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运动医学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音画艺术在科学活动引入环节的有效运用
1.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音画艺术集美术、音乐于一体,通过夸张和典型化等手段创造神奇的事物、景物、动画人物。这些形式与内容恰恰符合幼儿的发展特点,对幼儿有较强的吸引力,由于幼儿对某件事物的专注时间比较短,如果在活动的引入部分就运用音画艺术,那么将能够提升幼儿注意力水平,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幼儿很快主动投入科学感知活动中,获得更多知识经验,促进幼儿发展。例如:在小班科学活动《糖果屋》中,老师深入分析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引入部分播放糖果屋的音画课件:在一座漂亮的房子里,各式各样的卡通糖果手拉手唱歌跳舞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的经验对画面上的糖果进行感知、观察,辨别课件中的各种糖果外形、种类,鼓励幼儿结合自己的真切感受进行富有个性的表达,从而激发幼儿活动兴趣,为下一个环节操作实物糖果并进行分类积蓄了经验,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2.优化教学情境。
有些科学教育内容教学时往往比较枯燥、乏味,传统的教学方式常常是“一张图片一堂课”,在运用音画艺术手段后,综合运用形、声、色、光的效果,将静态的、平面的画面变成动态、生动形象的动画情景,创设出了各种形象生动、灵活多变的学习情境和教学情境。例如:科学活动《食物的旅行》,教师改变传统的运用“人体消化模型”的教学方式,在活动的引入部分播放“好吃的蛋糕”的音画作品,通过娓娓的故事声音、动画让幼儿明白“蛋糕”在人体内消化、吸收、最后排泄出来的过程,它动态、直观的演示吸引幼儿主动投入到活动中来。在这种有趣的教学情境中,幼儿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在不知不觉中增长见识,同时为进一步的感知活动做好铺垫。
二、音画艺术在科学活动探究环节的有效运用
1.提高幼儿观察水平。
科学教育活动中,观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它贯穿整个活动中的灵魂。在科学活动探究环节幼儿是否具有良好的观察事物的能力,直接影响他们所进行的活动的好坏。借助音画教学手段,能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虚为实,化远为近,从而使看不见、看不清的东西变得看得见、看得清,由抽象变为具体,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大大增强了观察的效果。如:科学活动“豆豆的生长过程”中,教师把“豆豆”的生长变化制作成配乐小故事,引导幼儿边观看作品边讨论,在视觉的冲击下,幼儿有了一种奇妙的感受。这种感知,激发了幼儿对植物的探索愿望,在进一步的观察研究中幼儿了解了豆子的变化和不同时期豆子的现状,从而使这节科学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又如:在科学活动《动物的保护方法》中,教师通过对音画作品画面的放大、定格等多种手段进行,让幼儿通过仔细观察,主动思考,通过观察画面,幼儿知道不同的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是不一样的。由于教学过程中运用音画视听与启发、讲解相结合,整个教学在教师自由灵活的调控中轻松进行,全体幼儿都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
2.满足幼儿情感需要。
在科学活动中,艺术形式既是幼儿表现科学认识的手段,又是宣泄情感的方式。教师通过音画这种幼儿喜爱的艺术形式,既可以达成认知方面的目标,又可以满足幼儿的情感体验。例如:在《春天来了》的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播放亲子春游录像,以悠扬的小提琴曲作为背景音乐,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一面鼓励幼儿讲述和爸爸妈妈一起春游的感受,一面帮幼儿梳理春天野外的景象,通过创作、欣赏和分享的过程,幼儿的情感和认识得以交融。开展科学主题活动,是音画艺术手段“大展身手”的机会,将枯燥、深奥的科学知识加工具体的、生动的、感性的、富有审美情趣的音画作品,使一些幼儿很难理解和教师不好解释的科学现象,变成幼儿感兴趣的认知探索活动,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和发展。
三、音画艺术在科学活动结束环节的有效运用
1.深化幼儿品德教育。
有了对科学所持的正确态度,就为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幼儿的特点是好模仿,在范例、榜样的作用下,通过大量的行为练习,幼儿将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把音画手段运用到科学教育的结束环节或延伸环节,可以增强品德教育效果,促进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中医学论文2700字(一):浅析中医学“意疗”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疾病的预防论文
【摘要】本项目主要从新时期下可能诱发大学生出现心理疾病的原因出发,讨论预防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中医学方法。“意疗”理论辩证地看待人的七情五志,并将中华医学经典中载入的“情志相胜”、“开导解惑”、“移情变气”等中医学方法进行梳理,对于预防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疾病预防作用有一定的可行性与研究价值。
【关键词】意疗;情志相胜;开导解惑;移情变气
1.研究背景
据教育部门统计,有30%左右的大学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近年来,我国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更加突出,焦虑、烦躁、自卑、封闭,甚至自杀现象发生的比率不断上升。当前大学生容易因环境变化引发适应障碍;因人际关系紧张导致的焦虑抑郁;或是学习生活压力导致焦虑情绪以及求职择业压力而导致迷茫焦虑,这些都是大学生们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而大部分有一定心理问题的学生介于健康状态与疾病状态之间,这种虽无较大损害但愉小于痛苦感,“很累”、“没劲”、“不高兴”常伴口中的情况比较常见,即所谓的心理亚健康状态,可通过自我调整或心理医生来改善心理状态。
2.研究必要性
中医学“意疗”理论中,采用治疗者与被治疗者间的相互反应与关系,通过人的七情五志来改善心理、情绪、认知与行为有关的问题。古籍经典里早有记载成功的案例,但目前理论整理较少。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大学生很少会认识到自己心理有问题而日渐严重进而产生心理疾病,既不自我调整也不看心理医生,这时候中医学“意疗”理论应用于预防大学生心理疾病,不会给大学生一种“我心理有病”的压力感,而是以一种春风化雨般的方法改善大学生心理状态,从而及时预防其心理产生疾病。因此,面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本文基于中医学理论——“意疗”,在浅析其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预防的同时,也希望将我国国粹中医学“意疗”理论推广化,惠及更多的人。
3.大学生出现心理疾病的诱因
3.1外界环境的影响
当前大学生处在多姿多彩的社会中,有丰富的娱乐场所和玩乐方式,外界的刺激让许多大学生沉溺于过度的放纵和享乐,迷失了自我,对心理健康影响较大。
3.2个人因素的影响
个人内部的个性缺陷是诱发心理疾病的重要原因。有的大学生从小在心理上的问题没有受到关注,没有与家人、老师、同学之间的来往,变得孤僻忧郁,严重影响了心理健康。
3.3人际关系的影响
有的大学生在刚进入大学校园后,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和同学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学校中感到孤独,逐渐变得内向起来,出现了一些心理上的问题。
3.4就业竞争的影响
大学生也面临着就业的压力,激烈的竞争让许多大学生对毕业后的生活产生一定的恐惧心理。在家庭、情感等方面,也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着影响。
4.中医学“意疗”理论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预防研究
当前大学生容易因环境变化引发适应障碍,因人际关系紧张导致的焦虑抑郁,或是学习生活压力导致焦虑情绪以及求职择业压力而导致迷茫焦虑等心理问题。心以知觉功能统领性情,实现性情。中医学“意疗”理论通过研究人的七情五志来改善心理、情绪等,对于大学生预防心理疾病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归纳整理出了中医学经典古籍中的“意疗”方法,并针对一些影响产生大学生心理健康疾病的诱因做出了“情志相胜”、“开导解惑”、“移情变气”针对性的预防方法。
4.1情志相胜法
“情志相胜”理论出自《内经》,是古代中医学中最典型的心理疗法,具有鲜明中医特色,根据五行相克理论而产生的不同情志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以情胜情来预防大学生心理疾病。此外,明代医家张景岳指出:“凡五气之郁,则诸病皆有,此因病而郁也;至若情志之郁,则总由乎心,此因郁而病也”,所以说,欲解大学生心里之郁,则协情志之调。如今激烈的就业竞争让许多大学生对毕业后的生活产生的恐惧心理,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喜伤心,恐胜喜”以及“恐伤肾,思胜恐”的说法,平时大学生应该多思考人生的具体方向,多做准备,做到知行合一,保持一颗知足常乐的平和心态,“中和”状态即为一种心理健康状态。那么面对竞争压力带来的恐惧时,可根据目的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以超越障碍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及时预防大学生因压力太大而产生的心理健康疾病。
