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英语专业文学论文范文

英语专业文学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英语专业文学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英语专业文学论文

第1篇:英语专业文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电大开放教育英语专业教学

一、电大开放教育中英语专业学生的现状

随着英语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社会在职人员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选择了英语作为他们继续教育的专业。在电大开放教育的英语专业的学生中,包括了各个行业和领域的从业人员,既有外企和公司的职员,酒店,旅行社等服务业的从业人员,又有小学或幼儿园的老师。电大开放教育学生的构成特点决定了他们英语水平的参差不齐,这为英语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同时,由于电大学生大多数都是在工作之余学习的,他们承担着比脱产学生更大的体力和精神上的压力,所以能够坚持读完电大的全部课程需要很大的毅力。从目前的情况看,电大的学生尤其是英语专业的学生流失量比较大,很多英语专业的学生刚进电大的时候,热情饱满,雄心壮志,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一些学生就因为基础差或缺乏兴趣等原因半途而废了。因此,如何够提高电大开放教育学生学习英语的质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就成为每一位英语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从电大开放教育英语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障碍和困难分析入手。

二、电大开放教育中英语专业教学的囿限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自其成立以来不断发展取得了可喜的经验和成果。目前在电大系列教育中,英语专业的学生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英语专业教学也占有着重要的地位。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的英语专业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的障碍和困难。

1.学生基础普遍比较差

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良好的听说读写译的基础是非常重要的。英语专业课的教学也不应仅仅停留在语言教学得层面,应该在语言教学的基础上侧重语言所涉及的文化文学知识的讲解。这就要求英语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比较好的英语语言功底。但大多数电大学生的专业基础比较差,英语的综合能力比较弱,他们中的很多人入学时的英语水平还尚未达到一名高中毕业生的水平,更谈不上英语专业学生的要求了。这就为英语专业课教学的开展设置了极大的障碍,给英语教师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2.学习时间少而且分散

接受开放教育的学生,大多社会身份复杂。在家里,他们是支撑家庭经济的栋梁,上至照料父母,下至抚养儿女;在单位,他们可能是普通职员,也有可能是主任或经理;在电大,他们又是接受开放教育的学生。电大学生的这种多重身份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能像脱产学生那样有充足的时间来学习,同时他们也无法将全部的精力放在学业上,他们只能用一些零散的工作、生活空余时间进行学习。

3.缺少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良好的语言环境对于英语的学习至关重要,然而很多英语学习者缺乏这种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对于电大的学生来说这一问题更为突出。电大教学采用的是一种面授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大多数学员由于身兼数职,接触英语的机会大部分都是在课堂上,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也为电大开放教育的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4.没有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英语专业的学科特点决定了英语的学习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一个长期积累,坚持不懈,逐渐进步的过程。因此要想学好英语就必须制定长期的学习计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持之以恒坚持到底。然而对于电大英语专业学生来说,很多人在学习英语之初,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上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虎头蛇尾。这些都为他们学习英语设置了障碍。

三、提高电大开放教育学生英语学习质量的对策

1.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心理学家经过研究认为,兴趣可以增强记忆。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教育家布卢姆也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兴趣、乐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无趣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也更加迅速。”如果学生一旦对英语发生兴趣,就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会成为他们坚持不懈的强大动力。因此要想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质量,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1)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课堂教学的过程,不只是简单的机械的知识传授,它还是老师与学生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不要忽略了情感效应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只有师生配合默契,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教贵情深”,教学艺术的魅力在于感情,有了感情就会增加教学魅力。积极的情感交流,能促使课堂气氛和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因此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对于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质量至关重要。

(2)教学素材紧密联系现实生活

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要与时代紧密地结合,这样才能学以致用。然而教材复杂的选材和编写过程使得它难以跟上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这就要求老师在讲解教材的基础上,注意补充与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如文化习俗、风土人情、名人趣事、时事热点等丰富有趣的内容寓教学之中。当所学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时候,就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创建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语言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由语言输入到语言输出的不断循环的过程。然而现实中,学生没有良好的语言输入和输出环境。因此老师要鼓励学习者充分利用现代化外语学习资源和条件,努力建构自然与真实的语言环境,在这些环境中发掘丰富多彩的学习渠道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弥补语言环境的不足,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1)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英语资源

在当今这个科技进步,资讯发达的时代,英语学习的途径广泛,手段众多。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英文书刊,观看英文原声影像,收听英文广播等渠道,来增加语言的输入,信息的摄取。这些英语资源不但可以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语言水平,还可以增加人文知识,开拓视野。虽然学生对于这些英语资源并不陌生,然而在实际学习中这些资源并未得到充分利用。因此,老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得利用这些资源,使他们在一种轻松有趣的环境下学习语言,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

(2)合理有效地使用网络平台

网络的普及和使用,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外语学习资源和手段,为建构“自然与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提供了物质基础。在互联网上,学生不仅可以搜索到世界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体育等各方面的最新文字资料,还可以收听到优美动人的英语歌曲,世界名人的演讲等有声资料。互联网强烈的文字、图像和音响效果,可以更好地激发学习者的求知欲望,为英语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第2篇:英语专业文学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语言知识,更要提高其文化方面的素养。英语语言的学习离不开西方文化背景知识,因此提高学生的英美文化素养贯穿于英语学习的整个过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重视大学生英美文化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实现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从而适应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一、大学英语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英美文化素养

    大学英语是一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新的教学大纲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大学英语教学能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法、词汇知识,还要注重英美文化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从而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使大学英语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但是,传统的外语教学重视语言技能的传授却忽略了文化素养的培养。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所占比重较低,人们将大部分精力倾注在语言形式上,将课堂时间完全用在语音、语法和词汇等语言技能训练上。结果在实际交往中,学生很自然地将汉语使用习惯带人跨文化语境,常会因缺乏文化方面的知识而犯错误,轻则影响人与人之间的正常沟通,重则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越来越多的大学英语教师、专家、学者意识到文化教学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只学习语言材料,不了解文化背景,犹如只抓住了外壳而不领悟其精神,必须把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结合起来才能顺利地进行交际。林意新认为,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基础课,其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这里所指的综合应用能力不仅包括听、说、读、叮、译的能力,还包括社会文化能力和文化素养,即能够了解母语与目标语文化的差异。王永杰认为,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传授语法、词汇这样的语言知识,而且还要重视并加强英美文化知识的传授,从而使大学英语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张萍认为,加大英美文化教学力度是深化外语教学改革的内在要求。唐美莲从文化与语言的关系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学习英美文化对提高大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积极作用,阐述了大学生具备一定英美文化素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彭晓燕分析了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认为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英美文化教学能培养学生的文化差异意识,提高其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张舍茹阐述了大学英语的教学“应使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浑然一体,使从只注重培养语言素质和文学欣赏能力向培养文化素养过渡,使文化规则成为交际能力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的重要性,而后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因子的缺省,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补救办法,如专题介绍法,讨论法,媒介视听法,自主阅读法等。

    这些努力都对文化教学的改善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忽视或轻视文化教学的问题依然存在。

    二、培养大学生英美文化素养的作用

    笔者在多年的英语学习和教学实践中发现,培养大学生英美文化素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如下作用:

    (一)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

    英语语言本身是丰富多彩的,它生动、有趣、知识性强。由于我们的母语是汉语,所以我们学习与汉文化不同的英语时感到有不小的障碍。部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在学习过程中对英语产生了畏惧心理,但是,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讲解和巧妙运用,不仅可以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而且能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英语中有这样一句话:if i am late again, the boss will raise cain.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如果我再迟到,老板就把‘该隐’叫起来了”。“迟到”和“叫起该隐”有什么联系呢?原来,该隐是《圣经》中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的长子,亚伯的哥哥。由于耶和华看中了亚伯的贡物,而没有看中他的,该隐为此妒忌,杀害了弟弟亚伯。该隐是个性情狂暴、容易发怒的人。在英语中,cain成为devil魔鬼)的同义词,常用raisecain表示“大发脾气”。因此,上面这句话的含义是“如果我再迟到,老板就要大发雷霆了”。老师在讲解这个句子时,把相关的背景知识加以介绍,使学生增强理解的同时,课堂气氛也随之活跃,进而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讲到simile(比喻)这种修辞格时,老师可以告诉学生一些与禽兽、颜色有关的联想在中西方两种文化中往往有不相同甚至很大差别的现象。如:在中国古时代,人们把龙( dragon)和凤(phoenix )作为皇权的象征,龙是象征吉利的动物,所以汉语中有“望子成龙”一说,而西方人则认为龙是凶残肆虐的怪物,应予以消灭。再比如,“虎”在中国人眼里是百兽之王,汉语中许多带“虎”字的词语就体现了这一喻义,如:虎子、龙潭虎穴、虎踞龙盘等。但是在英语里,“虎”的地位却被“狮”所取代,众多词语如lion一heart(勇士),the 1i-on’ s share(最大或最好的份额)a lion in the way(拦路虎)等都说明了“狮”在英美等西方)、眼中的地位类似中国人眼中的“虎”。

    这些文化知识的讲解,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有利于提高授课效果。

    (二)开阔学生视野,扩大其知识面

    书本知识的获得固然必不可少,而包括文化背景知识在内的课外知识的介绍和了解也同样不可缺少。西方文化背景知识是培育英语语言环境的沃土。向学生适时、适度地引入西方文化背景知识能开阔其视野,扩大其知识面,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英语人才。

    英语在它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文学作品。《圣经》和莎士比亚戏剧是最杰出的代表,许多出自《圣经》和莎士比亚戏剧的成语和典故早已家喻户晓,如“wiseas solomon"(像所罗门一样地智慧过人)、" forceful as sam-son"(像参孙一样力气大)等。它们也是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外,英语又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语言。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英语又涌现出了许多新的词汇和表达,如cyberspace(网络空) , public price hearings(价格听证会)等,它们又形成了新的文化背景知识

