叭、古诗两首、小书包》;需要写会的有20个简单的生字。

三、落实教学任务的措施

是使幼儿的不随意性更易于感知记忆,在教学中尽量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内容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指导幼儿欣赏,促进幼儿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启发幼儿围绕主题展开想象,如讲述我最喜欢的人引导幼儿说说喜欢他的哪些地方,你想学习他什么,围绕这些来培养幼儿思维的能力;

2、启发幼儿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善于引导幼儿开展创造性的想象活动;

4、在示范教学和使用教学范例中要有利于幼儿的思维和想象;

5、重视德育培养。

四、德育渗透方面:在本学期教学中我准备结合课堂做以下德育的培养:

1、幼儿每个人都有长处,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做事要有信心,但是幼儿不要骄傲;

2、通过看图学诗歌,让幼儿感受祖国的地域广大,从而萌发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3、通过讲故事教育幼儿遇事要动脑筋,想办法,关心帮助别人和得到别人的关心帮助,这都是快乐的,只有勤奋学习才能掌握本领;

4、培养幼儿热爱老师的情感;

5、培养幼儿的勇敢和机智。

五、课外活动的安排:

第3篇:热爱祖国诗歌范文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教育;语言审美;内容审美;爱国主义

中图分类号:G633.33;G633.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8-0033-01

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发展,其中的美就是美育,即审美教育。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对语言的审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感情,重视对文章内容的审美,培养学生健全、理性的人格,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一、阅读教学中的语言审美

阅读教学离不开文章,文章离不开语言。我们阅读教学的文章不是一般的口头语言,而是经过文学家提炼加工,蕴含着思想美和艺术美,传达着深厚的思想感情,富有形象性和表现力的文学作品。因此,我们的阅读,是对富有形象性和表现力的文学语言的感知和理解,是与作家的一种思想交流,它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感情。我们以诗歌为例。诗歌饱含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丰富的想象,语言精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有音乐美,给我们以美的享受。马致远的《秋思》,就很能体现诗歌语言的特点。“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小令以惊人的语言表现力,描绘了一幅天涯游子秋日黄昏行旅的图景,表现游子悲秋怀乡的苦情。我们再以流沙河的《理想》为例,开头“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等几十个字,诗人运用比喻和顶针手法,将理想对人生的意义深情地告诉了读者。我们在学习诗歌的同时,不得不赞叹作者驾驭语言的能力。诗歌语言如此之美,散文语言也是这样。朱自清的《春》用明快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等绚丽的画面,告诉我们春天很美,我们要珍惜,“一年之计在于春”,给人以奋发向上的力量。还有他的《荷塘月色》,将主观的情思、客观的景物和精细的构思融为一体。开头一句“这几天心情颇不宁静”,用其独特委婉细腻的语言,把我们带入与他情感产生共鸣的世界,让我们感受到他的苦闷与寂寞,徘徊与感伤。当然,我们相信,作者写完这篇文章后,心情也好了不少,因为他用他独特的方式排解了心中的郁闷。其实,作者也是在跟我们读者谈心。

