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返乡农民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从200多篇新闻报道、3个专栏和30多期专题以及《百姓零距离》直播节目近4个月的宣传中,我们的作法概括起来就是“三给”,即“给信心、给思路、给帮助”。
一、给信心,辩证看待农民工大量返乡
农民工大量提前返乡是一个负面信号,它表明金融危机已开始影响到我国的实体经济。如何对待这一具有特定意义的社会现象,我们觉得,如果返乡农民工的报道不能给听众增强信心,不能给农民工提供帮助,媒体就没有尽到责任。
因此我们从大量的日常报道做起,坚持把宣传我们经济的基本面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以及转危为机的举措作为新闻宣传的主导内容。去年10月下旬,我们在《湖北新闻》和《全省新闻联播》两个重要新闻节目中开辟了《关注农民工》专栏,对农民工返乡势态给予特别关注;在《焦点时刻》、《时事大家谈》和《百姓零距离》等节目中,对农民工的去留意向和就业市场作了多期深度分析和政策解读性专题。11月初,我省农民工提前返乡人数已逾30万。我们针对这一现象引起的社会关切与忧虑,连续播发了多篇记者视点,如《4万亿拉动内需将推动我省经济继续快速发展》、《农民工提前返乡是挑战也是机遇》、《襄樊、十堰、孝感多措并举安置返乡农民工就业》等;采写了多篇深度报道,如《在危机中坚定信心》、《在危机中把握机遇》等;同时还请有关专家来《时事大家谈》做了多期专题性访谈,如《经济寒流中的暖暖春意》、《辩证看待返乡潮》等。
这些报道和解读。一是对我国经济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作出科学阐述,二是对农民工返乡现象作出正确解读,三是对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应对危机的举措作出及时报道,四是及时报道了党和政府对农民工的关注、关心和关怀。这四方面宣传内容的传播。使得社会对农民工大量返乡有了正确的认识,降低了这一现象的负面影响。监利县柘木乡一位干部来信说,听了农民工返乡是挑战也是机遇的报道后,明白了农民工集中返乡给产业梯度转移提供了机遇;为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创造了有利条件:为推进农民自主创业、城乡一体化建设注入了活力。这四方面的内容,使得广大听众尤其是农民工对国家整体经济形势心里有了底,他们满怀愁绪回乡,听了广播后眉头舒展。
二、给思路。引导农民工转变观念适应变化
返乡农民工的报道一时间成了媒体的热门话题,也有媒体在报道中把打工经济的作用看得过重,误以为返乡农民工的出路就是返回到城市。我们认为,集中返乡是非正常的,但农民工这支队伍是一个不断更新、流动、聚散的队伍;融入城市是总的趋势,但其过程是漫长的。有一部分人最终可能不会选择当市民,其原因除了年龄,还有知识层次、技能优劣和资本积累水平以及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因此,对返乡农民工就业去向的选择也要从实际出发。不宜只强调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在集中返乡的农民工中有与时代要求不相符而自愿退出就业序列的人。也有暂时蛰伏休眠等待春雷萌动的,还有小有积累自立门户的。无论是政府想方设法安置返乡农民工就业。还是农民工自主创业、另择它业,都需要社会鼓励、需要转变观念、适应变化。
围绕给思路这一主旨,我们除了报遭好各地采取措施鼓励返乡农民工就地创业的信息外,在《魅力乡村》、《百姓零距离》节目选择了30多位在家乡创业的返乡农民工典型。集中展示他们的风采,用典型引路的方式启发返乡农民工改变就业观念,拓展就业思路。如竹溪县5000'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变身产业主人,英山县千余农民工回乡创业反哺家乡,咸安返乡农民工培育出世界珍惜物种红豆杉苗,江夏一半返乡农民工重新捧起泥饭碗,襄樊回乡三兄弟盘出千万元产值大企业,党员农民工回乡养猪成了科技致富带头人,农家女回乡办农家乐当上县人大代表,等等。这些典型宣传给了这次大批返乡农民工有益的启示,使他们看到。进城打工不是农民工唯一的出路。只要敢于创业,勇于创业,都能找到自己光明的前途。
为了把给思路这一宣传主题做深,我们还在《时事大家谈》节目做了多期引导性访谈专题。《思维定式阻碍返乡农民工再就业》从政府和农民工两个层面,剖析认准一个方向谋就业的弊端,让人们破除陈旧的思维方式,用创新思维开拓就业领域。《市场选择和选择市场》则从经济发展现状出发,引导返乡农民工正确认识自身的条件,自觉接受充电,适应市场挑选。《农民工就业中不可或缺的竞争意识》则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农民工时下存在的盲目就业心态。并给出解决的建议。这些开阔思路的广播节目,使得农民工在就业方向、就业区域和就业岗位的选择上有了科学的定位和清晰的思路,其心就稳定下来了。
三、给帮助,利用一切可能为返乡农民工就业提供服务
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事关农民持续增收,事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大局,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新闻综合广播作为广播电视总台的主频率,做好这个群体的服务工作就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从农民工集中提前返乡的事态端倪初现起,我们就召开编委会,多次研究服务对策,确定服务方式。
一是报道好各地多措并举安置返乡农民工的信息,为地方政府做好农民工再就业提供经验借鉴。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是及时做好专场招聘会的报道,利用《百姓零距离》的品牌节目优势,对招聘会现场情况进行连线直播,拉近招聘现场与场外农民工的距离,扩大招聘信息传播效果,使不能及时到现场的农民工及时了解招聘信息。实现互动,作出就业决定。
三是向农民工介绍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的各项经济政策、产业振兴规划和重大项目实施计划,让农民工从宏观上了解经济形势和与之相关的潜在劳务市场,作好再就业的准备。
四是编辑和邀请有关业内人士介绍找工作的注意事项,提醒农民工警惕个别人设置招工陷阱和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一、全县返乡农民工的基本情况及其成因
1、返乡回流总人数。我们对所辖17个乡镇的315个村进行了摸底调查。年前三季度,全县外出务工人数为9.5万人,其中在省外务工的6.5万人,截至月底,全县共返乡回流约5200人,占外出务工总人数的5.5%。
2、返乡回流时间。今年,农民工返乡时间明显早于往年,过去一般在春节前后10天以内,今年返乡的启动时间至少提前了1个多月,长的达到90天以上。
3、返乡回流农民工年龄结构。据统计,返乡回流农民工中,16-25岁占10%,,26岁-40岁占32%,40岁以上占58%。由此可以看出,外出务工人员回流的以36-50岁的大龄农民工为主,部分从事高体力,低技能工作的农民,因文化水平较低,失业后,很难在当地再找到新的工作。
4、返乡回流农民工的地域及行业分布。返乡回流农民工集中在沿海及珠三角、长三角和我国北方,其中以沿海一带为主,占65%以上,县内返乡人员在2%以内;返乡回流农民工中85%以上来自对外出口和中小型企业,其中,从事制衣业、玩具业、机电业所占比例最高,达到65%,其次为建筑业,占20%。
5、返乡农民工工资情况。调查表明,65%的农民工工资能够按时足额发放,23.6%的工资不按时但可以足额发放,两者累计,高达88.6%的农民工工资可以得到足额发放。由此可见,在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努力下,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已经得到较好解决。但在调查中,部分农民工对现有的按年度或项目结算工资的方式颇有怨言,希望按月发放工资。调查发现,农民工收入状况有所改观。被调查者中,平均月收入在元以上的占40.7%,收入在1000元至1500元的占44.0%,两者合计,八成以上农民工月均收入超过1000元。61%的农民工对收入状况表示基本满意。调查分析认为,目前全县职工最低工资标准为1420元,而农民工的月均收入多集中在千余元,这相对于城市用工来讲明显偏低,加之农民工工作条件差、劳动强度大,其付出和收入并不成比例。农民工之所以对其收入状况满意度较高,究其原因,关键是其对进城务工的期望值较低,虽在城市务工,但他们仍以在农村务农收入为参照,所以比较容易满足。
