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习化学心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提高员工思想素质,增强员工依法合规经营的理念
加强员工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学习,加强思想教育,这是从源头上杜绝违规违章行为的重要手段。加强对员工的风险防范教育,使大家都认识到社会的复杂性和金融经营风险的普遍性,认识到信用社本身就是高风险行业,必须把风险防范放在第一位每天从自己的岗位做起,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自觉抵制各种违纪、违规、违章行为,要根除以信任代替管理,以习惯代替制度,以情面代替纪律,珍惜自己的职业生涯,视制度如生命,纠违章如排雷,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规范操作,从源头上预防案件的发生。
二、建立建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内控管理
从近几年金融系统发生的经济案件来看,“十个案件九违章”有章不循,违规操作,检查不细,监督不力,实属重要根源,无数案件、事故、教训,都反应出内控管理还存在一定的漏洞。正是制度的不完善,才导致一些人有机会钻空子,从而给国家资金造成损失。我们应该吸取教训,不断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将内控管理当作风险防范的前提条件,要认真扎实地贯彻执行案件防范责任制的规定,促进内部防范机制的强化与完善,努力做到在规范的前提下发展业务,在发展业务的同时,加强规范管理,以保证各项业务的流程和规章制度的约束之内进行。使各个从事不同岗位的员工从自身岗位上找工作漏洞,提出合理建议,为完善内控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关键词】信息技术应用化学探究
化学是21世纪的核心科学,它是生物、医药、材料、能源、环保等学科的研究的基础,并越来越多地与人类的社会活动发生关联。传统的化学课程资源是相对封闭、陈旧的,缺少与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生产的联系,缺少与化学发展史和现代高科技发展的联系。信息技术包括信息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以及各种各样的设计工具,极大地丰富了学习资源,优化了化学知识的呈现方式。信息技术使建构主义理想中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成为现实,使师生之间或学生与学生之间都能平等交流,互相激励,共同发展。
1.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提出问题环节
提出问题是探究性学习中的首要环节,对于诱发学生探究动机、引导学生进入主动探究状态具有重要作用。这就要求要探究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且尽量贴近学生实际。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应直观、生动、富有启发性,能够唤起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和解决问题的热情,利用信息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优化提出问题的环节。
1.1应用网络技术发现探究问题。在平素的学习中,化学教师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和了解关于化学科学的社会问题,从中发现与课堂学习有关的内容进行探究。如学生在科普网站上看到酸雨的资料时,会在学习SO2性质、硫酸工业制法、氯碱工业和硝酸性质等化学课上时提出有关问题,尤其是酸雨的成因、化学成分及化学反应原理等问题,从而产生探究的欲望。
1.2应用多媒体技术创设问题情境。在“碘与人体健康――氧化还原知识的复习”的教学中,教师先给学生播放碘与人体健康关系的录像片段,生动的画面、真实的场景和形象的模拟给学生以强烈的直观视觉感受,让学生体会到研究有关碘元素化学知识的趣味性和必要性。信息技术可以方便地将视频、图片、动画、声音等媒体整合在一起,从而优化问题情境的呈现方式。
2.在探究活动环节中应用信息技术
探究活动是探究性学习进行的核心环节,是学生利用各种探究手段和工具获取相关资料和数据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化学探究活动中,除了化学实验外,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更方便、快捷、高质量地完成某些探究任务。
2.1网上查询有助于获取大量相关资料。学生从互联网中搜索、查找、评价和收集相关信息,研究相关问题;学生从科普类网站搜集化学史、生活中的化学常识、最新的化学科学研究进展等资料,以帮助学生分析和研究相关化学问题。
例如在讲“元素周期表”时,可以让学生在网上查找关于元素周期表被人类发现的故事,然后让同学们在课堂上将搜索到的故事进行交流,并且互相补充,这样同学们不知不觉的就已经学习了元素同期表的一些规律,因为故事中会提及门捷列夫是根据何种规律发现并组织成元素周期表的,还会提及到其他科学家关于元素周期表的一些规律的补充。这样,既创造了一个很好的主体性课堂的氛围与开端,又让学生尝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因为书中所讲的一些规律已经被他们在搜索故事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能给他们一种收获感。
2.2动画模拟软件有助于解决微观物质结构问题。现代信息技术对图形处理能力高超,利用这一特有功能可以降低学习难度,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学生也为其形式之新颖、声画之精彩而耳目一新,产生乐学情绪。
例如在“化学键”一节中,利用动画模拟核外电子运动和化学键的形成就很成功。计算机的二维和三维图像与动画模拟达到了其它教学手段无法或很难达到的效果。它把形成离子键时的电子转移、阴阳离子的形成、离子间引力与斥力的平衡都表示得清清楚楚,使学生有了直观的感受,能较科学准确地理解化学键的实质和特征。再如应用动画软件模拟模型金刚石晶体与石墨晶体、冰与干冰的结构特点等问题,可以帮助学生从多角度、更细致地观察晶体的结构。
2.3数据处理软件有助于分析化学实验数据。利用数据处理技术分析实验数据、绘制图表解决pH计测定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问题。利用饼图分析酸雨成因使同学对酸雨的主要成分一目了然。
2.4化学实验软件有助于某些化学实验的研究。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的质谱仪,分析实验数据;通过模拟的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原子的存在,这使学生有可能像化学家那样进行科学研究,从而使学生获得进行科学研究活动的体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实地探究的动机和愿望。因为它并不能代替实际科研中的仪器分析和实验观察。
3.表达交流环节中应用信息技术
表达交流是探究性学习中学生形成正确概念、共享研究成果、得出科学结论、彼此相互提高的阶段。信息技术有助于学生提高化学学习效率并提高学生表达探究成果的质量。信息技术使交流具有更快速、灵活等特点,可以丰富和补充传统师生交往和互动方式,使之更广泛、更深入及更开放。
