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一下数学总结范文

初一下数学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一下数学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一下数学总结

第1篇:初一下数学总结范文

关键词:初一数学;基础教学;现状;策略

初一的数学学习对于学生的整个初中数学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初一的教学中,数学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基础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基础。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初一的数学基础教学却存在着众多问题,所以本文对初一数学基础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从中探讨加强初一数学基础教学的教学策略。

一、初一数学基础教学的现状分析

1.对概念公式的理解程度不高

很多初中生对于初一数学的概念与公式都存在着一知半解的情况,但是由于初一是连接小学与初中的过渡阶段,所以初一的数学难度不高,即使学生对于初一数学概念与公式存在着一知半解的现象,也不会阻碍学生的数学学习。由于初一是小学到初中的过渡阶段,许多学生在学习上还是保留着小学时的学习习惯,但是小学的学习习惯已经不再适合初中数学的学习了,因此初一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效率不高。

2.对于基础知识的重视程度不高

导致初一学生的数学基础不高的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对于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视程度不高,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忽略了对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得学生无法完整地完成老师所布置的数学题目。

3.学习过程中没有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

大部分的初一学生还是停留在小学的学习习惯,因此学生在学习初一数学时,并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学习过程中并没有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也没有形成错题总结的习惯。所以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是会犯重复的错误,无法有效地提高初一数学的基础水平。

二、加强初一数学基础教学的教学策略分析

加强对学生的课堂提问,可以提高学生对于概念公式的理解程度。要想进一步地提高初一学生的数学基础水平,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认识和理解,那么初一数学教师就应该加强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首先,加强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能够有效地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加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其次,加强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能够有效地提高对学生的鼓励,提高学生对于初一数学的学习兴趣。最后,加强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还能提高学生对于概念公式等基础知识的理解程度。例如:“同学们,我们生活中经常看见的平行线有哪些?你们有留意身边的平行线吗?我先问一下你们,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电线属不属于平行线?一面墙的两边属不属于平行线?”那么学生就可以根据老师的举例来学习平行线,然后再结合实际生活的所见,举例说明自己在生活中常见的平行线,如,门的两边也属于平行线,手机的两条边也属于平行线,从这些例子中,学生还能总结出:只要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物品对应的两条边都属于平行线。

三、加强对学生的课堂练习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在数学的学习中,学生不能只靠死记硬背来提高自己对于数学的认识和理解,所以在初一数学课堂上,教师就要加强对学生的数学课堂练习。在进行二次一元方程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练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计算,如:3x+18=5x-4,那么x是多少?

通过计算,学生可以计算出x的值是11,教师也能就此有效地引起学生对于方程的记忆,从而更好地为二元一次方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在讲解完二元一次方程组后,教师就可以布置相应的课后练习来让学生完成,从而加强和巩固学生对于二次一元方程组的认识和理解。

在学生完成书本课后作业时,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从而更好地纠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错误。还有,为了更好地巩固学生对于二次一元方程组的认识和理解,教师也可以适当地布置一些课后作业来让学生完成。

四、加强对学生的总结教学

对于初中数学的学习,学生应该加强在学习过程中的总结与归纳,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对于数学基础知识的认识和学习。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每学习完一个章节后就对该章节的内容进行总结与归纳;数学教师可以教导学生如何制作思维导图,然后再让学生制作每一个单元或者是章节的思维导图,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对于初一数学的概念与公式的理解程度,提高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水平。除了要加强对学生的归纳教学,在初一数学课堂上,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的总结教学,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基础水平。例如,在进行完数学考试后,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将自己在考试过程中做错的题目进行归纳总结,形成自己的错题本。如:学生在判定线线是否垂直时经常判断出错,那么学生就要抄袭考试过程中自己所做错的垂直判定的题目,然后再重新进行解答,将正确的答案抄写在错题本上。所以要提高学生的数学基础水平,教师就要加强对学生的归纳总结教学。

五、完善对学生的评价体系

为了更加全面地对学生进行评价,教师就要完善对于学生的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360°的评价,例如教师对于学生的总评价是由好几个部分的评价形成而来的。如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首先,在学期末或者是学期中段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对于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以具体的分数来表现,如A学生对于自己的评价是90分,同学对自己的评价分数是85分,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分数是85分。那么教师就要设置不同的评价分数比例,如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分数占总分数的百分之三十,同学对于自己的评价分数占总分数的百分之三十,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分数占总分数的百分之四十,那么A学生的总成绩就是87。

初一的学习成果对于初中阶段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初一的数学学习是一个基础学习,是为之后的学习奠定基础的,所以要想确保学生的初中数学水平,那么初一数学教师就要加强对学生的数学基础教学。

参考文献:

