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产品产销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特色农产品;惠州梅菜;SWOT;品牌发展
一.梅菜的生产销售现状
上世纪90年代,惠州经济和旅游业的迅猛发展给惠州梅菜的崛起带来了契机,使惠州梅菜的市场日益扩大,营销方式也与时俱进。据统计,2003年,全市共销售梅菜25764吨,销售收入达11507万元,创汇590万美元。而到了“十一五”期间,惠州市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持续平稳发展,农村经济由单一传统农业经济逐步朝多元化综合发展的现代农村经济转变,其中表现为特色农业生产得到稳步发展,梅菜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达到33.8%,年均增约6.0%(详见下表)。尽管惠州梅菜产量逐年提升,但销售情况却堪忧,存在着滞销现象,且发展前景暗淡。农户与加工企业的矛盾也由于梅菜滞销而不断扩大,生产和收购问题引发了农户的不满。而且,种植梅菜是没有政府补贴的,再加上企业销售不出去(于是其压低收购梅菜价格),产量过剩,政府又没有做好相关的保护措施,本地有些年轻的农户已经不愿意种植没有利润的梅菜,只有老一辈的农户在坚持这一传统。当作为梅菜种植主体的农户都已经没有动力种植梅菜时,惠州梅菜这一特色农产品似乎也走入了困境。且惠州梅菜加工企业过多(至2003年为止,全惠州市的梅菜加工企业达35家),品牌多,但知名大品牌少,产品同质化严重,品牌间相互竞争,无法有效地整合当地基础设施、原产地效应、知名品牌资源。所以在中国整体经济面临下行风险的宏观背景下,梅菜企业普遍受到严重的打击。本文以SWOT方法厘清惠州梅菜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风险,以提供发展建议。
二.惠州梅菜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s(1)梅菜为惠州市的的知名特产与文化名片之一。提起梅菜,喜爱梅菜的人士大多首先想到的是惠州横沥镇出产的梅菜。在当地根深蒂固的饮食文化底蕴中,梅菜占据着主导地位。其出产的梅菜能远销海内外,海外顾客主要为东南亚华侨,年消费量巨大,经常被作为礼物赠与亲朋好友。梅菜并非一种稀缺资源,但打着横沥镇标签的梅菜则是一种稀缺资源,这是源于中华文化中对于正宗这一特性的独特追求。惠州梅菜企业的产品多次荣获国家和省级奖项。(2)特色农产品加工行业的技术含量不高,该行业的进入壁垒较低。而惠州当地的梅菜加工业技术相对成熟,从业人员规模较大,发展该行业为惠州增加收入的一条好途径。(3)惠州市政府为了做强做大梅菜产业,建设梅菜生产加工基地,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如推进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建设)。对梅菜的生产的也进行了的生产专业化和规模化的指导,促进了梅菜的销售。实施标准化种植使得惠州市梅菜种植迅速扩展,单产生产成本降低至少50%。同时通过对惠州旅游业的扶持,带动惠州梅菜的销售。(二)劣势Weaknesses(1)近年来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形势均不乐观,打击了中国的出口与消费,农产品特产行业同样受到了严重的冲击,梅菜的销售量逐年下降,农民和加工厂的生产意愿降低。农民反映种植梅菜很大部分的原因是不让地荒着,还能有一点经济收益以增加经济收入。可见,梅菜的价值地位大不如前。据受访问的企业梅菜加工厂反应,他们这两年来的梅菜收购量减少了三成,利润减少了近两成。需求影响供给,因为市场对梅菜需求少了。另外,现市场销售的梅菜口味单一,若不发展新口味的梅菜吸引顾客的话,梅菜的销售也会受到限制。包装粗略简陋,难以吸引人眼球。梅菜主要销往珠三角和东南亚地方,较少销往中国北方地区,有固定的客源,企业基本不发展新客源,也不拓展新市场,导致了梅菜的销量未能得到提高(2)政府没有对梅菜种植户实行相应的扶持政策。稻谷的产量高了,政府会以市场价对多余的稻谷予以收购;但梅菜不同,政府不会进行收购,滞销的梅菜就要靠农民自身解决。此外,由于缺乏技术支持,农民种植梅菜大多靠经验积累,梅菜的品种、种植方法、加工工艺、销售方式等没有创新就难以适应新发展。(3)梅菜的加工主要靠人工,机械化程度低,导致加工效率低下,梅菜也难以达到大批次生产。同时梅菜产业尚未形成规模效应。梅菜的种植规模不大,很难适应产业化经营。梅菜的腌制仍以家庭为主,比较零散、规模小、效率不高,加工粗放、规模小,精加工少,标准化生产力度不够,质量得不到保证。(4)与其他特色农产品如品牌化榨菜相比,惠州梅菜与其还有一大段差距。梅菜的产业化经营水平较低,品牌意识不强,产业链间链接不够紧密,梅菜文化建设滞后,影响了梅菜市场的占有率。“惠州梅菜”在人们心目中只是一种产地的特色产品梅菜企业相互之间缺乏合作,在一定程度也阻碍了成为国际品牌的进程。且梅菜的销售方式没有与时俱进,并没有有效的借助互联网。(三)机会Opportunities(1)电商的发展为惠州梅菜产业的复兴带来了机会,部分加工厂主开始借助移动互联网销售惠州梅菜。但由于没有系统性借力互联网,大多数生产商仅仅处于低程度的使用这种新的销售手段,所以政府可以通过开展培训班形式向惠州梅菜生产商传授网络销售的科学方法。(2)政府将以组织梅菜协会的形式解决梅菜企业各自为政的局面,共同打造“惠州梅菜”这一品牌。同时借助多种方式打响惠州梅菜的名声,譬如通过互联网推广;建立梅菜度假村,在梅菜种植的月份开放给旅客进行梅菜种植观看、采摘、食用等一系列旅游活动,将梅菜产业做活;为梅菜“正名”,可以申报国家物质文化遗产等,彻底将“惠州梅菜”打响到全国甚至全世界。(3)可以对梅菜进行精加工,如广东祯州集团有限公司将梅菜制作成可快捷食用的即食菜芯、酱菜、罐头等。“橄榄油梅菜鲮鱼罐头”、“惠州梅菜肉饼”等特制梅菜食品,开盖即食或作为配菜,不需要再进行蒸煮,打破了以往食用梅菜要花大工夫的概念。在销售渠道上,市区特产店,大超市都有销售。这为横沥镇的企业做好了榜样,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即食即用梅菜配套产品,或者开发更多口味、更多食用方式的产品,可以帮助惠州梅菜打开销量,打响名声。(四)风险Threats(1)经济风险。国内外经济形势放缓,出口与消费形势均不乐观。未来市场的潜力与风险难以预测,若投资不当,经营亏损,对本来以及不乐观的梅菜产业将又是一个大打击。(2)自然与环境的风险。主要有自然气象灾害和生物灾害。前者主要包括火灾,干旱,洪水,台风等。后者为害虫与其他生物入侵。这均会对梅菜种植造成打击。(3)行业竞争。中国各个地区均有自己的特色农产品,如涪陵榨菜,天津冬菜等。如何在数量众多各式各样的特色农产品中打出一片天地,是惠州梅菜生产者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同时也应该参考借鉴成功者的经验。
三、惠州梅菜产业发展的建议
根据前文所述的惠州横沥镇梅菜的农户和加工企业的生产销售现状以及问题,惠州梅菜亟需从政府、加工企业、农户三方面进行改变,推动梅菜产业的发展。(一)政府:(1)由于没有建立统一的批发销售市场和市场准入制度,惠州梅菜目前出现各自为政的局面,而“惠州梅菜”在人们心目中只是一种产地的特色产品。因此,在加快惠州梅菜产业发展时,打造大一统的名牌产品能夺得更大市场份额。目前横沥镇政府正在组织的梅菜协会对于解决梅菜企业各自为政的问题有一定的帮助,有利于梅菜的整体发展。(2)政府应建立一个较为规范的梅菜加工销售起源点,建立关于梅菜加工销售的各项行业基本标准。同时对于种植梅菜的农户应该有一定的扶持,以专门建立一个梅菜种植基地中心,聘请专家对梅菜种植进行指导,发放优良种子;鼓励梅菜种植的标准化、集约化,即鼓励乡镇企业形成种植、加工、销售的一条龙制作,扩大生产,形成了一个将农、工、商、产、供销融为一体的绿色食品生产系统。(3)积极通过各种方式打响惠州梅菜的名声,譬如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进行推广推销;建立梅菜度假村,在梅菜种植的月份开放给旅客进行梅菜种植观看、采摘、食用等一系列旅游活动,将梅菜产业做活;为梅菜“正名”,可以申报国家物质文化遗产等,彻底将“惠州梅菜”打响到全国甚至全世界。(二)梅菜加工企业:(1)在加工销售方面,企业应做到:研究改进梅菜产品腌制加工技术;增加梅菜产品附加值严格实施标准化生产管理;保证产品高质量加速推进产业化和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互联网等现代方式,与阿里巴巴、大买家、中国供应商等网上贸易市场平台建立联系,销售自己的产品;(2)对于收购农户的梅菜,企业应该制定准确的标准进行收购工作,在支持了农户的同时自己也能从中收益,不宜过度压低或抬高价格,形成良好的收购市场。(三)农户:(1)积极种植梅菜,传承老祖宗留下来的遗产,按照科学标准的方法种植,保证梅菜的质量与产量;(2)农户应与政府、企业积极沟通,做好彼此间的协调工作,同时积极向政府反映梅菜种植过程中的问题,寻求帮助和解决;在企业与农户的交易中充当公证的责任,维护好梅菜收购市场的稳定;鼓励农户互相帮助,学习新知识,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来种植梅菜。
