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风险评估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财务风险评估其实质就是对企业经济活动收益以及风险情况的量化分析,重点是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概率、范围以及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全面的评估。一些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估水平不高,不能有效的识别企业在经营管理阶段的风险问题,而且提出的风险防控措施效果较差,造成了财务风险问题得不到防范控制。
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防控措施
1.强化企业的财务风险意识
确保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必须提高企业管理部门的财务风险意识,尤其是确保企业内部管理决策的科学性。首先,应该在企业内部对管理层的权限以及职责进行明确与调整,尤其是依靠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增强对财务决策风险的约束作用,强化对管理决策的审核批准管理,避免由于盲目决策、随意决策造成企业出现财务风险问题。其次,应该提高企业内部员工的财务风险意识,尤其是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对有可能造成企业出现财务风险的信息进行及时的整理分析,全员参与到企业内部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中,以提高财务风险控制管理的效率。
2.完善企业财务风险监管机制的建设
财务风险监管机制可以强化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管理,防范企业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因而对于保障企业经济活动的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企业财务风险监管,首先应该强化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职能,逐步建立以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为导向的内部审计机制,通过对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活动以及财务报表的审计监督,及时发现财务风险隐患。其次,应该进一步的强化企业的财务机构职能,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适当的提高企业财务职能的集中程度,这既可以提高财务工作的效率,同时也有助于提高财务整体实力,在更高层次制定财务风险管理策略。
3.提高企业对财务风险的评估应对能力
对于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估工作,首先应该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风险评估指标。对于筹资风险重点是在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资产负债率等进行风险评估;对于投资风险则主要是以总资产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作为风险评估指标;对于营运风险指标主要是总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以及存货周转率;对于收益分配风险,主要是通过现金流量比率、股本报酬率、股息发放率作为评价指标。通过这些评价指标,结合因子分析法、多元线性分析或者是逻辑回归分析等评价风险预警模型,及时的掌握财务风险的概率及影响情况,进而针对性的采取通过风险分担、风险转移、加快资金回笼以及调整决策等管理措施,控制财务风险问题。
三、结语
【关键词】战略管理会计风险导向审计风险评估
一、引言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新的《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引入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指导思想,并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最为核心的部分是第121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第1231号“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和第1301号“审计证据”。这些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以识别重大错报风险、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对这些重大错报风险加以应对,并记录于工作底稿之中。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从战略的角度考虑企业的经营风险,从而确定审计重点领域,将审计资源有的放矢地分配到各个领域之中。
二、战略管理会计的特点
1、具有明显的外向性。战略管理会计跳出了单一企业这一狭小的空间范围,将视角更多地投向影响企业的外部环境。
2、更注重长期、持续的发展战略。现代企业非常重视自身健康地可持续发展。以下八个因素对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顾客满意程度、制造优良、市场占有率、产品品质、可信赖程度、敏感性、技术领先地位、优良的财务业绩。因此,战略管理会计必须超越单一的期间界限,着重从长期竞争地位的变化中把握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更注重企业持久优势的取得和保持,甚至不惜牺牲短期利益。所以,构成企业竞争地位的上述因素都是战略管理会计必须研究的内容,而不仅局限于优良的财务业绩这一财务指标。
3、将提供更多的与战略有关的非财务信息。企业要想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必须依仗众多的非财务指标。与战略有关的财务与非财务信息包括:战略财务信息和经营业绩信息、企业管理部门对上述战略财务与经营业绩信息的评价分析、前瞻性信息、背景信息、竞争对手信息。
4、是一种全面性、综合性的风险管理。战略管理会计高瞻远瞩地把握各种潜在的机会,回避可能的风险,包括从事多种经营而导致的风险、由于行业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导致的风险、由于资产、客户、供应商等过分集中而产生的风险、由于流动性差导致的风险等等,以便从战略的角度最大限度地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网
5、更加注重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及时性。由于未来企业的竞争充满风险,信息使用者更关注的是企业的未来信息,因此,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就成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首要因素。同时,一系列先进管理观念和技术的广泛运用,迫切需要战略管理会计提供实时信息,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则为此解决了技术上的难题。