3.1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表达探究成果的工具。使用Office-2003组件完成文字处理,尤其是一些特殊符号,可以方便地书写化学方程式,绘制原子结构示意图等。如“维生素C”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总结已学的有机化学知识,并鼓励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展示。有的同学用Powerpoint制作成幻灯片投影,巧妙地应用了其超链接的功能,将有机化合物之间的官能团的转化关系立体、网状地表现出来;有的同学用CW3软件书写有机方程式并介绍该软件的下载地址。
3.2信息技术作为师生、生生交流的工具。利用网络技术的BBS论坛、班级校友录论坛、网上聊天室、QQ和电子邮件甚至可以用上通讯工具如电话、手机短信等,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开展研究性学习,同时可以把网上学到的知识输入电脑,与全班同学共享等通过网上交流开展合作学习。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学习有了动力,发挥了创造精神,实现了学习的自我反馈。
4.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探究性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4.1选定适宜的探究性学习内容。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探究性学习是属于自主性、高知识密度的学习方式,对于仍以传递间接经验为主的学校课堂教学而言只是众多教学模式的一种,选定适宜的学习内容是教学设计的首要工作。探究性学习内容首先必须是基于探究的、能自然地整合各种探究工具,其中包括利用信息技术。
例如在“乙醇”一节中,在课程设计中我们将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按照乙醇的结构、性质、制备和用途、醇类的分类、醇类的性质、酒文化六个方面进行分类,搜集了许多相关图片、文字资料和教学课件,整理了部分网址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和参考。同时借用了一间多媒体教室,每位同学一台微机,所有老师和同学的电脑都与Internet连接。然后教师在投影仪上列出当天的课题“大话乙醇”。同学们对此课题觉得很新奇,产生一种想知道和探究其中究竟的感觉。
4.2保证合理的探究性学习过程。探究性学习过程的合理性要求教师精心的组织与指导学生开展工作,而绝不越俎代庖、粗暴地干预学生自主探索的探究过程,不片面地追求所谓“唯一结果”的结果而抹杀“求真”的科学精神。
在实际教学中如果盲目地依赖于信息技术而把所有的教学环节全部使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出来,用课件代替板书、用Flash代替学生实验,那么教师就会成为信息技术的奴隶,只起到了播音员和解说员的作用而起不到教师应有的主导作用。
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把知识的传授过程设计成一个斜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顺竿爬”。随着教学手段的丰富,还要考虑各手段应用空间的分配问题。怎样把学生从兴趣引入思考是整个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不要让学生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上,让他们怎样深入探究下去是教师应时刻注意的。
在信息技术处理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识别和选择有效的网络信息,介绍优秀网站,帮助学生学会使用Google、Baidu等优秀网络搜索工具;鼓励学生采用数据采集软件、数据处理软件、图像处理软件、文字处理软件等收集、分析和解释数据之间的联系,为最终的探究结果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5.结束语
高中化学新课程力求改变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把倡导探究性学习放在突出地位。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必将加速这一变革目标的实现,在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崔静.《中学化学实验的计算机模拟》,《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7):27
[2]费金忠.《多媒体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武进教育网
[3]余胜泉.《基于Internet的学习模式》,《中国电化教育》,1998.4
5月30日,董事长充满激情的8个小时的精彩讲解和培训,把经过十四年的积淀、沉蕴的企业文化,提炼了出来,展现在大家面前,让人耳目一新、为之一振、欢欣鼓舞,我深深地感到,新的企业文化体系的建立和推广,必将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血液和活力,当前企业发展的瓶颈一定会由此而突破,企业一定会由此而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企业的基业长青得到了切实保障!
整个企业文化体系处处体现着以人为本的基调,充满着人文关怀的精神,蕴含着深深的人生哲理,让人感到温暖、温馨、尊重、自豪、激情。企业的使命由原来的大而空、遥远不可触摸演变为现在的“员工幸福,顾客满意”,更加现实、贴近大众心理;企业愿景由原来的模糊、不明确,变得更加具体、清晰:“员工实现梦想,企业健康长寿”;核心价值观:诚实守信、用心服务、敢于担当、感恩回馈,不仅体现着做人的道理,更体现着立身于社会之道和生存法则;家文化的营造:爱心、信任、责任、宽容、和谐五大元素的融入,会把大家庭中的每个成员熏陶得完美、完善、和谐、荣辱与共。“卖放心商品,做良心企业”的企业宗旨,彰显着企业生存的底线和社会良知的责任感。“诚信、务实、拼搏、创新”的企业精神,是企业永恒发展不变的精、气、神。
企业文化体系中的五大应用理念:人力资源理念、经营理念、管理理念、服务理念、营销理念。是企业各个环节的实操行为规范,每一部分都包含有宗旨、目标、措施、策略,这些行为规范,不仅是企业价值的心灵取向、外在表现,更是企业要达到目标的理性选择,具有明确、清晰、健康、向上、实操性强的特点。
可以说新的企业文化体系的建立在企业的发展史上应该是划时代的标志,它的推广必将成为企业的动力之源、治理之本、凝聚力之魂,是企业取得成功、不断发展壮大的关键。
企业文化体系的确立后,如何推广宣传、落地生根,应该是下一步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以后我们应持续不断地将企业文化理念渗透到每个员工心中,渗透到大家的服务工作和管理工作中;贯穿于每个工作流程、工作标准、工作考核中,把企业文化理念作为我们的行动指南,让所有员工都能够共有企业文化所体现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如此,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才能轻易实现,企业内部的凝聚力才能真正增强。只有当员工深刻的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符合企业文化要求的,处处以企业文化来严格要求自己,那么企业文化才能真正的发挥其终极的效果。
我相信,在新的企业文化的指引、熏陶下,大家一定会在万果园大家庭里充分发挥个人的潜力,心情舒畅地得到发展、得以创新,不断完善自身素质、素养,不断提升自身的价值、含金量,齐心合力将企业规模做大、实力做强、形象做优!愿每一个万果园人在万果园大家庭里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愿万果园企业健康发展基业长青!
