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八年级下生物知识点范文

八年级下生物知识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八年级下生物知识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八年级下生物知识点

第1篇:八年级下生物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概念图;构建方式;初中生物;复习教学;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8-0016

概念图是一种利用节点代替概念,连线表示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将不同概念之间的意义联系通过连接词以科学命题的形式来表示的。它是教师在生物学科教学中常常运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尤其是在复习课教学中更常常使用。概念图能直观形象地表示概念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学生梳理知识、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体系。

制作概念图有着将知识点、线、面普遍联系起来的优势。在生物复习教学中,概念图可以作为学生学习时的一种支架,来组织学科知识,去完成有意义的学习;也可以作为学生复习的工具,使本来感觉非常枯燥、无聊的复习变得更加有意义。教师恰当地运用不同构建方式的概念图,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促进教师的发展。

一、运用填空式建构概念图辨析易混知识,把握基本概念

生物学中的概念很多,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是学习生物的重要环节,倘若不能正确理解概念及概念间的联系,解题中就会由于概念模糊而受到干扰。这也正是学生选择题失分的主要原因之一。填空式概念图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它能帮助学生认清概念间的关系,构建完整的概念体系,并且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增强学生的长时间记忆能力,在解题中才能更好地进行知识的迁移应用。

例如,在“血液循环”专题复习过程中,根据血液循环图区分体循环途径、肺循环途径、主动脉、肺动脉、动脉血、静脉血等,是题目中常见、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点之一,但这也是学生顽固性的错误之一。问题在于学生对这些概念理解不透彻,没有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遇到这样容易混淆的知识点时,在教学中笔者常运用填空式的概念图,让学生查书、讨论,填写概念间的连接词,对这些概念进行整理,形成概念图。在建构过程中,在分析体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时,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毛细血管壁的特点、血红蛋白、动脉血的特点、呼吸作用氧化分解有机物的实质来分析,而肺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可让学生自己分析,以锻炼学生举一反三及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完后,教师在板书概念图时,把流动脉血的结构(如体循环中的动脉和肺循环中的肺静脉)用红粉笔来表示,流静脉血的结构(如体循环中的静脉和肺循环中的肺动脉)用深蓝色粉笔来表示。这样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并不是动脉血管里一定流动脉血,静脉血管并不一定流静脉血。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血液循环总的概念图,并配合录像来使学生获得: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是完整的一条循环路线的两个组成部分;它们的起止点都是心脏,二者在心脏处汇合,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

在以上复习过程中,学生对混淆知识进行回忆、分析、讨论和组织,比较归纳的学习方法梳理基本概念,再以概念图的形式呈现出来,可以有效地克服遗忘的现象,在解题过程中能较好地运用基本概念。

二、运用群概念建构概念图,构建知识体系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活动不是简单的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以自己已有的知识为背景,重新构建知识网络的过程。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条件,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尝试构建知识网络,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运用一组概念词,构建知识体系,不仅可以达到这个目标,而且能将认知结构中陈述性知识程序化,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有利于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并灵活运用。譬如,在初中生物总复习专题十“健康的生活”中,有关“人体免疫”的内容抽象难懂,涉及概念多,是生物会考常常考查的重要知识点,考点集中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抗原和抗体、人体的三道防线等。此部分教材陈述性强,又不宜挖掘太深,学生遗忘率高,适合运用群概念建构出知识体系。

教师投影出一组概念:人体免疫、非特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皮肤、溶菌酶、白细胞、抗原、抗体等,学生与同桌或小组合作,根据教材及插图,找出概念间的联系词,绘制出人体免疫的概念图。在绘制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完成情况,对部分无从下手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提示,鼓励大胆下笔。再由部分学生投影绘制成果,师生共同评价、纠错、完善,最后得出完整的概念图。通过这张概念图,清楚地展示出人体三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关系。通过学生反馈,依据这张概念图,解题思路更加清晰,对抗原和抗体能较好地区分。而且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绘制,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使复习课摆脱“催眠”状态,课堂也更加充满活力。

三、运用核心概念建构概念图,完善知识系统

在初中生物第二轮主题复习课堂教学中,我们常要求学生重视生物学的纵向联系,根据章节间知识的内在联系,及时整理使之系统化。运用核心概念建构概念图恰恰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难题。

如生态系统主题,内容分散在七年级和八年级的教材中,简单重复教材的内容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难以形成知识框架。这时,教师给出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等内容,以此为核心概念,布置学生合作绘制概念图,搜索所学各章节中相关的内容,并以此作为复习依据,逐个展开,完善知识体系,而学生建构的知识网络可能存在不完善的地方,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后形成较完善的知识网络,这样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迁移应用。

在课堂上,教师布置学生搜索“生态系统”“生物圈”“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等核心概念,辐射式地找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食物网”“恢复了稳定性”等次要概念。在完成了知识搜索后,学生画出了如下生态系统的概念图:

通过这样的讨论、交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从而很好地达到课标的要求。初中生物复习中的许多主题都可以通过这种核心概念建构式概念图来组织教学(如遗传的物质基础中,以DNA或基因为核心概念,在健康的生活主题以免疫为核心概念来建构概念图等)。这样特别有利于帮助学生将零散知识组织并联系,使知识更加系统化、便于记忆。而且有了初步的概念图以后,随着学习的深入,概念图可以不断地修改和完善,学生对原有知识的理解会加深和改变,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在复习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直是教师们关注的问题。通过学生自己绘制概念图,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教师将知识点重复再现的局面,形成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概念图将诸多相关概念加以清晰整合、自主构建知识网络的复习局面。这样可以不断激活和修正学生头脑中的旧知,使学生原来迷惑的概念清晰化、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机械的记忆灵活化。在教学实践中,当一章新知识的学习结束后,笔者都会和学生一起进行知识梳理,排列所涉及的概念层级(也可以联系其他章节知识),由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尝试建构概念图。开始时,学生独立制作概念图水平较低,或是概念层次不对,或是概念之间关系混乱,或是过于简化,或是布局不合理甚至包含着一些错误信息……但经过不断地调整填充、修改规范,一段时间后,学生制作概念图的水平在实际操练中提高了许多。在复习课中让学生自主构建概念图,教师还可以发现学生知识的遗漏点及存在问题,进行师生交流,及时调整教学步骤和策略。另外,在概念D构建中,通过学生的自主参与,展示自己的成果,走上讲台对他人绘制的概念图进行评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体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与探究的教学理念。从教学相长的角度说,这也能很好地促进生物教师的专业发展。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