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技能学习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摘 要:本文从化学分析中级工技能教学中死记硬背实验步骤、过度追求速成等现状出发,提出并尝试在化学分析中级工技能教学中实施细节教学,以此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为以后实习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 :化学分析中级工 技能教学 细节教学
化学分析中级工考试作为职高化工专业学生基本技能水平的考试,是检验师生教学水平的标准之一。从以往考试情况来看,学生通过率高,但是高分少,这与技能教学中死记硬背理论知识、训练时不注重细节、操作动作不规范娴熟、数据处理马马虎虎、遇到问题不认真思考只记实验步骤等问题的存在是密不可分的。并且由此导致学生毕业离开学校后,在从事化工产品检测、三废检测等工作岗位实际操作中,工作态度不够严谨细致,无法成为合格乃至优秀的化工分析操作人员。
有鉴于此,笔者尝试在化学分析中级工技能教学中实施细节教学,让学生掌握扎实的相关基本概念等理论知识,正确识别各类分析仪器设备和药品,同时掌握它们的用途和正确使用方法,又能学会分析方法的原理,数据结果处理和操作技能。在技能教学中实施细节教学,尤其在提高技能层次上显得更为重要。在练习训练的各个环节,教师和学生在细节上下工夫,不做“蜻蜓点水”式的技能练习训练,把技能训练教学落在细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不但学会正确的操作技能和步骤,而且能在知识理论和操作技能细节上精益求精,从而提升专业技能水平和全面素质,也为学生社会实践、实习和工作打下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的基础。
一、在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环节中实施细节教学
化学分析中级工技能训练包含了很多概念、规则、原理,如滴定分析法的基本概念、等物质的量反应等规则、金属指示剂作用原理等等。教师要把这些抽象的知识理论具体化,再把具体化的知识落到细节处,从而实现在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环节上实施细节教学。
配位滴定法中的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是化学分析中级工技能考试的相关内容之一。如果像以往一样,在训练中让学生死记硬背:铬黑T一开始是酒红色,到了纯蓝色,就是滴定终点,就基本可以结束操作了,这样可能也会通过技能考试。可是在以后学习或工作中碰到其他的金属指示剂时,因为不知道它的作用原理,实验将无法进行。所以教师需要把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知识进行细节处理,把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分成稳定性、配位剂、游离态等知识,一个个详细地教会学生。在等物质的量反应规则的理论教学时,教师实施细节教学,细致到让学生知道用EDTA标准溶液物质的量与待测溶液物质的量相等来理解公式,而不是把公式给学生,让学生带入实验数据蒙混过关。学生只有真正地理解和掌握等物质的量反应规则,才能正确分析实验结果偏高或偏低的原因等实际问题,才能在以后做其他实验时得心应手。
在教学中对金属指示剂这部分内容时,笔者用电脑动态PPT演示金属指示剂颜色变化的原理,是稳定性强的配位剂可以夺取稳定性弱的配合物中的金属离子,从而置换出配位剂,使溶液的颜色发生改变。之后,笔者再用细节教学把理论细化到稳定性、配位剂、游离态等知识,宁肯多用几节课,也要把每个知识细节讲深讲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教师对理论知识内容学习环节中实施细节教学,应在整个化学分析中级工知识教学中贯穿始终,使学生关于化学分析中级工的知识,储备到每一条,每一点,每一个细节,为观察细节,动脑分析细节,动手操作细节,提升细节打下知识基础。
二、在学生观察模仿环节中实施细节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强调技能训练时注重细节的重要性,就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细节,潜移默化。教师的榜样和主导力量是不可忽视的。教师在训练具体操作技能时,宜采用示范的方法,让全班学生观察教师技能操作时的细节。教师可以一边示范一边讲解操作动作的细节部分,让学生更好掌握,也可以请几名学生上台操作,让其他的学生评价操作学生的细节得分。教师同时要营造良好的注重细节的氛围,可通过多赞许在技能操作中注重细节的上进学生,来达到营造氛围的目的,同时着力培养有注重细节潜力的学生,以点带面。教师在实验台上把仪器从高到低的摆放,把仪器和药品分开放置,对水龙头的关闭程序等,都是在做榜样。
一般情况下,实验操作时间较长,不适合学生上台操作展示,教师可以只选取一个小技能让学生操作展示。选出3名学生只对样品的转移这一小技能进行操作展示,其他学生拿着细节评分表进行评分。笔者把样品的转移共赋5分,操作分成几个细节,各赋分值,即烧杯口靠在玻璃棒上1分,玻璃棒下端碰容量瓶内壁1分,玻璃棒居中1分,转移快结束时玻璃棒的上拉动作1分,全部溶液转移没有滴落流出1分。在滴定管读数这一小技能上,共赋值4分,由滴定管垂直1分,两指捏滴定管无刻度处1分,眼睛视线与液面最低处相切1分,正确读出数据正确书写1分组成,由参评学生拿着技能细节赋分表格进行打分。这样,不管是台上的学生,还是台下的学生,都对细节更加注重。与此同时,多赞扬注重细节展示的学生和评分学生,这样操作粗糙的学生也会有压力,从而达到营造注重细节的氛围的目的。
大多数情况下在化学分析中级工技能训练中,一个教师要面对一整班的学生明显感到力不从心,可以让一些操作细节学得快学得好的学生作为小老师,带领4名左右的学生组成一组一起训练,让其他学生观察这位小老师的操作技能细节。训练教学一般2~3周以后,学生的操作中的主要动作、流程应该基本掌握了,但细节上的娴熟优美准确还有差距。这时可以通过同伴示范,引导其他学生寻找差异,发现自己的不足,推动自己进一步关注操作技能细节。这也是在学生观察模仿环节中实施细节教学的另一个方法。
三、在学生动手操作环节中实施细节教学
一个完整的化学分析中级工技能训练和考试,共三个小时,其中两个半小时的时间是动手操作。这些动手操作技能要求学生正确规范,熟练流畅,注重细节。化学分析中级工的基础操作包括滴定管的使用操作、容量瓶的使用操作、玻璃容量仪器的校准以及玻璃仪器的洗涤、转移、溶解、滴定操作等等,虽然基本动作容易学会,但熟练准确优美的要求就不一定能到达。
滴定速度的控制,要求连续逐滴加入,以及半滴的加入,这都需要细致入微的手部动作才能完成。左手的力度过小,逐滴就有可能变成滴与滴之间相隔时间太长;左手力度过大,又有可能变成水龙头连续流水状态,只有下面这样的细节才能做到逐滴连续加入,即左手小指和无名指向手心弯曲,拇指与食指及中指握住活塞,转动活塞,不要往外拉时才逐滴连续加入。教师在操作时,应该一个个小细节讲解示范,甚至教师可以手握着学生的手,一步步纠正改进,进行细节教学。
吸耳球与移液管的配套使用时也要注意细节。它是由很多小细节组成的,这个细节做不好,可能下一个细节操作就会出问题。并不是移液管只要插入液面以下,就不会有气泡产生,如果手抖也可能使吸耳球与移液管没有压紧密封,紧接着就会出现气泡。如果手抖,还有可能出现移液管尖端离开液面,把空气吸入移液管,造成气泡,从而减小了移液体积,最终影响结果数据。这里需要用左手持洗耳球,排去其中气体,再用右手持移液管插入待移的溶液中,用洗耳球吸取溶液在刻度线以上,调到刻度线后转移溶液。
在教学过程中,常常碰到这样的学生,认为操作技能流程和动作基本会了就可以,不在意某些小细节也没什么关系,教师提醒了学生,学生反而觉得老师啰唆。其实在训练中教师发现学生的某些操作细节不到位时,不提醒,等到误差很大的结果出现时,再和学生分析是由于动手操作的细节不对造成的,学生就能更注重动手操作的细节了。在动手操作技能的教学中,教师要反复强调操作细节,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只有感知操作细节的重要性,才能主动自觉的完成操作技能细节,去掉习惯的多余动作,不断改善操作动作,从而促进技能的进一步完善。
四、在学生动脑分析环节中实施细节教学
化学分析中级工的学习是学生由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应用当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细节上的小问题,这些问题看似“小”,其实“大”,往往蕴含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上的大问题。在学生动脑分析环节上实施细节教学,就是让学生重视细节上的小问题,动脑进行分析,推理、对照、类比,归纳和演绎,得出正确的判断和结论,重新操作实验,才能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同时,这些小问题大道理也是注重细节很有力的证明,让学生更加喜欢注重细节,主动在细节上动脑。
学生做完实验后,发现实验结果数据偏差很大,就会思考哪里出了问题。这时,学生可能会想到简单的原因,比如是由于在滴定管读数时,出现了俯视,使数据变大,也就是消耗的EDTA体积变大,那么最后的数据变大。职高化工专业的学生能这样动脑一步步分析,推理已经很不容易,教师在肯定的同时,也要趁热打铁再提醒学生,在其他的操作细节上多动脑。可以引导提醒在溶解过程时,用盐酸溶解碳酸钙时,因表面皿没有挡牢,和烧杯之间缝隙较大,有碳酸钙随盐酸飞溅出,损失掉,造成结果数据偏大。或者滴定时,学生急躁不认真,手势不对,手力过大,造成EDTA滴定速度过快,致使到达滴定终点,手还没有马上停止滴定,消耗EDTA的体积过大造成了结果数据偏大。或者在转移溶液时,移液管里的溶液过多造成消耗EDTA溶液过多所致。学生在这样多个细节上动脑分析,就会更好地解决出现的问题,从而完成技能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某些操作错误,会导致实验结果误差大,甚至不能通过技能考试。教师可利用这些小的错误误差,和学生仔细琢磨推敲,运用理论知识多角度多方面的分析,让学生动脑用理论知识分析技能上的欠缺,使技能更精湛,这也是动脑分析环节中实施细节教学的效果。
五、在学生技能精练提升环节中实施细节教学
有些学生操作稳定性不好,准确性不高,不拘小节,技能粗糙,这是学生细节不到位的结果。教师要帮他们克服不规范的细节动作,甚至可以手把手的教学。化学分析中级工要求学生的操作动作连贯、流畅、高度协调并去掉多余的习惯动作,教师可以在刚一开始技能教学时就能严格要求学生按操作规范去操作。教师也可把动作的关键特征,动作的结构编成顺口溜,让学生记住要领,通过巡视和个别辅导的方式来解决关键动作的细节要领,进一步提升技能本领。
在滴定管读数这一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只知道滴定管垂直才能准确读数,可是却不能仅达到这样的水平,即读数时要等待滴定完毕后1至2分钟让管壁溶液流下后再读数。教师可以让学生在2分钟前读一次数,2分钟后再读一次数,让学生去发现其中的问题,从而使滴定管读数技能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并且让学生进一步提炼出每次滴定读数都要从“0”刻度开始,以防因刻度不准带来误差。学生在滴定管洗涤试漏过程中,常出现不试漏的现象,原因是学生认为这个滴定管是自己专用、常用的,漏不漏自己心里清楚,不用麻烦。这时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分析,经过长时间的使用会出现松动的现象导致漏液,因此每次使用滴定管之前都要试漏。同样学生也可以想到容量瓶的试漏问题,学会举一反三,使相关技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这样的精练提升需要细节教学,从课前准备,到观察课堂中的情况,到课后的由浅入深,由简到难的分析应用,把理论知识运用到新的高度,把技能操作练到日臻完善的程度。学生在以后的操作、应用、实践中就可以自己探索提升。
