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信息管理论文范文

企业信息管理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信息管理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信息管理论文

第1篇:企业信息管理论文范文

摘要:随着我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不断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使中小企业的各方面效率得到很好的提升,但是在实际的运行中却由于企业中存在的管理制度松散、员工的意识缺乏等制度方面的原因,使企业信息系统得不到适当的维护,对企业的信息数据安全、信息获取效率都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加强中小企业信息管理制度层次的设计是有必要的。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系统制度问题分析与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及文献综述

随着我国中小企业开始实现信息化管理,运用信息管理系统来对企业生产进行管理,一方面,提高了企业管理的效率和科学性,使企业的生产、存储、财务、成本、控制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而另一方面,在实际的运行中不可避免的引发各种问题,其中包括信息安全性的问题,即存储在计算机或在传输中的文件和数据遭受到破坏和滥用,而且这种活动对企业的影响非常严重,例如:电子商务公司,如果网站出现故障,每天的损失会高达数额人民币,所以如何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使其得到安全的控制,对于企业来说已经变的非常重要。目前,在我国的中小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内部构建中,经常可以发现由于制度和管理中的疏忽、松懈以及信息系统的监管不到位,所出现数据的丢失或者数据的信息反应迟钝,不能使管理者及时得到有效的信息,使其信息系统的发挥起不到其最佳的效果,因此如何保障中小企业信息系统安全,加强中小企业信息的测控是非常必要的。

在目前关于中小企业的信息系统安全与效率方面的文章主要是集中在如何构建中小企业信息系统方面,涉及到中小企业信息管理制度这方面很少。如:杨斌、费同林(2002),赵宏中(2005),刘仁勇,王卫平(2007),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方面提到了制度设计方面,但是没有把其作为一个研究重点,其他一些相似的文献基本是从技术角度探讨。从中小企业实际的成本收益考虑,一般来说,由于运用的相应技术不是很高,基本都是基础的软件系统,所以有必要对中小企业面临的制度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

二、中小型企业信息系统制度方面分析

首先,根据Laudon对企业信息系统面临威胁,按照来源分为六类:硬件故障、软件故障、人为因素、数据、服务及设备被偷盗,这些都是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但Laudon从单个信息系统的角度进行分析,却没有把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管理制度考虑进去,在我国中小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上许多企业尽管设置了制度,但很大程度上都是形同虚设或者是制度管理存在缺失,容易导致中小企业信息系统实际操作上面临效率和安全的问题,下面具体从制度方面进行分析:

在中小型企业中,存在着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正式制度是人们有意识建立起来的并以正式方式加以确定的各种制度安排,主要包括法律制度、企业制度安排等;非正式制度,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步形成的习惯习俗、文化传统、价值观念,是形态等对人们行为产生非正式约束的规则,是那些对人们行为的不成文的限制。

(一)正式制度的分析

在中小企业中,正式的制度包括国家信息系统法律的规定和企业的信息管理制度方面,根据我国199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也只是从信息交换角度来保护整个信息系统的安全,对于企业自身的信息系统安全只是规定各企业根据自身情况自行制定,并没有对企业的实际业务中发生的关于信息系统自身安全进行风险标准规定,也没有一套正确引导进行风险防范的标准规定,所以中小企业的法规建立基本都是从企业各自实际出发,所以各企业的标准不一,导致安全隐患存在比较大。

从企业自己建立的信息管理制度来说,一般大型企业有明确的规定制度,包括维护、人员素质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防范信息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并能够及时有效的进行相应信息的反馈,对企业的信息安全与企业效率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由于企业自身比较小,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人员比较缺乏,其维护也是谁操作谁负责,这样只能根据各企业自身人员的情况来确定其系统的安全程度,其次在效率方面,由于人员缺乏以及其计算机操作应用存在的不规范,信息交换、反馈也相对比较落后,或者根本起不到效率作用。

再次中小企业虽然有一定的信息管理制度规范,却由于监管不到位,主要是由于中小企业的机构比较小,维护人员、计算机使用都是由使用人员一人来完成,所以容易导致即使有制度,也难以执行,这也是制约中小企业信息系统的数据安全的主要原因。

(二)非正式制度的分析

在非正式制度中,意识形态处于核心地位,它不仅蕴含价值关键、伦理规范、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性,而且在形式上构成某种非正式制度的“先验”模式。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公司员工的思想和过去的传统操作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运行效果。

在中小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中,由于员工的意识不强,对于信息系统的维护、使用存在一定的松懈,信息操作员经常在值班时没有定期维护计算机及信息管理系统,只是在当其产生问题时才处理,这样很容易导致企业数据损失,如果信息备份不完全的话,可能由于人为操作或者计算机病毒的侵入会造成整个系统数据损失。

在这里非正式制度方面主要是指员工以往的旧做法对中小企业的信息系统安全的影响,对信息反馈报告在效率方面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主要原因是领导层的要求不严格,操作人员的报告提交不及时等因素所致,因此非正式制度因素对中小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三、加强信息管理系统管理制度建设的对策

在加强制度建设中,主要从国家信息系统的法律制度建设、企业信息制度的设置与执行,再次就是信息系统中操作人员与管理人员意识的改变三个层次来考虑。

(一)首先在我国信息管理系统的法律规范中,不仅应该对信息交换中安全问题进行规范,而且规定信息系统使用公司对其管理系统的安全达到安全的最低标准,这个标准是指从各因素方面来确定信息管理系统的一个安全性的最低标准值,不仅能够使信息安全从法律依据上得到一个基本的系统安全标准,而且也能对公司信息管理系统起到强制规范性的作用。

(二)在制度设定层面,加强中小企业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的健全及制度化,也是保障中小企业信息系统安全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信息系统运行过程中,信息系统管理部门应制定严格的服务器日常维护、巡视和记录制度、客户机维护、操作制度、用户管理制度、人员培训制度等等,并严格按照制度实施奖惩,从而从企业内部制度上认识到信息管理系统安全的重要性。

