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品牌建设论文范文

品牌建设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品牌建设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品牌建设论文

第1篇:品牌建设论文范文

笔者通过与国外科技期刊的对比分析,认为现阶段我国科技期刊发展过于缓慢、落后,其中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科技期刊所发表的文章质量较低,不仅不具备原创性,并且所覆盖学科的能力比较低,无法从根本上将学科领域的发展现状进行展现,影响力减弱。近几年,我国各个地方针对论文有了硬性要求,很多人为评职称发文章导致稿件的质量呈现下降的趋势,科技期刊也逐渐成为了部分在校研究人员与单位人员发表稿件的主要载体。科技期刊的发行数量低,期刊所发表的页码与论文的页码不多,发表的周期比较长,并且形式与内容上比较单一。在发行方式上比较传统,许多科技期刊的月发行量为负增长。从科技期刊的编辑部门分析,编辑人员的素质较低,编辑队伍的稳定性过差,科技期刊在开拓市场的时候不具备活力,在经营管理中缺乏动力与创新意识。在我国出版行业的快速发展中,科技期刊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仅仅在一个地区,科技期刊的种类就超过500种,但是真正在国内知名检索软件中能够检索的期刊种类却非常少。这种低水平,同质化的现象导致科技期刊之间形成白热化竞争现状。

二、影响科技期刊品牌建设的因素

1.品牌建设中的学术质量因素

众所周知,科技期刊的内容便是学术性,科技期刊对学术的质量要求非常严格,换言之,质量是科技期刊的核心与关键。在科技期刊的品牌建设中,质量上的取胜是直观重要的,因此,采取多种措施提高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是当前科技期刊在品牌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2.品牌建设中学术策划以及科技研究的重点跟踪

要想从根本上提升科技期刊的整体学术质量,加强品牌建设中的学术策划以及科技研究的重点跟踪,则需要对科技期刊的学术策划以及组稿问题进行关注。根据相关调查研究可以得知,在所发表过的论文中,省级以上级别的论文所具备的比例为:2011年占所有论文总量的7%,2012年为8.2%,2013年为9.5%,2014年为9.6%。其中以中华医学会系列的杂志为代表,发表省级以上的重点课题论文比例超过40%,组稿率超过10%。

3.品牌建设中的人才因素

人才是科技期刊品牌建设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只有具备一支具有责任心、专业性强、水平高的编辑人员,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我国科技期刊的内容与质量。在科技期刊的发展中,编采人员则是决定期刊成功与否的关键。一般而言,我国科技期刊需要专业的人员组成编委以及审稿队伍,而这些人员往往具有高层次性、专业性、国际性,能够带动我国科技期刊的创新发展,能够提高科技期刊的品牌效应,从而吸引更多的读者对其进行关注。

三、我国科技期刊所面临的问题

1.科技期刊不具备品牌建设的意识

从目前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现状而言,我国科技期刊在出版与发行的过程中并不具备品牌建设的基本意识,不具备品牌标示,甚至没有相应的组织参与到国际期刊的宣传与学习之中。针对这种现象,则需要科技期刊从业人员坚持将科学发展观作为主要的战略思想,在提高科技期刊学术质量的同时,还要在意识上具备品牌思想,在积极构建品牌识别系统中,促使我国科技期刊朝着专业化、网络化以及科技化的方向发展。

2.科技期刊在品牌的维护与管理上不到位

现如今,我国科技期刊在品牌建设中缺乏维护与管理,并且部分科技期刊并没有将这两项列入到品牌建设的组成内容之中。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科技期刊缺乏相应的品牌建设机制,并且缺乏国家层面的科技品牌战略发展要求,从而导致科技期刊在发展中内容与方向出现偏差。针对于此,需要积极调整科技期刊所出现的偏颇现象,并采取相应的政策指导,实现论文内容与人才机制的创新性发展。

3.科技期刊的品牌不具备国际化

在我国具有品牌影响力的科技期刊种类非常少,虽然由许多科技期刊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但是却真正缺乏国际品牌意识,没有形成国际品牌期刊。根据相关数据分析,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来稿量仅仅是年收稿量的0.5%,国内科技期刊与国际期刊合作的论文数量不足1%。该数据进一步说明了我国科技期刊在发展过程中并不具备国际性,并且缺乏对国际化的认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科技期刊的品牌建设。

四、创新科技期刊品牌建设的措施

1.积极彰显特色,选择优秀期刊进行培育

总体而言,我国科技期刊的数量比较大,要想改善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现状,需要在重视期刊品牌建设的同时,对优秀期刊进行培育,使其树立正确的品牌意识。首先,要选取期刊目标,对期刊进行重点打造,积极将期刊推出国内,推向世界,使其成为具有影响力的科技期刊。其次,还要积极打造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以及不同专业的科技期刊,实现科技期刊的品牌代表性,为科技期刊的发展指引前进的方向。

2.实现分类指导,积极打造重点期刊

通过对科技期刊进行分类整理,能够遴选出品牌建设的重点期刊,按照科技期刊的分类,可以分为“国内品牌期刊”、“国际品牌期刊”、“地域品牌期刊”等等,在实现分类指导之后,能够进一步健全并完善我国科技期刊的品牌化建设体系以及品牌建设机制,进一步将科技期刊的品牌建设纳入到我国期刊的长期发展之中,这对我国科技期刊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正确把握政策,进一步保护期刊品牌

在把握政策的时候要进一步纠正学术期刊发展中所出现的偏颇做法,不要将收录在资料或资料库中的论文作为衡量科技人员水平的唯一条件,要正确把握好发展政策,在创新论文质量、内容、要求的同时,还要将国家重点所复制的课题研究成果发表在国内知名的品牌科技期刊中。此外,对于评定职称、学术成果研究、毕业研究、课题研究等方面还要进一步增加国内期刊的数量,从根本上保证科技期刊在品牌质量上具有独特性。

4.加强对科技期刊品牌的推广与宣传

第2篇:品牌建设论文范文

关键词:品牌建设;品牌营销;战略

1品牌竞争是企业竞争的核心

品牌是代表企业或产品的一种视觉的、感性的和文化的形象。它是存在于消费者心目之中代表企业全部内容的一种东西。它不仅仅是商标标志,而且是信誉标志,是对消费者的一种承诺。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的品牌不仅仅是一种产品或服务,而是一个组织、一种象征。如果把品牌当作一种组织,则强调它与企业人员、文化、项目和价值观念的联系。这种建立在企业组织联系基础之上的品牌概念最具有亲和力,它也是竞争对手最难模仿的。如果把品牌当作一种象征的话,则能够为品牌识别提供一种凝聚力和结构体,使得品牌易认易记。因此,品牌是存在于消费者心目中的一种感受,它是抽象的,不可捉摸的。一件商品、一项服务、一个企业的名称只有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它才有价值。这种让顾客的需求感到满足,乐于消费、忠诚消费、竞争品牌难以改变的消费所表现出来的市场价值就是品牌价值。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以品牌为核心已成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武器。因此,对国内企业来说,面对国内外的激烈竞争,如何打造一个强劲的品牌,成为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一个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战略性课题。

2我国企业品牌建设的误区

(1)品牌经营缺乏整合规划。我国企业在品牌经营的过程中做过很多努力,但往往是想到什么就做什么,没有全面系统的品牌规划,片面地理解品牌,忙忙碌碌,做的只是品牌的一个方面、一个局部,或广告,或包装,或渠道,每个企业都强调自以为重要的环节,但很少有企业把品牌的各个方面都做到位,品牌的整合意识比较薄弱。

(2)品牌任意延伸。多元化发展战略被一些企业认为是防范风险和增进效益的良方。在多元化发展过程中,企业最容易误入品牌延伸的陷阱。一个成功的品牌有其独特的核心价值与个性,若这一核心价值能包容拓展产品,就可以大胆地进行品牌延伸。品牌延伸应以不与原有核心价值和个性相抵触为原则。

(3)品牌形象朝令夕改。品牌形象是指消费者怎样看待你的品牌,它反映的是当前品牌给人的感觉。在品牌传播中,企业界普遍存在着一种跟随潮流、人云亦云的现象。这就使人觉得所有产品似乎都是一个企业生产出来的,毫无个性可言。在产品日益同质化的今天,如果在传播上仍不能有所区别,将会很快淹没在信息的海洋中,被人遗忘。如果品牌形象朝令夕改,最终将无法建立强势品牌。

(4)缺乏品牌的核心价值。品牌的核心价值是品牌的精髓,一个品牌最独一无二且最有价值的部分通常会表现在核心价值上。全力维护和宣扬品牌核心价值已成为许多国际一流品牌的共识,是创造百年金字招牌的秘诀。