4.2开导解惑法
清代名医吴鞠通说“吾谓凡治内伤者,必先祝由,婉言以开导之,重言以振惊之,危言以惊惧之,必使之心悦诚服,而后凑效如神”。对于个人内部的个性缺陷而孤僻忧郁的大学生而言,大多是时候说理开导、同情安慰可以改变其心理环境。由于大学生同老师同学、亲朋好友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关系层面上进行考虑筹划就很重要,询问健康咨询者个人想法的同时,要保持把重点放到他们的关系上。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开导者要委婉指出性格孤僻对其身心发展的不良影响,然后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找到咨询者负面情感中积极的一面,向他展现出爱与友善的表现[6],寻找从孤僻中走出来的突破点,同时也说明想要把孤僻的性格改变确实得要自己下决心养成良好的心态,此法对于预防由人际关系紧张而诱导的心理疾病同样适用。
4.3移情变气法
《素问.移情变气论》言:“古之治病,惟其移情变气,可祝由而已”。古代为了预防心理健康等疾病,只要对病人移易精神和改变气的运行即可。放在当代,对于外界的刺激而日渐消沉的大学生,可运用各种方法转移和分散外界诱惑对其的吸引力,一定程度上做到移情变气。大学生通过派遣情思,改变心志,特别是通过运动,不仅可以增强大学生生命的活力,而且能改善不良情绪,使人精神愉快,把诱发人心理疾病的不良情绪的能量发散出去,预防大学生心理健康疾病。此外运动移情法对于一些大学生因情感问题而可能诱发出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有预防作用。
5.总结与展望
中医学“意疗”方法作为一种将理论推广化的尝试,有利于拓宽心理学方法预防大学生心理健康疾病的渠道。“意疗”将该理论中的“情志相胜”、“开导解惑”、“移情变气”法等应用于预防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疾病,辩证地看待人的七情五志,在心理学本土化的浪潮下,有一定的可行性与研究价值。当然,“意疗”方法目前缺乏一定的实践研究,这也是今后需要不断探索的,也相信不久的将来中醫学“意疗”方法必将实践化,预防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疾病,并且造福越来越多的人民。
中医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中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研究论文
摘要:自从2014年教育部等六部委出台了《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以来,长春中医药大学结合中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际情况,对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最后总结出43323的中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
关键词:中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生成长为临床医生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学会临床做事的方式方法、建立科学的临床思维逻辑、训练扎实的临床技能的重要阶段,在其整个临床职业生涯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1]
由于住院医师制度的推出,在原本研究生更侧重理论学习的研究来说,又增加了36各月的临床实践学习。一时在学生的培养、时间的高效利用与分配、管理上都存在或多或少的混乱。高效、有序、协同、合作、指导性强、应用性强的教育管理模式体系一直并没有完全建立。鉴于此,我院整合资源、提高效率。强化目标管理。做好过程及结果监督。形成我院特有的43323的中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2]
一、搭建四位一体平台
1.构建校院培训基地学生“四位一体”的高效协同管理模式
随着规培制度与专硕培养的并轨,研究生管理就由原来的三方管理即导师、二级学院、校研究生院对研究生的三方协调管理转向了由导师、二级学院、校研究生院和规培医院共同参与的四方管理。在原来三方管理基础上又增加了规培医院的教育与管理。在管理模式发生转变后,给本来就不是很成熟、很完善的研究生管理体制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因此各管理单位之间的沟通协调是否通畅,对研究生管理是否规范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建立“四位一体”的高效协同管理模式,有机地将各自岗位分工明确,责任细化,并建立相应的沟通机制,时时将学生的学习、规培、科研、思想动态等信息交流,均衡时间分配,并建立相应的沟通交流平台。从而实现有效的协同管理。[3]
2.制定院校基础教育基地与住培培训基地接轨管理制度
制定两个管理教学单位相关制度。如定期例会制度、责任分工制度、问题处理机制等,确保干事有依据、沟通有平台、协调有对象,解决有效率。从而实现分工不分家的两地接轨制度,充分发挥两地教学与住培的教育管理优势,形成合力。实行信息共享、教育方式方法共享、优势资源共享,强化沟通、协调在开展教育过程中的集约化和高效化。
二、严控三个教学环节
三即三个环节,即培训、监督、考核等跟踪管理环节。培训、监督、考核是保证研究生保质保量完成学业任务的基本保障。因此要定期对学生召开学习进度说明会,要以科室为单位组织召开专科培训会,要明确培训目标及培训的实效性,注重学生在学习、规培中的考核,落实考核时间进度推进表,实行两周一次的主会制度,完成学业中的监督管理工作,细化考核制度。
三、打造三支精英团队
三即三支队伍。组建管理团队、考评团队、标准化的导师培养团队。
1.四向管理均衡分工,科学建设管理队伍
由于研究生管理涉及方面多,沟通协调面广,所以学院要精选力量参与到研究生的管理中,要明确导师、辅导员、住培教师、研究生院教师的责任分工,细化工作内容,确定工作流程。对各自相应的工作内容开展正规的培训。
2.成立专业的培训考评小组
学院层面要联合教学、学工、住培医院精选人力对学生进行定期考核,包括学生的出勤、学业中期掌握程度,规培科室应知应会掌握情况进行考评,要实行定时考核和定向考核结合的方式。要注重学生学习中的过程性考核。考评结果可以作为日后评奖评优的参考基础,并对学生成长做成长鉴定,形成详细的学生成长档案。
3.组建标准化导师培养团队
定期开展研究生导师临床培训,其中包括导师政治思想、觉悟及自觉性。定期邀请国内外优秀医学学者进行学术交流,鼓励导师参加学术研讨会、教学管理会等活动,加强管理制度培训,解读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对自身院校有关招生选拔、培养、学位授予及导师遴选等方面规章制度培训,帮助临床医学导师明确培养目标,掌握培养方法。
四、搭建两个实践平台
二即两个实践平台。借助国家级临床大赛平台和社区义诊平台。国家级的临床技能大赛和社区义诊是检验学生理论与实践能力结合及心理素质的有效方法。因此我院特别重视这两个实践平台的建设情况。在国家级大赛前,学院会组织由本、硕、博组成的团队进行比赛。增强了学生梯队培养。同时配备专业教师专职辅导学生大赛。同时,在社区平台建设上,每周都会由经验丰富的医生带队到社区义诊,现场问题现场解决,增加了对诊病、处方的交流沟通,切实地将教学课堂搬到了社区现场。同时,我们针对研究生开设第二课堂德育分制,确保了学生的有效参与性。
五、提升学生三个能力
三即三个能力培养。借助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二课堂活动体系平台、心理健康咨询平台提升研究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能力
1.成立研究生骨干学生组织,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
增强研究生学生组织在学生业余生活中的作用,开展研究会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科研、临床等培训工作,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增强学生干部的服务意识,有效弥补老师下班后时间利用率低下的现状,搭建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2.构建研究生第二课堂活动体系,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通过学生组织,举办趣味运动会,文艺表演类的茶话会,养生保健大讲堂等学生喜欢的活动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避免因长时间、高强度的学习和工作而产生沉重的心理负担。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2409(2009)06-1109- 03
科研就是探讨未知,而求证 未知是人类伟大的禀性,只有人类才有思维和创新。同志曾讲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 步的灵魂”。高等学校就是培养这种灵魂的场所。作为医科院校的大学生应及早了解科研、 接触科研和参与科研,使自己具备新世纪学子应具备的学识和眼光。医学院校开设医学科研 导论课程,向学生介绍最新的医学发展趋势、研究进展和基本的研究方法,使学生扩大眼界 ,拓宽思路,受到科研思维的教育和启迪,为以后的医学学习和科研以及临床实践打下一定 基础。笔者从医学科研的定义、方法及医学研究的进展几个方面来阐述医学院校开设医学科 研导论的必要性。
1 医学生首先应了解医学科研的概念及分类
