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牛郎织女教案范文

牛郎织女教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牛郎织女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牛郎织女教案

第1篇:牛郎织女教案范文

我国的新课程标准明确了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必须在师生良好互动的基础上,对学生的个性和情感发展进行关注和培养,实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语文教学中关注情感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和个性,为学生创造出自由宽松的教育环境。情感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身心发育更加完善。情感教育能培养学生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优秀道德观念,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增强审美能力。

二、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

(一)情感导入营造恰当气氛

初中生处于成人与儿童的分离期,此时自我意识强烈、叛逆心理严重,在情感和理性上亟需正确引导。强迫性的灌输不能吸引初中生的学习注意力,巧妙的课堂导入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第一步。教师要精心设计教案,导入时充分考虑初中生的认知基础和理解能力,以情感为切入点,以情感人,才能震撼学生心灵,调动学生的情绪,使他们自觉的沿着教师的情感预设,走入课堂。例如,教学《卧看牵牛织女星》时,教师可以自己或者让学生朗诵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一文,教师启发:在浩瀚的天际,还有哪些奥秘呢?真的存在牛郎织女星吗?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相关的天文知识———《卧看牵牛织女星》。学生都熟悉牛郎和织女的故事,诗朗诵加深了浪漫主义色彩,加强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热爱情感。

(二)巧借教学手段,创设最佳情境

现代先进教学手段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因为语文教学素材十分宽泛,文学作品是通过文字生动的描绘人物、书写历史、展现生活,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画面将教学内容立体、形象的呈现出来,创造出与作品相符合的氛围,帮助学生理解作品意境,感受到强烈的情感震撼。例如在讲授《桃花源记》时,可以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图片,配上优雅的古筝曲,让学生配乐朗诵,学生在婉转清雅的乐曲中,观赏着田园优美宁静的画面,聆听着陶渊明脱俗高超的诗句,自然体会到了恬淡祥和的意境,增强了对自然的热爱和高尚的向往,实现了课堂情感的升华。

(三)以情动人,进行情感熏陶

初中语文教师的情感教学,要以教材的特定要求为基础,以学生的的情感体验为主线,为学生创设出教材作品的特定情境中,一切教学手段和设计,都必须通过教师这个主导因素发挥作用。教师在课堂中,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变化和情感体会,教学内容要联系学生生活,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和互动,实现精神上的陶冶。例如在《背影》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体会“父亲”动作细节,教师先声情并茂地谈父母对自己的爱的故事,使学生陷入自我感受、自我反思、自我感动的课堂氛围中,由学生再谈自己的真情实感,领悟父母恩情的伟大,引领学生学会珍惜。这是语文教学的目标要求,也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灵魂净化的重要手段,实现了初中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统一。

(四)通过实践加强情感体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充分发挥出情感教育重要作用。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与理解能力。而其主要学习内容除了包括口语表达、阅读、写作、语言理解等方面之外,还包括情感培养。语文知识的积累,仅靠课堂上的时间是完全不够的,更多的是要靠生活中的实践与体验。教师主要起到的就是积极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践。我们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语文知识,不仅包含内容众多,而且涉及范围也非常广泛,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够将课堂上的知识进行吸收,从而得到真实的情感体验。所以,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实践才是检验学生情感教育效果的最主要方式。

三、结语

第2篇:牛郎织女教案范文

生成性教学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向主动的探究者,改变了以往学生单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的一种崭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在生成性教学中,学生逐渐养成一种自主探究的习惯,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如何来解决,改变了过去等着老师给他们讲解的恶习,懂得学习科学不应只着眼于书本,而应更深一层地去体验,从而在学习中形成一种勇于创新的优秀品质。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生成性教学的课堂实现