6、返乡农民工回流的原因。企业经营不景气是农民工提前返乡的主要原因。据返乡农民工反映,农民工提前返乡主要是其所在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多出现破产、停工、歇业等情况所致。如安福镇望城村的农民工周尚松说“:十几年过来,都是下半年这个时候最忙,唯一今年月份就已经接不到活干了。”其所在工厂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外订单明显减少,工厂开工不足或停工,对工人或是放假,或是采取自然裁员,特别是十月份以来,开工时间不足一半,所拿的工资已不能维持正常生活,二是外出务工相对收入较低。据调查,目前外出务工人员工资收入一般在1000元左右。据太浮镇王化村的杨振国说,他在深圳三和兴玩具厂务工,月收入一般在1200元左右,但每天必须工作10个半小时,而且每月只能休息2天时间才能拿到这么多,如果按正常工作时间,月工作22日,每日8小时,那么他们就只能拿到月800元的底薪。而且工厂每月还要扣住宿费等。由于城市生活费用较高,又一时难以找到工作,被解雇的农民工只能选择返乡。三是国家最近陆续出台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如国家1000亿投资计划的出台以及新的土地政策,对农民返乡具有吸引力,让他们感觉在家乡也可能存在发展的机会。
二、采取有效措施,从容应对农民工返乡潮
这次农民工返乡带回来的不是消费和人均纯收入的增长,而是再就业的困难和基层工作稳定的压力,这些思想活跃的农民精英该如何管理成为摆在基层政府面前的新课题。近年来,进城务工收入已经成为农民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民工集中返乡,意味着众多农民家庭收入锐减。大部分农民工返乡,让我们得以再次思考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富余劳力如何培训,如果行之有效,不失为转“危”为“机”的新契机。
为帮助返乡农民工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有效缓解他们的失业之痛,县委、县政府制定了返乡农民工帮扶计划,拟定了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实施方案,切实为农民工搞好“五送”工作,即:送岗位、送信息、送培训、送政策、送温暖。引导返乡农民工自主择业、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并采取以下七项措施,帮助返乡农民解决实际困难。
一是全力为返乡农民工开展职业介绍服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多方联系用工单位收集岗位,针对返乡农民工的实际,进行个别推荐和进场求职相结合,千方百计为他们找到适合的岗位。
二是免费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使返乡农民工具备用工单位所需掌握的技能。
三是积极协调配合工商部门,为返乡农民工创业开辟“绿色通道”,办理工商营业执照。
四是积极协调配合税务部门,为返乡农民工创业落实相关税费减免政策,切实帮助返乡农民工创业减负。
五是举办创业人员经验交流座谈会,以点带面进一步促进返乡农民工实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
一、全县返乡农民工的基本情况及其成因
1、返乡回流总人数。我们对所辖17个乡镇的315个村进行了摸底调查。2008年前三季度,全县外出务工人数为9.5万人,其中在省外务工的6.5万人,截至12月底,全县共返乡回流约5200人,占外出务工总人数的5.5%。
2、返乡回流时间。今年,农民工返乡时间明显早于往年,过去一般在春节前后10天以内,今年返乡的启动时间至少提前了1个多月,长的达到90天以上。
3、返乡回流农民工年龄结构。据统计,返乡回流农民工中,16-25岁占10%,,26岁-40岁占32%,40岁以上占58%。由此可以看出,外出务工人员回流的以36-50岁的大龄农民工为主,部分从事高体力,低技能工作的农民,因文化水平较低,失业后,很难在当地再找到新的工作。
4、返乡回流农民工的地域及行业分布。返乡回流农民工集中在沿海及珠三角、长三角和我国北方,其中以沿海一带为主,占65%以上,县内返乡人员在2%以内;返乡回流农民工中85%以上来自对外出口和中小型企业,其中,从事制衣业、玩具业、机电业所占比例最高,达到65%,其次为建筑业,占20%。
5、返乡农民工工资情况。调查表明,65%的农民工工资能够按时足额发放,23.6%的工资不按时但可以足额发放,两者累计,高达88.6%的农民工工资可以得到足额发放。由此可见,在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努力下,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已经得到较好解决。但在调查中,部分农民工对现有的按年度或项目结算工资的方式颇有怨言,希望按月发放工资。调查发现,农民工收入状况有所改观。被调查者中,平均月收入在1500元以上的占40.7%,收入在1000元至1500元的占44.0%,两者合计,八成以上农民工月均收入超过1000元。61%的农民工对收入状况表示基本满意。调查分析认为,目前全县职工最低工资标准为1420元,而农民工的月均收入多集中在千余元,这相对于城市用工来讲明显偏低,加之农民工工作条件差、劳动强度大,其付出和收入并不成比例。农民工之所以对其收入状况满意度较高,究其原因,关键是其对进城务工的期望值较低,虽在城市务工,但他们仍以在农村务农收入为参照,所以比较容易满足。
6、返乡农民工回流的原因。企业经营不景气是农民工提前返乡的主要原因。据返乡农民工反映,农民工提前返乡主要是其所在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多出现破产、停工、歇业等情况所致。如安福镇望城村的农民工周尚松说“:十几年过来,都是下半年这个时候最忙,唯一今年10月份就已经接不到活干了。”其所在工厂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外订单明显减少,工厂开工不足或停工,对工人或是放假,或是采取自然裁员,特别是十月份以来,开工时间不足一半,所拿的工资已不能维持正常生活,二是外出务工相对收入较低。据调查,目前外出务工人员工资收入一般在1000元左右。据太浮镇王化村的杨振国说,他在深圳三和兴玩具厂务工,月收入一般在1200元左右,但每天必须工作10个半小时,而且每月只能休息2天时间才能拿到这么多,如果按正常工作时间,月工作22日,每日8小时,那么他们就只能拿到月800元的底薪。而且工厂每月还要扣住宿费等。由于城市生活费用较高,又一时难以找到工作,被解雇的农民工只能选择返乡。三是国家最近陆续出台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如国家1000亿投资计划的出台以及新的土地政策,对农民返乡具有吸引力,让他们感觉在家乡也可能存在发展的机会。。
二、采取有效措施,从容应对农民工返乡潮
这次农民工返乡带回来的不是消费和人均纯收入的增长,而是再就业的困难和基层工作稳定的压力,这些思想活跃的农民精英该如何管理成为摆在基层政府面前的新课题。近年来,进城务工收入已经成为农民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民工集中返乡,意味着众多农民家庭收入锐减。大部分农民工返乡,让我们得以再次思考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富余劳力如何培训,如果行之有效,不失为转“危”为“机”的新契机。
