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二第一学期学习计划范文

大二第一学期学习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二第一学期学习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二第一学期学习计划

第1篇:大二第一学期学习计划范文

作为我院宣传部的成员,我们秉着“不断进步”的宗旨,在新的学期中,力求把我院宣传工作推向更高的台阶。在此,宣传部有以下计划:

一、  继续我院的特色宣传工作---每月一次的手抄报评比工作。本学期我们将放宽对主题的约束,让更多具特色创意的优秀作品展现出来。

二、  积极认真完成每月一次的校宣传评比工作,做到主题突出,色彩鲜明,同时广纳各方意见,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三、  注重各院系之间的宣传交流工作,互相沟通。

四、  积极配合我院团委内部其它部门的工作,以及我院学生会的工作,共同努力,全力以赴,为外院的发展写下光辉的一页。

大学第一学期学习计划,可以说是泡汤了,最后的结果让我很不满意,不管是生活,学习,思想,人际关系,工作等等,都让我的大一计划,前都给证明了,那种计划是不可行的,没有太大的实际操作行.

所以大一第二学期以来,我就想改变我以前的学习计划,让我在大一的的第二学期有所收获.

大一的第一学期是我的摸索阶段,第二学期是我的实施阶段,我要结合以前的学习经验来指定这学期的学习计划.

首先,我应该找一个合适的社坛,来锻炼自己,并且可以充实自己的生活.使自己过的好一点儿.

其次,我要在社会上寻找机会,找一些我能干的工作,来丰富自己的入社的能力.

第三,我要改变以前的交友方式,今年应该广交朋友.

第四,学习还是挺重要的,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

第五,不管今年有什么活动,我只要能参加的,尽量参加,若有适合我第二工作的话,我要好好的工作.

第六,生活勤俭节约,艰苦朴素.

第七,认真抓住每一次机会,让自己的能力尽量发挥.

第八,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要能舍得和放弃,不要太在意很多小事.

第九,努力的完成这个计划,看看自己的人生是否有自己主宰.

第十,活出自己的人格和尊严.

目      录

1. 前言 3

2. 目标 3

2.1. 总体目标 3

2.2. 达标指标目标 3

3. 工作安排计划 3

3.1. 日常工作 3

3.2. 非日常性工作 4

4. 学习机制 4

1. 前言

人,两手空空来到这个世界上,

最后也两手空空回归到大自然;

所以,人,无所求也!

快乐而健康的活着、追求着这才是人生的意义!

既然是这样就让我们

快乐的生活,

快乐的工作,

快乐的学习吧!

2. 目标

2.1. 总体目标

本着互助发展的精神,

争取最好的教学资源

形成良好的求知氛围

最大程度的获取知识

最高效的通过mba联考

最快乐的学习!

2.2. 达标指标目标

mba联考目标:

l 两年内所有的同学全部通过mba春季联考

l 第一年联考通过率达到60%

mba学分目标:

l 全班同学全体通过

3. 工作安排计划

3.1. 日常工作

l 定期和学校沟通,反映同学对于学校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l 做好讲义的整理和收集,以备提供给因故没有来上课的同学使用!

l 组织同学进行课程学分考试的准备工作,帮助每一个同学顺利获取学分;

l 组织同学进行mba联考的准备工作,帮助困难的同学尽早通过mba联考;

3.2. 非日常性工作

l 收集其他mba学校的教学模式,将优秀的教育方式提交给学校,争取最好的教学质量

l 组织高年级同学进行mba联考经验交流;

4. 学习机制

l 学习资料共享机制

学习资料共享机制是通过网上论坛等多种形式将每一位学员及班委会收集到的学习资料和相关资料共享,达到资源的共享和利用;

l 重点mba联考科目备考机制

重点mba联考科目备考机制,主要是针对不同的同学的情况,为同学提供难点科目的备考;比如:对于毕业时间较长的同学主要是英语和数学,而对于工作经历较少的同学则是管理。而对于具体的策略和方法,我们将组成重点科目备考小组制定具体的方案。

l 讲义(包括课件)收集整理机制(考勤制度)

第2篇:大二第一学期学习计划范文

大家好,我是理学院xxxx级应用化学1班的王兴兴,很荣幸有机会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谈谈我走过的大学,相对于在座的其他几位同学,如果是学习、工作、科技竞赛、实践、课余生活其中的某一方面来我做得都没有他们好,唯一觉得可以说的是我在这几个方面都有一定的收获与感悟,能够协调好自己的精力与时间,全面地发展。在这里我就谈谈在走过的路途中我是如何得到进步与提高的。