二、阅读教学中的内容审美

“语言是一切事实和思想的外衣”,透过语言,感知文章的内容。阅读那些具有高度思想性、艺术性的文章,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全、理性的人格。我们从《敬畏生命》中的“生命的投资是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感悟到人生的意义在于锲而不舍、不计得失的奉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让我们体会到生命的真正意义。相反,莫泊桑《项链》中玛蒂尔德的可怜,《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夫妇的可悲,鲁迅笔下的孔乙己的可叹……无不像一面镜子,给学生以警醒。今年南昌市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的阅读题《握在手心的暖》,不但可以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对学生的一次感恩教育,让学生知道爱惜自己也是对父母的一种爱,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出题者的问题也很有水平,比如题目的含义,让学生知道包含着父母对我的爱:父亲看到我的白头增多,叫我去染发,知道年轻人的生活不容易,我体会到父母对我的爱。当然,其中也有我对父母的爱:如我知道父亲叫我去染发,是父亲从我的老感到了他自己的衰老;为了父亲,我决定去染发,我把父母握在手心,就像父母把孩子捧在掌心一样。这样,可以让学生体会那种“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情感。阅读教学,就是通过是非判断、价值取向来体验人生的普遍经验,把握生活的真理,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阅读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文章反映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观,描绘祖国的河山之美。比如峻青的《海滨仲夏夜》:“在这幽美的夜色中,我踏着软绵绵的沙滩,沿着海边,慢慢地向前走去。海水,轻轻地抚摸着细软的沙滩,发出温柔的沙沙声,晚来的海风,清新而又凉爽。我的心里,有着说不出的兴奋和愉快。”描绘出一幅优美的海滩夜景,看到这样的文章,我们一方面感叹作者写得真美,另一方面,我们又会赞叹祖国美丽的风光。又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带水纹的花衣……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这是多美的雪后山景,济南也因为老舍的这篇文章,带来不少冬天的度假者吧。就像南昌的滕王阁,因为王勃的《滕王阁序》而名扬天下。无论是峻青的《海滨仲夏夜》,还是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或是王勃的《滕王阁序》,它们都向我们展示了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景,让学生置身于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这样,学生既获得审美愉悦,又能陶冶情操,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培养了爱国主义情感。

四、结束语

总之,阅读教学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审美教育作用,让学生有健全、理性的人格,爱祖国语言,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我们的祖国,并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为我们的中国梦,为我们自己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学习,努力拼搏。

参考文献:

[1]王玉玲.审美教育与中学语文教学[D].东北师范大学,2003.

第4篇:热爱祖国诗歌范文

大家好!

“热爱祖国语言”,当听到这几个字时,不知你想到了什么呢?而我,脑子里又浮现了这件往事。

那是我读师范三年级的暑假,老师叫我参加一个香港旅行团的普通话培训班,当一个辅导员。当我们好奇地向他们提出为什么要来这里学普通话时,一位中年女教师向我们叙述了她的一段特殊经历。几年前,她到英国的某所大学探望一个中国的朋友,两人久别重逢,坐在校园的草地上有说有笑。这时,两位英国大学生兴奋地向她们走来,热情地向她们俩问好,还不停地说话。但遗憾的是,这对中国朋友一句也听不懂。是她们不会英语吗?不,是因为两个英国大学生说的是普通话。后来通过英语交谈后才知道,两位大学生在校进修中文,看到她俩满以为是一个实践的好机会,却没想到遇上了既不会听也不会说普通话的中国人。英国大学生没趣地走了,只扔下一句话:中国人也不会说普通话。

这个故事,让当时在场的每一个人都震撼了,我也不例外。对啊,当今由于各种因素而促使了中国出现“英语过热”的现象,大大小小的英语培训班、英文学校等,还有不少的孩子冲着到外国学英语,甚至有的几岁就到外国学习。所有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些活生生的事实,不能不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思考:长此以往,中国人还会说中国话吗?

当这个培训班结束时,中年女教师意味深长地对我说:“我真羡慕你,能和祖国语言一起成长。”

是啊,与她相比我真的感到幸运,但同时她的话却又唤起了我的另一段记忆。

记得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在一节语文课上,语文老师给予了我一个赞美:你的朗读真好。这时,身边的同学都向我投来了羡慕的眼光。从此以后,我不断地练习普通话。就这样,掌声和鲜花一直陪伴着我,直到升上师范学校的那一年。

当时我参加学校举行的一个朗诵比赛,选取了台湾诗人舒婷的一首著名的诗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练习了几遍后,凭着我的基础,自以为一定行了。当辅导老师检查时,我行云流水般念完,正得意洋洋时,老师说话了:“字音很准,如果能领会诗中的精粹,一定能读得更好。”我愣住了,但又好象明白了些什么。第二天,我便钻进图书馆,查阅了这首诗歌的时代背景,凡是诗中我不懂的词语都一一翻阅。慢慢地,我仿佛看到了神秘的飞天舞;仿佛看到了一个名叫“中国”的巨人正一步一步地艰辛地向前走;仿佛听到了作者在竭力地呐喊: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后来,我知道的比我想像中的还要多。当我重新捧起诗歌一次又一次诵读时,每一次都有新的领悟,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收获。我深深地领会到祖国语言文字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蕴藏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她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她以她顽强的生命力生存了五千多年,她以她独特的魅力征服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甚至全世界。