为帮助返乡农民工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有效缓解他们的失业之痛,××县委、县政府制定了返乡农民工帮扶计划,拟定了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实施方案,切实为农民工搞好“五送”工作,即:送岗位、送信息、送培训、送政策、送温暖。引导返乡农民工自主择业、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并采取以下七项措施,帮助返乡农民解决实际困难。
一是全力为返乡农民工开展职业介绍服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多方联系用工单位收集岗位,针对返乡农民工的实际,进行个别推荐和进场求职相结合,千方百计为他们找到适合的岗位。
二是免费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使返乡农民工具备用工单位所需掌握的技能。
三是积极协调配合工商部门,为返乡农民工创业开辟“绿色通道”,办理工商营业执照。
四是积极协调配合税务部门,为返乡农民工创业落实相关税费减免政策,切实帮助返乡农民工创业减负。
五是举办创业人员经验交流座谈会,以点带面进一步促进返乡农民工实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
一、全县返乡农民工的基本情况及其成因
1、返乡回流总人数。我们对所辖17个乡镇的315个村进行了摸底调查。20*年前三季度,全县外出务工人数为9.5万人,其中在省外务工的6.5万人,截至12月底,全县共返乡回流约5200人,占外出务工总人数的5.5%。
2、返乡回流时间。今年,农民工返乡时间明显早于往年,过去一般在春节前后10天以内,今年返乡的启动时间至少提前了1个多月,长的达到90天以上。
3、返乡回流农民工年龄结构。据统计,返乡回流农民工中,16-25岁占10%,,26岁-40岁占32%,40岁以上占58%。由此可以看出,外出务工人员回流的以36-50岁的大龄农民工为主,部分从事高体力,低技能工作的农民,因文化水平较低,失业后,很难在当地再找到新的工作。
4、返乡回流农民工的地域及行业分布。返乡回流农民工集中在沿海及珠三角、长三角和我国北方,其中以沿海一带为主,占65%以上,县内返乡人员在2%以内;返乡回流农民工中85%以上来自对外出口和中小型企业,其中,从事制衣业、玩具业、机电业所占比例最高,达到65%,其次为建筑业,占20%。
5、返乡农民工工资情况。调查表明,65%的农民工工资能够按时足额发放,23.6%的工资不按时但可以足额发放,两者累计,高达88.6%的农民工工资可以得到足额发放。由此可见,在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努力下,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已经得到较好解决。但在调查中,部分农民工对现有的按年度或项目结算工资的方式颇有怨言,希望按月发放工资。调查发现,农民工收入状况有所改观。被调查者中,平均月收入在1500元以上的占40.7%,收入在1000元至1500元的占44.0%,两者合计,八成以上农民工月均收入超过1000元。61%的农民工对收入状况表示基本满意。调查分析认为,目前全县职工最低工资标准为1420元,而农民工的月均收入多集中在千余元,这相对于城市用工来讲明显偏低,加之农民工工作条件差、劳动强度大,其付出和收入并不成比例。农民工之所以对其收入状况满意度较高,究其原因,关键是其对进城务工的期望值较低,虽在城市务工,但他们仍以在农村务农收入为参照,所以比较容易满足。
6、返乡农民工回流的原因。企业经营不景气是农民工提前返乡的主要原因。据返乡农民工反映,农民工提前返乡主要是其所在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多出现破产、停工、歇业等情况所致。如安福镇望城村的农民工周尚松说“:十几年过来,都是下半年这个时候最忙,唯一今年10月份就已经接不到活干了。”其所在工厂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外订单明显减少,工厂开工不足或停工,对工人或是放假,或是采取自然裁员,特别是十月份以来,开工时间不足一半,所拿的工资已不能维持正常生活,二是外出务工相对收入较低。据调查,目前外出务工人员工资收入一般在1000元左右。据太浮镇王化村的杨振国说,他在*三和兴玩具厂务工,月收入一般在1200元左右,但每天必须工作10个半小时,而且每月只能休息2天时间才能拿到这么多,如果按正常工作时间,月工作22日,每日8小时,那么他们就只能拿到月800元的底薪。而且工厂每月还要扣住宿费等。由于城市生活费用较高,又一时难以找到工作,被解雇的农民工只能选择返乡。三是国家最近陆续出台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如国家1000亿投资计划的出台以及新的土地政策,对农民返乡具有吸引力,让他们感觉在家乡也可能存在发展的机会。。
二、采取有效措施,从容应对农民工返乡潮
这次农民工返乡带回来的不是消费和人均纯收入的增长,而是再就业的困难和基层工作稳定的压力,这些思想活跃的农民精英该如何管理成为摆在基层政府面前的新课题。近年来,进城务工收入已经成为农民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民工集中返乡,意味着众多农民家庭收入锐减。大部分农民工返乡,让我们得以再次思考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富余劳力如何培训,如果行之有效,不失为转“危”为“机”的新契机。
为帮助返乡农民工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有效缓解他们的失业之痛,*县委、县政府制定了返乡农民工帮扶计划,拟定了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实施方案,切实为农民工搞好“五送”工作,即:送岗位、送信息、送培训、送政策、送温暖。引导返乡农民工自主择业、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并采取以下七项措施,帮助返乡农民解决实际困难。
一是全力为返乡农民工开展职业介绍服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多方联系用工单位收集岗位,针对返乡农民工的实际,进行个别推荐和进场求职相结合,千方百计为他们找到适合的岗位。
二是免费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使返乡农民工具备用工单位所需掌握的技能。
三是积极协调配合工商部门,为返乡农民工创业开辟“绿色通道”,办理工商营业执照。
四是积极协调配合税务部门,为返乡农民工创业落实相关税费减免政策,切实帮助返乡农民工创业减负。
五是举办创业人员经验交流座谈会,以点带面进一步促进返乡农民工实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
【关键词】 灾后重建;返乡;Logistic模型;安县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的区域主要在四川,四川又是全国最大劳务输出基地之一,地震后由于看望亲人,灾后重建等原因(也包括金融危机的影响)陆续返乡。这次大自然灾害对四川农民工的流动产生了重大影响,客观和定量分析灾后重建对农民的流动的影响,可以为相关部门制定正确的灾后援助政策、农民工创业政策、农民工培
训政策以及灾后农业产业规划提供依据。
一、研究变量
主要是讨论灾后重建对农民工返乡的影响,没有将其他因素纳入模型中进行分析,并不是表示其他因素不重要。在分析中,把灾区返乡农民工特征变量分为三个组:个人特征变量、家庭受灾的特征变量、社会资本特征变量,并就灾后恢复重建农民工返乡意愿和影响因素提出以下假说。
第一组个人特征变量(XP)。包括返乡农民工的年龄、经济收入情况,所从事职业。理论上。所从事职业对返乡意愿有很大影响,从事建筑类、装饰类的农民工比从事其他职业的农民工有更大可能在灾后重建中再就业,返乡意愿越强烈。
第二组是家庭受灾的特征变量(XF)。包括家庭房屋受损程度、家庭人口受损程度,家庭经济受损程度。房屋受损的程度越大,需要重建的可能性就越大。家庭人口受伤或死亡,那么灾后恢复所需要的劳动力就越缺乏,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意愿强烈。