科学是知识和学 问之意,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中对知识的探求,而医学是科学的分支,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医 学作为一种认识现象,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是关于人体正常和异常的生命过程以及 同疾病作斗争和增进健康的科学知识体系,是人类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经验的总结。医 学研究是一种自然现象,它研究对象是人,它主要研究人体生命过程及其与外界环境的相互 关系规律,研究人体疾病的发生、发展、痊愈及其防治的规律,研究增进人类健康、延长人 类寿命和提高劳动能力的有效措施。根据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的不同,把医学科学分为基 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基础医学是研究人体的生命活动和作用于人体的致病因子、 药物、毒物以及疾病发生发展的本质和普遍规律的科学体系,是整个医学发展的基础和先导 。临床医学是研究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科学体系,是医学中的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的庞大 体系。预防医学是研究预防和消除病害、讲究卫生、增强体质、改善和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生 产环境和生活条件的科学体系。以上的分类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将随着医学的发展而发展。 传统的医学分类已经不能充分地概括医学领域各分支学科的现状和全貌。基础医学、临床医 学、预防医学三者相对独立的传统界线会日益模糊,三者之间相互渗透,渐趋融合,各种新 的学科分支不断产生。
2 医学科学研究促进了医学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在社会中地位越来越重要,医学作为科学一个分支也如此。20世纪以 来,现代医学以空前的速度向前发展,为保障人类的生命和健康作出了重大贡献。未来医学 发展前景如何?人类将遇到哪些困扰?将采取何种对策去迎接未来的挑战。这就需要医学院 校的学生打下扎实的科研基础去面对。
2.1 近代医学研究的发展
医学的产生已有4000多年,早在文艺复兴时代,比利时医生维萨里就明确宣言:“我要以人 体本身上的解剖来阐明人体的构造。”他还认为科学不应该盲从,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此不 顾教会不准解剖尸体的禁令,夜间从刑场偷回尸体,从事人体解剖的研究。1543年,维萨里 发表了《人体的构造》,奠定了人体解剖学的基础。1628年,英国医生哈维在活体实验的直 接观察的基础上,发表了《论动物的心脏运动与血液运动》,把生理学确立为科学。自此人 们由认识人体的结构形态进而认识活体的生理功能,开始了近代医学的新时代。
18、19世纪,近代医学取得了巨大进展,主要标志为实验生理学的发展,细胞病理学的 建立,科学的微生物学说的兴起。近代医学研究均以实验观察为基础,用实验中观察到的事 实来做结论。它们的特点为:分门别类,各自孤立的研究,由于分门别类的研究,积累了许 多新的事实,引起了近代医学进一步分化。例如比较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病理解剖学、胚 胎学、微生物学等,都形成了独立的学科。
2.2 新世纪当代医学研究的发展
二十世纪当代医学发展的特点是人们的认识向微观的深入和宏观上的扩展,自然科学分科的 进一步发展,互相错综,形成一个网络式的整体系统。医学科学也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重大 成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形成了新的历史特点。当代医学科学发展具有既高度分化又 高度综合的新特点,有力地表明了医学研究既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马克思早就指出了科 学统一的前景,他说:“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正像关于人的科学将包括自然 科学一样,这将是一门科学”[1]。
医学的分化趋势与整体化趋势:①新技术提供现代化研究手段,对人体和疾病的研究达到分 子水平,正向量子水平前进。这就促进了学科的高度分化,例如,当今的遗传学就发展了许 多分支,诸如:毒理遗传、免疫、生态、行为遗传学等。传统外科也出现了许多分支,例如 :普外、胸外、脑外、显微外、移植外、整形外等。②整体化趋势主要表现为临床与基础的 统一,预防与临床、基础的统一,例如:环境医学、人体力学,生物材料学等。大生物学的 诞生就是当代医学高度整体化的重要标志,它是把地球上所有以生物为研究对象或研究材料 的学科集合起来,对比它们的特性、相互关系及其地球环境对它们的影响。如地球温室效应 、厄尔尼诺现象等。此外,中西医理论上的结合也变成可能。西方医学的成功是分析方法和 手段的胜利。而它的缺点主要是缺少整体观与系统论造成的。西医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将是 在实证科学的基础上,吸收系统与整体论的观点,走向生命现象的复杂系统论。这就是生物 模式向“环境-社会-心理-生物”模式转变的基础,也为中国传统医学与西方现代医学在更 高层次的结合、创立“统一医学”提供了可能性[2]。
总之,新世纪的医学科研正向两极方向高度发展,一方面向细胞分子、量子、纳米生物学深 入。另一方面,则向有关种群生态及生物圈的研究领域展开。学生必须从这些医学科研导论 中理解这些前瞻性知识对将来医学临床和科研的重要性,增加对医学的兴趣和作为医生的责 任感。新世纪医学的任务将从以防病治病为主逐步转向以维护和增强健康,提高人的生命质 量为主,未来寻求医学服务的不仅是患者,还有相当数量的正常人。寻医问诊的不仅是身体 缺欠,更多的是得到生活指导和心理咨询,医生开出的不仅是药方还有生活处方。
3 研究方法
科学研究是以研究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为直接目的的,在实验中,人们可以根据科学研究的 目的和要求,借助一些特定的仪器和设备,造成在研究中某些对象所需要的特殊条件,控制 某些因素或排除一些不利因素,把要研究的问题进行精细地、反复地观察和研究,最后得出 科学结论。科学研究史的无数事例说明,科学研究已经成为科学知识新的源泉。医学院校学 生需要掌握以下几方面科研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
3.1 医学研究的特点
医学研究是认识疾病,掌握它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提示健康与疾病的转化规律。因研究的对 象为人体本身,故在形态学、生理学具有生物学属性外,在语言、思维和社会生活上又具有 社会属性,因此人体现象不能笼统用一般生物学规律来解释。另外,许多医学实验和观察不 允许按研究者的意愿在人体上直接试验。
3.2 掌握医学科研的基本程序
①问题提出: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 决一个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 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可见,提出科学问题,尤 其是提出概念清晰的难题,更能对科学进步起到真正的推动作用。因此,学生应培养善于观 察、发现问题的好习惯。②假说建立与验证:根据经验和知识,包括文献、大体分析对象的 内部联系,提出对该问题的可能答案或解释,这种预先答案叫假说。进行医学基础或临床实 验均需先提出假说,然后通过实验设计、观察、统计等来对假说进行验证。③结论与资料解 释:此为科研中更深刻、更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部分。对在实验和临床研究过程中收集的大 量资料和数据进行科学的整理和处理,也就是对临床观察的素材进行科学加工,对大量数据 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便为分析判断,得出科学的结论做好准备。④形成:医学论 文是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完备的医学论文应具有学术性、科学性和创新性。
3.3 需掌握科研课题的选定
3.3.1 掌握选题的基本要求 ①要有科学性:表现为科研设计是否严密、合理 ,研究方法是否正确、完善等。②要有创新性:科研忌无意义重复前人的工作。选题的创新 表现在研究方法、设计是否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改进、提高和创新。③具体明确:医学研究 的选题必须经过严格的核对、分析,真实明确地反映客观存在的事实。对题目的选定要明确 ,不能含糊不清。④适当实施手段:慎重考虑本人技术水平和所在单位的设备状况,不能脱 离本人和单位具体情况。
3.3.2 需掌握选题的种类 医学科研选题分为:①调查研究:流行病学、卫生 学。②实验观察:生理学、药理学,需要实验条件和观察手段。③资料分析:需要既往的医 疗卫生资料,统计分析,如死因分析等。④经验体会:在自己的研究基础上着重对某一问题 进行探讨。总之,科学研究是医学工作者的重要工作之一,然而,有关的科研方法在医学院校教育中较 少涉及,仅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作为一般内容简要介绍。因此,许多医学本科生毕业后不知 怎样进行科学研究。2000年《中华外科学杂志》的退稿率为74.49%,退稿稿件中科研方法不 正确者占76.25%[3]。表明在医学科研工作中,科研方法的不合理应用已成为一种 普遍现象。要弥补医学工作者的这一缺陷,必须加强在校医学生的医学科研能力的培养。开 设医学科研导论课程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应引起各类医学院校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经济学哲学手稿[M].1844,42:128.
[2]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编写组,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M].长春:吉林人 民出版社,1998:648.
