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物理新课标在教学理念到教学的内容与旧的教学大纲相比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应寻求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适应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要求。教学既要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重视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发展学生的能力。要实现新课改的各项要求,本文就三个方面做了简单讨论。
一、探索教材特点
新教材增加了大量新颖的插图和“讨论与交流”、“迷你实验室”、“信息窗”、“请提问”等栏目,使得教材的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有趣,可读性和启发性都大大增强了。教师应探索新教材的特点,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启发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能够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思维的发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双边活动,营造活泼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进师生间的交流。其次,新教材中增加的“迷你实验室”栏目,对帮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增长才干、培养操作技能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这方面的训练,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再次,指导学生阅读好“信息窗”的内容,能使学生从中积累知识,收集信息,开阔眼界,意志品格得到培养,审美情趣及道德情操得到陶冶,同时,还能从中了解到此鲜为人知的有关科学家的故事,领略科学家们为了探索自然奥秘而经历的艰苦历程,让学生体会到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对取得科技成就所起到的巨大作用。第四,处理好“请提问”这个栏目,对解决教材中的疑难很有帮助,能使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的好习惯,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也会大大提高。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新栏目,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探索教材的教育因素,让学生在学习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在思想方法、道德品质、个性特长、心理素质等方面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与发展。
二、重视教师备课
新课程标准要把科学探究学习和科学内容学习放到同等甚至重要的位置,因此教师应做好多方面的教育教学准备。由于探究教学的开放性,决定了教学具体过程不可预测,因此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对教师备课要求大大提高。就备课而言,在上每一堂课之前,都要认真阅读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总领教材的主要内容及重点、难点。
教师在教学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应当明确:备课应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当然,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备课中占主导地位。同时通过备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教学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备课时一定要做到“教材在我心中”、“学生在我心中”、“教学目标和思路在我心中”。对教师而言,做到课前认真备课,课中用心教学,课下认真写课后小节,从而不断完善教学,发展自我。
其次,寻找疑点也是预习的精华,是经过反复思考,依然寻找不到解答的知识点,将这些疑点都写在笔记本上,并用红笔勾画出,作为标记,上课要注意听。再者,将预习到的知识和后面的小试验小制作联系起来,如果能做,自己做一做,锻炼自己的动手与动脑、逻辑思维、判断能力。最后让学生写学习心得和探究体会,从而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开展探究教学
物理课程改革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科学探究过程”的课程理念。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让学生亲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物理的主要途径。
新教材中出现观察与思考,接着出现“想一想”,要求学生在观察、操作的同时,大胆地提出问题,将知识的疑点彻底弄清楚,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解决的问题,要求学生以科学理论为依据,多做实验,提出质疑,去探索,去解开科学之谜。在探究式的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会提出现在还无法解释清楚的问题时,作为老师不要“一棒打死”,而要向学生说明,要分清这些问题,还需要多方面的知识,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通过鼓励引导学生提问,使学生敢问、善问,养成提问的习惯,使学生长期处在提问的思维中,还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好的教师不仅是教给学生知识,而更重要的还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这对初中物理这一启蒙学科来说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若能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那将会使他们受益终生。
四、结束语
整体感悟新课改,最大的改变就是在教与学的定位上,在教师与学生的定位上。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们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究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针对这一特点,教育者尽可能的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主动思考、自觉地获取知识,使学生逐步学会学习、提高效率,减轻学习负担。总之,初中物理新课改是顺应时代要求的,符合新时代对人才需求的。因此,培养具有开拓精神和主体意识的探究式人才,这不仅仅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
参考文献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对鼓舞和巩固他们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起决定性作用,一旦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易于接受新事物。优雅动听的音乐、鲜艳夺目的色彩、五彩斑斓的图画,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言语兴趣。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物理课正好可以提供这种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渗透力极强的教育信息。
只要下功夫认真备课,下大力气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就能准备好每一节既有趣味,又有深度的深受学生欢迎的物理课。物理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才能真正根植于学生心中,并在头脑中成活起来。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从物理的角度去观察、去思考,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物理应用意识。
“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人们在教育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在注重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还应注重观察力、直觉力、想象力的培养,特别是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由于长期得不到重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物理的本质容易造成误解,认为物理是枯燥乏味的,同时对物理的学习也缺乏取得成功的自信心,从而丧失学习物理的兴趣。显然过多的注重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利于思维能力的整体发展,要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应从以下着手。
1.导课要新颖,这样能激起学生探索知识的需求,将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入到学习中来。
2.利用课本中的插图、形象性的图片以及投影仪、多媒体等设备,体现出物理教学的直观性,直观形象的教学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记忆。
3.教师要善于观察身边的典型事例,把这些典型事例经过一定的加工整理,引入教学,因为学生对身边的事感受深、知道得多,因此说服力强,教育意义大。
作为课堂教学的实践者,我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探索的物理学习环境,把布鲁纳“课堂教学与创造能力培养”的理论运用于教学中。我一改过去物理教学中过分强调验证别人的发现与发明的做法,把学生从习题和知识细节中解放出来。在教学中,不一味地给结论,而是让学生自己用尝试、试验、讨论等办法寻求结论,从发展学生的自信和勇气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让学生学会学习。事实上,这种方法对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很有帮助,这也许算得上是我的一次成功的教学改革实践吧!
