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编辑培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本人主要负责编辑部英文刊与中文刊的编务、稿件和宣传工作,项目申报执行以及其它工作事宜。2020年度个人总结工作主要分为年度工作情况、年度工作占比分析、个人能力分析及提升和对部门建议与意见四个部分,依次展开如下:
一、2020年度主要工作情况
1、中文刊:采编系统处理;电话咨询;法务合同关系处理;财务核账次;网站最新录用文章;整理2019年度稿件引用单页。
2、英文刊:稿件编辑9篇,校对28篇;期刊邮寄超7534册;微信宣传27篇,引用单页宣传2期,外出参会宣传3次;组织会议2次;完成会议纪要16篇。
3、项目工作:完成项目申报2次;参与申报1次;项目组织参与1次。
4、其它事项:财务处理等相关事宜。
二、2020年度工作占比分析
为更好的了解与分析工作中的各项任务,以及为下一年度工作提升指明方向,分析了本年度相关工作的工时占比,具体内容如下:
从本年度的工作时长占比来看,超89%的工作时长在两本期刊的日常工作运营上;且在中文刊与英文刊相比,工时占比较长。
通过分析中文刊与英文刊各自的工时占比,可得出以下结论:中文刊超75%的工时占比为编务工作;英文刊超50%的工时占比为为稿件工作。
三、2020个人能力分析及2021提升计划
通过对2020年度工作时长占比分析可知,在花费工时占比较多的工作事项中,相关能力有一定的提升;在花费工时占比较少的的工作事项中,相关能力较为薄弱。具体分析及提升计划如下:
1、中文刊较英文刊工时占比较多
优势:通过近1年的工作时间,了解了中英文期刊从出版到录用的整个流程;并对英文刊加入SCI/EI的相关流程事项及必要条件有所了解。
劣势:英文刊的投入占比为39%,低于中文刊的投入占比49%,英文刊的投入需增大。
提升:中英文刊的占比主要由工作内容决定,暂无具体提升计划。
2、中文刊中编务占比时长较长
优势:在中文刊编务工作占比达75%,编务工作琐碎繁杂且与财务、作者和行业专家沟通较多,为更好更快的完成编务工作,对琐碎事务的优先级管理能力及效率有所提升与思考,例如编务系统工作模式由原来的整块处理变为每日处理,既缩短了作者投递稿件的周期,还减少了电话咨询的次数。
劣势:中文刊稿件占比时长仅为18%,编辑与校对水平有待提升。
提升:定期总结中文刊编辑疏漏点;总结编辑流程与编辑要点;阅读相关编辑的业务书籍。
3、英文刊中稿件占比时长较长
优势:通过不断编辑稿件,专业英语水平有一定的提升。
劣势:1、国内外科研领域了解不够;2、编委会会务组织能力有待提高。
提升:
1、 国内外科研领域了解不够:以中文刊与英文刊发表作者为基础点,扩展积累相关领域的领军人物与技术要点;了解英文刊编委技术领域关注点与最新见解。
2、 编委会会务组织能力有待提高:总结会务组织的相关流程;总结会务组织的突况类型,并做好应对措施总结。
四、部门工作建议意见
通过近1年的工作与思考,对部门工作提出以下建议与意见:
1、 定期举行相关业务培训并开展业务讨论:通过业务培训可增强被培训者相关能力的提升,也可增强培训者的思考、总结和表达能力;通过业务讨论,可以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并促进流程优化。
2、 相关工作节点输出物实现数字存档:通过数字存档可长久保存避免了历史无法追溯的模糊情况,数字存档是部门历史的有效保留与展示。
一、了解公司情况,明确个人定位
作为一名新入职员工,我在公司领导及各位同事的支持与帮助下,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通过集团组织的新员工入职培训,我对编辑职位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认知。
在进入公司后,我在领导的安排下主要负责编辑工作,从最初的校对工作过渡到现在的组稿、审读流程,我在逐渐掌握编辑技能的同时,也对杂志的定位和栏目设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我也明确了自己目前的工作定位,努力做好编辑发稿工作,协助办公室其他老师完成编辑发稿工作。
二、在领导指挥下完成新栏目筹划
2019年刊撤换了部分栏目,在领导的指挥下,我们完成了新栏目的策划、组稿和编辑工作,调整栏目后的2019年1月刊于2018年12月正式交付印刷。
三、其他方面工作总结
1.积极完成编辑部各项工作。
2.积极联系各市、区的辅导员老师,努力拓展与各位老师的合作,在宣传刊物的同时也积极拓展刊物的稿件来源,把控来稿质量。
四、2019年工作计划
1.做好现有统筹工作,继续拓宽稿件来源,由于有些栏目是2019年新增的栏目,目前稿源有限。2019年要继续扩大期刊的宣传力度,扩大期刊的辐射范围,
2.积极参加新课题研究,争取为公司制作新书、新刊拓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识码:B
近年我国科技期刊总数发展迅猛,截至2010年底,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共1003种,占我国科技期刊20%左右。旗下的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近几年也随之发展壮大,目前已有125种医学期刊(学会直接编辑出版23种)。其青年医学编辑是该系列杂志的主体,是科技期刊的生力军,平均年龄39岁,从自身素质上看,他们知识结构新、学习能力强、能熟练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有一定专业知识和能力背景,但现阶段对医学编辑人员的要求也与时俱进,并不限于掌握编辑出版行业领域的知识。全方位地提高医学科技期刊编辑的素质成为复合型人才是对现阶段医学期刊编辑的要求。而继续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方法,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医学编辑人员进行知识更新、补缺和提高。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总会编辑出版的23种期刊)是国内拥有医学编辑人数最多的单位,近几年杂志社领导特别重视对其编辑进行继续教育,通过举办一系列培训班、推荐优秀员工出国考察或培训等方式,多途径、多渠道地为编辑提供机会,本文就这一方面做一总结以期为同行作参考。
一、借鉴近年医学科技期刊编辑队伍特点
近5年医学科技期刊从业人员队伍整体变化不大,仍以采编人员为主,说明期刊仍以学术内容建设为主;学历结构上,高学历人员比例有增加趋势,编辑人员逐步学科专业化,与国际期刊接轨;年龄结构上,办刊人员呈现年轻化趋势,35岁以下人员比例最高。
二、开展继续教育的多种形式或途径
(一)开展全国医药卫生期刊编辑业务培训班是获取学时(学分)的主要继教方式