第三组农民工社会资本(XS)。结合前人的研究,在本文中,我们用返乡农民工家庭有无村干部和人情关系来描述农民工的社会资本。一般来说,返乡农民工家有村干部,可能获得的就业机会越多,返乡意愿会较强。社会资本越丰富,在外就业的机会越多,返乡意愿越低。
二、数据与方法
本项研究的数据来源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2008年底在各乡镇的统计数据和对安县返乡农民工的调查问卷。安县位于四川省绵阳市,是汶川5.12大地震的极重灾区之一,具有灾后重建的典型性。据安县民政局统计,“截止2008年5月15日上午8时,安县因灾死亡1339人,失踪1050人,伤12000余人,无家可归15万人,倒塌损坏房屋60万间”。
该调查按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安县26个村中,每个村随机选择5户左右的农户进行入户调查。该调查基本涵盖了安县不同灾情地区,样本具有较好代表性。调查内容主要是返乡农民工从事的职业、家庭经济受损和社会资本情况,对灾后重建提供就业岗位的认知和参与态度等。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73份。
据统计结果,截至2008年8月31日,安县26个村共有返乡农民工1968人,占全部人口的21%。其中,从事加工制造业的占40.4%,从事建筑行业的占34.4%,这两部分占农民工的绝大部分。灾后重建用工需求为1454个,占返乡农民工总数的73.9%,返乡后有从事建筑行业的意愿的占30.7%。
三、实证分析
(一)模型的设定
为了检验上述灾区农民工返乡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假说,根据前面的变量分类,将灾区农民工返乡行为的影响因素设定为以下函数形式:
式中,y为农民工返乡的意愿,有返乡意愿为1,没有返乡意愿为0。xp代表个人特征变量,xf代表家庭特征变量,xs代表社会资本特征变量。用Binary Logistic模型,具体模型如下:
式中,p表示单个农民工返乡的概率,?茁i为系数,xi表示第i个影响因素。
(二)变量的解释及其取值
所调查的返乡农民工,处于同一地震区域,其灾情、援助制度和政策具有同质性,但是灾区内部农民工存在分化情况,这时灾区农民工的微观特征与返乡意愿息息相关。根据以上的分析以及所参考的文献,设定以下变量(表1)。
(三)实证分析及其结果
用SPSS13.0软件进行估计,将数据带入模型,得到结果(见表2)。
注:模型结果检验:-2LL=66.241,Cox和Snell的卡方=0.338、Nagelkerke的卡方=0.452。
*、**、***分别表示估计的系数不等于零的显著度水平分别为10%、5%和1%
(四)模型估计和讨论
表1变量描
从以上实证分析可以看出,灾区农民工房屋是否需要重建、家庭经济的受损情况、个人的经济收入都对灾区农民工返乡差生了显著影响。
1.影响最为显著的是个人从事的职业。Wald值为9.646,回归系数为2.643,且在1%水平下显著。这与灾后基础设施和农房损失严重需要重建,而引发灾区就业结构变化,对建筑工人产生大量需求相符合。从事建筑装饰业的农民工返乡意愿强烈,从事加工制造业和其他产业的农民工更愿意进城务工。但是不容忽视的是,灾后重建提供的就业岗位具有很强的结构性特征,且灾后重建项目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为主,施工机械化程度较高,新创造的低技术含量的岗位并不多,农民工的可参与度不会太高。现阶段,农民工组织化程度较低,也造成农民工参加灾后重建的总体比例偏低。
2.在社会资本变量中,亲朋、好友圈子的大小与农民工返
乡显示为显著的负相关,社会人情圈子很少的农民工更倾向于返乡。Wald值为3.914,回归系数为3.412,且在5%水平下显著。家庭中有无村干部也是影响农民工返乡的一个因素,家庭有村干部的农民工更倾向于返乡,但不显著。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社会资本与就业正相关。社会资本越丰富,在城里就业的机会越多,返乡可能性越小。灾后个人可以通过自身的网络来调动各种正式或非正式的资源,为家庭摆脱灾害影响,恢复正常生活提供条件。社会关系网络中嵌入性资源越丰富,家庭灾后恢复情况更好。这与农民工返乡意愿成负相关,与现实相符合。
3.家庭房屋是否需要重建是影响农民工返乡的重要因素。房屋不需要重建的Wald值为2.586,回归系数为负1.117,且在10%水平下显著。“进城,不离乡”的农民工现状,决定无论是否定居城市的农民工都始终和农村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灾后农房的大量垮塌,以及国家援助的农房政策都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民工返乡进行农房重建,这与现实相符合。
4.个人经济收入与农民工返乡意愿有影响,回归系数均为正,但wald值都很小,说明个人经济收入对农民工返乡意愿的影响都不显著。从年龄方面看,20~30年龄段的农民工更倾向于返乡,30~40年龄段的与返乡意愿成负相关。其原因可能是:30~40年龄段的农民工举家外出较多,在城市定居生活的较多。
四、结论与政策含义
(一)结论
1.农民工灾后返乡的影响因素重要程度依次是个人从事的职业、农户的社会资本、家庭房屋是否需要重建、个人和家庭的经济状况、个人受教育程度和年龄。
2.个人从事的职业、农户的社会资本是决定农民工灾后返乡的显著因素。
3.灾后恢复重建能提供给返乡农民工的就业岗位具有很大限制性。
(二)政策含义
1.政府应进一步落实灾后援助和补贴政策,特别是要加大对家庭经济损失严重的农户和农房建设的支持力度,使更多返乡农民工能安心再次外出就业。
2.加大对灾区农民工的能力再造,避免因自然灾害的介入导致的失业、贫困等问题。
3.加大就业再培训,切实改变灾后劳动力供需脱钩和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的问题。
4.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为农民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5.建设城镇中小企业和现代农业,就地转化返乡农民工的个人技能。
6.加大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支持力度。
参考文献
[1]安县灾情快报.my.省略
[2]李强.影响中国城乡流动人口的推力与拉力因素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3(1)
[3]杨云彦,徐映梅,向书坚.就业替代与劳动力流动:一个新的分析框架闭[J].经济研究.2003(8)
[4]孙永松.有关农民工回乡创业的研究综述[J].财经界.2007(8)
在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就业”指标始终是国务院总理最关心的经济指标之一。在6月10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再次强调就业是发展经济的基本保障。如何促进就业?除了盘活现有工作岗位,鼓励各群体创业,以创业来推动就业无疑是重要路径。此次常务会议确定五项措施来鼓励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其中既有政策革新带来的便利,如简化登记手续,又有实实在在的资金福利,如减税降费;既为农民工搭建平台,如发展返乡创业园和孵化基地,又有技术的补给和扶持,如创业培训等。有这些务实之策的呵护、培育,更多返乡农民工将开启创业梦想之旅。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农民工总量2014年已达到2.74亿,每年还有新增的600多万农村剩余劳动力。然而,正如总理所言,当前这部分农民工很大程度依靠外出打工增加收入,抛家别子,上不能对父母尽孝、下不能对孩子尽到教养责任,致使许多家庭被爱所弃,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尤其是,打工之路上的农民工年老之后的权益保障等问题面临很多困境。通过打工来就业,某种程度上而言,是短期的、持续性较低的一种方式。而创业则不同。返乡创业,一方面能够帮助一代农民工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提高收入,另一方面,创业所带动的就业岗位能够以几何级数量翻倍,具有强大的可持续性,解决的不仅仅是一个人或者一代人的就业问题,其辐射度可以延续几代。除此之外,农民工返乡创业还能带动东西部产业转移,推动中西部城镇化。