医学文化的社会功能包括:①教化功能,所谓“文化化人”即指此意。②传承功能,医学历史、医学经验、医学理论都须通过医学文化传给后人。③凝聚功能,特定的文化是维系特定族群向心趋力的情感纽带。④标识功能,人们能准确识别和区分各种各样的医学现象,主要就是依赖医学文化的标识功能。⑤编码功能,医学文化现象其实就是一组组既合目的又合逻辑,既合习俗又合规律地组合编码。⑥驱动功能,个人医学行为依靠主体心理程序驱动,医学社会发展依靠社会心理机制驱动。此外还有归向功能、解读功能等。
【关键词】 医学文化 文化功能
Abstract:Social functions of medical culture include six different aspects.Firstly,it moralizes people,that also means“culture civilizes the masses”.Secondly,it is a carrier that passes down medical history,medical experience and medical ethics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Thirdly,it plays a role of centralization because a particular culture is the emotional tie that sustains the centripetal force of a certain collective.Fourthly, it identifies because accurate distinguishing and differentiation of medical conditions are based upon the identifying function of medical culture.The fifth function is coding,in another word,conditions in medical culture actually are combinations of codes that are abide by purpose and logic as well as conventions and rules.Finally,medical culture performs as a social drive.Inpidual medical behaviors are subjected to collective psychodynamic;medical-social development depends upon the drive of socio-psychological mechanism.In addition,medical culture performs as orientation and unscrambling.
Key words:medical culture;cultural function
医学活动是与人们实现高水平的生活质量和高水平的生命质量关系最为密切的社会活动之一。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中,协调、维系人们各种社会关系的基本元素是文化。人类的一切医学实践,其由始由生、所兴所盛、至极至衰,最根本的驱动力量和影响因素便是医学文化。文化是以意会符号承载的族群主观信息,它包括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创造、所产生的一切物质方面的内容、精神方面的内容以及驱动人们进一步进行社会实践的心理程序;医学文化则是通过一系列具象符号和抽象符号所表现的与医学这样一个特定族群有关的主观信息,它在驱动、指导人们医学实践的过程中主要表现出以下一些社会功能:
1 医学文化的教化功能
文,所以载道也,“文化化人”主要就是讲文化的教化功能。医学文化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医学观、医学态度、医学精神、医学行为及习俗、医学伦理、医学道德等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内容不仅对医疗主体,而且对医疗对象都起着重要的教育作用。
自父精母血凝聚成胎生存于世,人要食用五谷杂粮,历受风霜寒暑,时而遭火炙水,偶尔遇蚊叮虫咬,大自然的风寒暑湿燥火,人世间的喜怒忧思悲恐,都可能对人的健康构成不同程度的威胁。追求身心健康是人们的普遍愿望,而如何在健康时恒久地保持健康,在不健康时尽快地消除影响因素而恢复健康,则取决于人们对待医学的观念和态度。敬畏生命,崇尚医学,尊重科学规律,恪守保健规则,是人们须切切谨记的基本原则和正确态度。如何才能够树起科学的健康观、自若的生命观、正确的医学观、理性的求医观,关键还是看人们对医学文化的接受程度和理解程度,或者说,关键是看医学文化对人们的教化和影响程度。
医学是崇高的事业,古今中外的人类社会都对医学职业者之伦理道德有着极高的要求。医乃仁道仁术仁功仁业,自古以来无仁不成医,普天之下无医不守仁。尽管在现实社会中确有一些不良不肖之徒借医谋财,伤天害理,然而从总体上说,行医者都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诚如《医学生誓词》所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为医者须“……献身医学……恪守医德……竭尽全力……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这些都是医学文化对医务人员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一代代的医务工作者,都是饱受医学文化中伦理的濡养和道德的熏陶,在医学实践中坚持着“人性至上,生命至重,健康至高,人格至尊,和谐至要”的医学文化之本质,视病人如亲人,为其倾注至爱至亲之情感,精益求精,全心全意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可以说,医务人员之道德品质、理论素养、技术水平、执业态度等都是医学文化教化的结果。
2 医学文化的传承功能
“传承”表现的是“授受”这样一种社会功能。传者,上授予下、前授予后也;承者,下受于上、后受于前也。医学文化的传承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前人将医学经验积累、医学理论总结、对医药学的发现和认识等传授给后人;二是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医学的认识和理解、感受和体验等所进行的相互交流,对医学的评价和判断、观念和趋向等所进行的互动和传译。通常情况下,人们对医学文化的传承功能更多地是理解为传授和继承。
人类在漫长的生活实践和进化过程中,遭受过自然、社会带给的无穷伤害以及人们追求健康的无量挫折,逐步实现了对生命本质和健康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发现了无数关于治疾疗伤、防病延年的办法和经验。这些内容作为医学文化的重要元素,更多地表现为活鲜鲜生命体的主观意识和感受,一旦生命终结,由生命体承载的思想、观念、意志、意识、感受等所有主观信息便立即荡然无存。在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中,任何人的生命都是十分短暂的,任何人所处的时段都是非常渺茫的。然而,任何人对医学的认识和发现都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任何时段所产生的医学经验和知识都是人类的精神瑰宝,怎样才能实现使无数生命主体探索发现的零散的医学文化元素得以继承、发扬和光大,这就必然要依靠医学文化的传承功能。
3 医学文化的凝聚功能
作为以意会符号承载的族群主观信息,文化乃族群之魂、民族之根。我们知道,文化是协调、维系各种社会关系的基本元素,它对于族群或民族有着强大的凝聚作用。世界上一些典型的宗教族群其内部结构异常牢固,中华盛世五十六个兄弟民族其深情厚谊坚不可摧,其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皆自于文化的凝聚作用。
转贴于
不仅社会文化有着强大的凝聚功能,即使是社会亚文化之一的医学文化,在医学实践中所发挥的凝聚作用也随处可见。比如,人们求医择医,多趋向于大医院,以致于越是大医院越门庭若市,业务繁忙;人们寻医访医常集中于名医生,以致于越是名声响亮的医生越是趋之若鹜,应接不暇。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医学文化的凝聚作用。再比如,医学科学门界杂陈,种类繁多,或张氏外科,或李氏内科,或中医中药,或藏医藏药……,各界各门所以能够存在,各种各类所以能够兴盛,最终原因必然是各自都有崇奉拥戴的信仰共同体,而维系这些医学信仰共同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即医学文化。
4 医学文化的标识功能
社会文化在本质上是族群主观信息借助于承载介质予以表现的意义统一体,这种承载介质即前文所及的意会符号。意会符号可以是物质形态的,也可以是精神形态的,还可以是民风社俗的;可以是器物的,可以是音视的,还可以是思想的、心理的。然而,意会符号不论是物质形态、精神形态,还是心理形态,习俗形态,它们大多情况下是多重因素有机聚汇的复合体,而且作为社会亚文化的辨识标志,简单符号表达的意义比较特定,而复合符号通常在表现共性的基础上带有特定的领域烙印或行业烙印。如一座建筑物,可以用来办银行,可以用来开商店,可以用来作医院,随着不同的用途变化它会自然地加载上行业通识的社会标志,通过这些不同的标志便承载起了不同领域的文化。这就是文化的标识功能。
