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用户调研报告范文

用户调研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用户调研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用户调研报告

第1篇:用户调研报告范文

一、组织开展年检工作措施

1.宣传发动、营造氛围。我社成立了以主任为组长的“创建农村信用工程领导农小组”,各网点相应成立了农户信用等级评定年检专班,全社上下高度认识农户信用等级年检工作的重要性,认真组织,周密部署,使全镇信用评定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同时利用横幅、标语等形式进行宣传,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

2.社农联动,落实年检。我社依靠地方两级组织,深入村组、农户摸清“三个底子”,即农户底子、村组底子、乡镇经济底子,并按上级规定标准建立相关农户经济档案,年检内容包括农户总资产、负债、经营项目、规模变动、年收入支出、贷款使用情况、信用状况、有无重大变故等。同时发扬“挎包银行”精神,开展“送到期存款、送小额贷款、送科技信息”的“三送”活动,在工作中坚持“三带”,即带感情、带责任、带贷款,并采用“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发放方式,手续简便,农民手持贷款证象手持活期存折一样方便,农户踊跃参加,甚至出现争评信用户的局面。

3.严格年检标准、把住关口。对信用户,我社严把关口,一是年检标准关,重点检查农户是否存在拖欠信用社贷款本息的不良记录以及其他不守信用的行为;二是组织保障关,成立多个资信评定小组,与村级干部密切配合,并明确责任,包村包户到岗到人;三是授信颁证关,坚决做到成熟一个,年检一个,对年检合格者,及时颁发《贷款证》。对年检为不同信用等级的及时调整,让诚信者得到实惠。对信用等级评定实行动态管理,信用级别能升能降,不搞终身制。,

二、我社在年检工作中发现的问题:

(一)原来部分信贷人员对《贷款证》发放和管理的责任意识不强,信贷人员对农户的资信评估程序不到位,授信额度带有较多的主观性。调查中发现,部分信用社人员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较弱,认为实行农户信用等级评定,费时费力,成本高,工作量大,以日常事务较多、人员较少为由,对农户资信评估和评定标准不细致分析研究,有的甚至不入户调查摸底,凭主观印象定农户的资信大小,考核认定执行程序不到位,为急于完成上级任务而突击发证,从而使一些《贷款证》所代表的资信等级缺乏客观真实性,以致贷款限额的核定不准确,给信用社放款带来风险。

(二)原来农户信用评定审核不严,受资信额度所限出现以证冒名取得贷款,形成不真实的借贷主体。一些信贷人员放款简单化操作,认为农户一旦有了《贷款证》就相当于该农户取得了相应的贷款权限,农户只要凭他的《贷款证》就可获得资信额内的贷款,对贷款人的经营现状不再进一步调查核实。目前,我社一般对单户信用贷款、担保贷款都分为优秀、较好、一般三个等级,他们的最高限额(即优秀级)一般分别是1万元、3万元、5万元。在实际应用中一部分农户只是春耕秋收式的自给自足经营,不需贷款;而一部分是农产品加工、种植牧养等开发经商办企业的农户,对于这些扩大再生产的经营农户,《贷款证》规定的资信限额显然是不能满足其所需,在无法得到信用社大额贷款的情况下,一些人就采取了借用他人《贷款证》的手段,即以他人的名义向信用社办理贷款,形成小额农贷垒大户的信用事实。二是以借他人《贷款证》名义获得贷款,一般是全村多数农户的《贷款证》被几个经商户使用,少则几千元多则几万元不等。从而形成不真实的借贷关系主体,失去了《贷款证》原有的宗旨意义。极易导致信贷资产管理和处置中的风险。

(三)部分信贷人员年检落实不到位,不能及时调整信用等级。按规定资信评估小组要逐户对持有《贷款证》的农户进行年检,对农户贷款的使用情况进行后续检查,深入核实农户现有的资产、负债、变现财产等的变动情况,再由资信评审小组据以研究确定下年度资信等级的升降。但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基层信用社特别是我们社人员偏紧,信贷人员相对不足,所辖50个村,3个网点只有12名信贷员,这样有的信贷员要负责七八个自然村的农户信用等级评定和年检工作,并且评定工作中的各种台账及表格繁多,撤销信用站后,人员少业务量大的矛盾已成为农户信用等级管理中的客观问题。再加上一些信贷人员对信用证年检和贷后检查工作重视不够,只为了应付上级年检的任务要求而简化年检程序,有的以日常工作中的主观印象评定调整信用等级,甚至一些人员照抄上年的资信数据,农户贷款被挪用或经营出现危机,丧失还款来源不能及时发现处置,从而使《贷款证》年检结果出现偏差,信用等级不能如期调整,极易造成凭信用证发放的贷款出现不良和损失。

(四)评定不实,有弄虚作假之嫌。在小额信贷年检中,农户信用等级评定和贷款额度的核定十分重要,对于降低小额信贷风险、保证小额信贷推广工作的健康发展甚为关键。但是,由于农户信用等级的评定和贷款额度的核定是一个涉及诸多方面的复杂工作,部分信贷人员因不愿深入农户认真调查核实,或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所以在农户信用等级评定和贷款核定上靠感觉、凭主观,随意性较大,加之一些人员在初审、核批时把关不严,从而对小额信贷资金的安全造成不小的威胁。有一些信贷员甚至把权力下放到村委会,坐等村委会填资料。这样的做法,使评估存在很大的虚假性,而且避免不了村委会放“人情款”、“关系款”,在农户中造成不良的影响,损害了信用社的形象,违背了开办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本意。

三、当前我镇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社会信用环境欠佳,影响了我社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积极性。受社会信用大环境的影响,有一些农户信用观念淡薄,还贷意识差,千方百计地逃废信用社债务。而地方政府、司法部门对维护金融资产安全,培植社会信用,打击逃废金融债务的力度明显不足,导致我社部分信贷人员不同程度地产生了慎贷恐贷心理,再加上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现实意义认识不到位,信心不足,影响了小额信用贷款的推广速度。

(二)信贷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不配套,基层信贷人员对评定和年检、发放小额信用贷款存有偏见。目前信用社实行了贷款责任终身追究制度,谁发放贷款谁负责收回,到期收不回的轻则扣工资,重则下岗清收。在贷款种类中属担保贷款的如果出现风险,可以依法保全债权,而发放的信用贷款如果出现风险,就难以保全债权。为此,基层信贷人员对年检和发放信用贷款顾虑重重,宁可少评或不评,少放或不放,也不去“冒风险”。另一方面,信用社在强化信贷风险约束的同时,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导致小额农户贷款管理中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不配套,信贷人员所承担的风险和收益不对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贷人员的积极性。

(三)掌握农户资信信息困难,不利于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发放。目前地方政府对信用社健康发展的参与程度低,村级组织职能弱化,加之村级信用站和农户联络员撤消后,导致信用社对农户的资信信息不得不依靠村组提供和信贷人员实地调查,工作量非常繁重,这与当前农村信用社信贷人员相对不足构成矛盾。据调查,一个基层网点信贷人员一般不超过四人,有的只有二三人,这相对于1万多农户的镇,无疑是严重不足,致使我社对农户的跟踪调查和信用评定、年检工作难以有效实施,绝大部分,不得不继续采用抵押方式发放农户小额贷款。

(四)我社在发放小额信用贷款中一些不规范操作,抑制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需求。一是宣传发动工作力度不够。目前虽然开办了此项信贷业务,但宣传发动工作的力度不够,致使许多农户对小额信用贷款的有关情况不甚了解,有的农户甚至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二是执行利率相对偏高。在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时,不论产业类型如何,一律执行基准利率上浮50%的规定,影响了农户贷款的积极性。三是小额信用贷款期限较短。农业产业具有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一些特色农业生产周期多在1-3年左右,而当前农信社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期限一般控制在半年以内,最长也不超过一年,使贷款期限与农业生产周期不符。四是贷款额度与生产资金需求不匹配。有些农户年收人均纯收入已突破5000元,农户一般性的生产资金都能自己解决,根本不需要信用社贷款,而用于发展特色农业、品牌农业、高效农业的资金投入,其小额信用贷款的额度是远远不够的。由此可见,信用贷款授信3万元以下的规定与部分农户的生产资金需求不相匹配。五是农户资信缺乏统一标准。准确评定农户的资信度,是确保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安全运行的重要一环。目前的信用户评定采取村党支部、村委会初审、信用社审定的办法,对农户的贷款授信额度有较大的随意性,农户的授信额度没有科学合理的评判标准化,有时导致评定结果失真,容易引起农户的不满情绪,而授信的不准确,也会给信用贷款的安全造成隐患。

(五)重规模,轻管理。为完成联社下达的放款任务,片面追求放款数量,不认真年检,就匆匆发证,发放贷款,不注重贷款质量。调查不深入实际,办理贷款时手续不齐全,存在冒名贷款和转借信用证的现象。而且在管理上也存在弊端和漏洞,贷户档案不完整,贷后检查不认真负责,对挪用、转让信用证等听之任之,不实施惩罚,使贷款发放之时就为回收埋下了隐患。

