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实习重症监护室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因此,icu的结构和设备各方面都比其他科室的要求甚高,ICU的床位及医务工作人员都是根据医院的规模、性质、任务等需要配备;设备上床边监护仪、中心监护仪、多功能呼吸治疗机、心电图机、除颤仪、输液泵、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所需急救器材;人员的管理,当然,对于护理工作的要求也很严格,不是单纯的进出更换工作衣、鞋子,戴好帽子、口罩以减少污染的机会,健康的身体素质、高度的责任心、精准的业务水平、细心耐心洞察力强、敏锐的分析能力、沉着稳重的性格、扎实的所理专业知识及相关知识等素质要求也是很重要的。
从一开始进入ICu就感觉恐惧陌生,甚至百般无奈;可是,事实并非所想,因为有护长挤出宝贵的时间給我讲解科室的每一个细节详细情况,当中向我提问,可我的回答并不大满意;在接下来的护理工作中,老师都会指导介绍病人的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让渐渐我适应ICU的理工作,深入认识关爱伤病人的观点强,工作中应细心耐心,洞察力强,应变能力强,接受能力强才能促进减轻病人的伤痛,促进康复。让我接触到课本之外平时没有什么机会接触的知识。
从实习到现在时间短暂,即使我不够聪明,动作有些迟钝的,可是老师不厌其烦很耐心的給我讲解吸痰、约束病人、翻身拍背各方面的注意事项、分析气管插管、多处骨折、脑损伤病人等等的护理要点,一次次给我锻炼的机会;让我受益匪浅,更重要的是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正的地方。
也许,我的能力有限,但是我会用努力填补不足的知识和技能操作,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关键词】
护理人员 压力源 影响因素 应对措施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医学研究活动所选择的对象为我院2013年01月份至2014年01月份期间,在本院及其他医院进行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心理压力的调查,以其原始调查资料为本次分析的基础依据。利用分析法针对100名监护室护理员进行访问调查并分析减压措施。
1.2 一般方法:利用抽样调查的途径,针对100名监护室护理员进行访问调查。
2.调查内容
2.1 护理人员工作环境的特殊而导致的压力源
2.2 来自周边环境的压力
3.调查结果及探讨
3.1护理人员工作模式
护理人员工作模式的变更,他们的工作模式变为单对单的模式,也就是增加了服务的责任性和整体性。经调查显示这种护理人员的工作模式是体现人性化先进服务模式的代表,国内的这种单对单服务指的是,患者住院期间的一切需要都由一名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全权负责,护理人员会用充沛的精力和充足的时间去照顾观察患者,包括平常的心理护理、生活照顾、健康教育等等,同时也会与患者家属保持一定的联系,在疾病发展的过程中,尤其是那些慢性疾病、危重病,对医学不了解的患者自然也接受不了疾病,家属的不支持,就会觉得护理人员不称职,严重的对护理人员进行人格侮辱、威胁等等。种种因素都成为压力源,使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不断增加,尤其是心理准备不充足的年轻护理员,更觉得不好适应。
3.2 劳动力度
劳动力度大,调查结果表明近80%的护理人员觉得工作量大,护理人员不但要记录对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而且还要维护病房的环境良好,对病房进行及时的打扫并做好对病人的心里安抚,最为关键的是掌握患者的病况,及时把相关问题反映给医生,并告知家属。患者病况变化迅速,急诊患者络绎不绝,突发状况时有发生,以至于护理人员加班加点,亚力山大。
3.3 工作风险
工作风险大高。现如今,几乎每一个来医院会诊的患者对护理服务不论在态度还是质量方面都要求甚高,所以护理人员经常会为不小心说错话引起矛盾而担心,还会担心在护理的过程中,用药或者其他方面出现差错而使患者病情恶化或延误,所造成医疗事故,因此护理人员一直处于心思缜密状态。因为上述情况以致于使护理人员经常受委屈,把自己的情感压抑,在精神上做出妥协,因大多说护理人员未接受过正规的心理健康只是的训练。所以很容易使心里受损产生焦虑、自闭等等情绪。
3.4 来自周边环境的压力
现如今医学方面的一大难题是血源性、传播性疾病所引起的感染。尤其是病毒性血源性的感染,因护理人员的工作是避免不了与患者的血液等接触,而感染的主要途径是护理人员在工作时不慎被枕头刺伤或是对一些不确定的感染急诊患者的接触等都会对护理人员造成身心健康的威胁。
3.4.1 来自外周围的压力;护理人员希望自己是人民心中的“白衣天使”,但护理人员在外界中却被认为是高薪聘请的“全能保姆”。社会档次低,升职及深造的机会甚少,外国护理专家觉得要提高一个护理人员对工作的自尊心和自豪感物质与精神的奖励起着不可比拟的作用。护理人员大多数都是中专出身,虽然通过自学达到了大专的水平或少数人达到了本科的水平,但付出并没有得到肯定,这不得不让护理人员产生失望、自卑等心理。而这种不良情绪对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直接产生影响。
3.4.2 来自自身的压力;护理人员的工作特殊,所以经常处于注意力高度集中,精神紧张的状态,而且生活时间不固定,周夜班频倒造成生物钟凌乱。因与生物钟相关联的的激素分泌需要相对的时间才能复原,所以造成体力不足,睡眠质量严重下降等情况。这种情况会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而越发地频繁,生活规律不稳定造成的用餐时间不确定,消化酶规律遭到破坏,而使食欲下降,随着肠胃病等症状的频繁出现,也在成了容貌的不良变化,又因为女性特有的经期和对她的孩子家庭的照顾,使得护理人员超负荷生活,很容易对他们的身心造成伤害。
3.5 采取措施
医学领域相关人员应对现社会的实况进行合理的人力资源调配,对护理人员的人数做出适当的调整,以减轻他们工作力度的压力,合理地安排工作时间,使护理人员得到充分的休息以便于更好地服务患者。医学领域相关人员应实施相应的政策 以调动护理人员的情绪高涨,合理地调整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与作息时间,以创造愉快、和谐的工作氛围,从而使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得到减轻,使得其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
