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三学年个人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三上学期计划范文一:
转眼间我已经是大三了,大学四年过了大半了。越来越感到紧张,时间不够了。在这短短的两年时间里,我想我不能再浪费时间了,所以我制定以下学习计划,督促自己学习,以此来明确自己的方向。增强自己的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更多方面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在过去的两年中我学习算比较刻苦,多次获奖学金并且积极参加学校的活动以增强自己的交际能力,在去年也通过了英语四级考试。虽然大学的努力得到了一些回报,但是这点成绩还远远不够,离我的目标依然还有一段距离,因此我特制定此年度学习计划:
具体措施
1、增强自己的理论知识,专业知识
在刚开学不久,学校就大四学期实习方面,专门请了南宁三十七中的韦国茂老师关于新课改的讲座,在师兄师姐们与他交流中,我深深的感受到专业知识不足对自己今后实习和从事教师职业的危害。所以我决定在以后的学习中,一定要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课堂上认真听讲,思考。课后多复习巩固。像我们班现在课比较少,在空闲时间就到图书馆多看看书。关于这一方面我的目标是这学期末班级综合排名前五名,以这整个学年度为周期到期末考试为止作为我实现学习进步的第一参考目标。
2、多参加实践,增长自己的才干
社会实践把理想变成现实。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这是古今中外许多成就辉煌事业的经验总结。作为一名大学生,仅靠刻苦学习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学会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实践。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我们锻炼成才的有效途径,只有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为实践而学,在实践中学才能更好的提升自身能力与素质,强大自身为生存发展增添资本。实践除了到学校实习实践外,我还想去找家教,这样既可以不浪费时间,又可以挣钱,还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为了解现在的学生和教育方面,为自己今后从事教师职业打好基础。关于社会实践我计划每个礼拜五和礼拜天去做家教,坚持整个学期。
3、把大学期间该拿的证拿到
在我的计划当中,认为自己该得的证当中,就差计算机二级证书和英语六级证书没有拿到了,所以这个学期我准备把这两个证拿到,英语六级考试是在12月份,离现在还有两个多月的时间,我打算这次一定要把它过了,因此我决定从现在起到考试前每天早上背20个单词,前期阶段主要是增加词汇量;等到11月份我就每晚听一套真题听力直至考试,与此同时每周抽一两天来保证完成两套六级真题。这样子准备下去英语六级一定会被掉的,因为四级我就是这样高分通过的,有经验了哦,努力,加油!关于计算机二级我要认真做笔试试题以及做上机练习,多做模拟题多练习,争取通过!
检查计划实施
每天我会检查有没有按计划进行,然后期中的时候刚好考完了六级考试可以初步估分,看是否可以通过,如果不能则继续备战下一次考试重头再来。年末时做年末检查,看是否达到目标。
大三上学期学习计划范文二:
有人说大学生最不缺的就是时间。没有了高考的压力,有大把的空余时间,不需要对时间斤斤计较,自然时间观念也就淡薄了。大多数人都把制定学习计划的事抛到脑后了。仔细想想,从进入大学到现在,我们浪费了多少时间?假设我们都像高中时那样重视时间,把每一分钟都利用好,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做好规划,毕业时就会少一些找工作的焦虑。今天,现在,趁着这个机会,把计划重新拾起来,粗略规划一下我已经到来的大三学习生活。
此次学习规划的重点放在软件学习和景观专业课学习以及读书计划的制定上。软件学习的目标是提高软件制图水平,大三结束时能讲流利简单的操作软件制图,能用软件进行制图和设计,同时为技能考试和以后的工作做准备,争取拿到技能考试资格证。专业课学习紧跟老师进度,适当超前,做到不留问题,真正学懂专业课,为以后工作做准备。读书方面,有计划的读书,锻炼自己的思维深度。
具体措施如下:
一、软件学习。
软件学习贯穿整个大学生活,将来工作中也很重要。软件学习贵在坚持,每天进步一点点,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总会提高软件制图水平。
⑴、学会积累复习,每天学习一些内容,隔天复习一次,一周复习一次,月末复习一次,没记住的内容反复复习。
⑵、每天背诵两句话,内容随意。一周复习一次,一个月的最后一周复习。同时努力提高英语口语能力,一周与同学练习口语一次。
⑶、每周用软件完成一幅作品,然后对照原图,查漏补缺,发现不足。周六周日晚上为作图时间。
以上计划,如遇突发事件,如紧急作业等,可延期完成。期末考试时计划停止。总体计划每天需花一小时时间学习软件,我相信,我有这个毅力坚持下去。
二、景观专业课学习。
⑴跟着老师进度学习,提前预习。不懂的地方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不留问题。
⑵十二月份考技能考试证。
⑶每周复习一次本周学过的内容,每月末复习本月学习内容。循环复习。
⑷定期总结,发现学习中的不足,及时查漏补缺。
三、读书
⑴每周读书时间不少于五小时,每天抽出一小时读书。
⑵读书内容从文学方向向专业方向转变。开始读有关景观设计以及经济方面的书籍。多读些设计大师作品。
⑶读过的书及时总结,自己的见解形成文字,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述能力。
以上就是我关于已经到来的大三学习生活的规划。我深知,仅仅制定一个计划是不够的,关键还是执行计划的能力,再好的计划不去实行等于没有计划!与大多人一样,我很怀疑自己实行计划的力量,但是,既然制定了计划,并且还让老师过目了,无疑是增加了自己实行计划的勇气。因此,我相信,我会按着计划走,不留遗憾,过有计划的大学生活。
大三下学期范文三: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如今大学生活已经去两年半了,我不再是那个懵懂初入大学校园的高中毕业生 ,而更加靠近了大学毕业的墙垣。我不能在无追求、无目标、无计划那样“三无”的驾驶着我的躯壳,行驶在那充满追求和志气活泼的“天堂”。如果不奋斗的话,那四年无忧无虑的享受的大学生活会给我带来哪些美好的回忆呢?所以我不要过空虚无聊的生活,我要规划我的大三的学习和生活,我要计划安排好我的每月每周每日每时每分的学习生活。我相信“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相信“只要努力一定有收获,只有拼搏才能够成功”,我坚信我一定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和信心来迎接伴随着机遇和挑战的新的生活。
大三学年对于所有专业的学生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会很深入的学习到专业知识 ,接触到自己专业方面的教授导师,这一年的努力程度决定着自己在本专业的水平,影响以后靠这个专业生活发展的能力。大学生不可只通一业,更不可通万业而无一专长。如果没把握住大三专业知识的学习,它将直接影响着大四上学期的一些以它为学习基础的专业深入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也影响我们大四下的毕业设计。没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就没法深入地进入专业领域里去探究。因此在大三的学习中专业知识学习放在首位是毋庸置疑的。
专业知识学习是绝对不能用以前那个浮躁的心态,要秉承认真追求科学深入探究的心态, 用坚持和努力去攻克难题,掌握基础知识、基础解题方法、并深究为什么选择如此解答,多思考为什么,多选择几种方法来解决它,提炼出老师讲解知识的思路,学会总结概括知识的框架,多联想,将整个知识体系构建起来。课前认真预习课本知识,课上高效认真的听老师讲解,自主思考,积极主动,课后多去仔细,及时独立完成老师交待的学习任务,并选择多看课本知识,多去思考,做一定量的题目来夯实基础。在专业知识学习中主动将自己不懂的问题向同学请教,并多向老师问问题,问那些自己经过深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把握别人讲解的重点和思路,及时进行总结和回顾。
对于大三学年的英语六级考试,我不仅要制定好的六级备考计划和六级合适的目标, 更重要的将自己制定好的复习备考计划顺利的执行。重视单词的积累,日常多听常听全国英语六级真题的听力,将听力词汇予以积累和掌握,阅读方面要争取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培养自己捕获文章重点和把握文章大意的能力,翻译方面多积累那些常考句型、积累那些常被用于翻译重要词汇和词组,写作方面要多背点有点难度的好文章,譬如说专业六级的好文章。英语的学习同样不能“三天大雨两天晒网”式的攻破,需要日复一日的耐心和坚持,相信自己在英语方面并不差,只要努力,就一定有所收获和提高。
在我人生规划中,考上华科的研究生将是一个很重要的转折点和里程碑, 以后所有的计划都是在这道路打通之后建立,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讲,我必须也一定要考上华中科技大学的研究生,因为我喜欢这个学校,喜欢这个专业,喜欢更新自己在学习方面的水平,我知道这个台阶有点高,但是我相信他还是在我的能力范围之内的。我相信自己通过努力和追求一定会迈过这个台阶,跨过这道门槛,后面的道路将变得更加的宽广,视野也会变得开阔,选择机会也会与之增多。因此,考研在大三学年阶段将不再是一个心里的想法、冲动或说计划,而是一种行动,这种行动能够使我顺利通过大学生研究生入学初试,获得进军华科的第一道通关令牌。但是这个行动也要有所指导,因而制定专门考研(前期准备阶段)奋斗计划。大三阶段我将专注将自己的英语基础打好,夯实牢固,注重专业知识的联系与贯通方面总结,进行高等数学的认真复习。
针对我以前自己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那些不好的方面,我要坚决予以改正, 改变自己对待普通同学、较好同学、普通朋友、好朋友的方式和态度,对每一个我周围的人说真话,其实说真话是一种习惯,投入地对待那些我想深交的朋友,真诚地坦诚做到交心,沟通从心开始。不要刻意去建设自己的人际关系,因为它很复杂,以至于不能人工去营造,因为它不是一个人能解决的问题,而是相互的理解和包容,对于那些自己不愿交往的人,不要再想以前那样逼迫自己去接受,我不是千面脸、万变鬼,所以我不需要得到所有人对我的认同,交往中要保持自信,要有自尊地进行交往。人际关系固然重要,但是个人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也不要顾此失彼,本末倒置。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很好地处理和维护自己的人际关系,每个人都会有不足,不要放大自己的缺点,而无限缩小自己的优点,那样每人都会无比地鄙视自己,那样的人也终将被他人小看。
大三学年一定是辛苦而有充实的,因此日常身体健康状况将成为影响学习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 并且大三没有了体育选修课,被安排参加的体育锻炼就没有,因此更需要自己在每天花费点时间参加体育锻炼,形成晚上跑步的好习惯,并且多参与集体活动锻炼身体,比如多打篮球等。永远牢记,但凡成功人士都有过硬的身体素质,如果我想成功,就必须具备成功者成功必备的重点。并且现在身体锻炼也能起到放松和减轻学习生活压力的功效。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就业指导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经过大学四年的高等教育,大学生要完成从学生身份向社会人身份的转变,能够独立,从事某一行业来步入社会。能否顺利完成身份的转变以及很好的适应社会,关键在于大学期间各方面知识的累积以及对自我职业的规划。因此,大学四年被许多专家称为“毕业起跑的助跑期”,在此期间做好一系列的职业生涯规划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个体更好的对自我进行动态的认识与评估;有利于发掘个体潜能,增强个人综合素质;有利于增强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增强个体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提升成功的机会;有利于个体充分做好求职准备,提升在职场的竞争能力。
