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美术学习计划范文

美术学习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美术学习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美术学习计划

第1篇:美术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创意美术教学 优化策略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充分开发和利用信息技术是顺利完成新课程改革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通过信息技术,发展幼儿的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幼儿设计意识,启发幼儿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学习全过程,充分发挥幼儿主体精神,不断提高幼儿的欣赏和评述能力。结合信息技术教育,在创意美术教学活动中,发展幼儿综合实践能力。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幼儿求知的向导,是情感、动机、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核心,是幼儿学习的动力。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正如教育家布鲁纳所指出的“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动机”。在活动前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与活动兴趣,再学习起来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传统的创意美术课堂上仅仅靠简单的范画、图片、色彩变幻等手段激发幼儿兴趣,这显然是不够的。为了优化幼儿园创意美术教学活动,通过运用丰富多彩的信息技术手段,使内容形象、生动、鲜明地表现出来,丰富教学形式,使教学内容变得可视、可听、易感知,更能激发幼儿兴趣,从而巧妙地引出新活动。例如:小班拼贴画《可爱的小鸡》,首先,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制作成《可爱的小鸡》课件,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把幼儿带到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上,利用猜测、想象引出本次活动的教学内容――小鸡,激发幼儿拼贴兴趣。其次,课件中通过演示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让幼儿对小鸡的制作过程有所认识和了解,为接下来让幼儿自主进行创作作铺垫。再次,让幼儿通过观看课件,了解小鸡的不同姿态,如:仰着头的小鸡,低头俯身的小鸡,侧面的小鸡,正面的小鸡,等等,还配上动听的音乐,使幼儿更直观地感知小鸡的外形特征,为在创意美术活动中,幼儿创作出形态各异的小鸡形象打下结实基础。

二、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

1.生动有趣的示范方式

传统的美术教学往往从教授技法和临摹入手,教师在画纸上示范画一个太阳,幼儿就在自己的画纸上画一个太阳,而且画得越像越好。教师怎样用蜡笔涂色,用什么颜色的蜡笔,幼儿就照着样子进行练习。这种课堂教学形式比较单调,幼儿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就得不到提高。

在创意美术教学活动中,许多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将文字、图形、动画、声音、色彩等巧妙结合起来,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把抽象的讲解、说教变成动态的图像,成功地应用于教学,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更让幼儿爱学、乐学,可以说精彩的课件给教学创造了全新境界,有力地促进了教学双赢目标的实现。例如:小班创意美术《纸杯小猪》,在活动之前,教师事先录制了制作纸杯小猪全过程的视频资料,其中有教师的示范讲解,另外邀请一位幼儿共同参与制作,这种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示范制作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幼儿学习兴趣,在观看过程中,幼儿的注意力非常集中,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在接下来的制作过程中,幼儿参与制作的积极性提高了,动手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2.直观形象的评价手段

传统的美术教学,幼儿作品的评价主要有教师评价、幼儿自评和幼儿互评三种形式,评价的方法似乎都以画得像与不像评价幼儿美术作品的好与坏。同时评价幼儿美术作品受到了教学时间及班级幼儿人数的限制和制约,教师或者幼儿不能对所有的幼儿创意美术作品一一进行点评,找出优势,指出不足。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当今时代,教师有效利用ipad中的拍照功能,在幼儿进行创意美术的过程中,及时将幼儿的创意美术作品拍摄下来,并快速传输到电子白板上,让幼儿清晰、直观地看到自己及同伴的创意美术作品,再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这种方法比把幼儿的创意美术作品一一展示在展板上来得方便、快捷,更加直观。例如:大班创意美术《衣服上的洞洞》,教师在幼儿进行创意美术活动的过程中,及时利用iPad把幼儿的创意作品拍摄下来,传输到电子白板上,让幼儿看了动手制作及添画的衣服作品进行评价,大大提高了幼儿参与评价活动的积极性,同时充分体验了动手创作的乐趣。

三、借助信息技术丰富美术课堂,发展幼儿想象

想象力是幼儿不可缺少的思维能力之一。在幼儿期,教师要重视幼儿想象力的开发、培养和提高。只有具有了丰富想象,生活才能够变得多姿多彩;只有有了想象力,才能够推动社会进步。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第2篇:美术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化学探究性学习,多媒体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钢铁的锈蚀与防护,感悟与收获

随着现代多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深入,大力推进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并做到与多媒体技术的有机融合,正在成为当前我国多媒体技术乃至整个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话题。学校也建立了校园网,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鼓励教师探索多媒体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我们学校在化学学科方面也积极探索多媒体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的创新路线――化学探究性教学,在探究教学及探究学习活动过程中,网上查询有助于获取大量相关资料,动画模拟软件有助于解决微观物质结构问题,数据处理软件有助于分析化学实验数据,化学实验软件有助于模拟化学实验研究,用化学工具软件有助于解决其他一些化学专业问题。在表达交流环节中,多媒体技术既可作为学生表达探究成果的工具,又可以作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的工具。下面我把我校化学教学进行的一项案例研究记录下来,与大家共享,还请各位专家多提宝贵意见,帮助我们的化学教学研究向更深、更远处发展。