首先我提出几个问题,在刚进大学的时候,我们或多或少都会被问及这样的问题:第一个:到大学里来你是干什么的?现在作为大一的你们能否为这个问题给自己一个答案?能不能?第二:当我们知道或者意识到自己想做什么的时候,也就是有了方向,我们接下来怎么做?朝着朝阳一路狂奔,即使路边的野花有多么的漂亮也不去理会?是这样吗?最后:在你狂奔的路上问题也不少啊,哪天学习又紧,工作也迫在眉睫,朋友们也在这个时候想起你啦,你能不学习?能不工作?能不义气?不能啊,这时你该干嘛?很简单嘛——该干嘛干嘛。

问题完了,同学们在思考,我也在思考,思考我曾经遇到这类问题时我是怎么做的,现在该怎样和大家一起分享。

大一第一学期,我沉默了一学期,也就是什么也没做,没人知道会有我这个人存在,就像晒干了的茶叶,蜷缩着。下学期,开始把部分精力投放到工作上,在工作中找到乐趣,做任何事都不会觉得累和烦,踏踏实实地去完成每一件事,即使是一个小细节,也从不马虎,记得大二上一次,统计学生成绩,在EXCRL里面做,那时EXCRL不太熟练,只能慢慢来,一个一个输入,一个一个计算,计算一遍检查一遍,两个表格做到半夜很晚。不是因为第二天急需要表,而是在面对一件事情的时候,我有一种提前去完成的冲动,事情都不要等到截止了才匆匆忙忙地赶,结果错误百出。后面的工作中我组织了很多活动,期中包括运动会,晚会,各种学院比赛和竞赛等等,由于工作比较认真负责,也被评为学校的优秀学生干部。对于我这个过程也就像是茶叶泡在了水里,慢慢地舒展开来。

到了大二,生活开始丰富起来,学习课程不见少,实验每周做两门,在这期间我参加了挑战杯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奖没获多少,可我却是在这上面受益匪浅。我做挑战杯的时候,我和班上两个同学一组,每天除了上课就待在实验室,待了一个月的时间,那段时间中毒不少,数据每天测三四次,定时侧,每隔六个小时,一天测四次,那就是早晨6点,中午12点,下午6点,晚上12点,这样也可以避免和上课的冲突。有时候早晨起床校园里一个人都没有,连吃早餐的地方也没有,早餐一般是晚上准备好的面包,晚上回去寝室同学都睡下了,只能“偷偷地”洗漱然后爬上床躺下,躺下后再总结一下一天的实验,想想哪里有没有问题,有没有遗漏什么。做实验整个的思路得我们自己去想,还得和同学讨论交流,中间我们还因为一些实验细节,争吵过,有一次甚至差点放弃实验,当然最后实验是继续的,不仅如此我们之间消除矛盾,能更好地合作,关系也得到巩固。通过实验改变了我的许多观念,各方面能力也得到了训练。在后面的数模中,我是和其他学院我的两个好朋友一起做的,同样收获了不少。

对于学习,正如我上面问及的问题,到大学里来你是干什么的?用我们老师的语调来回答就是:你是学生,你的任务还是学习,对吧。只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你在学习上就算是成功了一半,剩下的一半就是你能否有计划高效率地学下去了,对于我自己,现在在每个月初我都会写下这个月的学习计划,然后对应分配到每周的计划,每一天也有一定的要求,不过综合各方面原因我是拿不了国家奖学金的,只能拿个国家励志。

课外生活中,刚进大学的时候,我给自己下了一个任务,每两周看一本书,什么书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定,问同学借、图书馆借、自己买的,我看书的兴趣也会在一段时间一段时间地改变,因此看书的种类也就比较多,包括经管类的,宗教、哲学、教育学、中外的文学和小说,还有一些名著。虽然是理工科男生,不过我一直都比较喜欢的还是哲学和文学。同学们在大学里有资源有时间就可以多看看书,最好少玩一会游戏,我电脑里是一个游戏也没有的,我认为那样是太浪费时间了,不过对于部分同学,可以适当去玩一会,但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

我的经历也就这样,希望亲爱的同学们能在自己的大学里回答好前面的几个问题,在以后的大学生活中走得自然、顺畅。这里我就冒昧地提出三点小建议:

首先,大学就是要使自己的大学生活大起来,生活得充实,丰富多彩,路边的野花该采还得采哈。

其次,有效地安排时间;有效运筹时间是一种可以学习的技能。善用时间的人往往有一些好习惯,例如拟定长短计划,以比较实际的观点安排自己的时间和计划,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有效地利用时间休息。

再次,切实定下重要计划完成的期限;把重要计划分成几部分。这样的好处是:1使事情变得比较容易处理;2每完成一小步,你就有成就感;3更容易跟踪自己的进度;4可以避免超之过急(在短时间内做完一大堆事情)或到最后一分钟才匆匆赶工。

