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书籍调查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合作社的由来
镇商品蔬菜生产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起步阶段。从1998年至2001年8月走的是由政府引导、扶持,能人示范带动的路子,政府工作人员亲自考察市场,引进蔬菜品种,能人示范,带动农户发展,甚至组织干部帮助农民卖菜。经过艰苦的努力,面积和品种有所扩大,发展到千亩菜园、三个主产品种。由于种植分散、规模小,指导困难,种植效益低,发展缓慢。第二、成立蔬菜协会,摸索推进阶段。2001年8月起成立蔬菜协会,培植经纪人队伍,使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走入市场化。初期促进了生产的进一步发展,但由于协会的松散性,服务的质量难以维系、经纪人队伍恶性竞争,出现大起大落的增加—锐减—增加的多次反复,影响销售服务;或集体打压菜价,侵占菜农利益,导致农户种植蔬菜积极性不高,发展不稳。第三,走上规范发展阶段。2005年8月,由镇政府倡导,在原蔬菜协会的基础上,由蔬菜经纪人宇尔兵等40余人发起,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坚持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组建了全市第一家蔬菜经济合作社──绿园蔬菜经济合作社。
二、合作社运行的基本情况
合作社组建后,首先召开了首届社员大会。制定通过了合作社章程,完善了相关制度。民主选举产生了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理事长、监事长,理事会下设市场营销部、生产服务部、技术服务部、财务管理部四个职能部门,分别负责市场调查、市场开拓、收购销售产品;生产资料供应、生产管理服务;试验示范技术指导和财务结算、财务核实,公积金、公益金、风险金的提取和管理使用。
合作社组建后,建设了8.1亩的蔬菜交易市场,建设500平方米的彩钢交易大棚及农资供应门市部,配备了5辆运输车辆,蔬菜安全检测设备和电脑、电话、传真机等办公设施。
在运行机制上,以坚持家庭联系承包责任制为基础,走合作社+基地+会员的路子,合作社负责组织生产和销售并全程承担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工作。会员负责种植。在合作社内部实行“十统一”:统一品牌、统一品种、统一生产标准、统一生产资料供应(成本价供应给会员)、统一生产规程、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购(会员产品按年初确定的保护价)、统一销售、统一提取公积金(利润部分30%)、公益金(利润部分30%)、风险金(利润部分40%)、统一分配方案。
合作社根据市场需求情况,产品发展到大棚西红柿、辣椒、茄子、黄瓜、韭菜、豇豆,露天韭菜、茄子、黄瓜、豇豆、青菜、鲜食甜玉米等,年保护价订单生产各类蔬菜5000亩,鲜食玉米700亩。在销售渠道上,合作社除了在南京、上海、苏州、无锡、常州、合肥、滁城等地农产品批发市场设置固定摊位挂牌销售外,产品还进入农产品加工企业和苏果等大型超市。在品种选择上,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合作社择优试种,成熟迅速推广。生产管理上,坚持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规程操作,并建立蔬菜生产档案,每一批蔬菜,通过安全检测后方可进入市场。经过两年努力,镇已被市农委菜办列为滁城蔬菜基地,被南京市商务局定为南京市无公害蔬菜生产供应基地及苏果等超市的蔬菜定点供应单位。目前,合作社社员由建社初的40人,发展到现在416户,并带动周边1000余户,年生产销售各类蔬菜1000多万公斤。更可喜的是,合作社的订单现已辐射到施集、、乌衣、大王等镇办,取得了种植户、合作社“双赢”的良好局面。合作社理事长宇尔兵被评为市“首届十强经纪人”,绿园蔬菜经济合作社被评为“市十强合作社”。
三、合作社的良好效应
1、带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合作社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户,市场的信息通过合作社较为准确地传递给农户,合作社通过自身经营引导农户发展专业化生产,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农业产业区域和农业产业体系,推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农民针对市场需求,大力发展蔬菜、,并进行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使全镇蔬菜种植面积占农作物面积的11%,主产村达70%。
2、推动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形成。合作社将当地蔬菜购销大户、加工大户、种植大户等按自愿、民主原则组织起来,为农民统一提供种苗、传播种植技术,拓展销售网络,初步形成了科技、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一体化的产业链。合作社真正将产、加、销、供诸环节有机衔接,解决了农户与市场、农户与龙头企业之间的矛盾,实现了资源的合理流转和优化配置,促进了优势整合和利益互补,夯实了农业产业化基础,提升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成为联系政府、企业和农民的桥梁。
3、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层次。合作社为农业标准化的推广提供了有效的载体,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推广提供了组织保证。合作社通过组织分散的农户实行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操作规程、统一产品质量标准、统一农资供应,积极注册产品商标,打造优质知名品牌,推广绿色农产品的生产,极大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合作社组建短短两年,就注册了“尔兵”、“美中之玉”两个农产品品牌商标,为拓展市场打开了绿色通道。
4、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合作社是由蔬菜经纪人和种植大户牵头组建的。这些能人利用自己市场信息灵、销售渠道稳的优势,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生产农产品科技水平,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稳定和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经济效益。合作社的返利、分红制度直接带动农户增收;合作社向入社农户无偿提供农技、市场信息,低价提供优质种子、农资等社会化服务项目,间接地节约了农户的生产成本,也促进了农民增收。在合作社的带动下,菜区农户人均纯收入2007年预计为5550元,户收入3万元以上的社员占入社的菜农户20%。
5、促进了行业的自律和规范。由于农民整体素质不高,生产、销售会有很大的自发性、趋同性和盲目性,容易导致农业产业的大起大落。通过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机制实行“十统一”,有效地促进了行业的自律和规范,避免了农户之间、农户与经纪人或加工企业之间的无序竞争,维护了农民的利益,实现了行业整体优势互补,促进了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
总之,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生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年时间,但已经取得了比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了农村基层政府职能的转变;对于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解决了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对于改善农业产业结构和提高农产品适度规模经营,促进了农产品的区域分工和专业化水平;对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产品的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四、合作社发展的成功经验
1、机制创新,是镇绿园蔬菜经济合作社蓬勃发展的动力源泉。合作社运行机制创新,防止了政府对合作社的扶持政策包括合作社自身的盈余过于向少数人集中,使以生产者为主的农民真正享受到合作社的好处。在利益分配上,按农产品投售量进行分配。在决策机制上,采用一人多票制,农民拥有的股份越多或投售的农产品数量越多,在合作社的发言权就越大。正是这些农民从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机制,使镇绿园蔬菜经济合作社真正成为农民自己的以生产者为主的合作经济组织。
2、围绕特色主导产业办社,按照现代企业经营理念管理。镇绿园蔬菜经济合作社在建社时充分依托当地自然资源,围绕当地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和产品进行组建,区以上工商部门登记,以经济法人资格参与市场竞争,在生产上实行标准化作业。合作社非常重视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从产前优良品种、安全农用物资的统一供应,产中统一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产后统一的市场准入条件等方面作了系统的科学规定,保证了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安全,为打造信得过农产品品牌奠定了基础。申报绿色产品、无公害产品,使产品提高档次和“身份”,在营销上实施品牌策略,进行品牌销售,已形成了“尔兵”、“美中之玉”等名牌。
