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习表现总结范文

学习表现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习表现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习表现总结

第1篇:学习表现总结范文

【关键词】好奇心 情境 总结

好奇心是促进学习的内动力,对调动学生主动积极投入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是搞好数学教育的法宝。学生的头脑不是盛装知识的容器,而是蕴藏智慧火种的宝藏,需要我们去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有无好奇心,与数学教师是否善于学生启发、诱导、培养有关。教师的教学艺术,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为一个成熟的教师,有责任有技巧为学生点燃智慧的火种,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根据自己多年执教的体会,要为学生点燃智慧的火种,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可以从创设问题情境,诱发表现欲望,善于总结提升等方面入手,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收效是令人满意的。

一、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好奇心

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诱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教师就要运筹帷幄,巧妙创设与这节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诱发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好奇心,产生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积极性,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当我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时,事先准备好三根木棍,在上课时就提出如下问题:“三根木棍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吗?”学生刚开始听了,就觉得很简单。大多数学生回答是肯定的。这时,我请一位学生到讲台上用三根木棍给大家现场演示,看这三根木棍能不能组成一个三角形?他试了半天都没有成功。当学生看到三根木棍居然不能组成一个三角形时,都感到很惊奇。这时我再把最长的木棍适当截去一段后,与另两根组成了一个三角形。再让学生思考:这是为什么?学生这时候睁大了眼睛,困惑不解,好奇心被激发起来了。此时,我相机诱发学生自己动手用木棍去寻找三角形三边长应满足怎样的关系才能构成一个三角形,经过一番摆弄,很快学生就找到了答案,他们非常兴奋和快乐,充满了成就感。像这样的教学在我的课堂中还有许多,我认为这样的教法既促使学生勇于探索,又将学生思维引向更深的层次。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古代知名学者陈献章说过:“疑者,觉悟之机也。”也就是说,疑问是觉悟的先机。我们的思考正是从有疑问开始的。为了解答疑问,就得思考;思考不能解决的问题,就得学习;带着自己想急于解决的问题去学习,很快就会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从而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二、诱发表现欲望,激发学生好奇心

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不仅是学习活动和一切智力活动的催化剂,而且还是学生有效掌握最佳学习方法的重要保证,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内动力。为此, 教师要尽量满足学生在学习上合理的心理需求。

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占有一定优势时就会产生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初中学生这一心理特点,要巧妙为学生搭设自我表现的舞台,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激发学生追求和探索知识的好奇心,增强学习兴趣,使他们的自我表现欲得到满足,在自我表现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的信心。

当学生对教师提出的某个问题有独到见解时,教师一定要把握时机,让学生的表现欲望得到满足。这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是有效的激励,还能进一步密切师生关系,在学生心里形成这样的印象:老师是看重我的,我在老师心目中是有培养前途的学生。我一定不辜负老师对我的器重,进一步努力学习,为老师争光。有了这样的效应,学生就会信心百倍地去学习、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从而取得最佳学习效果。在数学教学课堂中,有时内容比较简单,我会让学生自己预习,并给他们提出要求,说我可能会抽一位同学上来讲这堂课的内容。每一位同学都会有紧迫感,下来后都会认真去预习,做足功课,以免被抽到时讲不好。我也会根据学生平时的情况及性格特点来抽人,给他们一个表现的机会。这样既能让他展示自己,又能带动其他学生,还能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做到一举三得。

三、善于总结提升,培养学生好奇心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按照知识的发现、认识、学习、归纳、概括和总结提升的过程,让学生去学习、去揭示、去探索、去发现的同时,还要善于及时总结提炼与升华,以培养学生学习上的好奇心。

我在教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求解后,针对四种解的情况,及时为学生归纳出了这样的歌诀:“两大取大,两小取小;小于大,大于小,解在中间找;大于大,小于小,解就不见了。”这样总结后,既便于记忆,又可以提高解题的速度,而且准确无误。这样一做,学生的兴趣来了,好奇心得到了培养,同时引发了他们对其他知识,包括其他学科知识的总结与归纳,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后来我又引导学生对《函数与图像》一章中找对称点的方法归纳总结为歌诀。这样坚持下去,既培养了学生的好奇心,又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自我总结归纳提升的能力。

第2篇:学习表现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中地理 教学质量 兴趣 总结归纳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4.108

高中地理相对于高中教学中的其他学科,虽然学习难度大,掌握内容多,但和其他学科相比,也有自身的一些优势。高中地理内容丰富,涵盖面广,课程内容更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博得高中生的热爱。高中地理教学逻辑与想象并存,课程生动,偏爱想象和逻辑的同学都能够在课堂上找到自己的热爱点;高中地理层次广,领域大,牵涉有历史、数学、物理、生物等学科上面的一些精彩内容,学习时容易找到和其他学科的共通点,诱发学生学习兴趣。本文通过对高中地理教学的深入研究,把握学生学习地理的学习特点,通过总结完善提高,提炼出一套适合高中生的地理授课的教学办法,对于高中地理教育工作者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1 高中地理教育内容

高中地理教学要求学生对天文、气象、地理、气候、海洋等具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掌握,能够理解各种地质现象发生的原因和形成的结果,能够对各种地理现象进行解释,能够应对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地理问题。学生在平时的地理学习中,不仅要能够对课本知识进行全面掌握,还需要对该知识涉及到的其他知识进行一些扩展学习,而传统的地理授课根本无法满足这一要求,地理教学中的有效性越来越被大家质疑。

2 高中地理教学模式现状

关于高中地理教学模式的现状,简单一句话说,就是迷茫两不知的状况。传统理科教学注重理解,平时联系和课时作业均为加强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理解的题目。文科教学注重记忆,课堂教育通过激发引导性讲解,来加强学生对课程的记忆,课时作业也多为偏重加深记忆为主,理解层面的总结题目很少,也很少有发挥学习想象空间的知识。而地理作为一种特殊的学科,被归为文综类,教学模式注重记忆,而地理需要记忆内容众多,覆盖面广,而且很多需要深层次理解,单靠记忆的学习模式很难真正帮到高中地理学习者,所以文科学生在学习地理时,一般都觉得很难,有抓不到头脑的感觉,记忆很久总会有照顾不周的地方,直接影响到自己对该课程的总体掌握。另外,高中地理中涉及到很多学生无法亲身体会的知识理论,这些理论和物理教学中那些多层次的数字公式差不多。将这些难以理解的文字公式直接推给文科为主的文科生来说本身就是一件难事,再加上这些知识不能得到亲身验证,只能靠自己的想象和私下的记忆来掌握,对于高中生来说,十分困难。地理教学中涉及到的气候知识、海洋知识等不仅地域差异各不相同,而且规律性理论又需要进行深层次推敲,单靠记忆无法掌握,理解又非文科生特长,常常让文科生们叫苦不迭。