1.多种手段,促使学生生成资源

生成资源不会凭空产生,它需要“温床”的培养,这“温床”就是优化了的学习环境。比如多媒体课件,这是集电光、电声、图形于一体的媒体环境,能多重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这样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容易产生新想法、新问题。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如组织学生跳出书本,走出教室,关注社会,去田野,去工厂,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兴趣,诱发生成资源。在教学《果实和种子》时,我搜集了一段关于种子萌发过程的压缩片,通过观看种子萌发的情形,让学生感受到和其他生物尤其是动物一样,植物也时刻发生着生长变化。从学生们观看时发出的咿呀的惊叹声和他们看完后抑制不住要发表感慨的神情中,我知道他们已经对植物生命的探究有了莫大的兴趣,接下来种植种子、观察植物成长过程的活动就非常顺利的开展了。又如《我们周围的土壤》一课中,我带领学生在校园里寻找并研究土壤。在观察之前,我提出了几个问题,使观察更具有目的性:观察土壤的表层,你有什么发现?用小铲子、小木棒挖一挖,你又有什么发现?观察土壤里植物的根,量一量一棵小草的根有多长?找一找土壤里都有哪些小动物,它们都生活在土壤的什么地方?关于土壤,你还有什么发现?提醒学生及时记录,并注意安全。观察结束后,回到教室交流汇报观察结果。通过这次户外观察,学生不仅获取了书本上要求了解的内容,而且更亲近土壤、关心土壤,还学会了如何观察、记录、交流,从而形成在平时生活中细心观察、积极动脑、热爱自然的优良科学品质。这些都不是在教室里想象能生成的。

2.精心预设,搭建课堂生成温床

预设与生成是矛盾统一体,要生成首先要预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设计时,我们在每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旁边另外开辟一栏──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应对策略,根据自己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特征等的预先深入的了解,充分预想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问题,然后将解决每个问题的应对策略附于其后,甚至设计几个不同的板块,这几个活动的板块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随时穿插、变化。上课时,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随时把握课堂的亮点,不断捕捉,不断调整教学,机智生成。溧阳市东升小学的史振华老师执教的《认识液体》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探究水、油、酒精这三种液体流动快慢的这个环节时,教师没有限制学生探究的方法,而是提供给学生一些材料———吸管、滴管、杯子、试管、流速板、小纸花等,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法,再用自己设计的方法进行实验,汇报实验结果。这些材料肯定是教师精心选择的,在课前已经设计了几种探究液体流动快慢的实验方法,心中已经有答案了,将这些材料全都提供给学生,让他们自己选择材料设计、实验,学生的想法可能很多,但都是在教师的预案之内,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又不失教师的指导性。

3.张扬个性,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对事物的质疑也是一种生成资源。问题意识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这需要教师首先能营造一个宽松的质疑环境,并能保护学生的质疑欲望,适时指导学生的质疑质量。当学生质疑成为习惯时,他们就会不断地主动接受知识,保持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是极其重要的。所以在我课堂上,我经常问的一句话是:还有什么问题吗?在执教《星座》一课时,我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提出问题并讨论。有个学生突然站起来问道:“老师,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在阴历七月初七鹊桥相会,这是真的吗?”话音刚落,教室里传来一片笑声。我想,这位学生能敢于提出问题,并能勇敢地说出来,这个态度是好的。所以,我首先对他的质疑态度表示了肯定,接着,我提出了一些相关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这个传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牛郎织女星分别在哪?两颗星之间的距离是多少?这个美丽的传说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经过查找资料、分析、计算,将问题解决了。这使学生既意识到要尊重别人的质疑,也体会到个性张扬的魅力,更促进了课堂的生成。

4.学会捕捉,巧抓动态生成契机

学生是灵动的生命体,在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情境中,往往会不经意地出现一些亮点。这些亮点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芽、瞬间的创造。面对这些生成性的资源,如何及时捕捉,让它成为教育教学的契机,而不是夜空中一颗美丽的流星?我们教师必须用心倾听、及时捕捉以及充分肯定,让智慧闪耀光芒。在《研究磁铁》一课中,当学生探求出一块磁铁有两个磁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这个性质后,预备下一个环节,而这时有一位同学却不当心把一块条形磁铁摔成了两段,学生的注意力一会儿被转移到这块摔断的磁铁上,都在等着我怎么批评这位同学时,我及时抓住了这一时机,没有去批判这位不当心的同学,而是反诘其他同学:这块摔断的磁铁还有南北极吗?怎么去判断呢?学生探求的愿望又一次被激起。又如在执教《把固体放进水里》这一课时,学生将各种固体放进水里,探究固体沉浮的原因。在讨论中,很多学生认为有些东西会浮是因为这些物体很轻,而有一位学生却认为:“东西会浮是因为它很重。”这让我很惊讶,我让他解释一下。“船是铁做的,很大很重,却会浮。”学生都很吃惊,但是不得不承认他是对的。我作为教师,是不是应该马上纠正、讲解呢?我想,再多的讲述还不如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来的好。我发给每组一块橡皮泥,小组讨论合作,想办法使橡皮泥浮起来,结果大多数小组都能想到做成船状能使橡皮泥浮起来,接着再来讨论船很重却能浮起来的原因就容易多了,而那位学生的观点也就没人认可了。虽然这位学生的观点不正确,但是我抓住了这个机会,使学生的思维得到碰撞,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使课堂更高效。