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并实施的《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管理规定》,编辑出版人员每年参加不少于72学时的继续教育培训,并将此作为出版职业资格登记、责任编辑注册的必备条件。中华医学会受新闻出版总署委托,近年来每年均举办一次这种培训班,面向对象是全国医药卫生期刊行业的编辑,培训的内容既包括编辑工作过程中的常见的,如图表加工、中英文摘要结构等学术质量问题,也包括期刊数字化建设问题和出版体制创新与发展问题。每年培训内容都不尽相同,主要围绕当年的热点、焦点问题邀请各领域的专家进行授课探讨。
(二)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审稿专家培训班
从2008年开始中华医学会每年举办一次,培训对象主要是系列杂志的审稿专家以及期刊编辑,从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审稿专家为出发点,既从宏观角度介绍了审稿的目的、作用、原则,把握期刊的学术、思想导向,又从微观角度出发详细阐述如何提高文章审稿速度和质量以及对审稿人的一般要求等。这可提高审稿专家队伍建设、增强自身审稿水平,表面上看这种培训与医学期刊编辑继续教育互不相干,实际上审稿专家通过培训,知道编辑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如何写审稿意见会对作者提高学术质量能有所帮助,编辑参加这方面培训班也可对专家的审稿提出意见或建议,再次体现了编审是一家的观点。
(三)参加国内各类学术会议研讨
1.鼓励青年编辑参加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学术研讨会
此研讨会已连续举办过十届,中华医学会杂志社领导鼓励并支持青年编辑参加这种高水平高层次的学术会议,这种会议研讨的主题一般紧扣时展以及期刊改革的步伐,可为年轻的期刊编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同时也成为青年编辑们展示自身才华的舞台。在第十届研讨会上,《中华眼科杂志》编辑韩锟和《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关卫屏分别就“科技期刊的全媒体出版”和“我国科技期刊出版集团的现状与畅想”进行了精彩阐述。其中的青年编辑奖项之一骏马奖就是鼓励青年编辑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所取得的优异成绩。
2.参加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
论坛已连续举办过5届,这种论坛规模较大,主要与政治体制挂钩,内容主要围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探讨新时期科技期刊发展战略,推动科技期刊创新与发展为主。参加人员既可以是科技期刊编辑也可以是临床医师或是护士。游苏宁社长兼总编辑每届都会组团参加。通过这种继续教育的方式,一来可以学习知识;二来通过积极撰写文章与同行交流,在第五届科技期刊发展论坛上,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总编室石朝云的《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评估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和《中华神经科杂志》的《采用稿件网络采编系统对期刊时滞的影响》文章分别被入选进行论坛报告。
(四)参加国际生物医学期刊同行评议和出版大会或参加国际书展
随着世界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竞争体系的形成,中国的科技出版日益融入国际出版体系,与国际同行面临的许多问题具有相通性,如同行评议的质量控制、利益冲突、发表偏倚、论文结果修饰等。在参加温哥华举行的“第六届国际生物医学期刊同行评议和出版大会”上,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多篇文章以大会报告或壁报形式进行展示。中华医学会代表团多次参加法兰克福书展,在第61届法兰克福书展展会上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数量最多,版式统一,基本代表整个系列杂志的面貌,给世界各国朋友们近距离观察和感知中华文化打开了一扇重要窗口。
(五)发放科技期刊方面的书籍
在实践工作中自学也是实现继续教育的形式之一,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会不定期发给员工一些与编辑期刊方面有关的书籍,如《科学技术期刊编辑教程》,此书既可作为科技期刊编辑业务培训教材,又可作为科技期刊编辑人员学习和工作的工具书,也可供科技人员撰写科技论文和其他科技文章时参考,是相当实用的工具书。文学方面如《编辑人的世界》、《和世界著名期刊总编对话》,此类书籍为编辑们提供了必须掌握的各种编辑技巧,而且还为作家提供了各种与写书有关的出版知识。实用书册如《医学常用计量单位手册》,可以帮助编辑查对作者提供的医学单位是否正确,提高效率减少数值差错。
(六)每月举办一次小范围编辑沙龙活动
这种活动主题多样,既有出版方面的专业问题,也有学术方面或伦理问题,主讲的老师既有大学教授、国外期刊编辑的主编、转企改制成功的集团领导,也有杂志社内的职工,凡是大家关心的问题都可以作为沙龙的主题。
(七)岗位技能大赛
这是近4年杂志社开展的继续教育形式之一,它加强了杂志社的企业文化建设,现已成为中华医学会品牌活动。内容形式多样,主要包括:
1.业务技能方面的考察;
2.对某一选题进行演讲比赛;
3.开展一个调研报告或策划活动;
4.与学会领导合作,共同完成一项发挥个性展示才艺的作品。其中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的社徽就是在这种活动中被员工设计出来的。
(八)其他方面继续教育形式
2011年开始支持并组建“业务学习和科研小
组”,通过开题报告会、组建课题小组、调研、撰写论文四个阶段(为期1年),完成一批对实践工作有指导意义、选题新颖的调研课题。杂志社会对评审通过的立项课题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通过这种方式可加强青年编辑业务学习,把杂志社建设成一支学习型的团队。与国外同专业编辑部加强合作与交流,派员工到国外进行学习或交流,如中华放射学杂志编辑张晓冬曾在2008年底到《欧洲放射学杂志》编辑部,回国后对国外编辑部工作的编辑机制、出版机制、经营机制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借鉴了他们的经验。
对发表在编辑出版方面的期刊文章,如发表在《编辑学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这类杂志,杂志社每年除了报销一定费用外,年终还给以一定奖励。这种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督促并鼓励职工加强继续教育学习,写论文查文献本身就是学习中继承与发展的过程。