四、结束语
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越来越多的当地政府和龙头企业开始意识到特色农产品的营销的重要性,也开始有意识地应用营销策略,打响当地特色农产品的品牌。事实上,农产品营销的过程就是一个依靠品牌优势,逐步建立农业产业规模优势,最终使本地特色农业产业得到进步和完善的过程。梅菜,作为惠州一大土特产,当地政府、企业和农民应齐心一致,做好做大品牌,既有千年种植历史,便应将此发扬光大。做好梅菜营销,有利于加快当地梅菜产业化的发展步伐,有利于显著提高农民的收入,也有利于当地乡镇经济的发展和当地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
参考文献:
[1]数据来源,惠州市统计局
关键词:产销一体化;农产品上游主体;渠道权利;营销渠道
中图分类号:F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5-0095-02
农产品可储存性差,地区分布和批零结构不合理,存在供需不平衡现状,加上农产品生产主体小而分散,这就要靠渠道的价值链发挥来实现销售。而我国现有营销渠道模式单一,渠道的价值链难以体现。由于渠道成员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各渠道成员所占有资源存在差异,各渠道成员为了实现预期目标相互之间需要保持的关系存在差异,相互依赖程度具有单边性,依赖倾斜程度高。通过上游主体模式创新,结合产销一体化模式,可将渠道模式的作用充分发挥。
1 我国农产品上游主体现状
我国农产品营销渠道上游主体包括农户、农业生产基地、农产品生产企业等组成。上游主体大部分又是以个体农户来进行生产,作为农产品流通的起点,其封闭经营必定会导致对市场信息的掌握不准确,往往凭借经验来进行生产,具有高风险性。农户小规模种植,组织化程度低,如果以这种分散状态进入市场,缺乏竞争力和自我保护力,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很难成为有实力的市场主体。
传统营销渠道模式是要经过很多中间环节(经销商、批发商)才能将农产品送至消费者手中,每一个中间环节的增加都会增加其流通成本,提高农产品市场价格。市场利润大都被中间商赚取,最终还是转嫁在消费者身上。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是实现产销一体化,将产前产中和产后紧密结合。
目前,由于我国农产品上游主体分散小规模经营,组织化程度低,还没有大型的农业生产企业,存在生产和加工集约化程度低、规模偏小,在市场上没有发挥相应的作用。渠道上游主体与中间商只是单纯的买卖关系,缺乏竞争力,尚不能大规模实现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的有机结合。
2 农产品营销渠道主体权利分析
营销渠道主体权利就是各渠道环节成员之间的行为和决策变量对相互施加影响的能力。成员之间依赖程度越高,这种权利体现越是合理。如果依赖程度具有单边性,那么这种权力就会倾斜。从而导致整个营销渠道在运行中表现为少数成员主导下的形态。图1是营销渠道成员权力结构分析。
从图1可以看出渠道成员A与B的四种权力结构关系。第一,高度权力均衡。渠道成员A与渠道成员B处于高度相互依赖状态。在渠道环节中A与B都拥有高度权力。这种情况是因为在渠道环节中A与B都最大程度于对方有利。这种情况有利于双方关系的维持和渠道畅通,实现效率和利益最大化。第二,权力倾斜于A。从上图右上角关系可以看出,A对B的依赖程度低,因此,对其产生影响大,B对A的依赖程度高,渠道权力低,受B影响大。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渠道成员B的价值实现主要依靠渠道成员A,处于被动状态。如果渠道关系发生变更,B会利益受损,受制于A。第三,权利倾斜于B。此种情况正好与第二种相反。渠道权力单边倾斜于B,不利于渠道畅通和各环节主体利益最大化。第四,低度权力倾斜。A与B之间相互低度依赖,彼此缺乏对相互的权力。形成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双方都占有资源,或是可以轻易找到替换资源,渠道关系不稳定。
上述四种情况是由于在渠道环节中权力分布差异而产生的,渠道成员占有对方需要资源数量的多少和重要性程度决定了其在渠道权力结构中的地位。而不同的营销渠道权力结构会造成整个营销渠道运行效率的差异。在我国,农产品营销渠道主要是处于权力倾斜和低度权力倾斜。农产品上游主体的小规模大范围生产决定了其在进入市场的过程中高度依赖批发商等中间渠道成员,交易壁垒低,且都寻求利益最大化,没有着眼与长期交易关系的维护。同时,批发商等中间成员不能提供农产品深加工和处理,实现农产品增值空间小,都是实现小规模的一次易。彼此寻找相互替换性资源容易,处于权力倾斜和低度权利倾斜状态。往往渠道上游主体缺乏权力倾斜,处于被动地位。因此,营销渠道中的各成员应根据彼此在渠道权力结构中的地位来有针对性的选择渠道权力策略,改善渠道地位,增强市场竞争力。
3 农产品产销一体化
农业生产的分散性使其组织化程度低,上游主体主要是农户或小型农产品生产基地。分散的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导致诸多弊端。因此必须要有一个组织化程度高的上游主体,以此来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此处提出“政府+农户+企业+经纪人”这样一种产销一体化渠道模式,使生产、供应与销售结成有机整体,实现流通与生产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是解决产销之间矛盾的一种有力形式。通过政府的服务职能,经纪人经手,让农户与本地相关龙头企业或外地实力企业实现长期合作,实现种前有指导,产后有市场。解决因市场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盲目种植。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作用的发挥起到了很大作用,需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并且寻找合适企业。
不管采用何种模式,农产品连接的两端总是生产者和消费者,要实现农产品顺利发生转移,产销一体化过程中要处理好企业与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关系。产销一体化模式主要有如下两种。
3.1 基于农户与企业的合作关系
产销一体化模式中农户与企业的合作形式至关重要,这决定了上游主体的竞争力程度。农业项目合作的专业性程度越高,产销一体化程度越高。好的合作形式不但可以提高农户的积极性,还可以增强上游主体市场竞争力。
一、抓农产品营销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能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抓好农产品的营销。农产品营销是不断满足广大群众对农产品消费需求的重要保证,也是确保农业生产者通过流通环节实现农产品价值增值、增产增收的重要手段。因此,抓农产品营销与抓农业生产一样,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级政府的重要公共职能。各级政府及农业等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好这一职能,通过营销组织引导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注重产品研发、生产、定价、宣传推广、售后服务等工作,并在各个环节收集反馈相关信息。要加强农产品市场及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政策法制环境建设,创造良好的市场营销环境。要及时市场信息,引导农民按需开发和组织农业生产,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不断优化对营销的公共服务。
二、努力从宏观上实现农业生产和市场需求的基本平衡