6、对企业效益的评价发生了变化。战略管理会计对企业效益的评价将从狭隘的财务效益转向全方位的综合性效益,经营成果计算的重点将从利润计算向增值计算转变。与此相适应,对企业效益的评价应以为企业全面、长期地提高竞争力、发展能力,奠定牢固基础为基本出发点,而不应拘泥于一时的、短暂的得失,形成微观效益和宏观效益、目前效益和长远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体。同时,随着智力投资的扩大和知识创新步伐的加快,物化劳动的转移价值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而由高智力的员工所拥有的专利权等无形资产所创造的价值增值却大幅增长,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这样,企业计算经营成果的重点应从计算利润转向计算价值增值,并通过编制专门的增值表加以系统反映。
因此,战略管理会计是以取得整体竞争优势为主要目标,以战略观念审视企业外部和内部信息,强调财务与非财务信息、数量与非数量信息并重,为企业战略及企业战术的制订、执行和考评,揭示企业在整个行业中的地位及其发展前景,建立预警分析系统,提供全面、相关和多元化信息而形成的现代管理会计与战略管理融为一体的新兴交叉学科。
三、风险导向审计的特征
1、风险导向审计的内涵。风险导向审计是指以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为基础,综合分析影响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各种风险因素,并根据量化的风险水平确定实施审计的范围、重点,进而进行实质性审查的一种审计方法。
2、风险导向审计的特征。由此可见,风险导向审计强调对审计全过程风险的评估与控制,同时对固有风险进行评估,这是风险导向审计的重要思想之一。评估固有风险有助于审计人员确定财务报表各部分发生错弊的可能性,从而有利于分配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效果。(1)重心前移。基于客户战略系统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将审计重心从以审计测试为中心转移到以风险评估为中心。(2)风险评估重心转移。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风险评估重心由控制风险向联合风险转移。(3)风险评估方式改变。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风险评估由直接评估变为间接评估。(4)风险评估结构化。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使风险分析从零散走向结构化。(5)分析性程序成为风险评估核心。(6)审计师专业知识结构改变。由于审计重心转移,风险评估采用的各种分析方法大量借鉴了战略管理会计知识,这就要求注册会计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发生相应的改变,会计师事务所也应相应地融合审计和咨询两大资源。(7)审计测试程序个性化。由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测试计划基于审计师的风险评估结果,且不同的客户显然存在不同的风险,因此审计测试程序必然会“因人而异”,要采用相应个性化的审计程序。(8)审计证据范围扩大。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审计师可扩大审计取证范围,从一般员工处或供应商、销售商等获取审计证据,这是针对管理层舞弊的有效侦查措施。业内人士和专业咨询人士的意见也可作为对审计师审计专业判断的补充。(9)审计证据向外部证据转移。由于审计重心向风险评估转移,注册会计师必须充分了解客户整体战略经营环境,并由此出发评估客户的经营风险和审计风险,因此注册会计师必须从外部取得大量的外部证据来证明风险评估的恰当性。
四、战略管理会计在风险导向审计中的应用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型中的“重大错报风险”包括财务报表整体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其中,前者是指财务报表整体不能反映企业经营实际状况的可能性;后者是指交易类别、账户余额、披露和相关的其他具体认定层次经济事项本身的性质和复杂程度与实际不符,由于企业管理当局本身的认识和技术水平有限以及由于企业管理当局局部或个别人员舞弊或造假造成错报的可能性。
1、通过企业环境分析评估审计风险。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对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可能对管理层产生压力,促使其采取行动改善财务业绩或纠正歪曲财务报表的行为。对企业的经营环境进行分析,了解公司的主要收入和业务的来源。注册会计师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环境,分析企业报表项目变化的原因,判断引起这些变化的合理性。
注册会计师了解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的状况,有助于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形成初步的判断;注册会计师了解被审计单位法律环境和监管环境,使注册会计师掌握被审计单位受到哪些部门及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此外,结合被审计单位自身情况,注册会计师通过职业判断也可设计其他需要了解的外部因素程序,例如宏观因素的景气度、利率的变动和资金供求情况、汇率变动等。网
对被审计单位外部环境的充分了解有助于注册会计师识别审计风险。
2、通过企业的经营能力分析评估审计风险。企业的经营能力是企业的生产资料、人力、财力,技术和管理资源等基于环境约束与价值增值目标、通过配置组合与相互作用而生成的推动企业运行的物质能量。企业经营能力评估是指对企业经营能力进行系统分析,并科学、客观地作出全面评估的过程。
通过经营能力分析,注册会计师可以了解到:被审计单位是如何创造价值的;被审计单位是否已经实行了有效的经营活动来迎合经营战略;威胁到被审计单位实现战略目标的重大经营活动。
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中那些相对重要的经营环节被称作关键经营环节。关键经营环节是审计的敏感环节,也是审计风险的重要来源。它一般具有三个特征:第一是对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因为它们包括了被审计单位竞争优势与核心能力的业务活动;第二是经常与外部存在广泛交流,这一类型的环节一般与企业外部有重要的、规模比较大的联系,这些联系通常会产生大规模的交易并被反映在会计报表中;第三是具有较高的经营风险,它是最有可能被审计单位发生问题的地方,从而具有较高风险。因此,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顺利开展需要注册会计师对关键经营环节有深入的了解。识别关键经营环节之后,注册会计师需要收集大量的资料和信息,对关键经营环节进行评估。这些信息包括:经营环节的目标;经营环节中的业务活动;环节信息流,包括相关信息系统;经营环节的关键风险;环节风险的应对措施,比如内部控制;环节风险的防范业绩计量。