教师设计一些问题,创设问题情境,给出相关信息,学生围绕问题,处理和加工信息,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去研究、去思考、去讨论,师生互动,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和途径,最后得出问题的结论。课堂提问时,有些同学往往老师声音刚落地答案就脱口而出。回答的可能有对的,也有错的。如果让他们回答理由,他们往往一下说不清。课后学生也往往提出一些独特的想法,有些想法超出常规思路。这时,对错误的猜想,老师不要简单地斥之为瞎想、不动脑子,而阻止他们用直觉思维进行猜想,应当允许他们从容整理思路,和他们一起讨论分析,继续进行逻辑思维,并检验直觉思维的结论是否正确,想方设法把他们的思路纳入正规的思路之中。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一直在进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尝试。探究性学习的强调,给学生的学习和思维提供了新的挑战性。在教育的过程中使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不是把已有的经验性知识被动地传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充满兴趣地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物理 科学方法 信息技术
【Abstract】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physics teaching should adopt a scientific methodology to make the student cultivate a science spirit、practice ability and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in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Through discussing the physics teaching of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a way which can train student to propose problems、analyze problems and solve problems is found in this paper. This research has a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physics teaching of junior high school.
【Keywords】physics; scientific methodolog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146-02
1.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在教学中的推行已经逐渐深入。物理是初中课程中一门非常重要的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推导为支撑的基础课。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丰富了教学的内容,同时也可以使得初中生对于许多的物理想象通过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有效运用产生一个至关的认识。信息技术在物理课堂上的广泛应用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充分调动初中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进行细致的观察能力和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初中物理知识是学习高中物理和大学物理以及与物理相关的理论的基础,初中物理的知识更多的来源于我们的生活,是对我们生活中某种现象的一个科学的解释。同时,物理与数学不同,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物理的发展来源是实际生活的需要,同时学生对于事物感性经验对于初中物理教学也必然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许多的学校在物理课堂上不可能充分的将物理现象展现给学生,使得学生在学习上感觉非常的抽象,但是信息技术的采用,可以使得对于某些现象的观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信息技术的采用,学生可以很至关的观察物理现象,将抽象的实物具体化,培养学习兴趣,加深对客观规律的认识。
2.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于学习充满兴趣,才可以使得学习变得轻松,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由于初中物理的教学内容更多的来源于实际生活,而同学们对于实际的实物往往具有刨根问底的劲头,因此,在初中物理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来提高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新奇,上课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积极投入到教师的教学当中来。
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呢?由于物理是一门比较抽象的科学,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信息技术在物理课堂上的应用,将会大大的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将微观的物理现象变为宏观的物理现象,便于初中生进行观察。物理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现象的规律的总结。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可以采用信息技术将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进行重现或者扩大化使学生可以更加仔细的关系。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提高了初中生的观察兴趣和观察能力,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在物理课堂的教学中图、文、声、动画、影像并茂,加强了表现的效果,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物理是一门是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实验使学生加深对某个现象的认识,而许多的初中生由于对实现充满好奇,对实验充满浓厚的兴趣,因此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初中物理的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由于中学物理实验条件有限,某些物理现象,如运动和静止、惯性、压强、电荷流动、扩散、分子无规则运动、磁场分布等物理知识,学生如果没有一个直观的认识,那么就很容易造成感知上的障碍而影响物理学习。