3 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3.1 近几年来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一些发现

每一门功课都有其佼佼者,地理学科也不例外,尽管高中地理学习难度大,学习耗时多,但有一些学生不仅对地理学习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而且课堂记忆理解部分均能够融会贯通,不仅靠记忆达到理解,而且在理解的前提下加深记忆,全面提高掌握水平,让自己的地理学习成果也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笔者多年来从事地理教育过程中对这些孩子的留意观察,对地理学习方法的精髓感触颇多,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合适的方法才会有优秀的结果,针对不同的课程,要采用不同的办法。

善于学习地理的同学自身首先都对地理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将兴趣归咎为造成学生学习成绩差异的原因是不全面不科学的。观察发现,学生表现出对某一门功课的学习兴趣往往跟学生在此门功课上的成绩表现有直接的关系,当学生在此门功课上成绩优秀得到大家认可后,自然就会对此门功课表现出比别的同学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可见,良好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成绩是一个相辅相成的结果,而真正决定这一切的是一个优秀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地理学科和别的学科不同,有一些其它功课都十分优秀的学生,地理成绩却表现一般,就是因为地理学科跟别的学科在课程上有差异,一样的学习方法并不一定能够得到很好的效果。

观察发现,地理成绩优秀的学生无疑对地图、地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即使是在课下,也会拿起世界地图,或者中国地图研究一番,这一对地域的兴趣和了解构建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让他们在整理负责的地理系统中有章可循,有物可参。地理优秀的学生多半喜欢总结,笔者无意中看到过班上几个地理成绩不错同学的笔记,虽然方式不同,但都有一个特点,通过自己在课本上做笔记、做标示的办法对地理上需要记忆的东西进行归纳分类总结,有些将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分类,有些则直接在书本上做出特殊标示,对整个框架进行区分分类。地理成绩优秀的学生在学习地理课程的过程中喜欢对课本上理性强、有深度的知识进行探索和讨论。这些学生在学习地理过程中对课本上和物理理论同等级的天文海洋理论时,经常在课下或者课间跟周围的同学对这些知识进行思考探讨,这是一种优秀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强烈求知欲的表现,也是真正适合地理学习的办法。相对于物理理论,地理上的这些理论一般只限制在点,而没有更广泛的探索和延伸,所以学生在学习这些理论的时候,如果能够及时进行思索探讨,则能够对地理理论及时掌握,并能顺应推广。

3.2 对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第3篇:学习表现总结范文

[论文摘要]通过对成教学业不良学生的元认知诊断,分析造成成教学生学业不良的原因。笔者认为成教学业不良学生元认知特点主要为:不会确定恰当的学习目标;不善于选择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不会进行自我激励;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不强以及不善于自我总结等。因此, 成教教师应加强对学业不良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

学习心理学中当代元认知理论的研究成果,在理论上使我们对学业不良学生的学习特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教学实践上为学业不良学生的转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过去我们往往把学生学业不良归因于智力差,随着元认知理论的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学生学习能力的强弱、学习效率的高低与其元认知水平密切相关。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应该从元认知方面对成教学业不良学生的成因进行分析。

一、加强元认知训练的意义

元认知是美国心理学家弗拉威尔(Flavell)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提出的。弗拉威尔认为:元认知是指主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认知:即人对自身的感知、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理解等认知过程进行积极的自我监视、自我反思、自我解悟、自我调控的过程。它由两部分构成,即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控制。元认知知识是有关认知的知识,也就是对认知活动的过程、结果以及相关信息的认识;元认知控制是对认知行为的管理和控制,是认知主体在进行认知活动的全过程中,对认知活动不断进行积极自觉的监视、控制和调节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元认知知识具体表现为学习者对于学习、学习能力、学科特点、教材特点以及结构、学习策略等的认识,元认知知识是对有效完成学习任务所需的技能、策略等的一种看法知道做什么,是学习成功的前提和基础;元认知控制表现为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实际、知识的特点和学习的要求等定出计划,选择策略,评价每一操作的有效性并根据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元认知控制是运用自我监视机制确保学习任务能成功地完成知道何时、如何做什么,它是学习成功的关键。

加强对学生进行元认知训练,有利于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习效率和质量的全面提高,是学生实施终身教育的保证。

目前,成教学生重修或补考的倾向比较普遍,个别学校甚至很严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本文主要通过对这部分学生在学习时所表现出来的元认知特点进行分析,来探索成教学业不良学生厌学或学习困难的原因,以便采取有效措施,来促进成教学业不良学生积极、有效地学习,最终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二、学业不良学生元认知特点分析

根据笔者对成教学业不良学生的学习观察及分析表明,成教学业不良学生学习元认知特点主要表现为:不会确定恰当的学习目标;不善于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不会进行自我激励;不善于自我监控并及时修正或采取补救措施来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不善于总结自己成功和失败的教训、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形成了学习的恶性循环。

(一)不会确立恰当的学习目标

学生在学习中如果学习目标不正确,就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成教学业不良学生在学习时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是:他们往往没有确定学习目标的意识和习惯,即使有个别学生有确定学习目标的意识,他也不能确立明确、恰当的学习目标。因而成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让学生知道所学内容中哪些内容只需了解,哪些内容必须理解,哪些会初步运用,哪些要综合运用与创造性运用,以培养学生确立恰当学习目标的能力。另外,成教学业不良学生不善于在检测目标的基础上采取自我调控措施也是其学习困难的原因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在教学中,成教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善于运用所确定的学习目标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充分利用反馈信息,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例如,若发现知识缺陷,应及时查漏补缺;如知识面较窄,就要博览群书;如学习方法不当,就要及时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如果学习目标不明确,就要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等。

