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特岗教师面试内容范文

特岗教师面试内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特岗教师面试内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特岗教师面试内容

第1篇:特岗教师面试内容范文

1、重庆市特岗教师笔试考试内容:包括专业素质和教育理论两个科目。专业素质考试内容为岗位所需专业知识和能力,满分100分;教育理论考试内容为教育政策法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学、心理学,满分100分。各科目考试时长为90分钟。

2、重庆市特岗教师面试内容:重点考察考生语言表达能力,仪表举止、教师基本功、教学实践能力等。面试成绩由各区县公布,面试考官对考生面试成绩评定在60分以下的,须在评分表中说明理由;考生面试最后结果在60分以下的,该区县应写出书面报告,说明理由并报市级相关部门备案。

3、注意关注以上内容,考试时间地点。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特岗教师面试内容范文

【关 键 词】 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对策

我国最广大的人口在农村,因此小学语文教学是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最广大天地。提出我国人口素质的关键在农民,提升我国人均语文水平的关键在于农村。因此,农村语文教学的现状是一个值得人们关注、探讨和研究的问题。本人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农村语文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学生方面

1. 没有预习的习惯。我在调研中发现,老师对学生的预习要求只是简单的读课文,而对学生预习中读课文的遍数、生字的组词、查字典的要求、课文主要内容的把握都没有具体的要求,对预习的效果没有监督、检查的具体措施,学生的预习流于形式。高年级了,老师在课堂上还要在认识字词及读通课文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导致课堂教学效果很差。

2. 作业不规范,书写潦草。我所调研的学校,老师对学生的作业很少有统一的格式要求,学生作业书写潦草,说明教师忽视了对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教育。

3. 朗读能力差,唱读现象严重。

二、师资方面

近几年来,国家加大农村学校师资方面的投入,除了专科生大量充实到师资队伍,在贫困边远地区,特岗教师成了新的主要补充力量。但农村中学特岗教师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未经过岗前培训,只经过考试和面试便招进了教师队伍。

2. 报考特岗教师专业不限,不管何种专业毕业,都可以报考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工作。

3. 流动性大,特岗教师来自各个地方,人员结构不稳定。由于农村地区条件差,教师进得来、留不住,这是一个严重的现象。

三、教学条件及教学手段方面

在教学方法上,一堂课主要是以教师讲授、学生记忆这种传统的教学手段为主。学生的活动仅限于课堂对话方面。

农村语文教学还围绕考试来教学,走的还是应试教学的老路。在这样大班级中教学,批改作业、测试、进行课堂活动,这都是难度颇大的工作任务,更谈不上什么语文新课标、新课程理念了。而条件就摆在面前,有什么办法呢?

四、学生及家长对语文教学的态度

近年来,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结构日趋复杂,就业渠道多样化。孩子读不进书就去打工已成为农村学生家长的普遍观念。虽然,每个孩子的家长都希望孩子多学点知识,但农村学生家长认为多学点知识只是多识点字,多学点道理而已。并且大多数的学生学习语文的成绩不是太好,加之语文是一个对学生主动性要求较强的科目,学生稍有懈怠便不能与教学同步,这导致语文成绩差的同学越来越差,好的越来越好。语文学习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大多数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颇低。如何提升农村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意识及兴趣是摆在农村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艰难课题。

五、对策及其建议

1. 真正普及小学语文,对小学语文实行量化考评制度。

2. 当地政府及教育部门加大对农(下转36页)(上接34页)村初中语文教学硬件的专项投入,如增设语音室、多媒体教室。做好语文教学硬件上的支持与保证。

3. 加强语文教师的岗前和岗后培训。通过一系列途径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水平,强化教学基本功的掌握,转变教学观念,从压迫学生学习语文转变为吸引学生学习语文,教学手段多元化,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能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进行教学。

4. 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意识及学习兴趣。学生语文成绩的好坏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成正比。要提升自主性就必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兴趣就必须依赖教师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如多媒体教学、参与式教学、表演活动教学、情境教学等。平时多给学生听录音,看影碟,看幻灯,看语文短片电影,开展书法、朗诵、阅读理解比赛。在此基础上多研究、多探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5. 提升家长对子女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意识。从升学来看,语文只要肯记,其实是一门容易取得成绩的学科。从社会发展来看,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是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学习对子女来说也是一样重要的任务,家长必须以正确的观念来引导子女。因此,在广大的农村中学,需要开展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以便正确引导家长及其子女对子女语文学习重要性的认识。

总之,在农村地区,大力提升语文教学水平,必须依靠多方面的力量,需要全社会的支持,更主要的是依靠政府及教育部门的物质支持和师资方面的保障,但更主要的是依靠战斗在广大教学一线,愿意扎根在落后、偏远地区的无私奉献的语文教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温爱英. 江西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素质调查与分析[J]. 中小学外语教学,2006(8).

第3篇:特岗教师面试内容范文

【关键词】职业指导 意义 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6-0041-02

职业指导是高质量、高水平的就业服务,是帮助学生成功实现就业的重要手段。职业指导和就业工作不仅关系到学生成长成才,同时也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和发展,更关系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社会的稳定。因此,新疆高校应高度重视职业指导,不断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一 新疆高校开展职业指导的意义

1.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维护校园稳定和安全

职业指导可以帮助大学生理解和认识当前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分析自身的条件和就业环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尤其在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是分裂势力与我们争夺的重点,是渗透与反渗透的重点群体。新疆高校的毕业生大部分都充实到天山南北的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做好新疆高校的职业指导教育,促进就业,对于维护校园稳定和新疆的长治久安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2.有利于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规划,关注自身的发展

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是帮助大学生认识自我、认识客观环境,确立合理的职业目标。职业指导帮助学生通过运用各种技术和方法,制订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关注自身的发展,从而将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与自身的能力、素质、价值取向等结合起来,为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3.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求职技巧,顺利实现就业

在学生求职前开展职业指导,可以帮助缺乏就业经验的毕业生掌握求职方法和技巧。利用系统的授课和模拟实践,帮助毕业生学会简历制作,掌握面试技巧和求职礼仪,调整好就业心态,对于有创业愿望的毕业生,可以获得创业培训和指导等。通过职业指导,可以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和求职的信心,从而顺利实现就业。

二 加强新疆高校职业指导的探索与实践

1.完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

系统化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是加强职业指导的基础。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要求,新疆高校已经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作为必修课纳入了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并已经推行使用了自治区的统编教材《新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目前主要分为两个部分进行集中授课,大学一年级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主,大学四年级以就业指导为主,均以18课时的必修课的形式进行。

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可引进职前教育系统,利用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必修课的课堂讲授和网络课堂学习相结合的方式,采用线上线下的模式完成教学任务,实现翻转课堂。大学二、三年级的学生也可以利用职前教育系统里的网络课堂、视频教程等进行自学。还可结合专业职业素质测评软件,在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和职业价值观等,科学客观地认识自我,从而做好合理的职业规划,并且在大学的每一个阶段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完善。