(六)目前的农户信用等级评定和年检,不利于确定贷款责任人。基层信用社人员调动较频繁,曾负责和参与资信评估、评审和核发《贷款证》的信贷人员调换或调离原岗位后,新上任的信贷人员对持有《贷款证》的农户按限额发放贷款,认为该户资信情况已调查,原信贷员已在农户经济调查表的责任人上签字,即使贷款形成不良,也是原信贷员的责任。而已调离的人员则认为自己虽参与对该农户的资信评估、评审,但并未经手放贷款,新放贷款形成不良与自己无关。《贷款证》放款中对此类责任确定没有明确,贷款一旦出现风险后,责任追究就会很难落实。

四、鉴于在小额农户贷款评定、年检和管理中的上述问题,我社对以后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广泛宣传,让广大农户充分了解和掌握小额信用贷款的具体内涵。推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是培养农户信用意识,营造农村信用环境的重要途径。信用社在开展小额信用贷款业务中,要通过墙报、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广泛宣传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意义、程序、做法和要求,让农户知晓小额信用贷款的贷款主体、额度、条件、方式等内容,要坚持以农户资信度确定信用贷款额,在乡村形成“有借有还、再借不难”、“讲信用光荣、不讲信用可耻”、“信用也是一种资产”的社会氛围,弘扬信用美德,为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安全运行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二)加强基层信贷人员教育培训,强化责任和风险意识。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则定期组织业务人员思想教育、法规教育和风险防范教育等专题的培训,使“信用户、信用村、信用镇”的创建意义和防范资信评定中的操作风险的作用真正深入人心,真正认识到《贷款证》发放和管理工作,即是服务“三农”的政策所需,又是拓宽农村市场、谋求信用社发展所需,是实现社农双赢的战略决策。扎实做好资信评估、评审和年检工作是夯实农村农村信用工程的基础,是确保农户信贷资产质量的首要前提。基层信用社要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制定和执行有关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以审慎负责的工作态度,摒弃官商作风,放下架子,俯下身子,深入每乡每户和田间地头进行认真调查分析,掌握真实的第一手资信情况。

(三)有效整合人力资源,提高信贷人员队伍素质。业务的竞争与发展主要资源靠的是人才。目前,现有信用社人员大多是八十年代招收的初高中毕业生和职工内部子女,文化素门等客意识多、下乡吃苦精神差,愿意在城内机构工作,不安心在偏远信用社工作的人不少。质较低,受前些年信用社坐门等贷的官商作风的影响,经营理念和工作作风转化不到位,坐导致工作作风浮飘,工作不扎实、不深入。为此,上级联社应一方面科学调配现有人力资源,根据各基层信用社的业务量大小对信贷人员定岗定编,确保信贷人员合理分配,解决机构间人力资源不平衡的现象。

(四)完善《贷款证》管理办法和规程,实行连带责任和终身追究制度。针对目前《贷款证》管理中相关责任不明确的现象,上级部门要尽早研究出台相应管理制度,明确不同情况下的第一责任人和连带责任人,并实行贷款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对工作岗位调整新老人员责任要衔接好,新上任信贷员要在尽早的时间内完成对原资信证农户的调查核实工作,以便办理贷款时心中有数,否则只凭证放款出现问题应进行责任追究;如发现原信贷人员在《贷款证》评定、年检中有差错也要视情节相应落实责任。同时,区别信用等级对凭证贷款额度适当调高,以满足部分先发展起来的农户的资金需求,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第2篇:用户调研报告范文

一、基本情况

1、入户率

调查涉及全省10个县(区),496个行政村,6751户农户。其中建池农户1609户,入户率23.8%,沼气项目建设涉及127个村,另有55个村子农户自建沼气池共72口。在陕北、关中、陕南不同地域入户率有所不同:陕北建池入户率较高,调查2个县(区),农户272户,建池127户,入户率达46.7%;关中入户率较低,调查5个县(区),农户5756户,建池农户1371户,入户率达23.8%;陕南入户率最低,3个县(区),调查农户723户,建池农户111户,入户率为15.3%。

2、使用率

调查的1609户的沼气池中,正常使用的有988户,未使用的有621户,使用率为61.4%。

3、养殖情况

一是养殖农户数量少,调查农户中有834户有养殖,占总农户的12.3%;二是养殖相对集中,有养殖的农户中养殖畜禽20头以下的农户336户,20头至100头的454户,100头以上的44户。养殖主要是以养殖大户为主,有一些小规模的养殖中心和养殖场。

4、服务情况

496个行政村中仅57个村有沼气服务网点:其中51个网点由村委会代管,提供配件更换和简单的维修服务,均为无偿服务;6个网点为个人承包,年收益不足3000元。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1、户用沼气建设进入瓶颈时期,出现结构性过剩。

我省沼气入户率、使用率均低于国家“十一五”末的预期水平,说明户用沼气还有发展空间,但部分地区却出现了任务过剩的现象。产生这种结构性过剩的主要原因是前期调查不到位,建设需求与项目安排脱钩,出现部分地区项目安排数量过大,难以完成,而有建设需求的一些地区受整村推进政策限制没有项目安排。

2、建池成本加大,建池标准降低。

据了解2009年“一池三改”关中地区建设成本在3500~4000元之间,陕南地区5000~6000元之间,陕北地区4500~5000元之间,而国家仅补贴1500元,仅占“三改”成本的25%~42%,在山区和较贫困地区表现尤为明显,农户压力大,自筹资金难以落实,许多地方建池标准降低,安装及“三改”不规范、不到位,调查中有15户建池却未使用的是由于设计建造不规范造成的,占调查总农户的0.9%。

3、沼气池管理不到位,使用率较低。

调查中发现没有正常使用621户的沼气池中328口是由于管理不善造成停用,占未使用的50%。走访的沼气用户中,大部分群众主动性差,缺乏安全管理常识,在沼气池的使用上不用心,出现故障,加之服务不到位,有弃之不用的现象。

4、沼肥商品化程度低,综合利用率不高。

目前户用沼气池的建设主要是解决农户的灶口问题。大部分农户没有科学的使用方法,发酵剩余的沼渣、沼液只当作普通肥料直接用于大田追肥使用,调查农户中仅有38户使用过沼液喷施果树,利用途径单一,综合利用率不到已建池农户的3%。沼渣、沼液等优质肥料没有商品化,沼液浸种、喷施,沼渣栽培蘑菇等实用技术没有广泛应用,无法充分发挥其优势,建池综合效益不高,严重影响农户建池积极性。

5、服务体系建设滞后,故障解决难。

目前我省服务体系建设存在许多问题,一是网点设置不合理,管理不到位。目前服务网点硬件由政府配备,人员由当地能源部门或村干部指定,能源管理部门与服务人员之间没有制约手段,缺乏监督管理,加上部分服务人员业务能力不高,服务难以保证。大多网点基本没有发挥作用,形同虚设;二是网点数量少,档次低,设备短缺,不能满足服务需求。目前大部分沼气村处于无服务状态,很多建池农户净化器中的脱硫剂一次都没更换过,灶具点火开关失灵现象普遍。三是设备管理混乱,安全存在漏洞。抽渣车属农用机动车辆,所有权在县区能源办,使用权在村级服务网点,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如果出现重大安全事故,责任认定时所有权人无法免责。四是服务内容单一,不能满足需求。目前服务网点只能进行抽渣和更换配件服务,但在调研中发现,因沼气池缺少原料、农户家中缺少主要劳力,无人管理而导致停用的现象普遍存在,调查中有20.4%的农户因这些原因而停用。五是沼气服务缺乏市场参与。一方面沼气服务对象是广大农户,目前农户没有付费买服务的意识和习惯,另一方面沼气服务是微利行业,社会力量不愿介入。主要原因是目前的公益式服务网点建设,缺少对沼气社会化服务实体的制度体系、扶持政策和激励机制。

三、建议意见

1、坚持科学发展,合理推进沼气建设。

因地制宜制订科学的建设规划。取消整村推进的建设要求,做好建池需求与任务安排的对接,安排任务前做好调查摸底工作,征求农户意见,切实解决结构性过剩的问题,确保有建池意愿的农户能够享受到国家的政策补贴。

2、立足村域平台、发挥沼气纽带作用。

实行种养平衡,走有机生态之路是我省农业主导型村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向。农村户用沼气是上联种植业,下促养殖业的良好纽带,实现了村域平台上的果畜结合、菜畜结合、粮畜结合,畜特结合。发挥好建设作用,就要使建池农户在使用意识上发生变化,把农村沼气建设作为服务于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的有效手段,与村域经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与百万头生猪大县养殖示范村发展相结合,与果业、蔬菜等优势产业相结合,以沼气带动走种养结合的循环发展路子,推进户用沼气综合发展。

3、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农户使用水平。

建议从沼气的建设经费中拿出一部分资金,加强沼气综合利用技术的宣传培训,通过张贴一看就懂的沼气宣传标语和彩图壁画,编发沼气技术手册和有关资料,利用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沼气使用技术,组织农村沼气“明白人”培训,通过他们带动沼气使用技术培训普及,提高广大群众对沼气的综合运用能力,实现主导产业之间互为补充,相互促进,良性发展。

4、转变建设思路,培养沼气多元化发展。

适应当前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新格局,解决目前的沼气发酵原料问题,全面提高农村废弃物的循环利用途径,建设模式从单一向多样转变,大力推广适合养殖场和养殖大户的中小型沼气工程,发展以秸秆为原料的户用沼气,大中型秸秆沼气集中供气,研究生活垃圾沼气技术,熟化、推广复合原料混合发酵技术,统一为建池农户配送沼气原料等模式,通过建设模式创新,推进沼气稳步发展。