相对于外出就业,农民工返乡创业依然面临着创业环境不佳、创业资金不足等问题。为有的放矢解决问题,此次常务会议确定五项措施来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
一是简化创业场所登记手续,推进“一址多照”、集群注册等改革。二是落实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定向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措施,对创业担保贷款财政按规定给予贴息。三是在返乡创业较为集中地区探索发行中小微企业集合债券等,鼓励银行加大信贷支持和服务。四是依托现有开发区、农业产业园发展返乡创业园和孵化基地。鼓励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渠道下沉,带动网络创业。五是加强创业培训,将返乡创业农民工等纳入社保、住房、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运用政府购买服务等机制,帮助返乡创业人员改善经营、开拓市场。
关键词:农民工;返乡回流;特征;影响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我国农民工大批量地退出城市劳动力市场返回农村。这一现象一直延续至今,特别是我国东南部的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尤为明显。导致农村劳动力大量返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后续产生的影响也较为深远。
一、返乡农民工的一些特征
针对近几年返乡农民工的状况与个体素质调查,总结出几点返乡农民工的特点:一是普遍较年轻。通过调研以及结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表明,20岁以下的占一成,25岁以下的占将近五成,25岁至35岁的占四成;其中已婚占四成,未婚占五成。多数返乡农民工的思想状况良好,生活、生产状况稳定,情绪波动较小。二是文化程度偏低。初中及以下学历占五成多,高中或中专占三成多,大专文化程度占一成,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不及半成。三是收入普遍较低。1500元/月以下占三成,1500~1800元/月占三成,1800~2500元/月占两成,2500元/月以上占一成。而且普遍反映工资稍微高点就要自理生活,负担大,只能维持基本生计。四是再就业愿望强烈。在与返乡农民工交流过程中,我们问及返乡后的打算时,有一半以上的青年想在本地找份工作,既能挣钱,还能照顾家庭。
二、农民工返乡回流的原因分析
1.城市原因
首先,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国际性金融危机的袭击,导致城市大量企业受到严峻考验,特别是一些出口企业,受到的打击尤为明显。企业的经济效益下滑,停产、倒闭等接踵而来,降低员工工资、裁员等现象日益增多,导致农村劳动力被迫返乡。
其次,产业转移的吸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表明,2013年东部地区农民工比上年减少0.2%,中部地区增长9.4%,西部地区增长3.3%。对此,有专家指出,除离家较近、生活成本低等因素之外,农民工“回流”的重要原因在于产业转移趋势明显。近年铁路、公路、能源、制造等各方面在全国各地基层地区发展迅速。这些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壮大导致基层地区对劳动力需求大。
再次,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我国现阶段已经进入了新型的工业化阶段,而新型的工业化主要依靠最新科学技术与科技进步来实现经济效益与市场竞争力的不断提高。然而,近几年来,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导致了一些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逐渐转向高技术含量的技术密集型产业,而一些生产效率、经济效益低下,技术含量低的产业逐渐被市场淘汰。这也就意味着工作岗位的不断减少,对于劳动力结构的需求也就随之改变。企业越来越重视劳动力的技术含量,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成为各大企业的“香饽饽”。而多数的农民工无法适应产业机构与劳动力市场需求方向的改变,导致了相当一部分农民工的返乡。
最后,农民工在城市务工的“经济账单”费用增长。现如今,农民工在城市打工的收入一般来说需要满足其三个条件:一是自身在城市生活的必需开销。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整体的消费水平不断上升,农民工在城市生活自身必需的消费提升了很多。二是赡养抚育家人。现在外出打工的人员青壮年居多,这个年龄段的人一般都上有老,下有小,除了要赡养老人,还要肩负着抚育下一代的责任。如果孩子是在农村进行教育,费用还相对低一些。家人的生活费用、子女的教育基金,另外还要预备一部分医疗保证金,都是农民工工资支出的重点。三是自我素质的提升需求。目前,社会上一些专业技能的培训费用普遍偏高,而农民工要想寻得更好的岗位,就必须要投入资金。然而,对于农民工来说,这三项费用加起来,就已经是不小的负担。当农民工的工资不能够满足这三项条件的时候,他们就不得不放弃现有的工作岗位而另寻他路。
2.农村基层地区的吸引力
首先,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迅速,政府提出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对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发展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且,近几年来,国家出台了各种利农政策,例如,粮食补贴、禽畜补贴、良种补贴以及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等。这一系列的利农政策极大地提高了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全国各地的农村几乎都开始大力推进农村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建设,使得农村劳动力有了更好的发展方向,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农民工返乡务农、务工的积极性。
其次,农村生活消费水平低。近几年农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济条件节节上升,但是消费水平却没有城镇那么高。同样的经济条件,在农村的生活就安逸得多。而在农村,生活方面基本上没有太多的开销,一般家庭都能够自己生产主食与蔬菜。
最后,亲情因素也是导致农民工返乡回流的原因之一。很多外出务工的家庭,为了赚更多的钱,都将孩子与老人留在农村,才会有很多的留守老人与留守儿童。近年来,关于留守儿童发生事故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也为在外打工的农民工敲响了警钟。一部分农民工为了照顾家人,与家人有更多的团圆时间而返乡。而回到家乡后,能够享受到家庭的温暖,照顾老人与孩子。更重要的是在农村人人平等,互相尊重。从这个立场上来说,这也是促使农民工返乡的一个原因。
3.农民工自身的条件因素
除了外界的原因,农民工返乡回流与其自身的条件因素也有着很大的关系。部分外出务工农民工整体素质偏低是影响其长期在城市发展的重要原因,主要是文化程度的制约,普遍在高中以下,这样在城市中就只能选择一些体力劳动岗位,就业竞争力不强;文化素质低下,其思想也会相对保守,当在城市就业过程中出现种种困难时,往往会选择逃避,因此返乡是他们的首要选择。
三、农民工返乡回流产生的影响