[案例]九年级化学――“钢铁的锈蚀与防护”

1 教学设计说明

新课程下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心自然的情感。因此,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既要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要充分体现学生是发展的主体。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采用以“科学探究”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亲自进行科学探究的机会。以探究实验与多媒体相组合为主要教学方式,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按照“联系实际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分析讨论得出结论联系实际应用发展”的程序让学生在情景化的探究中了解钢铁的锈蚀与防护。

2 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钢铁的锈蚀与防护”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2012年教育部审定)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题 3 中的教学内容,此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金属材料和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为过渡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

本节课的主题从学生已经熟知的日常生活现象和物品入手,联系实际,发挥想象,引导学生对钢铁锈蚀的原因进行猜想,然后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得出结论,并由此分析得出减缓钢铁锈蚀的措施,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2)教学对象分析

钢铁的锈蚀是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但学生对此只停留在表象阶段,对其变化的实质还不太了解。经过教师的引导,必然会引起极大的学习兴趣。同时,现代中学生求知欲强,他们运用各种手段收集、整理资料,以及进行实验探究都具有一定能力,这使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成为可能。

3 教学目标及确定的依据

根据《化学课程标准》,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依据本班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钢铁锈蚀的条件以及防止钢铁锈蚀的简单方法;通过对钢铁锈蚀条件的探究,进一步加深对科学探究各要素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联系实际、观察、实验、网络查询、资料下载等方法获取课题相关信息;运用比较、分析、联想、分类等方法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与讨论,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通过实验和探究,以及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形成成就感和进取心。

4 教学重点和难点:钢铁锈蚀条件及其防护措施的初步探究

5 教法、学法与教学手段的选择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互动过程。初三学生有思想、乐于表现,他们直观的形象思维强,而抽象的逻辑思维较弱,基于此点设计的课堂体现“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解为辅”的精神,让学生自己去活动探究、体验、领悟,在关键之处,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关注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采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即按照“联系实际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探究分析讨论得出结论联系实际应用与发展”的模式展开教学,通过观看录象、动画、设计实验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参与交流与合作,给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与时间,从而形成一定体验,分享成功的快乐,给学生自由驰骋的蓝天。

(2)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展示及各种实验器材,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增大教学信息的密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6 教学设计流程图

教学设计流程图,见 图 1。

7 课前准备

(1)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有关钢铁锈蚀以及防护的有关信息(身边发现和网络查找)。

(2)将所需的实验器材准备好(可从生活中准备一些器材)。

(3)制作本节的课件,精心备好每一个教学环节。

8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 探究钢铁生锈的条件

(1)视频导入,创设情境

同学们展示生活中有关钢铁生锈的现象,抓住时机播放多媒体影片,引入新课。

[说明:从学生常见的生活现象入手,使学生感到化学与生活实际是紧密相连的,体现了从生活走进化学、化学来源于生活的新课程理念;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提出问题

[说明:通过观看视频和交流塔伦,同学们兴趣盎然,提出很多问题。]

(3)猜想与假设:钢铁生锈的条件

[说明:学生交流猜想这一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由旁观者参与者,教师由评价者帮助者、指导者,体现了平等中的学生主体。]

(4)设计实验方案

①提出设计实验方案的步骤: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及用品、实验步骤及装置图。

②小组讨论,提出个人或小组方案,并画出装置图。

③交流讨论,对各种方案进行评价,提出最佳方案。

[说明: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将学生置于科学的思维状态中,通过对问题的思考,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5)进行实验

①提前一周指导学生用家庭中物品按图2完成进行试验。教师展示一周之前所做的对比实验(老师利用实验室的仪器,学生利用家庭的物品),学生总结所观察到的现象(见图 2)。

②利用多媒体以动画的形式,具体展示铁钉生锈的微观过程。

[说明:该实验持续大约一周时间,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看到;通过学生参与,让学生能亲自动手参与探究,并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持续的观察能力;通过动画形式使学生从微观的变化一目了然,并能清楚地看到铁钉与液面交界处锈蚀最严重。]

(6)结论:学生得出铁生锈的条件

(7)拓展与迁移

①提出问题:根据生活经验,哪些因素会促进钢铁的锈蚀。

②猜想与假设:加热,酸、碱、盐的强电解溶液会加速钢铁的锈蚀。

③设计实验方案,证明这一观点:小组讨论,提出个人或小组方案;对各组方案提出评价。

④进行实验:A.教师和学生展示一周之前所做的对比实验,学生总结观察到的现象(见图 3)。

B.利用多媒体以动画的形式,展示加速铁钉生锈的微观变化过程。

⑤结论:学生归纳总结。

[说明:这一环节的教学过程重点体现在学生自主探究铁生锈的条件,在设计中教师使用很多富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词语,如“请猜测……”、“描述……”、“自己动手……”、“能得出……”等,通过这些提示性词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并在探究过程中由“思”到“做”,由“做”到“想”,由“想”到“问”,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第二部分 钢铁的防护措施

(1)提出问题:Fe 在纯净的 氧气中生成什么?引出铁锈的成分,同时质疑 Fe、Al在空气中谁容易生锈?对比得出铁锈的危害,从而引出如何防止钢铁的锈蚀。

(2)师生互动,拓展延伸:学生根据生活中所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防锈措施,并说明这样做的原因。教师抓住时机利用多媒体播放防止钢铁锈蚀的影片。

[说明:这一部分知识是建立在第一部分知识的基础之上,难度并不大。由学生通过推理、分析、讨论等方法完全可以解决,不仅对前面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同时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提升了知识和科学素养。]

(3)得出结论: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出防锈措施。

第三部分 感悟与收获

同学们感悟一下:

(1)本节课我们共同探究了哪些内容?