5、推进农村沼气建设由以气为主,向肥气并举转变。

加快沼渣、沼液科学使用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推进沼肥商品化步伐。随着循环农业和有机农业的快速发展,很多地方急需大量的有机肥,据了解,人畜粪便经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渣、沼液肥是目前最好的有机肥,市场售价平均每吨1000元以上。加速沼肥的商品化转变过程,逐步改变目前农村户用沼气使用以气为主,向气肥并重转变。

6、完善服务体系,探索公司式社会化服务新模式。

第3篇:用户调研报告范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风走了”为你整理了这篇人大关于饮用水源地实施保护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人大关于饮用水源地实施保护情况的调研报告

按照江华瑶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安排,近期县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汇同生态环保、水利等部门相关人员,通过现场调研、座谈走访、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全县饮用水源地保护情况进行了专项调研,现将调研情况及思考建议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一直坚持把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饮用水源地保护的整体规划、项目设施建设、监控管理和综合整治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1、精心编制规划。

根据《水法》《水污染防治法》《湖南饮用水源地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我们制定了江华瑶族自治县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域划分实施意见,明确了全县饮用水源地保护思想,通过按规定分级划分饮用水源保护区,有效推动了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的开展。

全县共设立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1个,乡镇“千吨万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9个,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10个。我县还划定了乡镇“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3个(蔚竹口乡、大锡乡、大石桥乡)、村级“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7个,正在划定村级“千人以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15个。目前,还有湘江乡、界牌乡、桥市乡等3个乡镇政府所在地供水人口或规模未达到“千吨万人”或“千人以上”要求,暂未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根据近三年的水质监测结果,鱼塘坡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质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Ⅱ类标准,水质状况稳定、良好,符合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标准;县境内的涔天河水库上游1000米、东西河汇合处2个水质监测断面水质均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Ⅱ类标准,水质状况稳定、良好。农村饮用水水质达到国家标准;乡镇8个“千吨万人”(除桥头铺外)饮用水取水点从2019年开始开展监测,监测结果显示8个取水点水质均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Ⅱ类标准。

2、加快设施建设。一是完成县城鱼塘坡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工作。增设点位牌1处,区界牌6处,宣传警示牌31处;在一级保护区内修建河提护坡70米,修建沿河围挡2600米;制定了《江华瑶族自治县鱼塘坡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一旦发生威胁饮水安全突发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开展饮用水水源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演练活动,全面提高环保工作人员因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处置能力。二是对乡镇9个“千吨万人”饮用水源地标志牌统一按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环境保护技术要求》(HJ773-2015)进行排查,对不符合要求的小圩壮族乡、白芒营镇重新按照标准制作标识标牌;对人为活动较频繁的白芒营镇饮用水水源地设置围栏围挡四百多米。

3、强化排查整治。在2019年问题排查的基础设上,为有效防止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环境污染,保障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水质,特制定了《江华县2020年集中式水源地环境问题排查工作方案》。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是否存在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水上餐饮;网箱养殖、旅游、游泳、垂钓,洗衣等影响水质的人为活动;排污口、畜禽养殖场、工业企业;有无水源保护宣传牌,一级保护区是否需要围挡等5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排查。经排查,完成白芒营镇、小圩壮族乡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存在标识标牌不完善,白芒营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需要隔离围挡等方面的整改工作;另外,对大路铺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有渔船,沱江镇鱼塘坡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有洗衣洗菜等现象进行了交办,要求乡镇立行立改,强化监督;对沱江镇鱼塘坡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范围内的一个小型养鸭场,进行拆除整改。

3、做实日常保护。一是开展日常巡河。大力推行河长制,建立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行政首长负责制,成立饮用水源保护监督管理机构,严格饮用水水源地综合执法,及时发现、清除饮水安全隐患,严肃处理威胁饮水安全的违法行为。二是开展水质监测。按要求开展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工作,并对枯水期及丰水期实施加密监测,及时向上级相关部门上报监测结果,并向社会公开。三是开展日常保洁。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人员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日常保洁工作,清扫周边垃圾,发现问题及时汇报。

4、注重宣传教育。以贯彻落实《江华瑶族自治县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和《湖南省饮用水水源条例》为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一是在县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周边开展入户宣传。在县城饮用水取水点沱江镇鱼塘坡和县城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涔天河镇聂家寨村召开饮用水源保护座谈会,入户发放《湖南省饮用水水源条例》等宣传资料2500余本;二是下乡镇开展专项宣传。在沱江镇、涛圩镇、水口镇、码市镇宣传《江华瑶族自治县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和《湖南省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由市生态环境局江华分局联合县科协、县检察院、涔天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等单位走进沱江镇、水口镇、涛圩镇、码市镇等四个乡镇开展专项宣传,重点普及饮用水水源保护相关知识,提升公民对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意识。三是开展执法案卷比赛和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知识竞赛活动。通过贯彻落实执法案卷比赛和《江华瑶族自治县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知识竞赛,不断提升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水平,提升保护生态环境的力度。

5、强化信息公开。加强信息公开,在县人民政府网站开设专栏,及时公开饮用水水源地问题清单、整治进展情况,并公示水质情况,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二、存在的问题

整体来看,我县饮水水源地保护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保障了大部分群众的饮水安全,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1、存在水源地环境污染隐患。个别饮用水水源源保护区周边有农田和耕地,存在农业面源污染隐患。少数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内存在生活源污染隐患。如大路铺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二级保护区陆域范围内有下车村、隔河村等3个自然村落。自然村落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可能进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影响水源水质。

2、存在供水安全隐患。乡镇“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标牌、界桩、界牌以及隔离防护设施有缺失现象。部分乡镇供水点水源地地理位置较为偏僻,缺乏监控设备设施以及专门管理人员,供水安全存在漏洞。

3、少数水源点水量不足。调研发现,白芒营、大石桥等乡镇供水水量已不能满足供水要求。如白芒营镇设计取水规模为3000吨/天,实际每小时需供水200吨,即日需水量已达4800吨,超采严重,秋冬干旱季节几乎断流,水量严重不足,导致饮用水源地取水量不能满足居民用水要求。如码市雷公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量也无法满足供水需要。如水口新镇水源地保护范围樟佑冲河段有龙潭电站 ,电站发电期间影响水厂供水量。

4、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尚不完全。部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困难,尤其是部分饮用水水源地取水类型为地下水,覆盖面大,划分难度大。同时,划分方案编制以及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资金不足。

三、对策建议

饮用水安全是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是人民健康和乡镇发展的关键。为了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保障饮用水安全,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特提出以下建议。

1、增强各级各部门水源保护意识,形成良好的水源保护氛围。

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电视等新闻媒介进行《水法》、《湖南省饮用水源保护条例》、《江华瑶族自治县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宣传,强化公众的资源、环境、生态意识,提高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自觉性,让人民群众懂得保护水环境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2、加快推进饮用水源地问题整改。

按照“一地一策”“一厂一策”推进饮用水源地问题整改。对水源地周围零散生活污染源进行治理,禁止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治理农业源污染,强化农药化肥使用管理,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炸鱼、毒鱼、游泳;对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的养殖场、水电站进行清理退出(如水口龙潭电站要尽快达成协议、收购清理),以保障饮用水水质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区及其周边的基础设施建设,按要求建设一级、二级保护区标识牌、警示牌、界桩、界牌,一级保护区建设隔离防护设施等。乡镇要加强自来水厂的运行监督管理,保证广大群众饮水安全。

3、加强饮用水源地属地日常监管。

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的要求,各乡镇需加强对饮用水源地的日常监管。强化重点项目的施工管理以及林业、水土保持等生态工程建设,抓好天然林保护、封山育林和小流域治理等工程,禁止乱砍滥伐、河道乱采乱挖等行为,增加水源涵养量,对影响水质安全的行为坚决依法查处,确保饮用水源安全。

4、加快推进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工作。

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划定乡镇及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完善水源地保护的基础设施。一是对千人以上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点全面实施水源保护区划定,为饮用水源点保护工作提供依据。二是进一步科学规划、调整优化饮用水源地的划定,确保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

第4篇:用户调研报告范文

[关键词]智能手机;应用软件;隐私权;调研报告

[中图分类号]TN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3-0084-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03.038 [本刊网址]http:∥

本调研报告主要针对西宁市曹家寨社区的手机APP应用用户的隐私权现状进行研究。通过对133份有效问卷的分析,探讨用户对隐私相关内容的态度与认知、对隐私安全相关内容的评价,借此为移动互联网条件下的隐私权保护提供政策参考。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个案访问,法律检索。研究方式包括调查研究,实地研究以及文献研究。

一、用户基本资料

在133份问卷调查中,男性为68人,占比51.12%;女性为65人,占比为48.88%。学历层次为高中以上的为101人,占比75.93%,专科及以上学历者有31人,占比23.30%。用户的年龄主要18岁以上,共计114人,占比85.71%。

在参加调研的用户中,他们比较倾向于那些软件呢?经过调查,绝大部分用户安装了QQ、微信、支付宝、新浪微博,分别为130人(97.74%),118人(88.72%),98人(73.68%),89人(66.92%)。另外还有陌陌:15人(11.28%),人人:23人(17.29%),YY:8人(6.02%),其他:76人(57.14%)。对于使用手机APP时间每天超过1小时的有84人,占比63.16%,超过3小时的有44人,占比33.08%。调研结果表明,高中以上学历的用户使用手机APP的时间较长,平均每天使用43.7分钟。

