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传热操作实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问题的提出
(一)《小型制冷设备维修与调试》课程特点
《小型制冷设备维修与调试》课程是中职教育“制冷和空调设备运行与维修”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课程重点培养电冰箱、房间空调器等小型制冷装置的安装调试、技术支持、维修保养专业技能。作为与社会考证接轨的一门专业课,该课程强调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达到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制冷设备维修工”初级工的水平。因此操作、动手是该课程最大的特点,技能培养是该课程的核心目标。
(二)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现阶段我国在全球制冷行业中占据重要位置,尤其在小型制冷装置领域更是独占鳌头,已成为全球家用小型制冷设备制造中心。近年来,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小型制冷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新产品层出不穷,热泵热水器、红酒柜等特种制冷设备得到迅猛发展,电冰箱、空调器更是已经普及,小型制冷市场日渐壮大,社会人才需求旺盛,就业空间增大。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对人才培养的规格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
但是这些年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效果并不十分明显,传统学科型课程模式仍然没有根本改变,课程内容与职业实践相脱节的现象依然存在,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模式仍然居于主导地位。课程的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衔接不上、不能与真实的工作过程相合、不能突出学生的技能培养,导致中职毕业生技能水平不能达到行业岗位要求。这就迫切需要加大课程改革力度,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速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型、技能型人才。
(三)课程改革的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使学生理论水平和技能水平共同提高,达到企业上岗要求;使学生顺利通过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制冷设备维修工”初级工考试,取得相关证书;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能够适应将来的职业岗位,能够适应社会的变化。
改革的做法
笔者根据多年来制冷专业的教学经验,从基础理论课程教学、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教学项目开发三方面入手,进行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础理论课程教学
技能提高依托于理论知识,牢固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是学好专业课程的前提,制冷专业理论课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制冷原理等多门课程。专业理论课程难度大及抽象化是中职制冷专业师生深感头痛的问题,因此教学内容的选取要以“必须、够用”为准则。对于《小型制冷设备维修与调试》课程确定以下教学知识点为必备教学内容,在本门课程学习前要求学生进行过学习,并基本掌握。
(1)热力学知识
①热力学参数:温度、压力、比体积、内能、焓、熵的概念;
②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
③理想气体基本热力过程:定温、定压、定容、绝热;
④热力循环:正向循环、逆向循环的概念;
⑤卡诺循环、逆卡诺循环和卡诺定理
⑥蒸汽的性质:过冷液体、饱和状态、过热蒸汽、显热、潜热的概念。
(2)传热学知识
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的基本概念。
(3)制冷原理知识
①常用制冷剂性质:R22、R600a、R12、R404a、R502等;
②单级蒸汽压缩制冷理论与实际循环;
③回热循环;
④工况变化对制冷循环特性的影响。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实训基地是小冷课程技能培养的重要场所,单一的拥有几十台小冷装置的实训室不能满足实训课堂教学的需要。小冷课程的技能培养重点为铜管的加工与制作、铜管的连接、小型设备调试与维修,通过建设以下三个实训室,能够满足对于学生技能培养的需求。
(一)焊接实训室
此实训室用于训练学生的钎焊技能。钎焊是小型制冷系统管路连接的主要方式,该技能训练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必须单独设置实训室以确保课堂安全。实训设备应采用小型焊炬以降低危险,同时可以节省投资。实训室需安置自来水管,实训设备至少要有小型焊炬、台钳、胀管扩口器、偏心型扩口器。
(二)铜管加工实训室
此实训室用于训练学生的管路加工与制作技能,同时可以用于讲授理论知识。每个学生设置一个工位,且工位的数量能满足上课学生数目。工位上能够有抽屉用于存放工具,每个工位应配备的工具至少为:胀管扩口器1套、偏心型扩口器1套、弯管器1把、钢板尺1个、盒尺1个。
(三)小型制冷设备维修实训室
该实训室用于训练学生小型制冷系统的维修调试技能。实训设备为电冰箱及家用空调器,实训工具要有真空泵、三通修理阀、钳形电流表、万用表等制冷维修基本工具,并且要有足够的铜管及制冷剂等耗材。
教学项目开发
《小型制冷设备维修与调试》课程教学内容涉及电冰箱、冷藏柜、家用空调器、汽车空调等小型制冷设备,但是以电冰箱和房间空调器教学为主。笔者以电冰箱教学内容为例,采取以制作电冰箱模型为成品的教学方案,开发实训教学项目。
(一)实训成品介绍
制作一个具有储存、控温、制冷功能的电冰箱实训教学模型。该模型制作要求由老师给出,教学过程中电冰箱箱体制作、制冷系统与电气控制系统零部件安装、电冰箱系统调试与试运行整个制作过程由教师引导,学生完成。
(二)实训项目开发
方案以制作教学模型为途径,开发五个教学项目。项目的开发以实训为主,项目内容与电冰箱理论知识点相衔接,注重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相结合,强调“技能为主,学练结合”。
(三)项目任务开发
对于每个实训项目开发合适的教学任务,项目任务涉及理论课程内容与实践课程内容,通过各个项目任务的学习,完成课程内容的传授。以“电冰箱制冷系统的连接”实训项目为例,下表中列出了该部分的学习任务及任务要求。
通过两年来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本校“制冷设备维修工”初级工考证的合格率达到100%,学生的考核评价优秀率达到80%,先后有3名学生在天津市技能大赛制冷项目中获二、三等奖,2011级制冷专业全体学生考取了海尔集团的制冷维修工上岗证,毕业生越来越受社会欢迎。
关键词:化工单元操作;教学改革;探讨
《化工单元操作》是从自然科学领域的基础课向工程科学的专业课过渡的入门课程,是一门关于化工加工过程的技术基础课,不仅理论体系完整,更是与工程实际有着密切联系,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对化工及相近学科的发展起支撑作用。该课程的教学改革目的在于强化学生的生产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
一、与生产岗位相结合,以培养岗位能力为目标进行课程设计