(二)不会选择科学的学习方法与策略

让学生学会选择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保证。对成教学业不良学生在进行学习时的元认知特点进行的分析表明:成教学业不良学生不会选择科学的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他们在学习时,其学习方法通常长时期停留在“表面的方法”上,即迫于外部施加的正强化和负强化(如社会、家庭或师生的褒扬或惩罚,考试的压力等)而完成学习任务。其学习策略往往以记忆、抄录、模仿为主,对概念和规律缺乏较深的理解,容易孤立、片面、机械地理解某一门学科,不善于知识迁移,面对稍微复杂多变的问题常常束手无策。元认知理论认为,专家和新手的差异,并不在于对知识本身知道的多少,重要的是专家不仅知道的多,而且善于应用所学的东西,因为他所知道的东西是经过组织的,易于掌握,即他更善于学习更多的东西。而成教学业不良学生面对大量的学习规律总是停留在浅层次的重复和对个别结论的记忆上。他们不善于启动元认知经验,包括知的经验和不知的经验,他们对所学知识不能进行元认知加工,不能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从整体上寻求知识内容主要思想的区别和联系,进而发现问题,组织信息,在较高层次上理解概念和规律。另外,成教学业不良学生由于不具有自我动机激励的意识和能力,其学习方法不能较快地适应和转化,大都只能达到“浅层方法”,在学习中表现为知识面较窄,不能在概念的较高水平上进行思考,在元认知水平上不知道自己应该完成什么任务和采取什么样的策略,他们不能从学习中体验到愉悦。

元认知理论确信人是积极能动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人不仅能计划未来而且能够监视现在,有效地控制正在进行的学习过程。这种学习活动中的自我监控,表现为个体善于讲究策略,不断调控和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手段,最终形成最适合于自己个性特点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事实证明,学生学习策略和思维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元认知技能是可以通过训练获得的。从元认知水平上诱导和培养学生的认知加工技能,促使其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与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为此,成人高等学校的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学会选择最恰当的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

(三)不会进行自我激励

作为认知活动中积极的信息加工者,学习活动前的自我监控,首先表现为善于自己激励自己的学习动机。所谓动机,是激励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内部动力,它是一个人发动或抑制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笔者认为,自我激励主要就是对动机的激励,其表现和作用可以概括为:①引起学习的兴趣;②激发达到目标的愿望;③领悟学科的意义和价值。事实证明,成功的学习一定伴随着强烈的动机。成功的教育也首先在于帮助学生激发和调动强烈的内在动机。对成教学业不良学生元认知特点的分析表明,成教学业不良学生往往把学习视为不得已而为之的包袱,他们不能将学习动机与对学科的兴趣和激情调动起来,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往往不能进行自我激励。因此,成教教师在教学时,应该通过揭示学科自身内在的趣味和价值,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清楚学习的目标和任务,形成自我激励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有效地使学习过程成为个人藉以改变自身的手段,促使自身的潜能转化为学科优秀人才所具有的人格特性。

(四)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不强

成教学生由于经济负担、教师教学风格的改变等因素导致学生不能适应大学生活,不可避免地产生心理压力、焦虑乃至厌倦等情绪。但是,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焦虑,非但不是一种消极情绪,反而可以成为学习的动力。这种焦虑所引起的紧迫感和忧虑感能迫使学生注意力指向集中,思维紧张敏捷,行为镇定理智。然而过度的高焦虑和低焦虑却相反,或引起过分的紧张、慌乱、胆怯,以至自暴自弃、丧失信心,造成思维活动混乱、僵滞;或盲目乐观,自我感觉良好,甘居平庸,缺乏进取精神,以致思维活动趋于表浅或迟钝。学习过程中的焦虑情绪是不可避免的,但焦虑的程度是可以调节的。对成教学业不良学生的分析表明:成教学业不良学生通常具有较差的情绪自我调节能力。比如,他们不能够正视自己学习中高峰和低谷交替出现的现象,更不懂得如何调整自己来使自己大脑处于低谷的时间尽量缩短;面对暂时的挫折和失败不能承受和忍耐,容易气馁,服输,情绪不稳定,表现出较差的心理素质和元认知技能;当学习中感到疲倦和出现厌倦情绪时,不能够及时将自己的注意和兴趣投向新的学习内容和新的思维模式,或预习,或自学,或研究更深入更广泛的问题,以保持对学习的新鲜感、充沛的精力和舒畅的心情。在元认知研究框架中发展起来的认知过程的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自然包含情绪的自我调节技能。通过恰当的情绪调节,可以给学习过程提供一个健康的心理背景条件。因此,作为一名成教教师,应重视对学生情绪的疏导,加强师生的思想交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焦虑情绪,用理智战胜感情用事,正确认识成功与失败;激励、鼓舞学生对学习始终保持一种高昂的士气和持久的热情。对元认知理论的研究和对元认知技能的培养,无疑给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注入新的活力。

(五)不善于自我总结

学生在学习时,知识上的诊断和补救固然重要,但学习方法上的自我总结和完善则更为重要。既要善于总结自己在学习上的成功经验,又要总结失败教训,在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不断发展适合自己的、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然而,笔者研究成教学业不良学生在学习活动的特点时发现这些学生都有一些共同的不足是:他们在进行学习时不善于进行自我总结。

此外,成教学业不良学生的自我监控与自我评价的能力也较差等。

总之,成教学业不良学生在学习上元认知能力上存在以上种种不足,笔者认为,它是成教学业不良学生厌学乃至其学习能力或水平不能提高的重要原因。因此,成教教师应加强学生的元认知技能的训练。

参考文献

[1]曾盼盼,俞国良:《数学学习不良的研究及趋势》,载《心理科学进展》,2002(1)

[2]单志艳:《元认知的培养和训练概述》,载《内蒙古师大学报》,2000(4)

第4篇:学习表现总结范文

一、关心爱护每个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我爱班上的优等生,也爱班级的后进生。在学习中,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在生活上,我更是无微不至地关心每个学生,教他们自己整理学习用品,提醒学生按时吃药,帮学生点眼药水,天气变化了提醒他们增减衣服;大扫除,和学生一起动手把教室打扫干净……

二、共同拟定班级公约

有目标才有动力,我根据学校班级管理总结范文工作安排和本班实际情况,在开学初与全班同学共同拟定班级公约,让每一个学生明确我们全班正在努力奋斗的目标是什么,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动力,然后,让每一个学生自己拟定个人目标,将集体的动力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帮助和鼓励每一个人进步,使每个人都在明显而又易于承受的压力下自觉要求自己。