各级政府抓农产品营销工作,首先要从宏观上确保农产品生产和市场需求的基本平衡,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买难卖难的基本前提。各级农业等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各类农产品国内外市场消费需求、生产状况的调查、分析和预测、预警,并建立基本数据库,定期。对粮食、生猪等涉及国计民生的消费品,要确保必要的、合适的种养面积或数量,确保市场供给和价格稳定。必要时可通过政策激励手段引导农民增加或减少某种农产品的生产,确保市场供需平衡。对产量有大小年等现象,价格、数量波动较大的农产品,也应加强宏观调控,既保障市场供给,又确保农民增收。
三、大力培育农产品现代营销主体
(一)培育壮大农产品流通企业。落实国家和省支持农业产业化、流通现代化以及“双百市场”工程的政策措施,重点扶持发展与农民建立稳定产销协作关系的农产品流通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着力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品牌知名度高、产品具有竞争力的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积极探索“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批发市场”一条龙流通模式。加强对农产品行业协会的管理和指导,充分发挥其在农产品营销、行业自律、风险共担等方面的作用,促进健康发展。
(二)积极发展多元化营销主体。加快培育农村经纪人、农产品运销专业户和农村中介流通组织。鼓励工商企业特别是超市等经营居民日用消费品的企业参与农产品流通和市场建设,培育大型涉农商贸集团,提高农产品销售比重。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千镇连锁超市”等收购农产品,支持供销社、第三方物流企业利用营销网络和物流设施优势,发展配送、连锁经营等农产品流通业,使之成为农产品营销的重要力量。
(三)大力培养农产品营销人才。将农村经纪人、农产品运销专业户等农产品营销人员纳入“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帮助他们掌握市场营销基础知识和技能。采取专业培训、挂职锻炼等多种途径,培养一批农产品营销和管理服务人员,特别是外向型销售人才,逐步建立一支熟悉农产品产销、了解WTO规则和相关国家农产品质量标准、具有现代营销理念的农产品销售与管理服务队伍。
四、积极发展现代农产品流通业
(一)积极推广新型交易方式。顺应现代流通业发展趋势,积极推广连锁经营、电子商务、展示订货、合同交易、拍卖、经纪人、代储代销等新型交易方式,实现市场交易方式的多元化和现代化。引导产品相对单一的市场积极发展网上交易,建立集电子认证证书应用、网上交易、电子银行结算、第三方物流配送为一体的电子商务模式。
(二)加快发展新型流通业态。在重点建设200家农产品连锁经营示范企业、20家大中型农产品流通企业、20个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100个示范性农产品推广(配送、展示)中心的同时,引导农产品批发市场、流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配送公司、物流中心,发展农产品配送业务。在鼓励连锁经营龙头企业发展直营连锁的同时,以品牌、商号、管理、技术为纽带,规范发展特许经营;鼓励连锁企业采取联合重组、战略重组、集中采购等方式,实现资源整合,提高运行效率。对农产品连锁经营,可实行企业总部统一办理工商注册登记和经营审批手续。
四、加快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
(一)加强品牌创新。引导企业加强对自身商标、商号等知识产品的保护和推广,支持企业和组织申报驰名商标、知名商号、中华老字号、名牌农产品以及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集体商标,培育100个以上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农产品品牌。进一步整合品牌资源,尽可能把相同品质或地域的农产品整合起来创品牌,着力培育公共品牌。对农产品出口企业开展境外商标注册和相关国际认证等所支付的认证费和注册费,除享受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补助外,再由省外贸出口发展基金给予一定的补助。
(二)推进品牌经营。鼓励企业增加自主品牌商品的比重,开展品牌经营,提高农产品品牌化水平。鼓励行业协会推行统一商标、标准、质量、包装“四统一”管理,培育和推广品牌。加强品牌、知识产权保护,打击不法行为,改善竞争环境。
五、不断优化农产品营销公共服务
(一)加快农产品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在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收集、分析、和预警的同时,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查询系统建设,力争用2—3年的时间,使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和国家、行业、地方质量标准等相关信息进入质量安全信息查询系统。充分发挥“农民信箱”的产销对接作用,适时组织开展信息、产销对接和产品推介活动,使“农民信箱”成为传递农产品产销信息、引导生产的重要平台。
(二)继续开展农产品推广活动。省重点支持农业博览会、(上海)名特优新农产品展销会等综合性农业会展,支持“绿茶”、“柑桔”、“竹子”、“精品水产”等农产品推介活动。积极鼓励企业参加境外农产品站展览展销和产销对接,对其摊位费、公共布展费给予一定的补助。用于境外宣传推广农产品的相关费用,除享受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补助外,省财政再给予一定的补助。
(三)优化农产品出口服务。简化出口农产品检验程序,积极推行绿色通道、快速核放和出口免检制度,加快出口验放速度。针对农产品进口国要求,对自有生产基地的出口农产品,在企业具备自检自控能力又具有良好诚信的情况下,以抽查检测为主,并对抽查检测合格率高的企业逐步减少抽查频率,降低检验检疫费用。鼓励企业申请农产品出口免验资格。规范各类检验检疫以及运输、港口等收费,认真落实国家质检总局制定的减免农产品出口检验检疫收费政策,对自营出口额较大企业的检验检疫费用,可由同级财政补贴。对农产品出口实行“大通关”制度,做到属地验收、关口验放。鲜活农产品进出口实行快速通关。
六、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一)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鼓励和支持企业特别是出口农产品企业采用国际标准,推动农业生产方式与国际接轨。鼓励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申请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森林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积极推广“市场+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和标准化生产。进一步完善并推广应用农产品质量标准,引导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标准建设基地、组织生产。对在省内建立的符合农产品出口标准的生产基地,由省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省财政给予专项资金奖励。
(二)加强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出口农产品检验检疫服务体系,支持企业加强自控自检能力建设,对重点农产品出口企业及为大宗农产品出口服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协(商)会等进口农产品专用检验检测设备,由同级财政给予适当补助。农产品批发市场和200个摊位以上的农贸市场要配置食用农产品安全快速定性检测设施,每日开展定性检测。
(三)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严格农产品质量信息管理。强化农产品质量可追溯管理,引导督促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建立健全农产品生产经营档案制度、标识制度和质量自控体系。农产品批发市场应建立经营者档案,场内经营者建立进货台帐、进货验货和进货索证等制度。逐步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动物和动物产品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制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七、努力营造良好的农产品营销环境