关键词:优良品种;研究;报告
中图分类号:S792.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2-0155-2
为了筛选出适宜本地区速生、丰产最优良品种,早在1978年秋,白城研究站与双辽市林业局协作在卧虎林场营造5.8垧品种试验林,以后陆续又在天兴、兴隆林场设立不同课题试验林,这几年对这些试验林地分别进行了生长调查,为了进一步认识这些品种,我们将有关资料报告如下:
1 自然条件
土壤条件:该试验林位于双辽市卧虎镇北骆驼岭车站西侧的沙丘上,另一块位于天兴林场办公室东,土壤为砂壤土,土层深厚,干旱瘠薄。
2 试验品种
(1)包括白城小黑杨、小青黑、白城二号、双快杨、北京杨,里普杨等全部参试品种皆采用20根径的一年生健壮苗根。
(2)试验方法:骆驼岭试验区,每个参试品种栽植3个重复,每个试验小区面积2400m2,株行距为2.0×1.5m,小区内栽植苗木20行,每行40株,共计800株,试验重复,小区的设计采用顺序错位方法。
天兴试验区以普通造林形式,采取里普、北京杨混交,株、行距1×1.5米,造林后1-3年内,分别进行了3、2、1次中耕除草,在该试验林8、14、22年生时分别进行了生长情况调查。第一次的调查是按照标准地法进行的,第二、三次的调查,则是对试验小区内全部植株胸径进行每木调查,并对每个试验区按照其保存株数的多少和不同径级均匀分布的原则,选择标准木20株左右,伐倒后测树高和立木材积,每个品种两次伐倒的标准木120-150株左右。
在1999年秋对天兴林场里普、北京杨进行树高、胸径生长量调查,调查是对每株树木胸径、树高进行实测。
3 试验结果
3.1 8年生各品种生长情况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白城杨初期生长速度快,里普杨、北京杨耐寒性和耐旱性差,1-2年地上部分干枯,生长速度明显低于其他品种。3.2 14年生各品种生长情况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里普杨生长速度迅速加快,不仅在单株材积方面已经赶上和超过白城小黑杨,而且平均公顷蓄积方面也在迅速增长,由原来的第五位一跃升为第二位。
3.3 22年生时各品种生长情况比较。
从表3中可以看出,这些品种杨中里普杨是最优良的一个品种,不仅生长速度快,成材快,而且单株材积、每公顷蓄积量都是最大的。
3.4 1999年天兴林场里普杨、北京杨生长情况。
从表4可以看出,里普杨和其他品种杨同年度造林,同一块土地上,同样抚育管理,里普杨是品种杨中最优良的一个品种,不管是在试验地,还是在大面积造林中,他都是王中之首,不论单株材积,还是每公顷蓄积都最大。里普杨的生长速度在8年以后突然加快,保存率低、单株营养面积相对较高是其主要条件,但不是根本原因,最根本的还是由其本身的生物、生态特性所决定的。里普杨是黑杨派中欧美杨类的一个栽培品种,其他品种都是青杨派与黑杨派的派间杂种,黑杨派栽培品种共同特性是速生,但喜水、喜肥,对寒冷和干旱的气候及土壤条件适应性差,这就是在8年以前成活、保存率低和生长缓慢的根本原因。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树龄的增大,里普杨的根系已经深深的扎在这片沙地之中,众所周知,在沙地0.5-1米深土层里的含水量是比较高的,也是比较稳定的。同时我省西部地区从1986年开始,年降水量连续几年较常年偏高,这样里普杨所迫切需要的水分条件,就得到了初步的改善,随着林中枯树落叶的积累和风季大量尘沙的沉积,土壤养分条件也得到了某种程度的改善;再加上原来里普杨的保存率就偏低,以及对里普杨的间伐强度也相对大些,也就为其加速生长提供了较大空间,总之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就为其速生潜力的发挥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4 试验的结论
通过对里普杨调查研究,无论在造林方面、抚育管理和抚育间伐方面都有其代表性,对里普杨调查的数据、资料教训都是宝贵的,为我们今后的造林、抚育间伐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4.1 关于沙地造林杨树良种问题
由实验地的调查数据看出,白城二号、白城小黑杨、小青黑杨、双快杨,在双辽这块沙地上耐寒、耐旱、成活率高,而且生长迅速。但是,还远远赶不上里普杨,里普杨不仅生长迅速,而且胸径、单株材积、每公顷蓄积都明显突出的高于其他品种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都非常显著,今后一个时期内仍应是我省西部沙地造林中的主推品种。
4.2 关于里普杨的造林密度及间伐问题
特殊学校教师群体,由于面对的教育对象存在诸多特殊性,因而他们所面临的教育环境,所拥有的教育资源和设施,所采用的教育策略、途径、方法、手段以及施教中所产生的生理和心理感受等都将因特殊的教育对象而与普通学校的教师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为了全面了解吉林地区特殊学校教师队伍的工作及生活现状,吉林省吉林市教科所于2014年5月份启动了吉林地区特殊学校教师队伍现状问卷调查。问卷设计分为校长卷和教师卷,调查的特教学校涵盖吉林市直和五县四区各一所,共10所。这10所学校也是吉林地区的全部特教学校。问卷采取网上下发和回收的方式进行,回收的教师问卷279份,校长问卷10份。
二、调查结果
1. 学校基本概况:吉林地区共有10所特教学校,其中有4所培智学校、2所聋哑+培智学校、4所综合学校。除吉林市特教学校建于1949年外,有4所建于70年代、3所建于80年代、1所建于90年代、1所建于2012年。
校园总占地面积为79958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为45967平方米;共有5个实验室;10个多媒体教室;46个专用教室(语言治疗室、康复训练室、感统训练室、物理治疗室等);视听阅览室面积为160平方米;379台计算机;25808册图书;8册盲文图书;康复器械总价值为5179857元;固定资产总额为48016319元;学校预算内教育经费(财政投入)年均15932776元;社会收入(如捐赠等)年均1230000元;其它收入年均322000元。
2. 学生基本概况:吉林地区特教学校共有110个教学班,在籍学生总数为985人,本地学生883人,外省市学生102人。其中,学前班100人,小学584人,初中198人,高中103人,盲生1人,聋生249人,培智学生548人,多重残疾163人。35名学前班学生尚未定性。学生住校人数为473人。高中部学生2013年毕业人数为90人,升学人数为71人,有19人就业。
3. 教师基本现状:学校在职教师总数为361人,其中男教师112名,女教师249名。有学科教师276人,专业服务教师(如言语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物理治疗师等)4人,行政及工勤人员69人,兼职55人,还有9人为外聘教师。教师人事编制:正式在编教师361人,非正式编制9人。教师学历结构为:中专及以下32人,大专78人,本科247人,研究生及以上4人。教师职称结构为:无职称10人(主要为非在编教师),初级98人,中级198人,高级64人。教师最后学位专业为:特殊教育专业毕业57人,非特殊教育专业毕业304人。
以下各项数据为279位教师填写的问卷统计结果:教师的年龄结构为:30岁以下有32人,31~40岁有83人,41~50岁122人,50岁以上有42人;40岁以下、41~50之间、50岁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2%、31%、12%,从事普通教育工作的教龄情况:未从事的有93人,1~5年的有36人,6~10年的有31人,11~20年的有76人,20年以上的有43人;有从事普通教育经历的教师占74%;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教龄情况:3年以内有42人,3~5年有38人,6~10年有65人,11~20年有87人,20年以上47人;有近50%的教师有10年以上的特教教龄。每周的课时数情况:3节以下27人,4~7节22人,7~12节91人,12节以上139人;80%以上的教师工作满负荷或超负荷。
近两年接受特殊教育专业培训情况:没参加过80人,参加1次有106人,参加2次有48人,3~5次有24人,5次以上有21人;有70%以上的教师近两年参加过特殊教育专业培训。近两年参加特殊教育专业培训的级别情况:参加校级培训的147人次,参加市级培训的69人次,参加省级培训的128人次,参加国家级培训的30人次。培训范围较广,层次较高。近两年参加特殊教育专业培训的形式情况:参加研讨交流的有165人次,参加短期培训班(1~2周)的114人次,参加中长期培训班(1~2个月)16人次,参加脱产培训(半年以上)2人次,参加函授培训4人次,参加骨干教师培训班27人次,其它形式培训19人次。近两年参加特殊教育专业培训的内容情况:参加公共基础课程(如心理学、教育学、课程改革、班级管理等)培训的有82人次,参加专业基础课程(如特殊教育概论、各类特殊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特殊教育政策法规、特殊儿童诊断与评估、行为矫正技术、个别化教育计划制定、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特殊儿童康复学、特殊教育管理、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等)培训的有176人次,参加专业技能课程(如盲文、手语、特殊学校教材教法、特殊儿童教学设计、特殊儿童感知觉训练、听力言语训练、定向行走训练、各类特殊儿童康复训练等)培训的有69人次,参加职业教育课程(如传统手工、剪纸、民间工艺制作、服装设计与制作、各类特殊儿童的劳动技能训练等)的有12人次。培训内容专业性较强,与教育教学需要紧密结合。