然后,特别是作为我们学生一定要培养起团结合作的精神,一定要有集体荣誉感,在我看来一个即使个人再优秀,但是脱离了集体,他还是失败的。

第3篇:大二第一学期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本科教育;复合型人才;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1-0158-02

一、引言

现代科学技术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解决,更多取决于多个学科之间的协同攻关;同时,现代科技发展的另一个突出特征是在高度分化基础之上的高度融合,这种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日益强烈,越来越多的新兴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出现,原有学科间界限逐渐在淡化。而复合型人才则是通过特殊的教育模式培养出的拥有更宽厚理论基础和更广博知识面,掌握两门及以上学科的多种理论、知识以及技能,富有跨学科意识以及创新精神的人才,因为其广博的知识、扎实的基础以及在多个领域较强的适应性,已逐渐成为新时期人才需求的主流。高校必须适应时展的要求,加大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力度,积极推进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二、电子科技大学复合培养实验班的实践探索

为了更好地发挥多学科的优势,不断推动面向本科生的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迎合社会需求的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电子科技大学于2008年创办“管理-电子工程复合培养实验班”(以下简称“实验班”),目的主要是强化学生的前瞻、创新、广博以及领导的意识,使学生的知识、能力以及素质更加协调地发展,并具备到国内外一流大学不断深造的实力,为兼具信息技术专业素质和经济管理才能的复合型高层次领军人才成长奠定基础。实验班学生主要来源于当年报考工商管理类以及电子通信专业的考生,在其大一大二学年更多的是学习通识类课程、电子信息(大类)学科基础课程以及经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大三则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志向和兴趣选择在电子工程类专业或者工商管理类专业进行深入学习。实验班所有学生在学习期间强调综合素质的培养,这一培养理念贯穿于整个大学四年,目前主要采取的培养方式有以下几种:

1.设置导师,帮助学生规划人生。导师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学习导师,由具有博士学位或副教授以上技术职称的青年骨干教师担任。每8~10名学生配备一名,主要负责引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生涯的规划。第二类为职业导师,由知名企业老总和高管担任,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社会实践以及交流机会;第三类是心理导师,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态度,以愉悦的心态度过大学四年。

2.举办各类讲座,启迪学生智慧。不定期邀请技术专家、知名企业家开展信息技术前沿系列讲座以及人文素质系列讲座,学生通过近距离与这些杰出人士接触,开拓了眼界并提高了自身素质。

3.开展素质拓展训练,磨炼学生意志。安排学生在刚入学时就统一到校外拓展训练基地进行各种特殊活动,活动中结合一定的管理理念,通过设计一些新颖的游戏和互动,进行特别的团队精神、创新精神、领导能力、沟通协调以及意志力等方面的素质培养。

4.举办英语夏令营,提高学生英语交流能力。在大一结束后的暑期举办英语夏令营,聘请外籍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强化学生的英语交流和沟通能力。另外,在第二、三个暑假,筹办暑期校园活动,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研讨班,使学生多多触摸学科前沿及工程前沿。

5.设置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该计划从大三开始,学生根据其兴趣选择不同的教授及骨干教师科研团队,进行学术研究或者企业调研,接受研究训练,培养其科研兴趣。

6.鼓励社会实践,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在每个寒暑假都会开展各种企业实践,让学生在多个企业实习基地开展一定量的企业课题研究。另外,也通过电子工程学院和经济管理学院的老师联合组成一些课题组,从创意、技术可行性、项目申报、研发到最后推向市场,让学生在学的同时也参与实践,不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更好地实现两个专业的深度融合。

三、复合培养实验班的实践成效

1.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主动性、创新性和独立性意识较强。实验班学生入学不久就在老师的引导下就开始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涯,根据对自身的SWOT分析拟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并进行每月总结以及年度总结,辅导员、导师、学生三者在整个大学生涯规划中积极互动,不断修正和完善学生的生涯规划,使得学生一步步向规划目标靠近。学习目标的明确,也推动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尤其在课堂上时常表现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创新意识。

2.课堂学习和课外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实验班学生尽管入校时成绩并不高,但是第一学期半期和期终考试成绩就在全校名列前茅。并且,实验班学生在学生会、辩论队都非常活跃,获得了新生辩论赛的亚军,学生们还积极参加企业精英决策模拟、计算机设计大赛、英语竞赛等活动,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寒假开展的企业调研活动中,学生们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习收集、整理和分析材料,形成调查研究报告。总之,由于将综合素质培养理念贯穿于实验班整个培养过程,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