因此,每一位大学生要注重提升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在大学期间要分阶段有目标的制定自己的学业、职业计划,拓展自己的能力。同时,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和思政辅导员也要对此给予学生及时适当的指导,在就业教育方面从早着手。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内容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两个基本过程,一是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评价,二是专业发展教育。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是贯穿于大学生活始终的一项系统性工作,不同年级的大学生有不同的任务和身心发展特点,因此要划分不同内容的指导计划,并形成各年级分阶段的连续性发展。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大学生一般要经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大一“适应期”、大二“探索与发展期”、大三“拼搏与冲刺期”、大四“收获期”、毕业后“调试与稳定期”。
(一)正确认识自我
1.正确认识自我是适应期的首要目标
步入高校大门的大一新生有了学生与成年人的双重身份,自我意识开始迅速发展;同时,大学较为自主自由的学习与生活环境也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博览群书、自由发展、自我实现的崭新平台,在客观上也为他们的自我认识向广度和深度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大学生的视野不断开阔,对自我的认识也不仅局限于个人的气质和性格等一般问题,还进一步深化涉及到社会地位、社会责任、自我价值等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思考,大学生自我意识将达到新的广度和深度,自我意识也分化为目标自我和现实自我两方面。自我意识的分化过程促进了大学生思维和行为主体性的形成,从而为客观地评价自我、调节身心奠定了基础,也为由现实自我向目标自我的发展提供持续的驱动力。
2.正确分析与认识自我的途径
大学生自我认识的方法主要有三种:①根据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尤其是通过长辈和教师等对其较为了解的人的评价来进行自我认识;②通过与和自己的地位、条件相类似的人进行比较来认识自己。如与同班同学、同专业同学或其他院系的同学进行比较;③通过个人对自己心理活动的分析来实现自我认识。通常三种方法是综合运用的,同时还可以通过一些性格、心理等测试工具来进一步评估自己的个性特点、心理特征以及价值取向,以便能够从更为科学的角度来准确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3.指导与培养
大一阶段职业规划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初步了解职业内容,了解自我。一年级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试探期。首先要初步了解近几年来就业情况,特别是自己未来想从事的行业或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多参加学校活动,增强与人沟通的能力和挖掘自己的潜力;同时,打好英语和计算机知识基础。
(二)提升自我素质,探索职业发展目标
二年级的大学生应着重夯实和拓宽基础,分析自我优势和局限性,进行自我完善和塑造,试探性地确认职业目标。
1.通用技能和基本素质的培养
大二学年的职业目标尚处于发展和待调整状态,因此,这一时期的第一目标是培养与提升大学生的通用技能和基本素质。①思想品德素质: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武装自己,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自己;认真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②科学文化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是大学生各项素质中必备的基础性素质,拥有扎实的文化基础才拥有踏上工作岗位的敲门砖,大学生在校期间务必要学好专业基础知识,同时拓宽自己的知识面。③身心素质:包括学习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应变与沟通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等。
2.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学习必须要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使其得到检验。因此,在保证学业的同时要坚持参加一些社团活动,从中培养责任意识、组织能力、主动性与受挫能力、人际交往与协调能力等,同时,在课余时间还应有计划地从事与自己职业目标或专业相关的实践或兼职工作。
(三)自我的再认识,确定职业具体目标
1.自我的再认识对确定具体职业目标的必要性
自我的职业发展,在大三学年应当要做出较为明确的选择。学校应着重帮助他们认清专业所适应的工作领域,并与自己的身心特点和能力倾向相对照,通过专业技术基础的调适,培养和发展与其职业目标相适应的素质优势或对其职业目标做出调适。因此,大三学年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拼搏与冲刺阶段。有了大二学年所培养的基本素质和通用技能, 以及在相关行业的实习经历,在大三学年应对之前的自我经历进行总结,对自我进行再认识,以便进一步明确今后的职业具体目标。
2.自我的再认识具体途径
①在学习与工作两方面进行自我再认识。要扎实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从讲座、网络等多方面获取提升自我专业知识、拓展知识框架的有效信息;在工作能力方面,则要了解与职业具体目标相关的职业技能,培养自身职业素养,对自身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客观科学的分析,查漏补缺,全面的提升自己。②做好就业准备。了解专业方向的就业市场情况、做好就业的技能及心理准备等。③进行实习,预演角色转变。对自我的再认识完毕之后,就要及时更新自我的职业生涯个人简历,并选择意向单位进行实习。通过实习,从宏观上了解单位的工作方式、运转模式、工作流程,从微观上明确个人在岗位上的职责要求及规范,作为实习生,是一次接触社会的好机会。通过实习,预演毕业后走上社会角色的转变。
(四)、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企业员工――毕业后调试期
学生角色与职业角色的不同之处主要是:前者是接受教育的对象,首要是学好知识,解决好“是什么”,也就是逐步掌握本领,完善自己、完成“认识问题”的过程;而后者则是用自己已经掌握的本领,完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即通过工作为社会做贡献,以自己的行为承担社会责任,解决好“做什么”。
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已经被各高校所关注,设立的就业指导中心不仅为毕业生提供丰富有效的就业信息、政策咨询等,也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但是,从现状来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普及工作还较为滞后。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应将此作为就业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大学四年给予不同阶段的教育和指导,提升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推动就业工作的开展。
(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春雨,黄洪旺,梁洪.如何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文化建设,2006.12
[2]高建华,杜学元.浅谈如何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9
[3]黄雄英,钟书芳.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关 键 词】英语系 课程设置 需求理论
一、需求的定义
计划是根据对环境与条件的分析,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途径。可见计划是有的放矢,有根有据的,这就需要有一个需求分析的过程。在外语界,根据不同的角度和背景,不同学者对需求的理解和定义都有所不同。Berwick认为需求有两个部分构成―觉察需求和意识需求。前者是教育者设立的需求,后者是学习者自身的需求和愿望(Berwick,1989)。Kemp结合教育实际,给需求下的定义是“希望得到的东西和现存状态之间的差距”(a gap between what is expected and the existing conditions),并把需求分为6种需求(Kemp1998)。束定芳(2004)提出了需求分析主要包括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两大类。前者是指政府的外交或其他政治目的的需求及社会和用人单位对有关人员外语能力的要求,后者主要是指学生目前的语言实际水平及其希望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
综合以上对需求的理解和定义,可以总结出,需求分析一般指两个方面,一个是从宏观角度出发,具体指社会、国家的需要。一个是从微观的角度出发,具体是指个人的需要。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角度出发―学生个人,学校,社会,来讨论分析需求分析。其中个人需求主要指学生个人的自身发展的需求和期望达到的水平,学校需求主要是指教学计划的制定人所希望学生达到某种水平的需求,社会需求主要是指国家和地域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需求。
二、需求要素之间的关系
上文提到的三种需求:个人需求、学校需求、社会需求显然代表来自三个方面的需求:学生个人、学校和社会。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三个关系同样重要,处于同等地位。以下通过三个大小一样的圆来具体说明三者之间的关系:
图(1):个人需求、学校需求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