医院应定期对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知识进行训练,让他们学会应对压力的方法,与此同时也要对他们的职业道德进行良好的培养,用实际行动获取人们的认同与尊重。
护理相关人员也要积极地为护理人员争取学习的机会,让护理人员在人们心中成为一个健康代言与教育的美好形象。医学领域利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创造有关的职业教育等项目,吸收其他先进的相关技术与管理标准,争取让他们的职业教育知识处于不断升级状态,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 对操作过程中的种种细节严格遵守,仔细认真对待各种制度,时刻掌握患者的病况 并能针对病况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如此一来不但能避免不必要的医疗事故的发生,而且能利用法律保护切身的利益。
总结 综上所得,护理人员这类工作是在现如今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护理人员工作的压力大,其生活规律及身心健康不可省略,他们的身心健康状况不光影响自身的健康,还严重影响着神圣的护理工作的性质。为他们创造合理作息时间,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不容小视。
参考文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9例机械通气患儿中符合VAP诊断的共33例,男18例,女15例,年龄在10个月至14岁。症状出现时间分别为机械通气后的4~23 d。其中27例为经鼻行气管插管,6例为气管切开。原发病为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19例(57.6%),非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14例(42.4%)。平均上机时间9.5 d。
1.2 诊断标准 ①因肺部感染性疾病和原有肺部感染性疾病行机械通气,治疗48 h后,气管分泌物培养阳性或出现新的病原菌。②X光片出现新的浸润阴影,伴有肺部增多的音。③临床出现发热,WBC>10.0×109>/sup>/L。合乎上述3项标准者诊断为VAP[1]。
1.3 细菌培养 所有患儿采用经口气管插管,原发肺部感染疾病在上机后立即采样一次,所有病例于机械通气3 h内通过人工气道采用一次性灭菌吸痰管吸取下呼吸道分泌物于30 min内送检培养。在机械通气过程中,2次/W痰细菌培养,连续2次以上获得的不同于机械通气3 h内的同一病原体确认为新的致病菌。33例VAP中21例(63.6%)培养出新的致病菌。
2 结果
33例VAP均经过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同时给予综合治疗及强化基础护理,所有患儿均全部治愈。
3 护理体会
VAP的发病率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临床护理措施,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有创操作,机械通气时间,尤其是人工气道因素的影响,是机械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和重要致死原因[2]。该病诊疗难度大,死亡率高,严重威胁患者的预后。我们的体会是强调基础护理工作的以下几点,对VAP的防治尤为重要。
3.1 积极治疗和护理原发病,缩短上机时间,加强患者的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
3.2 加强患者的口腔护理,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口咽部细菌可下行至呼吸道导致VAP的发生,因此在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前后行腔护理2次/d及气管切开护理4 h1次,污染严重者要增加次数。气管切开者应注意湿化呼吸道,如果湿化不足,易形成痰栓,使VAP发生率增加。应保持气道通畅,根据患者的情况15~30 min吸痰一次,如肺部听到痰鸣音或翻身叩背等物理治疗后及时吸引,并观察痰液性状,加强翻身叩背,1次/2 h,加强气道湿化,根据医嘱使用湿化液气道内滴入:采用密闭式吸痰管吸痰,吸引间隔时间根据患者分泌物多少的情况掌握:加强气道的湿化,在呼吸机上使用加强导线型湿化器,保持吸入管道气体的温度在35℃~37℃,但要最大限度的减少气管内冷凝水,降低VAP的发生。
3.3 在进行鼻饲、吸痰、气道冲洗时,要防止异物进入呼吸道。
鼻饲时取半卧位[3],不使胃液反流,咽部细菌定植和误吸的发生减少,降低VAP发生的危险。
3.4 注意正确采集机械通气患者的痰及呼吸道创口的分泌物送检培养,力求培养结果准确,以指导治疗。
3.5 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应洗手。
勤洗手是预防VAP简单而有效的措施[4],良好的洗手卫生习惯能避免交叉感染,所以加强洗手非常重要。如在日常工作中来不及洗手时使用快速消毒液喷手,并实行7步洗手法,从而有效降低VAP的发生。
3.6 呼吸机管路、雾化器管路及其储液池以及接触黏膜的呼吸治疗装置均需灭菌处理。
3.7 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湿化器应每天消毒并更换无菌水。
3.8 严格无菌操作:工作人员在吸痰、处理气管切开部位时,应戴无菌手套等。在重症监护室内应强化无菌观念,严格无菌操作。在治疗工程中尽可能减少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控制感染尽可能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
3.9 做好呼吸道感染的消毒隔离工作:
监护室应备有空气消毒装置,配备净化工作台。将感染与非感染患者分开,特殊感染患者单独安置,预防交叉感染。严格探视制度,家属进入时更换清洁的隔离衣,戴好帽子、口罩、鞋套。病房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湿润,室温20℃~22℃,湿度50%~60%。紫外线消毒1次/d,监测1次/d。用含氯消毒液擦拭地面、墙壁、床栏、桌面等。将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数控制在200 cfu/m3>/sup>以下。
参 考 文 献
[1] 许峰,罗雁红.呼吸机相关肺炎的诊断与治疗.小儿急救医学,2002,9(4):202-203.