《化工单元操作》课程内容设计与企业生产岗位相结合,以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化工单元操作项目为载体,实施项目教学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按照化工生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要求确定教学内容,以达到突出岗位能力,强化职业素质,注重应用性和实用性的目的。本课程以典型的化工单元操作项目为载体,每个化工单元操作项目都对应着各自的学习情境,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五步教学法,即项目、组织、实施、检验和总结五个步骤组织教学,并根据化工单元操作项目,制订相应的实验实训项目,实现项目化教学模式,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使学生达到能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能力,为学生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在设计化工单元操作工作过程的教学情境中,为突出真实工作环境,建立了多方位的实践环节教学体系:以仿真实验实训室、单元操作实验室、校外实训基地等为基础,按照化工单元操作项目,在虚拟和真实的生产环境中组织教学。采用化工单元项目教学、小组联合操作、顶岗实习等多种方式,强化职业岗位实际操作训练,突出实践技能培养,以求达到与就业岗位无缝对接。
二、根据高职高专教育特点,整合教材,有针对性地选取教学内容
根据高职教育特色,本着理论“必要,够用”、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削减理论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利用化工单元操作仿真实验、化工单元操作实训、认知实习和顶岗实习等多种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本课程选择化工企业生产中最普遍的化工单元操作为教学内容。具体内容为研究若干化工单元操作——流体流动、流体输送、非均相物系分离、传热、蒸馏、吸收、干燥的基本原理、单元操作的典型设备构造、设备操作特性、过程和设备的设计与计算、设备的选择与改造、研究问题的方法等。通过学习,使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来分析、解决单元操作中的一般技术性问题,并能胜任化工生产过程中不同岗位的工作。
三、根据学生自身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设计七层次教学模式
《化工单元操作》教学改革诣在强化学生的生产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在于如何给学生创设企业岗位工作环境,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按照以上思路,设计《化工单元操作》课程工学结合、项目化教学的七层次教学模式。
第一层次为认知实习。带学生参观化工企业生产,让学生感受到化工生产环境,获得对化工生产的第一印象,增强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第二层次为理论教学。其教学内容是研究若干化工单元操作——流体流动、流体输送、非均相物系分离、传热、蒸馏、吸收、干燥等基本原理、单元操作的典型设备构造、设备操作特性、过程和设备的设计与计算、设备的选择与改造、研究问题的方法等。
第三层次为仿真单元操作练习。这一层次主要是为实践实训做准备。学生在进入实验室操作之前,先通过仿真实训练习,再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际操作。
第四层次为实践操作。通过实践部分的理论学习和严格的技能操作训练,使学生掌握化工生产过程中常用的典型设备的基本操作、调节控制和事故处理方法等。
第五层次为课程设计。通过这一环节加强学生对本课程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第六层次为顶岗实习。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可以在各个生产车间进行实习实训,条件成熟的车间可以让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感受生产操作,达到提高学生技能水平的目的。
第七层次为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要求学生至少获取一个相关的高级工证书,如化工总控工、化工操作工和化学检验工等。
四、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灵活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实验教学、启发式教学等,形象生动,贴近生产实际,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1.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加强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图像、图片、实物照片、动画于一体,生动易学,有助于学生对抽象内容的理解,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另外,对单元操作等实践性环节进行录像,用多媒体丰富多彩的表现力,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
2.采用对比式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化工单元操作》中三种传递过程具有相似性,采用对比讲授法,引导学生用已掌握的知识去理解新内容,并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思想,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使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课堂与实训场地一体化,实施现场教学。现场教学有效地增加学生感性认识,强化生产实际,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理论课与实践课相互渗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针对《化工单元操作》实用性和工程性比较强的特点,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互渗透,二者相互促进。一方面在学时安排上,理论课与实验实训课紧密衔接,实验实训内容与教学内容相互渗透;另一方面采用分层次教学,不仅延伸了教学内容,而且对理论知识也进行了综合应用。
5.聘请企业技术专家开展技术应用讲座。利用星期天、节假日,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专家给学生开展技术应用讲座,使学生了解行业的最新技术和发展动向,拓宽学生专业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五、多样化的考核模式,促使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在考核方式上,采用笔试、技能操作、设计等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在考核内容的选择上,既考知识又考能力,着重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在评判学生学业成绩上,采用平时能力、应知能力、专业技能综合考评等多种评分方法,通过改革考试考核方法,促进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通过近年来不断的教学改革探索,《化工单元操作》课程以典型的化工单元操作项目为载体,采用五步教学法组织教学,设计工学结合的七层次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及采用多样化考核方式,有效地强化了学生的生产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何灏彦,于津津.《化工单元操作》教学改革的新思路[J].广东化工,2011,(1).