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应用以后,教师可以采用电脑教学软件,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来再现或模拟各类物理现象,同时也可以通过各种手段使复杂的问题简捷化,将漫长或瞬间的物理演变过程变成可控、有序的演化过程,使学生在课堂上完整、清晰、形象地感知于物理现象,给学生提供思维过程中必须的感受性材料,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教学难度。这对于培养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初中物理的学习是学生进入科学研究的第一步,属于一个新的事物,因此对于大部分的初中生来说刚开始学习物理难免感到比较困难。对于经不起困难的初中生来说可能就会对物理的学习感到厌烦,在物理课堂上不认真听讲。对于物理来说,几乎每一个物理规律的发现都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教师在讲解物理知识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加入一些物理故事,使得课堂气氛更加的活跃,这对于调节学生心理,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均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信息技术使得这一想法成为现实,例如教师可以制作一些动画来通过比较搞笑的方式讲解一些物理学家的有趣的故事,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学习气氛。例如,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来源于一个苹果。当年牛顿看到了一个苹果落地,他就在想苹果为什么着地而不往天上飞呢?通过这个问题的提出,牛顿经过大量的研究最终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对于宇航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一个苹果打在一个卡通动画人的头上,然后这个卡通动画人就会说,为啥就砸我头上了呢,为啥不飞起来呢?同时还可以借助一些特有的音响效果,将动画做的活灵活现,这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使得学生对于万有引力定律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
3.信息技术对初中物理教学的目标
初中物理的教学是一个基础性的教学,也是初中生走向科学研究的第一步。初中物理的教学应该是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过程。对于不同的学习阶段和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该具有不同的教学目标。例如对于牛顿运动定律的学习,初中生的学习目标仅仅是一个至关的认识,教学内容要求较浅显,而对于高中学习牛顿运动定律时要求就会加深,因此必须订立科学方法的教学目标。科学方法的内容本身是一种特殊的知识,但要认识、掌握、运用科学方法,必须通过适度的训练,才能内化为学生头脑中的知识,所以科学方法的认识和运用是一种心智技能。物理教学应该是一个从感性认识到深刻理解,最后达到灵活运用的过程。
3.1 感性认识
对科学知识形成过程所运用的科学方法有一定的体验和印象,并且形成感性认识。一般是对较难、非重点或教学初级阶段涉及的科学方法的要求。例如对于牛顿运动定律的认识,初中生由于数学知识的欠缺以及对于实物的认知程度的能力,对于这部分内容的讲解仅仅需要停留在一个感性认识的层面上即可。对于电磁感应定律的学习也是如此,仅仅需要电可以转化为磁,磁也可以转化为电即可。那么采用信息技术以后将这些问题形象化,使得初中生对于这些问题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3.2 深刻理解
对于初中物理中的某些概念需要深刻的理解。通过深刻的理解,逐步认识科学方法的特征和作用,并由此认识和理解科学过程。例如初中物理中对于密度、电阻等概念的深刻理解,掌握采用比值定义法。信息技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应该使得初中生对某些问题产生一个深刻的认识,通过动画来向学生展示一个更加本质的现象。例如对于两个铁球同时落地这一现象就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采用向初中生很好的展示,使得他们更加深刻的认识一些本质的现象。
3.3 灵活运用
初中物理中某些知识不仅需要深刻的理解,更需要灵活的运用,去解决实际的问题。例如对于理想化的运动模型,掌握其运动规律,并且可以求解实际的问题。对于电学部分,需要灵活的根据电压、电流以及电阻之间的关系,已经其中两个量求解第三个量。
4.结论
本文重点研究了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同时给出了初中物理教学的3个层次的目标。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教学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的研究对于指导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覃继勇. 初中物理教学中常用科学方法分析[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9(S1)pp:174-175.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高中;物理教学
新课程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突破和超越了学科本位的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新课程标准对现有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检讨,为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支点。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物理教学也相应地需要在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教学组织等方面破旧立新。
一、学生的学习过程需要特别关注
教育致力于人的全面的可持续发展,使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获得各种能力,是教育的根本性内涵。人的各种能力的发展,是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相关行为联系在一起的,要发展某种能力,就必须经历相关的学习过程。例如,只有在物理实验中独立地收集了实验数据,才能体会实验数据是在预定的时间通过观察预定目标而得到的;只有去图书馆查阅资料,才能真正掌握从图书索引章节目录中找到所需信息的方法;只有上了因特网,才可能学会怎样从因特网中检索需要的信息;只有进行了社会调查,才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应该采用怎样的形式进行调查,应该怎样记录调查的信息。也就是说,收集信息的能力是在收集信息的活动中获得和提高的。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如何设计一些教学过程,让学生从事某些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发生与能力培养相关的行为,这对提高学生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只是关注学生在该过程中所获得的结论。应该明确,学生所经历的探究、观察、调查、阅读等过程,这本身就是学习目标之一。