三、目前医学编辑继续教育存在的不足及建议
目前的医学科技期刊编辑的继续教育虽有编辑培训班或研讨会,但为数并不多,所参加的人数有限,且效果无法准确评估,没有形成正规的继续教育制度和模式。编辑方面的期刊,也未充分发挥期刊的继续教育职能(可以仿效医学科技期刊设置继续教育园地栏目),给医学编辑工作者提供继续教育空间。在上文提到的实践的继续教育形式中,只有第一点才能获得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继教学分,其余的几个方面在学时(学分)上未有体现。继续教育是培训和提高医学编辑人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及适应现代化科技发展的极其重要手段,而非最终目的,凡是能实现继续教育途径的都应列入此范畴内。如在专业期刊发表的论文、参加国际或国内会议、出国培训、参加有组织有规模的编辑沙龙活动等根据情况可按不同的学分计算等等。为此,提出如下建议以便更好地进行继续教育:
(一)开展医学科技期刊编辑会议,营造良好学习平台
继续开展医学科技期刊编辑培训等学术会议,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继续教育的学习平台,鼓励并奖励出版编辑人员参加这种学会会议,加强与业内学者、专家沟通与交流。学术会议的选题不要只限于编辑出版方面,要适量增加一些与编辑出版相关的人文教育、文字教育等。
(二)加强和国际医学优秀期刊交流与合作
加强和国际医学优秀期刊的交流与合作,将国外对编辑学研究的成果和最新进展展现给国内的编辑。
(三)建立合理的继续教育体系
建立培训教育、考核、评估一条龙的医学继续教育体制,除现有的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作为基本的硬要求之外,还可设立英语、财务、医学信息等辅助专业的培训和考试,并在编辑职称的晋升当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四)加强业务宣传和学习
加强对医学编辑中的“大家”和“优秀人物”的宣传和学习。有的老编辑经验丰富,知识雄厚,青年编辑思维灵活,掌握新技术较多,但各自“藏在深无人知”,要加强对榜样的宣传(每年的韬奋奖,出版新人奖,这些获奖者都是优秀的编辑,可以请其以作文或演讲的方式介绍经验)。
(五)加强和高校间的合作
加强和高校间的合作,可请相关领域专家定期召开专业、系统的培训活动,并组织人员参加。
总之,应坚持普通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提升医学编辑继续教育的内容和深度,进一步使培训工作系统化、规范化。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协技术协会,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发展报告(2011)[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关键词】CorelDraw;编辑功能;图框裁剪;实用技巧
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迅猛提高,以及一些先进的计算机绘图软件的出现,计算机绘图的优势在实践中得到充分展示。而Coreldraw软件是加拿大Corel公司开发的图形软件,它是在WINDOWS系统下操作,能建立和编辑一些专业质量的图表和演示图片,可以使用文本、图像、色彩设计和图表,从其他程序装入数据或卸出数据到其他程序等,并具有一些高级修改技巧和产生特殊效果的功能,只要具有基本的软件知识和软件应用经验的制图人员可直接使用,即便是非专业制图人员,经短时间培训便可应用。在此新形势下,本文结合CorelDraw图形软件重要的处理功能在工程绘图中遇到的问题作探讨,并总结实用的制图经验与技巧。
一、Coreldraw图形软件重要的处理功能
Coreldraw图形软件的特点是图形处理功能极强,定位精确,而且使用灵活,可以利用其内嵌的AUTOLISP语言编制用户自己的图形处理命令或图表编辑命令,使图上一些繁杂的标注工作、制表工作轻而易举地得以完成。下面分别介绍Coreldraw图形处理的几个主要功能:
(一)编辑修改功能
Coreldraw图形软件是一种矢量图形设计软件,功能强大,使用方便,显示美观。Coreldraw8.0软件有一些非常好的功能,可简化设计。
1.自定义状态栏功能。Coreldraw的操作屏幕窗口与AutoCAD等大多数绘图软件一样,工作界面上都具有标题栏、菜单栏、“标准”工具栏、“属性”工具栏、工具箱、滚动条、状态栏和绘图窗口,还有标尺、页计数器、调色板等,如用户还可以保存和加载自定义的“调色板”,供特定的项目或绘图类型使用。
2.制作符号库。可以在Coreldraw中制作所需的符号库,方便以后的调用。在Coreldraw中,建立一个对象,然后根据这个对象,使用轮廓笔功能,建立一个封闭的路径,再将设计好的符号添加到“符号框”中,方便以后作用。利用Coreldraw的强大编辑功能,可以做出各种类型的符号。
3.“形状”工具功能。当直线和曲线不符合要求时,“形状”工具提供了强大的编辑修改功能Coreldraw图形对象都有结点,当用“形状”工具选择图形对象时结点就变大,编辑可以通过、增加或删除结点,改变结点的类型,分开和连接结点,以及操纵控制曲线形状的控制点,以达到修改和编辑图形的目的。
(二)Coreldraw的导入导出功能
由Coreldraw生成的文字、表格可以任意修改和编辑其大小、旋转、间距、对齐、字的前后调位、重新组合等,并且由常用、office软件生成的文字表格可以通过Coreldraw的“编辑/插入新物体”功能将文字表格插入到Coreldraw的指定位置并编辑修改。
1.导入功能。当插图文件是位图文件时就无法取消组合,对于从Word、WPS等文档中复制而来的简单的位图文件,宜采用缩放调整原图大小在Coreldraw中照样重新绘制的方法;对于复制而来的繁杂的位图文件,则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编辑。当插图文件是图元文件时,可将插图取消组合,转换为图形对象。
2.导出功能。Coreldraw软件提供了完善的输入输出功能,并具有卓越的打印功能,能处理多种文件格式,可直接用于文件输出成ps格式。因此将文件导出成ps文件,导入Coreldraw图层,和Coreldraw软件编辑图、文字组版混排,Coreldraw绘图软件能以矢量格式图形、位图格式图形、RTF格式、文本格式、HTML格式等导出,用于发排。
3.用“图框裁剪”功能。裁剪图幅图框裁剪功能(PowerClip)允许用户把一个图形对象塞进另一个图框中。先确定裁切范围并用矩形工具绘出裁切框,删去填充色。PowerClip裁切后默认图形中心是原对象中心,如果裁切框不居中,就要对原图的中心位置进行调整。调整方法是另外再绘一个大的辅助图框,大到两个图框中心重叠后还能包围原图为止,然后用中心对齐方法将两个图框中心重叠。接着同时选中原图和辅助图框,单击“效果”菜单的“图框精确裁剪”,选中“放置在容器中”,出现一个黑色箭头,用黑色箭头在裁切框上单击,框外的图形被裁去。这种方法最大缺陷是裁切后的图不能再进行编辑,最大优点是裁切后丝毫不影响对象属性。