医学文化的标识作用表现比较普遍而且针对性比较明显,如建筑物附上红十字即代表是医院,汽车车身喷上“120”即代表是救护车,处方签上的“R:”表示“请取”,瓶签上的头骨骷髅表明药物有毒,楼道内一个大大的“静”字表示治疗环境需保持安静……。不仅如此,医学论文记载着人们对医学的探索和发现,医学古籍记录着前人对医学的经验和总结,医学法规提示人们在医学实践中必须遵守的规则和律令,医学病历保存着每一个病患者疾病发生发展及医生施术施治的原始信息……。
医学文化的标识功能与医学文化的编码功能比较接近,但医学文化的标识功能更偏向于表达医学文化现象“度”的特征。
5 医学文化的编码功能
准确、科学的编码是文化之所以能够成为文化的基本前提。所谓准确、科学,是指文化现象中的具象符号、抽象符号都必须既合目的、又合逻辑,既合习俗、又合规律地进行编码,通俗地说就是约定俗成的排列组合,否则就无法完成使不同个体、不同族群意会理解的功能。文字排列的先后顺序,绘画色彩的浓淡相宜,书面语言的主谓宾状补,优美乐音的宫商角徵羽,军事中的排兵布阵,飞行中的主率僚从,库存货物的方位描述,宇宙飞船的经纬坐标……,与其说文化现象都是一个个意会符号,不如说它们归根结底其实是一组组科学编码。
社会文化具有编码功能,医学文化亦然且更盛。医学社会实践中,物质因素的存在形式,精神因素的表达形态,心理因素的活动状态,以致于生命现象本身的运动方式等都靠其特殊的编码来实现。医院主、辅机构的空间布局是通过编码完成的,超级复杂的手术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是因为医护人员对手术程序、所需物资、人员布局、器械摆放和取用规律都进行了严格的编码;医疗法规的条分缕析,医学论文的起承转合,中药配方的君臣佐使,求医择医过程中的比较权衡,无一不带有鲜明的编码特征。就人们的生命现象来说,四肢五官,脏腑骨骼,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生物基因的遗传密码,也都表现为特别的编码现象。总之,医学科学的方方面面都较为明显地昭示着医学文化的编码功能。
医学文化的编码功能与医学文化的标识功能比较接近,但医学文化的编码功能更偏向于表达医学文化现象“序”的特征。
6 医学文化的驱动功能
社会的发展不仅依其自身的规律,而且需有一定的动力,这种动力相当大的程度上来自于社会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具体说来,个人行为依靠主体心理程序驱动,社会行为依靠社会心理驱动。人生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懈趋近需求目标的过程,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的需求随所处的时空、境遇及原有目标满足程度等条件的不同,总会不断表现出不同的需求层次,而且低层次需求目标的满足,必然导致对高层次目标的诱发,由此形成永远没有尽头的需求层级和目标链路。在对期望目标永无止境的追求过程中,以主观能动性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因素责无旁贷地充当起了驱动目标追求的源动力。这就是文化的驱动功能。
【吴秉芬先生,创办有东方科技开发推广中心、海天演艺策划中心以及东方古法美容中心,并担任澳门防病养生保健研究会创会会长。祖辈六代,精通医学,特别是对疑难杂症、养生保健深有研究,出版多册医学作品,他所创作的养生之歌通俗易懂、深含哲理、广受喜爱。】
医学世家享誉内外
虽年近八旬,但神采奕奕,精神烁烁;虽头发花白,但笑声爽朗,步伐轻盈,这便是资深中医师吴秉芬先生。在他身上,感受不到“岁月催人老”的无奈,从他的言辞之间,透露的都是快乐豁达的心情与乐观积极的心态。出生于医学世家的他,自然成就了一段与医结缘、与医相守的美妙佳话。
“我们家祖辈六代都是从事中医的,诸如人参等中药材,父亲吴石垣博士今年102岁了,是开平吴家第五代传人,现居住在美国。”吴秉芬先生介绍道。作为广东开平的医学世家,远祖吴彻公为明朝乙未科进士,先祖母张银为开平杂病神医,先伯父吴仲良更为名满岭南之神奇脉学家,父亲吴石垣乃香港五十年代国际针灸学院创办人,现为美国东方医学博士。谈及父亲,吴秉芬先生的眼里满是钦佩,父亲吴石垣博士曾两次获得世界传统医学论文金奖,在美国行医二十多年,更受聘为美国加州大学针灸学专科教授,他的高超医术更是吸引了英、法、意、日、俄等各国人士前往学习此中国神奇针灸疗法,可谓桃李满天下,早已驰誉世界、令人敬佩。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吴秉芬先生就跟随家人去了美国,但对国家与故乡的热爱与向往又将他牵引了回来,并选择居住在澳门。虽与家人相隔两地,但浓浓的亲情从未因为距离与空间而消减。“我们经常保持书信往来,这个便是父亲写给我的信。”吴秉芬先生说着手里拿过了一封信,不仅如此,他们亦经常交流探讨有关医术方面的疑难杂症与心得体会。
正是在祖辈的熏陶教诲下,在家庭的耳闻目染下,吴秉芬幼年便得祖母精心传授古法杂病针灸术,青年时随父亲实践中医中药十余年,并精研其先伯父之脉学理论,上世纪四十年代更得江南奇侠陈小平秘授真灵养元气功,六十年代初先临香江,后转入澳门,开始了多年的医学生涯。
诠释养生贵在预防
健康是人生中最大的一笔宝贵财富,到底怎样才能保持健康、远离病痛,是每一个现代人都异常关心的话题。而每一位见过吴秉芬先生的人,在得知他的真实年龄后都会禁不住想要讨教他的养生之道,而作为拥有多年医学经验的中医师,吴秉芬先生正用自身的例子生动地诠释了永葆健康的诀窍与意义。
“一切疾病皆在预防,”吴秉芬先生说道,“古语有云:‘预防胜于治疗’,可惜人们对保健知识知之甚少或明知故犯,其实疾病多由人们平时不珍惜健康,饮食不当、作息不正常等引起的,加之大自然受污染之影响,当今人类皆求享乐而摧残健康,以致奇疾怪病接踵而至,祸害苍生。怎样预防呢?因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有强弱之分,因此每个人对自己的身体条件须有先见之明,去适应自己的习惯,这是自我预防的第一步;生命在于运动,须知铁炼不成钢,人不运动不健康,推动自身潜能,引发无穷生机,就是有规律地按摩中医经络穴位,坚持锻炼持之以恒,自然能走向健康。”
作为医道世家,又为澳门防病养生保健研究会创会会长,吴秉芬先生自感责任沉重,于是他经数十年博览群书典籍,取其精华之选,加之几十载寒暑之验证,终结合自身积累的宝贵中医经验,针对多种疾病的治疗方法而推出了多种养生产品,诸如防病养生汤、糖尿回春汤、延年养生汤,等等。早在1990年,吴秉芬先生更编辑出版了《今日中医药论治精华录》,并收录了针对癌症、糖尿病、按摩经络保健美容、艾滋病、中风、哮喘病、神经衰弱、骨刺、心绞痛等疾病的诊治良方,更推出三坚扶正疗法歌,即:先治心病第一关,有疾还须视等闲;信念足时病自消,血脉畅通阴阳调;百事劳心最伤神,须凭静功保安然;真灵养元长修炼,春夏秋冬身心健;其中玄妙藏天机,本能自用不神奇;脏腑清洗有定期,寒热温凉须适宜;百草能除诸般疾,每教沉疴再复起;如今艾滋祸苍生,三坚齐施解疑难;若想枯木再逢春,此歌之内有奇逢;心存济世时不遇,志不达兮无可奈;高处寒梅空吐艳,沧海明珠暗浮光;志士为救苍生苦,故将奇术录诗篇。
为了更详尽细致地介绍实践验方病例,吴秉芬先生又于1998年重新编印《东方第一财富杏林秘术录》,将古医学心悟入门辩证诀原文,及气功图表操作刊于篇幅内,以使读者更能容易明白运用,学习到医术与保健的知识技能。
“胎息内意甩手功,十五经脉全畅通,艾灸食疗配运动,八十仍是中年容,防病养生此中取,衰老顽疾去无踪;天星十二元宫阙,万病回春有奇逢,世人能识其中秘,活过百岁不神奇。”再谈养生之道,或许从这首由吴秉芬先生撰写的养生之歌中,便能通晓一二。
寄情诗歌奉献医学
作为一名资深的中医前辈,问及对中西医的看法时,吴秉芬先生说道:“西医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是毋容置疑的,但是,西医也不是万能的,倒是中医中药,常常治愈了西医无法治愈的奇难杂症。而且,中医与西医间有一个显着的不同点,那就是中医流帕特多,各门各派,各家各族,自成一系,这就构成了中医诊治的多样化,这个流派治愈不了的疾病或许另一个流派能有效对付。总的来说,中医中药是中国的传统医术文化,应加以弘扬和发展,而不应任由其失传、没落。”一番语重心长的话语,字里行间,都流露着一位老中医对我国中医界发展的忧虑与关注。
[关键词]体育经济制约因素发展对策论文毕业论文
随着经济的发展.体育本身所蕴含的巨大经济功能与价值越来越被人们认同.在发达国家.体育产业是在20世纪60年展.目前己比较成熟。体育产业的发展.所带来的经济增长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据的比例越来越大.体育经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重视和加强我国体育经济的研究,不仅对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而且对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体育产业的年产值约在4000亿美元而且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写作毕业论文在体育产业发达的北美.西欧和日本.体育产业的年产值都排在国内十大产业之内。美国NBA1997年~1998年赛季的总收入为22亿美元.平均每支球队约7600万美元。1977年美国体育的总营业额超过了1000亿美元.居全美经济各大产业的第22位。美国1998年的体育产值达631亿美元.超过了国内的石油化工业汽车业.占GNP的13%.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已超过3000亿美元。意大利的“足球产业”闻名世界.一个星期日举行的“足球日“中.全国足球球迷的总开支就达2000亿里拉。