2.丰富就业指导系列讲座

就业指导讲座是职业指导的延伸。为使就业指导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更贴近学生,达到指导的良好效果,在安排讲座之前,要对学生的就业指导需求进行摸底调查,根据学生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安排系列讲座,拓展指导的内容。如对于有考取公务员意向的学生进行备考技巧辅导;对于有考研意向的学生进行考研心理调适、考研经验分享等。还可安排学生走出去参观企业和用人单位,实地考察,了解不同单位的用人需求和条件;邀请成功的创业者或优秀校友回校分享成功历程、创业经历等;邀请不同性质的单位领导和人力资源主管来校介绍单位选材、录用人员的标准和要求;也可以进行招聘模拟培训和辅导等。总之,在内容上以学生需求为主,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不断丰富就业指导的内容,以达到预期的指导效果。

3.加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是加强职业指导的必备条件,也可以为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及个体咨询准备师资力量。可采取以下方式:(1)鼓励教师参加就业指导资质培训,取得国家职业指导师的中级、高级职业资格,这是进入就业指导队伍的必备条件。(2)加强教学研讨和科学研究。根据就业指导课程适时安排教学研讨,组织教师共同讨论和研究解决就业指导教学中的重点问题,分享个案指导的经验和做法。(3)建立就业指导教师考核体系。制订一套合理的就业指导教师考核体系,从教师授课、学生评教、个体指导情况、科研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和评价,并将考核结果纳入教师年终考核中,作为教师评优和职称晋升的必备条件。

4.拓展就业创业的社会实践活动

参加社会实践是检验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理论联系实际、增强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比较看重毕业生的社会经历。一是指导学生践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服务、三下乡活动等,让学生走出校园,服务社会,体验社会;二是高校应当建立专业实习和教育实习基地,按照专业的设置,分别参加实习,并在教学计划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延长实习期限,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三是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生社团、就业创业协会等学生组织。各类社团可以组织开展模拟招聘、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校园创业实践讲座、就业技能大赛等,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就业素质。

5.实施分类分群体的培训辅导

分类分群体的培训辅导可以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在调查毕业生就业意向的基础上,将学生进行分类,分别开展培训辅导。对于有考取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以下简称特岗教师)意向的学生,专门举办特岗教师公共课辅导和专业课培训,提升笔试通过率,进行网上报名指导以及面试说课技巧辅导等,提高录取率;对于有意向报考公务员的毕业生进行公务员的政策辅导和考前培训;对于有创业意愿的毕业生进行SYB(创办你的企业)创业培训,以培养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掌握创业政策和流程等;对于少数民族学生和女大学生群体,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少数民族汉语水平提升和女性就业心理辅导等。

6.推行职业资格培训

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即毕业生在毕业时不仅有学历证书,还有至少一种职业资格证书。推行职业资格培训,一是提高学生的取证率,提高就业竞争力,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二是推行学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教育目标,明确学生学习目的。

因此,根据各高校就业工作的实际情况,按照专业设置,鼓励毕业生参加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培训,如人力资源管理师、秘书、电子商务师、心理咨询师、计算机程序设计员、导游等。通过各类职业资格培训,扎扎实实地学习和掌握实际工作技能,为上岗就业和今后的发展做准备。

职业指导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化工程,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新疆高校应该站在维护新疆安全稳定和和谐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到职业指导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构建完善的职业指导教育体系,帮助大学生实现个人职业理想,从而实现个人与社会双赢。

参考文献

[1]吴冬梅、张立付.职业指导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J].科技信息,2014(3):74~75

[2]吴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现途径[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2):155~156

[3]陈建国.推行双证书制度 提高就业竞争力――关于高职双证书教育的理论探讨[J].职业,2007(6)

第4篇:特岗教师面试内容范文

一、对高校毕业生教育管理的认识

高校毕业生教育管理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大学生行为养成、素质教育、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与大一新生培养互为首尾,紧密相连,既有延续性,又有特殊性。高校毕业生教育管理的核心是就业工作,它关系到毕业生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影响着高校的生存和发展,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关键工作。高校应积极探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稳定就业、强化指导服务促进就业、鼓励引导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的工作路径,努力实现提高就业能力、提高就业率、提高就业质量的工作目标。高校毕业生教育管理的时间起点是三年级下学期,进入这个时段的学生主观上开始思考自己的去向问题,客观上用人单位也开始抢先进场,开始人才选聘工作。高校要结合实际,适时开设职业生涯讲座和就业指导课程,全程开展相关就业服务工作,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和就业观念,做好就业前各项准备。

二、高校毕业生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组织松散,管理难度高。高校毕业生虽然是在校学生,却因为临近毕业面临很多实际问题,如为了找工作四处求职面试,为了研究生、公务员及各种资格考试申请在校外居住,为了求得一份工作提前上岗实习等等,这些情况都给高校毕业生教育管理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和挑战。经历简单,情绪波动大。高校毕业生社会阅历浅,在面对求职、实习不适应或者个人生活、情感各种压力时,不能客观地分析自身问题,常常会怨天尤人,非常容易导致出现一些偏激思想和过激行为。能力欠缺,预期实现难。高校毕业生缺少实际工作能力,与用人单位要求有一定差距,但自身期望值一般较高,经常是找到了理想工作,却由于到岗实习后难以适应单位的各种制度或能力要求而产生心理落差,导致实习刚刚结束就提出辞职申请,毕业派遣时毁约现象时有发生。目标不明,毕业意识差。高校毕业生经历了多年的学业生活之后,即将自行决定毕业去向走上职业道路,经常会出现迷茫、困惑,目标不清晰的状况。特别是一些平日比较懒散的学生,虽然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相关就业指导,但仍然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对未来发展方向也不能做出准确定位。