(一)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按照“政府支持、市场运作、突出特色”的原则,加强农产品流通网点的规划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和布局,结合旅游等产业发展,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县级农产品展示和配送中心,力争本辖区80%以上的特色农产品品种进入中心展示、销售。结合农业主导产业,加强产地市场建设。积极推进大中城市销区农产品物流中心建设。到年,全省力争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齐全、辐射能力强、年成交额5亿元以上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形成“绿色、高效、现代”的新型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
(二)支持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改善设施。对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的用地(如植物组织培养、仓储、冷库、农机具存放用房等),在不破坏土地耕作层,并确保土地可以复垦的前提下,可作为临时用地办理;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农产品加工用地,在上级下达的年度土地利用计划中优先安排。深入实施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工程,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改造为主、新建为辅”的原则,加快仓储加工、物流配送、信息网络、检验检测、公共卫生、消防安全等设施建设,完善市场功能,改善交易环境。重点产区农产品批发市场要进一步完善分级包装加工整理、检验检测、冷藏保鲜等设施建设,发展产地加工整理、预冷保鲜和农产品冷链物流。
(三)确保主要农产品市场供应。坚决取消农产品跨区域流通的非法限制,促进农产品顺利流通。各地要建立完善粮油、猪肉等主要农产品储备制度和稳定市场供应的应急预案,加强产销区域合作,健全应急调运机制,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供应不断档、不脱销,维护市场价格稳定。
(四)积极支持农产品出口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坚持走多元化的外向型发展道路,稳定和扩大日、韩、美、东盟等传统市场,积极开拓欧盟、中东、独联体等新兴市场,努力发展拉美、非洲和大洋洲市场,分散出口市场风险。鼓励农产品出口企业开展农产品海外市场研究、营销策划、产品推介活动,鼓励有条件的农业龙头企业到境外建立基地、设立贸易窗口或办事处。省进出口公平贸易专项资金要优先支持农产品出口企业应对国外反倾销诉讼及相关培训工作。
(五)落实农产品出口税收扶持政策。对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或委托出口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实行“免抵退”政策。各级政府不得限制农产品的正常出口。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投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所需国产设备的投资,按税法规定可享受技术改造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的有关优惠政策。鼓励农村经纪人、专业大户为出口企业收购用于加工出口的农产品原料,收购原料视同农产品出口企业直接向农民收购的农产品,允许抵扣增值税;经主管国税部门批准后,农业龙头企业的农产品收购发票可在本省范围内跨地区使用,并简化操作手续。
(六)加强对农产品出口的金融支持。各级金融机构在继续加强对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信贷支持的同时,重点要综合运用出口信贷、打包放款等多种手段,提供融资、结算、信息咨询等服务,并依据企业正常生产周期和贷款用途,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和额度,实行优惠利率,及时满足资信良好的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特别是出口企业的资金需求,引导其有效规避汇率风险。鼓励企业为出口农产品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其保费在中央扶持政策基础上,由同级财政给予一定的补助。对省级农产品出口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的保费支出,由省外贸出口发展基金给予30%的补助。
一、农产品营销现状
1.农产品营销特点
农产品与其他产品有着本质性的不同,因此它的营销有自身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产品的营销包括产销加工全过程,其风险性较高,对自然依赖性较大,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可控制的因素,由此导致农产品生产经营活动面临极高的自然风险,且投入产出比小,投资回收期长,回报率低。
(2)农产品需求弹性低,其价格变化引起供给量和需求量的变化幅度小。
(3)农产品的生产与消费在时空上的不一致。这主要体现在农民的自给自足性和人民对农产品需求的连续性和生产的季节性。
2.我国农产品营销的策略
(1)渠道策略
由于我国农产品流通市场化是随我国改革开放逐步加快其进程,因此营销渠道建设在适应市场化要求上存在先天不足,其现状已明显跟不上发展我国农村商品经济的需要。另外,我国地域辽阔、农村地理条件不一,特别是各地生产力发展不均衡,经济发展状况不一,因此农产品营销渠道呈多样化形式并存。
我国现阶段的农产品营销方式还基本上处于以生产为导向的营销阶段,其目的是如何使生产者的农产品传递到消费者或用户手中,是典型的“生产―市场”营销模式。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
①以农产品运销为主的渠道:农产品生产者选择便捷的运输方式,通过基层农贸市场与消费者采取面对面方式交易。这种方式虽然使得交易双方在一定范围内的信息对称,但是由于渠道辐射面窄,渠道成员难以把握整个市场的信息;而且,由于没有中间环节的存在,交易所消耗的时间成本大幅上升,使得交易效率下降,尤其是对于某些鲜活类产品而言,增加了交易风险。
②以多层中间商为主的渠道:农产品生产者通过中间商把产品推向市场。这种交易方会造成交易成本的大幅提高,容易出现哄抬物价、掺假卖假等问题,而且还容易损害生产者的利益。以蔬菜营销为例,其渠道为:菜农产地中间商市场批发商市场中间商零售商消费者。在这个过程中,交易利润大部分被中间商所得,生产者往往受压榨,会出现“种菜不如卖菜,卖菜不如倒菜”的现象,严重挫伤农民积极性。
③以交易型渠道为主:农户按照合同,把产品交予销售公司,销售公司通过包装、加工等提升附加值,获得较高利润。这种交易方式将农户制约在了合同上。农户不能享受产品附加值带来的利润,也不能根据市场行情变动交易价格,处于被动地位。
(2)品牌策略
我国农业产品名牌至今还是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其原因在于客观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因为,名牌产品的基本要求是产品品质稳定、生产规模大和市场占有率高,同时经过注册的名牌商标具有知识产权的独占性。然而,农业产品品牌经营存在三大难点:一是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品质质量不稳定;二是动物与植物都具有遗传性,农业生产者很难独占某种农产品的品质特征:三是不同生产者的产品品质差异性难以区别,所以防止仿冒难度大。同时,我国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小且分散。因此,目前,农产品的品牌经营在中国基本上还是空白。