澳大利亚90%的国民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运动和休闲创造的产值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8%。国际足联的研究表明.与足球有关的营业额每年高达2500亿美元其中包括运动员的工资、门票.广告、电视转播.运动器材销售、机票.住宿费用旅游以及相关的工业等等。据统计足球运动直接和间接雇用的人数高达45亿人。2002年.日本体育产业的总收入为4。2万亿日元.居十大支柱产业的第六位。可以预见.在现代经济发展的大潮中体育经济的发展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而且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体育消费已转而成为一种刚性的需求.美国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和体育消费的体育人口比例达到77%.德国为67%.日本是65%加拿人是50%正是这种刚性的需求给了体育经济强有力的支撑。而目前我国体育专业市场规模还很小体育产业经营性机构只有两万多家尽管总投资额超过了2000亿元人民币年营业额超过600亿元人民币但体育产业总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还不到0,3%体育人口比例约为31%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这种差距其实就是一种潜力.那么.怎样尽快地找出制约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因素.开发这种潜力,使体育经济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小可或缺的重要支撑.则是迫切需要的。
二、制约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障碍性因素
自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经济改革.被誉为“朝阳产业的中国体育经济发展势头也十分喜人.但体育经济的发展却明显落后于其他行业的发展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制约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障碍因素主要表现为:
1体育消费意识相对滞后
在计划经济时期.人们的思想受到严重束缚.视野不开阔.认识不到体育与经济的关系.造成两者之间严重脱节。对体育的消费也仅停留在低层次消费上而没有将其引向货币化.市场化的高层次消费。目前.我国除北京.上海.深圳.大连等城市以外.居民的体育消费意识不强。花钱买“健康”的体育消费观还没有真正深入人心。体育消费的结构不尽合理。据调查,我国城市居民对体育的投入主要以运动服装等体育用品消费为主占体育消费支出的81%不少年轻人情愿把钱花在卡拉OK娱乐场所或网吧上网聊天方面却不愿花钱参加体育锻炼。
2.传统体制的制约
我国体育赛事以前一直都是由国家体委包办.形成一种法定的计划运转。在改革过程中.尝试性地使体育从政府行为向企业行为转变。这一举动虽然带有一定的市场经济成分但在某种程度上仍带有计划经济的烙印。企业在与体育部门联合办体育的过程中.往往不能获得足够的自,严重影响了企业投资体育的积极性形成了“居民低收入一政府投资一福利分配一投资萎缩的经济流程。
3,体育消费有效需求不足
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形成体育消费和体育投资热.而中国目前还不能形成这个热点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国民消费率还处于较低水平。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统计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平均消费率水平为78%~79%。在所统计的36个国家中.只有8个国家的消费率低于7O%.其他国家的消费率均在70%以上.而我国的消费率一直徘徊在60%左右比美国低24个百分点.比印度低18个百分点。这一差距表明.在我国单位劳动成果中.可供消费的部分较少.用在体育消费的部分就更少了。
4.缺乏专门的体育经营管理人才
体育产业的开发需要既懂体育.又懂经济和管理的人才,而现有的体育经营管理人员大都是退役的运动员、教练员和下岗待业人员.他们一般只熟悉体育工作而缺乏对市场运作及其规律的深入了解体育管理和经营人才严重缺乏没有形成一个体育产业人才群体。
三,加快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进程,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整个体育行业部门还仅仅处于场地出租和有偿指导等浅层次的经营阶段。写作硕士论文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如何促进我国体育经济的快速增长解决体育经济在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就成为迫切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保障我国体育产业快速、健康、持续的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
1提高全民体育消费意识
体育市场是沟通体育消费与生产的桥梁.是满足居民体育消费.推动体育发展的动力。要加强对体育消费的宣传和引导.强化城市居民体育消费意识。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不断增强毒健身意识,努力倡导健康科学的健身理念,人力发展农村体育、妻社区体育、职工体育、青少年体育和老年体育.加强全民健身苑点建设,提高体育人口比例.培养更多的体育消费群体。积极引妻导居民的体育消费朝合理正确的方向发展。
2.深化体育产业市场化程度
我国体育在计划经济时代是完全依赖国家预算。这种现象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将逐步消失.体育也处于改革的大潮中。各级体育部门应充分发挥体育的多元功能,加快体育的产业化进程.将有条件的体育事业单位推向市场,使之从以全额拨款向差额拨;款过渡.差额预算向自收自支过渡.从自收自支向企业化过渡。体育经费的来源,应以国家拨款为主,社会集资为辅.把国家办要和社会办结合起来.开辟多种资金来源渠道.使之有主有从.互:为补充。
3应加大对体育经济发展的政策扶植力度群
加大对体育经济发展政策的扶植力度.应从以下方面做起:一是要尽快制定体育投资法规.规范财务运作,确保体育投资者的利益二是要规范现有体育产业中的税制.税率及征收年限:三是要在政策鼓励和支持分散的体育场所.实行土地置换,集中建设.以利于体育经济的综合开发。新晨
4加强培养体育经营管理人才培养
体育产业要发展.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经营、服务和管体育产业要发展.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经营、服务和管理队伍.有一批优秀的经营、服务和管理人才。写作医学论文缺乏熟谙体育和经济两门学科的经营人才是制约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因此,要努力造就既懂经济理论又懂技术的经营管理型人才。首先是要引进一批高水平的经营管理人才.其次是要对现有的体育经营管理人才通过多种方式、多渠道地加强培育与培养,逐步建设一支懂管理、善经营知识面广结构合理的体育管理、体育经营的人才队伍。
5.完善市场体系建设
体育市场建设体系是体育经济赖以发展的载体和导向。因此.体育市场体系建设.要以gI导和刺激体育消费为核心.大力发展体育用品市场、劳务市场、人才市场、观众市场、信息市场、技术市场、文化市场等等,要逐步形成一个结构完整、功能互补的体育市场网络.为体育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韩京:关于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理论分析.生产力研究,2007(09).105~106
[2]任慧莹:影响我国体育经济发展因素的研究.集团经济研究,2007(06),247
[3]周清明:浅谈体育经济.商场现代化,2007(02),264
[4]康建敏:探析我国体育经济的障碍与途径.商场现代化,2007(02)381~382
[5]姚春立:对现代体育经济发展的理性思考.内蒙古煤炭经济,2006(09).16~18
如今,他的名字已响遍了豫北大地,乡亲们都亲切地称他为“郜大好人”。
幼年经历 开启学医道路
现年58岁的郜义祥,出生于卫辉市庞寨乡西夹堤村,和其他农村家庭出身的孩子一样,郜义祥家境贫寒,年幼的郜义祥表现出了与他年龄不相符的懂事与成熟,他常常一边干农活一边挤出时间来读书。
“小时候,爷爷生病了,当时大夫很少,请大夫要去很远的地方,常常是上午去下午才能请到。看见爷爷被病痛折磨,我就想以后要自己当大夫,为爷爷和那些没钱看病的乡里乡亲治病。”
1973年,全省农村开展的‘红医村运动’给当时的郜义祥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也为他日后对中医药的钻研打下了基础。“当时号召人人会扎针,家家户户都学当医生。当时我就想如果我以后多学中医和针灸技术,将来到社会上当一名中医,去给大家治病那该多好啊!”
