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英语土木工程论文范文

英语土木工程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英语土木工程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英语土木工程论文

第1篇:英语土木工程论文范文

【关键词】 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存在问题;改革措施

我国从2001年教育部明确要求在高校本科教育中“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开始,各高校才陆续开设专业英语课,因此对专业英语课程的建设改革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1]

一、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专业外语不够重视,兴趣不足

土木工程专业英语作为一门专业课,各大高校课时安排一般较少,如西安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本科专业的专业英语课时减至16学时,远远不及基础英语大一、二每学期32学时。任课教师认为通过前两年的基础强化训练学生的基础英语已经过关,学习效果更多取决于学生的基础和课下态度,所以并不重视专业外语的教学方法研究。另一方面,学生则认为这样的一门16学时的课程,与专业知识相关性不大,结构力学、土力学、钢结构、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等专业课程才是本专业的主干课程。

2、教材内容陈旧,缺乏时效性和针对性

土木工程教材内容的一般形式是在阅读材料后面列出专业词汇,仅有对照的中英文,生单词没有音标,也没有其他的相关解释,这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不能全面领会。可能是出于教材在土木工程专业的适用性考虑,编排方面过于注重内容全面性和系统性,缺乏时效性和针对性,这些对专业基础薄弱、英语水平有限的大三学生来说具有一定困难,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对专业外语的学习兴趣。

3、教学模式单一,影响学习积极性

目前专业英语的教学方法普遍采用的是传统英语的教学模式,这是一种“三单”模式――即教学形式的单调性、教学行为的单向性以及教学内容的单一性。[2]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学时有限,课堂上老师一般注重于专业词汇的讲解和课文中长难句英译的训练,而忽视了对听力和专业概念汉译英的训练,课堂讲解枯燥,氛围沉闷,学生认真听课的热情也不高。严重地影响了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

4、师资队伍素质不高,影响教学效果

高校土木工程专业英语课程的授课教师通常有两种,一是直接从本专业教师队伍中选择;二是从基础英语教师队伍中抽调。基础英语老师具有扎实的听说读书译等方面的基本功,丰富的英语课堂教学经验,但是一般欠缺相关的专业知识,从而导致其在教学中表现出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翻译用词的准确表述的不足。而将专业课教师任作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授课老师也存在许多不足,如基础英语的听说读方面的水平不合格,与科班毕业的英语教师相比存在口语不标准、听力跟不上、发音不规范,不熟悉英语教学的规律和特点,很难在教学上完全发挥专业英语课本的知识内容。此外,专业英语授课教师多为年轻教师,普遍存在教学经验不足,流动性较大,这些也严重影响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

5、考核方式存在弊端,不能客观反映学习效果

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是一门注重英语应用的课程,它的实际价值主要体现在专业外文阅读、专业知识交流等日常应用中,仅从一次考试卷面成绩来评价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掌握情况已然不能适应现代土木工程行业发展的要求。

二、改革措施

针对以上的问题,提出的具体改革措施如下:

1、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专业英语的教学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初级人门阶段、适应阶段和提高阶段。在选编教学内容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1)在初级入门阶段,在基础英语教学内容的编排上,应有意识的涉入一些工程中常用的专业英语,对学生进行专业英语方面的早期渗透。(2)在适应阶段,除了课本上的专业文章或期刊上的专业文献以外,还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工程活动与交流中经常遇到的文体的英文书写格式,增强其专业外语的应用能力。(3)在提高阶段,结合学生当前已学的专业课程知识体系,课堂上介绍一些关于国外先进的施工方法和技术以及最新研究成果的期刊或论文,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全方位的考察评估任课教师的基础英语水平(包括听说读写译方面)和专业知识,实行竞聘择优上岗;考虑到专业英语对师资的要求较高,在年度考核时加大专业英语的权重系数,促进任课教师提升教学水平的主动性。(2)在上岗前,对通过竞聘的专业英语教师进行基础英语的强化培训,重点培训英语听说读的能力以提高英语综合水平;教学期间也要定期地进行培训,使教师基础英语水平逐步提高。(3)邀请知名的英语语言教育教学专家不定期举办英语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方面的讲座,认识到英语教学的规律和特点,从而改进专业外语的教学方法,提高专业英语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3、构建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新模式

专业英语实践性很强,从传统的“生词介绍语法解析文句翻译”授课形式,转化为“理论授课+实践应用”的新型实践教学模式。[3]

(1)在理论授课阶段,主要教学任务为专业词汇讲解、科技语句表达方式教学以及专业文献快速阅读理解。(2)在实践环节阶段,主要教学任务为通过多个专题实例教学,开展英文文献的检索、收集与整理以及科研与工程应用中的表达与交流方面的讲授。掌握科研交流中摘要和各种信件的表达方式,加强学生专业英语的实践应用能力。

4、细化考核评定方法

课程考核评定是检查教师教学效果、检验学生掌握情况的一种有效手段。[5]专业英语重在实践应用,应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常规的以句子和段落翻译为主要内容的考核方法仅能体现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不能全面体现学生的综合水平。在成绩评定中,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考核评价,从学生平时课堂出勤、课堂口语表达、语法解析、长难句翻译、PPT专题汇报、课后作业、撰写英文摘要和小论文以及期末考试等多方面全过程进行考核,制定合理的考核评定方法。

【参考文献】

[1] 宋晓丽,姚建忠,谷秀兰.高校专业英语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消费导刊,2009(1)195-195.

[2] 张丽娟, 查珑珑.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探讨[J].高教论坛,2005(6)131-132.

[3] 戴俊,刘存中.土木工程专业英语[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第2篇:英语土木工程论文范文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英语;高校

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迅猛发展,社会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同时,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参与国际化工程与事务不断扩大,英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如何培养既懂专业又会英语同时具备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是时代对高等院校提出的迫切要求。因此,高校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要性日益突显。为适应时代要求,笔者就如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探索将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教学之路做了有益尝试。

一、高校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目前,全国各高等院校在专业英语教学方面采取了各种措施以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加强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然而,高等学校专业英语教学中还存在以下较为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比如仍然采用传统教学内容、方法,教学手段缺乏创新;专业英语课程不受重视;师资力量薄弱;生源基础相对较弱,学习兴趣与动机不一;学生不会自主学习,应用与创新能力明显不足等。

二、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实践的策略

(一)多角度与多目标激发学生的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求知欲、积极性、主动性,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目标的学生,向他们介绍专业英语课所能起到的多重作用:其一,有助于巩固学生的英语知识,激发学生考过大学英语四六级的兴趣,对于准备考研的学生,专业英语对其入学英语考试及考研面试有极大的帮助。其二,促进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尤其是遇到专业英语句子翻译不通顺和不理解时,激发学生钻研专业知识,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其三,有助于提高毕业设计质量,顺利通过毕业设计答辩环节。其四,提高英语知识的应用水平,不仅掌握专业方面的英语表达方式、翻译以及写作技巧,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交流能力。利用多媒体与互联网络,从文字、动画、图片、视频、声音等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课堂信息量,从而形成一套完善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为专业英语教学提供新手段,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应用基于工程实践的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中,除重点讲授与专业相关的词汇、句法、语义以及语篇分析外,更注重提高与土木工程实践有关的应用能力培养。例如,介绍土木工程专业领域内大型商业仿真软件ANSYS、FLAC、ADINA、ABAQUS等的英文说明书,在学习专业英语的同时,也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软件的使用方法以及计算原理。把本专业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有机地融入到课程教学中,例如美国的探索频道,国家地理伟大工程巡礼等节目,对马来西亚精明隧道做了较专业的专题介绍,课堂上边观看录像边讲解,直观生动,不仅引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英语听力水平。鼓励学生网上收集和学习土木工程领域专家的英语讲座,使他们更应珍惜校内的英文学术讲座,这一过程不仅能使他们了解本专业的科技前沿,又能提高自身英语听说的交流能力。在教学中引入工程实例,阅读工程实践的专业资料,如英文学术论文、英文图纸、英文合同等,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专业英语于工程实践能力的目的。