3.通过各种方式改进教学质量,使学生对课题的理解加深。通过采取教师讲授以及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尽可能缩短课堂教学时间,为学生创造条件参与教学。另外更是通过在教学中采用讨论式、启发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并邀请各届专业人士来校讲座和与学生面对面交流,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

四、总结与思考

复合型人才培养迎合着经济、科技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代表了高等教育改革的大趋势。不过,复合型人才培养没有固定模式,它应该因校制宜,不同类型、层次的高校其办学定位不同,人才培养模式也不尽相同。因此,不能盲目照搬其他高校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而应该依据培养人才这个总体目标,结合社会的实际需要以及自身条件,明确办学类型,努力培养出有自身特色的受社会欢迎的人才。例如,对于国家985以及211等重点高校,应侧重培养宽基础的人才,而对于各类专科院校则应更多地强调专业基础和技能训练。只有这样,才能扬长避短,真正实现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吴明新.浅谈高等学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90-92.

[2]徐体高.试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框架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3):144-145.

第4篇:大二第一学期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5-0047-02

近年来,研究生教育在规模和质量上都有了大规模提升。自2009年起,教育部决定扩大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来源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虽然和在职工程硕士一样,都授予了工程硕士学位,都强调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但是全日制专业型研究生是脱产攻读,具有毕业证和学位证双证,而不是单证。其生源来源于不具备大量现场工程经验的应届本科生。全日制专业型研究生和学术型研究生的区别在于:前者强调工程能力培养,要求具有一年以上的企业现场实习经历,其毕业要求可以是技术方案、调查报告等形式;而后者是以理论研究为培养目标,其毕业要求必须提交具有一定理论水平的毕业论文。

一、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

1.n程教学与学术型研究生相同,教学方法单一。大多数高校的全日制专业型学位研究生的课程教学体系来源于传统的学术型研究生[1],总学分基本一致,大多数课程名称相同,课程内容相同,授课教师相同,教学方式相同。因此,培养出来的专业型研究生和学术型研究生知识体系基本一致,没有达到国家要求的工程应用能力。同时,由于大多数学校的专业型研究生修业年限为两年,远少于学术型研究生的三年。专业型研究生在研一阶段主要学习各门理论课程,没有太多时间进行工程训练和实习,更没有机会离开学校专门在企业实习。研二第一学期的大多时间花在找工作上,由于没有实习经历,同时专业型研究生整体水平低于学术型研究生,其找工作花费的时间远远大于学术型研究生。现在的大多高校仍然采用毕业论文的形式,因此,大二上学期还要完成学位论文的大多数内容。

2.实践教学环节监控跟不上,实践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专业实习是专业型研究生工程能力培养的一个关键环节。由于专业型研究生在校时间较短,课程学习任务较重,需要找工作和完成毕业论文,因此很难真正在企业完成一年的专业实习,专业实习质量不能得到保证。虽然学校要求学生必须参加一年以上的实习,且要求提交实习报告,并进行相关评审和答辩,但是如何监督实习过程、考察实习效果仍然是个难点。

3.导师队伍需要加强。我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行的是“三段式”培养模式,采用的是校内外双导师制,校内导师主要对学生的课程学习、学术进行指导,校外导师对学生的实习实践进行指导,研究生学习分为三个阶段:课程学习阶段、实践训练阶段以及学位论文或报告阶段。学生在进入专业学习之前,首先会在校内导师的指导下制订课程学习计划,然后进入实践训练阶段,在校企联合培养基地实习,接受校外导师的相关实践指导。但是由于校外导师的责任心、知识水平、培养方式方法的不同,研究生的实践实习效果也截然不同,而校内导师由于无法对实践过程进行监控,对学生的实践报告只能随便打分做出评估。

4.评估标准和评估体系不完善。现有研究生评估标准和评估体系来源于学术型研究生,主要评价研究生学术能力而不是工程能力,毕业论文看中的是理论水平而不是工程复杂性,评价方式是论文评审,而不是培养过程评审,这样的评价体系很难适应专业型研究生,从国家到学校普遍缺少特定于专业型研究生的评价体系,这样,各培养单位只能采用原有的学术型研究生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因此,制定统一的专业型研究生评估标准和评估体系已成为专业型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个重大障碍。

二、全日制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1.优化培养方案,加强课程内容教学。培养方案要体现其专业性,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上突出实践性。在课程教学方面,以核心课程为主题,改革其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式教学[2]。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理论性与实践性课程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课堂教学方式要逐步过渡到以学生讨论为主要形式的模式,重视工程问题分析、工程方案研究、工程能力培养。完善教材和案例分析,鼓励导师和相关企业人员编写适合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材。

