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现在,真的很怕看到农民工的新闻,因为在潜意识里,在习惯性反应中,一看到农民工3个字,最先想到的就是“讨薪”,继而便是跳楼秀、跳桥秀、开胸验肺、断指表清白、违法讨薪等一系列词眼。在年关将至之时,本应该皆大欢喜的,你好我好大家好,可在有关农民工的新闻中,甚至在他们的人生字典里,不知道还有没有喜庆的词汇?
看到“河南2名讨薪民工在政府大院内被包工头刺死”的新闻,我还是点开了,尽管我害怕有一天我会对这些事情习以为常,对其漠不关心,甚至认为其自在情理之中,那是一种千万次习惯的锤炼强制性注入我心中的一个现实概念,而这概念,又不仅仅是灌注到我一个人的脑海中,我能想像到那可怕之处。可我,依然想在我还没有麻木之前,还不至于沦为看客之时,发出一点自己的呼声:救救农民工!
农民工讨薪如此艰辛,像情节起伏的小说,更像跌宕起伏的汹涌波涛。看过一本书,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笔者想,如果农民工是铸就钢铁的原材料的话,那么其讨薪路途足以让其炼就成这个世界上最好的钢铁。老板错了,他们不给工钱,他们恃强凌弱,他们应该挨骂,但同时,更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需知,我国劳动法就明确规定,出工获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连最基本的都不能保障,作为农民工,他们还敢有所奢求么?
早年,父母做生意,早出晚归,但在学习方面对我很严格。虽然我能保证在班级名列前茅,但父母还是不满意。父亲的皮带,母亲的痛骂,渗透了我的记忆。父母对我学习上的重视和对我生活上的关心是成反比的。有位同学打电话找我,打到了父亲的手机上。父亲很生气地说:“你找她,打到我这里来干什么呀?我们家长只管赚钱,她在哪里我又不知道!”想和父母说说学校里发生的一些事,但一直是奢望。所以虽然那时我还小,但懂得只有好成绩才能让父母注意到我、疼爱我。那是我惟一的倚仗。
后来父亲遭了车祸。在住院的日子里,父亲觉得像以前那样早出晚归地奔波过日子,太没意思。他觉得人生就是应该纵情声色,应该去享受。出院后,父亲完全变了一个人。他在外面花天酒地,店里就剩母亲一人忙里忙外。父母之间吵架打架是家常便饭。整整半年的时间,每天晚上熄灯后,我躺在床上,默默地流泪。我很爱我的父母,不管他们给我多少伤害。我不想他们分开,却也没有办法解决。一边是在学校里春风得意的好学生的生活,一边是家里缺少爱和信任的日子,我在清醒与幻梦的夹缝中,痛苦与快乐。那时对周围的人,我没有信任。我常常想,像父母这样曾经白手起家、一起奋斗的夫妻,都会有背叛和抛弃,那陌生人又如何信任?
有一段时间,我总感到胃肠不适。医院检查后,说我是过敏体质,胃肠出血。后来我转院到外地求医,在住院的几个月里,父母没有陪在我身边,他们有自己要忙的事情,就顾不得我了。我就一个人在异地待着,还要顾及迫在眉睫的中考。我一直很感谢病房里的其他病友和亲属,他们明白我的艰辛和不易,常常帮助我,为我挂盐水瓶,晚上为我盖好被子,替我买盒饭。我和他们聊了许多,也正是那段远离家的日子,让我有了难得的清静。也是那时,我开始真正地长大。可能我并没有懂得多么深刻的道理,但我真的变得懂事了。我知道,我那破碎的家庭,只是世间的一个小小部分,虽然是不幸的,但我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我要勇敢地迈出走向光明的第一步。虽然我一直是个缺少爱的孩子,但是缺少并不能压抑我对它的渴望。
关键词:发散思维;逻辑推理;情景;角色;战例
做题时切记不要见一个空就非要填写一个空,这样会缺乏全局观念,往往导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失去思考的大方向,还浪费了时间。怎么办?
做题时要先易后难,先完成容易的有把握的答案,这样可以增强自信心。同时,也对整个语篇有了大意了解,了解了文章大意,就有了大致的思考方向,不至于“跑偏”,能再集中精力解决难点。
如同语文的写作一样,各句各段都是围绕着一个中心在组织,不是随便地堆砌在一起的句子“开会”。所以,首字母填空不能剥离主题而孤立思考,这就要求我们不能仅盯着首字母苦思冥想,要围绕中心在上下文的情景中寻找逻辑关系,再结合首字母思考,来“搜寻”战机。同时还要让自己进入文章角色,设想你就是本文作者,那么在那种情景下,你该如何使得行文通顺合乎逻辑?看如下战例:
战例一:难亦固定搭配,易亦固定搭配
最难是说你的记忆中就根本没有这些个固定搭配的库存,当然纵使你想破脑袋瓜子也是想不出来的。最容易是说你对那些搭配很熟悉,答案可信手拈来,瞬间秒杀之。甚至你都不知是如何想到的,答案就有了!有没有?