(2)从这些知识中你想到了什么?运用这些知识你想做些什么?

(3)防锈是生活生产中面临的重大问题,你能设计出更好、更新的防锈方法吗?

[说明:以上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放飞翅膀,展开联想,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思维,给学生留下今后乃至一生都想回答的问题,所以很有意义和价值。]

第四部分 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随堂检测对本课题的教学进行评价。

第五部分 课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问题、假设、验证、结论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懂得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从课堂教学效果看,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并重,尤其活动探究,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贯穿教学的始终,不仅有效地创设了学生探究学习的情境,而且有效提高了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节课中,同学们经历了感性实验,后经历了理性的推理,这样的动静相容,非常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很受学生欢迎。

参考文献

[1] 孙杰远.多媒体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 王斌.如何实现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5.

[3] 郑小军,王屹,王祖浩.化学新课程与信息资源――网络环境下的化学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 罗可熙.多媒体技术与化学整合中的学生适应性分析[M].中国电化教育,2005.

第3篇:美术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初中 化学 教学 多媒体

引言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一直是学校教学的重要工作之一。随着多媒体教学技术的深入展开,我们课题组不仅在高职化学课堂上进行了提高实效性的研究工作,也针对教学对象,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探讨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1、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1.1多媒体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特点,通过创设意境、渲染气氛,将与教学有关的知识运用图像、动画、声音、文字信息等,在课堂上展示出来,以大量的视听信息、高科技手段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如: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强大的功能,巧妙地创设导入的情境,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如讲述“CO2性质”前,将意大利峡谷之谜、动物进入古老山洞出现死亡的现象制作成多媒体展示给学生,学生就会联系生活经验,去思考、分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1.2多媒体信息技术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物质的结构、化学反应机理,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计算机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计算机以其丰富的表现力把化学现象、化学过程形象生动地呈现出来,特别是对学生平时无法观察的难以了解的知识更显示出巨大的作用,为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提供了充分的认知手段。例如,利用三维动画可将水通电分解的过程即水分子分裂成氢、氧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的过程展示出来,计算机能使许多肉眼看不见的反应过程变成生动有趣的化学过程。一般化学反应都进行得较快,无法控制,学生难以看清,难以理解,利用多媒体技术二维或三维动画软件,可模拟化学反应的过程随教学过程同步控制。又如:《原子的结构》一节,为了使学生掌握原子核的构成,质子、中子、电子的性质、质量关系、电荷关系、了解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做成动画利用多媒体将微观世界扩大展示,逐步建立空间立体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达到变抽象为实体,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

2、实现多媒体教学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的结合

2.1课件制作要体现教学重点与难点

多媒体技术可以把抽象的、难以直接用语言表达的概念和理论以直观的、易于接受的形式表现出来,有助于学生理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把难以理解的重难点内容借助于多媒体课件而变得简单化、有趣化,更易于学生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例如“溶解”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在教学中我们为该部分内容专门设计动画,使相应内容由教学难点变成了学生的兴奋点。但在教学中,也不能刻意追求多媒体的动画演示,教学设计的核心是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任务。教师应把一个个知识点变成一个个活生生的具体任务或问题,结合重点难点进行教学。

2.2多媒体教学与化学实验相结合

多媒体可以把一些难于演示的实验展现给学生。比如活泼金属与稀酸的整个反应过程速度很快,若只采用课堂演示实验,只有坐在前几排的学生才能观察到实验现象,其他学生就无法对其描述。若采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整个实验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另一个方面,我们也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演示一些有毒、危害的实验。多媒体教学与初中化学实验的有机结合将极大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内容,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2.3多媒体授课与黑板教学的有机结合

目前,中学大多还没有完全采用多媒体授课,所以传统的黑板模式教学还仍然存在。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的灌输对象;教材中所提供的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对象,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内容;媒体是创设学习情境,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和完成知识意义建构的认知工具,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所使用的手段和方法。可见多媒体课堂教学不能让多媒体简单地代替,更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突出多媒体教学的辅助功能。教学过程中,对于初中的教学对象,如果过分强调多媒体教学的优点,而忽视了黑板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师生之间课堂上的情感交流,削弱了教师的授课艺术和临场发挥能力,就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每一个教师特定的教学语言、教态、板书和应变能力都是最大的财富,只有把传统教学手段、教师个人特色和多媒体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课堂教学的效果。