二、Coreldraw绘图的实用经验和技巧
笔者在运用CorelDraw8.0绘图的实践中,总结了不少编图经验和技巧,希望能为其他的CorelDraw用户提供有益的帮助。CorelDraw提供了许多功能强大的工具,帮助制图人员排列和组织绘图中的对象,从诸如复制、组合、分隔、合并对象等简单操作,控制任何绘图中对象的垂直顺序,对齐或分布对象从而获得所需要的精确排列,使用“对象管理器”的高级功能来协助组织和管理整个图集,极大地拓展了制图人员的创造力。
(一)“拖放”编辑功能
对象产生的变化会自动同时反映到“绘图窗口”和“对象管理器”中。拖放编辑可在“对象管理器”内部或者“对象管理器”与“绘图窗口”之间进行。制图人员可以使用“绘图窗口”、“对象管理器”或将二者组合起来进行文档的编辑。可以采用“拖放”方式在同一页面的图层内部和图层之间排序对象;可以通过“拖放”应用图形、文本和颜色样式;可以“拖放”方式编辑对象的轮廓色和填充色;可以通过“拖放”创建和编辑PowerClip对象;还可以“拖放”进行群组或取消群组;可采用“拖放”方式编辑对象的数据信息。
(二)方便快捷的图层管理
Coreldraw与AutoCAD一样,在绘制图形时,可以对不同的图形对象分别设置在不同的图层,以方便绘制图形。但Coreldraw通过“物件管理员”泊坞窗的操作可以对不同图层更方便容易地改变图层属性。
(三)CorelScript应用程序
使用Corel脚本文件当选择了多个对象生成复杂的图形时,往往需要重复一系列的操作,此时可应用CorelScript应用程序,生成一个脚本文件,直接运行即可。如境界线色带的制作,可将境界线选择、轮廓图应用、分隔和合并处理、交互式透明设置保存为一个脚本文件,当需要对一条境界线造色带时,直接运行色带脚本。
(四)与多种图形文件进行交换问题
其他格式的图形文件输入到Coreldraw程序中不能太复杂,否则输入到Coreldraw中有的图形会莫名奇妙地变形而少一些线条或转换速度过慢,并且也不能直接转换3DMSX认可的文件格式。所以要将源图形的轮廓线尽量设置为细线,并取消闭合图形的任何填充。而要转换成与3DMSX所兼容的文件格式,可先将图形导出到AutoCAD中,再在AutoCAD中转换成3DMSX能认可的文件格式。
Coreldraw在编辑和排版上还有很多技巧,例如图例框中的图例和文字排版需要用到对齐功能、均匀分布功能,多窗口编辑功能可以在多幅不同图形之间进行对象的移动、拷贝等工作,这些都需要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摸索和应用。
三、结语
总而言之, Coreldraw软件的图文编辑功能非常强大,操作简便、图形效果好。它能够进行精确的图纸设置、辅助线设置;能够进行精确的定位,绘制精确的制图线条,进行任何直线、曲线的变形;能够进行完美的数据标注;能够对图线进行任意线型的设置。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应充分重视Coreldraw软件基础图形库建设,符号库中提供最基本的图形符号需自行设计和制作,并将每组信息存入符号库以供调用,因此基础图形库的建立与编辑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作。这需要制图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才能绘制出更加美观的图形。
【参考文献】
[1]袁建华.CorelDRAW11实用培训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一、把握编辑素质规律
广播电视新闻作为可观其形、闻其声的传播形式,决定了其分工多样性的特殊性,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不仅要看重多条新闻的排列和组合,还要在考虑诸多因素的基础上,尊重大家创作意愿的同时,最后把握整组新闻的形象、内容、精神状态和新闻指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舆论导向和社会导向。新闻的指向性往往综合体现了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政治敏感性、党性、社会责任感和个人道德情操、思想修养及受众的心理反映等,直接关系着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个人素质和编辑质量。因此,笔者认为,作为广播电视新闻编辑首先应充分认识编辑能力、编辑知识、编辑技能的互动性规律。
二、提高编辑素质
笔者曾接触过这样三种类型的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一种是就稿件编稿件的编辑。这类编辑往往是就案头的稿件信手拿来,只注重单篇稿件的文字修改,再按顺序排列成组,但节目制作出来后,稿件与稿件之间缺乏互动性和连续性,社会导向表现不明显;一种是生拉活扯,牵强附会,任何稿件都要与当时的政治活动相挂钩。还有一类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一味的追求收视率,只注重“卖点”,缺乏主流新闻。这些现象都反映了编辑把编辑能力、编辑知识、编辑技能独立地区别开来,缺乏互动性,影响了电视新闻编辑的质量和效率。本人在从事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中感悟到:能力和知识、技能既是紧密联系又是相互区别的。一方面,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能力是掌握知识和编辑技能的必要前提;另一方面,编辑能力是在掌握知识、技能的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是在学习和编辑实践中获得的,离开了学习和培训,能力、知识、技能就不可能得到发展。
三、加强学习和训练
1.敏锐的观察力。观察力是做好广播电视编辑的基本功,也是发现记者人才的关键,又是把握新闻方向和增强广播电视宣传力度的重要保障。要培养敏锐的观察力,编辑记者只有在“为什么”上下功夫,在激活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上作文章。如果缺乏了这两个意识,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使受众和记者难以判断和选择,最后成为党委、政府、社会及受众的垃圾新闻。
2.良好的思维品质。一是思维有广阔性。二是思维要有纵深性。三是思维要有敏捷性,对新闻的反应要快。四是思维要有逻辑性。五是思维要有独立性。六是思维要有宏观性。要做到对一段时期出台的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背景、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心中有数,对稿件内容的选择能审时度势,抓住“热点”,把握舆论导向。