3如何打造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1)提高品牌竞争力的前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要素,比如某些技术,技能和管理机制。一个连续成功的企业必定有其核心能力,这种能力需要开发、培养、不断巩固以及更新,因为即使建立了核心竞争力,也还有可能再瓦解。如何保持企业的竞争力就成了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问题。品牌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在市场上的商品化的表现,也可以说是企业竞争力物化的表现。品牌作为一种独有的无形资产,具有特殊的附加值,它隶属于一定的组织,并且有相应的专利和法律保护,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品牌的竞争力也代表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国企业目前所具有的竞争力只能保持3~5年的时间。加入WTO之后,企业品牌的寿命周期将会大大缩短,对现在的本土企业生存来讲,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极大的威胁。由此看来,与跨国公司相比,本土公司最缺乏的就是品牌竞争力。品牌能不能在市场上立住脚,决定着企业在全球化范围内的盈利能力。要建立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先建立企业的竞争力,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东西必须具有独特性。

(2)品牌竞争力的核心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要。品牌就等于客户,拥有客户才意味着拥有品牌,满足客户需求和维系客户关系的能力是衡量企业品牌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如今每一个竞争者都具备了模仿其竞争对手产品、服务、系统甚至整个过程的能力,持续保持一个品牌的差异性市场定位再也不像以前改进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和分销推广那样简单,更不能靠广告就可以长期维持一个品牌的形象,即传统的、单一的营销策略已难以奏效,而客户关系的培植具有惟一的不可替代性。

(3)建立品牌竞争力的关键在于信守承诺。给一个品牌建立一种信用,并进而转化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可让消费者心甘情愿地为此而付出比竞争对手高出数倍的价格,因为,品牌是一种感觉,是存在于人们心中的一种无形资产,而不是产品本身。建立强势品牌依赖的基础就是信用。加入WTO之后的本土企业,要增强自己品牌的竞争力,首先要遵循基本的商业游戏规则,这是我国企业与国际接轨的第一步。

(4)管理水平的提高是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手段。现代企业品牌已经从单一的品牌架构向多元化转化,因为企业面临的品牌生存环境已经是变幻莫测、难以控制的市场。新的市场营销和品牌化的挑战使得企业品牌的再定位和二次品牌化策略成为一种必然。每个企业都在努力寻求一种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而重新建立和监管一套新的企业品牌架构体系,则更具实质性的意义。包括改变企业的品牌观念,依据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界定企业品牌和专业品牌、事业品牌、产品品牌以及产品品牌之间的关系,从而在整合企业资源的基础上,实现品牌资产价值的最大化。4品牌营销与推广

4.1建立和设计品牌营销的战略体系

(1)品牌营销战略体系的设计要运用来源于多个管理层次的经验,而不能仅仅使用市场营销管理部门的经验。尤其是,如果这个企业中主管市场营销的副总经理是从市场一线循序渐进升迁上来的话,那他就会对于本企业过去成功的和失败的品牌营销战略有相当充分的理解。

(2)品牌营销战略体系的设计不能仅仅利用企业内部的信息、数据,而应广泛地发掘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的各种各样的信息源。例如,销售渠道各个环节上的销售人员和负责品牌广告文本的广告等,都会成为很有价值的信息源。

(3)品牌营销战略体系的设计应有相对充裕的时间做保证,以便能充分地收集和分析设计品牌营销体系所必需的各种信息、数据。脱离调研就是脱离市场,脱离消费者,没有市场调研的品牌建设就像空中楼阁。这是中国企业的致命伤。红牛品牌就是没有把准中国人的心理,过高的价位令广大消费者望而却步,使其处境十分尴尬。如果红牛不是定位于饮料,情况也许完全不一样。

(4)品牌营销战略体系的设计除了能为营销人员提供就业保证和一定的晋升机会以外,还应该有激励销售人员的工资报酬措施和其它激励方法。

4.2重视品牌文化行销

(1)符合品牌定位。以文化的形式来传播品牌,文化行为本身必须与品牌定位有关联,否则对品牌传播只能是有害无利,没有关联的行销只能使消费者对品牌认知产生错位视觉。

第3篇:品牌建设论文范文

一、上游供应环节的品牌建设

林果产业供应链的上游是种子、果树苗、肥料、农药、饲料、农膜以及钢材、水泥、农机具、柴油等农用物资供应行业。好的果品必须要有好的种子、果苗、肥料和农药为基础。要想加强我省林果产业品牌建设,必须从源头抓起。首先,河北省各地应依托本区域地理优势和教育优势,在政府实施名牌战略的推动下,积极研发国内外新产品新技术,培育优良种子种苗。政府要鼓励和支持有利于产品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的技术创新项目的研发,成立产品研发中心,引导新技术和新品种研究与推广、优良种子种苗繁育与推广、农资储备与供应等服务,为研发新果品,促进林果产业品牌建设奠定基础。其次,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将新产品新技术、优良种子种苗、先进的农资用具推向国内市场甚至国际市场,促进经济规模的形成。根据目前我省经济现状和林果产业供应商发展情况,可以采取由规模较大的或原有品牌知名较高的龙头企业为主建成集群品牌,然后通过收购兼并中小企业(或农户)使它们成为龙头企业的直营生产经营网点来实现各种生产资料的品牌化经营;或者由品牌知名度高的龙头企业通过特许经营的方式,将龙头企业的品牌、技术和专利授于中小企业或经营户使用,并按特许经营制度进行严格管理,从而达到快速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做大做响供应链集群品牌的目的。

二、中游生产、加工环节的品牌建设

林果产业供应链的中游是林果生产(种植)、加工企业,它是整条供应链的核心企业。上可以拉动供应商的生产资料的供应,下还可以推动分销商、零售商的产品及客户服务。我省特色林果业品牌建设的压力之一主要来自于农户、加工企业和营销企业之间缺乏稳定的协作关系,供—产—加—销一体化林果产业。尽管部分地区已有系统尚未建立,致使特色林果产品出现产销分离的局面。因此,作为核心的林果产品种植和加工企业在林果产业品牌建设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第一,增强品牌意识,加大品牌宣传和维权。林果企业应增强商标注册意识,积极申请林果产品原产地地理标志,盘活原有商标使用许可证,加大对林果产业知识产权的保护,促进其品牌的快速发展。同时引导种植户增强维权观念,主动在国内外注册商标和申请驰名商标,对假冒名牌林果现象坚决说“不”,勇于拿出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第二,细分国内外市场,加强对重点市场的建设投入,引导林果产业种植户积极引进与创新果品品种,提升果品的品牌价值。如林果企业可以围绕绿色消费理念,积极引进和开发反季节或新奇的果品,实现高价位的品牌战略。第三,加大对果品的精深加工,实现林果产品就地增值,提高特色林果产品的知名度。我省特色林果产品主要以初级加工品为主,大部分林果产品以鲜果进入销售市场,产品附加值较低,不利于名牌的培育。要提升产品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和知名度,我们必须加快对林果产品的进一步开发和深加工,提高林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增值水平。林果企业生产经营机制应尽快向集约型转变,在林果的产品的储藏、保鲜、运输、分级、包装和深加工等方面进行技术创新,实现全过程监控。现有加工企业可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突破区域壁垒,通过兼并、买断、联营、租赁、参股等多种方式进行有效整合,增强企业实力和竞争力,为打造强势品牌提供资金、技术和人力支持奠定基础,从而实现“1+1>2”的品牌整合效应。第四,建立产供销一体化的林果产业物流系统。特色林果业的品牌建设压力之一来自于农户、加工企业和营销企业之间的产供销链条时有脱节,供销分离,农户、生产企业和营销企业之间未形成稳定的协作关系。为此,一方面政府应通过政策引导,支持鼓励龙头企业的发展和扩张,协助其引进民间资本,做大做强,开展品牌联合。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林果产业协会或者品牌将农户和龙头企业有机联系起来,发展订单农业,实现产业化经营,通过规模化、产业化提升特色林果品牌的竞争力。总之,品牌建设贯穿“供、产、加、销”整个过程,只有加强对整条供应链的管理,使供应链各节点企业间的合作更加协调,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才能实现品牌的价值最大化。

三、下游销售环节的品牌建设

林果产业供应链的下游是果品销售行业。随着顾客消费的个性的需求和产品同质化程度的加剧,企业的竞争已由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转为差异化品牌竞争,缔造优质的品牌销售体系,为顾客提供满意的果品越来越成为林果企业差异化品牌战略的重要手段。因此,要提升我省果品品牌,一是政府部门通过财政补贴、税收和贷款优惠等扶持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和引导林果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推进特色林果物流中心建设;政府搭建林果营销和品牌推广平台,通过定期举办特色林果产品博览会,并鼓励所有林果企业参加国内外特色林果业、农产品、绿色食品会展,为拓宽我省特色林果产品品牌渠道提供途径。二是林果企业也应加强品牌意识,并能够积极主动加强特色产品促销,增加媒体宣传投资,加大品牌传播力度。如推进专销柜、放心店建设,加快特色林果产产品连锁业发展。同时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在全省、全国建立经销商网点,并将网络销售与实体店销售有效结合,建立完善的特色林果产品销售信息服务体系,扩大我省林果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物质和精神追求也越来越高,消费需求呈现个性化,面对五花八门的各种同质产品,人们选择时不再仅仅关注其价格的高低,更加注重产品的质量和品牌效。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只有从供应链整体角度出发,把品牌建设贯穿于供应链各环节,才能使我省林果产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