——集团公司行政部范渭东
企业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企业文化顾名思义,是指企业所创造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也是企业所形成的具有自身个性的企业使命、企业精神、经营宗旨和价值观的综合。
2011年到2012年间,公司通过近一年的全体动员组织,在董事长亲自带领下的企业高层领导团队,对企业经营十四年来,积淀下来的优良品质和传统进行梳理,形成了一套具有万果园特色的文化体系。
我们以“员工幸福,顾客满意”为使命,坦诚而真挚的表达了企业对于自身经营的目的定位。并由此延伸出了让“员工实现梦想,企业健康长寿”的企业愿景。企业给广大员工提供稳定的工作、满意的收入、发展的空间、开心的生活,使其具有成就感,成为家庭的支柱和骄傲;而员工回报给企业的是通过各自在岗位上的不断努力,为企业持续稳健的发展提供不断的动力,促进企业和谐向上的文化建设,打造高效廉洁的团队,使企业最终成为倍受行业推崇和社会尊重的企业。这种企业与员工之间形成的“家与家人”的亲密关系,让每位员工都是家庭中的一员,都充满爱心,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和支持,彼此宽容,共同承担起家的责任,共享和谐幸福,让每一位家人都能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形成了特有的“家文化”。
企业当中有部分员工对工作充满了热忱,但是工作方法不得要领,造成了工作中的迷茫与被动,更有甚者,还引起了其他员工的不满。少数管理层有时做了一些不出成绩的工作,有苦劳而没有功劳。企业基于这种现状,在对企业文化梳理的同时,结合现状,对企业的应用理念进行了规范,从人力资源的用人理念,确定了企业所需的人员标准,到人才理念,明确了员工成为企业人才的方向,再到团队理念,提出了一个优秀的团队,尊重是前提,信任是基础,协作是高效完成任务的保障等优秀理念。加强团队凝聚力,通过团队协作可以集中力量在短时间内完成个人难以完成的任务。我们将管理宗旨定义为:一切为了员工的幸福。我们管理的宗旨是成就员工而不是利用员工,我们的管理是建立在有爱心的基础上,我们通过以人为本的管理策略,用爱心为员工创造温馨、宽松、积极上进的环境,不断培训业务技能,为员工做科学清晰的职业规划,最终的目标是要帮助员工实现梦想。
关键词:分析化学;实验;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14-0067-02
在现今的大学教学过程中,学校很注重化学实验教学,在化学实验的教学中,我们要以化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1]为出发点,设计出适合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的实验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和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绵阳师范学院对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方法进行了一定的研究。经过多次的实践教学及取得的成绩评析,我们设置了一套具体的改革操作方案,如下:
1.在实验课堂上坚持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思想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中,由老师担任整个实验的原理、步骤等实验内容的指导者,实验开始之前老师就将所有的关于该实验的原理、目的、步骤、注意事项等全部讲给学生,而学生也就只将听讲的重心放在该实验的步骤上,而且很多学校定制的实验教材将实验的原理、步骤等非常详细地进行了叙述,因此这种教学方法必然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对教师和教材产生严重的依赖心理,其结果必然造成学生实验前不预习,即使“预习”也不思考,实验时按部就“搬”,实验后不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不思考、不讨论这些不良现象[2],最终导致他们并不能理解整个实验的核心和思想,也不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何谈创新与个人发展。对于这种问题,我们认为可以采用以下解决办法:
(1)改变实验教材的编写,锻炼学生自主能力。
我们的分析化学实验教材除了一些练习基本操作之外的实验,都只给出实验题目,然后在实验之前组织学生分组自行查找资料和商讨,来了解该实验的实验原理、目的,实验中所需的试剂、器材,制订好实验实施细则以及该实验的注意事项和实验后我们应该思考什么,然后每一组的商定结果都写成报告交予老师审核,若老师认为该方案可行,该组成员就应在实验前一天将实验所用试剂和器材备好,并记录实验仪器规格和试剂级别,以备实验所用,从而锻炼学生的自主能力。
(2)提供上台讲课机会,让学生更专心地投入。
前期工作准备好后还应让每一个学生都上台当一次“老师”,老师在旁边进行指导,从而锻炼学生的讲解操作能力,还能更有效地纠正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错误操作,老师也可从学生的操作或某些疑问中有新的心得,体现教学相长。
(3)实验中老师提问,实验后组织讨论。
老师在学生做实验的过程中可以随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还可以将这种问答计入平时成绩中,让学生对实验前的预习更有积极性,同时将所学知识记得更牢固。实验结束之后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将实验中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老师和学生一起解决。以达到问题及时解决的效果,锻炼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也能促进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
2.加强学生基本操作的训练
现今的化学专业本科大学生应聘工作时常常会碰到这样一个现象:很多企业在聘请人才时往往会要求受聘人员进行一定相关专业知识的基本操作,而且这些操作是在校时的一些非常基本的操作,但是很多学生都做不好,有的甚至不会做。面对这样的现象我们就应该更加加强学生基本操作的训练,具体的方法为:在平时的实验课中老师应该向学生演示实验操作,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演示实验中重要操作,在学生自行练习时老师还应不停地查看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手法,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实验操作技能。另外,我们在期末考核分析实验时应该设置理论和操作两大模块,理论考试是为了让学生更准确地掌握所做实验的原理和步骤,在理论考试中我们还可以加入平日老师让学生注意的一些细微操作;操作考试就是对学生的操作手法的考验,考试时老师看学生是否注意那些细节而考虑是否给分,这样既可使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习惯,又可使学生将基本操作牢记于心。