二、调研内容及反馈

(一)用户对隐私相关内容的态度及认知

调查结果表明,用户对隐私关注程度总体程度较高。121人表示对于隐私比较注意保护,对个人隐私采取了一定的保护措施。其中学历层次在高中以下的用户为32人,其中25人对隐私也有一定的保护意识。由此可见,隐私保护意识与学历高低并无必然联系。

对隐私内容的理解程度因学历高低而有一定的差别。结果表明,学历层次为高中以下的用户对于隐私的理解仅限于个人信息、金融资料、社会关系。但是学历层次为高中及以上的用户对于隐私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将历史记录与地点位置等信息也纳入其中。

在问卷中,53.38%的用户(71人)承认隐私曾经被泄露,主要包括个人信息,金融资料,历史记录等内容。在承认隐私曾被泄露的用户中,金融资料占比超过60%(45人)。该结果表明,用户对金融资料泄露的关注度最高,被泄露的可能性最大。其次包括个人信息50.70%(36人),历史记录33.80%(24人)。

在承认隐私曾经被泄露的用户中,53人表示因为手机被盗而导致隐私泄露;25人认为是手机病毒的缘故;21人坦诚是自己操作缺陷所致。由此可见,隐私被泄露主要因为缺乏保护手段,在手机丢失之后容易被人利用。

(二)用户对隐私安全的评价

1.对手机社交软件的安全性评价

在所有参与调查的用户中,75人对手机中的应用APP表示信任,占比56.39%。剩余的58人表示对手机中的应用APP持有怀疑的态度:认为手机应用APP有越轨行为的有53人,认为手机应用存在隐私保护缺陷的有44人,认为手机应用具有欺骗性的有21人。超过90%的用户(121人)表示经常受到广告的骚扰,对隐私影响较大。广告的主要形式包括:广告短信和应用软件消息推送。另外超过30%的用户(41人)表示对政府监控APP账户信息感到忧虑,超过20%的用户(27人)表示对软件的一些功能感到忧虑,例如:好友推荐功能,地址共享功能,信息共享与转发功能。还有不到20%的用户(24人)对手机网络黑客或病毒感到忧虑。

针对应用APP后台监控行为,主要包括记录历史记录,地点位置信息,个人输入习惯。应用APP在记录用户以上三种信息后,会进行广告推送,个人信息公开,及其他商业。

2.对手机社交环境的安全性评价

在实名制政策加速覆盖互联网的2015年,实名制对于移动互联网用户的隐私又有多大的影响呢?在参加调查的用户中,57.89%(77人)的用户表示受到了一定的困扰。个人真实信息频繁暴露的新闻对于大部分人还是带来了一定的恐慌。针对这种情况,用户一般采用三类方法来保护个人隐私。比率分别为:故意伪造真实身份信息,即采用假名、假联系方式、假照片以保护隐私的用户达到了97人,占比72.93%;设置多重准入权限,即设置多重密码,多重身份验证以保护隐私的用户有21人,占比15.79%;拒绝任何个人资料的上传,使用空白资料的用户也有15人,占比11.28%。

前文已经提到大部分的用户安装了不止一个手机应用APP。那用户针对各种APP设置密码的情况如何?经过调查,93人(69.92%)针对不同的应用设置了不同的密码,其中28人(21.05%)设置了超过4组或4组以上的密码组合;还有19人(14.28%)对于各种手机APP只设置了一组密码。以上结果也佐证了用户对隐私有一定的保护意识。

3.对隐私保护政策的信任度评价

用户在安装软件之前,都会出现软件的隐私保护条款。研究表明:有70人(52.63%)表示在安装APP之前都会大致看一下隐私保护条款的内容。有26人(19.55%)表示会具体看一下里面的内容。有37人(27.82%)表示会直接省略隐私保护条款、直接安装。

有超过一半的用户(71人)对隐私保护条款表示信任,认同APP的隐私保护条款,符合隐私保护的预期。有超过1/3的用户(47人)表示APP的隐私保护条款与实际情况不一致,存在欺骗行为。另外还有15人表示说不清。当笔者询问对隐私条款不信任、不了解的用户“既然对此不信任、不了解,为什么要安装呢”?大部分用户均表示,不会在其中使用过多真实资料。

4.对国家隐私保护法律法规的信任度评价

针对移动互联网的法律法规还并不完善,目前仅有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强移动智能终端进网管理的通知》。《规定》第五条规定:服务商应当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健全各项制度;保护用户信息及隐私,接受社会监督。《规定》第六条规定:用户在注册账号时,应当与服务商签订点击协议,承诺遵守法律法规、国家制度、公私利益、社会道德及提供真实信息。《通知》规定:服务商不得未经用户同意,擅自收集与修改用户资料,侵害用户权益;擅自启动通信功能,造成用户费用损失;危害网络安全。对于这几个法律法规,用户又是怎样的态度呢?结果十分令人遗憾:超过95%的用户(127人)表示根本不知道有这两个法规,只有不到5%的用户(6人)表示对该法律法规有所留意。

当用户受到不法侵害的时候,33人(24.81%)表示会与服务商客户服务中心进行沟通。28人(21.05%)表示会选择向相关机构投诉,例如:12315。10人(7.52%)选择向公安报案。62人(46.62%)表示吃一堑长一智,吸取教训,放弃救济。放弃救济的用户在问卷中表示,之所以放弃救济的原因是认为隐私泄露救济途径太少太窄(45人);操作难度太大(36人);隐私泄露的内容没什么太重要的(25人);够不上刑事标准(12人);不知道如何救济(8人)。

三、结论及解决办法

(一)提高隐私权保护意识

调研结果表明,手机APP用户对隐私保护的意识比较高,这一点需要肯定。只是对隐私保护的方式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针对金融信息,用户要加大保护力度,尽量采用多重密码组合;注意手机使用习惯,防止手机病毒进入。为了防止手机被盗或遗失导致隐私泄露,应随时注意备份相关信息,设置专属密码锁,保障财产安全。同时注意自己的使用习惯,不要点击未知的网站和链接,避免一时失误导致隐私泄露。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进行相关的了解和研究,明白个人权利和义务,知晓相关的补救途径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

(二)设立行业标准以规制服务商行为

行业自律作为国家立法的重要补充形式,在保护用户隐私权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美国采用了行业自律模式,在隐私权保护方面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依照行业自律,规范服务商的行为主要包括以下方面:规范条款默认选项,规范隐私政策的监管与执行。

在APP读取用户隐私的时候,默认选项中用户不反对即视为同意。笔者认为服务商应提高用户隐私采集门槛,通过行业自律使默认选项规范化。把默认设置设定为否;将读取用户隐私对用户的影响最小化,在用户同意采集隐私时尽量减少隐私的采集量。尽量避免对用户进行骚扰,减少身份信息验证的内容,把网络安宁还给用户。

当前的隐私政策普遍存在包括单向制定政策、条款形式化等问题。笔者认为:隐私政策应该参照《合同法》、《民法》等相关规定,使之规范化;详细说明信息采集内容,使采集行为明晰化;在隐私政策中增加隐私保护方式与救济模式的相关说明,保障用户求偿权。

(三)加强国家立法以健全隐私权保护

第5篇:用户调研报告范文

[关键词] 产品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3)06-0081-03

课程设计是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产品设计专业学生进入专业阶段的重要实践课程。把课程设计教学引入实践项目是改革的必然结果,在产品设计教学实践中具有重要性和现实意义。本文以课程设计引入实战项目为研究对象,从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实践教学的合理性进行探讨,从而构建适合其发展的教学模式,并实现教学系统、教学资源配置及教学流程的最优化。

根据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发展理念和改革思路,积极倡导在规范与稳定教学及管理秩序、完善各类教学设施的基础上,积极而科学的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的理念、途径、模式;探索教育教学体制、机制的创新实验;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应用性能力为最终目的。

将课程设计中引入实践项目的教改,对本科教育培养应用性人才有着重要意义。笔者的探讨符合现阶段应用型教育的要求,能够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检验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使处在不同水平层次上的学生都能提高,并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

1 现状分析

虽然产品设计课程在全国很多院校都有开设,但教育模式和方法一直沿用和参照旧的教育模式,讲究按部就班,讲究循规蹈矩,规范化的课程、固定型的教学方法抹杀了教与学的个性发展,使得设计与市场相距甚远,理论与实践脱节。产品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所以要在教学体系中多设置实践环节。目前,许多高校产品设计都设有课程设计,但是课程设计设定的内容都是重复或罗列以往的教学内容和理论知识,没有系统的把实战项目融入到课程设计教学中。现行的课程设计教学存在一定问题,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安排、教学方法、项目安排上都有一定的不合理性。

现阶段课程设计的教学模式,采用以往与产品设计课程相似的教材和教学内容来进行教学,较少联系具体实战项目,由于实战项目的时间节点很难与课程设计相吻合,造成实践项目不能顺利的导入课程设计当中。

2 项目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

为了让学生在校期间更好的了解项目流程、增加实操经验,针对产品设计专业特色,着力于满足学生的发展意愿和应用型人材培养目标的实现。充分体现因材施教、主动参与、分层优化、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教学原则,促进教学的整体优化,必须构建合理的、完善的、适合专业发展的教学模式。产品设计的课程设计导入实践项目的教学体系的构建目标主要从以下3方面来开展。