3.我国农产品营销面临的问题
(1)农产品营销专业人才较少
目前农产品营销大部分是农民出生,过去多为生产兼营销,现虽有一批小商小贩发展成专事农产品营销的经纪人,但多缺专业培训,很难融合现代营销,将农产品生产、营销策划、销售实施连为一体的复合人才更是难找,这与我们的农业大国格格不入。
(2)营销渠道有待优化
目前的三种营销渠道都是停留在以生产导向为导向的阶段,然而我国正在逐渐进入消费型社会。社会消费习惯的改变也要求我们对农产品的营销渠道进行改变、优化。
(3)产品质量标准化实施不到位,品牌化意识差
当前我国虽然建立起农产品质量生产、销售的系列标准和认证体系,但是标准使用、建设、管理需要花很多费用,农民承担不起;此外,市场竞争不公平、农民利益得不到保护、流通环节不畅、产品品牌化意识不强、优质不优价现象普遍存在。
二、农产品服务营销设计
1.农产品营销渠道设计
由于我国的城市和农村的差距还很大,所以在营销渠道设计上,应该考虑到城市消费和农村消费的特点差异。
(1)城市农产品营销渠道
由于农产品在城市“只消不产”的特点和城市零售“超市化”的格局,农产品进驻城市,务必抢占“超市”这一制高点,同时不能忽视了直销与批发市场这两个传统渠道,如图:
(2)农村农产品营销渠道
农村作为农产品生产基地,担负着城镇居民的农产品供应。农村农产品营销渠道的建立,除了满足农村市场的需求外,还应该起到缓解农产品产销之间的季节性、区域性、风险性与消费需求的均衡性、多样性矛盾、使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相衔接之间的重要作用。如图:
2.农产品品牌塑造
品牌作用不仅仅表现在产品识别上,更重要的是将产品质量、市场信誉传导给消费者,给消费者以信心和市场影响力,在给消费者物质享受的同时,带给消费者一定的精神享受。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以名创牌,对市场竞争力强的优势产品实行商标注册
(2)以质创牌,严格按照质量标准生产、提高产品品位
(3)以包装创牌,美化农产品外表
(4)加大创牌宣传力度,树立良好品牌形象
(5)做好名牌保护工作,企业要对自己的品牌进行商标注册,求得法律保护
(6)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产品信誉,提高产品质量,珍惜和维护品牌信誉
3.农产品市场定位策略
任何一个地方进行农产品生产和营销都应根据本地气候、资源、区位、市场和消费群体来确定。农户应注意掌握农产品旺季和淡季价格差异的客观规律,尽量积极发展早熟或反季节品种,蓄意制造“时间差”,使产品上市时间提前或推迟,适时卖上好价钱。
另外,农户还要学会市场细划来生产农产品。如我们把城市家庭消费分为三个阶层:一是工薪消费阶层,二是年轻白领族,三是小康阶层。这三阶层所消费的农产品完全不一样:工薪消费阶层主要消费一般的农产品,追求便宜与实惠,大部分销售在农贸市场,价格比较优惠、量大;年轻白领族主要消费一般以上的农产品,追求产品的营养与外观,追求产品的时尚性,如大棚种植的反季节时令农产品等,喜欢在超市消费;小康阶层消费要求比较高,多追求高档、独特、保健和愉悦等功用,如燕麦、黑小麦等。
4.农产品加工策略
农产品加工是指通过与农业龙头企业联合,对农产品进行一定的工程技术处理,使其改变外观形态或内在属性、品质风味,从而达到延长保质期、提高产品品质和增加产品价值的过程。如速冻、脱水、腌制、分割、包装和配送等,拉长农产品营销时间、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此外,同一种农产品由于上市时间不同,效益相差很大。一般可采取尝鲜早卖、贮存待卖、节日多卖等方式。
5.农产品服务配送策略
城市在不断扩大,买农产品(特别是安全营养的农产品)越来越不方便。因此特定的消费对象需要有品质的农产品配送,如一些宾馆、学校和一些高消费的家庭,他们乐意享受因配送而带来高效便捷服务,做好这些目标数据库,建立庞大稳定的销售体系,建立包括先进的电子商务、电话、店面等配送体系,这将是今后的一种发展方向。
三、总结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是距离农业强国还是有很长的距离。我国的农产品营销营销刚刚处于起步阶段,许多成熟的理论和国外成功的例子有待我们去应用、借鉴。本文主要从农产品的营销渠道和营销策略这两方面介绍了农产品服务营销的实施开展方法,以期对有关人员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徐海滨 张 迅:国内外农产品营销现状及发展新模式[J].江苏农业科技,2009年第1期
[2]沈以红 翟建松:品牌经营战略――农产品营销的必然选择[J]. 农村展望,2006年第3期
[3]邹晓卓:完善我国农产品营销渠道的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4):18
[4]孙江明:要重视农产品营销管理[J].江苏农业经济,1998年第11期
与国外的Facebook、Twitter流行相比,在中国,微博的流行更具有代表意义。从零到3.24亿注册用户数,新浪微博只用了两年多。CNNIC报告称,微博成为中国增长速度最快的互联网应用,用户人数可以用“暴增”来形容。在新浪微博上,已经有30000个政府机构及官员、50000家媒体、13万家企业入驻。
求助,只能引来狼
一直以来,各种有特色的地方农产品因为“巷子深”和“没吆喝”而无法“飘香”在外,因此,农产品营销专家樊旭兵认为,农产品销售过程中80%的成败在于营销这一环节。
“首先一定要知道,消费者记忆是非常狭窄的,就是说我们在记忆一样东西时,只能记住两三种。螃蟹可能就记住一两个地方,阳澄湖大闸蟹、固城湖大闸蟹,最多再有黄河口大闸蟹,多了就不知道也不去记了,所以我们必须要在消费者能够记住的很狭窄这么一个小的范围之内,争取能够成为其中数一数二的产品。”而营销就是通过专业的品牌经营,让消费者记住自家的农产品。
农产品的产销特点决定,必须有人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做“穿针引线”的工作,农产品经纪人应运而生并逐渐发展壮大。他们从事着农产品的收购、储运、销售等中间环节并从中获取佣金或利润,这一群体一头直接面向广大农户,另一头又连着广阔的农产品市场,从而源源不断地将当地的优质特色农产品推介到全国各地。
据中国农产品流通经纪人协会调查统计,目前在全国已经形成一支600多万人的庞大队伍。他们常年活跃在流通领域,使“买全国、卖全国”逐步成为常态。据浙江省提供的资料显示,蔬菜、水果、花卉、生猪等主要农产品流通量的80%以上由农产品经纪人完成。据青海、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农产品经纪人协会调查,土豆、蔬菜、小杂粮的90%以上的流通量由经纪人完成。目前各类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90%的货源来自于农产品经纪人。山东金乡县大蒜信息协会提供的信息表明,所有外销的大蒜基本由经纪人所掌控。
樊旭兵将农产品销售过程中逐利的各方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龙头企业就像老虎,很凶猛、有钱可以做大,经纪人日行千里像狼一样非常敏锐捕捉商机,农民则像一些绵羊很乖,很勤劳,但是他们没有力量。“狼和老虎为了生存肯定要吃羊,这些羊在市场上要生存下来,必须组织起来,这样才可以跟这些狼、虎抗争,有了一席之地,才有讨价还价的能力。”这就需要农民有自己的农产品经纪人。
可见农产品要营销,更要有专业的农产品经纪人去做营销,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将农民团结起来把产品卖出去,从而获得更大的利润,可以是以村为单位,也可以是以合作社为单位进行。“只要把自己的农产品质量做上去,再在村里找个懂电脑有想法的,微博将是最便宜、最公平的营销渠道。”樊旭兵这样说,“但一定不要在微博上去发求助,说自己的农产品卖不出去了。这只会为你引来狼,热心购买你农产品的只是少数,更多的是看到消息想低价收购的专业农产品经纪人。”
自助,才能坐地起价
社会化营销趋势不可阻挡,对于农户来说,通过微博进行营销到底要做什么?能做什么?在实践农产品微博营销的樊旭兵更愿意称这种农产品营销类的微博是专业微博,而他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品牌形象的树立对于任何一个专业微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许多人也认识到微博在树立品牌形象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但到底如何才能在粉丝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呢?