[2] 何静.呼吸机管路更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关系.现代护理,2007,13(7):683-684.
关键词:突发事件;用户行为特征
引言
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网页、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登录到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突发事件[1],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近年来由于气候的变化和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变革转型期,不稳定因素比较多,所以突发事件频繁,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微博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重要作用引起了众多新闻学者的关注和研究,例如荣婷[2]、冯俨[3]等研究突发事件在微博中的传播特点、传播作用和管理,这些研究主要是新闻传播的价值角度分析微博的作用,没有深入具体对信息传播中起重要作用的用户进行分析。国内对于微博用户的特征分析主要是对一般状态下的微博用户特征分析,如王晓光[4]以“新浪微博”为研究样本,较为系统地研究微博的基本结构、信息传播一般模式,随机采集数据考察微博用户特征,并建立了影响力回归方程,目前分析突发事件状态中的微博用户的特征的文章很少。
1.研究设计
1.1样本数据来源和预处理
本文研究样本来自“新浪微博”的“微话题”中的“大事件”板块。“新浪微博”是由新浪公司开发的一款国内主流的微博产品,作为样本具有一定代表性。收集甘肃校车事件发生后8天的数据,从2011年11月16日至2011年11月23日,我们首先通过新浪微博上的高级搜索功能搜出每天有关该话题的微博总量,然后计算出这8天中每天微博总量的比例,再按比例从每天的微博总量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微博(每天抽取微博数如表1)。对每条微博内容的处理过程为:提取者、者性别、者所属省市、发博途径、博文内容、博文转发数、博文评论数、博文中是否有图片、博文中是否有上传视频九项数据,再通过“者”连接至其个人主页,提取个人的关注数、粉丝数和博文数三项数据,上述十二项数据组成一条记录。最终得到2001条记录作为样本,将样本记录保存为Excel文件。
2.用户特性分析
本文就所收集记录中用户的关注数、粉丝数、博文数和地区进行统计分析。
2.1博文数
博文数是某用户微博次数的数量特征,是用户主动发表意见的体现,是衡量用户在微博中活跃程度的重要因素。单个散点代表的意思是博文数是a个的用户有b个。经统计发现,用户博文数总体上有长尾现象,所采集用户的博文平均数是981.35,而博文数为1至50的用户占了总用户的23.58%,这说明一些活跃度比较低的用户对“甘肃校车事件”进行了积极发言。从散点图中我们也能看出高频数的博文数集中在博文数为1至10的用户,博文数很少说明这个用户可能是一个新用户,说明了人们在遭遇突发事件时,借助于微博这一工具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从另一角度来看,突发事件也刺激了人们对微博注册使用。
2.2粉丝数
粉丝数是是某用户被微博网络上其他用户关注的数量特征,是衡量用户在微博中影响力的重要因素。进一步统计分析发现,50个粉丝以下的用户占总用户的43.52%,但是它们的粉丝数之和占总粉丝数的比例仅为0.6%,处在图形长尾区的用户虽然频数较低,但他们的粉丝数比较大,贡献了总粉丝数的主要部分。说明突发事件在微博中的信息扩散主要是通过粉丝数比较大(微博中有重要影响力)的用户来实现的。
这表明粉丝数越大的用户出现的频率越小,但他们的影响范围却很广。这与新浪微博中少数具有超高人气的明星用户特性相符合。由于粉丝数是用户影响力的体现,那些拥有很高粉丝数的用户信息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自我需求,而体现了一定规模的媒体作用。
2.3关注数
关注数是某用户关注微博网络上其他用户的数量特征,体现了用户获取信息的广泛程度。例如某位用户的关注数是47,说明该用户自注册微博账号起到笔者抓取数据当日止,共关注了47位其他的微博用户。本文利用SPSS软件对关注数进行自然数E的对数处理(Ln处理),然后绘制出关注数和关注数频率的散点图。
经过统计分析,所收集用户的平均关注数是223,在有20个关注以下的用户占据了总用户的16.23%,这表明突发事件影响程度比较大,在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争相报道中,人们收到了信息,所以获取信息范围比较小的微博用户也通过传统媒体或其他途径知道了这件事。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在突发事件中,低粉丝数、关注数和博文数的用户占据了用户的一定比例,说明突发事件中活跃度低、影响力小和获取信息范围小的用户进行积极发言。
3.结束语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变革转型期,不稳定因素比较多,突发事件频繁,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微博在传播信息中具有方便简单、现场感强、裂变式传播速度的特点,微博的以上特点使其成为传播突发事件的最好载体,通过微博这一载体突发事件得到快速传播。为了能够掌握突发事件在微博传播过程中的特征,本文通过对突发事件中微博用户特征和微博内容的分析我们发现:微博用户中低粉丝数、低关注数和低博文数的用户占据了用户的一定比例,说明突发事件中活跃度低、影响力小和获取信息范围小的用户进行积极发言。(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庆利等.SPSS宝典第二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239-241.
[2]荣婷.简论微博在突发事件中的传播作用[J].中外文艺.2011(3):76-77.