3.分析实验中的分析样品多样化
现在大学中的学生分析实验大多为无机样品的分析,有机样品所占比例很小,导致有些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会摸不着头脑。因为很多学生会在环境监测部门、自来水厂、食品检测部门工作,而这些单位有很多分析工作需要检测的是有机物质[3]。因此我们在学生实验中制订了一些有机样品的分析,如食用油的测定等,学生在平时的操作中了解了这类样品的分析,在如今的多变的社会
环境中才能更好地立足。
4.增加仪器分析在分析实验中的分量
大学就是一个给社会输送人才的地方,现今社会发展很快,分析工作中所用到的仪器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增多、不断更新,因此我们现在就应该加强学生的仪器分析能力,让学生使用仪器多多对我们生活中的物质进行分析检验,掌握技术,以免学生将来的工作和学习受到影响。仪器分析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让学生从中学到许多有关的知识和技术,开阔学生的视野,还可以提高学生从事创新活动或探索新知的信心,为将来学生的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4][5]。
5.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参加科研
在有关实验的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得到训练之后,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开放实验室,为那些对分析化学实验感兴趣的学生提供一个较好的练习与学习环境。在保证实验课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去科研实验室参观,感受科研实验气氛,实验操作技能好的学生还可以跟随导师进实验室做各类科研实验,掌握查阅文献资料、从事科学研究及撰写科研论文的基本方法,锻炼实验技能,更加增强综合实验能力,并为以后的毕业论文的撰写打下坚实的基础。
6.现代技术与实验教学的合理嵌套
在如今飞速发展的社会中,为了与社会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相适应,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举足轻重,可是我们并没有很好地将其应用于我们的实验教学中。在我看来,首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弥补实验教学中有些大型仪器操作不便的缺点,比如质谱仪等精密贵重仪器,让每位学生都能通过多媒体见识这样的仪器,并了解仪器的使用原理和作用,这样不仅为教学添了些趣味,还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仪器操作方法,学生以后进入社会工作便不会摸不着头脑,而且,模拟教学可促进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此外,在实验室的教学与管理上,我们也可以更好地利用现代技术。很多大学生依然有很多不好的实验操作习惯,比如不规范操作和浪费实验用品等,而老师不可能随时看着学生,可以在实验室利用遥控系统,老师及时观察并纠正学生的错误习惯;在实验操作考试中,我们也可以利用它,这样学生不会因为老师看着他而感到紧张,也可以为老师减少负担。
教学改革是一个漫长的工作,以上方案只是我们对于分析化学实验改革踏出的第一步,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地改进。
参考文献:
[1]张苏琳.探究性化学实验教学分析[J].山西教育,2003,(5):37―38.
[2]曾琦斐.提高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实践探索[J].中医药导报,2006,12(1):86―87.
科技在发展进步,但人们在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时,却忽略了自身信息素养的提升。以至于在推行教育的信息化过程中,常常会因为教师、学生、家长的信息素养低,而面临很多尴尬。接下来我以一位教师在推行信息化教育的过程中遭遇的尴尬来说说我的想法!
有人说信息化教学下的一名优秀的教师是胜过一名优秀导演的,因为他不仅需要自己导演,还需要自己编写剧本,更需要自己的出色的表演。信息化教学不仅要求老师应具备学科知识、教学手段和信息通讯技术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而且还要求具有整合三方面的技术和能力。如何借助信息技术,有效获取、管理、整合和利用信息技术来提升教学能力,改善教育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掌握信息技术,这就让许老师的想法遭遇了第一次尴尬,对绝大多数老师来说,信息技术的运用,就是我们的一个短板,掌握一种信息技术,就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一堂课的教学,可能需要不只一种信息技术手段。
在一次次信息化浪潮的席卷下,原本只是在大学期间简单的学习了ppt,word,excel几款办公软件的许老师,爱上了信息化教学,并决定推行信息化教学,他想把每一个想法,都变成现实。没有想到却遭受着一次次的尴尬。在学校的网络资源和硬件设备都还比较滞后,身边的同事都主要运用多媒体进行简单的电化教学,几乎就没有人能懂信息化教学的情况下,他只能孤军奋战,利用网络从一些零星的碎片学起。有的时候,为了实现一个想法,由于语言描述的不规范,花去大量的时间,走了很多弯路,才能找到相应的技术。如在无线局域网下,他为了将课堂讲解中经典例题的分析和解题过程随时记录下来,形成“电子课堂笔记”,便于以后调用和复习,他寻找了两个月,才找到这样一款优秀的软件splashtop whitebord。找到这款软件后,由于是全英文的,并且网上相关的应用视频较少,所以学习也非常困难,又得花去他大量的业余时间。最尴尬的是自己的一个想法,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相应的处理办法,是没有呢?还是没有找到呢?