总之,在化学分析中级工技能教学中实施细节教学,可以促使学生将教材知识运用到实际应用中,通过分析、推理、对照、类比、归纳和演绎,得出正确的判断和结论,深刻理解教材知识,最终解决每一个操作技能细节的实际问题。化学分析中级工技能教学中的细节教学也可以引导学生专心操作、仔细观察,培养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化学分析中级工技能教学中的细节教学还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积极思考,在思考中提升技能水平,发展并提升岗位能力。
参考文献:
[1]曾鸽鸣.化验员必备知识与技能[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1.
[2]袁祖社,高长梅.学习能力培养全书[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笔者通过自身技能教学的经历,对会计电算化教学方法进行总结分析,讲述自身教学方法选择的变化及原因,强调理论指导实践、实践联系理论的意义。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知识关联
初步接触会计电算化是因为学校要参加会计电算化的技能比赛,去参加了会计电算化学科的培训。几次市里的学科培训后,学校第二学期就开设了会计电算化课程,作为参加过培训的一员,赶鸭子上架就走马上任,担起了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作为一只仅仅仓促把书看了两遍的菜鸟,心理是忐忑:既想把课上好、上出彩,又想能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掌握操作的方法。几经权衡,还是决定按部就班,先让学生掌握技能再说。
一、发现问题
最初的课堂基本是没有什么新意的,每次都是按照课本的提纲,“填鸭式”照着例题一个一个的示范,让学生一步一步地照着进行操作,一遍一遍地操作以达到熟练的程度。用练习题来让学生练习,然后讲解,最后测试。结果是学生的操作是熟练了,但是不能出现错误,一出现错误傻了,不知道怎么去修改,很多学生的方法是删除账套重新建账。问题来了:建账之初发现错误重新建账的话,耗费的时间不多;一旦账套的处理已经过半,才发现错误,耗费的时间就太多了,一堂课就不足以让学生去解决问题了。况且有些错误不需要重新建账就能够修改过来的。为了节省时间,总结错误的类型成了当务之急。整理了错误类型,找出解决的方法,就像医生治病一样,指导学生对症下药。错得多了,有的学生就出现了思路混乱,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还是不能根本性地解决问题。
二、找出根源
怎么办?是不是这个问题无法解决?为什么学生容易发生的错误自己不容易发生?原因何在?思前想后,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不理解——不理解软件的知识结构和操作的原理。找到原因,还要找到解决的方法。怎么样才能让学生理解软件的知识结构和操作原理呢?
三、解决问题
知识是有本源性的,会计电算化虽然是会计的延伸学科,它仍然是基于会计学原理的一门课程。学生是学过会计学原理的。从这一点出发,学生的理解也就容易了。比如:会计电算化的软件知识结构大致分为:初始化——财务处理——财务报表。会计学原理中会计核算的主线是:填制审核凭证——登记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填制审核凭证和登记账簿都属于账务处理的范畴。这样两个内容就能吻合,唯一不能吻合的初始化中除了一些期初信息的填写外,“行业性质”的选择和会计学中的“企业会计制度”选择是一致的,“期初余额”的填写和后者的“期末余额结转下月期初”是一致的。像这样有关联的知识点还有很多,在课堂操作的时候,穿插讲解。把这些知识关联起来之后讲授给学生,总是能收获学生恍然大悟的惊叹声。更惊喜地发现,以往需要反复示范的操作也只要稍微点拨一二,学生就能够举一反三,自行领悟。这仅仅是小试牛刀,谁知道成果喜人。原来不管是谁,“只知其然”都是盲目的、懵懂的,只有“知其所以然”才能真正地把学问做活了。慢慢地,除了理论知识,也对现实中会计的一些实践情况,尤其像学生比较关心的“工资管理”中“工资项目”的来由和组成情况;“岗位工资”公式设置的原因等等。有了一定的效果,一些大胆的想法也可以尝试起来:仿照现实中会计人员的分工,让学生分不同的角色去合作完成同一个账套的工作。甚至让扮演账套主管的学生去分配其他几人的工作,设计他们工作的时间。让学生对电算化的运用更加的身历其境,培养学生的兴趣。果然,课堂的气氛也活跃了起来,甚至有学生做账套主管上了瘾,自发地要求竞争上岗。对比之前的焦头烂额,现在上课不说是游刃有余,至少也是轻松愉快了。里面的区别不过是从呆板的“填鸭式”教学过渡为“理解式”教学,让学生变之前的“囫囵吞枣”为温故知新的“融会贯通”。“填鸭式”的教学表面上能让学生快速掌握技能操作的方法,却只是“囫囵吞枣”,不能让学生真正明白这样操作的原因,一旦出现轨道以外的问题,就容易“打回原形”,需要再化时间去补救,事倍功半。“理解式”教学在课堂的内容量要更多一些,偏重理论相对要多一点,最终进行操作掌握却是事半功倍。但是,技能教学中,“理论”和“操作”的“度”都要把握好,不能走极端,要根据知识的不同,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不能“一刀切”。
作者:施莉 单位:溧阳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李敏:财会教学中如何强化技能教学.《大众商务》2010(12):205-205
[2]仲怀公:“做中教、做中学”教育思想与高等职业教育如何在实践教学中强化技能培养的研究——以会计专业为例.《无线互联科技》2012(10):210-211
关键词:创新能力;无机化学;实验教学
无机化学实验是药学专业学生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全面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1]。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原有的实验内容、手段、方法和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的教学需求。本文在分析了实验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近些年的教学实践,从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外实践等环节,探索了药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取得较好效果。
1精选无机化学实验内容,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无机化学实验内容较多,合理选择和组织无机化学实验内容,是培养药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1.1优选实验内容是创新的先导
药学专业无机化学实验的教学目前只选择一些重复性好,操作简单的内容,验证性的实验多[2],综合性的实验少。验证性实验是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重要手段,对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记忆现有理论知识是相对有效的,但考虑到药学专业的特点和无机化学实验课时数的限制,对于性质类似的或实验方法相同的验证性实验,我们只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实验进行操作,这样学生既掌握了实验技能又节省了时间。除了筛选、合并验证性实验之外,我们增加了综合性和应用性实验,这些实验的内容和实验材料更贴近药学专业,使学生领悟到学以致用,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2组织实验内容是创新的载体
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内容的组织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由于中学实验条件的限制,大多数学生的实验基础比较薄弱。因此无机化学实验教学首先安排的是验证性的内容,如:物质的称量和食盐的提纯。这两个实验涉及到称量、加热、溶解、蒸发、结晶、常压过滤、减压过滤等一些基本操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之后再安排磺基水杨酸合铁(Ⅲ)的组成及稳定常数的测定,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等一些综合性实验。最后安排一个开放实验,让学生在掌握基本实验操作的同时具有科学的实验思路,不仅知道如何操作实验,还懂得如何设计实验,为以后更好地从事生产工作并具有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2改进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为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搭建平台
2.1讲授法与探究法相结合
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大多都伴之以讲授法。讲授法比较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3],我校录取的学生来自全国不同的省市,有的同学在高中甚至连一个实验都没有自己亲自操作过,动手能力很差。为了克服来自不同地区学校的学生实验基础参差不齐的现象,对于一些基本操作,如称量,滴定,仪器的使用等都适合用讲授法来进行教学。而对于综合性实验,学生缺少主动思考的积极性,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我们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方法。在探究式学习为主的教学中,更强调教师适时、必要、有效的指导。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到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例如,磺基水杨酸合铁(Ⅲ)的组成及稳定常数的测定实验中,一部分同学采用高氯酸和铁离子溶液做参比操作,另一部分同学选择用磺基水杨酸和铁离子溶液做参比完成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的结论是一致的。可见,培养学生实验能力,首要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实验的热情,同时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这样才能发挥出学生创造性思维。