医院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因此,加强重症监护病房的感染监测、预防、控制与管理,是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治疗护理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通常指机械通气48小时后或停用机械通气去除人工气道48小时之内发生的获得性肺炎,是医院内获得性肺炎最常见的类型之一。
危险因素:①建立人工气道及机械通气:这类患者口咽部与下呼吸道的黏膜屏障直接受到损害,插管或气管切开提供了细菌进入下呼吸道的机会,同时又成为细菌繁殖的场所。这些呼吸道侵入性操作损害了呼吸道正常防御机能。其不利影响包括:损伤气道上皮和引起炎症反应;消弱咳嗽和纤毛清除功能;刺激气道分泌,气囊上方分泌物滞留和下漏;抑制吞咽活动和食管括约肌关闭;细菌可在插管表面形成生物被膜,从而保护细菌不受抗菌药物和宿主防御的作用;积聚的细菌可因插管操作、吸痰而脱落,阻塞下呼吸道,导致局部性肺炎;细菌也可在呼吸机循环管道内定植形成凝集物进入下呼吸道。②胃液酸度降低:当胃液pH≥4时,微生物可在胃中繁殖至高浓度。胃内细菌引起获得性肺炎的机理可能为直接误吸胃液,留置胃管患者营养支持的方法,患者的和胃肠动力是影响胃液吸入的重要因素。③呼吸机雾化和湿化系统管理不当:主要是因为串联于呼吸机上的雾化装置被污染而引起肺部感染;带菌的呼吸机管道冷凝水返流入患者气道,也可以引起细菌的直接种植。④其他:医务人员在护理操作、吸痰时,未做到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手上的细菌也可以直接被带入患者的气道内,种植于下呼吸道而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护理:①切断外源性传播途径:严格无菌操作,如洗手、戴口罩和手套,对使用中的呼吸机、呼吸机管道、湿化器等进行正确的消毒处理,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按时更换呼吸机管道,限制插管留置时间,吸氧和雾化治疗时使用无菌水,做好手消毒。②减少或清除口咽部病菌的定植和吸入:避免给吞咽异常的患者经口喂食,需鼻饲患者可采用少量多次,患者取30°~45°卧位可避免胃液返流。做好口腔护理,使口咽部细菌定植概率降低。③营养支持:营养不良可增加细菌对支气管的依附性和院内肺炎发生的危险性,多数研究发现,早期进行肠道营养可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是细菌侵入泌尿道引起的炎症,国外占医院感染的首位,我国为第二位,其中75%~80%的患者为导尿引起。
危险因素:①长时间留置尿管:院内尿路感染与留置尿管的时间有直接关系,留置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②手术后残余尿量过多和尿潴留:外科患者因疾病和手术,抵抗力下降,利于尿路感染的发生。手术后、疼痛等多方面因素,使患者排尿困难或不愿排尿,导致尿潴留,也易发生感染。③使用开放式集尿系统:开放式留置尿管细菌主要来自集尿袋及收集系统的感染,细菌可沿导尿管内腔上行而致膀胱感染。④导尿操作不规范:因无菌操作不严格而导致导尿管污染或将尿道外口周围细菌种植于膀胱。另外,插管可刺激、擦伤尿道黏膜,破坏其自然防御屏障而使细菌易于侵入。
护理:①严格掌握导尿和留置尿管的适应症:除非有强烈指征,一般尽量避免插导尿管。导尿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适当使用剂进行非创伤性导尿管插入,可降低感染的发生。②留置尿管期间的护理:留置尿管者,每天常规2次外阴清洗及尿道口消毒或将消毒海绵持续留置于尿道外口,可有效地减少留置尿管后感染的发生。鼓励患者多饮水,每天尿量保持在1500ml以上,以达到机械性内冲洗的目的。使用一次性的密闭集尿系统,尿袋必须置于膀胱的水平面以下。③尽可能缩短留置尿管的时间:早期间断夹闭尿管,训练膀胱功能,尽早拔除尿管。
中央静脉插管相关性感染
中央静脉导管是抢救危重患者的必须通道。广泛用于输液、输血、药物治疗、肠道外营养、中心静脉压监测等。但随之而来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不容忽视。在美国,每年约有5~10万人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且导管相关感染是医院感染败血症的常见原因,占50%~70%。
危险因素:导管相关因素,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与导管插入、置管时间、导管材质、插管技术、基础疾病类型和置管后的护理关系十分密切。
护理:插管时必须戴口罩、帽子、无菌手套和穿隔离衣。在具体操作时应采取正确的无菌技术。留置导管后可使用透明敷料或无菌纱布覆盖导管部位,限制敷料更换频率。患者有感染时,立即拔管做留置导管尖端相关标本细菌学检查,针对细菌谱和耐药情况,尽早进行针对性治疗。
讨 论
综上所述,重症监护病房的特殊环境,收治的特殊对象和经常采用特殊的诊疗操作,构成医院感染的众多危险因素,因此,我们要着眼于控制这些因素,对提高临床救治的成功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西医整体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122-02
1中西医结合的整体护理模式,可以更全面的观察病情,搜集资料,促使病人康复
1.1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局部病变可影响全身,内脏病变也可以从神色、形态及五官、四肢体表反应出来,故《丹溪心法》曰:“盖有诸内者,必行诸外”。望、闻、问、切是中医诊察疾病的方法,其中的望神、望色、舌诊、脉诊尤具特色,更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是阴阳失调、邪正斗争的过程,以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为理论依据。如心与小肠相为表里,主血脉,开窍于舌;肺与大肠相为表里,主气,开窍于鼻等。如脾胃功能失调,可见舌苔厚或腻,口唇、面色萎黄不泽等。因此,在临床护理实践中,不仅要注意患者局部的病变,同时也要注意相关脏腑的变化。根据疾病发生的原因、脏腑经络的病理变化、患者体质的变化及外界环境对患者的影响等,进行全面观察和了解,才能正确认识疾病,施以妥善的治疗和护理。“辨证”就是运用“望、闻、问、切”的方法,收集患者的自觉症状和临床表现,从而分析、辨别、认识疾病的证候。在实施中西医结合整体护理过程中,根据辨证论治的理论与方法来指导护理工作,可使病人得到更针对性的、全面的护理,从而突出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思想。