学生按要求经历了这一过程,就是完成了这个目标,有时并不在意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结论如何。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的结论会因使用频率的减少而逐渐淡忘,但他们所获得的体验和感悟却会在新的学习过程中得到加强和深化,成为他们学习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该强调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提到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注意到,现实教学中不少教师把物理问题分成了各种类型,讲解某一类别问题时,提出一套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把问题分门别类,是在归纳问题的共同特征,这种做法本身无可非议。但我们应该明白,“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套用解决问题的类型”是有本质区别的。那么,怎么样才能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呢?与物理概念、物理规律这类陈述性知识相比,方法和思路常常称之为程序性知识,它的特点是具有较高的概括性和广泛的适用性。程序性知识的掌握水平,取决于能否将它自觉地迁移到新的情境。由于它比陈述性知识的迁移有更大的跨度,因此很难用讲述的方法达到掌握的目的。科学方法和思路的建立,要经历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
二、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使其在获得物理知识、解决物理问题、探究物理规律、归纳物理方法等方面获得具体的成果,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享受成功的愉悦。在教学内容上,应该让学生充分领略自然界的和谐与奇妙,欣赏科学的优美,体会科学规律的简洁性和普通性,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应该在教学内容中渗透科学的价值观,尊重事实、尊重证据,善于改变与事实、证据不一致的自我判定,不迷信权威,不轻信传闻,把实验作为检验某种学说的最终标准。认识到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精神的极好过程,让学生在实验中深深感悟到严谨和实事求是的必要性。
教学设计中,应该为学生提供独立进行观察、调查、制作和实验的机会。在这些活动中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使其不仅乐于独立地了解、分析、解决物理问题,而且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善于发表独到的见解。
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倡导合作学习,以合作学习营造活跃宽松的氛围,为学生动手实验、言语交流提供更多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每个参与者的智慧都被集体所共享,协同工作的价值得到体验,团队作用得到弘扬,从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协同意识与合作精神。
三、创新高中物理教学思路
新课程标准和与之相辅的教学改革为教学行为转变开拓了空间。如何将教材内容贯彻到每位学生,并实现新课标所要达到的标准。还需要具体组织实施教学。显然新课标下的组织教学不等同于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它在形式上应该有一些变化。
(一)要注意尊重和赞赏学生,保护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中要注意用赏识教育的方法去鼓励学生,以便从情感上给学生一定的学习动力,让学生愿意学习,热爱学习。这样的教学会很轻松,亦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成绩。我们不宜在学生提出独特但有误的见解时急着去否定它,不是在学生遇到挫折时去冷落他,而是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护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研究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赏识教育的优势。任何人在失落时都需要得到鼓励和支持,尤其是当学生在学习一门相对陌生的学科时。我们决不能因为学生在研究合外力和加速度的关系时忽略它们的矢量性而嘲笑他们,反之,我们应该在学生发现力和加速快慢间有联系时及时提出表扬。这样才能保护好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和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
(二)要注重引导、帮助学生去探究
这里强调的是学生的探究,探究的主体是学生,不是由老师去包办探究。教师只应起引导、帮助的作用,引导仅仅是提示、帮助,说穿了教师只是一个辅助的角色。以前的教学过程中也有学生探究,如教师在课堂总结得出规律后,要求学生进行验证性探究。这样的探究是教师布置下去的任务,学生的探究是被动的。今后的探究不再是教材内容所安排的,亦非教师布置的任务,而是学生为解决问题所考虑的各项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实践。学生的探究活动是一种主动的行为,教师所起到的作用是帮助和指导,是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帮助其审视和反思;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他们营造和维持积极的学习氛围;帮助他们认识到所学知识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引导是当学生迷惑时教师引导他怎样去辨明方向,而不是轻易去告知方向。
(三)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以往我们评价一位教师组织教学能力的高低往往是看这堂课学生是否认真听讲,有没有做小动作、走神、打瞌睡,教师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能不能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一堂课下来,学生是否能掌握这堂课的知识。而现在我们要看的是学生是否通过这些知识的探究和学习,提高了自身的学习能力。相对于某一时期知识本身是确定的,而运用确定的知识是无穷尽的,没有人能将人类社会积累下的所有知识都掌握。不过作为学生应该能做到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能,以便他们在日后需要的时候,及时迅速地掌握某项知识或技能。
关键词:物理教学 新课程理念 渗透
在物理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发生了全方位的变革,过去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已经不适合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教师讲解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局面发生了重大变化,尤其是物理这门以实验为基础的探索性学科,更加需要新课程理念的渗透.