3、值得关注的几点思考

3.1过多使用多媒体教学

人的感受在受到刺激物的持续作用时将会出现一种适应,过多使用多媒体会使学生的视听产生适应性。因而不能一味追求计算机、电视、录像等手段,而忽视教师讲授、板书等常规、传统的教学手段。我认为多媒体教学只是“辅助”,而不是“替代”。

3.2削弱实验教学

化学必须以实验为基础进行教学,这也是不可替代的,这一点在前面已经论述。我认为不可削弱实验教学,只可锦上添花。

3.3忽弱学生的承受力

多媒体教学的大容量、快速度、高密度,有可能使学生在课堂上目不暇接、来不及做笔记,这就会出现课堂上很热闹课后没着落的尴尬局面。我认为多媒体教学的课前、课后辅助工作更要加强,比如课前印预习题或重点知识给学生,让学生有备而来;课后注意对学生进行督促检查。

3.4盲目滥用多媒体优劣不分

课件的优劣不分;课型的优劣不分;学生层次的优劣不分等等,有时会弄巧成拙。我认为要用心去准备和选择,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有时仅仅是一张小小的PowerPoint制作,就要花去我好几个小时的时间去完成,用到它时学生的反应就相当的好,那它所达到的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付出和效果是成正比的!

4、总结

总之,多媒体技术教学的作用取决于它的应用者,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还需要教师去把它们与教学任务、教学方式、教学手段进行有机的揉和,在教与应用、动手与实践中解决问题,不断探索多媒体教学和教学模式的有机整合,促进化学手段的更新和最优化,最终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胡晓燕.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第4篇:美术学习计划范文

本校共有二年级学生三百六十人左右, 分为六个班。 二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能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有一定的色彩基础,对美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还缺乏想象力和创造精神。根据上学年级执教时对他们的了解, 优秀生

约占5%,差生约占3%,其余学生均为一般水平。因此,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授本册教材所面临的困难性和重要性。

虽然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年美术学习生活的经验,但老师并不能因此对他们的日常常规及学习有所疏忽,在美术课上出现的常规问题仍然有:

1、带学具仍然是老师最为头痛的一件事。

2、铅笔屑、颜料等不能及时清理以致影响卫生情况,对于这些常规性问题,作为教师,尽量多提醒他们,慢慢带领他们走上正轨。

(二) 教材情况分析:

二、教学总体目标:

从学生身边环境熟悉的事物中发现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通过观察、记忆、想象表现生活中有特色的环境,体验生活的情趣,提高绘画表现技能,学会装饰,美化生活,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设计、想象、创造的能力。

要求:实际是基础,想象是延伸,教师要用正确、健康的审美观来引导和影响学生,培养文明、朴素的观念,让学生沿着一个健康、文明的审美轨道创新、开拓,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

教学内容主要涉及四大领域:造型·表现领域,设计·应用领域,欣赏·评述领域,综合·探索领域。四类中仍以“造型·表现领域”为主要教学内容,约占总教学

量的三分之二。

三、教学重难点:

通过美术教学,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 培养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 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 从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人文素养, 为适应终身学习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陶冶学生情操, 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造型·表现课:通过画、剪、撕、贴等方式, 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 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 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设计·应用课:通过尝试各种不同工具, 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 通过想想.、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进行简单的组合和装饰, 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欣赏·评述课:通过观赏自然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 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感受, 并从中得到美的享受。

综合·探索课: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象、 创作、表演和展示。

四、教学措施:

课堂上努力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开阔的空间,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择的功能, 推行发展性评价,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积极探究, 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课堂教学中注意挖掘学生的闪光点, 尊重学生的自尊心, 让学生在教师的关爱中学习, 在玩中学, 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一)、教师方面:

做学生发展的组织者、促进者,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去思考、去探索、去讨论、去创作,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展示作品。

(1)、 做好课前准备,精心制作教具。

(2)、 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学生更多的创造空间,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大胆创造,在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绘画兴趣。

(3)、 在教学环节和活动方式布局上,注意开放性和立体性,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4)、灵活改进示范过程的传授方式,活跃课堂气氛。

(5)、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少而精,并注意学科之间的联系。(6)、拓展教学思路,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二)、学生方面:

充分利用身边的各种材料及所学知识 ,动脑筋制做作品,学会合作,并妥善保存自己的设计作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开阔视野,增长社会经验。五、业务学习及其它方面:

作为美术教师,应利用业余时间加强对专业的学习和研究,

第5篇:美术学习计划范文

一、美术课实施教学的建议

(一)导入方法“新”一点

1、猜谜导入。

视学生内在知识和喜爱谜语这一特性,让学生在浓厚的猜谜之中,自然导入新课。这样既开发学生智力,又加深学生对所画物体的印象,将收到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