2.2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多媒体技术具有强大的辅助教学功能,将多媒体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的结合起来[4],即能弥补板书的单调与枯燥,又能够强化实验教学效果。无机化学实验中经常需要使用一些操作较为复杂的仪器设备,如分析天平,分光光度计等,这些体积较大的仪器不能放置于讲台上,教师在讲解时很难结合实物演示,即使是在仪器前进行的示范性操作也只能保证前排的学生或者少数站在教师身边的学生能看清楚,大部分学生对于仪器内部结构及具体操作细节掌握不够,实际操作时错误较多,影响了授课质量及学生对实验技能的掌握,进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5]。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无机化学实验仪器放大,让全体学生能多角度、直观地了解无机化学实验仪器的构造细节、仪器规格以及使用方法。教师还可以利用动画技术模拟无法直接用实验演示的无机化学实验现象、实验过程。教师亦可利用仿真实验进行实验操作的方法演练和细节指导,强化实验条件的控制和注意事项等完成实验的关键问题。多媒体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学生感觉所学知识太窄,工作中用不上等问题。
3增设无机化学开放实验,为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供支持
无机化学开放实验突出开放、设计和创新的理念,把多个知识点融合并应用于药学领域,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兴趣,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潜能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3.1选择实验课题
无机化学开放实验课题是由教师根据实验室目前的条件,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药学专业的特点确定的。如,胃功能调节剂-马来酸曲美布汀含量的测定。教师在实验开课前四周公布实验课题,学生可以根据实验的难易程度、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实验内容,选择同一个实验课题的4名学生为一个实验小组。无机化学开放实验,可满足不同水平和不同层次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渴望和要求,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3.2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选好实验课题后,通过互联网或图书馆查阅相关的文献,了解和掌握与课题有关的实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验课题要求和实验室条件,提出具体的实验方案,包括实验前期准备、实验条件要求、实验计划进度等。经由小组讨论后,设计出最佳实验方案,交给指导教师审阅,指导教师对该实验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修改意见。实验方案的设计过程给予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的空间,其创新思维和创新潜能可以得到尽情的发挥。
3.3进行实验操作
无机化学开放实验鼓励学生参与实验的全过程,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实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如准备实验试剂,安装和调试实验仪器。这样学生既了解实验的准备过程,也学到了很多实验课中没有的操作技能,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实验过程中指导教师应该避免手把手教的指导方式,多让学生自己动手。但指导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实验过程,着重引导学生如何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用来解决实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3.4分析实验结果
无机化学开放实验结束后,每个小组由一名同学汇报实验结果。指导教师与小组成员共同分析和讨论实验过程出现的问题,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所需采取的措施。最后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中除了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之外,还要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施过程进行总结。这种开放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为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供有利的支持。
4结论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对基础知识的否定,我们强调创新能力培养的同时,也强调学生要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自2014年10月份以来我们课题小组以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指导思想,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经过两年多实践,学生普遍反映课堂更为生动,学习兴趣更加浓厚,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华侃,于秋泓.医用化学实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1-2.
[2]张丽,公维民,刘丽波,等.大学化学实验课程改革与创新能力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4,6(24):44-45.
[3]罗雅晶.探究性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比较研究[J].河南科技,2012(2):45.
[4]刘艳菊,杨怀霞,王霞,等.无机化学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探究[J].教育研究,2011(08):174.
关键词:C语言;辅助学习系统;智能化;面向对象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3-7438-03
1 概述
C语言是国内外广泛流行和推广的一种计算机语言。C语言简洁、紧凑,使用方便灵活,功能强大,在计算机语言的发展进程中,C语言一直保存着较强的生命力[1]。作为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掌握好C语言对于学生来说十分重要。但是由于C语言本身的特点,初学者理解C语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另外,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理解能力、接受能力都不一样,所以不同的学习者在C语言学习的过程会碰到不一样的问题。然而教师的讲解是面对整体班级的教学,对于不理解的问题,学生需要自己课后进行再学习,使得学生学习效率得不到提高,教师的讲课进度也受到限制,最终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目前,各种辅助学习系统在不断的研究中,其中在文献[2]图像处理在线辅助学习系统,研究者采用ASP、VML、Web Services技术标准进行设计,文献[3]计算机基础教学网上辅助学习系统采用了ASP技术和Browse/Server模式来实现对计算机基础的教学,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智能化教学系统的研究受到广泛学者的关注[4],文献[5]的智能化C语言自学习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采用云计算技术和统一认证技术进行设计一个平台让学生体验丰富的C语言编程,通过动态测试和静态分析的综合技术智能化模拟教师对学生的行为作出客观评价和反馈比较详细的帮助信息。
本系统主要以C语言课程为例,运用智能化推理技术,设计一个C/S模式的智能化个别化辅助学习系统。该系统可以筛选出每个学生学习知识过程的重点和难点,然后根据学生的信息,提供适合学生学习的资料,再通过跟踪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了解学生学习进度,调整学生学习策略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测试评价和建议,实现智能化个别化学习目的,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 系统分析
C语言智能化辅助学习系统是一个提供学生学习C语言的个别化辅助学习系统。学生进入系统后首先进行学生信息的填写,并将保存到系统,系统根据学生的初始信息,进行知识点的筛选后,提供适合学生学习的知识点。学生由系统提供的知识点进行学习,同时系统跟踪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如学习时间、学习该知识点的次数、对该知识点的提问情况。在学生学习完一个知识点后,学生自动进入到系统的测试评价模块进行知识点的测试,根据评价结果,系统分析出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于学生没有掌握的知识点,系统给学生以提示,并要求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再学习,同时系统根据学生之前的学习情况调整学习策略,直到学生测试通过后,系统再提供下一个知识点,让学生进行学习。另外,学生学习过程中碰到的疑问,学生可以在系统的讨论交流区进行提问交流,系统能够及时给出反馈。
为了实现个别化的学习目标,得出适合学生学习的学习策略,本系统主要设计了图1所示的模块进行功能的实现。
1) 学生信息模块:该模块主要实现对学生信息的采集,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如学生的姓名、学号、所学过的课程和成绩、偏向的学习方式和学生的动态信息如学生学习知识点的次数、时间、以及学生问题讨论等情况的记录。
2) 学习模块:该模块主要为了实现学生学习资料的智能化、个别化的筛选,提炼出学习内容的重难点,然后根据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情况,控制学生学习的进度同时进行学习策略的调整,学生根据系统提示进行知识点的再学习。
3) 学习过程评价与建议模块:该模块主要实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测试评价和学生的交流答疑,学生学习完一个知识点,进入到测试评价阶段进行测试,测试通过,学生将进入到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测试不通过,系统给出提示,并且要求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再学习,否则学生不能学习下一个知识点。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碰到的学习问题,学生可以在交流答疑区提问进行讨论学习。
本篇文章设计的系统平台如图2与文献[8]设计的在线学习系统架构一样采取了C/S模式进行,通过客户端与服务器两者的结合实现系统的所有功能。
3 系统总体设计
针对C语言智能化辅助学习系统具有的功能以及需要实现的目标,现将各个模块的设计进行阐述如下。
3.1 学生信息的采集和智能化学习资料筛选