作者:宋艳华 刘娜 陈松 单位: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第4篇:品牌建设论文范文

旅游业的升温为武夷山土特产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土特产品的优势正日益凸显出来。然而,有的土特产已走进各大超市及土特产专营店,甚至延伸至海外市场;有的却只能流落街边摊。还有些曾名噪一时,却最终销声匿迹。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土特产缺少品牌支撑,且开发商对品牌的理解存在误区。

(一)土特产不需要品牌

不少人认为,只有经过加工后的产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商品”,才配有品牌。而在手工作坊制造出来或田间地头的产品,如莲子,笋干等,成品加工无需过多的技术要求,对品牌塑造显得多余。这些都已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到产品的竞争实力。武夷山是山水森林城市,闽江上游的生态屏障,依托武夷山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土特产品的优势越加明显。加之中国正进入奢侈消费时代,绿色环保生态型的土特产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商务部预计,到2014年,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场,占全球总量的23%左右。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奢侈品市场的年销售额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8%,是世界第三大奢侈品消费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因为资源稀缺所以才显得珍贵,正因为绿色环保生态型资源越来越稀缺,所以土特产成为奢侈品也不足为怪。

(二)土特产不需要做广告

很多人认为土特产就是“土”,再多广告也没有用。其实不然,国外发达国家对产品品牌的关注度相当高,例如一则蔬菜的广告,一片普通不过的青菜叶和两根胡萝卜的搭配,俨然变成了一个穿着绿色短裙,露着两条纤细长腿的美女形象。蔬菜拟人化的有趣造型,让人在微笑的同时,也爱上了它。从这个案例看出品牌意识在国外已十分普遍。国外卖的是产品的趣味,而我们卖的是产品,有趣味才是产品附加值的体现,这点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三)土特产同质化程度高

让消费者能在众多同类产品中接受您品牌和产品的理由,最有效区别的方法就是“差异化”。土特产品同质化程度非常高,例如福建盛产竹笋的地方就有永安、武夷山等地,盛产白莲的地方有建阳和武夷山。如何使同类产品拥有品牌的个性,让消费者铭记于心,就必须找出差异化,避免同类产品之间的“跟风”。一种方法是可以从产地、口感、风味、质地、健康价值等方面提炼;另一方法是通过标志来识别商品。这个前提是该产品消费者无法用肉眼识别的,且不能够品尝。

(四)包装两极化过于讲究或过于粗糙

包装是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品牌的外在表现和直接载体。一个好的包装不仅有助于储存和运输,更有助于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并用作识别的标志。因此,包装必须以塑造品牌形象为目标,打造特色视觉形象。目前武夷山市场上存在的土特产包装要么包装设计过于讲究要么包装简单,或者干脆没有包装。土特产的包装设计,首先要有卖点吸引消费者。比如武夷红茶“正山小种”,是英国女王最喜欢喝的红茶。英国诗人拜伦在其长诗《唐璜》中深情地写道:“我一定要去求助于武夷的红茶……。”在包装设计上,我们就可以从这一点入手在包装文字部分予以体现,在包装上用感性手法呈现最有魅力的卖点,刺激消费者的购买冲动。其次,土特产的包装,要符合人的感官刺激。例如食品类的要勾起人的齿间欲望,产品类的要满足人的视觉享受,只有符合感官的刺激,才称得上是成功的包装。从这个意义上讲,包装成就了产品形象。再次,包装始终要站在消费者使用的角度考虑,比如熏鹅的包装,除了满足基本的造型和视觉上的需求外,在消费者提携或食用过程中如何更方便,更卫生,也是值得考虑的问题。除此之外,武夷山土特产的大包装也可以衍生出的一些精致的小包装。一方面便于携带,另一方面适合特定的人群,比如少年儿童。

二、武夷山土特产与品牌建设

(一)关于品牌

“品牌”这一名词源出古挪威文Brandr,意思是“烧灼”。在现代主要用于区分不同生产者,不同企业所形成的产品或特征。品牌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利益,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品牌不仅仅代表产品的质量,功能或造型上的优异,真正起关键作用的在于心理上的消费。伴随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品牌效应已经波及到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武夷山作为国家级的旅游胜地,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浓厚的文化底蕴是它的地方品牌,其土特产品作为稀缺的产品形态,会因为稀有而个性突显,成为一种时尚,若再配以品牌,将会成为一种更高端的时尚。笔者认为,武夷山土特产若要打造成为土特产中的“奢侈品”,需具备两个因素,一是产品的品质,二是产品的文化。

1.品质是品牌的根基。品质是品牌形成的基础。倚靠世界双遗产地的武夷山,土特产自身的优势就凸显出来,加之对产品苛刻的挑剔精神,成就了产品的品质。武夷山茶叶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生长在高山茶区,有肥沃土壤和湿润气候的滋润,有500克精茶需数千甚至上万颗茶青的制作。这就是品质的体现,从育种、栽培到制作均体现了精益求精的态度。

2.文化是品牌的灵魂。品牌若要做强做大,离不开文化的支撑,融文化于品牌之中,用文化推动品牌发展。例如五夫镇的通心白莲,如何挖掘它的文化价值,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首先通心白莲生长在理学宗师朱熹的故乡,因此可以赋予它深厚的文化底蕴。朱熹在《咏红白莲》中曾描述“红白莲花共一塘,两般颜色一般香。宫娥梳洗争先后,半是浓妆半淡妆。”;其次白莲作为无污染的产品,营养价值丰富,且隐含着一种淡定的生活态度;再次从养生角度分析,白莲又具有补脾止泻、益肾固精、养心安神的功能。

(二)武夷山土特产品牌建设的必要性

1.区别同类商品,抵御外来品牌。如果说扶持武夷山土特产发展,不如创造一些土特产品牌。只有赋予土特产以品牌,武夷山土特产才能从本质上得到改变。武夷山作为旅游景区,土特产销售也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由于土特产种类繁多,且夹杂有外来商品的涌入,土特产市场面临混杂的局面。就茶叶为例,生产厂家大到公司企业,小到手工作坊,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以次充好的现象比比皆是,若为食品,那么安全问题就引人思考。同时,外来商品纷纷看好这个市场,给当地企业造成很大压力,特别是同类产品之间的竞争就显得尤为激烈,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只有加快推进企业的品牌建设,才会更好的抵御外来品牌带来的市场冲击。

2.提升产品竞争力,创造利润最大化。武夷山土特产品仅仅依靠产品自身力量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与抗衡远远不够,还需要加强品牌的实力建设、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提高品牌知名度。只有这样才能让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竞争。一旦品牌做好并被消费者认可,那么土特产品的“土”将真正成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品牌的精心演绎,创造出土特产品的高端化的发展道路,在解决销售问题的同时,也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3.规范企业生产管理。土特产加工企业作为土特产供应链上的中间环节,是连接零售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起着衔接土特产生产和销售的重要作用。因此,武夷山土特产加工企业对品牌的建设,势必会对产品自身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并以此为基础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通过规范化的生产和管理模式,为企业提供长期稳定的货源。

4.满足消费者需求。旅游产业发展带动了武夷山土特产品的发展壮大,到旅游区购买土特产已经成为一种消费习惯。但是近些年,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结构正在发生巨大的转变,消费者对品牌产品的选购显得日益突出,认为品牌产品代表着优质、健康、安全,甚至购买品牌产品即是身份的象征。作为当下一种新的消费趋势,在无形中推动了土特产品向品牌化方向发展。

(三)品牌建设以武夷山“灵芝”为例

品牌最大的制高点是占位。在产品品类中坐拥第一位,比任何推广和营销都有意义。武夷山有一些有资格的品牌,却没有认真去占位,比如灵芝。武夷山的地理生态,不仅养育了大红袍,也养育了灵芝。可以创造武夷两宝之说。将我们武夷山顶级灵芝说成是跟大红袍并肩的奢侈品。武夷山良好的原始森林生态,足够可以让我们占有有机原生态灵芝的产品位置。但是一些生产灵芝的公司该如何去占位,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灵芝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吉祥、富贵、长寿的象征,有“仙草”、“瑞草”之称,中华传统医学长期以来一直视为滋补强壮、固本扶正的珍贵中草药。民间传说灵芝有长生不老、起死回生之功效,更把它当做一种神仙的灵丹。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灵芝慢慢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它不再是一种只供神仙享用的的仙草,而变成一种昂贵的商品,没有真正的进入寻常百姓家,大众接受程度低。武夷山灵芝企业该如何打造自己的品牌,下面是笔者的一些观点和建议。