(三)培养与使用企业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领导层要高度重视外,设立一个既懂信息系统、又懂业务流程的复合型信息主管职位,也是非常关键的。在国外大学、大企业的CIO(首席信息主管),相当于企业级的领导,直接参与企业的重大问题决策。一个合格CIO,既能充分调动网络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又能把握企业信息化发展全局,并能随时为领导提供参考意见,起到了很好的监督作用,并对公司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制度改善、监督、反馈上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中小企业中也设立这样一个职位,从而使信息化系统成为企业运行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四)加强信息系统人员的培训,使其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操作、安全等方面了解能够熟练的掌握。信息系统人员包括操作人员以及维护人员,定期对信息系统人员进行培训,不仅有助于了解信息系统的最新发展,而且能够使其从意识中不断了解到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性,使其操作、维护的规范化不断得到改善,从而减少由于非制度性因素所产生的信息系统安全问题。

四、结论

在中小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中,很大问题是由于中小企业的制度方面造成的,所以在企业内部加强其监管,使中小企业的信息管理制度得到很好执行是非常必要的,其次就是加强员工的素质培养,使其能够具有很好的业务水平,使信息管理系统得到很好的运行,并能够使管理层及时了解到企业的信息,保证企业的顺利运行;最后完善国家信息管理系统法律,是保证企业信息制度建立的重要标准,使中小企业达到基本的信息系统风险管理水平,从而从制度上使其信息管理系统得到很好的保护。

参考文献

[1]KennethC.LaudonJaneP.Laudon.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数字化公司(第8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501-538

[2]王霞,张永,彭智才,如何保障中小企业信息系统安全[J],资源方法,2004(9):54-55

[3]刘仁勇,王卫平,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研究[J].学术研究,2007(6):113-115

第2篇:企业信息管理论文范文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经济的主体与利益的主体也都逐渐的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我国的今年估计活动也在向着全球化与国际化的趋势发展,这样经济的规模越大,企业财务的信息业就显得越来越重要。所谓企业的财务信息其真实性,指的就是企业一定要依照实际所发生各种经济的业务事宜,严格的依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所规定的,来对企业的成本、收入、费用、资产以及利润等的确认与计量,一定要严格的制止企业对其费用与成本的计量方法与确认的依据进行肆意的改动,如成本与费用的虚列、少列、多列以及不列;对利润进行分配的方式肆意的调整;对利润的计算方式进行肆意的调整;刻意的隐瞒利润等。国际的会计准则形式的委员会将可靠性与真实的反映等相关质量的特点当成财务信息其真实性的主要内容,同时还对财务信息其真实性有了一种理解:要想使企业的财务信息能够可靠,就一定要把其所反映出来的各种事项进行真实的反映,这就是因为其所需要进行计量事项的鉴定等都无法脱离真实性的财务信息,所以一大部分的财务信息都不能够对企业的整体运营情况的风险进行真实的反映。

二、企业财务信息不真实的主要原因

一般我国企业的股东都会依照其向企业所投入的资金来获得一定的资产收益的权利,同时在企业的所有重大的决策中进行参与,如分配利润、对企业的监事与董事进行选取等。就算是企业对其股东所投入的资金有着一定的最终所有权,可是对于这项资金企业是无法对其进行直接的支配,企业中的每一个管理者都对不同的资源进行管理与分配,而这些股东所获得的利益都只是所规定的薪资,当风险利弊的权衡、职务与报酬上升的时候,当他们的权力无法被制衡的时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制造一些虚假的企业财务信息,以此来实现个人的利益,这是我国的企业其经营者最应该重视的问题,也是造成财务的信息不真实的主要原因。

三、企业财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性

企业的财务信息其真实性能够有利于强化并改善企业的管理。科学化的企业管理是无法脱离会计而独立存在的,企业把其经营的整体状况进行一定的收集与整理,然后把一些分散的信息都加工成为系统的资料信息,在把这些信息传递给企业内部的各个管理部门,这样企业的管理层就能够在其经营的过程中及时的发现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且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经营管理的模式,同时还要做出一些重大的筹资、投资与决策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整个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而能够确保企业的目标得以实现。

四、强化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无论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了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有所欠缺,都会给企业的经营管理、日常的工作以及重大的决策造成一定的影响,这样就可能会导致企业逐步的衰亡下去,这时如果企业实行的极其有效的措施来强化企业的真实财务信息,那么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的水平进行有效的推进,从而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才能够帮助企业更好的向前发展。

(一)加强利用财务的信息

我国的企业一定要积极的利用其财务的信息,这样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管理经营的主要业绩进行全面的反映,同时还能够客观、准确的对企业的管理者与经营者进行评价,对于由于管理经营的操作不当而出现的一些重大的失误或者是资产的严重损失,我们一定要严格的对其所应该承担的一定法律责任进行追究,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财务信息的管理与监督的体系得到更好的完善,从而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不真实的财务信息的延展进行遏制,还能够对企业财务的管理与监督的力度进行加大,使不真实的财务信息与其造价的成本都在一定程度上超过财务信息其所进行造假后的收益,这样还能够严格的在企业内部执行财务的基本准则,从而在一定能够程度上公开财务的信息,使其能够真正的成为大众都可以接受并认可的基本财务准则,并以此在企业的经济管理之中树立一个良好的财务工作人员的形象。

(二)对财务的基本准则进行落实

有关的部门一定要尽最大的可能以最快的速度颁发出财务的基本准则,这样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财务的行为进行促进,同时还能够使企业财务其行为变得更加合理与规范。我们在对财务的基本准则进行应用的时候,一定要尽最大可能的制止主观的随意性,并且对于以后的财务环境可能出现的变化进行有效的应对,还要实行能够具有的分许和预测,这样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的财务工作能够更加持续而稳定的开展,从而还能够在一些无法确定的未来环境之中有效的预防其对财务行为的影响。同时,我们还一定要把有关的利益在对财务的基本准则进行那个执行的时候进行协调,一定要注意协调其制衡的关系,从而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在参悟的基本准则当中把各方的利益进行充分的体现。

(三)为财务的风险构建一个防火墙

为了能够使企业的目标得以实现,监事会、会计师与企业内部的审计人员要共同进行工作。就算是其所使用的方式与手段都不相同,其所身处的位置也都不相同,可是他们却在企业的工作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监事会借助对企业的经营与管理相关的信息与财务报告的真实性进行的验证,来直接的对企业的高级管理层、董事会进行监督工作,这是企业的会计师与内部的审计机构都不可能与之相比较的地位,可是监事会其成员的人数很多,这样在财务的信息中进行验证的困难就会很大,所以企业一定要构建一个财务风险的防火墙,这样就能够使财务的信息公开化、透明化。