5.智慧宽容,点亮课堂和谐之光

叶澜教授提出: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把学生看作“对象”、“主体”,还要看作教学的“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呈现者,对话的提问者,学习的指导者,学业的评价者,更重要的是对教学过程中呈现信息的“重组者”。生成性教学不可能在教师霸权下存在,教育民主才是其生存的土壤,而平等互重、宽容妥协正是教育民主的基本要求。教学活动中的各个主体都是平等的存在,任何学生不因自身家庭背景、种族、相貌、性别、个性及学习成绩的不同而受到区别对待,每个学生都应受到尊重。教师要善于倾听,善于观察,运用体态语言鼓励学生大胆表述,特别关注倾听中与学生的“对话”方式,帮助学生完整、清晰地表达。教师评价时,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求知欲,能和学生平等交流。对于教学中不同意见,师生彼此之间必须以宽容妥协,不发生对抗冲突为原则,才能保证偶发或相异观念向新意义的方向生成。

三、生成性教学的几点注意

1.关注生成资源的价值

在课堂上,学生涌现出来的想法、问题千奇百怪,但是教师不能一味地跟在学生后面跑,必须把握住探究的方向,把握正确的“度”,分清哪些是有价值的,哪些是无意义的,捕捉那些对课堂教学有利的生成,摒弃那些无用的生成,既要考虑到适应全体学生,也必须适应特殊群体,适合教师本身,这样才能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使课堂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2.不为了生成而生成

在一些教育环节中,内容相对简单,之间的联系比较明确、简单的,就没必要为了生成而生成;另外,一些偏离教学目标的生成,也没必要为了生成而生成。以往的教学形式过于单一,从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现在的教学很可能会走到另一个极端:过于注重活跃的形式而忽略了目的所在。现在的许多课堂成了教师的“表演课”、“作秀课”,表演流于形式,也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没有深入地考虑到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并不是所有的教学行为都要进行生成性教学。

3.课后反思及自我提升

第3篇:牛郎织女教案范文

【关键词】网络资源;课堂教学;教学模式;优化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已成为时代的呼唤,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在中学教学中,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重、难点,而且改变了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从单纯地讲授知识转变为设计教材,引导学生学习;学生从单纯地接受知识转变为自主学习,开拓智力、发展能力。如何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改革教学模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优化课堂教学呢?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新课程改革对教学目标的要求相对传统教学有很大的区别,不仅要实现传统的知识与能力目标,还要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学目标改变后,广大教师不但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还要注意改变自己的教学手段。如何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其自主学习,改变老师的传统教学方式,提高教育学的效率,充分实现教学目的呢?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

1.引导入门,激发兴趣,拓展知识

如何激发兴趣呢?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和所教内容有关的资料,包括一些视频、图片、好的课件、动画等,然后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加以整理,制作成一个精美的多媒体课向学生展示。由于课件集文本、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于一体,能打破时空限制,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图文声像并茂,生动形象感人,能为学生的学习创设生动情景,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天上的街市》一文时,有语文老师通过网络搜索出一些优美的图片,运用多媒体课件来展示课文内容:把人间的万家灯火与天上的星星交相辉映,牛郎织女骑牛跨过天河自由来往、提灯闲游等课文内容化为四幅生动的图画:灯星辉映图、繁华街市图、骑牛来往图和提灯闲游图,再加上纷呈的色彩、生动的动画、配乐的朗诵,使学生耳目一新,身心愉悦,对课文学习的兴趣自然而然就被诱发了。这样,把学生的视野从课内引向课外,知识面得到了拓展。通过这一堂多媒体课,让学生意识到:课本之外还有一个庞大的资源宝库未被他们有效利用,那就是网络资源。