第2篇:初一下数学总结范文

关键词:初一数学

问题

解决策略

初中数学是一个整体。初二的难点最多,初三的考点最多。相对而言,初一数学知识点虽然很多,但都比较简单。很多同学在学校里的学习中感受不到压力,慢慢积累了很多小问题,这些问题在进入初二,遇到困难(如学科的增加、难度的加深)后,就凸现出来。现在中考的初二学员中,有一部分新同学就是对初一数学不够重视,在进入初二后,发现跟不上老师的进度,感觉学习数学越来越吃力,希望参加我们的辅导班来弥补的。这个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初一数学的基础性,重视不够。我们这里先列举一下在初一数学学习中经常出现的几个问题:

1、对知识点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次上;

2、解题始终不能把握其中关键的数学技巧,孤立的看待每一道题,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

3、解题时,小错误太多,始终不能完整的解决问题;

4、解题效率低,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一定量的题目,不适应考试节奏;

5、未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不能习惯性的归纳所学的知识点。

以上这些问题如果在初一阶段不能很好的解决,在初二的两极分化阶段,同学们可能就会出现成绩的滑坡。相反,如果能够打好初一数学基础,初二的学习只会是知识点上的增多和难度的增加,在学习方法上同学们是很容易适应的。

那怎样才能打好初一的数学基础呢?

一、细心地发掘概念和公式

很多同学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这类问题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例如,在代数式的概念(用字母或数字表示的式子是代数式)中,很多同学忽略了“单个字母或数字也是代数式”。二是,对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记硬背,缺乏与实际题目的联系。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将学到的知识点与解题联系起来。三是,一部分同学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记忆是理解的基础。如果你不能将公式烂熟于心,又怎能够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

我们的建议是:更细心一点(观察特例),更深入一点(了解它在题目中的常见考点),更熟练一点(无论它以什么面目出现,我们都能够应用自如)。

二、总结相似的类型题目

这个工作,不仅仅是老师的事,我们的同学要学会自己做。当你会总结题目,对所做的题目会分类,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题不会做时,你才真正的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窍门,才能真正的做到“任它千变万化,我自岿然不动”。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在进入初二、初三以后,同学们会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天天做题,可成绩不升反降。其原因就是,他们天天都在做重复的工作,很多相似的题目反复做,需要解决的问题却不能专心攻克。久而久之,不会的题目还是不会,会做的题目也因为缺乏对数学的整体把握,弄的一团糟。

我们的建议是:“总结归纳”是将题目越做越少的最好办法。

三、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

同学们最难面对的,就是自己的错误和困难。但这恰恰又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同学们做题目,有两个重要的目的:一是,将所学的知识点和技巧,在实际的题目中演练。另外一个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弥补它。这个不足,也包括两个方面,容易犯的错误和完全不会的内容。但现实情况是,同学们只追求做题的数量,草草的应付作业了事,而不追求解决出现的问题,更谈不上收集错误。我们之所以建议大家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是因为,一旦你做了这件事,你就会发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的小毛病,现在发现原来就是这一个反复在出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问题都不懂,现在发现原来就这几个关键点没有解决。

我们的建议是:做题就像挖金矿,每一道错题都是一块金矿,只有发掘、冶炼,才会有收获。

四、就不懂的问题,积极提问、讨论

发现了不懂的问题,积极向他人请教。这是很平常的道理。但就是这一点,很多同学都做不到。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该问题的重视不够,不求甚解;二是,不好意思,怕问老师被训,问同学被同学瞧不起。抱着这样的心态,学习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学好。“闭门造车”只会让你的问题越来越多。知识本身是有连贯性的,前面的知识不清楚,学到后面时,会更难理解。这些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你对该学科慢慢失去兴趣。直到无法赶上步伐。

讨论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一个比较难的题目,经过与同学讨论,你可能就会获得很好的灵感,从对方那里学到好的方法和技巧。需要注意的是,讨论的对象最好是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这样有利于大家相互学习。

我们的建议是:“勤学”是基础,“好问”是关键。

五、注重实战(考试)经验的培养

考试本身就是一门学问。有些同学平时成绩很好,上课老师一提问,什么都会。课下做题也都会。可一到考试,成绩就不理想。出现这种情况,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考试心态不不好,容易紧张;二是,考试时间紧,总是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心态不好,一方面要自己注意调整,但同时也需要经历大型考试来锻炼。每次考试,大家都要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调整方法,久而久之,逐步适应考试节奏。做题速度慢的问题,需要同学们在平时的做题中解决。自己平时做作业可以给自己限定时间,逐步提高效率。另外,在实际考试中,也要考虑每部分的完成时间,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慌乱。

第3篇:初一下数学总结范文

关键词 初一数学问题解决策略

我们这里先列举一下在初一数学学习中经常出现的几个问题:

1、对知识点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次上;

2、解题始终不能把握其中关键的数学技巧,孤立的看待每一道题,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

3、解题时,小错误太多,始终不能完整的解决问题;

4、解题效率低,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一定量的题目,不适应考试节奏;

5、未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不能习惯性的归纳所学的知识点。

以上这些问题如果在初一阶段不能很好的解决,在初二的两极分化阶段,同学们可能就会出现成绩的滑坡。相反,如果能够打好初一数学基础,初二的学习只会是知识点上的增多和难度的增加,在学习方法上同学们是很容易适应的。

那怎样才能打好初一的数学基础呢?