三、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自控力差,纪律涣散。

我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入手,班级管理工作总结课上进行趣味教学,尽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组织好学生的纪律。利用晨会课、思品课、班队课学习学校规章制度,提醒学生做好上课准备工作,并且在课后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根据学生的表现在学生中树立榜样。在日常学习中,时刻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逐渐养成认真听课,班级管理教育范文认真作业,下课好好休息,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

四、抓好小干部建设小干部的培养在班级管理重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时刻注意鼓励班干部敢想,敢做,不仅要做实干家,更要做决策者,只要能发动同学们自觉参与班级管理,有利于同学们的学习和各种爱好的发展,什么想法和活动都可以讨论。

这样一来发挥了班干部的主体性,调动了班干部的积极性,工作起来轻松许多,而且效果也较好,除了学校组织的活动外,在班内还开展各种活动,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这些活动大都由学生们自己策划,组织,总结,收到较好的效果。

第5篇:学习表现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基础;激励策略

作者简介:卢雪玲(1984-),女,广西玉林人,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助教。(广东广州510663)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1-0063-02

计算机作为现代工具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不断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生活与学习方式。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使命,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是高职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高职院校学生入学之初对计算机的接触与应用程度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足够的自信心,容易出现自卑、失落等不良情绪。如何制订恰当的激励策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

一、影响“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效果的因素

高职院校学生在“计算机基础”课程课堂上的不良行为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能高度集中、学习被动、学习兴趣不浓,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管理中,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对他们教育,但效果仍不明显,还会引起部分学生的逆反心理。经过访谈与调查得知,影响高职院校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可分为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两大类。

内部因素:计算机基础水平差,自我评价低;缺乏学习动机,自我约束能力差;乐于动手,但缺乏有效的学习策略。

外部因素:影响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效果的外部因素有学习环境、师资水平、教师教法、教材情况等,如表1所示。

二、激励策略的种类与内涵

根据激励策略的特点与作用,可将其划分为兴趣激励、目标激励、激励性评价、情感激励、竞争激励、平时表现激励六大类。

1.兴趣激励

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意识倾向。教师要善于挖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各种方法手段,营造良好、民主的学习氛围,让更多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中,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理念。

2.目标激励

目标是指通过努力和奋斗能够获得的成就或结果,其本身就是一种激励因素。作为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目标,以起到鞭策、鼓励、促进的作用。合理的目标可以成为学生检验自我成绩的标准。

3.激励性评价

激励性评价又名肯定性评价,通过激发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行为动机,鼓励学生不断前进。激励性评价分为语言评价、肢体语言评价、书面评语评价等。

4.情感激励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能激励人的行为,改变行为效率。教师要主动创造与学生心理沟通的条件,扩大与学生的接触面,既要增强相互间的联系,又要把握学生的心理活动,增进双方理解。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可以通过网络方式来进行,如QQ、E-mail、博客、BBS等。

5.竞争激励

竞争是指为了同一目标与他人争夺胜负,是优胜劣汰的基本形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鼓励与推动学生进行竞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6.平时表现激励

学生学习成绩除了期中成绩、期末成绩以外,还应包括平时成绩(出勤、课堂表现、平时作业与测试等)。教师应注意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恰当的激励语言带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思考,充分展示自我。

三、案例分析

以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该课程是面向全院各专业大一新生的公共基础课,涉及面大,影响面广。该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Office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的应用、熟悉网络信息搜索与电子邮件运用技能,为学生学习计算机相关课程与未来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明确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笔者首先对学习者特征进行分析,确定课程教学方法,并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设计不同的激励策略。

1.学习者特征分析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新生入学第一学年开设,其面向的教学对象具有以下特点:来源不同,对计算机的了解与应用水平参差不齐;对计算机较感兴趣,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但自学能力较弱;迁移能力较差,不善于利用计算机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学习者特征分析引发的启示: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

2.教学方法选择

为适应信息时代对高职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本课程以“减少课堂讲授时数,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完善学生知识结构,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总宗旨,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课程导入―讲授演示―任务驱动―效果评价―总结归纳”为一般教学程序,以情境设置/抛锚/案例导入、启发引导/讲授/演示/互动教学、任务驱动/答疑辅导/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总结归纳为主要教学策略,在教学改革中逐渐由原来的“集中讲授+上机实践”转变为“课堂面授+上机实践+学生利用教材、实训指导书与各种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QQ群、E-mail促进师生互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3.激励策略设计

激励策略的有效运用对提高课程教学效果起到关键的作用。不同的激励策略具有不同的内涵与应用范围,不同的教学环节也对应着不同的方法策略。本课程立足于学习者特征分析,为各教学环节设计了不同的激励策略,如表2所示。

(1)课程导入。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思考、探索中学习新知,应抓住导入新课这一环节。在这一环节,主要采用的激励策略有兴趣激励与目标激励。首先,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明确本节学习目标与学习任务,通过目标的设置来激发人的动机、引导人的行为,使学生的个人目标与课程教学目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激励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公式与函数的应用”一课为例,教师首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新生杯篮球比赛成绩统计”为例(兴趣激励),创设问题情境:要统计出每一个班级篮球比赛各场次的总得分与平均分,小李应该怎么办?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扮演小李的角色,思考并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法。最后,教师对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评价,明确本节学习目标:掌握利用公式或函数统计数据的方法(目标激励)。(如图1所示)

(2)讲授演示。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展示实物、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讲授法是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方法。在这一环节,主要采用的激励策略有兴趣激励、激励性评价与平时表现激励。在讲授演示新知识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趣味性、激励性语言对学生进行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思考与展现自我,并对学生的发言与课堂行为进行评价,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学生的课堂表现计入平时成绩中。

例如,在“公式与函数的应用”课程教学中,教师首先示范如何利用公式统计篮球比赛成绩(兴趣激励),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技巧之后,设疑:利用公式统计数据具有哪些局限性?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并适当总结学生的建议后(激励性评价、平时表现激励),再次引入函数的概念,接着对函数的应用方法进行示范讲解。

(3)任务驱动。任务驱动教学法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知识和技能,通过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情境,将教学内容有机地融入任务当中,促使学生以“任务”为主线,围绕任务展开学习,并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主要包括创设情境、引出任务、分析任务、提出问题、展开探索、完成任务、展示交流、评价任务等环节,①如图2所示。