终于朗诵比赛开始了,我用我的理解饱含激情地朗诵了这首诗,我又再一次获得了热烈的掌声。但随着掌声走下舞台的时候,我知道:我和我热爱的祖国语言已经系上了一个永远解不开的情结。

凭着这个结,今天我考取了普通话的一级乙等水平,我感谢我的老师。但让我更庆幸的是,现在的我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当看着孩子们,我像看到了自己在祖国语言陪伴下成长的经历。我能为祖国做些什么?我不同样能让孩子们热爱祖国的语言吗?

于是,我以此鞭策自己。上学期,当学校要求每位老师公开自己的教育教学座右铭时,我毫不犹豫地写上了一句话:愿与我的孩子们共同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

每一节语文课,我都和孩子们沉浸在优美的祖国语言当中,与孩子们同喜同悲。我要让我的学生知道就像课文《最后一课》一样,当一个国家失去了自己的语言时,就等于失去了尊严,让他们把祖国的语言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让祖国语言永远地放射耀眼的光辉!

第5篇:热爱祖国诗歌范文

【关键词】 新课改;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颁布,语文提倡教师教学与学生生活相结合,更是关注实现课内外衔接,实现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这一理念。但是一直以来,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都不太重视语文学科本身丰富的课程资源,只是紧抠教科书,隔绝与学生生活及实践的联系,以致充满生命力的语言文字成了学生眼里枯燥乏味的学习任务。而单元主题教学在整合教材内容的同时,努力开拓视野,让学生在活动中吸纳多种多样的知识,真正做到在结合生活中去体验,探究语文,主题单元教学是实现这一理念的有效途径。因此,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主题单元教学”越来越受到语文教师们的重视。

主题单元教学是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实施的水平目标,根据学生的阶段特征和班级的实际情况,选择若干个教学主题,教师遵循学生学习语文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以主题为线索,对小学语文教材及有关的内容进行重新开发和重组,在教学上采用连续课时单元教学的方式。这种设计方式突破了以往教科书封闭、零散和乏味的结构体系,与单篇备课、教学相比,主题单元教学着眼于语文学习的整体性、综合性和实践性,更强调课程资源的整合与生成。

一、建构主义:主题单元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理论渊源

从建构主义理论的角度来说,“单元”是具有结构性的,“主题单元”的设计就是创设了一个共同的学习情境,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完整的单元学习架构,重视了学生“学”的过程,利用教材提供的学习资源,拓宽学习和运用范围,实现教学内容、时空、方法的全面开放,引导学生在多种类型的学习内容中自我建构,使学生在多种学习内容、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拓视野、熏陶情感、发展思维,在不增加负担的前提下,使其获知数量和获知能力得到最优增长。

二、整体与灵活:备课两个重要关注点

首先是整体性:教师要站在教材课文的整体编排的高度,把握每一个单元的重点教学目标、任务,综合考虑各个单元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的步骤和方法,从整体上落实每个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整体提升。

其次是教学的灵活性:教师要视学情的需要积极调整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地点都可以根据学情的需要进行调整。因为“主题单元”的编排是弹性的,它鼓励教师根据学情以及当地的教学资源拓展教学,让学生在广阔、多维的空间进行语文实践活动,提升语文素养。