1.品牌建设需要文化做支撑。首先,灵芝一旦服用就能长生不老的传说从古至今一直存在,这与道家养生思想所吻合。道家思想强调“返朴归真”、“顺应自然”、“清静无为”、“贵柔”等主张,企业可以选择性的与灵芝相结合,提高灵芝的产品内涵与产品价值。以武夷山的企业为例,灵芝品牌的建设还可以将老子与武夷山灵芝典故或武夷山的灵魂人物彭祖长寿的传说进行演绎,推广养生文化,打造灵芝跟道教文化的结合的品牌灵魂,从文化的源头抢位。

2.品牌建设离不开高品质的产品。随着野生灵芝资源的过度开采,真正的野生灵芝已经越来越稀少,然而消费者恰恰注重的是灵芝的天然品质,所以公司在灵芝的销售中,必须要突出所售灵芝的原生态和天然性。

3.品牌建设需要寻找产品的新功能。首先,若要扩大灵芝的消费群体,就不能仅仅把它当做药品去使用,企业可以在饮料领域里面开出一片天地,弥补这个领域里的空缺,抢占先机。其次,企业可以推广该品牌特有的灵芝菜谱。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养生也愈加追求,比如可以尝试推出一些大众化的菜式,如灵芝麦片粥、灵芝枸杞牛肉汤等。作为菜品来推广更的拉近了与消费者的距离。

第5篇:品牌建设论文范文

1.1辽宁锡伯族基本概况辽宁省的锡伯族主要分布在沈阳,其历史要追溯到1699年,当时政府因“整顿锡伯骑兵,加强盛京防务”,锡伯族南移盛京。沈阳的锡伯族不但历史悠久,而且聚居区人口众多,沈阳有兴隆台锡伯族镇、黄家锡伯族乡和石佛寺朝鲜锡伯族乡等。因此,辽宁省锡伯族文化的保护以沈阳为中心,悠久历史的文化积淀和锡伯族村的浓郁特色,为保护和传承锡伯族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1.2辽宁锡伯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社会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喻为“活着的人类财富”,辽宁是多民族的省份,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挖掘辽宁锡伯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建立锡伯族非物质文化民族品牌,在更高更宽层面宣传和保护锡伯族文化,起到较好的宣传和推介作用;有利于促进辽宁特色旅游业发展,增强城市文化的对外交流,同时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弘扬民族文化,这种精神将成为辽宁建设文化强省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

2辽宁锡伯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传承的现状与问题

锡伯族世居东北,辽宁地区的锡伯族不仅仅在人口上占据优势,而且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承。锡伯族喜利妈妈、锡伯族民间故事、欻嘎拉哈、锡伯族家庙祭拜仪式、锡伯贡米、锡伯族灯官秧歌等等很多锡伯族传统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资源在沈阳的锡伯族当中都有着较好的保留和传承,成为辽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辽宁锡伯族民俗节日活动、手工技艺和民间美术方面为例,分析辽宁锡伯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现状与问题。

2.1缺少原汁原味的民俗节日活动人们最为熟悉的锡伯族民俗节日活动要数锡伯族西迁节。节日当天,锡伯族的男女老少身着盛装,弹奏民族乐器冬布尔,大家纵情歌舞。除了西迁节,锡伯族民俗节日活动还有抹黑节,婚俗活动活动也别具风格,婚姻礼节过程繁复,婚礼一般举行三天。汉族的一些节日,锡伯族同样盛装庆祝,如春节、中秋节等。锡伯族民俗活动丰富,除了自己民族了解和熟悉外,较少为大众所熟知,人们一般通过其他媒介了解,如网络、报纸等,如何让更多人走进锡伯族民俗活动,了解原汁原味的民族特色,是目前其存在的较大问题。

2.2缺失手工技艺传承人锡伯族手工技艺包括蛋壳艺术和木雕等。蛋壳艺术是辽宁农村锡伯族习俗生活中较常见的一种独具艺术魅力的民间手工艺形式。它所体现出的民族文化内涵是较深厚的、且又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锡伯族手工技艺传承人大多是祖辈相传,在技艺传承存在着局限性,一旦这种传承关系打破,将造成技艺失传,锡伯族手工技艺正面临这样的困境。

2.3民间美术作品缺少艺术独特性锡伯族民间剪纸与刺绣是锡伯族民间美术作品中最普遍的造型样式。在民间从事剪纸和刺绣创作与制作的人,大多数是锡伯族民间艺人与妇女,她们有的很小便开始学习剪纸与刺绣技艺,跟随长辈妇女一起剪贴花样,描画衣服、鞋面、被罩、枕顶等生活用品上的刺绣底样等等。现今,锡伯族会剪纸和刺绣的人越来越少,能够真正做民间美术方面创作的人越来越少,本族人对其传承意识淡薄,导致锡伯族民间美术作品匮乏,缺少民族艺术的独特性。另外,经济利益诱导,民艺作品良莠不齐,做工粗糙,也影响着锡伯族民间美术作品的发展。

3打造辽宁锡伯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的建议与策略

以锡伯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探讨提升城市软实力,将辽宁锡伯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做成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品牌,通过锡伯族非物质文化文化弘扬“辽宁精神”,丰富“辽宁精神”内涵,为加快辽宁文化产业发展、提升城市软实力、建成文化强省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添上砝码。

3.1传承锡伯族非物质文化的原生态民俗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民族的独立精神,在文化经济一体化的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存在的重要标志,想要了解一个民族,其民俗活动成为了最直观的方式。人们熟知的锡伯族民俗活动包括西迁节和抹黑节,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同时,我们应保持锡伯族文化的原生态,这里所说的原生态有两层含义,一是锡伯族民俗活动本身具有的原生态特点,二是与锡伯族民俗活动相关的原生态环境,具备了两方面的条件,才能充分保持锡伯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质,展现锡伯族民俗活动原生态的生命力。

3.2创新锡伯族非物质文化的民艺作品原汁原味的民艺作品,直接反映出民族的文化特点和独特性,成为传递民族特色的载体,城市中的民艺作品与市场观念结合,大多注重经济回报与利润,导致民艺作品粗制滥造,冲淡了其本身具有的民族性特质,形成恶性循环。潘鲁生的《民艺学概论》中提及台湾在民艺技艺保护方面有所创新,开展民间传统技艺传习活动,在现代与传统之间架设沟通的桥梁,使传统民艺适应现代文化的发展。锡伯族民艺可借鉴台湾的特色,传承手工技艺,同时需要吐故纳新,以新的形式和艺术手法,创新民间美术作品,赋予其新的生命力,推陈出新,抵制伪民艺作品,创作具有锡伯族特色的真民艺作品。

3.3丰富锡伯族非物质文化的普及教育锡伯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不单只是相关部门的责任,更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力量,林保尧先生对民艺的保存和传承曾提出了具体的理论指导和措施,他指出,根据民艺的“属地主义”,即地域性特征,传统艺术研究中心与各地文化中心相结合,共同实施保护,建立地方性的民间传统技艺传习所;“广结善缘”,国家、社会、全民都老关心民艺,而不限于文教机构。一方面以社会公众角度普及锡伯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开展锡伯族非物质文化的教育活动,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另一方面,培养青年人的锡伯族非物质文化的美育教育,在辽宁地区的锡伯族学校里,增加对民间美术的教育,引发学生对其民族美术的浓厚兴趣,培养民俗审美情趣。

4结语

第6篇:品牌建设论文范文

(一)我国会展产业的发展状况

我国的会展行业是在进入WTO之后才逐渐兴起的,为了满足对外贸易和交流的需求并充分实现人力和资源的优化利用,极具商业头脑的会展企业经营者们将商业贸易所需要的一系列展厅、会议厅、餐厅、休闲场所结合起来,并为商业贸易提供相关的文件打印、语言翻译等一系列服务,使参展的企业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贸易目的,实现贸易价值。最初的会展产业是以政府主导的,但在进入21世纪后,会展产业形成了独立的产业链并逐渐独立,目前,我国各省市都在当地政府和大型贸易集团的帮助下拥有了本地的会展企业,为商业贸易的开展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二)我国会展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会展产业出现的比较晚,而且早起以政府为主要的投资者和经营者,因此会展产业的发展出现了企业结构老化块、服务设施更新慢等问题,而会展产业在品牌创建的过程中的盈利可能与投资之间的差距很大,导致地方政府无力支撑产业发展,因而导致大量会展产业发展停滞,产业资源另投他用;在非政府主导的会展产业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政府的支持以及对地方商业信息搜取不足、宣传不够等原因,很多会展产业往往出现了“昙花一现”的景象,在大型展销会期间为商家提供服务,而展销会结束则销声匿迹,无法将会展企业的优势继续发挥下去。