所以,你要积累,让自己的库存充足,方可做到游刃有余。
战例二:首句放是进攻路线,收是归营号角
首句是中心句,为下文的所缺词的获得指明了思考的聚集点,通常不挖空。倘若中心句挖空,那么就可从下面展开的信息中综合归纳得出结论。所以,这个位置的挖空一时得不到答案,可先放一放,试着从下文中综合相关信息得出结论。看战例:
Tea is very i 1 to many people.For them a day start with a cup of tea.Some people think that if morning tea is bad,their day will be bad.Drinking tea is a special event every day.
空1,就要综合下面的信息,再结合首字母的提示可得到结论:茶对许多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important)。
战例三:破译关联词密码,捋顺上下句的关系
文中的关联词承载着重大信息线索,也为思考指点了方向,为思考提供了一个借力点。如because/so表示了上下句之间的因果关系,though/but表示上下句之间的转折关系,or表明了上下句之间的选择关系,and表明了上下句或上下词之间的并列关系。还有first/then/after/before/at last/finally也表明了上下句之间的顺序关系及并列关系。因此,从这些关联词中就可得到需要的信息。
战例四:明确代词的指代,准确梳理信息
文章中的代词前指什么,后指什么,明确代词的指代后,有助于把文章梳理清楚,给所缺之词一个有效正确的思考。看战例:
Do you know what an Indian mum would like to teach her grown-up daughter?It is nothing other than how to m ___1___a cup of tea.It is the first lesson in cooking that a mother may give her daughter.A g 3 may not want to go into the kitchen ,but her mother will tell her,“You should at least know how to make t 4 .”
It is the first lesson in cooking 句中的It就是前指how to m 1 a cup of tea;含空3一句中的代词her,就是前指空3的答案:A girl.
战例五:答案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有些答案就算是挖空心思你也一无所获,可有时,答案就在文中!那么你就放一放当前的题目,向下读,留意伏笔,找出潜伏的信息,会有事倍功半之效。看下例:
Do you know what an Indian mum would like to teach her grown-up daughter?It is nothing other than how to m 1 a cup of tea.It is the first l 2 in cooking that a mother may give her daughter.A g 3 may not want to go into the kitchen,but her mother will tell her,“You should at least know how to make t 4 .”
含空1句子中有一个make,含空4的句子中含有一个tea,它们就是相辅相成、相互为用、联手双赢的代表。
所以,要充分挖掘潜伏的信息,让它们为我们所用。
战例六:没有无缘无故的存在,不要放过任何文字
…She is our(1)E teacher. She has(2)1 hair.She loves(3)m .She often sings for us.
空(3)答案为music.当时有相当大的比例的学生想当然地答成了me,分析可见,最后一句就没有看下去,典型的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可见脱离了情景,答案的获取就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没有无缘无故的存在,不要放过任何文字!
一、要望风而动,勿望风而逃
有些好新闻是可以预见的。这些新闻有可能还没有成为现实,但已经开始以信息等方式出现。例如笔者采写的新闻《百户慈善建房》。当时,我发现这条线索是在市政府的工作报告上,其中提到,当年市政府为百姓办的十件实事之一,包括为农村品困户开展百户慈善建房项目。记者敏锐的感觉到,如果把这条新闻跟下去,一定会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由于记者在平时的工作中,经常下乡采访,了解农村还有很多因病返贫的农民家里住房困难情况。如果政府真的为他们盖上新房,那一定是政府做的最贴心的民生工程。为了跟踪这条新闻,我多次联系该项目的实施部门市慈善总会,先后跟随他们到阜蒙县、彰武县去走访,从项目之出的走访到盖房再到入住,在半年的时间,记者根据项目的进度先后报道了10余篇,这些系类报道最终在全市反响热烈,同时在当年的好新闻评比中也被评为了辽宁省新闻奖连续报道类一等奖。试想一下,如果对当初政府报告中的这句话,记者看见后没有当成一回事,也就不会有后来深入的采访报道,更不会获奖,那么记者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个好新闻浪费掉了,并与辽宁省新闻奖失之交臂。
二、要见微知著,勿走马观花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是说人之短视。在新闻采访中,也常存在这样的情况。以笔者采写的电视专题《新农保开创农民新生活》为例。当时,记者本来是去报道“阜新市正式启动新农保”会议的。记者在会场发现,国家做出的新农保政策,是颠覆我市农村居民养老的一个重大举措。如果深入采访,这一定是个不可多得的好新闻。新农保是全体农民都非常关注的大事,即使放在全国的大环境来看,这条新闻也是有代表性的。于是,记者立刻深入到韩家店镇农户家里,逐门逐户地进行采访,采访越深入,就越发现国家实施的新农保政策深日人心。最后,记者制作了这个题目为《新农保开创农民新生活》的专题片,不但为阜新市新农保政策的铺开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要知己知彼,勿不求甚解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记者采访前,一定要围绕针对采访对象提出的问题下足功夫,否则,不但会影响到采访效果,甚至会被对方耻笑,甚至拒绝采访。下面的这个例子,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美国用原子弹轰炸日本长崎、广岛以后,一些外国记者来延安,总是要宣扬原子弹的威力;有人还借此说我们不能和打仗,因为有原子弹的美国会帮助。有一次,一个美国记者找到,问道:“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的两颗原子弹,威力简直是毁灭性的,给日本造成的损失太可怕了,实在无法形容。你听说了吗?”