三、高校毕业生教育管理对策

加强感恩教育。高校毕业生如果意识到自身成长得到了别人的帮助,就会自然产生对学校、对老师的感恩心理和感受爱的能力,就会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看法,就会乐观地进入社会、因感恩而积极向上,努力回报社会。针对部分毕业生个人利己主义倾向严重,学校、班级、同学观念淡化的情况,高校应结合实际开展以“归属感”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六个一”教育管理工作,即完成学生一个愿望、开展一次安全排查、举办一场欢送晚会、开展一次谈心活动、为母校做一件事情、为学校发展提出一条建议。在开展教育管理工作中,不但要组织毕业生在学校留下记忆,更要重视唤起毕业生的感恩心理,强调学校为毕业生再多做一点事情,让更多的毕业生感受到来自学校的关怀,如“六个一”工作中的开展一次安全排查,已经不是经常意义上的寝室违章用电的检查,而是立足在毕业生政治安全、心理安全、社会适应度等方面的一次全面排查,及时地在毕业前化解学生心中的迷茫、困惑以及对社会的不满,为日后更好地开始工作和生活提供一次心理辅导。高校毕业生教育管理要特别强调学校与学生之间双向付出互动的过程,如建立毕业生“爱心超市”,号召毕业生把自己不需要但还可以利用的物品及书籍捐给“爱心超市”,由学校重新组织归类、整理,在毕业生离校前组织一次“爱心超市”专场活动,贫困的低年级学生来“爱心超市”挑选物品和书籍,让毕业生同学亲眼看到自己的东西在其他学生手中得到再次使用。通过开展这些教育管理活动让毕业生学会感恩,学会关注他人,感受到来自学校方方面面的重视、关注与关怀,从内心体验、体会离别的不舍之情,增强毕业生与母校的浓厚感情。促进多渠道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大型招聘会及用人单位直接来学校选拔人才是目前学生就业签约的主要渠道,此外,国家还相继出台了如“农村教师特岗计划”“西部志愿者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到村任职计划”“农技特岗计划”“入伍预征工作”等就业途径,更加丰富了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和就业项目。高校要主动配合相关部门宣传动员毕业生多渠道就业,系统地针对各类专项计划的实施目的、选择对象、录取条件等进行重点宣讲,把专项计划内容作为学生就业渠道的有力补充,帮助学生创造和捕捉更多的就业机会,鼓励其多渠道灵活就业。开展生活方式教育。对高校毕业生进行生活方式教育就是教学生学会生活和体会生活,实现学生既有学历还有文化,既有知识还有品位,既能做事还会做人,不但学习成功,生活也同样成功。培养毕业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积极向上的人生信念,勇敢地面对并战胜困难和挫折。高校更要针对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困难学生、心理障碍学生及时开展心理援助和个别疏导工作,帮助毕业生解决实际困难,指导他们以更加理智的眼光看待当前的就业形势,充满信心地面对未来。高校还要更加关注受处分和未拿到学位证、毕业证的学生,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心,敢于接受人生挑战,找准差距和不足,在毕业后干一番事业,并及时化解学生心中的潜在矛盾、解释学校的相关政策,提醒学生保持平稳心态,使这些毕业生理解学校政策,减少社会和校园的不稳定因素。创新网络信息服务形式。利用现代信息手段,为毕业生提供科学、便捷、高效的就业服务是高校做好毕业生教育管理的民生工程。高校应广泛开展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远程面试、网上签约工作,积极探索网上办理就业手续、档案投递、户口迁移等工作,用更加贴心的服务吸引更多企业和毕业生参与其中,实现简化程序,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高校要加强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主动占领、利用好学生喜爱的网络阵地,提供政策、岗位信息、指导咨询等有效的就业信息服务。高校更要积极引导和配合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相关政策措施,大力宣传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先进典型,努力营造良好舆论氛围,鼓励毕业生适时签约就业。

第5篇:特岗教师面试内容范文

[关键词]音乐专业;大学生就业

音乐学院作为专门或者综合大学内培养音乐专业学生的独立机构,应在音乐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招生考试、面试和录取工作开始,就应当体现其对就业工作的责任,录取真正热爱音乐、有音乐天赋或音乐环境资源丰富的学生,为四年后该生的就业工作打好基础。

进校以后,由招生与就业指导处负责,依托各学院任课教师,结合学院实际、专业特色、学生特点开展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教学活动,采取课堂教学、专题讲座、实践考察、案例分析、拓展训练等方式开展。进行专业认知、职业认知、职业目标定位、职业生涯规划的系统指导,帮助学生调适就业心态、更新就业观念,以就业市场为导向,提升学生综合就业能力为目标。具体而言:大一,介绍专业现状及前景展望、进行大学生角色转换、个人综合素质与成才教育指导、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咨询指导、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人生目标教育;大二和大三,进行就业意识、职业道德教育、职业咨询、职业素质培训指导;采取社会实践、参观访问、专业实习、科学实验等形式;邀请成功人士、往届毕业生、企业家来院讲座;加强创新与创业教育;开展职业资格认证和培训;大四,加强法制观念教育,指导毕业生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对毕业生进行诚信教育;宣讲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收集、就业技巧指导与就业信息等。毕业以后还要进行跟踪和调查,针对就业困难的学生有一定形式的帮扶和鼓励。

具体而言,贯穿学生学校教育始终的就业工作如下:

(一)领导重视,成立就业工作领导小组

为使毕业生就业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和开展,学院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任副组长,毕业班辅导员、班主任为成员的学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立后,多次讨论、研究、部署毕业生就业工作,明确就业工作职责,分工协作、认真落实,并结合学院实际把就业工作纳入了学院党政目标管理工作进行统筹安排。

(二)加强宣传,及时传达有关就业精神

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通过张贴宣传画、开设就业信息专栏、发放宣传资料、就业主题教育等多种形式,在全院范围内对国家、省、学校的就业政策、法规、文件和就业制度进行宣传和教育,将国家有关就业信息及时准确传播到每一个学生。

(三)因势利导,强化学生就业指导教育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新形势下,大学毕业生就业中遇到了各种问题。学院根据就业制度的改革,通过了解社会人才的需求,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就业倾向,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首先,开设就业指导课,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就业定位,掌握基本的就业技巧等。其次,学院因势利导,结合就业形势,对毕业生就业、考研等情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介绍,鼓励学生考上研究生深造或出国留学;再次,引导和帮助同学们确立学习和就业目标,增强市场意识,正确评价自己,不盲目自信,也不过度自卑,帮助他们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

(四)利用网络,搭建就业信息服务平台

学院充分发挥毕业班学生骨干的积极作用,挑选出责任心强、工作能力出色的学生党员或班干担任信息联络员,形成了一个“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学院(专职辅导员)――班干(信息联络员)――学生(信息接收端)”网状就业信息服务体系,保证任何就业信息都能及时传达给学生。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在就业信息服务中优势凸显,学院利用网络,不断完善就业信息网络建设,搭建无形的就业信息平台。1)在网上采集就业信息,让其毕业生充分选择、充分就业;2)通过QQ群、移动飞信、网页就业信息;3)鼓励毕业生通过网络与用人单位进行交流及网上应聘。

(五)开拓路子,拓宽毕业生就业的渠道

就业是民生之本。为了让学生顺利就业,学院积极创新,主动出击,热情引进,变被动为主动,开拓就业路子,拓宽就业渠道。1)鼓励面向基层就业,积极参与“三支一扶”“西部计划”、基层选调和特岗招考,积极动员毕业生入伍服义务兵役;2)积极支持他们到中小企 业、民办企业就业或自主创业;3)动员全院教师、全员参与,依靠教师、学生家长、亲友,校友,调动多方面的资源搜集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帮助学生创造就业机会,作好就业服务。

(六)文明离校,学生离校工作平稳进行

毕业生文明离校和安全教育工作是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证毕业生离校工作平稳进行,确保不因就业问题引发不稳定事端,平平安安走上工作岗位。学院深入到毕业生中,及时了解和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教育他们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关心、帮助他们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困难,把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另外,学院还努力做到认真对待毕业生离校过程中的每个程序和每个环节,尽量地减少毕业生离校前的负担;认真对待未就业毕业生及家庭困难的毕业生,重视对他们的教育与引导,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服务。“主动关心了解”、“两个认真对待”使毕业生离校工作进行得平稳、有序,没有出现打架、斗殴、损坏公物等不文明现象。