一、细心地发掘概念和公式

很多同学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这类问题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例如,在代数式的概念(用字母或数字表示的式子是代数式)中,很多同学忽略了“单个字母或数字也是代数式”。二是,对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记硬背,缺乏与实际题目的联系。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将学到的知识点与解题联系起来。三是,一部分同学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记忆是理解的基础。如果你不能将公式烂熟于心,又怎能够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

我们的建议是:更细心一点(观察特例),更深入一点(了解它在题目中的常见考点),更熟练一点(无论它以什么面目出现,我们都能够应用自如)。

二、总结相似的类型题目

这个工作,不仅仅是老师的事,我们的同学要学会自己做。当你会总结题目,对所做的题目会分类,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题不会做时,你才真正的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窍门,才能真正的做到“任它千变万化,我自岿然不动”。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在进入初二、初三以后,同学们会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天天做题,可成绩不升反降。其原因就是,他们天天都在做重复的工作,很多相似的题目反复做,需要解决的问题却不能专心攻克。久而久之,不会的题目还是不会,会做的题目也因为缺乏对数学的整体把握,弄的一团糟。

我们的建议是:“总结归纳”是将题目越做越少的最好办法。

三、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

同学们最难面对的,就是自己的错误和困难。但这恰恰又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同学们做题目,有两个重要的目的:一是,将所学的知识点和技巧,在实际的题目中演练。另外一个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弥补它。这个不足,也包括两个方面,容易犯的错误和完全不会的内容。但现实情况是,同学们只追求做题的数量,草草的应付作业了事,而不追求解决出现的问题,更谈不上收集错误。我们之所以建议大家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是因为,一旦你做了这件事,你就会发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的小毛病,现在发现原来就是这一个反复在出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问题都不懂,现在发现原来就这几个关键点没有解决。

我们的建议是:做题就像挖金矿,每一道错题都是一块金矿,只有发掘、冶炼,才会有收获。

四、就不懂的问题,积极提问、讨论

发现了不懂的问题,积极向他人请教。这是很平常的道理。但就是这一点,很多同学都做不到。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该问题的重视不够,不求甚解;二是,不好意思,怕问老师被训,问同学被同学瞧不起。抱着这样的心态,学习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学好。“闭门造车”只会让你的问题越来越多。知识本身是有连贯性的,前面的知识不清楚,学到后面时,会更难理解。这些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你对该学科慢慢失去兴趣。直到无法赶上步伐。

讨论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一个比较难的题目,经过与同学讨论,你可能就会获得很好的灵感,从对方那里学到好的方法和技巧。需要注意的是,讨论的对象最好是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这样有利于大家相互学习。

我们的建议是:“勤学”是基础,“好问”是关键。

五、注重实战(考试)经验的培养

第4篇:初一下数学总结范文

现在中考网的初二学员中,有一部分新同学就是对初一数学不够重视,在进入初二后,发现跟不上老师的进度,感觉学习数学越来越吃力,希望参加我们的辅导班来弥补的。这个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初一数学的基础性,重视不够。我们这里先列举一下在初一数学学习中经常出现的几个问题:

1、对知识点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次上;

2、解题始终不能把握其中关键的数学技巧,孤立的看待每一道题,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

3、解题时,小错误太多,始终不能完整的解决问题;

4、解题效率低,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一定量的题目,不适应考试节奏;

5、未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不能习惯性的归纳所学的知识点;

以上这些问题如果在初一阶段不能很好的解决,在初二的两极分化阶段,同学们可能就会出现成绩的滑坡。相反,如果能够打好初一数学基础,初二的学习只会是知识点上的增多和难度的增加,在学习方法上同学们是很容易适应的。

那怎样才能打好初一的数学基础呢?

