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家训家风演讲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水利行业 高速水道 水资源 防汛抗旱
中图分类号:TU992文献标识码: A
在洪涝灾害方面,2013年全国31个省(区、市)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农作物受灾1.78亿亩、成灾0.99亿亩,受灾人口1.2亿,因灾死亡774人、失踪374人,倒塌房屋53万间,直接经济损失3146亿元。
四川省自2012冬天至2013年四月,大部降水偏少,旱情严重。据四川省民政厅数据显示,截至4月3日,干旱灾害造成巴中、眉山、雅安、遂宁、广元等108个县区市1302 .2万人受灾,261 .5万人饮水困难,117 .6万人需生活救助;饮水困难大牲畜106.4万头(只);农作物受灾面积939 .8千公顷,其中绝收114 .5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47.4亿元。2013年入春后干旱持续,旱情由攀西、川南局部等地区向四川盆地西北、盆地中部及盆地西南等地区迅速蔓延,为20年来受灾范围最广的一次。
而到2013年汛期,“2013.7.9”特大洪灾基本情况就是极端天气形成的,极值降雨“2013.7.9”特大暴雨过程前,四川省已经历9次强降雨过程,其中6月29日至7月6日间又连续经历2场区域性暴雨过程。从7月7日晚开始,又遭受了此轮特大暴雨袭击。主要特点:一是降雨持续时间特别长,降雨从6日开始,截止12日持续了6天,二是降雨区域连片集中,主要集中在都江堰灌区内,三是降雨强度大,都江堰东风渠灌区渠首都江堰市幸福镇5天总降水量达1129mm,为百年一遇。
近年来几乎年年听到这样的消息,而以2013年主为明显。这样的消息给了我们水利管理部门以时代压力和紧迫感。水资源日益短缺的今天,应明确水资源管理的目的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使其发挥最大的社会、环境、经济效益。
近年来水利事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发展水利事业,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科学确定思路,突出发展重点,努力实现水利的又好又快和可持续发展。就如何实现水利厅厅党组提出的“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目标,以及实现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加快东风渠高速水道建设,转变水资源管理方式,提高水利抗旱能力。
一、东风渠灌区高速水道现状概述
东风渠灌区是都江堰灌区的重要组成部份,涉及成都、眉山、资阳、乐山、内江五市共19个县(市、区),设计灌溉面积351.93万亩,占都江堰灌区现状灌溉面积的34.84%;共有人口449.81万人,占都江堰灌区总人口的23%。它担负着351.93万亩农田灌溉和工业、生活用水的重任,系成都以东丘陵地区及丘陵地区农田灌溉、工业及生活用水的输水动脉。东风渠灌区包括总干、新南干、北干、东干、老南干、眉彭干渠直灌区,黑龙滩水库引洪囤蓄灌区,龙泉山引洪囤蓄灌区。已实现有效灌溉面积282.1万亩,其中平原灌区110.75万亩全部建成,丘陵灌区 建成171.35万亩,尚有69.83万亩需继续配套,配套有待于高速水道的建成,将为井研扩灌区打下坚实的基础。
东风渠总干及新南干渠是都江堰灌区两大高速水道之一,是东风渠灌区的主要输水动脉渠道,此高速水道为东风渠灌区带全局性、控制性的渠段。高速水道以东风渠总干渠、新南干渠为主干,以东干、北干、老南干、眉彭干渠四条分干渠为分干渠,东风渠总干在郫县安靖乡府河左岸取水,流经郫县、金牛区、成华区和龙泉驿,止于双流县太平乡罗家河坝,全长54.2公里,设计流量80 m3/s,加大流量90 m3/s,实际最大过流量为70 m3/s,为设计过流量的87.5%。新南干渠在总干渠末端、即双流太平乡罗家河坝分水枢纽闸取水,止于仁寿县杨柳乡的勤劳分水闸,为仁寿黑龙滩水库供水,全长57.5公里,设计流量50 m3/s,实际最大安全过流量为33 m3/s,仅为设计过流量的66%。高速水道全长111.7公里。
二、东风渠高速水道整治现状及效益分析
1990年冬,都江堰第二期扩(改)建工程及续建配套工程开始实施。东风渠总干本着边投资、边提高安全输水能力的原则,按先重点、后一般的顺序,至2013年东风渠总干巳整治渠道长54.2公里,占渠道总长的100%;新南干渠巳整治渠道长40公里,占渠道总长的69.5%。虽然经过近30年的配套建设,东风渠高速水道还有17.5公里长渠道未整治,占渠道总长的30.4%,整治长度刚刚过半,而下一步主要面临的新南干渠是傍山渠道,地质情况更复杂,交通条件更差,工程实施难度更大。
三、东风渠高速水道整治效益分析
东风渠高速水道工程实施,是保证都江堰水利工程持续发展、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也是确保东风渠灌区工农业用水及防洪安全的重要手段。通过多年的建设,消除了东风渠灌区部分病险工程和卡脖子渠段,改善了渠系建筑物,增大了渠道的引输水能力,缩短了输水时间,减少了输水损失,提高了渠道水利用系数,增强了渠道的防洪能力,为灌区适时栽插、城镇生活和环境供水及防洪安全提供了保证。经整治后的工程,达到了都江堰东风渠灌区总体规划的设计标准,为东风渠五、六期扩灌工程创造了一定条件,改善了渠道管理及生态条件,促进了灌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减灾效益