(三)会展产业发展的必要手段

我国会展产业在发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究其根本都在于会展企业自身实力不强,对自身的宣传力度不足,无法为自己赢得更多的市场。在达不到一定的营销额度、不能保证企业的日常开销的基础上,会展企业不得不以其他经营方式保证本企业有会展经营能力,因此,大多数企业都将会展当成了企业产业链中的一个环节,而不是专门的企业规划来进行,会展产业也因此缺乏品牌影响力,要在众多企业当中脱颖而出就更加困难。要改变我国会展行业需求大、市场宽而企业经营能力差的局面,会展行业应该利用各种方式进行营销并建设会展品牌,在网络时代,利用社交平台如微博平台进行会展营销,就是可行的方案。

二、会展产业开展微博营销的方法

(一)建立公共微博账号进行企业形象宣传

微博是一个庞大的人际交往平台,拥有数以亿计的用户,这为企业形象宣传奠定了强大的用户基础,并且,微博平台对信息的传播速度比广播电视和广告牌更加迅速。因此,会展企业可以在微博平台上建立公共帐号,通过微博消息的发表和微博用户的浏览进行企业形象宣传。

(二)利用当地其他组织微博平台进行业务宣传

利用微博进行会展营销,应对会展企业的业务以及提供的服务进行相应的宣传,而这些宣传的可信度以及吸引力,则可以依靠当地其他组织的微博平台来实现。例如,会展企业与当地政府微博公众号进行互动、与曾经服务过的其他参展企业的微博公众号进行互动,通过互动使其他组织对会展企业的服务进行评价,这也是一种有利的宣传方式。

(三)微软文广告

在微博平台上,会展企业还能够实现的营销活动就是通过为软文进行广告的。公众人物及名人的微博以及社会热点微博通常是人们关注的,一旦这些微博中出现有关于会展行业的信息,就会对会展企业的发展起到变相的“广告”作用,这种广告的不仅比现实广告的花销低,而且效果更好。

三、微博营销对会展品牌建设的影响

(一)加快会展品牌建设的速度

微博营销使会展企业的品牌建设赶上了网络时代信息速度传播极快的大潮,这也是微博营销对会展品牌建设的第一个重要的影响作用。在传统营销过程中,会展企业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分析消费者,即参展企业的服务需求,并通过广播电视广告和宣传展板的设立、外勤业务员的委派来实现企业经营目的,这需要一个较长的运作时间,会展企业的品牌建设速度也比较慢。使用微博营销之后,不仅会展企业能够从微博平台上直接获得参展企业的意图,分析参展企业的服务需要,也能迅速地将自身的服务能力宣传出去。会展企业这种积极迎合消费者的经营意图很容易被参展企业意识到,双方的沟通也更加顺畅,在这个过程中,会展企业尊重消费者的服务态度、强大的服务水平都展露无遗,品牌建设的速度也有所提升。

(二)扩大会展品牌的影响力

互联网络已经能够完全记录下消费者从认知产品、筛选产品、购买产品、产品评估等完整的购买行为路径。所以不管是一般的整合营销,还是网络整合营销,它们传播的核心都是以消费者为中心。会展企业在利用微博进行营销的过程中,通过使用一些网络消费者的需求所扩展的沟通方式,详细了解记录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动向,为企业品牌和产品建立起一种认知购买的价值。一旦会展品牌在某一家或某几家贸易公司中树立起了积极的品牌形象,那么这些公司在微博上的内容更新会直接起到帮助会展企业扩展品牌知名度的作用,也就是说,由微博营销手段形成的消费者认知购买价值能够最大程度地扩大会展品牌的影响力。

(三)实现会展品牌建设的社会职能

在互联网上进行会展活动信息的、招展、展示、查询等信息的传播,能够增加会展产业的文化和现代技术含量,加之政府能有计划、有步骤地快速加大对会展业的科技支持,展开与科技行业的合作,那么会展企业所在的城市将会分享科技进步给会展业带来的变革成果,推进会展业的跨越式发展。这将使会展行业在树立品牌形象的同时实现其社会职能:第一,一旦会展品牌建立并得以推广,会展企业一方面能够通过更多的会展会动获取利润,当地政府的税收也会同时有所增加;第二,会展品牌建立直接促进会展企业发展,为城市当地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并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第三,会展企业所在城市的声望得意提升,会展品牌的建立将吸引更多大型企业云集并实现贸易交流,这对城市其他产业的发展也有影响,甚至有些企业会因为会展当地的经济环境较好而直接选择投资建厂或成立分公司,这将对城市经济发展直接产生推力,促进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四、利用微博营销进行会展品牌建设时应注意的问题

会展企业利用微博营销,对会展品牌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在营销过程中,要始终注意营销方法的选择符合会展企业发展的需要,如果会展企业正处于形象建设期,那么营销的重点就应该放在品牌形象宣传上,而不是服务消费方面;另外,利用微博营销一定要保证所的信息的真实性,避免由于信息不实使参展企业形成误解,反而不利于会展品牌形象的建立。

五、结语

第7篇:品牌建设论文范文

(一)领导企业品牌价值提升明显

我国超过七成的房地产开发商建立了自身品牌,并且经过多年的发展,相继出现了部分行业领导品牌,这些品牌在核心价值、形象塑造、管理模式等方面已经拥有一定的经验,表现为较高的知名度、信誉度和业主满意度,取得了较大的行业竞争优势。由中国房地产TOP10研究组的《2013中国房地产品牌价值研究成果》列出了中国房地产品牌价值榜,其中中海地产、万科、保利地产被评为房地产行业领导品牌。中海地产、万科、保利地产这三个房地产品牌占据了较为明显的行业地位,其品牌价值都超过了250亿元。在品牌价值提升方面,相比于2012年的品牌价值,中海地产提升了约20.3%,万科提升了约20.0%,保利地产提升了约23.4%,应该说取得了较大的品牌价值提升。在品牌属性方面,中海地产以稳定经营为基础,专注于打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赢得了用户的认可,从而获得较高的品牌溢价;万科讲究快速扩张和全面布局,建立了丰富的产品层次,获得了较好的规模效益;保利地产长期以来保持了高速与稳定的发展态势,是我国房地产企业快速成长的典范。除了领导品牌以外,该研究报告还分别列出国有制和混合所有制房地产品牌价值排名前十的企业,如表2所示。从数据上看,这些房地产企业都获得了较好的发展态势,品牌价值提升明显,成为我国房地产企业品牌的主要代表,并且随着市场定位的逐渐清晰,这些房地产企业会利用自身高价值品牌优势来获得规模化发展,并进一步提升品牌价值。

(二)行业总体品牌建设水平一般

尽管房地产领导企业凸显,但从行业整体来看,我国房地产企业品牌价值普遍不高。2013年第十届《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分析报告显示,包括食品饮料、纺织服装、传媒、建材、轻工、地产等27个细分行业,列出入选企业品牌价值排行。其中,工商银行以2416.85亿的品牌价值高居榜首,而地产行业仅有万科进入100强,位居45名,其品牌价值是325.81亿,远低于排名前列的品牌。地产行业共有12个品牌入选,占所有品牌的2.40%,在所有行业中仅排14位,如图1所示。从上述分析可见,我国房地产企业品牌整体建设较弱,相比于食品、纺织、传媒等行业,从品牌数量和品牌价值上都有较大差距。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房地产企业品牌建设较为滞后,还有较大的进步空间。

(三)品牌意识与品牌号召力不足

企业品牌在消费者群体的号召力,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品牌的建设水平;相反,企业品牌的提升同样依赖于消费者品牌意识的成熟度。当前,我国房地产企业品牌号召力不足,消费者品牌意识尚未形成。根据一项房地产品牌调查可知,大部分购房者关注的首要因素是地理位置、价格、交通等,而看重房地产开发商品牌的仅占2.1%。由此可见,我国房地产企业的品牌号召力缺失,品牌在消费者市场的响应度和认可度不高。在消费者看来,房地产品牌的差异化不明显,他们对房地产品牌形象的感知主要来源于大众媒体和周围人的感性评价,缺乏对房地产品牌的深入了解。另一方面,调查显示,有大约66%的人认为今后购房时会更看中开发商品牌,有91%的被调查者认为房地产开发商会更加重视品牌价值塑造和品牌营销。可见消费者越来越关注房地产品牌属性,因此房地产企业未来应努力打造品牌价值,提升消费者对房地产开发商的信心。