(1)细心地发掘概念和公式

很多同学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这类问题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例如,在代数式的概念(用字母或数字表示的式子是代数式)中,很多同学忽略了“单个字母或数字也是代数式”。二是,对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记硬背,缺乏与实际题目的联系。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将学到的知识点与解题联系起来。三是,一部分同学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记忆是理解的基础。如果你不能将公式烂熟于心,又怎能够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

我们的建议是:更细心一点(观察特例),更深入一点(了解它在题目中的常见考点),更熟练一点(无论它以什么面目出现,我们都能够应用自如)。

(2)总结相似的类型题目

这个工作,不仅仅是老师的事,我们的同学要学会自己做。当你会总结题目,对所做的题目会分类,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题不会做时,你才真正的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窍门,才能真正的做到“任它千变万化,我自岿然不动”。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在进入初二、初三以后,同学们会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天天做题,可成绩不升反降。其原因就是,他们天天都在做重复的工作,很多相似的题目反复做,需要解决的问题却不能专心攻克。久而久之,不会的题目还是不会,会做的题目也因为缺乏对数学的整体把握,弄的一团糟。

我们的建议是:“总结归纳”是将题目越做越少的最好办法。

(3)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

同学们最难面对的,就是自己的错误和困难。但这恰恰又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同学们做题目,有两个重要的目的:一是,将所学的知识点和技巧,在实际的题目中演练。另外一个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弥补它。这个不足,也包括两个方面,容易犯的错误和完全不会的内容。但现实情况是,同学们只追求做题的数量,草草的应付作业了事,而不追求解决出现的问题,更谈不上收集错误。我们之所以建议大家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是因为,一旦你做了这件事,你就会发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的小毛病,现在发现原来就是这一个反复在出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问题都不懂,现在发现原来就这几个关键点没有解决。

我们的建议是:做题就像挖金矿,每一道错题都是一块金矿,只有发掘、冶炼,才会有收获。

(4)就不懂的问题,积极提问、讨论

发现了不懂的问题,积极向他人请教。这是很平常的道理。但就是这一点,很多同学都做不到。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该问题的重视不够,不求甚解;二是,不好意思,怕问老师被训,问同学被同学瞧不起。抱着这样的心态,学习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学好。“闭门造车”只会让你的问题越来越多。知识本身是有连贯性的,前面的知识不清楚,学到后面时,会更难理解。这些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你对该学科慢慢失去兴趣。直到无法赶上步伐。

讨论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一个比较难的题目,经过与同学讨论,你可能就会获得很好的灵感,从对方那里学到好的方法和技巧。需要注意的是,讨论的对象最好是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这样有利于大家相互学习。

我们的建议是:“勤学”是基础,“好问”是关键。

(5)注重实战(考试)经验的培养

考试本身就是一门学问。有些同学平时成绩很好,上课老师一提问,什么都会。课下做题也都会。可一到考试,成绩就不理想。出现这种情况,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考试心态不不好,容易紧张;二是,考试时间紧,总是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心态不好,一方面要自己注意调整,但同时也需要经历大型考试来锻炼。每次考试,大家都要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调整方法,久而久之,逐步适应考试节奏。做题速度慢的问题,需要同学们在平时的做题中解决。自己平时做作业可以给自己限定时间,逐步提高效率。另外,在实际考试中,也要考虑每部分的完成时间,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慌乱。

第5篇:初一下数学总结范文

【关键词】数学 教学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7-0153-01

数学学科的学习伴随着我们从幼儿到大学整个学习阶段,从最初的数字识别到数字的计算,从简单图形的认识到图形的精确计算,从单一的公式到复杂的变形,数学的魅力也将一一为我们展现。遗憾的是,很多学生在初中阶段由于某种原因无法适应数学课程的变化节奏,造成了对数学知识理解不深入,成绩下滑,甚至学习兴趣低下等不良影响。这不仅为他们初中阶段的学习带来了困扰,更为他们以后高中阶段的学习埋下了隐患。初中阶段我们该如何做好衔接过渡的工作,让学生能轻松感受数学的魅力呢?

第一,了解小学到初中的转变,帮学生做好过渡准备。

(1)学生学习环境发生变化,影响学习情绪。学生由小学进入到初中后,校园环境,同学关系都发生了变化,在小学阶段学习不错的学生可能遇见学习更好的学生,由此产生了学习压力,影响他们的学习。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注意课堂活动的组织,利用课堂活动,加强同学间的交流合作,帮助学生更快适应新同学,新环境。比如,在学习负数的时候,我将某一位同学作为坐标原点,一列或一行为数轴。这样其他学生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利用这样的小活动,不仅可使教学更生动,还能让学生互相了解,增进他们的交流,为以后的小组活动打下了基础。(2)学生学习方法需要进行改变。小学阶段的学习比较被动,学校里老师看着写作业,家里家长看着写作业,学生只要按时按量的完成作业就是所谓的好学生。初中阶段的学习内容无论是从数量还是难度上都有了很大变化,学生以前在校靠老师,在家靠父母的做法已经行不通。进入初一后,我就开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上课五分钟内是学生预习时间,通过五分钟的快速阅读,说出本节课涉及到的概念、公式、定义等一些基础知识。另外,在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时候,我采取了完全自学,然后交流总结的教学方式。这部分内容在小学阶段学过,采用这种教学方式除了可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外,还能考查一下学生小学阶段学习状况。本节课除少部分是我需要进行补充之外,学生基本能够完成教学任务。预习、复习、自主学习是初中阶段必须要培养的一些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3)学习年龄变化,对学生要求也要相应改变。学生在小学阶段专注内容比较单一,因此我们经常提倡学习听课要专心听讲;到了初中阶段,我则要求学生学会“三心二意”:看教学板书,听教学知识点,记没有听懂的难点。 最初学生对笔记的侧重点把握不准确,经常顾此失彼,听课效率极差。利用数学的抽象性,我让他们自创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抽象符号,比如三角形代表重点,问号代表没有听懂的,方框是需要灵活运用的等等。