关键词: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项目化教学;学生评价;化工过程单元操作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6-0167-02
传统《化工过程单元操作》(即化工原理)以三传(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为基础,讲解流体输送及其输送设备、非均相物系分离、传热、吸收、蒸馏和干燥等内容。本课程担负着由理及工、由基础到专业的特殊使命,即承担着工程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双重教育任务,课程强调工程观点、定量计算、实验技能及设计能力的培养,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化工过程单元操作》是化工类专业的专业技术课程,也是化工类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在化工生产现场进行操作、管理、工艺过程的优化等技能。该课程不仅涉及每个化工过程单元的原理、操作,而且涵盖设备、仪表、控制等知识,需要综合性的知识和能力。
自2006年开始,我系进行模块化课程改革工作,将一些专业课程揉合并分解成几个独立的教学单元,将《化工设备》、《化工仪表及自动化》的内容揉合到各模块中,将《化工过程单元操作》分为《流体输送与非均相分离》、《传热技术》、《传质分离技术》三门课程,保证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习掌握某一模块的专业知识技能,进一步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为上岗实习做好基础理论准备。在此基础上,从2008年开始,我院开始新的教学模式探索,在模块的基础上采用生产任务驱动、工作过程导向,通过模拟工厂项目实施教学。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项工作逐步完善,学生学习成果的考核和评价成为关键因素。因此,如何在项目化教学中公平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并通过评价和考核反馈意见调整及改进教师项目化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效率的提高成为一个关键环节。
评价中多元智力理论的引入
学习效果评价和考核本身具有导向和教育作用,对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我国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学生评价在评价目的、内容、方法、环境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传统的《化工过程单元操作》课程教学主要采用课堂理论传授和实验练习。检验学习成果的考核方法主要是小型测验、期中或者期末考试,一张试卷包括填空、选择、简答和计算等内容。教师往往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同时参考平时测评成绩评定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果。这种方式的考核,基本上是期末考试成绩决定学生的评价结果。直到学期结束,教师才能得到教学反馈意见。而这个成绩既不能正确全面地反映学生在课程各个学习阶段的学习情况,教师也不能根据各个学习阶段学生学习状态的不同及时调整教学方式,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和效率。我院《化工过程单元操作》课程引入的项目化教学就是为充分促进学生发展,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在不同学习时间对课程的了解程度和学习状态,在评价中应注意学生的成长,教学内容多元化,评价注意展示性和情景化,评价方式多元化,评价内容多样化。
1983年,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从多元的角度对智力进行阐述。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除了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两种基本智力以外,还有其他七种智力,它们分别是:空间关系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者智力、存在智力。在加德纳看来,能否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和创造出社会所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是核心,并以此作为衡量智力高低的标准。这种阐述打破了传统智力理论对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和教育的情景性的忽略,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多元智力理论丰富和发展了传统智力理论,为教学中实现因材施教、创造教育、差异教育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借鉴多元智力理论,针对我院项目化教学改革,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为项目化教学改革指明方向。
多元智力理论视阈下的项目化教学评价
(一)了解学生在多元智力模型中的优点和弱点,实施个性化评价
学生一般不能独立评价自己的优缺点或者树立自己的梦想,这就需要教师设法了解这些学生的优势智力领域及每个学生的背景、兴趣、爱好、目标等,在教学评价过程中突出个别化和多元化,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更重要的是,通过在优势智力领域取得的成绩帮助学生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然后有意识地将自己在优势智力领域的优点迁移到弱势智力领域中,实现全面发展。
首先,在实施课程教学前,笔者设计兴趣爱好调查问卷、职业规划和一些有针对性的创造性活动(包括家庭、学校、班级共同合作的活动),了解学生在多元智力中哪些是自己的优点、哪些是自己的弱势,鼓励学生表现自己的特长。这些办法应保证多样性和灵活性,以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并符合具体的评价任务。
其次,在学校里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库,使教师在实际接触学生前就对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同时,教师要不断地在信息库中增加新的信息,最终使每个学生都拥有一个记录自身成长和进步轨迹的“档案袋”,从而促使教师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和评价措施,达到个性化评价。
(二)专题项目教学和学习实施全面化智力评价
在充分了解学生信息之后,布置工厂专题项目,分组合作共同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各组成员需要查询资料、分析问题、小组交流、汇报完成情况,在上课过程中评价自己小组以及其他小组的方案是否合理。组长及其成员需要组织完成该项目的方案确定、绘制流程图、确定工艺参数、计算选择设备及其参数、在汇报点评后修改方案、在实训室中实施该方案,确保实施中正确合理并最终得到合格产品。