(七)跟踪回访,做好就业状况统计工作

学院积极开展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与回访工作,严格做好了毕业生就业状况反馈、就业率统计工作,及时汇总并上报学校。

结语

就业工作任重道远,仍有许多亟待完善之处,例如部分学生求职不主动,依赖心理强,对就业网络的使用率、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不强;有的用人单位对学生的专业技能信心不足的担忧;就业渠道的开发欠缺;就业调研工作、跟踪调查工作部不及时,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不紧密等问题。为此学院在以后的就业工作中,还需积极转变部分毕业生自主择业的主动性差、被动等待、依赖的思想;通过各种途径加大对音乐学专业的介绍,增进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专业的了解;拓展就业渠道;加强就业指导教育;把网络真正运用于就业信息服务建设中等。最根本的是要加强专业教育,增强学生在就业中的竞争力,提高就业成功率。

参考文献

[1]沈鸿银.试论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的方法和内容[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3.12(06):14-16.

作者简介

第6篇:特岗教师面试内容范文

陈彦吉:今年,我县教育工作有四大亮点:一是继去年承办全省营养餐现场会之后,又在我县召开了全市教育工作现场会;二是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升,高考取得全市15连冠;三是举办全县优秀教师事迹报告会,实现了师德师风教育培训的全覆盖;四是开展学校财务大检查,财务管理渐趋规范。

记 者:我们知道,教育均衡发展是近年来教育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请问陇西县是怎样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的?

陈彦吉:我县全面突出教育公平,着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是高度重视义务教育的普及和提高。我县在“两基”之后,教育普及水平显著提高。全县中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86.3%,中小学年辍学率分别控制在指标数以内,并在逐年下降。二是保障弱势群体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我县十分重视发展特殊教育,把特殊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管理范畴。2007年5月,在城关一小特教班的基础上,成立了全市第一所特教学校——定西市陇西特殊教育学校。在不断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的同时,通过随班就读,保障残疾儿童接受教育的权利,7至15周岁“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达85.3%。三是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建立政府统筹协调、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共同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服务体系,着力解决留守儿童思想、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截至目前,全县共为8908名留守儿童建立“留守儿童之家”140个。全面落实“两为主”政策,共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1416名,有力地促进了教育公平及教育的有序发展。四是审慎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按照“高中向县城集中、初中向中心镇集中、小学和完全小学向行政村集中”的基本原则,坚持把学校布局结构专项规划与当地实际和人口变化趋势相结合、与薄弱学校改造相结合、与城镇化建设相结合,审慎推进教育布局调整,使农村适龄少年儿童都能就近入学接受义务教育,使城乡教育公平和学校均衡发展迈上新台阶。着力解决城区学校“择校热”和 “大班额”问题,在广泛征求意见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2012年平稳实现了陇西三中、巩昌中学、渭州九年制学校的资产置换、学校搬迁、教师划转和学生招生,城区学校布局结构更加合理,城区中小学入学压力得到有效缓解,起始年级班额明显减少,促进了教育资源的科学配置。五是深入实施教育民生工程。截至2013年春季,累计发放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专项资金4305.52万元。目前,全县有139所学校的33447名学生依托食堂顺利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其余125所学校学生继续通过餐饮企业配餐和食品配送实施营养改善计划。2012年11月,省教育厅在我县举办了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现场会。

记 者:中小学标准化建设作为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推动教育公平的有效抓手,请问陇西县在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方面有哪些措施?

陈彦吉:为确保2017年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县把全面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作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提高群众满意度的重要举措来抓,把学校标准化建设与项目学校建设、校舍安全工程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同步考虑,统筹规划。

我县制定并印发了《陇西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和《陇西县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考核评估实施方案》。2010年以来,全县累计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项目164项,总投资15302.84万元,新建校舍87973平方米。其中,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项目总投资7309万元,共建设42所学校校舍44541平方米;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专项补助资金项目,总投资7277万元,共建设99所非寄宿制学校食堂22570平方米,5所学校学生宿舍9580.8平方米,4所城镇学校扩容改造教学及辅助用房8125.2平方米。

目前全县68.9%的小学有实验教学仪器,各学校都有光盘播放设备、卫星接收设备,每所中心小学至少都有一套交互式电子白板或幕布投影设备,168所学校已接入互联网。各学校都有音、体、美器材和能够开展体育活动的场地以及一定的图书资料。

记 者:当前,学前教育作为一项群众关心的工作,陇西县的学前教育发展如何?哪些方面有所创新?取得了哪些成绩?

陈彦吉:我县积极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五年发展规划,在加快乡镇中心园建设的同时,充分利用完全小学富余校舍,在条件成熟的完全小学附设幼儿园(班)106个,有效保障了适龄幼儿就近入学,全县三年入园率达到50.44%,一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81%。一是建立强有力的工作机制。成立了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学前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研究制定了推动学前教育发展的工作措施,统筹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二是构建广覆盖的服务体系。2011年初,县上组织教育、发改、城建等部门深入各乡镇开展了学前教育发展专项调研,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陇西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本着“立足县情、适度超前、尽力而为、逐步推进”的原则,计划在三年行动期内,完成17所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建设和改造任务,逐步形成以县幼儿园为示范、乡镇中心幼儿园为骨干、民办和小学附设幼儿园班为补充的学前教育发展机制,使幼儿园在园人数达到9000人以上,基本解决农村幼儿“入园难”的问题。三是完善保障基本的入园条件。在加快乡镇中心园建设的同时,根据县域条件,多措并举,尽力扩大学前教育入园率。充分利用完全小学富余校舍,在条件成熟的完全小学附设幼儿园,保障适龄幼儿就近入学。针对城区新建小区幼儿“入园难”的实际情况,将小区幼儿园建设纳入小区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已在新建小区配建标准幼儿园4所。四是着力规范办园行为。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着力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开展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强化对幼儿园收费、安全、教师培训等工作的检查,进一步规范办园行为。2013年6月,巩昌幼儿园成功晋升为省级示范性幼儿园。

记 者:与老百姓的希望相比,还有哪些不足之处?

陈彦吉:近年来,全县幼儿教育事业发展逐步走向规范,但与国家学前教育总体发展目标和人民群众对幼儿教育的迫切需求相比,差距较大。一是资源总量严重不足。全县现有幼儿园生均占地仅为5平方米,生均校舍仅为2.8平方米。农村学前教育薄弱,现有幼儿园特别是公办幼儿园,除巩昌幼儿园基本完成了新建和改扩建外,其余幼儿园均占地面积小且园舍十分破旧,3~5周岁适龄幼儿入园率较低。二是幼教师资非常短缺。全县6所公办幼儿园现有教职工171人,其中专任教师150人。教职工班师比为1∶2.2,若按1∶3的标准,尚缺43人。如果按照《幼儿园工作规程》中的标准设置,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应设140个教学班,按照教职工班师比1∶3的配置标准,需教职工420人,尚缺249人。三是“小学化”倾向比较严重。受办园条件和教师专业水平的限制,部分幼儿园和教师的教学行为不符合幼儿素质发展要求,教育活动过于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缺少生动的教具演示和游戏活动。

记 者:师德师风建设是今年我省教育系统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请问陇西县对此采取了哪些措施?