第二,深入研究教学教材,在教学安排上做好新旧知识的过渡。

数学学科的学习是一个连续性的,并且不断深入的过程,很多知识点在小学、初中、高中都有涉及,这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认清哪部分内容是之前学过,哪些内容是在已学知识基础上深化出来的新知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引导讲解新知识是每位老师必修的一门课程。初一数学很多内容与小学内容有雷同部分,比如有理数部分涉及到的正负数,一元一次方程,图形认识部分这些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过的内容。我认为这部分的教学应以自学为主,让学生自行总结归纳。如果这部分讲解过多,易给学生造成知识简单的假象,从而轻视后面内容的学习。 从内容上来说,初中数学学习主要是锻炼学生计算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等。代数部分有理数的概念、整式的运算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学;一元一次方程之后的一次函数难度也有所提高。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我利用学生小学阶段学习基础,从具体入手进行讲解,然后在进行抽象总结,大大简化了学习难度。比如,对于-a与零的大小的比较,很多学生都会得出-a<0的不准确判断,如果直接进行分情况讨论,学生难以接受。从具体例子入手则可以轻松解决这个问题:a=5,则-a=-5,-a0。引导学生得出不同结论后,再将结论进行整理总结,最后得出,若a为正数、负数、零三种不同情况下所对应的正确结论。教学内容不可改变,但教学方法可以千变万化,我们应尽可能利用学生已有知识进行知识再加工创造,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温故知新的乐趣。作为一名初中老师,尤其是带初一新生课程的老师,切不可先入为主,认为学生在小学阶段学过的内容,初中阶段可以省略不讲;更不能将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表现归结于小学阶段。学习的连续性,使我们了解学生前期学习成为了可能,使学生对知识的查漏补缺成为了可能,使学生学习新知识有了可能。学习的连续性并不是我们教学失败的理由,也不能因为学生前期学习不理想而否定后期学习。

第三,采用多种教学模式,丰富课堂内容。

第6篇:初一下数学总结范文

关键词:初一;数学;兴趣;基础方法

数学一直是人类从事实践活动的重要工具,是基础教育中最基本的课程之一。数学是我们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学习的科目,所以并不像其他没有接触过的新科目那么令人难以捉摸和接受。当然,兴趣并不是说来就来的,我们要把数学当成是一种游戏,不仅仅是学数学,而且是玩数学;是我爱数学,我要学数学,而不是要我学数学。对于一个刚从小学进入初中的初一学生来说,怎样才能学好数学呢?以下我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学习兴趣的培养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也是一门思维性较强的学科,但教材的叙述一般都是比较枯涩的,这就使学生对数学不容易产生兴趣,给学习数学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此,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应该把握好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特征,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获得知识,这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爱因斯坦说过:“在学校里和生活中,工作的最重要动机就是兴趣。”无论做什么,都要有兴趣。很难想象,对数学毫无兴趣,见了数学就头痛的人能学好数学吗?另外,在学习中,如果学生获得了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心情,这种情绪反复发生,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就会建立起较为稳定的联系,学生对学习也就会产生兴趣。还有,数学源于现实,用于现实,要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到数学知识。对任何知识的学习,前提是感到有用,才会有学的兴趣。教师若能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将实际问题和数学问题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确信在我们的生活中时刻都离不开数学,便可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抓基础,讲方法

很多学生对最基本的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主要有三点:一是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二是对概念和公式一味地死记硬背,缺乏与实际题目的联系,不能灵活运用。这样就不能很好地将学到的知识点与解题联系起来。还有一部分学生不重视对基本定义和知识点的记忆,导致解题时想不到需要哪些知识点,导致错误。记忆是理解的基础,如果你不能将内容烂熟于心,又怎么能够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