2、欣赏导入。

即在教师引导下对范画或临摹对象进行欣赏、评价、使学生充分感知作品的构图、造型,产生美的向住,激发强烈的作画欲望,在此基础上导入新课,水到渠成。

3、巧设悬念。

教师巧设悬念,旨在激发兴趣,而兴趣被激发所要达到的效果是“似难而易”,可谓出乎意料之外,合乎情理之中。最后,使学生感到:“噢,我也会”。

(二)示范引路“活”一点

美术课的示范是指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理解描绘对象,掌握作业要领的重要手段。示范引路要突出“活”字。活而得法,往往事半功倍,其方法很多,如动画片,多适应于低年级某些技法难以掌握的中国画等。可称它为“三边法”(一边讲解、一边做技法动作的示范,一边让学生在自备画纸上学着画)。教学时,做到讲解、示范、练习同步。描绘的技法技巧,学生全部掌握后,再次自练就不难了。

(三)媒体形式“多”一点

媒体指的是教学中常用的图片,实物、模型、音响、幻灯、语言描述等一些“辅助工具”。教学中能够尽多地将媒体介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因为媒体的使用,能使绘画内容变笼统为具体,变抽象为形象,变模糊为清晰,变难为易。如透视规律是比较抽象和复杂的,仅*语言的描述很难理解,利用演变教具不仅让学生发现规律,理解规律,而且使美术课摆脱了理论知识教学中的枯燥说教。美术课也可以通过幻灯投影从视觉角度发展学生审美能力。同时,还可录制与课文内容吻合的配乐录音,调节学生心态,为完成创作创设一个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进入其境,然后进行创作。

(四)课堂辅导“广”一点

辅导是美术课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消化全在此中。

学生的个**好各不相同,起点的接受能力也均有差异,巡回辅导必须照顾到整个班极一盘棋。要抓住重点问题向前推进,以达到教学目的,表扬好的,抓住差的,带动一般的。多数学生通过启发、引导、演示等过程能独立作画,少数差生则要帮他一把,给他修改几笔,在关键处提醒一下,使他能画下去,让学生尝到跳一下能摘到果子的喜悦,从而自觉地积极地参与。

(五)习作评价“宽”一点

教师往往重视对教学的引入和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而忽视对学生习作评价方法的优化。小学美术教学不是培养小画家而是旨在培养学生兴趣,激发绘画欲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分数是无声的语言表达、给学生一个较高的分数、或写一、二句简单评语:“真棒!”“构图准确”、“大有进步!”诸如此类,都能使学生增加绘画的信心和热情,为下一次作业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美术课堂教学的优化

(一)教学内容的优化,也可以说是对教材的优化。

教师要善于灵活地运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中一些多余的或深浅度不适合学生的内容进行删减,也可以把自己的经验和见解结合进来。当然这要根据教师的能力而定,对此应慎重对待。

(二)教学结构的优化。

以往的教学模式都是教师先讲,学生后画,所占时间偏长,比较枯燥。应采取以下方法:一是采用边讲解边示范、边练习、边辅导的分段教学法,这样有利于教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纠正,提高学生的兴趣。二是改课前回顾评议上次作业为课尾当堂总结,减少学生的遗忘。三是改课下批改作业为课上当面批改与课下批改相结合。课上批改可以面对面地纠正、示范,很直观形象。但由于时间有限,教师不可能当堂全部批改,因此必须以课下批改来补充。

(三)教学方法的优化。

中小学生绘画教学要尽量避免枯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潜下心来认真研究教材。根据学生的特点,用新颖、实用和科学的教学手段来授课。比如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性格,教师可引进竞争机制;利用学生喜欢形象思维的特点,教师可以采用多示范、多对比直观教学法;利用学生兴趣易转移的特点,教师可以采用少练、精练、勤练的方法巩固学生的兴趣。

这样的例子很多,还有正误法、电教法、口诀法、填空法、归类法等。

(四)教具的优化。

第6篇:美术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初中美术课 水彩画技法 感悟

初中美术课水彩画部分的教学目的之一是使学生掌握水彩画的方法步骤和基本技法。因此在教学中,我首先通过范画、讲解,使学生了解、掌握水彩画的基本方法:干画法第一次涂色干了后再涂第二遍色,这样重叠着色下去即为干画法。此法不流、不混,可以从容作画;缺点是表现力差一些。湿画法头次上色未干就接涂第二遍颜色,反复接涂下去即成。此法画时比较急,需要学生有控制水分、时间的能力,一般要求学生在具有一定的绘画技巧之后运用才行。干湿并用有的地方用干画法,有的地方用湿画法。此法有快有慢,表现力强,中学生易于掌握。在整个水彩画教学过程中,应重点传授干湿并用法,以求收效快、效果好。

一、指导学生有效地利用干湿并用法,胸有整体,局部画起

所谓胸有整体,是指学生除了要有必备的素描色彩基础外,还要有对画面的整体构想:色彩基调,远、中、近、大层次关系等。局部画起,是指把画面分成若干部分逐个完成。这种方法可使学生精力集中,绘画范围缩小,水分和时间容易控制,干湿画法并用得当,从而避免顾此失彼的现象。水彩静物写生是室内水彩画基础训练的最好方法之一。在静物写生之前,可先指导学生做几次静物范画临摹,意在使学生熟悉工具,认识各种画法,体会水彩画的特点。写生要注意指导学生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起笔要细,形体准确,高光、反光、明暗交界线、投影等都应尽量交待清楚,暗部和投影要少量涂点铅笔线条以示位置,上色时心中有数才能涂色不乱。