1)教学方面。科学论证,设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及教学方案;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2)管理方面。产品设计课程设计的系统保障;产品设计课程设计项目小组的管理;产品设计课程设计教学的课后保障。

3)考核及成果保障方面。(1)完善考核制度;(2)与企业建立实战项目的长期合作;(3)课程设计的系统安排和作业题库的建设;(4)教材及多媒体课件资源库的建设。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课程设计导入实践项目课程体系针对产品设计专业因学制宜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对专业的认知和技能的掌握。课程设计导入实践项目,在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已经开始实行,通过实行的效果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1)教学内容的调整问题:增强课程设计的针对性,建立系统的项目文档;有针对性的选择企业和项目,做好项目分类,依难易程度为课程设计做好循序渐进的导入;与企业建立实战项目的长期合作,保证实战项目的延续性和时间的吻合;(2)课程设计安排的连贯性问题。

3 课程设计实验——家用电磁炉产品设计

3.1 课程流程设计

课程设计:家用电磁炉产品设计

课程背景:通过设计公司引入企业项目。美的集团是中国一家以家电业为主、涉足物流等领域的大型综合性现代化企业集团,旗下拥有3家上市公司、4大产业集团,是中国最具规模的白色家电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之一。 1980年,美的正式进入家电业,1981年开始使用美的品牌。目前,旗下拥有美的、小天鹅、威灵、华凌等十余个品牌。以项目为导向,引入课程设计课堂中,学生通过实际项目能够学习到家用电器产品设计的方法和产品设计流程,通过与设计公司同步进行项目开发,能够让设计公司对学生的设计进行各阶段的监督和评审,学生能够了解到项目的流程和项目要求的指标,使学生了解企业对设计公司的要求及对产品设计的效果,同时设计公司也能得到更多的设计方案和设计思路,达到产学双方互利共赢。

课程项目:项目定位为2012中端电磁炉(400~600元价位段),目标为设计中端主销产品。

设计关键词:创新、优雅、简洁

课程对象: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产品设计专业10级学生,完成课程设计1的学习,缺乏真正的实践设计经验。

为了让学生可以结合项目要求和市场需求进行深入设计,课程计划中安排两次阶段性集体答辩:(1)学生进行产品终端市场调研后,以小组形式完成报告,在专业工作室进行分小组答辩,确定产品设计方向及产品设计定位。由教师和设计公司设计师对产品定位进行评估;(2)在产品设计项目完成后,由教师和设计公司设计师对产品完成效果及创新性进行评估。

3.2 教学方式

通过引用设计公司实际项目设计,使学生了解实际案例的设计流程、家用产品设计的方法、工作方法、家用产品设计趋势。强调设计前期的体验设计、产品需求定位、调研流程。对设计项目进行客观的可行性分析,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对项目的设计能力,加强对实践设计的认识。

3.3 项目课程过程

1)第一阶段:分市场调研和用户体验两部分。

市场调研:按项目需求进行小组分配,教师首先对项目进行讲解分析,设定调研方向和要求,由学生设计调研问卷表,经由小组会议讨论通过后执行。调研方法及步骤为:完成调研问卷表,进行终端销售市场调研、消费用户调研、使用环境调研等,同时可以在专业市场调研网进行市场调研,由小组长根据情况计划执行并分配小组成员任务,一周时间完成调研报告。

同时教师邀请设计公司设计人员与学生进行前期沟通,对项目要求进行说明,讲解设计输入任务,对设计前期问题进行答疑,沟通设计流程。该过程中教师负责组织交流方式及把握沟通各环节。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针对不同的消费对象和环境进行终端调研,并且要求学生做照片记录。通过终端市场调研,使学生了解到市场消费者的真正需求,同时了解同类产品不同品牌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各品牌产品的销售情况。

用户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导入用户体验的知识,让学生带来不同品牌的电磁炉和烹饪食材,自我体验。在实际使用和操作过程中,学生能够产生很多的使用体会,从而获得源自设计者自身的体验信息。这区别于单纯的依靠第三方使用者的使用体验,设计者自身的体验能为后期的设计方案提供更合理的思路和解决方案。用户体验阶段也是此次课程项目中的重点和创新之处,能够让课堂活跃起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2)第二阶段:分析调研数据,拟写调研报告书。

调研报告书包括各项调研的总结,根据总结报告拟出设计定位和设计风格定位。该阶段通过教师和设计公司设计师对学生的调研过程进行指导,从设计定位、消费用户调研、使用环境调研等方面进行指导,设计公司负责该项目设计人员评审,对客观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找到目标市场并定位产品方向。从目标消费人群、产品的工作原理、产品分类、外观、色彩、结构、材料、工艺等全方位的定位产品,确定设计创新思路。

调研报告拟写内容项包括:产品介绍(介绍,工作原理)、产品分析(分类,外观,材料,结构,人机)、市场分析、用户研究、总结等。小组根据本组项目情况可适当增减组合。

3)第三阶段:设计方案草图阶段。

对调研报告书的设计定位进行分析,得到具体的设计方向。学生根据目标消费人群、产品的工作原理、产品分类、外观、色彩、结构、材料、工艺等完成设计方案草图。设计方案草图是设计师零碎的设计概念最初的设计表现,可帮助设计师展开不同的设计思路,通过这些可能性概念,设计师逐步发展、淘汰一些设计,逐渐成熟自己的构思,最终将它变成现实。设计师通过设计方案草图实现与其他设计师、与客户的有效沟通。

此阶段根据客户提出的设计需求,公司设计师对产品进行了设计思维发散,包括整体形态的创新、人机舒适度的研究、流行趋势的分析等,得出初步草图结果。通过本轮草图提案,意在获取客户对草图方案的尺寸、色彩、制造工艺、人机舒适度等方面的意见,进而做出下一步修改。细节部分的完善将在后续的设计中进行。

4)第四阶段:2D线框图和3D效果图。

前期的设计方案草图已经很好的诠释了设计目标,电脑辅助设计则是方案的数据化呈现方式。效果图设计的主要功能为将平面图纸三维化、仿真化,通过高仿真的制作,来检查设计方案的细微瑕疵或进行项目方案修改的推敲。因此效果图是设计表现的方法之一,明确这个基本功能后该阶段在设计过程中要求完成以下能力目标:(1)能依据设计草图创意设计绘制,实现产品局部与整体间的协调;(2)能合理布局三视图,2D线框图符合家用产品的人机工程需求;(3)能对2D线框图进行修改细化,能依据2D线框图建立3D模型;(4)能延续设计理念优化3D模型,符合草图设计创意;(5)能合理应用图形语言的方法,对产品概念作直观表达;(6)能按照设计要求合理赋予产品材质和色彩;(7)能正确标注家用产品的尺寸、结构与生产工艺;(8)能根据三维模型完成安防产品三视图的输出。

5)第五阶段:项目答辩、细节调整。

以演讲的方式完成产品设计项目效果图展示,各小组分别陈述方案,由设计公司的设计总监进行方案的可行性评估,项目小组间互评。该阶段通过项目答辩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演讲能力、设计项目的总结能力。由教师组织设计公司总监进行现场答辩,每进行完一组后进行点评,最后课后再调整。

4 结论与建议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的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获得了全院上下的大力支持,为教学的顺利实施打了基础。同时,各教学部门、各教研室、辅导员等也对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授课方式、授课内容的变化给予了肯定并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受益对象涉及到设计与艺术学院工业设计专业所有学生及相关教师,甚至可以为国内其他相关院校研究机构、相关课程体系及专业教师和学生提供学习的参考。

课程项目结束,学生通过实际项目的演练和设计进行总结,为今后针对家用电器项目的设计积累了专业基础,提升了对家电行业的深入了解,并体验了实践项目设计的流程,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对专业的信心和学习设计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恰安,博赫尔.创造突破性产品:从产品策略到项目定案的创新[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江湘芸.设计材料及加工工艺[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3]Karl T U,Steven D E.产品设计与开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第6篇:用户调研报告范文

一、大学生参与网络游戏行为的外部因素

网络游戏的兴起和发展是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大学生参与网络游戏的行为受到社会环境、科技发展等多种外部因素影响。

1.社会环境是大学生参与网络游戏的根源。一方面,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时期,社会竞争压力增大,快节奏的生活迫使人们需要通过多种途径释放压力,网络游戏作为一种缓解压力的工具,必然会成为很多人包括部分大学生的选择。另一方面,社会上的一些不良因素也是导致大学生参与或沉迷网络游戏的原因,如拜金主义的影响,使得一些学生感到在现实中无法满足虚荣欲望,而转向虚拟世界。又如暴力文化的渲染,特别是影视、书刊,以及暴力事件报道中充斥着很多血腥镜头,一些青年学生受到影响,希望从网络游戏中体验惊险和刺激。

2.电脑、网络的飞速发展是大学生参与网络游戏的基础。2010年,我国的网民人数为4.5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4.3%。[2]使用电脑、互联网已经是很普遍的行为。国际著名网络技术服务机构CNZZ分析认为,至少有25%的网民首次进行上网活动目的与网络游戏直接相关。[3]与之相伴的是,网络游戏的推广速度也快得惊人,2010年,共有由194家游戏产商研发的306款网游(不包含网页游戏,社区游戏)进行了719次测试,平均每天就有2款新游戏测试。[4]电脑、互联网使用率的大幅增长、网络游戏推陈出新如此高速,使得当代大学生回避、逃离网络游戏的难度大大增加。