3.强有力的组织指导。应经常组织战役性报道,包括开办栏目,制定方案、采访策划、组织拍摄系列(连续)报道,发动观众对某一热点问题开展讨论等,同时要与记者、通讯员形成鱼水关系,帮助他们出主意、想点子、服好务,指导具体的新闻采编,组织新闻业务方面的培训学习,形成整体宣传合力,打造品牌栏目。
4.灵活的文字表达。广播电视新闻与其它媒介的传播方式不同,对文字的修改、标题的拟定等都有很高的要求,如何使它们灵活地搭配、使用,都需要花一番功夫。特别是文字的表达特别重要,应当有新的思想和新的观念,言之有情,言之有物,承上启下,力求整体美,给受众以简洁、明快的感觉呈现生活化、平民化、故事化、情节化、人物化的编辑风格,拉近新闻事件与受众的距离。
关键词:编辑;职业倦怠;职业生涯规划
与企业广泛应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不同,出版领域一直对编辑的职业生涯规划缺乏关注。而由于编辑长期伏案工作、工作内容单一、缺乏升职机会等工作特点,极易产生职业倦怠。在社会为编辑职业注入新元素的今天,从职业生涯规划角度分析职业倦怠也必将为此问题提供新的视角,开拓解决这一问题的新思路。
从职业规划的角度看,职业倦怠是编辑职业生涯道路中经常会遇到的障碍,成为制约编辑职业发展的瓶颈。对于编辑的职业生涯来说,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程度决定了期刊的发展程度。显而易见,职业倦怠是编辑自身职业规划的枯竭,是职业危机的一种。由于编辑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是期刊发展的前提,编辑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可带动期刊的发展,故编辑一旦出现职业倦怠,必然会导致编辑自身职业生涯和期刊发展俱损。
一 职业倦怠和职业生涯规划概述
1 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是指人们在紧张和繁忙的工作之中由于受环境、情感等因素影响而出现的一种身心不适、心理衰竭、情感封闭的亚健康状态。产生职业倦怠的症状有:对职业前景茫然,缺乏工作热情和动力;易产生疲劳、厌倦、焦急、烦躁现象,情绪低落,精神不振,心理疲乏。
2 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人的一生中谋事立业的重要环节,是指从业人员制定职业目标,确定实现目标的手段和途径。编辑职业生涯规划指的是编辑在事业发展上的战略设想和计划安排。它是由编辑一生中所占据的一连串不同职位构成的连续的过程,是编辑将个人发展与期刊发展相结合,对决定个人职业生涯的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等进行分析,制定出的有关个人在事业发展各个时期的规划。
由于编辑所从事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对论文进行编辑、加工、校对,具有重复性、繁杂性和利他性,是为他人做嫁衣的职业;另外编辑所处的编辑部人员较少,与他人交往不频繁(即便与作者、审稿专家交流也大都通过Email、电话联系),工作环境的一成不变和人际交往的缺少,容易造成编辑缺乏活力,产生倦怠心理。
编辑职业倦怠的出现,与编辑自身因素密切相关。编辑不像教学和科研那样有桃李满天下的骄傲和成果得以发表的喜悦。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重复的文字工作,使之易厌倦目前的工作,觉得工作无法给自己带来成就感,从而缺乏对工作的热忱;另外太有规律的工作、按部就班的生活,容易熄灭编辑的激情和上进心;编辑专业性强、学科知识相对稳定,重复不变的知识结构缺乏吸引力。这种重复不变而又缺乏吸引力的工作状态,使之产生对职业的反抗情绪。时间一长,就容易导致在工作中既不想提高自己的编辑水平,也不想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满足于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的现状。长期的伏案工作,又引起编辑强烈的身体不适感。许多编辑经常会感到疲劳、虚弱、耗竭感、失眠、颈背痛、咽喉痛、头痛、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对疾病抵抗力降低等,尤其是工作紧张时更是如此。相关分析结果说明情绪疲惫对编辑的身心健康的影响尤其显著,这与国内外研究结果一致。
2 环境因素
编辑职业倦怠与所处的生活、工作、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作为科技期刊,一般归属高校和科研院所,而科技期刊单位都属于附属服务机构,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那么作为科技期刊的编辑,其地位也就可想而知了。另外,在经济方面,由于科技期刊以社会效益为主,重在发表学术成果,传播科学知识,鲜有广告收入,而期刊发行收入更是微乎其微,办刊经费和编辑工资全靠单位发放。这种工资收入与同单位的科研人员、教师相比,差距很大。在社会层面上,收入也相对不高。同时科技期刊是发表学术性、科技前沿的阵地,对编辑的学历、知识结构、英语、计算机水平等要求又很高,大多数的青年编辑都是研究生以上学历,甚至获博士学位的比例也很高。这就使得工作的辛苦、高要求程度与编辑所获得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工作环境待遇形成较大的反差,造成编辑产生职业倦怠。
编辑职业生涯规划包括期刊社对编辑的职业规划与编辑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两个方面。它既是个人职业发展的总体设计,又是单位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事业发展的重要方略。职业生涯可分为职业适应期、稳定期、衰退期。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首先是有利于编辑明确人生的奋斗目标;其次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编辑自身的潜能,有效地实现自我价值,从而保证在事业上取得更大的成就。对期刊社来说可以实现编辑个人与期刊的双赢,有利于扬长避短,充分发挥编辑的才智,让业务上有不同专长的人各得其所、各显其能。有利于促进期刊社的有效管理。
从编辑个人角度来看,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包括自我定位、目标设定、目标实现和反馈与修正4个方面,其关键在于弄清楚自己到底希望从编辑职业中得到什么,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是什么,自己的价值是什么,以及这些要件与自己考虑的备选职业(职位)、发展方向是否匹配。