本系统首先采集学生基本信息,通过学生选取的喜好、学过的课程和成绩、学习方式为内容,建立一个简单学习资料选取规则模型Y。根据模型Y来分析学生风格,再筛选适合的学习资料。对学习风格的分类标准很多,在教学实例设计中,有关专家将学生学习风格分为具体—序列、具体—随机、抽象—序列和抽象—随机等四种类型[4]。具体—序列型学习风格的学生擅长动手实验,希望从实验中亲身体会到结果而学习,这种风格的学生适宜采用演示教学法,需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具体—随机型学习风格的学生喜欢自己探索学习,从而发现问题和答案,这种风格的学生比较喜欢通过教学游戏或者模拟场景来进行学习;抽象—序列型学习风格的学生擅长于逻辑性词语和符号信息,所以这类学生喜欢阅读、听课;抽象—随机型学习风格的学生擅长抓关键点,反应能力强,思维活跃,这类学生比较喜欢参与讨论,适合进行小组讨论学习。
根据以上特点,本系统的设计如下:假设学生的喜爱包含有视频、动画,则系统提供给学生的学习素材首先以视频动画的形式呈现;如果学生包含杂志、小说则系统首先以文本形式呈现;假设两者都包含,那么系统呈现文本内容。学生信息的采集如图3所示。
3.2 学习重难点的筛选
学生学习知识的重点由系统完全按照《C语言程序设计》[1] 进行划定。本系统采用智能化、个别化设计思路,筛选每一个学生自己的重点和难点,实现自我学习。初始化阶段,知识难点即为重点,随后难点的调整根据学生所学知识点的时间、次数为指标进行动态调整。即时间越长、次数越多则设定该知识点为该学生的学习难点,对知识点设置对象的属性采用面向对象技术设计。下面是该类主要的属性。
Public Class KnN{//用来表示知识点节点的类
Elemtype data;
KnN (data);
Node_num Num;//节点编号
Node_knowtype knownode;//用来表示知识点的类型
K_keypoint keyp;//知识点重点
K_difficuty nodedif;//学习难点
Nodedif=keyp;
TIME Need_time, current_time;//知识点必学时间、当前的学习时间
int all, frequency;//知识点必学的总次数和已经学习的次数
KnN *parentnode();父知识点指针
KnN *leftkno() {return left};左知识点指针
KnN *rightkno() {return right};右知识点指针
KnN *prekno();//前驱知识点指针
KnN *afterkno();后继知识点指针
}
3.3 学习策略智能化调整
该系统主要是根据记录的学生特点和学习过程数据来调整学习方法。首先系统根据知识点的难易程度设置每个知识点的学习时间,学生在固定的时间内完成知识点的学习后进入到测试界面进行测试,如果通过则,该知识点的学习完成;测试不通过,系统将设定学生的下一个知识点不可学习,并调整学生的学习时间,同时根据学生测试的错题呈现该部分试题的知识点让学生进行知识点再学习,直到学生测试通过。
图4 学习策略调整界面
3.4 学生过程评价与建议
该部分的测试题主要来自C语言试题库中的内容,学生学完一个知识点,系统从题库中调出该知识点试题,学生进行测试,同时记录下学生测试的错题。另外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疑惑,学生可以利用系统的“测试与建议’菜单下的“讨论交流”子菜单进入到学习论坛进行讨论交流。
4 总结
C语言智能化辅助学习系统的设计主要通过对学生学习信息的采集,系统进行推理分析出学生的学习特征情况,有针对性的提供学习内容和学习策略,实现智能化个别化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取符合自己学习特点的学习方法和重点、难点内容,从而每个学生都能掌握自己的学习情况,自己的优缺点和不足,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弥补和改进。该文采取的学习进度控制,更好的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适当的时间给学生测试和学习提醒。
参考文献:
[1] 谭浩强.C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3.
[2] 黄劲.图像处理在线辅助学习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福建电脑,2009(8):143-144.
[3] 衣治安,韩建民,马瑞民,等.计算机基础教学网上辅助学习系统的设计[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0,3(24):51-53.
[4] 周晓军.多媒体智能教学系统研究与设计[J].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1-3,85-94,93.
[5] 李洛,黄达峰,袁宜英.智能化C语言自学习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6(5):42-44.
[6] 李智彪,刘敏,廖春华,等.基于二次网络搜索辅助学习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2(1):14-16,21.
关键词:学习能力 基础化学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5(b)-0165-02
《基础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为仪器分析、药物分析、药物化学、药物制剂技术……等专业课程提供必需的化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其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决定了学生对化学知识体系的掌握和运用,对学生专业素养的形成、他们的可持续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药学类高职高专院校对基础化学的教学改革非常重视。
1 药学类高职高专院校基础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基础化学》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
1.1 学生现状与人才培养目标不符
医药类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药学学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在医药的生产、流通和研发领域中从事药物鉴定、药物制剂……方面工作的技能应用型人才。因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区域差异导致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条件不同;招生时文理兼收,高中文理分科较早,致使学生的化学知识水平不一。学生的学习能力普遍较弱,对化学知识只能机械地记忆、无法正确理解,无法适应大学的快节奏,学习效率、学习兴趣低下。
1.2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不足
《基础化学》课程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部分物理化学内容优化整合,热力学、动力学内容按照物理化学的要求处理,酸碱、沉淀、氧化还原、配位四大反应与相应的滴定分析结合,加强了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在此基础上按照各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设计实验项目。但该课程理论性强、知识点多、内容枯燥、课程缺乏趣味性,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难以掌握。理论教学中普遍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进度较快,学生没有形成合适的学习方法、不爱学,教师很难教。
1.3 实验技能培养效果不佳
目前基础化学实验均要求学生单独操作,但学生只会机械地按照教师要求操作,不会独立思考、无法理解操作错在何处,纠错后相当一部分学生下次仍旧重复出错,很难达到学习能力、研究能力的培养。
2 高职院校《基础化学》课程改革现状和不足之处
目前高职院校《基础化学》课程改革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重新构建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模块化、项目化;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进行精品课程和教学资源库建设,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辅助教学;考核方式多元化,采用期末考试卷、平时考核、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公正、客观地评价学生成绩;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导向更新实验内容,减少了验证性实验,开设综合性、研究性实验。这些改革充分开发了教师教的作用,但对激发学生学习潜能还不够深入,没有全面、科学地考察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思维方式的形成、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仅完成了教师传授新知识的直接任务,尚未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最终目标。
3 基于学习能力的《基础化学》课程教学新模式
3.1 预习:教学过程的准备阶段
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设定预习问题,学生独立预习、分组讨论,帮助学生初步熟悉教学内容、了解教学重点,利于学生认真听讲存在疑问的知识点。预习内容要突出重点、难度适当、有启发性,理论性强的章节,答案要一目了然;与实验联系密切的章节,要将实验原理融入问题中;随着教学进度的推进,逐渐提高问题的难度,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通过思考去独立地获取信息,对其加工和利用方可参与讨论,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理解力、思维力。每个学生必须进行预习,教师对学生预习情况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回答问题的方式进行评价,将其作为平时成绩的组成部分进行考核。
3.2 授课:教学过程的核心阶段
直接决定新知识能否顺利、成功地传授。在这个阶段,教师自制教学课件用于课堂教学,图文并茂、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将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提高教学效率、节约教学时间。同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合理启发学生,引导他们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科学思维,让他们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会透过表面现象抓住事物本质。授课方式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要与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做、导、论、创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主动学习[1],促进了他们改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探索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2]。最后,教师归纳总结,删繁就简,形成教学重点。