(四)对注册会计师的队伍要充分的重视其发展

企业一定要注重对其内部注册会计师的队伍的壮大,争取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出会计师的监督作用,从而使财务信息的真实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升。企业一定要建立一套职业的道德规范,特别是对其工作人员的奖惩制度,这样才能够使企业的管理层更好的监督与约束其财务工作人员的行为,企业还一定要对其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资格的确认体制进行完善,要定期对其财务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技能的考核。此外还一定要对财务的信息进行适当的净化,争取构建一个公平与公正的财务信息的市场,从而在真实的财务信息的取才之下,才能够促进财务工作人员自主的对财务信息的真实性进行一定的强化。

第3篇:企业信息管理论文范文

建立有效的环保企业信用评价

信用管理来源于西方,最早是起源于超市系统的信用卡管理,逐渐引入到财务的管理中。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信用管理的评价主要分为3个类别:一是定量评估,二是定性评估,三是综合评估。本文通过综合评定法的一个例证,进行分析和介绍。以一个即时录入的购物、回款交易为数据来源建立财务循环模型,综合目标客户的信用额度和信用期限,合理控制发票的额度,并对业务人员的销售状况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动态跟踪货款回收,进而建立核心货款的关键回收模式———账龄管理体系。

1系统业务流程的建立

模型业务主要包括以下流程:企业销售人员将定货客户的资料交到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人员,应收账款管理人员根据对方的信用额度和用户资料将其计入客户的档案。随着客户的情况变化和业务发展,此系统会自动调整该客户的信用额度。每次客户进行交易时,销售人员开票通知开票管理人员。开具出货票上,应写明购货的单位、名称、数量、单价、结算付款的方式。

开票管理人员根据开票通知单上的信息,自动调出该客户的欠款情况、信用情况、信用额度、信用期限等。如果欠款额度与开票金额相累积之和不大于信用额度,就正常履行程序开票付货,如果已经超出了信用额度,就要在票据上注明欠款情况,并拒绝开票出货。

对于明确还款的客户,必须查阅当天的应收款回笼账单,确保还款的及时到位。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财务部门对于收到的货款及时进行系统输入,并及时进行冲抵环保企业应收账款,确保整个系统的顺畅运行。所有账目的核销时间,应以时间顺序为准,并与发票一一对照,与财务账册及时对证。开票管理人员要随时更新各类信息,并提供给销售人员作参考,确保各类财务数据的准确无误,确保能够将潜在的风险客户排除在体系之外,实现环保企业应收账款增加的安全,从而有效避免风险。

2根据客户设想模型转化关系

建立以下模型组织:客户:客户ID、业务员ID、主管ID、名称、地址、电话、联系人、开户银行、信用额度、信用期限业务员:业务员ID、姓名、部门单位产品(服务品类):名目ID、产品服务名称、归属部门、税率、计量单位、数量主管:主管ID、姓名、职级、职称、业务范围划分收款单据:收款单据ID、业务员ID、客户名称、金额、日期、付款类型发票:发票ID、客户ID、产品ID、业务员ID、数量、单价、日期、结算方式

应用数据挖掘处理技术实现信用的分类辨别和规避风险

本功能实现的原理,是基于信用管理正常运行的基础上,对有关目标客户进行详细的交易分析管理。对所采用的数据挖掘技术在信用管理中进行充分利用与评价,建立管理模块。这个功能能够对财务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分类、综合和合理论证,进而利用现有的财务数据进行评测。如,能够对海量的各类信息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包括客户的信用额度是否合理、流失客户数据的分析对比、控制风险是否适宜、客户是否存在恶意欺诈。这种模块的建立,以客观的数据为依据,以数据挖掘技术为构造模型来分析推进架构,使财务主体对客户的业务、信息、额度以及是否有业务员与客户联手实施欺诈的行为,均能进行充分的考虑和分析,以在财务决策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1系统的结构模型

系统的结构模型分为4个类别。第一类别:客户特征、交易数据、其他数据;第二类别:业务模型、数据挖掘;第三类别:初始信用、信用分析、恶意欺诈预警;第四类别:ORCLEDM系统应用、结果生成。

2关键技术

系统配套的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参考采用SAS,Dminer等工具进行综合性和预言性的数据挖掘分析。可通过以下几种模式进行模型信息分析,见表1。数据方法之所以采用决策树算法,是因为这种方式容易理解,适合将结果显性化、可视化。参数可由用户自选设定。其中,客户初始信用模型:可根据客户提交的基本信息材料建立;当前信用分析:信用的评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种模型以客户的业务交易数据和特征作为基准,来预测下一阶段的数据,对信用额度和期限较小的客户会进行提示;恶意欺诈判别:这个模型对于分析客户的历史数据非常重要,通过分析异常的波动来分析判断是否存在着单向或者与业务员联手进行恶意欺诈的行为,并进行及时的提醒,报主管进行审批。

结语

第4篇:企业信息管理论文范文

创新管理计划是由企业的高、中层管理者制定的,它将企业战略中具有广泛性的目标和政策转变为确定的目标和政策,并且规定了达到各种目标的确切时间。管理计划的创新要围绕战略目标进行。物业管理企业的高、中层管理者在制定具有创新性的计划时,应当普遍听取物业管理企业一线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因为他们是物业管理服务的直接提供者和接触者,只有他们最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

二、物业管理企业的组织

创新物业管理企业的组织创新在一定程度上说是一场管理的革命。首先要创造一种创新的舆论氛围,使企业的员工充分熟悉组织创新的紧迫性与重要意义;其次,要明确创新的艰巨性与复杂性,使大家对组织创新的困难有个比较清醒的熟悉,从而做好思想上和心理上的预备;再次,要明确创新的有利条件与有利时机,做好宣传工作,以增强对创新成功的信心,发动企业全体员工参与组织创新;最后要明确组织创新的目的、目标、原则、程序和方法等,以保证组织创新过程中的科学性与平稳性。