(三)加强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专业英语应把教学的重点从学习语言本身转移到通过学习学科知识来获得目标语言的能力上,基于CBI教学理念,专业英语教学中变以教为主为以导和练为主,课前自学,课堂上进行讲授与讨论,课后探究。从教学的全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知识应用和创新能力训练。课前为学生布置任务,三人一组,充分利用图书馆与互联网检索查找与专业相关的英文文献资料,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制作ppt课件准备进行课堂汇报。课堂教学中,精讲内容限于教材重难点或新进展鼓励学生上讲台对课下准备的ppt进行英文汇报和讲解,在汇报(实践)的过程中,将专业知识和语言技能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专业和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汇报后,就讲解或汇报内容展开交流与讨论,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讨论问题的机会,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课堂上就学生ppt汇报和讨论中学生不能正确理解和掌握的内容再进行讲解,鼓励新思想、新改进、新发现。由于活动内容涉及面广,信息量大,通过讨论与交流,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锻炼学生ppt课件制作,上讲台讲解,为学生大四毕业设计及答辩和将来的工作汇报打下基础。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了知识,培养了人际交往、思考、决策和应变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鼓励学生撰写英文论文,通过此练习活动,不仅掌握英文论文的撰写格式,也将其创新思想表达出来,为学生将来撰写论文和进行专业领域的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注重形成性考核,考核方式灵活总结性考核评价

注重期末最终的考试结果,忽略了学生平时的学习状态,这样造成部分学生平时不学习,只在学期末几周突击各门课程,而且往往能够顺利过关。为改变这种现象,采用了形成性考核。形成性考核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评价,从学生平时课堂出勤、课堂口语表达、翻译情况、ppt汇报、小组讨论以及撰写英文小论文等多方面进行考核,这样,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学习教材上的知识外,课后还需要自主学习更多的专业和英语知识。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有利于全面评价学生的能力,为他们提供了展示其个性特征、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空间,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探索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

三、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创新的设想

(一)提升专业英语师资力量

加强本校专业英语教师的培训。对于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献身教育的专业英语教师应把他们派往名校甚至让其出国培训。积极引进国外智力资源进课堂。不仅对英语专业的任课教师引入外籍教师,更应该在各个专业领域引入专业课教师,让学生了解本专业领域前沿知识的同时,提高了自己的专业英语水平,也为校内专业英语教师创新教学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加强专业英语教材建设与更新

研究型高校专业英语教材不适于普通本科高校专业英语教学,需要有相应的教材,然而现有的一些普通本科院校专业英语教材质量却不是很高,与之相应的教辅书更是少而又少,远不如公共英语课的听、说、读、写、译教程来得全面系统,所以精心打造高质量的重在应用的专业英语教材与教辅书并不断更新是目前应当着力建设的。

(三)增加专业英语课时,建立专业英语等级制度

由于我国英语学习起步阶段已经提前至小学甚至幼儿园阶段,大学阶段学生的英语知识已经较为系统和扎实,因此,可适当缩短大学英语的课时,而把结余的这部分课时补到专业英语上。同时,可仿照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建立各专业英语等级证书制度,这样一方面引起学生、学校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真正将英语教学引入重在专业应用的正确轨道。

(四)营造专业英语学习环境

校园内可开办校园专业英语角、播放专业动态的校园英语广播、专业英语演讲赛、辩论赛、专业英语板报等。实验室设备操作等附带英文说明,中英文的专业教材甚至采用原版的英文专业教材,鼓励和激励专业课教师进行英文教学,比如在课时量计算时给予适当提高,评优评先,晋升职称给予倾斜等,以激励专业课教师采用英文教学。鼓励和激励学生毕业设计成果采用英文,毕业答辩采用英文汇报等。同时,扩大对外交流,让校内教师和优秀学生到国外学习,引进国外师生来校任教和学习,吸收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不断探索适应本校的基于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逐步开发人机对话学习和考核辅助系统,实现方便、快捷、高效、具有难度区分的自主式学习和客观、公正的考评结果。专业英语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专业英语教学中应当转变观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使学习过程由“被动适应型”变为“自主学习式”,让学生由“知识接受者”变为“知识参与者”,从英语口语表达、翻译、英文论文写作、ppt课件制作、互联网检索与利用等多方面拓展学生专业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注重培养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形成性考核方式,探索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的创新之路,不断培养出能够走出国门,适应时代要求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清标,宋燕,李庆学等.土木工程国际化背景下的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3,(4).

[2]王海燕,赵莉萍,赵鸣等.工科院校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中国冶金教育,2011,(5).

[3]施肖菁,郑崇伟,李晗等.高校理工科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1).

[4]李小红.高校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高等教育研究,2011,(2).

[5]苏文平.参与式教学法在本科教学中的实践创新[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第3篇:英语土木工程论文范文

教学计划是培养人才的主导性文件,反映培养出的人才所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层次和工作能力。文章从综合素质、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几个方面,介绍了广东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以及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情况。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 教学计划 培养目标 培养模式

一、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

土木工程专业是一门应用技术型学科,其人才培养模式应确立以“面向社会、立足岗位、注重素质、突出应用、强化实践、培养能力”为指导思想的“高级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理论和应用并重为宗旨构建其教学体系。其培养目标为:掌握工程力学、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和工程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建造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和注册监理工程师基本训练;具备从事土木工程的项目规划、设计、研究开发、施工及管理的能力;能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隧道、矿井等的设计、研究、施工、教育、管理、投资、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较高的创新、敬业、协作精神的高级土木工程专业技术人才。

“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定位。第一,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是学科通才教育。我院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模式既不是重点大学的研究型教育,也不是培养生产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高职教育,它的培养模式应该是理论知识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宽度,即学科基础要体现工程学科平台的要求,但又不过分拘泥于理论的严谨性而对工程实践给予一定的重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通才教育;第二,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应是基础理论与工程能力、技能并重的教育。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强调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并重,在基础理论知识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对实践、 省略 实训教学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注重实效,注重能力的培养,强化工程训练,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力求培养出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有扎实的专业基本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第三,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应注重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土木工程专业面临国内、国际两方面的变革要求:[1]在国内,土木工程中多学科及其知识的融合,综合性工程项目的增加,特别是经济体制、就业机制的变化,使得综合素质高、专业口径宽、适应性强成为社会对人才的最基本要求;另一方面,我国开始实行注册工程师制度,向着注册工程师的国际互认进了一步,土木工程类企业对国际市场的占有率逐步增大,国外企业也逐步进入国内市场。因此,我们必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相应的课程体系,主动适应国内、国际两方面对人才的要求,并把这种指导思想落实到新的教学计划中去。