陈彦吉:我县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围绕“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着力强化师德师风教育,进一步完善教育、培训、考核、监督并重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一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为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在7月12日的全县校长工作会议上又提出了“四个严禁”的刚性要求。二是不断创新师德师风教育方式。在充分利用放假后和开学前各一周时间开展师德师风专题教育培训的基础上,利用假期举办全县优秀教师事迹报告会12场(次),参会人员达7000多人(次),实现了师德师风教育培训的全覆盖。为表彰先进、树立榜样,充分发挥典型的带动辐射作用,凝聚正能量、传递正能量,我县筹资150万元,在全县教育工作会上对全县68个教育工作先进集体、333名先进个人(含师德标兵10名)进行了表彰奖励。

记 者:去年,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现场会在陇西县召开,请介绍一下陇西县所取得的和值得推广的经验?

陈彦吉:我县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来,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模式,通过逐校进行摸底调查,我县在采取食堂供餐和企业配送两种模式外,因地制宜,创新供餐模式,根据农村学生日益减少的现状,创造性地采用区域中心校食堂向辖区周边校配送模式,17所中心校食堂向辖区周边41所学校和教学点进行配送,就餐人数达3816人。通过完善中心校食堂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体系,减少流通环节和运营成本,切实降低食品安全风险,初步实现了食堂资源优质共享,我县的这一创新做法受到了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

第7篇:特岗教师面试内容范文

据悉,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桂林生源毕业生突破2.4万人,驻桂林11所高校毕业生人数达3.6万人,创历史新高,且近年来,桂林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直走在广西的前列,因此在该市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试点工作,具有较强的典型示范意义。桂林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大厅自2012年7月挂牌成立以来,共帮助14000多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驻桂林高校初次就业率由2013年3月统计的三成提升至高校毕业生离校前的六成,高校毕业生离校后的一个月里,就业率再次提升了10多个百分点,超过八成。

整合,19项服务“一站式”搞定

设在桂林市人才市场三楼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大厅整洁宽敞、明亮温馨,分为接待咨询区、事务办理区和自助服务区三个功能区。在这里,每天都能遇见不同类型的高校毕业生,他们虽然经历不同,但“省时、省事、省力、贴心”是每一位体验过“一站式”服务大厅服务的毕业生们共同的感受。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一个过程链条,需要有良好的就业观念、明晰的就业思路、专业的就业指导、适应社会需求的就业能力、尽可能多的就业渠道、及时有效的岗位信息、实用的求职技巧、无后顾之忧的人事服务等,而毕业生要想在一处得到这些,几乎不可能。为方便毕业生就业,桂林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大厅在服务内容上创新整合毕业生就业所涉业务,从局内到局外,体现“一站式”理念。首先在桂林市人才服务管理办公室原有的涉及毕业生就业的毕业生报到、改派、档案接收、户口转接、求职登记、转正定级、职称评定等7个服务项目的基础上,创新思路,整合桂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内涉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分散在不同部门、不同二层机构的业务,提炼出就业见习、见习基地、基层就业、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创业培训、就业失业登记、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指导、权益维护、贷款贴息、社会保险咨询等12个服务项目,并将这些服务项目集中到“一站式”服务大厅内,实现局内服务的集中和优化。

同时,桂林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大厅在局内19项服务项目整合的基础上,还向局外拓展,将涉及毕业生的服务拓展到市内相关职能部门,如组织部、教育局、共青团市委、工商局、金融部门等,通过多部门联动的形式,邀请这些部门大学生村官项目、农村特岗教师项目、西部志愿者项目、小额担保贷款、微型企业扶持等与毕业生就业相关的服务进入“一站式”服务大厅。

服务项目的整合,避免了高校毕业生“一事多次跑”或“一事多处跑”,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搭建了一个功能完善的服务平台。目前在一家企业从事会计工作的李恒回想起自己找工作时的艰辛,最大的感受就是“一路奔波”。他说:“没找到工作时,要经常奔走于各大招聘会;找到工作了,又要去落实档案、户口;托管了档案,又要忙着报考各类考试。一路下来,跑了不下3个部门,由于对各部门办公场所和办事流程不熟悉,还常常跑错地方。现在好了,只要事先电话咨询办事流程、所需材料,跑一趟就能把事办完。”

延伸,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并无先例可循,所有的探索实践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一站式”服务大厅的项目集中了,地点确定了,但让人不解的是,前来办理业务的毕业生并不多。经调研,桂林的很多高校建有两个校区,而毕业生们所在的校区一般距离市区较远。他们只在要参加招聘会时才会到市区。为此,桂林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大厅打破以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毕业生离校后工作”的思路,将服务前移至毕业生离校前,为就业工作赢得更充分、更黄金的时间,也充分发挥了高校在促进毕业生就业方面的优势。2013年4月,桂林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大厅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工作站挂牌成立,随后在短短两个月时间里,包括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理工大学、桂林医学院等在内的11所驻桂林高校相继成立了“一站式”服务大厅校园工作站。

“一站式”服务大厅校园工作站的设立,目的在于将“一站式”服务大厅的服务项目挪入校园工作站,在工作站完成基础性工作,同时,在各工作站投资建立“一站式”服务大厅宣传栏,把就业创业服务从市场前移到校园,从城区前移到郊区,变“坐等服务”为“上门服务”,让毕业生就业更贴心,更省时省力,更便捷高效。

桂林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大厅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工作站站长黄少波说:“工作站在高校挂牌,建立了一种沟通协调机制,是服务工作的一种新尝试。”

不少毕业生表示,“一站式”服务大厅校园工作站让毕业生不出校门就可以了解到服务大厅的相关服务项目。“以前见习要外出办理手续,现在在校园里就可办妥了。”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法学院毕业生马冉冉高兴地说。

此外,桂林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还联合市内涉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职能的相关部门和高校,把“一站式”服务大厅搬到了双选会现场,给更多的毕业生带去就业指导、求职登记、就业失业登记、社保咨询等“一站式”服务,并在会场设立“一站式”自助服务区,让毕业生通过电脑、网络等现代化设备,自助体验“一站式”服务。在双选会上的“一站式”自助服务区体验了网上求职的广西师范大学应届毕业生小李说:“双选会上‘一站式’服务大厅提供的项目中,既有企业职位咨询,又有专家就业指导,还有网上求职自助服务,服务更集中、更专业化和一体化,让我们求职更方便、更快捷。”