注册会计师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能力,分析企业报表项目变化的原因,判断引起这些变化的可能性。
五、结束语
战略管理会计是为适应顾客需求个性化、多变化和国际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而形成的,它是管理会计向战略管理领域的延伸和渗透,是二十一世纪管理会计的发展主题。在新审计准则的颁布实行后,评估审计风险已成为注册会计师审计的重点,所以要求注册会计师要对企业的经营环境、内部条件、战略目标等几个角度入手对审计风险进行评估。
注册会计师在评估审计风险时应先对企业的整体风险进行评估,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尤其应对风险较大的项目进行评估。例如对上市公司的利润分析,利润对上市公司而言至关重要,如果利润下降会直接影响股民对该公司的投资,所以注册会计师应对此进行着重分析。注册会计师还应根据企业的性质,采取不同的审计投放重点。
【参考文献】
[1]蔡春: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论[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
上市公司年报审计的风险评估只涉及本年的情况,而IPO审计涉及的会计期间跨度至少是三年,企业每年面对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都有所变化。因此项目组形成风险评估底稿时应关注申报期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具体变化,不可简单照搬上年工作底稿。同一年度的各个阶段如有典型反转,也应在底稿中详细说明。比如,房地产行业在2011年的三季度出现明显的向下拐点,对上游的工程机械、水泥钢材等建材行业,下游的装饰、装修、家电行业均有不利影响。还有一些特殊的重大事件如自然灾害会对局部经济产生影响。
二、风险评估要重点关注行业分析
(一)应获取深入的行业信息
宏观环境基本面的情况以及政府政策从公开媒体上较为容易获取,而行业信息可能需要通过购买专业机构的分析报告才能得到较为详尽的描述。项目组为降低审计成本常常忽略该部分的变化分析。其实除了购买行业协会的分析报告和行业统计数据之外,项目组还可以从其他渠道获得行业资料:一是同行业已上市企业的招股说明书;二是被审计单位董事会的年度经营分析报告;三是券商编写的关于被审计单位及其所处行业的研究报告;四是向被审计单位销售部门、战略发展部门、宣传部门等机构询问其主要产品、行业发展状况等信息;五是其他机构如银行编写的公司债券发行的尽职报告等资料;六是相关报刊和期刊等。另外,注册会计师除了解行业的总体状况以外还要结合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比如,某IPO企业主要生产复合聚氨酯胶粘剂,其产品属于环保型高性能新材料,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日化、电子、轻纺等行业的产品包装,还大量应用于交通运输、油墨印刷、安全防护等其他领域。粘合剂属于高分子材料行业的细分行业,而聚氨酯胶粘剂又是粘合剂的分支。2011年该企业受铁路建设速度放缓的影响,与整体行业运行情况相比,收入及净利润增长率略低。同属高分子行业的另一家医用高分子材料企业的相关指标则明显高于整体行业水平。这说明细分行业的差异化以及特定事件对企业有可能发生重大影响。
(二)注意行业的生产营销特点对被审计单位的影响
举个简单的例子,食品饮料行业的营销特点是巨额广告费的投入,与其他行业相比占比较大。从重要账户来讲,销售费用是重点审计领域,注册会计师应针对风险评估的结果,确定拟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三)相同行业会随着产品结构与客户分类的不同表现出个体差异
同属一行业,产品结构不同,客户分类不同,有时个体差异也较大。例如,有一家从事风力发电塔架制造的IPO企业A,其2010年会计报表显示存货余额较大,占到资产总额的33.57%。项目组选取了一家同样从事风力发电塔架制造的已上市企业B,对其上市前一年的相关财务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两家企业在资产规模和收入规模上略有差异,更重要的是在产品结构和客户群体上有差异。B企业2010年主营产品为1.5MW及以上功率风机,2011年募资投向3MW及以上海上风电塔架建设2.5MW及以上风电塔架技改、研发中心三个项目。A企业2010年主营产品为1.5MW风塔,且全部为陆上风力发电风塔项目,主要客户均为国内客户,2011年开始逐步转向1.5MW以上风塔项目及海上发电风塔项目。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国内风电企业传统的1.5MW风机利润逐年下降,急需开拓新的利润增长点,大型化风机已成为其着力开拓的新市场。通过上述行业背景资料分析及数据比较分析,可看出A企业库存商品的“存在”认定以及“计价与分摊”认定可能存在重大错报风险。
三、要科学合理地运用风险评估分析程序
注册会计师应用分析性复核能够作出纵向比较,如当期与前期的比较;也能够作出横向比较,如被审计单位与所在行业的比较;也能够通过数据间的逻辑关系判断整体的合理性。这种比较分析有助于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中的关键因素和主要关系作更好的理解和判断。项目组在未审报表分析时采用的方法一般有典型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合理性测试法和回归分析法。注册会计师在分析销售数量的合理性时,可以与仓储能力、生产能力进行对比,在分析产能利用率时,可以将营业收入与运费、动力消耗、销售人员薪酬等联系起来比较,这就是合理性测试法的运用。回归分析法的运用必须建立在掌握大量观察数据的基础上,设置回归方程并计算期望值,再将实际发生额与期望值进行比较。当被审计单位处于稳定经营环境下时,趋势分析法最适用。当财务报表项目之间的关系稳定且可直接预测时,比率分析法最适用。首次承接业务的项目组在分析未审报表时,一般只做上期和本期比较,也就是趋势分析法,连续审计后才对申报期做三年一期的趋势分析。对于首次承接业务的项目组,建议适当拉长比较区间,同样进行若干期趋势比较。同时,项目组应注意比较基准的问题。有的项目组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指标在与同行业已上市公司进行比较时,使用的是样本企业上市以后的数据。同一家企业上市前后的财务指标和数据都有可能波动较大,何况不同企业在经营范围、资产规模、营销渠道等各个方面根本无法完全复制,其数据的可比性就大打折扣了。样本企业上市前三年一期的数据都已公告,比较容易取得,因此,笔者建议选用样本企业上市前的数据。又如,与行业数据比较时,底稿中往往不注明数据出处,其可靠性无法判断。数据的可靠性直接影响数据形成的预期值。因此,《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3号——分析程序》的准则指南建议,比较行业信息时应当使用政府及有关部门的信息;行业监管者、贸易协会、行业调查单位的信息;公开出版物的信息、证券交易所的信息。
1.1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含义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从风险管理角度出发,构建风险评估模型,建立风险评估体系,运用风险评估方法,系统地分析信息系统所面临的风险威胁及系统的脆弱性/漏洞,评估风险发生带来的危害程度,提出应对风险的安全控制措施,规避和控制信息安全风险,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为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1.2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方法