三、物业管理企业的控制创新第一,人员配备控制

人员配备控制创新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员工进行选择,二是对员工进行培训。

对员工的选择主要包括任用谁、提升谁和调动谁的问题。例如,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时,人力资源部门根据劳动力市场发展变化的猜测,以及组织机构业务发展的要求,向企业管理层提出组织内部人力资源的发展规划,包括组织内部人员数量、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和职业结构的变动趋势,让企业管理层从整体上进行把握。

对员工的培训,既包括技术和业务方面的练习,又包括员工行为和态度方面的练习,物业管理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创新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培训机构创新。物业管理企业的培训机构一般分两类:外部培训机构和内部培训机构。外部机构包括专业培训企业、大学以及跨企业的合作(即派本企业的员工到其它企业挂职锻炼等);内部培训机构则包括专门的培训实体,或由人力资源部履行其职责。一般来讲,规模较大的企业可以建立自己的培训机构。规模较小的企业,当培训内容比较专业,或者参加培训的人员较少,缺乏规模经济效益时,可以求助于外部咨询机构。

2.培训对象及方式的创新。根据参加培训的人员不同,可分为高层管理人员培训、中层管理人员培训、普通职员培训,根据不同的受训对象,设计相应的培训方式和内容。一般而言,高层管理人员应以灌输理念能力为主,参训人数不宜太多,采用短期而密集的方式,运用讨论学习的方法;对于中层人员,应注重人际交往能力的练习和引导,参训规模可以适当扩大,延长培训时间,采用演讲、讨论及报告等方式,利用互动机会增加学习效果;对于普通职员的培训,需要加强其专业技能的培养,以“大班制‘的方式执行,长期性的延伸教育,适当运用模拟等方法,充实员工的基本理念,加强实务操作。

第二,信息沟通渠道的控制。

良好的沟通有助于决策者正确、及时地把握与企业运作相关的各种信息,增强物业管理企业员工的团队精神,与业主建立积极的互动关系。沟通,包括内部沟通和外部沟通。外部沟通是指物业管理企业与业主之间的信息传递,物业管理企业与开发商、设备供给商、服务供给商之间的信息传递,以及物业管理企业与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园林、水电等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其中,最主要的还是物业管理企业与业主之间的沟通。比较新奇的沟通手段有建立网络平台、举行各种与业主的联谊会等。

内部沟通是指企业内部在运作、管理上的信息传递。内部沟通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水平沟通和垂直沟通。水平沟通是指信息在平行的职能部门之间、同级的管理者之间以及基层员工之间的传递。垂直沟通是企业内部具有上下级关系的组织与组织之间、组织与员工之间、上级员工与下级员工之间的信息传递。垂直沟通按信息传递顺序可分为向下沟通和向上沟通。在内部沟通方面,一些外资企业走得比较靠前,如将微软的办公平台系统和专业物业管理系统软件引入物业管理企业,大大简化了沟通手续、提高了沟通效率、节约了沟通成本。

四、物业管理企业的激励创新第一,目标激励

员工从事任何一项工作,都希望所在企业能有一个明确的工作目标,并引导他们围绕这个目标去工作,最终达到和实现。因此,物业管理企业一定要有一个详尽的发展计划,并规定每年要达到的具体目标,是创全国优秀物业管理大厦(小区),还是通过ISO9000质量认证。只有目标明确,员工才有奋斗方向和工作动力。

第二,奖励激励。

员工工作的目的主要是获[FS:PAGE]得生存所需的物质基础,物质奖励的作用显得十分重要。因此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要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不劳不得”的公平分配原则。对企业的优秀员工要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用奖励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三,福利激励。

福利可为员工解除工作和生活上的后顾之忧,使员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现在的企业一般都会为员工购买养老、医疗等保险和住房公积金。还可以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实行年终双薪、带薪休假、生日礼品、伙食补助等更丰富的形式来提高员工的福利,就可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第四,榜样激励。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单位重要领导的工作能力和人格力量会直接影响到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发挥。作为物业管理企业的领导层和主要管理人员,一定要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自身的榜样力量来影响和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第五,荣誉激励。

人的需要和追求是分层次的,当基本的工作需求和物质利益得到满足后,他们往往渴望得到各种荣誉。因此,对工作成绩优异、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员工,企业要将他们晋升到高级工作岗位,使工作岗位与他们的工作能力相一致;对工作突出、遵守企业管理规定、受到用户称赞的员工授予“优秀服务标兵”,“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并将其主要事迹在有关报刊和宣传栏中大力宣传;对素质高、品质好、有发展潜力的员工可派出考察学习和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

中国有句古话:“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说明中国人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希望我国的物业管理人也具有创新精神,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适合中国特色的物业管理之路。

参考文献:

1.杨锡怀,《企业战略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2.班道明、付洁茹,《物业管理概论》,中国林业出版社

第5篇:企业信息管理论文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企业竞争力

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要获得生存发展,关键是保持自己持续的竞争能力。为此越来越多的企业相继投资信息技术。而同样的信息技术却给企业带来不一样的投资效果,倍受重视的信息技术是否是企业竞争力资源,对之该抱以怎样的态度等讨论显得十分必要。

一、企业竞争力

竞争强调资源的有限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普遍存在。企业依靠市场资源和市场需求存在。为在多变的环境中求得竞争制胜企业必须获得和保持持续性竞争力。

1.企业竞争力理论学派。按形成机理不同分为三个理论派别:(1)市场结构理论学派,认为产业吸引力是企业赢利的主要因素,市场进入障碍决定企业是否具有持久竞争优势,该重点依据产业结构而非企业内部因素来选择进入市场的战略。(2)资源基础理论学派,侧重从企业资源及其差异性出发来分析企业的竞争优势。认为只有具有价值性、稀缺性、不易模仿性和非替代性的资源才能作为企业竞争力资源。(3)企业能力理论学派,侧重于企业的内部因素研究,认为单独的资源不具有意义,资源间的动态联系、强调资源整合才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

2.企业竞争力资源的特征。笔者认为企业竞争力资源该具备以下特征(1)经济性。预计可以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若付出成本高于预期收入,甚至从可行性上看成本无限大则是不经济。(2)独特性,具有区别与其他资源的特点,且具有进入壁垒不易被取代。(3)积累性,要求企业竞争力资源具有时间、知识、能力积累性。(4)动态性,强调确认不是一蹴而就,影响确认因素很多,要有与环境相动态适应的特制。(5)整和协调性,与其他资源相联系的,而非孤岛,它应该在与其他的资源的协调整和中发挥作用。