2.画前先在纸上刷一遍水,目的是让纸吃水饱和,必要时可以刷两遍,这样纸不易干燥,干湿画法便于施展。

3.先画背景(一般指衬布),优点是不乱、不花,整体效果好。背景争取一气呵成,整个画面的基调便得以确立。

4.画物体时要一个一个完成,这时采用湿画法比较得心应手。例如画一只梨,从亮部开始,留出高光后涂淡黄色;未干时迅速涂中间调子土黄色,使之与淡黄色相接自然晕合;趁其未干再涂褐色与土黄色相接,晕合后未干时再涂灰绿色于反光处,或者再涂衬布色于反光部分作为环境色的影响。这样,此梨的画面便基本完成了。

5.整理画面尤为重要。局部画法往往容易使画面出现“碎”的现象及层次上产生误差感。所以应要求学生充分重视整理,学会调整画面。前景物体当实,可以用线条来提形(在物体的关键部位狠提轮廓线);后边物体当虚,尽量在形体和色彩上减弱,以获得层次分明的效果。画面单调的,可适当增加环境色,以增强色彩的丰富感;画面色彩花而

乱的,需要在基调的范围内整理,使画面更加和谐。

水彩风景写生是色彩写生的重要课题,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操,同时也是进一步掌握水彩画技法的极好机会。这部分教学中,构图、起稿、刷水同静物画法一样,但风景画作画顺序的特殊性是由上往下、从远至近、从左向右进行。在写生之前也应指导学生先临摹几张范画,这有助于学生领悟概括自然的三个层次(远、中、近),并能熟悉自然界中各种物体的画法。写生时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着重指导:

1.写生开始要先画天空,力争一气呵成,这样整体基调和气氛便已确定,其它景物的色彩应向基调靠近,以促成色彩协调之美。

2.待天空色未干时迅速画出远山或远树,使之与天际相接的部分自然晕合。这样既可使远处朦胧、深沉,又符合近实远虚的规律。

3.从左到右,每画一个物体前再刷一次水,以防户外气候干燥、湿画法难以进行。例如,水中倒影里的房屋、树木都要趁湿把各种颜色接涂,自然晕合渗化,使倒影里面的形朦朦胧胧。等到全部干了的时候,用干画法轻轻画上几道水的波纹,此时倒影就显得真实生动了。至于岸上的房屋、建筑等宜用干画法描绘,使之坚实、挺拔,并和水中倒影形成鲜明对比。

第7篇:美术学习计划范文

恩施板桥党参(简称板党)为桔梗科党参属植物的干燥根,因生长在湖北恩施板桥镇而得名,为我国名贵中药材,也是非常好的滋补品〔1〕。其根含有丰富的多糖、甾醇、甾酮、苷类、氨基酸、胆碱及微量元素如硒等,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血液和造血系统都有重要改善作用,是益气补脾的上乘良药〔2〕。现代医学研究认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退变是人体衰老的关键,并与代谢产生的氧自由基慢性损伤或抗氧化酶不足密切相关。本试验用富硒板党注射液腹腔注射,通过对大鼠行为学观察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测定,探讨富硒板党注射液对大鼠学记忆能力及抗氧化酶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作用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党参注射液制备

富硒板党[恩施板桥乡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示范基地]。采用水提醇沉法制成含生药30%的注射液,瓶装密封消毒备用。用双道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硒的含量为072?μg/ml。

12 药品及实验仪器

氟哌啶醇注射液(湖南洞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SOD、GSHPx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回避反应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自制);GL20G II型高速低温离心机,UV2450分光光度仪,水浴箱。

13 大鼠电跳台行为学训练及测试

跳台实验参照文献〔3〕进行。末次给药15?min后将大鼠轻放于回避反应箱内训练,适应环境3?min,随后底部铜栅通电(36V)2?s,训练时间为3?min。24?h后再进行行为学测试,记录各鼠第一次跳下平台的潜伏期和3?min跳下平台的错误次数。

14 实验动物分组

雄性Wistar大鼠50只,鼠龄40~50周,体重300~350?g(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动物中心),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富硒板党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每组10只。模型组按1?g/(kg·bw)腹腔注射氟哌啶醇注射液,富硒板党高、中、低剂量组分别在注射氟哌啶醇的同时,按72,36,18?g/(kg·bw)腹腔注射富硒板党注射液,对照组每天等量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各组用药为2次/d注射,连续用药7?d。实验动物造模参照文献〔4〕。

15 SOD、GSHPx测定

行为学测试结束后断颈处死大鼠,迅速取血及各种组织,血液离心取血清,组织制成10%匀浆,备用。SOD、GSHPx测定,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蛋白定量采用双缩脲法测定。

16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ANOVA),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对不符合ANOVA的数据,用非参数检验(KruskaiWallis Test)进行比较分析。

2 结果

21 富硒板党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富硒板党各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均能延长实验大鼠的跳台潜伏时间,减少3?min犯错次数,高、中剂量尤其明显(P