    (三)加深语篇理解,提高阅读能力

    经过研究,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对文化背景知识在阅读中的作用已经取得了共识。读者阅读时可以运用已有的背景知识去理解语篇所传递的信息,如果对语篇所涉及的背景知识缺乏了解,就不能真正读懂英语语篇的内涵,从而导致理解困难,甚至产生误解。所以,在语篇教学前,教师除了要考虑学生的英语水平外,还要事先给他们提供理解语篇所需要的背景知识或提供提取这些背景知识的途径,扩大其知识面,引导他们准确地理解所读的语篇。

    例如,在中国文化中,“夏天”常常与酷署炎热联系在一起。而在莎士比亚的一首十四行诗中却有这样的诗句," 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 s day? thou art more lovelyand more temperate. "(我能不能拿夏天同你作比?你啊比夏天来得可爱,和煦。)“夏天”在中国文化和英国文化中所表达的意思竟是如此迥异,这是由于双方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造成的。中国位于亚洲大陆,属于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夏天最明显的特征便是娇阳似火,炎热难熬。而英国位于北温带,又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夏天明媚温和,令人惬意。有了这种背景知识,对莎翁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我们就不难理解了。

    (四)加深材料理解,提高听力水平

第3篇:英语专业文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专业英语课堂教学尊重式教学

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史宁中曾经在其“尊重的教育——新世纪的教育理念”中提出:新世纪的教育者要尊重教育规律,特别是尊重人才成长的规律,尊重受教育者,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除了教会必要的知识,必须培养学生具有“生活的勇气、向上的精神、创造的激情和社会责任感”。尊重的教育,如果落实到教育的执行者之一,大学专业英语教师的行动上,就是在课堂上进行“尊重的教学”。何为尊重的专业英语教学?

在很多人看来,专业英语课堂应该是:老师在前面用英语讲,学生在下面边听边记;老师把该讲的讲透,越祥越好;学生把该记的记住,越多越好。这种教学把教师假设为英语和专业的“知者”(knower),把他所知道的用英语表达的专业知识传给“无知”的学生。教学主要是通过“讲解”(explanation)加上偶尔教师的提问或学生的提问完成的。讲解过后,学生常常要做一些用英语表述的专业知识的练习,检验是否明白了被讲的一切。课堂上大部分时间是老师在说话。

不可否认,过去多数专业英语教师需要在课堂上的不同时点成为好的讲解者,但是现在,如果英语教师的教学生涯只由这种“教”的经历充斥着,那他真的有必要停下来思考,并问如下问题:“这是最有效的专业英语课堂教学方式吗?”

之所以有必要问这个问题,是因为这种课堂上教师的却是在“教”,可是究竟有多少由于老师的“教”而产生的“学”呢?很可能出现以下情况:老师在卖力地用英语教,但学生却没有从他那里学着什么,因为大多用英语表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在汉语的专业课本上存在;如果说学专业知识,学生会看懂汉语课本;如果说学专业英语,在这样的课堂上英语老师却没有给学生机会去学。因此,在教师是“讲解者”的课堂上,不知何时,很多努力要跟上讲解的学生,退了下来;另一些记录不知何意的笔记的学生,停下了笔;更多的人做起了白日梦;开始上课时的张张期待的面孔,有很多已经换成了静静的黑头顶。

这就是“不尊重的”专业英语课堂教学!首先,上课的老师忘记了:这是专业课,更是外语课。而语言是需要互动的。其次,作为教师,他不能替学生学习,只有他们自己才能为自己学习。第三,也是最要不得的,他把学生真的当成了“容器”,一味地在灌输。在他看来,他们只需被动地接纳,这便是最大的不尊重。何况处于被动地位容易产生疲劳,使人失去兴趣。

大多数人回忆自己的学生时代,最容易想起也最难以忘记的是重视你、鼓励你、欣赏你、尊重你、并以你为荣的老师。在他期待的目光中自己做了什么,出了什么成绩也记忆犹新!这就是“尊重的教学”带来的快乐和幸福。老师信任、器重学生的能力,并表示欣赏和欣慰。老师的尊重是学生最大的学习动力。

其实,根据JimScrivener的总结,学习过程常常需要五个步骤的循环:(1)做事(doingsomething);(2)回忆(recallingwhathappened);(3)反思(reflectingonthat);(4)得出结论(drawingconclusions);(5)运用结论准备继续做事(usingtheconclusionsforfurtherpracticalexperience)。因此,“教”不一定产生“学习”;前者会介入到人们学习得以产生的每个步骤中去,但学习的产生主要源于“做”,以及做了之后的反思、回忆等。

上述循环对专业英语教师的启示是:人们靠自己做而能学的更多,并不是靠灌输;要让学生们用英语多说、多讲、多做,因为学生都是聪明的、功能完好的正常人,他们会思考、联想、回忆、反思、并得出结论,而不仅仅是接受知识的容器。

在外语教学界,最近的研究越来越强调学生作为“完整的人”(wholeperson)的重要性。承认学生是完整的人就是对学生的尊重。完整的人对专业英语教师意味着:学生们来到课堂,不仅仅带来了笔和纸,还带来了许多看不见的东西:他们的需求、愿望、梦想,他们的生活经历、家庭背景,他们的人生记忆,他们的热情、期待,以及他们的愤怒、恐惧,等等,他们是完整的人。因此可以说,专业英语教师“教”的工作仅仅是产生专业学习和英语学习的一个小因素。课堂教学基本上是关于如何与完整的人打交道的工作。只注重把内容传输给学生是不够的。教师要真正地尊重学生,就要了解他们的心声,努力找出使学习真正发生的方法。这意味着过去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要发生改变:教师再也不是中心焦点,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们人人都参与学习活动,讲起来,做起来。这时的教师不仅仅是“知者”和“讲解者”,他更应该是学生个体需求、感觉和想法等等的“觉察者”,并且有能力使用恰当的教学组织程序及技巧,设计多样的、适合不同个体差异及需求的练习和课堂活动,创建人人都积极主动地参与自己的学习的课堂氛围。他有时又是向导,有时是参谋,有时是“信息源”。

美国心理学家CarlRogers曾指出三个最重要的、有助于创建有效学习环境的教师特点,它们是尊重(respect)、理解(empathy)和真实(authenticity)。其中的“理解”是指教师能想象学生的感觉,并且感同身受;“真实”是指教师作真实的自己,不虚伪、不假装、不貌似权威,作诚实的、有时甚至是脆弱的真人。仔细想想,这后两者的本质其实还是在讲“尊重”。当教师具有了尊重的品质,课堂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更加开诚坦白,充满信任,少了猜疑和胆怯、多了勇气和自信;教学气氛会更积极、更有朝气。学生会更勇敢地面对外语学习上的挑战,同时提高自尊(self-esteem)、增强自悟(self-understanding),继而逐渐地为自己的学习承担越来越多的责任,而不是认为那是别人的工作。

总而言之,“尊重”的英语教师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增强学生自信;了解学生的问题及所求;热情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幽默;真诚;平易近人,耐心,等等。在具体的课堂操作上,首先,要依据教学内容设计足够的课堂活动或任务让学生参与。活动可以包括个体活动、同桌活动、小组活动和全班活动。其次,在课堂活动的组织上,努力做到:创建和善、轻松的学习环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如果充满信任、肯定和支持,就会有更多的英语交流。超级秘书网:

参考文献:

[1]史宁中.“尊重的教育”——新世纪的教育理念.河北教育,2004,(5.)

第4篇:英语专业文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国贸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实践

随着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社会各方面对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等职业教育作为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贴近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促进我国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因此,如何发挥高职教育的作用,就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而外语既是教学媒体,同时又是教学内容,在国际贸易人才培养中更显示其重要性。

一、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自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对外贸易逐年增长。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后,对外贸易迎来了迅猛发展的黄金时期。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使得国际商务贸易类专业的人才的需求也迅速增温。国际贸易人才,尤其是既熟悉国际商贸规则,又能熟练运用英语进行国际商贸交流和商贸业务实践的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人才,在近年的国际商贸人才市场中,受到了普遍的欢迎,其需求量逐年上升。为了解决实用型国际贸易人才短缺的问题,近年来国内各高职院校纷纷开设了国际贸易专业,培养了一大批具有一定外语能力的商务型实用人才。

然而,由于我国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办学实践较短,处于创办阶段,还存在许多问题和需要完善的地方.尤其突出的是该专业英语教学,英语教学是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专业学生必须具有坚实的外语语言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而不少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基本是沿用本科学科体系结构,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职模式,培养目标多是以学习研究型为主,使用的是以学习研究为主的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国际贸易人才培养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因此,应尽快树立高职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在这一目标转变过程中,反思高职国贸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社会建构教育思想

出于探索如何将当代教育心理学的一些重要理论和思想应用于外语教学的愿望,英国应用语言学家M.威廉姆斯和教育心理学家R.布尔登共同研究并提出了社会建构主义模式。它以维果茨基的理论为基础,更强调社会文化对于学习的影响。在这种理论中学习者与社会的交互更加受到重视,学习不再是孤立存在的活动,而是学习者与环境、教师、其他学习者以及学习任务等的交互作用。社会建构主义教育思想对我们改变英语教学现状、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很有启发,特别是该理论强调语言教学的社会实践性,强调实践的情景性及交互性,并充分体现在教学中,给了我们极大的启示。