从以上的图示可以很明显得看到三者之间是存在重叠部分的,且这个重叠部分的面积是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变化的。当重叠部分的面积越大,说明该课程设置就越理想,反之则越不理想。根据这一原理,在实践教学中,课程设置若满足了学生的个人需要,通过市场调查满足了社会需要,通过相关教学满足了学习者和社会的需要,则这样的课程设置达到了最佳模式。相反则导致整个教学过程的失败,不仅浪费了学习者大量的时间,可能还会造成他们厌学的情绪等,浪费了大量的教育资源,无法满足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要。由此可见,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和以上图示中三者的关系非常密切,三者缺一不可。
三、个人需求与课程设置
1.专业考试和课程设置
作为外语专业的学生,分别要参加全国统一举行的英语专业四级(TEM4)和英语专业八级(TEM8)的考试。从考试题型来看,这两项硬性考试更多的涉及到的是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核,这就要求学生在大学四年里好好学习基本知识。上海大学的英语系的课程设置中,从第一到第三学期,学科基础课开设了基础英语、听力、会话和阅读。从第四到第六学期,又在这些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开设了语法和写作课程。从学分的角度看,基础英语为最高分6分,其余的课程均为2分。由此,明显可以看出,重在培养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的基础英语课程占了很大的比重。而到了大三学年,高级英语取代了基础英语,而且还添加了口译和翻译的新课程。在专业选修课中,大部分课程都安排在大三时期,其主要课程(必修课程)主要是文学、语言学、写作和翻译,这又为专业八级中的人文常识、翻译等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八级的通过率。
2.个人目的和课程设置
基于学生个体的特征,我们可以从学生的个人目的出发来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譬如想出国继续学习的同学当然对口语方面的要求较高,大学四年里前两年都开设了会话课程,大三期间则开设了口译课程,从更高的角度去培养学生的口语水平。想考研的同学们就可以好好利用大三期间开设的文学、语言学、翻译和跨文化等课程,为自己以后再读研期间的专业方向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那些以后想从事经贸行业的同学来说,选修课中的经贸系列则为这类学习者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
四、学校需求和课程设置
按照学校制定的英语专业教学计划,将大学四年分为基础阶段和提高阶段。教学全过程自始至终都要强调练好扎实的听、说、读、写的基本功,并在此基础上发展翻译的能力,开拓学生的中外文化及专业倾向的知识面。在课程设置中前两年主要针对基础知识主要开设了基础英语、听力、会话和阅读,在第二年开始加入写作的课程。从学科基础课的学分的分配角度看,基础英语课程为6分,分别占大一大二总学分(学科基础课)的1/2和9/23,听说部分则为1/3和6/23,而阅读仅占了1/6和3/23,写作部分则为3/23。
相反,在提高阶段,主要任务是在巩固和加强听、说基本功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及口译、笔译的应用能力,并结合一定的外贸知识的传授,使学生的知识语言应用能力适应涉外单位、特别是外经贸部门工作的需要。所以,在大三时期,保留了听力和写作课程,加入了口译、高级英语和翻译。在专业选修课方面,课程的安排都主要集中在第7、8、期,主要开设了文学、语言学、写作和翻译。从学分的分布来看,高级英语占大三期间总学分的9/35,文学占3/10,听力仅占1/10,写作占3/20见图(2)。为了使学生们有较扎实的外贸业务专业知识,学校在专业选修课中还安排了经贸系列的课程,例如开设了国际商法、国际贸易、进出口实务、外贸函电和涉外英语合同,而且在任意选修课中还开设了商务谈判、跨国公司经营、经济学概论等进一步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增强学生们的实际运用能力。
五、社会需求和课程设置
1.人才培养规格。课程设置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是落实和实现人才培养规格的物质内容和重要保障。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整个市场对人才的样式需求将呈现多元化或多样化的要求。刘再起,王仰正(2001)把外语人才的培养规格归纳为具有“高”、“专”、“宽”、“好”、“强”五个方面的特征。
2.课程设置和社会需求。如今的社会大量需要的是外语和其他学科相结合而培养出来的人才,所以要做到“专”“宽”并重,使外语人才在专业领域达到既专又宽的和谐统一。其次,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外语专业的学生不仅要“专”,而且还要“高”、“强”。上海大学外语系设置了从大一到大四都有相关基础课程,做到专业突出和综合型并举,课程设置具体可由公共基础课(政治、计算机、体育、二外等)、学科基础课(语法、听力、口语、翻译、阅读等)、专业选修课(文学、语言学、写作、口译、笔译等)、各类选修课(公共选修课、思想政治理论、任意选修课)、实践性教学(军事、社会调查、毕业实习等)构成。
笔者通过分析几大招聘网站智联、中华英才、51Job等网站上的100则招聘广告,了解到一些当今用人单位所希望任用的英语人才类型,分析结果显示:5.56%的用人单位需要非相关专业但具有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英语水平好的本科生,14.24%的用人单位需要相关专业的研究生,21.35%的用人单位需要对其他领域知识有所了解且英语水平较高的本科生,而58.85%的用人单位需要具有扎实的相关专业知识且英语水平高的研究生。所以应该构建以开设英语专业基础课程为核心,同时开设其他相关专业的发散型结构(如图3)。
可见市场对英语综合能力强的人才还是相当需求的,跟实际能力联系较紧密的听说能力和翻译能力也需要大量的人才,而对写作和阅读能力强的人才的需求则最少。当然这并不是说传统意义上的基础知识教育显得不重要,相反只有语言基础知识牢固,才能更好的进行其他方面(譬如综合能力)的发展。所以,上海大学英语系本科专业的学生在低年级阶段着重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而在高年级阶段则着重阅读和翻译,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结语
本文主要从个人需求、学校需求和社会需求的角度分析了上海大学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课程设置。在经济文化国际化的背景下,学科之间的融合已经越来越明显,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只有进行科学的课程设置,培养出来的英语专业人才才会有足够的发展空间,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满足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Berwick,R.Needs Assessment in Language Programming: from Theory to Practice.In Johnson,R.K.(eds.).The Second Language Curriculum.Cambridge:CUP,1989.
[2]Kemp,J.et al.Designing Effective Instruction.New York:Prentice Hall Regents,1998.
[3]陈冰冰.大学英语需求分析模型的理论构建[J].外语学刊,2010.
[4]刘再起.王仰正.对新世纪大学专业外语教育的思考[J].外语教学,2001.
[5]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大四即将走完,我对过去四年的生活做个总结。
大学的生活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美好,充满了苦涩,它将成为自己永远无法抹去的记忆。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吧:迷茫的开始,又迷茫的结束。
自己的前三年已经不值得自己去总结了,因为它已经深深地烙在了自己的心理,那不仅仅是一个个教训,更是耻辱。细想想自己早点离开多好,自己付出的是人生最宝贵的几年时光,仅仅为了所谓的文凭。最近自己一直在读书,感受挺深的。
看看那一个个例子,使自己深深的意识到,对于一个成功者来说,自信是多么的重要。我们活得很累,因为我们的眼里的东西太多。我们太在意别人的评价,却忽视了自我,自己的心声无法得到很好的表达。
人生的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也可以说是不断的选出来的。人生的路口有很多,其实没有明显的好坏之分,关键是走下去,而不是原地踏步。
其实,最令自己担忧的还是身体,自己以前忽略了它,不懂得珍惜,真是深受其害。自己也比较懒,上个学期自己开始每天锻炼半小时左右,基本上可以坚持下来。当然,中间也有不少天由于特殊情况而不得不取消。
我觉的大四自己最重要的收获是自己又开始了思考,尽管很多事并没有成功。我相信自己可以在不久的将来取得再次的成功。因为自己又有了斗志,又开始了自己的思考,而不是消极的生活。
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我将一如既往地努力,为了实现我的目标而奋斗不止。
大学生个人学习工作报告4(大三学生个人工作总结)
大三过去了,我想对大三一年的学习和生活做一个个人总结。
三年级是主要学习专业理论,锻炼专业技能的一年。由于明确了投身教育事业的职业目标,学习多了不少热情,也多了不少激情,从中也感受到了方向对于一个人前进的重要性。生活也因目标的明确而多了几分踏实与淡定,因而在其他的更多方面表现得更加稳重与自信。另外,一些影响专注的因素在这年渐渐消失,让我能更专心于学业。因而在这一学年中,可以说比前两年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首先,在学业成绩上面,大三比大二有了一个较大的提高。在每门功课上都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成绩,虽然有些科目不尽如人意,但是已无悔恨,因为已经实在地在上面付出过。有些科目确实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令人不解与可笑地在低级错误或低迷状态中留下了些许遗憾!不过总的来说,这年的学业成绩还是令人满意吧。
在思想上,体系的锥形已经逐渐形成,人生观、价值观已经开始逐渐指导自己的生活与学习,有了自己的基本的人生哲学。这种感觉是美妙的,让你觉得你是这个世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生活上呢,比较有规律及更加习惯了这里吧,毕竟已经三年了。这里已经与我结下了深深的关系纽带,对这里有着强烈的归属感。这是一种最深的融合!
总结这一年方方面面的变化,起最重要作用的是:目标。明确的目标是变化的源动力,因为目标才有激情,才会想办法去具体付出努力。有了激情,才会自信,才能抛开其他的无关的杂念去向着木标进发。总起来就是:目标,自信,勤奋,专注,激情!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努力,做一个对祖国对人民有用的人。
大学生个人学习工作报告4(大学生个人小结范文)
一个学期走向了尾声,下面我想对上学期我的学习和生活做一个小结。
学习上:一直在坚持用自己的方法学习,虽然有的时候结果并没有给我的付出的时间有回报,但是,我坚信这一路我学到的是最重要的。生活的真谛在于平凡,或许学习的真谛在于坚持吧。英语,始终是我学习旅途上的一座难以到达的城市。从小,它的难就在我心中深深的留下了印记。对于这次的四级成绩,我跟我父母也只求不要是两位数~但是,我还是会每学期去试那么一下的,因为,我相信试了总比没试有用,毕竟我还是成功的比例。哪怕失败,我也要给自己机会去面对挑战!