2.增强实践环节监控力度,加强实践基地建设。专业学位研究生要求具有现场工程问题的解决能力,能够将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工程问题解决之中。(1)培养单位应该制定管理制度和规定,增强学生专业实践环节的规范性,与企业导师加强业务合作和交流,强化企业导师教学能力培养,严格专业实习的日常管理、过程考核和成果验收,强化实习考核和成绩评定,把学生实践的日常表现,校内外导师评价,学校、企业管理部门日常考核评价,等等作为评分依据,激发学生参加专业实习的积极性[3]。(2)加强学生实践过程和成果考核,包括规定学生的实践时间、内容,根据实践内容书写实践工作日志、实践总结、专业实践考核登记表等。要对实践单位进行严格的筛选,在本行业重点企业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和人才供需合作关系[4]。

3.加强导师队伍建设。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指导能力的企业技术主管和高级技术人员担任校外导师。校内外联合在学校和企业设立校企实践基地,共同培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5]。(1)加强对校内导师培训,特别是对一些新导师实行岗前培训,引导学术型指导教师转型,以弥补全日制专业学位指导教师的不足。(2)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联系,选派一些学术型研究生指导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或者开展研究活动,提高校内导师的实践指导能力。(3)建立具有丰富经验的高层次人员兼职导师队伍,加强与企业开展横向课题研究,聘请大型企业、高新技术中的管理专家、技术专家或骨干作为校外导师。(4)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加大经费投入,制定激励政策,充分调动校外导师的积极性,加强校内外导师的联系与合作。

4.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研究生质量评价包括培养单位的培养质量评价、学位论文的评价及评优、毕业生的就业及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等。培养单位的质量评价主要包括:学术队伍、科学研究、教学与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研究生的学习条件、文化、体育、生活条件等。学术队伍指的是研究生师资队伍建设,应包括学术队伍的知识结构、专业技术职务结构等。教学与人才培养方面应该制订和实施科学合理、切实可行、体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特点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和实施具有较强前沿性、基础性和应用性的课程教学计划和课程建设计划。研究生的学习条件评价主要包括具有研究生培养需要的研究生工作室和较好条件的专业实验室、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社会实践基地等。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能力要求着重于工程能力考核,论文的具体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是专题研究、调查报告或者编写高质量的案例分析,进行论文评审和评价,可以促进专业型研究生质量的提升。就业及用人单位反馈,只有以社会需求和用人单位为导向,不断改进和完善管理措施和手段,才能不断提升培养质量[6]。

参考文献:

[1]于东红,杜希民,周燕来.从自我迷失到本性回归――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9,(12):49-51.

[2]熊玲,李忠.全日制专业学位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学位与研究,2010,(8):4-8.

[3]刘翔.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研究[D].湘潭大学硕士论文,2013.

[4]胡莹,杨雪.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与质量评价的思考[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2):66-70.

第5篇:大二第一学期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图书情报教育 教育改革 ischool

[分类号]G259

1 引言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纵深发展以及人力资源市场竞争、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剧,我国图书情报教育面临的挑战在不断积聚。近年来伴随高校院系调整、课程重组,图书情报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去向多元化的同时,却明显感觉专业教育与职业发展的分化、偏离,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降低,对专业课程的兴趣和满意度下降,没有形成显著的专业核心能力。学生对未来发展感到茫然,专业教师也不乏忧虑。如何应对挑战、改革创新,担负起为社会培养合格专业人才的历史使命,一直是我国图书情报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关注的热点。为此,有学者发起了让学科之树长青的教育讨论,有学者试图从社会对图书情报专业人才需求结构及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等角度探寻原因和对策。还有学者在研究国外图书馆界新的职业核心能力标准对专业教育改革的借鉴价值。2005年,美国兴起的“信息学院运动”(iSchool movement)也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作为长期投身图书情报教育的专业教师,笔者关注在轰动一时的iSchool品牌造势后,国外的教育同行做了哪些具体努力以推进专业教育的改革创新。经过近一年对北美图书情报院校的调研、考察及与国外同行的交流,笔者深感教育创新的根基源于科研创新,教育改革则直接体现在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方式的改变上。以下将从几个方面分析国外图书情报教育发展的新动向,期望归纳总结出值得我国图书情报教育改革所借鉴的经验。