以极其轻蔑的口气反问:“是吗?有这种事吗?不知道。”
那个记者没有领会彭总的意思,反而惊讶起来:“哎呀呀,你怎么这样闭塞,这样无知,连这么大的事都不知道?!”
微笑道:“不是我无知,而是你太愚蠢了;你的愚蠢才是我真的不知道的、没有料想到的……”
那个记者遭遇到的尴尬就出在了他的提问上。我认为,一个弱智的问题,足以毁掉一次重大的采访。而一个充满智慧的提问,也足以拉近记者与采访对象的距离,给自己的新闻锦上添花。
余与爱人结婚时,正值“史无前例”时期,双双为中学教员。那时,既要老老实实接受改造,又要把那些啥都干就是不读书的小将拢起来上课,一天到晚无半刻闲。于是,当时在无言中行成了一个约定:谁早回家,谁就做饭。
几十年过去,昔日的小伙子已成白头翁,大姑娘已作了奶奶。但是结婚时的那条约定,虽无人重申,却一直坚持着。余无论为“白丁”干部,还是头顶“乌纱”,始终坚持下橱,若干年如一日。说不上“模范”,却也尽心尽力。
其实,余自儿时便学习做饭,父母外出谋生,余与妹妹常常自己在家过日,习惯成自然,做点家常饭菜,真是手到擒来。不过,余并非能任劳任怨者,也有不痛快甚至十分来气之时。
家里人多,又频有亲友来往,一餐饭五六样菜是少不了的,若遇年节假日,就更繁杂了。有时,余从早上忙起,到中午高高兴兴地把一桌饭菜端了上来。众人上得桌来吃上几口,老伴便说:这个菜太淡,没滋没味,难吃!按理说,余非专业厨师,饭菜熟没问题,哪里谈得上色、香、味、型,某个菜难吃乃自然之事,于老伴的话不应计较。但不知为何,每每此种时刻,余心中便猛地冒出一股不快,甚至曰:“你自己做呀!”
余修养虽然不高,但也并非小肚鸡肠之人,却为何容不得老伴的几句话呢?经几多思索,似乎想出了原由。作一桌菜,实非易事。拆菜,韭菜、豆角一根根拆,如数千百;葱蒜一颗颗扒,来不得半点含糊;去皮扒瓤,手软指痛。切菜,一刀刀如爬万里长城。待到上锅,油、盐、酱、醋,不能一样忽缺,且要恰到好处……手段之繁,环节之多,常使做饭者晕头转向,待上桌时便无食欲了。上得桌来,本己劳累,听人挑菜味不佳,来不及冷静便生一念:挑一菜味何其容易,全不念一桌菜之难为乎?此念一生,气焉能顺!
道理是从生活中产生的,生活琐事里常寓有大道理。从一桌菜与一菜之味,余想到,工作中类似的事。
作为领导干部,常常是“品菜”者。上级交办起草一份文件。作为领导,常常是召集几个人,议论一番提纲,再谈谈自己的意见,然后交由下属去起草。下属三五人,认认真真。找资料,埋头文山书海,深山寻宝,大海捞针,不惜头昏眼花。开座谈会听意见,大家七嘴八舌,众说纷纭。会后梳头理绪,归纳整理,去粗取精,不辞含苦茹辛。待到动笔,或灯下冥思,或夜不成寐,竭心尽智。十天半月,交出初稿,似一桌菜端了上来。
领导看了稿子,往往这里不称心,那里不如意,甚至决定推倒重来。此时此刻,起草者心中的滋味便不难猜度了。余并非主张凡付了辛劳,成果就一定优异,领导只能肯定。起草一份文件,特别是重大文件,谈何容易!磨上一月两月,修改十遍八遍,甚至几度重起炉灶,是常有的事。但是,若领导者全不念下属艰辛,只是一味简单否定,那就是只论一菜之味而无视做一桌菜辛劳了。领导者若能体察下情,该褒则褒,该否刚否,褒之诚恳,否之有据,多些建设性意见,多些勉励,那么,即使推到重来,下属之心情恐怕就不同了。
召开各类会议,是机关之常事。开一次过百人之会,领导主要是确定会议要解决的问题,组织会议材料、报告,指定与会人员等繁杂的会务,当然是下属的事。会议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组织不周之处,或某与会者未领到材料,或座签摆放不妥,或有人外出用车不便……这些事领导得知,多有心中不快者。甚至将办会者找来,数落一番:“又不是第一次办会了,怎么连这等小事也漏洞百出!”差错已出,办会者自然难以辩解,然心中不快、不服之意显而易见。何也?品“一菜味”易,做“一桌菜”难矣!