三、社会建构教育思想对国贸专业英语教学的启示

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课内,课外,实训基地,并突出情景性及交互性。

1.课堂教学中采用交互式教学,交互式教学法又称互动教学法或互动合作学习法,起源于2O世纪7O年代的美国,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简言之,交互式教学法就是以师生、生生互动为桥梁,使现代课堂教学的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几大要素之间形成立体的信息交流和传递网络,让学生主动在情景与对话中进行积极的知识构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和主动性、创造性,激活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各种素质和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交互式教学法改善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和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了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了学生良好的认知能力与人际关系的交往能力,实效显著,因此备受教育界的关注,成为当代教育的前沿理论和研究热点。

交互式教学法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为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师生之间良性互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作为参与者而非整体的控制者,以达到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目的。

交互式教学法中,互动是一种教学手段而非目的。如果仅以互动为标准,没有明确的教学目的与合理的教学安排,那么最终也会事与愿违。为此,该教学模式在实施中要遵循以下原则:

(1)是问题中心原则。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以疑为轴,解惑为线,互动合作地探究英语教材中的疑难点,寻求有效的解决途径。教师的作用主要是通过画龙点睛式的点拨方式给予指导,并给学生留出进一步思考的余地和创造的空间。(2)是开放性原则。即教学方法和手段公开,教学氛围宽松,使学生有可以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

(3)是实践性原则。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通过课堂教学实践,设置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英语情景,让学生练习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同时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在有外方人员参与的外事活动中,有效提高其口语和听力能力。

(4)是层次性原则。鉴于学生之间在知识、能力上存在的差异,教学要层次分明,依据学生不同素质选择不同目标与合作对象,做到分类施教,全员受益

2.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应充分发挥课外实践活动的优势。对于高职英语教学来说,课堂教学是基本的教学形式,起主导作用,但课外活动也不可忽视,它对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实际技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师通过课外指导,可以使课堂教学内容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深化。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如组织英语专题讲座、英语辩论赛、演讲赛、文艺演出、观看英文电影,成立英语角、英语俱乐部、英语协会、或英语兴趣小组,或让学生直接参加一些涉外实践活动,如接待外宾、观摩涉外业务洽谈、担任口头翻译等。课外活动的多样化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他们尝试自己能力的范围,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就业竞争力。

3.学校与相关外贸企业合作,加强学生的阶段性实习。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学生进行一定量的岗位阶段性实习,使得学生可以亲身感触工作环境.实践语言知识和工作要求。实习结束后.再鼓励学生回顾实习经历.反思实习过程中成功与不成功的具体实例,再充实到语言学习中。因为,这里具有最真实的实践活动的情景性及交互性,实习是职校生专业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实习期间获得的知识和能力会对今后的专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专业英语教师要在这一阶段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和培养。实习过程中让学生写实习日志,使学生把在实习岗位中的所思所感,在日常工作中的收获与不足,语言实践的困惑等一一记录。

4.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教师是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动手能力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保证。实践教学在国际贸易专业英语中的贯彻要求指导教师既具有英语专业理论水平,又要有较强的国际贸易经验,即必须具备“双师型”素质。没有高素质的双师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的任务和目标不可能完成。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教师“持证上岗”,要求进行国际贸易专业英语教学的老师具有相关职业资格证或实践合格证才能上岗,要其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实践的指导能力。同时,积极引进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充实到师资队伍中来。

四、小结

两年的国贸专业英语教学实践证明,这种在社会建构思想指导下的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是行之有效的,学生听、说、读、写、译等技能得到综合的锻炼,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明显提高。

虽然我们在国贸英语教学和管理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为了今后进一步完善教学大纲、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我们还须做更深入、更细致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黄瑞锋:论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实践能力的培养[J].中国市场,2008(14):117~118

[2]曹群英肖武云:从社会建构主义看《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1):222~223

[3]温江霖:论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商场现代化,2007(7):393~394

[4]许海兰:探析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中的特色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6(30):100~103

[5]林震:论实践教学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旅游英语教学中的渗透[J].职业时空,2006,2(8):70~70

[6]李淑荣:职校专业英语教学与实训相结合之我见[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3):56~57

[7]雷耘:高职英语教学在涉外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3(4):73~74

[8]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9]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是开放性原则。即教学方法和手段公开,教学氛围宽松,使学生有可以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

(3)是实践性原则。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通过课堂教学实践,设置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英语情景,让学生练习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同时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在有外方人员参与的外事活动中,有效提高其口语和听力能力。

(4)是层次性原则。鉴于学生之间在知识、能力上存在的差异,教学要层次分明,依据学生不同素质选择不同目标与合作对象,做到分类施教,全员受益

2.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应充分发挥课外实践活动的优势。对于高职英语教学来说,课堂教学是基本的教学形式,起主导作用,但课外活动也不可忽视,它对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实际技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师通过课外指导,可以使课堂教学内容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深化。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如组织英语专题讲座、英语辩论赛、演讲赛、文艺演出、观看英文电影,成立英语角、英语俱乐部、英语协会、或英语兴趣小组,或让学生直接参加一些涉外实践活动,如接待外宾、观摩涉外业务洽谈、担任口头翻译等。课外活动的多样化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他们尝试自己能力的范围,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就业竞争力。

3.学校与相关外贸企业合作,加强学生的阶段性实习。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学生进行一定量的岗位阶段性实习,使得学生可以亲身感触工作环境.实践语言知识和工作要求。实习结束后.再鼓励学生回顾实习经历.反思实习过程中成功与不成功的具体实例,再充实到语言学习中。因为,这里具有最真实的实践活动的情景性及交互性,实习是职校生专业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实习期间获得的知识和能力会对今后的专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专业英语教师要在这一阶段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和培养。实习过程中让学生写实习日志,使学生把在实习岗位中的所思所感,在日常工作中的收获与不足,语言实践的困惑等一一记录。

4.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教师是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动手能力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保证。实践教学在国际贸易专业英语中的贯彻要求指导教师既具有英语专业理论水平,又要有较强的国际贸易经验,即必须具备“双师型”素质。没有高素质的双师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的任务和目标不可能完成。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教师“持证上岗”,要求进行国际贸易专业英语教学的老师具有相关职业资格证或实践合格证才能上岗,要其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实践的指导能力。同时,积极引进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充实到师资队伍中来。

四、小结

两年的国贸专业英语教学实践证明,这种在社会建构思想指导下的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是行之有效的,学生听、说、读、写、译等技能得到综合的锻炼,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明显提高。

虽然我们在国贸英语教学和管理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为了今后进一步完善教学大纲、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我们还须做更深入、更细致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黄瑞锋:论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实践能力的培养[J].中国市场,2008(14):117~118

[2]曹群英肖武云:从社会建构主义看《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1):222~223

[3]温江霖:论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商场现代化,2007(7):393~394

[4]许海兰:探析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中的特色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6(30):100~103

[5]林震:论实践教学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旅游英语教学中的渗透[J].职业时空,2006,2(8):70~70

[6]李淑荣:职校专业英语教学与实训相结合之我见[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3):56~57

[7]雷耘:高职英语教学在涉外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3(4):73~74

第5篇:英语专业文学论文范文

(1)中美文化比较在阅读板块中的教学实践机制。这里笔者想起了在电影《中国合伙人》中的一句台词,大意是:为什么你们在阅读《中国日报(英文版)》时能理解文中的意思,但在阅读《纽约时报》时则有时很难读透文章的含义,这就是因为美国人的思维方式与我们不同。这里所谈及的美国人思维方式似乎与中美文化比较无关,实则不然,一国国民的思想方式深受其所在国家社会文化的影响,而思维方式的不同自然会在文章的写作中反映出来。因此,通过中美文化比较下的教学方式,将能使学生站在美国人的习惯视角下来阅读外文,这将极大地增强他们的阅读能力与阅读参与感。但这里也需要正视一个问题,我们教会学生站在美国人的习惯视角来看待美国人的问题,而不是改变学生的思维习惯与价值判断。这就意味着,在实施比较文化教学时应把握好其中的度,再说没有长时间在美国生活的经历也无法形成美国人式的思维方式。那么如何来把握好这个度呢?把握好这个度需要从比较文化元素的选择,以及对该元素的释放环节上下工夫。(2)中美文化比较在听说板块中的教学实践机制。不难理解,思维方式的不同也在中美各自的语言习惯上打上了烙印。如,中国人较为含蓄,而美国人则较为直率。从美国人口语所要表达的意思中还能发现,他们更习惯于直线思维和对数量参数的应用。这些语言表达习惯的形成,不仅与他们特有的移民文化不可分离,也深受到希腊哲学的影响。可见,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也需要使学生从总括层面来把握美国人的思维习惯,以及对特定事物的态度。当然,这些都离不开对中美文化比较知识的传递。与上文的价值取向一致,我们不要试图去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但是否需要应该建立起学生思维的转换模式呢?笔者认为,这将影响学生在听说能力训练上的实效性。遵循“习惯成自然”的观点,应在特定的情境下来帮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熟练掌握英语通常的表达习惯与交际形式。从以上阐述中可以发现,中美文化比较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白英美人士的思维习惯,从而提升在阅读和听说训练上的成绩。

2在大学英语专业知识中建构的途径

2.1明确该教学方式的应用范围面对现阶段成果颇丰的大学英语教改实践,需要明确中美文化比较在专业知识建构上的应用范围。本文主要从阅读和听说两个方面进行了主题讨论,其中也表明在这两个板块的教学中可以使用该教学方式。那么对于作文写作而言,是否也可以采取这种教学方式呢?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发现,理论上看是没有问题的,但在实践中感觉采取该方式有些多余,并可能增大学生在写作练习中的心理负担。因此,在写作训练范围还是以传统教学方式为宜。

2.2把握该教学方式的应用时段大学英语课程一般开设在大学一年级,且每周4课时。然而,大学生英语课程在许多高校中还扮演着提高学生英语过级率的重任。因此,中美文化比较下的专业知识建构也无可能贯穿于阅读和听说训练始终。因此,需要把握好该教学方式的应用时段。笔者建议,教师可以根据特定知识点进行发挥,如引导学生阅读美国人写的文章,可以事前向学生就两国文化所导致的思维方式的不同进行介绍,从而告诉学生在阅读时要紧扣文章逻辑而不要过分自我发挥。