在这一环节,主要采用的激励策略有目标激励、激励性评价、情感激励、竞争激励、平时表现激励。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引入任务,通过分析任务,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学生以完成任务为目标,在合作与竞争中自主探索,最终达到目标。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情况进行过程性评价,激励学生向着目标不断进步,并将学生的课堂表现计入平时成绩。

例如,在“公式与函数的应用”课程教学中,要求学生利用公式与函数的知识,统计出每一个班级篮球比赛各场次的总得分与平均分(目标激励),学生通过动手实践(竞争激励),最终完成任务,教师予以评价(激励性评价、情感激励、平时表现激励)。

(4)效果评价。进行效果评价可以了解教学各方面的情况,从而判断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成效和缺陷。经验表明,在一定限度内,效果评价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较大的激发作用,可以有效地推动课堂教学。在这一环节,主要运用激励性评价、情感激励、平时表现激励等激励策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肯定,充分发挥评价对学生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例如,在“公式与函数的应用”课程教学中,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整体情况进行总结性评价(激励性评价、情感激励、平时表现激励),有效地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树立解决问题的信心。

(5)总结归纳。总结归纳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其意义在于通过对所讲授知识加以总结、整理,深化概念、规律,并为下一节课设下伏笔,为后续教学服务。

在这一环节,主要运用激励性评价、情感激励等激励策略对学生本节课的表现进行客观地评价,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与情感交流。

四、研究结论与问题探讨

研究表明,在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有效地运用激励策略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自觉地为实现目标而努力。教学激励总是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中存在,不同教学环节下的教学激励内容、形式和方法并不一样,产生的激励效果也不相同。②同一种激励策略、同样的环境对于不同的人,其教育激励作用与效果也可能不同。通过对课程教学效果的观察、访谈与反思,本研究认为面向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激励策略设计应该考虑以下问题:

1.实施激励的及时性问题

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洞察能力,能抓准时机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激励。事实证明,当学生表现良好时,如果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在心理上会获得一种满足感,有助于其向更高的目标努力。

2.激励策略的适用性问题

激励策略具有灵活性、随机性等特点,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教学对象的特征与不同教学环节的特点,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主要宗旨。

3.激励的公平性问题

教师在进行教学激励时应注意公正性与公平性原则。激励应不仅仅是学生行为结果的评价与判断,更应该是学生行为过程的综合体现,切忌只看结果不看过程,以免起到负面作用。

注释:

①徐坛飞.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改革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J].职业技术教育,2007,(32).

②周翎.论中学英语教学环境的创设和优化[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06.

参考文献:

[1]刘德玲,关晓颖.高职“2+1”人才培养模式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体系的构建[J].长春大学学报,2010,(12).

[2]顾潇.五年制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激励策略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0.

[3]万德年,熊发涯,等.高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模式研究[J].计算机教育,

2010,(18).

第6篇:学习表现总结范文

关键词:“我的成长足迹” 自评方式 小学数学教学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10(c)-0138-03

新课程标准修订稿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恰当呈现并合理利用评价结果,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不是孤立的,这些方面的发展综合体现在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之中。因此,在评价学生学习情况时,要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整体评价,分析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表现特征和发展变化。据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探索运用的“我的成长足迹”自评方式采取了灵活多样的记录方式,保留和分析了学生在不同方面的动态表现,以期适应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评价提出的新要求。

1 当前小学数学学习自评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通过调查分析和教学实践总结,发现当前小学数学学习自评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学生对数学学习自评的理解存在误区。

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对自评的理解不全面,他们把学习自评简单地理解为自己批评自己、说自己的不足。因此,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数学学习自评就是“数学题目做错后找错误的原因”,或者仅仅是在期末成绩报告单中写写自我评语。只有少数学生觉得学习自评是自己评价自己在学习中的一贯表现。由此可见,在数学学习自评上,更多的学生把它理解为找问题、作总结。

(2)数学学习自评的内容、方式比较单一,评价缺乏目标性。

在数学学习自评中,主要以口头表达、文字书写等方式为主,内容以总结本学期表现、对某件事情的反思、考试后的自我分析等为主。在这样的学习自评中,学生常常会写到:粗心没看清楚题目、题目的数据抄错了、计算出现错误等,基本上把自评结论归咎为“太粗心”。这样的数学学习自评主观性太强,缺乏目标性。因为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部分学生甚至不知如何进行数学学习自评。

(3)数学学习自评随意性较大,缺乏长期性、规范性。

小学生进行自评基本上是在教师要求下完成,自评的次数不多。有的教师甚至觉得小学生太小,自评没多大意义,因此,在评价中,或者全权代劳,或者置之不理。调查中发现,90%以上学生表示如果不是教师要求,肯定不会进行数学学习自评,50%的学生把自评当作教师布置的临时任务而已。因此,在数学学习自评中往往流于形式,往往时断时续,难以形成长效机制。

2 “我的成长足迹”自评方式的特点及意旨

从当前小学数学自评现状来看,教师们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关注题目的对错、成绩的高低,而忽视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和进步。心理学家杜威强调:“教育评价不能仅考虑应该教什么,更主要的是要考虑学生学到什么,忽略这个方面,教育便成为外来的压力,即使产生一些表面效果,也不能称为教育。” “我的成长足迹”自评方式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正是基于这一理念,从教师的教为主导向学生学为主导的转变,使学生能对自己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参与、作业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的情感态度等方面自我做出的评价。

这种评价方式包括课前准备、课堂教学中的学习规范、课堂学习中的参与意识和参与程度、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一周学习情况的总结以及家长对孩子本周自评后的寄语,等等。其最显著特点就是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为评价的主体和参与者,并突出自评方式在过程性评价中的重要地位。其意旨就在于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数学学习的成长进步过程,在成长变化中获得学习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自评,学生们可以清楚的通过评价数据的记录了解自己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及时明确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了解需要努力的方向。真正体现出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重视学习过程和体验、重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从而收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3 “我的成长足迹”自评方式在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针对当前小学数学学习自评中存在的不足,并根据“我的成长足迹”自评方式的特点、意旨,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增强自评方式的标准化。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受教育程度,无法全面恰当的来评价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哪怕是接触较为广泛的“考后反思”,多数学生都会写到“这次没考好,下次要努力”。学生们不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发现问题,自我评价缺乏针对性,也就失去自评的激励功能。为此,“我的成长足迹”自评方式设定了如下规定:

从以上表格设计内容来看,“我的成长足迹”以标准量化评价表为主,自我总结和家长寄语为辅的方式进行评价。“我的课前准备情况”(见表1)要求合理放置学习用品、准备所需教材和练习并安静等待老师上课,按要求完成的给予加分。“我的课堂常规表现”(见表2)主要观察孩子的课堂纪律,如果注意力不集中、开小差被老师点名的则按次数扣分,而整节课未被提醒的则可以加分。“我的课堂发言表现”(见表3)重在考察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以及其数学思维能力,我们鼓励孩子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想法,一点一滴的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无论是否回答了问题,只要有举手、想发言的表现,就给予1分的加分,对于特别精彩的发言会寄语3分的加分以示表扬。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情况(见表4)评价是学生在当天作业的订正复批后自主进行,教师不统一安排时间。

这样,数学课堂表现有了统一评价标准后,学生们无需老师的提醒,自行根据本堂数学课的表现进行累计加分即可。评价一般在课堂的最后1 min进行,简单方便、操作性强,容易收到评价效果。

(2)突出自评方式的灵活化。

从自评方式的内容可以发现,“我的成长足迹”致力于改变过分强调纸笔测试的结论性评价,加强对过程性评价的探索。标准量化评价表中的课前准备、课堂规范、课堂发言,就分别从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主动参与度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这样不仅以学生测验成绩、作业正确率来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而且更多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实现评价方式、手段、方法的多样化,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和进步,不让学生因为数学成绩上的差距而感到自卑。

(3)凸显自评方式的轨迹化。

“我的成长足迹”自评方式以一周为阶段周期(见表5),将学生一周数学活动中的各项数据收集起来,根据数据汇总后的情况评价本周学习状况,以此进行自我总结,发现不足,促使学生进一步的发展。这也与“档案袋”形式有相通之处,学生能很清楚的看到自己的学习进程,老师能明确掌握学生学习的变化过程,便于师生之间的客观交流和探讨。此外,“我的成长足迹”着重体现学生的纵向比较,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强调发挥自评促进学生发展和激励的功能,从很大程度上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4)注重自评方式的个性化。

学生的个体差异、成长环境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较大差异。但一直以来的评价标准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起点,评价偏向过于绝对化,这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的成长足迹”实施中,既体现多数学生的发展要求,又考虑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比较客观的判断学生数学学习的发展潜能,能针对每个学生制定适合其发展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5)体现自评方式的亲子化。

当初,在设计“我的成长足迹”的时候,我们就考虑是否让家长也参与这项自评活动,这不仅能让家长们了解学校数学学习评价体系的改革,还能因为家长的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而且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使得学生不容易长期坚持完成一项活动,这就需要借助外部因素督促他们坚持到底,家长寄语(见表6)就能起到这样的作用。通过家校互动的方式,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我,建立起自信心。

4 “我的成长足迹”自评方式的效果反馈

“我的成长足迹”数学学习自评方式实施一学期后,对前期调查的学生进行回访调查发现,学生对数学自评的认识有了明显加深。其中,84%的学生知道数学自评是“自己评价自己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表现。”100%的学生明确“在每一次的数学活动中,都进行了自我评价”;“把自评当成老师任务”的学生由90%下降到15%;72%的学生认为“能通过自评促进自主学习”。同时,有23%的学生觉得在进行“我的成长足迹”自评方式后,家长对自己学习的关注有了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大大提高,良好的学习习惯也逐渐养成,学习成绩得到了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曲连永.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中国校外教育,2015(19):119.

[2] 杨柯.教学自评与师生互动[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2(5):4-5.

第7篇:学习表现总结范文

自我鉴定结尾总结【一】

经过这三年的锻炼,给我仅是初步的经验积累,对于迈向社会还是不够的。因此,面对过去,我无怨无悔,来到这里是一种明智的选择,面对现在,我努力拼搏,面对未来,我期待更多的挑战,战胜困难,抓住每一个机遇,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段的提高自我。

自我鉴定结尾总结【二】

一年的工作已经结束了,在即将迎来的一年中,我们会继续不断的努力的,这是一直无法拒绝的问题,这是一直以来我们在年终时候的总结,年终工作总结结尾。每一年都有自己的进步,每一年都会有自己的成长!相信大家在来年中一定会取得最圆满的成功的!

自我鉴定结尾总结【三】

在20xx年的工作中,我会尽我的全力来参加工作的,毕竟现在还年轻,需要更好的奋斗,在年轻的时候多拼一拼,这才是一生中最好的奋斗时刻,过了这个年龄就是想拼也没有精力和能力了,我会趁着我年轻的时候努力拼搏的,打拼出属于自己的一片蔚蓝的天空! 医生的天职就是治病,这些基本工作我这么多年来一直在进步,虽然质变还是没有发生不过相信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我就会迎来自己的质变和升华。我在不断的提升我的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我相信只要我做到了这一切,我就会迎来一个美好的未来!

自我鉴定结尾总结【四】

20xx年的工作还是会更加的困难,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有时候会给我们带来极大的压力,但是化压力为动力,这才是我们一直以来不断的进步的最根本。在不断的进步中,我们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进步中我们也有阵痛,但是这些都是暂时的,长远的发展才是我们一直想要的结果!相信在20xx年我们会做的更好!

自我鉴定结尾总结【五】

实习期间,我从未出现无故缺勤。我勤奋好学. 谦虚谨慎,认真听取单位同事的指导,对于别人提出的工作建议虚心听取。并能够仔细观察、切身体验、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并努力做到学以致用,尽力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最佳状态,培养了我执着的敬业精神和勤奋踏实的工作作风。也培养了我的耐心和素质。

能够做到服从指挥,与同事友好相处,尊重领导,工作认真负责,责任心强,能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并始终坚信: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自我鉴定结尾总结【六】

三年技校的学习和锻炼给我仅是初步的经验积累,对于迈向社会远远不够的。因此,面对过去,我无怨无悔,来到这里是一种明智的选择,面对现在,我努力拼搏,面对将来,我期待更多的挑战。战胜困难,抓住机遇,相信自己一定会演绎出精彩的一幕。

自我鉴定结尾总结【七】

对于认真学习专业课,各方面成绩也有很大的进步,在班级担任团支书一职和学校里团委委员一职,我一直深受老师喜欢,并且获得校级和区级的优秀团干部称号,而且学校还派我参加了党校学习,同时我也拿到了党校的学习毕业证书,也获得了全国计算机一级等级合格证书。