联动,让各项政策落地生根

毕业生就业工作涉及的部门很多,主要职能部门有高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部门有工商局、市委组织部、团市委、教育局、财政局、税务局、金融部门等。各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发挥自身优势,努力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但从实际效果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管理分散,各职能部门各行其是,沟通不顺畅,优势不整合,供需不对称,形不成合力,导致效率不高,各类政策不能落地,资金扶持执行困难。对此,“一站式”服务大厅首先在服务项目上进行了突破,通过各类活动载体,让各职能部门实现横向联动,共同推进毕业生就业。

与高校联动,共同推进就业。“一站式”服务大厅通过邀请驻桂林11所高校、桂林市工商局、桂林市财政局等毕业生就业工作相关职能部门参加“政、校对接会”的形式,一方面向高校讲解政府的扶持政策,演示各部门联动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必要性,推介“一站式”服务大厅开展的各类促就业活动;另一方面,与各与会高校展开讨论,收集各校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需要政府提供哪些支持、缺乏哪些资源、有哪些困难及对“一站式”服务大厅工作的建议等信息。通过对接会,高校由原来被动地接受服务,变成主动要求服务,实现了政府与学校的直接对话。

同时,“一站式”服务大厅通过在各高校设立工作站和向区内、区外高校发函的方式,收集本地生源就业和未就业毕业生信息,建立了本地生源就业和未就业毕业生实名登记数据库,对毕业生实现有效跟踪服务,履职尽责,发挥优势,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有效地承接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彻底解决毕业生一离校就流失的问题。截至2013年6月,“一站式”服务大厅共收集了6614名毕业生的信息,基本实现了桂林生源和桂林市内高校毕业生的全覆盖。

与职能部门联动,共同服务就业。“一站式”服务大厅首创与市委组织部、工商局、税务局、金融部门等联动,邀请各职能部门进入大型毕业生双选会现场,当场为毕业生提供小额担保贷款、税收优惠、微型企业注册资金补贴、“基层四项目”(即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咨询,并联合相关职能部门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体验等。

桂林医学院招生就业处副处长高东对“一站式”服务给出了“主动有为、优势带动、务实有效”的评价。他说,“一站式”服务搭建的平台,让国家的各项政策穿过高校的围墙,真正进入了校园,落到学生们的身上,为高校带来了就业工作的便利,解决了长期以来高校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困难。

创新,打出促进就业“组合拳”

“现在的农村还是道路泥泞、牛粪猪粪随处可见吗?”“社会主义新农村究竟是何模样?”“面对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民群众,应怎样开展工作?”关于基层、农村、农民的这一大堆疑问,来自驻桂林11所高校的毕业生们在临桂县中庸乡合峰村参加“桂林市2013年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项目体验日”活动时得到了解答。活动中,毕业生们通过实地参观和考察,感受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风貌,了解基层工作的环境、氛围、条件、工作难度等。此外,活动还安排了服务“基层四项目”代表谈体会、传经验,安排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团市委和市教育局负责人就基层项目的相关政策回答了毕业生的提问。参加活动的毕业生纷纷表示,愿意投身基层服务工作,用自己的青春和热忱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

“服务基层体验日”是桂林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为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的创新举措,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属首创。据桂林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李安平介绍,作为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的首个试点,桂林市抓住了“三条主线”(即就业指导、就业政策、就业服务),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联动“四大主体”(即政府、高校、企业、学生),打出了一套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组合拳”,搭建起“沟通无障碍、对接零距离、服务全方位”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平台,多项工作开创全区甚至全国的先河。

除“服务基层体验日”活动外,“一站式”服务大厅还创新开发了“企业职场体验”“求职体验”“就业服务体验”“军营体验”等活动,帮助毕业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良好的就业观念,从而顺利实现就业。2013年4月27日,广西首档电视招聘节目“职在必得”在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举办。活动通过“讲授+体验”、“点评+指导”的形式,让毕业生亲身体验企业面试,挑战高质量的就业机会,通过毕业生和企业的直接对话,立体阐释企业的用人标准、岗位要求、职业素养等,增进了就业市场供需双方的了解。

创业是最积极的就业形式。作为首批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试点,桂林市在鼓励高校毕业生创业方面也做了很多亮点工作。2013年6月,桂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市工商局、商贸局、工信委等政府职能部门以及社会团体联合举办了以“创业·创意·创造”为主题的“赢在桂林”——首届桂林市大学生创业创意大赛,对创业项目进行评选和推荐,来自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医学院的3个项目在现场与企业签订了投资意向书。代表创意团队发言的曾一表示,这次比赛的经历将是自己创业道路上的一笔宝贵财富。通过比赛,他锻炼了自己,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就团队而言,他们缺乏对市场和政策的了解,缺乏对项目长远的考虑,这些都是通过评委们的点评后才发现的问题。他们非常感谢大赛组委会为有志创业的青年提供了这样的平台,为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第8篇:特岗教师面试内容范文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

作者简介:李阳阳(1985-),男,河南汝南人,湖北经济学院会计学院,辅导员。(湖北 武汉 430205)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1-0218-02

最近几年,我国大学生就业率持续下降,大学生的起薪越来越低,多省市出现大批的高中生弃学现象,“大学生就业难”这个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认清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指导学生顺利找到理想的工作就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

一、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毕业生自身原因

(1)就业心理不当。一方面,有些学生依旧沉湎于社会精英的想法,认为自己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一定要有份收入高、地位高、清闲的工作,非外企、国企和事业单位不去。宁愿待业也不愿“屈尊”去一些发展还不错的民营企业,更不愿意去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另一方面,一些学生由于从小缺乏关爱,产生自卑心理,喜欢依赖家人和朋友解决问题,甚至没有勇气去应聘。

(2)供远大于求。当前毕业生数量远大于社会提供的岗位,优质的工作岗位更是百里挑一。而大学生经过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和巨额的经济投入,很难接受一两千元的工作。对于企业来说,他们更愿意招聘一些能迅速上手工作的员工,而不是整天就知道抱怨,随时准备跳槽,眼高手低的大学生。

(3)创业意识淡薄。大学生本应是社会中最充满活力、最富有创造力的群体,本可以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在解决自己就业问题的同时,帮助其他低学历青年创造就业机会。但是由于社会传统求稳的观念和高校创业教育开展得不够充分,我国每年进行创业的毕业生仅占就业人数的1%,而在美国和德国能达到20%,甚至30%。

(4)毕业生缺乏必要的就业准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是进入职场的最重要因素。具体表现为大学期间的学习成绩、社会实践、技能证书等方面。高等教育扩招以来,高校的准入门槛一再降低,许多基础不好、自我约束能力差的高中生也进入了大学。他们中的一部分在大学期间依然没有改变,经常逃课、上网,从而挂科一堆,不参加社会实践锻炼自己的能力、积累经验,缺乏必要的就业准备。