二、房地产企业品牌建设主要问题

(一)品牌溢价能力薄弱

品牌溢价指的是经过品牌的打造和维护,使得产品在市场竞争中获得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品牌溢价不仅仅表现在产品价格上,还表现在企业各项资源的获取上。我国房地产市场中,除了小部分企业通过品牌溢价获得了更多利润,绝大部分企业则忽略了品牌溢价的作用,只是追求短期利益。长此以往不利于房地产企业品牌的建设。在房地产销售中,对于相同条件的房源,知名品牌企业开发的楼盘,可能以高于其他楼盘的价格销售出去,这说明了房地产企业拥有较高的品牌溢价能力,能够占有更多市场,这是企业通过品牌影响力的提升来影响消费者,从而获得品牌溢价。但是目前看来,我国房地产品牌溢价能力整体较弱。

(二)品牌文化内涵缺失

品牌并非只是标识不同产品的差异,还反映其所包含的价值和文化内涵。优秀的企业通常都很注重品牌文化建设,让品牌所宣扬的价值理念深入人心,并为企业带来长期的影响力。品牌文化是企业和产品的灵魂,是不可替代的资本,某个产品如果缺少品牌文化内涵,就会显得没有生命力。当前,我国房地产企业由于发展历史普遍较短,还未形成足够成熟和体系化的品牌文化。品牌文化体现了企业的价值观,企业在打造品牌时,应将企业文化融入品牌中,形成独特的品牌文化。但许多房地产企业并不重视品牌文化的塑造,使品牌缺乏深层次的内涵,无法打动消费者,不利于房地产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品牌战略定位模糊

合理的品牌定位是保证企业品牌战略实施的根本,要求品牌经营者对市场层次和产品分布具有较为清晰的掌握,并基于产品自身的特性,找准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打造品牌形象。如果品牌战略定位不科学,就无法在众多品牌中找准位置,难以获得消费者的认可。我国的房地产市场较为特殊,房地产产品一方面具备消费品属性,另一方面又具备投资品属性,并表现出多元化的市场需求。由于出现众多的产品属性和多元化市场需求,使得我国多数房地产企业品牌定位较为模糊。首先,房地产企业定位环境不容乐观。我国房地产品牌定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管理部门的约束,由他们决定产品应该定位在哪个层次,而不是市场说了算。这就容易使品牌定位混乱,并且缺乏科学依据。其次,房地产企业自身品牌定位存在问题。大多数房地产企业推行规模化发展,产品覆盖各个档次和各种类型,力图满足各个消费群体的需求,但这种模式往往会造成房地产企业品牌定位模糊的局面,使其在日渐分化的房地产市场中丧失竞争力。

三、房地产企业品牌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一)改善政策环境,鼓励品牌建设

房地产宏观政策调控对房地产企业品牌建设影响非常大,因此改善政策环境能够帮助企业推进品牌建设。当前,由于房产限购、货币紧缩等政策的作用,我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下行的情况,房地产企业的投融资环境恶化,许多规模较小的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房地产企业为了维持生存,只能更注重短期利益和短线经营,而放弃品牌战略的实施,这不利于房地产行业品牌形象的树立。政府应立足于当前房地产现状,抓住核心问题,尽快研究制定合理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使房地产市场走向良性、稳定的发展道路。政策环境的改善,主要包括金融政策、土地政策等一系列与房地产的相关政策,例如限购限贷、房产税、物业税、政策性补贴等,目的是稳定房地产市场,为房地产企业提供良好健康的发展环境,从而间接促进房地产品牌建设。

(二)发展行业协会,指导品牌建设

政府管理部门可以重点扶持建设并发展一批房地产行业协会,科学地指导房地产企业进行品牌建设。发挥行业协会在品牌建设中的作用,首先要使行业协会解决好指导思想的问题,为房地产企业提供品牌建设的基本理念,帮助企业进行品牌定位,起到指导作用,但同时也不能限制企业的自主经营理念;其次,行业协会可以协助政府主管部门制定行业管理的有关法规、政策和标准,用以指导和规范企业品牌营销渠道和手段,使房地产品牌建设合理、有序地进行;再次,通过行业协会,可以更好地抓品牌信用建设。品牌信用是企业长久经营的保障,也是品牌建设的根基,行业协会应致力于提高房地产企业对品牌信用的认识和重视,督促房地产企业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做到诚信经营、对消费者负责,在房地产市场上建立良好的美誉度,形成无形的力量,来推动品牌价值提升。另外,行业协会还可以成立诚信奖励基金,推行“奖优罚劣”机制,一方面鼓励企业建立品牌信用,另一方面对企业虚假宣传、恶意竞争等行为进行一定的惩罚,帮助构建诚信的房地产品牌市场;行业协会还可以开展行业企业信息法规的咨询,组织地区间企业进行经验交流和经济合作,以及国际间的交流合作,为房地产企业搭建品牌建设经验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三)建立品牌联合,创新品牌建设

第8篇:品牌建设论文范文

作为社会的缩影,现代高校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象牙塔”,国家和社会的外部环境深深影响着高职院校的方方面面,因此二级学院校园文化品牌的建设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息息相关,既享受着其带来的甜蜜,也有着相应的苦涩,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格局多元化。处在这个多元化格局的新形势下,经济、中外文化相互交流碰撞,无论是体制的变化还是道德价值的改变都对青年大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教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的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捍卫其核心地位,牢牢坚守住高校二级学院校园文化品牌的培养接班人的一线阵地。高职院校二级学院的文化品牌是带有明显专业属性的亚文化层次,它会随着高职院校整体和二级学院内部专业的发展变化而调整,也会伴随着国家经济的转型而赋予文化品牌新的内涵。它的文化创建的进程,是二级学院本身发展、高职院校整体发展和时展的一面镜子。不同的地域文化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青年学生的精神风貌,青年大学生价值精神、文化情怀最为敏感,同时也迅速地折射社会环境变化,例如奉献与索取并重将影响着校园文化品牌培育的实效。

2.信息网络化。当课堂变成了手机的天堂,教室化为无形的网络,信息依托互联网的桥梁,使网络已经慢慢占据了校园的阵地。当今的校园文化倘若脱离了网络信息,便成为空中阁楼,失去实际意义,网络上“门门相扣”的一些不良现象严重冲击着高职院校“红色”的主阵地,特别是典型人物、榜样力量、特殊学生群体闪光点挖掘等正能量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要面对信息网络化新时代,思考让德育工作占领网络这一主阵地,发挥好网络优势,用好这把双刃剑,合理利用传播媒介,做到为我所用,成为校园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也成为了建设二级校园文化品牌的重要课题。

3.教育大众化。当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呈现大众化趋势时,莘莘学子拥有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和平台,但同时资源,如校区物资以及人力资源,滞后于增长速度。人文底蕴缺失,如学校公寓与校区的分离势必会对文化氛围的培育造成影响,如何在大众化教育的形势下提升文化品位,增添文化气息,丰富文化生活也是我们的关注点。在一系列的挑战下,二级校园文化品牌建设也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避免的误区。比如“纸上谈兵”的功利化倾向,一味追求在堆砌材料的基础上获得各种荣誉和报道,这种“政绩观”严重歪曲了文化的真谛,同时造成不求质量求数量的浮躁。许多二级学院以及高校在品牌培育上缺乏长期品牌培育的战略规划,着眼于品牌的短期效应,却缺少了长期呵护和培育的耐心。校园文化品牌是一个系统文化项目,不能单纯的活动化,需要将文化品牌的核心、基本要素、具体举措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融合创新。

二、二级校园文化品牌在学院可持续发展中的功能定位

二级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呼唤着文化品牌的培育,它使二级学院的师生产生使命感。作为整个学院下属的二级学院,它的科学发展必将助推整个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二级学院文化是学院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内在动力的基础之一,其功能定位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凝聚功能。二级学院特有的文化是二级学院的粘合剂,能有效的把全体师生紧紧的团结、整合在一起。它是一种软性约束,而不是硬性约束,能为整个学院目标的实现提供凝聚作用,让师生努力方向、奋斗目标明确,精神状态佳,团队协作意识强。在浓厚的文化氛围影响下,师生的个体行为从众化,自觉的学会自我约束,服从群体行为规范。当前,高职院校二级管理机制在建立中,师资队伍壮大,但需要分院内部群体间相互的优化与默契。因此,以二级学院文化品牌的建设,带动文化梦的起航,必将凝聚共识、激活内涵、推动可持续发展。

2.导向功能。导向包括价值导向与行为导向。二级学院文化品牌的要素中价值观念是决定整个学院文化特质的基础、核心,具有灵魂的作用。文化品牌的建设能带动高职院校二级学院影响力的提升,尤其是文化的品牌附加值对二级学院软实力牵引、导向作用很大。首先,需要在二级学院内师生中形成一种得到全体师生普遍认同的文化现象;再次,适时、顺势从行动上进行支持和思想上进行导向,将文化品牌相对固化、物化,扩大其影响力;最后,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优秀校友本身将文化品牌的精神带到社会的角落,进一步提升二级学院的社会中的影响力。