二、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信息技术是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信息搜集技术是后续活动的前提,它使信息搜集更简洁、人性、低成本,结果更全、准,信息格式更多样化。信息传输技术缩短了信息的空间距离,满足了移动通讯、大宽带等需求。信息存储技术是指与信息存储相关的一系列技术,它缩短了信息的时间距离。质、量和速是其追求的技术目标。信息处理技术基于上述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在准确、高效、智能等方面有要求。有最灵活的实践应用。

一定量信息的存在是信息技术各方面存在的前提。否则信息技术的存在也是无米之炊、形同虚设。

三、企业竞争力和信息技术的关系

1.信息技术的积极效应。大量信息减少了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问题,同时也对信息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增加了企业获取有用信息的成本;企业内外各种信息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对信息系统性的整和、协调能力要求也日渐提高。企业急需拓展信息能力而信息技术可极大的提高企业的信息能力。国际数据中心2004年研究报告显示,世界财富500强企业信息技术投资超过生产设备投资的企业达65%~70%,投资的回报率则高达到10到15倍以上。福特利用网络技术,使票据审核从2周缩短到2小时,相关人员缩减到30%。管理咨询中也兴起了IT咨询,把信息技术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应用方面,认为信息技术可提高企业竞争力。

2.信息技术不是企业竞争力资源。随着对信息技术期望值和投资效益差距的呈现及经济学家发现信息技术和企业竞争力之间无相关性或者负相关性,实践和理论者对此进行了广泛的讨论。美国学术界提出了生产率悖论(ProductivityParadoxofInformationTechnology),该概念描述了信息技术投资提升劳动生产率的预期与实际作用之间不一致的现象。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的特点注定了它不能成为企业竞争力资源:它广泛渗入到各行各业,其飞速跨越式发展的特点不具有积累性;其获得成本越来越低,应用很容易被效仿,故难具独特性;其投入具有高风险,不能100%保证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其也不具有确定经济性。

3.正视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虽不可被神化,但其积极作用有目共睹、不可磨灭。对其进行正确的定位既可以避免高风险的盲目的IT投资,也可以避免IT投资是成本转移效应、随机效应等错误判断。所以,首先该认识到信息技术不可视为企业竞争力资源;其次,是广义的信息资源而不是信息技术才促成企业竞争力。信息技术只是方法和手段,它依附于信息资源存在。

综上,企业可参考从以下几点来定位信息技术,正确定位和应用信息技术来辅助企业创造持续竞争优势。

1.明确企业竞争力的概念和特征,正确判断企业竞争力资源。信息技术只是针对信息的一个方法、手段,它以存在需要处理的一定量信息为存在前提。信息资源而不是信息技术是企业的竞争力资源,不可盲目技术制胜论。

2.注重企业信息能力的培养。同样的信息技术却给不同的企业带来不同的投资结果,差异在于企业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不同。

3.IT外包。既然信息技术不是企业竞争力资源,则不存在独特性的问题。可对于企业信息系统的开发、流程再造等非企业核心能力的业务进行外包。

4.加强信息整和协调的观念。企业引入信息技术不是为了技术而技术,明确引入某资源的目的,引入信息技术所追求的是它能达到的信息效果、价值。

5.管理制度。若将信息技术看做硬件环境,那么还需要管理制度这一软件的配合。若仅依靠员工主动性难以收到满意效果。

参考文献:

第6篇:企业信息管理论文范文

国有企业后勤工作的实质可以归纳为“管理资源、服务需求、科学组织、创造价值”,即:加强后勤服务保障资源的管理,围绕企业和员工的后勤服务需求,通过科学有效的资源配置和服务流程组织,最终满足用户需求,为企业创造价值。后勤工作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服务于企业发展,保障企业核心工作业务的高效运转;二是服务于企业员工,增强企业员工的满意度和归属感,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这种价值很像发动机的油,保证发动机正常运转、输出动能,是企业重要而无形的软实力。

二、构建国有企业后勤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及特点

国有企业部署应用后勤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总体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提升工作效率,实现后勤精益化管理。国有企业为社会用户提供快速、高效的服务,决定了其需要快速、高效的后勤保障,传统纸质化、手工表格式的后勤管理已经难于满足要求,后勤工作依靠信息系统支撑,向无纸化管理转变,提升工作效率是大势所趋。二是强化服务管控,实现后勤用户更加满意。当前服务业和信息化的融合发展,许多社会服务已经完全实现“掌上可得”。企业职工对内部后勤服务的审视和要求,已经较以往更高。通过信息系统对服务过程的严格管控,有助于缩短服务等待时间,监督服务效果,确保服务落实,提升用户对后勤工作的满意度。三是优化资源配置,打造绿色节能后勤。传统手工报表式后勤管理容易出现管理死角,发生资源浪费。通过信息系统的辅助,有利于强化后勤资源全寿命管理,盘活存量资源,充分利用资源。通过对资源消耗的完整记录,有利于开展统计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实现节能降耗。国有企业后勤工作的特点决定了后勤管理信息系统具有许多不同于其他信息系统的特征。一是面向多层级和巨量用户。系统既要满足本层级内部后勤管理的需要,还好满足上层级对本级、下级管理的需要。不仅面向后勤管理服务工作人员,还面向全体被服务人员,理论上企业有多少职工,系统就有多少用户。不仅面向个体服务需求,还面向群体服务需求。这个特点决定了系统需要应用更加可靠、稳定、满足巨量用户并发访问的软硬件环境。二是集成多种信息系统。构建后勤管理信息系统之前,可能已经有车辆管理系统、员工医疗健康系统、餐饮管理系统等在运作,需要考虑与原有系统的集成,建立相应的接口,实现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三是具有管理和服务相结合的特征。系统既要满足对后勤资源管理的需要,又要实现面向众多职工用户的服务,既要构建管理工作流程,还要构建服务工作流程,两者相辅相成、有机结合。四是具有通用性和个性特征。既要实现对后勤工作本质特征的反映,可以在不同企业之间进行应用移植,还要能满足具体企业的内部管理需要,实现个性化、本地化的业务和流程管控配置。