二、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应具有的知识和技能

广东工业大学建设学院从历年的毕业生就业调查看,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除少部分人(10%左右)继续攻读高一级学位、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之外,大多数主要从事工程设计、工程施工、施工管理、物业开发、工程预算、工程监理、工程鉴定、改造加固等一系列专业性较强的技术服务工作。这就要求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第一,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了解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及应用前景;

第二,掌握工程力学、土力学、水力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掌握工程规划、工程材料、结构分析与设计、地基处理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有关建筑机械、建筑电气、给水排水、工程测量、施工技术与组织等方面的基本技术;

第三,具有工程制图、计算机应用、主要测试和试验仪器使用的基本能力,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包括外语工具)查询资料、获取信息的初步能力;

第四,了解土木工程主要法规;

第五,具有进行工程设计、试验、施工、管理和研究的初步能力。

三、教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根据建设部高等土木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有关土木工程专业的基本原则[2]和我院土木工程专业的办学经验,我们对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调整,表现为:

1.制定和完善了切实可行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

为了很好地贯彻教学大纲的要求,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根据我院土木工程专业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了旧教学计划,增加了专业选修课的比例,为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视野创造了条件(见表1)。考虑到学生考研、找工作的压力,对各学期的开课量做了合理的安排,把课程适当提前,减少四年级的开课量。

2.保证各门课的知识链连续但不重复

在制订教学计划时,仔细研究每门课程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作用,重新定位每门课程的地位和作用,进行整合优化,打破各个课程之间的条块分割与各自为政的局面,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根据整合后的课程内容进行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并严格按大纲的要求组织教学。如“基础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单层工业厂房结构设计”、“单层工业厂房结构课程设计”、“高层建筑结构抗震与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这几门课程对实践内容部分没有明确的界定,由教师灵活掌握,有些内容会造成重复或遗漏,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了这个问题,在制定新的教学计划时,首先对整个课程体系进行梳理,然后对其进行整合优化;在教学大纲中,我们明确规定“单层工业厂房结构课程设计”包括排架设计和浅基础设计,“基础工程”课程设计做桩基础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要包括楼和框架设计,毕业设计做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并调整了相关课程的学时,保证了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3.强化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土木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我院土木工程专业的总体培养目标,新教学计划中除了“两课”社会实践,还设立了:军训、认识实习、工程测量实习、工程地质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房屋建筑课程设计、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钢结构课程设计、单层工业厂房结构课程设计、施工组织课程设计、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性课程,共计39周。

为配合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实施,我们与设计单位、科研单位、施工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建立了多元化的实习基地,探索有效的新型方式和途径,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通过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环节,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专业学术问题的研究和探讨中,加深学生对专业的了解和兴趣,提高其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

4.重视外语学习和计算机能力的培养

英语课程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采用分级教学、分类培养、目标驱动、滚动培养的教学模式。第1~4学期进行基础英语教学,根据学生能力采用分级教学的方法,以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为目标,进行滚动培养。第5~7学期进行专业英语教学或在专业课开展双语教学。在第8学期的毕业设计中安排撰写外文摘要。这样有利于保证学生达到一个较高的英语水平。教学计划中除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辅助结构设计等课程外,将计算机应用贯穿整个四年的课程教学中,在理论课、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增加计算机应用训练,保证各个教学环节中应用计算机的时间总计不少于200机时,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第4篇:英语土木工程论文范文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能力培养

一、引言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是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计划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大学期间所学的课本上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获得的基本技能,完成未来工程师基本素质的训练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初步训练;锻炼学生的文献获取、资料阅读、行业规范应用、课题调研等方面的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独立设计及团队协作能力,行业内计算机软件应用、编制文本的能力等。它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是对学生大学四年所学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检验,同时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工作作风、工作态度和独立工作能力具有深远的影响,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前一次真实的演练。对学校来说,它是实现人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过程和环节[1];对学生来说,它是取得毕业资格和获得学士学位的必修课程。毕业设计既是本科生大学阶段学习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也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更是全面检验大学生在本科阶段的知识积累、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主要手段,是“产品”出厂前的检验。通过毕业设计这一环节的训练,可以进一步培养及提高大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二、毕业设计中的能力培养