一、建立新型的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物理教学中,侧重于知识、内容的传授.教师就是“权威”,不管是教师对于知识的讲解还是训斥学生,学生都不敢发出质疑.这样以教师为教学中心和主体的师生关系,完全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性思维的发挥,也不利于教师和学生“打成一片”,教师无法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想法和真实感受,学生也会产生畏惧教师的心理,有了问题、有了困难也不敢跟教师反映,导致了学生与教师之间有着无法逾越的鸿沟.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在物理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教师要及时指引和帮助学生学习,及时解决他们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学生在教师的身上学习到学科知识、学习的方法和做人、做事的道理;同样,教师也可以学习到学生身上的优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和优势,教师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要及时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从而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和教学水平.教师应构建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在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有效地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营造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新模式
在传统物理教学中,以物理知识的传授为最重要的目的,通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作为教师讲课和学生智力的评价标准.这样单向灌输的教学环境,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综合掌握与合理、有效的利用,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因此,在新课程理念倡导下,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实践表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有利于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起到引导和帮助的作用.教师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有序的规划和任务的安排,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在教师的引导之下,通过小组合作的模式,经过大量的动手操作和交流、探讨,一步一步地完成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性的教学模式的引入.现在,“学案”+互动教学的教学模式和“导学”+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效果比较好的两种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参照相关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创建适合自己、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模式.
三、尊重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
学习意识
在传统物理教学中,教师扮演“知识搬运工”的角色,将课本上的知识搬运给学生,学生处在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依赖课本知识,依赖教师,不敢对教师提出质疑.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树立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只有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物理知识的探索和学习.改变过去的“要我学”的学习模式,转变成“我要学”的学习状态.尤其是在初中物理中,很多光学、电学的规律都是在我们的生活实际中得出的,所以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归纳、总结出要学习的物理知识.学生通过动手探索,不仅可以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可以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了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初中物理的学科规律以及初中生的认知水平,从三个大的方面简单论述了初中物理教学中新课程理念的渗透.这种教学理念的渗透、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改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的教学新模式.
参考文献
张华,放飞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浅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新课程学习:中,2011(11).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初中教学领域,物理教学活动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要目标的,所以,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的实验教学活动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将对其进行简单的阐述。
一、创设实验情境,培养创新能力
在初中物理学科教学活动中,实验教学的创新性是极为重要的,创新教学的构成要素是研究性、引导性、发现性、归纳性等有机结合起来的,这就给教师的物理实验教学活动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需要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创造性地应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物理教学活动的实验教学变得更加贴近学生的物理知识学习能力,更加贴近物理实验教学活动的本质需求。在初中物理中,这方面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同时初中生受好奇心的驱动也能积极地配合教师的这种物理知识实验活动。
二、增加探究性实验,变被动为主动