生活上:我很开心,能被分配到我们的宿舍,从大一开始,虽然有摩擦,便是感觉不褪。吵过,闹过,我们依旧快乐,自信如我,快乐如我。在宿舍我可以快乐的做我自己,不用担心丑态尽现,因为在“家人”面前,不需担心这些问题。女生生活在一起,肯定会遇到烦心事,有的时候,也会难过,会哭泣,会争吵,但是,谁又能说这是感情不好的体现,宿舍不团结的体现呢。正如一句话,牙齿跟嘴唇也会有打架的时候。这句话,是我对友情最深的体会。是啊,每个人都有开心不开心的时候,对某件事情的看法肯定出发点不同的时候会存在的。但是,她们的好,她们的直爽,让我明白,幸福原来就是这么简单。吵过,闹过,大家还是朋友。我很幸福,一扇门后的幸福,让我知足!
下学期,就要来了;曾有人说我是个有计划的人,每学期我都会有大概的规划,虽然不大,但是,一步一步慢慢的都实践了。
这一学期,我的计划是什么呢,考虑到下学期的休息时间还蛮多的,所以:
在学习上,我想多想点其他的知识。如果有机会的话,我想学到课外的,如一门外语(日语,好像不错)是个选择
有句俗话说的好,女生,减肥是她的毕生事业,所以嘛,生命不息,减肥不已。这句话,我再也不能将它付之白昼,我要将它实践!
为人上:有的时候,或许太过于高调了,开心快乐都写在脸上,对于有些话想说就说,虽说是直接,但是有的时候,深夜独自反思,发现,在不知不觉中或许会伤害某些人。所心,有的时候,不免说话要经过一下大脑,朋友之间,是可以想说就说,但是,我却忘了,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角落,她不想别人去碰触,她也不想别人好意的关心,轻轻的一句话,或许此时对的打击是重大的。
以上就是我上学期的个人小结,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再接再厉。
大学生个人学习工作报告4(大学生个人年终工作总结)
过去的一年里,在思想觉悟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本年度的工作总结主要有以下几项:
1、思想政治表现、品德素质修养及职业道德。能够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通过报纸、杂志、书籍积极学习政治理论;遵纪守法,认真学习法律知识;爱岗敬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积极主动认真的学习专业知识,工作态度端正,认真负责。
2、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和具体工作。
我是六月份来到学院工作,担任学院行政秘书,协助办公室主任做好工作。行政工作琐碎,但为了搞好工作,我不怕麻烦,向领导请教、向同事学习、自己摸索实践,在很短的时间内便熟悉了学院的工作,明确了工作的程序、方向,提高了工作能力,在具体的工作中形成了一个清晰的工作思路,能够顺利的开展工作并熟练圆满地完成本职工作。
在这一年,我本着“把工作做的更好”这样一个目标,开拓创新意识,积极圆满的完成了以下本职工作:(1)协助办公室主任做好了各类公文的登记、上报、下发等工作,并把原来没有具体整理的文件按类别整理好放入贴好标签的文件夹内,给大家查阅文件提供了很大方便(2)做好了各类信件的收发工作,200x年底协助好办公室主任顺利地完成了200x年报刊杂志的收订工作。为了不耽误学院、大家的工作,不怕辛苦每天按时取信取报,把公函,便函及时分发到部门及个人。(3)协助好办公室主任做好学院的财务工作。财务工作是学院的一项重要工作,需要认真负责,态度端正、头脑清晰。我认真学习学校各类财务制度,理清思路,分类整理好各类帐务,并认真登记,年底以前完成了学院200x年办公用品、出差、接待、会议、教材、低值易耗等各类帐务的报销工作。学院的财务工作正进一步完善规范,我会在新的一年再接再厉把工作做的更好。(4)做好公章的管理工作。公章使用做好详细登记,严格执行学院公章管理规定,不滥用公章,不做违法的事情。(5)做好办公用品的管理工作。做好办公用品领用登记,按需所发,做到不浪费,按时清点,以便能及时补充办公用品,满足大家工作的需要。(6)认真、按时、高效率地做好学院领导及办公室主任交办的其它工作。
为了学院工作的顺利进行及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除了做好本职工作,我还积极配合其他同事做好工作。
3、工作态度和勤奋敬业方面。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能够正确认真的对待每一项工作,工作投入,热心为大家服务,认真遵守劳动纪律,保证按时出勤,出勤率高,全年没有请假现象,有效利用工作时间,坚守岗位,需要加班完成工作按时加班加点,保证工作能按时完成。
关键词: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系统
1智能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改革背景
智能专业是一个新兴专业,在学科建设上各高校百花齐放、各有特色,但目前国内高校的智能专业本科教学普遍存在以下突出问题㈣。
(1)专业课程过于庞杂。专业课程设置重叠较大,本来的出发点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但由于学时有限,过多的课程反而影响了专业特色。
(2)培养模式落后。缺乏学科交叉,且“教师一学生”的单一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3)专业培养缺乏目标导向与社会定位。学生缺乏对智能学科的系统化理解,很难培养其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沿用传统的毕业论文(设计)管理模式和时间分配方案,以通常的论文撰写和答辩为基本考评方式,效果并不理想。
2智能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思想
高等学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教育成果的收官之作,对学生进入社会或继续深造都有重要的过渡作用,需特别重视。通过面向能力培养的本科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智能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指导思想在遵循《南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手册》的基础上,主要强调以下3个方面。
(1)学生应结合课程学习情况、今后拟就业方向、个人兴趣、继续深造方向等选择适合自己的导师和毕业设计题目,而非功种性地选择难度低、给分高、容易过的题目。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将涉及的核心课程知识点再做温习,与指导教师积极沟通,与团队成员经常讨论。
(2)教师在指导学生选题方面应注重与前沿技术的相关度,可将在研项目、子课题、甚至技术点中的一些工作作为本科生毕业设计题目,鼓励教师多出题目。教师在指导学生过程中应给予参考文献、参考书目建议,并根据项目情况提供之前的项目文档,同时注意培养学生撰写项目文档的能力。
(3)论文撰写符合南开大学本科毕业设计内容、格式规范,做好论文答辩的各项准备。
为了全面贯彻智能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指导思想,使毕业设计工作顺利推进,智能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正式开展前要经过两个层次的动员工作,一方面由学院教学领导班子动员毕业设计导师,另一方面,学院组织学生集中召开毕业设计动员大会。
3智能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内容和过程
3.1毕业论文(设计)前导课程
为了使毕业论文(设计)实现更好的效果,学校首先在毕业论文选题前一学年就开设综合课程设计课程,该课程可以分为春、秋两个学期(即第五、六学期),分别为综合课程设计2-1和综合课程设计2-2。由教师根据自己的科研项目或教授课程给出1~3个题目,将智能学科核心课程(如智能工程、机器视觉、现代控制论、过程控制、电路基础、计算机基础等)之间的关联性通过恰当的选题体现出来。学生在自由选择一个题目后,像研究生一样进入实验室,跟随导师完成题目,并做定期进度汇报。
该课程近两年开始实施,效果比较显著,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合理弥补了本科生毕业设计时间不足的问题,真正的毕业设计过程在大四学期才刚刚开始,而该阶段的学生一般忙于找工作、考研、出国等事务,很难集中全部精力和在校时间投入毕业设计中。尤其工科类的题目需要经过实际调试和设计才能完成,很多学生由于时间所限草草应付。前导课程设置在大三学年,学生就有充沛的时间,有较稳定的学习状态和心理状态。二是使学生提前进入科研环境,熟悉基本的科研条件和论文写作技能,对知识结构做进一步的整理和温习,并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初步认识,也能较早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在后期真正开展毕业设计时选题更准确、进入研究状态更快、论文(设计)质量更好。
3.2时间要求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时间不得少于12周,不设上限,充足的工作时间是保证质量的重要前提。学校安排学生在大四上学期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动员、选题、导师确定、文献查阅等工作;在大四下学期集中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实验(调研)、撰写、答辩等环节。大三学年(上下两个学期)开设毕业设计前导课程,客观上也为毕业设计增加了更多时间。
3.3选题要求
(1)以培养智能专业优秀毕业生为目标,充分体现专业特点。同时,鼓励学生选择以本专业为主的交叉学科课题,如近两年有不少学生将机器视觉、图像处理等技术与生物、法语、环境等学科的实际问题结合,做出了有应用价值的毕业设计。
(2)学生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选题,不要随意或者盲目。前文提到的毕业设计前导课程为学生达到此要求提供了帮助。
(3)论文选题应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或实践价值,本科毕业设计应有1~2个创新点。
(4)学生可选择指导教师提供的题目,也可自拟题目。学院采取开题报告的形式审核全体学生的选题,并填写《智能专业开题报告审查表》,经导师、院主管本科教学副院长签字备案。如题目更改,学生需填写《智能专业本科毕业题目变更审查表》,同样经签字后备案。其中,学院会选拔5~10名学生面向整个专业的师生举行示范性开题报告。
(5)学生选题原则上要求每人1题。但由于智能专业很多题目需团队协作完成,因此规定若2人(或2人以上)合作课题,毕业论文(设计)必须分开撰写,在毕业论文(设计)中要重点阐述本人独立完成的部分,并明确说明本人在课题研究中完成的内容对整个课题的贡献。
3.4资料查阅、实验设计及数据整理
智能专业本科生如同其他工科学生一样,往往直接着手解决具体问题,而忽略了问题背后的理论意义。因此,学生应进行一定量的文献阅读工作,在开展毕业设计前广泛收集资料,以便了解目前该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做好记录。同时,要求学生将课题的研究背景、资料查阅情况、文献阅读心得进行归纳总结,并在初期进行一次详尽汇报。导师对该汇报评价满意后,学生继续进行实验设计和后继答辩工作,若不符合要求则需重新汇报直到符合要求为止。我们要让学生懂得:只有通过丰富翔实的前期调研,才能了解理论界对自己拟研究问题的研究状况,避免低水平重复性工作,也防止侵犯他人知识产权,这对学生今后的研究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3.5编写提纲和撰写毕业论文(设计)