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主要包括选题、资料收集、计算、撰写(绘制)、定稿和答辩等环节。在这一实践教学过程中,主要应注重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一)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在大学四年中学习了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多门课程,其中每一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作业或练习都是针对本门课程进行的,较少联系其他课程。而毕业设计却需要将各门课程的知识综合应用于设计中,对所学知识进行一次系统的梳理和贯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遇到难题,就会不断回顾已学的课本知识,不断从不同的课程知识中寻找答案,这样的实践需求使得学生能主动将多学科的知识综合运用,不断加深理解,提高综合运用能力。[2][3]比如土木工程学科本科生开设了混凝土基本理论课程,学生学习这门课程主要是为了掌握混凝土基本构件的构造与配筋设计。在本门课程教学时,配筋设计是在已知内力的情况下进行的,该课程中并不涉及复杂的内力计算和组合。而另外一门课程结构设计,则主要涉及结构构件在外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与组合,其教学的重点不是配筋计算。当进行毕业设计时,学生需要将涉及建筑构造、建筑材料、结构设计、混凝土基本理论等诸多课程的基本知识综合运用在一起,这样才能完成从方案比选、建筑设计到结构设计等一条龙的设计流程。(二)查阅使用相关文献资料的能力众所周知,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具有连续性和继承性,只有知道前人都做过了什么工作,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采用了什么方法等,才能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的研究。另外,当今社会科技飞速发展,信息量大且杂乱,想要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快速获得有用的信息,需要采取一些手段和方法。传统的纸质图书的使用,比如去图书馆查找阅读是可行的,也可以利用便利的网络及媒体技术,快速获得电子版本的图书、文章、图集规范等。现代大学生一般两种方法都使用,但更加偏好通过互联网技术来获得资料。针对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的特殊性,文献资料的查找和使用尤其重要。土木工程学科不能离开相关的行业规范和图集等,本科生毕业设计就要训练学生按照行业规范来进行,合理正确选用标准图集等。比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的设计,就要使用相关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此外还要涉及建筑细部构造的图集、建筑做法的图集、平法图集、制图标准等。毕业设计的训练,能使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前就具备工程师的基本素质。(三)外语应用能力土木工程专业的本科生阶段一般都开设了大学英语和专业外语等课程,有的高校还将“通过大学英语四级”作为获得学士学位的必要条件,这使得学生的外语能力得到了较好的训练。而在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中,一般较少涉及外语的应用,所以有的学生误认为外语能力在土木工程行业里是没有用处的。实际上,随着土木行业的不断国际化,引进来的和推广出去的项目都逐渐增多,外语能力正逐渐成为土木工程专业大学毕业生的一项基本技能。在过去几届毕业生中,每届都有学生选择“海外项目部”就业,他们走上工作岗位以后直接就被派驻海外项目基地参与国际项目了。在毕业设计环节,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外语能力,学校往往要求学生阅读一定数量的外文文献,并翻译成中文;另外还需要将设计计算书的摘要部分翻译成外文。(四)设计能力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设计需要根据各项要求,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完成简单的单体建筑或者某一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图设计(或施工组织设计,或工程预算编制等)。这就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多种可行的设计方案,每种方案还可能涉及多种研究方法和手段,并进行各方案的比较,择优选取。设计能力的训练贯穿整个毕业设计全过程,从方案设计、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到细部设计、截面设计等。设计能力的培养也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目标的一部分。(五)理论计算和计算软件应用能力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在大学四年里学习了不少理论知识,包括数学的、力学的、材料方面的、结构设计理论方面的,等等。这些基本理论都是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而打下的基础。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工程的情况,做出合理的简化和假设,运用这些基本理论来解决土木工程领域的现实问题。比如结构设计时需要进行荷载统计、模型简化、受力分析、内力组合、截面设计等,这些都需要用到数学的、力学的、材料的基础理论知识,然后结合土木工程的行业规范,进行理论的计算。对于简单的建筑物,在设计中一般采用手工理论计算,外加专业软件计算复核的模式进行;对于复杂的结构物,只能手工计算一部分内容,主要的理论分析和设计都需要借助专业软件来完成。随着科技的发展,土木工程行业的计算也越来越精细,越来越多的计算辅助软件被开发出来。学生在学校里学习时就逐步接触了一些行业的专用软件,通过毕业设计这个环节加强,学生走出校门时可以直接与用人单位的要求接轨。(六)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科研工作者和工程师应该具备的首要素质。在本科毕业设计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高校教学的一项有效实践。在毕业设计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指导教师应该针对学生选题的内容和预期将要完成的任务,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并鼓励和指导学生探索新方法、新思路。对毕业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指导教师要带领学生一起讨论,引导他们多查找文献、多写心得体会,并将其整理形成小论文,公开发表。(七)写作(绘制)能力任何的科研成果或设计成果,都需要按照一定的方式表达出来,毕业设计成果也是一样。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学生的毕业设计成果一般包括两部分:设计计算书和图纸。其中计算书就是设计的整个过程的书面表达,它要求结构完整、用语准确规范,语言表达清晰流畅,图表公式等使用恰当。这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科技论文写作水平,这个过程也是训练学生写作水平的一种形式。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成果一般都包括图纸绘制:方案图、施工图、细部详图,等等。这些图纸需要按照行业规范绘制,表达清晰,同时这也是计算书结果的另一种表达方法。(八)自学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也应该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大学生毕业以后走上工作岗位,需要在各自的岗位上独立承担一定的工作任务,但是他们在大学各阶段的学习过程中,都不同程度的依赖家长、教师和同学,有些人甚至存在独立工作的恐惧心理。针对这样的情况,在毕业设计这个环节,指导教师应该将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作为另一项中心任务。指导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要求学生针对问题独立查找资料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只帮助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和思路,而不直接给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结果。这样有意识地锻炼学生自己收集和消化资料、自我思考和独立分析的能力,尽可能地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培养他们独立工作的素质。

三、培养机制的完善

第5篇:英语土木工程论文范文

招投标程序的相关介绍在建设工程招投标、项目管理中的采购管理、土木工程建设法规中的招投标法、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中招投标阶段的合同管理等内容中均有涉及。资金的时间价值在工程经济学、财务管理、建设项目投资与融资、工程造价管理、项目决策与评估等课程都有介绍。资金筹措与资金成本在财务管理、工程经济学、建设项目投资与融资、工程造价管理等课程中都有介绍。项目经济评价在财务管理、工程经济学、建设项目投资与融资、工程造价管理、项目决策与评估中的介绍内容基本一致。工程造价的构成在工程估价、工程造价管理中有介绍。项目投资的构成及投资估算在财务管理、工程估价、建设项目投资与融资、工程经济学、项目决策与评估课程中有重复。建设工程招投标的标价在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工程估价、项目管理中的成本管理、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中均有介绍。索赔管理在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建设法规等课程中均有介绍。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在工程经济学、项目管理、项目决策与评估、工程造价管理等课程中的介绍是重复的。方案的评价比选在工程经济学、项目决策与评估、财务管理等课程中均有涉及。设备更新的相关内容在工程经济学、项目决策与评估中都有介绍。质量管理在项目管理、建设法规中均有涉及。安全与环境管理在项目管理、建设法规中均有涉及。建设项目成本管理在项目管理、工程经济学、工程估价、项目投资与融资、工程造价管理中均有介绍。风险管理在项目管理、项目投资与融资、工程经济学、建设法规(合同风险策划)、项目决策与评估中均有介绍。进度管理在项目管理、工程造价管理、施工组织设计等课程中均有介绍。

二、工程管理专业知识体系结构

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工程技术和管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其知识体系的构建既要满足学生专业素养的要求,又要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围绕培养目标,形成工程管理专业如下五大课程模块[5]。

(一)公共基础课

公共基础课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基本技能的课程,它为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程奠定基础。总体上可以分为五大模块:(1)政治类基础课,如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基本原理概论等课程;(2)数学类公共基础课,如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3)英语类基础课程,如大学英语等课程;(4)计算机类基础课程;(5)实践环节类公共基础课,如军事训练及国防教育等。公共基础课虽然不一定同所学专业有直接联系,但它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以及为进一步学习提供方法论的不可缺少的课程。

(二)专业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是为专业课学习奠定必要基础的课程,是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必修的重要课程。该课程内容覆盖面较广,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知识广度,往往是专业课的理论基础。根据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基础课包括以下四大类:土木工程技术类、管理原理类、经济学基础类、法律基础类。

(三)专业课

专业课是根据培养目标所开设的有关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课程。专业课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了解该专业的前沿科学技术和发展趋势,培养分析解决专业范围内一般实际问题的能力。专业课的设置要坚持总体优化原则,精选课程内容,合并内容相近的课程。工程管理专业是管理学科和工程学科的结合,因此专业课应兼顾管理类课程与工科类课程。根据专业课与基础课相对应的特点,专业课同样应包括四大类:土木工程技术类、管理类、经济学类、法律类。

(四)专业实践类课程

专业实践类课程的设置,旨在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与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同,实践类课程培养的是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理论知识的学习与专业实践相结合,围绕能力培养目标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系统设计。工程管理专业实践类课程主要包括:工程管理专业认知实习、制图实习、测量实习、施工组织设计实习、生产实习、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五)选修课

选修课可以分为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两类。限定选修课主要体现专业特点,加深理论基础,体现本学科与相邻学科的关系,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自由选修课主要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满足学生个人兴趣和爱好需求,以发展和完善学生个性为目的。以上五大课程模块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具体结构图如图1所示。

三、工程管理专业课与专业基础课之间的联系

(一)工程及技术知识体系

建筑识图、AutoCAD制图、工程测量是工程类专业课程的共同基础,房屋建筑学、建筑力学、土木工程材料、建筑结构、施工组织设计是专业理论基础课程,为土木工程施工及施工技术提供理论支持。它们将土木工程类的专业知识整合起来,为工程造价、土建装饰及安装工程概预算做理论与技术准备。