三、综合、比较、升华:教学实施的三项措施

1.综合。综合,在这里是指综合性学习,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语文学习模式,强调跨领域学习,和学生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相结合,强调自主合作学习,注重探索和研究。如六年级上册“轻叩诗歌的大门”的第一版块“诗海拾贝”中,安排了6首诗歌阅读材料,在主题生成课中,教师可先组织学生对六首诗进行粗略品读,然后引导学生从阅读材料中提炼,生成活动主题,如走进诗歌的世界,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分解主题,如:各代诗歌的主要特点、古诗与现代诗的异同、中国古诗的历史文化、中国各代的著名诗人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喜好,自主选择学习主题,组成活动小组。探究的主题一旦确定了下来,学生就要着手制订活动方案,自主制订活动时间、地点、内容、活动步骤、活动将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活动交流汇报的形式等。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根据自己选择的主题,进行研究,通过各种途径去收搜集积累活动材料,并进行合作与交流,让各小组成员聚集在一起,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互相展示成果,互相启发探究,从其他成员那里获得资料准备、思考方式和成果形成等方面的有益启示,共同发现问题,提出下阶段活动措施。最后是进行汇报与成果展示,教师进行综合性多元评价。

2.比较法。把同一单元两篇或两篇以上相应的课文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找出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比较、鉴赏和辨别,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语文知识与技能,受到更深刻的情感熏陶。

首先是同一主题单元中同一作家相同文体的两篇课文的对比教学,如老舍的《猫》和《母鸡》。《猫》写了猫的性格古怪和淘气可爱,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母鸡》写了作者对母鸡的感情由讨厌、恼恨到喜爱、敬佩,以过渡段使文章浑然一体。

其次是同一单元主题中不同作家相同文体的两篇课文的迁移教学。如讲都是描写动物的两篇文章《白鹅》和《白公鹅》可以采取这样的策略,首先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白鹅》这篇论文中白鹅的基本特点,思考作者所用的表达方法,接着从行文结构、描写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与《白公鹅》这篇文章进行对比,总结出两篇文章在表达、行文、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异同。这种比较学习强调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有助于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迁移与提高,从而增强学生的阅读、写作及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单元内主题升华法。主题升华简单讲就是同一主题,层层感悟。如以六上第二单元一组围绕“热爱祖国”组。该组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从不同的角度诠释“热爱祖国”的内涵。因此,在具体教学中,应让学生在逐课阅读的同时层层感悟整单元蕴涵的情感内涵。如首先是从不同的角度,侧重引导:《中华少年》重点引导学生朗读、背诵诗歌,体会中华少年立志报效祖国的坚定决心。《怀念母亲》可通过游戏或者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爱国之情。彩色的翅膀》让学生感受海岛战士建设海岛、扎根海岛、热爱祖国的情感。《詹天佑》激励学生立志为国争光的情怀。接着是组织学生召开一个“热爱祖国“为主题的交流会,通过展示与交流升华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情感,从浅层感知到关注体验,再到深层感悟,逐步实现感情的升华。因为感情的产生,是需要环境和过程的,特别是爱国主要的情感,现代学生已经远离战争年代,很难从简单的文字和描述中去激发真正的爱国情感,容易流于形式,甚至会给学生留下不好的印象。因此,感情的激发与升华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种主题升华的方式能集中把握单元“主题”,课内持续反复渗透,有利于学生认识得到升华,情感得到熏陶,言行得到净化,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综上所述,单元主题教学,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是具有深远意义的,而且在实践中证明,这种方法也是有显著效果的,特别是它把单元作为一个系统,以一个单元的所有课文为单位,用大语文教学观统领教学的各个环节,把各个知识点放在一个大的语文环境中学习,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掌握方法,提升能力,更关键的是有利于知识体系与框架的建立等,这些理念与方法,对于浮躁的现代社会教育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但有利于提高小学语文课的效率和质量,更关键的是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与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第6篇:热爱祖国诗歌范文

德、智、体,德育排第一,有一句俗话说得好:不成材,也要成人。由此可见思想品德教育何其重要。事实就是这样,我们辛辛苦苦培养出来了一个高材生,如果他反过来拿枪口对着我们,说明我们的教育已经失败了。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对学生灌输优良的思想品德呢?