开百人大会,报到、接站、接飞机,无白天、深夜,夜以继日;此人要早到,那人要晚走,住房、车票改了又改,不厌其烦;分住房、送材料,错一人不可,兢兢业业;摆座签、排座位,学问多多,稍不留神就有人心中不快,战战兢兢……这一桌“菜”,非亲历者难解其中之味。
领导者若因一事、一时不周而责备办会者,尤以一菜之味论一桌菜,能不寒办事人的心么?余并非主张出了差错不能批评,工作是不能讲情面的。然而,若领导能对下属多一些体谅,不因过而掩劳,效果岂不更好!
写文件筹备会议如此,其实,工作中许许多多事何尚不情同此情,理同此理!若跳出就事论事的框子,以事说理,可能给人的启发更多。余工作近四十载,做过些事情,也办过蠢事,犯过错。以余之教训论,“一桌菜与一菜之味”事,对于领干部而言,至少含三点可思索之处。
一曰:遇事分清主次,不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一分为二”是领导干部的口头禅。若是总结工作、做报告,常常是“成绩很大,问题不少,前途光明”。但处理具体问题时,“一分为二”则往往被忘之脑后。其实,“一分为二”是一个普遍之理,全局、大事、过程如此,局部、小事、结果也不例外。当然,“一分为二”不是半斤八两,而是有主有次。领导干部常患一种“职业病”――问题过敏症。余做的是出版工作。翻开一本书刊,对那些不能接受的观点,语言毛病、文字差错十分敏感,这些地方似乎有一种磁力,一下子便抓住了余的目光。于是论起书来,则往往失之肯定不足。干部就是解决问题的,多看些问题不是坏事。但于下属的工作,则应防止“问题过敏症”,更不可一错障目不见成绩。
1.1各课程设计单独开展,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
以往课程设计的开展,分别在各课程结束时,作为一个总结性和综合性的教学环节来进行,不同学期、不同设计内容、不同课程间独立开展,导致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学生进行的只是局部的训练,缺乏一个整体的概念。比如在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时,学生对化工制图、材料、设备的强度计算、各设备元件的选择与设计及标准不是特别清晰,最后所得的工艺及工艺尺寸计算数据甚至被弃之一旁;而在化工设备课程设计时,则需要对化工工艺问题有一个整体把握,依据计算所得工艺参数及工艺尺寸来指导设备设计与选型,这些都要用到化工原理和化工工艺学的知识。
1.2各课程设计的时间安排较短,学生仓促而就
这四门课程作为化工类课程的重要组成,其教学内容繁重,在课程结束时留给课程设计的时间就显得极为有限。而每门课程设计对学生来说其工作量都是极大的,且对于化工类学生来说又都是极其重要的,是学以致用、理论结合工程实际的重要一环。在短短的1~2周的课程设计期间,教师首先要下达设计任务书(布置设计任务),而后进行设计课程的专题指导和答疑工作。接着学生要查阅、搜集相关文献资料及实际工程信息,准备相关化工标准、手册以备随时查阅。设计期间学生要完成的工艺流程图和主设备图各一张、复杂设备的不同视图、若干零件图及一份详细的设计说明书(包括设计工艺核算、设备设计及各零件计算)。学生要在短期内完成这一系列任务,时间仓促,难以对设计内容整体把握和系统思考,对于设计细节考虑不周,导致略微改动已有图样的情况有之,原图照抄照搬情况亦有之,完全没有达到课程设计与实际结合的训练目的。
1.3独立课程设计内容单薄,系统综合性差
由于要考虑时间安排的限制,以往的课程设计会选取化工单元操作的一小部分作为设计任务,以达到任务量与时间安排的匹配。这往往影响了学生对于化工生产过程整体性与系统性的掌握,在设计过程中难免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难以加强学生在化工生产基本原理、工艺流程设计、单元操作设备及核算方法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以上问题影响了实际教学效果的强化提高,难以达到化工课程设计学以致用、由理论入实际化工生产过程、培养创新型化工人才的目的。
2整合四门课程设计,设立化工专业综合课程设计的可行性
2.1设立化工专业综合课程的必要性
化工原理、化工设备、化工制图和化工工艺学作为化工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其侧重点不同,但在实际设计中紧密联系。化工工艺学主要研究原料化学反应的过程和方法[4],从化工热力学、动力学的角度分析反应原理、反应影响因素,据此确定其工艺条件;并据反应特点设计工艺流程。化工原理则是以单元操作为对象,讲述其能量传递、动量传递、物质传递的基本原理,以及其操作过程对管道、容器设备等的条件要求,为设计部门提供参考依据。这两门课讲述的是化工工艺方面的知识。化工设备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单元操作中所用设备及其设计过程[5]、设计方法,这些设备的结构、形式、尺寸直接决定了它们是否能达到工艺设计中所要求的条件参数。也就是说工艺设计以及工艺核算是化工设备设计的前提,化工设备设计又是保障工艺条件实现的基础,而化工制图是化工设备设计的直接手段。首先根据化工工艺学确定生产工艺,再由化工原理的知识进行选型论证后,经过工艺核算确定设备的型号,最后依据化工设备的知识并借助化工制图的手段拿出设备图。由此可看出,四门课程的紧密联系及其不可分割性,完成任何一个独立的课程设计都要交叉运用这四门课程所学知识,这就为整合四门课程设计提供了基础。