面对这些尴尬,我认为;第一,对于高校来说,在大学期间,除了对师范生的专业能力的培养,常见课件制作办公软件的学习外,同时还应注重信息化教学的实践制作能力培养,如微课制作,移动终端课件制作,社区交流平台的建立和管理,特别是管理、整合、利用信息技术组织教与学的能力。第二,学校,教育主管部门提高重视,加大投入,组织教师进行R档南低车穆涞氐难习和培训,让我们老师留更多的时间去研究教学。第三,自发的或行政的形式,建立一些协作团队,共同学习、交流和探索一些新的模式。第四,教师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关注一些专业的交流群,永远走在教育的最前沿。
学生信息化素养的高低,决定着信息化教学成果的大小。虽然说,现代技术的运用,让信息更加快捷方便,但是,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心智还不够成熟,对信息的辨别,评估和应用的能力还比较低,这让许老师遭遇第二次尴尬。许老师通过自己长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掌握了一些信息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为了让学生养成信息化学习的方式和习惯,煞费苦心。先是通过课堂教学,如镜像投影、同屏技术、课件等技术收集一定素材;然后,再进行后期处理,增加或完善教学资源,如电子课堂笔记,微课,移动终端课件等;最后,通过建立学习社区信息资源,并通过社区平台交流和学习,同时也起到监督的作用。当老师第一次介绍自己的想法后,学生们都非常好奇,而且很感兴趣,觉得自己的数学老师很厉害,是他们的希望,还有一种骄傲和自豪感,在其他班同学面前谈论!但是不久尴尬的事情发生了:对学生而言,游戏和社交软件远比学习软件更具诱惑;在娱乐和学习之间,他们会习惯性的先选择娱乐后学习,或只选择娱乐不学习。由于对知识学习的进程不理解,没有耐心,在循序渐进和急功近利之间选择了半途而废;由于信息化教学只是课堂教学的辅助与补充,暂时不能完全替代课堂教学,学生的过高期望受阻,选择了淡出。以至让真正进入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少,到最后能坚持一学期的人就只有寥寥几个,这真是给我们这位热爱教育事业的许老师头上浇了一瓢冷水!
面对如此尴尬,我想说 :第一,借用商业学习软件的经验,加大信息教学的趣味性和长效性的设计。第二,增强网络学习和课堂学习的“双向一体”的考核机制,让学生认识到信息化学习必须重视“双向一体”。第三,开展一些关于信息化教育的专题讲座,找一些坚持运用信息化学习的学生进行学习心得的分享。让学生了解到信息化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因人而异的好处和优势,从而认可信息化学习。第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激发求知的欲望,理性地选择信息源,有效的利用信息资源。
[关键词]信息技术化学教学整合体会
[中图分类号]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40086
科学技术在飞速发展,现代化教育教学也在不断创新。在素质教育改革已全面推行的今天,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已成为必须。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化学学科教育研究领域和未来教学的发展趋势。从2011年9月开始,我校如火如荼地开展合作课堂的教学模式,笔者仅就我校开展高效合作课堂探索中,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化学教学的作用、现状、对策等方面,谈一谈自身的几点体会。
一、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近年来,由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整合的化学课堂教学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化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关注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关注学生成长的生理特征,因此信息技术整合化学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主要作用,就化学学科的教学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化学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皆备,多种传递信息的工具同时使用,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震撼力,能同时调动视、听、说等多种感官,既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又增加学习的兴趣,从多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化学教学可以将抽象的微观化学具体形象化。譬如,在教学“氧气的性质”时,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观看炼铁厂车间生产的片段,有生铁冶炼、细铁丝的燃烧、铁管生锈过程、木炭的燃烧、树木的光合作用等特写的画面。对于微观的化学世界可借助信息技术的先进手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师生在合作课堂中能直观形象地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从而对物质变化的本质理解得更深入更透彻,课堂的教学更加真实、生动、具体,让学生在兴奋状态下轻松地接受新知识。
第三,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化学教学可以增强化学演示实验的可控性。如某些化学反应速率太快,瞬间完成,学生根本来不及观察,对反应过程更是无法看清,也就无从做出分析和判断。但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化学教学,即可将这些化学变化逐步分解,人为地模拟控制物质变化的快慢和进退,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仔细观察、思考。在信息技术的配合下,教师的教学掌控度、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都得到不断提高。
第四,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化学教学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跟随教师的教学设计,遵循教师的教学目标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在制作课堂课件时,可以技术性地穿插重点知识,有效地解决一些知识难点,还可以加大合作课堂的教学信息量、训练量、思维量,从而达到合作课堂教学的高效益、高效率。
第五,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化学教学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和学生仅仅通过45分钟的探讨难以完成学习上质的飞跃。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或在家里、或在宿舍、或在教室详细地浏览到各种各样的优质课件。在学习、合作、交流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众所周知,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的不到三分之一,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的可达四分之一,而同时使用两种传递信息的工具能使记忆的知识达三分之二。多感官同时作用,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长期保持并获取知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计算机能非常直观地、多方面地提供学习经验,这可以使一个年轻人在大约几个月的时间内达到用传统教学方式需几年才可达到的水平。正因为信息技术整合的化学教学具有这些作用,它在高效合作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开展、加强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整合工作非常重要且必要。