教师的月收入情况:1000元以下5人,1000~2000以内7人,2000~3000元84人,3000~4000元163人,4000元以上20人。工资在3000元以下的接近35%,平均工资相对较低。对自己收入是否满意情况:基本满意的有115人,非常满意的9人,不满意的155人,有56%的教师对自己的收入不满意。
“十二五”期间,主持或参加的课题级别情况:有62人没参加,有90人参加市级课题,有86人参加省级课题,有57人参加国家级课题,有78%的教师参加了各级课题的研究与实践。
有157人很喜欢自己从事的特殊教育工作,有108人基本喜欢,有14人不喜欢,95%以上的教师喜欢特教工作。有246人很关心学校的发展,有26人一般关心,有7人不关心,有88%的教师非常关心学校发展。有255人很关心学生发展和前途,有20人一般关心,有4人认为无所谓,91%的教师对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爱心。有192人非常希望参加特殊教育专业进修,有69人希望,有18人无所谓,绝大多数的教师具有强烈的专业发展愿望和需求。有197人认为特殊教育教学理论对教学有很大指导作用,有75人有一点作用,有7人认为没有作用。有145人能够经常通过各种途径学习特殊教育教学理论,有129人偶尔,有5人从不。有93人经常将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并以理论的形式体现出来,有165人偶尔做到,有17人从不。有31人认为目前所拥有的特殊教育教学理论完全能够满足教学要求,有162人认为基本能,有86人认为不能。有131人非常希望接受相关的特殊教育教学理论的培训,有125人希望,有23人无所谓。如果有机会参加特殊教育专业培训,有22人最希望学习公共基础课程,有89人最希望学习专业基础课程,有144人最希望学习专业技能课程,有43人最希望学习职业教育课程。学生对自己课堂教学评价方面,有162名教师认为非常满意,有116人认为基本满意,有1人认为不太满意,体现了广大教师对自我工作的高度认可和自信。有207人能够经常通过各种渠道不断改善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有71人偶尔,有1人从不,说明广大教师非常注重自我发展、自我提升,对工作、对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155人经常在课后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自我反省,有117人偶尔,有7人从不,说明多数教师注重教学反思,具有现代教师的职业习惯。有33人认为 “搞教育科学研究很好,就是太耽误教学工作了”,有87人基本同意此观点,有159人持反对意见,说明多数教师具有正确的科研理念和科研态度。
在对“教育科学研究与教师本职工作相矛盾吗”这项调查中,有14人认为是,有100人认为有些矛盾,有165人无矛盾。在搞教育科研的过程中,有122人深感缺乏专家引领,往往感觉无从下手,有129人感到有一些,有28人感到得心应手,说明特教学校的科研工作还需更多的专家引领,充分发挥科研带头人的作用和职责。在工作方面,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2人认为教育经费不足,146人认为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困难,有83人认为工作负担太重,有2人认为人际关系复杂,共事合作难,有20人认为没有学术引路人,有22人认为教学科研配套服务跟不上,有19人认为学术论著发表困难,有70人认为缺少进修机会,有12人认为考核机制不合理。教师在工作上还存在许多困惑和无奈。教师在生活方面面临的主要困难包括:有148人认为经济收入低,29人认为住房条件差,59人认为缺乏社会保障,有35人存在家庭情感危机,有84人身体健康存在隐患,有71人感觉工作压力,有44人担忧子女未来的成长与发展,有20人面临其它困难,说明教师还存在许多生活压力和困难。
三、调查结论
1. 特教学校在吉林地区分布合理,地区内没有空白点。特教学校在吉林地区的分布为市直学校1所,9个县市区各1所,整个地区分布没有空白点。多数学校建校历史悠久,其中,吉林市特教学校建于1949年,与共和国同龄。师生人均占地面积为59.4平方米,占有绝对优势;教学设备及专用教室齐全,能够满足教学需要;学校各项收入师生人均达到12990元,教育经费比较充足;师生比例为1:2.73,处于特教学校师生比合理区(1:2.5~1:3.1)。上述各方面充分说明吉林地区特教学校的教师具有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条件。
2. 特教学校拥有一支稳定的教师队伍。学校男女教师的数量比不足1:2,男教师数量偏低。教师的年龄结构,中青年教师所占的比例占有绝对优势,不存在教师的老龄化问题。教师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相对较为合理。外聘教师数量较少,教师岗位基本能够满足需要。
3. 特教学校拥有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虽然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仅占在编教师的15.8%,有74%的教师有从事普通教育的经历,但从事特殊教育工作平均教龄却相对较长,10年以上超过了1/3。另外,各所学校均普遍重视对教师采取多种形式、选取多项内容、面向全体教师进行的各级各类特殊教育专业的培训和指导,基本满足了教师特殊教育专业化发展的需求,确保了特殊教育教学的顺利实施和高质高效的发展。
4. 特教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特教学校拥有一支科研型的教师队伍。他们对教育科研工作认识深刻,具有正确的科研理念。“十二五”期间,绝大多数教师主持或参加了各级各类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在课题实施过程中自觉追随专家的脚步,用科研的视角审视和思考教育教学上的各种现实问题,并自觉运用科研方法不断探索、反思、总结和升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为特教学校的未来发展奠定了科研基础。
特教学校拥有一支懂业务、重自修、爱岗敬业、甘于奉献、有责任心和爱心的教师队伍。他们喜欢这份特殊而又繁重的教育事业,他们关心学校的发展,更关心学生的发展前途;他们对自己有着强烈的专业化发展需求,善于抓住一切机会提升自我,经常通过各种途径学习、钻研特殊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并渴望有更多的机会和时间得到更多方面的培训和指导;他们善于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深入反思和剖析,也善于团队互助与合作。他们的工作满负荷甚至超负荷,但从无怨言。在他们身上既有普通学校教师的美德与素养,更有对特殊教育事业的那份执着和大爱。
特教学校拥有一支身心健康、乐观豁达、自尊、自重、自信、自强、自爱的教师队伍。他们能够从容、自如地面对和驾驭自己的工作,并在工作中尽情享受着快乐、收获着幸福;他们有理想、有目标,永不停歇追求的脚步;他们精力充沛,善于进行自我身心调试,每天都能保持旺盛的精力投入到不平凡的工作中。
5. 特教学校教师也有自己的烦恼与无奈。工作方面,工作负担过重、职称晋升困难、学术难、缺少进行机会、缺少学术引路人、教学科研配套服务跟不上、考核机制不合理等都是特教学校教师当下所面临的主要困惑。
生活方面,主要烦恼依次为:经济收入低(有35%的教师工资处在3000元以下水平,另外,即便工资较高,但付出与所得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对接,因此,工资偏低成为绝大多数教师的一大烦恼与无奈)、身体健康存在隐患、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担忧子女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家庭情感隐患等。
上述不和谐因素的存在,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部分教师工作能量和才华的释放与发挥,也势必在一定程度上会成为特教学校健康发展的障碍。
四、讨论与分析
吉林地区特教学校覆盖全地区,教学场地宽敞,教学设施配套齐全,教育资金充足,师生配比合理等各方面条件均具有较大优势,足见吉林地区各级政府和全社会对特殊教育的高度关注和重视,确保了地区内特殊儿童能够就近就地享受到最好的特殊教育,也让特殊儿童和家长充分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和无私的关爱,为创建和谐吉林、和谐社会增添了新的和谐元素。
特教学校的教师综合素质较高,一是得益于政府对教师入口的严格把关,确保了教师队伍具有“先天”的绝对优势。二是得益于各级政府和广大学校的领导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各学校均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为教师创造了许许多多校内、校外学习和进修的条件和机会,使广大教师能够充满喜悦、充满自豪、充满信心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中;三是得益于教师对自身发展的自我关注。他们爱岗敬业,积极进取,善于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深入反思,了解自身的发展优势和不足,对自身的专业发展具有强烈的追求和渴望,能够主动争取和创造各种学习和进修的机会和条件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正因如此,一支高素质的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带领着吉林地区的特殊儿童充满自信、坚强而勇敢地面对各种挑战,不断积累人生的各种财富,相信,吉林地区的特殊儿童一定会有美好而灿烂的人生!