2.2时间安排集中,各科教师联合指导,避免短板,可极大提高教学实践效果
本校惯例,课程设计一般安排在每门课程结束之时,结课考试之前,时间短而分散,各科任课老师“各自为战”,如此仓促的开展课程设计其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整合四门课程,设置化工综合课程设计后,时间可由原来的2周改为6周。课程设计时间大大延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认真、从容、细致地对所学四门课程用课程设计的方式做一次有系统、有目的的大总结,避免了学生因时间紧而仓促开始草草收场的应付现象。整合开展化工类专业综合课程设计还便于四门课程教师开展协同教学、互补教学,弥补了化工原理、化工工艺老师对设备、制图方面的不足,化工设备、制图老师对工艺设计的生疏。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可及时有效地给予更专业、更全面的解答,极大的提高课程设计的效率和教学效果,真正地实现在课程设计实践中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
2.3课程设计选题的针对性更强,学生课程设计训练的系统性更强
整合后,课程设计任务书的编写与下达可由四科教师共同讨论,综合考虑来完成。可以有目的的选取设计对象,对学生进行侧重训练;也可根据实际应用,灵活设置课题。在设计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综合考量自己所做设计的可靠性、经济性和实际可行性。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设计行业的规范和标准,准确查阅设计手册和资料。这可有效的避免以前课程设计选题的随意性与设计过程的不完整性,使学生在了解生产工艺流程的基础上,进行塔设备的设计和换热器(泵)选型,然后立即对该塔设备和换热器(泵)进行强度校核及图纸绘制,同时引入计算机编程、AutoCAD等软件锻炼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经历一次完整的化工单元操作设计的全过程,有机会将所学知识得以实际综合应用,为后续毕业设计及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并使学生深刻理解化工原理课程的工程性、实践性和应用价值。
2.4可协调四门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开设时间及授课内容的关联性
考虑到学生对课程知识的遗忘性,有必要协调四门课程的开设时间,将四门课程调整到同一个学期来开设,在该学期结束时统一时间开展课程设计,这对于化工专业的课程设置来说是完全可行的。在授课内容上,平时的授课中可有意强化课程间的联系,增强学生的综合思考意识。
3结语
摄影师费茂华前段时间到我国宝岛台湾浏览拍摄了一番。在不长的时间内,他拍摄的图片,不能说有多么深刻地表现了台湾同胞的生活、环境现状,但却在光影、取景乃至构图上都有许多貌似“讨巧”却颇具观赏性的照片。他的这种创作思路和方法,相信会为许多有同样困惑的朋友提供一种好的借鉴。
『多走几步别有洞天
当你已经拍到了预定的目标,何妨再多走几步,看看还有没有更好的角度或者更适合拍照的地点。
开篇这张名为“宝岛一钓”的照片拍摄于台湾恒春半岛的鹅銮鼻公园,从接吻石的空隙望过去,三位钓客正在甩竿垂钓。当时我正在拍摄关于恒春半岛的组照,作为恒春半岛的重要景点,鹅銮鼻公园里的接吻石也是我的拍摄目标之一:接吻石顾名思义,两块石头几乎挨在一起,中间仅留一条小石缝。从游客步道上拍完接吻石之后,我正欲离开,心中突然有一个念头:走到接吻石的石缝里向外看大海不知道会是什么样?于是我离开步道又向前走了三五米的样子,却突然发现这里别有洞天―石缝不仅变大了,而且石缝的样子颇有几分像宝岛的形状,更妙的是,透过这个石缝可以看到海滩上还有三位正在甩竿垂钓的钓客―他们为这张照片增加了活力和生机――所有的奇妙景象就出现在我多走了三五米之后。
人们常说“退一步海阔天空”,而在摄影方面可以说“多走几步别有洞天”。
『多回头看看
我们常常专注于某个拍摄主体不能自拔:围绕着一个主体走了很多路、换了很多角度、用了很多种手法,但结果却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因为我们经常只注意到前面的拍摄目标却被我们漏掉更美的风景。所以,我们不妨多回头看看,或许你会惊叹,“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多等一会儿