2.高校方面的因素

(1)专业设置不合理。我国高校专业结构经过多年改革和调整,当前已建立起了学科门类较齐全、门类之间数量对比关系相对合理的宏观结构,但其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当前高等教育专业结构状况与社会需求间不融洽。[1]高校扩招主要通过行政手段推动,没有深入对专业设置和社会需求进行探讨,也没有广泛征求高校和教育教学一线学者、老师们的意见。“从整个高等教育专业的设置上看,无论公办还是民办高校,多数在专业设置上仍末能摆脱‘短、平、快’的方向选择。这不可避免地使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不相适应、不相互动,使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逐年增加。”[2]

(2)缺乏专业自。高等教育专业的发展和完善需要通过实践的反复检验,具有一定的长期性和相对稳定性。即使高校意识到某些专业需要调整,但是受师资、设备等因素的影响,也不可能马上做出相应反应,开办新专业。另外,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仍然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模式,专业调整的权力在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手中,调整专业需要高校层层上报,由国家通过行政手段解决。这种僵化的调整机制与大学生就业市场化的要求存在矛盾,使高校不能根据社会对大学生能力、素质的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

(3)人才培养观念陈旧。我国高校长期重视理论研究,忽视实际动手能力,教学内容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知识创新、团队合作等其他方面素质的培养。此外,一些高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大多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模式,没有及时根据社会发展添加最新的信息和知识,使得毕业生在知识结构和能力上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造成了巨大的人才和资源的浪费。

(4)就业指导不够成熟。我国高校的毕业生指导工作已经开展十几年,初步形成了一些就业指导模式和理论体系。但是,依然处于起步和摸索时期,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才市场的建立及学生自身成长的要求尚存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认为就业指导工作就是给学生提供就业信息、落实具体单位,忽视了对学生的教育功能。

2)就业指导工作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仅仅在毕业前期对毕业班学生讲解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收集需求信息等,没有在入学初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更没有建立起系统完整的就业指导体系。

3)缺乏一支专业的专职教师队伍进行就业指导工作。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目前许多高校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大多是“兼职”的行政人员,如辅导员等。他们平时忙于日常事务工作,没有时间和精力研究就业指导方面的理论和教学。二是从事就业指导的教师很少经过系统的专门培训,部分教师的教学水平较差,影响教学效果。

3.就业渠道存在制度

虽然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推行了多年,但还没有进入“深水区”,人事制度改革不够彻底。如国家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实质上还是只进不出。一些大城市利用户籍、社保等政策采取地方保护主义,遏制外地学生就业。从而使得一些传统观念深厚的毕业生放弃一些民营企业,选择能落户落档的单位。一些偏远地区和教育水平落后的学校难以吸引大企业到校园进行招聘,更难举办高水平的人才双选会,使得学生参加招聘的渠道受限。而学生由于资金、经验有限,不可能去太远的地方应聘。

二、促进毕业生就业的对策

1.毕业生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1)大学生要树立主动意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为了提高自己的综合竞争力,在毕业时找到理想工作,大学生要努力做到以下四点:第一,努力学习理论知识,掌握基本的学科理论体系。第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积累社会经验。第三,在校期间积极考取与本专业相关的证书,提高自己的竞争力。第四,积极参加各种社团组织,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

(2)转变就业观念,走多元化的就业道路。在当前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毕业生必须解放思想,积极转变就业观念,走多元化的就业道路。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四点:第一,树立敢于竞争、善于转化的意识。大学生应当摆脱中学期间被动依赖、消极等待的心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第二,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意识。大学生要认清自己,调整好就业心理,打破一步到位、从一而终的旧的择业观,通过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逐步找到满意的工作。第三,要树立自主创业观念。目前我国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许多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如提供小额贷款、免税等,有条件的毕业生可以将自己的一些发明创造付诸于实践。第四,树立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艰苦创业的观念。对国家来说,这些地方更需要优秀的毕业生带来最新的思想和智慧,对个人来说,农村和基层有着更为广阔的天地,更有利于个人聪明才智的发挥。

2.高校进行必要的改革

(1)及时调整专业设置。首先,高校定期组织学者进行市场调查和科学预测,根据行业最新的发展趋势、岗位设置、技术要求和人才需求等,及时、主动调整专业设置。其次,高校应把就业率、招聘单位的评价反馈和社会声誉作为专业调整的重要标准,对持续数年就业率低或者是招聘单位评价不好的专业减少招生规模。再次,高校在专业设置上应树立有所为有所不为,避免求取求大的思想。应该根据自身的科研实力、教学水平、实验设备和师资队伍对专业设置优化调整,加快传统专业的改造,保持自身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

(2)加强教学质量监督。高校要加强教学质量监督,进行教学内容改革。第一,及时更新理论教学内容,将本学科最前沿的知识和思想传授给学生。第二,强化实践教学。为大学生建立实习基地,使学生通过实习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大学生在与人交往、实践操作、组织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3)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1)建立科学的就业指导体系。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于不同阶段的学生讲授不同的内容。如指导大一新生认清自我,发觉真正的兴趣,学习职业规划的基本知识;指导大二和大三的学生如何学习专业课,如何考取证书,如何参加社会实践,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指导大四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国家的就业政策和制度,讲授面试技巧及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法律法规等。

2)建立一支专职的高素质队伍。长期以来,多数高校对就业指导工作并不是真正重视,这支队伍的组成也十分复杂,专业化程度很低。为了提高服务学生的能力,高校一定要加大对就业工作的重视力度:一是抽调精兵强将充实就业队伍,建立一支专职队伍,而不是由辅导员、团委书记、班主任凑成的杂牌兵。二是加强对这支队伍的专业培训。因为这支队伍的教师多数是半路出家,可能有工作经验,但是缺乏系统的理论学习。建议通过学历提升、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外聘专家讲授等方式提高队伍的专业性。

3.政府加强政策引导和教育改革

目前,政府正在推行“西部计划”、“特岗教师”、“免费师范生”等政策,引导大学生去基层建功立业,促进学生就业。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有些优惠措施并未贯彻到位,需要在后期跟进中切实解决。政府要逐步打破户籍壁垒,为毕业生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高等教育有其自身规律,政府部门在制定政策时一定要广泛征求一线教育工作者意见,避免闭门造车,给高等管理者一定的自。

三、结语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就业结果不仅影响到个人的生存和前途,而且涉及到千万个家庭的幸福和谐。如果处理不好,不仅影响到社会稳定,而且会再次助长“读书无用论”的说法。因此,社会各界要关心大学生就业,千方百计帮助大学生就业,建立一个公平的就业环境。

参考文献:

第9篇:特岗教师面试内容范文

Abstract: Through the overall survey of 845 graduates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major in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e past six year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udents' employment whereabouts, career orientation job guidance and information and expected salary. It finds some trends and laws of the four aspects of the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graduates and puts forward the related solutions. In the future, these can be used a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reform in enrollment, student training to better cultivate personnel.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本科生;就业状况

Key words: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undergraduate;employment situation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5-0170-03