自我鉴定结尾总结【八】

三年的职高生活,从刚进入职高时的低落和茫然,到现在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从容和坦然。我知道,这必将我人生中的新挑战,转换了角色。这除了要有较强的适应力和乐观的心态之外,更重要的是得益于职高三年的学习积累和技能的培养。下面就是本人的学习生活的自我鉴定:

自我鉴定结尾总结【九】

我自认为无愧于职高三年,在刚进入学校时,因为即将要成为职高生而苦恼。然而我选择了坦然面对,因为我深信,只要经过自己努力,不管学什么都会有成就。所以我坚信,职高生的前途也会有发光发亮一天。在这三年的学习当中,使我懂得了很多,那时稚嫩的我,经过学习当中遇到的挫折和坎坷,以至有了现在成熟稳重的我。更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只有通过自己勇敢地面对人生中的每一个驿站,才能体会到当中的酸甜苦辣。自我入学以来,一直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各方面表现优秀。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工作责任心,坚持实事求事的原则。我思想端正,能吃苦耐劳,有崇高的理想和伟大的目标,注重个人道德修养,具有良好的生活作风,乐于助人,能较好处理人际关际,处事冷静稳健,能合理地统筹安排生活中的事务。

自我鉴定结尾总结【十】

在校期间,我一直勤奋学习,刻苦钻研,通过认真地学习掌握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由于有良好的学习作风和明确的学习目标,曾获得优秀团员、三好学生等荣誉,得到了老师及同学们的肯定,树立了良好的学习榜样。在课余时间,本人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也热爱劳动,积极参加校开展的各项文体活动,参加社会实践,继承和发扬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也参加了校文学社和书法协会,丰富了课余生活,使自己在各方面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我确信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挑战,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我的力量。

作为一名xx的职高生,我拥有年轻和知识。年轻也许意味着欠缺经验,但是年轻也意味着热情和活力,我自信能凭自己的能力和学识,在毕业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克服各种困难,不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和追求的目标。篇三:职高生毕业自我鉴定范文

自我鉴定结尾总结【十一】

第8篇:学习表现总结范文

关键词: 任职教育 《电工学》课程 教学改革

1.引言

《电工学》课程是任职教育培训在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关于电路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和电路实践基本技能的课程,其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目前,《电工学》课程教学组织与实施模式主要是沿用传统教学模式,以理论学习为核心,主要培养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课堂教学以理论讲授、分析推导为主,实践教学为巩固强化理论学习而服务,课后作业、辅导均围绕着培养学生理论基础与分析能力进行,课程结束考核也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论知识与理论分析能力,整个教学组织与实施模式偏重于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因此有必要进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使该课程的教学能够充分体现岗位任职能力的培养。

经过详细的调研和论证,探讨并提出对该课程实施以“理论教学、实践活动、组织考核相互融合,技能培养目标为主,培养学生任职能力”的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教学改革,必须依托于一定的人力资源和现实条件,本次教学改革先在一个实验班进行。

2.条件准备与前期调查

实验班的全部80学时《电工学》课程进行全程实验室教学,教学地点为电工综合实验室;任课老师由教学经验较为丰富的老师担任;教学所需实验设备、器材、演示板等将首先满足该教学班需要;教研室对该门课程进行全程跟踪调查、效果评估。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改革,课程组对现有教学演示板进行整理,重新制作一批轻便且实用的实物演示板,并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

开课前,对实验班学生进行基本情况调查,调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学生的学习欲望情况调查。学习欲望是学习的动力源,在学习中作用巨大。开课前,对学生必须进行学习欲望情况调查。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学习欲望的程度,针对不同的程度实施必要的思想激励,让学生带着饱满的学习欲望进入学习过程。第二,学生的文化基础情况调查。学生的文化基础关系到课程开设的质量,必须对文化基础进行调查,摸清情况。调查的目的是掌握每一名学生的文化基础,为制定不同的培养策略提供可靠的依据,为以后提高《电工学》课程学习质量奠定牢固的基础。

除了基本情况调查之外,还组织行教座谈会,进行开课前思想状况了解,开课前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及时进行疏导,做到学习《电工学》课程前,将学生的心理状态调整到最佳。

3.教学实施与管理跟踪

采用实验室授课的方式实施教学,并且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对课程教学进行管理跟踪。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及时分析探讨,并反馈到教学实施过程中。

教学实施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课前预习阶段。每次下课前,布置预习下一次课的内容,并对预习情况进行记录、跟踪、评价,督促学生提高预习质量。教研室每周设置固定的时间开放实验室,供学生预习、实践使用。第二阶段,授课阶段。采用理论与实践活动在课内共同存在的方式授课,让它融合在一起,相互促进。通过实践活动理解电路的概念和定律,达到对理论的掌握。第三阶段,课后辅导阶段。及时了解学生对授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化解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学习问题和思想问题,提高学习的质量。

具体的管理跟踪措施有三种。第一,课程预习管理跟踪。主要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管理跟踪,对人员进行管理,对预习的状况进行评价,以达到预习的良好效果。第二,课堂纪律管理跟踪。课堂纪律设立成绩记录表,用以对学生课堂纪律进行管理。第三,课后自习管理跟踪。课后自习主要对学生巩固加深课内所学知识进行督促指导,对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并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记录。

4.考核评价与总结报告

平时成绩分为立理论平时成绩、实践平时成绩和课堂纪律成绩三块,做到全部课次都有记录,为学生的总评成绩提供依据。考试分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在课程结束后实施。免考项目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素质,突出技能特点,获学院、地市、省级以上电工电子竞赛等级奖励,取得国家电工职业证书者,就可免考,直接获得优秀。不符合免考条件的学员必须参加考核,主要包括平时成绩、课程结束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又可以细化为平时表现成绩和作业成绩,平时表现又可细化为纪律遵守情况、实践操作表现和理论学习状况等,作业包括实践操作作业和理论学习作业两部分。课程结束考核也分成实践考核和理论考试两部分进行。

注重评价效果,积极开展评价活动,将《电工学》课程评价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开展日常评价活动。主要是针对学生学习情况和对老师授课情况进行评价。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解决学生学习中的情绪问题,二是解决学习理论或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老师授课情况评价,可以及时地修正授课方面的偏差,使授课始终有好的效果。第二部分,实施课程结束评价。总结课程教学的经验,查找存在的问题,为以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电路综合能力做准备。