根据智能专业特点,撰写论文的时间为4周,在撰写前应与指导教师讨论三级目录。学生应主动找导师指导毕业论文(设计),每周至少一次,总次数不少于10次。这里特别强调,如学生没有按要求完成之前的环节,而直接提交论文,则不准许答辩,亦不能获得相应学分。
3.6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与检查
指导教师应按学校要求对学生进行定期指导,同时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完成进度、质量、出勤等情况进行检查,及时解决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如实填写《智能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审查表》《智能专业毕业论文(设计)中期检查表》《智能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进度检查表》等表格。
3.7利用网络系统完成全过程质量控制
良好的改革方案,离不开有效的管理机制。在该方面,南开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利用学科在信息技术方面的优势,开发了一套完整的管理系统,用于管理本科生毕业设计全过程。学生可以在综合课程设计(前导课程,如图1)和智能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如图2)分别使用系统完成填报志愿、导师双向选择、开题报告提交、中期检查等步骤。相应地,导师可以通过该系统完成题目布置、开题报告审核、中期检查等工作。学科主管教学工作领导也可借助该系统,通过高权限访问,评阅和批示教师及学生的论文进度和质量。
关键词:高校;师范生;满意度;实习
机制
教育实习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成为合格师资的综合性、实践性必修课程。它面向基础教育,培养教师应具有的优良品德和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能力。就浙江七所高等师范院校(包括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宁波大学、湖州师范学院、绍兴文理学院、温州大学、台州学院)相关实习文件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完善师范院校实习运行机制,促进职前和职后的顺利衔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出可供参考的理论资源。
一、就七所高校实习工作管理办法分析异同
1. 实习准备阶段
七所高校的教育实习以集中实习为主,在开展教育实习前一学期已确定实习生名单,采取由学校(院)统一安排和部分学生自主实习相结合的方式。例如《宁波大学教育实习工作管理办法》中规定,20%的实习学生可采用自主实习方式进行。此外,实习生已完成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普通话等相关课程,并通过考核(其中中文专业普通话等级二级甲等以上,其他专业二级乙等以上等)。
七所师范院校均要求实习生在实习期间主要完成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或其他形式的学生工作)和教育调查三部分内容。在正式进入实习阶段之前,值得一提的是,宁大在短学期就“三笔字”“简笔画”“说课”“模拟上课”等进行技能考核;湖师院组织开展 “演讲”“说课”和“课件制作”等教师职业技能比赛活动等。
除此,七所院校均要求带队老师在实习前与实习基地指导老师取得联系,明确实习期间要求。师范院校会优先选派“双师”教师担任实习生带队老师,人员(带队老师人数:实习生人数)配比为:宁波大学1∶8,浙江师范大学1∶20~1∶40,杭州师范大学1∶10,温州大学1∶8~1∶12,湖州师范学院1∶15~1∶20,绍兴文理学院1∶12~1∶17,台州学院1∶11。
2. 实习开展阶段
(1)学生方面。在实习相关文件之中,七所师范院校均包含关于师范生在实习期间,思想、学习、生活与工作等方面的细则,《湖州师范学院教育实习实施细则》还强调要对实习生进行师德教育;实习期间,以一周见习,七周实习的先后顺序安排实习。实习生主要任务是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和教育调查等工作,不同的学校对师范生要求略有差异。实习任务详细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实习任务信息
(2)带队老师方面。上述七所师范院校均要求带队老师与实习基地及师范生保持密切联系,并对实习生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或其他形式的学生工作)和教育调查等方面进行检查和指导。其中,宁波大学要求带队老师检查、辅导记录不少于6次;湖师院要求带队老师以教育实习日志的方式记录;绍兴文理学院要求带队老师与实习单位共同配合,及时解决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3. 实结阶段
按照各高校要求,实习结束后实习生要上交个人实结报告,内容涉及教案、教学反思、工作计划、实习日志等方面;带队教师在实习1周内完成对实习工作的总结评议,组织学生进行实结,其中,浙师大、湖师院召开实习经验汇报交流会,并借此吸收下一届学生参加。此外,浙师大要求实习生在实习结束后进行为期3到4周的研习活动。
二、高校师范生实习现状调查
1. 调查目的
其一,旨在探讨当前师范生实习现状及遇到的问题;其二,为改进职前教师培养模式提出建设性意见;其三,为提高师范生综合实践能力,促进职前职后教师培养与培训一体化提供有效策略。
2. 调查内容、方法和对象
(1)调查内容。根据研究的需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调查问卷进行设计:①实习前师范院校对实习内容、要求及安排的指导;②实习中师生之间的互相沟通,包括师范生与带队老师,师范生与指导老师,带队老师与指导老师之间的沟通;③实习生对实习安排的满意程度;④实习生对实习后师范院校的总体评价。
(2)调查方法。采用文献收集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等。
(3)调查对象。问卷一《高师院校教育实习情况调查表》(学生用)以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各系大四学生为调查对象。该对象已于大二学年完成两周见习,大三学年完成四周特色实习,大四学年即将完成八周综合实习。发出问卷200份,收回185份,回收率92.5%,有效率100%。问卷二《高师院校教育实习情况调查表》(教师用)以各实习学校指导老师为调查对象。发出问卷100份,收回92份,回收率92%,有效率100%。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1)实习前师范院校对实习内容、要求及安排的指导。为了较客观地了解师范院校在实习前的安排与指导,笔者在调查问卷中设计了有关问题,经整理、统计结果分别见表2、表3。从表2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师范生已了解实习制度和内容,比较充分地掌握了实习信息。
表2: 师范生对实习制度和内容的了解程度
表3 :指导老师对实习制度和内容的了解度
(2)实习中师范生满意度。通过客观了解师范生在实习过程中适应情况和满意程度,分析探讨师范生的实习需求,便于为改进职前教师培养模式提出建设性意见。经整理、统计结果分别见表4、表5。
表4 :师范生对实习的总体评价
表4反映实习生自我评价的高低与带队老师工作、指导老师工作的好坏呈正相关。总体来说,对带队老师与指导老师的工作较满意。
表5:实习生对带队老师与指导老师的工作评价(多选)
(3)实习后师范院校的总结评价。经过调查,有13%的同学反映实习小组会就实习机制方面向带队老师或师范院校提出建议,有58%的同学偏向于参加由校方统一组织安排的实习,21%的同学更希望以自主实习为主的实习,有10%的同学认为所在院校的实习机制有逐步完善的趋势。实习生对实习后所开展评价工作的满意度如表6所示。
表6 :对所在师范院校于实习后总结工作的评价
(4)实习期间师生(带队老师与实习生)、师师间沟通情况调查。通过对沟通情况的调查与分析,反映师范院校带队老师工作职责的落实情况。统计结果分别见表7。
表7: 师生、师师间沟通情况(多选)
(5)指导老师对实习的总结评价。经过调查,有3%的指导老师反映合作的师范院校有就此次实习需要改进方面征询意见或建议,有12%的指导老师认为实习机制有逐步完善的趋势,有35%的指导老师对师范生实习很满意,54%的指导老师对师范生实习较满意。
三、完善和促进师范院校教育实习运行机制的策略
1. 师范院校方面
(1)以多种形式开展实习安排、要求及内容的教育指导工作。教育指导工作要联合多方面的力量,其中,院校方要认真贯彻实纲计划等纲领性文件,组织开展实习动员大会,及时召开实习汇报会及经验交流会,并广泛吸收下一届学生参加,做到实习前后顺利衔接,实习学生上下级顺利结对;班主任和带队老师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责,以多种形式上传下达,确保每位实习生明确实习规章制度。此外,各院校可通过创建教育实习网络平台等方式,共享实纲计划、实习通讯稿、优秀实习生展示等内容,联合优秀的教师和学长学姐进行相关问题的答疑。
(2)调节师生人员配比比例。从七所高校的实习机制中发现,带队老师与实习生的比例一般在1比10以上,一名带队老师指导的实习生人数过多,容易导致带队老师时间分配不均,给予每位实习生的指导时间过少等不良情况出现。通过访谈后发现,该现象主要由于高校“双师型”教师紧缺。因此,各高校应加强师资能力培养,吸收更多“双师型”教师参与实习工作。
(3)加大实习经费投入,保障实习顺利运行。在广泛对学生进行访谈中发现,多数师范院校学生并没有实习经费的补贴,交通费用自理,仅少数师范院校有相应政策。如台州学院在实习期间接送,宁波大学在特色实习期间接送等。教育实习需要有充足的经费保障。首先,争取高校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支持,争取从财政拨款中获得实习专项经费,增加教育实习经费在教学经费中的比例。其次,应做好开源节流工作。一方面是实行“国家拨一点,地方给一点,学校出一点,院系自筹一点,社会捐一点,学生个人担负一点”的多方集资办法;另一方面,争取得到实习基地的援助,实习基地少收费或不收费。
(4)建立师生、师师(带队老师与指导老师)间沟通良好的实习机制。根据调查问卷的数据整理分析显示,师范生对自我的满意度与带队老师及指导教师工作负责程度正相关。因此,带队老师与指导老师的工作在实习生对实习整体评价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据数据表明,仅有12%的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能与带队老师保持联系,几乎所有的指导老师在实习中不常与师范院校的带队老师联系。对于实习生,及时有效的沟通有利于其进行自我审查、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
(5)建立客观合理的监督机制。在实习机制运行当中,运行统筹方对进程的监督和监管十分重要。据对实习机制的异同分析发现,七所院校基本将实习职责落实到个人,但由于监督审查程序和系统不健全,造成实习报告弄虚作假,工作总结敷衍了事等情况。因此,要健全师范院校的审查监督系统,实行“一步一小结”的管理方法,与实习基地学校合作,就学生实习情况和实习各方需求开展每周研讨、中期会议、定期考察、课例观察,落实责任机制。
(6)师范院校应及时掌握师范生实习情况,收集实习反馈信息。在对实习机制的分析中发现,七所师范院校都比较关注师范生的实习生活,要求带队老师全程听课,安排学院领导巡视等。但是,师范院校与实习基地的互动并不频繁,对实习情况的了解,形式单一,内容局限。因此,师范院校可以在实习中及实习结束后,收集实习生和带队老师对教育实习工作、今后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在实习学校对指导老师进行实习反馈调查,以全方位、多角度、宽领域形式收集有关实习反馈信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实习机制。