3.激励功能。激励是一种精神意识、有效力量和良好状态。高职二级学院的文化品牌建设作为柔性激励手段,特别适合知识分子群体。二级学院文化品牌的培育过程中所带动的整个学院文化氛围的形成,能进一步提升全体师生的积极性、能动性与创造力。校园文化可以帮助新教师、新生较快融入二级学院,一起感悟大家认同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观,将会大大减少推行改革所带来的不适应,发挥精神激励的正能量。高职院校二级学院文化品牌建设的核心是围绕人的发展,以文化诱导为措施,以充分调动师生自觉行为为目标。

三、二级学院校园文化品牌建设路径探索

高职院校二级学院校园文化品牌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化工程,是一个长期柔性的心理共识过程。它需要共同价值观、共同理念、共同制度文化的共识和自觉行动。也需要由内到外,从核心到表象的文化推进过程。二级学院文化品牌的建设路径要遵循完美的顶层设计,理清建设的思路,把握建设的重点,关注每个学生个体发展的分层次、系统化、科学化推进。

1.科学定位,提炼文化核心。对于一个成功的文化品牌塑造来说,重要的一步便是科学定位,分析高职院校的办学类型、特色、优势等各方面,再根据二级学院的师生诉求和共识,构建起明确、清晰的校园文化品牌建设体系,文化品牌的定位需要制定时突出学术、专业、行业以及实践的特色。在浙江省高校校园文化品牌中,以学术文化为主打占总数的1/7,如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金石文化”、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浙商文化”等;作为社会的缩影,校园文化与专业行业的对接也至关重要,如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的“微笑文化”、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的“航海文化”等,这些高职院校的文化品牌均直接高度契合所在行业、专业文化。按照高职院校办学理念,学院特别是二级学院更应该在综合考虑其学院和二级学院人才培养方向的职业特征、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做好文化品牌培育与专业人才培养的融合。教育工作者要在灿烂多彩的各类校园文化中去归纳、整理、提炼、总结、提升校园文化中的特色部分,进行适当的包装、宣传及推广,使其在二级学院的广大师生中形成充分的共识,成为大家的行为准则和工作态度。文化品牌的建设还应提炼文化核心,精神层是学院文化的核心部分,学院文化建设的“牛鼻子”。就如笔者目前所在的二级学院,在建设其校园文化品牌路径中,要分析所处的环境,明确学院自身的定位。分析专业在全省、全国同类高职的位置,必须充分考虑这些个性特征,建立自己特有的自信组织文化。回答二级学院“我是谁”(或“我为什么存在”),是学院文化建设的逻辑起点。要提炼二级学院愿景,愿景如何和学校未来几年的发展规划配套,回答“我将往哪里去”的价值取向。要提炼学院院训、院风、教风、学风、学院精神和教育教学观念等,回答“我怎么去”的价值取向。

2.完善体制,建立二级管理机制。对于亚文化的培养,一个完善独立的体制建立是至关重要的,许多高职院校实行了“院-分院”的两级管理体制,这一体制建立给予了二级学院很高的自主管理权,为二级学院文化品牌的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作为学校层面,学校班子和宣传部门要统筹规划整体的校园文化体系思路、五年规划、长期愿景等,要大力扶持二级学院文化品牌的培育工作,特别是加强对二级学院文化建设的培育、考核、激励和推广;作为二级学院层面,分院党政班子应根据学校的整体规划,结合专业情况,思考具有二级学院特色的文化品牌建设思路、载体、阶段目标、长期目标等。二级学院要在学校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充分调动专业教研室的创新意识,推动“基层创新”,让二级学院的文化品牌有基层土壤,能接地气。二级学院之间的联合创新也很重要,发挥各分院的资源优势,开展合作创新,能促进各分院文化品牌建设的不断完善。

第9篇:品牌建设论文范文

摘要:随着房地产行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确保企业健康的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品牌建设是必经之路和重要战略。房地产企业应在充分认识自身发展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放眼未来,通过品牌建设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本文就房地产企业的品牌建设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名片;品牌建设

引言:品牌建设的实际呈现效果相当于房地产企业的对外形象,在房地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品牌建设关系到企业在社会公众中的知名度,决定了与目标客户之间的粘性。为了有效提高公信力必须在打造品牌的过程中突出优势、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更好地实现高质量发展转型。

一、品牌建设的意义

(一)提高企业的公众知名度

群居才能乐业,住房是公众最关心的问题,是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重要保障,更是给予广大人民群众幸福感与安全感的关键指标。随着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房地产市场一直保持着相对良好态势,现阶段,大型中小型房地产企业广泛分布、规模持续扩大,为了确保不同规模企业的长久稳定发展,保证市场占有率,就必须在保证房屋建设水平和高质量服务的同时,以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呈现在公众的事业中。在移动网络和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广,了解和搜索指定信息的方式更便捷,无论是哪一行业或领域的企业,健全的品牌建设体系不仅是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更是向公众展示自身优秀文化和价值理念的平台,如果公众缺乏对企业品牌文化的了解,就无法发挥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水平。房地产建设成本投入大,只有要做好品牌建设,加强对品牌长期发展的整体规划、设计、公关、宣传和综合管理,才能使房地产企业的品牌文化成为竞争的软实力和无形资产[1]。

(二)增加目标客户与企业的粘性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理财投资的认识不断加深,房产购置意识持续提高,房地产作为期货的一种,短时间受波动影响因素较小且受不同地区政策、规划发展等多种因素影响有很大的升值空间。许多具备一定经济实力的群众,在通过购置房地产满足了自身的住房需求后,还存在投资的意愿,至此房地产就不再是以往的“一次性”交易商品,而是能够吸引客户多次投资购买的商品,想要留住客户,就必须通过让客户进一步了解企业文化和品牌理念,全面认识房地产企业的优质产品和人性化服务。退一步讲,即使最终未实现让客户重复购买产品服务的目标,也可以增加与现有客户之间的粘性,发掘潜在客户发展为目标客户,充分把握品牌发展的每一个机遇,积极展现企业自身的服务态度与价值观念,以合理的方式使客户受到感染,使房地产企业从抽象冰冷的品牌成为具体、有温度、有态度的品牌,以此推动房地产企业的良好发展。

二、品牌建设的存在问题与解决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因素

1.品牌建设意识淡薄

现阶段,我国房价整体处于持续上涨的阶段,特别是一线和超一线城市房价一直保持着飙升阶段,甚至有价无市。在商品房总体交易成交数量不断增加的今天,许多房地产企业存在盲目追求眼前经济回报的问题,在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市场行情下,常常会出现前期激进后继疲软的状况。尤其是一些中小型企业,未能充分认识到品牌建设的对自身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一昧地照搬大型房地产企业,缺少综合调查、分析和整合发展要素的意识,品牌建设理念相对落后,单方面从提升产品质量入手的方式,无法在公众视野中崭露头角,导致了后续销售业务上的质效水平不高,造成了人力和物力资源的极大浪费,不利于维持企业的良好运营。

2.建设重心理解偏差

在市场经济制度的调节下,价值规律在房地产行业的体现越来越突出,许多房地产企业未能适应市场主体的转变,在长期发展建设和眼前短期盈利之间难以取舍,甚至在市场的波动中自乱阵脚,不能坚持品牌塑造的长期性和连贯性原则,还在品牌建设的过程中常出现重心理解偏差。品牌建设是一项涉及不同专业的综合性建设内容,商标、口号、推广只不过是一小部分外表的集合,品牌建设的目的更好地体现企业文化,而不是“至尊楼盘”和“黄金地段”,这些非主要因素不能作为品牌建设的重心,在偏差的理解中制定品牌建设规划,必然会经过反复的修改、调整与变化,在如此操作后,公众会对企业的认知与定位更加模糊,甚至许多商业宣传投资与公关活动策划会出现事倍功半的效果[2]。

(二)解决措施

随着品牌管理理论发展,当前国内外针对房地产品牌管理的分析研究成果较多,就近几年来看,房地产品牌建设的相关分析研究中,杨蕾(2016)对房地产企业的品牌经营管理情况进行探究,分析了品牌传播及管理改革策略。韩冰(2018)结合我国大、中、小型房地产企业的品牌建设及品牌价值评估进行了分析研究。商亮勇(2019)以浙江省的商业地产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并总结了房地产品牌建设成功的案例,为区域房地产品牌建设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以文献综述和实践调查为研究方式,通过知网、百度文库、校内外图书馆的等信息库,收集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并总结了先进理念,并根据研究需要对部分客户和房地产内部工作人员进行了调查,了解二者对房地产企业品牌的看法以及对品牌管理的建议,提出以下解决措施。