(二)管理学知识体系

管理学原理、统计学、运筹学等课程是对管理学理论知识的普及,为工程项目管理的学习做理论准备,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及建设项目招投标与工程合同管理是普遍管理学在工程管理专业领域的深化与拓展,研究如何运用管理知识和手段使工程建设增值。

(三)经济学知识体系

以财务管理为基础,掌握财务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建筑领域,对工程成本会计进行研究,支持可行性研究的财务分析。工程经济学是工程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掌握这一知识有利于进行工程投资与融资分析,进而开展可行性研究与建设项目评估的经济评价环节。

四、结语

第6篇:英语土木工程论文范文

一、主体性参与教学模式在土木工程专业实施的必要性

大学生处于心智发展的黄金期,创新意识强。主体性参与的教学模式正是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激励学生完成知识的自我构建。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束缚了大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成了实现教学目的的奴隶,学生失去了个性,成为一个模子出来的“好学生”。而主体性参与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使我们的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此外,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无法满足大学专业课的课容量要求。大学教学具有深、专、广、难的特征,而传统的灌输式讲授,授课内容十分有限。

现代建筑施工企业对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的要求是不但要有扎实的土木工程专业理论知识、一定的施工经验,还要有自主创新能力、快速有效的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一定的英语听说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等。这些都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做到:概念、理论与实践并重、转换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的传统角色,实施主体性参与的教学模式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企业真正需要的大学生。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和房地产的迅速发展,建筑业的人才需求呈现出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材料力学》是土木工程专业一门基础性力学学科,它涉及力学、几何学、高等数学、物理学、试验等方面的知识,综合性很强。针对理论性强、涵盖面广的学科特点,需要有效的教学手段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研究表明,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学生的理解识记率差别很大。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学生的平均理解、记忆保留率只有5%,而主体性参与式教学模式,学生的平均理解、记忆保留率可达到75%以上。可见,主体性参与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二、主体性参与教学模式在《材料力学》教学中的实施方法

主体性参与教学模式相比传统教学模式有三方面的优点:(1)全面性 主体性参与教学模式并不偏重于学生某一方面的发展,而是使学生在智力、心理、合作精神、专业素质等多方面取得整体提高,促成学生创造力和内在智慧的不断发展;(2)平等性 主体性参与教学模式通过建立心理相容、平等博爱的师生关系,淡化了知识的权威性,树立了没有绝对真理的学风,改变了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3)主体性 主体性参与教学模式注重教学中主体性的回归,把教学观从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学”,把“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教学理念贯彻到了实处。具体的说主体性参与教学模式是通过让学生课前、课中、课后参与来提高教学效果的。

1.课前参与

(1)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内容的取舍。针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选择有针对性的授课内容极为重要。教师可在绪论课中将自己选定的教学内容公布,让学生结合土木工程专业特点和兴趣提出修改意见,然后教师在不偏离教学大纲,注重知识系统性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学生选择,合理确定教学内容。(2)建立网络课堂,信息实时传递。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存储量大和方便快捷的特点,建立网页,开辟网络课堂和师生论坛。在网络课堂里,学生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随时阅读相关课外学习资料以及浏览土木工程论坛、钢结构论坛等,同时在不懂的地方还可以随时向老师以及同仁咨询。

2.课中参与

(1)课堂讨论参与式。在一堂课开始时,教师不要急于授课,可以先抛出问题引发思考。例如,在讲“压杆稳定”时,先启发学生,压杆的稳定性取决于哪些因素·目前工程中采用什么方法来增加压杆的稳定性·理论讲授完毕后,再对所提问题分组讨论。一组以4—6人为宜,过多则人浮于事,互相推诿;过少则气氛难以调动,思路单一。讨论时间以10一15分钟为宜,过长则导致学生倦怠,课堂气氛混乱;过短则讨论内容无法深入展开,讨论流于形式。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做总结发言,意见不同的小组甚至可以辩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通过课堂讨论,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提高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

(2)案例分析参与式。案例教学法通过对真实工程事故的分析,可以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深奥的理论通俗化,复杂的问题简明化。例如讲压杆稳定时,可举案例:2009年5月17日湖南省株洲市红旗路高架桥在拆除过程中垮塌,据媒体方面报道,直接原因是17日下午有建筑工人在一桥墩上打眼,桥梁受到震动,导致桥体重心发生变化,一个桥墩轰然倒塌,重达上千吨的桥面倒下,压在相邻的桥墩上,导致相邻桥墩也发生倒塌。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压杆失稳的理论分析分析桥梁垮塌的机理,使学生深入理解压杆稳定的概念。案例教学法重在研讨,妙在“引发思索,集思广益”。在具体操作时,须注意选取的案例要既典型又直观,既具综合性又有时效性,从而保证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成效。

(3)开放式教学参与式开放式教学方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思考研究,并在教师的帮助下而获取知识或科学结论的一种方法。其目标是培养学生通过自己的自学和思维来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极大的激发,思维的独立性、学习的参与意识、创新精神得到更好的培养。比如,在材料力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涉及到各种强度理论的应用,例如最大拉应力理论、最大伸长线应变理论、最大切应力理论、形状改变能密度理论和莫尔强度理论等。这些理论各有何特点,适用于哪些材料的破坏分析,可以让学生查阅资料撰写小论文《各种强度理论在土木工程材料中的应用优劣之比较》。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收集、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变固定课堂为流动课堂,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课后参与

(1)学生互出试卷进行单元测验。章节完结时,教师可让学生一人出一份章节测试题,要求题型标准、选题合理、题量适当并附标准答案。然后教师对试卷把关修改,抽取优秀考题随机组合,进行测验。要出一份质量好的试卷,学生必须把所学知识认真复结,融会贯通,把握重点,兼顾难点,其效果远远好于教师自己被动地出一份考题。

(2)布置没有标准答案的思考题。知识应由个人自主建构而不是由他人传递。教师设置发散型的思考题,让学生去求疑解惑。譬如:如何预防目前频发的桥梁坍塌问题,如何设计既节约材料又安全可靠的桥梁等。然后引导学生到图书馆或Intemet上查询资料,对搜集的资料分类整理,并制作成PPt向全班同学展示。

三、提高主体性参与教学模式实施成效的关键问题

1.全面提高教师自身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主体性参与教学模式表面上看教师讲课的任务少了,实际上却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提供者、标准答案的者,而成为“随机通达”的引路者、概念框架的“搭建”者、问题情境的“抛锚”者、协作学习的“组织者”和信息资源的“管理者”。教师的任务是如何导演一场精彩的课堂演出,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巨大挑战。

2.注重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差异化引导

主体性参与式教学对学生能力既是培养,也是考验。我们按学生的参与程度不同,可将学生归为三类:主动参与型、被动参与型、不参与型。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教师要实施差异化引导对策。实施中,可能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能力强的学生因踊跃参与而能力更强;反之,能力弱的学生羞于表达,较少参与机会,导致能力更弱。因此,对于陈述中遇到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用提示性、启发性语言帮助学生澄清观点,用信任、期望的眼光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用肯定、赞扬性语言评价学生的成果,用谅解、引导性的语言促使其改进不足,鼓励人人参与,共同进步。

3.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注重能力培养

土木工程专业课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培养能力。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学生主体性参与的教学模式就是要通过学生参与备课、参与授课、实践运用等形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结束语

教学改革是一件非常严肃和慎重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对土木工程专业的材料力学课程进行了上述教学改革,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学生对该课程的教学质量评价稳步提升。材料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就在于把传统的教学观念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化教学观念,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同时,我们会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完善课程内容的设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培养出具备创新能力的实用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秋芝.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工程施工能力培养的探讨[J] 山西建筑 2009.10.V35(29) P191~192.