(1)目标设定。认清期刊在竞争环境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将其切实作为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基本要素和依据,不断修正与完善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路径。通过各种渠道寻找和分析自己选择的职业信息和资源,帮助自己了解有关职位的工作标准和要求。在对自己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制订发展目标和职业生涯规划,包括阶段性目标和长远目标。另外,还可通过科技期刊所属的科研单位参与科研,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和学术水平。
(2)自我定位。尽可能地弄清楚自己的能力特长、职业兴趣、职业个性,确立崭新的价值观念。明了自己处在职业周期的哪个发展阶段,同时确定自己的技能所在,并将这些技能按照水平高低加以排列,然后进行自我评估。
(3)目标实现。通过各种积极的具体行动去争取目标的实现,包括向上级领导说明自己的职业倾向,向期刊和管理部门提供所需的技能、工作经验和职业意愿等方面的准确信息,密切关注和利用可能的发展机会,特别是那些有利于自己职业发展的培训和学习的机会。
(4)反馈与修正。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自觉地总结经验和教训,修正对自我的认知和最终的职业目标。
2 期刊社的作用
期刊社对编辑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也具有紧迫性,期刊社应当将编辑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搭建平台、建立和完善评价体系、进行职业发展策略、鼓励创新、给予公平竞争机会、进
行职业规划咨询和指导。
(1)搭建平台。将科技期刊的战略计划、人力资源计划和编辑职业生涯发展计划结合起来,建立与编辑职业生涯管理相协调的人力资源管理平台,构建职位阶梯,明晰个人发展目标。通过建立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主的多功能培训体制,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技术培训,实现编辑自身素质的持续提升,为编辑提供发展机会。
(2)评价体系。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及其价值观完善评价体系。对编辑个人能力和潜力进行评估。通过测评,能够较为准确地衡量编辑的能力和潜力。
(3)职业发展策略。在编辑的不同职业阶段采用不同的职业发展策略。对处在职业适应期的编辑(新上岗编辑),职业发展的重点首先是进行编辑业务知识培训和有针对性的业务辅导。在职业稳定期,期刊社应当为编辑开辟更宽的职业出路,注重编辑的晋升和进步,赋予更多的重担和责任,鞭策和激励编辑朝更高的层次发展。对于职业衰退期的编辑,应适当减少其工作量,尽可能将其安排到较为擅长的岗位上工作,使其专长得到充分发挥。
(4)鼓励创新。创新是科技期刊发展的重要衡量标准,应当将其作为编辑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内容。在职业适应期,要培养编辑的创新意识,发掘创新能力,多以主编的角度来为期刊的创新和创优出谋划策。在职业稳定期,要注意发挥编辑在业务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帮助其拓展创新空间,多出精品栏目,多组优秀稿件。在职业衰退期,要避免编辑落入老套路。有计划有步骤地对编辑进行创新培训,可以使编辑始终以充沛的激情创新创优。
(5)职业规划咨询和指导。开展职业规划咨询和指导的主要形式包括帮助编辑进行实事求是的客观分析,指导其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析期刊需要,确定职业目标、进行讨论沟通、举行专题讨论会等,使编辑与期刊需要相结合。
除了期刊社对编辑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外,期刊社的人文关怀和寻找合适的途径使编辑压力得以释放也很有必要。例如轮休或利用机会进行参观考察等,以舒缓压力,放松心情。
实践中,电视新闻缺乏趣味性与吸引力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电视新闻编辑在选取新闻素材的过程中,虽然考虑到了受众者的需求,但其报道新闻消息的方式却存在程序化与单调性的特点,趣味性不强,同时缺乏一定的视觉审美感,不能有效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从而降低了电视新闻的收视率。[2]主要原因是电视新闻编辑受到单位环境、社会环境等的影响,政治理念意识较为严重,将简单的新闻资讯往往与国家政策相结合,有时完全成为了对于政策的单调解读,缺乏趣味性,而人们的闲暇之余收看电视新闻主要是为了获取一定新闻消息的同时,能够放松心情。如果将其新闻报道编辑工作趣味化,则会吸引更多的受众者。
2、新闻内容缺乏创新性
在信息化的今天,各个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对于电视新闻编辑亦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时期电视新闻编辑的手段与方法需要与时俱进,使得电视新闻节目具有时代性。实践中,许多编辑工作人员缺乏主动学习的精神与品质,同时不能有效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与创新意识,新闻内容缺乏时代性与创新型,固定不变的排版格式、节目报道形式,每档节目均以完全相同的程序化方式进行,难以吸引观众的兴趣与积极性。部分电视编辑只是在办公室、通过网络、微博等搜集新闻素材,为了获得较高的收视率而重复、夸大事实的报道,不能体现出新闻的实际价值。