1.2运用沟通技巧实现与患者的有效交流,进而收集到更多有关病情的信息、资料,以确立正确的护理诊断,提高中以安慰,有些患者的病情可以得到减轻。家庭是社会的基础,家属的态度和行为是治好患者的重要因素之一2。对于患者,除了医护人员应成为其重要的支持者外,还要充分发挥和利用家庭支持以及朋友、同事、社会团体等其他社会支持的作用,给予患者情感上的支持与照顾,使患者心理上得到安慰。同时要注意尊重患者的人格,维护其隐私权。对于隐私内容,无论患者有没有向护士提出保密要求,护士在行为上都有保密的义务。严格履行这种义务是对患者最起码的尊重,也是护理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3。善于与患者沟通,建立信任的护患关系,生活上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积极主动与患者交流,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经常给予鼓励和支持,使患者以积极乐西医结合整体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2中西医结合的整体护理模式,重视情志护理
中医十分重视情志和疾病的关系,因而特别强调情志护理,也就是整体护理中的心理护理。患者因住院,突然脱离了工作,打乱了其正常的生活规律,骤然转入一个的陌生环境。特别是住进重症监护室,不能与家属见面、不能下床活动、大小便在床上解决等使患者对住院生活在各方面都感到不习惯、不适应。故患者入院后在心理上产生不同程度的忧虑、恐惧等心理变化。张明园等4报道人群中抑郁发生率15.1%~22.5%。在与患者交谈中,注意观察其神态、举止、语言特征等,据此作出心理评估,弄清不同患者可能影响治疗的不良心理因素。另外脑卒中患者护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发病迅速,致瘫痪率高,引起患者焦虑、恐惧、烦躁,这些不良情绪刺激使患者思想上消极,失去锻炼信心,导致内分泌紊乱。护士运用中医暴喜伤心,怒则伤肝,忧则伤脾等七情致病理论进行分析,针对不同的患者产生主要不良心理的主要因素,有的放矢,耐心疏导,如对抑郁、情绪低落者,就在耐心解释疾病性质,治疗过程和愈后评估同时,告之其忧思伤脾,易致抑郁,神疲乏力,食欲减退医学常识,多予安慰,鼓励;对慢性肝病等情绪易激怒,性情暴躁的患者,则先耐心倾听其诉说,让其充分表达苦闷的心境,再给患者讲明怒则伤肝,肝火旺则反克脾土,加重肝损害,出现腹胀纳差的医学知识,劝导患者慎怒,慎思,以免加重病情。这样既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使患者在被尊重的氛围中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良好的精神情绪,达到怡情,养神,疗病的配合治疗状态,以利患者身心和疾病康复。中西医结合心理护理就是用科学的护理手段,调整患者的整体心理状态,从而达到治病的、健身的目的。
3中西医结合的整体护理模式的护理质量效果明显优于功能性护理模式5
急性脑梗死大多数情况下有血栓形成,从而造成脑供血供氧不足,神经细胞坏死而引起一系列反应,如出现偏瘫、失语等严重神经功能损伤,从而造成严重生活自理能力障碍,给患者及家属造成严重生活负担。为了在康复黄金时段内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中风者应尽早开始康复治疗。在进行一般护理外并积极加强肢体康复训炼、言语功能训练、营养改善以及传统中医针灸等康复手段,通过积极科学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手段对脑梗死及脑出血患者均有积极作用6。因此,急性脑卒中运用中西医结合整体护理模式中的康复护理具有深远的意义。
4应用效果
通过应用中西结合整体护理的护理模式,增加了与患者的接触交往,使护士与患者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
治疗效果明显提升,缩短了住院日,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的愿望,为患者节约了医疗费用,由于医患、护患关系融洽,大大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护士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赢得了患者的尊敬,增加了其成就感,也使其对工作岗位的满意值有所提高。
通过中西医结合整体护理模式提供的护理服务,护士的知识面不断拓宽,也是护士日益成长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韩洁,马桂英,李菲,龙兆英.护理研究,2009,23(2):139
[2]张春玉,谢桂荣.100例癌症病人家属的心理分析.中华护理杂志,1989,24(6):348-349
[3]施卫星,杨廷忠.护士应如何看待病人的隐私权.中华护理杂志,2001,36(4):312-324
[4]张明园,任福明,樊彬乐.正常人群中抑郁症状的调查和CES-D的应用.中华神经精神杂志,1987,20(7):67-71
【关键词】呼吸重症监护室内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病原菌;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190-01
机械通气是重症监护室内常见的抢救手段之一,可帮助患者度过危险险,或延长患者生命[1]。但是,使用机械通气易引起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为炎,其是指患者在采用机械通气治疗48h以后并发的肺实质感染,是机械通气过程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在40%,死亡率高达49%。对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生及病原菌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给予患者加强护理,可有效降低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提高患者治疗效果[2]。本组研究中,通过分析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及病原菌分布情况,同时给予护理干预,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为2012年8月-2014年8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17例机械通气超过48h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中,男性61例,女性56例;患者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59.4±7.4)岁。
1.2纳入病例标准
机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诊断标准:患者使用呼吸机时间在48h以上,X线胸片可见新的,或进行性增大的肺部浸润性阴影。兼具以下条件之一:肺部实变体征和(或)肺部湿罗音;患者白细胞总数超过10×109/L;有发热症状;呼吸道脓性分泌物培养出新病原菌。
1.3方法