2.3重视该教学方式的课前准备建立在中美文化比较下的专业知识建构,依赖于教师自身的文学修养,以及对大量材料的查阅。前面也已提到,美国人的思维方式深受移民文化和西方哲学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课程准备阶段就应按照“美国社会文化特征——美国人的思维特点——美国人的行为偏好”的内在逻辑来进行资料准备。受到教学课时的限制,教师在阐发这些知识时应以提升学生的兴趣和点拨学生的认识为基础。总之,努力改变现阶段在教学中枯燥、乏味的局面。

2.4构建该教学方式的控制机制为了更好地实施这种教学方式,我们还需要构建起该教学方式的控制机制。控制机制的内容包括:依托教学团队来不断深化对比较文化教学的认识;将学生的主观评价纳入到控制机制中来,具体来听听学生对该教学方式的体会。由此可见,借助中美文化比较下的专业知识建构模式,将能丰富学生的视野和拓展他们的英语专业能力。

3实证讨论

秦建华在《中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初步调查(英文)》中对来自中国5所高校的216名英语专业,以及354名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能力进行了测试,其实验结果表明,中国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大学生都缺乏足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秦建华,2005)。《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实证性研究》对266名中国非英语专业和30名英语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和SPSS数据分析。其实验数据显示,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和在跨文化交流中采取恰当的行为的能力都很低(王莹,2007)。因此,教师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着手进行课前准备:(1)对中美文化中哲学内涵的专递。哲学作为上层建筑将影响着一国的文化特质的形成和走向,因此首先需要从中美不同的哲学内涵入手进行文化知识传递。之所以英美人具有理性思维和实证推理的优势和习惯,这深深受到希腊哲学的影响。可见,教师可以就希腊哲学所蕴含的理性思维和实证推理元素进行提炼,并从总括层面来传递给学生。(2)对中美文化中民族特性的传递。为何英美人具有直线思维的特质,并反映在阅读材料上具有“是什么就是什么”的特征,这与国人的喜欢绕圈子不同。其原因就在于他们在特定的哲学意识下,所逐渐形成的民族特性。如,在日常交往中的原则性极强,并尊重制度安排。由此,使学生明白这一点将有助于他们在涉外岗位上,能适应英美人士的行为习惯,而不至于陷入中国人臆断的尴尬之中。(3)对中美文化中价值观念的传递。价值观念的不同也充分体现在中美文化的差异中,而美国人的价值观念又受到移民文化的深刻影响。众所周知,移民文化所推崇的竞争、自由、平等,深深影响着美国社会,并植入到了每一位美国人的意识形态中,这就使“自信”、“创新”、“冒险”的特质植根于美国人的行为习惯里。在语言逻辑上则表现在,如面对需要冒险的事宜,国人常常从消极的一面进行表达,而美国人则从积极的一面进行表达。

4小结

第6篇:英语专业文学论文范文

(一)反复练习,增强学生记忆

词汇很难记住,许多学生为此而烦恼。重复记忆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重复记忆法,是把所记忆的内容连续重复或间隔一定时间后再重复学习一次,经过多次重复,实现永久记忆的方法。教师可运用重复记忆法,指导学生记忆。在教学过程中,不要强求学生记住课文中出现的所有专业词汇,而是要针对中职学生的实际需求有重点地进行教学。中职学生的就业岗位大都在外资、合资企业的生产一线,需要运用掌握的都是一些基本的、常见的专业词汇,如electricity(电)、resistor(电阻)、voltage(电压)、current(电流)、integratedcircuit(IC集成电路)、diode(二极管)等,对于这些出现频率高、常见常用的单词必须重复地强化记忆。教师在授课中,可运用重复记忆的方法,注意在课前复习和作业两个环节中体现学过的知识点,通过反复提问、测验、竞赛等方式增强学生记忆。这种反复练习的基本方法,看似机械呆板,但是对于学习缺乏主动性的中职学生来说,却是效果显著。同时,在学习专业英语的过程中,因为内容与专业紧密相联,又巩固了专业知识。

(二)改变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过多重复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影响学生的积极性。为了避免这种问题,教师可以调整、改变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制作教学卡片,加强教学内容的形象化表现,让学生在通过大量的图示和专业情境中感知、模仿、体验、学习英语单词和句子。以circuit(电路)为例,卡片的一面为英语单词,另一面绘有简单的电路图,而电路图可以绘制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两种。这样,学生在学习该单词时,可以对照卡片,而且在后面课程中学习到seriescircuit(串联电路)、parallelcircui(并联电路)时,还可以再次使用该卡片。这种简单、直观,甚至看似低级的教学方式,却非常适合英语基础薄弱、注意力不太集中的中职学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如果能充分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效果将更加显著。在多媒体课件中,我们可以加入丰富的图片,以及各种常见的元器件、电路图,还可以将所学单词配以标准的发音,将枯燥的单词记忆立体化、形象化,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缩短学生的记忆时间,强化学生的记忆程度。

二、专业英语文章的理解和翻译

(一)专业英语文章的理解

要想对专业英语文章进行迅速和准确的理解,就要求学生既对英语语法知识有一定的掌握,还要具有一定的专业背景知识。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地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专业背景知识进行介绍。如讲解课文DiodesandDiodeCircuit(二极管和二极管电路)时,首先可以和学生一起回顾二极管的构造、特性、种类,以及在电路中的作用,并介绍几种简单的二极管电路。通过这些内容的介绍,学生既可以回顾复习所学过的专业知识,又能尽快理解专业英语课文,提高学生职业英语的水平。

第7篇:英语专业文学论文范文

(一)课程设置

全英语教学不能追求一蹴而就,高校在实行全英语教学前,应认真系统地研究国内外相关专业的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结合高校的师资水平、学生接受能力,应在课程体系中首先设置双语教学,然后慢慢过渡到全英语教学。同时,在授课过程中英对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及时听取学生对全英语教学的学习体会和改进意见,定期修改课程设置。

(二)考核体系

全英语教学是手段,教学内容的实施要围绕开展全英教学的目的进行考核,而非绝对意义上的,课堂不能出现中文等形式主义。对于学生而言,缺乏激励机制,在全学分制体系下,学生选全英授课方式和中文授课方式的学分一样,而全英课程学习却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甚至成绩更低,而学校的奖学金制度、出国申请等都和绩点挂钩,降低了学生选全英课程的积极性。

(三)教师方面

授课方式单一。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授课教师以板书、PPT等全堂讲解为主,但是对于难度较大的全英语课程而言,如果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即使教师有扎实的英语功底,深厚的专业知识水平,缺乏学生的积极、主动有效参与仍然难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师资力量薄弱。专业课程全英语教学对授课教师的要求很高,不仅要求他们精通专业知识,而且要能用准确、流利的英语讲解专业知识、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缺乏同时精通专业和英语的教师,年轻教师英语水平较高,相对缺乏教学经验;而资深老教师拥有丰富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但英语水平却相对不高。

(四)学生方面

学生的英语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全英语教学的授课效果,英语水平欠缺阻碍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难度较高的专业课程全英语教学,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离不开学生的积极配合与互动,学生的求学态度很关键。而目前针对整个班级的全英语教学,肯定无法满足班上所有学生的要求,这是全英课程体系建设中遇到的关键问题。

二、高校专业课程全英语教学的建议

(一)学校方面

1.课程设置。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语言基础,在双语教学的推进工作中英循序渐进,逐步增加英文授课的比重。针对目前全英教学课程效果差的现状采取解决方案。由于学生英语水平有差异,对于全部学生采用全英教学的大班制,效果往往较差,但在同样学分要求下,没有学分和成绩上的激励,学生往往不愿意选择难度大,考试成绩偏低的全英语专业课程,建议修满3门以上全英语专业课程的同学可抵补专业英语课程的学分。

2.师资队伍建设。在推行双语教学的进程中,首先要加强师资的培养,要求英语口语水平较高,具备扎实的金融学知识、熟悉金融市场运作并且具备一定授课经验的专任教师担任教学工作,这是双语教学工作推进的关键。针对任课教师英语口语水平是决定全英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促进全英课程体系的建设,建议学校应适当增加任课教师外出交流的机会,通过到英语母语国家进行学习、访问、交流提高英语表达能力和专业素养。目前,我校已经走在了前列,除了国家基金委提过的国外访问学者交流项目外,我校还受到上海市教委的大力支持,有不少专业教师已经得到资助并获得国外交流机会,除此之外,我校每年还提供很多到美国、瑞典、加拿大等地专业课程学习的机会,大大的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提高了英语教学的能力。

3.提供答疑交流平台。在全英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无论任课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通常,任课教师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查阅资料、备课,较中文授课的备课时间也会增加3~5倍,而且教师也希望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可能的内容和难度,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面临很多问题和困扰,提供交流平台在师生沟通、互动过程中非常必要。目前,我校在上海市教委的支持下,已经开展定期坐班答疑制度,且教学团队建设平台已经建好,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通过平台,随时可以与任课教师保持沟通,互动,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真正体现了教师的“解惑”职能。

(二)授课教师方面

1.积极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任课教师要跟踪学科发展的前沿问题,多读相关的外文专著、学术论文,保持知识结构的新鲜性;同时还要与金融实际结合,做一个懂理论又懂实践的全方位发展的教师。

2.改善原有的教学模式:建议采用小班教学或小组为单位的教学,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让学员获得阐述和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二是小组讨论增进了学员间的了解;三是小组讨论会促进小组成员的观点相互补充,从而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情况下,提高教学效果。可尝试下面两种教学方式:①启发式教学,通过设置有趣的问题、生动的案例和组织课题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引导学生多发言,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②问题导向教学,对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培养均有促进作用。教师要尽可能低位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的机会,给学生造就一种主动探索、不怕失败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学生方面