随着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形成了多种不同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这些方法的出现大大缩短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时间,节省了大量的资源,提高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效率和准确性,为防范信息安全中出现的风险提供了理论依据[3]。目前,常用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方法有定量评估方法、定性评估方法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估方法。其中,定量评估方法是根据信息系统中风险相关数据,利用具体的评估算法计算出评估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它能够直观地反应评估结果,更容易被人们接受。但是该方法主要依赖于数学模型来描述风险,在量化的过程中将原本复杂的事物理想化,一般适用于风险评估材料齐全且数学理论基础较好的情况,常见的定量评估方法有Markov分析法、聚类分析方法、决策树分析方法、风险审计技术等。定性评估方法是评估者利用自己拥有的专业知识和积累的经验对信息系统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价,并提出应对风险的安全控制措施。它对评估者知识和经验的要求较高,一般适用于风险评估数据不全或者数学理论基础较为薄弱的情况,常见的定性评估方法有故障树分析法(FTA)、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方法(RMECA)、德尔菲法(Delphi)等。在风险评估的实际过程中,采用较多的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风险评估方法,该方法可以将复杂问题按照层次化结构分解成多个简单的问题进行分析,大大节省了评估时间、人力和费用,提高了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效率,常见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估方法有层次分析法。
1.3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模型
[4]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模型是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理论基础,是提高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准确性和效率的重要前提。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模型如图1所示,造成信息安全风险的主要因素有威胁、信息资产、信息系统的脆弱性及漏洞和未被控制的残余风险,信息系统的威胁越大、脆弱性越暴露、漏洞越多、信息资产的价值越大、未被控制的风险越多,则信息系统面临的风险也越多,风险越多,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越低。业务系统主要依赖于服务器和软件等信息资产,业务系统越关键,对服务器等硬件和软件资源的要求就越高,被攻击的价值也就越大,面临的风险也就越大。资产的价值和防范风险的意识会导出信息系统的安全需求。当信息系统的安全需求被相应的安全控制措施满足时,就会降低发生风险的概率。然而有些风险由于成本过高、控制难度较大,往往不进行控制,这部分不被控制的风险具有潜在的威胁,应该受到密切监视,它可能会增加信息系统的风险。
2高校信息安全面临的风险及应对策略分析
随着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高校业务处理对信息系统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由于部分高校缺乏危机意识、防范风险的制度和措施,没有一套完善的信息系统风险评估体系预防风险,当遇到信息安全的突发事件时,只能被动地采用“救火式”的方法处理风险危机,使得信息系统面临的风险不断增加。为了及时应对信息系统面临的各种风险威胁,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应密切配合、协调,对高校信息安全面临的各种风险及应对策略应进行调研分析,建立信息安全的风险评估体系,实现风险评估的规范化和制度化,逐步形成监控风险和控制风险的有效机制[5]。
2.1高校信息安全面临的风险分析
高校信息安全面临的风险一般可以分为技术脆弱性/漏洞风险和非技术性风险[6]。
2.1.1技术脆弱性/漏洞风险
高校信息系统面临的技术性/漏洞风险主要包括数据存储风险、系统权限设置风险、软件编码风险、硬件设备风险和网络安全风险等。其中数据存储风险主要体现在数据存储空间不足、数据备份策略不健全、数据库安全性低容易导致SQL注入篡改数据库中的数据、数据不被加密在传输过程中容易被篡改或删除、数据库结构不合理等方面;系统设置权限风险主要体现在访问控制策略失效、系统访问权限过大、客户身份认证失败等;软件编码风险主要体现在操作失误、系统漏洞、系统接口不安全、代码健壮性差、系统运行环境改变等;硬件设备风险主要体现在服务器配置过低、物理设备损坏、网络带宽不足、网络硬件防护设备不齐全等;网络安全风险主要体现在网络恶意攻击使网络瘫痪、服务劫持、拒绝服务、利用端口漏洞破坏系统、内外网设置缺陷、网站挂马、非法访问系统、窃取和篡改网络传输数据等。
2.1.2非技术性风险
高校信息系统面临的非技术性风险主要包括人为疏忽行为、管理不到位、技术失效、蓄意行为和不可抗拒风险等。其中人为疏忽行为主要体现在由于人为过失或非法操作导致服务器硬件损坏,系统和数据无法恢复等;管理不到位主要体现在没有安装杀毒软件、没有做系统备份策略和系统安全防护策略等;技术失效主要体现在硬件寿命设计缺陷、软件服务到期、软件后门等;蓄意行为主要体现在恶意软件、系统设备带木马程序、蓄意泄漏机密文件、黑客与信息敲诈等;不可抗拒风险主要体现为地震、雷击等自然灾害造成的风险。
2.2高校信息安全面临的风险应对策略分析
在对信息安全进行风险评估时,可以根据风险评估等级、风险发生概率大小、风险影响大小、控制风险的难易程度和风险管理的成本,给出处理与应对风险的相应策略,供高校决策部门和相关技术部门参考,来降低风险对信息系统的影响。高校应对信息安全面临风险的应对策略主要有风险规避、风险转嫁、风险预防、风险控制、风险承受和风险追踪等。其中风险规避是高校在风险发生之前,采取相关技术措施消除风险因素,避免风险发生;风险转嫁是高校不能完全避免风险发生时,为了降低风险造成的损失,将风险转嫁给其他组织或个人承担,并支付风险承担者一定费用;风险预防是高校在风险发生之前密切监视风险的动态,采取相应风险防范措施,以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风险控制是高校在风险发生时采取各种技术手段降低风险影响后果,缩小风险影响范围等;风险承受是高校在综合考虑控制风险难度、控制风险花费、风险发生概率和高校风险承受能力等情况下,选择自行承担风险的方式;风险追踪是高校在发现风险时,对风险的来源及发起者进行跟踪,查到根源后追究其相应责任,客观上可以降低风险发生的频率。