二、大学生参与网络游戏行为的内在因素

从总体来看,大学生参与网络游戏的情况较为普遍,但参与的程度有很大不同,从不玩游戏的学生有之,沉迷其中不能自拔的也有之,这是学生的个体差异造成的。

1.性格内向的学生更容易选择网络游戏。调查中,认为自己的性格属于“非常内向”的学生中有30%的学生玩游戏时间较长(参与网络游戏的时间平均每天超过2小时)。这些学生由于性格内向,较难融入新的环境与新的集体,参与网络游戏较多。

2.人际关系差、社会支持系统不良的学生非常容易参与甚至沉迷于网络游戏。调查显示,入学以来“几乎没有交到朋友”的学生中有75%玩游戏时间较长;在玩游戏时间较长的学生中,遭遇挫折或心情不好时选择“自我化解”的比例为43%,认为做心理咨询是一件“没有必要”的事的学生占60%。这些学生在遇到困难挫折时缺乏与朋友、亲人、专业心理咨询人员沟通的愿望与机会。

3.缺乏明确的奋斗目标,是影响学生参与网络游戏行为的重要因素。认为“自己的大学生活不够充实也没有目标”的学生中,有56%的学生玩游戏时间较长;认为“我考上大学了,只要能弄张文凭出来就行了”的学生中有50%的学生玩游戏时间较长。

4.自我控制能力差的学生更容易沉迷网络。调查显示,平均每天上网超过3小时的学生中有80%表示自己上网时“想控制时间,但一旦上网就忘了时间”或“没时间概念,顺其自然,随性而来,够了就下”,有70%多数时候“不能强迫自己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这些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学习、生活、做事较随性,不容易克服诱惑和阻力。

5.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社团活动的同学更容易选择参与网络游戏。调查中,认为社团活动不怎么好的学生中有37%玩游戏时间较长,认为集体活动都很无聊的学生中有24%玩游戏时间较长。

三、防止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途径

适当参与网络游戏对大学生的成长没有损害,但是如果长时间参与网络游戏、甚至沉迷其中将会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巨大危害。高校应寻找途径有针对性地防止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

1.抓住大一关键期,帮助学生确立新的目标。大一学年是整个大学的基础。绝大部分学生入学时都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充满希望,几乎不会有学生在入学时就希望自己沉迷网络游戏。之所以有部分学生发展为网络游戏的忠实者,大多是因为他们完成高考任务后,缺乏继续的目标和行动指南,进而无法积极面对新生活。因此,积极引导学生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帮助学生更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更根本的是使学生尽快确立大学阶段的努力目标。

2.积极引导学生乐观向上,参与社团和集体活动。调查显示,参与社团和集体活动少的学生更容易沉迷网络。如果学生不喜欢参加社团和集体活动,又缺乏学校的引导和要求,就会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网络游戏中,进而就会更加远离集体活动,造成恶性循环。学校应该设计有吸引力的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与,让学生将时间分配到学习、活动中。

3.营造良好的班级、宿舍氛围。人际关系差的学生群体是沉迷网络游戏的重灾区。现实中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和谐的班级、宿舍关系,会导致学生转向虚拟世界寻求关心与关注。因此,注重班级、宿舍良好氛围的营造,形成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环境,可以有效避免学生沉迷网络游戏。

4.敢于对处在沉迷网络游戏边缘的学生提出控制游戏时间的要求。很大一部分沉迷网络游戏的学生自控能力很差,他们自己也知道长时间玩游戏不对,但是一旦开始游戏就会忘了时间,无法对自己的欲望进行控制。面对这种情况,学校管理者应该果断采取措施,明确要求学生控制参与游戏时间,帮助学生摆脱游戏的诱惑。

参考文献:

第7篇:用户调研报告范文

[关键词]手机阅读 受众分析 在校大学生

[分类号]G252

1.引言

根据2010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0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4.2亿人,而手机网民成为拉动中国总体网民规模攀升的主要动力,半年内新增4334万,达到2.77亿人,增幅为18.6%。在手机媒体化和网络化进程中,作为重要的手机应用之一的手机阅读备受多方关注。以中国移动为例,在试水“手机报”业务并取得较好的业绩之后,中国移动于2009年6月率先在浙江省建立了手机阅读基地。此外,结合3G技术,中国移动还推出了专门电子阅读终端――G3阅读器。

作为一种全新的阅读方式,手机阅读到底能走多远?基于用户接受视角的受众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回答这个问题。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连续几年定期开展大型国民阅读调查工作,其中涉及到用户手机阅读使用行为的调研。另外,易观国际Enfodesk产业数据库近期的《中国手机阅读市场用户调研报告2010》也显示了用户手机阅读使用行为的一些信息(下面简称易观国际调研报告)。本研究则重点选取上海地区在校大学生作为考察对象,对这一特定群体手机阅读的使用行为、使用动机和满足程度三个方面开展小型的调研工作。在开展数据收集工作之前,本研究将“手机阅读”的概念操作化为“用户利用手机终端以在线或离线的方式阅读和浏览手机报、电子书、网络杂志与网站新闻”。

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在线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利用OQSS在线版设计了调查问卷。在经过预测试后,最终版问卷于2010年9月5日正式。本研究采取非随机抽样原则,但重点在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和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做了宣传工作。这6所大学分别代表上海地区的综合性大学和专业性大学,同时也代表了教育部重点大学和地方普通大学。截至2010年9月20日,共收到205份反馈问卷。通过对无效问卷的剔除,本研究最终保留的有效问卷为183份。

在研究样本人口统计变量方面,就性别而言,男性75人,占41.0%;女性108人,占59.0%。在年级方面,研究生为65人,占35.5%;本科生为118人,占64.5%,其中包括低年级本科(包括大一和大二)56人和高年级本科生(包括大三和大四)61人。在学科方面,来自社科/人文的学生为118人,来自理工科的学生为65人,两者分别占样本总数的64.5%和35.5%。另外,从使用手机类型的角度来看,3G手机使用者和非3G手机使用者的人数分别为61和122,其对应的比例为33.3%和66.7%。

在资料分析方面,为了探索在校大学生的手机阅读使用行为是否受到性别、年级、学科和使用手机类型等控制变量的影响,本研究根据不同使用行为的变量类型采取不同的考察策略。对于离散变量,本研究采用卡方检验和列联表分析。对于连续变量,本研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法)。也就是说,若控制变量只有两个属性,本研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若控制变量的属性在三个或三个以上,本研究采用ANOVA分析法,如果检验结果达到显著水平,用LSD(最小显著性差异)检验法进行两两群体比较,以确定组别之间的差异。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节省版面篇幅,对于采用同一种策略进行数据分析的结果,只在第一次出现的时候才给予罗列。

3.研究发现

3.1使用年限

研究发现,在已经利用手机开展阅读的在校大学生群体中,超过一半(占50.3%)的学生的使用年限在1年或1年以上。与之对应的,使用年限为1年或1年以下的学生占样本总数的49.7%。可见,在已经利用手机开展阅读的在校大学生中,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和在1年以下的学生各占半壁江山。如图1所示:

通过独立T检验分析,本研究发现不同性别的在校大学生在手机阅读使用年限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通过进一步的均值比较,发现女生手机阅读的使用年限普遍高于男生。如表1所示:

3.2使用频率

研究发现,在已经利用手机开展阅读的在校大学生群体中,日平均次数在2―3次的学生是其主要群体,共有71人,占样本总数的38.8%。而日平均次数在1次以上的学生数量占样本总数的77.6%,这一数据远远高于易观国际调研报告的对应数据――45%。这也充分说明了在校大学生较其他人群更为频繁地利用手机开展阅读。

通过独立T检验和ANOVA分析,本研究发现性别、年级、学科和使用手机类型这4个控制变量对在校大学生手机阅读的使用频率均无干扰作用。如图2所示。

3.3使用时长

研究发现,在已经利用手机开展阅读的在校大学生群体中,大多数用户每次利用手机开展阅读的时间都在5-15分钟或15―30分钟,两者累计共104人,占样本总数的56.9%。而每次利用手机开展阅读的时间在1个小时以上的用户数量则只有14人,只占样本总数的7.7%。相对于其他阅读方式,从事手机阅读的用户主要是利用被现代生活碎片化了的时间,本研究关于使用时长方面的发现进一步验证了用户手机阅读的这一特征(见图3)。

通过独立T检验分析,本研究发现不同性别的在校大学生在手机阅读的使用时长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通过比较,笔者发现女生手机阅读的使用时长普遍高于男生,即女生每次手机阅读所持续的时间要多于男生。考虑到男女学生在使用频率方面并无显著差异,笔者判定女生每天予机阅读的时间要显著多于男生。据第六次国民阅读调查,在于机阅读的时间和费用方面,男性均显著高于女性。这与本研究的这一发现有较大出入。另外,通过ANOVA分析,本研究发现不同年级的在校大学生在手机阅读的使用时长方面同样也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而言,低年级本科生手机阅读的使用时长高于研究生手机阅读的使用时长。如表2所示:

3.4阅读场所

通过先导访谈,本研究发现在校大学生开展手机阅读的主要场所集中在教室、宿舍和公共交通工具。为此,在本次调查问卷中,本研究采用李科特五级量表对用户在上述场所的阅读频次进行了测量工作。分析表明,公共交通(比如公交、地铁或火车等)是在校大学生手机阅读最为频繁的场所,教室(专指上课、听讲座的时候)是在校大学生手机阅读最不为频繁的场所。

通过独立T检验分析,本研究发现不同学科的在校大学生在手机阅读场所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相对于

理工科学生,来自社科、人文学科的学生在教室(专指上课、听讲座的时候)利用手机开展阅读的频次更高。这也许跟来自这两大类学科的学生的听课认真程度有关。通常而言,理工科学生在课堂上更加专心听课,而来自社科、人文学科的学生则更容易在课堂上分心做其他事情。如图4所示:

3.5阅读方式

研究发现,首先在已经利用手机开展阅读的在校大学生群体中,将近一半(46%)的在校大学生都采用直接登录WAP、WWW在线阅读的方式,这与易观国际调研报告数据大体是吻合的。其次,采用通过收取短信、彩信的方式也是在校大学生的阅读方式之一,占样本总数的19%。再者,通过客户端软件离线阅读较采用通过客户端软件在线阅读的方式更为普遍。前者即通过客户端软件离线阅读占样本总数的20%,而后者即通过客户端软件在线阅读只有7%。如图5所示:

卡方检验表明,不同手机类型使用者在手机阅读方式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通过进一步的列联表分析,笔者发现,相对而言,非3G手机使用者更倾向于通过收取短信、彩信的阅读方式,而3G手机使用者更倾向于通过客户端软件进行阅读,包括在线阅读和离线阅读。这种差别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归因为3G手机相对于非3G手机的独有优势:即3G的宽带宽和高速率以及更为友好的用户界面。如表3、表4所示:

3.6付费方式

研究发现,在已经利用手机开展阅读的在校大学生群体中,包月方式是目前在校大学生开展手机阅读行为的主要付费方式。共有96位在校大学生采用按包月方式支付浏览费用的方式,其占样本总数的比例超过50%。另外,表示“只阅读免费的手机读物”的用户人数也占样本总数的1/4。这一比例与易观国际调研的结果完全吻合。

通过卡方检验,本研究发现不同年级的学生在手机阅读付费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而言,在利用手机开展阅读时,本科生更倾向于按包月方式或按流量支付浏览费用,而研究生更倾向于阅读免费的内容。这应该跟学生长期免费使用网络资源所养成的习惯有关。一般来说,研究生比本科生接触互联网时间会更久,在长期的网络使用中,他们关于网络资源免费使用的观念也就越强。很显然,这种观念也同时反映到他们对于手机阅读付费方式的选择倾向上面。如图6所示:

3.7读物类型

正如前面所言,本研究将“手机阅读”的概念操作化为“用户利用手机终端以在线或离线的方式阅读和浏览手机报、电子书、网络杂志和网站新闻”。为此,本研究采用李科特五级量表对用户阅读这些不同类型的读物的频次进行了测量工作。分析表明,网站新闻是在校大学生利用手机开展阅读时最为经常浏览的读物类型,而网络杂志是他们开展手机阅读时最不经常浏览的读物类型。在校大学生对手机报和电子书的阅读频次则介于网站新闻和网络杂志之间,而且对这两者的阅读频率大致相当。

通过独立T榆验和ANOVA分析,本研究发现学科和使用手机类型对在校大学生利用手机阅读不同读物的频次存在干扰作用。就使用手机类型的角度来看,3G使用者比非3G使用者在阅读手机报、电子书和网络杂志这三类读物类型方面的频率都更高。就学科的角度来看,来自社科、人文的学生比理工科的学生更为频繁地利用手机阅读手机报和电子书,但后者比前者更为频繁地利用手机阅读网站新闻。这很大程度上与学生手机阅读的主要动机密切相关,相对于理工科学生获取信息的阅读动机,来自社科、人文的学生不仅希望通过手机阅读获取信息,同时也实现消遣娱乐的目的。而目前手机阅读所提供的电子书大多都是消遣娱乐性质的小说,这也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来自社科、人文的学生比理工科学生更为频繁地利用手机阅读电子书这一现象。如图7所示:

3.8依赖程度

本研究采用李科特五级量表对用户手机阅读依赖程度进行测量,其中1表示“一点都不依赖”,2表示“不太依赖”,3表示“一般”,4表示“比较依赖”,5表示“非常依赖”。通过考察,本研究发现已经利用手机开展阅读的在校大学生对手机阅读的依赖程度呈现较为典型的负偏态分布。其中,对手机阅读“较为依赖”的学生数量最多,占39.3%;紧随其后的是对手机阅读依赖程度为“一般”的学生,占30.1%。而对手机阅读“一点都不依赖”和“非常依赖”的学生的数量分布在两端,其数量占样本总数的比例分别为8.2%和10.4%。

通过独立T检验和ANOVA分析,本研究发现使用不同手机类型对在校大学生的手机阅读依赖程度存在干扰作用。通过进一步比较均值,笔者发现3G使用者对手机阅读的依赖程度要显著高于非3G手机使用者对手机阅读的依赖程度。这种现象与前面提到的发现(包括3G手机使用者更倾向于通过客户端软件进行阅读,3G使用者比非3C使用者在阅读手机报、电子书和网络杂志这三类读物类型方面的频率都更高)一样,都可以解释为3G手机相对于非3C手机所具备的宽带宽和高速率以及更为友好的用户界面特征,所以用户使用3G手机阅读会有更加强烈的愉悦感,从而加深他们对手机阅读的依赖程度。具体数据如图8所示:

4.结论

第8篇:用户调研报告范文

微信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及社会的运转方式。尤其在移动营销方面,微信更是小心翼翼地尝试着各种可能,朋友圈广告及春节“抢红包”的试探相继成功。

不同于微博相对开放的社交环境,微信建立的社交关系更加私密。与更具媒体属性的微博相比,微信在营销方面不那么具有优势。通过微信公众号与更大规模的用户建立关系,是企业在微信平台上并不算多的营销方式之一。

截至目前,微信公众号的规模已超过580万,1/5的在华企业开通了微信公众号,这个数字还在快速增加。尼尔森网联最新的《2014企业移动营销现状调研报告》指出,信息产业、餐饮行业和传媒文化是开通公众号最多的3个行业,占比分别为16%、10.8%以及8.2%。

大多数企业对微信公众号进行了基本定位,展示、宣传和服务是定位中最常被提及的词语。70.7%的企业将公众号作为企业信息的展示平台,55.9%的企业希望借此提升品牌知名度。“微信平台的发展让信息的传递和沟通更加高效。我们可以通过微信提供实时、贴心、个性化的服务,并借助微信值机等功能提升服务效率。”南航有关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周刊》,南航是第一批入驻微信公众平台的企业,目前拥有超过350万名公众号订阅用户。

但并不是每一个公众号都能像南航那样拥有数量庞大的用户,“马太效应”正变得十分明显。在所有开通微信公众号的被调查企业中,77.6%的企业公众号订阅用户数量在5000人以下,能达到10万用户以上的企业只有3%。这意味着,一些企业公众号成为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处境尴尬。

这可以从企业运营满意度的数据中得到验证,72%的企业认为运营效果一般,27.1%的企业对运营状况不满意,18%的企业甚至表示对运营方向感到迷惑。导致这种情况的部分原因是企业缺乏运营微信公众号的经验,接近7成的企业直接使用微信开发团队的模板,这导致公众号的同质化程度高。

在包括自定义菜单、微官网、微支付、优惠券、游戏等功能中选择开发哪些功能时,接近半数的企业会参考竞争对手的公众号。此外,依据领导个人要求和意见作为决策依据的企业不在少数,这些都可能让企业公众号变得没有个性,难以在大量信息中脱颖而出吸引受众的关注。

超过半数的企业认为微信小游戏、刮刮卡、大转盘等互动营销功能趣味性强,能够带来粉丝增长,有助于营销但效果并不明显;近1/3的企业表示很重视与微信相关的智能硬件(如微信打印机);同样,有近1/3的企业表示虽不了解但愿意尝试;15.4%的企业则持保留看法,表示已购买但效果一般。

双向互动效果的不尽人意,让更多的微信公众号仍然采用着与传统媒体并无区别的单向传播。推送图文信息是其中最常用的手段,84.4%的公众号会选择通过定期推送信息让受众意识到自己的存在。除此之外,策划优惠促销、组织线下活动、通过用户调查完善服务是另外3个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较常实现的功能。

在考察公众号运营方面,粉丝增长、图文阅读量以及服务完善程度是3个主要的判断指标,分别有68.3%、55.9%以及51.7%的企业会通过这些因素进行公众号运营状况的考核。

营销的最终目标就是促进销售,调查结果显示有59.9%的企业选择将“促进交易转化”作为公众号的基本定位。与此同时,高达54.1%的企业表达了对交易转化率低的不满。微信支付是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之一,在所有被访对象中仅有18.6%的企业具有支付功能。申请过程繁冗、没有明确的优势或特色,以及安全问题是微信支付最受诟病的3个方面。