教改后的课程总结报告分为多阶段双向进行,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是阶段性总结报告。按照教学节点,让学生把这一阶段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意见建议等总结出来,老师再根据学生学习进度、学习状况,以及授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和下一步计划安排,撰写阶段性和总结性报告。二是课程结束总结报告。学生对整个课程的教学情况、个人学习得失,以及意见建议等进行总结报告,任课老师写出整个教学过程的总结报告,课程组根据整个教改情况再进行总结分析。

5.结语

“理论教学、实践活动、组织考核相互融合,技能培养目标为主,培养学生任职能力”的教学模式,确实能够使得学生的电路连接能力、电路测试能力、电路理论应用能力、电路故障判断与处理能力等五种能力同时得训练。对比传统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电路工程素质和任职能力,从而为学习后继课程和积累工作经验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忠福.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

第9篇:学习表现总结范文

论文摘 要:《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育在以技能训练为价值取向的年代,欣赏教学只偏重于作为在学习和体验造型表现时起到某种参照和补充的功能,但是现在,当美术教育作为一种文化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面貌出现时,欣赏教学的功能就有了新的拓展,并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此,文章从四个角度构建了欣赏教学在中美术教学中的实施路径。  

 

“欣赏、评述”是美术课程中的一个学习领域,它充分体现出人文性质,使学生自身的审美意识在作品欣赏中被唤醒,提高他们的审美的感受、情感、想象与理解等心理能力,并使之相互协调,最终使学生具有敏锐的审美知觉及对美的欣赏力和创造力,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那么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欣赏教学呢,笔者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总结出实施欣赏教学几个环节,希望能得到同行的指正。 

一、感受环节 

感受是进行美术创作表现的基础和前提,学生表现活动缺少感官刺激,就不能获得感性认识和创造灵感。直观知觉和理智分析是人类认识过程中的两个程序,美术课有利于两种认识相互配合发挥作用。美术教学中一方面通过感知启发学生的美感潜能;另一方面,注意发展学生视觉认知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通过直觉训练提高学生的感性知觉、审美知觉和思维能力,使学生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主动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以及运用美术创造性语言与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因此,欣赏教学也要从学生的自主感受入手,不能只是老师讲学生听,搞满堂灌。学生对一些艺术作品知之甚少,但目睹这些艺术品,总会有所感受和感觉,而学生不知道的正是教师设置质疑的宝贵契机。抓住这个契机,设法激起学生的兴趣,追求新的鉴赏知识,使审美的感性阶段向理性阶段上升。在这一环节,要鼓励学生看和触,多渠道获得感知信息,丰富学生的审美感受。 

二、赏评环节 

在这里,笔者把美术教学中的赏析改为赏评,其目的是欣赏课要有意识地开展对美术作品的评论,也是美术课程标准所说的“评述”。尽管在创作课中的赏析环节也有理性的分析,但不可能也不必要进行细致的评论;而在欣赏课中,细致的评论就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评论的内容包括作者介绍、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和作品在美术史中的地位和价值,更重要的是对作品本身内容和形式的分析。当然,评论的深度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审美经验水平来确定。同时,评论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赏评中学生的审美实践活动应包括听、读、说等等。比如,在学生初步感受了白石老人精美作品的基础上,整理出白石老人的画作,让大家欣赏、分析、议论:“作品美在哪里?为什么那么惹人喜爱?”学生们可以分组讨论,教师以鼓励为主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大家纷纷发言,各抒己见。有的学生说,白石老人的画与真的一样,很好看,都是活生生的,充满着生命和生机。此时,教师应抓住机会加以点拨:这就是艺术家作品的动人之处,他把自然界中生物的形象同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和认识融为一体,抓住最能表现生命力的特征而删掉累赘的细节,把它的活力表现出来,这就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但又形神兼备”。就以虾来说吧,同学们都觉得像极了,虾体透明,似乎活泼地在水里游动、在跳跃,但是与真的虾相比较,可以看出,虾的头、颈、足等细部都经过了提炼和概括取舍,与真的虾不一样。白石老人通过长期的仔细观察,按着自己的审美规律,进行夸张取舍,画作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激发着人们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向往,并产生强烈的共鸣。在这一环节中,通过师生合作培养了学生的社会意识,并转变了教师为主体的传统观念,并在共同合作中发展了教学。 

三、表现环节 

本环节实践中,教师可以把一堂欣赏课的美术作品分成两组:一组是用于赏评,另一组是用于表现。在赏评环节中通过欣赏第一组作品,使学生获得一定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因为审美是美术实践活动的源泉,美术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文化教育。在表现环节,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表现,让学生在对第二组作品进行自由的感受和自由的赏评,鼓励个性发展。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力。个性发展唯一的目标是使个体活动自我满足、自我完成或自我实现,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勇于创新的精神和独立的分析思考能力。教师主要起组织、启发和引导的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使学生学会参与、学会选择、学会自主学习和发展。表现是一种应用,在应用中去复习、巩固前两个环节的学习所得;表现又是一种开发,启发学生依靠直觉感受、想象和灵感,通过自由的表现去开发学生的审美创造力和思维能力。表现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说、写,还可以是表现性地搞点小创作,让学生对范画作品的形式美特别是技法等形成更深刻的体验。为每个学生提供充分表现并获得成功的机会。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和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喜悦和获得参与活动的乐趣。写和作不必局限在课堂以内,而应该鼓励学生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寻找感兴趣的主题,围绕主题去拓展阅读、拓展欣赏、创新构思、创新技法等。这实际上就是美术课程标准所提倡的“研究性学习”。 

四、总结环节 

这里所说的总结不同于其他教学模式中的评价环节,其目的不在于比较学生学习成果的优劣,更在于让每个学生认真归纳、概括本课学会了一些什么。既要总结本堂课所欣赏的同类美术作品的共同艺术特征,又要总结所学习到的鉴赏知识,还有所获得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经验。总结不仅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还应该说和写。教师也可以借此机会向学生推荐好书、好的艺术节目等。让学生课外去欣赏、看展览、去继续延伸学习。 

总之,中学美术教育中应加强艺术欣赏,在美术欣赏教学要力求体现人文性、自主性、创造性,最终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美术教育在提高和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更好实现新美育中的新理念。 

 

参考文献 

[1]杨景芝.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