在物理教学活动中,实验教学是一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方式,同时物理实验的探究性也会对学生参与物理实验教学活动的积极性给予足够的刺激,探究性的物理实验教学活动就是对物理问题运用实验方式进行探究的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因为受自身好奇心的驱动,会拿出百分百的积极性参与到实验探究活动中来,对学生的物理理论知识综合能力以及物理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能让学生对物理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探究性的物理实验教学活动对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也有积极作用,在传统的物理教学活动中,物理知识传授式的教学应让学生由物理知识学习的主体变成被动接受物理知识的客体,而探究性物理知识实验教学活动,将物理知识探究学习的主动权重新交给学生,让学生可以在探究性实验中针对问题自己思考解决方法、自己实践操作,并自主认识实验的结果,用这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物理知识教学,能极大地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能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强化学生对物理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
例如,八年级学生在学习光学时,就增加了光的折射、光的反射等探究实验。其使用的器材非常简单,只需要小镜子一块、光源(激光灯)一只、小纸板、容器、水等,实验现象很明显,而且学生记忆深刻。
三、做好演示教学,重视分组实验
教师是物理知识实验教学活动中的主导,是引导学生进行物理知识实验教学活动的主体,所以,教师在物理知识实验教学活动中要做好实验演示,首先要向学生介绍物理知识实验教学活动的探究目标、实验验证方式以及实验中要注意的细节,保证学生在物理知识实验教学活动中带有明确的方向性,不会因为对实验本身性质认识的不清楚而导致实验教学活动的失败,在学生的物理知识实验探究活动开始前,教师要针对相应的物理实验活动可能会出现问题的环境进行详细的演示实验,并在演示活动中引导学生关注实验活动的关键环节。
例如,探究《蒸发吸热》时,教师在讲台两侧各置一铁架台,并各固定一支温度计,其中一支温度计在下端包一酒精纱布,另一支不包。请两名学生在黑板上记录每隔半分钟温度计显示的温度,再请两名学生用扇子扇温度计,让学生观察酒精蒸发过程中温度计的变化,使学生对这一部分物理知识有深刻的感性认识。
四、加强社会实践,变单一为多样
物理教学一直被认为是初中教育阶段的一个教学难点,主要是因为物理知识包含有大量的逻辑性、实践性极强的理论,所以,在传统的物理教学活动中会造成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困难,在物理知识的实验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将物理知识的实验教学与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将物理学科阐释我们身边物理现象本质的特点凸显出来,让学生能在物理知识实验教学活动中结合自身的社会生活实践,对物理知识进行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认识,将单一的物理知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变得多样化、系统化。
初中物理知识的实践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标准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体现,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它是行之有效的物理知识教学模式,是面向物理教育现代化、面向物理教育未来的教学方式,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应该加大贯彻执行的力度,保证其有效的实施。
参考文献:
[1]邢耀刚,崔正德,高青玲.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与资源开发研究[J].物理教学探讨,2011(02):11-13.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养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门关于"实施新课程标准"等政策性文件精神,学习《物理新课程标准》、及《化学新课程标准》相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切实转变教育观念,真正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要求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注重文献资料的收集工作,做到资源共享。
2、要求教师经常阅读物理、化学专业杂志和相关的教育报刊,特别是关于实施新课程的有关教育教学文章,结合教学实际,有针对性地选学,汲取先进的教学经验,改进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和课堂教学技能。
二.执行教学常规,强化阶段考核
1、认真落实常规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学习参与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严格规范学生的作业量,教师要认真规范地批阅作业,及时进行防差辅差工作。组织好教研组内的教学"试验课"、"示范课"、"研讨课"等的开设、听课和评课。
2、本学期的教研组活动侧重抓好四个方面:一是集体备课,二是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研究,三是听课和评课活动,四是做好课题的论文撰写、发表和有关资料的积累工作。加强"五认真"的检查督促工作及月考核制度的执行。
三.研究课程标准,优化教学方法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物理、化学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内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⑴新的理念。从知识本位向以人为本的观念转变,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⑵创新教学。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要特别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索。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信息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课程实施的过程要努力改变灌输与训练的模式,教师的主要精力就是要花在这样的环节上。
⑶教育评价。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要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就不能仅看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而要看学生的全面发展,看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的成长,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
2、实现优化教学方法的几个策略:
⑴平等地对待学生。一是要相信学生有学习能力;二是要摆正师生位置,把机会交给学生学生。
⑵做合格的组织者。一是设计动态的教学应对方法;二是关注学生的需求,灵活执行教学环节;三是捕捉放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
⑶做成功的引导者。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识;二是教给学生探索、发现的方法;三是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碰撞,引导学生由浅入深解决问题。
⑷做积极的促进者。一是给学生心理支持,鼓励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二是积极旁观,指导学生优化自己的学习过程(即指导学生掌握合作的规则、关注学习小组的学习情况、感受学生所思所想进行动态的二次备课)。