2 培养目标的提升

图书情报学教育的改革源于信息技术、社会信息需求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等外部因素的驱动。近年来为了取得与现实信息环境的默契,满足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图书情报教育机构无论从名称和内容上都进行了许多改变。在图书情报学院更名潮的背后,更应关注其内容和实质的改变。其中培养目标的改变是具有根本性和指导意义的,因为培养目标的改变决定了课程结构、教学方式等其他教学方面的变革。通过调研北美各图书情报学院对办学目标、培养标准或毕业生专业能力等方面的描述,笔者发现尽管各家在表述上会有一些措辞的差异,但都表现出了图书情报教育培养目标的某种转变和提升,即着眼于专业知识、专业人才应用领域的拓展,发展提升专业核心能力。具体来说就是:从传统的面向图书情报机构培养工作人员过渡到面向更广泛领域和机构的信息管理培养信息专业人员(information professional),再发展到面向各类用户更高层次的管理水平、更多样的信息需求和更复杂的信息行为培养知识管理人员(knowledgeprofessional)。传统的培养目标面向图书情报机构的文献管理,专业核心能力围绕文献的采购、分类、编目、典藏、流通等文献信息管理与服务知识与技能展开。面向更广泛领域信息管理工作培养的信息专业人员,其专业核心能力则围绕更广泛类型信息的信息采集、信息分类、信息描述、信息组织、信息检索和利用、信息系统设计与评价等的知识与技能展开。而在信息管理的基础上走向知识管理的知识专业人员则更关注信息活动的主体及其信息行为,为满足各类机构或个人用户更多样、更高层次的信息获取及学习、运用、创造知识的需求,掌握知识组织、知识管理和知识传播的能力,在各类组织机构中发挥更大作用,保证组织的战略思考、规划、探索、创新、交流等活动得到全面、有效的信息支持。

应该指出,培养目标的提升为专业课程的改革及形成相应的课程体系提供了指导方针,而与之相配套的课程体系改革则是一个更为复杂艰巨的工程,只能以渐进的形式发展。

3 设立多种教育层次培养适用人才

为满足社会对信息管理人才的普遍需求和教育消费的多样化,北美图书情报教育的层次日益丰富。在提供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同时也提供本科学士学位教育、双学位(dual/double degree)、辅修课程(Mi-nor),还有各种专业证书、高级研修证书(Certificate ofAdvance Study,C.A.S.)、硕士后(post-master)课程等非学位教育。加拿大的Langara学院还配合加拿大图书馆协会(Canadian Library Association)对图书馆技术员(Library Technicians)的需求,专门开设了两年制图书馆与信息技术证书教育(相当于国内的高职或大专)。

笔者调研了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News&World Report)2009年图书情报院校排名中处于前十位的13所院校,其中有8所提供本科学位教育,这些本科项目面向信息产业领域中的多种职业和各行业领域的信息要求,培养内容涉及信息科学、信息系统与信息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服务。包括信息构建、数据库设计和开发、网络设计和实施以及网络支持、信息咨询等。有些院校还以辅修科目、双学位的形式向已有一定其他学科专业背景的学生提供此类课程。如2009年排名第一的北卡罗来纳大学图书情报学院的信息科学专业本科课程要求学生学习10门专业核心课外,还要在信息技术、信息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等领域修读一系列选修课。该院还面向其他专业的学生开设了信息系统设计与利用辅修课程(包含5门课程,该校已修完大二第一学期课程的学生都可以申请),帮助学生了解用于解决各领域信息问题的计算工具、网络、多媒体和各种电子信息资源等。雪城大学信息学院的信息管理与技术本科教育要求取得学士学位必须修满120学分,其中40学分在本学院学习,其余学分则从修读该校其他8所学院的本科课程中取得。信息学院约有10%的学生会选择该院与Whitman管理学院建立的双学位课程,既获得企业管理的知识,又拥有信息技术的系统培训。这使得他们不同于一般的管理学院或商学院学生,在人才市场上具备了一定竞争优势。该院设立的18学分辅修科目“全球企业技术(Global Enterprise Technology)”帮助学生了解怎样开发和管理全球企业的信息系统。由于目前银行、商业零售、娱乐、保险、医疗等行业的全球企业都依赖大规模的信息系统来开展业务,相关专业的学生可受惠于这一课程,将其与原有的专业背景相结合而发展未来的职业生涯。另一辅修项目“信息管理与技术”则面向更广泛专业的学生,传授信息、信息资源、信息通讯和信息技术相关知识,使学生在当前信息密集的工

作环境下有更多的职业选择。

许多院校还设立了高级研修证书(Certificate 0fAdvanced Study――C.A.S.)项目,其课程一般属于硕士研究生层次或硕士后培训,面向希望通过继续教育更新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在职人员,或在专业工作某一领域有深造愿望、想打造某种专业特长的在读学生。C.A.S.因各校提供的课程不同呈现了多样化的发展,如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图情学院提供的高级研修证书有:数字图书馆,图书馆和信息中心管理,专业图书馆服务(如儿童服务、政府信息、科学技术信息服务)等;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图情学院提供的高级研修证书项目有:管理与领导,博物馆研究,参考服务,网站设计、学校图书馆和青少年信息服务等。许多可通过网络学习的方式取得,有的还可以根据学员个人的专业发展兴趣设计个性化的修读计划。