2.提出目标,引导自学,完成教学目标,并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

网络以其强大的资源储存向人们快捷地传递着各种信息,内容多,容量大,它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更广阔的学习空间,而且让学生在利用过程中,经过查找、筛选、比较、综合、分析,从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为学生的自觉学习提供有效途径。但网络对农村中学生来说还是个新生事物,对于“新手上路”,教师在引导自学时必须根据学习任务设置相关问题,学生以小组协作为单位,以提出的问题为学习目标,让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在网络上去搜索相关资料来完成相关目标。学生通过展示各自的成果相互学习,最后老师给予指导和点评,让学生有成就感,掌握知识的同时对学习产生兴趣。

3.通过新的教学模式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讨论交流,学生独立学习的成果得到共享和砥砺,学习的遗留问题会得到学习伙伴的充分关注和帮助,棘手问题会通过协作学习而迎刃而解。合作学习促使同学之间互相激励,互相促进,会形成班级群体互动局面。课堂教学的这种网络式、辐射型的结构,很能体现学习综合性的特点,我们可根据学习的“主题”,把知识传授、能力训练、智力发展和思维情操陶冶熔为一炉。新的教学形式,师生积极性双边调动,课堂教学变得立体化,空间充实,时间紧凑,发挥出多功能的作用,教学效率会得到大大提高。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在通过有关的视频、图片 、新闻等加强学生的社会意识环境保护理念等等,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改变教学模式,提高学习效率

传统的师生观认为,教学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而现代师生观认为,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师生关系是民主的、平等的。高科技带给教育的不仅是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改革,而是抱括教育观念与教育模式在内的一场历史性的变革,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的立足点,应该是高科技与教育改革的结合部,应该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实现教学上的三维目标最佳结合,努力创造高效课堂。

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

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我们可以在不影响讲授知识难度和广度的前提下,利用网络资源改变知识的传授方式。我们通过分析学科内容,确定学习“主题”: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新教材编排意图,对学科内容进行分解,对整个训练序列和教学单元进行目标分析,再根据学习内容/教学目标二维层次模型,确定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创设展示情境,便于意义建构:传统的教学往往将学生与生活中的现实问题隔绝开来,这种隔绝对意义学习构成一定障碍。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和丰富的网络资源,创设现实情境,有助于学习意义的建构。因此教学时要创设与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提供信息资源,供其学习探究:传统的教学往往把大量的时间用于组织和讲解教案上,而信息时代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应为学生学习本主题提供所需的各类信息资源,提示各类信息资源在本主题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提示还可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源,告知如何获取、如何有效利用这些资源的方法。设计学习方法,确保主体地位:学习方法的设计,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的三个要素,即发挥学生的首创精神、将知识外化和实现自我反馈。把一些从网络上搜索的资料,合理的安排到自己教学设计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这样就可以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进一步提高老师的教和学生学的效率。

2.通过对收集的网络资源加以整理,结合老师的教学经验,对所教知识的呈现方式加以改变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传授知识;教学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学校培养的应是知识型、模仿型的人才。所以老师对知识的讲解时往往是直接呈现,老师加以分析学生记笔记,课下学生做一些练习对所学知识点加以理解和掌握。而新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则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构建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并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也即将知识“外化”;还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也即自我反馈。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的立足点,应该是高科技与教育改革的结合部,应该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实现教学上的两个重心转移和两个最佳结合,也就应该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当前教学亟待要改革的问题紧密地联系起来。事实上也证明:基于网络的教育环境,为现代教育理论所创设的教育情境的实现提供了可能,而信息时代的到来,传播和确立新世纪的文化价值观念,教育理当责无旁贷,因此,教育也必须改革旧的模式,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为塑造未来社会人才所必须的品格、能力、思维与行为方式肩负起应有的责任。

三、对网络资源要精挑细选,合理利用

有权威人士指出,计算机网络的最大教育价值在于让学生获得学习自由,为他们提供了可以自由探索、尝试和创造的条件。确实如此,计算机网络化教室,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很大的时空自由度,它不仅可支持个别化教学,还可用于班级集体化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在教学中发挥网络的积极一面的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网络教学中,能使教学容量增大,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的接入,使教学内容的容量又几何级的增多,面对如此丰富的信息,教师要要有信息资料搜索和处理能力。

2.我们不是片面地追求教学手段的先进,更重要的是根据学生自主发展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网络教学效果如何,手段的先进性当然重要,但是,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则更显得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