3、处理好新课程和传统课程之间的关系。一是审视传统的教学方式,二是发扬符合新课程教学的理念,三是充分使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四是建立新型的师生互动活动关系。
四.深入课题研究,提高课堂效益
1、本学期的教研活动要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贯彻实施,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创新能力"等热点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完善符合"合作主体性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2、本学期要在实施"初中物理、化学合作主体性教学研究"的基础上,完成实验教学资料的编集工作。通过集体备课确定并完成教案、随堂练习和预习的修订;通过学生调查收集课题实施过程中学生的感受,学习心得和学习方法等情况;通过阶段调查测试掌握学生具体的学习进展和学习水平的提高情况。
3、定期进行科研例会活动,加强教师之间的听课评课,经常交流实验研究的进度和实验情况,完善课堂教学的常用模式,以及课堂教学过程的组织方法,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等。在物理化学教学和课题探索的基础上,写出有质量的实验报告或专题论文。
4、对实施"新课程标准"下的中考物理化学的新的动态变化要作出反映,不断收集各地的中考信息,并加以认真研究。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贯穿"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把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落到实处。
关键词:新型师生关系;经历探究过程;学会学习
教师应该是播火者。物理新课标中所说的物理教师的重大职责,即将物理知识的学术形态适当地转化为学生感兴趣、乐于探索,来源于生活的易于接受的物理知识,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学习“现实”的物理知识;本人结合本校物理教学的实际,按新课标理念,就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学“现实”的物理教学、优化物理课堂教学环节等几个方面作出了一些大胆的尝试。让农村初中学生找回“自我”,找到“信心”。使他们懂得怎样去学,最终学会学习物理。
一、构建新课标要求下新型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的教学活动,提高物理教学效率的保证,对师生双方良好的品质的形成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改革新型师生关系是每一位初中物理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也是新课程目标的必然要求。因此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必须运用新课程理念构建起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一)学习过程是主动建构的过程,是对事物和现象不断解释和理解的过程,是对既有的知识体系不断进行再创造再加工以获得新的意义、新的理解的过程。新课程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要求老师评价语言多样化,能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教师在评价时多用“你的想法有新意”“你的见解有独到之处”“你还有什么新设想”。即使学生回答错了也要给予鼓励:“你想到这方面,你再想想还另外的因素影响吗?”,不伤学生自尊心,他们容易接受。学生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能发表自己的看法,他们常常会这样说:“我觉得”“我认为”“我看”“我想要”“我发现”。课改实施以来,学生普遍反映较好,他们喜欢这样的授课方式。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交流,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新课程标准关心的是课程目标、课堂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及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这就需要物理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生活世界,与学生不断的沟通、交流,彼此尊重,建立起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如在学习“声音”内容时,要求学生自带乐器,并允许音乐方面有特长的学生讲解他对声有特性的理解;有一个平时只对音乐感兴趣、其他功课学的很差的女同学在这节课找回了自信。在讲“音色”这一抽象概念时,我让前、后排各两个同学站起来,叫后面其中一个同学问:“我是谁?”再前排学生猜出后,我问大家:“他们是怎样判断出他是谁的?”“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就这样不知不觉在游戏中,学生很轻松地明白了音色这一抽象概念。新课程要求确立的学习方式,例如,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以促进学生和谐均衡个性化发展。新课程改革顺应“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改革潮流,这就需要教师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而赋予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二、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学习“现实”中的物理知识
初中物理教师在使用新课标的过程中,主要关注的是如何利用物理学科特有的优势去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新课程标准对课程目标作出明确规定,除书本知识之外,还有另一类知识,就是日常生活的知识,而这种知识对于实践中的人来讲才是最为根本的知识。《物理新课程标准》在关于课程目标的阐述中,首次大量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刻画物理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这就是说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经历知识与技能形成以及巩固过程,经历教学思维的发展过程,经历应用物理能力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形成积极的物理情感与态度。
(一)物理知识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间包含着人们丰富的创造性发挥。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就是掌握前人的经验,进而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因此物理教师要在教学中应有意识的创设情景让学生体验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某些物理定律的发现过程,经历物理问题解决的探索过程。