农民工返乡回流,对于农村以及城市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有一定的积极推动意义,也有一些负面消极影响。
1.农民工返乡回流产生的消极影响
首先,农民工返乡回流使他们的收入减少,一定程度地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于农民来说,外出打工的收入是一个家庭主要的财政收入,而返乡之后,切断了主要的收入来源,自身消费与平时的储蓄都将受到影响,家庭的经济生活水平会受到直接影响。农民的收入减少,投入到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的资金也会相应下降;投入减少,产出也会减少,对农村的经济发展影响较大。
其次,农民工大量返回乡村,会导致农村内部的社会矛盾激增。农民工大量返乡,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多;多数在外务工的人回到农村之后,一时间适应不了农村的农耕生活,而一时又找不到事情可做,无形中加大了农村基层地区的秩序维护难度,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最后,农民工大量返乡,会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发展进程。在城市中,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仓储邮政、批发零售以及居民服务等行业,是绝大多数农民工的主要岗位,而这些工种对于城市的正常运转以及建设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近几年来,农民工的返乡潮,对于城市建设来说影响很大,如果进一步加剧,很多工作岗位将会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合适的工作人员。而加上之前的国际性金融危机影响,很多农民工已经不愿意继续在城市发展,即便是再返回也是非常慎重。农村人口增多,收入却减少,会进一步拉大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阻碍了农村与城市的城市化进程。
2.农民工返乡回流的积极推动意义
首先,促进农村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农民工在城市生活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其人生观、价值观等都产生一定的影响,他们的自身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外出打工的农民和留守在农村的农民相比,首先就有了很强的权利意识。农民工在城市会遇到更多困难,像克扣工资、遭受不公平待遇等,在与这些不公对抗的过程中,他们会懂得争取自身的权利。另外,他们懂得平等与规则,当农民进去城市之后,需要遵循工作上的规章制度、生活中的文明礼让,长期下来,在农村养成的自由散漫习气慢慢改掉了;在城市务工的过程中,有的农民工难免会受到一些规则的“歧视”,他们内心渴望得到正视,希望拥有与城里人一样的民主与权利,民主与平等的观念会慢慢在他们的思想意识中形成。当农民工返乡之后,会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利用这些在城市中学到的东西,懂得使用法律这把利刃。原本的一些传统守旧思想观念,也会随之慢慢改变。例如,主张男女平等,改变了以往重男轻女,养儿防老的传统思想。城市生活能够帮助农民养成爱护环境、讲究卫生等良好文明的生活习惯,并且,还能够影响到留守在农村的农民,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管理的民主与开放,促进农村社会风气的进步。
其次,农民工的大量返乡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工的返乡,对于农业的发展、老百姓收入、新型农村的建设都会有一定程度的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农民进城务工或者是经商,获取了大量的信息、技术、资金,他们返乡的同时,也将这些所得带回了农村,对于所在基层地区的发展进步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很多农民进城的目的,就是为了取得致富经,学习经验、技术,累积资金、人脉,便于回到家乡创办企业,带动运输、服务等各种行业。再加上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使得农村的经济朝向了良好的发展方向。
最后,农民工返乡利于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其流动性大、文化水平较低,基本上没有固定的职业,对于城市各个方面的管理都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而农民工的返乡,使一部分没有固定工作的农村劳动力退出城市,降低了管理压力。而返乡的农民工会将自己的见闻经验等告知留守农村的劳动力,使他们在外出务工时,谨慎考虑,避免盲目一味进城赚钱,提高农民工进城的个人风险意识。
农民工的流出或者返乡都是持续性的,不管是流出还流入,对于农村或者是城市的影响都是很大的。充分利用农村的富余劳动力,保持农村与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政府部门需要积极引导、扶持,深入到基层,切实了解农民的难处,帮到实处;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城市,切实做好农村劳动力应有的保障,以更好地发展农村与城市建设。
参考文献:
[1]许圣道,韩 晋.农民工返乡回流的经济学思考[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1,27(01).
[2]吕少辉.新形势下河南省农民工回流问题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09.
[关键词]返乡农民工;土地保障;土地政策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4.154
[中图分类号]D9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4-0-02
1 返乡农民工的土地保障研究背景
在城乡二元制尚未完全破解的现实下,农村人口被排斥在城市保障体系之外,返乡农民工依旧是以家庭为基本单位,以土地为主要保障形式。温铁军认为农村保障的理想选择是下的土地制度,并强调土地保障在维护农村稳定中的长期作用;土地不仅是生存手段,在当前的土地制度下还体现为农民的社会保障,使农民“流”而有“根”,“出”有“后。农民工返乡,充分表明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农村土地的保障功能尤其是对返乡农民工而言依然为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需。
2 返乡农民工的土地保障研究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2016年1-3月信阳师范学院经济学专业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在河南省“黄淮四市”,即信阳市、商丘市、周口市、驻马店市的问卷调查。通过对返乡农民工的问卷进行整理和分析,共收集四市县乡镇或者村庄的194份有效问卷。
3 土地对返乡农民工生存保障功能与意义
土地是农民保障其生存发展的一道心理防线,农村土地的保障功能可以分为生活保障效用、就业效用、直接受益效用、财产继承效用、地产增值效用等内容。对于返乡农民工而言,土地是返乡保障的“蓄水池”。
3.1 返乡农民工生存保障手段辨析
农民工选择返乡后需要继续生存与发展,根据调查问卷结果,在已有工作的121人中,63人(52%)从事的工作与农业有关,见表1。
返乡后通过创业实现再就业能带来较高的利润,但是创业需要资本,农民工在外辛苦劳动,通过贷款等途径获取资本,并没有可以抵押的财产,高利润同时代表高风险,稍有不慎辛苦钱可能就会“打水漂”。雇用工资具有不稳定性,而返乡农民工的抗风险能力一般较弱。中国人落叶归根的心理驱使他们在年老时返乡,在社会养老制度并不完善的前提下,这部分返乡农民工仍需要子女赡养,这无疑是加重了整个家庭的经济负担。