有的学生认为上课听懂了,就等于自己会做了,其实不然,听懂了和自己会做了是两码事,上课光听懂了还不够,课下的练习还要及时跟上。这里就涉及学习方法问题,有了好的学习方法,学习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前预习,课上学习,课后复习,课下练习”,这是每个学生都应掌握的方法。当然,上课听课时要适当做笔记,主要记录教师补充的一些课本以外的内容和习题。然后利用课下时间多做题,做题后大脑对此部分知识的印象比较深刻,容易记忆和长久保存。另外,还要对所做的题目适当分类,进行整理归纳,只有能够灵活运用这些内容,才能做到“任它千变万化,我自岿然不动”。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在进入初二、初三以后,有的学生就会发现,自己天天做题,可成绩不升反降。其原因就是,他们天天都在做重复的工作,很多相似的题目反复做,需要解决的问题却不能专心攻克,不懂得总结归纳,久而久之,不会的题目还是不会,会做的题目也因为缺乏对数学的整体把握,弄得一团糟。所以,“总结归纳”才是是将题目越做越少的最好办法。

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聪明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自己不懂的问题,就会向有经验的人积极请教,来提高自己。但是却有很多学生都做不到。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该问题没有足够的重视,不求甚解,可能认为会不会都行,或者认为反正我自己不会,别人也不会,没什么大不了的,得过且过;二是碍于面子,不好意思问,怕被教师批评,或者怕同学嘲笑自己,有这样的想法,学习很难有进步和突破。“闭关自守”只会让你的问题积压得越来越多。知识本身是有一定连贯性的,前面的知识不清楚,没学好,没有打好基础,学到后面时,会更难以理解。一些小问题积压到最后变成了大问题,最终就会造成你对该学科慢慢失去兴趣,直到无法赶上步伐。

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善于不耻下问,而且在遇到比较难的题目的时候,也要善于与同学互相谈论。在竞争中合作,从对方那里学到好的方法和技巧,实现彼此的“双赢”。需要注意的是,讨论的对象最好是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这样有利于大家相互学习。但是,如果同学水平跟自己相差无几,就要请教教师了,放下所有包袱,抱着学习的态度,这样才能进步!要记住:“勤学”是基础,“好问”是关键。

四、考试经验的培养

我们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都不是为了单纯的考试,学习数学也是如此,但考试成绩基本上还是可以反映出一个学生数学水平的高低,要想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就应该做到:一是工夫要用在平时,考试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考前搞突击是不行的。学习数学,要多在平时下工夫,不能等到最后再搞突然袭击,这样的话,效果是不好的。二是克服考试焦虑,考试时保持一颗平常心。认识到考试本身也是一门学问,有些学生平时成绩很好,上课教师一提问,什么都会,课下做题也都会,可一到考试,成绩就不理想。主要就是考试心态不好,紧张、心理素质差。所以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学习与考试,保持良好的学习生活状态。在每次考试之前,大家都要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调整方法,久而久之,逐步适应考试节奏。如果做题速度慢,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做题中解决。学生平时做作业可以给自己限定时间,逐步提高效率。

考试中,必须要先易后难,遇到自己没见过的题型,或者不会做的题目,可以先绕过去,等自己把其他会的题目都完成了,再来“啃”这几块“硬骨头”。千万不能一开始的时候在“硬骨头”那里耽误太多时间。否则,不但骨头没啃下来,那些对自己口的饭菜也凉了。因此,在做题时要积累总结经验,如果大家能把“做作业”当成考试,把“考试”当成做作业的话,在不知不觉中就培养出了考试经验,自己的成绩就能不断提高了。

第7篇:初一下数学总结范文

转眼之间,我也已经从教八个年头,初一,初二,初三,三个年级都已经走过一遍,各年级学生有不同的学情,回过头来再教初一,刚开始确实感觉更吃力,因为初一不同于初三,初三的学生习惯已经养成,知识点已经充足。而初一的学生刚从小学步入初中,从各个学校,各个地区聚集到了我们六中,没有一个共同的,良好的习惯,更没有各种知识点的贯通。所以,回过头来再重新开始,一起步确实是一头雾水,老师的教态,语速,板书,包括一节课的课容量都必须调整,最需要调整的是初一上课的内容要反复讲解,反复的练习,直到孩子们能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就拿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初一有理数的学习中,有一种题型“a,b互为相反数,c,d互为倒数,x的绝对值为2,求一个代数式的值。”这样对初一学生来说是重点,是每年考试必要考查的内容,但这种体型也是相对比较简单的,因为它就是一种公式样的死格式书写问题,刚开始学,几乎每天都要做几道,讲几道同类的题型。刚从初三下来,确实不太习惯这么多次重复的讲解,经过反复摸索,重点还是语速快,重点强调不突出,归纳,总结不到位,针对初一学生的学情,我做了几点调整。