第一,语文老师要不断完善自我,加强自身的修养,让自己成为一个热爱祖国和人民的具有高尚情操的老师。要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因为老师往往是最受尊敬、最可信赖的人,老师的表现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为人师表”就是这个道理。历代的教育家也非常重视“师德修养”,古代的伟大教育家孔子在《论语》写道: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们要求学生专心致志学习,我们自己是否做到敬业了?我们要求学生尊敬师长、互相帮助,我们是否真正做到爱生如子了?语文老师在组织教学活动中,应将自己的正确思想观点、优良品质、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通过课堂教学渗透给学生进而达到语文教学与思想教育的完美结合,教书育人有效统一。

第二,利用范文进行思想教育。范文之所以成为范文,就是因它体现了优秀的人文思想品德,表达了最优秀的民族文化。通过学习这些作品,学生的思想得以感染和深化,学生的行为有了明确的标准和指南。

中小学所选的各种文体的作品,都体现了最积极的思想意义。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不但在写洞庭湖之“大观”体现了作品之经典,同时,表达了他的忧国忧民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我们要求青少年学生做一个热爱祖国和人民的好学生,学习范仲淹这种精神,就能成为这样的好学生。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已是千古绝唱,做老师的要让学生明白以后走进社会应怎样做人,才能“留取丹心照汗青”。在教《枣核》一文时,可让学生通过文中的形象描绘和深情的回忆,体会一个海外赤子对故乡和祖国的深深眷恋。现在的学生很多根本不知饥饿、艰苦为何物,学习不刻苦,生活喜攀比,我们通过认真学习《送东阳马生序》,让学生了解到作者小时候的读书情形:由于“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向老师请教时,“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严冬时走在上学的路上,“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所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学生通过将作者艰苦读书情形与自己作对比,才能珍惜今天的读书机会,勤学苦读,成人成材,将来报答父母,报效祖国。

第三,语文活动课始终贯穿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语文活动课的形式多种多样,如:诗歌散文朗诵比赛、故事汇、作文大赛、各种节日的墙报(或黑板报)、各种演讲和辩论会……每一项语文活动,其所体现的主题须是积极和健康的,其必须突出“爱国爱民爱家,勤奋文明高尚”,老师在各项活动开展前,对其内容审核和把关,让每一个学生得以在健康的活动中快乐地学习和健康成长。上面说过,目前不少学生无心向学,目无尊长,毫无文明礼貌,损人利己等等,这与当前的社会大气候的影响有关,学校作为最后的一块净土,老师只有义不容辞的肩负起教育任务。各项语文活动课的教学活动,是最佳的激趣教学手段,因此,语文老师要认真备好“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这一课。

第7篇:热爱祖国诗歌范文

[关键词]语文素养 规范书写 环境熏陶 组织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6-012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中规范语言文字,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结合我校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和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环境熏陶,加强宣传

良好的校园语言文字环境,能够产生宣传、教育和改变学生行为习惯的效果。为此,我校在教学楼墙壁上设置了“讲普通话,写规范字,用文明语,做文明人”等标语牌,每年推普周到来之际,在校园悬挂宣传横幅。学校开通的红领巾广播台,已经成为学生展示语言文字水平的平台。每天课间活动,广播台都向全体师生广播精美的文章,随时提醒师生使用校园规范语言。学校为学生开设了语言文字专栏,让学生充分了解语言规范的重要性。学校还组织学生开展语言文字用字情况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找出不规范的用字,清除班级不规范的用字,净化校园语言文字环境。总之,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可以营造出良好的语言氛围,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认识,增强学生热爱语言文字、热爱祖国的情感,使良好的语言文字规范工作氛围和环境,成为学校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二、精心策划,认真组织好每一次活动

1.全体教师以每学期的“读书月”活动为契机,参加学校组织的“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在活动中,教师们常常一起诵读,互帮互教,共同进步。教师们品悟古诗和名言的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发展的舞台,取得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效果