1.科学安排选课内容。随着全学分课程在各大院校逐步实施,学生可以相对自由地选择任课教师、上课时间等,在选全英语专业课程时,学生应该清楚自己的英语水平和专业能力,建议大二和大三上学期选择双语类教学课程,大三下学期开始选择全英语专业课程,逐步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

第8篇:英语专业文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教师专业理论素养 中学语文教学 影响

六所国家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为中文系师范生开设文学批评、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等一系列专业课程。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储备在学习专业课程中逐步形成,成为进行教学活动的必备基础。中学语文教学所需要的文学专业知识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更注重语文教育的普适性,因而与高校中文师范生接受的文学专业知识有较大不同。对比高校中文系师范生所用教材与人教版中学课本,发现教师专业理论知识的文学常识、文体特征的部分和文学形态部分对中学语文教学影响深浅不一。

一.文学常识和文体特征部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效性突出

不同于美国语文以历史线索收录文章入中学教材的模式,中国使用最广泛的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打破历史发展线索,以不同的文学体裁为划分标准,形成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不同类型的单元。下面主要以戏剧为例,具体说明文学理论中文体特征部分与中学教学的联系。

(一)文体特征的理论知识渗透在课后习题的设置中

人教版中学语文课本必修第四册第一单元为戏剧单元。在中学必修课本中,戏剧收录戏剧篇目较少,只有三篇文章。但其涉及的知识点相对其他文体更为集中。对戏剧单元内部规律的研究,能够清晰地展现中学语文教学的戏剧部分是如何与大学中文专业知识产生联系。

依据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文学理论导引》的观点,戏剧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戏剧冲突,与小说相比,戏剧受舞台时空限制,矛盾冲突相对集中,不同于小说有条件在漫长的篇幅里展现一个缓慢发展的矛盾冲突。戏剧区别于其他叙事文体的特征在剧本中主要体现为戏剧冲突。按戏剧冲突的特征,戏剧可分为三种形态:悲剧、喜剧和正剧。悲剧的震撼力相对更强,具有较强的戏剧效果。悲剧出现在中学教学中,更有利于学生对戏剧的感知。中学戏剧单元三篇文章《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均属于悲剧形式。其中,《窦娥冤》更侧重以窦娥的不幸来展现悲剧的构成要素。

《窦娥冤》课后习题一要求“探讨本剧震撼人心的悲剧效果”,并给出三个提示。其一为“窦娥的不幸命运”,窦娥遭遇的不幸对应的正是悲剧理论中“悲剧主人公遭遇灾难性事件”[1]一条。其二为“窦娥的美好品质和她含冤被斩之间形成对比”,窦娥的经历对应的恰是悲剧理论中“代表善和美的主人公,受恶势力压倒,在斗争中付出重大代价”一条。其三为“窦娥强烈的抗争精神”,这与悲剧理论中“代表善和美的主人公虽然遭遇不幸,但其执着的追求和斗争的激情展示了美的理想”一条对应。三条提示层层推进,由悲剧突出特征的灾难事件到悲剧中心的冲突,矛盾双方力量的对抗以及正义一方的失败,最后到悲剧意义的升华,在悲剧中体现的正义一方具有的抗争精神和美好品质给我们的触动,形成对悲剧构成要素的系统阐释框架,将文学理论中悲剧的理论阐释以对具体的文学作品分析的形式显示出来,形成一系列贴合《窦娥冤》文本的具体问题。

通过窦娥作为正义的一方与恶势力张驴儿一方的矛盾冲突使学生对戏剧冲突大致了解,初步展示戏剧冲突的一种形态。在接下来的篇目《雷雨》中,进一步介绍文学理论中戏剧冲突的特点。一是“矛盾冲突的性质具有内在的特点”。其一戏剧冲突源于意志冲突,一种行动激起内心活动。矛盾冲突性质内在的特点反映在《雷雨》课后习题一“在鲁侍萍讲述往事的过程中,周朴园经历了怎么样的心理变化”。其二戏剧冲突源于人物内在矛盾导致了事件的发生的外在的动作。对应在课后习题一的第二问“周朴园是怎样看鲁侍萍突然出现在面前这件事的?他先后做出了怎样反应?”二是“矛盾冲突的性质具有必然的特点”,“冲突原因在于人物性格、命运和利益之间的特点”。这与第三问“从和鲁大海的激烈冲突中,可以看出周朴园哪些性格特征”相联系。通过课后习题的前三个问题对文学理论中戏剧冲突的特点的两个方面进行阐释。学生分析矛盾冲突中周朴园心理、行为和性格三个方面,可以初步感知戏剧冲突内在性和必然性的特点。

戏剧单元三篇课文的课后习题设置的表层结构是学生能通过问题进一步理解各文本内容。而其深层结构是让学生感知作为戏剧这种文学体裁的主要特征的戏剧冲突。分别以《窦娥冤》反映戏剧冲突的构成要素,以《雷雨》反映矛盾冲突内在的、必然的两个主要特点,又进一步用《哈姆莱特》再次强调矛盾冲突必然性的特点。同时介绍人物之间矛盾关系是构成戏剧冲突的重要条件。从《窦娥冤》到《雷雨》《哈姆莱特》,戏剧矛盾由简单的善恶双方的冲突发展到多种矛盾冲突,多个人物的矛盾冲突相互交织。矛盾冲突也由双方的意志对抗:窦娥和张驴儿善恶双方的对抗,到注重人的内心矛盾。这一深层结构对应文学理论的剧本理论的阐释。

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文学理论导引》在详细阐述戏剧冲突后,又设置一节戏剧语言的内容。其中重点阐述人物语言的特点。“人物语言是表演的基本手段,”是剧本这一文学体裁主要的叙事方式,具有个性化的特点,并富有潜台词。

中学课本戏剧单元,《窦娥冤》主要关注人物语言个性化的特点。“语言的个性化是指人物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气质、职业、经历、性格和所处的特定情境。”[1]尤其是语言符合人物身份和性格的观点[2],在《窦娥冤》的课后习题二中清楚点明:“关汉卿剧作中人物语言朴素而富于表现力,不管是唱词还是道白,都很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中学生通过一系列对人物语言的分析,能够体会到语言符合人物身份和性格的特点。在第二篇《雷雨》中,侧重关注人物语言具有丰富潜台词的特点。其课后习题二设为“戏剧人物的语言往往有潜台词。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体会人物语言内涵的丰富性。”鲁侍萍对周萍说:“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体现鲁侍萍对自己多年未见的儿子周萍的复杂感情,既本能地关爱他而不能认他,又无奈不满于他的恶行[3]。对该题四个句子的分析,学生能够感受到戏剧里人物语言丰富的潜台词。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调查法,探究中学语文教学内容与高等师范院校语文教师专业理论知识的差异,证明语文教师专业理论知识对中学语文教学具有直接影响。其中文学常识和文体特征部分对中学语文教学影响较大,因此,高校中文系师范生应重点掌握文学常识和文体特征部分。

关键词:教师专业理论素养 中学语文教学 影响

六所国家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为中文系师范生开设文学批评、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等一系列专业课程。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储备在学习专业课程中逐步形成,成为进行教学活动的必备基础。中学语文教学所需要的文学专业知识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更注重语文教育的普适性,因而与高校中文师范生接受的文学专业知识有较大不同。对比高校中文系师范生所用教材与人教版中学课本,发现教师专业理论知识的文学常识、文体特征的部分和文学形态部分对中学语文教学影响深浅不一。

一.文学常识和文体特征部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效性突出

不同于美国语文以历史线索收录文章入中学教材的模式,中国使用最广泛的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打破历史发展线索,以不同的文学体裁为划分标准,形成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不同类型的单元。下面主要以戏剧为例,具体说明文学理论中文体特征部分与中学教学的联系。

(一)文体特征的理论知识渗透在课后习题的设置中

人教版中学语文课本必修第四册第一单元为戏剧单元。在中学必修课本中,戏剧收录戏剧篇目较少,只有三篇文章。但其涉及的知识点相对其他文体更为集中。对戏剧单元内部规律的研究,能够清晰地展现中学语文教学的戏剧部分是如何与大学中文专业知识产生联系。

依据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文学理论导引》的观点,戏剧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戏剧冲突,与小说相比,戏剧受舞台时空限制,矛盾冲突相对集中,不同于小说有条件在漫长的篇幅里展现一个缓慢发展的矛盾冲突。戏剧区别于其他叙事文体的特征在剧本中主要体现为戏剧冲突。按戏剧冲突的特征,戏剧可分为三种形态:悲剧、喜剧和正剧。悲剧的震撼力相对更强,具有较强的戏剧效果。悲剧出现在中学教学中,更有利于学生对戏剧的感知。中学戏剧单元三篇文章《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均属于悲剧形式。其中,《窦娥冤》更侧重以窦娥的不幸来展现悲剧的构成要素。

《窦娥冤》课后习题一要求“探讨本剧震撼人心的悲剧效果”,并给出三个提示。其一为“窦娥的不幸命运”,窦娥遭遇的不幸对应的正是悲剧理论中“悲剧主人公遭遇灾难性事件”[1]一条。其二为“窦娥的美好品质和她含冤被斩之间形成对比”,窦娥的经历对应的恰是悲剧理论中“代表善和美的主人公,受恶势力压倒,在斗争中付出重大代价”一条。其三为“窦娥强烈的抗争精神”,这与悲剧理论中“代表善和美的主人公虽然遭遇不幸,但其执着的追求和斗争的激情展示了美的理想”一条对应。三条提示层层推进,由悲剧突出特征的灾难事件到悲剧中心的冲突,矛盾双方力量的对抗以及正义一方的失败,最后到悲剧意义的升华,在悲剧中体现的正义一方具有的抗争精神和美好品质给我们的触动,形成对悲剧构成要素的系统阐释框架,将文学理论中悲剧的理论阐释以对具体的文学作品分析的形式显示出来,形成一系列贴合《窦娥冤》文本的具体问题。