22 富硒板党对大鼠血及组织SOD、GSHPx影响

富硒板党注射液各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均能提高血液、海马、脑皮质及肝肾SOD、GSHPx表达值,高、中剂量组作用明显(P

3 讨 论

多数学者认为,体内自由基的浓度与学习记忆功能密切相关,随着年龄的增加,由于抗氧化酶活性不断下降,体内产生的过量氧自由基无法及时清除,造成细胞代谢和功能形态的改变,导致细胞的衰老。SOD和GSH-Px是重要的抗氧化酶系,能清除氧自由基、降低细胞内H2O2水平、减少自由基和过氧化物蓄积导致的细胞毒性作用〔5〕。肖本见等研究表明,富硒板党能减弱苯异丙腺苷致小鼠学习记忆障碍,对小鼠具有益智和抗氧化作用〔6〕。本实验结果表明,富硒板党能减弱氟哌啶醇致大鼠的学习记忆障碍,维持实验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显著提高实验大鼠血、肝、肾、海马、脑皮质SOD、GSHPx的表达量,与肖本见等〔6〕的研究一致,说明富硒板党具有清除氧自由基、改善记忆抗衰老、预防老年性痴呆等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富硒板党所含胆碱、多糖及微量元素硒有关。为进一步开发及其临床应用、健康保健等方面提供了药理学实验依据。

【参考文献】

〔1〕殷智.党参商品名称辨析[J].湖北中医杂志,2001,23(11):49-50.

〔2〕肖培根.新编中药志[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1:811-812.

〔3〕H Gerhard vogel(著),杜冠华(译).药理学实验指南—新药发现和药理学评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444-445.

〔4〕黄丽亚,叶嗣颍.党参注射液上调抗氧化酶表达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26(1):70-71.

第8篇:美术学习计划范文

德育是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学校美术课的一切形式都应当旨在发展学生的精神生活,帮助他们认识世界,形成他们的世界观,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美术教育与品德教育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怎样利用美术学科的特点,通过不同形式发挥教育因素,因势利导,以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是我们应该深思的重要问题。多年的教学工作中,通过不断摸索、实践、总结,我深深的体会到:美术教育是通过对色彩、线条、肌理、构图的审美因素的反应来进行的视觉教育,学生大量、广泛的接触美术作品,能增进他们对美术美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他们的鉴赏和创造能力。

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从而使学生在主观情感上得到审美体验,使其情感升华、心灵净化。现代美术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美术家,而是面向全体学生,通过美术特有的形式、手段,通过循序渐进的教育和影响,达到陶冶学生心灵,塑造学生人格的目的。从而培养出具有良好行为习惯,健全人格,高贵品质的优秀的人。美术教育对德育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潜在作用,如“凉水泡茶慢慢浓”,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自身素质得到提高,灵魂得到洗涤,品质得到升华。针对以上情况和美术课堂的特殊性,我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具体做法是:

一、更新观念,德美并重。

美好的艺术形象,可以给学生展示出社会生活的画卷,展现出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形象深刻地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并提供区别善恶、美丑、荣辱、正义与邪恶的标准。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体现着一定的社会思想,一定的社会道德,一定的人生价值,一定的追求与理想,如从《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入手,让学生谈谈对本画的欣赏体会,教师参与其中,分享知识并获得情感。世界著名画家,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达芬奇,如果不坚持画鸡蛋,勤学苦练基本功,又怎么能创造出世界名画《蒙娜丽莎》呢?使学生受到感染、启迪和教育,从而提高思想境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二、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

多媒体课件可以把教学所需要的各种图像、语音、音乐、影像以及文字说明进行整合,并自然、快捷、合理地展示给学生,实现教学活动的生动和高效。在制作网络多媒体课件时正确引导学生科学的利用网络,使学生既学到文化知识,又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例如在美术教材中展示了北宋末年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这幅名画的一个小局部,学生却很想了解这一长卷的全部。

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网上的搜索引擎,进入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网站。在这里学生就可以欣赏到完整的《清明上河图》,更加直观地了解北宋都城汴梁繁盛的景象。在欣赏外国作品时,学生往往对作者和作品的历史年代和时代背景一无所知,理解起来十分困难。例如,教学欣赏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凯兹《纺织女》这一作品时,我们让学生通过Google搜索引擎,输入作者的名字“委拉斯凯兹”,这样就可以查到大量与作者相关的文字资料和更多的作品。

学生不但体会了《纺织女》这一作品是借助现实与神画的形象,表达出艺术与财富出自贫贱者之手这一主题思想,而且对画家和作品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使德美相连,互相衔接,教育学生在作品中体现德育思想,使美术作品更加完美。可见,运用互联网可以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渠道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提高美术课堂的效益。

三、让学生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了解历史,丰富知识,陶冶情操。

例如通过讲述达芬奇的代表作品《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的构思、布局、色彩,介绍了14世纪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指导学生讨论: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还有哪些勤奋成才的故事感动着你?讨论中,引导学生学会容忍别人的不同意见,接纳他人的观点,形成既充满了竞争又愉快合作的氛围。课堂上保持“动中有节,乱中有序”的状态,既不要过分放任,也不过分严肃,要引导学生有正确的思维方式,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课堂氛围。