好照片的获得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包括理念、技法、运气等等,但是,有一种因素出现的频率非常之高:等待。
『多试几种手法
有两句老话叫做“招招会不如一招熟”以及“一招鲜吃遍天”,意思是说与其什么都会什么都不熟,还不如就会一招但使得非常熟练。对于一个摄影者来说,我认为在创作时不妨多试几种手法,以期获得不同视觉效果的影像。
其实有的时候,在我们的拍摄并不是那么赶时间的情况下,多尝试几种手法会带来一些惊喜还有自信――当观者看到你用不同的手法拍摄到风格迥异的照片时,或许你会在他们心中变成一个全面的摄影者。
以上几种方法也只是一种个人的拍摄体验。当然如果您希望获得深刻的纪实摄影作品,还需要潜心研究您所想要拍摄的题材,耐心拍摄,不能急于求成。
对于只能在异地他乡短暂停留的大多数摄影爱好者来说,尤其是到城市旅行的摄影人,“扫街”式的瞬间捕捉一定是您此行不可缺少的拍摄科目之一。那么如何在短时间内拍出与众不同的作品,就需要我们动动脑筋了。多走多看,尝试不同角度、不同拍摄手法一定是少不了的。遇到特殊天气,如雨雪等老天眷顾,也别死盯着纪实摄影不放,毕竟难得到某地一游,遇到什么拍什么,多积累些素材,回去时翻看也多一种乐趣。
1.夕阳天灯
这张照片拍摄颇具戏剧化。雨后初晴,落日时晚霞漫天,台北展现出迷人的风采,而玻璃上映出的室内灯光,仿佛飘在晚霞上的“天灯”,为台北更添别样魅力。当时我正在准备参加另一个活动,回首间发现了这一独特的画面,“捡”了这张照片。
2.钓台风
这张照片拍摄于花莲海岸边,一位钓客在雨中垂钓。当日,热带风暴“狮子山”刚刚掠过台湾。我沿着海岸边闲逛,突然发现了这位在风雨中垂钓的老者。我从这位老者的左边开始拍起,一直拍到右边,就是想拍出一种“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戏剧化感觉,就在我拍完准备离去之时,又一次习惯性的回头让我再次收获了惊喜:阴云密布的巨大天空衬出了老人那渺小却坚定的身影。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只不过回头看看而已。
3.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张照片拍摄于台北九份老街下面的一座古刹。这张照片的拍摄应该归功于等待:等着雨停,等着云起。
4.欢雾
这张照片让我足足等了两个多小时。当日,台北的气温达到了35摄氏度,我恰巧在动物园散步,动物园喷洒水雾降温。如果这时有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孩能在雾气中欢愉,那将是多么清凉而欢乐的场景啊。有了这个想法后,我从下午3点一直等到5点都没有拍到预想中的场景,终于,“天意怜幽草”,下午5点1分,我两个小时的等待终于有了结果:一个小女孩正好就在我镜头前欢快地奔跑起来……
5.准备上场
这张照片拍摄于台湾肚皮舞公开赛准备时的场景。当时我站在二楼正准备进场拍摄,突然发现了这三个专注于赛前准备的选手,在俯拍了几张之后我觉得照片缺点东西――动感,于是我把快门的速度调慢,让复习动作的选手变得虚幻起来,而她那飘飞的黄色和粉色纱巾为整张照片增加了一些灵动。
这?我想起前几天某互联网大会上的段子:你才是微商,你一家都是微商。微商,是个负面词汇。
而许多人,一边深恶痛绝地将朋友圈每个微商拉黑,一边忙不迭问别人:微商怎么做?
是时候表明立场了,我不得不说:我不看好微商!
或许有人说,微商代表了发展趋势,微商是有意义的探索,微商也不全是传销的(不做多级的,我只做两级可以吧?),微商也不是只会卖面膜(很多微商还会代购帮客户省钱)。
我还是不得不说:我不看好微商!
有人说,你讨厌微商难道就是因为他们ID前面加A,朋友圈发的都是面膜和代购?不是!我不看好微商,讨厌微商的理由如下:
一、用一个微子局限渠道定位,微商是必死的渠道
首先请注意:我也是剁手党,双十一也买了二十多件货!可是,我不看好微商。
因为:微商不代表电商,微商也不代表移动电商。我不看好微商,可是我支持电商,支持移动电商,绝不反对在微博微信营销。
微商之所以有错,是因为他们将自己框死在了所谓微博微信销售上,他们的商业模式假设了一个荒谬的前提:必须以微博微信作为唯一或者唯二的渠道。关于这个假设如何荒谬,见本文下一个段落。我先来谈这种渠道假设为什么会死。
1、困商于“微”,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违背商业定位的基本原则,必死。
在传统商业,并不难见到专注一个渠道的商家。可是,商业的规则是自身有料(产品),然后去探索渠道;或者是渠道商逐步精通行业,然后与行业融合,在这个过程中绝不排斥渠道扩张。
而微商,限制了必须是“微渠道”,不允许扩张其他渠道。这样,就先给出了一个假定:必须向使用微信(或微博)的人卖东西;使用微信的时候更局限到,必须向加了好友的人卖东西。
可是商业的基本原理是:围绕用户与企业自身情况,确定商业定位(产品卖给谁);通过用户获取信息的习惯确定渠道。
2、限渠道于封闭体系,为虎作伥,必死。
微商另一个逆天的存在,就是把电商等同于只在微信微博卖东西。也就是说,谁牛就跟谁混。
在目前这个时代,网商究竟该如何做?