在这个项目学习过程中,不仅教师可以通过专题项目看出学生判断事物的能力、对概念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还为学生提供了与教师、同学交流的机会,也为学生评价提供了更多的评价材料,具体表现如下:(1)在项目下达后,小组成员需要查阅资料,分析项目中所要解决的问题,与各自组员探讨方案。方案确定后,各组需要汇报,各小组在点评自己小组的方案后,还需点评其他小组的方案是否合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随时记录小组成员的表现,考核学生的语言智力、逻辑智力。(2)方案确定后,就需要为项目实施选定所需设备和过程操作的工艺参数,完成项目中的计算推理。对于该课程,流程图的绘制是一个重点,需要对线条、形状、空间的了解和掌握。在这个过程中,所有小组成员需要团队合作,共同承当责任,共同学习探讨,提交一份合理的项目解决报告。这个过程中,教师考核各成员的空间智力、数学逻辑智力以及人际关系智力。(3)绘制好流程、计算出工艺参数后,需要对方案进行实施。能否得到合格的产品,这就需要小组成员在实训室中完成各个单元操作,正确操作实训设备,学习操作技能,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并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所表现出的是团队合作能力、组织能力、身体运动智力、自然智力,教师也可多方面地考核学生的表现。(4)在正确实施操作过程后,需要提交合格的产品、分析报告、单元操作学结。这个过程可以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习应用能力以及内省智力等。
(三)智力展示、成果、评价主体多样化,实施多样化的评价
在项目化教学中,笔者借鉴多元智力理论,进行多样化评价。
首先,对智力展示进行多元化考核,而不是只在数学逻辑和语言上进行考核,把音乐、美术、体育等纳入到评价体系中,使加德纳智力模型中其他智力都有所体现并得到充分的考核。
其次,可以提供的成果多样化,可以对成长记录袋、任务单、过程资料、总结ppt、方案报告、最终产品、拓展训练报告、总结报告、实施过程中考核表、学习能力考核表、拓展分析报告一一进行点评考核,为学生提高知识应用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支撑。
再次,评价主体多元化,由以往的教师主体评价改为个人、小组、他人、教师、家长、企业多方评价,最终得到评价结果。
结语
借鉴多元智力理论,笔者对学生进行全面、多样、发展性的评价。在评价内容上,确立多元的评价标准,打破原有的局限,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潜能,将学生的书面考试成绩和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相结合。评价结果既是一段教学的终点,又是下一阶段教学的起点和依据,教师可针对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调整教学任务和目标,使学生的智力和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Ellen Weber .有效的学生评价[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2]Grant Wiggins.教育性评价[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3]Robert L.Linn&Norman E.Gronlund.教学中的测验与评价[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4]王凯.美国基础教育学生评价新进展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2005,(5):28-29.
[5]霍力岩.多元智力理论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教育研究,2000,(9):17.
论文关键词:机械工程类专业;创新能力;课程体系
在科技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竞争十分激烈的当今时代,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已愈来愈成为时代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机械工业取得了稳定、快速的发展,同时对机械工程类专业教育提出严峻的挑战。根据本院制定的创办“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水平较高,位居省内外同类院校先进行列的地方性、教学型、综合性大学”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素质高、基础好、知识广、能力强、有个性、会创新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结合邵阳学院机械工程类人才培养的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邵阳学院大学生的重要培养目标之一,针对机械工程类创新型人才的专业特点,邵阳学院机械工程类专业探索出一条科学、完善的机械工程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路子。本文从创新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实践创新体系等方面构建机械工程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使邵阳学院能培养出具备素质高、能力强、会创新的应用型高级机械工程专业人才。
一、机械工程类创新人才培养的意义
科学制订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对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有很大的作用。过去机械工程类专业的课程体系过度注重基础课和专业课,而忽视了学生兴趣爱好、个性特长方面的课程。教学内容则往往过分依赖教材,着重强调基础知识、基础理论传授。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沿,教材往往相对滞后。对学生往往采取“填鸭”式的教学,学生注重死记硬背,拼命忙于应付考试,培养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缺少灵活性,缺少创新精神。所以,制订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时,始终坚持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坚持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等素质的全面发展,注重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协调发展。
二、构建机械工程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创新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主要是由人文素养和科学态度相结合的通识教育平台、多学科综合交叉构成宽厚的学科基础教育平台、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渊博的文化修养并重的课程模块所构成。