一、充分认识清理垃圾数据的重要性
(一)清理垃圾数据是适应税收信息化发展的需要。从当前税收管理信息化发展趋势来看,综合征管软件运行管理重点是对数据的管理,各项税收征管工作对数据的存储、处理及依赖也逐步在提高,加之,目前征管数据均是由省级集中处理,则必须保证进入系统的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科学性,才能逐步实现现有信息系统的全面整合和综合业务应用。
(二)清理垃圾数据是实行精细化管理的需要。垃圾数据的出现,说明税收数据资源管理与精细化管理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清除垃圾数据,实质上就是优化数据资源,达到相适应的征管数据质量要求,对信息化管理方式的转变,进一步以信息化、规范化的数据管理推动税收精细化管理。
(三)清理垃圾数据是保证科学决策的需要。综合征管软件数据对科学决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垃圾数据造成系统数据失真,使得税务人员对数据的把握、分析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偏差,从而影响数据在科学决策中的利用价值,如果运用失真数据形成相关决策,将会直接导致决策失误。因此,有必要将系统中的各种数据去伪存真,以保证决策的科学性。
二、垃圾数据产生的原因分析
当前征管信息系统中的垃圾数据主要有登记类、认定类、系统系、企业报送类、票证类、稽查类、报表类等,究其产生的原因有管理上和技术上两大因素。
(一)管理上的因素
1、基础数据采集错误。部分工作人员对数据质量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在数据录入系统前就采集了错误的信息或者根本就没有去采集数据。如2012年9月省局数据清理中的项目登记类垃圾信息,有些项目登记信息让人一看就觉得不是真实的数据,可能是税收管理员根据企业申报的信息推算出来采集的,比如从业人数、生产地址、经营地址、开业日期、受理日期、注册资本为空的信息,则说明税收管理员根本就没有采集这些信息。
2、基础数据录入错误。部分工作人员录入数据不认真、不及时,对将要录入的数据不预先审核就直接录入或录入后不加审核并且错过了修改时间,如税务登记证号码错误信息,有些纳税人填写错误而前台人员没有审核出来,再如税收管理员在税务登记的流程最后一步时没有选择管理行业和地理位置信息而直接提交,导致有些管户的管理行业是系统默认的餐饮业,地理位置是默认排在全市第一的地理位置名称。
3、前台人员操作错误。少数工作人员业务不熟练、计算机操作不规范,造成误录。在这次的数据清理过程中发现有些前台人员在开税票时胡乱选择税目,如明明是查账征收的企业所得税纳税人,但开票时却另外加了一个核定征收的税目。
4、纳税人网报操作错误。少数纳税人申报时存在错误数据未及时发现。如有的企业在进行网报时,因为扣款不成功后不是走申报未扣款程序而是再一次进行申报扣款,导致系统中存在待征税款。
5、人为录入虚假数据。为了应对考核指标,比如在绩效考核中有对财务信息录入率和两税征收不一致的考核,很多税收管理员为了完成考核要求,要求纳税人随便填写财务信息或干脆就自己代劳,导致系统中很多企业财务信息不完整、不合理。比如系统考核规定有房产税必定有土地使用税,但在实际工作中按税法规定只能征收其中一项,例如房地产开发企业买了地但未开发的阶段只交土地使用税。面对这种情况,有些基层分局在季度末干脆就自己垫钱去完成,结果是系统中有些企业房产税或土地使用税才1—2元钱,登记的项目是零点几平米土地或几十元的房产。
6、监督考核机制不到位。针对数据质量问题,目前省局下发了《地税管理信息系统数据质量暂行规定》(赣地税发〔2008〕15号)和《地税征管业务系统操作若干规定》(赣地税发〔2010〕42号),但没有专门针对数据质量的考核办法,仅有部分指标零星地出现在绩效考核中,无法考核到具体的工作人员。
(二)技术上的因素
1、业务需求与系统功能不对称产生错误信息。由于开发过程中业务需求发生了变化,导致系统采集和提取的数据与实际不符,如在纳税评估时抽取不到纳税人补录的财务信息。
2、系统间数据交换接口产生错误信息。目前和地税征管平台有数据往来的系统有个人所得税基础信息管理系统、货运发票系统、网上报税系统、银行批量扣税系统、浪潮税控发票管理系统,这些系统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征管系统的不足,为加强税收管理提供了便利,但系统间大量的数据传递有可能造成垃圾信息,如通过银行批量扣税时,曾因交换接口产生错误信息造成过重复扣款的情况。
3、软件故障产生错误信息。地税征管平台后台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量已经远远超过了1000G,在前台访问量大时数据库难免出现无法响应的情况,当正常流程提交时刚好出现系统无法响应时就有可能产生既无法前进又无法回退的流程,这些无法处理的流程就形成了垃圾数据。同样,在报表加工时由于要进行大最的数据运算也有可能产生错误的信息。
三、解决的对策
(一)管理方面
1、数据采集求真务实。求真就是要求在保证征管软件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要主动深入征管一线、税源企业收集数据,主动对各种征管和经济数据进行整理,进行科学分析。
2、数据管理齐抓共管。从征管软件数据管理与应用的特点和规律着手,注重部门间工作的协调统一,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根据征管软件数据体系建设的需要,充分发挥征管部门在数据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征管部门组织人员对录入的数据进行对比,补录和修改清理垃圾数据。在此基础上,严格规范数据来源、入口和处理环节,及时发现新产生的问题数据,查明错误原因。同时,各业务部门每个月要对征管软件中的数据进行检测、考核。
3、数据考核权责分明。一是健全责任机制。提出征管软件数据质量的零差错目标,层层明确数据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明确划分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的责任,正确区分监管责任和行为主体责任,有效解决责任不清、多头管理、交叉重叠和职责真空的问题,形成数据管理环环相扣的责任链;二是严格考核机制。对垃圾数据可能经过的主要环节或岗位进行全面考核,对违规操作造成数据质量问题的人员,实行过错责任追究。形成部门、环节的领导者和工作人员都能够自觉参与数据管理,共同关注数据质量的氛围。
(二)技术方面
1、完善征管业务系统。增加业务系统功能,如对一些关键字段增加页面的校验功能、减少垃圾数据产生的入口;整合业务系统功能,减少系统间数据传输产生的垃圾信息;优化业务流程,如对网络报税户可以把财务信息录入进行前置,要求纳税人必须录入财务信息后才可以进行网上申报税款,减少后面补录时人为的因素。
2、上线数据质量管理系统,对产生的垃圾数据及时进行提示和考核监督;建立专门的垃圾数据“推送中心”,负责日常的数据质量、清理和考核工作。
关键词:计划生育 临床检验 实验室建设
随着时代的发展,育龄群众对计划生育健康服务的需求逐日增加,提高服务质量、规范检验工作对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的开展越来越重要[1]。检验室作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中的重点工作部门,对其加强管理与规范具有显著意义。县级服务站检验室不仅为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提供技术保证,更为维护群众生殖健康及计划生育权益的基本保障[2]。为此,我所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所有县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就检验室的面积与布局、检验仪器设备、检验人员资历、质量控制开展情况等基本建设问题进行调查。
1.现状调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一个省区,分布有84个县级计划生育服务机构,计生工作任务重,工作量大。截止去年,创建自治区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27个,占33%,国家级优质服务县57个,占67%。
检验室面积及布局:为规范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检验室的建设,为群众提供检验质量保障,根据检验室平面布局的基本要求,应将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检验科以独立妇检室、优生检测室、生化检查室进行实验室三室建设。经调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检验室置有独立妇检室、优生检测室、生化检查室三室齐全的,或者检验实验室分区清楚进行建设的,占49.1%,且实验室的面积大小、布局及规范程度参差不齐。