三、国有企业后勤管理信息系统总体模型探讨

通过前面分析,国有企业后勤管理信息系统总体应是一个多层级、多用户的信息系统,纵向实现管理贯通,横向实现服务贯通;通过建立各种接口,实现与现有各种信息系统的集成;如果职工规模大、用户多,不同层级、不同地域后勤工作存在差异,还应考虑使用多级部署为宜。根据后勤工作“管理资源、服务需求”的实质,可以应用面向对象的方法进行后勤资源模型构建,应用面向需求的方法进行后勤服务流程构建。横向同一层级的总体功能,大体可分为后勤资源管理、服务需求管理、服务流程控制三大方面。纵向不同层级之间,重点要实现管理流程控制、后勤资源抽取、资源统计分析等功能。其总体功能框架如图1所示。在本层级内,后勤资源管理、服务需求管理、服务流程控制三大方面是一个有机整体。每一种后勤服务都可以应用这三个方面进行构建,形成相应的服务应用模块。有多少种后勤服务就可以构建出多少种服务应用模块。后勤资源既可以在后勤管理信息系统中进行创建,也可以通过系统接口抽取应用其他专用服务信息系统的资源。后勤管理者日常应用后勤管理信息系统,其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对相应后勤资源进行管理维护,做到与实际情况实时相符。后勤服务的最终对象是作为企业职工的人,因此后勤服务需求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个体服务需求,如对职工个人的办公物品配置、餐饮服务等,二是群体服务需求,例如举办一场大型会议所需的后勤服务保障。服务需求与后勤资源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是一对一的关系,也可以是一对多的关系,还可以是多对多的关系,如一场重大活动中众多被服务者同时提出的多种服务需求。对人的模型构建是最基本的服务需求构建,其基本属性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员工ID、单位、部门、级别、职务、党群关系等。人的不同属性就隐含了差异化的服务需求,在此基础上构建不同的服务模型。连接服务需求和后勤资源之间的是服务流程控制。根据各种服务需求构建各种用户服务接口。被服务对象通过用户接口启动服务需求流程,后勤管理者通过服务流程的跟踪和管控,满足被服务对象提出的需求。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还可以根据需要开发个人终端后勤服务APP,员工使用个人终端提出服务需求,如野外作业人员送餐预订。上层级单位对下层级后勤管理的重点是后勤资源管控。一是对后勤资源立项、建设、购置、报废等涉及到资源增减环节的过程管控,由此需要构建贯通上下级之间的后勤资源管控流程;二是对下级后勤资源的数据提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统计分析、展示和资产全寿命监管,统计分析和监管的成果可应用于对下级单位后勤资源建设的立项审批决策。

四、后勤资源及服务需求建模举例

以新员工入职“一站式”服务,为其配置工作所需的办公资源,如办公坐席、电脑、电话、就餐卡、门禁卡等为例,讨论后勤资源和服务需求建模。

1.办公物品资源模型。重点要引入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方法。首先每件办公资产要根据分类为其分配一个唯一的识别号,其次要对其建立使用、库存、维护、报废等相应状态,再次要为其建立与使用人及办公场所的联系。建立办公资产与办公场所的联系很容易被设计者所忽略。现实办公环境中,许多办公资产并没有和具体的使用人发生联系,如会议室内的桌椅、橱柜。

2.办公房产资源模型。一栋房产包含许多楼层,一个楼层包含许多区域(办公室、会议室和公共区域等),一个区域可以包含许多座席和相关办公物品,一个座席还关联办公物品。对办公房产资源的建模,既要对房产所属各层级资源分别进行建模,分别描述其特性,还要描述其相互联系。在此基础上,更重要的是构建办公区域、座席与使用人的联系,以及构建办公区域、座席与办公物品的联系。一旦把一个座席或一个房间分配给一个使用人时,就同时建立了其所包含办公物品与使用人的联系,不用再逐一配置。

3.一卡通资源模型。企业的许多服务,如身份识别、门禁开启、车辆通行、餐饮计费、医疗服务等,可以集成在一张IC卡上实现。构建一卡通资源,除了要建立与被服务对象的联系之外,关键要建立与其他服务信息系统的接口,并尽量集成在一个服务模块界面上,实现在线配置和修改。

4.后勤管理部门工作人员接到人力资源部门的发出新员工入职通知书,在后勤管理系统中的服务对象数据库中创建该员工基本信息,并开通该员工在后勤管理信息系统中的账号。信息可以手工输入,或者通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接口导入(如有建立接口)。

5.该员工或者所在部门综合管理员通过后勤管理信息系统的员工配置服务界面提出入职服务配置申请,通过选择项等方式描述所需的配置需求。

6.后勤管理部门工作人员根据新员工情况,对照服务标准,审核批准服务需求。

7.房产管理员根据新员工职级、部门等信息,对照标准为该员工配置办公区域(坐席或办公室)。该办公区域已配置的办公物品也间接配置给了该员工,并登记在其名下。

8.办公资产管理员根据该员工的其他办公物品需求,如配置一台笔记本电脑,为其分配其他的办公物品。

9.一卡通管理员根据申请事项,为其开通相应的服务和权限。

10.新员工确认所有的服务已经满足,对服务做出评价,并结束服务流程。

五、小结

第7篇:企业信息管理论文范文

信息化建设缺乏必要的规划主要体现在信息化管理虽然已广为人们所熟知,然而在水利水电企业的具体管理建设活动中,相关的负责人尚未明确自身的信息化需求。这主要是由于企业缺乏必要的专业性复合人才,无法针对企业自身的发展特点与经济形势来明确信息化建设管理的目标与方针。此外,水利水电企业在一些与信息化建设密切相关的方面也缺乏必要的规划与重视。

二、水利水电企业强化信息化管理的具体策略

(一)有效树立起信息化管理新理念,培养新思维

针对当前水利水电企业在管理上出现的思维僵化问题,相关负责人应当有效建立起信息化管理的新理念,培养新思维。这就要求企业负责人首先应当破除传统观念的限制和束缚,充分认识到在新形势下现代化企业建立经营管理新模式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企业负责人可进行一系列的市场调研活动,以分析研究信息化管理对促进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性。着力培养新思维,关键是要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来进行思想观念上的更新换代。首先,以企业管理层为重心的管理者应当积极主动地去了解与掌握信息化管理的相关理念与主要管理模式,从观念上转变自身对传统管理模式的一味推崇与对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若干偏见,从而在领导层中形成崭新的经营管理理念。其次,企业领导者应当向下逐渐推行信息化管理方针,要求全企业学习信息化管理的相关理念,帮助企业职工着力转变自身的认识与看法,从而在全企业范围内形成一种革新自我思维,谋求管理发展新方式的良好氛围,进而确保信息化管理新理念深入人心[2]。