3.3 复习: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阶段
学生根据教师列出复习提纲进行自主复习,这是知识巩固、吸收阶段。学生需要经过一系列思维活动,对新知识及其系统结构进行认知,才能将其融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还能逐渐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法。
3.4 知识应用:能否成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评价能力的关键阶段
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依据已有知识、应用各种认知活动做出比较判断来解决实际问题,如:解答习题,根据设定的主题分组讨论后提交小论文,也可以是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总结,甚至是综合性实验方案的设计。这一阶段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挥自主学习能动性、培养学生创新思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决定了学生能否学得好、教学效果是否良好。这一阶段,务必要求人人参与,鼓励积极探索、主动思考,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3.5 实验: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为的主要手段、重要阶段
实验是是理论教学的延伸和有效补充,是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对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实验教学改革在高职高专类学校越来越受到重视,《基础化学》实验内容分为两类:培养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实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性实验。本课程采用先基础实验再理论授课、后综合性实验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预习掌握实验原理、了解实验步骤,在教师指点下独立完成基础实验,教师在后续的理论课中以实验为案例进行讲解。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将枯燥的原理与学生实践相结合,教学内容生动丰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论课中指出学生实验操作的错误并解释原因,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方法的认知。学生具备基本实验技能、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后开设综合性实验,促进学生系统地运用相关知识,利于培养问题分析能力、探索精神、良好的思维方式,利于学生由技能应用型人才转化为创新型人才。这种模式理论与实验联系密切,解决了课程缺乏趣味性的问题,避免了学生实验操作重复出错的现象,事实证明该模式是科学的。
3.6 总结: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4 基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化学》教学改革意义
《基础化学》课程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讲授与课外自学、独立思考、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将学习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增强学生动脑、动手训练。采用先基础实验再理论讲授后综合性实验的模式,合理设计实验内容;课堂讲授时,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探究式、直观观察法、启发式、行动导向式、课题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一起使用,教学内容生动形象,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从不爱学变为愿意学,充分开发学生学习潜能,显著提高教学质量。将教学过程从集中的教室、实验室教学延伸到分散的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一直参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个性化的学习方法,以培养了他们的学习能力为最终目标,促进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为他们今后从技能应用型人才转化为创新型人才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关键词:智能化;网络;控制;多媒体;教学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2-0268-02
0 前言
信息技术正在改变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2007国家教育质量工程实施方案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把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事实上,体现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普遍欢迎。它具有生动、直观、灵活的特点,能在单位时间内增加更多的信息量、能将授课过程中的一些很难直观表达的问题,生动、灵活地表现出来。因此,多媒体教学系统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各个高等学校建立了起来。经济管理院系怎样建好、用好、管好多媒体教学系统,使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在提高教学质量中发挥更大作用,是值得我们深入研讨的问题。
1 传统多媒体教学系统的不足
一般传统的多媒体教学系统由中央控制器、控制柜、投影机、屏幕、计算机、影碟机、录像机、功放、音箱、话筒等组合而成。其核心部分为中央控制器,其他的硬件通过与控制器连接并受控于它来实现多媒体教学。然而,由于传统的中央控制器功能单一以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管理归属不同,建设地点分散,建设时间、规格和型号不统一等原因,给教师的使用和管理也带来了很多的问题。结合传统多媒体教学系统的使用情况,我们可以将其引发的问题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使用手续繁杂
教师使用多媒体所需要办理的手续繁杂。课前一般需要履行以下手续:填写使用登记表、取控制柜钥匙、打开柜锁、开启必要的设备进行授课;下课后,还需要将所有设备复位、关闭电源、锁好柜门、归还钥匙。
1.2 故障排除不及时
多媒体系统的硬件设备种类繁多,设备之间的连线复杂,设备的故障率高,排除故障和维护的时间长。出现一些常见故障,只有通过电话或者下课时通知维护人员才能解决,不能及时排除,这样就影响了正常的教学。
1.3 维护管理工作零碎繁重
在处理计算机病毒、系统破坏、软件丢失、系统和病毒库升级等问题时,只能在本地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必须逐一操作而不能同时进行。这种单机的恢复无疑给维护人员带来很大的工作量。
1.4 使用培训效果不明显
虽然开课前进行使用培训,但是很多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又忘记了操作步骤。还有因设备不统一而让教师搞混了各自的操作,造成在运用过程中设备出现故障,人为增加了设备的故障率,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且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2 基于网络环境下智能中控多媒体教学系统的优势
如何克服上述问题,更好的方便老师们的教学,我们提出了基于智能化集中控制的多媒体教学系统的整体设计。在对各厂商生产的硬、软件产品进行论证的基础上,可选择一些在市场上比较成熟、稳定性高且功能上完全能弥补传统多媒体教学系统不足的先进产品和技术,创造性地建立多媒体教学智能中控管理系统。这样的系统将由中控管理子系统、监控管理子系统、网控管理子系统、流媒体课件实时录播系统组成,与传统多媒体教学系统相比较具有如下优点:
2.1 批处理开关机
可以通过中央控制室的多媒体中控管理子系统实现对所有多媒体教学系统内的主控柜和各种硬件设施(如电子柜门、电脑、投影、电动屏幕、功放、IP电话等)的批处理开关机。在多媒体教学系统上课的老师就无须填写使用登记表和领用、归还控制柜的钥匙,从而可简化多媒体使用的手续。
2.2 内置IP电话与远程控制
能够在中央控制室通过监控管理子系统以及中控管理子系统中的内置IP电话与远程控制功能,及时发现并维护多媒体教学系统出现的故障,做到出现故障能在第一时间内解决,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了故障对正常教学的影响。只需在中央控制室通过多媒体网络中控管理子系统,就可以对每一间多媒体教学系统内的计算机同时进行查杀病毒、软件安装和系统升级,这将大大减轻管理和维护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2.3 网络环境教学质量监控
监控管理子系统以及中控管理子系统允许教学管理人员在校园网内任何有计算机的地方,通过授权就可以实时对每间多媒体教学系统的授课情况进行教学质量监控,方便管理。
2.4 实时录播
在中央控制室可通过流媒体课件实时生成子系统,由一名操作人员控制,就能将优秀教师所授课程的内容进行实时的录像、整合、编辑、播放,提高时效性,实现优势资源共享。
3 网络环境下智能中控多媒体教学系统设计
3.1 系统概述
多媒体智能中控管理系统由智能中控管理系统、监控子系统、流媒体课件录播子系统、网控子系统四部分组成。能根据课表自动开启或关闭教学系统设备,自动诊断故障。通过图形化的显示界面,实时显示多媒体教学系统内中控、投影机、计算机、主控台的工作状态。远程监视教学系统计算机桌面内容并能接管键盘和鼠标,方便进行远程处理与控制,从而实现对故障的快速排查与维护。全方位、高清晰、实时监控,随时提供设备状态预警。系统能自动生成流媒体课件,完成宝贵的课件资源积累。
3.2 总体结构设计
整个多媒体智能中控系统,是由总控室、传输网络以及各独立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设备三部分组成,其中总控室包括一台专业服务器和多台高配置多媒体计算机,分别完成设备控制、视频监控、网络控制、教学录播、课堂直播等工作。传输网络包括现有校园网和监控网络。多媒体教室内设备都可通过IP数据包在校园网上传送。监控的视频信号、音频信号可通过专用监控网络来传送。各教室相对独立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较多,由智能中央控制器进行集中管理,主要完成上课时教师所需AV设备间的视频、VGA信号的切换等。