通识教育课程平台包括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人文社科基础知识、文体艺术修养知识、应用科学技术知识与基本技能等有机结合,改变过去教学内容偏窄、知识结构单一的格局。主要课程有中国近代史纲要、形式与政策、品德与法律、体育、健康教育、大学英语、大学语文、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计算机基础、演讲与口才、技术经济学、企业管理等。主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与进入社会后发展需要的通识教育知识,培养学生对时代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发展观,培养学生的经济意识与政治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随着现代工业化进程的飞速发展,现代工程逐渐凸显创造性、综合性、社会性、复杂性等特征,未来工程师在“非工程”方面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工科大学生在业务素质方面要加强与民族意识、工程意识、经济意识的融合,并处理好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自身发展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系。因而,必须进行多学科综合交叉学科基础教育平台,即涵盖机、电、液知识、检测技术、控制技术、制造技术与经济管理技术的宽厚的基础课程体系。主要课程有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金属工艺学、计算机接口与应用、机械制造工艺、电工电子技术、热工原理、液压与气动技术、控制工程基础、工程检测技术、汽车工程学、企业管理等。旨在加强学科基础教育,拓宽专业口径,培养学生对未来工作的适应性,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
根据学生的兴趣、专长、发展方向和社会需求,按专业大类招生,分专业方向培养。基于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渊博的文化修养并重的原则,对专业课程学时减少的同时,课程内容进行精炼,突出应用广、水平高、效果好的特点,对现代制造技术、机电一体化、热能工程、模具设计制造、汽车与内燃机、制冷与空调6个专业方向的专业课程模块结构进行优化,在每个专业方向均设置特色课程和探索性课程,针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增强学生就业竞争性开设部分选学课。
高素质的机械工程类专业创新型人才不但要具备从事工业产品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能力,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管理协调能力。因而,构建创新系列课程模块要基于工程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结合机械工程学科发展前沿、创新理论与方法的学术前沿,着眼于整个机械系统,开设课程有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产品技术创新、现代设计方法、CAD技术、机电系统动态仿真、机械优化设计、有限元分析、机械系统创新设计、工业机器人等课程,涵盖了创造学、创新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夯实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用现代机械设计理论与技术通过大量工程设计去实践,为以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构建工程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创新体系
实践环节是机械工程专业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单靠理论教学是不能内化成学生创新能力。在教学中要与生产相结合,将科研活动引入教学,加强工程实训和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使学生知识来源渠道多样化,能力培养多元化。注重学生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完善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主要目标的工程实践教学新体系。
实践基地已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岗位聘任及培训等制度。在此基础上,顺利实现了人事改革,通过竞聘上岗,拥有实验专职技术人员9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1人;教学仪器设备852台(套),总值达901.36万元。按照工程模式进行实践基地的设计与规划,重视学生的工程能力、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按照省级示范建设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标准来进行规划和设置。整个实践基地分成三大块:动力机械实训基地、基础实训基地、动力机械创新实训基地和专业实验场地。
动力机械实训基地包括金工实习基地和动力机械拆装实训基地。机械实习工厂基地以数控设备为主,每年能承担实验教学任务达16000人次,除了承担正常的实验教学任务外,还承担数控操作的认证培训工作,学生在数控课程、数控实习的基础上通过考试可获得资质证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及就业竞争力;动力机械拆装实训基地包括机械产品拆装、机电产品拆装、模具拆装、制冷设备拆装、内燃机拆装以及拆装准备间,每年可承担拆装实训教学任务达2000多人次。
动力机械基础实训基地包括工程力学模块(理论力学、材料力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模块(互换性及测量技术、金属材料热处理)、传动与控制工程模块(控制工程基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机电传动控制、PLC等)和热工基础实验模块(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工程测试技术、能源与环境)。每年可承担实验教学任务达32000人次。并对实践内容进行重组,实践手段和内容体现了先进性、综合性及设计性。
动力机械创新实训基地包括机械创新模块(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创新设计)、机械工程软件实训模块(AutoCAD、Pro-E、UG、Cimetron等)、虚拟实验模块。以前实验要求给学生提供详细的指导书,让学生机械地去验证。这样,验证性实验极大地束缚了学生的手脚,使学生的思路打不开,也造成一部分学生的依赖思想。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提供了各种虚拟传动零件、机构及各种仿真软件,为学生自行设计和组合创新机构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不向学生具体提出要求,只提出需实现的功能,学生通过各种虚拟实验机构验证创新实践成果,并通过机械工具制作出产品模型。整个实训过程学生独立做出,自己编写和总结实验报告。这种实验方式以设计为主线,注重创新设计能力培养,提高学生方案设计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专业实验场地包括机械工程实验模块、热能工程实验模块、车辆工程实验模块、材料成型实验模块,承担了三个机械工程类专业、六个培养方向的专业实验教学任务,每年可承担实验教学任务达11000人次。