检验仪器设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县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检验室缺乏高端检验仪器设备,且已有仪器设备使用年限较久。县站平均拥有8.0种检测设备,中位数为8.0种。县站的X光机平均已使用9.5年,血凝仪和男性不育诊疗设备平均已使用2.4年。77.2%的县站有尿液分析仪和生化分析仪,72.3%的县站有血液分析仪;县站49.7%的检测设备由上级给予,48.6%的设备由本单位购买。县站85.4%的检测设备可正常使用,82.5%的设备被经常使用。
技术人员职称:通过此次调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县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检验室技术人员较为缺乏。县站检验室平均拥有技术人员职称比例为:主任检验师0%,副主任检验师1%,主管检验师3%,检验师占34%,检验士占29%,暂无执业证者占33%。
质量控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县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检验室中,无规范的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办法的占83%,对质控文件掌握不完整,普遍缺乏质控知识。
2.情况分析
检验室作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中的重点工作部门,对计生工作有效开展起着重要作用。临床检验是计生服务的突出环节,对其加强管理与规范具有显著意义。
调查结果显示,检验实验室的面积大小、布局及规范程度参差不齐,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实验室的建设有待提高。规范的实验室建设是计生站检验室质量控制的基础保障,而现实中,医学检验实验室的布局设计及规划往往易被忽略,得不到足够重视。因此,对于检验室面积及布局不规范者,应当逐步改善,使检验工作质量得到保证。
检验仪器设备方面,检验室缺乏高端检验仪器设备,且已有仪器设备使用年限较久。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的仪器设备,是检验技术人员为广打群众提供高质量检验服务的前提条件[3]。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多数的县站虽然按照国家要求有相关的检验仪器设备配置,但是也仅限于计生检验服务需要的基本满足。这严重影响到检验工作的有效开展。
从本次调查来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县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检验室专业技术人员较少,存在专业工作人员较为缺乏而人员业务素质较为低下的现象。一方面,即使是较为资深的老员工,虽然在实践经验方面较为丰富,但也受到理论基础薄弱的限制,致使知识更新力度不够。另一方面,存在较多兼职人员甚至暂时无执业资格人员,使得对于临床检验工作重视不够或无力工作。这些对于提高检验技术人员专业素质都有一定影响。
实验室的质量控制不仅是医学检验工作中的核心内容,也是保证诊断与否的关键环节。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县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检验室中,无规范的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办法的占83%,且对质控文件掌握不完整,普遍缺乏质控知识。这就使得检验室在开展检验工作时,缺乏规范的质量控制程序和质量评价指标,不利于检验工作的质量管理。
3.对策及思考
改造实验室布局。鉴于县站医学检验实验室的面积大小、布局及规范程度参差不齐的现状,建议加大房屋建设投入,改造实验室布局。严格参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设置标准》等规定,并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合理规范实验室的内部结构,改善计生检验工作用房[4]。同时,也有保障好卫生环境清洁,做好通风工作,避免交叉污染。
加大仪器设备投入。医学检验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靠于功能完备、设施先进的检验仪器设备[5]。因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级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应站在满足广大群众生殖健康与生育权益的角度,统筹好经费,加大检验仪器设备方面的投入,及时引进更新与计生服务相适应的检验设备、仪器,并进行充分应用。从而提供给广大群众高质量的服务,推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级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检验工作的有效开展。
提高技术人员专业素质。要想满足于计生服务需求,加强检验室建设,提高技术人员专业素质是关键。为此,应该重视工作人员的在职教育,加大专业技能与专业知识的培训力度,以提高检验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鉴于基层技术人员创造性与积极性不足,且基础知识欠缺,建议以针对性更强的小班培训形式开展,参加培训的人员同时负责实验室的技术指导和质量管理工作,使理论与实践得到有效结合。此外,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应不断引进医学院校检验专业毕业的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新时代人才,为其提供成长、成才的平台;医学院校及教育部门方面则应该加大人才培养投入,尽快培养出同时具备较高专业素养与良好医德的人才,以满足社会的需要。
加强实验室质量管理。科室规章该制度对于检验工作开展具有指导与规范的作用,对质量控制与管理影响重大。故而,应组建专门领导小组,落实医学检验实验室质量管理相关法规文件与规章制度的学习,并组织定期考核,不断强化教育。同时,应建立起具有针对性的适合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工作实践的实验室管理质量控制体系,以实现实验室质量控制与技术人员培训监督的目的。总而言之,检验质量是医学检验工作的生命,只有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医学检验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使检验工作质量得到控制,才能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县级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医学检验工作质量得到真正提高与发展,为我国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实施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赛明明. 强化“八种意识” 推进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创新发展[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3(1):59-60.
[2]张翔蓉,黄伟,潘淑芳. 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中检验工作问题的分析及对策建议[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0(2):122-123.
[3]黄玲,毛宗福,桂玉然. 湖北省县、乡两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人力资源调查[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0(7):396-398.