2.在国家提出“三爱”“三节”的号召下,各班开展了以“三爱”“三节”为内容的诗歌朗诵活动。活动中,学生表演了相声、情景剧、诗歌表演、古诗句对对碰等节目,形式多样,将平时的读书内容形象化、生活化、情景化,让师生用心灵去感悟经典美文的魅力。

3.利用好晨读课,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经过一段时间的诵读,学生能背诵《弟子规》以及小学阶段学过的古诗词等经典诗文,语言积累丰富了,同时形成了良好的诵读习惯,提高了人文修养,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

4.搞好方言语音与普通话的规律研究工作,尤其是自己所处方言区的方言语音和自身所使用的方言语音与普通话标准音的对应规律,可作调查、收集、整理、研究,画表列出,对照认读。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摸索规律,勤查字典,刻苦练习,经过努力,朗读水平、普通话水平就会提高。

三、规范书写,加强指导

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在语言文字规范化的道路上缺一不可。书写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最基本的技能,实际上也是语文学科教学的一项最基本的素质。但是,现在学生的书写水平的确存在很多问题,如书写不认真,写简化字、错别字、同音字等。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

1.按计划组织学生开展练字活动,通过写规范汉字,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2.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3.开展“规范汉字书写大赛”“汉字听写大会”等活动,增强学生规范书写的兴趣,感悟学习汉字的快乐,培养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能力。

这些做法,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应用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热爱汉字,自觉地维护汉字的规范性和纯洁性。

四、加强与生活的联系,积极探索语言文字规范工作的新途径

第8篇:热爱祖国诗歌范文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 面对浩瀚的中国传统文化, 我们可以从古诗中撷取朵朵浪花对学生进行教育, 让每一个学生在传统文化中受到熏陶。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它历经几千年而不衰, 维系着中华民族的情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所在。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是新时代的主旋律。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诗歌的主旋律。 南宋诗人陆游位卑不敢忘忧国,一生忧国忧民,不忘国家的统一,很多诗歌都表现了他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可以说首首感人至深,无不催人泪下,称得上是一位爱国主义诗人的真实写照。 他在《示儿》一诗中写道: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诗人在病危中,仍心系国家统一,不忘恢复中原,其爱国之心跃然纸上。 王昌龄以一曲《出塞》抒写爱国之情,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无不流露出其感人肺腑的家国之情。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时代背景, 通过具体的语句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古人浓烈的爱国之情延续着我们民族的血脉, 今天学习古人的作品,就是要学习古人的思想,学习古人的情操,学好本领,为将来建设祖国、报效祖国做出应有的贡献。我们还要热爱家乡的教育。 家乡是每一个游子魂牵梦绕的地方。 古人道言: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 故乡的山水永远都会铭记在每个人的心里, 家乡的亲人是每一个人永远的牵挂。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静夜思》中写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借助明月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宋代王安石在《泊船瓜洲》 一诗也写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人依然借助明月,表现了自己的思乡情绪。 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吟咏,让学生在诗歌里留住乡愁,从小热爱自己的故土,热爱自己的亲人。

二、 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人的情感是丰富的。 爱情,友情与亲情贯穿着人类发展的历史, 成为诗歌吟咏的亘古不变的话题。 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传递正确的伦理价值观,有着积极的意义。 诗歌蕴藏着这方面丰富的题材, 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好素材。 唐代大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道每逢佳节倍思亲,兄弟之情让人感动不已, 这是每一个远离故土的人在重要节日思念亲人的自然表现, 其诗句至今让人们传唱不已。 孟郊的《游子吟》歌颂了母爱的伟大,感情细腻,让人读后泪流满面。 李白的《赠汪伦》, 表现了诗人和汪伦之间纯朴而深厚的感情。 高适的《别董大》、王昌龄的《芙蓉楼送别辛渐》、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等诗都是为朋友而作,表达了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深入感知,领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育他们要珍惜朋友之间的感情。