从而激发学生刻苦勤奋的思想。激励知识创新,升华教学思想。通过讲雅克路易?大卫的代表作品《马拉之死》的创作背景,向学生展现了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风暴;通过介绍德拉克洛瓦的名作《自由引导人民》的构图特点,讲述了19世纪法国人民反对王权复辟的斗争史。这些讲解,不仅使学生重温了过去学过的世界历史的知识,加深了理解,而且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受到了美的熏陶。

四、注重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辨美丑的能力。

课堂上通过讲解摄影的特点、技巧和效果,让学生利用手中的相机,摄取校园内外美与丑、善与恶的镜头。学生们俨然像报社的记者,用自己的摄影作品,或歌颂、或批判,达到了重在参与、自我教育的目的。

五、注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在工艺美术教学过程中,结合服装的艺术欣赏,使学生了解各种服装的艺术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如何着装才能体现青少年的青春活力,做到仪表美。在介绍油画艺术时,油画这一艺术品种来自西方,但却是在中国这块黄土地上生根、开花,由中国画家耕耘、哺育,在中国文化艺术的滋养下开花结果的。今天的中国油画,已经不再是当年的“西洋画”,而是带有一些东方中国民族与地方的特色,如意境的追求,写意的笔法等等,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再通过介绍我国历史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及建筑艺术在世界美术领域中产生的重要影响和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如,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山、水、花鸟、人物画,它经流数千年的历史领域直到今天还在继续奔流向前,这是世界绘画史上很少见的。在表现风格上,除了西方绘画有相同的一面,还具有与西方绘画迥然有别的许多民族特色。为此,使中国绘画在世界绘画之林中独树一帜。此外,中国的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也具有很高的成就。如陶器、青铜器、宫殿、寺庙、园林建筑等,无不闪烁着我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以此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自豪感。

六、教师注重个人素质提高的培养。

在新课程改革的历史背景下,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明确目标,优化课堂教学环节,与时俱进。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创造各种不同的教育境,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体念。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使学不仅得到美的享受、美的熏陶,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情操得到陶冶,人格得以完美。

第9篇:美术学习计划范文

一、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化学现象、化学反应原理以及微观粒子的构成和运动等,很难用语言、文字、挂图及模型把它们表述清楚,学生也很难想象出具体情境。而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声、光、色、形、动画并茂的特点,能生动直观地展示化学变化的过程,反映微观粒子的结构特点及运动规律。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仅可以创设直观化学情景,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水在通直流电时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氢气还原氧化铜,酸碱盐的电离等,这些化学反应的本质是什么?凭初中学生的感知能力是不可能很快理解的。但使用多媒体课件模拟微观粒子的分离与结合的过程,却能使学生较好地认识“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物质的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这一化学反应的本质,进而对质量守恒定律有更深一层的理解。在探究“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课题时,由于微观粒子看不见、摸不着,分子、原子是否客观存在?它们的内部结构怎样?分子、原子以及核外电子等微观粒子的运动有什么规律?仅仅借助挂图,模型和教师的讲解,初中学生是很难接受的。如果我们把这些知识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特有的动画效果展示给学生,便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学好化学的重要途径。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传统的课堂演示实验存在着一些不易克服的矛盾,如反应装置小而教室范围大,多数学生难以观察到现象,感官刺激不够;有些化学实验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如铁钉生锈的过程、植物的光合作用等)有些实验的危险性较高,不宜在课堂上演示(如硫酸溶于水放热、粉尘爆炸实验);演示实验时教师既要动手或指导学生实验,又要控制学生的注意力,难以组织学生同步思考和讨论,实验探索的气氛不浓:有些物质的工业生产装置规模大,根本无法在课堂上演示(如钢铁的冶炼、石油的蒸溜、硫酸的工业制法等)。怎样解决这些实验教学中的难题呢?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电脑模拟实验,这些矛盾就能很好解决。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促进化学知识的形成和巩固。

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入门教育。涉及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化学原理多而散。如何使学生对这些知识掌握的准确而牢固?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比较和概括,总结出规律性的结论。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需要大量板书教学内容,既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浪费了教学时间,学生又感觉枯燥乏味,感知效果欠佳。利用多媒体课件调节事物现象和过程所包含的空间和时间要素,如动静变化,大小变化和特写镜头等,对相关知识进行比较、归纳、总结,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而且有助于重难点知识的突破与分化。例如: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区别与联系;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比较;分子、原子与元素的区别与关系;酸碱盐的性质及相互反应规律;氢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制取原理和实验装置的异同等。把这些知识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利用其形象性、直观性和生动性,变抽象为直观,学生容易接受,记忆深刻。

四、多媒体手段不是万能的,要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化学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试验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技巧,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而多媒体展现的终究不是现实,无法取代学生亲身体验实践探究的学习效果。它只能辅助解决一些演示实验中难以解决的矛盾,更不能完全取代学生分组实验。如果教师觉得上实验课太麻烦,组织教学困难,纯粹以多媒体手段代替实验,则有违学习的探究性原则和实践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