显然,微信公众号已不再是企业的唯一选择,阿里巴巴和百度相继在2014年8月和9月推出了支付宝服务窗以及百度直达号。在所有被访企业中,23%的企业同时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和支付宝服务窗,8.8%的企业同时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和百度直达号,5%的受访企业同时开通了全部3种移动营销平台。

BAT在不同领域积累的优势使得它们推出的服务也各有所长,12.6%的受访企业认为三者功能相互弥补,能够更好地开展移动营销活动,但是企业需要时间去熟悉越来越多的移动营销平台,51.1%的企业表示对去年下半年开放的服务窗和直达号不太了解,另外有13.8%的企业因成熟商业案例较少选择观望。

第9篇:用户调研报告范文

关键词:青少年;手机阅读;阅读方式;变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3-0123-02

一、引 言

权威专家已经把手机正式认定为“第五媒体”,传统的媒体有报纸、杂志、广播、电视,随着互联网和移动媒体的进入,其中的手机媒体更是得到了正式的认可。如今的青少年对手机阅读功能的使用最为突出,在生活和学习各方面,简直须臾不可或缺。同时,手机阅读软件的开发也基本为青少年量身定制,所以,青少年手机阅读群体的地位就尤为重要,研究青少年运用手机阅读就成为了很迫切的课题。

二、手机阅读的利弊分析

什么是手机阅读,艾媒市场咨询的调查报告认为,“任何通过手机这一终端获得阅读信息的行为,均可以统称为手机阅读。”手机阅读是从日本起步的,我国业界一般认为,2004年08月,中国第一部手机小说《城外》推出后,手机阅读开始起步。此后,传统媒体看到了手机媒体发展的巨大潜力,“手机报”就是它们相互融合的产物。

手机报是手机阅读中最重要的部分,我国第一家手机报是《中国妇女报》,其后经过两年的市场孕育,手机报发展进程加快,2007年《人民日报》相继与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合作,推出了面向手机用户的手机报,说明它已跻身于国内主流媒体行业。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和投资力度的加大,手机报也突破了简单的文字配图片的表现形式,成为集多媒体于一身的数字媒体,使其在吸引力和表现力上都得到增强,开始拥有其他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截至2012年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4.2亿,使用手机进行阅读更成为目前大学生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场景,其有利也有弊。

手机阅读的出现使纸质等其他媒介的阅读时间变少,因为手机可以满足其碎片化时间的管理,比纸质媒介更为方便。接触过手机阅读的青少年有的对科研学术等专业学习类的阅读兴趣开始减少,不少人在养成手机阅读的习惯后对知识的理解程度降低,过去一些良好的纸质传媒阅读习惯逐渐消退。科技的进步已经让手机阅读融合视频、音频、图片等多种因素,使信息的展现更为立体和丰富,但它却缩小了学生们的思考与想象空间。当今校园内“浅阅读”现象随处可见,对于青少年来说,在学习和思维发展的黄金阶段,不加节制的手机阅读嗜好,其长远危害不容小觑。

“手机阅读革命”悄然地改变着大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有人利用手机建构出一个看似充满自由和民主的“手机世界”,所谓的话语权得到了极大的解放。花边新闻,学术抄袭,谩骂戏谑都开始无节制的生长,人们似乎看到了一种恰似民主的热闹气氛。这对于价值观、人生观尚未成熟的青少年来说更是影响巨大;同时,手机社交网站也是手机成为“泛娱乐化”现象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平台,所谓的被“禁锢”的“自由话语权”得到了无限的张扬,各种“无底线”言论在网站上大肆宣扬。这些现象值得我们高度的警惕更需得到及时的净化。

手机的影响越来越大,其实更要发挥正能量,全方位的去发挥它的平台优势。尤其对于大中学生来说,要在学术知识内容方面大力加强,要发挥可以即时进行双向沟通的优势,开展“手机学术论坛”“手机学术圈子”等活动,为自己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

在文化产业成为国家发展重点的大环境下,手机,满足了人们的阅读需求,降低了阅读成本,为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增加了活力。在此大背景下,青少年朋友们正是手机多元文化媒介传播的最大群体,因此,手机阅读的开发者要树立“把关人”意识,确保信息的正确导向,使得大中学生成为最先的受益人群,这样手机的阅读的发展才会更长久。

再者,从手机的功能来说,未来手机的功能涉猎范围更为扩大化,手机阅读这一新兴领域将会显示出爆炸式的发展态势,会使青少年的阅读方式将更为多元化,与手机的关系也将越来越密切。手机阅读还会开发出更多新的领域,比如更多的第三方阅读软件,更多的纸质书籍内容的上传,更新颖的阅读方式,都会给读者带来更完美的阅读体验。

另外,手机成为“第五媒介”的一个重中之重,媒介的任务就是传递好信息。从各项调查研究中可以发现,手机阅读用户群体的阅读内容都倾向于小说传记以及新闻资讯类,调研显示即使大学生也不例外。所以手机阅读必将进一步将新闻资讯类信息做好,在不排除娱乐休闲类读物的同时一定要要加强学术科研等相关专业信息的内容,数据显示,手机阅读内容在专业学习上还有很大的空缺,这里面蕴含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手机阅读市场必须着手采取行动弥补。

三、青少年手机阅读的对策分析

青少年手机阅读是一股新兴的潮流,我们在了解了它的利弊之后,更要探讨相应的对策。手机阅读未来应该采取增长型战略,依靠内部优势,利用外部机会,使之更好的为大中学生在校生活学习服务。

首先,手机运营方面,阅读的内容上要有较大的拓展,使手机阅读涉猎范围更广,内容更为丰富。这就需要手机运营商一方面加强与传统纸质媒体的合作,另一方面要大力开发自己的信息开发系统,形成自己的特色,把更全面和丰富的知识提供给受众。完善自己的产业链的同时也要注意树立自己的品牌意识,加强手机阅读平台在消费者中的威信和可靠度,这样才能更具有对受众的吸引力,使之成为忠实的消费群体。

手机运营商是手机阅读内容的者,现如今手机上的阅读大部分都是浅阅读,兴趣局限单一、对实用过于追求,生活类信息多,通俗读物和时尚类泛滥,这将会使人们的理解和思维越来越简单。这种阅读给阅读带来了轻松愉悦的同时,不自觉的脱离了思维的过程,距离人们通过阅读获取精神上的陶冶和拓展知识的初衷越来越远,这对于年轻的大中学生来说更为有害。为此,手机运营商应该切实当好把关人,对内容的选择要慎重,不要仅仅从眼前利益的角度出发,应该从长远的角度去看待未来手机阅读的效应,肩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除此以外,其实手机依然可以凭借自己的优势在很多情况下代替教科书,如当学生需要学习文学、历史等相关课程上,可以声画结合,及时搜索知识,拓展学习面,非常有利。同时,手机运营商也应该研发出更多形式的阅读软件应用来满足不同的阅读需求,适应不同的阅读条件,而不该仅仅只是对内容和形式的改变。

青少年们理应知道,手机只是工具,不能沉迷于其中。一定要加强自控能力,有一个“度”,每天可以用手机方式来娱乐一下,放松之后就要全身心回到正常的学习当中,要学会将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相结合起来来学习专业知识,使自己的学习更为全面和立体,达到一个最优化的结合。同时,大中学生也要提高自己的素养,严格自律,理性的去对待自己的阅读内容,要增强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自控能力,不要轻信手机媒体上的所有信息,更不要采取过激或者违法的行为,要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多和身边的人交流沟通,坚定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青少年受学校氛围影响很大,因此学校有必要做出相关工作来引导大中学生进行手机阅读,应该看到手机阅读的良好前景,有效的利用这一工具发展教育事业。

第一,学校要及时正确的引导学生。对于手机阅读,学校要学着接受与应用。并且要培养同学们正确的手机阅读习惯和手机阅读价值取向,例如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协会来共同探讨研究手机阅读,以此来帮助其他同学更好的进行手机阅读行为。再者学校要对学生动态及时关注,把握学生思想变化,当网络上出现相关煽动性情绪时候要及时扼住,平复学生思想动态。除此以外,也需要与传统媒介和课堂教学达到一个最佳的融合,所以学校要加强利用手机引导学生的同时,也要提高教学质量和革新教学方法。

第二,高校图书馆应该大有作为。高校图书馆是以收藏整理图书、传播和流通为自己的任务。今后理应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手机阅读的引导义务。要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如开一些读者会、导读会等,甚至一对一的进行个性化的阅读指导,使学生从“浅阅读”的氛围中逐渐走出来,使手机真正成为学生随身携带的“图书馆”和“阅览室”。

第三,学校要进一步强化自己的学术氛围。由于一些学校过于商业化,部分大中学生变得很浮躁,手机、电脑等新媒体的介入,更是让学校“社会化”。所以学校要多组织相关学术类活动,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和灌输,净化校园氛围,回归学校本性。

四、结 语

手机阅读必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前景巨大,它会进一步改变大中学生的生活与学习方,所以必须要找到一个手机阅读的合理方式,积极有效的利用它,不要成为手机的奴隶。手机阅读是人类文明和科技发展的结果,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未来一定会有更大的革新,同时,也要预计到会有更多的问题要我们积极面对。

参考文献:

[1] 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第五媒体行业发展报告[R].2010.

[2] 互联网消费调研中心.2012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调查报告(手机阅读篇)[R].2012.

[3] 易观国际.中国手机阅读市场用户调研报告[R].2010.

[4]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手机媒体研究报告[R].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