3高校信息安全的风险评估过程
[7]高校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过程包括风险评估目标确定、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策略选择和风险评估效果分析几个环节,这些环节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3.1风险评估目标确定
风险评估目标是高校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首要步骤。高校在对信息安全进行风险评估时,应当制定准确的风险评估目标。风险评估目标主要包括风险评价标准、风险因素标准、风险控制目标、风险控制费用标准、风险防范措施制定、风险评估效果评价、风险发生后果影响等。
3.2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高校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过程中最重要也最难的环节。风险识别直接关系到风险评价结果及风险等级的确定,关系到风险控制策略的选择,如果不能正确识别风险,就不能采取正确的风险控制策略去规避和控制风险,会大大增加风险发生的可能性。3.3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高校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它主要包括对风险成因、发生概率、影响范围、威胁程度、损失大小等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通过特定的风险评估方法进行测算分析,确定风险的等级及危害程度。
3.险控制策略选择
高校在综合考虑风险承受能力、风险控制费用、风险危害程度、风险发生概率和风险评估目标等因素的基础上,根据风险评价结果,选取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来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带来的危害。
3.5风险评估效果分析
风险评估效果分析是高校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风险评估等级的判断是否准确、风险识别的准确性、风险评估目标是否达标、风险控制策略是否得当、风险评估过程的科学性、风险评估数据和算法的合理性进行综合分析的过程。它对高校提高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4结语
铁路隧道工程建设具有多种不确定性因素,给隧道施工带来潜在的风险。所以,各参建方、特别是施工方加强隧道施工中的风险管理、强化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体系建设,采取有效措施识别风险、预防风险、应对风险和处理风险,是保证工程项目顺利建成的关键,对实现风险管理目标和总体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2隧道施工风险管理内容和过程
隧道施工风险管理的内容和过程大体归纳为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4个方面。
2.1风险识别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的风险识别就是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抓住主要因素,从而辨识出可能影响隧道工程建设质量、安全、工期、费用、环境等目标的风险因素。识别内容包括在施工过程中,哪些风险应当考虑,引起这些风险的因素有哪些,这些风险的后果及其严重程度如何。识别的原则是收集和研究资料、确定分析方法、确定隧道施工风险的主要类型、分析主要风险的构成、建立风险系统及采取的应对措施等。
2.2风险分析
进行隧道施工风险分析,有助于确定不确定因素变化对施工方案的影响程度,有助于确定工程造价对某一特定因素变动的敏感性。所以要针对施工方案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分析其对实际环境和施工方案的敏感程度,预测并估算相关数据和采取预防措施的费用,或在不同情况下得到的收益以及不确定性因素各种机遇的概率,对此作出正确的判断等。
2.3风险评估
在识别和分析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后,要对其进行相应的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就是对发生风险的概率及其破坏性后果做出评价。隧道施工风险评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在施工前期,要针对地质等不确定性因素,通过定性的风险评估方法对影响施工的关键因素进行预测,为制定和优化施工方案提供数据基础;在施工过程中要针对地质信息、周围环境及设计目标等,选用定量的风险评估方法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定性的评估方法有层次分析法和专家调查法等,定量的风险评估方法有敏感性分析法和风险矩阵法等,本文将采用风险矩阵法对石长铁路柞树湾隧道施工进行风险评估。
2.险应对
风险应对是指在确定了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后,在分析出风险概率及其风险影响程度的基础上,根据风险性质、项目设计参数、项目总体目标和对风险的承受能力而制定应对措施,将存在的风险降到最低或可控制范围内。风险应对措施有风险回避、风险控制、风险分担、风险自留和风险转移等。
3石长铁路柞树湾隧道施工风险识别与分析
3.1工程概况
柞树湾隧道位于长沙市开福区新港镇,属于石门至长沙铁路增建第二线工程中的联络线隧道,用于连接京广线与石长铁路,隧道起讫里程为BXDK1+865~BXDK3+929,全长2.064km。其中明洞1.284km,暗洞780m,洞身最大埋深17m左右。柞树湾隧道下穿长沙绕城高速公路,在BXDK2+520~+540段与既有石长铁路下行线垂直相交,在BXDK2+585~+615段与京广铁路、捞霞联络线相交,在BXDK2+670~+705段与石长铁路上行线成110°夹角相交,在BXDK3+760~+840段与长沙市主干道金霞路(芙蓉北路)近似垂直相交。该隧道地理条件复杂,地质条件较差,基本为Ⅴ级围岩~Ⅵ级围岩,地面有水塘及大量民房,施工难度大,安全要求高。
3.2施工风险识别与分析
在施工准备阶段,首先收集该隧道地段的水文和地质资料、设计和技术标准、下穿铁路和公路及其他建筑物的情况,针对编制的施工方案和拟采用的工法等,对所需资料进行全面分析。根据施工图设计阶段所做的风险评估结果和相关资料以及合同中反馈的有关信息,针对现场情况和施工水平对施工中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了识别,归纳起来分为2类,施工技术风险和施工管理风险。该隧道施工管理风险包括施工进度风险、项目成本风险、施工质量风险和安全风险。施工进度风险主要指现场环境条件和施工过程中存在不确定因素会导致工期延误;项目成本风险指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控制不当会导致工程投资增加;施工环境发生变化,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责任心不强,施工机械操作不当,施工方案存在不确定因素都会引发施工质量风险;防范措施不到位,施工过程中发生塌方、涌水、触电、火灾、爆炸、机械伤害等安全事故,会引发安全风险。