我们看到,老淘宝商家都开始自建网站,自建渠道了。可是许多所谓砖家大湿,为了一点点培训费加盟费,还要去误导网络小白们电商就是微商。这无异于为虎作伥,逆天,不死不行呀!
3、命悬一“限”,如若遇到平台卸磨杀驴,必死。
那么再假设,一个微商,不去卖面膜,不去卖姨妈巾,不去搞传销,真的能卖掉一点东西了。那么,他如果坚持做一名纯粹的微商,他能过得安稳吗?
别忘了微信有个绝招:封号。不用微信用微博呢?在封号这件事上,微博是微信的师父!
这个危机就在于,在别人的地头上混,利益一致没问题,利益冲突,庄家还是可能卸磨杀驴的!
4、渠道唯“微”,刻舟求剑,必死。
有人经常说微商为什么就是面膜、姨妈巾、代购?因为就算不传销,微商的渠道已经局限了商品定位,限定了商品只能卖给“使用微信并且网络智商为负数的一群人”。多样性被先天的规则限制死了,以至无法生长。
微商,在渠道去中心化的今天,真的是为了一棵树放弃一座森林,逆天了!必死!
5、用全部精力追逐短暂的红利,必死。
有许多人是因为见过并且错过了淘宝电商的红利而投身微商的。他们的逻辑就是做什么要趁早。
可是大家别忘了今天中国网民的数量快要10亿了,有了一个微商就会立即产生千千万万个微商。利用信息差的生意越来越难做,新模式红利期越来越短暂,比谁先出手快的时代过去了,新的游戏规则是比底蕴比能力。
没底蕴抓机会,必死!
二、渠道永远无法代替产品本质,微商是浮躁的代名词
这几天某著名手机商家开始抛出新的理念:市场不是靠营销,要靠产品。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真理。
1、微商假设为什么靠不住
但是这个真理却深深刺中了微商的痛处。因为微商的存在基于一个假设:“微”是唯一渠道,而微商的商业模式的一切一切围绕着渠道而不是产品而展开。
于是试错成为微商可以干的唯一一件事。无数微商是这样起步的:购买了一套微商软件或者参加了几次微商培训。
在这种情况下,从商业的角度分析,成功几率微乎其微。我们不得不提出几个很尖锐的问题:√你有什么产品供货渠道?
√你买的商品在淘宝是否可以买到?
√价格或者服务上有什么优势?
√对于客户购买提供了什么样的便利条件?
√你有完善便捷的物流配送吗?
√你有及时周到的售后服务吗?
√甚至,我不得不疑惑:你受过网络客服的基本培训吗?
一位菜鸟微商,在这些问题面前,能保住底裤的能有几个?
2、微商为什么走偏门?
据说,在我生活的城市——南京,有一位所谓微商大湿陈总被抓了。恕我孤陋寡闻,南京互联网圈的人我基本认识或者听说过大名,而这位陈总实在没有耳闻。
除了这些已经出了事情的,还有不少卖面膜的。有人问,微商面膜为什么年入千万?研究了几个小时,终于明白,故事的发生是这样的:
隔壁老王在现实中是一个纯粹的屌丝,而在朋友圈里他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土豪。在位上的世界里,微信朋友圈真的比某某AV还要正能量呀!
这位老王,他总是游历世界各地,譬如巴黎,马来西亚。只要不是正好遇上巴黎恐怖袭击或者假装乘坐MH370,没人知道他是假装在现场。当然了,别墅、豪车、奢侈品是少不了。而这一切为的是告诉别人,偷偷地告诉朋友圈的陌生人——老王原来是卖面膜的。
其实这种面膜跟泔水油一样恶心劣质,老王其实绝不会直接卖给使用面膜的人,他只发展下线,加盟费数千到数万。其实从微营销角度说,这位老王只会发朋友圈和发微信红包。
偏门代替正门的原因只有一个:正门太艰难,偏财来得快。
然后,有的人要准备反驳我的言论:你大放厥词,你看尚品宅配不是在微信上做的很好?