在未实施高速水道工程改造之前,由于渠道老化破损严重,渠道溃渠现象频繁,给沿渠两岸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通过多年对东风渠、新南干渠病险渠段的整治,对严重“卡脖子”地段的扩建和对渠系建筑物的改造,不仅减少了工程运行事故,大大提高了干渠的防洪能力,确保了成都市和东风渠灌区以及成渝、成昆两条铁路交通大动脉的安全。同时也节约了东风渠总干、新南干渠每年的防洪经费。比如在2006年新南干在输水期涵洞就发生了4起险情,造成停水8天,在2007、2008年连续涵洞整治后没有再发生险情和停水事故,即节约抢险经费,又保证输水通畅。在整治过后近年发生险情事故情况大大减少,2013年仅发生过一次因渠道外坡漏水而停水。
2、节水效益
提高了渠道过流量,节水效益明显。东风渠总干高速水道工程全面完成后,总干过流量将由原来的55秒立方米,提高到80―90秒立方米,增大63.6%。在工程整治前,总干年均输水量为10.89亿立方米,工程整治后,输水量逐年增加。2013年,总干年均输水量达13.14亿立方米,较工程整治前多输水2.25亿立方米,
1990年至1998年总干平均输引水比为0.604,1998年至2008年总干平均输引水比为0.758,通过节水改造工程整治后,总干渠道输引水比提高0.154,1998年至2008年平均引水量为15.59亿立方米,所以,年节约水量为15.59*0.154=2.4亿立方米。在高速水道全面完成后,节水效益将更加明显。
3、环境效益
灌区及城市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供水有了保障,用水秩序好了,水事纠纷减少了,生态环境提升了,地方对加大水利投入的积极性明显增强。
4、管理效益
水利工程管理能力得到加强,信息化建设初见成效。东风渠站、点、闸群、分水口较多、且分散,管理甚为复杂。要实现整个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转,提高管理效益和节水效益,必须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手段、模式,使整个灌区的管理处于正常运转状态。现已建成了7处集视频监控、水情信息远程传输、及集中控制为一体的枢纽及闸口。
5、其他效益
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灌区节改前群众生产主要依靠传统的种、养殖业。节水改造促进了灌区农民的观念改变,种植经济作物的比例进一步提高。
四、高速水道整治存在问题
1、“卡脖子”工程及病险涵洞和渠道急待整治
东风渠总干渠及新南干渠从1990年冬开始进行整治,到2013年底已23个年度,23年来共整治渠道长95.95公里,还有17.5公里未进行整治。这些未整治渠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建设标准低、渠道垮塌渗漏严重、渠堤道路交通困难、桥梁带病运行。特别是新南干渠,渠道填方多、弯多、建筑物多、比降缓、垮塌、渗漏、“卡脖子”现象严重,限制了干渠输水能力。目前新南干渠有涵洞62处,其中病险涵洞47处,砼管涵10座、砼盖板涵15座、条石盖板涵20座、瓦管涵2座,这些涵洞属于病险涵洞,特别是条石盖板涵及瓦管涵发生事故具有隐蔽性和突发性,严重地影响了渠道的输水安全,限制了渠道的过水能力,影响了新南干渠工程灌溉、输水功能的发挥。现新南干渠实际最大安全过流量仅为33立方米每秒,仅占设计流量的66%,所以,加大对东风渠灌区的投入,加快东风渠高速水道建设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2、配套资金难以足额到位
东风渠管理处是省水利厅下属的事业单位,地方配套资金的筹集又属于地方政府行为。东风渠管理处与受益市县没有直接的行政隶属关系,在地方配套资金的收取上,又无法可依,东风渠管理处仅靠省发改委和省水利厅的计划文件来说服地方政府予以资金配合和支持,这就使得地方配套资金的收取难上加难,很难足额到位。现阶段就有配套资金不能及时到位,这不仅对我们开展前期工作不利,也将会影响整个工程的顺利实施,难以保证工程按投资规模全面完成。
五、高速水道建设措施与方法
1、加大对高速水道的资金投入,加快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实施方案的报批工作。尽快集中安排资金完成新南干渠剩余17.5公里高速水道的扩改建整治,这样才能尽快发挥东风渠高速水道的整体效益。同时在建设中,安排足够的前期经费,以便提高整个渠道设计、招标、材料采购工作质量。
2、依据“产权明析”的原则,建议省政府和省发改委,将省财政每年安排都江堰灌区的资金作为中央国债工程项目的地方配套资金,以此来降低整个都江堰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项目地方配套资金的投资比例。
3、新建渠堤道路和桥梁,打通防洪通道,增加渠道安全设施投入,满足群众方便、安全出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对渠道两岸适当进行的绿化,美化环境,提升水利工程形象,为和谐社会建设创造必要的条件。
六、由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