所谓有志者要学到老,电视新闻编辑更是要具备学习的积极性,电视新闻是一个走在媒体前端的工作,新闻编辑必须要具备统筹和把好关的作用,能够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加快学习的脚步,提供编辑的创新性,除了编辑稿子时要统筹全局,根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精神,结合社会客观需要,还要增强编辑内容的趣味性,捕捉受众的观看心理,提供新闻播报的收视率。[3]对于广播电视新闻的驾驭能力是电视新闻编辑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例如对于突发性事件,编辑人员应当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在短时间内提炼出有价值的新闻思路,以独特的角度阐述事情的实质,作到及时、有效、准确的为观众提供新闻资讯。电视新闻编辑需要走出办公室,到人民群众当中去发现、提取新闻素材,同时通过了解百姓生活,可以使电视新闻节目更加生活性与趣味性,更能吸引广大观众,因为电视新闻的受众绝大部分是普通群众。电视编辑在新闻传播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它是信息搜集、整合、及反馈的实施者,在传播过程中,编辑要判断新闻价值、体现编辑意图,实现最佳传播。[4]电视台可以为专业的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者提供定期、专门的培训与经验交流的机会,培训进行的同时是一个加强学习、积累编辑经验的过程,可以取长补短、相互分享电视新闻编辑的成功经验,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另外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在新闻节目播出后对于观众心理与需求方面进行的研究,从实效性、价值性、政治性等方面予以评级。以此可以不断的总结,提高电视新闻的品质,在激烈的媒体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1、增强创新意识,转变工作流程,提升新闻的互动性
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微博、微信、QQ等“自媒体”大量的出现,为人们获取新闻消息提供了诸多便利。同时电视新闻与“自媒体”特点的相互结合,可以创新电视新闻的亮点,增强吸引力,微博、微信的评论观点可以作为电视新闻的素材来源。要转变电视新闻的工作流程,在对新闻稿件进行采集、编辑过程中,可以在恰当的时机插入精彩的网民评论,其时长、篇幅的大小应在严格控制的范围内合理安排,从而加强电视新闻的互动性。所以,电视新闻编辑需要养成广泛阅读网络评论的习惯。[5]
2、增强网络观念,转变受众意识,吸引受众群体
关键词:出版 编校质量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7-041-02
重视和提高图书编校质量,是古今中外出版业界都反复强调和硬性要求的头等大事。一本书内容再好,如果差错百出,即使人们能看懂,也会招致厌烦,令人心里不舒服,更不用说收藏和传承了。图书编辑的本职工作,就是将作者提交的书稿作品,进行阅读整理加工,字斟句酌,查缺补漏,修改勘误,锦上添花。最终使作品出版面世,实现读者阅读使用、从中获益及传承文化的目的。因此,努力提高编校质量,不断把优秀的出版物呈献给广大读者和社会,无疑是图书编辑工作的内在要求。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从事图书编辑工作积累的一点经验和体会,拟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如何提高图书编校质量作些粗浅探讨,以求抛砖引玉。
一、加强自身学习
学习从来都是一件需用脑、勤思考因而会让人觉得枯燥乏味的事。学习不同于娱乐消遣,时光悠闲;而是需要有恒心、有毅力,还要坐得住,所谓耐得住寂寞。毫无疑问,出版物编校质量的提高,依赖于具有良好文化素质和丰富知识面的编辑。图书编辑在日常工作中会遇到理学、工学、农学、医(药)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教育学、历史学等各学科书稿,这就要求每一位图书编辑在自己所学专业领域之外,尽可能多地主动涉猎其他领域,去补充学习一些学科知识,使自己的知识面变得越宽越好,这样审稿时会更得心应手。以笔者为例,读大学的专业是政治,所学课程是不涉及任何理工内容的社科知识。在笔者未继续深造之前,基本上只能审阅这方面的书稿,可以说面很窄、很单一,审稿质量也一般。后来随着认识的提高和编辑工作的要求,笔者决心改变这种状况,于是又花费近十年时间先后在职攻读了经济学硕士和工学博士学位,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和学科范围。原来数学和英语等专业的书稿都不能接稿,现在编辑加工起来也较为从容,甚至还可以复审和终审一些理工农医类的书稿。总之,经过这样长时间的继续学习后,笔者认为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有了较大提升,编辑加工的图书的质量也逐步提高。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说,笔者认为应该提倡、鼓励图书编辑成为杂家,而不是给以贬义。
图书编辑加强学习,目标很明确,就是要提高编校质量。这也是图书编辑的本职工作要求。有人说,编辑整日埋头审阅书稿,替人作嫁,没意思。真是这样吗?笔者经常享有这样的时光:独处一室,砌上一杯淡茶,任阳光洒在书桌上,没有人来打扰,时间全归自己所有,然后展开书稿,静静地阅读、修改加工、思考,真是无比快乐。正如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所说的“小确幸”(著名翻译家林少华教授这么译并视这个词为村上的发明),这早已成为自己编辑工作中快乐无比的“小确幸”了,想必许多年龄稍长的编辑都会有这种快乐体验。一位女同事甚至说过,每当看到自己付出心血编辑加工的书稿出版面世,拿到还散发着墨香的样本后,就有一种快乐和兴奋——就像自己又诞生了一个孩子似的,有一种成就感。是的,一位新妈妈最大的成就感,是她生了一个健康活泼的宝宝;一位图书编辑最大的成就感,是他(她)编辑出版了一本本质量上乘、读者喜爱、社会认可的优秀图书。
当然,说到图书编辑要加强学习,不仅只是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及拓展知识面的学习,更要重视对党的新闻出版法律法规的学习和时事政治的学习。这是提高图书编校质量的基本前提和保障,也是我们平常强调的首先要把好书稿的政治关。这是极其重要的。
二、重视学习间接经验
华东师范大学张华先生在分析人的认知活动规律时指出:人的认知遵循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辩证统一的规律。直接经验是每一个体在认知、探究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亲自获得的经验,是个人的经验;间接经验既包括他人的经验,也包括人类的经验——人类在文明的演进历程中积累起来的一切经验。人的基本特性之一是人具有终生学习和利用间接经验的天赋和潜能。人的直接经验的获得内在地融合了间接经验;离开了间接经验,人的直接经验会变得非常狭窄。
笔者认为,就图书编辑而言,大家经常一起碰面,畅所欲言,交流心得和工作体会,甚至将各自的改稿记录一起分享讨论,是相互学习、借鉴彼此间接编辑经验,提高图书编校质量的有效途径。笔者在编辑室内推行这种做法,大家都很欢迎,尤其是年轻编辑,觉得受益大,成长快,对提高编校质量很有帮助,并且无形中还增强了大家的凝聚力,何乐而不为呢。