关键词:机械工程类专业;创新能力;课程体系
作者简介:张桂菊(1979-),女,布依族,贵州贵阳人,邵阳学院机械与能源工程系,讲师;肖才远(1979-),男,贵州威宁人,邵阳学院城市建设系,讲师。(湖南邵阳422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湖南邵阳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09JG2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8-0022-02
在科技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竞争十分激烈的当今时代,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已愈来愈成为时代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机械工业取得了稳定、快速的发展,同时对机械工程类专业教育提出严峻的挑战。根据本院制定的创办“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水平较高,位居省内外同类院校先进行列的地方性、教学型、综合性大学”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素质高、基础好、知识广、能力强、有个性、会创新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结合邵阳学院机械工程类人才培养的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邵阳学院大学生的重要培养目标之一,针对机械工程类创新型人才的专业特点,邵阳学院机械工程类专业探索出一条科学、完善的机械工程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路子。本文从创新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实践创新体系等方面构建机械工程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使邵阳学院能培养出具备素质高、能力强、会创新的应用型高级机械工程专业人才。
一、机械工程类创新人才培养的意义
科学制订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对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有很大的作用。过去机械工程类专业的课程体系过度注重基础课和专业课,而忽视了学生兴趣爱好、个性特长方面的课程。教学内容则往往过分依赖教材,着重强调基础知识、基础理论传授。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沿,教材往往相对滞后。对学生往往采取“填鸭”式的教学,学生注重死记硬背,拼命忙于应付考试,培养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缺少灵活性,缺少创新精神。所以,制订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时,始终坚持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坚持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等素质的全面发展,注重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协调发展。
二、构建机械工程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创新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主要是由人文素养和科学态度相结合的通识教育平台、多学科综合交叉构成宽厚的学科基础教育平台、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渊博的文化修养并重的课程模块所构成。
通识教育课程平台包括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人文社科基础知识、文体艺术修养知识、应用科学技术知识与基本技能等有机结合,改变过去教学内容偏窄、知识结构单一的格局。主要课程有中国近代史纲要、形式与政策、品德与法律、体育、健康教育、大学英语、大学语文、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计算机基础、演讲与口才、技术经济学、企业管理等。主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与进入社会后发展需要的通识教育知识,培养学生对时代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发展观,培养学生的经济意识与政治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随着现代工业化进程的飞速发展,现代工程逐渐凸显创造性、综合性、社会性、复杂性等特征,未来工程师在“非工程”方面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工科大学生在业务素质方面要加强与民族意识、工程意识、经济意识的融合,并处理好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自身发展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系。因而,必须进行多学科综合交叉学科基础教育平台,即涵盖机、电、液知识、检测技术、控制技术、制造技术与经济管理技术的宽厚的基础课程体系。主要课程有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金属工艺学、计算机接口与应用、机械制造工艺、电工电子技术、热工原理、液压与气动技术、控制工程基础、工程检测技术、汽车工程学、企业管理等。旨在加强学科基础教育,拓宽专业口径,培养学生对未来工作的适应性,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
根据学生的兴趣、专长、发展方向和社会需求,按专业大类招生,分专业方向培养。基于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渊博的文化修养并重的原则,对专业课程学时减少的同时,课程内容进行精炼,突出应用广、水平高、效果好的特点,对现代制造技术、机电一体化、热能工程、模具设计制造、汽车与内燃机、制冷与空调6个专业方向的专业课程模块结构进行优化,在每个专业方向均设置特色课程和探索性课程,针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增强学生就业竞争性开设部分选学课。
高素质的机械工程类专业创新型人才不但要具备从事工业产品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能力,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管理协调能力。因而,构建创新系列课程模块要基于工程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结合机械工程学科发展前沿、创新理论与方法的学术前沿,着眼于整个机械系统,开设课程有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产品技术创新、现代设计方法、CAD技术、机电系统动态仿真、机械优化设计、有限元分析、机械系统创新设计、工业机器人等课程,涵盖了创造学、创新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夯实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用现代机械设计理论与技术通过大量工程设计去实践,为以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构建工程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创新体系