[2] 黄琦,周孝瑞,蒋成君.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药物分析教学改革与实践[J] 安徽医药 2009.10.V35(29) P655~657.

[3] 周竟学,朱红,李庆丰.“实践教学一条线”改革模式初探[J] 中国高等教育 2003.第5期 P73~74.

[4] 吉伯海,傅中秋.今年国内桥梁倒塌事故原因分析[J] 土木工程学报增刊 2010.V43 P495~498.

基金项目:

湖北文理学院校级教研项目

第7篇:英语土木工程论文范文

工程管理专业是新兴的工程技术与管理交叉的复合性学科,文章通过简述工程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其知识体系,对各个体系之间的相关性及知识的交叉性作了详细的介绍,理顺了专业内各教学环节之间的关系,对协调教学与管理的关系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工程管理;课程体系;课程关联性;课程交叉性

中图分类号:G423.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2909(2013)04000904

中国工程管理专业的开办可追溯到1980年,经过30余年的发展与演变,目前该专业的专业课程不仅包括工程技术基础知识,还包括经济、工程法律、项目管理等学科知识。中国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工程管理人才,因此,应积极推进工程管理专业教育的发展,进一步提升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科地位,建立完善的学科体系、知识体系和组织体系,对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活动进行深入研究。

目前全国有近300所高等学校开设了工程管理专业,从专业开设基础来看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普通高校在教育部 1997 年撤并部分本科专业过程中,把与工程管理专业方向相关的专业如建筑工程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管理、建筑技术经济和房地产经营与管理等进行重新组合,设立了工程管理专业;二是高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投资经济、建筑经济等原有专业的基础上,改设工程管理专业;三是少数高校在学科建设和师资力量并不完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考虑到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看好,市场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增加,也设置了工程管理专业[1]。由于这些原因,工程管理专业教育存在问题较多,特别是专业课程之间内容重复较多、关联性较差,造成本已紧张的课时资源的浪费。目前,中国关于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已有不少。陈建国[2]等从实践能力培养环节、实践教学的方式和实践教学的基本架构等三个方面,提出了针对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曾德珩[3]等提出了“技能—能力—创新”三个训练层次,并对实习、实验、设计等多个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优化,提出了工程管理专业未来发展趋势的合理化建议。许娜[4]等提出了工程管理专业计算机类课程的培养目标及其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提出“脉络式”与“自助式”的教学方法,并对案例教学的案例编制与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笔者主要就工程管理专业课程结构体系作了一些探讨。

一、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之间内容重复的知识点

招投标程序的相关介绍在建设工程招投标、项目管理中的采购管理、土木工程建设法规中的招投标法、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中招投标阶段的合同管理等内容中均有涉及。资金的时间价值在工程经济学、财务管理、建设项目投资与融资、工程造价管理、项目决策与评估等课程都有介绍。资金筹措与资金成本在财务管理、工程经济学、建设项目投资与融资、工程造价管理等课程中都有介绍。项目经济评价在财务管理、工程经济学、建设项目投资与融资、工程造价管理、项目决策与评估中的介绍内容基本一致。工程造价的构成在工程估价、工程造价管理中有介绍。项目投资的构成及投资估算在财务管理、工程估价、建设项目投资与融资、工程经济学、项目决策与评估课程中有重复。建设工程招投标的标价在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工程估价、项目管理中的成本管理、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中均有介绍。索赔管理在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建设法规等课程中均有介绍。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在工程经济学、项目管理、项目决策与评估、工程造价管理等课程中的介绍是重复的。方案的评价比选在工程经济学、项目决策与评估、财务管理等课程中均有涉及。设备更新的相关内容在工程经济学、项目决策与评估中都有介绍。质量管理在项目管理、建设法规中均有涉及。安全与环境管理在项目管理、建设法规中均有涉及。建设项目成本管理在项目管理、工程经济学、工程估价、项目投资与融资、工程造价管理中均有介绍。风险管理在项目管理、项目投资与融资、工程经济学、建设法规(合同风险策划)、项目决策与评估中均有介绍。进度管理在项目管理、工程造价管理、施工组织设计等课程中均有介绍。

二、工程管理专业知识体系结构

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工程技术和管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其知识体系的构建既要满足学生专业素养的要求,又要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围绕培养目标,形成工程管理专业如下五大课程模块[5]。

(一)公共基础课

公共基础课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基本技能的课程,它为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程奠定基础。总体上可以分为五大模块:(1)政治类基础课,如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基本原理概论等课程;(2)数学类公共基础课,如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3)英语类基础课程,如大学英语等课程;(4)计算机类基础课程;(5)实践环节类公共基础课,如军事训练及国防教育等。公共基础课虽然不一定同所学专业有直接联系,但它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以及为进一步学习提供方法论的不可缺少的课程。

(二)专业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是为专业课学习奠定必要基础的课程,是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必修的重要课程。该课程内容覆盖面较广,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知识广度,往往是专业课的理论基础。根据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基础课包括以下四大类:土木工程技术类、管理原理类、经济学基础类、法律基础类。

(三)专业课

专业课是根据培养目标所开设的有关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课程。 专业课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了解该专业的前沿科学技术和发展趋势,培养分析解决专业范围内一般实际问题的能力。 专业课的设置要坚持总体优化原则,精选课程内容,合并内容相近的课程。工程管理专业是管理学科和工程学科的结合,因此专业课应兼顾管理类课程与工科类课程。根据专业课与基础课相对应的特点,专业课同样应包括四大类:土木工程技术类、管理类、经济学类、法律类。

(四)专业实践类课程

专业实践类课程的设置,旨在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与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同,实践类课程培养的是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理论知识的学习与专业实践相结合,围绕能力培养目标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系统设计。工程管理专业实践类课程主要包括:工程管理专业认知实习、制图实习、测量实习、施工组织设计实习、生产实习、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五)选修课

选修课可以分为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两类。限定选修课主要体现专业特点,加深理论基础,体现本学科与相邻学科的关系,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自由选修课主要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满足学生个人兴趣和爱好需求,以发展和完善学生个性为目的。

以上五大课程模块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具体结构图如图1所示。

三、工程管理专业课与专业基础课之间的联系与结构

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的是具备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根据工程管理专业的这一培养目标,该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可具体划分为如下四大知识体系[6]。

(一)工程及技术知识体系

建筑识图、AutoCAD制图、工程测量是工程类专业课程的共同基础,房屋建筑学、建筑力学、土木工程材料、建筑结构、施工组织设计是专业理论基础课程,为土木工程施工及施工技术提供理论支持。它们将土木工程类的专业知识整合起来,为工程造价、土建装饰及安装工程概预算做理论与技术准备。

(二)管理学知识体系

管理学原理、统计学、运筹学等课程是对管理学理论知识的普及,为工程项目管理的学习做理论准备,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及建设项目招投标与工程合同管理是普遍管理学在工程管理专业领域的深化与拓展,研究如何运用管理知识和手段使工程建设增值。

(三)经济学知识体系

以财务管理为基础,掌握财务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建筑领域,对工程成本会计进行研究,支持可行性研究的财务分析。工程经济学是工程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掌握这一知识有利于进行工程投资与融资分析,进而开展可行性研究与建设项目评估的经济评价环节。

(四)法律知识体系

以经济法为基础,在延伸过程中逐一细分,从体现专业性的建设法规到工程合同管理,研究内容层层深入。

专业课与专业基础课的课程结构如图2。

四、结语

通过整理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以及专业课与专业基础课之间的结构,尽可能地查找各课程之间重复的知识点,以理顺专业内不同课程之间的关系,从而优化课程内容,避免专业知识点的重复,更好地利用教学资源,使本来有限的课时得到合理利用。

参考文献:

[1] 杜小武,胥卫平.石油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0(27):280-281.