二、我校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化学教学的现状和困难
从目前的情况看,由于各级领导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学校在计算机设备的配备上已迈出可喜的步伐,从无到有建立起计算机实验室,开设了信息技术基础课程,部分教师也偶有短期培训的机会。但由于各种原因,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仍存在起步晚、发展慢、重视程度不高的问题。原因之一:现有的化学课堂教学课件不精,主要靠教师自己制作课件,难以满足在合作课堂教学中的要求。原因之二:现阶段我校多媒体教室数量非常有限,无法满足在合作课堂教学中的需要。全校40个教学班只有2间多媒体教室,再加上有时教育行政部门的一些会议等活动占用场地,其他教师公开课、研讨课也用到多媒体教室,化学教师真正能使用的时间少之又少。
目前,我校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化学教学的困难,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资金短缺和设备配备远远不足,很难对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化学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化学教师也无法正常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化学教学。
2.化学教研组集中研究时间少,多数教研活动都为
“单兵作战”“各自为政”,交流探讨时间难以得到保障。
3.我校化学教师在掌握现代科学技术上水平不高,不熟悉课件制作流程。许多经验丰富的教师因为无法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化学教学中的设想而焦虑不安,而掌握课件制作的人员却又不太了解化学教学的手段,很难制作出令人满意的课件,这就使课件设计与教学目标相脱节,也使得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整合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化学教学的策略
根据我校的目前状况,若要全面推行合作课堂的教学模式,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化学教学,就要求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化学教师等高度重视,共同创建出一个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物质基础条件。
首先,教学设备要实现现代化。上级部门要尽可能地实现教育手段现代化的要求,更新、升级现有的电教设备。在化学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就要有良好的电教设备作基础。而学校不是生产单位,只有依靠政府部门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才能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其次,化学教师技能要实现现代化。这就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加强组织化学教师进行课堂课件制作的培训,提高师资技术水平。要使信息技术在化学合作课堂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就要制作出大量优质的化学教学课件;要制作出优质的化学教学课件,就必须经常对化学教师进行课件制作知识的培训。让化学教师特别是中青年化学教师都能熟练掌握化学教学课件的制作技术,熟练设计出实用的课件,把合作课堂的需要更高效地表现出来。
(分公司服务营销部 赵洁荣)
今年春季的华科大学习,除课程本身的精彩印象深刻外,也似乎突然间接收到一种节奏感应,是公司改革转型的节奏,与每一次的学习设置达至有机融合,量变逐渐在转化为质变,对公司改革转型的规划决策、及近三年中的系列推动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认知。以学习课程为主线,结合思考,将学习收获与心得总结如下。
第一课《企业变革与管理创新》——从彻悟互联网思维开始
课题的带给自己的第一个冲击问题——作为公司一名中层管理干部、负责着一个正处于转型中的业务条线,“我对公司变革推进的作用力主要在哪里、我能在哪些具体的方面实践出有效的管理创新?”带着问题,通过导师的讲授,要求自己从敢于“颠覆”固有思维开始,努力寻找可以解答的路径。
“成功的企业死于什么?” 齐振宏导师问。既然成功、为何会死?那这个成功是得益于什么?为何不能持续?看来这样的成功,外力因素的占比是非常大的,这个外力又是什么?硅谷精神教父、科技商业预言家凯文曾有一句话:“这个世界上增长最快的不是物质、而是信息。”因为科技的发达,信息传播速度与传播量几乎是颠覆式的,信息变化直接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深度变化,难怪海尔张瑞敏说“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把握时代脉搏、掌握住趋势、顺势而为,方可让才能与智慧找到产生价值的土壤。时代潮流与趋势,就是外力。所以,当曾经的成功遭遇危机时,因敏锐的察觉到,自我主观意识下的成功概念,是需要及时厘清修正的。这一点,不仅适用于企业,而且适用于每一个个人个体。
好风凭借力——“互联网+”的创新模式,已经让所有企业、所有个人个体,站在了同一个起跑线上,所带来的空前效应、创造的惊人奇迹实在让人兴奋、振奋。“信息数据”、“去中间化”、“口碑”、“人脉网络”、“极致服务”、“用户粘性”,这些关键词的背后是庞大的受众群体的支撑,那就是消费者、是客户,是通过互联网这个平等的平台,将各类经营者与各类受众者全部以水平线般的角度联接在一起,衍生出跨界的新概念,让信息资源实现整合、交叉并相互渗透。由此,一个感悟,所有创新模式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如何真正触及到时下消费者的需求点并创造出价值”。
齐振宏导师说:互联网时代,任何一个个体都远远超出了我们对他预先的价值判断;任何一个微小的力量都有可能成为伟大的力量。这一句话,是否可以激励我们:在互联网的时代,我们应该增添更多的自信——在公司转型发展的进程中,想方法、找方法,敢于直面挑战,积极推进新技术运用,以微创新思维探索更丰富的客户体验方式,以极致思维来训练队伍在产品与服务上的竞争能力,建立口碑、塑造品牌。
第二课《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实务》——学习并发挥绩效管理作用力
课程非常系统化、制式性、权威感,作为一名非专业HR的公司中层管理者,对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的概念认知有了更全面、更深度的了解与理解,并收获到非常多实用的方法。
“企业做的只是绩效考核、还是绩效管理?”这个问题开启了听课的好奇心。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并非一个概念?!顺着这个问题,记起管理学上的一句话:“一个企业或一个团队,永远只有一个决策者,其余99%都是执行者。”以这句话作为指南,我的理解:作为这99%之一的执行者,在落实推动公司已经形成体系的战略目标进程中,找准定位与角色,以“正确地做事”的原则,带领指导更基层的执行者与操作者“把事做正确”,是我们的公司——这个组织的目标得以高效率达成的关键所在。所以,绩效考核这件事,是必须通过细致的绩效管理手段来实现的。绩效考核核心在“数”,绩效管理核心在“人”。
目标管理落地的五大方法技巧,结合实际,特别实用,在此再作记录,以加深印象:一、定位管理,让员工找准自己位置;二、标杆管理,让员工目标有榜样;三、竞赛管理,让团队进入“巅峰状态”;四、承诺到位,让执行变成自行;五、物质和精神激励,让目标自发达成。
课程最后章节,杨教授在讲授绩效管理的面谈原则与注意事项时,跳出了专业课程之外,为大家提出了三个学习:“整合式学习——优化知识结构、赶超式学习——轻取竞争优势、研制式学习——运用管理工具”,这三个学习方式,及时提示了自我检视、引起大家的共鸣。的确,要做到以人为本的绩效管理,功夫在诗外。
第三课《阳总重要讲话:“坚定信心,努力实现提档晋级;保持定力,不断提高续航能力”》——为续航,责任担当;悟六讲、提高素质