21世纪是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更是信息的时代,教育技术学作为教育学科在信息时代分化和综合中产生出来的新分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教育技术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本文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和探讨教育技术专业的社会了解度,研究了解社会对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的实际了解和需求,并对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建设提出了若干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教育技术 社会认同
一、 问题初探
从20世纪开始,教育技术就已经传入中国并不停的孕育自己的土壤。目前,全国已有500多所院校开办了教育技术专业。然而,教育技术发展到今天,它为多少人所了解呢?作为一个新兴专业,教育技术学专业应该怎样提升社会的认同度和了解度呢?这是该专业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 调查对象和方法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以江苏省徐州市沛县地区的中、小学教师为主,调查采用问卷、qq交流和面对面采访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县有代表性的三所学校的教师,包括小学、初中和高中的教师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了解社会对教育技术专业的了解度,并对对教育技术专业自身的宣传与推广以及专业的发展提出若干建议。
三、 调查结果及分析(附调查问卷)
1、 你是否听说过教育技术专业?
您是否听说过教育技术专业
听说过
5%
没有听说过
90%
不记得
5%
调查结果:
面对这一问题,大部分被调查者不是一脸的茫然就是满脸的疑惑。请看下面一段面对面访谈:
笔者:王老师,您从事教育工作有多少年了?
王老师(沛县杨屯小学的数学老师):有31年了
笔者:您听说过教育技术这一专业吗?
王老师:教育技术?没听说过,是一个新兴的专业吧!
笔者:教育技术从20世纪开始就已传入我国,但是它的发展不是很快,你们教育同行之间聊过有关教育技术的话题吗?
王老师:可能聊过吧,不过我没有听到同事聊起过。
大众对教育技术专业的了解度不仅和专业自身的宣传推广有关系,而且与教育技术的就业形式以及和教育经费、教师素质也息息相关。江苏省徐州沛县是苏北一个比较落后的地区,除了市里的个别重点学校外大部分学校的硬件、软件设施很差,计算机课也是最近几年才有的,很多老师只是大专水平,XX年时,全县没有一位本科的英语老师,期间也有极少数本科老师,但他们考上研究生以后就“孔雀东南飞”了,主要是南方老师的工资福利比较好。上述一系列因素造成教育技术的推广和了解度受限制,最终导致连搞教育的人士都不清楚教育技术为何物。
2、从整体上,你了解教育技术专业吗?
从整体上,你了解教育技术专业吗?
了解
3%
不了解
90%
一般了解
7%
调查结果:
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和上一问题紧密相连,它们的调查结果大体上成正比。教育技术到底是什么,很多搞教育的人也不清楚,它和计算机有什么区别?是计算机二系吗?它和广播电视有哪些联系?为什么教育类的专业在工科院校也有?这些问题都是社会再了解教育技术的同时,也成了较多的疑问,说到底还是不了解什么是教育技术。
3、你认为教育技术是研究什么问题的?
调查结果:
你认为教育技术是研究?
教育问题
50%
技术问题
30%
教育中的技术问题
20%
对于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问题,答案就众说纷纭了。那么教育技术到底是研究什么的呢?我国的教育技术学必须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和领域。这是在我国教育科学的特定背景下作出的理智的、切合实际的选择。
我国的教育技术学是把视听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作为研究教育教学问题的切入点的。对这些媒体技术参与下的教学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研究,即以具有科技含量的视听工具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为基础,研究相关的教育现象和活动,对教育信息资源和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和评价。
请看下面的电话访谈:
笔者:丁老师,我想向您做一个有关教育技术专业社会了解度的调查,请问您现在有时间吗?
丁老师(某中学的语文老师):没关系的,请调查吧,我对这个专业不是太了解,希望你能把最终的调查结果给我看看,呵呵!
笔者:好啊老师,您知道教育技术是研究什么问题的吗?是教育问题、技术问题还是教育中的技术问题?
丁老师:我认为两者都有吧,但可能会重在技术,因为教育技术可以理解为“教育的技术”。
4、你认为教育技术专业一般应在大学里的哪个学院?
调查结果:
你认为教育技术专业一般应在大学里的哪个学院?
教育学院
83%
物理学院
7%
计算机学院
10%
对于这一问题,83%的人都认为是教育学院,这正如笔者当时料想的那样,教育技术和教育有关,肯定在教育学院。有些教师认为,选择教育学院的理由是认为教育技术是教育的一个分支学科。有些人认为计算机学院出来的应该是计算机方面的人才,从事it行业,比如软件开发师等,或者是计算机老师。各种不同的观点表明,教育技术还没有完全被社会所了解,甚至很少被了解,即使对于从事教育的人士来说。
5、你认为教育技术的相关人员大多从事哪些方面的工作?
调查结果:
你认为教育技术的相关人员大多从事哪些方面的工作?
教师,培训人员
45%
技术工作人员
30%
教学设计,教学研究人员
25%
下面我们来看一份来自网络的资料。
教育技术学主要就业方向:
1、各级师范院校和中等学校教育技术(含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
2、各级学校和各级电教机构的教育信息化的应用研究;
3、教学系统(包括软、硬件环境)与现代教学媒体的设计与开发
4、远程教育中学习资源、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5、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开发和绩效的提高;
6、it产业中教育产品(教育网络、教育软件、仿真教学系统)的开发;
7、广播电视系统、信息广告公司中
从这份调查可以看出,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就业范围比较广,但是据调查,目前此专业的就业形式出现了尴尬局面,对口的专业很难找,原因是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的课程比较多,什么都知道一点,但什么也做不好,学的不精。还有一方面是社会对教育技术专业的认可和接受还没到一定程度,造成其就业泛的现象。据调查,在徐州沛县的所有学校中,没有一家学校明确指出需要教育技术专业的毕业生,教育技术专业的毕业生是以计算机技术的名义进入学校从事教学的。
四、 建议与对策
实践单位:聊城大学教科院XX级5班
实践地点:东营市利津县利津街道
实践时间:XX年7月28号
一、残疾人现状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又困难的群体,残疾人占全国人口总数5% 其中:视力残疾人877万,占残疾人总数的14.6%;听力语言残疾人2057万,占残疾人总数的34.3%;肢体残疾人877万,古残疾人总数的14.6%;智力残疾人1182,占残疾人总数的19.7%;精神残疾人225万,占残疾人总数的3.8%;多重残疾人782万,占残疾人总数的13%。
二、调查意义
我国目前有残疾人6000多万,关联到大约2亿家庭人口。残疾人是最需要关心、扶持和帮助的特殊困难群体。我通过参加“关注身边的残疾人”暑期社会调查活动,了解到了我家乡关于残疾人的情况。通过这次活动我认识到关注残疾人的重要意义,残疾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关爱残疾人,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
三、调查方式
活动中我们采用了多种调查方式:文献调研(资料查阅)、实地调研(走村入户)、抽样调查、重点调查、现场采访、个别交谈。
四、东营市关于残疾人的有关政策
1.东营市残联出台的关于残疾人的政策:
XX年11月25日,东营市以东政办发〔XX〕76号文件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详细规划全市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的目标、内容、推进方略,正式公布有关领导机构人员名单,为全市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提供坚强政策保障。