首先,做到让学生愿意听我的课,每一节都是让学生感兴趣的课,从而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初一的孩子比较幼稚,思想比较单纯,很多时候是凭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学习的,喜欢的老师,感兴趣的学科就学的比较好,这也是为什么好多孩子形成偏科的原因。现在的孩子不同于以往,一味的灌输,打压式教育,我总感觉是达不到理想目标的。所以,我想,应尽量和学生拉近距离,做学生的朋友,以朋友的姿态来教育他,感染他,从而达到学好这一科的目的。第一,我的课堂是开放的,讲到某一个知识点不理解时,学生可以随时提问。讲到某一个题型学生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时也可以举手发言,给学生充分发挥的自由空间,真正将课堂还原给学生。第二,我的课一般是幽默风趣的,因为数学本身就是比较枯燥和累脑子的,所以必须需要一定的方法来刺激学生和吸引学生。例如,在讲代数式的实际意义问题时,我会以班里某些同学为例编排一些应用题,学生们都很感兴趣,积极性也很高,对此知识点能很快掌握,并能记忆深刻。第三,经常自制教具,不去一味的空讲、空谈,例如,在讲折叠问题时,针对常出现的对一个角的角平分线寻找的折叠及对长方形的一条边折叠出90°角的问题等,我都会以教具的形式给学生演示,这样能使学生理解更透彻,学习更轻松。

其次,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孔子曾说:“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一生都会受益匪浅。学数学也一样,没有一个良好习惯是很难学好的。从入学第一堂课开始就要求孩子一是听好课,二是会听课, 听课发困或走神时主动起来站会, 或同桌之间互相提醒。以达到更高的听课效率。我的每一堂课都是精心准备的,而不是一味的爬课本,挨着题号讲习题,其实,多数时候好习惯也是别人引领出来的,不管是讲新课还是习题课,我都是分类讲解,同一类题型集中讲,同时让学生们准备笔记本,某一类型的题掌握不好,或比较重要的随时记录,平时的错题随时记录在笔记本上,并整理出正确的答案,这样在复习时,学生就不再是无从下手了,拿出笔记本就知自己该学什么了。还有就是平时作业一定监督到位,实在没有时间批改时,也要安排好得力小助手检查一下学生的作业,使一些爱偷懒的孩子无机可乘,从而养成良好的写作业的习惯。

第8篇:初一下数学总结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方法

在初一上学期的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刚从初中过度到初中,不能很好的掌握学习方法,所以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特别对于偏远的农村学生来说,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专心集中精力,持续地听课;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学生只能简单地模仿识记。上课思维缓慢,跟不上教师上课节奏,只能“坐飞机”,听得云里雾里的。刚步入初中,学生或许是对周围的一切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数学也不例外,刚开始学习起来很有劲儿,但是随着内容的增多,枯燥打磨着学生的耐心,再经过几次单元检测后,许多学生对数学渐渐失去兴趣,甚至失去信心和耐心,后半学期开始随波浮沉,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态学习,有的甚至产生了退学的想法。初一,多么美好青涩的学习时期,在这时期学生本应该重新去领悟数学的真谛和体会其中的乐趣,但是由于没有很好的学习方法,便把数学当做绊脚石,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深表痛心。为了重拾和保持学生对数学浓厚的兴趣,我总结了一下几点:

一、树立学生信心

帮助学生建立起久违的信心,不论是从小学就对数学有恐惧感的学生,还是经过半学期学习后,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的学生。让学生明白只要努力,还有足够的时间攻克数学,数学一定不会成为自己升学的绊脚石。例如对于学生的进步给予及时的表扬,教学中多用表扬语气词,如“很好”,“不错”“有进步”等,对于小学数学基础差一点的学生,对数学信心早已消磨殆尽,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我们千万不要放弃那些所谓的差生,要给与他们学习和生活上的关心和帮助,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同时降低对他们的要求,允许他们经过较长时间的努力达到标准,对他们出现的错误要耐心提供帮助,以此培养他们的信心。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方面,老师的责任重大,家长的工作也必不可少。作为家长,子女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瓶颈时,要给与肯定和鼓励,若可以的话,辅导学生解决难题。当收到学生的成绩单,若成绩不理想,千万不要打击学生,更不要认为子女不是学数学的料,否则他们会自暴自弃,最后就破罐子破摔,数学终会成为求学路上的大阻碍。

二、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觉学习”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可见让学生学会自觉地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学生。下面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谈几点粗浅的想法:

(一)在备课中体现和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应是教学活动中心,教师、教材、一切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参与。数学教学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愉快有效地学习数学,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数学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抓住导人环节设下悬念,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

如在课堂教学中,引人数学实验,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包括探索、发现等获得知识的全过程。使其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

(二)让学生积极发言提问,并主动解决问题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学写出。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三、注意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由于初一入学的学生来自四面八方,不同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和学习习惯有所不同,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实属正常,我们应当尊重并正确对待这种差异,以平等宽容和友善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使是每一位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到教学中。例如对于优生,有的聪明男生很好动,要想抓住他的思维必须给他留有悬念,而且是最能吸引他的还得不要让他处在胜利之中。我班一位同学非常聪明,我经常在中午出题留给他们做,由于他的不细心,很少全做对。因此我就用这点来教育他不要总认为自己聪明就可以不虚心学习。如果“打击”他一次上课就虚心多了,所以对于优生上课也应该多关注一些。