通过窦娥作为正义的一方与恶势力张驴儿一方的矛盾冲突使学生对戏剧冲突大致了解,初步展示戏剧冲突的一种形态。在接下来的篇目《雷雨》中,进一步介绍文学理论中戏剧冲突的特点。一是“矛盾冲突的性质具有内在的特点”。其一戏剧冲突源于意志冲突,一种行动激起内心活动。矛盾冲突性质内在的特点反映在《雷雨》课后习题一“在鲁侍萍讲述往事的过程中,周朴园经历了怎么样的心理变化”。其二戏剧冲突源于人物内在矛盾导致了事件的发生的外在的动作。对应在课后习题一的第二问“周朴园是怎样看鲁侍萍突然出现在面前这件事的?他先后做出了怎样反应?”二是“矛盾冲突的性质具有必然的特点”,“冲突原因在于人物性格、命运和利益之间的特点”。这与第三问“从和鲁大海的激烈冲突中,可以看出周朴园哪些性格特征”相联系。通过课后习题的前三个问题对文学理论中戏剧冲突的特点的两个方面进行阐释。学生分析矛盾冲突中周朴园心理、行为和性格三个方面,可以初步感知戏剧冲突内在性和必然性的特点。

戏剧单元三篇课文的课后习题设置的表层结构是学生能通过问题进一步理解各文本内容。而其深层结构是让学生感知作为戏剧这种文学体裁的主要特征的戏剧冲突。分别以《窦娥冤》反映戏剧冲突的构成要素,以《雷雨》反映矛盾冲突内在的、必然的两个主要特点,又进一步用《哈姆莱特》再次强调矛盾冲突必然性的特点。同时介绍人物之间矛盾关系是构成戏剧冲突的重要条件。从《窦娥冤》到《雷雨》《哈姆莱特》,戏剧矛盾由简单的善恶双方的冲突发展到多种矛盾冲突,多个人物的矛盾冲突相互交织。矛盾冲突也由双方的意志对抗:窦娥和张驴儿善恶双方的对抗,到注重人的内心矛盾。这一深层结构对应文学理论的剧本理论的阐释。

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文学理论导引》在详细阐述戏剧冲突后,又设置一节戏剧语言的内容。其中重点阐述人物语言的特点。“人物语言是表演的基本手段,”是剧本这一文学体裁主要的叙事方式,具有个性化的特点,并富有潜台词。

中学课本戏剧单元,《窦娥冤》主要关注人物语言个性化的特点。“语言的个性化是指人物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气质、职业、经历、性格和所处的特定情境。”[1]尤其是语言符合人物身份和性格的观点[2],在《窦娥冤》的课后习题二中清楚点明:“关汉卿剧作中人物语言朴素而富于表现力,不管是唱词还是道白,都很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中学生通过一系列对人物语言的分析,能够体会到语言符合人物身份和性格的特点。在第二篇《雷雨》中,侧重关注人物语言具有丰富潜台词的特点。其课后习题二设为“戏剧人物的语言往往有潜台词。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体会人物语言内涵的丰富性。”鲁侍萍对周萍说:“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体现鲁侍萍对自己多年未见的儿子周萍的复杂感情,既本能地关爱他而不能认他,又无奈不满于他的恶行[3]。对该题四个句子的分析,学生能够感受到戏剧里人物语言丰富的潜台词。

存入我的阅览室

文学理论课程中剧本理论部分,中学课本选取其中主要的戏剧冲突和人物语言两个方面,以对文本问题探究的形式呈现在中学教学中,并形成一个有规律的渐进学习过程,先通过《窦娥冤》感知戏剧冲突构成,并进一步在《雷雨》中学习戏剧冲突的特点。在戏剧语言方面,先在《窦娥冤》中让学生体会语言的个性化,在《雷雨》中进一步了解潜台词。一个戏剧单元三篇课文将戏剧的文体特征的理论知识系统地组织成中学戏剧教学内容,戏剧文体的文学理论与中学戏剧教学紧密结合。

(二)文学的形象性和语言艺术贯穿各文体教学

上述以单个戏剧为例详细阐述文学理论的文体知识对中学教学相应版块的影响,将分散的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单元结合起来分析,四种文体的中学教学都围绕文学理论中文学文体这一核心展开。具体地说,即以文学的形象性和语言的艺术两个方面统摄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单元的教学,教学分别依据各文体自身的特点,阐述文学形象,鉴赏语言艺术。

在诗歌中,文学形象主要表现在意象的使用,人教版高中必修第一册第一单元现代新诗主要学习诗歌的意象。《沁园春》课后习题二设置为“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词所描写的湘江秋景,看看诗人主要通过哪些意象来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思绪”引导学生感受“万山”、“漫江”、“百舸”、“鹰”、“鱼”等各种意象,并深入体会这些意象来表现的情感。意象的内涵为承载一定情感的艺术形象,在中国诗歌中最常见地表现为承载情感的具体物象。寻找湘江秋景中具体物象,并体会其中的情感,学生能通过这一步骤感知到意象的具体形态。课文《雨巷》课后习题对诗中反复出现的“像丁香一样的姑娘”的姑娘形象的探讨又展示出不同于湘江秋景类型的艺术形象。课文《大堰河——我的保姆》增加了像大堰河这样勤劳善良而又命运悲苦的社会底层劳动者形象。在现代诗歌单元中,对诗歌意象的学习贯穿整个单元。

诗歌的语言艺术主要体现在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中学现代诗歌单元每篇课文都要求朗读或背诵。针对《沁园春·长沙》意气风发的精神状态,在朗诵时要配合明快有力的节奏;《再别康桥》一诗侧重感知其语言的音乐美和建筑美;在《大堰河——我的保姆》则又进一步探究诗歌使用的句式,语言中的重复现象。整个诗歌单元始终强调诗歌语言的艺术特点。

在写景状物散文中,文学的形象性主要体现于抒感的景物。人教版中学课本必修第二册第一单元为写景状物散文单元。《荷塘月色》课后习题一为“作者描写了荷塘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找出文中描写心理感受的语句,说说作者的情绪随着景物的转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对荷塘景物及其特点的分析,感受到具有散文特征的艺术形象。体会伴随景物产生的情绪变化,进一步理解散文艺术形象的特点。《故都的秋》和《囚绿记》课后习题设置中也反复围绕关于对文本中景物的选取,景的特点,景带来情绪变化等展开,将散文中景物的学习贯穿整个单元。

对写景状物散文的语言特色的教学也伴随三篇课文的学习。《荷塘月色》分析了通感的用法,以及选用动词和叠音词的特点,要求学生赏析其艺术效果。《故都的秋》课后习题二的设置围绕从听觉、视觉、触觉角度写景状物的艺术特点。《囚绿记》要求学生品味文本中精美的语句,并介绍写景状物拟人手法。学生学习三篇课文后,对散文的语言艺术有初步了解。

在小说中,文学的形象性主要体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红楼梦》涉及到王熙凤和贾宝玉的人物形象出场分析。《祝福》中对祥林嫂形象中分析,关注三次祥林嫂的肖像描写反映祥林嫂的生存状态。《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进一步探究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装在套子里的人》关注人物的生活和思想。各篇将重点放在人物形象的不同方面,形成一个系统的人物形象介绍。

小说的语言艺术在《红楼梦》中体现为反映人物身份和性格的人物语言;在《老人与海》中体现为直捷了当的叙述和生动鲜明的对话,句子洗练的独特风格;在《边城》中体现为散文化的写作风格。

二.中学语文教学应加强对文学形态的关注

文艺理论课程有专门的章节具体介绍各种文学形态,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在美国中学语文教材中,以文学聚焦版块的形式在相关课文后面介绍其文学形态。如《自然》一课附有对先验主义文学形态的介绍[4]。相比,在中国人教版中学语文课本中,较少提及作品的文学形态。教材中的意识流小说《墙上的斑点》以及其他现代主义作品《等待戈多》等也逐渐退出中学语文必修篇目。因此,中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中相关部分在教学中运用不多。

三.语文教师专业理论知识的不同版块与中学语文教学相关度原因分析

中学教学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即学生能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基本具备阅读各种文章的能力。对文本的把握在义务教育阶段侧重表层文意的疏通,在中学教学中注重通过阅读,掌握文章的要点。针对不同的文体,阅读方法都有一定差异,阅读诗歌,关注意象的特点、抒发的感情、音律的和谐;阅读新闻和报告文学,关注能揭示内容的标题、文章叙述的事件;阅读散文,注重感受的抒发、形式的自由等。中学教学中重点学习对各种文体的阅读方法,为学生阅读课文之外的文章打下基础。

其次,探讨文学形态及现代主义作品对中学教学影响微弱的原因。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文学形态理论与西方文学发展历史紧密融合,更切合对西方文学的解读。中国中学课本收录中国传统文学作品、中国现代文学作品较多,收录外国文学作品较少。对中国传统文学作品的文学形态分析,并不适合学生体会中国传统文学自身的特点,不宜于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部分学习。尤其是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变形记》《等待戈多》曾经出现于旧版中学教材中学习篇目,由于现代主义作品的内容上的“向内转”,表现上的“隐喻性”,中学生接受具有一定的困难。并且,现代主义作品在一般中学生今后可能接触的文本中出现几率较小,因此,逐渐退出中学教学内容。