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开展的一项调研表明:在用户使用微博的众多原因中,排在最前面的依次是表达自我情感、记录生活与成长、释放情绪,紧接着是分享观点、学习新东西、了解朋友状态和关注最新的新闻资讯等。
从这些用户的使用动机中不难看出,专业微博需要带有明显的品牌个性化特征,因此,对于专业微博营销来说,首先需要思考的是定位。只有定位明确了,才能更准确地传递品牌精神,才能找到真正的受众,为下一步积攒有价值的粉丝打基础。需要注意的是,专业官微看起来是农产品品牌的外套,其实在运用过程中,每一点每一滴,无不都在传递和塑造品牌的价值观。
接下来,就需要考虑全方位的品牌展示。“你只要买个好点的相机,做个有心人就够了。微博一定要有自己的内容,从而很好地展示自己,比如今天你给地头施了什么肥,明天你请了什么专家,后天你可能去地头抓虫子了,这些都可以同时配上照片和文字,要经常发积攒一定数量了,至少原创占在微博总数的50%以上,微博才有价值。”
樊旭兵同时强调,粉丝数在一定意义上代表着专业微博可以影响的广度,但是专业微博真正要抓的应该是粉丝质量。如果你开通专业微博只是想着怎么利用它去做广告推广你的品牌,或者利用它销售你的产品,那么你的微博粉丝肯定会越来越少。虽然我们都知道开启专业微博就希望能利用这个平台为品牌或者产品做点什么,但是这些东西都不能操之过急。微博运营需要一步一步地来,逐渐和粉丝建立关系,才能把粉丝最终转换成客户。
再有,要做有意义的关注和找有价值的人关注你,如果你的粉丝中有几百家媒体,有几十家经销商,再有几家竞争对手,那你就可以更快地获得信息,利用别人的粉丝自己的消息,顺理成章更进一步就可以自己去定商品的价格。
分析师:刘晓军
2012年,青海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预计保持在800万亩以上,其中粮食作物面积410万亩,油料作物275万亩,粮食总产110万吨,油料总产38万吨,蔬菜总产160万吨。肉类总产可达33万吨,其中:牛羊肉可达22万吨,猪肉11万吨。价格及销售情况预测如下:
农产品:1.蔬菜。蔬菜价格受外来制约因素依然较大。鉴于化肥等农资价格可能还会持续上涨,蔬菜总体价格水平会呈小幅上涨态势,销售形势看好。2.马铃薯。青海省马铃薯种植面积持平略增,价格比去年有所上涨,销售形势比较平稳。3.蚕豆。预计青海省蚕豆价格将有所回升,销售形势好于去年。4.油菜籽。国家继续出台油菜籽托市收购政策,油菜籽价格将保持小幅上涨态势,销售形势比较平稳。5.枸杞。随着枸杞种植面积的扩大,枸杞采摘面积将达到22.4万亩,供应量较去年将会有明显增加,预计产量3.5万吨。枸杞价格将有所上升,估计在36―44元/千克,销售形势好于去年。
畜产品: 1.牛羊肉。2012年青海省牛羊肉生产面临减畜后产量增加压力,牛羊出栏率比同期有所上升,同时受价格长期高位运行因素影响,农区出栏数量将会增加。预计牛羊肉价格全年基本保持高位运行态势,价格基本平稳,购销两旺。节日期间价格仍有不同程度上涨,年底价格有可能再创新高。2.猪肉。受去年上半年猪肉价格上涨因素影响,生猪存栏量有所增加,今年上半年猪肉上市量将好于去年。节日期间仍有不同程度上涨,全年价格仍在较高水平运行,销售情况基本平稳。
总之,2012年青海省农畜产品价格总趋势是平稳略升。受国内主产区大环境影响,个别农产品有可能会出现滞销情况。畜产品如不遇到特殊情况,总体销售情况不会有大的问题。
(作者单位:青海省农牧厅市场信息中心)
安徽公布今年稻谷最低收购价
分析师:张晓江
关键词 特色农业 品牌经营 品牌声誉 砀山酥梨
一、引言
特色农业是按照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依托当地独特的地理、气候、资源、产业基础和条件形成的。相对于常规农业而言,特色农业具有一定规模优势、品牌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主导一定区域农村经济发展的高效农业(李金良、贺洪海,2000)。[1]本文以砀山酥梨为例来研究特色农产品品牌经营的效应与对策可以为区域特色农产品的发展建言献策,提高经济收入。
二、砀山酥梨特色品牌的形成
(一)砀山酥梨特色品牌具有悠久的历史沉淀
雍正年间的《铜山县志》中有“黄里石榴、砀山梨,义安的柿子居满集”的民谣。乾隆年间更有“丰县的烟,沛县的酒,砀山酥梨谢花藕”。[2]由此可以看出,砀山酥梨在我国古代已成规模且声名远播,不仅仅是种植技术醇熟,更因为名人效应使得品牌为更多的人知道。
(二)海外市场定位与政府扶持是品牌发展的支撑
砀山县委、县政府在党的以后,围绕着酥梨生产大做文章,梨树产量持续增加。政府的大力扶植推动了砀山酥梨品牌的进一步发展,这一时期改革开放的浪潮袭来,砀山县抓住机会营销砀山酥梨。在1985年全国优质名特产品评比会议上,砀山酥梨被评为全国名特水果。当地政府更是将砀山酥梨推向大型博览会评鉴。随着砀山酥梨获得全国绿色食品博览会最高奖、泰国“龙马金奖”、全国农业博览会金牌奖等诸多荣誉,砀山酥梨品牌走向国际。
(三)以成功的商标注册形成品牌市场力