【关键词】 新课标 物理实验 教学资源 开发与利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物理实验对落实教学的三维目标有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物理实验是新课改永恒的主题。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阶段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的意识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通过自主探究活动来学习物理知识,可以说所有的物理课都有实验,绝大部分物理课都应该在实验室进行。但是,我们农村中学的实验教学情况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实验仪器老化,实验设施和设备不足;②实验员的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偏低,一般由其他老师或后勤人员兼任;③实验的开设率达不到要求,仪器的使用率不高;④教师只重视课本实验的教学,忽视课外实验资源的开发。这些现象将严重地影响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因此加强物理实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搞好物理新课程教学的重要保证。下面对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出几点看法和建议:
1 根据新课程标准不断增加和更新仪器设备,以保证安排足够的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
物理新课程标准重视学生自己做实验探究物理知识,因此增加了大量的学生实验和探究性的实践活动。目前许多中学尤其是农村中学实验室设备简陋,教学仪器缺乏和老化,再加上“普九”后学校班级和学生人数大量增加,现有实验设备已远不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应把加强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实验基础设施建设拿上议事日程,并设立专项资金,有计划、有步骤地增加和更新实验设备,以满足实验和学生探究活动的需要,保证新课程的全面实施。
2 联系生活实际,提倡使用身边的物品、廉价的材料进行物理实验,丰富实验教学资源
实验资源不仅限于实验室的现有设备,学生身边的物品和器具同样是重要的实验资源。新课程强调物理学习要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那些最常见的生活现象、最普通的日常用品都可以成为非常好的实验资源,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物理实验,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各种物理实验,不仅能缓解实验设备不足,还可以拉近物理学和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学校应该鼓励教师和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自制一些教具和学具,对于效果较好的实验和器材,可以作为学校的常规实验保留下来。如用橡皮筋制作测力计,用纸杯制作的土电话,用牙膏盒和小镜片制作的潜望镜等等。教师应该因地制宜的多设计这种类型的简单实验,凡是学生能做的实验都应该让学生自己做,切忌用演示来替代学生的动手的操作。如通过搓手发热的活动来感受摩擦生热;用手将塑料瓶慢慢压入水中,体验物体所受浮力与排水的关系;利用盛水的玻璃杯代替凸透镜来研究成像规律等。还应该鼓励学生创建个人家庭实验室,收集废旧物品,完成一些家庭小实验、小制作,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如我们利用小鞭炮来模拟火箭升空的实验,把小鞭炮去除引火线,对折后固定,在对折后的破裂处点燃时会喷出火焰,能使放在下面的纸片燃烧起来。通过观察小实验后,再引导学生一起来解释为什么火箭发射台底要建一个大水池?为什么我们在电视屏幕上看到火箭发射升空的瞬间会有大量的烟雾产生?在模拟小实验的基础上进行解释,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也让学生感受到高科技并不那么神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3 开放实验室,让每个学生都动手,充分发挥实验室资源的作用
物理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主张尽可能让所有学生都“动”起来,通过自己提出问题、进行实验探索、得出结论。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便利,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利用自习课、辅导课或课外活动课等到实验室亲自动手做实验。当教师的都有这样的感受:有些习题型实验或阅读型实验在课堂上反复讲了好几遍,很多学生对原理还是很模糊。辟如初三电学中有这么一道习题:要求画出用两个“双刀单掷”开关来实现楼梯口上下都能控制灯泡发光的电路。这道习题老师反复讲,学生重复练,结果测验时还是有许多同学做不来。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开放实验室,提供器材,让学生亲自到实验室中连接电路,弄清开关控制灯光发光的原理,让学生体验因实验成功而带来的喜悦。这样不仅能提高实验资源的利用率,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热爱科学、乐于探究的精神。
4 制作并使用视频素材,丰富实验教学资源
在物理教学中,实验起到了许多积极的作用,但有些传统的实验有较大的局限性。如有的可见度小;有的演示现象瞬息即逝;有的实验需要很长的时间无法在课堂上完成;有的限于条件,演示效果很差;传统的教学挂图所提供的只是静止的画面,对讲解现象的过程很不适用;有些物理实物模型本身又不易拆开,工作时各部分的情况不容易看清楚等等。正因为这些局限性,使学生对许多物理知识的理解造成一定困难,应根据教学需要不断改进、开发和创造性地使用实验资源。在教学实践中,制作并创造性地使用视频素材,可增加实验的可见度,让全体学生参与实验的观察;放慢实验的过程,让稍纵即逝的现象完美呈现;加快实验的过程,拓宽课堂教学的时空。
5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开发和利用社会环境资源
新的课程改革主张教师既要重视校内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要注意校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物理学知识是在通过对生活中的大量物理现象的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农村地区具有丰富的可供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资源,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在实际生活和劳动锻炼中去体会物理知识的应用,并努力地运用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所学物理知识生活化,生活物理化,从而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习惯。如,让学生在家里安装简单的电路,制作简易的生活用具和劳动工具;让学生参观农村工厂的自动流水线的工作过程,观察家乡水电站的发电原理等。
总之,多数农村中学的实验设备还比较落后,与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实验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并不是要一味地追求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而是要结合我们的教学实际,使物理实验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的意识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需要不断思考和实践。各级领导和学校教师应引起重视,积极行动起来,多渠道、多角度的开发和利用实验资源,为新课程的全面实施,为提高学生素质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传神——冯容士物理DIS名师培养基地成果集.上海三联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