通过对中学语文教学内容选取规律的探究,证明教师专业理论知识中文学体裁、文学常识部分对中学教学影响较大,而文学形态部分对中学教学影响较小。高校中文系师范生要重视对文学体裁、文学常识的学习。关于教师专业理论知识对中学教学影响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以此指导高校中文系师范生对专业课程学习重点的把握。

[本文为2011年校级科研项目《教师专业理论素养对中学语文教学的价值和影响及现状分析》研究成果。]

注释:

1.王先霈,孙文宪:《文学理论导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98页。

2.参见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三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223页。

3.参见周晓明,王又平:《现代中国文学史》,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510页。

4.参见张健鹏,胡足青:《美国语文》,中国妇女出版社2008年版,第335页。

参考书目:

[1]王先霈,孙文宪.文学理论导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王先霈,胡亚敏.文学批评导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王先霈,王耀辉.文学欣赏导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张健鹏,胡足青.美国语文.中国妇女出版社,2008。

[5]袁先霈.普通高中普通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语文(1—5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6]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1—6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李雅诗,刘仲秋,女,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学生。

文学理论课程中剧本理论部分,中学课本选取其中主要的戏剧冲突和人物语言两个方面,以对文本问题探究的形式呈现在中学教学中,并形成一个有规律的渐进学习过程,先通过《窦娥冤》感知戏剧冲突构成,并进一步在《雷雨》中学习戏剧冲突的特点。在戏剧语言方面,先在《窦娥冤》中让学生体会语言的个性化,在《雷雨》中进一步了解潜台词。一个戏剧单元三篇课文将戏剧的文体特征的理论知识系统地组织成中学戏剧教学内容,戏剧文体的文学理论与中学戏剧教学紧密结合。

(二)文学的形象性和语言艺术贯穿各文体教学

上述以单个戏剧为例详细阐述文学理论的文体知识对中学教学相应版块的影响,将分散的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单元结合起来分析,四种文体的中学教学都围绕文学理论中文学文体这一核心展开。具体地说,即以文学的形象性和语言的艺术两个方面统摄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单元的教学,教学分别依据各文体自身的特点,阐述文学形象,鉴赏语言艺术。

在诗歌中,文学形象主要表现在意象的使用,人教版高中必修第一册第一单元现代新诗主要学习诗歌的意象。《沁园春》课后习题二设置为“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词所描写的湘江秋景,看看诗人主要通过哪些意象来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思绪”引导学生感受“万山”、“漫江”、“百舸”、“鹰”、“鱼”等各种意象,并深入体会这些意象来表现的情感。意象的内涵为承载一定情感的艺术形象,在中国诗歌中最常见地表现为承载情感的具体物象。寻找湘江秋景中具体物象,并体会其中的情感,学生能通过这一步骤感知到意象的具体形态。课文《雨巷》课后习题对诗中反复出现的“像丁香一样的姑娘”的姑娘形象的探讨又展示出不同于湘江秋景类型的艺术形象。课文《大堰河——我的保姆》增加了像大堰河这样勤劳善良而又命运悲苦的社会底层劳动者形象。在现代诗歌单元中,对诗歌意象的学习贯穿整个单元。

诗歌的语言艺术主要体现在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中学现代诗歌单元每篇课文都要求朗读或背诵。针对《沁园春·长沙》意气风发的精神状态,在朗诵时要配合明快有力的节奏;《再别康桥》一诗侧重感知其语言的音乐美和建筑美;在《大堰河——我的保姆》则又进一步探究诗歌使用的句式,语言中的重复现象。整个诗歌单元始终强调诗歌语言的艺术特点。

在写景状物散文中,文学的形象性主要体现于抒感的景物。人教版中学课本必修第二册第一单元为写景状物散文单元。《荷塘月色》课后习题一为“作者描写了荷塘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找出文中描写心理感受的语句,说说作者的情绪随着景物的转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对荷塘景物及其特点的分析,感受到具有散文特征的艺术形象。体会伴随景物产生的情绪变化,进一步理解散文艺术形象的特点。《故都的秋》和《囚绿记》课后习题设置中也反复围绕关于对文本中景物的选取,景的特点,景带来情绪变化等展开,将散文中景物的学习贯穿整个单元。

对写景状物散文的语言特色的教学也伴随三篇课文的学习。《荷塘月色》分析了通感的用法,以及选用动词和叠音词的特点,要求学生赏析其艺术效果。《故都的秋》课后习题二的设置围绕从听觉、视觉、触觉角度写景状物的艺术特点。《囚绿记》要求学生品味文本中精美的语句,并介绍写景状物拟人手法。学生学习三篇课文后,对散文的语言艺术有初步了解。

在小说中,文学的形象性主要体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红楼梦》涉及到王熙凤和贾宝玉的人物形象出场分析。《祝福》中对祥林嫂形象中分析,关注三次祥林嫂的肖像描写反映祥林嫂的生存状态。《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进一步探究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装在套子里的人》关注人物的生活和思想。各篇将重点放在人物形象的不同方面,形成一个系统的人物形象介绍。

小说的语言艺术在《红楼梦》中体现为反映人物身份和性格的人物语言;在《老人与海》中体现为直捷了当的叙述和生动鲜明的对话,句子洗练的独特风格;在《边城》中体现为散文化的写作风格。

二.中学语文教学应加强对文学形态的关注

文艺理论课程有专门的章节具体介绍各种文学形态,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在美国中学语文教材中,以文学聚焦版块的形式在相关课文后面介绍其文学形态。如《自然》一课附有对先验主义文学形态的介绍[4]。相比,在中国人教版中学语文课本中,较少提及作品的文学形态。教材中的意识流小说《墙上的斑点》以及其他现代主义作品《等待戈多》等也逐渐退出中学语文必修篇目。因此,中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中相关部分在教学中运用不多。

三.语文教师专业理论知识的不同版块与中学语文教学相关度原因分析

中学教学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即学生能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基本具备阅读各种文章的能力。对文本的把握在义务教育阶段侧重表层文意的疏通,在中学教学中注重通过阅读,掌握文章的要点。针对不同的文体,阅读方法都有一定差异,阅读诗歌,关注意象的特点、抒发的感情、音律的和谐;阅读新闻和报告文学,关注能揭示内容的标题、文章叙述的事件;阅读散文,注重感受的抒发、形式的自由等。中学教学中重点学习对各种文体的阅读方法,为学生阅读课文之外的文章打下基础。

其次,探讨文学形态及现代主义作品对中学教学影响微弱的原因。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文学形态理论与西方文学发展历史紧密融合,更切合对西方文学的解读。中国中学课本收录中国传统文学作品、中国现代文学作品较多,收录外国文学作品较少。对中国传统文学作品的文学形态分析,并不适合学生体会中国传统文学自身的特点,不宜于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部分学习。尤其是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变形记》《等待戈多》曾经出现于旧版中学教材中学习篇目,由于现代主义作品的内容上的“向内转”,表现上的“隐喻性”,中学生接受具有一定的困难。并且,现代主义作品在一般中学生今后可能接触的文本中出现几率较小,因此,逐渐退出中学教学内容。

通过对中学语文教学内容选取规律的探究,证明教师专业理论知识中文学体裁、文学常识部分对中学教学影响较大,而文学形态部分对中学教学影响较小。高校中文系师范生要重视对文学体裁、文学常识的学习。关于教师专业理论知识对中学教学影响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以此指导高校中文系师范生对专业课程学习重点的把握。

[本文为2011年校级科研项目《教师专业理论素养对中学语文教学的价值和影响及现状分析》研究成果。]

注释:

1.王先霈,孙文宪:《文学理论导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98页。

2.参见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三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223页。

3.参见周晓明,王又平:《现代中国文学史》,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510页。

4.参见张健鹏,胡足青:《美国语文》,中国妇女出版社2008年版,第335页。

参考书目:

[1]王先霈,孙文宪.文学理论导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王先霈,胡亚敏.文学批评导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王先霈,王耀辉.文学欣赏导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张健鹏,胡足青.美国语文.中国妇女出版社,2008。

[5]袁先霈.普通高中普通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语文(1—5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6]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1—6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李雅诗,刘仲秋,女,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学生。

存入我的阅览室

文学理论课程中剧本理论部分,中学课本选取其中主要的戏剧冲突和人物语言两个方面,以对文本问题探究的形式呈现在中学教学中,并形成一个有规律的渐进学习过程,先通过《窦娥冤》感知戏剧冲突构成,并进一步在《雷雨》中学习戏剧冲突的特点。在戏剧语言方面,先在《窦娥冤》中让学生体会语言的个性化,在《雷雨》中进一步了解潜台词。一个戏剧单元三篇课文将戏剧的文体特征的理论知识系统地组织成中学戏剧教学内容,戏剧文体的文学理论与中学戏剧教学紧密结合。

(二)文学的形象性和语言艺术贯穿各文体教学

上述以单个戏剧为例详细阐述文学理论的文体知识对中学教学相应版块的影响,将分散的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单元结合起来分析,四种文体的中学教学都围绕文学理论中文学文体这一核心展开。具体地说,即以文学的形象性和语言的艺术两个方面统摄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单元的教学,教学分别依据各文体自身的特点,阐述文学形象,鉴赏语言艺术。

在诗歌中,文学形象主要表现在意象的使用,人教版高中必修第一册第一单元现代新诗主要学习诗歌的意象。《沁园春》课后习题二设置为“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词所描写的湘江秋景,看看诗人主要通过哪些意象来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思绪”引导学生感受“万山”、“漫江”、“百舸”、“鹰”、“鱼”等各种意象,并深入体会这些意象来表现的情感。意象的内涵为承载一定情感的艺术形象,在中国诗歌中最常见地表现为承载情感的具体物象。寻找湘江秋景中具体物象,并体会其中的情感,学生能通过这一步骤感知到意象的具体形态。课文《雨巷》课后习题对诗中反复出现的“像丁香一样的姑娘”的姑娘形象的探讨又展示出不同于湘江秋景类型的艺术形象。课文《大堰河——我的保姆》增加了像大堰河这样勤劳善良而又命运悲苦的社会底层劳动者形象。在现代诗歌单元中,对诗歌意象的学习贯穿整个单元。