4柞树湾隧道施工风险评估
采用风险矩阵法对柞树湾隧道施工进行风险评估(即采用概率理论对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后果进行评估),先对风险评估中的威胁、脆弱性、资产3个基本要素进行识别、并赋值,从而确定风险事件中威胁出现的频率、脆弱性严重程度、资产的价值3个评估指标值;然后根据风险基本要素识别的结果和矩阵法原理,由威胁出现的频率和脆弱性严重程度计算风险发生的概率值,由脆弱性严重程度和风险事件作用的资产价值计算风险后果值;最后根据风险发生的概率值和风险后果值确定风险等级。
5结束语
药品质量管理工作中的风险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其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持续存在于药品的整个研发与生产周期;在新药品的研发阶段需开展风险管理工作,在该阶段的风险管理工作中,要对药品的研发是否符合相关药品要求及法律规定进行审核,并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工作,对药品研发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危害及危险因素进行辨识,将其风险性降至最低。新药品的生产过程,是风险管理及风险评估的关键阶段;在该阶段的风险管理工作中,需对药品的超标情况、生产过程、生产控制措施等进行辨识,保证所有流入市场中的药品都是安全的。在新药品的研发过程中,需对其存在的潜在问题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风险评估,其相关参数不能满足药品质量要求,需进行变更与调整,若出现药品的变更,应在原始数据资料妥善保存的基础上,对新药品的相关参数进行风险评估,必要时,对最新的信息及数据重新实施风险评估。失败模式分析(FMEA)是药品风险管理工作中常用的一种工具,能有效实现药品设计及药品生产工艺流程中潜在失败的分析,并在现有的经验、历史数据及知识的基础上,对不同潜在失败进行风险值确定,在实际管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2风险管理及评估的主要流程
2.1药品质量的风险评估
药品质量风险评估、控制、审查及沟通是药品质量风险管理工作中的主要工作流程。药品风险评估主要是指:对于药品不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的严重性进行系统性的分析。任何一种药物风险评估工作中,既要对发生率、可逆性、持续性、严重性等风险的具体特征进行研究,又要对该药品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带来的利益进行分析研究;但开展药品风险评估工作的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发现药品与相关不良反应之间的因果关系。在实际药品风险评估工作中,可将其划分为3个步骤:风险的识别、风险的分析、风险的评价;在药品风险评估工作中,应着重关注的问题有药品可能导致失败的后果、失败的概率及不良反应的原因等,要保证药品风险评估结果的准确、可靠性,建立一支专业的风险评估团队是非常重要的。在风险评估的风险识别阶段,需进行大量文献及资料的查阅,以便有效地开展风险识别工作,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参考相关领域专家的观点。如果仅靠企业内部有限的技术资料及理论水平,很难对药品风险进行全面的识别;若借鉴与参考对相关领域专家的观点,可相对弥补企业内部的缺陷;②参考相关领域的中外理论分析。药品的生产过程中,药品理论分析对于药品的质量具有重要影响,生产过程中一些关键生产工艺的选择,会直接影响药品的生产质量,使其具有较大的风险性,风险识别过程中,应对相关领域的中外理论分析予以综合考虑;③药品历史数据的识别工作。在药品的历史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数据对于现行的药品生产来说也存在较大风险;④依据产品的控制指标进行风险的识别。在药品质量的风险识别及评估过程中,可通过相关的控制目标,应用倒推的方式,找到对药品质量具有较大影响的因素,这些因素就是影响药品质量的风险因素;⑤依据生产者及客户关心的指标进行风险的识别。一种新药品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者或客户会着重关注药品的某一项指标,在风险识别及评估过程中,也可将其作为药品质量控制风险。
2.2药品质量的风险控制
药品质量风险控制的主要目的是将药品质量的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开展风险评估工作后,需进行风险控制工作,将药品质量的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中,即:①评估相关制药企业能否接受所识别出的风险水平,若能接受就采取措施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②若制药企业不能接受所识别出的风险水平,需采取相关的措施以降低风险或消除风险;③要能够处理好风险、资源及利益几个方面的关系;通常情况下,资源投入力度越大药品的风险就会越低,但对于制药企业来说,在保证药品质量的基础上,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是非常必要的,这就需要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平衡各方面的关系[2]。
2.3药品质量的风险审查
药品质量风险审查的主要目的是检查药品的风险是否可以应用相关的技术降低到最小范围,并对其风险控制措施的合理性进行审查,在药品质量风险审查过程中,应根据实际需求,建立起完善的审查制度,保证的药品质量能够满足相关的指标要求。
2.4药品质量的风险沟通
在药品质量风险评估、控制、审查等流程完成后,应开展药品质量风险的沟通工作,可保证制药企业能够对药品质量的风险识别情况、风险分析报告、风险控制手段以及对药品质量具有较大影响的各种因素进行详细的了解,企业中的内部组织风险管理小组需要就以上内容进行沟通、交流,并将识别结果以文件的形式进行规范化记录,并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技能培训,防止其在实际的工作中出现操作失误,导致药品质量风险的增加,若在风险评估工作中发现新偏差未出现在风险控制范围内,需及时对其进行重新评估[3]。
3结束语
1.1资料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深圳市2009-2013年报告的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2方法
对深圳市2009-2013年报告的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三间分布分析。风险评估采取风险分析矩阵法(AS/NZS4360:1999),从风险发生概率和危害水平两个维度,对识别出的风险事件构建矩阵,其对应的风险水平分为极高风险事件(E)、高风险事件(H)、中风险事件(M)和低风险事件(L)。
2结果
2.1发生起数及级别
2009—2013年全市累计报告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31起,其中发生在学校及托幼机构的疫情共82起(62.6%),级别均为“未分级”。其中2011年17起(20.7%),2012年8起(9.8%),2013年12起(14.6%),总体呈下降趋势。
2.2发生时间和地区