刚刚十几岁的郜义祥每天放学回家,就拿起铁锹跟着大人一起到大堤上面挖草药,看着那些花花绿绿能治病的草药他就特别的好奇,时常背着药篓去老中医家里咨询草药的名称和作用。对于那些外形相似的、名字难记的中草药,他就把草药制成标本装进塑料袋里面,反复研究每个草药的特征和功效。
时间一长,郜义祥就越来越感到需要了解与认知的东西还有很多,当时的他已经不满足仅仅对大堤上草药的了解。他开始向往更高的层面上去发展与学习。
1974年,郜义祥中学毕业后,经村委会推荐,他顺利进入卫辉市卫校。经过了几年系统的专业学习,郜义祥以优异的成绩从卫校毕业。毕业后,郜义祥回到老家做了一名乡村医生。在行医过程中,他感觉自己掌握的知识还很贫乏,便又努力考入了河南中医学院中医函授班进行深造。郜义祥说,当时家里经济还很困难,但父母依然支持他向自己的梦想迈进,这给了他很大的鼓舞。
苦心钻研 探索医学门道
郜义祥所在的西夹堤村有一位十多岁的男孩,从小就头发稀疏、发质发黄,家人寻了很多偏方都不见好转。最后,男孩的家人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找到了郜义祥,郜义祥用自己所学的中药知识给男孩开了一个方子试用。没过半个月,男孩原本稀疏的头顶已经密密地长出了黑发,男孩的家人高兴地又来到卫生所,让郜义祥再给开点药。经过几个月的治疗,男孩的脱发病终于痊愈了。
这件事后,引起了郜义祥对于脱发病治疗的思考,也为他以后的医学道路指引了一个方向。从1985年起,郜义祥除了日常疾病的诊治外,开始专门治疗脱发病。
随着治愈的人越来越多,郜义祥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前来问诊的患者从当初的本村村民,逐渐发展到了全国各地都有慕名而来的患者。
稍有成就的他并没有骄傲,尽管忙得不可开交,但是他依然保留着晚上看书学习的好习惯。《黄帝内经》《伤寒论》《脾胃论》《针灸学》等书籍被他翻看了无数遍,而他的医术也在这样的学习下越来越精湛了,有多篇医学论文相继发表并获奖。
2005年,郜义祥被中华传统医学会授予“中华传统医学特色名医”,2013年被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授予“中医药特色诊疗名家”,被中华医学创新发展促进会授予“中国医学专科专病特色专家”等荣誉称号。期间,他还被二十一世纪仲景医魂编辑委员会授予“中华名医”的光荣称号。
医德高尚 引得众人称赞
多年来,郜义祥把患者当成自己的亲人,尽心尽力地去照顾每位患者。对于那些行动不便的,他更是亲自背着药箱上门问诊。常常是风里来雨里去,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只要是病人需要他出诊,他都毫不犹豫地前往医治。
有一天晚上,天正下着大雪,邻村的一位老大爷突发急病,家属给郜义祥打来电话,他二话没说骑着自行车就出发了。由于天黑路滑,在回来的路上,小心翼翼的他还是被摔进了路边的水沟里。
西夹堤村五保户老人李秀莲无儿无女,同时患有老年病、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2011年,84岁的李老太又发病卧床不起,郜义祥得知情况后及时赶去为李老太免费医治,随后又定期去走访探望。老太太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给郜义祥沏了碗糖水,感激地握着他的手,眼泪直流:“好人呀,俺没啥谢你的,你就喝碗水吧!”
郜义祥每年都要投入几千元的药品,为孤寡老人免费诊治疾病,并定期进行随访。他经常带领人员到庞寨乡敬老院,为那里的老人义诊、赠药,送去一份关爱之情。每逢暑天,他还要到田间地头,为乡亲们免费发送藿香正气水、十滴水等抗暑药品,以确保在田间农作的村民身体健康。
2013年12月7日,郜义祥带着工作人员为西夹堤村70岁以上的百余位老人进行义诊,并送去了御寒的电热毯,帮助老人更好地度过寒冷的冬天。尽管大雾迷漫,但献爱心的过程中却依然笑声掌声不断,一派暖意浓浓。
今年4月1日至5月1日,他们又开展了中老年腰腿疼患者大型义诊活动。得知消息的患者不仅来自卫辉当地,还有来自延津、滑县、浚县等地的,他们每天接诊患者300余人,总受益患者达9000多人,免费为患者发放药品价值35000余元,受到了广大中老年患者的好评。
据了解,对于过路人的小疾病郜义祥也都是免费治疗。晕车中暑,胃痛发烧的,只要路过卫生所寻求帮助,郜义祥和所里的医生们都会热情接待、免费诊治。2005年,濮阳籍的车辆在距离卫生所不远处发生车祸,得知情况后,郜义祥带人及时赶到现场,进行紧急包扎输液,随后又用车将伤者送到了县医院进行救治。
卒中是由于脑部血液循环障碍而导致的急性脑部疾病,好发于老年人,随着我国进入老年化社会,此病的发病人数不断上升,而且近年来发病年龄有下降趋势,四五十岁的患者并不鲜见。据统计,我国每12秒就有一人发生卒中,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卒中,卒中对人们生命健康安全造成的威胁已经超过恶性肿瘤。而且,人们现在对卒中的治疗手段还非常有限,这些客观的不利因素相互影响,就导致了现在卒中的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治愈率低这“四高一低”的特点。如何才能有效地预防、治疗脑卒中,这是现在医学界都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
卒中造成的危害
卒中造成的危害极大,无论是脑出血、脑血栓均可能导致病人死亡,绝大多数患者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包括全瘫痪(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部分瘫痪(部分生活自理),四肢麻痹、麻木等等,脑卒中已经成为导致人们残疾和丧失劳动能力的主要原因。
脑卒中对患者的智力也会造成严重的伤害。脑卒中后,大多数患者可能会出现痴呆、智力下降、记忆力减退。据统计,有10%的卒中患者在发病后出现明显的痴呆症状,有些患者虽然没有出现痴呆症状,但其智力水平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生活。可以这么说,一人发生卒中,往往会给一个或几个家庭带来巨大压力。
什么人容易得脑卒中
卒中的发生和一些因素紧密相关,凡是具有危险因素的人群患卒中的可能性都较高。那么什么样的人容易得卒中呢?
研究发现,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特别是伴有房颤等心脏病的患者,以及有家族卒中史的人都属于卒中的易发人群。不良生活习惯及嗜好也是健康的隐形杀手,包括吸烟、酗酒、肥胖、运动偏少、饮食中盐摄入量过多等。如果一个人拥有以上危险因素越多,那么他患卒中的危险性也就越高。
这些因素为什么容易引发卒中呢?我们知道卒中其实是一种血管疾病,具体说就是血管阻塞不通而导致脑部供血中断。血管之所以会变得阻塞不通,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血管壁被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危险因素侵蚀,血管内皮功能受损,血液中的垃圾沉积在血管壁上,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如果用肉眼来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就像是附着在血管内壁上的“粥垢”――所以我们叫它“粥样”硬化斑块。硬化斑块有两方面害处,一方面会使血管变得狭窄,阻碍血液通过,另一方面在斑块破裂后又会形成血栓,随血液流动到血管狭窄的地方,堵塞血管。脑血管大都比较狭窄,因此非常容易被血栓堵塞,引发卒中。总而言之,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危险因素可以损伤血管内皮,引发动脉粥样硬化,最终引发卒中。如果不能改善消除这些危险因素,将会面临巨大的脑卒中发病和复发风险。在临床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高血糖卒中患者的病情很容易反复复发,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
西医治疗:紧抓极限时间
极限时间,又叫治疗黄金期,就是说在这段时间里采取治疗措施取得的效果最好。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来说,一旦发病,必须抓紧时间寻求救治,争取在极限时间里得到治疗,比如介入、溶栓等等,主要目的就是抢在脑组织和脑部微血管发生不可逆转坏死之前,疏通梗塞的大血管,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现在医学界里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极限时间的具体长度说法不一。大部分专家认为是发病后3个小时,但也有的专家认为是发病后4.5个小时或6个小时,而且都有自己的数据作证据。在我看来,这个极限时间应该也是分几个阶段,一般情况下,如果能在发病后1~3小时内溶栓疏通血管,对病人的康复有极大好处,不会留下什么严重的后遗症;如果发病后3到4.5小时内抢救,一部分脑组织恐怕就已经出现不可逆转的损伤了,患者以后可能会留下一些后遗症;如果超过4.5个小时甚至6小时以后,恐怕溶栓起到的作用可能就不大了,患者会留下明显的后遗症。
当然,每一个患者的情况都并不完全相同,所以这个分期也不是绝对的。我有一个患者就是在晚上值班时突然发生卒中,结果被人发现的时候已经大约过了两三个小时,再送到医院时路上又耽误了一段时间。本来认为完全治愈的可能性不大,结果恢复得也很好,几乎没留下什么明显的后遗症,这可能和他平时经常服用一些具有血管保护作用的药物有关系。
通络中药:保护血管防卒中