4 精心设计课程体系

培养目标的实现要通过课程教学中的知识传授及应用实践才能得到落实。为打造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各图书情报学院精心设计了各具特色的课程体系。尽管各校学术渊源的差异或在培养目标上的不同侧重,导致了具体课程设置和课程体系的不同,但仍有一些共同特征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4.1 提高课程广度

配合培养目标的提升,各校的课程都在面向更广泛领域信息管理、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的方向上有所拓展。各校课程体系中基本都会有一门旨在引导学生专业入门的必修基础课。该课名称各异,如“Under-standing Information”或“Introduction to Information Stud-ies”,但都力图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在多样化信息环境中信息管理专业人员的不同角色,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才能来选择与发展不同的学习计划以达到相应的职业目标。课程广度的提高还体现在关注更广泛信息环境中的信息管理与技术问题,如:数字图书馆、电子商务、e-Learning、eGoverment等,还设立了信息政策、信息道德、信息管理中的法律问题等具有较新研究视野的课程。

4.2 加强课程深度

为形成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打造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各校将相近研究领域的教师组成研究教学团队,在核心专业方向上建设系列课程,以加强课程的深度。如:威斯康辛大学密尔沃基分校信息学院就由资深教授领衔成立了“信息组织研究组”和“信息检索研究组”,其目的就是合作开展研究计划、组织学术交流并推进课程建设。如信息检索研究组所涉及的领域有:信息行为,信息检索系统的人机交互,信息检索系统评价,信息检索系统设计,信息可视化和多媒体信息检索。各校致力于在传统信息管理知识基础上增加新技术的内容,以深化课程内容、强化某一项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如,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图书情报学院的“信息组织与知识描述”模块下就集中了20多门相关课程,除了传统的书目、索引、文摘、分类与叙词、数据库课程外,还增加了多项新技术课程,有:多媒体信息、信息构建、文档建模、元数据、本体、知识网络的可视化与导航、信息系统界面等。

4.3 实现课程的模块化及课程组织的灵活性

即在培养目标的指导下,基于对信息专业人员的职业能力分析及课程教学和管理功能分析,将课程内容按知识和能力的要求,编排为合理的课程模块。模块化课程体系的特点是:①每个模块相对独立,学完一个模块可以获得一项专业技能、知识或能力;②模块的内容依据专业能力需要确定,针对性、实用性强,比较深入;③模块之间以及模块课程之间可以灵活组合,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④课程模块可及时更新,以反映行业发展所产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系统。

如: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图书情报学院就将硕士学位研究生的所有专业课程组织成7个范畴模块,即:信息组织与知识描述,用户与信息资源利用,信息系统,历史、经济与政策,管理与评价,社会、团体与组织信息学,青少年文献与服务。每个模块都由10-20多门相关专业课程组成。模块化课程体系建立了一个“宽口径”的专业知识平台,每个模块对应打造某项专业技能。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个人兴趣及职业倾向,进行模块之间课程的选择和组合,以形成自己的学习计划。有较宽视角的学生可以广泛涉猎各模块中的课程,而对发展某项专业能力特别感兴趣的学生则可集中在一两个模块中深入学习相关课程。模块化课程体系保证了课程组织的灵活性,使学生学习的选择度更大,满足了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发展的要求,帮助学生在形成广泛知识基础的同时,也能发现更多新的、动态的职业路径和就业目标,培养出“一专多能”的专业人才。

5 以科研促进教学发展

科研是教学的后盾,是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北美图书情报学院在科研方面一个重要趋势是,拓宽研究视野,关注社会各领域的多元信息机会,与其他学科合作开展领域广泛的跨学科研究。研究范围从图书馆到信息科学与各学科交叉的各领域,不仅涉及信息组织、信息检索与利用、信息系统和人机交互的设计,也涉及对经济、社会和各类组织机构信息环境的分析研究,探讨利于信息社会和谐发展的政策、法律问题。还注重研究信息、技术与人的相互关系,以信息行为主体为中心探讨信息系统的优化等。可见,研究范围和角度已远远超越了传统图书情报学的范围,同时又充分发挥传统学科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特长,在更广阔的背景下探索信息管理、信息开发与利用、知识组织、知识管理与传播。