3.3 主要系统功能设计
(1)智能中控管理系统。
系统应操作简单方便,可实现远程一键开启与关闭教学系统内所有设备(投影机关闭时可设有3-5分钟散热延时),并完成设备检测与故障排查。教师只需按课表安排,进教室即可进行多媒体教学。主控台有蜂鸣器提示教师推开主控台,教师在柜门锁闭时可通过一键呼叫功能与主控室直接联系;非接触式IC卡,可实现刷卡自动打开主控台和多媒体系统。
多媒体控制系统的核心设备可由控制计算机与教室内集中控制器组成,所有操作由控制计算机向集中控制器传送232串口指令完成。集中控制器具有VGA矩阵、视频矩阵、音频矩阵、讲台门磁、投影机断线、电脑断线、大门门磁、投影灯开关检测模块、IP电话对讲、一键开关机等功能模块,通过集成电源管理,控制电动幕、投影机、电脑、功放等设备。
(2)监控子系统。
多媒体教学系统全部实现不间断高清晰数字监控和全数字录像,能实时监控多媒体教学系统的课堂和设备运行情况。监控系统可同时保持与教务处长及教学主管副校长、校长办公室的连通,真正实现高清晰教学质量实时监控。监控系统的录像(其摄像头可以远程任意变焦、350度自动旋转)、回放、自动保存、更新都可通过内网实时传递,同时还可以通过大屏幕背投系统监看所有多媒体教学系统。监控信息可经过系统录制、编辑后,作为节目源供播放或点播。
监控显示画面可手动、自动切换,可25帧/秒全屏显示,可单画面、四画面、十六画面回放,压缩算法MPEG-4/H.264,录像速度50-200M/小时/路,音视频同步,可设置COM口与485的转发速率,可控制云台镜头与快球。
(3)流媒体课件实时录播系统。
流媒体课件自动生成子系统的功能是通过软件实现完成宝贵的课件资源积累,把整合叠加的视频、音频和计算机图像(课件)数据保存到教学系统端或者远程服务器上。系统可采用流媒体技术课件到Internet。视频课件同步录制、同步生成、同步直播、同步网络存储、实时点播。适应宽带到窄带。
在视频压缩策略上拟采用目前世界最先进的MPEG-4压缩编码技术,对连续性或清晰性计算机画面采取智能变率的压缩技术,清晰度可调,以调整数据量;采用流媒体格式传输,可以选择不同的编码压缩格式;实现在窄带上传输动态性高的变化。通过VGA采集,不需要在教学用计算机上安装任何特别程序,就可以将计算机显示器能显示的内容全都采集(包括视频画面)。系统通过网络远程控制管理,网页式录入、维护;自动生成、自动同步更新记录库。
(4)网控子系统。
网控子系统可以对教学系统中各计算机进行远程管理,进行系统病毒库升级、远程维护,达到实时维护的效果。具有网络对拷功能,可以快速将一台机器上安装好的系统部署到整栋教学楼的所有计算机上。网控系统通过发射端收集所有网卡的MAC地址,在发射端进行排序,然后将参数传递过去,就能将所有的计算机的IP地址进行自动分配、修改并固定下来、通过传递参数还能实现批处理修改计算机名、设置DNS和网关等。
4 结束语
随着国家、省、校三级教育质量工程实施方案的出台,加强学科建设、深化教学改革、严格教学管理、保障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已成重中之重。智能化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应用与管理,与教学改革创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经济管理院系要在教学活动中广泛采用信息技术,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逐步实现教学及管理的网络化和数字化。
参考文献
[1]彭妙颜. 多媒体视听教学系统中的智能化群体互动技术[J]. 华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6,(1):69-70.[2]万华明,吴军,易力. 可管理开放式智能网络化多媒体教室教学系统的设计构建与实现[J]. 江西科学,2005,(3):259-263.
关键词:会计技能;全盘账;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一体化
一、会计技能教学的现状及重要性
当前,众多中职学校均注重在会计专业教学之中加入实操技能课程,以此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力求让他们一出校门即可上岗。笔者完全认同这一思路,但问题在于如何才能把握学生应当学些什么技能,以及该如何设计课程、如何训练、如何考核,在各个学校都是零散无序、无系统化地进行,主要体现在课程安排不合理、各个教师之间各自为政、教学设置配置不完备、训练和考核办法不科学等,以致学生对本专业认识模糊、学习目标不明确,最后还是不能体现出应有的技能优势。
作为中职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明白,必须把学生的动手能力放在培养任务的第一位,使学生真正成才。
首先,这是市场的需要。没有一个企业主会聘请一个只懂理论而不会动手操作的毕业生,相反,他们喜欢动作麻利、做事干脆利落,可以“用手”快又好地完成工作任务的员工。事实上,在实务之中,需要的不是丰富的理论,而是熟练的操作技能。而操作技能是可以通过科学的培养后得到提升的,这与所谓的“智商差异”并没有直接联系。
其次,当下大专院校毕业生非常多,对于中职生来说,他们有着学历上的绝对优势,但其理论水平是中职生无法比拟的,因此,与他们“拼理论”是不可能的,唯有依靠“技能”优势才能使中职生对大学生形成一种“不对称”竞争,争取得到用工者的青睐。综上所述,中职会计教育必须与大专院校区别开来,侧重技能教育。
二、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人员
这个问题非常容易回答的,例如要掌握基本的经济理论知识,懂得登账薄,编制财务报表、计税和报税,能做相关财务分析,同时熟悉办公软件和财务软件等。然而,上述都是相关教学大纲上的指导思想,有其共同的特性——抽象和笼统。
在此,我们看看以下两则会计岗位的招聘简章:
第一则:①中专及以上学历,财务相关专业;②熟练使用电脑,熟悉财务软件,独立完成全盘账;③具有出纳、收银工作经验者优先;④有良好的职业操守。
第二则:①中专以上学历,会计学或会计电算化相关专业;②一年以上一般纳税人企业工作经验;③能按照公司的财务制度报销结算公司各项费用、制作财务报表;④熟练使用Word、Excel等办公软件及熟练应用财务办公软件。
通过这两则招聘广告,我们就可非常清晰地知道,就业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人员:懂出纳实务、懂做账和操作会计软件。再综合分析得出最后答案——市场需要的会计人员必须具有以下三种技能:
第一,点钞和盲打计算器技术。前者为出纳人员必备技术,后者为出纳和会计人员的基本功,是财务工作能顺利、高效地展开的条件,两者都是财会人员业务素质的外在体现。
第二,独立制作全盘账。制作全盘账,不限于懂得记账和制作财务报表,亦包含了计税和网上缴税、缴社保费等面向管理部门的业务。
第三,计算机基本应用能力。包括文字快速录入,小键盘数字录入,Word、Excel等办公软件及财务软件的应用。
三、如何培养学生三种会计技能,实现全能化、一体化掌握
我们弄清楚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必备的三项技能后,接着探讨另一个问题:怎样训练和考核这三项技能呢?
(1)点钞和盲打计算器技术的培养。
①点钞技术的训练和考核。先是点钞技术的训练方法,这是出纳岗位的必需的本领。一开始要从指法抓起,为了适应工作需要和有较高的工作效率,建议学生学习和训练银行业所采用的“三指三张点钞法”,即一次能数出3张钞票,33次就能数出99张,再加1张就是100张整数,接着再以100张为单位扎成一叠。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每个学生手中备有100张“练功卷”,每天练习10分钟以上,做到能够连续不间断地用三指拨动“练功卷”,声音连贯、动作标准且有规律,同时准确性高。
考核:学生经过3个月的训练后必须掌握正确的点钞姿势,10分钟内能数出1200张“练功卷”,并按要求将每100张捆成一叠为合格,达到2200张(22叠)以上的为100分。4个月后,每个学生应该进一步掌握快速“配钞”的技能。所谓“配钞”即是随意配出由各种不同面值钞票组成的金额,如¥3567.43元,这里要求学生先数出35张100元面值的练功卷,再加上1张50元、1张10元、1张5元、2张1元、4张1角、3张1分,总共就是¥3567.43元,并在15秒钟内完成,“配钞”过程中动作、声音要连续、干脆。
②盲打计算器技术的训练和考核。财会专业人员打计算器必须快而准,这是专业素质之一。练习打计算器必须达到不看键盘即所谓“盲打”的程度,当然不限于盲打,还要求懂得使用计算器的记忆功能、连加连减功能、小数点设置功能等常用功能。练习该项目要求学生备有财会专用大键盘计算器,初学时,先是练习指法,即培养手指的“肌肉记忆”,让每个手指“熟记”自己所管辖的数字所在位置,接下来便是练习加、减、乘、除法及混合混算。练习目的是达到快速“盲打”的程度,拍打声音连续不间断,同时保证高准确率,好比我们练习文字速录一样。本训练项目并没有什么好方法,唯有刻苦练习。
考核:盲打计算器与点钞一样,要求快而准、动作干脆。具体考核要求为:20分钟内完成由20个3到6位数值组成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题目,即共三道大题,每道20分,再加上乘、除法各20道,每道2分,全卷共100道题, 80分为合格。
诚然,点钞和盲打计算器技术的训练方法和考核标准是不能僵化的,只要能达到快而准的目标,是不必过分在意方法和标准的。
(2)独立制作全盘账(含电算化会计)能力的培养。
所有人都认为,对于在校生来说,这一能力很难实现。然而,笔者认为,如果要求一个在校生能够灵活地应对变化多端的实务当然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要求学生能独立制作全盘账的目标是:学生必须掌握整个账务处理的全部过程。据笔者在记账公司调查了解得知,新到岗的毕业生,最显著的共同的难题是“我下一步该做什么?”,而不是“怎样做?”,究其原因,在学校期间,各校均设置了实操课,这些实操课完全涵盖了一般记账技术,对于基础会计岗位而言,这些知识储备是足够的,但是学生在记账之后“该做什么呢?”,似乎无人知晓。教师在课堂上有讲过这方面的知识吗?当然有!只是学生无法将知识与业务流程连结起来而已,因而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所做的工作是处在整个流程之中的那一阶段,所以才会有“我下一步该做什么?”这个共同的问题。
教师讲了,课本同样也介绍了,为什么还是有此问题?我们细看教材,教材是将每一个业务流程分为一章进行介绍,这没有问题,问题在于过渡性语言却从不会出现,同时教师也甚少会告诉学生:“每一章代表一个流程,相互按顺序衔接起来的。”再者,每章、每节都采用完全不同的案例,这就进一步“离间”了章节之间的顺延关系。因此,多种原因促成了学生不能理解章节就是业务流程的表达,要按部就班地进行操作。
笔者认为,要训练学生独立制作全盘账的能力,只能依靠精简的全真模拟实操题,让学生完整地“走”一遍业务流程。并且,要求学生既能做手工账,又能在电算化系统上操作。在模拟实操题的设计上,不必追求难度和对学生应变能力的培养,而要注重让学生知道账务处理的全过程,让学生都能“一做到底”,清楚地知道“自己正处于第几个步骤,下一步骤是什么,还有多少个步骤”。以下详细说明。
(1)指导学生理清账务处理的全过程,解决 “正在做什么”和“下一步做什么”两个问题。
做账流程:收集原始凭证编写记账凭证登账编制会计报表计税和缴税、缴社保费装订记账凭证。
一共六大步骤,各步骤具体工作如下:
第一步,收集原始凭证的工作:对外出具和收集发票,对内制作入库单和出库单、现金收入和支出凭证、购销存记录表、网上认证增值税专用发票等。