(二)调整企业内部结构职能特点,确保信息化管理实际效用

针对当前水利水电企业在管理上出现的信息化推行效果不理想的问题,企业管理者应当着力从调整企业内部结构职能特点方面着手。由于水利水电企业内部繁杂的部门系统与各异的职能要求使得信息化管理在实际推行过程中面临重重阻碍,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要对企业内部系统的结构职能进行合理地调整与改造,以确保各部门能够顺利推行信息化管理方针。具体来说,针对数据信息技术应用性较差的部门与业务系统,管理者可适当增设相应的技术团队,加大该部门或业务系统在信息技术上的使用频率,从而将其纳入统一的信息化数据管理体系之中。

(三)合理规划信息化管理建设的方针政策

针对当前水利水电企业在管理上出现的信息化建设缺乏合理规划问题,企业管理为确保能够制定出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状况与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信息化管理建设方针,首要应当引起大批专业的复合型人才,通过人才聚合的优势特点,对本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与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全方面地研究分析,进而帮助企业管理者对企业自身在新时期的信息化需求有一个全面而清晰的认识,进而能够制定出较为准确、客观的信息化管理建设发展方案。

三、结语

第8篇:企业信息管理论文范文

关键字:数字信息时代;企业形象设计、数字化特质

1,数字信息时代的背景分析

伴随技术日新月异地变化和发展,我们欣喜地迎来了数字信息时代。数字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所带来的革命就像一场暴风雨,迅速席卷了全世界。

进入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不仅征服了文字数字化的难题,而且征服了比文字更复杂的声音世界。如今,表现和记录人类物资和精神世界的数字、语言、文字、声音、图画和影像等过去相互之间界限分明的各种信息传播方式,都可以用计算机的二进制语言来作数字化处理,从而可以浑然一体,相互转换了。第四大众传媒互联网和第五大众传媒的手机间点对电的信息传播使得报纸、广播、电视和书籍、杂志、电影等传统大众传播媒介在形式之间的差异正在缩小或消失;交互式传播媒体的出现,使得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传统的相互关系正面临巨大的变化。人类进入了真正的信息时代。而新媒体的诞生,新技术的运用使得企业的企业形象设计发生了新的改变。

2,企业形象的总体概述

20世纪50年代初,保罗·兰德为IBM(美国商业机械公司,InternationalBusinessMachines)公司设计的企业标志和形象设计被认作是真正意义上的CI设计的肇端。此后,CI设计在全世界企业中风靡一时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很多企业都是企业形象运用的收益者,他们凭借着全球统一的形象、统一的标准、统一的理念,奠定了自己品牌坚实的基础。随着时代的更替、技术的更新,CI已经从单纯的视觉传达设计演变为一种企业形象的传播策略,对于企业品牌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3,信息数字技术时代,企业形象设计出现了新的空间和领域。

新技术的应用、新媒体的不断推陈出新,必然造成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的领域的拓展。这包括五个方面;

3.1,CI不再是大型企业或者是传统行业的特权,现代的CI已经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例如,城市形象设计、栏目包装、影视行业等等。

尤其是近几年央视和各省市电视台纷纷打造特色形象,频繁推出特色栏目,通过电视台的整体策划和这些栏目的包装,有效的提高了电视台的收视率。比如,湖南卫视成功的形象包装和有效地利用媒体资源打造了收视神话,也缔造了“超女”平民造星的神话。

03.2,新技术的运用使得CI体系发生了改变并进行了拓展。

以往我们公认的对于CI的划分是MI(理念识别)、BI(行为识别)、VI(视觉识别),但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数码媒体的兴起和普遍应用,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已不仅仅局限于平面媒体、纸质媒体因而必然导致原有的CI构成体系的变化。

CI不仅应该包括MI(理念识别)、BI(行为识别)、VI(视觉识别),还应该包括AI(声音识别)和DCI(网络识别)只是有些人认为AI和DCI于VI之中,而有些人则认为它们应当独立出来自成一个系统个人更加倾向于第一种的划分,但无论怎样划分,我们都不难看出在企业形象设计中二维世界一统天下的局面已经成为历史,企业形象在网络中必然以网络所能提供的特有的形式传播,将动画、声音、形象、文字等等统一于一体,不断的开拓三维、四维甚至多维的设计空间、传播空间。

03.3,数字技术的发展,开拓了具有数字化特质的视觉系统

在企业的形象设计系统中,作为设计人员,处于关注核心地位的是企业的视觉化系统,下面以视觉系统为例,论述数字化技术对企业形象设计中的视觉系统的深远影响。

第一,独特的数字设计语言导致了设计的重构。

数码技术中独特的数字设计语言使视觉传达领域经历了深刻的变化,并导致了设计语言的重构。以标志为例,我们可以看到近两年许多国际知名企业在宣传和推广时都会使用一个动态的标志延展。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标志的诞生,在设计界引起强烈的反响(图四)。这个被称为“会呼吸的标志”,是能够根据不同场合改变结构和色彩的波纹图形,在整体情况不变得情况下呈现出不同的运动状态。由著名设计师组成的国际评审组织在评价中指出,这个外观看似生物结构的造型是标志设计领域,技术运用手段变化的重要标志。它让我们惊讶、激动、继而赞叹。这一设计理念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去欣赏标志,或者说,赋予了标志又一全新的生命。

与汉诺威标志类似的动态标志还有互联网上最强大的搜索引擎google的标志,标志能随着搜索页数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季节场合的变化而变化。设计师设计了前所未有的可以带来视听震撼的标志,这种生动活泼的标志,更有表现力和说服力,同时也更加有效地将企业的精神传递给大众。只要技术可以实现,在未来声音、气味、质感(触觉)都有可能成为一种标志性的识别,运用到企业形象设计当中,使人的各种感官感受得到回归,而不仅仅只靠视觉来识别。