在美国信息科学与技术学会(ASIS&T)2009年会上,北卡罗来纳大学信息学院展示了其近年来的研究项目和成果。该校研究人员将研究视角置于当今世界各类信息查询与利用中的各种社会、组织和技术问题。许多跨学科项目所涉及研究领域的广泛和丰富性正切合了该届年会的主题:“蓬勃发展的多样性――多元化世界中的信息机会”(Thriving 0n Diversity-Informa-tion Opportunities in a Pluralistic World)。如:与国家癌症学会(NCI)合作的简化个人健康记录的研究项目,与该大学医务人员共同工作开发的紧急医疗文本处理软件系统等项目,都旨在探索有效输入病人医疗信息并易于后续者检索和阅读的方法,以改善民众的诊疗环境,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并支持长期的医学研究、公共卫生管理与监测等。该校信息与可视化实验室(IV-Lab)与遗传学、放射学、生物化学、生物工程等领域研究人员合作开发了医学图像的三维显示,可用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IVLab还开发了医学图像及信息交换的国际标准。该校交互设计实验室(IDL)承担的国家科学基金会项目GovStat则面向公众利用政府信息与服务的迫切要求,力求通过对政府信息的集成、开发创新性的用户界面,使公众能够更加便利地查找、获取

政府信息资源,更有效地利用政府信息服务。而元数据研究中心(MRC)则是致力于结合各领域的需求研发各种更有效的元数据,以支持搜索引擎改善检索效果、开发支持生物多样性和自然历史研究的数字图书馆,还将元数据研究成果应用到生物信息学、电子商务、信息安全等许多领域。

正是在广泛关注社会各领域的信息需求、发现各种信息工作机会,积极开展跨学科研究的合作中,信息管理专业人员的知识和技能得以充分展示;加上各领域对专门信息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于是各种跨学科的双学位教育项目(Dual/Coordinated Degree)应运而生。如密执安大学信息学院的双学位项目有:商业管理与信息(MBA/MSI)、法律与信息(JD/MSI)、医学与信息(MD/MSI)、公共政策与信息(MPP/MSI)、社会工作与信息等。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图书馆与信息学院的双学位项目有:法律与图书馆信息学、音乐与图书馆信息学。

6 重视开展实践性教学,加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为培养学生的综合专业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工作技能,各图书情报院校都非常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各种实习、实训课程等专业活动,使学生投入到真实的信息环境,接触到切实的信息需求,并在专业人员或教师的指导下,尝试探索解决现实信息问题的方案。各校开展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形式丰富多样,除了穿插于各专业课程中的调研、实验、实习外,还有各种课外学生社团活动或社会实践,更有与企业及其他社会机构相结合的专门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实训活动等。例如:

北卡罗来纳大学图情学院大力倡导其学生面向社区、结合专业特长开展技术开发和服务。该校学生积极运作筹款和藏书捐献,为当地无家可归者庇护中心建立了图书馆;开发的植物信息中心(Plant InformationCenter,PIC)网站收集了北卡和美国东南部375种植物的标本和相关信息,为中小学生探索自然、学习相关生物知识、识别植物品种提供服务。PIC已成为北卡植物园、当地中学和公共图书馆的合作伙伴。还与专业图书馆合作开发了北卡健康信息(NC Healthlnfo)网站,帮助居民查找当地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及各种疾病和康复中心的医疗条件、服务项目等。学生们还经常在本社区公共图书馆组织亲子阅读、社区阅读等活动。学院还与美国环境保护局(EPA)签署了多年的实习合同,每个学期EPA图书馆和国家环境健康科学学会图书馆会雇用该校的在读研究生作为实习生在图书馆各岗位轮岗工作,如:编目、联机检索、馆际互借、参考服务等,已有300多名学生参加过实习。其他合作过的实习机构有IBM、Cisco、SAS及GlaxoSmithK―iine等著名企业。

德雷赛尔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则通过带薪实习计划(Co-op)为学生提供了极有价值的专业实践机会。Co-op项目使学生有机会在财富500强中的微软、CIGNA和西门子等著名企业公司中工作,既获得了宝贵的专业工作经验,又可与业界人士和公司建立联系,为求职就业提供便利。信息学院学生所任职位涉及:局域网络工程、系统分析、数据分析、网站开发、用户界面设计与分析等许多方面,其平均6个月薪水为17 082美元,是该大学CO-OP项目中最高的。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信息学院重视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教学活动,为“专业体验计划(Profes-sional Experience Project,PEP)”等系列实践课规定了专门的学分和辅导制度。PEP课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基于真实的信息环境,做出学术严谨、有专业水平的项目。PEP项目可以是开展系统的分析和评估,系统建档、保存数字信息和记录,或评估一项馆藏或信息存储,建立和执行推广方案的成果。其成果可以是一个详细说明该项目的论文、网站、数据库、数据集、手册或社区服务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