第二步,编写记账凭证的工作:根据上一步收集回来的准确无误的原始凭证编写记账凭证,包括根据外来原始凭证编制往来业务、收付业务、涉税业务分录;根据自制原始凭证制作计提折旧分录、存货出库分录、各种结转分录等。记账完毕,将原始凭证按规定粘贴在记账凭证后面,以备装订。
第三步,登账的主要工作有:根据上期末数据将各科目的期初余额、根据汇总的记账凭证将本期的发生额登记到对应的账薄上,最后结出本期末余额,这一步俗称“过账”。
第四步,编制会计报表工作:即我们根据账薄加计相关数值后填列到规定格式的财务报表上。这一步工作相当明确,学生最容易理解这一步骤所处的位置——账务处理的后阶段。
以上第一、第二步骤可以在电算化软件系统里直接录入,第三、第四步骤也可以通过电算化系统来自动实现。
第五步,计税和缴税、缴社保费工作:当前计税和缴税、缴社保费工作都是通过网上申报填列的,所有税种和社保费都必须通过国税和地税的网站申报办理。其操作并不烦琐,只需要通过公司申请一个纳税账号,然后在网页上填列各税种的计税基数,(通过税务部门的审核后)即可自动扣账,无须到现场办理,只需在扣账后到银行领取扣账单,作为记账依据。
第六步,装订记账凭证工作:记账凭证通常是按月装订的。先要明确记账凭证的装订顺序:科目余额表银行对账单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按业务发生时间顺序排列的本月的记账凭证所得税计提和相关结转业务的记账凭证,最后正确填写装订封面。
(2)独立做账。待向学生清楚描述上述流程后,即让每个学生开始单独制作全盘账务。
该项技能的培训,在题目的设计上要求全面,难度和题量适中即可,以让学生能够较容易地做出正确的答案,这样一来可以让学生能够理清做账思路和顺利地掌握业务流程,解决 “正在做什么”和“下一步做什么”两个问题;同时,难度适中的题目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本项技能训练要求学生能够独立且正确地完成全盘账务,无需再安排正式考试。
(3)计算机基本应用能力的培养。计算机基本应用能力被视为职场的基本功之一,因而学生必须具备,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会计专业学生除了要掌握一般电脑办公软件的运用外,还要求他们学会Excel系统中财务管理模块等相关部分。因为计算机基本应用能力在教学中的运用已相当成熟,在此不作赘述。
四、三种技能必须有序培训、互相促进,实现一体化运用
三种技能是相互交错、互相统一的,其中,独立做全盘账是核心,其余两种能力是基本功,三者合一即可高效率地完成会计岗位上的工作任务。如下面所示:
点钞和盲打计算器独立制作全盘账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
三种技能都必须具备和能够综合运用,我们要分阶段地、系统地培训和考核:
首先,在一年级要求学生掌握会计基本原理和计算机基本应用能力,以及学会点钞和盲打计算器的动作要领。本年为“基础之年”。
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并开始考核点钞和盲打计算器技术,考核不合格者,顺延下一学期;第二学期开设全盘账模拟实操课程。本年为“考评之年。
第三学年,对三种技能进行综合验收。本年为“验收之年”。
五、会计技能训练与考证的联系
会计考证,在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专业教学中被视为重中之重,因为这是就业的利器。这一观点反映了现实,但是工作能力才是学生职场上生存和发展之根本,会计技能正是工作能力之体现,况且,会计技能恰好是会计考证所要求的能力,甚至比会计考证更贴近实际,因而会计技能的训练完全可以促进会计考证。只要学生的技能掌握到家,通过会计考证就是水到渠成之事了。
总之,只要我们不断创新,使中职会计技能教学一体化,就能培养独挡一面的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朱丽燕.中职会计专业一体化教学探讨[J].中等职业教育,2012(18).
1 巧用信息技术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科学落实新课标理念
信息技术是集图文信息、声像资料、网络资源于一体的新型教学手段。数学教师必须发挥这些硬件资源在教学中的优势作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的信息充足、资源齐备、形象多彩、丰富直观等特点,积极探索解决数学问题的新途径,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搭建信息化平台,实现资源整合的最优化,全面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科学落实新课标理念。
例如,在进行“相遇”的教学时,笔者利用电子白板进行授课,创设生活中的数学情境。上课时在白板上出示生活中的汽车或者行人“相向”或者是“相遇”的视频片段,通过视频的演示,使学生深刻理解了“相向”和“相遇”的真正含义,有效解决了概念教学中的难点,使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动态化,活跃了数学课堂教学氛围,拉近了数学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数学学习更贴近生活实际,更有益于学生接受。在演示之后,还可以让学生实际表演“相遇”或者“相向”的场景,从而深化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在应用中准确把握数学知识,增强学习效果。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学习数学搭建自主学习和自由发展的平台,大大丰富了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科学落实了新课程教学理念。
2 巧用信息技术进行游戏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好动、好奇心还很强。因此,小学生比较喜欢游戏式教学方式,对动态的信息较感兴趣。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笔者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入一些趣味性的数学游戏,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转化为学习数学的动力,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进行“平移和旋转”的教学时,上课伊始,笔者利用电子白板展示系列有关平移和旋转的动画片,有象棋的动画视频,有图形、木块等平移,还有风车、涡轮等物体的旋转。通过系列的动画展示,让学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区别和特点,通过视频的刺激,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学生发现问题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讨论和研究得出科学的结论,教师再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完整的结论。在本节课的训练中,笔者采用了游戏式教学,通过“闯关我能行”的方式,给学生设计了一系列的习题,学生每过一关,课件就能自动弹出不同的奖励,有的是掌声,有的是小笑脸,还有的是美丽的图片等。学生在这些较为感兴趣的奖品的刺激下,集中精力进行题组训练,科学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点,有效解决数学实际问题,增强学习效果。
3 巧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突破教学难点
小学数学中的绝大多数知识点是比较抽象的,对小学生来说是难以理解的。尤其是那些数学概念以及公式的推导过程,一些图形的转换等,学生接受起来更具有一定的难度。为科学解决这些教学难点,可以巧妙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动画展示。向学生出示这些知识点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新知产生准确的理解和掌握,直观地解决数学教学中的疑难问题,从本质上揭示数学概念、原理,通过直观展示,轻松解决教学重难点。
例如,在进行“方向与位置”的教学时,这个概念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学生也容易理解。结合教材特点,笔者在上课前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使学生从整体上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个大概的了解。在课上利用电子白板展示Flash课件,出示某家医院的平面示意图,让学生直观了解方向和位置的含义。如针对示意图中的餐饮部、外科楼、内科楼、门口、行政楼等位置,让学生到讲台上来,在大屏幕上指出谁在谁的什么方位上。比如:外科楼在内科楼的哪个方向?距离有多远?学生根据图上的信息,准确地回答出外科楼在内科楼东偏北50°,离内科楼60米的地方。教师还可以这样补充:内科楼在外科楼的西偏南50°,离内科楼60米的地方。学生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练习方向和位置的说法,有效激发学习的动机,灵活思维,极大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效果明显。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很感兴趣,学习效果极佳。
4 巧用信息技术整合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有利于发挥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作用,综合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现代教育技术能展示大容量的数学信息,存储的素材形式多样。这些课程资源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形式多样的展示,从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讲解“综合运用”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展示一系列的数学信息,让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实际情况,通过上网查询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如设计最佳的购票方案,如何进行银行利率的结算,等等。通过学习,大大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应用能力,为学生将来的进一步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5 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使数学教学生活化,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