2. 实习基地方面
(1)由师范院校与实习学校共同制定实习安排。根据对实习学校教师的访谈发现,实习学校并没有对实习生有具体要求与安排规定,仅通过与带队老师的交流获取。因此,在遵循师范院校实习制度基础上,各实习学校可根据本校情况及特点制定实习安排及要求,为各方面制定总的实习工作方案,确保实习步调一致。
(2)在实习前期,指导老师明确实习生的实习要求及职责。在调查中发现,指导老师对师范院校的实习要求并不明确,例如课时量,实习时间跨度等内容,多是通过与实习生的交流中了解。据此,实习基地学校应定时召开实习会议,举行实习小组讨论会议等,切实普及实习工作任务,要求指导老师明确自身职责。例如了解实习生的实习要求,安排实习生教学观摩,指导实习生备课、试讲和讲课,改进教学效果。此外,在班主任工作方面,指导老师应指导实习生实施班主任工作,传授班级工作经验,帮助实习生解决存在的管理问题,协助实习生开展家访以及教育调查等活动。
参考文献:
[1]陈全战,赵本全.教育实习现状分析及对
策研究[J].教育探索,2009(4).
[2]蒋菠,许瀚月.变革教育实习,提升师范生
执教技能[J].中国成人教育,2009(8).
[3]邬跃,陈恒.提高师范生教育实习实效性
论文关键词:生源质量;培养模式;教学设计;实践性
五年制高职又称五年一贯制高职或五年制大专。它的招生对象为初中毕业生,这部分学生所处年龄段的特点,决定了对其教育教学不同于三年制的高职学生,也不同于中专学生。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中国属于新型教育类型,暂时没有一种可以套用的模式。在教学管理上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加强五年制高职教育教学的研究,加快五年制高职教育教学的改革步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教学管理改革中遇到的问题
1.生源质量问题
五年制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有一个共同特点,即生源全部来源于初中毕业生,学生都是未成年人,教师承担着一部分应由家长承担的法律意义上的监护责任。学生生源质量不高是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地方保护的不利影响。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局部利益,通过行政命令划分学生,造成条件好的学校生源不足而办学条件不足的学校反而招了很多学生;二是职业学校门槛偏低。近几年,为扩大职业教育办学规模,提高办学层次,一批普通中专升格为独立的高职学校。其中一些基础薄弱,甚至不具备职业教育基本条件的学校,也参与生源分割,挤压了生源市场;三是市场化办学带来的问题。一些学校为了争夺生源,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造成职业教育市场的混乱。
2.培养模式问题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感到现有的培养目标没有充分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而是按照通才型,甚至理论型人才的标准要求职业学校的学生,并且过分注重考证教学而忽视素质培养。
职业教育中提倡的职业资格认证是一种以能力为基础的资格认定,每一项“资格认证”都代表一项能力。目前全国的大专院校都把职业技能培训作为学生将来毕业找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甚至有些学校明文规定,所有在校学生只有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或岗位技能证书后才能准予毕业。学生报名参加“职业资格认证”考试有2个目的,一是为了学到相关专业的技能操作,二是拿一个证书为今后的毕业准备“筹码”,但由于学校职业技能培训的内容多、时间短、课时少,导致培训的过程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证,以致没有达到让学生通过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的目的。
目前大量的考证教学代替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和动手能力的提高,更何况相当一部分考证也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上,有的学生在毕业时,最多可以拿到10多张证明自身能力的证书,而这些证书相当一部分是既无权威又无用处。教育者应该深思的一个普遍现象是,拿了英语四级、六级证书,而连英语日常对话都听不懂的学生不在少数。当今世界是一个物竞天择、强者生存、竞争激烈的社会,其发展趋势是不断向以道德水准为前提,以能力、业绩为导向的能力社会,因此,能力的考核应该建立在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上才有意义。职业教育的教学重点,无论是理论课还是实践课,理应都放在最基本、最基础的学习与训练上,证书教学应与专业课程合二为一。
3.教学设计问题
从理论上讲,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数量越多,越系统化,对于学生的学习越有帮助,但高等职业教育“时间短、任务重”的性质要求对理论教学进行改革,就要舍弃与专业方向关联不大的内容,理论只能以“必需”和“够用”为度。而我院目前的课程教学模式,仍然没有完全从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学模式中独立出来,大部分仍然采用“三段式”教学,即第一学年是公共课,第二学年是专业基础课,第三学年是专业技能课。在这类教学模式中,理论课仍然占有很大的比例,同时最大的不足是把一些专业技能课程放到第三学年,而这一学年又是学生最不安心学习的一年。由于受到社会就业压力的影响,不少学生在大三第一学期就开始写简历,找地方实习,到第二学期时已把全部精力放到求职上,根本无暇顾及功课,以致一些任课教师在上毕业班的课程时,经常是一个四五十人的班级只来了三五个学生上课,这被戏称为高职特有的“导师带博士、硕士”的毕业班现象,甚至有些教师在上毕业班的课时出现“颗粒无收”的现象,这给学校的教学资源造成无形的巨大浪费。
二、解决高职教育中问题的方法
1.各方面齐抓共管,解决生源问题
所谓“天生我才必有用”,既然家长将孩子交给学校,不管是哪个层次的学生,都应该给予关怀、重视和培养,关键是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发挥其特长的同时帮助其完善人格、提高综合能力,领导层应对相关的师生锲而不舍地通过深入观察和分析,施以恰当地管理和指导。班主任和生活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比较了解,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要充分做到与学生做朋友,给予学生关怀、理解和帮助,这样更能促进师生间关系的和谐,在管理上获得的效果也就越大。任课教师无论是在课上还是课下,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应该始终遵守教学规律,把握学生的思维动态、学习情况,坚持教书育人,给学生真诚的关怀帮助,当然这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需要不断思考总结改革,因材施教。总之,领导层、班主任或生活教师、任课教师若能有机结合起来,齐抓共管,会使得五年制高职教育水平有一个迅速地提高,从而达到使学生全方位成长的目的。
2.“合理成本”的教学模式特色
高职院校合理成本投入的高职教学特色模式应遵循以下5条基本原则:
(1)文化基础课和思想政治课不可或缺,并要以学科教学为主线、课堂教学为主体。
(2)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必须联系实际。
(3)高职院校的“行动导向”教学的真谛是:专业课教学必须彻底放弃学科知识体系,以工作和劳动过程的行为、动作顺序为体系,按行为与动作环节、要领、规范、技巧授技术、教能力。
(4)与企业联合办学,有其优越的一面,但学校不能失去独立性。学校与企业的联合是有限度的,双方只可能在人才适用性上合作、在教育投资上探新路.在实践教学与顶岗实习上解难题。
(5)高职院校合理成本投入,要从专业技能建设入手。高职的“专业”,是职业与岗位技能组合的专有名词(不是学科方向的称谓)。一方面,学校投入实习、实验设备与设施是十分必要的,其必要性以技能项目的熟练要求为取舍标准。另一方面,学校的实习、实验永远不可能实现与社会100%的对接,所以,需要社会实践来补充。 转贴于
3.科学的教学计划
(1)结合专业设置,给予相应地教学指导
高职教育按照社会特定职业的需要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性质,决定了它的培养目标必须从生产一线的实际需要出发,因此其教学计划也自然应该体现出高职特色,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有机结合,解决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如教师在教学中要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的限制,不再单一采用“学生排排坐,教师台上讲”的教学方法,要进行教学设计,吃透教材,了解哪些形成智力技能,哪些形成动作技能,突出重点、难点;同时,学校还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每个学期的学习内容、学习教材,并让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相应的社团、文体竞赛,引导学生发展个人的爱好及特长。这样,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开展教和学之前就明确了学院的培养目标,不但能充分发挥两者的主观能动性,还可以从根本上减少教和学两方面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2)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
职业教育是一种实际操作比例较大的教育,因此根据高职教学特点,可以考虑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综合成果为评分和考核的标准,而不是单看课程分数。学院可尝试通过对实际操作成果进行考核来检查学生是否达到职业标准的要求。如制定“技能培训计划”,规定出学生毕业时专业技能应达到的标准;分阶段的进行实践性教学安排,规定出各个阶段在总体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及关系、培训内容、教学目标、考核标准等。学院可以以学期为阶段,对学生进行学期技能考核。各专业每学期制定出学生应达到的专业技能标准,学期末按照标准对学生进行综合技能考核。如网络通信班可以在网页制作课程上,要求学生设计若干项目并加以实施,再进行评比考核。通过对学生的实际操作及表现来考核学生应该说是较为合理的考核制度。
(3)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发展高职教育、办出特色,关键在教师。因此要特别注重每一位教师的思想观念和业务能力。要加快从普通高教向高职教育调整、改造的转轨过程,把树立强烈的高职意识、提高双重素质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目标,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课堂教学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掌握实际工作经验。在这里就必须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师德教育,从师德这个根本来解决教师敬业爱岗、专心从教的问题;二是加强教师业务培训,鼓励教师在职进修,通过举行教学观摩竞赛,选拔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等活动,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三是加强教师高职教育观,在教师队伍中普及有关的高职基本知识,认识高职教育的基本特征,使广大教师逐步掌握高职教育的内在规律,从而更好把握教学方向。