[2] 陈建国,许凤.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1):89-94.

[3] 曾德珩,曹小琳.工程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1(1):119-123.

[4] XU Na, WANG Li, WANG Wenshun.The 3rd International Annual Conference on Teaching Management and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C].Hu Nan: China academic journals electronice press, 2012: 144-147.

[5] 王晓燕.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02 (4): 21-23.

[6] 王立国,高平.关于工程管理专业课程整合的思考[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7(3):92-94.[ZK)]

Research on the curriculum system structure and the correlation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ZHANG Mingyuan, GAO Ying, YUAN Yongbo

(Faculty of Infrastructure Engineering,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116023, P. R. China)

Abstract:

第8篇:英语土木工程论文范文

QS世界大学学科排行榜目前已扩展至30门独立学科。该学科排名指标包括五个方面:学术领域的同行评价,占40%;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占10%;教师/学生比例,占20%;教师的论文引用率,占20%;外籍教师和外籍学生的比例,占10%。

QS世界大学学科排行榜2014年涵盖五个大类。艺术与人文类(包括英语与文学、历史学、语言学、哲学等学科),工程与技术类(包括计算机与信息系统、化学工程、土木工程、电气与电子工程、机械与航空制造等学科),生命科学与医学类(包括农业与林业、生物科学、医学、药学、心理学等学科),自然科学类(包括地球与海洋科学、环境科学、地理学、材料科学、数学、物理学与天文学等学科),社会科学与管理类(包括会计与金融、传媒、经济学、教育学、法学、政治与国际关系、社会学、统计学等学科)。

2014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整体情况

纵观今年的QS世界大学学科排行榜,美国和英国的高校依旧占据着“半壁江山”,而且30个专业学科的第一名均为美英两国著名学府。其中,哈佛大学共有12个学科占据榜首,麻省理工学院紧随其后,在9个学科领域中拔得头筹。

在2014年QS世界大学排行榜中,中国的高等学府共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8所高校跻身26个学科的前50名。其中,清华大学的材料科学专业排名第10,为中国高校在今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行榜中的最高排名。

北京大学共21个学科排名进入全球前50,分别是:政治与国际关系(第21名)、哲学(第30名)、运筹学(第30名)、语言学(第22名)、药学(第38名)、心理学(第48名)、现代语言学(第22名)、社会学(第49名)、计算机与信息系统(第35名)、传播学(第45名)、物理学与天文学(第32名)、机械与航空制造(第40名)、化学(第15名)、生物科学(第37名)、会计与金融学(第30名)、数学(第30名)、历史学(第49名)、电气与电子工程(第36名)、材料科学(第28名)、环境科学(第34名)、经济学与计量经济学(第33名)。

清华大学共16个学科排名进入全球前50,分别是:政治与国际关系(第41名)、哲学(第36名)、运筹学(第35名)、语言学(第47名)、计算机与信息系统(第34名)、法律(第44名)、物理学与天文学(第48名)、机械与航空制造(第15名)、化学(第23名)、会计与金融学(第44名)、数学(第35名)、化学工程(第12名)、电气与电子工程(第12名)、材料科学(第10名)、土木工程(第20名)、环境科学(第11名)。

上海交通大学共3个学科排名进入全球前50,分别是:材料科学(第31名)、机械与航空制造(第33名)、电气与电子工程(第34名)。

复旦大学共2个学科排名进入全球前50,分别是:哲学(第17名)、语言学(第46名)。

中国人民大学的哲学(第44名)、中国农业大学的农业和森林(第43名)、北京师范大学的教育学(第43名)、浙江大学的材料科学(第50名)、同济大学的土木工程(第21名)也都跻身学科排行榜的前50。此外还有华东理工大学、天津大学的化学工程,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土木工程,西安交通大学的机械与航空制造等表现出了不俗的成绩。

另外,还有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的个别学科也显示出了较强的实力。

2014QS世界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科排名情况

在此次排名中,QS组织对全世界高校的电气与电子工程学科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排出了该学科的世界200强高校名单。从榜单中可以看出,英美高校以绝对优势占据排行榜榜首,在前10强高校中,美国占到4所(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佛大学),英国占到3所(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新加坡有2所(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瑞士有1所(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

近年来,我国高校电气与电子工程学科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我国大陆地区有13所高校上榜,分别是清华大学(第12名)、上海交通大学(第34名)、北京大学(第36名)、复旦大学(第51-100名)、浙江大学(第51-100名)、北京理工大学(第101-150名)、中国科技大学(第101-150名)、西安交通大学(第101-150名)、哈尔滨工业大学(第151-200名)、华中科技大学(第151-200名)、南京大学(第151-200名)、东南大学(第151-200名)、天津大学(第151-200名)。

第9篇:英语土木工程论文范文

收稿日期:2013-09-23

基金项目:北京交通大学土建学院2010年教学改革项目“材料力学课程双语教学研究与建设”

作者简介:梁小燕(1973-),女,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新型材料和结构力学行为分析的研究,(E-mail)。

摘要:随着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双语教学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文章介绍了北京交通大学材料力学课程本科双语教学实践的情况,对该课程双语教学目标、教学体系、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进行了总结和评述。通过双语教学,学生能深入了解国外大学同类专业材料力学的知识体系和内容,培养英语思维,提高正确使用、阅读英文原版专业技术书籍和参考文献的能力。

关键词:材料力学;双语教学;教学方法;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0;TB3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4)01-0091-03

随着教育国际化的发展,亟需培养具备国际合作和交流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因此,双语教学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和支持。教育部制定了多项资助国内外大学生互访的交流项目,国内外诸多高校之间也建立了互派学生学习的机制[1]。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双语教学还有待进一步实践和探索,还需要更多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笔者近年在北京交通大学材料力学课程进行了双语教学的实践探索,课程组在双语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和改进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材料力学课程双语教学目标和教学体系

材料力学是固体力学的一个分支,该门课是工科院校土木工程、机电工程、能源动力工程等学科的专业基础课。材料力学课程基础性强,与实际工程联系紧密。该课程要求学生既要深入理解基本概念、定律、方程、方法等,又要注重工程应用。双语教学的要旨在于借鉴国外大学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开阔教师和学生的视野,把握材料力学的英文逻辑结构和阐述方法,培养学生融合中、英文思维方式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备阅读英文学术文献的能力[2]。专业基础课程双语教学主要以英语为知识载体和交流工具,其核心仍然是课程专业知识而非英语本身。双语教学是手段,材料力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及其应用是目标。双语教学的首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了解专业知识的英语描述、表达方法和思维方式,其次才是适当提高学生英语交流能力。