实践环节是机械工程专业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单靠理论教学是不能内化成学生创新能力。在教学中要与生产相结合,将科研活动引入教学,加强工程实训和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使学生知识来源渠道多样化,能力培养多元化。注重学生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完善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主要目标的工程实践教学新体系。
实践基地已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岗位聘任及培训等制度。在此基础上,顺利实现了人事改革,通过竞聘上岗,拥有实验专职技术人员9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1人;教学仪器设备852台(套),总值达901.36万元。按照工程模式进行实践基地的设计与规划,重视学生的工程能力、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按照省级示范建设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标准来进行规划和设置。整个实践基地分成三大块:动力机械实训基地、基础实训基地、动力机械创新实训基地和专业实验场地。
动力机械实训基地包括金工实习基地和动力机械拆装实训基地。机械实习工厂基地以数控设备为主,每年能承担实验教学任务达16000人次,除了承担正常的实验教学任务外,还承担数控操作的认证培训工作,学生在数控课程、数控实习的基础上通过考试可获得资质证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及就业竞争力;动力机械拆装实训基地包括机械产品拆装、机电产品拆装、模具拆装、制冷设备拆装、内燃机拆装以及拆装准备间,每年可承担拆装实训教学任务达2000多人次。
动力机械基础实训基地包括工程力学模块(理论力学、材料力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模块(互换性及测量技术、金属材料热处理)、传动与控制工程模块(控制工程基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机电传动控制、PLC等)和热工基础实验模块(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工程测试技术、能源与环境)。每年可承担实验教学任务达32000人次。并对实践内容进行重组,实践手段和内容体现了先进性、综合性及设计性。
动力机械创新实训基地包括机械创新模块(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创新设计)、机械工程软件实训模块(AutoCAD、Pro-E、UG、Cimetron等)、虚拟实验模块。以前实验要求给学生提供详细的指导书,让学生机械地去验证。这样,验证性实验极大地束缚了学生的手脚,使学生的思路打不开,也造成一部分学生的依赖思想。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提供了各种虚拟传动零件、机构及各种仿真软件,为学生自行设计和组合创新机构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不向学生具体提出要求,只提出需实现的功能,学生通过各种虚拟实验机构验证创新实践成果,并通过机械工具制作出产品模型。整个实训过程学生独立做出,自己编写和总结实验报告。这种实验方式以设计为主线,注重创新设计能力培养,提高学生方案设计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专业实验场地包括机械工程实验模块、热能工程实验模块、车辆工程实验模块、材料成型实验模块,承担了三个机械工程类专业、六个培养方向的专业实验教学任务,每年可承担实验教学任务达11000人次。
四、创新实践教学成果
根据以上内容构建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在机械工程类专业实践近两年来成绩显著。到目前为止,邵阳学院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入选教育部第一类特色专业;动力机械及工程学科被评为湖南省“十一五”重点建设学科;小型内燃机及先进制造技术被评为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现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湖南省重点科研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省部级以上项目3项。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湖南省挑战杯竞赛和湖南省第三届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大赛取得优异的成绩,2008年获得湖南省第三届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2008年荣获第八届湖南省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1项;2009年获得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三等奖1项,2009年获得中南地区港澳特区第四届大学生机械设计制造创新大赛二等奖1项;2010年第四届“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1项、铜奖3项。2009年“挑战杯”比赛中获得全国三等奖1项。2009年教育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等学校土建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主办的第一届“亚龙杯”全国大学生智能建筑工程实践技术竞赛在邵阳学院举行,学校成功地承办了该项大赛,并获得了大赛唯一的特等奖。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探索地方院校机械工程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问题,进一步完善培养体系,推广所取得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周仲魁,夏菲,梁丽萍,等.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1):49-52.
[2]蔡苇,余波,兰伟.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65-166.
[3]李郁峰,陈念年.地方院校计算机本科人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一种有效模式[J].计算机教育,2009,(10):12-14.
【关键词】班主任;班级心理辅导;构建班级
一、大学班主任成为班级管理者,辅导者的条件
班主任都会面临角色的冲突。班主任要想成为有效的班级心理辅导者,就要做好由教育者、管理者向心理辅导者角色的转变,学习与掌握心理辅导的相关知识,特别重要的是要拥有良好的人格特征。