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疾病治疗情况,并对发生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患者的病原菌进行分析。给予患者加强护理干预。
1.4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均采用SPSS16.0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n或%表示,X2检验处理,P
2 结果
本组患者中,发生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46例,占比39.3%,未发生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71例,占比60.7%。对发生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患者病原菌进行菌株分离,分离出菌株52株,对全部菌株分布情况进行对比观察发现,鲍曼不动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仍是主要的病原菌,感染率最高,详见下表。本组患者在给予加强护理后,未见死亡病例。
3 讨论
机械通气是危重症监护室常见的抢救方法,但是,由于危重症患者受机体免疫力低下、昏迷等因素影响,易出现机械通气性肺炎,不仅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严重还可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3]。
目前,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主要病原菌仍为鲍曼不动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其耐药程度较为严重,患者难以抵抗,易受到感染。因此,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于改善患者病情,提高临床疗效具有积极的意义。本组在对患者的病原菌的观察上,对其护理工作总结如下几点。
患者上机期间,根据其血气分析结果,给予及时调整呼吸机模式,严密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评估患者病情情况,确认患者是否需要拔管或撤机,减少插管的时间,预防感染[4]。检查气管插管的深度,记录外露的长度及固定情况,听诊患者双肺,观察呼吸音是否均匀,保持气道通畅,避免气管插管移位、堵塞。定时翻背,为患者拍背,利于痰液流出。开启呼吸机加温湿化器,稀释痰液,利于其排出。痰液过于黏稠的患者,应根据医嘱,适当向气管内滴药,或给予雾化吸入。患者无禁忌的情况下予抬高床头30-45度,以减少胃内容的返流和误吸;适当给予硫糖铝等胃黏膜保护剂代替抗酸剂,预防应激性溃疡。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流程,按照7步洗手法进行洗手,预防并控制病原体传播;严格执行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等问题的发生;做好床单位的清洁消毒;对于潜在感染患者单独在一个病房内;采用无创通气治疗的患者应注意避免侵入性操作。做好口腔护理,选择合适的口腔护理液,防止插管患者插管移位及气道损伤[5]。
指导患者或其家属补充充足的营养,保证每日葡萄糖的摄入量占总热量摄入的40%,脂肪摄入占20%,蛋白质摄入量在1.3g/kg。控制患者血糖情况。定期清洁、消毒监护室空气。重视护理,适当有助于减轻症状、减少疲劳、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协助患者取半卧位,抬高床头,减少口咽部分泌物的吸入。昏迷患者应给予加强基础护理。
本组研究中,39.3%患者发生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与文献基本一致,在对患者病原菌进行分离观察发现,鲍曼不动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仍是主要的病原菌,在用药及护理上应予以注意。
呼吸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与多种病原菌有关,且受病原菌耐药性的影响,因此,给予患者加强无菌操作等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感染,预防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陈素琴. 重症监护室病人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和护理[J]. 全科护理. 2012, 10(2): 146-147.
[2] 陈天玲. 综合护理干预预防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临床观察[J]. 护士进修杂志. 2015(8): 754-756.
[3] 韩涵,臧舒婷. 呼吸重症监护室内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护理分析[J]. 医学信息. 2014(36): 437-438.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随着高效、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及各种侵入性诊疗手段的广泛应用,近20年来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发病率明显增加,重症监护室(ICU)中的绝大多数患者有较严重的基础疾病或危重病,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加之大量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各种导管的介入及留置,许多患者需要机械通气治疗,以上诸多因素导致ICU患者是IFI的高发人群。国外研究显示,在过去的几十年中,ICU患者的IFI发病率不断增加,综合ICU真菌感染率为19.00%[1-2]。国内资料显示ICU深部真菌感染率为12.37%[3]。IFI对ICU患者是致命的威胁,其预后差,病死率高,念珠菌病病死率为30%~40%,曲霉菌病病死率高达50%~100%。在大器官移植患者中IFI已成为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正确认识与熟悉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常见致病菌,进行早期预防和治疗成为关键。现将ICU收治的危重病继发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探讨近年ICU患者继发深部真菌感染的特点及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改善预后。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搜集我院ICU病房2004年1月~2010年12月送检的所有真菌培养阳性标本,包括痰液、血液、尿液、胸腹水、大便及各种引流液。痰液标本采集有三种方法:①清洁口腔后鼓励患者咳出深部痰液;②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用吸痰管吸取深部痰液;③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并留取肺泡盥洗液。尿液标本为留取中段尿液并立即送检。胸腹水及引流液为留取引流管中段引流液送检。血液为抽取外周静脉血送检。