三、实训和实习的实践性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一直是沿袭基础教育、本专科教育、研究生教育这种模式进行,直到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才兴起并蓬勃发展起来。在当今的学校教育中,传统的教育思想基本上没有改变,人们缺乏了解,因而形成了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种种错误理解。比如说,人们认为大专教育应侧重于某一个专业,中等教育和初等教育也存在类似的情况。可见,当今的教育还没有“自觉”地去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由于长期受这种教育模式的影响,我们的高职高专教育就更像是一个“小本科”。比本科的学生缺少理论,比中专的学生缺少实践,高不成低不就,因此,大专层次的毕业生在就业率上远不如中专和本科院校。这就与我们学院以市场为导向,以特色求发展,以质量为保证,以管理为基础的办学指导思想和以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为先导,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注重提高质量,努力办出特色的办学基本思路相矛盾。我们认识到,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只有扬长避短保持重视职业能力培养的特色,才能使毕业生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一是抓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这个重点,始终着眼于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协调发展;二是充分考虑专科与本科层次的区别,着力在“培养应用型、实践性高级专门人才”上下功夫。
本研究主要基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该理论指出,人们通过四种信息源形成和发展自我效能感:成功的实践经历、替代性经验、言语说服以及在活动过程中的生理和情感状态。[5]成功的实践经历是指成功的课堂教学实践,被认为是教学效能感最重要的来源,因为它为个体有能力完成某任务提供真实的证据。替代性经验是指个人观察到的成功教学楷模。它有以下表现形式:(1)实际教学楷模(effectiveactualmodeling,现场观察其他教师成功的教学实践);(2)符号楷模(symbolicmodeling,通过电视或可视媒体观看其他教师成功的教学实践);(3)自我楷模(self-mod-eling,观看自己成功的教学视频,并反思);(4)认知自我楷模(cognitiveself-modeling,想象自己成功的教学实践)。言语说服是指从他人那里获得教学评价信息,积极的言语支持将增强个人的自我效能判断。第四种影响源是来自生理和情感状态的信息,紧张、焦虑容易降低教师的自我效能判断。根据职前教师的实际情况,帕尔默(Palmer)对班杜拉的教学效能感的四种来源进行了补充。[7]成功的经历不仅包括成功的教学实践,还包含认知内容的掌握和教学方法的掌握;替代性经验除班杜拉的四种楷模外,还包括模拟楷模角色扮演模仿课堂教学)。他的实证研究表明,这三种来源对职前教师科学教学效能感的提升起重要作用。因此,本研究也参考了帕尔默的研究成果。
二、研究背景和教学活动的设计
《幼儿园科学教育》是某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必修课,2个学分72课时,第三学年下学期开设。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初步学会幼儿科学教育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教学效能感。主要内容:幼儿科学教育的基本问题;幼儿科学教育目标、方法、内容;集体活动中的科学教育;科学教育的其他途径等。笔者有幸被该校邀请担任这门课程一个班的教学任务,学生人数为49人,女生48人,男生1人,47人高中阶段为文科背景,2人为理科背景。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教学效能感,笔者根据帕尔默和班杜拉的科学教学效能感形成的信息源来设计教学活动。本课程教学分为四部分:理论知识讲座、课堂探究活动、教学实践、见习。理论知识讲座主要教授幼儿科学教育基本理论、模式、方法和评价等。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对幼儿科学教育的热情,讲座大量运用了视频案例教学、教师示范、讨论等方式。课堂探究主要包括做中学、游戏和科技制作。做中学和游戏主要是模拟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师生先提出问题,然后学生通过动手做或游戏活动来解决问题。科技制作主要包括风车、自制温度计等项目,教师提出要求,学生利用日常用品制作并上交产品。教学实践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有成功的实践经历。学生应完成二项实践任务:(1)每个学生必须调查一个幼儿的科学前概念。调查前,学生必须通过查找资料,向他人请教等方式理解这些科学知识,然后对此幼儿进行教学实践(课外、自找地点)并写出报告。(2)每个学生利用“做中学”、探究教学等模式设计一次幼儿科学教学活动方案,并在幼儿园进行教学实践。见习活动是学生在幼儿园观摩科学教学,计划安排2次。最后一项任务是在课程即将结束时要求每个学生设计一次幼儿科学探究活动指导方案,并以“说课”形式展示,目的是使学生想象自己成功的科学教学实践,发展认知自我楷模。
三、实证研究
(一)研究工具的制定和数据处理
研究工具采用里格斯(Riggs)设计的职前小学教师科学教学效能感量表(STEBI-B)。它包括2个维度:个人科学教学效能感量表(13个项目)和科学教学结果预期表(10个项目)。量表被翻译成中文,采用5点制评分标准,非常同意为5分,完全不同意为1分,所有具有否定词的项目都反向计分。量表的表述采用幼儿园科学教育用词,如成绩提高表达为表现良好,教科学表达为组织科学教学活动。用此量表对149名学前教育专业大三本科生进行测试,数据用SPSS14.0处理。结果发现,个人科学教学效能感量表内部一致信度系数为0.79,科学教学结果预期量表为0.67。斯蒂文斯(Stevens)建议,如果项目与总量表的相关系数小于0.32,则应删除这个项目,[8]表2是被删除的5个项目。经修正后的量表共有18个项目,这些项目的相关系数都大于0.32。个人科学教学效能感量表为11个项目,内部一致信度为0.82,科学教学结果预期量表为7个项目,内部一致信度为0.73。
(二)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为49名学前教育专业大三本科生,研究方法采用实验法和调查法。在第一节《幼儿园科学教育》课用修正的量表前测学生的科学教学效能感。18周最后一节课进行后测,同时,用问卷调查不同信息源对学生科学教学效能感影响的重要程度,在问卷中列出本课程涉及的所有教学和实践活动项目,要求学生选出对其科学教学效能感有影响的项目,并解释原因,学生也可以写其他因素。然后,笔者根据学生的描述和解释划归为相应的教学效能感来源(见表3)。如果学生指出有成功的学习经历,但并未说明具体的内容,则归类为“掌握不明确的内容”。如果学生描述的原因不能进行分类,则归为其他类型。为了解释数据,获得更全面的信息,整个研究过程用访谈法作为辅助。
(三)结果分析与讨论
1.《幼儿园科学教育》课程对学生科学教学效能感的影响。从表4可知,《幼儿园科学教育》课程实施之前,学生的个人科学教学效能感得分为34.6(满分55),结果预期得分为22.9(满分35),而实验后学生得分分别为43.4和25.3。经独立样本t检验,前后测对比,个人科学教学效能感(t=-9.43,P<0.01)和科学教学结果预期都达到极其显著性差异(t=-3.35,P<0.01)。这个结果表明,本次教学实验显著增强了学生的个人科学教学效能感和科学教学结果预期。以下是学生在一些项目实验前后的变化。在个人科学教学效能感方面,前测有63%学生相信能把科学教的象其他科目一样好,而此项目的后测数据为89%;在“欢迎幼儿提出科学问题”和“能回答幼儿提出的问题”两项中,前测分别为77%和45%的学生表示“同意”和“非常同意”,而后测数据分别为91%和72%;前测57%的学生认为有组织幼儿科学教学活动的必要技能,而后测的数据为86%。在科学教学结果预期方面,前测有73%的学生把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的表现归因于教师的教学能力,而后测的数据为87%;前测有78%的学生把幼儿在科学活动中表现的更好归因于教师找到更有效的教学方法,而后测的数据为92%。因此,实验后学生在个人科学教学效能感上表现得更为自信,在科学教学结果预期上更倾向于将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的表现归因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在本课程实施的第一周,笔者访谈了大部分学生,结论如下:(1)大多数学生认为科学概念抽象,很难理解,怕教科学。(2)学生不知如何开展实验教学和科技活动,因为在中小学阶段就很少动手做实验和参与科技活动,缺乏这种经历。(3)作为女生,不愿意选择教科学。因此,学生科学教学效能感低的主要原因是中小学负面的科学学习经历以及对女性学习科学的刻板印象。在课程实施的最后一周访谈中,学生的评论总结为:(1)本课程增强了他们对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的理解,使他们掌握了幼儿科学教育方法。(2)幼儿园科学教育应以做中学、游戏等方式为主。(3)幼儿科学教学活动很有趣,相信自己能够教好科学,愿意探索更好的科学教育方法。由此可见,访谈与定量研究得出的结论一致,说明了本研究具有较好的效度。2.不同信息源对学生科学教学效能感影响的重要程度。本课程使学生科学教学效能感显著提高,但究竟哪些信息源导致这种变化,它们是否起同样重要的作用。从表3可知,每种来源的影响有较大区别。在成功的经历中,最有影响的来源是科学教学方法的掌握、成功的教学经历。44名学生认为在教学中学会了幼儿科学教学方法、知道如何对科学问题做出解释,所以有信心教好科学。尤其是课堂探究活动被大部分学生所认可,因为这些活动既提供了有效的科学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掌握),又使学生理解了科学知识(认知内容的掌握)。因此,探究活动能提高学生的科学教学效能感。40人认为成功的教学经历提高了科学教学自信。24人选择认知内容的掌握。学生评论:通过调查幼儿的前科学概念、做中学等增强了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也不担心幼儿提出的问题。这个结论和国外的研究结论一致,即职前教师科学概念学习的成功与高的科学教学效能感密切相关。在替代性经验中,符号楷模和认知自我楷模是学生科学教学效能感形成最有影响的来源。符号楷模是学生观看的幼儿科学教育视频案例,42人选择此项。因为这些视频都是有经验教师的成功教学录象,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并加以编码保留。学生认为不但从中可以学到有效的幼儿科学教学方法,还认识到教师间的交流对提高教学能力的重要性。38人认为认知自我楷模是科学教学效能感的重要来源。只要学生描述“将来能使用某种教学方式、思考能否使用某种教学理论、从某活动中获得教学资源或想法”等都可以归为这类。调查表明,学生的认知自我楷模发生在视频案例教学、对幼儿科学前概念的调查、课堂探究等项目中。如某学生说:当调查幼儿的科学前概念时,我就思考怎么才能有效地教这些知识。有趣的是,很多学生的解释既包含认知自我楷模又包含教学方法的掌握。如某生说:一些视频案例中的教学方法,我相信以后也能在教学中运用。见习本安排2次,但学生仅观摩到一次幼儿科学教学活动,21人选择实际教学楷模(见习),13人选择了模拟楷模。学生评论“:教师的示范,在课堂探究中模拟幼儿的活动使我对幼儿科学教育更加理解”“、这些活动同样能使幼儿感兴趣”。因此,科学教学论课程应充分让学生参与、模拟科学教学,而不是单纯的理论讲授。在选择对科学教学效能感的提升有影响的活动项目上,73%的学生认为是在幼儿园的科学教学实践,75%的学生选择调查幼儿的科学前概念,86%的学生选择视频案例教学,83%选择课堂探究,68%的学生选择设计幼儿科学探究活动指导方案。需要说明的是,还有11名学生未在幼儿园进行科学教学实践。从学生的评论可知,一些教学活动项目所提供的科学教学效能感的来源已经超过了原来的设计意图。如视频案例教学不仅提供了符号楷模,也提供了认知自我楷模和科学教学方法的掌握;调查幼儿科学前概念也额外提供了认知自我楷模。