利用5-8年时间建成较为完善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确保残疾人享受普惠政策,着力加强特惠保障力度。通过健全残疾人专项救济金制度、实施“残疾群众温馨安居工程”“扶残助学工程”逐步健全残疾人社会救助体系;通过政府补贴,扩大保障范围等改善残疾人社会保险状况;通过免费提供辅助器具、抢救性康复服务,补助托管安养费用,改善孤残儿童生存、发展状况等提高残疾人社会福利水平。今后,残疾人重度特困救助标准更高,覆盖范围更大,精神残疾人、智力残疾人、重度残疾人就业将给予社会保险补贴,残疾人购置专用助力车享受补助,孤残儿童家庭寄养逐步推开,残疾人将获得更加广泛有力的社会保障。意见》采取一系列新举措推进残疾人康复、就业、教育、扶贫、托养、无障碍、文化体育、法律服务工作,健全残疾人服务体系,平衡城乡残疾人事业发展。其中残疾人托养机构建设,市特殊教育学校迁址新建、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农村残疾人劳动力转移、农村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摆到突出位置,残疾人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实现多元化、规范化。
据了解,XX年东营市在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活动中,各级各部门累计投入资金12.5亿元,残疾人得实惠5.6亿元,人均得实惠4650元,发放调查问卷1万份,残疾人满意率在98%以上。在推进信息交流和公共交通无障碍建设上,配备了无障碍公交车,方便了残疾人、老年人等弱势群体日常出行。并购置了电视数字手语翻译机,已在东营新闻联播中试运行。对516户中心城区家庭和650名农村残疾人家庭进行了无障碍改造,安装了无障碍扶手、语音门铃和闪光门铃。注册成立了东营市阳光导盲犬培育中心,培育幼犬18只。XX年12月初,东营通过“十一五”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国家验收。XX年,东营开展“你行,我行———爱心不找零”活动,在东营出租车、公交车、商场等共设立爱心捐款箱1617个,募集助残资金10万余元。各级残联为考入高校的残疾学生报销80%的学费。市特殊教育学校和市聋儿语训学校实现了全免费就读。
2.东营市出台的关于残疾人的就业政策
东营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为了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规范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根据《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和《山东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 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XX年,东营将继续实施“百千万残疾人就业创业扶贫工程”,新建残疾人扶贫基地10处以上,发展庭院经济50户,扶持个体从业30名,培训残疾人3000人以上。并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安排一定数量的优秀残疾大中专毕业生到市直机关党政事业单位工作。并且年内计划救助残疾人8000名以上,做好残疾人托养“阳光家园计划”项目,鼓励社会力量创办残疾人托养机构。并建立完善未入学残疾儿童少年教育求助政策,确保不因贫、因残失学、缀学,力争将东营市特殊教育学校打造成“山东省特殊艺术人才培养定点学校”。
3.东营市“助残日”开展的活动
据了解在第二十个“全国助残日”活动中,东营市残联设计了十项扶残助残活动,在全社会再掀助残新。一是举行东营市第二十次“全国助残日”暨“你行,我行—爱心不找零”活动启动仪式;二是市残联与市文明办、市直机关工委、市总工会、团市委共同开展“关爱帮扶农村残疾人·爱心与你同行”助残活动;三是举办东营市第二届特奥运动会;四是在全市开展手语推广月活动;五是举行农村贫困残疾人共享阳光小康工程启动仪式;六是举办农村聋儿家长康复知识培训讲座及体验活动;七是与市科协共同开展科技文化进农村社区活动;八是与市社科联组织开展东营市第四届残疾人事业论文征集活动;九是在新闻媒体开展系列宣传报道,积极营造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氛围;十是广泛开展助残日走访慰问活动。此外,东营市大王镇在全国助残日还开展残疾人免费义诊活动。
五、具体案例
XX年7月28号,我们社会实践小队来到了东营市利津县利津街道刘星昌老人的家中。带着几分胆怯与同情我们推开了刘大爷家的门,刘大爷带着几分疑惑招呼我们坐下,我们说清来历之后老人热情的招呼我们并与我们小队成员聊起来。刘星昌老人今年64岁,是利津街道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全家人住在土胚房里,仅仅享有农村合作医疗这一项医疗保障。五年前他患了严重的脑血栓致使半身瘫痪,经过疗养下肢虽有所好转但走路时仍然一瘸一拐的,如果不拄拐杖根本无法正常行走。因为经济原因刘大爷耽误治疗以致左手臂瘫痪。
谈话中我们了解到刘大爷的家境条件并不好,上有80多岁的老母,常年靠药物维持生命,妻子也60多岁了(妻子年轻时因车祸腿部受伤,走路不便)还有一个刚上学的孙子,全家只靠儿子和儿媳的微薄收入来维持生活。了解到这些时我的眼眶已经微湿,想到老人不能安享晚年心里有一种很说不出的滋味。但从刘大爷的话语中却看不到丝毫的伤心与难过,在他的身上我读到的是乐观与坦然。当我们问道会不会因为身体的原因给日常的生活带来不便时,刘大爷笑呵呵的说:“没事没事,都习惯了。”刘大爷觉得全家人快快乐乐在一起就是一种幸福,他认为自己有年轻力壮的儿子、活泼可爱的孙子就已经很满足了。刘大爷意味深长地说:“生活中没有过不去的坎儿,无论什么都需要面对”。刘大爷为补贴家用和老伴养了十几只兔子,过着朴实的农民生活。刘大爷并不因为身体的残疾丧失了对生活的信心,相反,他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乐趣。谈话中老人总是乐呵呵的,每天,他都看新闻了解国家大事,最近老人经常关注伦敦奥运会,和我们谈话时刘大爷还发表了自己对伦敦奥运会的看法,告诉我们要有强烈的国家荣誉感,告诫我们好好学习,为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刘星昌老人是需要我们关心的残疾人,但他更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老人并不因为身体的残缺而垂头丧气,愁眉苦脸,也并不因身体的残缺而自卑。他坦然面对生活,从容面对命运带给他的一切。从刘大爷的身上我体会到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其实大多数人都是像刘大爷一样的平凡人,身体残缺的刘大爷在平凡的生活中乐观的生活,坚强的面对挫折。从这位老人身上我们学到的是一种人生哲学。
一、一个困难的企业为什么花钱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来加强管理
烟台汽车制造厂是一个拥有2600名职工、3.2亿元资产的中型企业,主要生产轻型汽车、农用运输车和拖拉机。1993年以来,该厂产品销售收入虽然逐年增加,但经济效益却大幅下滑,生产经营日趋困难。面对日益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企业感到原有经验式的管理模式、落后的管理手段和不透明的信息反馈机制已非常不适应新的形势,迫切需要应用现代计算机网络和统一的财务软件进行管理创新。
一是成本的核算与控制迫切要求企业利用计算机进行管理。由于汽车产品结构复杂、零部件繁多,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以往靠会计人员手工劳动,连续几天几夜工作也只能算出大概的综合成本,难以及时准确地制定出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价格。企业曾多次出现新产品投产后,才发现新产品的设计成本过高,价格无法为市场接受而被迫停产的情况。
二是资金的核算与管理迫切要求企业利用计算机进行控制。该厂销售环节占用的资金余额上亿元,大多以发出商品的形态存放在全国各地的430多个经销商处,企业难以及时、准确掌握各销售点上的存货变动情况,账物不符、账账不符的问题时有发生,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坏账风险难以防范。1995年该厂曾组织十多名会计人员历时一年,与各经销商核对发出商品和应收账款,发现企业本身的账簿记录差错1100多笔,仅发出商品的潜亏损失即达数百万元之多。在储备资金的管理中,传统的手工操作只能提供库存材料、备件的账面价值总量,但具体材料、备件的存放时间、库存数量却不掌握,致使存货超储、积压、损坏等情况非常严重。企业盘点时曾发现仓库中的三角带可满足企业10余年的生产需要。