1.2 真菌培养方法:应用沙堡弱培养基进行真菌培养。酵母样真菌采用显色沙堡培养基鉴定菌种,丝状真菌依据菌落生长特点及镜下菌丝、孢子特征鉴定。
1.3 深部真菌感染诊断标准[4]:有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凡直接镜检阳性(镜下见假菌丝或有诊断意义的孢子),以及同一部位标本(除血液、脑脊液等密闭腔标本)连续>2次培养出同一种真菌者可诊断深部真菌感染。密闭腔如血液、脑脊液等一次培养出真菌即可诊断。
2 结果
2.1 标本组成:我院综合ICU科2004年1月~2010年12月共送检标本1 587例,其中以痰标本最多见,其他依次为血液、尿液、胸腹水、引流液、大便。真菌培养阳性结果205例,深部真菌感染84例,占住院患者的10.2%。7年来真菌培养阳性率依次为9.2%、10.9%、10.4%、11.4%、11.7%、12.3%、12.8%。
2.2 真菌感染类型及分布: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真菌感染的81.2%,其次为热带念珠菌、肺孢子菌、光滑念珠菌、曲霉菌。感染以肺部感染占首位,占70.2%,其次为泌尿系感染占19.7%,血液感染占5.3%,其他感染占4.8%。
2.3 基础疾病:84例患者均有一种或以上基础疾病,其中脑血管意外2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18例,重症肺炎例15,严重心血管疾病14例,多发复合外伤例8,白血病4例,运动神经元病2例。
2.4 感染因素分析:住院时间长、长期广谱抗生素的使用、各种有创导管的使用、机械通气、免疫抑制剂治疗、低蛋白血症为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2.5 治疗与转归:根据病原学结果及药敏结果给予规范治疗,疗程18~56 d。主要为氟康唑400 mg/d静脉滴注治疗,其次为伏立康唑200 mg、每12小时静脉滴注治疗,重症者使用卡泊芬净首日70 mg,以后50 mg/d静脉滴注治疗,严重者采用具有协同作用的抗真菌药物联合治疗。因严重感染死亡4例,其中1例为在院外感染致真菌性脓毒血症,2例白血病并重症肺炎,1例脑干出血并重症肺炎。
3 讨论
3.1 ICU真菌的发病率及菌株分布:大量文献资料均提示,真菌感染有逐年增加的趋势[5]。从临床资料分析看到,我院ICU住院患者的深部真菌感染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感染菌株以念珠菌为主,其中白色念珠菌为最常见的真菌,其次为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在美国,念珠菌血症以跃居院内血源性感染的第四位[6]。白色念珠菌通常在人体皮肤、口腔、肠道、阴道等处存在,并不致病,但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它的过度生长带来正常菌群平衡破坏,成为致病菌。白色念珠菌细胞壁主要由糖原、甘露聚糖等组成,有很强的黏附能力,它能产生磷酸酯酶和蛋白酶,使真菌很容易侵入机体细胞内进行繁殖。且它在组织内常呈菌丝体,而不易被吞噬,使致病性增强,这可能是该菌致病率高的部分原因。
3.2 真菌感染的促发因素: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各种侵袭性诊疗操作成为可能,各种插管包括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深静脉置管、留置导尿管等因素,甚至破坏管腔的正常理化和生物性防御机制,有时还充当载体,增加外界病原菌包括真菌的侵入机会,同时也成为导致重症患者院内真菌感染发病率增高的重要因素。入住ICU的患者均为各种危重症病例,其特点为多伴有糖尿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血液病、肿瘤、严重多发伤等,机体免疫力普遍低下,加之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使体内正常菌群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尤其是在老年或合并有多种基础病等免疫力低下者,失去正常菌群的保护,一些内源性或外源性条件致病菌包括真菌就会大量繁殖而发病。因此,尽早拔除各种有创管道,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预防深部真菌感染的有效措施。
3.3 抗真菌治疗
3.3.2 真菌细胞壁靶向药物:棘白菌素是新一类不可逆性阻断1,3-β-D葡聚糖合酶药物,酶复合体在真菌细胞壁形成葡聚糖复合物。所有棘白菌素类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较低,因此必须静脉注射。卡泊芬净是体内包括对三唑类耐药的假丝酵母菌属在内的真菌杀菌剂,其抗真菌活性已在抗曲霉菌属中得到证明。FDA已批准卡泊芬净用于成人,用于儿童挽救性治疗的效果还不确定[7]。
3.3.3 联合抗真菌治疗:联合不同作用机制药物能产生累加和协同作用,随着近几年抗真菌药物的增加,对于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联合抗真菌治疗越来越受到关注。本组病例2例患者诊断严重侵袭性深部真菌感染,联合使用伏立康唑加卡泊芬净分别56 d、35 d个月后治愈。
4 参考文献
[1] Martion Gs,Mannino DM,Eaton S,et al.The epidemiology of sepsis in the United States from 1979 through 2000[J].N Engl J Med,2003,348(16):1546.
[2] Vincent JL,Rello J.International study of the prevalence and outcomes of infection in intensive care units[J].JAMA,2009,302(21):2323.
[3] 刘振华,李 彦,贾淑琴,等.重症监护病房病原菌分布与耐药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22):3116.
[4] 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J].中华内科杂志,2005,44(4):554.
[5] 杨继勇,赵 慧,张军民.酵母菌引起深部感染的病原学特征[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3):284.