0 引言

昆明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近六年保持了相对稳定学生就业率,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0%左右。1999-2009年为我国水电发展的黄金时期,全国水电工程技术人员需求远大于供给,基于此全国各大高校纷纷设立水利水电工程相关专业,培养出大批该专业学生导致该专业大学生过剩。自2009年大中型水电项目筹建和在建项目缩减,中水各工程局也逐渐将市场由原来的水电建设为主转向工民建和其他市政基础建设,华能集团、金沙江中游公司等业主单位、各大设计院、科研所招聘水利水电工程毕业生也逐年减小[1]。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依托水电施工和设计单位为就业主体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学生就业面临严峻挑战。基于此,本文于2010-2015年连续6年对昆明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本科生的就业状况进行了跟踪调查,通过就业去向、职业取向、期望薪资等方面系统地分析研究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发现问题,为今后的招生规模、学生培养等方面提出解决方案,探索解决思路。

1 样本研究

在2010-2015年,课题组选取昆明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简称昆工水电毕业生)进行了调查研究,6年共调查本科生845名。样本情况详见表1。

2 调查结果

2.1 就业去向

①工作落实率。为了更加准确地反映昆工水电毕业生毕业时的状况,本次调查将近6年的就业状况分为4类:1)已经签约;2)升学、出境;3)自主创业;4)未就业。

2010-2015年,昆工水电本科毕业生签约率呈整体下降趋势,尤其是近4年下降明显,而未就业的学生比例逐年增加(表2)。这说明水电行业整体处于下坡趋势对水电本科毕业生就业产生了很大、直接的影响。自主创业一直未实现“零突破”,体现出水电本科学生自主创业意识和能力较弱。

②已签约毕业生去向。

第一、按就业地区划分。近6年,已经签约的本科毕业生就业地区排序为西部、东、中、北部地区,留在云贵川等西部地区工作认识毕业生的首选。纵向分析发现,到西部地区就业毕业生的比例呈下降趋势,由2010届的97.66%下降到2015届的80.00%,而到中、东、北部地区就业毕业生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分别由2010届的0.78%、1.56%、0.00%上升到2015届的4.14%、11.03%、4.83%,其中到东部地区就业的毕业生增幅最大,6年间增长了11.03%;在2015届到中部地区工作的毕业生稍微有点下降,但近6年总体上也呈上升趋势(表3)。

第二、按就业地点划分。近6年,已经签约的本科毕业生就业地点排序依次为省会城市、直辖市等大城市、省会以下中小城市、乡镇、农村。到省会城市、直辖市等大城市就业仍是学生的首选,但比例呈下降趋势,由2010届的70.31%下降到2015届的47.10%;相应的到省会以下中小城市的比例呈快速上升趋势,由2010届的25.00%上升到2015届的43.15%,增长了18.15%,增幅较大;到乡镇、农村就业的毕业生比例较低,且变化不大,尤其是到农村就业的毕业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表4)。

第三、按就业单位性质划分。国有企业、私有企业、事业单位是水电毕业本科生就业的主渠道(表5)。尽管在排序上稍有变化,到国有企业、科研机构就业的毕业生比例逐年下降,到私有企业就业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另外到事业单位、升学就业的比例波动较大。

2.2 职业取向

①择业时考虑因素。通过对水电专业毕业本科生择业时考虑的因素进行调查,6届毕业生在选择个人职业时考虑最多的是“个人是否适合该职业”,“薪酬收入”,“个人今后发展”和“行业发展前景”各因素排序在近6年内是比较稳定的。6届毕业生对比,考虑“薪酬收入”和“行业发展前景”的比例是逐年增加的;考虑“专业对口”的毕业生比例逐年下降(表6)。

②理想工作单位。通过对水电专业毕业本科生择业时理想工作单位进行调查,6届毕业生理想工作单位排序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排序在近6年内是比较稳定的。6届毕业生对比,选择“外资企业”和“乡镇企业”的比例是逐年增加的;选择“科研机构”的毕业生比例较为稳定(表7)。

③自主创业的意愿。通过对水电专业毕业本科生自主创业的原因进行调查,2010-2015届毕业生有有意愿自主创业的学生比例逐年增加。对于选择自主创业的原因,感觉“创业可以实现自我价值”、“工作时间自由”和“偶像崇拜心理”排前三位,其中“偶像崇拜”占有很高的比例,而且呈上升趋势;“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被迫创业比例逐年增长(表8)。

2.3 求职指导与信息

①就业指导。根据问卷调查,从就业指导内容上看,“就业面试技巧指导”一直是毕业生最需要的,但所占比例在逐年下降,由2010届的46.09%下降到2015届的23.97%;而“行业形势发展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2015届比2010届分别高出11.86%、10.49%(表9)。

②就业信息。“学校、学院就业部门”、“老师推荐”和“招聘会、双选会”是毕业生获得就业信息最主要的渠道,6年的排序比较稳定。近6年通过以上三种方式获得就业信息的毕业生占到70.00%以上,最高的一年2010届有82.82%的毕业生通过上述三种方式获得就业信息(表10)。

2.4 期望薪资

期望薪资是指求职者在应聘时预设的一个最低“工资水平”,当单位给出的工资水平低于期望薪资时,一般求职者会拒绝接受这个职位[4,5,6]。分析6年来调查问卷,本科生择业时要求的期望薪资呈上升趋势,2015届较2010届高471.19元。不同性别、不同就业地区、不同就业地点的毕业生最低期望月薪存在差异。男生期望薪资高于女生;就业到东部地区毕业生期望薪资高于中部、北部、西部地区;就业到省会城市、直辖市等大城市毕业生期望薪资高于省会以下中小城市、乡镇、农村;当期望薪资达不到个人要求时,愿意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自己期望薪资人的比例逐年增加,呈上升趋势,说明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部门本科生愿意根据就业市场的要求来适当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表11)

3 结论

第一、水电毕业生就业率相对稳定,但下滑趋势明显。高校应主动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引导毕业生走出行业局限、面向相关新兴行业就业。

第二、毕业生眼界不宽,扎堆严重。学生就业仍偏向于中、东部地区,省会城市以及国企,传统水电行业,自主创业意识和能力薄弱。高校因引导学生分层次、分类就业。加强职业生涯教育,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树立学生正确就业观;做实国家“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特岗教师”等专项工作,扎实推进学生到基层就业;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引导,大力扶持,鼓励和帮助毕业生自主创业。

第三、毕业生对个人待遇过于看重,个人职业取向太过功利,超前意识不够。对于高校,要合理引导,告诫学生要结合行业发展和个人发展来理性看待薪资问题,要用发展的眼光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第四、有70.00%以上的水电本科毕业生需要学校、学院提供就业指导服务。就业指导单位引导作用还应继续强化,形式也应该紧跟社会发展,更加多样化。

参考文献:

[1]云南鲁地拉水电站投资219亿,闸门突然被冲走损失6亿[N].云南新闻网,2014(3).

[2]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R].昆明理工大学就业中心,2015(12).

[3]麦可思《2015大学生年度就业工作》[R].麦克思研究中心,2015(11).

[4]孙百才.甘肃省研究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2007-2010年)[J].中国高教教育,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