3.2 土地对返乡农民工的保障
对返乡农民工而言,土地提供了一种综合性保障。王守智将土地保障划分为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调查问卷中印证了这一点,设置了多选问题“您目前持有土地的主要用途”,对于该问题的调查结果,见表2。
返乡农民工持有土地的首要用途是解决生活用粮,符合农村中的实际情况。64%的人员利用土地增加收入,主要途径是务农、边打工边务农或是受雇于农业大户。
3.3 土地对返乡农民工的意义
基于中国土地制度的发展以及现实国情,学者们客观地认识到当前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的情况,也认识到农村土地在当前甚至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将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大量农民工的返乡,土地的保障功能将得到强化。受调查的返乡农民工中,超过80%的拥有土地,在城市的生活面临危机和困境时,返乡是一些外出打工人员的最佳退路,土地使他们返乡后无生存之忧。返乡农民工通过比较权衡:一是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种地的比较收益提高;二是农村家庭生活的拉动,在农村家庭开支小,生活成本低;三是返乡前受到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民工是23人(11.5%),受到自身素质的限制,极少农民工具备从事其他行业的技能,农民工从农民中来,返乡后从事农业生产具备“先天”优势。
4 土地对返乡农民工保障的实现途径
4.1 土地的价值
我国人均土地资源禀赋稀缺,土地保障是农业社会自然经济的产物。对返乡农民工而言,土地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一种积累财富的重要途径,可以带来直接的经济价值。农民工返乡后这种“土地福利”依据现行的土地制度可以转变为现实的财富。返乡农民工在衡量选择不再务农时,可将土地流转出去,通过土地流转获得相应的收入,由于城市的扩展等其他原因,政府收购土地,返乡农民工也可以获得一定的征地补偿,即从土地中获得直接的收益。
土地的价值还体现在精神方面。土地是对家乡思念的寄托载体,12.5%的农民工因为“照顾老人小孩等家庭原因”而返乡。中国人看重家庭团聚,农民工常年在外打工,无法享受天伦之乐,得不到心灵的慰藉,加之受教育不高的农民工缺乏技能,只能依靠苦力,从艰难的工作中取得工资,一旦青春劳力用完,很难继续在城市中立足,而返乡后,一能享受家庭的温暖,二能照顾老人孩子,三在农村,大家在心理上是平等的,相互之间容易获得尊重。返乡象征回归家庭,满足返乡农民工的心理诉求。
4.2 土地的使用价值
土地的使用价值是以土地作为农业生产要素在农产品及其带来的服务中所作的贡献为基础。在农业生产市场条件下,土地使用者或占有者以个人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获得土地边际价格。国内外衡量土地使用价值多采用特征价值模型、多元回归等数学模型,基于土地估价经验构建参数,而对于农村土地市场尚不发育的中国,借鉴应用数学模型解决土地使用价值测算问题尚待进一步研究。从返乡农民工角度来说,土地的使用价值单一地固定在种植上,以种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获得收入。
返乡农民中自愿从事农业生产者,同时具备农业生产要求,如农业技能、体力等,具有发展成职业农民的潜质。学术中提及发展职业农民的备选人员,多是一直服务于农业生产或者具有专业技术与资金的人。笔者认为,返乡农民工在发展成职业农民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一是熟悉农业生产,对土地有天生的敏锐嗅觉;二在城市中打拼见多识广,积累了一定的资金,更了解市场行情;三是对农业生活的热爱。返乡农民工转换为职业农民,更易适应角色,既有利于返乡农民工的发展,又有助于农业现代化。如此,土地的使用价值不仅提供基本的生存保障,更为返乡农民工的持续发展提供可实现的途径。
5 现阶段的土地政策对返乡农民工的土地保障影响分析
笔者以河南省返乡农民工为主体,讨论当前主要的土地政策对返乡农民工的土地保障影响。
5.1 土地征收政策
无论是返乡前还是返乡后,土地征收一直在进行中,农村集体土地由政府统一征用,并根据相关规定给予补偿。《农用地估价规程》规定农民失去土地后,获得基本生活保障、接受教育、再就业培训等应得到的补偿。实践中,土地的保障价值主要按单位面积上所分摊的国家为城镇居民所提供的全部社会保障资金,综合考虑人均土地面积、土地生产力水平、所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多种因素,确定土地承担保障的水平,进而测算相应土地保障所需“成本”。学术界主要采用市场替代法,用养老保障或基本生活保障、就业保障替代土地保障价值,引入不同修正系数进行修正,如农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平均工资、农业人口人均非农业纯收入等。而返乡农民工情况并不作为可参考的因素,且参数选择没有跟进实际的情况,在保障价值的确定上缺乏客观标准。同时,权力监督与制衡机制不健全,该类方法很可能变成为相关部门侵蚀农民、集体权益的工具。
征地的利益博弈当中,农民属于弱势群体,返乡农民工更是属于被忽视的部分,相关的土地政策当中没有对应的扶持,返乡后因土地征收没有土地的人员占被调查人员的5.9%,这部分返乡农民工无法享有土地带给他们的保障功能,就必须为新的生活方式付出额外的成本。
5.2 土地流转政策
土地流转鼓励发展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化农业,上文笔者提出返乡农民工具有发展成为职业农民的潜质,他们对土地精耕细作,更有利于土地的可持续发展。返乡农民中愿意继续从事农业生产和愿意转包土地扩大种植面积分别是15%和21.4%,可见他们对于返乡务农的态度是积极的。一方面返乡农民工希望流转到更多的种植土地;另一方面,希望收回外出时被流转出去的土地。根据笔者的调查走访和调查,现实情况并不是返乡农民工希望的那样:一是资本下乡,通过各种手段进入土地流转市场,提高土地承包的价格,这个价格是返乡农民工无法支付的,更甚者,一些资本追求利益最大化,以租代征,在农民土地上建设厂房,破坏土地的原有属性;二是公权力,土地流转在农村容易受外在势力的影响,农民被迫流转土地,返乡后土地难以收回。这样造成一种会耕作土地的返乡农民工无法流转到土地的局面。在土地耕作的熟练程度上,返乡农民工远高于资本组织,但是在资金上与资本组织无法抗衡,流转到土地的可能性较小,影响到返乡农民工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也破坏了土地对返乡农民工的失业保障功能。
6 强化土地保障功能的对策及建议
6.1 明确土地征收的利益均衡点
科学确定征地补偿费的计算方法,让失地农民参与土地征收中土地增值收益的分配,分享城镇化的成果。对返乡农民工来说,土地具有基本生存、养老保障及就业等功能,相应地,征地补偿费的内容应该包括土地的原用途价格、养老保障费用以及就业保障费用这几个部分,充分考虑对返乡农民工群体的补偿,提供再就业、养老等方面的支持,鼓励返乡农民工发挥优势,拓宽就业渠道。
6.2 确保土地流转的公平合理
组建适当的土地流转交易平台,为返乡农民工中有能力继续务农的人员提供便利,如农机补贴、农技培训等,鼓励发展现代化农业,发挥土地对返乡农民工的保障功能和推动发展作用。在土地流转市场,明确土地流转的自由与可逆性,削弱公权力的影响,依据市场公平合理进行土地流转,保障返乡农民工的利益。
6.3 理性审慎资本下乡的可行性
政府首先需要转变资本下乡的认识和思路,理性选择、谨慎甄别;然后,进行事中监督检查,将原来的消极善后变成积极的风险防范。资本下乡不应只投入在农业产业园、示范区与农业企业中,更应该用来改善普通农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小规模经营主体的生产,进一步激发农民,尤其是返乡农民工的种粮积极性,这也是保护农民权益的根本之计。
主要参考文献
[1]温铁军.农地制度安排与交易成本[J].读书,2004(9).