认真反复学习了阳总的重要讲话。学习中正遇央视新闻联播又一次关于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对保险行业将予以重要项目试点支持决定的利好讯息,作为一名从业保险的人员,再一次感到无比的自豪。国家、政府如此的高度重视与支持,市场环境是越来越好,所以,无论我们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和困难,信心永远是不可动摇的。阳总讲话主要围绕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辩证分析形势,坚定发展信心。感触:不同的发展时期总会有不同的问题与挑战,正是有问题,才会“逼迫”自己竭力去深度思考、寻找办法,不断有问题、那就不断想办法,总之,目标不改、方向不变。结合本岗位工作思考,渠道客户经营诞生于转型,现在正经历再一次转型后的可持续发展挑战,从银保分离出来、加入到大体量的个险条线,从曾经银保条线较短暂的历史阶段中的关键支撑角色、到加入至个险服务营销后,被赋予“立足城区、创新模式、铸就四高”这一新的历史使命,从快速突破到稳定迁移,这所有的成长都得益于分公司经营管理体制的变革,渠道客经正随着这变革的不断深入推进,逐渐初具基础、扎下根来。但面临未来发展,还有太多需要改善的不足,比如,队伍架构还不够稳固、管理基础还很薄弱、经营推动还很粗放、销售方式还较单一、新技术运用还很欠缺等等。渠道客经将紧随分公司节奏,以“2+5”系统为指南,加快发展、力争更上一个台阶。
[关键词] 化学教学 新课标 教学方式
通过阅读《化学课程标准》,得知新的高中化学课程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习方式、课程评价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反映了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力求使高中课程更全面地展示未来公民所需要的化学科学素养,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谈一下自己对《化学课程标准》的学习。
一、在新课标下化学教师应具备的知识结构
“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先要有一桶水”。可是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作为课程实施者的教师,一桶水已远远不够,今天的教师需要具备的是源源不断的自来水。化学作为一门基础自然学科,在21世纪将继续展示其无穷的魅力,在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身为化学老师的我们应具备哪些专门的知识呢?我认为应具备三方面的知识:化学学科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
1.化学学科知识
化学学科知识即教师既要熟悉、深刻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还要具备向学生传授学科知识的专门知识,注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因人而异,但根据当前化学教师的工作任务,化学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应该包括学科内知识和学科外知识。学科内知识是指化学教材中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实验技能和教材的结构安排以及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较高层次的化学理论、化学学科的体系框架、化学学科发展史、探究化学学科知识的标准与思考方式、对化学学科及其发展的基本认识和价值判断等内容。学科外知识是指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化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化学学科最新成就等内容。学科内知识反映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内容,还反映教师学科知识的深度,这部分内容不仅有助于教师讲清“是什么”,更有助于教师讲清“为什么”,使教学做到深入浅出,得心应手。学科外知识反映教师学科知识的广度,这部分内容可帮助教师灵活多样地处理教材,缩小教学内容与新知识、应用之间的差距,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条件性知识
条件性知识,即教育教学中所运用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知识,包括学生发展、课堂互动、个体差异、教学评价、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计划与目标等,掌握条件性知识有助于教师认识教育活动的规律,也有助于教师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对教育进行灵活而有效的调控,从而顺利实现教育目标。
新课程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现代基础教育的最终目标是青少年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化学教师必须具有关于青少年发展与教育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即要真正拥有这两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知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以便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效地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知识增长各方面指导他们全面发展。如果没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就无法成为一名新课标的执行者和实践者。
3.实践性知识
实践性知识,即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这类知识大多数来自于实践,是教师经验的积累。具有丰富的实践性知识可以使化学教师在课时计划、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材呈现、课堂练习、家庭作业的检查以及课后评价等方面游刃有余。
实践性知识得以提高的基础是教育教学实践,核心是反思。化学教师开展研究是提高化学实践性知识的有效途径,所以我们要积极开展课改实践,并要善于经常对自己或他人的教学实践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进行反思和总结,由感性上升为理性。
二、增加化学试验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所谓增加的实验是指大纲教材中没有而新课标教材中具有的实验。例在人教版教材(必修1)中增加了一些基本操作实验,让学生在高一开始阶段尽量多学习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方法和必需的实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树立通过实验学习化学的观念,并为学生顺利进入后面的化学学习奠定了实验技术与操作的基础;例增加了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联系工农业生产的实验,体现在“化学与生活”和“化学与技术”这两大模块中。
在新教材的内容变化中看到化学教材内容丰富多了,引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加对化学的了解,满足他们学习化学的需要。“实验化学”模块以实验探究活动为主进行了有关训练,能满足高中生探究的欲望.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该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化学、理解化学,同时把学习到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化学,感到学习化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面对新教材实验呈现方式的要求,对化学实验教学和化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实验教学是我国长期存在的突出的薄弱环节,实验能力不强成了我国高中学生的普遍现象,面对新教材新实验形式和要求,教师应该采取如下应对策略:转变实验教学的观念、提高实验教学能力、提高实验的分析评价能力。
三、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角