对于中等生,他们不扰乱课堂纪律,有时你把他叫起来,提问他,他根本不知道你讲了什么,因为他们心不在焉。所以要经常提问、不断提醒他们注意听,多组织课堂教学。

而对于后进生,首先给他们订的目标不要太高,让他们跳一跳够得着就可以了。这样他们不只自己觉得有希望,还能尝到成功的喜悦。只要他们取得一点点成绩就要适时的表扬,让他们觉得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们,觉得自己还是很有希望的。用爱心温暖他们,让他们体验到爱,要想他们成功就得在课下时间多帮助他们。但他们基础不好很容易坚持不住,所以多给他们讲一些非常简单的知识,让他们一点一点的进步。除了这些之外,作为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说话要和声细语,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上课时不管你多生气、多着急都要忍住,要耐心的讲解。

四、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对于不易掌握的数学知识,鼓励学生开展合作流讨论,创造一个轻松环境,使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授课时,尽量以较诙谐幽默的语气讲课,特别是遇到较抽象的问题,尽量与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结合,以便于学生接受。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愿放弃任何学生,愿陪伴他们在数学天空下成长,永远记住: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只有通过不停的反思与总结,才会让学生喜欢这门学科。

参考文献:

[1] 胡淑珍等.教学技能.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第9篇:初一下数学总结范文

为了达到数学教学目标的要求,我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认真备课,制定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计划

做到教学目的明确,重点、难点清楚。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提高每一课时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初三代数积、商、幂、方根的对数第一节课时,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对数的运算法则,做到:能正确地用式子表示,并会用语言叙述。学会“取式子的对数”的方法。通过对法则的推导,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重点是积、商、幂、方根的对数运算法则。难点是对法则的推导。学生对法则学得好坏将直接影响以后能否正确、熟练地用对数进行计算。因此,必须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牢地记住。教学过程是这样安排的:

复习: ① 对数概念,对数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 ② 练习指数式化成对数式,对数式化成指数式。

新课、积、商、幂、方根的对数。在推导之前先写出MN 、、

四个式子,然后提出怎样用logaM、logaN来表示loga(MN)、logaN、logaMn和loga。老师任选其中一个为例,详细讲解推导思路、步骤和依据,尔后学生自己推导一个。其余两个由老师给出结论,让学生课下做。接着把事先在小黑板上写好的四个对数运算法则显示出来,进行记忆,并让学生试着进行文字叙述。

对数法则的应用等。通过这一课时的教学和学生的练习、作业的信息反馈,基本上达到了目的,教学效果较好。

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其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除了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外,还要讲究教学方法。例如,我在讲初一代数方程的应用时,先让同学们给我做了这样一道题:李学和王生分别在相距100米的A、B两地准备练习长跑。李学的速度是每秒钟跑8米,王生的速度是每秒钟跑6米,如果他俩同时向同一方向出发,请同学们给我算一下,多长时间李学能追上王生?这时,全班同学都积极思考,争先恐后地演算发言,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比较顺利地理解和掌握了迫及间题的解法。

三、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1.在教学中我尽力做到不仅要教会学生怎样解题,而且还要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与学生一块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和寻找思路。我认为这样做,既可以发展学生思维,又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2.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不但要重视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教学,同时还要注意不断总结解题规律。在对初三学生进行总复习时,我精心组织题组,以便揭示解题规律。例如解选择题的几种常用方法有:直接法、验证法、排除法和特殊值法等。

四、坚持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平时教学中,尽量采用富有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手动脑,共同思考,尝试练习、分析、比较等,从而让学生掌握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或结论。并对积极思考,勇于发言的同学进行表扬。我认为这样做学生学的印象深,效果好。例如,在讲授初一代数第一章中的减法法则时,我先让学生练习了如下题目:

①(+3)-(-5)=?

②(5)+?=3(弄清“?”处只能是什么)

③(+3)-(+5)=?

④(+3)+(-5)=?

⑤(+3)-(+5)与(+3)+(-5)有什么关系?

让学生讨论这些运算有什么规律。对于①一开始学生不会做②③④⑤题大部分学生能根据旧知识得出正确答案。并有半数左右的学生发现了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减法法则的理解。

五、掌握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我们反地搞题海战术。但是,要学好数学还必须做一定数量的练习。因此,我在选编训练题时注意了以下几点:

针对教材的重点关键内容,针对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有变化在反复出现,不断巩固和加深。

注意灵活性。

在习题中将有关知识进行沟通和深化,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