三是薄弱的基础管理迫切要求企业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强化。从企业内部看,基础数据缺乏,材料消耗定额、工时消耗定额不准,谈不上实施精细生产,挖潜降耗,也无法对生产车间、销售部门、采购部门和仓储部门实施科学的考核。特别是财务信息滞后于物流信息和市场变化信息,再加上数据常常失真,决策者难以及时了解掌握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动情况和内部各种资源的配置情况迅速对市场变化做出反应。
四是企业各项规章制度迫切需要利用计算机手段进行硬化。过去规章制度只是挂在墙上,写在本中,缺乏强有力的手段来保证制度的有效执行,有章不循、有章难循的弊端难以克服,道德风险无法控制,科学规范的管理程序难以硬化。
二、如何运用计算机网络和软件对企业管理进行深化、细化
1996年以来,该厂针对采购、仓储、生产、销售等环节信息不明、账目不清等突出问题,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以成本控制为重点,联合山东浪潮国强软件公司,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先后投资两百余万元开发了烟台汽车制造厂现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基于一台主服务器,在各个车间、仓库及生产、供应、销售、财务等各有关处室设立了46个工作站,将各子系统通过财务管理子系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做到了信息集成、过程集成、功能集成,实现了财务系统与销售、供应、生产等系统的数据共享,为企业提高财务资金管理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
财务管理子系统建立了统一的计算机平台,变多级核算为一级核算,一张原始凭证(销货发票、购货发票、入库单、领料单等)一次录入,仓库、车间、厂部的业务核算、统计核算、会计核算、凭证的制作、打印、各明细账、总账的登记全部由计算机一次自动完成,可以灵活地查询、统计和打印账表。
销售管理子系统与金税系统连接,利用金税系统录入和打印销售发票后,自动转入销售管理子系统,自动编制销售凭证,自动登记财务的产品销售、发出商品、应收账款、应交税金等账簿。同时可进行账龄分析和坏账估计,实现了销售业务管理与核算一体化。
采购管理子系统对采购订单、采购到货以及入库状况进行全过程管理,为采购部门和财务部门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自动完成对各种应付账款的登记、冲销以及应付账款动态变化状况。另外,该子系统还可以进行材料采购成本的考核与监督,非合同供应商、超过合同的采购价,软件系统可以自动警告,要求审核。
如同在战场上没有常胜将军1样,在现代商场中也没有永远1帆风顺的企业,任何1个企业都有遭遇挫折和危机的可能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企业在经营与发展过程中遇到挫折和危机是正常和难免的,危机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1种普遍现象.
1、半数企业处于危机状态
如同在战场上没有常胜将军1样,在现代商场中也没有永远1帆风顺的企业,任何1个企业都有遭遇挫折和危机的可能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企业在经营与发展过程中遇到挫折和危机是正常和难免的,危机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1种普遍现象。
0点调查最新公布的《京沪两地企业危机管理现状研究报告》显示,如果将正面临1-2种危机的企业界定为1般危机状态企业,将正面临3-4种危机的企业界定为中度危机状态企业,将正面临5种以上危机的企业界定为高度危机状态企业,那么目前有超过半数的被访企业处于中高度危机状态之中(其中40.4%处于中度危机状态,14.4%处于高度危机状态),仅有45.2%的企业处于1般危机状态。
危机在爆发之前如同人体恶性肿瘤,都有1定的隐蔽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危机就完全不可防范。任何事物都不是空穴来风,多数危机在爆发前都有或多或少的预警信号,只是在危机真正爆发之前,这些蛛丝马迹的预警信号往往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和足够的重视而已。从字面上看,“危机”中既包含“危”———危险和危难,也包含“机”———时机和机遇,危机的危险性和机遇性是同在的。中国的1句古语:“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辨证地阐明了危机本质的双重性。危机的危险性不言而喻,危机的机遇性在于:首先,危机可以暴露企业的弊端,使企业能够对症下药,为进1步发展清除障碍;其次,企业在危机中往往会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如果危机处理得当,可以比在常态下更为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是提升企业公众形象的1次机遇。危机的危险性是固有的,而危机的机遇性必须基于企业成功的危机处理。
危机的普遍存在性、隐蔽性和本质的双重性决定了现代企业要想在商场中有最高的胜算,就必须具有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危机意识,必须充分考虑和重视企业的危机管理问题。
2、缺乏高级管理人才
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变数越来越多,企业所面临的危机类型也越来越多。有的危机只是特定企业所特有的,有的危机却困扰着很多企业。当前企业最经常面临的前3种危机依次是人力资源危机、行业危机、产品和服务危机,分别有高达53.8%、50.0%和38.7%的被调查企业曾经经历过或正在面临着这3种危机的困扰。其中人力资源危机不仅是中国企业最经常面临的危机,也是给企业造成严重影响的危机之1,有33.7%的被调查企业表示人力资源危机对其企业产生了严重影响。
当前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危机主要表现为普通员工的频繁跳槽和中高层管理人员的非正常离职。人员1定的流动率是经济发达、社会发展的1个必然结果,在今天这样1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人员的正常流动是必需的,关键在于流动的频率(过度频繁的流动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企业都是1种资源的浪费)以及流入的是否是企业想要的人、流出的是否是企业想留的人。中国最缺的不是资金,也不是技术,更不是市场,而是人才,特别是优秀的高级管理人才。
人力资本天然属于个人,是“主动资产?,只能由其天然的所有人控制着这种资产的启动开发和利用,其总是自发地寻求实现自我的市场。人力资本的激励机制不足或者不合理时,其资产可以立刻贬值或荡然无存。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这1“主动资产?的最大价值,如何才能有效地吸引人才、稳定人才?0点研究集团的另1项针对新社会阶层从业人员“跳槽?原因的调查表明:员工跳槽的主要原因是:个人发展空间小、工资福利待遇低、想体验新的生活;他们心目中理想职业的特点是:收入高、个人发展空间大、单位有前途;他们对单位最不满意的地方是:单位所提供的文化活动太少。由此可见,员工既关注当前的福利待遇,也关心个人和单位今后的发展前途及企业的文化氛围。要想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稳定人才,既需要完善与员工经济利益直接相关的薪酬体系,更需要创建良好的企业文化,因为良好的企业文化也是增强激励效果、提高员工满意度的重要保证。如何在企业发展的大前提下,尊重个人的发展和提高,给人才提供尽可能多的发展机会和实现个人自我价值最大化的平台,以事业吸引人才,以企业良好的发展前景来凝聚人才是当前企业所需考虑的问题。因为1味“高薪?只会使跳槽现象更加频繁,只有当自身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都达到最大合理化之后,人才才能真正稳定下来,企业的人力资源危机才能真正得到解决。
3、危机识别能力薄弱
XX年春季,肆虐中国大地的非典危机唤起了许多企业的危机管理意识,绝大多数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认同“企业管理人员应具备危机管理意识”、“每个企业都有弱点,如果处理不当就可能转变成危机”、“危机管理不仅仅是事后采取应对措施,事前更要做尽可能多的计划工作”、“大多数危机是可以防范的,危机发生前都会有警告信号”、“企业应倡导每个员工都应具备危机管理意识”等说法。
尽管普遍意识到了危机管理的重要性,中国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却同样普遍地具有危机识别能力和危机处理能力薄弱的“通病”。
如果将能从19种潜在危机中正确识别出5种或者5种以下者界定为低危机识别能力者,能正确识别出6-10种的为中等危机识别能力者,能正确识别出10种以上者为较高危机识别能力者。