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标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
四、追求和谐的课堂教学
追求和谐的课堂教学即追求课堂教学形式与教学效果的统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创设问题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完成筛选,做出正确判断。
在新课程改革中,化学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化学专业知识、深厚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素养,还要不断创新,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在教学中多方面、广视角融入相关学科知识,积极开展教育实践,通过教育科研不断反思,为新课标的实施做出一点贡献。
参考文献:
教育部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曾指出 :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的同时 ,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 "化学学科信息化教学"正以其丰富、开放和交互等特点成为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以下我对化学学科信息化教学的尝试做三点分析:
1.传统教学与信息化教学的比较
传统教学以教师的教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和以教材为中心,教学方法是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师生交流是教学过程中占绝对地位的互动方式,以掌握教材内容为教学目的,这样的教学模式具有教学效率高、易组织教学等优点,但也同样存在着学生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难以实施因材施教,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等诸多缺陷。
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教学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教师从讲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学从过去静态单向的,书本为主的传统教学转变为以书本为主,辅之以由声音、图像和影像构成的多媒体和采用超文本、超媒体链接方式、具有检索功能的信息化教学,具有动态交互的特点。 从而使多年来抽象的、难理解的内容,肉眼看不到的微观粒子等等,如物质的结构、晶体结构、化学反应的本质等内容只能靠书本、黑板、投影仪和老师的口述描绘,学生仍然被动的接受,不好理解,而现在我们应用电子媒体,使抽象的、难理解的内容,看不见摸不到的物质感性化、形象化,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学生的潜能打开了,课堂教学化难为易了。
2.化学学科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化学课程的根本目标是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皮亚杰(J.Piaget)的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为我们选择信息化学习模式提供了理论的依据。因而学生是学习的中心,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意义建构是学习的目的,它要靠学生自觉、主动地完成,教师和外界环境的作用都是为了帮助和促进意义建构。
综上分析可知,化学信息化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凸显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他们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生通过自主地学习、探索、研究和交流,在"问化"与"顺应"中进行意义建构的基础上同时领悟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创新能力与信息能力。
3.化学学科信息化教学模式的设想
下面以《苯》一课为例,我谈谈中学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模式--信息化化学教学设想:
3.1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感知兴趣和探究兴趣。上课之前,教师先将本节课所需要的资料(图片、文字资料)输入校园网资料库中。并为其专门建立一个网页,上课开始时学生打开本网页,便会出现如下信息:19世纪初,英国等欧洲国家城市照明已经普遍使用煤气,煤气生产时剩余一种油状、臭味、粘稠液体长期无人问津。油状物的大量废弃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是第一位对这种油状物液体产生兴趣的科学家。通过5年时间的研究,1825年他从这种液体中分离出一种新的碳氢化合物。法拉第称之为"氢的重碳化合物"1834年德国化学家米希尔里希将它命名为苯。假如苯是你发现的,请根据你所获得的苯的样品,完成下列问题:
(1)苯的颜色是A 无色 B 红色 C 黄色 D 蓝色;(2)苯的状态是A 固态 B 液态 C 气态;(3)苯的溶解性A 溶于水 B 不溶于水 C 溶于酒精 D 不溶于酒精
在这时,学生通过观察苯的样品,选中且选对选项时,微机将播出一段欢快的音乐,以资鼓励并告之继续进行,此时屏幕出现"继续"按钮;否则,将告之错误或不完全的信息,并要求重复操作,当重复四次时给出正确答案。这样的设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在不同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教学内容,并能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3.2 再现科学家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磨砺创新意志。在学生完成物理性质的探索之后,微机将给出以下信息:
法拉第发现苯以后,法国化学家日拉尔对苯的组成进行测定发现:苯仅由碳、氢两种元素构成,其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92.3%,苯蒸气的密度是同温同压下乙炔的3倍,请确定苯的分子式为学生通过计算,得出苯的分子式后,通过键盘输入"C6H6"后,微机将继续给出如下信息: 19世纪,有机化学刚刚发展起来,当时比较成熟的理论只有"碳四价学说"和"碳链学说"。苯会是怎样一种结构呢?请同学们根据"碳四价学说"和"碳链学说"设计出苯可能具有的分子结构。
此时,学生的兴致一般都非常浓厚,当迫不及待的输入自己的所设计的苯的结构后,微机提示学生通过设计实验验证假说。一般而言,学生会设计出以下实验,并得出结论:
(1)往盛有 1mL 的苯的试管中滴加酸性KMnO4溶液5~6滴,震荡;(2)往盛有1mL的苯的试管中滴加溴水5~6滴,震荡。
实验事实: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和溴水褪色
这个结论恰恰了学生所有的设计方案,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志遇到了空前的挑战,失败了。接下来,微机将播出一段配音动画:
那么苯到底是怎样的结构呢?这样的设计,使学生通过倾听、观看、体验科学探索的艰辛,知道科学研究需要恒心和毅力,使学生的创新精神进一步得到提升,使创新意志更加坚定。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主体意识,培养了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3.3创设情景,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在得出苯的凯库勒式后,微机屏幕随即给出如下信息:
对于凯库勒式,你是否有不同意见? 是 否
此时,如果学生选择"否",则微机将提示:
如何解释"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和溴水褪色"并转到"是"选项的提示。
如果学生选择"是",则微机将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