1.提高建设意识

主观行动意识是客观实践的先决条件和思想基础,决定了整体建设工作的方向与质量。基于此,企业品牌建设的过程中,房地产企业必须要全面且深入地认识到品牌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特别是企业的领导管理层要注意发挥带头作用,做好企业品牌建设工作的相关宣传,确保为各部门提供科学的建设指导。同时,进一步整合品牌建设的经济资源、文化资源和社会资源,充分借助岗位责任制度,提高各个部门自身的积极性,加强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从内部的企业文化构建入手,由内而外地、自发地形成默契的衔接后,再进行与外部资源的整合,通过多种方式将品牌建设为纽带和桥梁,更好地连接各个流程,在资本运作和项目拓展的过程中,与相关企业机构达成合作共识,保证品牌建设的质量和效率水平。

2.把握建设重心

房地产企业的项目建设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其中牵涉到各个复杂系统都需要大量的现金流支撑,只有做好品牌建设战略才能保证长远的投资回报。为了进一步把握企业品牌建设重心,房地产企业在实施品牌建设战略的实施的过程中,需要经过定位打造、宣传推广、保护管理等多个阶段,应始终明确品牌建设目标,以进入消费者房产购置选择视野为基础,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企业品牌的正面形象,强化认知,加深认识,以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经济实力出发,优化资源,保证配置的合理性,层层递进,不断增强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经营实力和风险控制能力。

一方面,要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充分考虑到房产质量的特殊性要求,从保证消费者利益角度出发,维护企业信誉和社会公信力,在房地产工程建设阶段要严格控制施工建设质量水平,确保建筑结构的稳定性,满足国家相关建设标准,用高质量的产品说话,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后续的销售服务过程中,也要不断创新服务意识,树立以客户需求为主体的人本化工作理念,提升业务服务的质效水平,以业主满意度为目标,形成房地产品牌的口口相传的好口碑。另一方面,要在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满足客户在精神层面的多元化需求,充分发挥作为实体经济的独特优势,发挥房地产住宅作为“家”的人文价值属性。从安全层面入手,提高产品的舒适度,针对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给予客户更多选择,不断完善社区环境和基础设施,从多方面提高品牌建设的精细化水平,保证建设质量,促进房地产企业的良性发展。

三、建设路径分析

(一)品牌定位

正如上文所述,品牌形象是作为实体产业代表的房地产企业的重要隐形资产,品牌的建设过程也是价值提高,质量升级的过程。应通过品牌建设和形象打造的方式,将房地产企业自身的文化价值理念传播到消费者的视野中,不断提升企业的公关宣传效果,帮助提升资产价值。在具体的实施中,要先从品牌的定位入手,充分结合房地产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和自身优势特点,从各个角度出发,对企业品牌定位。相应地,还要以不同地区消费者的居住需求与生活习惯入手,以消费者为主体,设身处地地考虑消费者的真实体验。以心理认知理论为指导,强化目标客户印象,使其更好地理解房地产企业产品与服务的独特性和创新性。在定位的过程中,还要突出品牌定位的时代特点,坚持与时俱进,改变以往从营销者单方面视角下的定位过程,对品牌的文化背景和目标决策进行全面细致的构思策划,从内部打破传统品牌建设过程中的局限和束缚,确保品牌建设的有效性,更好地体现企业的风格特点[3]。

一方面,要以各方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平衡好消费者与房地产企业的关系,对消费者群体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走进客户的内心世界,了解其不同层面的需求,保证品牌建设成果与不同地域消费者的思想高度契合,以高质量的商品住宅满足消费者的感性理性需求,提高品牌建设的层次水平。另一方面,要树立知己知彼的品牌战略意识,在品牌的建设过程中不断完善定位工作,加强对竞争对手企业的品牌建设分析,保持和而不同的理念,避免趋同化,提高自身的标志性和差异性。以我国发展规模较大的BGY房地产公司的品牌建设为例,该公司通过明确品牌定位,进一步提高了品牌管理效率,提出了打造“高品质”品牌价值形象,加强了产品群体定位,结合目标客群,引入专业形象策划公司,优化了本公司的整体形象,通过全面提高品牌意识,实现了品牌战略目标。

(二)品牌传播

在品牌建设中品牌传播是与消费者进行交流沟通,提升目标客户粘性与社会影响的过程,对实现品牌建设预期效果起着关键性作用,其中品牌的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是保证决定品牌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4]。

房地产企业完成品牌定位后,需要及时开展品牌传播工作,好的传播内容不仅要包含企业的标志、符号和特质,还要确保自身文化价值和服务发展理念被公众所认可,品牌的传播内容中应展现品牌的每一面,例如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形象、产品设计、经营管理理念以及名称等。在这些关键要素中,企业品牌的传播内容要重点把握企业文化形象,保证公众对企业的第一印象良好,通过企业文化形象传播品牌宣传的重点。相应地,还要灵活地渗透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应以自身的实际发展目标确定经营管理理念,实事求是地表达真实的服务与保障,以此拓展和吸引潜在客户,使其成为目标客户。

在做好品牌传播的内容后,还要采取多种传播方式。随着我国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提升和发展,媒体技术在为人们生活提供更多便利因素的同时,也是企业传品牌传播的重要方式,相比于传统的宣传方法具有更高效率水平和更优的质量效果。就房地产的品牌传播媒体形式来看,现阶段可以选择媒体形式主要有大众媒体、互动媒体以及寄件媒体,这三种形式还可以衍生出不同的传播方法,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需要,合理选择[5]。

首先,作为较官方的大众媒体,主要以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形式进行传播。当前,我国大多数房地产企业都会选择大众媒体的形式进行品牌传播。大众媒体作为国家的企业,所发表和传播的内容具有权威性,受众面广,企业在选择此类品牌传播方式时,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可信度和公信力。然而作为权威媒体的收费较高,虽然传播的辐射范围广,但是目标性、针对性和指向性不强,不能精准地实现对潜在客户的定向品牌传播,因此无法保证短期内快速得到宣传效果。

其次,是互动媒体。互动媒体是互联网计算机技术与媒体融合的现代化传媒形式,具备了海量客户信息收集整理和大数据分析的功能,可以记录不同客户群体的喜好并通过数据分析为消费者提供购买建议,因此,在投放广告信息时的精确性和针对性更强。不仅如此,随着网络社交平台与自媒体平台的兴起、发展和成熟,互动媒体还具有社交性、互动性、即时性等优势,对于现阶段的许多中小型房地产企业来说选择互动媒体形式的更经济,当然,企业也可以创建媒体频道,例如双微平台、短视频和长视频平台等,都可以获得可观的传播效果,但对媒体内容的要求和运营管理要求会更高,且要经历较长实践的用户社区形成阶段并需要长期运维[6]。以JZY房地产公司的品牌传播推广模式为例,改变了以往无处不在的广告投放,采取了成本更低的互动媒体渠道,通过对潜在消费者的分析,充分借助新型媒体的优势,在双微平台和自媒体视频平台创建了自己的频道,并举办了丰富的线上和线下活动,有效地培养了客户对企业品牌的认同感。

最后,是寄件媒体。这种媒体方式可以通过线下和线上邮箱以直接邮寄的方式进行传播,具有定向直接性更强的优势,可以为客户提供精准服务。然而现阶段由于诈骗、骚扰信息的影响,许多消费者都比较抵触这种品牌传播方式,如果选择了这类传播形式,要注意把握好寄件的频率和形式。

总结: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房地产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转型,不同规模和服务类型的房地产企业之间的竞争模式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不再取决于地段、区位和价格等因素,而是取决于消费者对企业品牌认知。随着消费水平的升级,消费者对居住环境的文化、精神、价值等隐形条件越来越关注,因此房地产企业必须顺应消费市场,转变观念,升级产品和服务质量,做好品牌的长期建设工作。本文通过文献和调查等研究方法,分析了房地产品牌建设的意义,发现了当前房地产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同时提出了解决措施,结合企业品牌建设的实际案例分析了建设路径,房地产应从品牌定位和品牌传播入手,全面深入分析目标客户和潜在用户,以科学可行的品牌建设战略规划,加强品牌管理,促进企业品牌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沈毅.我国房地产代建企业核心竞争力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20(27):8+10.

[2]蔡景洋.创新房地产经营管理方式与实现平衡目标分析[J].上海房地,2020(07):38-40.

[3]陈焕林.基于竞争优势的中小型房地产企业品牌价值建设研究[J].知识经济,2020(16):79-80+82.

[4]王海涛.锻造企业文化和品牌核心竞争力[J].当代电力文化,2019(11):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