四、结论
[关键词]科技创新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2-0241-02
屈敏佳(1986-),男,陕西西安人,西安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解宝(1985-),男,山西山阴人,西安石油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能力是科技发展的核心力,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是工科院校的育人目的和办学宗旨之一。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锻炼创新实践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增长才干,更好地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一、工科院校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
创新能力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综合能力,是人们产生新认识、新思想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是具有发展性、创见性和开拓性的能力。[1]《高等教育法》第五条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明确提出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任务。同志在十报告中指出“要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同时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再一次表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而在大学生创新能力中,科技创新能力是其核心内容。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是科教兴国战略的需求,是行业领域发展的需要,是优良校园学风建设的需要,是学生自身发展成才的需要。
二、工科院校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
(一)国外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现状
在美国,大学校园内教学活动与其他活动相互协作以构筑一个“无缝环境”,有利于学生在教室内与教室外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 从而有利于学生创新知识的掌握和创新能力的培养。[2]美国哈佛大学鼓励学生进行不同的实验,得出不同的方案和结论,而以麻省理工学院为代表的高校提供的开放式课程则为学生提供了高效获取知识的场所。在日本,1991年公布的大学设置标准大纲,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重点。如日本东京工业大学于1993年在机械科学专业推出“独创机械设计”课[3],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潜能。在英国,把挖掘和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励个人的创造精神作为大学教育的指导思想。
(二)我国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现状
在我国,国家863项目、975项目成为推动高校师生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的强大动力。为了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团中央、教育部等部门组织科技竞赛及项目,如“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等,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搭建平台。但由于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完整、对此类活动不了解、竞赛导向重科研深度轻创新思维等原因,导致活动的覆盖面不广,其影响力受到一定限制。因而,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平台多样化和多层次化建设亟需加强。
目前,大学教育尤其是工科院校大学教育中,各高校狠抓课堂教学,认真完成知识传承,在实验和实习环节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造平台。但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教育方面着力不够,如面向学生的科技前沿讲座、探索性实验研究等明显不足。要充分激发学生科技创新热情、鼓励科技创新思维、指导创新研究工作。
三、工科院校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对策
(一)加大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政策支持
随着社会对科技创新人才需求的加大,各高校在制订学生培养计划方面需要加大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计划的同时,在政策方面给予支持。以我校为例,我校具有良好的石油化工方面的研究基础和能力,因此,建设大学生创新实验室就非常合理,学生可将自己的想法在此实验室中实现。此外,学校在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指导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方面制订政策,激发教师指导热情,提供宽松的政策和充足的经费支持,有力地推动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质量。
(二)完善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
在高校建立合理的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有助于明确学生培养方向。目前,大多数学校以创新学分体系来评价学生创新能力,此体系综合性较强,包括科技创新、文体获奖及资格能力的取得。具有评价内容过于宽泛,针对性不强的特点,导致其可操作性不强,因此需建立针对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按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实验、科技创新比赛及研究,根据级别、实验工作量进行量化,以学期或学年为单位时间进行评价。
(三)优化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在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方面,需根据学生学习阶段及特点,制订合理的培养体系。例如,对于初入校的大一学生,由于其专业知识不足,因而激发学生科技创新兴趣是培养重点。可通过科技之窗、讲座、专业教育和科技发展前沿介绍等活动,让学生了解科技创新内容。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大二学生可开展探索性实验。大三学生可参与到研究性实验中。我院在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是步步推进的,大一学生进行基础实验操作;大二时通过实验技能大赛选拔一批学生,进行创新实验能力培养并参加学校科技竞赛;大三时参加省级以上科技竞赛或实验项目;大四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完成创新能力培养过程。
(四)发挥科技创新学生榜样作用
近年来,各高校以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工业设计大赛等国内有影响力的竞赛为牵引,对部分学生加大培养力度,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很快,本科生中涌现出多名科技创新榜样。他们在参赛的过程中,将研究形成成果,在老师的指导下发表高质量论文、申请专利等。同时,我们看到由于这部分同学在科技创新方面能力突出,就业考研都备受欢迎,为其他学生树立了榜样示范作用。因此,我们需要在宣传方面加大力度,充分发挥这部分学生的榜样带动作用,邀请此方面表现突出的毕业生回校交流,让更多的学生自觉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培养。
工科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关乎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现,促进行业领域的高速发展,推动校园优良学风的形成,有利于个人能力的提升。借鉴国外经验,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我国工科院校依托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平台,加强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教育。通过树立科技创新榜样带动更多大学生自觉主动提高自身科技创新能力,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由于我国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起步较晚,因而还需不断进行探索和总结。通过加大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政策支持、完善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优化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发挥科技创新学生榜样作用,以此来加快工科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进程,并扩大其覆盖面。
【参考文献】
[1]王英杰,刘宝存.国际视野中的大学创新教育[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