诗歌的语言艺术主要体现在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中学现代诗歌单元每篇课文都要求朗读或背诵。针对《沁园春·长沙》意气风发的精神状态,在朗诵时要配合明快有力的节奏;《再别康桥》一诗侧重感知其语言的音乐美和建筑美;在《大堰河——我的保姆》则又进一步探究诗歌使用的句式,语言中的重复现象。整个诗歌单元始终强调诗歌语言的艺术特点。

在写景状物散文中,文学的形象性主要体现于抒感的景物。人教版中学课本必修第二册第一单元为写景状物散文单元。《荷塘月色》课后习题一为“作者描写了荷塘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找出文中描写心理感受的语句,说说作者的情绪随着景物的转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对荷塘景物及其特点的分析,感受到具有散文特征的艺术形象。体会伴随景物产生的情绪变化,进一步理解散文艺术形象的特点。《故都的秋》和《囚绿记》课后习题设置中也反复围绕关于对文本中景物的选取,景的特点,景带来情绪变化等展开,将散文中景物的学习贯穿整个单元。

对写景状物散文的语言特色的教学也伴随三篇课文的学习。《荷塘月色》分析了通感的用法,以及选用动词和叠音词的特点,要求学生赏析其艺术效果。《故都的秋》课后习题二的设置围绕从听觉、视觉、触觉角度写景状物的艺术特点。《囚绿记》要求学生品味文本中精美的语句,并介绍写景状物拟人手法。学生学习三篇课文后,对散文的语言艺术有初步了解。

在小说中,文学的形象性主要体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红楼梦》涉及到王熙凤和贾宝玉的人物形象出场分析。《祝福》中对祥林嫂形象中分析,关注三次祥林嫂的肖像描写反映祥林嫂的生存状态。《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进一步探究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装在套子里的人》关注人物的生活和思想。各篇将重点放在人物形象的不同方面,形成一个系统的人物形象介绍。

小说的语言艺术在《红楼梦》中体现为反映人物身份和性格的人物语言;在《老人与海》中体现为直捷了当的叙述和生动鲜明的对话,句子洗练的独特风格;在《边城》中体现为散文化的写作风格。

二.中学语文教学应加强对文学形态的关注

文艺理论课程有专门的章节具体介绍各种文学形态,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在美国中学语文教材中,以文学聚焦版块的形式在相关课文后面介绍其文学形态。如《自然》一课附有对先验主义文学形态的介绍[4]。相比,在中国人教版中学语文课本中,较少提及作品的文学形态。教材中的意识流小说《墙上的斑点》以及其他现代主义作品《等待戈多》等也逐渐退出中学语文必修篇目。因此,中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中相关部分在教学中运用不多。

三.语文教师专业理论知识的不同版块与中学语文教学相关度原因分析

中学教学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即学生能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基本具备阅读各种文章的能力。对文本的把握在义务教育阶段侧重表层文意的疏通,在中学教学中注重通过阅读,掌握文章的要点。针对不同的文体,阅读方法都有一定差异,阅读诗歌,关注意象的特点、抒发的感情、音律的和谐;阅读新闻和报告文学,关注能揭示内容的标题、文章叙述的事件;阅读散文,注重感受的抒发、形式的自由等。中学教学中重点学习对各种文体的阅读方法,为学生阅读课文之外的文章打下基础。

其次,探讨文学形态及现代主义作品对中学教学影响微弱的原因。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文学形态理论与西方文学发展历史紧密融合,更切合对西方文学的解读。中国中学课本收录中国传统文学作品、中国现代文学作品较多,收录外国文学作品较少。对中国传统文学作品的文学形态分析,并不适合学生体会中国传统文学自身的特点,不宜于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部分学习。尤其是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变形记》《等待戈多》曾经出现于旧版中学教材中学习篇目,由于现代主义作品的内容上的“向内转”,表现上的“隐喻性”,中学生接受具有一定的困难。并且,现代主义作品在一般中学生今后可能接触的文本中出现几率较小,因此,逐渐退出中学教学内容。

通过对中学语文教学内容选取规律的探究,证明教师专业理论知识中文学体裁、文学常识部分对中学教学影响较大,而文学形态部分对中学教学影响较小。高校中文系师范生要重视对文学体裁、文学常识的学习。关于教师专业理论知识对中学教学影响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以此指导高校中文系师范生对专业课程学习重点的把握。

[本文为2011年校级科研项目《教师专业理论素养对中学语文教学的价值和影响及现状分析》研究成果。]

注释:

1.王先霈,孙文宪:《文学理论导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98页。

2.参见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三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223页。

3.参见周晓明,王又平:《现代中国文学史》,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510页。

4.参见张健鹏,胡足青:《美国语文》,中国妇女出版社2008年版,第335页。

参考书目:

[1]王先霈,孙文宪.文学理论导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王先霈,胡亚敏.文学批评导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王先霈,王耀辉.文学欣赏导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张健鹏,胡足青.美国语文.中国妇女出版社,2008。

[5]袁先霈.普通高中普通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语文(1—5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6]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1—6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李雅诗,刘仲秋,女,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学生。 识对中学教学影响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以此指导高校中文系师范生对专业课程学习重点的把握。

[本文为2011年校级科研项目《教师专业理论素养对中学语文教学的价值和影响及现状分析》研究成果。]

注释:

1.王先霈,孙文宪:《文学理论导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98页。

2.参见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三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223页。

3.参见周晓明,王又平:《现代中国文学史》,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510页。

4.参见张健鹏,胡足青:《美国语文》,中国妇女出版社2008年版,第335页。

参考书目:

[1]王先霈,孙文宪.文学理论导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王先霈,胡亚敏.文学批评导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王先霈,王耀辉.文学欣赏导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张健鹏,胡足青.美国语文.中国妇女出版社,2008。

[5]袁先霈.普通高中普通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语文(1—5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6]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1—6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第9篇:英语专业文学论文范文

一、答辩开场白

Good morning.

Distinguished professors and teachers, ladies and gentlemen, thank you for attending the oral defense. (或Welcome to attend the oral defense.)

I am XXX. Firstly, I would like to express my sincere gratitude to my supervisor XXX, for his intellectual guidance, invaluable instructions and comments on my thesis. It is with his valuable assistance that I have finally accomplished this thesis.

My topic is XXXXXXXXX.

The whole thesis consists of --- parts.

The first part will give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

And the second part is going to analyze ----------.

In the third part, ---------will be further discussed and the fourth part is to talk about --------. Then the author will dig into the root causes of ------- in the fifth part, and sum up the whole paper to reveal --------of ---------in the last part.

Thank you!

二、英语专业学生论文答辩答辩程序:

英语专业的论文答辩主要分为两部分:自我陈述和回答答辩老师问题,下面对这两部分进行详细讲解。

(一)、自述(用英语完成):

1、先问好,再开始自述,自述时间为5-8分钟,要简明扼要,必须时可将自述内容提纲制作成Powerpoint文件。

2、主要陈述内容():

(1)自己选择这个题目的原因;

(2)设计和实施的简单过程(如,商务方向:采用什么方法来搜集信息、资料等);

(3)自己论文的主要内容(不要念论文,最好用4、5句话简单介绍论文内容,如,商务方向:做了哪些调查,得出什么结论,计划如何实施项目);

(4)仍然存在的问题(如,商务:在实施项目中可能会遇到的风险以及如何解决);

3、最好准备相关文字并熟记(答辩时要脱稿陈述,但是可以看PPT文件)。

4、语言最好简单清楚,不要直接用论文中内容,应该用解释性的句式,如:When I was designing the lessons, I found that….

(二)、回答老师问题(老师用英语提问,学生用英语回答):

1、大约有4-6个问题,时间将持续10-15分钟。

2、首先要听清楚问题,如果没有听清,可以要求老师重复问题(可以说pardon之类的话)。

3、回答时首先要态度好,要切题,而且不要保持沉默,不会时可以表示抱歉。

4、常见问题:

(1)Will you please give us a self-introduction? 有些学生可能由于紧张没听清问题便开始背诵论文的内容,结果造成答非所问。

(2)Give us a presentation of your thesis. 有些学生一听到thesis便详细而又不理解地背诵其论文内容, 在被打断之后便不知该说什么。其实, 考官只是想知道你对论文的总体了解, 让你简单阐明自己论文的内容与观点。

(3)Why do you choose such a theme?/ What do you want the reader get from your thesis? 对于这个问题,你可以谈谈你的喜好,你想要读者从中得到什么。

(4)What is the uniqueness of your point of view? 对于这个问题,你可以谈谈你的观点与他人不同之处及原因。这就要求你有相关知识。

之后便是针对你的论文的问题了。

(5)关于选题:如Why did you choose this topic for your paper?或Why were you interested in this project?

(6)关于具体部分:

商务方向:SWOT,COSTING,FLOWCHART,RISK,STAKEHOLDER,如Do you think is this a necessary activity for the project?

(7)关于背景知识及理论知识:如What does SWOT stand for?(商务)

(8)关于论文存在的问题:如In the last sentence on page … there are some grammatical errors.

(9)关于项目或论文将来的发展:如:商务方向:If possible, will you carry out the project, and if so, do you think it will make profit?

5、带一份定稿(要与老师们持有的论文页码一致)。

6、最后要向老师们表示感谢。

总之,要通过论文答辩,应注意:

1. 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必须注意提高自己的听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