1、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
作为一名大学班主任,应该是具各高尚的人格,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讲求为人师表。在平时的工作中,也就十分注重对个人素质的全面提高,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培训学习和自我学习,给学生做一个好榜样。在此同时,班主任还要积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通过自己和其他同学的不断观察,及时了解每位学生的情绪和思想状况,发现同学有思想波动及时找他们谈话,尽早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在班上,给同学们做出各种正面教育,对思想上要求进步的同学予以积极支持和鼓励,帮助这些同学不断改进,使他们能够全面发展自己,提高自己,缩短差距。
2、注重学习业务知识和培养工作能力
经过了半个学期的学习和摸索,我已逐步积累了一些经验,能够尽量处理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不论是综合分析能力、协调能力还是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都因为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而有了很大的提高,我认为在学生工作中,主要是两方面的内容,即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
(1)管理育人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深知管理对于一个班级和每个学生的重要性,特别是对学生的批评教育,一定要掌握一定的技巧,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不管家里是穷还是富,都是家庭的中心和宠儿,我采取通过对学生档案的了解以及课余聊天的方式,基本掌握了班上同学的情况。我把学生分为三种类型,对于那些一直在父母严加管教下成长,还不成熟的幼儿型学生,我的对策是要严格要求,不时敲敲警钟,让他们不要从那种紧张的氛围一下子放松,一旦发现他有什么错误时,毫不留情,严厉批评;对于那些各方面表现平平,但事事又有自己独到见解的那种成长型学生,我采取多人谈话,以对其他人进步的表扬或对错误者的批评,侧面鼓励或教育他;而对于那种自尊心特别强的成熟型学生,我不批评,只是表示对其所为很关心的询问式谈话,让其自己悟出其中的道理。
(2)服务育人
虽然管理是学生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可是在我看来,仅仅做好管理是不够的,服务学生同样也是必不可少的。让他们从内心信任我,愿意和我交流,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教育的目的。学院也是我们每个老师探索自我,完善自我的地方。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在工作中更加完善自己,管理好自己的学生。
3、班主任应拥有良好的人格特征
(1)辅导员的职业精神,首先是以一种对于教育者的理解
现代社会中,知识和技能就代表着前途和财富。而由于现在时展的一些特点,大学生们所处的阶段反而成了接触生活生存的第一站。大学生们广泛具有的是一种学习课本知识的技能,而在其他方面甚至近似于无知。大学班主任虽然不一定参与大学教学的过程,但事实上,他们在以另外的方式进行着另一种“教学”。他们的教学方式,深人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潜移默化。影响着众多大学生。他们是名副其实的教育者。负担起教育学生的各种问题。
(2)辅导员的职业精神,是一种随时乐观、坚定、向上的生活态度
一个怨天尤人、对工作、生活充满了抱怨,整日委屈缠身。觉得社会不公的人是不可能做好辅导员的。消极的态度。即使没有引起连锁反应,但给学生们留下的不会是好印象,甚至受到学生们的鄙弃。辅导员是普通人,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顺心,如果把这些东西芾到辅导员工作中来,殊不知这是百害而无一利的:影响力小一点的辅导员,会被学生们拿来当作笑谈。不受尊重;影响力大一些的辅导员。可能让学生们产生的性格,这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个极坏的结果。
(3)辅导员的职业精神,是了解大学生的方方面面,因材施教
大学生经常的感觉是“迷茫”“孤独”,“没人理解”“失落”。其实产生这样的现象,辅导员们应该自我反思:我们做的就是学生工作,而学生们有这样的感觉。我们难辞其咎:更多的时候,我们缺乏对于学生的了解。使得交流变得困难,最后索性停止交流了:自己绐现代大学生一个总体性消极的定义,殊不知完全不符合实际情况。作为辅导员,我们是最有对大学生问题发言权的。但这首先要有对大学生客观的了解。
二、班主任应掌握关于班级团体的知识
一个班的纪律怎样,学习风气怎样,往往与学生干部的管理能力紧密相关,因为班主任的管理理念、管理措施、有关制度和管理办法,很多方面都需要我们的学生干部去宣传、去贯彻,还要让学生干部去具体执行和监督,所以班主任要培养好学生干部的管理能力在班主任工作中显得尤其的重要。
1、班主任要多与学生交流,及时发现干部苗子,大胆起用学生干部
老师在接任班主任工作后,要多挤时间与学生接触和交流,了解学生,及时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发现干部苗子,大胆起用有管理能力的学生干部,快速组建一个真正有号召力的班委,开展正常的班委工作。否则一个班就可能形成一种自由、散漫的现象。
2、班主任要引导班委迅速制定近期管理目标
让学生干部明确眼前任务,自觉、主动地进行宣传和管理班主任把班委建好以后,要迅速引导学生干部们从学习、纪律、清洁卫生等方面去制定好近期的管理目标,最好是条款式的,做到让他们在宣传和管理时心中有数,关键是便于他们在管理工作中操作和执行方便,有效地激发学生干部的管理和宣传热情,让他们主动、自觉地去宣传和讲解学校和班上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尽最大可能发挥学生干部的管理和宣传作用。
3、放手让学生干部开展工作,发现他们的优点和不足,及时给予肯定或指正,树立他们的管理信心
班委组建好以后,班主任要放手让学生干部去开展工作,自己沉到学生中间进行有效地观察,对作出成绩的学生干部要及时、充分地进行肯定,树立学生干部的管理信心,树立他们在学生中的威信。对学生干部工作中的某些不足要以信任的姿态和恰当的方式给他们明确地提出来,班主任切忌在公开场合或其他同学目前批评和指责学生干部,以免挫伤其工作的积极性,伤了学生干部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通过班主任老师的科学指点,我们要让学生干部们始终保持一种最佳的管理状态,保持一种最佳的管理热情。
4、把班干部以特定的形式分到小组,定期进行各种方式的检查、比赛和总结
班主任要把班干部以特定的形式分到小组,经常在学习、纪律、清洁卫生等方面进行检查、比赛和总结,让学生们自觉、主动服从学生干部的指挥和管理,充分调动他们的管理和监督的积极性,特别是有学校领导、家长和其他老师对班上班干部的表扬的事情,班主任要及时进行转达,让学生干部在管理过程中真正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但是,对不适宜、不称职的学生干部,班主任要进行及时而又巧妙的调换,让班委始终保持战斗力。
【参考文献】
[1]石文山,陈家麟.论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基本特征[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