[6] Rentz AM,Halpem MT,Bowden R.The inpact of candidemia on length of hospital stay,outcome,and overall cost of illness[J].Clin Infect Dis,1998,27(4):781.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高危药品;安全管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在2015年开展药品使用安全管理前,收集了护理部、药学部、重症监护室所使用的105次高危药品资料,并对其质量自查资料进行了整理后发现,高危药品安全管理共存在23次不同程度的问题:贮藏不规范、备用药物账物不符、未严格执行高危药品双人核查、无醒目标识分别为5次、7次、5次、6次,分别占21.74%、30.43%、21.74%和26.09%。
1.2管理方法
1.2.1成立高危药品安全管理小组
安全管理小组长和高危药品质控员分别由科室护士长和选派的3名重症监护室高年资护士担任。药学部协助多项工作的开展:①制定重症监护室管理制度;②高危药品目录和使用流程;③对科室护士进行有关药物使用的相关知识进行培训;④指导日常工作;⑤对高危药品的保管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审查;⑥对发生药物使用的不良事件进行处理或者上报;⑦持续关注高危药品的管理并制定整改意见。
1.2.2制定完善高危药品目录
根据重症监护室患者所使用药物的情况,参照2012版美国药物安全使用协会对药品的分类及我院药学部设定的高危药品目录,对我院重症监护室高危药品目录重新进行修改和完善,并上交到有关部门进行审核和备案。审核通过后,详细列举和张贴重症监护室所使用的高危药品的名称、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并将这些信息制成表格,以便在使用时可以随时查阅。
1.2.3建立、健全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1)日常高危药品的安全管理工作由护士长派固定的人员负责。负责人主要检查药品的质量和数量及使用期限并对药品进行整理。负责重症监护室高危药品质量的专业人员在每周例行一次检查后要及时地将检查结果记录在笔记本上。每个月管理小组都要监督高危药品的使用质量,一旦发现药品存在的问题要及时上报,并紧急召开全体会议,及时进行处理和改进,并在后续管理中进行优化。(2)使用专门的柜子并根据原包装分开放置高危药品和其他药品。一些听起来和看起来比较相像的药品,或者是同一种药品不同使用剂量的药品也要分开放置。冷藏药品必须放在冰箱的固定位置上,药品冷藏的温度进行每隔8h、一天三次的登记,并对相关数值做好记录。一些特殊的药物要设置专门的柜子进行特殊管理,并标上使用期限。以10%的氯化钾注射液和10%氯化钠为例,他们都应该在标好明确的标识以后分别放置在专门的抽屉中;麻醉药品要保存在设有密码的专用保险柜中,不同的看管人员要做好交接工作。(3)根据卫计委的规定,高危药品标识一律要贴在药品包装盒右上角;红色三角形标签标志着该药品有效期是6个月;在使用用高危药品时,注射器和延长管也要贴上专用的标签;高危药品的排放要根据时间顺序,自右向左摆放有效期限的药品,并要遵循“先进先出”的使用原则,既先用即将到有效期的药品。所有的护士都要知道该从哪个方向取药,在补药的时候要遵循左取右补的原则。
1.2.4制定和完善资格准入和培训制度
及时地对护士的药学理论进行培训,对于护士的安全用药而言,必须要明白药品的潜在危险性。一些临床护士并不完全了解高危药品信息,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受年龄和医护人员工作经历和专业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3]。所以,要定期地组织护士认识高危药品,尤其是对于资历比较浅的护士更要做好高危药品使用的培训工作,避免唯医嘱是从情况的出现,对于未参加过培训的医护人员或者实习生等,必须让其学习和培训完高危药品使用方法后再使用药物。
1.2.5严格执行双人核查制度
护士接到任务后,必须要严格执行双人核查制度,并及时地核对患者和药物的信息,比如:患者和药物的名字、药物的使用剂量和时间等;在给患者药物时,要告诉患者应该注意的问题,严格执行给药“5R”原则,即:患者、药品、剂量、途径、时间的“五正确”原则。护士在拿到医嘱过程中如果存在疑问要敢于质疑并及时和医生进行沟通,确定无误后在执行。
1.2.6加强不良反应监测与预防
制定重症监护室高危药品使用制度并规范其使用流程。对于一些生长抑素和硝普钠等特殊的药品要用红色输液牌进行警示,严格控制使用的滴数;为了保证患者的健康状况,保证安全使用高危药品,要及时地观察和监测患者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问题一旦出现,要迅速采取措施,及时告知医生。
1.3观察指标
收集由我院护理部、药学部、重症监护室开展的高危药品专科质量自查的120次检查资料,对高危药品安全管理缺陷进行记录,并比较分析2015年收集的高危药品安全管理缺陷资料。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收集的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开展安全管理前后高危药品管理缺陷比较。
3讨论
2000年美国药物安全使用协会第一次提出了高危药品的概念,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关注。我国很多医院为了规避高危药品使用的风险,制定了较为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4]。但是即便如此,在国内外的很多患者还是会因为不当使用高危药品受到伤害甚至是死亡。一般重症监护室在对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经常会用到高危药品,医护人员要面对大量病情危急的患者,压力大、难度也大[5]。针对我国重症监护室的现状,避免重症监护室不良用药而带来的一些列问题,我科设置了专门的管理小组负责管理高危药品的使用,权责明确到个人,对于重症监护室高危药品目录进行详细描述,并要求所有的医护人员熟记于心,而且会随时更新高危药品目录;精细化的存放高危药品,并对潜在的危险张贴醒目标识;各个科室及时检查高危药品的使用情况并做好详细记录,尽量减少危险的发生。综上所述,只有对重症监护室的高危药品实行多渠道,多途径的安全管理,方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陈晓霞,王春红.重症监护室冠心病患者应用舒适性护理的效果研究[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8(13):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