二、材料力学课程双语教学过程

(一)双语教学的前期准备

教师在双语课程教学中起着核心作用。为提高教师的双语授课能力和水平,要求双语授课教师要有相关的出国经历或受过专门双语教学的培训,具备良好的双语授课的外语能力,并能熟练掌握一本原版教材的内容。笔者作为材料力学双语课程的骨干主讲教师,曾赴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进行长时间的访问研究,观摩了该校工程与力学学院材料力学课程的本科教学。该课程面向土木类专业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学时数为48学时,授课教师很注重公式推导、原理论证以及基本理论背景知识的阐述,同时也很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查阅资料及撰写报告的能力。借鉴英语国家的课程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从授课教师这一双语教学的核心着手,提高双语授课教师的综合素质,为双语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可靠保障。

对双语教学的教材,北京交通大学选择了国内外公认的材料力学课程优秀教材,即美国高校广泛使用的《Mechanics of Materials》,由Hibbler R. C. 编著,是多次再版的优秀原版教材。对选定的英文原版教材,笔者进行了认真的阅读和研究,做到熟练掌握其内容和思路。在讲授每章内容时有针对性地提供重要知识点的部分英文参考资料,同时推荐两本中文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书。选择教材时应注意中英文教材课程体系的统一性,而中英文教材内容难易程度上的差别则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取长补短来解决。

(二)双语教学的实施

双语教学并不是简单地将中文翻译为英文来讲解,实践中可将两种语言搭配起来使用,教学方式将更加灵活,对学生也更有吸引力[3]。目前国内双语教学形式主要有:英文电子教案与英文讲解配合少量中文解释;英文电子教案与中文讲解配合少量英文解释;英文附少量中文的电子教案与英文讲解;等等[4]。笔者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了英文电子教案,基本理论、公式推导用中文讲解,原理论证、算例演算用英文讲解。为便于学生理解,复杂的基本理论及公式的逻辑关系用中文详细讲述,之后再给出科技术语的英文描述。同时,为营造浓厚的课堂英文教学氛围,算例演算采用英文简单句式来讲述,授课过程中的提问、讨论等环节尽量使用英语。教学过程中密切结合学生的反馈信息,对学生不理解的难点和重点内容,多使用中文来讲解。

三、提高双语课程教学效果的方法

为了提高双语课程的教学效果,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尝试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和对英文思维方式的理解,提高学生在材料力学知识学习中应用英文的能力;同时也拓宽他们的学术视野,为其今后从事力学及相关专业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对比教学法

教材是知识的主要载体,其章节结构体现了著作者知识体系的思路。力学课程内容繁杂,中英文力学教材在侧重点、知识的难易程度方面不尽相同,即使主要的知识点相同,其论述思路也有所不同。为了让学生明确学校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同时也了解欧美大学力学课程的思路和特点,授课教师应在讲课中适当并适时地对中、英文教材的知识体系予以说明。同时,也建议学生将中、英文教材的内容对照起来学习,便于理解英文教材的思路和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二)调研学习法

对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教师应尽可能地多搜集一些中、英文素材,包括背景资料和工程应用资料,向学生介绍其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也鼓励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调查研究,激发学生在重要知识点上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提高其学习的自主性。如个别学生搜集了生活中发生的基本变形及组合变形构件的资料,并进行了不同工况下变形形式的对比分析,这对他们理解相关知识十分有利。对学习中积极互动的学生在平时成绩的考核方面予以肯定;对用英文撰写学习报告的学生则给予更多的奖励。

(三)写作训练法

英文写作是学生的弱项,双语课程教学有助于提高其英文写作能力。对于重要知识点,应要求学生精读原版教材,熟悉英文教材阐述力学知识的思路、语言和方法,向学生适当介绍欧美学者撰写的有关研究论文,鼓励学生查找和利用相关英文文献,撰写针对有关知识点的研究性小论文。笔者所在学校部分对力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进行了大胆尝试,撰写了研究性小论文,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这种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将英语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能力,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其创新思维。

(四)激励思考法

参加材料力学课程双语教学的学生是大学二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应鼓励他们与教师用英文交流,在作业、报告和考试中使用英文;教学中,教师也应激发其在专业知识学习中主动使用英文和了解英文思维方式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从中、外教材的对比中提出新的问题或新的观点。

这些教学措施增强了学生英文思维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和创新思维,也为学生的进一步深造提供了良好的训练机会。

四、双语教学效果评价

双语课程的考核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为主,辅以使用英文的能力。考核采用百分制,主要包括期末考试、课堂表现和作业部分、实验部分等三方面的内容,分别占总成绩的70%、20%和10%。双语教学的试卷为纯英文试题,考察的知识点及深度和中文教学班级尽量保持一致。学生与教师的英文互动、英文完成作业、提交课程的英文学习报告等,均由授课教师根据其表现及完成情况适当予以加分,以鼓励学生自觉、积极地参与双语教学过程。

以北京交通大学2011级机电学院材料力学课程双语教学班的43名学生为例,他们的成绩符合正常的分布规律。与未参与双语教学的学生相比,前者的优秀率和不及格率均低于后者,两者的良好率、考试通过率和最高分则比较接近;双语教学班92%以上的学生通过了考试,18%的成绩达到优秀。平均成绩有一定差别,相差3~6分。这说明参加双语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略好于其他班级学生。可见,在保证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双语教学同样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期末对材料力学双语教学过程进行了考评,考评共有10个评价标准,包括教学态度、教学法、授课效果、辅导答疑、实验、作业等方面的内容,双语教学评教综合得分为98.56分,居全校评教的前20%。这一结果说明学生对双语教学是肯定的,对授课教师的教学效果是认可的,材料力学课程双语教学实践是成功的。

五、结语

材料力学课程是土木工程、机电工程等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笔者近年在北京交通大学机电工程专业进行了材料力学双语教学的实践。教学中借鉴了其他课程双语教学的经验,在保证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材料力学课程双语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双语教学,学生深入了解了国外大学同类专业材料力学的知识体系和内容,亲身体验了英语教学过程,培养了英语思维习惯,掌握了课程专业内容的英语表达,提高学生正确使用、阅读英文原版专业技术书籍和参考文献资料的能力。同时,双语教学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应用水平和获取国外新知识的实际能力,这是大学基础英语学习和专业英语学习难以达到的。当然,双语教学方法以及其他配套教学环节还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査建中. 论工程教育国际化[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8 (5)8-14.

[2] 毛军,梁小燕,等. 流体力学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 高等建筑教育, 2011,20 (4)120-124.

[3] 杜文风. 结构力学双语教学实验及评价体系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 2012,21(2)51-54.

[4] 周亚丽. 高等学校本科双语教学模式的探讨[J]. 科技信息, 2009 (22)401-402.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bilingual teaching in mechanics of materials

LIANG Xiaoyan, ZHU Ying, MAO Jun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4, P. R.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