血管病变的实质就是络脉不通,脑部的络脉不通直接导致了卒中的发生。要想有效地预防治疗卒中,就必须疏通络脉,保护血管健康。为此,络病理论总结归纳了多种具有通络作用的中药药物,如赤芍、降香、水蛭、土鳖虫、全蝎等,研究发现,水蛭、土鳖虫、全蝎等虫类药善于“搜风剔络”,通络作用特别明显,具有显著的血管保护作用。就以水蛭为例,它含有水蛭素及多种酶类,能够扩张血管、抑制血管痉挛,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降低血液黏稠度,还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脂质沉积,并且对血管内皮细胞起保护作用,防止内皮损伤,可从根本上预防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对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可起到很好的预防治疗效果。土鳖虫和全蝎等通络药物也都可以通过不同机制来保护人们的血管健康。
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初英国、加拿大等国家。80年代后随着官方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介入,媒介素养作为独立课程开始纳入许多国家的学校课程教育体系;90年代以来,教育思想又有新的发展,媒介素养教育的重点是培养青少年接受、处理与鉴赏传媒信息的能力,并渐成全球规模性的教育运动,甚至为此立法。目前,在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法国和几个北欧国家,它己被纳入全国或部分地区中、小学的正规课程内,并出现了许多教学模式和教材,甚至发展为白成系统的教育体系。
一、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
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起步较晚,毕业论文尚未引起充分和广泛的重视,高校中只有北京、上海等少数新闻院校比较早且有计划地开设了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但多是以选修课形式开设的,如2004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新闻传播信息技术学院首开《媒介素养专业》公选课,同年10月,复旦大学媒介素养小组创建并开通了中国大陆第一个媒介素养专业网站(WWW.medialiteracy.org.cn)。近几年,浙江、江苏、山东等地一些高校也开始面向全校大学生开设了媒介素养教育选修课程。到目前为止,我国仅有中国传媒火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出版了儿本有关媒介素养教育的专著和教材,如张开的《媒介素养概论》,蔡帼芬等主编的《媒介素养》,陈先元的《大众传媒素养论》,邱沛篁等主编的《媒介素质教育论集》等。同时一些新闻传播期刊和网站也登山了大量的探讨媒介素养教育的文章,高校硕、博研究生中也出现了有关专业论文,这都标志着媒介素养教育的理论研究水平在逐步的深入和提高。可喜的是,2002年中国传媒大学正式成立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心;2004年高等教育研究所设立媒介素养教育专业硕士点;2004年10月,以“信息社会中的媒介素养教育”为主题的首届中国媒介素养教育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中国传媒人学召开;2006年6月,复旦大学媒介素质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另外还有大量相关媒介素养教育方面的个案研究出现,如调查发现,上海火学生对媒介的表征和建构能力缺乏足够的判断和警惕,获取利用信息还不够积极主动,参与媒介互动和媒介内容制作的人数比例较低等方面存在着媒介素养的缺陷等。
总之,社会各界对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视促进了媒介素养教育各种问题的深入研究和发展。
二、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的现实性与必要性
1.媒介素养教育的现实性
最初,以李维斯为首的英国学者是出于对大众传媒文化的强烈批评,才开始倡导媒介素养教育的。直至上世纪90年代,由于大众媒体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欧美国家更把媒介素养教育作为信息时代对人才能力的基本要求,必备的基本素质,并把媒介素养教育作为青少年的通识教育,作为一种综合能力的培养训练,而今,全球化的媒介素养教育已经成为一种现实。在我国,大学生对网络、手机短信、校园DV等新媒体的接触与使用率越来越高。可以说,大学生这个庞大的消费群体也是新兴媒体的主要接触和使用者。然而,在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还未完全定型的时期,可能会受到媒体的某些误导,甚至是诱导和某些不良暗示,可能会影响到其价值、行为判断的偏颇。2003年3月哈尔滨某大学生创作并演唱的FLASH作品《大学自习室》在高校中几乎有口皆碑,但其中展示的某些大学生形象却令人担忧;2005年4月四川成都某学院的4l位在校男女学生露天,上演了一幕名为《41》的行为艺术:以身体组成电子邮件符号“”,此行为艺术在社会各界也是褒贬不一现代社会开放程度越来越高,人的发展也越来越个性化,这些在当代大学生身上的体现尤为明显,但是如果不加以正确的认识、分析和判断等系列媒介认知教育,可能会对其媒介素养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影响。
2.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2006年l0月,一组以中国人民大学为背景的女生“露腿学士照”在网络上引起巨大争议,中国人民大学方面则表示,大学生的自由开放思想不应该受限制;2006年10月中国戏曲学院大四女生,自称为自居易后代,被网友称之为“国学辣妹”,其针对孔子的大胆言行在网上引发热情“辣评”一片。在大众传播事业飞速发展的今天,高校的大学生的注意力从诸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的火众媒体逐渐转向手机短信、网络、DV 等新兴媒体。然而,从诸多的传媒事件中我们感觉到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能力的缺失,特别是对媒介素养教育有着重要影响的传媒认知能力的教育需要进一步加强。互联网的开放性吸引了整个青年群体,而大学生又是这个群体的主力军,他们可以利用手机、视频、QQ空间、博客等传播着自己的个性人生,但是如果没有正确的媒介观念与媒介素养,可能会对社会起着负面影响,对青年群体的社会认知和媒介认知起着消极作用。同时,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高校传媒教育研究理论的提升,也为媒介素养教育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关于媒介素养教育的专著、论文和专题讨论也越来越多,媒介素养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上均不再是纸上谈兵。大学生群体容易为新的技术、新的潮流所吸引,对于互联网上新鲜的东西有着无限的好奇和求知探索,而目前我国高校传媒教育课程体系如新闻学、传播学、电影学、广告学等学科体系均已成熟,加上社会学、教育学、伦理学等学科课程的支撑,它们能为善于探索求知的学生群体提供媒介素养教育的坚实专业知识基础。
三、媒介素养教育的实现途径
正确认识媒介素养教育的历史与发展概况,硕士论文有助于我们在学校甚至是在社会各个层次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媒介素养教育的实现有多种途径与方法,作为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的实现关键问题还是在于以下三点:
1.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体系的确立
媒介素养教育的核心是理论教育课程体系的确立,必须有一套成熟的媒介素养教育理论体系。目前诸如《媒介素养概论》、《媒介素养》等专门教材已经出现,加上传媒教育课程列:广播电视学、新闻学、传播学、电影学等学科体系的诸多课程,已基本可形成独立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体系,专业教材、专业论文和专业教学、研究人员的出现使该课程体系的开设成为可能。各个高校可以开设《媒介素养概论》、《媒介文化》等必修课程,同时辅以《媒介伦理学》、《媒介认知与文化》、《人众传媒与社会》、《理解媒介》等选修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给大学生提供全面的媒介教育,丰富利发展他们对传媒的认知与了解,从学习、认识传媒中发展其媒介素养,从而达到提高个人素养的目的。
2.学生参与传媒实践能力的提高
日新月异的互联网世界对于大学生是具有强大诱惑力的,在媒介素养教育理论课程的基础
上,要注重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多地给大学生创造参加传媒实践的机会。他们每天都在网上体验着信息时代的传播乐趣,但也因为意识上的薄弱和缺乏把理论知识用于实际的能力。他们可能沉迷于传奇、魔兽等游戏的虚拟世界,他们可能热衷于FLASH、DV的制作来展现自己多姿多彩的学生生活,他们可能醉心于论坛(BBS)、QQ空间、博客的制作与维护,但是“铜须门”事件、“国学辣妹”甚至是更多的网上“愤青”“网络暴民”却使我们认识到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缺失,因此,必须要用正确的媒介素养教育来教育大学生,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在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基础上有更多的自我约束,有更多的责任意识,不至于自己的个人行为对学校、社会有负面作,也不使自己受现代媒介技术发展消极作川的影响,从而达到正确的认识媒介、理解媒介、运用媒介,提高传媒实践能力为自己认识社会、发展个人综合能力服务。
3.媒介素养评估标准(体系)的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