三、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观的教育

第9篇:热爱祖国诗歌范文

【关键词】诗歌鉴赏;复习;方法;羁旅行役

诗歌鉴赏在高考试题中所占分值渐增,近两年为10分。但据阅卷专家讲,这一部分的省均分偏低,还不足5分。可见,考生对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这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的现状,并提出新的复习方式,使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更得心应手。

一、高中诗歌鉴赏的复习现状

高中语文教学应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要使学生继续加强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重视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培养爱国主义精神、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提高文化品位。

很多教师进入高三复习阶段时,基本上就是按照“语言――形象(意象、意境)――思想(包括感情、观点态度)――技巧”按部就班地复习,辅之大量的诗歌鉴赏练习加以巩固。我也曾经这么做,但复习的效果不佳。这种整体上的复习固然是必要的,但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提高太慢,有没有更有效的提升学生鉴赏诗歌能力的方法呢?

二、提出新的复习方式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索和实践,我总结出这样一种复习方式:先从宏观上整体把握诗歌鉴赏的要点,逐一加以复习,并要求学生记住相关的鉴赏方法和鉴赏术语,然后再按不同题材分专题进行复习。实践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学生在独立面对古代诗歌鉴赏题时有了思路,得分也有所提高。

1.整体把握,熟悉诗歌鉴赏要点。这一阶段要鉴赏诗歌的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尤其要注意要求学生熟知古代诗歌中的常见意象及其含义,这有助于他们快速读懂诗歌。另外,要求学生熟悉各种表达技巧,包括鉴赏诗歌运用的修辞技巧、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掌握它们各自的具体内容。这一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必修教材和选读课本中的古代诗词进行回顾,在复习时结合教材内容巩固这些知识,这样就避免了枯燥乏味,学生对这一阶段的复习也就不会厌倦了。有了这一阶段的铺垫,学生对诗歌鉴赏有了宏观认识,可以为下一步的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根据诗歌思想内容,按题材分类进行专题复习。根据诗歌的思想内容,可将诗歌分为六种题材:送别抒怀类、羁旅行役类、边塞军旅类、咏史怀古类、山水田园类、咏物言志类。

三、举例说明复习思路

以羁旅行役类诗歌为例,谈谈我设计的复习思路。

1.介绍羁旅行役类诗歌的概念: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探亲访友、或谋求仕途、或游历名山大川、或被贬赴任途中,难免心生孤苦,引发感慨。羁旅行役诗,即因上述种种而作。

2.揭示复习要点:了解羁旅行役类诗歌的几个特点,鉴赏羁旅行役类诗歌的表达技巧,品味羁旅行役类诗歌的情感。

3.总结羁旅行役类诗歌的特点:

(1)字词方面

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独”、“悲”、“愁”、“怜”、“空”、“故园”、“相思”等,流露出诗人孤独思乡之情。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中秋、重阳、冬至、除夕等重要节日,常常会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高适的《除夜作》等。

(2)常见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月亮:对月引发思亲、思乡之愁;秋风、秋霜、衰草:引发行人孤独、凄凉、惆怅之情;梧桐:诗人体察梧桐叶落的飘零景象,咏叹身世的孤苦凄凉;杜鹃:又名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哀伤,声如“不如归去”,口角鲜红,故有“杜鹃啼血”之说,常与哀怨、思归有关;猿啼:常象征漂泊之人的悲苦之情;沙鸥:往往喻指漂泊不定,孤苦伶仃的形象;鸿雁:候鸟,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之愁;浮云:因其漂移不定,常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夕阳、日暮:引发游子思乡。

(3)在情感方面的特点

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③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和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如王翰的《凉州词》。

(4)在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

羁旅行役诗除了使用“借景抒情”、“寓情于事”、“渲染烘托”等表达技巧外,还有两种特殊的表达技巧。

①以乐景衬哀情: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却勾画出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融。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②侧面落笔(虚实结合、想象):如杜甫的《月夜》“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诗人设想了一幅妻子望月怀远的画面,忆之深,故望之久,将老妻写得娇美动人,也衬出诗人的思之切、爱之深,读来格外凄恻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