积极参加行业内举办的业务培训班也是一条有效途径。建议出版社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图书编辑积极参加编辑出版业务培训班。这种培训班班通常聘请业界取得突出成绩的优秀人士担任主讲,集中授课。他们大都结合自身经历和努力奋斗的成长过程,现身说法,把自己毕生从事出版工作所取得的宝贵经验,撷其精粹,毫无保留地讲解、分享给业内同仁。他们或从选题策划角度,或从图书编辑加工角度,对如何出版具有优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图书,作入木三分的案例剖析。他们的论述清晰,环环相扣,语言轻松活泼,幽默诙谐,使学员于不知不觉中得到了许多宝贵经验,可以说获益良多。例如,笔者于2010年夏曾参加在北京举办的、由新闻出版总署和中国编辑学会组织的业务培训班,金丽红、杨文轩、沈元勤、卫鑫、贺圣遂等名家担任主讲。听他们的课,如同享受一顿丰盛美餐。他们的经验介绍,至今记忆犹新。有些吸收运用到工作中,可以说直接提高了自己选题策划的水平和编校书稿的质量,甚至修正了自己原来的一些片面认识。还是俗语说得好:“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三、建立书稿差错备忘录
前面分别论述加强自身学习、重视学习间接经验,这些对提高图书编校质量固然都很重要。然而图书编辑还应注重日积月累,最好建立不同学科书稿差错备忘录。如同有经验的学生写作业建立纠错本会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一样,编辑审稿时建立差错备忘录也会提高编辑效率和审稿质量。一则,相同学科专业的书稿,无论是作者方面,还是排版环节,其出现的差错往往有共性,甚至有规律可循。例如,理工科尤其是医学专业的书稿,用作单位符号的升(L)、毫升(mL),大写“L”经常被误用小写“l”;“千克(kg)”被误用“公斤”;血压单位“千帕(kPa)”被误用“毫米汞柱(mmHg)(下转第43页)(上接第41页)”等等。再如,医学书稿中“综合征(常误为症)、指证(常误为症)、禁忌证(常误为症)、适应证(常误为症)、病症(常误为证)”等,“症、证”二字的用法,普遍容易混淆出错。对待书稿差错,如果经常归类整理记忆,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这样长期坚持下去,提高图书编校质量也就是情理中的事了。二则,审稿闲暇时,可以随手翻阅复习这些被分门别类、归纳总结的不同学科,不同情形下易产生的错谬记录。久而久之,也就熟能生巧,再审阅相似稿件时,甚至对哪个地方可能出现什么差错都会有一种预感,心中都有底。记得笔者刚做编辑时,常常被一部书稿弄得心烦意乱,焦头烂额,改稿时往往顾此失彼,效率和质量都不高。后来学习了几位老编辑同事善于总结书稿差错的做法,经过一段时间后,效果可以说立竿见影,心态也稳定了下来,编校质量自然也就提高了。如今,又把这种方法介绍给社里一些刚来的年经编辑,相信他们会有一样的体验和收益。只是这种方法本身也需要编辑有恒心和毅力,要坚持不懈地做下去才行。
总之,提高图书编校质量,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个需要常谈的话题,绝不是一个过时的话题。上述只是笔者体会较深的几个方面。事实上,我们对提高图书编校质量规定再多、再严,审稿时强调再认真、再细致,也都不过分。期待业内同行和专家学者的更大关注和更深入的探讨,为出版优秀文化成果、传承人类文明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胡婧.试论如何提高报刊编校质量.经济师,2006(1)
关键词 录播技术 移动教学 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TN948.1 文献标识码:A
1现状
目前培训、报告、教学、演讲报道需求的提高,多媒体移动录播技术逐渐进入新的应用平台。移动教学摄录车属于技术创新项目,由于条件有限,对于查新,我们只能通过网络查询、咨询相关培训机构和录播公司来了解情况,目前使用移动教学摄录车的培训机构很少,包括生产公司也是非常少,所以,这对我们研发属于自己的移动教学摄录车的技术参考提出了很大的难题。
而且目前市面上可见的移动录播设备,从摄影机架设到多讯源音视频录制,便利性与实用性仍有许多不足。
2问题分析
根据现状,我们通过网上查询资料以及咨询相关公司,如何让多媒体移动录播车快捷、灵活,让现有的多媒体移动摄像录播车功能全,得出的结论是采用主要的数字化媒体技术,达到移动方便,搭建简单,操作合理,使用顺心。适合各种非固定的场合临时建立多媒体视音频记录与直播时使用。采用十分钟标准,在现场迅速建立播系统;搭建起一套实时编辑、记录、直播的“数字演播中心”、尽显移动录播车的灵动风采、更是一切尽在掌握之中。需要操作的部分只有架起摄像头,连接摄像头的视音频、控制线缆;控制部分采用PC电脑连接网线就完成。
实时录制与直播,通过导播节目在线编辑后直接生成数字多媒体流WMV格式的文件,拍摄完之后即可获得完整的拍摄视频文件,快速方便;通过通过导播节目在线编辑后直接通过网络直播,在网络连通的地方通过电脑就可以实时观看现场画面了。整体化设计,使得移动录播车的尺寸与重量大大减少,方便移动;移动录播车内配备齐全,通过笔记本及台式电脑即可操作使用。
管理人员不需要在现场管理,通过网路或网线使用IE浏览器就可以完全管理所有的功能;支持远程管理模式,管理者可以在网络连通的地方都能够登录系统、管理使用;接收现场直播也只需要电脑登录,通过多媒体播放器(如WMP)就能直接收看现场直播。
3解决方案
首先得根据录播车设备的大小生产出相适配的移动摄录车,移动摄录车采用金属结构,大小适宜,方便携带。录播车配置四个全向滑轮,方便在平滑的路面移动;配置提手,方便在不平路面或楼梯环境使用。
移动摄录车一体录播系统内置直播服务器功能,远程用户通过IE方式登录录播系统主机,即可观看到直播节目。移动录播车现场直播的内容可以通过局域网传输,局域网内的电脑都可以接收到实时直播的画面,解决了不能够参与活动的尴尬局面,拓展了区域上的局限。简单的使用管理是移动录播车的一个理念,一个工作人员,一台电脑,通过IE就能够管理移动录播车的所有功能。后台管理系统是移动录播车的支撑运行平台,具有系统直播管理、点播管理、用户管理、资源分类、用户认证、权限设置等功能。
集中式的管理方式,通过IE浏览器就可以完全管理所有的功能,支持远程管理模式,管理者可以在网络连通的地方都能够登录系统、管理使用;使用电脑设备就能直接收看现场直播。
“10分钟”快速搭建录播环境 使用AVA移动摄录车,从架设摄像头、拾音及扩音设备,到最终使用只需10分钟。简短10分钟时间,即可搭建一套实时编辑、记录、直播的“数字演播中心”。当拍摄工作完成,也无需进行复杂的拆卸工作,只需几分钟即可将所有设备、线材及支架收回移动、录播车。 高度集成的移动式“数字演播中心”移动摄录车内嵌录播系统主机、摄像头、拾音及扩音等多种设备、支架及线材。独特的内部结构,可方便设备的使用和收捡。移动摄录车灵活、快捷的录播解决方案适用于各种非固定的场合,建立多媒体视音频记录与直播环境。
“数字演播中心”核心是对多媒体的视音频信号进行采集、编码、实时编辑,实现录制和直播设备,具有同步录制、实时直播、实时导播、可扩展直播信号转发等多种功能,记录直接生成多媒体文件并立即存储在本地;通过IE直接管理,简单易用。
4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