在20世纪90年代全国经济形势一片大好,砀山县落实科技兴农政策,安徽省砀山酥梨协会抓住时机注册了商标:砀山酥梨,并且促使砀山酥梨载入中国地理标志注册名录。至此,砀山酥梨彻底打开了国际市场,成为中国特色农产品品牌,这时候的砀山酥梨收购价曾高达3~5元一斤,砀山县人均年收入过万元,在1994年砀山县被冠以“梨都”称号。
三、砀山酥梨品牌经营面临的困境分析
(一)砀山酥梨品牌估值走低
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自2009年在农业部的指导下开始农产品的品牌价值评估工作。根据评估,砀山酥梨品牌价值排位落后,但仍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评估中发现砀山酥梨依靠传统品牌优势领跑梨类水果,但是在2014年的品牌评估中却不见踪影,让出了第一位。这表明传统品牌优势已经不足以支撑砀山酥梨的市场发展,砀山酥梨品牌的建设走入困境,重塑品牌是关键。
(二)砀山酥梨产品供过于求,产销困难
砀山酥梨品牌成熟于20世纪90年代,在砀山酥梨发展的黄金时期,酥梨收购价格长期稳定在2~3元每斤。但是在新世纪来临后砀山酥梨开始走下坡路,最低时1角钱有人收购也会卖出,到现今砀山酥梨收购价格价位稳定在8~9角一斤。价格的下降主要是因为农产品种植面积不合理,有利可图农户一拥而上,最终导致水果供应量超过市场需求量,供过于求。
(三)砀山酥梨产品科技含量低,品质良莠不齐
砀山酥梨的销售采用鲜果销售和制成品销售两种方式。气候状况和产地的不同影响鲜果质量,导致市面上鲜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制成品销售有酥梨罐头和梨膏,但是产品科技含量低,剥皮等多采用人工,农村劳动力外流,用工短缺严重,产品成本随之上升,前景并不乐观。
四、砀山酥梨品牌经营陷入困境的原因剖解
(一)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品牌化意识淡薄
受传统自然经济的影响,农产品种植户的品牌化意识淡薄,农业生产合作社并不完善,仍然以家庭为单位来劳作。农户并没有品牌意识,农产品一般卖给收购商。且砀山县为贫困县,当地缺乏龙头企业,当地水果加工商企业入驻原则是为了接近原料产地、节省运输费用,并没有做当地酥梨品牌的意识。
(二)农户大面积种植,缺乏合理规划
90年代砀山酥梨的火热销售,导致农户大量栽植,到了2001年仅安徽省砀山县酥梨种植面积就达50万亩,砀山不仅售卖酥梨还售卖酥梨树苗,这样山东、河南等地也大量种植,酥梨市场趋于饱和。盲目种植导致酥梨供过于求,出现了售卖困难的问题,市场再也无法消化全部酥梨产品,至此酥梨价格开始下跌。
(三)品牌搭便车行为影响了酥梨整体质量
品牌声誉是特色农产品在长期的积累中获得的良好声誉,消费者愿意付出较高的价格进行购买,表明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有获得较高利益的可能。利益的驱动,完全可能导致不利于声誉积累的行为发生。[3]砀山县申请到了砀山酥梨的商标,但是并没有认真利用,由于砀山酥梨品牌属于公共品牌,特定区域内的散户因可以利用品牌声誉便不再提高生产种植技术,导致产品品质下降,这样就影响了砀山酥梨整体质量的下滑。
五、增强砀山酥梨品牌经营效应的对策与建议
(一)完善农技服务,引导合理种植
砀山县农民拥有熟练的酥梨种植技术,但是对国家的农业政策等并不了解。政府完善农技服务,知识普农宣传国家政策,及时地获取市场信息,防止盲目扩大或减小种植,使得酥梨种植维持在合理面积。
(二)规范产品标准,准确定价
砀山酥梨有4个品系:白皮酥、青皮酥、金盖酥、伏酥。包装产品走精品路线,可划分高、中、低三个等级。其中以白皮酥品质最好,黄河故道两岸为最佳种植区域。砀山县有种质资源保护区,应该大力推广适宜区域生产白皮酥品类,土质条件较差的区域选择低端路线。
(三)扶植龙头企业,强力带动品牌发展
政府应牵头创新科技,支持龙头企业科技创新,加大科技投入,给予政策支持早日实现罐头生产自动化。为了强力带动品牌发展,政府可授权龙头企业以砀山酥梨商标生产罐头产品,以此来保证砀山酥梨品牌的质量。
(四)区域品牌建设,合理利用农业生产合作社
合理利用农业合作社,可以以合作社为单位创立农产品品牌。砀山县有专营油桃的砀山县宏远水果合作社,多种水果经营的利民水果合作社。可以通过政府投资、小额贷款、农村自筹等方式加大农业合作社的投资,专营砀山酥梨。譬如开发利民酥梨品牌。应为砀山酥梨每一个酥梨贴上专属商标。
六、结束语
县域扶植特色农产品的发展是个有效提高农民收入的道路。从砀山酥梨品牌的发展来看,农产品品牌的经营需要走专业化道路,政府应有利界定品牌使用范围,同时要用基础设施的建设来保证农产品质量,另外还需要加大科技投入,为农产品的加工制造保驾护航。
(作者单位为安徽大学新校区经济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砀山酥梨产业化发展模式和路径研究,编号:201410357085。]
参考文献
[1] 李金良,贺洪海.必须大力发展特色农业[J].经济师,2000(05):95.