我的辩护词是这样的:微信营销绝不是没有用处,并且微信营销大有用处。一个懂得商业服务并且将微信作为营销工具正确使用的商家绝不是微商,他是电商。
三、互联网决定了渠道将继续扁平下去,解决不了客户问题的商家都是耍流氓
每一位今年还是局内人的商家应该都知道,过去我们只要抓住一个媒体就可以做好传播。就像在10年前做CCTV的标王。可是近几年广告投放难度越来越大!报纸不灵了,电视不灵了,老的网络媒体似乎也很危险。
懂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传播的人说,渠道太多了,投放既要覆盖又要精准,并且还要数据说话。
于是整个市场开始迷恋微博的粉丝数转发数,迷恋微信的粉丝数阅读量。假如KPI订到这个地步,其实真的好应付!就拿微信公众号来说,淘宝上面一个粉2毛。假如你真的需要真实的粉丝甚至区域化的真实粉丝,我有切实可行的办法让很多大号达到一周10万。然后,商家发现这些KPI太水,还是需要最终转化,于是出钱的做渠道的必然陷入僵局。——这,其实也是微商的结局。
当你准备做一名看起来很有前途的微商的时候,你能否回答这样一句话:你可以解决用户的什么问题?或者是什么痛点?
那么宣传思想战线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呢?
我感觉,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深入把握和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联系宣传思想战线的工作实际进行反思,看看哪些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精神的,就进一步发扬光大;哪些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精神的,就改进;根据工作实践和各项建设事业的要求、人民群众的呼声,需要在哪些方面开展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探索创新;外国、外地、外领域(__*委常委、宣传部长聂辰席同志倡导的“四式工作法”——课题式设计、工程式推进、项目式管理、台账是监督,就融汇了宣传思想领域之外的很多科学理念)有哪些好的思路、做法、模式,可以用来丰富、提升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等等。
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所以,我们整个的宣传思想工作都要围绕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发展大业来开展。稳定团结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舆论氛围,是有利于党和国家发展大业的,所以这个主基调一定要牢牢把握好。舆论导向的作用力量太大了,我们从历史故事中、从文艺作品中都有深深的体会,大到兴邦亡国,小到立名亡身,毁誉都在于舆论导向。就像蒋干盗书,就像岳飞被诬陷“莫须有”。所以,我们要坚决防止那种言论绝对自由和不负责任甚至别有用心的局面发生。我们的宣传和舆论导向应该着眼于全局、着眼于发展,不能以偏概全,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要防止少数人利用个别事件过度煽情诋毁改革开放建设成果的状况。那样不利于发展的大局。同时,对丑恶现象、违法施政等状况进行舆论监督,通过舆论的力量督促改正错误、警示不法、鞭策后进,也非常重要和必要。舆论监督同样有利于正确舆论导向和正确的工作行为取向的形成。舆论监督需要把握好度,力度太小,隔靴搔痒,引不起触动,不行。火候太过,又容易给人一种整个面上的势态非常严重的错觉、极易被别有用心的人拿事件来大做文章。所以度的把握需要掌握好。同时,我们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自身也要不断发展,通过科学发展不断壮大实力和社会影响力、贡献度。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我们党的执政理念也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所以我们整个的宣传思想工作同样要强调以人为本。要依靠人民,引导人、凝聚人、团结人、尊重人,维护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通过舆论的力量维护人民广泛的合法权益,激发人民群众投身国家建设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活力。传统的宣传思想工作存在照本宣科、冷面孔、咬文嚼字、灌输式等弊病,考虑工作对象的接受能力、接受习惯不够,所以根据以人为本的理念,应该更加强调采用通俗易懂、互动交流、广泛参与、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表达方式、表现形式,真正吸引群众,真正在群众思想上形成共鸣。工作的内容更加贴近、反映、服务于人民群众。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主要是解决群众的思想问题,但往往思想问题和现实的生活问题、生产经营问题是密切关联的,所以我们宣传思想工作者要努力提升综合能力,通过为他们的生活、生产经营活动提思路、提建议,来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我们需要掌握通过互联网开展宣传思想工作的能力、通过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开展宣传思想工作的能力,需要增强融入人民群众中间去与群众心交心打成一片的能力。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个基本要求十分中肯。要全面而不要片面;要协调而不要失调;要可持续而不要浅尝辄止或断断续续、时断时续。经济建设是这样,社会事业发展是这样,党的建设是这样,我们的文化建设、宣传思想工作也要求这样。反思我们以前的工作实践,有时候设计、谋划工作和活动比较多,但是难免虎头蛇尾,布置下去了,检查督导和奖惩激励没有同步跟上,最后可能就不了了之,流于形式或销声匿迹了。这种状况在别的领域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这是需要克服和纠正的。需要长期开展的基础性工作,必须长期坚持,扎扎实实做好,哪怕枯燥、哪怕形式上没有什么创新,也需要按部就班,不能轻言放弃,否则真的会前功尽弃。而对于开拓性的增进人民文化权益的活动,在设计的时候,就要考虑长效机制建设,考虑到可持续发展和不断深化的要求以及相关的财力、智力支撑。以我们__*委宣传部组织开展的“专业技术人员进万村兴百业”活动来说,就规划了一定四年的整体工作目标,并细化每年的年度工作目标任务,确保年年见成效,年年有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