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4、5、6及12月,分别为20、12、18及12起(75.6%)。全市各区均有报告,主要集中在龙岗区、南山区和宝安区,3区共报告59起(72.0%)。
2.3发病人数及规模
累计发病2282例,罹患率为4.33%,其中死亡1例,病死率为0.044%。发病规模主要以6~15人及16~30人为主,分别为20起(24.4%)和37起(45.1%)。
2.类型及顺位
中小学校以流行性感冒、水痘和流行性腮腺炎为主,共50起(87.7%)。托幼机构则以手足口病和水痘为主,共21起(84.0%)。2009及2011年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以流行性感冒及手足口病为主,2010年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自2011年起转为以水痘和流行性腮腺炎为主,流行性感冒疫情明显减少。
2.5深圳市
2014年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手足口病为极高风险事件,流行性感冒、水痘和流行性腮腺炎为高风险事件,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为中风险事件。以手足口病为例说明:根据本市历年散发疫情和聚集性疫情监测数据,2014年手足口病疫情呈现上升趋势,手足口病易感人群为5岁以下儿童,托幼机构易感人群密集,容易造成交叉感染,且目前尚无有效疫苗,故其风险概率为“非常可能”。另有极小部分幼儿感染手足口病后发展成为重症病例甚至死亡,故其危害水平为中等。见表3。
3讨论
2009—2013年深圳市累计报告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82起,占全市报告总起数的62.6%。学校及托幼机构是深圳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的关键和重点。为有效减少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风险和危害,深圳市有针对性地加强中小学校和幼托机构的传染病监测与报告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深圳市疾病控制信息管理系统》,规定深圳市内的甲、乙、丙类传染病暴发疫情发病人数达到1、3、5例时,需要立即报告与处置,远低于国家的标准要求,故大部分传染病疫情在发生初期已得到了及时控制。同时采取加强免疫规划,提高免疫接种率,强化多部门合作机制及完善因病缺课登记制度等多项措施,学校及托幼机构的传染病防控工作成效显著。近年来,深圳市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体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与同等城市相比,处于较低水平。通过对深圳市2009—2013年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分析,疫情发生时间与教学作息制度基本一致,主要集中在第2和第4季度。中小学校以流行性感冒、水痘及流行性腮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为主,托幼机构则以手足口病和水痘为主。因此针对上述疫情特征,应在寒暑假结束后的1个月内重点加强对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的健康教育宣传和因病缺课登记及晨检制度。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发生在学校和托幼机构的大部分传染病疫情都是有偿疫苗可预防的疾病。尽管水痘和流感疫苗上市多年,但因未纳入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尚需自愿自费接种,且价格较高,导致实际接种率不高,而手足口病疫苗则尚在临床试验阶段,未能广泛投入使用。因此学校及托幼机构发生传染病疫情后应按相关应急预案要求,及时加强疫情监测和采取隔离病例等防控措施,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开展应急接种,以建立起有效的免疫保护屏障。有条件的地区应呼吁政府加大经费投入,适当给予儿童接种水痘、流感等二类疫苗的补助,从而有效提高目标传染病的疫苗接种率。
1.1静态风险评估
静态风险评估是根据传统风险评估的具体方法对较短时间内系统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科学的评估,评估的整个过程并不连续,评估的对象主要选择相对静止的系统。
1.2动态风险评估
动态风险评估是对网络进行安全风险的评估,并研究系统变化的过程和趋势,将安全风险与具体的环境相互联系,从宏观的角度了解整个系统存在的安全风险,把握风险的动态变化,风险评估的过程是动态变化的过程。对于电信网络而言,客观准确的进行安全风险的评估是整个电信安全管理的重要前提。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的初级阶段,目前,我国的电信网络仍然采用传统静态评估的方式,最终对安全风险的评估只是针对特定的时间点。但是,静态风险评估不能有效的体现评估风险各种变化的趋势,评估结果相对比较滞后。动态风险评估加强了静态风险评估的效果,能够反映较长时间安全风险具体的变化情况。在动态风险进行评估的过程中,如果系统出现安全问题,可以及时的进行处理,展现了整个风险评估的变化过程,保证了网络的安全。对电信网络实施动态风险评估,具有非常复杂的过程,评估的结果具有参考价值。电信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的研究文/向宗旭随着电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深入,电信网络与现代的互联网存在较为紧密的联系,这也为电信网络带来巨大的安全风险。电信网络属于我国通信网络中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的稳定。本文主要探讨了电信网络的安全风险评估。
2电信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具体的实施过程
对电信网络进行安全风险评估的工作,其对象可以针对电信网络的某一部门也可以是整个电信网络。风险评估的内容包含技术的安全问题以及网络管理的安全问题。技术安全主要包括网络安全以及物理安全等,管理安全主要包括管理制度以及人员管理等。对电信网络实施安全风险的评估主要按照以下几个步骤。
2.1风险评估前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安全风险评估之前,首先需要获得各个方面对安全风险评估的支持,相互配合,确定需要评估的具体内容,组织负责进行安全风险评估的专业团队,做好市场的调查工作,制定评估使用的方法,只有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才能为接下来的安全风险评估奠定基础。
2.2对资产的识别工作
在电信网络中的资产主要包括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资源,电信网络的资产也是进行安全风险评估的主要对象。资产存在多种形式,有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还可以分为硬件和软件。例如,一些网络的布局以及用户的数据等。做好资产识别的工作能够确定资产具体的安全情况。对资产进行安全风险的评估可以综合分析资产的价值以及安全状况,还可以考虑资产具有的社会影响力。社会影响力是指资产一旦失去安全的保障会对整个社会带来影响。