为深入推进农产品流通和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商务部就“中央1号文件”提出若干意见。商务部围绕“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的工作目标,将“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提升食品安全水平”作为建立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机制的重要工作内容,进一步强调了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对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村发展的重要作用。
在“以强化流通基础设施为支撑,完善市场功能增效益”方面,意见提出,要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重点加强集散地批发市场建设,支持市场实行电子结算,编制信息指数,不断完善市场功能,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农产品价格形成和交易中心,提升市场交易信息服务能力。积极引导具备区域性集散功能的批发市场向全国性集散地市场转型。构建促进集散地市场发展的长效机制。在“以进出口调剂为手段,统筹内外贸市场促平衡”方面,意见强调,一是要做好大宗农产品进出口管理。根据国内产销和供求形势,做好进出口商品数量管理工作,避免集中进出口对国内产业和市场供应造成影响;有序引导大豆、食用植物油、精幼砂糖、肉类、乳制品等紧缺品种进口,做好品种调剂,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二是加强大宗农产品进出口预警监测和信息服务。进一步完善“大宗农产品进口报告和信息系统”,规范进口企业备案和报告制度,重点加强对重要农产品和敏感商品的进出口监测;及时大宗农产品进口信息,引导企业合理、有序进口,维护进口秩序;强化进出口公共信息服务,及时有关政策调整、价格走势、市场动态和产品预警等信息,提高信息服务的全面性、准确性和权威性。三是扎实推进进口来源多元化。完善创新机制,积极探索通过双边政府协作、推动直接贸易等方式,促进进口来源多元化、机制化;推进农业“走出去”,加强与中亚和非洲等国交流与合作,拓宽粮、棉等直接进口渠道。
在“以推动标准应用为突破,优化流通环境促发展”方面,意见认为,应选择集散功能强、生产和消费规模相对集中的地区启动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示范区创建。以提高农产品流通标准化水平为重点,支持批发市场和流通企业设立农产品流通标准化示范区,选择特色优质和标准化基础好的农产品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标识规范化和流通品牌化。通过流通标准应用,促进电子结算、网上交易、拍卖等现代交易方式发展,提升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发挥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示范区在产销衔接、信息服务、科技研发、公益性保障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带动示范效应,促进农产品现代流通集聚发展。
1.农产品网络营销的价格策略问题其一,农产品网络营销市场上的市场份额集聚现象与我国农产品生产格局存在矛盾。赢家通吃现象是网络营销市场供给者两极分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即市场份额占有率较高的企业越有可能控制整个网络市场的销售渠道,而市场份额较小者将被剔除市场。由于我国农业生产主要以小农经济式作业方式为主,离散化的生产者对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的承受能力相对较弱。网络营销市场的赢家通吃现象将导致农业经营者陷入被兼并重组状态,从而抬高市场集中度,最终破坏农产品营销市场的市场运行机制,削弱整个市场的竞争活力。其二,农产品消费属于经验类产品,消费者需经过试吃或试消费等方式才能给出该商品以较为准确的价值判断和消费决策。但基于网络的农产品营销模式难以满足消费者的尝试性消费需求,从而削弱了消费者在初次消费时作出消费决策的能动性。
2.基于物流系统建设的农产品网络渠道策略问题其一,农产品营销渠道成本较高制约农产品企业开展实体与网络相结合的营销策略。农产品营销渠道成本高企的根源在于农产品内在特点。农产品的生产与消费期间不匹配所导致的时间错配使得大量农产品需通过大量存储的方式来满足消费市场持续性的消费需求。而农产品的易腐性等生物特性直接抬高了农产品的储存成本和运营费用,削弱了农产品在终端销售环节的市场价格竞争力。其二,营销渠道的技术水平较低制约农产品实体与网络协同运营能力。农产品具有易腐烂和季节性等生理特性,这对其营销渠道系统提出了较高要求。由于农产品的产地多具有地多人少特点且距离农产品的需求地较远,这使得多数农产品难以及时运输给需求方。而农产品企业出于成本考量,缺乏采取冷链物流方案来提升农产品配送服务的意愿,最终制约农产品企业的营销方案实施效果。
3.基于信誉机制缺失的农产品网络促销问题网络营销信用体系不完善是制约农产品企业的网络营业务实施效果的关键要素。通过依托网络系统来建构虚拟的网络营销平台,固然有助于降低农产品物流企业的营销成本。但由于网络销售活动中欺诈行为叠生,网络交易双方缺乏对对方的必要信任感。这使得农产品物流企业的低成本策略难以令网络营销受众克服其不信任感以接受本企业品牌。农产品的网络营销失信现象通常表现为如下类型:一是网络营销主体企业的真实身份不明,网络公开的网站举办者身份难以获得政府权威部门或可信第三方的确认。二是网络营销客体关键信息存在欺诈性,即网络公布的农产品及配套服务信息与其真实品质不符。三是从事网络营销的部分农产品企业行为违法。主要表现为部分农产品企业借助网络销售诸如未获批准的转基因农产品等违禁产品的行为。
二、实体与网络结合型农产品营销新模式探析
1.实体与网络结合的创新型农产品营销模式的产品策略其一,农产品企业应通过提升其产品标准化水平来强化网络环境下产品策略的落实。产品标准是一种已达成共识的市场语言,它将简化营销过程和降低营销成本,产品的等级和标准也为交易活动提供道德基础[1]。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应当包括生产环节标准化和流通环节标准化等工作内容。农产品生产环节标准化工作可以从制定生产作业环境标准和生产作业管理标准等方面展开,通过强化生产设施与设备的标准化建设和生产作业质量检验技术标准化等方面的工作,来从源头提升整条营销渠道的作业标准化水平。其二,农产品企业应当围绕企业产品供应链来优化供应链利益配置方案,以有效激活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企业参与实体与网络协同式农产品营销战略的积极性。国内农产品生产者应当联络上下游企业建构产销联盟,将前台网络销售实体企业与后台生产与原材料供应企业的力量整合为一体,从而形成产销联盟各环节企业的优势互补,有效提升农产品产销联盟应对市场竞争的能力。互联网营销真正实现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双向沟通,使企业上下游供应链的生产避免盲目性,从而提高农产品企业运作效率[2]。
2.实体与网络结合的创新型农产品营销模式的价格策略其一,农产品企业应当采取低价格营销策略来适应网络营销环境。网络产品成本定价具有固定成本较高和可变成本及边际成本较低的特征,这使得网络营销投资具有前期投资较大而后期跟进投资规模相对较小的特点。基于网络的农业企业的实体产品营销策略应在遵循网络产品成本规则基础上制定。为此,农产品企业之间的价格策略比拼应当重视扩张企业在网络营销平台上的产品投放量,提升农产品企业在网络营销平台上的市场占有率,采取扩张式促销策略,通过降低销售价格和免费赠送产品等形式来获取产品营销环节中的规模效益。其二,农产品企业应当采取增值策略来提升产品销售价格并扩张企业的盈利空间。农产品企业在实施网络营销战略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到网络营销战略实施初期的高成本耗费及网络营销战略实施后期的企业盈利可能性递增的特点,并采取积极措施力争企业提前盈利的可能性。为此,农产品区域应当在产品技术研发方面增加投资,增加农产品新品种并拉长农产品产业链,实现农产品企业的差异化产品竞争优势。农产品企业可以为差异化农产品制定较高的市场价格,从而增加农产品企业的单位产品产生的利润,有效扩张企业的盈利空间。
3.实体与网络结合的创新型农产品营销模式的渠道策略农产品营销渠道建设是联络农产品企业的实体产品经营与企业网络营销平台运营的关键环节,也是实体与网络相结合的创新型农产品营销模式的实施难点。其一,农产品企业应当健全适合农产品物流特性的物流系统,以确保农产品企业网络营销活动的顺畅进行。具有较高物流运输环节损耗率是农产品营销渠道运营过程中难以规避的成本负担。农产品物流企业可以采取冷链物流运输方式来避免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自然损耗。其二,农产品企业的营销渠道设计应当以目标市场客户需求为起点来设计。农产品企业可推动零库存策略,将农产品物流信息与终端市场需求信息相匹配,制定切合终端市场实际需求的农产品物流配送方案,以精益化的农产品物流配送方案来应对农产品营销渠道中的无谓成本耗费。为增强农产品企业对农产品终端市场需求的快速响应能力,农产品企业可以设计短渠道策略,并推动企业的营销渠道组织架构从传统的金字塔式结构向扁平化结构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