第二.数字技术的发展一度导致了关于企业形象再设计的思考从而出现了具有数字化特质的企业形象。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在企业形象领域也都从不同的方面体现了企业形象数字化的进程,并一度在设计领域引发了关于企业形象再设计的思考。一方面,随着数字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的企业形象更加贴合时代的要求,另一方面,数字化技术又为企业具备数字化特质提供了可能。

从普遍意义上看,一成不变的形象不能适应当今迅速发展的社会的需求。在企业更换形象的背后,起作用的实际上是整个社会向数字化发展的大趋势。因此新形象较以往的形象有更强的时代感,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这些新的形象也都从侧面体现了数字化企业形象的特点。

AT&T(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被SBC(西南贝尔)公司收购后,标识改变了。标识从平面到立体的转变,从表现形式上显示了具有数字化特点的形象与传统企业形象的不同。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数字技术的发展而诞生的新兴产业——IT产业,它是数字信息技术的直接受益者,它的发展速度之快是传统行业望尘莫及的。它们的形象也体现着科技和进步的力量,彰显着某些数字化的特点。

信息数字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行业获得了飞速发展的机会,现代科技企业的兴起要求企业的形象设计在风格上一定要打破原有的局限,体现高科技的独特魅力.从而为这种企业设计风格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而先进的制图技术.使绘制更为精美的标志成为可能.为其提供了主观条件.企业形象的设定不但应该体现出公司的朝气和不断的进取心,体现出企业自身的公司理念,而且还必须能把本品牌和市场上的其它商标区分开来。具有数字化企业的特质。

第三,数字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新的设计风格的形成,

像近年来比较流行的像素风格的设计、电脑波普风格的设计(或叫后波普风格),这些风格也都逐渐地渗透到企业形象设计当中,其共同的特点是:它们的媒介是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并且在视觉感受上呈现出很强的图形符号化,具有新生代的特色。

03.4,在设计和需求这对矛盾中,技术起到了调和的作用,它使设计更符合人的需求。

技术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像钢铁或者水泥似的,理性而古板,相反技术的日新月异为人们生活的更为舒适提供了可能,也为实现人性化的设计创造了条件,而这也正体现了科技的人文关怀。随着时代的更迭,人们对生活理解的变化,需求层次的上升,品牌获得人们认同的要素不断改变,每个品牌以不同的方式演绎着各自的形象化生存。今后企业形象设计的发展将倾向于更有亲和力,更贴近于自然,在设计中应当秉持“以人为本”的设计观念,应当尊重人的感受,回复人之为人最基本的感官感受和体验,抛弃那些过于苛刻和严格的范畴的界定和要求,使设计更加人性化,具有弹性和灵活性。设计原则则由以往的形式服从于功能转变为形式服从于情感。

03.2.4,新技术、新媒介的介入使企业形象及其品牌在推广和宣传的过程中可以借助更多的手段和方法,使传播更加的快速和有效。

较之传统的纸质媒体、广播媒体以及电视媒体,基于数字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网络媒体、移动网络媒体具有更强的传播能力和更高的传播效率,它使信息传播的范围和速度都产生了革命性的跨越式的发展,它强大的传递、沟通、分享信息的能力使人们冲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

4、尾声

科技的力量所带来的变化,是我们最丰富的想象力也无以企及的。数字化企业形象的未来囿于科技的未来之中,同样充满了未知的神秘色彩。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数字化是当代社会发展不可逆的主导趋势,它引发了社会的发展模式、经济技术范式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深刻变革,也左右了人们精神文化领域的变化,企业形象的数字化进程同样也是不可以逆转的。我们可以预见到,在不久的将来数字化企业形象必然在数字媒体传播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数码艺术学》黄鸣奋著,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12,

2、《艺术与错觉》ErnstH.Gombrich(英)著;林夕等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4.2

3、《现代设计史》王受之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9

第9篇:企业信息管理论文范文

从实际发展情况来看,信息化企业的项目管理在当前还有这诸多问题有待解决,其中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主要体现在管理的层次以及管理的幅度和体制较为复杂。由于受到传统产业的发展影响,项目通常会受到指令性项目的约束这些体制问题对信息化企业的项目管理形成了一股阻碍力量,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另外,在信息化企业项目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问题,信息化企业项目管理主要是以高层次技术人员为主的居多,并是一种智力密集型的组织,这一特性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信息化企业项目管理是以人为核心的。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以人为核心的现代化管理思想还没有得到真正确立,项目成员参与管理的要求还没有得到满足,在人员的安排上以及使用上存在着不合理现象,对人员的培训也有待加强,项目管理所强调的团结合作精神得不到充分体现。

2信息化企业项目管理现状的优化策略探究

针对以上的问题,必须要能够立足根本,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首先要立足长远规划,构建战略知识联盟。企业的战略规划是对内外环境变化进行应对的关键堡垒,所以,信息化企业项目的管理也要能够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来制定适合的战略规划。在和其他的企业竞争发展过程中,也要能够和合作伙伴尤其是客户间构建知识共享的战略联盟关系,这样对企业的信息化战略的实施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其次,要对项目管理的体制实行改革,开发基于项目的管理并创建项目管理文化。可从职能经理和项目经理责任当中对项目管理的实施进行了解。从实际来看,职能经理的主要职责是保证想能够选中承担的项目提供充足的资源,项目和职能经理订立利润目标并以从职能经理处得到资源供给以及其他的支持作为回报。而项目经理则是对项目的结果实施过程进行管理。所以在这一基础上就需要项目经理极力促成项目以及组织间契约,并实施培训计划。再者,要能够推动扁平化的改革,加强企业的民主制度的建设,将传统的官僚僵化体制进行打破,实施矩阵式的管理制度。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在的主要优势是不仅能够将企业的管理协成本得以降低,还能够加强企业对市场的反应能力。同时,能够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鼓励项目人员参与管理,建立学习型的组织以及项目工作人员的晋升渠道。最后,推动项目管理学术研究的开展,引进国外的项目经理认证制度,推动大学项目管理学位的培养,推动项目管理的规范化以及体系化。在具体的措施上,设置基本的管理控制,标准一致化实施过程,使项目过程达到可预测化,并要不断的优化项目的过程以及建立学习型组织,实行全员培训[3]。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