摘要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大量外出务工农民工返乡进行创业就业。结合对江苏省4市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情况的调查,分析了农民创业就业状况,并提出相应的建设与对策,以期为江苏省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调查分析
该研究试图通过调查,了解金融危机背景下返乡农民工就业和创业现状,并对当前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从而归纳出返乡农民工在创业过程中的方向选择及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剖析现象成因,找出问题所在,提出相应建议。
1调查方法
1.1调查对象
江苏省4个城市(包括苏州、常州、南通、连云港)的返乡农民工。
1.2调查程序
调查时间为2009年7月1日至2009年9月1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的形式。第1步:根据研究目的制定调查问卷;第2步:与乡镇村民委员会或者街道居民委员会联系,确定返乡农民工人数及家庭住址;第3步:发放问卷;第4步:回收调查问卷,统计调查结果,对结果进行分析与研究。
2调查结果
2.1基本调查状况
从农民工群体的性别组成来看,男性占60%,女性占40%。其中,18~25周岁的占20.3%,26~30周岁的占28.5%,31~35周岁的占22.5%;36~40周岁的占18.3%,40周岁及以上的仅占10.4%。农民工群体中,小学及其以下文化程度的占18.5%,初中文化程度的占36.0%,高中、中专文化程度的占27.7%,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7.8%。在被调查的群体中有70.30%的农民工已婚,55.30%的农民工已生育1个子女,26.0%的农民工生育2个及2个以上子女;43.50%的农民工家中需赡养2位老人,26.5%的农民工家中需赡养3位或3位以上老人。
2.2江苏省农民工返乡就业状况
调查数据显示,农民工中从事体力劳动的占48.8%,从事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占40.2%,从事脑力劳动的仅占11%。农民工工作的显著特征是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他们每天工作大多超过8 h,农民工群体每天平均工作时间为9.4 h。农民工就业工资主要集中在600~1 000元/月之间。每月无收入的占7.80%,600元以下的占20.00%,600~1 000元的占40.6%,1 000~1 500元的占21.3%,1 500~2 000元的占7.5%,2 000元以上的仅占2.80%。其中有50%左右的农民工是家庭主要经济支柱。
2.3返乡农民工创业状况
根据调查数据,有26%的返乡农民工正在创业,表示有意愿但是有困难的占26%,有8.8%的返乡农民工曾经创业,但是现在已停止,60.7%的返乡农民工有或者曾有创业意向,有27%的返乡农民工没有创业打算,而仅有11.8%的农民工对是否创业表示无所谓。农民工返乡后创业地点有66.8%的选择在城镇,在农村自主创业的占29.30%。对于创业方向,13.5%的返乡农民工选择批发零售,其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建筑业、住宿和餐饮业并居第2位,分别占10.75%和10.00%;农业和食品加工业并居第3位,分别占8.75%和9.00%;以下依次为电子机械制造业、交通运输和邮政、中介服务、房地产业等。调查数据显示,23.80%的返乡农民工选择种养大户,其次分别为商业流通业(9%)、农产品经纪人(8.50%)、农资经销商(8.30%)、农村服务业(6.8%)、农村娱乐业(6.8%)。返乡农民工强烈的创业意愿中,选择独资的占41%,与家人合伙的占36%,与村里人合伙的占8.5%,与村外朋友合伙的占11.7%,以地产为股招商的仅占2.8%。调查数据反映出返乡农民工有强烈愿望,但他们也充分认识到创业的不易。
3讨论与建议
3.1分析讨论
从返乡农民工整体状况来看,40周岁以下的占民工总体样本的89.6%,农民工群体处于青年化,其群体年龄构成处于最佳劳动年龄段。与其他职工群体相比,农民工群体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从而限制了农民工的就业创业领域和工资水平。农民工主要分布在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和企业,大多从事苦、脏、累、险、重且技术含量较低、以体力劳动为主的职业或工种。从行业分布看,农民工集中在制造业、建筑业、纺织业、服务行业等,所在企业的性质大多是中小型非公有制企业[1]。
调查数据显示,有28%的返乡农民工认为在他们创业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资金筹集困难。由此可以看出,资金问题已成为返乡农民工的创业瓶颈,政府扶持、激励返乡农民工创业,着力点应放在为农民工创业提供优惠的资金政策支持、降低返乡农民工创业难度上。
返乡农民工多数为家庭主要经济依靠支柱,抚养子女、赡养老人的经济负担很重。一方面,由于农民工资金积累少、文化程度低,在返乡后选择创业容易导致家庭经济来源不稳定,致使很多农民工不敢轻易创业[2]。另一方面,返乡农民工担忧创业后会出现经营不善,不善于管理,这一担忧可能来源于以下原因:一是农民工教育程度和知识文化水平低,思维方式比较传统,营销观念落后,市场开拓能力差,短期行为严重,缺乏长远眼光;二是家族式管理,决策不民主,机制不合理,难以适应市场变化;三是技术水平低,产品品种单一,档次低,缺乏市场竞争力。
3.2对策建议
(1)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创业便利。要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保护返乡农民工的创业热情。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放宽对农民创业工的限制,实施等同于甚至是优越于外资的优惠政策,把一切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生产要素都调动起来,形成良好的创业氛围。同时,要正确引导农民工返回当地的乡(镇)和县城所在地创业,以促进小城镇经济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
(2)拓宽返乡农民工融资渠道。政府在制定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时必须要根据各地的具体实际情况,对不同行业中的创业者和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给予不同的财政与信贷支持。要发展乡村和城镇社区中小金融机构,尽快发展乡村、集镇等社区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和贷款公司,扶植民间融资。要大力积极稳妥放宽农民利用承包土地、房屋等进行抵押融资的限制,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融资难题[3]。
(3)减免农民工返乡创业税费。一方面,要设立科学合理的税收体系,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给予一定期限的税收减免,着眼现实、立足长远,先引导、鼓励和扶助企业发展起来,可以参照农业税减免、农业反补贴、出口退税等办法支持扶持农民工创业。另一方面,要逐步取消对农民创业的相关收费项目,直至实行“零收费”政策。
(4)加大农民工培训力度。部分省市已经实施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培训的“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项目,由政府出资,组织专业人员开展对返乡农民工技能培训力度,扩大培训对象的覆盖面[4-5]。对有创业意愿的人群,应充分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参考文献
[1] 李敏骞.创业农民培训的几种模式[J].农民科技培训,2009(1):6-7.
[2] 戚迪明,侯立白,景再方.国外创业政策对我国农民创业问题的借鉴[J].农业经济,2009(3):42-43.
[3] 张晓东,郭成芳.开展农民创业教育,促进农民创业活动[J].中国农村教育,2009(6):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