小学数学教材中生活化的素材很多。教材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身边,使学生感觉数学知识很熟悉,学习数学很有价值,从而有利于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应对新教材的编写意图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挖掘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灵活机动地调整教材的结构。同时,还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生活化,让每个学生学有兴趣,感觉数学就在身边,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
例如,在进行“24小时计时法”的教学时,可以突破教材的结构安排,进行自主探究。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从网络上查询资料,了解钟表表盘的制作方法,从而能够利用竹签和纸板等材料制作数字表盘。上课时利用学生自己制作的学具进行时间的认识和计算。这样教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浓,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直观形象的感官刺激。这种直观的教学效果使学生乐于接受,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身边,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
总之,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有利于使数学教学贴近生活,为小学数学教学创设教材情境,让学会在观察、体验、想象、探究的过程中启迪潜在的智慧,实现教学中景与情的完美结合,有效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在学习中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情趣,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全面落实小学数学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关键词:教师;教学技能;策略
近年来,世界各国的综合竞争日益激烈,而竞争的核心是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创新教育的实施。这些都有赖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必须不断提高教学技能。
所谓教学技能,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运用教学手段、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主要包括选择教材内容与教法手段的能力、组织教学的能力、营造教学氛围和调控教学情绪的能力、讲解与示范能力、区别对待与因材施教的能力等。教学技能不是教师组织教学的简单行为特征,而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不断提升教师的道德文化内涵,还要不断对教师的教学技能进行强化。
一、强化教师的教学设计技能
这里所说的教学设计包括理论学习,同时也有实践锻炼。教学设计是一个分析教学问题、设计解决方法并加以实施,进而进行评价和修改,直到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的过程。在对教师教学设计技能的强化中,要注重以下三个环节。
第一,要强化教师的教材分析能力。教材的知识体系及每个知识点、知识单元在整体结构中都有一定的地位和作用,只有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才能全方位、多角度地分析教材,编写出合理的教学大纲,把握每个知识点及单元的重难点,安排合理的教学时数,以实现教学系统整体优化。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还是能力培养的过程和思想、意志、情感等发展的过程。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弄清楚教材中的思想、方法及其他隐蔽因素,挖掘课后学生自学内容并引导学生完成相应的知识扩展,使教学内容更贴近社会生活。只有对教材进行全面细致地分析,才能从总体上对教学过程进行科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第二,要强化教师的教学进程意识。教师在对教材分析后,要设计科学的教学过程。教学设计就是教学决策,也就是依据课程设计教学。教师要对整个课程的教学进程和每节课的教学进程进行整体设计,突出重点,解决难题。教学过程设计得好坏,关系到整个教学的成败。在课程设计中,要把握好课程的整体结构,明确课程目标,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强化教学进程意识,不能简单地认为就是按照一定的进程来安排一定的教学内容,而是要强调教学进程的系统性,强调课程的系统性与教学系统性的有机结合。在这个结合过程中,既要强调对进程的整体把握,也要强调对进程的系统调节。就具体的一节课来说,进程意识就是一节课的结构意识。这个结构意识不只是一个时间进程的概念,还是课程资源合理而科学开发利用的活动机制,既要强调时间效益,也要强调资源利用的效率。
第三,要强化教师的教学模式意识。教学设计必然要涉及教学模式设计,教学过程必然要通过一定的教学模式来表现。所以,强化教学模式意识,要准确把握不同教学模式的优缺点,掌握不同教学模式的操作方法和技术。创意教学、案例教学、讨论教学、灌输教学等都有各自的操作方法和技术。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根据课程的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来进行教学设计,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各种模式的优势。教学模式只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在教学模式中,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强化模式意识,实际上是要强化教师对不同教学模式的优点进行重新选择整合的意识,要强化教师对各种教学模式的功能进行再开发利用的意识,更是要强化教师对教育资源、教育智慧和教育思想进行开发、创新的意识。
二、强化教师的教学行为技能
教师的教学过程要通过教学行为来进行,要想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必须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技能进行强化,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第一,要强化教师的教学组织技能。一节课的教学效果由教师的教学组织技能所决定。我们习惯把组织教学当做一种教学手段,目的是保证课堂教学秩序。从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来看,教学组织的功能发生了很大变化。组织教学不再是以维护课堂教学秩序为目标,而是为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服务。因此,组织教学的技能不再是过去的管理模式和约束模式,而是平等的对话模式,是以教师的教学艺术来唤起每个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内在关系是教学过程创造主体之间的交往、对话、合作、沟通关系,这种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中得以展开和实现。”这里有两种行为技能需要加强训练,一是如何与学生平等对话,二是如何使教学富有艺术感染力。平等对话重点是教师对自己的角色定位,这取决于自己的角色意识。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中,首先心中要有学生,对学生充满关爱,对每个学生负责。这种角色意识的形成,需要对教师加强民主思想的强化、职业责任感的强化和教学价值观的强化。角色意识的强化有助于角色行为的形成。只有在内心把学生放在平等的地位,在教学中才能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才能使教学走向平等和民主,使学生获得尊重感。
组织教学的技能,尽管有很多种行为方式,但关注学生的行为技能和平等对待学生的行为技能却是最有效的教学组织技能。当然,作为教师,更高层次的组织教学的行为技能则是教师的教学艺术,包括讲和问的艺术、引和帮的艺术、静和动的艺术等。这些构成了一名教师教学艺术行为技能体系,也就是如何讲、如何问、如何引领、如何帮助、如何让学生静心听和思、如何让学生主动做等。如果一名教师把民主的教学行为技能和艺术的教学行为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的不同环节加以有效利用,就会全面增强其教学组织技能,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文化环境。
第二,要强化教师的教学语言技能。教学语言技能是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运用和组织语言的技巧和方法。教师的素质和学问主要是靠语言表达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教师所研究的一切问题,最终都必然回归到教师教学语言上来,如果一名教师的教学语言技能不高,那么就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教学语言以其功能划分,可以分为五种类型:常规教学组织性语言,引入新问题的引领性语言,分析问题的逻辑性语言,概括问题的整合性语言,探索问题的启发性语言。我们在常规组织性语言技能的训练上,要把重点放在语言的规范和创新上,要依据社会发展和学生的心理发展来设计课堂教学组织语言。引入新问题的引领性语言技能训练,要考虑新问题与老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抓住联系的关键环节,形成准确的认知方向和深刻的理解水平,还要考虑新问题表述的外在语言形式,即用准确、简单而有方向性语言提出要解决或让学生思考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新旧联系,注意新问题的引领性和指向性,让学生一听就知道,这需要教师有坚实的语言文化功底。分析问题的逻辑性语言技能更是教师内功的体现。只要进行经常性的教学反思,教师就会发现自己存在的语言问题,就会意识到自己所讲的内容和问题没讲明白,没有按逻辑关系分析透彻。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重要的就是注意分析问题的语言技能,先讲什么、后讲什么、讲到什么程度、所讲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阶段性概况是否准确和科学等,抓住这些要素进行经常性训练,持之以恒,就可以练就高超的教学语言技能。概括问题的整合性语言技能训练的重点是提高教师理解问题和概括问题的能力上,理解和概括能力不提高,只训练外在的语言组织形式是不可能高度概括地表达相应思想内涵的。探索问题的启发性语言技能的强化核心就是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评价标准,也是教师综合素质的集中反映。
教师教学技能的强化是多方面的,而教师的教学设计技能和教学行为技能的强化是其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只有加强对教师的设计技能和行为技能训练,才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