2.3威胁识别工作
威胁的识别是指对电信网络内部资产存在破坏的各种因素,这种潜在的破坏因素客观存在。对资产产生威胁的主要原因包括技术、环境以及人为。技术因素是指网络自身存在的设备故障或者是网络的设计存在疏漏。环境因素是指环境中的物理因素。人为因素是指人为造成的威胁,包括恶意和非恶意。通过对威胁的动机以及发生几率描述网络存在的各种威胁,威胁识别工作的重要任务就是判断出现威胁的可能性。
2.4脆弱性识别工作
网络资产本身具有脆弱性的特点,包括网络存在的各种缺陷。只有网络存在各种缺陷和弱点才有可能出现各种威胁的因素,如果没有威胁的产生,网络具有的脆弱性并不会损害资产。但是只有系统较少自身的脆弱性才会较少资产被威胁的可能性,使系统的资产更加安全,从而有效的较少损失。对电信网络进行脆弱性识别工作可以从技术和管理上展开,主要以资产的安全作为核心内容,针对资产的不同特征,进行脆弱性的识别工作。
2.5确认具体的安全措施
对电信网络进行的安全风险评估需要做好安全措施的确认工作,保持有明显效果的安全措施,对失去效果的安全措施予以改正,避免内部资产的浪费,杜绝重复使用安全措施。一旦发现不合理的安全措施需要及时检查安全措施能否被取消,并制定更合理的安全措施。确认安全措施的工作主要分为预防性和保护性两种。预防性措施主要负责减少威胁性因素产生的可能性,保护性措施是为了减少资产的损失。
2.6风险分析工作
风险分析工作主要对电信网络的资产识别、脆弱性识别、威胁识别以及存在风险对资产造成的损失进行综合性的分析,最终得出准确的风险值,结合制定的安全措施。分析资产承受风险的最大范围。如果出现的安全风险在资产承受的范围之内,需要继续采取安全保护措施,如果安全风险超出了资产承受的范围,这就需要对风险进行控制,制定更可靠的安全措施。
2.7整理风险评估记录
对电信网络实施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整个过程,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的准确记录,包括评估的过程以及评估的最终结果,制定系统的安全风险评估报告。为安全风险评估的工作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3结束语
论文关键词:陕西,苹果产区,连阴雨,气象指数,风险分析
0引言
在国内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方面,一般有干旱风险评估、涝洪风险评估、冻害风险评估等。李世奎等【1】探讨了农业自然灾害分析的理论、概念、方法和模型。邓国等[2]提出用解析概率密度曲线法估计粮食产量序列的风险概率,对中国粮食产量不同风险类型进行了分区研究。薛昌颖等[3]利用河北及京津地区冬小麦实际产量资料,选取历年减产率的变异系数、历年平均减产率和减产率风险概率作为评价指标,估算了干旱气候条件下历年冬小麦产量灾损的风险水平。黄崇福等[4]针对湖南省各县市的灾情资料时间序列短、数量少的情况,引入模糊数学方法,对干旱进行了风险估算。朱自玺等[5]、王素艳[6]研究了冬小麦干旱风险评估技术和方法。
国外学者在风险分析研究方面多侧重于经济领域,对具体的某一种农业灾害风险分析的研究还不多见论文服务。【7,8,9,10】
目前,在风险评估方面陕西,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价标准还缺乏统一的认识和实践检验,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的风险评价模型甚少。总体而言,风险评估的内容大多集中在较大的方面,如对中国的粮食产量风险进行评估和区划,对总的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进行估算等。这些风险评估的对象都是针对整体农作物,单一的对某一种农业气象灾害,或某一种农作物的农业气象灾害,或某一种果树的气象灾害进行系统化风险评估和区划的成果较少【11】。刘璐【12】、李美荣【13】等人分别应用基于模糊数学和信息扩散理论、风险灾损模式分析了苹果开花期冻害在陕西省苹果产区发生的时间、空间风险分布。在风险评估方法中,主要用风险评估指标进行分析,但由于气象要素(或其相对值,如降水负距平)受前期天气气候影响明显,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009年,全省苹果面积和产量为847.4万亩和805.2万吨,占全国苹果总产的1/3和世界总产量的1/8。8月下旬-10月中旬的连阴雨对苹果着色及采收带来严重影响,本文在定义陕西苹果产区连阴雨气象灾害指数的基础上,探索了一种新的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方法——气象灾害指数方法来进行连阴雨风险分析,计算了陕西果区各地苹果着色期连阴雨气象灾害指数,据此将苹果产区连阴雨发生情况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级,结果表明,有13个县连阴雨气象灾害指数为轻度陕西,有27个县连阴雨气象灾害指数为中度,有8个县连阴雨气象灾害指数为重。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气象资料来自陕西省气象局档案馆。所用资料为位于陕西省关中地区、陕北地区48个苹果生产县(区)建站-2006年的8月下旬-10月中旬逐日降水量。资料起始时间:合阳自1962年,耀县自1963年,靖边自1965年,佳县自1969年,安塞、甘泉、米脂、吴堡、延川5县自1970年,子洲自1971年,陈仓自1973年,其余县区自1961年开始。
1.2 数据处理和研究方法
连阴雨气象灾害指数()定义为:
(1)
公式(1)中为8月中旬~10月中旬雨日(R≥0.1)连续3天以上的日数,该日数越多,连阴雨危害越重;
公式(1)中为8月中旬~10月中旬无降水日数,该日数越多,连阴雨危害越轻。
2结果与分析
2.1 连阴雨气象灾害指数
用进行分析仅用到连续3天以上的降雨日数和无降水日数,未使用降雨的具体数量,可减少各地由于观测仪器不同带来的差异。且该指数物理意义明晰,是运用多年气象资料进行计算的,具有稳定性。本文以连阴雨气象灾害指数数值做为连阴雨风险分析数值来进行风险分析。计算结果见表1论文服务。
2.2分级结果:
以≤0.3为轻度, 0.3<≤0.5为中度,>0.5为重度对各地连阴雨气象灾害指数进行分级。有13个县为轻度陕西,有27个县为中度,有8个县为重度,此分级结果即为风险分布(表1,图1)
表1 陕西苹果产区连阴雨气象灾害指数及风险分布
地点
分级
地点
分级
地点
分级
子长
0.29
轻
志丹
0.41
中
澄城
0.33
中
靖边
0.22
轻
延长
0.36
中
合阳
0.31
中
定边
0.20
轻
延安
0.34
中
韩城
0.31
中
神木
0.21
轻
富县
0.44
中
蒲城
0.34
中
米脂
0.25
轻
宜川
0.37
中
富平
0.36
中
绥德
0.24
轻
洛川
0.40
中
扶风
0.47
中
吴堡
0.20
轻
黄龙
0.47
中
乾县
0.42
中
府谷
0.19
轻
宜君
0.49
中
礼泉
0.40
中
子洲
0.24
轻
铜川
0.45
中
澄城
0.33
中
佳县
0.20
轻
耀县
0.40
中
合阳
0.31
中
横山
0.19
轻
旬邑
0.48
中
韩城
0.31
中
榆林
0.19
轻
长武
0.47
中
千阳
0.59
重
延川
0.28
轻
彬县
0.44
中
凤翔
0.57
重
子长
0.29
轻
志丹
0.41
中
岐山
0.54
重
靖边
0.22
轻
延长
0.36
中
宝鸡县
0.54
重
定边
0.20
轻
延安
0.34
中
宝鸡市
0.52
重
吴旗
0.49
中
永寿
0.47
中
甘泉
0.60
重
清涧
0.34
中
淳化
0.43
中
陇县
0.55
重
安塞
0.40
中
白水
0.36
中
麟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